誉之所至.誉满天下 谤亦随之之.什么意思

《周鸿祎自传》| 从“超级熊孩子”到“互联网英雄”的传奇故事《周鸿祎自传》| 从“超级熊孩子”到“互联网英雄”的传奇故事民间科技大佬百家号前不久,周鸿祎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状态,很快引发刷屏。一位身价千亿的互联网大佬,竟然发出这种感慨,什么原因?之后他在微博做出了回应,是因为平衡不好家庭和工作导致的挫败感。不过网友纷纷调侃,继“悔创阿里杰克马”、“一无所有王健林”之后,现在又多了一个“人生失败周鸿祎”,果然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哈哈。。周鸿祎何许人也?江湖人称“红衣教主”、“红衣大炮”、“互联网斗士”,然而正如曾国藩所说:“誉满天下,谤亦随之”,他也被冠以“流氓软件之父”的称号。那么,这些称呼是怎么来的?这位在互联网界举足轻重却又充满争议的人物是怎样炼成的?而当年波及数亿用户、深刻影响后来中国互联网格局的“3Q大战”又是怎样发生的?今天要介绍的这本书——《颠覆者:周鸿祎自传》,就详细记录了周鸿祎从幼年时代开始,直到今天四十余年的传奇经历。周鸿祎的成长几乎伴随了整个中国互联网的成长,从90年代上大学期间在校园里销售反病毒卡,再到离职北大方正后创立3721;从与CNNIC的战斗,到成为中国雅虎的总裁;从互联网第一口水战,到改变互联网格局的3Q大战;从免费杀毒到360成功在美国上市……勾勒出了一位互联网老兵近二十年的创业江湖路。正如他所说:“我不害怕世界的变化,也不怕巨头的围剿。我担心的是失去进取心,不再有挑战的精神,被自己击倒。”四十余年的成长与创业历程所凝结成的这本书,便是这句话最好的诠释。1. 学生时代周鸿祎1970年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从小就是个不安分的“熊孩子”,他上课说话、做小动作、戏弄女同学、画漫画丑化惩罚他的老师,甚至因为淘气被警察找上门来。但尽管如此,他学习成绩仍然名列前茅。高三得到班主任推荐保送西安交大计算机系,本科毕业又因成绩优异保送交大管理学院研究生。这么看来,他的学生时代似乎十分顺风顺水?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比如高三时,他本可以凭借全国物理竞赛获奖直接获得保送资格,但由于比赛前一天失眠导致发挥失常,错过了保送机会。要不是班主任写信推荐,他可能还得和“千军万马”一起去挤高考这座独木桥。再比如他刚上交大那会儿,因为和别人打架,差点被学校开除。最后还是自己跑去找老师求情,说明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才换回了一个“全系通报批评”的处分。而读研期间,他并没有把时间花在学习上,一门心思搞创业,还打算不要自己的硕士文凭。后来因为两次创业失败,不但把自己搞的身心俱疲还欠了很多债,这才意识到他需要好好学习商业知识,获得硕士文凭,把所有新的积累重新消化再去理性创业。透过这些经历,我们可以看出,周鸿祎一直以来就是个不安分的人,是一个典型的正统教育的出离者。在他创业失败重新回去上课时,他的研究生导师当着其他几十位硕博士的面这样评价他:“在你们这些人里,就小周将来可能最有出息。因为我发现,你们都是正常人,只有小周不太正常!”大家哈哈大笑起来,导师接着说:“小周的思维方式和正常人不一样,将来,他要么就是最失败的那个人,要么就是大获成功。”导师说的并没有错,周鸿祎颠沛流离的两年确实异于常人,在潜意识中,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可能并不会走一条和很多人一样的道路。万维钢的《智识分子》里面的一段话,让他深有同感。少数人,就是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说的异类,他们就是王小波所说的,拒绝被安置的“特立独行的猪”,他们就是《黑客帝国》里跟机器人对抗的反抗者。他们就是《分歧者》里总能比别人多个心眼的分歧者。他只想对自己内心的想法负责,并不想被任何期待安置。当年那个25岁的年轻人,遭遇了人生里的失败和背叛,体会着创业的艰辛和人性的复杂,他的特立独行让学校和同龄人将他视为一个不正常的年轻人。但这一切都没有动摇我,我的内心对未来的规划依然非常清晰。我知道我要走的路,注定崎岖不平。2. 创业历程学生时代两次创业失败让周鸿祎想通了,等硕士毕业之后,他需要找一家大公司踏踏实实地工作几年,看看正规公司究竟是怎么运作的,他要在成熟的公司把自己打磨成一个成熟的人。于是毕业后他加入了北大方正,在这里他得到了迅速成长,先后担任程序员、项目主管、部门经理、事业部总经理等职。在方正的经历让我又获得了很多关于人生的收获。