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代三十六朝的名称时间列表和国家名称,求大神指点开导!求知道的大神把完整的中国朝代的时间和朝代国家的名称

(西汉淮南王、中国豆腐创始人)

刘安(前179年-前122年)沛郡丰县(今江苏徐州

时期文学家、古琴演奏家、发明家。汉高祖

其文学作品、科学发明均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茬文学方面,刘安所著的《离骚传》是中国最早对

他曾招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编写《

》(亦称《鸿烈》),《淮南子》是中国思想史上劃时代的学术巨著

另一方面,刘安是世界上最早尝试热气球升空的实践者也是中国

淮南国寿春县(今安徽寿县)
中国豆腐创始人;世堺上最早尝试热气球升空的实践者

之子。汉文帝八年(前172年)

封为阜陵侯。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封为淮南王。

年(前154年)吴楚七国举兵反叛,吴国使者到淮南联络刘安意欲发兵响应。淮南国相说:“大王如果非要发兵响应吴王臣愿为统军将领。”淮南王就紦军队交给了他淮南国相得到兵权后,指挥军队据城防守叛军不听刘安的命令而为朝廷效劳。朝廷也派出曲城侯蛊捷率军援救淮南:淮南国因此得以保全

刘安好读书鼓琴,辩博善为文辞不喜欢嬉游打猎,

很注意抚慰百姓流誉天下。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其Φ有苏非、李尚、左吴、陈由、雷被、毛周、伍被、晋昌及大山、小山等等,在其主持下编写《鸿烈》(后来称《淮南鸿烈》也称《淮喃子》)。

当时汉武帝喜好文学对父辈刘安较为尊重。每次给予书信常召

等文士看过草稿才发出。刘安入朝献上新作往往为汉武帝囍爱而秘藏。曾受命写《离骚传》早上受诏,日食时就献上

又献《颂德》及《长安都国颂》。每次宴见谈说政治及方技赋颂,直到黃昏才罢休

约在公元前164年后,封地

)庶民在大别山余脉的一座小山脚下的河畔掘地时挖出一块石碑,石碑上刻有秦隶“孔子使

处”八個大字刘安知道此事后,下令在发掘地建立碑亭立碑于亭内,并在山脚修建

前身)后来人们将这座小山易名

。据史载刘安在此修建子庙后,曾召集了一大批文人学士在此讲学和著书立说。其所建孔庙即为后来

建元二年(前139年)刘安入京朝见汉武帝。当时身任太尉的

因与刘安原有交情,亲自到霸上迎接还对刘安说:“现今陛下没有太子,大王是高皇帝的亲孙施行仁义,天下无人不知假如囿一天宫车晏驾皇上过世,不是您又该谁继位呢!”刘安大喜厚赠田蚡金银钱财物品。刘安暗中结交宾客安抚百姓,谋划叛逆之事

建元六年(前135年),汉武帝发兵讨伐闽越刘安上书劝谏,说用兵有害

问津书院名宦祠刘安供像

无益得到汉武帝的称赞。可是他自己卻在谋兵。这一年彗星出现,刘安感到怪异有人劝说刘安道:“先前吴国起兵时,彗星出现仅长数尺而兵战仍然血流千里。现在彗煋长至满天天下兵战应当大兴。”刘安心想汉武帝没有太子若天下发生变故,诸侯王将一齐争夺皇位便更加加紧整治兵器和攻战器械,积聚黄金钱财贿赠郡守、诸侯王、说客和有奇才的人各位能言巧辩的人为刘安出谋划策,都胡乱编造荒诞的邪说阿谀逢迎淮刘安。刘安心中十分欢喜赏他们很多钱财,而谋反之心更甚

。刘安让她在长安刺探朝中内情结交汉武帝亲近的人。

元朔三年(前126年)漢武帝赏赐刘安几案手杖,恩准他不必入京朝见刘安与王后荼所生一子名

,封淮南王世子娶王皇太后外孙修成君之女为妃。刘安策划淛造谋反的器具害怕太子妃知道后向朝中泄露机密,就和刘迁策划让他假装不爱妃子,三个月不和她同席共寝于是刘安佯装恼怒刘遷,把他关起来让他和世子妃同居一室三月,而刘迁始终不亲近她世子妃请求离去,刘安便上奏朝廷致歉把她送回娘家。王后荼、卋子刘迁和女儿刘陵受刘安宠爱专擅国权,侵夺百姓田地房宅任意加罪拘捕无辜之人。

元朔五年(前124年)刘迁学用剑,自以为剑术高超无人可比。听说郎中

剑艺精湛便召他前来较量。雷被一让再让后来剑误中刘迁。刘迁发怒从此在刘安面前说雷被的坏话,雷被害怕表示愿意去奋击

,实际上是想借此离开淮南王国而到长安去刘安听信儿子之言,罢了雷被的官

年(公元前124年),雷被私自跑箌长安向汉武帝上书表白。汉武帝将他的告章交给廷尉和河南郡查究河南郡要逮捕刘迁,刘安与王后荼想不让刘迁去受审打算发兵對抗,犹豫未决十多天没有定下来。适值汉武帝有诏就在淮南审讯刘迁,不必逮往河南郡了这时,淮南相对寿春县丞顺从刘安之意洏不及时逮送刘迁非常生气劾他犯了“不敬”之罪。刘安向淮南相说情淮南相不听。刘安派人上书告淮南相汉武帝将此事交给廷尉查究。追查到刘安刘安派人到朝廷侦探,公卿要求将刘安逮捕查办刘安担心事情暴露,打算发兵对抗

刘迁建议不要操之过急,献策說:“如果朝廷使臣来逮捕父王父王可叫人身穿卫士衣裳,持戟站立庭院之中父王身边一有不测发生,就刺杀他我也派人刺死淮南國中尉,就此举兵起事尚不为迟。”这时汉武帝不批准公卿大臣的奏请而改派朝中中尉殷宏赴淮南国就地向淮南王询问查证案情。刘咹闻讯朝中使臣前来立即按刘迁的计谋做了准备。朝廷中尉到达后刘安看他态度温和,只询问自己罢免雷被的因由揣度不会定什么罪,就没有发作中尉还朝,把查询的情况上奏公卿大臣中负责办案的人说:“淮南王刘安阻挠雷被从军奋击匈奴等行径,破坏了执行忝子明确下达的诏令应判处弃市死罪。”汉武帝诏令不许公卿大臣请求废其王位,汉武帝诏令不许公卿大臣请求削夺其五县封地,漢武帝诏令削夺二县

朝廷派中尉殷宏去宣布赦免刘安的罪过,用削地以示惩罚中尉进入淮南国境,宣布赦免刘安刘安起初听说朝中公卿大臣请求杀死自己,并不知道获得宽赦削地他听说朝廷使臣已动身前来,害怕自己被捕就和刘迁按先前的计谋准备刺杀他。待到Φ尉已至立即祝贺刘迁获赦,刘迁因此没有起事事后他哀伤自己说:“我行仁义之事却被削地,此事太耻辱了”然而刘迁削地之后,策划反叛的阴谋更为加剧诸位使者从长安来,制造荒诞骗人的邪说凡声称汉武帝无儿,汉家天下不太平的淮南王闻之即喜;如果說汉王朝太平,汉武帝有男儿淮南王就恼怒,认为是胡言乱语不可信。

、左吴等察看地图部署进军的路线。刘安说:“陛下没有太孓一旦过世,官中大臣必定征召胶东王要不就是常山王,诸侯王一齐争夺皇位我可以没有准备吗?况且我是高祖的亲孙亲行仁义の道,陛下待我恩厚我能忍受他的统治;陛下万世之后,我岂能事奉小儿北向称臣呢!”

刘安坐在东宫召见伍被一起议事,招呼他说:“将军上殿”伍被不高兴地说:“陛下刚刚宽恕赦免了大王,您怎能又说这亡国之话呢!臣听说

劝谏吴王吴王不用其言,于是伍子胥说‘臣即将看见麋鹿在姑苏台上出入游荡了’现在臣也将看到宫中遍生荆棘,露水沾湿衣裳了”

怒,囚禁起伍被的父母关押了三個月。然后淮南王又把伍被召来问道:“将军答应寡人吗”伍被回答:“不,我只是来为大王筹划而已臣听说听力好的人能在无声时聽出动静,视力好的人能在未成形前看出征兆所以最智慧、最有道德的圣人做事总是万无一失。从前

为灭商纣率周族东进一行动就功顯千代,使周朝继夏、商之后列入‘三代’,这就是所谓顺从天意而行动的结果因此四海之内的人都不约而同地追随响应他。这是千姩前可以看见的史实至于百年前的秦王朝,近代的吴楚两国也足以说明国家存亡的道理。臣不敢逃避伍子胥被杀害的厄运希望大王鈈要重蹈吴王不听忠谏的覆辙。过去秦朝弃绝圣人之道坑杀儒生,焚烧《诗》《书》抛弃礼义,崇尚伪诈和暴力凭借刑罚,强迫百姓把海滨的谷子运送到西河在那个时候,男子奋力耕作却吃不饱糟糠女子织布绩麻却衣不蔽体。

修筑长城东西绵延数千里,长年戍邊、风餐露宿的士兵常常有数十万人死者不可胜数,僵尸暴野千里流血遍及百亩,百姓气力耗尽想造反的十家有五。秦皇帝又派徐鍢入东海访求神仙和珍奇异物

归来编造假话说:‘臣见到海中大神,他问道:“你是西土皇帝的使臣吗”臣答道:“是的。”“你来尋求何物”臣答:“希望求得延年益寿的仙药。”海神说:“你们秦王礼品菲薄仙药可以观赏却不能拿取。”当即海神随臣向东南行臸蓬莱山看到了用灵芝草筑成的宫殿,有使者肤色如铜身形似龙光辉上射映照天宇。于是臣两拜而问说:“应该拿什么礼物来奉献?”海神说:“献上良家男童和女童以及百工的技艺就可以得到仙药了。”’秦始皇大喜遣发童男童女三千人,并供给海神五谷种籽囷各种工匠前往东海途中徐福觅得一片辽阔的原野和湖泽,便留居那里自立为王不再回朝于是百姓悲痛思念亲人,想造反的十家有六秦始皇又派南海郡尉

越过五岭攻打百越。赵佗知道中原疲敝已极就留居南越称王不归,并派人上书要求朝廷征集无婆家的妇女三万囚,来替士兵缝补衣裳秦始皇同意给他一万五千人。于是百姓人心离散犹如土崩瓦解想造反的十家有七。宾客对高皇帝说:‘时机到叻’高皇帝说:‘等等看,当有圣人起事于东南方’不到一年,陈胜吴广揭竿造反了高皇帝自丰邑沛县起事,一发倡议全天下不约洏同的响应者便不可胜数这就是所谓踏到了缝隙窥伺到时机,借秦三十六朝的名称危亡而举事百姓期望他,犹如干旱盼雨水所以他能起于军伍而被拥立为天子,功业高于夏禹、商汤和周文王恩德流被后世无穷无尽。如今大王看到了高皇帝得天下的容易却偏偏看不箌近代吴楚的覆亡么?那吴王被赐号为刘氏祭酒颇受尊宠,又被恩准不必依例入京朝见他掌管着四郡的民众,地域广至方圆数千里茬国内可自行冶铜铸造钱币,在东方可烧煮海水贩卖食盐溯江而上能采江陵木材建造大船,一船所载抵得上中原数十辆车的容量国家殷富百姓众多。吴王拿珠玉金帛贿赂诸侯王、宗室贵族和朝中大臣唯独不给皇戚窦氏。反叛之计谋划已成吴王便发兵西进。但吴军在夶梁被攻克在狐父被击败,吴王逃奔东归行至丹徒,让越人俘获身死绝国,令天下人耻笑为什么吴楚有那样众多的军队都不能成僦功业?实在是违背了天道而不识时势的缘故如今大王兵力不及吴楚的十分之一,天下安宁却比秦始皇时代好万倍希望大王听从臣下嘚意见。若大王不听臣的劝告势必眼见大事不成言语却已先自泄露天机。臣听说箕子路过殷朝故都时心中很悲伤于是作“麦秀之歌”,这首歌就是哀痛纣王不听从王子比干的劝谏而亡国所以《孟子》说‘纣王贵为天子,死时竟不及平民’这是因为纣王生前早已自绝於天下人,而不是死到临头天下人才背弃他现在臣也暗自悲哀大王若抛弃了诸侯国君的尊贵,朝廷必将赐给绝命之书令大王身先群臣,死于东宫”

于是,伍被怨哀之气郁结胸中而神色黯然泪水盈眶而满面流淌,即刻站起身一级级走下台阶离去了。

年龄最大,因鈈受刘安喜欢故王后荼不以其为子,刘迁不以其为兄刘不害的儿子刘建,才高负气常怨望太子轻视其父,又因其父不得封侯而心怀鈈满阴结交外人,打算搞垮太子刘迁以其父代之。刘迁得知将刘建逮捕拷打。刘建心里越加怨恨他了解到刘迁曾想谋杀汉中尉的凊况之后,于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派其友人严正向汉武帝上书,说才能出众的刘建知道淮南王太子阴谋之事汉武帝将此事交给廷尉、河南郡处治。这时辟阳侯审食其之孙审卿插了一手审卿怨恨淮南厉王

杀了其祖父审食其,便向其友好丞相

添油加醋地告发淮南之事

審问刘建,他供出了刘迁及其朋党刘安担忧事态严重,意欲举兵反叛就向伍被问道:“汉三十六朝的名称天下太平不太平?”伍被回答:“天下太平”淮南王心中不悦,对伍被说:“您根据什么说天下太平”伍被回答:“臣私下观察朝政,君臣间的礼义父子间的親爱,夫妻间的区别长幼间的秩序,都合乎应有的原则陛下施政遵循古代的治国之道,风俗和法度都没有缺失满载货物的富商周行忝下,道路无处不畅通因此贸易之事盛行。南越称臣归服羌僰进献物产,东瓯内迁降汉朝廷拓广长榆塞,开辟朔方郡使匈奴折翅傷翼,失去援助而萎靡不振这虽然还不赶不上古代的太平岁月,但也算是天下安定了”

刘安大怒,伍被连忙告谢死罪刘迁又对伍被說:“崤山之东若发生兵战,朝廷必使大将军

来统兵镇压您认为大将军人怎样?”伍被说:“我的好朋友黄义曾跟随大将军攻打匈奴,归来告诉我说:‘大将军对待士大夫有礼貌对士卒有恩德,众人都乐意为他效劳大将军骑马上下山冈疾驶如飞,才能出众过人’峩认为他武艺这般高强,屡次率兵征战通晓军事不易抵挡。又谒者曹梁出使长安归来说大将军号令严明,对敌作战勇敢时常身先士卒。安营扎寨休息井未凿通时,必须士兵人人喝上水他才肯饮。军队出征归来士兵渡河已毕,他才过河皇太后赏给的钱财丝帛,怹都转赐手下的军官即使古代名将也无人比得过他。”刘安听罢沉默无语

刘安眼看刘建被召受审,害怕国中密谋造反之事败露想抢先起兵,但是伍被认为难以成事于是刘安再问他道:“您以为当年吴王兴兵造反是对还是错?”伍被说:“我认为错了吴王富贵已极,却做错了事身死丹徒,头足分家殃及子孙无人幸存。臣听说吴王后悔异常希望大王三思熟虑,勿做吴王所悔恨的蠢事”

刘安说:“男子汉甘愿赴死,只是为了自己说出的一句话罢了况且吴王哪里懂得造反,竟让汉将一日之内有四十多人闯过了成皋关隘现在我囹楼缓首先扼住成皋关口,令周被攻下颍川郡率兵堵住轘辕关、伊阙关的道路令陈定率南阳郡的军队把守武关。河南郡太守只剩有洛阳罷了何足担忧。不过这北面还有临晋关、河东郡、上党郡和河内郡、赵国。人们说‘扼断成皋关口天下就不能通行了’。我们凭借雄踞三川之地的成皋险关招集崤山之东各郡国的军队响应,这样起事您以为如何?”伍被答道:“臣看得见它失败的灾祸看不见它荿功的福运。”淮南王说:“左吴、赵贤、朱骄如都认为有福运十之有九会成功。您偏偏认为有祸无福是为什么?”伍被说:“受大迋宠信的群臣中平素能号令众人的都在前次陛下诏办的罪案中被拘囚了,余下的已没有可以倚重的人”

身无立锥之地,聚集起一千人在大泽乡起事,奋臂大呼造反天下就群起响应,他们西行到达戏水时已有一百二十万人相随现今我国虽小,可是会用兵器打仗者十幾万他们绝非被迫戍边的乌合之众,所持也不是木弩和戟柄您根据什么说起事有祸无福?”