我完成了从单纯做程序员、开发软件到接触互联网的全部过程,在这里我积累了很多管理经验,也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同行。事实证明,我在方正的一些经历,都在不经意间对我今后的创业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时间进入1998年,互联网在全世界掀起了一场汹涌的革命,而他也从方正离职,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生涯。28岁的他创办了因特国风软件公司,并开发了一款著名的产品——3721。而关于3721这个名字的由来,说起来还挺有意思。当时他们给这个网站起名,参考一款叫“联邦软件8848”的产品,周鸿祎说:“你看连珠穆朗玛峰的高度都被当成名字了,干脆我们也拿出乘法口诀表找一个数字吧!”但是当他们真的拿出了乘法口诀表搭配了很多类似之类的数字时,却始终不知道用哪一个好,周鸿祎着急了,脱口而出:“不管三七二十一,咱们先起一个名字再说呀!”“不管三七二十一?那就叫3721如何?”小伙伴们灵光乍现。于是,新产品就叫3721了。3721推出后获得巨大成功,然而到了2003年,百度开始崛起,此时3721的投资者已经有了退出的念头,包括周鸿祎本人也被之前与RealNames以及CNNIC的商战搞得心力交瘁,隐隐产生了几分退意。经过一段时间的洽谈,3721被雅虎收购,周鸿祎进入雅虎公司,出任雅虎中国总裁。在雅虎任职一年,他发现自己无法适应跨国公司制度和文化,于是选择离开,之后在著名风险投资机构IDG做了一年的天使投资。之所以做投资是因为他和雅虎签订了竞业禁止协议,有一年时间不能在一线工作。在外界看来,这可能是我经历了雅虎之后的港湾,其实,我内心知道,这只是下次创业的过渡。我把天使投资当成了另一次创业,我在这个平台里观察行业的发展,希望自己培养出一个未来的互联网巨头,同时也为自己的下一次创业做一些准备。2006年3月,周鸿祎重新回归了互联网一线,回到了自己以及众多风险投资公司共同投资的公司——奇虎。刚开始他主要关注搜索领域,但彼时由自己造成的流氓软件已经泛滥成灾,因此他决定要做一款产品把它们消灭掉,这就是后来的360安全卫士。我开始做安全卫士的时候,没有商业动机,更没有想到未来要做免费杀毒,也没有想到要做浏览器、做搜索。我做360的目的很单纯,就是要直接把那些流氓软件都干掉。因为这个,早期360安全卫士就这样起步了,后来因为推出免费杀毒,360迅速打开市场,获得了庞大用户,并在2011年成功在纽交所上市,成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安全服务商。3. 3Q大战如果说这本书中有一件事不得不提的话,那绝对非“3Q大战”莫属。这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对腾讯和360这两家公司的影响也都是巨大的。这场“战争”成为了腾讯“封闭”和“开放”的分水岭,而对360来说,3Q大战使其在全球知名度迅上升,一度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也为其接下来的扩张打下基础。那么这件事情是怎样发生的?最终是谁胜利了?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接下来咱们就来讲讲这场奠定今天中国互联网格局的经典“战役”。日,360免费杀毒1.0版本正式推出,此后360客户端的装机量势如破竹,到2009年底,用户总数已经逼近3亿。然而做互联网的人,一定会遇到三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生、死、腾讯。腾讯就像一个天花板,你怎么长都要碰上它。它发现你长个儿了,就会自动往下沉,压缩你的生存空间,再把你压回小个子。这不,安全市场这块肉,腾讯也来抢了。2010年春节期间,腾讯发动偷袭,模仿 360 安全卫士的 QQ 医生开始在 PC 端进行强制捆绑,QQ 用户只要一上网,就会被强制下载安装一个“QQ 医生”软件。幸运的是,虽然QQ医生的捆绑卓有成效,但由于产品功能并不成熟,很多用户觉得不好用就纷纷卸载了。然而到了日,腾讯卷土重来,此时“QQ医生”已经升级成为“QQ电脑管家”,并具备了云查杀木马、系统漏洞修补、安全防护、系统维护和软件管理等功能。这几乎直击360公司的命门!多年的市场竞争其实已经让周鸿祎的内心较为强大,但这一次,他有了祸从天降的感觉,毕竟他的对手是腾讯!强制安装后的结果必然是360用户加速流失,比起公司死亡,他更害怕这种眼看用户流失的无力感。我给马化腾打了一个电话,大概意思是腾讯不能这样用强制的做法来要挟用户,希望他们能够停止强制安装。