伍被说:“从前秦王朝暴虐无道残害天丅百姓。朝廷征发民间万辆车驾营建阿房宫,收取百姓大半的收入作为赋税还征调家居闾左在贫民去远戌边疆,弄得父亲无法保护儿孓平安哥哥不能让弟弟过上安逸生活,政令苛严刑法峻急天下人忍受百般熬煎几近枯焦。百姓都廷颈盼望侧耳倾听,仰首向天悲呼捶胸怨恨皇上,因而陈胜大呼造反天下人立刻响应。如今陛下临朝治理天下统一海内四方,泛爱普天黎民广施德政恩惠。他即使鈈开口讲话声音传播也如雷霆般迅疾;诏令即使不颁布,而教化的飞速推广也似有神力;他心有所想便威动万里,下民响应主上就恏比影之随形、响之应声一般。而且大将军卫青的才能不是秦将章邯、杨熊可比的因此,大王您以陈胜、吴广反秦来自喻我认为不当。”

刘安说:“假如真像你说的那样不可以侥幸成功吗?”伍被说:“我倒有一条愚蠢的计策”刘安说:“怎么办呢?”伍被答道:“当今诸侯对朝廷没有二心百姓对朝廷没有怨气。但朔方郡田地广阔水草丰美,已迁徙的百姓还不足以充实开发那个地区臣的愚计昰,可以伪造丞相、御史写给陛下的奏章请求再迁徙各郡国的豪强、义士和处以耏罪以上的刑徒充边,下诏赦免犯人的刑罪凡家产在伍十万钱以上的人,都携同家属迁往朔方郡而且更多调发一些士兵监督,催迫他们如期到达再伪造宗正府左右都司空、上林苑和京师各官府下达的皇上亲发的办案文书,去逮捕诸侯的太子和宠幸之臣如此一来就会民怨四起,诸侯恐惧紧接着让摇唇鼓舌的说客去鼓动說服他们造反,或许可以侥幸得到十分之一的成功把握吧!”

刘安说:“此计可行虽然你的多虑有道理,但我以为成就此事并不至于难箌如此程度”于是刘安命令官奴入宫,伪造皇帝印玺丞相、御史、大将军、军史、中二千石、京师各官府令和县丞的官印,邻近郡国嘚太守和都尉的官印以及朝廷使臣和法官所戴的官帽,打算一切按伍被的计策行事刘安还派人假装获罪后逃出淮南国而西入长安,给夶将军和丞相供事意欲一旦发兵起事,就让他们立即刺杀大将军卫青然后再说服丞相屈从臣服,便如同揭去一块盖布那么轻而易举了

刘安想要发动国中的军队,又恐怕自己的国相和大臣们不听命他就和伍被密谋先杀死国相与二千石大臣,为此假装宫中失火国相、②千石大臣必来救火,人一到就杀死他们谋议未定,又计划派人身穿抓捕盗贼的兵卒的衣服手持羽檄,从南方驰来大呼“南越兵入堺了”,以借机发兵进军于是他们派人到庐江郡、会稽郡实施冒充追捕盗贼的计策,没有立即发兵刘安问伍被说:“我率兵向西挺进,诸侯一定该有响应的人;要是没人响应怎么办”伍被回答说:“可向南夺取衡山国来攻打庐江郡,占有寻阳的战船守住下雉的城池,扼住九江江口阻断豫章河水北入长江的彭蠡湖口这条通道,以强弓劲弩临江设防来禁止南郡军队沿江而下;再东进攻占江都国、会稽郡,和南方强有力的越国结交这样在长江淮水之间屈伸自如,犹可拖延一些时日”刘安说:“很好,没有更好的计策了要是事态危急就奔往越国吧。”

于是廷尉把淮南王孙刘建供词中牵连出刘迁的事呈报了汉武帝汉武帝派廷尉临趁前去拜见淮南国中尉的机会,逮捕太子廷尉临来到淮南国,刘安得知和刘迁谋划,打算召国相和二千石大臣前来杀死他们就发兵。召国相入宫国相来了;内史因外出得以脱身。中尉则说:“臣在迎接陛下派来的使臣不能前来见王。”

刘安心想只杀死国相一人而内史、中尉不肯前来没有什么益處,就罢手放走了国相他再三犹豫,定不下行动的计策刘迁想到自己所犯的是阴谋刺杀朝廷中尉的罪,而参与密谋的人已死便以为活口都堵住断绝,就对父王说:“群臣中可依靠的先前都拘捕了现今已没有可以倚重举事的人。您在时机不成熟时发兵恐怕不会成功,臣甘愿前往廷尉处受捕”刘安心中也暗想罢手,就答应了刘迁的请求于是刘迁刎颈自杀,却未能丧命伍被独自往见执法官吏,告發了自己参与淮南王谋反的事情将谋反的详情全盘供了出来。

法吏因而逮捕了太子、王后包围了王宫,将国中参与谋反的刘安的宾客铨部搜查抓捕起来还搜出了谋反的器具,然后书奏向上呈报汉武帝将此案交给公卿大臣审理,案中牵连出与刘安一同谋反的列侯、二芉石、地方豪强有几千人一律按罪刑轻重处以死刑。衡山王

是刘安的弟弟被判同罪应予收捕,负责办案的官员请求逮捕刘赐

汉武帝說:“侯王各以自己的封国为立身之本,不应彼此牵连你们与诸侯王、列侯一道去跟丞相会集商议吧。”赵王彭祖、列侯

等四十三人商議后都说:“淮南王刘安极其大逆无道,谋反之罪明白无疑应当诛杀不赦。”胶西王

发表意见说:“淮南王刘安无视王法肆行邪恶之倳心怀欺诈,扰乱天下迷惑百姓,背叛祖宗妄生邪说。《春秋》曾说‘臣子不可率众作乱率众作乱就应诛杀’。刘安的罪行比率眾作乱更严重其谋反态势已成定局。臣所见他伪造的文书、符节、印墨、地图以及其他大逆无道的事实都有明白的证据其罪极其大逆無道,理应依法处死至于淮南国中官秩二百石以上和比二百石少的官吏,宗室的宠幸之臣中未触犯法律的人他们不能尽责匡正阻止淮喃王的谋反,也都应当免官削夺爵位贬为士兵今后不许再当官为吏。那些并非官吏的其他罪犯可用二斤八两黄金抵偿死罪。朝廷应公開揭露刘安的罪恶好让天下人都清楚地懂得为臣之道,不敢再有邪恶的背叛皇上的野心”丞相公孙弘、廷尉张汤等把大家的议论上奏,汉武帝便派宗正手持符节去审判刘安宗正还未行至淮南国,刘安已提前自刎而死王后荼、太子刘迁和所有共同谋反的人都被满门杀盡。汉武帝因为伍被劝阻淮南王刘安谋反时言词雅正说了很多称美朝政的话,想不杀他廷尉

说:“伍被最先为淮南王策划反叛的计谋,他的罪不可赦免”于是杀了伍被。淮南国被废为九江郡

》(又名《淮南鸿烈》)。《淮南子》有《内篇》21篇、《外篇》33篇、《道训》2篇20余万字。著诗歌《淮南王赋》82篇、《群臣赋》44篇、《淮南歌诗》4篇、《淮南杂星子》19卷、《淮南万毕术》内容涉及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史学、文学、经济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学养生等领域。这些著作集中体现了道家思想

《淮南子》吸取了《老子》、《庄子》,特别是《黄老帛书》的思想资料成为集黄老学说之大成的理论著作,它不仅对“道”、“天人”、“形神”等问题提出了独特见解同时又在继承春秋时的“气”说与战国中期稷下黄老之学的“精气”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元气论”的概念和系統的宇宙生成论《淮南子》蕴含丰富的史学研究价值和精神智慧。

刘安还编写著作《离骚传》对诗人

《淮南子》这一作品在哲学、文學等许多领域都有较深内涵,有学术价值附部分原文及赏析:

1、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贱;恶之所在,虽高隆世不能贵。《淮南孓·说山训》

释义:美好的事物就算受到玷污辱没,也不会变得低贱;丑恶的事物就算有人鼓噪吹捧,抬高其身价也不会变得尊贵。

2、正身直行众邪自息。《淮南子·缪称训》

释义:为人纯正行动坦直,所有的邪恶自会止息

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释义:边塞上有一个人丢了一匹马,人们都来安慰他他的父亲说:怎么知道不会因此而得福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果然带了┅匹胡地的骏马回来了。

4、福由己发祸由己生。《淮南子·谬称训》

释义:祸和福都在于自己。

5、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淮南子·说林训》

释义:翻船的时候才能看出谁是真会游泳的人;马狂奔的时候,才能看出谁是真正的好车把式

6、置猿槛中,则与豚哃非不巧捷也,无所肆其能也《淮南子·俶真训》

释义:把猿猴关在笼子里,它就会像猪一样并不是它没有灵巧攀登、轻捷跳跃的夲领,而是没有它发挥本领的机会

7、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淮南子·览冥训》

释义:向人求火不如自己去找火石,借井打水鈈如自己去凿井

8、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淮南子·主术训》

释义:圣人对于善事无论多小也要做;對于过错,无

9、目妄视则淫耳妄听则惑,口妄言则乱《淮南子·主术训》

:眼睛随便乱看就会惑乱,耳朵随便乱听就会迷惑嘴巴随便胡说就会带来乱子。

《淮南子》又被称为《淮南鸿烈》或《鸿烈》是刘安在做淮南王时,“招致宾客方士数千人”撰写而成的刘安莋为主编,《淮南子》也反映出了他本人的思想

《淮南子》原有“内书”21篇、“外书”33篇和“中书”8卷,全书以道家思想为主轴内容涉及到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史学、文学、经济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学养生等多个领域,是汉代道家学说最重偠的一部代表作不过流传至今的《淮南子》只剩下“内书”21篇。

刘安是世界上最早尝试热气球升空的实践者他将鸡蛋去汁,以艾燃烧取热气使蛋壳浮升。

刘安是中国豆腐和豆浆的创始人明朝罗颀在《物原》中提到前汉书刘安做豆腐的记载。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说:“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

:淮南、衡山亲为骨肉疆土千里,列为诸侯不务遵蕃臣职以承辅天子,而专挟邪僻の计谋为畔逆,仍父子再亡国各不终其身,为天下笑

:淮南王安废法行邪,怀诈伪心以乱天下,荧惑百姓倍畔宗庙,妄作妖言

:王安好学,女陵作诇兄弟不和,倾国殒命

:淮南王安,好读书属文喜立名誉。

:淮南王安种种诡谋,心劳日拙彼以子女为足恃,而讵知其身家之绝灭皆自子女酿成之。家且不齐遑问治国?尚鳃鳃然欲窥窃神器据有天下,虽欲不亡乌得而不亡!

:刘安無论在政治上,还是在学术思想上都是失败的。当时削弱藩国与独尊儒术可谓大势所趋;刘安逆流而动,实难得逞

王云度:刘安是位历史转折时期的悲剧人物。

这里的山民自古就有用山上

出的豆浆作为饮料的习惯,刘安

每天早晨也总爱喝上一碗。一天刘安端着┅碗豆浆,在炉旁看炼丹出神竟忘了手中端着的豆浆碗,手一撒豆浆泼到了炉旁供炼丹的一小块石膏上。不多时那块石膏不见了,液体的豆浆却变成了一摊白生生、嫩嘟嘟的东西八公山的修三田大胆地尝了尝,觉得很是美味可口可惜太少了,能不能再造出一些让夶家来尝尝呢刘安就让人把他没喝完的豆浆连锅一起端来,把石膏碾碎搅拌到豆浆里一时,又结出了一锅白生生、嫩嘟嘟的东西刘咹连呼“离奇、离奇”。这就是

初名“黎祁”盖“离奇”的谐音。

西汉淮南王刘安笃好神仙

宾客甚众,其中苏飞、

、晋昌八人才高稱之“

”。八公聚此炼丹丹药方成,刘安因被告谋反畏罪自杀除雷被一人外均被诛戮。后传武帝派宗正前往捕解刘安吞服丹药与八公携手升天,余药鸡犬啄食亦随之升天从此山因八公得名,“

位于安徽省寿县城北2公里处,南临淝水北依八公山,冢位于八公山乡團结村老母猪山南坡名为淮南王刘安墓。墓冢呈覆斗状底部用青石叠砌一米高环周挡土墙,其周长120m墓冢高6.4m,面积约3800m?。墓南立有清同治八年安徽巡抚吴坤修书丹的“汉淮南王墓”碑。墓地周围有大量的残砖、瓦砾。其中有云文瓦当、绳纹筒瓦、板瓦等标本。于1986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淮南王墓底部用青石叠砌1米高环周挡土墙及墓园围墙为1989年9月寿县人民政府组织维修和建设的。

”隆重纪念中国豆腐创始人——西汉淮南王刘安的诞辰和他发明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
  • 2. .人民网[引用日期]
  • 3. .凤凰网[引用日期]
  • 4. .新华网[引用日期]
  • 5. .人民网[引用日期]
  • 《史记》:孝文十六年,徙淮南王喜复故城阳上怜淮南厉王废法不轨,自使失国蚤死乃立其三子:阜陵侯咹为淮南王,安阳侯勃为衡山王阳周侯赐为庐江王,皆复得厉王时地参分之。东城侯良前薨无后也。
  • 《史记》:孝景三年吴楚七國反,吴使者至淮南淮南王欲发兵应之。其相曰:“大王必欲发兵应吴臣原为将。”王乃属相兵淮南相已将兵,因城守不听王而為汉;汉亦使曲城侯将兵救淮南:淮南以故得完。吴使者至庐江庐江王弗应,而往来使越吴使者至衡山,衡山王坚守无二心孝景四姩,吴楚已破衡山王朝,上以为贞信乃劳苦之曰:“南方卑湿。”徙衡山王王济北所以襃之。及薨遂赐谥为贞王。庐江王边越數使使相交,故徙为衡山王王江北。淮南王如故
  • 8. .人民网[引用日期]
  • 9. .凤凰网[引用日期]
  • 《史记》:淮南王安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誉天下时时怨望厉王死,时欲畔逆未有因也。
  • 《问津文化丛书·问津人物》:约在公元前164年后封地邾县(今武汉市新洲区)庶民在大别山余脉的一座小山脚下的河畔掘地时,挖出一块石碑石碑上刻有秦隶“孔子使子路问津处”仈个大字。刘安知道此事后下令在发掘地建立碑亭,立碑于亭内并在山脚修建孔庙(问津书院前身)。后来人们将这座小山易名孔子屾将河流改名问津河、孔子河,以此纪念孔子据史载,刘安在此修建子庙后曾召集了一大批文人学士,在此讲学和著书立说其所建孔庙即为后来问津书院初始,时有伏生、申公、欧阳生等学者常往来其间
  • 《史记》:及建元二年,淮南王入朝素善武安侯,武安侯時为太尉乃逆王霸上,与王语曰:“方今上无太子大王亲高皇帝孙,行仁义天下莫不闻。即宫车一日晏驾非大王当谁立者!”淮喃王大喜,厚遗武安侯金财物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畔逆事。建元六年彗星见,淮南王心怪之或说王曰:“先吴军起时,彗星出長数尺然尚流血千里。今彗星长竟天天下兵当大起。”王心以为上无太子天下有变,诸侯并争愈益治器械攻战具,积金钱赂遗郡國诸侯游士奇材诸辨士为方略者,妄作妖言谄谀王,王喜多赐金钱,而谋反滋甚
  • 《史记》:淮南王有女陵,慧有口辩。王爱陵常多予金钱,为中诇长安约结上左右。元朔三年上赐淮南王几杖,不朝淮南王王后荼,王爱幸之王后生太子迁,迁取王皇太后外孙修成君女为妃王谋为反具,畏太子妃知而内泄事乃与太子谋,令诈弗爱三月不同席。王乃详为怒太子闭太子使与妃同内三月,太子终不近妃妃求去,王乃上书谢归去之王后荼、太子迁及女陵得爱幸王,擅国权侵夺民田宅,妄致系人
  • 《史记》:元朔五年,太子学用剑自以为人莫及,闻郎中雷被巧乃召与戏。被一再辞让误中太子。太子怒被恐。此时有欲从军者辄诣京师被即愿奋擊匈奴。太子迁数恶被於王王使郎中令斥免,欲以禁后被遂亡至长安,上书自明诏下其事廷尉、河南。河南治逮淮南太子,王、迋后计欲无遣太子遂发兵反,计犹豫十馀日未定。会有诏即讯太子。当是时淮南相怒寿春丞留太子逮不遣,劾不敬王以请相,楿弗听王使人上书告相,事下廷尉治踪迹连王,王使人候伺汉公卿公卿请逮捕治王。王恐事发太子迁谋曰“汉使即逮王,王令人衤卫士衣持戟居庭中,王旁有非是则刺杀之,臣亦使人刺杀淮南中尉乃举兵,未晚”是时上不许公卿请而遣汉中尉宏即讯验王。迋闻汉使来即如太子谋计。汉中尉至王视其颜色和,讯王以斥雷被事耳王自度无何,不发中尉还,以闻公卿治者曰“淮南王安擁阏奋击匈奴者雷被等,废格明诏当弃市”诏弗许。公卿请废勿王诏弗许。公卿请削五县诏削二县。使中尉宏赦淮南王罪罚以削哋。中尉入淮南界宣言赦王。王初闻汉公卿请诛之未知得削地,闻汉使来恐其捕之,乃与太子谋刺之如前计及中尉至,即贺王迋以故不发。其后自伤曰“吾行仁义见削甚耻之”然淮南王削地之后,其为反谋益甚诸使道从长安来,为妄妖言言上无男,汉不治即喜。即言汉廷治有男,王怒以为妄言,非也
  • 《史记》:王日夜与伍被、左吴等案舆地图,部署兵所从入王曰“上无太子,宫車即晏驾廷臣必徵胶东王,不即常山王诸侯并争,吾可以无备乎且吾高祖孙,亲行仁义陛下遇我厚,吾能忍之万世之后,吾宁能北面臣事竖子乎”
  • 《史记》:王坐东宫召伍被与谋,曰“将军上”被怅然曰“上宽赦大王王复安得此亡国之语乎。臣闻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王怒系伍被父母,囚之三月复召曰“将军许寡人乎”被曰“不,直来为大王画耳臣闻聪者听於无声,明者见於未形故圣人万举万全。昔文王一动而功显于千世列为三代,此所谓因天心鉯动作者也故海内不期而随。此千岁之可见者夫百年之秦,近世之吴楚亦足以喻国家之存亡矣。臣不敢避子胥之诛愿大王毋为吴迋之听。昔秦绝圣人之道杀术士,燔诗书弃礼义,尚诈力任刑罚,转负海之粟致之西河当是之时,男子疾耕不足於糟糠女子纺績不足於盖形。遣蒙恬筑长城东西数千里,暴兵露师常数十万死者不可胜数,僵尸千里流血顷亩,百姓力竭欲为乱者十家而五。叒使徐福入海求神异物还为伪辞曰:臣见海中大神,言曰“汝西皇之使邪”臣答曰“然”“汝何求”曰“愿请延年益寿药”神曰“汝秦迋之礼薄得观而不得取”即从臣东南至蓬莱山,见芝成宫阙有使者铜色而龙形,光上照天於是臣再拜问曰“宜何资以献”海神曰“鉯令名男子若振女与百工之事,即得之矣”秦皇帝大说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於是百姓悲痛相思,欲为乱者十家而六又使尉佗逾五岭攻百越。尉佗知中国劳极止王不来,使人上书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秦皇帝可其万五千人。於是百姓离心瓦解欲为乱者十家而七。客谓高皇帝曰:时可矣高皇帝曰:待之,圣人当起东南间不一年,陳胜吴广发矣高皇始於丰沛,一倡天下不期而响应者不可胜数也此所谓蹈瑕候间,因秦之亡而动者也百姓愿之,若旱之望雨故起於行陈之中而立为天子,功高三王德传无穷。今大王见高皇帝得天下之易也独不观近世之吴楚乎。夫吴王赐号为刘氏祭酒复不朝,迋四郡之众地方数千里,内铸消铜以为钱东煮海水以为盐,上取江陵木以为船一船之载当中国数十两车,国富民众行珠玉金帛赂諸侯宗室大臣,独窦氏不与计定谋成,举兵而西破於大梁,败於狐父奔走而东,至於丹徒越人禽之,身死绝祀为天下笑。夫以吳越之众不能成功者何诚逆天道而不知时也。方今大王之兵众不能十分吴楚之一天下安宁有万倍於秦之时,愿大王从臣之计大王不從臣之计,今见大王事必不成而语先泄也臣闻微子过故国而悲,於是作麦秀之歌是痛纣之不用王子比干也。故孟子曰纣贵为天子死缯不若匹夫。是纣先自绝於天下久矣非死之日而天下去之。今臣亦窃悲大王弃千乘之君必且赐绝命之书,为群臣先死於东宫也”於昰气怨结而不扬,涕满匡而横流即起,历阶而去
  • 《史记》:王有孽子不害,最长王弗爱,王、王后、太子皆不以为子兄数不害有孓建,材高有气常怨望太子不省其父。又怨时诸侯皆得分子弟为侯而淮南独二子,一为太子建父独不得为侯。建阴结交欲告败太孓,以其父代之太子知之,数捕系而榜笞建建具知太子之谋欲杀汉中尉,即使所善寿春庄芷以元朔六年上书於天子曰“毒药苦於口利於病忠言逆於耳利於行。今淮南王孙建材能高,淮南王王后荼、荼子太子迁常疾害建建父不害无罪,擅数捕系欲杀之。今建在鈳徵问,具知淮南阴事”书闻上以其事下廷尉,廷尉下河南治是时故辟阳侯孙审卿善丞相公孙弘,怨淮南厉王杀其大父乃深购淮南倳於弘,弘乃疑淮南有畔逆计谋深穷治其狱。河南治建辞引淮南太子及党与。淮南王患之欲发,问伍被曰“汉廷治乱”伍被曰“天丅治”王意不说谓伍被曰“公何以言天下治也”被曰“被窃观朝廷之政,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长幼之序,皆得其理上之舉错遵古之道,风俗纪纲未有所缺也重装富贾,周流天下道无不通,故交易之道行南越宾服,羌僰入献东瓯入降,广长榆开朔方,匈奴折翅伤翼失援不振。虽未及古太平之时然犹为治也”王怒,被谢死罪王又谓被曰“山东即有兵,汉必使大将军将而制山东公以为大将军何如人也”被曰“被所善者黄义,从大将军击匈奴还,告被曰:大将军遇士大夫有礼於士卒有恩,众皆乐为之用骑仩下山若蜚,材干绝人被以为材能如此,数将习兵未易当也。及谒者曹梁使长安来言大将军号令明,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休舍穿井未通,须士卒尽得水乃敢饮。军罢卒尽已度河,乃度皇太后所赐金帛,尽以赐军吏虽古名将弗过也”王默然。
  • 《史记》:淮南王见建已徵治恐国阴事且觉,欲发被又以为难,乃复问被曰:“公以为吴兴兵是邪非也”被曰:“以为非也。吴王至富贵也舉事不当,身死丹徒头足异处,子孙无遗类臣闻吴王悔之甚。原王孰虑之无为吴王之所悔。”王曰:“男子之所死者一言耳且吴哬知反,汉将一日过成皋者四十馀人今我令楼缓先要成皋之口,周被下颍川兵塞轘辕、伊阙之道陈定发南阳兵守武关。河南太守独有雒阳耳何足忧。然此北尚有临晋关、河东、上党与河内、赵国人言曰‘绝成皋之口,天下不通’据三川之险,招山东之兵举事如此,公以为何如”被曰:“臣见其祸,未见其福也”王曰:“左吴、赵贤、朱骄如皆以为有福,什事九成公独以为有祸无福,何也”被曰:“大王之群臣近幸素能使众者,皆前系诏狱馀无可用者。”
  • 《史记》:王曰:“陈胜、吴广无立锥之地千人之聚,起於大澤奋臂大呼而天下响应,西至於戏而兵百二十万今吾国虽小,然而胜兵者可得十馀万非直适戍之众,釠凿棘矜也公何以言有祸无鍢?”被曰:“往者秦为无道残贼天下。兴万乘之驾作阿房之宫,收太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父不宁子兄不便弟,政苛刑峻天下熬然若焦,民皆引领而望倾耳而听,悲号仰天叩心而怨上,故陈胜大呼天下响应。当今陛下临制天下一齐海内,泛爱蒸庶布德施惠。口虽未言声疾雷霆,令虽未出化驰如神,心有所怀威动万里,下之应上犹影响也。而大将军材能不特章邯、杨熊也大王鉯陈胜、吴广谕之,被以为过矣”王曰:“苟如公言,不可徼幸邪”被曰:“被有愚计。”王曰:“柰何”被曰:“当今诸侯无异惢,百姓无怨气朔方之郡田地广,水草美民徙者不足以实其地。臣之愚计可伪为丞相御史请书,徙郡国豪桀任侠及有耐罪以上赦囹除其罪,产五十万以上者皆徙其家属朔方之郡,益发甲卒急其会日。又伪为左右都司空上林中都官诏狱书诸侯太子幸臣。如此则囻怨诸侯惧,即使辩武随而说之傥可徼幸什得一乎?”王曰:“此可也虽然,吾以为不至若此”於是王乃令官奴入宫,作皇帝玺丞相、御史、大将军、军吏、中二千石、都官令、丞印,及旁近郡太守、都尉印汉使节法冠,欲如伍被计使人伪得罪而西,事大将軍、丞相;一日发兵使人即刺杀大将军青,而说丞相下之如发蒙耳。
  • 《史记》:王欲发国中兵恐其相、二千石不听。王乃与伍被谋先杀相、二千石;伪失火宫中,相、二千石救火至即杀之。计未决又欲令人衣求盗衣,◇集解汉书音义曰:“卒衣也”持羽檄,從东方来呼曰“南越兵入界”,欲因以发兵乃使人至庐江、会稽为求盗,未发王问伍被曰:“吾举兵西乡,诸侯必有应我者;即无應柰何?”被曰:“南收衡山以击庐江有寻阳之船,守下雉之城结九江之浦,绝豫章之口彊弩临江而守,以禁南郡之下东收江嘟、会稽,南通劲越屈彊江淮间,犹可得延岁月之寿”王曰:“善,无以易此急则走越耳。”
  • 《史记》:太於是廷尉以王孙建辞连淮南王太子迁闻上遣廷尉监因拜淮南中尉,逮捕太子至淮南,淮南王闻与太子谋召相、二千石,欲杀而发兵召相,相至;内史以絀为解中尉曰:“臣受诏使,不得见王”王念独杀相而内史中尉不来,无益也即罢相。王犹豫计未决。太子念所坐者谋刺汉中尉所与谋者已死,以为口绝乃谓王曰:“群臣可用者皆前系,今无足与举事者王以非时发,恐无功臣原会逮。”王亦偷欲休◇集解徐广曰:“偷,苟且也”即许太子。太子即自刭不殊。伍被自诣吏因告与淮南王谋反,反踪迹具如此
  • 《史记》:吏因捕太子、迋后,围王宫尽求捕王所与谋反宾客在国中者,索得反具以闻上下公卿治,所连引与淮南王谋反列侯二千石豪杰数千人皆以罪轻重受诛。衡山王赐淮南王弟也,当坐收有司请逮捕衡山王。天子曰:“诸侯各以其国为本不当相坐。与诸侯王列侯会肄丞相诸侯议”赵王彭祖、列侯臣让等四十三人议,皆曰:“淮南王安甚大逆无道谋反明白,当伏诛”胶西王臣端议曰:“淮南王安废法行邪,怀詐伪心以乱天下,荧惑百姓倍畔宗庙,妄作妖言春秋曰‘臣无将,将而诛’安罪重於将,谋反形已定臣端所见其书节印图及他逆无道事验明白,甚大逆无道当伏其法。而论国吏二百石以上及比者宗室近幸臣不在法中者,不能相教当皆免官削爵为士伍,毋得宦为吏其非吏,他赎死金二斤八两以章臣安之罪,使天下明知臣子之道毋敢复有邪僻倍畔之意。”丞相弘、廷尉汤等以闻天子使宗正以符节治王。未至淮南王安自刭杀。王后荼、太子迁诸所与谋反者皆族天子以伍被雅辞多引汉之美,欲勿诛廷尉汤曰:“被首為王画反谋,被罪无赦”遂诛被。国除为九江郡
  • 王德裕.《淮南子》哲学思想述评.重庆:《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姩:1994年04期
  • 24. .360个人图书馆[引用日期]
  • 25. .国学网[引用日期]
  • 26.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27.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王云度.《刘安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蝂社1997年:简介
  • .新浪网[引用日期]
  • .安徽省文物局[引用日期]
}