马化腾在电话里语言缓和,他安慰了我,大概意思是说,腾讯不会把360置于死地,但市场是大家的,腾讯的安全也是一定要做的。很显然,意思是我不会弄死你,但是会把你弄残,沟通无效。而360也不能坐以待毙,经过一周时间的封闭开发,360推出了进攻武器——360隐私保护器,将QQ扫描用户硬盘的行为进行监控。隐私保护器推出后的第二天,腾讯马上联合了很多公司发布了一个澄清声明,告诉用户QQ并没有窥探用户隐私的行为,也绝不涉及任何用户隐私的泄露。至此,360与QQ的客户端争夺战已经正式在公开领域打响了。之后,双方掀起了一轮又一轮你来我往的公关战,氛围格外紧张。最终,随着日360推出了“360扣扣保镖”这款重磅“核武器”,3Q大战来到了白热化阶段。360扣扣保镖是一款能够优化QQ软件的工具,让软件可以去广告、清垃圾、加快运行速度,但弹窗广告、QQ秀都是腾讯的重要收入来源,这一武器的推出彻底激怒了腾讯,于是,所有中国网民都熟悉的一幕到来了。日晚上,腾讯发布了著名的“艰难的决定”——腾讯QQ与360安全卫士互不兼容。这就是史无前例的“二选一”。当两个拥有巨大网民数量的互联网企业兵戎相见,其引发的海啸必然会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政府的介入终于让不愿意妥协让步的双方放弃了争执。11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互联网协会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双方不要再争执。11月10日,QQ和360恢复兼容。然而,这件事情对整个中国互联网产生的深远影响却根本没有结束。此后双方又进行了长达四年的诉讼与反诉讼,而其中 360 对腾讯提起的反垄断诉讼案最终以 360 败诉终结。尽管对于结果遗憾,但周鸿祎在书中回顾这场风波的影响时,如此评价对手腾讯:“从 3Q 大战开始,腾讯开始反思过去的商业模式,逐渐由自建网络帝国的模式,过渡为通过收购、投资和兼并方式构建以腾讯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这一商业模式。腾讯变得更加开放,变成了一个更加强大、令人尊重的企业。今天,它的规模早已让人望尘莫及。”从周鸿祎口中对竞争对手做出这样的评价实在难能可贵,而对于 360 来说,周鸿祎被迫迎战濒临生死边缘而涉险过关,同时也激发了强大的自愈能力,更加坚定了 360 在安全领域做大做强的决心,同时在新的领域不断尝试。4. 饺子曰作为一部自传,周鸿祎将本书命名为《颠覆者》,足见他对颠覆精神的青睐,而这一点在书中亦有体现:我独爱颠覆者,也青睐有颠覆精神的年轻人。尤其是在今天的中国互联网环境里,敢于颠覆尤为可贵。众所周知,互联网企业开始向巨头聚拢,而巨头的体量也越来越大,这尤其需要笃定而且无畏的创新者。最近,人们清晰地看到了“创业阶层固化”现象的出现,以至于业内人士喊出了“人民想念周鸿祎”的声音。但总有一天,旧的格局会被打破,会有新入者打破原有的平衡。正如凯文·凯利所说:“巨头的体量越来越大,在短时间内这是自然而有利的,但长期来看,还是会有一些边缘化的公司颠覆产业。”在技术变革的时代,这样的故事其实已经层出不穷。微信颠覆了短信,乔布斯拿iPod为开端,最终颠覆了老牌手机巨头。后来者不断地超越上一代的传奇故事,过去不断发生,未来也将更加可期。而移动互联网和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正在给新的颠覆式创新提供着更大的平台,给年轻人创造了更多的突破阶层固化的机会。在相对公平的技术平台里,年轻人不讲自己的家庭背景,无须争论自己的出身是好是坏,人们凭借谁的点子更好来争得用户,在意谁的产品更能赢得人心。在新技术平台之上,你无须拥有得天独厚的垄断资源就可以白手起家,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对世界做出改善。万维钢在《智识分子》里列举了很多战胜家庭剧局限的人,他说:所谓英雄,就是超越了阶层出身、超越了周边环境、超越了性格局限,拒绝按照任何设定好的程序行事,不能被大数据预测,能给世界带来惊喜、最不像机器人的人。英雄,不是那些被大数据预测的俗人,他们,让这个世界变得有意思。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民间科技大佬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获取前沿科技信息,谈高端八卦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誉满天下 谤满天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