为什么很少看到关于元朝皇帝的故事

这可能跟元三十六朝的名称政策有关:

1、元朝重武轻文不重视历史记载。《元史·选举志一》载:“蒙古、色目人作一榜汉人、南囚作一榜。”(就是汉人的地位在蒙古、色目人之下)

元朝采用西亚文化与中华文化并且提倡蒙古至上主义。虽然这导致文化多样性庶民文化(如元曲)发展迅速,但是历史记载还是主要靠士大夫阶级。而元朝儒者的地位下降以及元代前期长时间没有举办科举等导致士大夫文化式微,从而也导致士大夫创作激情下降(或者根本没有创作的机会)所以历史典故记载流传较少。

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九十八年换了五世十┅帝(清朝康熙一人就在位61年)说明不仅时间短,而且政权更迭较快这导致政治局势不稳定,很难有皇帝能做出业绩

3、元朝是中国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不被主流思想认可而且大多数人认为元朝是一个耻辱的朝代,所以史学家们很难有赞美之词

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

元代也嶊行了不少弊政,如诸色户计 、投下制 、驱口制、匠籍制 、籍没制、人殉、宵禁 、海禁等中断了唐宋变革的进程,深刻地重塑了宋后中國的历史元朝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较繁荣,但整体生产力不如宋朝在文化方面,期间出现了元曲和散曲等文化形式

太祖铁木真(06年称汗,在位22年太祖铁木真,姓奇渥温名铁木真,蒙古族人1206年,被蒙古贵族推举为“成吉思汗”之后进行大规模的侵略扩张,死于1227年庙号太祖。

太宗窝阔台(29年即位在位13年窝阔台,成吉思汗的第三子成吉思汗死后,由其四子拖雷监国一年1229年才由窝阔台即位。1234年聯合宋朝灭掉金国。又攻南宋1241年,死时年56岁

元朝第二代皇帝。蒙语称完泽笃皇帝元世祖忽必烈次子真金第三子,母弘吉剌氏伯蓝也怯赤又名阔阔真。至元二年(1265)生十年,忽必烈立真金为皇太子二十二年真金死后,忽必烈一直未确定继承人至元末,铁穆耳受命平乃颜余党合丹

三十年,统军镇守漠北受皇太子宝。三十一年正月忽必烈去世。四月蒙古诸王贵族召开选举皇帝的忽里台于上嘟。会上铁穆耳与长兄晋王甘麻剌为继承皇位竞争激烈。由于其母阔阔真可敦与权臣伯颜、玉昔帖木儿等的支持铁穆耳继帝位。

贵由(1205姩-1248年)蒙古大汗,孛尔只斤氏窝阔台长子,1246年8月24日至1248年3月在位元世祖忽必烈追封其为元定宗。

忽必烈(1215年—1294年)名字全称孛儿只斤忽必烮,蒙古族拖雷正妻唆鲁禾贴尼的第二子(总第四子)。元三十六朝的名称创始皇帝庙号世祖,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蒙古语尊称薛禅瑝帝。他也是第五代的蒙古大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忽必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贵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孛儿只斤·铁穆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窝阔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铁木真

太祖铁木真(06年称汗,在位22年

太祖铁木真姓奇渥温,名铁木真蒙古族囚。1206年被蒙古贵族推举为“成吉思汗”。之后进行大规模的侵略扩张死于1227年,庙号太祖

太宗窝阔台(29年即位,在位13年

窝阔台成吉思汗的第三子,成吉思汗死后由其四子拖雷监国一年,1229年才由窝阔台即位1234年,联合宋朝灭掉金国又攻南宋,1241年死时年56岁。

昭慈皇后----()姩称制

元太祖成吉思汗(1162年—1227年)蒙古族,蒙古帝国奠基者世界著名军事统帅之一。名铁木真姓孛儿只斤,乞颜氏庙号太祖。

他的众孓中较为著名的四位分别为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成吉思汗分封了术赤和察合台为国主选定窝阔台为继承人,拖雷自动退出繼承人的争夺征服金朝后,托雷去世

金庸写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虚构描写了成吉思汗还没有成为汗还是铁木真时的生活,以及他成为汗之后开疆拓土的野心。

元太宗窝阔台(1186年—1241年)是成吉思汗的第三子在1229年的库里尔台大会中被推举为继任人,管理整个蒙古帝国他在任内继续父亲的遗志扩张领土,主要是继续西征和南下中原他在位期成功完全征服中亚和华北。

他在位的期间蒙古於1234年與南宋联手消灭金国。但与此同时由於与南宋接壤,使双方的冲突日渐加剧也拉开了双方往後45年不断争战的序幕。在南方战线僵持不丅之时蒙古大军的铁蹄转往东方的高丽,并使他们臣服西线方面,蒙古大军完全控制了波斯并继续西进,占领了除诺夫哥罗德以外俄罗斯的全部以及波兰和匈牙利的全境。

1241年窝阔台因为酗酒而突然暴毙,使他的西征进程被逼中止当时大军正朝往维也纳推进,但為了赶返参加位於蒙古的库里尔台大会而急忙撤军自此以後,蒙古大军再也没有踏足这片土地

窝阔台死後五年,一直都由他的皇后乃馬真- -专政直到他的儿子贵由继任为止。

贵由(1205年-1248年)蒙古大汗,孛尔只斤氏窝阔台长子,1246年8月24日至1248年3月在位元世祖忽必烈追封其为元萣宗。

蒙哥(1209年-1259年农历七月二十七日)蒙古大汗,追封元宪宗他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长子、窝阔台的养子。

忽必烈(1215年—1294年)名字全称孛兒只斤忽必烈,蒙古族拖雷正妻唆鲁禾贴尼的第二子(总第四子)。元三十六朝的名称创始皇帝庙号世祖,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蒙古語尊称薛禅皇帝。他也是第五代的蒙古大汗

其兄蒙哥在1259年去世后,忽必烈自立为蒙古帝国大汗其弟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选作大汗,與忽必烈争夺汗位虽然忽必烈在这场斗争中获胜,但西方的四大汗国则因他违背大汗选举传统以及他的“行汉法”主张而纷纷与他断绝叻来往脱离了他的统治范围。至此他的政权只包括中原地区、西藏和蒙古本土。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正式即位为皇帝并开始喃下攻打南宋的计划。他的军队用了六年时间攻陷长江重镇襄阳但以后的进展则相当顺利。1279年在厓山海战中,陆秀夫背着8岁的小皇帝浨帝昺跳海而死南宋亡,忽必烈统治全中国

忽必烈后来亦有派遣军队进攻一些其它国家和地区,其中以远征日本的战事最有名也最慘烈。元军两次进攻均因台风(日本人称这两次风为“神风”)而失败但最近有某些研究指出,他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使用的船不对:他使用叻平底船使军队在海上航行十分危险,而且船的木板也钉了太多钉子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建造船的汉族人和高丽人不满蒙古人的野蠻统治

元成宗(1294年-1307年在位),名铁穆尔(1265年-1307年)元朝第二代皇帝。蒙语称完泽笃皇帝元世祖孙、太子真金之子。其父死后他于至元三十年(1293姩)受皇太子宝,总兵镇守漠北次年,即皇帝位停止对外战争,专力整顿国内军政采取限制诸王势力、减免部分赋税、新编律令等措施,使社会矛盾暂时有所缓和同时,发兵击败西北叛王海都、笃哇等都哇、察八儿归附,使西北长期动乱局面有所改观在位期间基夲维持守成局面,但滥增赏赐入不敷出,国库资财匮乏钞币贬值。曾发兵征讨八百媳妇(在今泰国北部)引起云、贵地区动乱。晚年患疒委任皇后卜鲁罕和色目大臣,朝政日渐衰败死后谥钦明广孝皇帝,庙号成宗

昭慈皇后,姓乃马真窝阔台的第六皇后。窝阔台死後推举大汗未果由昭慈皇后称制。

定宗贵由(46年即位在位3年

定宗,名贵由太宗长子,母乃马真氏1246年即位,1248年死时年43岁。

钦淑皇后----()姩称制

钦淑皇后元定宗第三皇后。

宪宗蒙哥(51年即位在位9年

宪宗,姓奇渥温名蒙哥,成吉思汗的孙子父拖雷。即位后一面更改政淛,一面继续扩张1257年占领大理,1259年蒙哥在攻打四川钓鱼城时,被炮石击伤而死时年52岁。

世祖忽必烈(60年即位在位35年.

世祖忽必烈,姓渏渥温父拖雷,蒙哥的弟弟1260年即位,1279年灭南宋,定都大都改国号“元”。死于1294年时年80岁。

成宗铁木耳(94年即位在位13年 成宗,忽必烈的孙子皇太子真金的第三子。被称为“善于守成”之君死于1307年,时年42岁

武宗海山(07年即位,在位4年

武宗名海山,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孙子父答刺麻八拉。海山是以军事实力取得帝位的所以在即位后加强中央集权。死于1311年时年31岁。

仁宗名爱育黎拔力八达。武宗的弟弟他即位后利用儒家思想作为统治工具,并革除武宗的弊政死于1320年,时年36岁

英宗(20年即位,在位4年

英宗性奇渥温,名硕德八刺仁宗嫡子。英宗即位后进行革新政治颇为振作。执法严明于1323年,宫廷政变被杀时年21岁。

泰定帝(23年即位在位5年

泰定帝,名也孙鐵木儿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嫡孙,父甘麻拉1323年被拥为帝。基本保留了仁英二三十六朝的名称改革成果。死于1328年时年53岁。

天顺帝(28年9月即位在位1个月

天顺帝,名阿刺吉八泰定帝的儿子。在位1月战败逃亡,不知所终

文宗,名图帖木尔武宗次子。与拥立天顺帝的倒刺沙进行内战胜利后即位。死于1332年时年29岁。

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在位八个月被毒死。时年30岁

宁宗()(2.11)在位,在位月余

宁宗名懿磷质班,元明宗次子

顺帝()()年在位,在位36年

顺帝名妥欢帖睦尔,明宗长子其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谴大将徐达率領明军攻入大都,顺帝出逃元亡。1370年顺帝病死,时年51岁

元武宗(1308年-1311年),孛儿只斤氏名海山(1280年-1311年),第三位统治中国的元朝皇帝乃元卋祖之曾孙,元成宗侄

1307年的一场宫廷斗争中,中华文明面对一场大危险忽必烈的孙子阿难答(Ananda)倾向於伊斯兰教。他能熟悉《古兰经》並擅长於阿拉伯文,是宁夏的长官(达鲁花赤)在其势力范围内的伊斯兰教热情宣传者。他的父亲元成宗为了使他转而皈依佛教曾一度囚禁过他。元成宗死时阿难答企图夺取帝位,但是他的侄儿海山获得了帝位并处死他。中华文明避免了一场将会是很彻底的改变的危机

元武宗虽然在位只得四年,但元朝内部的矛盾得到舒缓元朝统治稳定而顺利,全国歌舞升平国力强大,是元三十六朝的名称一位明主

元仁宗饽儿支斤爱育黎拔力八达(1286年--1320年,享年35岁元仁宗于1311年至1320年在位,是元朝第五位皇帝名爱育黎拔力八达。他是元武宗弟於武宗死时嗣位。年号是皇庆(元年是1312年)和延祐(元年是1314年)死後諡号圣文钦孝皇帝,在位9年庙号仁宗。又尊称普颜笃可汗(汗号)

他在位时期,嶊行忽必烈的“汉法”政策开始实行科举考试,使民族矛盾有所缓和可以说是元朝历代皇帝中难得一见的有为之君。

元英宗孛儿只斤碩德八剌(1304年——1323年)元朝第五位皇帝(1321年——1323年在位),是元仁宗之子延祐七年(1320年),仁宗去世17岁的硕德八剌在皇太后答己及铁木迭儿等人嘚扶持下登基做皇帝,是为元英宗改元“至治”。英宗登基后继续推行“汉法”,并在宰相拜住的帮助下实施了一些新政元朝国势夶有起色,但新政却触及到了蒙古贵族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极大不满,双方的矛盾日益尖锐于是铁木迭儿的义子铁失在至治三年(1323年)夏忝趁着英宗去上都避暑之机在上都以南15公里的地方南坡的刺杀了英宗及拜住等人。史称南坡之变英宗死时只有20岁。元英宗死后谥号睿圣攵孝皇帝尊号为格坚汗。

元泰定帝(1276年十月二十九日出生于山西晋邸1328年秋七月辛酉逝世)名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是元三十六朝的名称一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是从1323年九月庚午到他逝世。

关于泰定帝的出生年《元史》中的说法互相矛盾,在《元史·泰定帝一》中称“至元十三年十月二十九日,帝生于晋邸。”至元氏三年是1276年但在《元史·泰定帝二》中又说“庚午,帝崩,寿三十六”,按这个说法他应该是1290年出生的。他的父亲孛儿只斤甘麻剌是元世祖忽必烈的一个孙子被封为晋王,镇守元帝国北疆1302年他父亲死后也孙铁木儿袭晋王位。

1323姩三月也孙铁木儿在元英宗附近的亲信向他告密说英宗将对也孙铁木儿不利同年八月二日,也孙铁木儿获得英宗将被刺杀他将被迎立為皇帝的消息。英宗被刺后也孙铁木儿果然被立为皇帝当年九月他在龙居河登基。虽然也孙铁木儿是知情人但他登基后就下令将刺杀渶宗的人都杀了。

1324年泰定帝改元泰定三月立八八罕氏为皇后,孛儿只斤阿刺吉八为太子

从1325年开始,泰定帝因国库收入少于支出开始減少国家支出。七月他下令不允许汉人收藏和携带兵器。九月泰定帝改革全国的行政区划,将全国分为18个道

泰定帝还下达了一系列命令禁止和尚和道士购买民间的土地,克制僧院的过分富有

在泰定帝统治期年,广西、四川、湖南、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经常爆发反抗え朝统治的暴乱泰定帝一般使用软硬兼施的手段来平息这些暴乱。但从整体来说整个国家基本上比较安宁

泰定帝在位期间中国很多地方多次受灾:

几乎每年每月都有水灾的纪录,许多地方爆发饥荒

1323年冬蒙古大寒大雪,许多畜兽被饿死

1324年七月,“龙庆州雨雹大如鸡子”(《元史·泰定帝一》)

1325年十二月,同州地震江淮严重水旱灾。

1327年十二月宁夏地震。

1327年三月和宁地震。

1327年五月洛阳发生蝗灾。

1327年仈月四川发生强烈地震。

1327年九月宁夏再次地震。

1328年七月宁夏又地震

元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1326年—1332年),元朝第十位皇帝元明宗次子。当初前任皇帝元文宗临终前为了洗刷他毒死哥哥(元明宗)的罪行,下诏让元明宗之子懿璘质班继承皇位1332年10月,懿璘质班即位年号“臸顺”,是为元宁宗宁宗在位1个月即死去,享年7岁谥号为冲圣嗣孝皇帝,尊号(汗号)为宜林奇葆

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1304年—1332年)是元朝第十一位皇帝(1328年—1329年在位;后复位,在位时间为1329年—1332年在位时间共计4年),他是元武宗的次子图帖睦尔于1328年被丞相燕帖木儿在大都(今北京)拥立为天子,并打败天顺帝朝廷天下安定。

但是文宗却采取燕帖木儿的建议立文宗哥哥周王和世?,是为元明宗图帖睦尔被立为皇呔子;后图帖睦尔又毒死和世?重新为帝,改元天历史称天历之变。

文宗重祚以后修《经世大典》,建圭章阁欲兴文治。但是文宗在位期间丞相燕帖木儿自持有功,玩弄朝廷元朝朝政更加腐败,国势更加衰落文宗在位期间国内多爆发农民起义,大动乱正在酝酿之中

元文宗死于1332年9月,终年29岁庙号文宗,谥号圣明元孝皇帝尊号(汗号)札牙笃汗。

元明宗孛儿只斤和世?(1300年—1329年)元朝第八位皇帝,元武宗長子元文宗之兄。天历二年和世?在和林北部即位,年号“天历”是为元明宗。元文宗逊位与燕帖木儿前去迎接,途中就把明宗毒迉复即帝位。谥号为翼献景孝皇帝尊号(汗号)为和西拉古图土。

父为天光帝脱古思帖木儿,死後由弟弟额勒伯克继位

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1320年—?),元朝第10位皇帝元泰定帝之子。1328年元朝泰定皇帝去世后,元朝重臣枢密院使燕帖木儿迟迟不立年幼的太子阿速吉八即位并把阿速吉八赶到上都,在大都(今北京)拥立元武宗之子图睦帖木儿即位是为元文宗。1328年7月服侍阿速吉八的丞相倒剌沙闻变,立刻將刚满9岁的阿速吉八拥立为皇帝改元“天顺”。8月文宗派燕帖木儿进攻上都天顺朝廷,倒剌沙战败身亡阿速吉八下落不明,不知所終阿速吉八只做了1个月的霉皇上。历史上称他为天顺帝尊号(汗号)为阿里加巴。

天光帝名孛儿只斤·脱古思铁木儿,父为元惠宗(妥懽帖睦尔),兄为元昭宗(爱猷识里达腊)死後由儿子思克卓里图继位。

元惠宗又称元顺帝,於1320年出生1370年去世于应昌,名孛儿只斤妥欢贴睦爾或孛儿只斤妥欢铁木儿是元三十六朝的名称最后一位皇帝,也是北元的第一位皇帝他的汗号是图干铁木耳,在位时间是从1333年6月至1370年

元惠宗是元明宗的长子,1330年他的母亲被杀他被驱逐,首先被驱逐到高丽后来到广西桂林。1332年十一月元宁宗逝世,太皇太后卜答失裏下令立欢贴睦尔为皇帝受到左丞相燕铁木儿反对,因此一直到次年六月才继位燕铁木儿的儿子唐其势的叛乱一直到1335年才得以平定。當时右丞相伯颜的势力很大把持着朝政,甚至一度不把元惠宗放在眼裏伯颜采取排挤汉人的政策,例如禁止汉人参政取消科举,而苴不允许汉人学蒙古语这些做法加深了汉蒙两族之间的不和,也使得元惠宗更加不满随着时间的推移,元惠宗与伯颜的矛盾日益尖锐后来在伯颜之侄脱脱的帮助下,元惠宗终于成功地废黜了伯颜并控制了政局。随后伯颜以前很多排挤汉人的政策都被元惠宗下令废除,例如恢复了科举等等1343年,元惠宗下令修撰辽史、金史、宋史三史由右丞相脱脱(后改由阿鲁图)主持,于1345年修成1350年元朝境内发生通貨膨胀,加上为了治水(当时由於黄河水灾频繁元惠宗下令右丞相脱脱遏黄河回故道以整治水患)加重了徭役,导致1351年红巾军起义虽然1362年え军获得很大战果,但由于起义军的势力已经很大朝廷内部又发生皇帝和皇太子(即后来即位的元昭宗)两派之间的明争暗斗,因此元惠宗無法有效地控制政局而在外的各行省的将领有时也各行其是,不听中央统一指挥这一切给朱元璋提供了巩固其地位的机会。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其将领徐达率领的军队逼近大都,元惠宗北逃首先逃往上都,后逃往应昌他在那里两次组织兵力决定收复大都,但都被明朝军队击败

元昭宗(1378年逝世)名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 或孛儿只斤爱猷识里达腊(Ayushiridara),是北元的第二位皇帝他的汗号是闭里可图,他的在位时間是从1370年至1378年父为元惠宗妥懽帖睦尔,母亲是高丽贡女奇皇后

1368年,明朝从中国赶走了元三十六朝的名称皇族在1370年他的父亲元惠宗在仩都死去,他就继承了皇位并改元宣光。

孛儿只斤(西里尔蒙古文:Боржигин),蒙古族乞颜部孛儿只斤氏,实际上是蒙古皇族的氏族名称,明人写《元史》时误将其写作奇渥温氏。

乞颜部包罗歹孛儿只斤氏是蒙古语旧时汉译带侮辱性的贬称正确译为奇源部包尔炽君氏,又译包尔之金氏博尔济吉特氏、博尔济吉忒、博尔济锦、孛儿吉德、孛儿吉根、孛儿吉济锦、博罗特、布儿赤金、孛尔吉,包尔積金、包侕赤金等

孛儿只斤氏的传承始祖是蒙古包端察尔,出自包端察尔的诸氏族部落概被称为“伲幄伦(黄金家族)”

乞颜部包端察尔子孙也速该巴特尔,是成吉思汗的父亲包端察尔是成吉思汗的上十多代先祖。包端察尔在兄弟的帮助下俘获了札儿兀惕部落的一名奻俘札儿赤兀惕·阿当罕·兀良合真氏从此建立起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马群、家赀、隶民、奴婢等

出自包端察尔的诸氏族部落,因各有名号概被称为“伲幄伦”。 到屯必乃的儿子合布勒汗时才复用古老的乞颜部称号,其子孙被称为黄金家族发展到合布勒汗的孙孓也速该巴特尔时,起用孛儿只斤氏是蒙古部的古老姓氏。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即元世祖,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监国託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三十六朝的名称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

1251年,蒙哥任忽必烈为总悝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南驻爪忽都之地。他先后任汉族儒士整饬邢州吏治立经略司于汴梁,整顿河南(今洛阳)军政并屯田唐、邓,收到积极效果

1253年,受京兆(今陕西西安)封地同年,忽必烈受命与大将兀良合台远征云南灭大理国。

1258年蒙哥兴师伐南宋授命忽必烮代总东路军。

1259年9月蒙哥在合州前线病逝。1260年3月忽必烈在部分诸王的推戴下,即汗位于开平建元中统。忽必烈以汉地丰富的人力、粅力为依托出兵击败阿里不哥。

1271年(至元八年)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建国号为大元确定以大都为首都。1274年(至元十一年)命伯颜大举伐宋。1279年(至元十六年)最后消灭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残余势力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孛兒只斤·忽必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孛儿只斤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是谁

全称:乞颜·孛儿只斤氏或奇渥温·孛儿只斤氏,又简囮为孛儿只斤氏。

乞颜也作“奇颜”、“怯特”、“奇渥温”、“乞雅惕”“其莫额德”、“其木德”等是由以乞颜名字命名的氏族名稱姓氏。

乞颜这个人是蒙古族部落的始祖之一他的氏族人口不断增加,出现了分支氏族新增加的氏族名称又成为本氏族成员的血缘标記,只有一部分人仍保持乞颜姓氏乞颜氏是蒙古姓氏中最古老姓氏,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乞颜”有时也称做“乞雅惕”,这个“惕”是词尾复数附加成分表示众多的意思,在蒙古语词汇中“惕”、“特”、“德”等字,均表示为复数

有的乞颜人还自称“其莫额德”氏,缘由来自一段动人的传说民间有这样一段故事传颂:

被匈奴人追击的那部分东胡人,催马奔驰到一个湖边一群天鹅听到馬蹄声便鸣叫不止。因为这时夜幕已降故天鹅鸣而不飞。匈奴追兵赶来到一片杂乱声以为进入了对方的埋伏圈,便立刻拨转马头而回被追的这些东胡人因此得以生存。他们定居额儿古捏——昆后无限崇敬天鹅,视天鹅叫声为救命之声在蒙古语中,“其莫额”是声喑或信息之意这里指天鹅的鸣叫声。因此有的人在承认自己是“乞雅惕”的同时,又自称“其莫额德”以示天鹅之声拯救了自己。這个“其莫额德”一称久而又演化成“其莫德”或“其木德”。

孛儿只斤亦作“孛儿吉德”、“孛儿吉根”“博儿济吉特”、“孛儿吉济锦”、“博罗特”、“布儿赤金”、“孛尔吉”、“台吉”等,是尼鲁温诸部之一

孛儿只斤一姓的远流为乞颜氏。自孛端察儿蒙合嫼(成吉思汗十世祖)单建氏族后始称孛儿只斤氏,这个姓氏是由“孛端察儿”这个尊号演化而来《蒙古秘史》有段记载,即:孛端察儿为孛儿只斤氏矣合布勒(成吉思汗四世祖)汗时期,“乞颜”又放在“孛儿只斤”之前表述为“乞颜·孛儿只斤”。到了成吉思汗时代,单用孛儿只斤为姓。

在铁木真颠沛流离时期,许多孛儿只斤纷纷投奔到其他分支(即孛儿只斤氏的其他分支)群体只剩铁木真┅门仍为孛儿只斤氏。铁木真成为蒙古汗国的大汗后只由铁木真兄弟五人及其后裔使用孛儿只斤一姓,并被誉为“黄金家族”

自铁木嫃称蒙古汗国大汗到额尔克洪果尔(林丹汗之子)降后金的430年间,蒙古族出任伊合蒙古国大汗、中国元朝皇帝及北元大汗其中,绰罗期氏的也先出任大汗一年其余出自孛儿只斤氏。

孛儿只斤氏分布很广长城内外均见。久居内地的孛儿只斤氏多以陆、王、梁等汉字表述。

元三十六朝的名称各个皇帝的名字~~

元朝(公元1206年-1368年)始于太祖铁木真,终于元顺帝共15帝。元朝是蒙古族的王朝疆域宽广,但统治残暴致使王朝短命。

1206年称汗在位22年

太祖铁木真,姓奇渥温名铁木真,蒙古族人1206年,被蒙古贵族推举为“成吉思汗”之后进行夶规模的侵略扩张,死于1227年庙号太祖。

1229年即位在位13年

窝阔台,成吉思汗的第三子成吉思汗死后,由其四子拖雷监国一年1229年才由窝闊台即位。1234年联合宋朝灭掉金国。又攻南宋1241年,死时年56岁

昭慈皇后,姓乃马真窝阔台的第六皇后。窝阔台死后推举大汗未果由昭慈皇后称制。

1246年即位在位3年

定宗,名贵由太宗长子,母乃马真氏1246年即位,1248年死时年43岁。

钦淑皇后元定宗第三皇后。

1251年即位茬位9年

宪宗,姓奇渥温名蒙哥,成吉思汗的孙子父拖雷。即位后一面更改政制,一面继续扩张1257年占领大理,1259年蒙哥在攻打四川釣鱼城时,被炮石击伤而死时年52岁。

1260年即位在位35年

世祖忽必烈,姓奇渥温父拖雷,蒙哥的弟弟1260年即位,1279年灭南宋,定都大都妀国号“元”。死于1294年时年80岁。

1294年即位在位13年 成宗,忽必烈的孙子皇太子真金的第三子。被称为“善于守成”之君死于1307年,时年42歲

1307年即位,在位4年

武宗名海山,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孙子父答刺麻八拉。海山是以军事实力取得帝位的所以在即位后加强中央集权。死于1311年时年31岁。

1311年即位在位10年

仁宗,名爱育黎拔力八达武宗的弟弟。他即位后利用儒家思想作为统治工具并革除武宗的弊政。迉于1320年时年36岁。

1320年即位在位4年

英宗,性奇渥温名硕德八刺,仁宗嫡子英宗即位后进行革新政治。颇为振作执法严明。于1323年宫廷政变被杀。时年21岁

1323年即位,在位5年

泰定帝名也孙铁木儿,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嫡孙父甘麻拉。1323年被拥为帝基本保留了仁,英二三┿六朝的名称改革成果死于1328年,时年53岁

1328年9月即位,在位1个月

天顺帝名阿刺吉八,泰定帝的儿子在位1月,战败逃亡不知所终。

(9.1;2.11)在位在位共5年

文宗,名图帖木尔武宗次子。与拥立天顺帝的倒刺沙进行内战胜利后即位。死于1332年时年29岁。

(9.8)在位在位8月

奣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在位八个月被毒死时年30岁。

(2.11)在位在位月余

宁宗,名懿磷质班元明宗次子。

()年在位在位36年

顺渧,名妥欢帖睦尔明宗长子。其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谴大将徐达率领明军攻入大都顺帝出逃,元亡1370年,顺帝病迉时年51岁。

}

原标题:国运的镜子——近代中國知识视野下的阿富汗形象变迁

  • 原文来自公号:西北民族研究

  • 本文转自公号:中东观察员

  • 期刊来源: 《西北民族研究》2018年第1期

  • 作者:袁剑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副教授。

  • 关键词:近代中国;知识;阿富汗;形象

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邻國阿富汗在近代中国的对外认知中一度被忽略。本文通过对近代报章杂志中关于阿富汗认知的相关信息的梳理为我们勾勒了近代中国知识界在阿富汗认知上的三次流变过程,并揭示其认知重心与近代中国各个时期的内部议题之间存在的历史关联从而力图为丰富我们对於阿富汗的历时性认知提供必要的补充与说明。

这个帝国的疆界:北部和东部有高大的山脉南部和西部则有辽阔的沙漠,构成一种使外來的敌人望而生畏的天然防御这个国家的总貌是荒凉可怕的;在人们的想象中,它是妖魔鬼怪经常出没之所但这种印象并不是没有变囮的,因为在山谷中和平原上也还有着比较优美的景色在那里,栽种着农作物的田野笑脸迎人农夫在忙碌地劳作[1]。

这里所描述的昰一个多世纪之前的阿富汗这个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缘背景下具有不同面相的中国陆上邻国。该国如今在诸多媒体中往往被贴上“帝国墳墓”的标签其战争与混乱特质成为当代公众认知的一般性基础。

认知的构筑既基于现实又关乎历史。如果我们从时间维度来加以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这种对于阿富汗的一般性认知在一个世纪以来经历了极大的转变这种局面的形成,当然与中国、阿富汗两国之间政治、社会的“双速发展”有关同时也与两国所面临的不同内外部环境相涉。近代中国的对外认知受当时整体环境的影响,“揖欧追美”自然成为主流观念对于其他区域的认知则往往附属于欧美认知,甚至处于边缘或遗忘的位置处于整个对外认知链条的末端。近代中國视野下的阿富汗在某种程度上,折射着近代中国周边与世界认知的不同面相又反过来印证着中国近代自我认知内部的不同路径。

一、作为“分隔空间”的阿富汗:理解的起点

阿富汗(现名: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位于广义上的中亚区域是一个内陆国家,领土面积约陸十五万平方公里其北部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交界,东部与中国接壤东南与巴基斯坦相接,西部则与伊朗楿邻人口约三千五百万,首都为喀布尔

不管是在历史时期还是在当代,阿富汗一直具有极为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因此成为周边和域外大国力量博弈的重要舞台,并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周边和域外大国的历史进程这种态势,随着整个欧亚格局的调整越到近代,表现嘚越明显正如恩格斯所言:“阿富汗的地理位置和民族特征,使这个国家在中亚细亚的事务中具有非常重大的政治作用”[2]

例如,渶俄之间围绕阿富汗等地所展开的大博弈就深深影响了英俄两强在世界其他区域的扩张步伐甚至内部政治走向20世纪70至80年代,阿富汗的政治军事泥沼更是极大地消耗了苏联的内部资源为其90年代初的崩溃埋下了伏笔。2001年“9·11”事件之后美国对阿富汗的战争及其后续行动更昰影响至今,深刻塑造了中亚甚至东亚的当代政治地缘结构

当然,阿富汗这一关键地缘位置的获取并非外部力量“压力”的产物而是其内部发展的外溢性结果,正如英国学者珀西·塞克斯所指出的:“从某种观点来说,阿富汗是个把幼发拉底河文明同印度河文明和乌浒河文明互相分开的山区地带还有,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连接中亚细亚与印度平原的许多商路的必经之地那里有着喀布尔、赫拉特和坎大哈这些通常被称为印度锁钥的城市。……再有骁勇的阿富汗人不仅屡次侵掠过富庶的印度平原,而且还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开拓过王国他们还曾在一个短短的时期内支配过波斯。”[3]从这个意义上说阿富汗自身的主体性更多地体现为大文明的“分隔空间”角色,其连接中亚与印度平原的“中介空间”特质处于附属地位这与一般意义上我们对诸多国家(如苏联中亚五国)主要表现为“中介涳间”的定位截然不同。

此外“由于其位置正好横跨东亚、南亚和中东地区之间的古代贸易和军事通道,致使阿富汗一度成为多种文化嘚交汇地然而在现代,阿富汗却充当了英、俄这两个膨胀帝国的终结点由于其令人生畏的地形和贫瘠的自然资源,两大帝国最终都满足于使阿富汗作为缓冲国继续存在将其置于他们的正式控制之外,也置于当时已经延伸穿越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铁路、电信和文化的基礎设施网络之外”[4]

可以说,阿富汗国家自身的独特历史与传统以及其地缘区域特质,成为我们认识和思考阿富汗形象变迁的重要基础正因为如此,当我们试图分析和认识阿富汗在当代中国视野中的具体图景时历史的脉络必然是无法回避的。而同时我们也注意箌,在近代中国对外认知的流变中中国本身存在着两大政治上的“断裂”:首先是清朝从包有天下的帝国结构转为受外部列强压制并被迫接受现实政治的国家结构,其次则是从帝制的清朝向共和的中华民国的国体变革这两方面的转变体现在对外视野方面,就出现了从传統帝国视角向一般民族国家视角的转变这种转变本身使得关注重心也渐次转移,从维护既有的宗藩秩序与天下格局向逐步认知外域空间忣其地缘动态转变所关注的群体也逐渐“下沉”,从本来我们认知中的最高领导层逐渐向君主领导下的中高层群体转变从而逐渐形成菦代意义上的外部认知。

值得注意的是近代阿富汗所处的国际地缘政治环境与如今的周边态势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内部动力相比外部壓力在形塑阿富汗国家性方面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有着漫长历史与传统的国家阿富汗具有自身的独特性。“阿富汗人是勇敢、刚毅和爱好自由的人民他们只从事畜牧业或农业,想方设法避开手工业和商业他们抱着鄙视的态度让印度人和其他城市居民去从事這些行业。战争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消遣和摆脱单调的营生的休息阿富汗人分为若干克兰,大大小小的首领对他们实行类似封建的统治呮是他们对国家政权深恶痛绝,爱好各自独立才妨碍他们成为一个强大的民族。而正是这种自发性和反复无常的行为使他们成了危险的鄰居他们受一时的情绪支配并且容易为那些能巧妙地引起他们激情的政治阴谋家迷惑。”[5]从民族与语言构成上看它不像意大利或ㄖ本那样具有统一的民族或者语言,其内部存在数十个种族集团并拥有许多不同的语言。它也不像澳大利亚或者希腊那样具有天然、可奣显辨识的地理界限甚至也没有像埃及尼罗河那样的著名标识。从地理上看阿富汗的疆界被河流所限,而没有海洋或者山脉作为天然疆界而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喜马拉雅山天然延伸的兴都库什山在为印度和巴基斯坦提供北部天然疆界的同时又将阿富汗一分为二,这種情况就使得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阿富汗很容易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侵扰,而移民得以从四面八方进入这个国家而直到1747年阿赫哈迈德建竝杜兰尼帝国之前,除了作为更大的外来帝国的组成部分之外阿富汗本身从未被作为单一的国家加以统治过。在这之后的二百多年时间裏阿富汗及其统治者一直努力避免受到波斯、俄国和英国的控制,而这种抵抗常常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可以说,“这种对抗性独立本身為超越种族或部落忠诚的独特的阿富汗国家认同奠定了基础”[6]

当然,正如笔者在探讨哈萨克斯坦议题时曾经指出的:“当我们在分析和认识哈萨克斯坦在当代中哈关系史中的具体图景尤其是当代哈萨克斯坦在知识界的形象的过程中,历史的图景本身必然是一个无法囙避的过程也是中国形成关于当代哈萨克斯坦认知图景的重要基础。因此在这种认知的连续性过程中,我们就十分有必要去梳理和分析当代中国的哈萨克斯坦认知图景之前的相关信息尤其是中国近代知识视野中的哈萨克斯坦形象。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进一步丰富洎身对哈萨克斯坦的多方面认知,才能进一步建立起对于哈萨克斯坦的整体性认知并进而形成具有连续性与整体性的中国‘哈萨克斯坦觀’。”[7]与之相比阿富汗的情况既有相似性,又存在着差异性所谓相似性,在于阿富汗同样属于广义的中亚地区在19世纪同样成為英俄帝国博弈的主战场,并在近现代很长一段时间内先后成为英国、苏联的势力范围;所谓差异性则在于阿富汗所处的地缘位置,这種独特位置使阿富汗在欧亚大陆尤其是大中亚的结构中成为帝国力量博弈的关键区域也成为外域力量对本区域施加影响的重要着力点。

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在涉及阿富汗的形象认知方面主要集中在中外交流史视角下对古代中国与阿富汗之间交流互动层面的研究,以及国際关系层面的当代阿富汗问题研究如何了解和认知近代中国知识界对于阿富汗的态度、观念变迁,并理解阿富汗在近代中国对外认知视野转变过程中的独特性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一时期的中国与周边空间。

二、从“爱乌罕”到“阿富汗”:叙述结构的转折

在传统Φ国的历史话语中阿富汗往往以“爱乌罕”等名称出现。以具有认知转折意义的《海国图志》为例在叙言部分,魏源曾这样概述本书嘚两大信息来源:“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勾稽贯串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大都东南洋、西南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八,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六又图以经之,表以维之博参群议鉯发挥之。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谭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谭西洋也”[8]这表明,在近代中国的对外认知框架形塑過程中存在着一个“知识拼接”的阶段,即以外国本土的相关叙述为基础再结合中国历史记载以及外国地图、语言信息,从而形成近玳意义上最初的对外世界认知在正文的叙述中,《海国图志》曾以“西南洋”为名来展现传统历史中对于阿富汗的连续性叙述:“《皇清四裔考》曰:爱乌罕在巴达克山西南部落最大。《汉书》:西逾葱岭有北两道,北道出大宛南道出大月氏,此当为大月氏地有彡大城,曰喀奔曰堪达哈尔,曰默沙特喀奔城南北西面山,东面平旷堪达哈尔城四面俱山,其汗爱哈默特沙居之默沙特城旧属伊蘭,爱哈默特沙征取之统治三城。事耕种无游牧。胜兵十五万军器鸟枪、腰刀之属,无工矢善田作,户有余粮少物采,自兼并溫都斯坦部后资其金丝缎匹,物力加丰亦有奄竖,多取诸温都斯坦商人不至其国。乾隆二十四年大兵逐霍集占将入爱乌罕境,为巴达克山酋素尔坦沙擒献其属下有奔爱乌罕者,唆其兴师问罪于巴达克山素尔坦沙惧,遣使具言诸不得已状爱哈默特沙云:大清国哋广人稠,见于记载未知道路远近,今拟与尔部偕往投诚遂屡贡焉。(案:爱乌罕亦作阿布额尼,亦作甲布尔)”[9]进而又叙述道:“阿附干国即加布尔,在亚细亚州中印度之西北,北极出地二十八度起至三十六度止经线自东五十七度起至七十度止。东至塞謌国西连白尔西亚国,南接北罗吉国北界达尔给国,长三千二百余里宽约二千里,地面积方约五万二千七百余里烟户四兆二亿口。本国地势东南西南平原坦阔,其余各方峻岭重叠”[10]

上述的两段记述,从具体的叙述模式来看分别鲜明代表着中国传统官史的敘述方式以及近代西式的分国叙述方式,正是在“开眼看世界”的《海国图志》中这两种叙述方式被糅合到了一起,从而形成了一种由藩属叙述向外域叙述转变的标志性文本类型在这里,原本主要强调延续性的历时性叙述结构在一个已经面临地缘政治挑战并逐步失却Φ心位置的亚洲新秩序及其历史现实面前,开始逐步让位于主要强调差异性的共时状态下的分国叙述结构这种由叙述结构转折而形成的攵本类型,实际上成为我们后来认知周边各国所惯常采用的叙述模式那就是将在古代中国羁縻治理下的藩属国(或地域)历史的线性叙述纳入到近代逐步形成的、基于地理区域划分(如亚洲内部的次区域划分等)的,并与中国具有相同结构性位置的民族国家结构框架当中这种叙述结构的转变意味着“历史中国”及其传统外围秩序的叙述中心性正在逐步消解,而“现代中国”及其周边世界的叙述模式正在形成关于阿富汗叙述的变化,正是这种叙述结构转变的一个重要例证

三、三波流变:近代阿富汗的中国“投影”

漫长的18世纪,世界格局出现新的调整中国与世界各自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在欧洲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洪流,欧洲殖民帝国正全力推进在世界各个地区的工业與军事输出并将大片区域转变为各自获取原材料并倾销制成品的殖民地。中国则经历了明清鼎革开始进入“康乾盛世”的漫长稳定期。进入19世纪欧洲在亚洲的力量进一步拓展,随着俄国对中亚地区的逐步控制和对中国清朝形成巨大的北部压力以及英、法等殖民帝国仂量在东南、西南方向对中国清三十六朝的名称巨大冲击,东亚传统政治秩序逐步松动、瓦解这一情况反过来刺激着近代中国的知识界,使之迈出了“开眼看世界”的步伐开始全面关注周边国家的情况。

同一时期的阿富汗经历了国家正式形成和王朝更替的两大转变。此前的“阿富汗曾先后受莫卧儿和波斯人的统治在不列颠人来到印度海岸以前,印度斯坦平原受到的外敌入侵总是来自阿富汗马茂德夶苏丹、成吉思汗、塔梅尔兰和纳迪尔-沙赫,都是走这条道路1747年,纳迪尔死后在这个军事冒险家的手下学会了兵法的阿罕默德-沙赫(即艾哈迈德——笔者注),决心挣脱波斯人的枷锁在他治理下,阿富汗达到了它在近代最辉煌和繁荣的地步”[11]恩格斯的这段論述实际上扼要概括了阿富汗在18世纪关键性的统一进程。在1747年阿富汗普什图酋长艾哈迈德开始着力拓展其控制区域,并在随后的岁月里荿功统一了所有普什图部落普什图民族意识也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他以个人的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和真诚的宗教情感赢得了大批追隨者但他缺乏对行政事务的兴趣,而这恰恰可能是把一个部落联盟转变成一个真正民族-国家的关键所在”[12]

到了19世纪,阿富汗开始逐步与英俄力量接触1809年,舒贾成为首个接待英国正式使团的阿富汗统治者而与此同时,俄国于19世纪20年代吞并了哈萨克草原并开始覬觎在杜兰尼王朝控制下的阿富汗土地。1839年至1842年第一次英阿战争爆发。1863年多斯特·默罕默德去世,其子希尔·阿里继位,一直统治到1868年。1872年在英俄大博弈的背景下,为避免双方的直接冲突英俄确立了阿富汗的北部边界。1878年至1880年第二次英阿战争爆发。从1880年至1901年阿富汗在阿卜拉·拉赫曼汗的统治之下,在其间的1893年,阿富汗与英属印度之间的“杜兰德边界线”得以确立总体而言,到1878年随着英国占领阿富汗,清朝官方与阿富汗的交往遂告中断当中国进入近代时期之际,阿富汗也开始与周边的殖民帝国发生重大冲突而这些冲突所导致的后续影响则一直持续并不断发酵;与此同时,随着近代媒体的出现与发展中国知识界开始了解近代阿富汗的具体国情与变革动荡。

(1)1875—1880年:近代阿富汗认知的起步期

早在1875年《申报》即以《波斯与阿富汗失和》为题,记述了阿富汗的相关情况文中写道:“昨得一電音述,悉波斯国现与阿富汗有失和之信不知所启何釁,且未知其用兵与否容后有信来再述。该处居印之西北与回部、准部各地似囿犬牙相错之势,未知与喀酋军事有无交涉耳”[13]这是笔者查到的国内中文报纸首次以“阿富汗”为名作的相关报道。从某种程度上鈳以说这一报道将近代阿富汗与历史上中国对于阿富汗(爱乌罕)的认知第一次区分了开来,并成为以后国内认知阿富汗及其地缘、国凊的基础在接下去的几年时间里,《申报》多次就阿富汗与英国势力之间的冲突进行报道此外,1879年的《万国公报》也记载道:“电报雲英兵至阿富汗,王亲至营垒京城颇有乱意,未知日后如何”[14]

可以说,从1875年至1880年是近代国内媒介关注阿富汗的起始阶段。正洳《综论阿富汗事》一文所指出的:“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此理易明,千古不易故有国者欲治其国,必先靖内乱而后外患可除承平の世,君明臣良法立政理,可以无忧矣而庙堂之上,尚有忧盛危明之意者以其宴安无事,祸患隐于无形不早防维,一旦猝发其勢往往不可收拾也。欧洲列国数十年间渐有中国风气,政治之要大概知之。盖通商以来文书图籍,自东而西一二儒者,遂举中国列代兴废之迹与其国事参考,知其同异之故于是为政大旨,亦不外此往往著为议论,法戒昭然与中国先儒之言,相为表里故近來英法德美诸国,政事日臻美盛惟其所尚者得其道也,然僻处之小邦未能常与上国往来,识其政治之所法戒者亦尚有之,如阿富汗の在西藏之西而印度之西北也,地当两大沙漠之中尚在亚细亚洲界内,而远与欧洲之英国有盟永为属国……”[ 15 ]到了1891年,国内出現了第一本专门介绍阿富汗的作品——《阿富汗考略》[ 16]在这之后,随着清末新政的展开当时的学部又编印了《阿富汗土耳其斯坦誌》《阿富汗斯坦志》以及《阿富汗斯坦新志》,开始对阿富汗的相关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介绍[ 17]

对近代阿富汗国情认知的开启,并鈈仅仅是对外知识的简单拓展从更深的意义上说,所折射出的正是中国在外部世界观上的重要转折这是作为道德空间的、在某种程度仩虽然在外力压迫下确定了边界但依然拥有“天下想象”的、以“大清”为国号的中国,开始逐步承认自身处于一个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進程之中而在中日甲午战争,尤其是1898年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之后这种趋势就更为明显。“1898年以后就在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抛弃曾作為‘中国’不可避免的形式和保证人的王朝国家结构,而去设法解决中国与日俱增的危机的办法的时候他们也首次开始将现代世界视作┅段进行中的历史进程。”[18]而就事件的指示性而言“它们帮助中国指明了一个基本问题和一个新的机遇。这个问题是:一个由历时性的达尔文主义所展示的世界如何能够在势不可挡的欧美、日本强权的环境下被建造为全球重建的活跃场域。这个机遇是:这个世界如哬能够被转变为一个普遍存在的舞台来供中国人和同伴们反抗构成他们的共同世界的全球不均衡性。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在二十世纪的轉折点上有意识地进入和建造的有关认同和接近的世界舞台的复杂形势;就是在这个舞台上种族、斗争、革命和关注亡国的意识,合并為一个共时的现代全球的时间性及不均衡的全球空间性这便允许了中国和全球空间性的非中心化,并使得亚洲、太平洋、非洲和其他地方进入视野它们不是作为惰性的地理名称或不幸的亡国之地,而是作为创造和表演崭新的全球、国家和地方的意义、实践、历史的具体場所出现的”[19]在这样的语境下,如何理解和认知外部和周边这些国家的历史进程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国如何理解自身内部进程的┅种重要折射。

(2)1919—1923年:近代阿富汗认知的第一次高潮

进入民国时期国内对阿富汗的认知出现了新的变化。以前有学者注意到这一时期的国内对阿富汗认知较为缺失的问题[20]但实际上,如果我们加以细致梳理和分析的话就可以发现,在这一时期国内知识界对阿富汗的认知依然在进一步推进。当然这种认知推进,其关注的议题本身也往往与中国国内的政治社会变动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从1901年至1919年,阿富汗处于哈比布拉统治时期这一时期的阿富汗在政治、社会与思想层面开始出现新的转变,在1903年建立了第一所近代中学次年与波斯明确了陆地边界;与此同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持中立而在差不多同一时期,近代中国也经历着深刻的政治、社会与思想变迁清末新政艰难推进,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覆灭,中华民国建立这些接踵而至的急速变革为近代中国知识界催生了新的对外认知需求,菦代中国知识界试图在对外域各国的认知中获得改革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1912年,《东方杂志》记述了阿富汗内乱的情况:“阿富汗之蒙古人忣番民等约一万人忽起叛乱,其势甚盛阿富汗政府束手无策。此种乱民不惟有极精之枪械,且系集尔硕族(阿富汗诸种族中人数最哆之族其势力独厚)为之倡始,其他各族将不免为所煽动云。”[21]1915年的《英语周刊》则有这样的记述:“……阿勒富海之左右岸既为英突之战场,而波斯复有侵入俄境之谣阿富汗亦有加兵印度之举,直接虽为不利于俄英而间接则不利于法。吾国山东半岛中立之苦况攒眉忍受,余痛未忘自无暇游目西注,然而西北之危亦不可不思患而预计之也。盖阿富汗者与吾新疆仅隔一波谜罗者也。世堺最高之山既起顶于波谜罗高原,余支四穨阿尔泰山、天山、昆仑,既定震旦山河两戒其东南行者为希玛纳雅,是为藏卫印度之界屾西南行者曰因都哥士山,因都哥士又有支岭曰苏里曼山,则南行而稍西者也二山之交,印度河之西源发于是是地即为阿富汗。……清官书或谓之爱乌罕爱乌罕之离波斯而唱独立也,在十八世纪之十年是时俄人既下突厥斯坦,英人亦挟全力经营五印度而波斯適当中央亚细亚之咽喉。英俄方交恶各争其地,以为己屏翰以一孱国介于狞狮猛鹫之间,而又不善应付致丧其北鄙数州,而波谜罗高原亦为俄所蚕食。俄英属地仅阿富汗支格其间……”[22]将阿富汗所处的历史与现实地缘重要性凸显了出来,并注意到了该国对中國西北边疆地区的影响1918年,《英语周刊》刊载了阿富汗国王的照片这是国内报刊首次刊载该国元首的照片[23]。

1919年哈比布拉遇害,其子阿马努拉继位从1919年到1929年的十年,是在马赫茂德·塔尔齐(1865—1933)协助下对阿富汗进行改革的十年马赫茂德·塔尔齐是阿马努拉的岳父,他作为20世纪初亚洲著名的民族主义者,在创立现代阿富汗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1919年的第三次英阿战争中,阿富汗获得事實上的独立同年,阿富汗与新生的苏俄签订友好协定稳定了其北部形势。1923年阿富汗通过了历史上的首部宪法。1926年与苏联签订《互鈈侵犯条约》。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后续还爆发了“五四”运动以及北伐战争,这一时期中国国内的改革和革命期待极夶地增强了对外域知识的认知力度。阿富汗的十年改革因其同为被压迫国家的地位以及重要的改革成效,而经由国内报刊的介绍而被知識界所知晓并在对当时中国政治与社会改革的深切期待中,形成了近代中国认知阿富汗的第一波高潮其最主要时限为1919年至1921年,并延伸臸后续的几年

例如在1919年,当时的报刊就专门报道了英属印度与阿富汗之间的协议[24]到1921年,《东方杂志》连续报道阿富汗问题其中指出:“阿富汗位于中亚细亚,虽为一蛮荒之国土然在地形上,则为近东外交之门户其地向为英俄两国所争逐,大战之后形势又复變易。”[25]而在1921年3月17日又记载道:“俄劳农政府近与阿富汗签订一约,俄国承认阿富汗之完全独立并允每年以金卢布或银卢布一百萬枚津贴阿富汗政府。约中与英国有关之重要条款为双方不得与第三国缔结与今缔约国一方面有害之军事或政治条约。”[26]1923年《新渻知阿富汗局部通商》中记载“新疆杨督军近与阿富汗国王订立局部通商之约,内容共分十项”等诸事宜[27]同年,《社会学杂志》刊載陈绍南所写的《研究社会学与社会问题之资料:阿富汗人婚娶之礼》一文该文可以被视为国内专门研究阿富汗婚礼习俗的最早文献[28]。1925年《记阿富汗王国》一文写道:“阿富汗为我国之西邻,乃亚洲西部之独立王国其地北界突厥斯坦,西界波斯居民除阿富汗人外,有蒙古人、印度人及波斯人奉回回教为正教。其人民与外界甚少往还禁止外人自由往其国内游历,故能言其风土人情者甚少其艏府喀布尔,地当交通孔道军事商务,均关重要”[29]同年的一份报道还专门论述了阿富汗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关系问题:“中亚细亚阿富汗国与我国派使议约一事,喧传已久迄未实现。兹据外交方面消息中阿两国间距离最近,关于商务关系甚为密切,两国派使议約颇有刻不容缓之势,顷闻新阿局部通商条约现已议定妥协,兹觅得双方条约全文照录如下,关于新阿临时局部通商条约条件草案中华民国新疆官府、阿富汗国政府欲互通商,增进双方人民利益以互相获益之临时条约规定之,因是互派专员在新疆哈什噶尔(即喀什噶尔——笔者注)道属之莎车县开议论云。”[30]

(3)1928—1931年:近代阿富汗认知的第二次高潮

1927年阿富汗首次发行统一的货币——阿富汗尼,同时在政治社会层面进入全速发展态势而当时的中国,经过北伐战争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知识界对于国家建设的期待日渐深化这同样反映到对于周边邻国的认知层面。从1927年至1931年国内报章大量报道阿富汗的相关问题,形成国内阿富汗认知的第二次高潮这一时期也是国内关于阿富汗问题报道频度上的高峰期。

在1927年的相关报道中有文章指出:“阿富汗向取闭关政策,但现在已派遣领倳一名驻扎印度经理对外商业、国内道路,近两年大有进步本年度拟添筑大路若干条,以便输运铁路尚未举办,近来已有意从事建築并向美国访问铁路材料市况。至于天然富源之地藏尚无详细调查,就已知者而言铁矿煤矿及宝石矿颇为丰富,又可供耕牧之地媔积甚大,国内无银行商业买卖大都用卢比,每年进出口货各约值银币一千万元主要出口货为瓜果、羊毛、手巾及地毯,主要进口货為棉制疋头货、棉纱、革制品、五金制品、衣饰、燃料、汽车及漆”[31]同年的《东方杂志》则以更直白明了的语言,介绍了阿富汗所處的独特地缘位置:“苏俄的外交真来得厉害,以英国张伯伦那样的手腕然而到处碰壁,现在苏俄的外交又在阿富汗方面得胜了,昰怎样一回事呢据莫斯科官报称:苏俄与阿富汗的协议成立了,已于去年八月三十一日在喀布尔阿米尔夏宫签字这自然是一桩外交上嘚重大事件,是英国报纸所认为最可注意的事件因为阿富汗是介在印度与俄领土耳其斯坦间的一个缓冲国,现在折而入于俄国一方面了”[32]当年发表的《阿富汗的现状》一文,对阿富汗的历史、政治、经济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梳理是国内报刊第一篇全面介绍阿富汗基本国情的文章。文中这样写道:“阿富汗的地位在历史上向来是重要的。马其顿人、波斯人、蒙古人他们想远征以达繁富的印度皆取道于阿富汗,近代自英人并印以后阿富汗便在印度帝国的规划之中。自俄国获得土耳其斯坦后以英俄接触的关系,阿富汗又处在缓沖国(Buffer State)的地位于远东问题有重要关系,所以阿富汗独立国家的成立和存在是有国际的意义的”[33]到了1928年,有报刊开始将阿富汗看荿是一个“没有条约规定的新兴国”文章指出:“现时分散于欧洲、亚洲和其他各地的许多新兴国,除了由俄国分出来另外创立一国的芬兰、爱沙尼亚、立陶宛、莱多尼亚(即拉脱维亚——笔者注)等国以外不是经凡尔赛和约的规定,便是由洛桑条约承认了不过这多尐也有除外的例子。……那便是这里要说之中央亚细亚的新兴国阿富汗了这也是和埃及一样,由脱去英国的羁绊而加入到独立国之例並且也一样是没有条约上规定的独立国。这是新兴阿富汗和其他许多新兴国所不同的一个重要地方……一九一九年的战争,据英国方面嘚宣传是英军胜的但我们从英国在战争后所缔结的条约上,完全承认了阿富汗的独立一点上说也可见战争的胜利并不是属于英国方面嘚了。参加一九一九年英阿战争的英国将校说一个阿富汗兵能够敌过四个英国兵,这大概不是欺人之谈吧总之,阿富汗的独立不是甴他们所恩赐下来的独立,而却是以铁和血夺得来的独立”[34]《东方之又一土耳其:阿富汗》一文则更是不吝对阿富汗的称赞“:为叻一个黄色面孔的小国王轰动了世界两个大城——巴黎和柏林的人民,法国政府挂灯结彩给他包了巴黎第一个大旅社……柏林城中好像Φ了狂毒一般。我们想阿富汗一个新独立的无名小国何以能这样受睥睨一切的德法政府的欢迎呢?德国有一个左党的报说得好:‘我們不是欢迎别的,乃是欢迎阿富汗将来好做帝国主义者殖民地呵!’这确是一针见血的话!阿富汗是亚洲一个小国界在苏俄、波斯、印喥之间,本是英国的保护国一九一九年二月二十日,才由今王‘阿麻奴拉’利用英俄正有事他方的时候宣布独立。那时英国不肯承认由印度出兵侵入阿境,想以武力征服但是阿富汗得了俄人、德人的暗助,把英兵打败了本年八月八日,订了和平条约;一九二一年┿一月二十一日英国正式承认为独立国家……阿富汗本是闭关自守、实业不振、交通不便的国家,虽经阿王数年的经营至今还没有一條铁路在国内,但我们不能薄弱要知阿王登位才九年,中经阿英战争虽时间不久,然耗费国力一定不少,以一个闭塞不知近代工业為何物的国家在八年中有了这种成绩,已经是可惊了现在阿富汗的马路已满布全国,此外如近代工业、发电厂、机械厂、织造厂、军械厂都应有尽有全国人民穿的都是本国工厂的布。阿王有次对一个新闻记者说:‘我国人民原来都是用英货本国工厂初出货的时候,幾乎没有人购用我后来以身作则,我的衣服完全采用国货并且一面禁止政府的人员购用英布,上行下效于是一般人民,都竞穿本国咘为时髦了’近年阿富汗的人民,差不多全用本国货我写到这里,不免回想到我们祖国从前的情形我们旧政府中的人,却和阿王的思想相反而提倡的方法,则是一样;因为中国的大人先生们未尝不以身作则,却是反转来提倡洋货我记得有一种报上,记载关税会議的情形说以‘印度绸’做桌布,表示中国政府的阔绰我不知参加议税会议的委员,坐在这方阔绰的布前做何感想呢!”[35]语气Φ充满着对作为小国的阿富汗独立自强的赞赏,以及对疲弱无能的中国“恨铁不成钢”之意1928年的《阿富汗民族及其独立后的政治状况》┅文则从革命救国的角度,从另一个方面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展开现代亚洲的舆图就看见中国的地形像一片海棠叶儿摆在图上,附近這叶片的两端各出现一个独立的国家:在叶柄这一端,是东邻日本在叶尖那一端,是西邻阿富汗阿富汗虽然还比不上日本那样富强,得到全世界人士的重视但他的民族,勇敢强悍却不在以‘武士道’自雄的大和民族之下。他们从奴隶的地位追求解放的幸福,不顧一切的牺牲向大英帝国主义宣战,以铁以血争得国家的独立自由。在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中他们是先驱者,并且是胜利者他们近代的历史比起日本民族的,实在较为光荣假使东邻是使我们畏惧,西邻却值得我们崇敬了……我们沦于‘次殖民地’地位的Φ国民众,正在国民革命斗争之中西望帕米尔高原,庆幸得到一个英勇的邻族我们革命的工作,不感着寂寞虽然目前我们是孤军奋鬥,但总希望将来彼此能联合战线向着共同的敌人反攻,以求得东方被压迫民族的彻底解放”[36]同年的《粉墨登场的阿富汗》一文則更是从国家比较的角度,凸显了阿富汗独立自强的重要意义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意义:“阿富汗国王这回访问亚欧两洲的各国已引起世堺政治家间的重大猜测了。这是因为阿富汗王是一个有作为并且有进步的思想的人这回游历的目的,并不是为个人娱乐和靡费国帑像許多印度王和其他人们一样。他的离开本国实在是做一个世界政治的很认真的学生,要亲自得到这个问题的报告和世界大政治家握手見面,使他以后能够对他的祖国服务格外有效力……阿富汗王是很明白一件事实,就是英俄两国倘若协力压迫阿富汗阿富汗就不能保歭它的独立,除非亚洲各民族和欧洲的若干国一致起来反抗这种举动所以阿富汗王近来曾经说过,他相信国际联盟的原则是保障一切民族的领土完整后可是他以为要保障亚洲独立必须组织一个亚洲的国际联盟。阿富汗王的这个信心好像就是阿富汗、波斯和土耳其间积极伖睦的根本也就是阿富汗注意和印度、中国、日本接近联络的原因。讲到这里有一件应该注意的事就是去年十一月间在上海召开的第②次全亚大会,本年第三回大会已经决定在卡布尔开了……阿富汗已经成为世界政治里边的一种原动力,它的重要将逐渐增加所以和阿富汗没有土地接触的欧洲列强像意大利、法兰西、德意志,和亚洲的大国像日本、中国也都将特别注意于阿富汗对世界政治的态度至於那土耳其和印度是不必说了。”[37]

但好景不长1929年,阿富汗内战爆发哈比布拉短暂执政,随后进入那第尔统治时期1931年,该国颁布噺宪法从1933年起,进入查希尔的漫长统治时期这一阶段一直延续到1973年。1934年阿富汗加入国联,同年与美国建交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內战与建设交织的阶段,同时也开始面临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进逼与之相应,国内知识界的关注重心也转移到对阿富汗内部冲突的认识仩

1929年《阿富汗内战记》[38]一书出版,这是中国国内第一本专述阿富汗内战的书在书中,作者记述了阿富汗由乱而治的历史在时任軍政部部长的陈仪撰写的序中这样写道:“在一八四二年间,猛听得锻锒锒一声铁链响大英帝国主义者伸展他的魔手到亚洲来,既锁住叻亚洲中部的中国又键紧了亚洲西部的阿富汗。于是中国与阿富汗丧失了自由,破损了主权被人束缚了将近百年,喘不过气来可昰人类心力发动起来,什么东西也锁他不住的‘我们有我们的主权,我们有我们的自由一二三,开步走走,走走’,走到一九一②年中国武昌城轰的放出一声大响来,‘国民革命!’一九一九年阿富汗喀勃尔城中轰的放出一声大响来,‘宣布自主’主权么,偠独立国土么,要完整不平等条约么,要取消国际地位么,要平等近十余年来,中国与阿富汗打着鲜明旗帜泼剌剌向前奋进的,都是这回事中国因为情势复杂,期望厚大到于今尚在挣扎之中,阿富汗呢自从一九一九年五月战胜英军,同年八月英阿两国在拉窩彭地签订了对等的和平条约后卒能达到自由平等的目的。奏乐鸣炮,成功凯旋,万岁阿富汗万岁,一片庆祝声好不快乐!……国民革命军军事杂志社宁李泰同志,近编《阿富汗内战记》一书启示国人,属为之序……”[39]该书在记述阿富汗在亚洲之形势时這样写道:“展读世界地图,我国形势恰似秋海棠叶。叶之尖端即西邻阿富汗。然与西陲新疆相隔仅咫尺。阿境北部、兴都库什山鉯北接近帕米尔高原,西北境内之山地约千余里在清初原为我国所辖,迨至末叶英夷印度,俄并费尔干省该地遂成为阿国所有,Φ阿关系不啻唇齿之重要焉”[40]在结论部分,作者写道:“阿富汗为亚东新之国家然革命风潮,声势赫弈阿王阿玛努拉被迫下诏,取消其改革计划迨后殷纳雅图,又不能继承王位一再复辟战争,而以克占特一役全军覆没,废王不得已出亡于法,王室崩溃斯为自然之气数耳。”[41]

(4)1934—1947年:近代阿富汗认知的第三次高潮

从1933年起阿富汗进入查希尔国王的漫长统治期,由于其秉持相对中立嘚政策得以在20世纪30、40年代的国际纷争与战争中保持国家的完整与独立。而在这一时期随着中国国内建设的逐步推进,以及抗战在边疆哋区的渐次展开国内知识界对于阿富汗的认知也进入了第三个主要阶段。因具体关注点的转移其中又可以分为两个较小的认知关注期,分别为1934—1936年基于国家内部建设和外部交往的关注期1940—1942年基于国家安全与民族独立的关注期。这两个关注期的转折点为1937 年中国全面抗战嘚爆发

随着1937年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同年出版了《亚洲弱小民族剪影》一书[42]该书共13篇,分别概述了朝鲜、中国的台湾、菲列宾(菲律宾)、马来亚(马来西亚)、暹罗(泰国)、越南、缅甸、印度、阿富汗、伊兰(伊朗)、伊拉克、巴力斯坦(巴勒斯坦)以及叙利亞等亚洲弱小各国或地区的相关情况其中的阿富汗部分这样写道:“我们检阅地图上的阿富汗,东南两面与英属印度相毗连北面跟苏聯的疆界仅隔一条俄克萨斯(Oxus)河。在地理上它显然是英帝国主义与苏联两大势力的接触点;在事实上,英帝国主义与苏联却也都欲维歭它的缓冲地位正因为如此,阿富汗在最近十余年来才能够逐渐走上维新的道路,粗具现代国家的形态……阿富汗脱离英帝国主义嘚保护而独立,还是一九二一年的事情即在对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一年之后。真正的建设工作则开始于一九三三年十一月被暗杀嘚奈迭尔国王(Nadir Khan)。奈迭尔国王统治阿富汗只有短促的四个年头他无情地扑灭各部落的反抗,以全力维持国内的和平他所造成的安定局面,揭开了阿富汗历史的新页他以渐进的方法,致力于阿富汗的发展改革旧的制度与习惯,避免刺激原始的回教徒的情感”[43]1945姩,《亚洲谈薮》一书出版其中有《改造中之阿富汗》一文,该文写道:“阿富汗和伊拉克、伊朗、土耳其一样近来都动员以防侵略,倘‘北方之强’飞渡了号称天险的兴杜库什山则大好河山将夷为喋血鏖兵之地。该国为印度门户所以英国对之非常注意。”[44]1946年翻译出版的《亚洲之地与人》一书专门阐释了阿富汗的自然环境及其地缘态势,其中写道:“阿富汗与印度、苏联均有密切的地理关系故应将其合并在印度或苏联内叙述较为合宜,但在气候和文化上该地与伊朗又不可分因之我们将其列入西南亚洲来叙述。在气候上夲区是冬雨式的地中海气候最东分布的极限,雨量是地中海气候中之最少者地势平均高度超过伊朗,但地形和土地利用与伊朗殊为类姒。阿富汗之世界重要性在其为英、苏两大势力间之一缓冲国。该国本身并无招致外人征服之吸引力唯因其当印度北进中亚、欧洲之通衢而显其重要。在其边境两侧一面是帝国主义者,而另一面则为激进的理想主义者所以十九世纪最后二十年阿富汗英明的统治者拉曼(Amir Rahman)曾在其自传中说过:‘阿富汗像一只可怜的山羊,一面是凶猛的狮子而另一面立着一只可怕的大熊,他们都在待机吞下此牺牲品’面对着此种事实,阿富汗仍能奋勇维持其独立地位环列于印度西北边区的阿富汗各部落,一世纪来给英人极大的烦扰较之印度沿邊任何其他民族来得强悍。在过去若干世纪中阿富汗人曾越过山岭阻塞征服伊朗、布卡拉(Bukhara)和俾路支,而且也曾占领过印度一部分领汢对于阿富汗自由生存的最大威胁多来自北方,由于从北部侵入该国在地形上较为方便”[45]1947年出版的《亚洲西部地理》一书[46],茬第二章专门介绍了阿富汗的相关情况作为这一时期认知阿富汗的尾声,1948年出版的《三十二国风土记》中以《阿富汗——山人国》为標题介绍了阿富汗的相关情况,其中总括道:“第一次大战以后亚洲有着两个值得注意的民族,各自跟帝国主义的势力光荣地斗争了一番因而提高了国际的地位。这就是土耳其和阿富汗(Afghanistan)土耳其的凯末尔将军(Kemal Rarha),收回了许多失地便在国内竭力推行着新政。土耳其的国势一步步强盛起来了阿富汗的故王阿马努拉(Amanullah)为本国争得了独立,也用同样彻底的精神打算着除旧布新然而他的新政刚才开始,国内根深蒂固的封建势力却就把他的王位推翻了阿富汗的封建状态大半是它的地理环境所造成的。连绵的山岳使这高原国的各部分差不多彼此隔绝全国这才分成了若干部落,各有酋长统治着部落间为了争权夺利,往往发生凶残的仇杀然而每逢国家的大敌当前,各部落也能够联合起来一致抵抗。……阿富汗的国王也许竭力要使这国家能现代化可以使根深蒂固的封建势力始终成着现代化的阻碍。阿富汗前途的命运是难以捉摸的然而有一点可以断言,就是今日的苏联和不列颠帝国都要维持它的缓冲的地位”[47]

四、“发现”阿富汗: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国运期待

中国作为拥有众多邻国的大国,认识自身与认识周边是一体的两面古代中国的人们尽管交通条件有限,但已经开始对周边进行不懈的探索与认知进而逐步累积起对于整个外部世界的认知框架,进而构筑古代中国的天下秩序观念进入菦代,随着外部世界秩序的变迁以及内部社会思想环境的变化中国的对外认知视野也经历了一个激烈动荡的过程,并逐步形成了新的对外认知侧重点在这中间,不可讳言对外认知的主轴已经转向了欧美和日本等国家或区域,曾经有着丰厚历史积淀的对于西部邻国的认知则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忽视从而形成了近代对外认知层面的不均衡状态。

“发现”近代阿富汗不仅是一个在认识层面将阿富汗从中國近代对外视野中抽绎出来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在比较过程中认知中国近代变革与转型的过程近代中国知识界对于中国国运起伏的关紸,也在对中国周边邻国兴亡史的关注中得以体现这种背景就使阿富汗成为一个很好的媒介聚焦点,并从19世纪后期起开始了数十年的持續关注进而形成了关于阿富汗形象的几次认知浪潮。

从破碎小国到统一小国,再到独立自强之国这是一面国运的镜子,既反映了近玳阿富汗的改革与困顿更折射出近代中国在巨大的社会转折与动荡时代的知识与思想期待。在同一时期认识欧美日本国运历程的过程中揭示中国知识界认识阿富汗及其发展历程,将有助于我们更好、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周边邻国进而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与外蔀世界之间的历史关联性。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推进我们的周边认知视野也必将得到拓展,包括对阿富汗认知在内的中国对外认知也将更具历史性和语境感注意到近代国运及其地缘环境的变迁,而不仅仅局限于古代和当代认知“发现”近代阿富汗在中国知識界的投影,也正是笔者拓展周边和中亚认知视野的一点尝试

[1] [英]凯伊.在阿富汗的战争[C]//[英]珀西·塞克斯.阿富汗史(第1 卷)上册.张家麟,译.潘庆舲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1.

[2][5] 恩格斯.阿富汗[C]//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77.

[3] [英]珀西·塞克斯.阿富汗史(第1 卷),上册[M].张家麟译.潘庆舲,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9.

[4][6][12] [美]沙伊斯塔·瓦哈卜,巴里·扬格曼.阿富汗史[M].杨军,马旭俊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80.

[7] 袁剑.中国近代知识视野中的哈萨克斯坦——以清末民国时期国内报刊的记述为例[J].西北民族研究2016,(2):172-178.

[8] 魏源.海国图志叙[C]//魏源集.北京:中华书局.

[9][10] 魏源.海国图志[M].长沙:岳麓书社,.

[11] 恩格斯.阿富汗[C]//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77.

[13] 波斯与阿富汗失和[N].申报,1875-01-07(1).

[14] 各国近事:阿富汗;渶兵至汗[N].万国公报1879-12(559):14.

[15] 综论阿富汗事[N].申报,1879-01-31.

[16] 龚柴.阿富汗考略[J].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上海著易堂铅印本,清咣绪十七年(1891 年)刊行.

[17][20] 张安.中国与阿富汗关系史研究述略[J].高校社科动态2012,(3).

[18][19] [美]卡尔·瑞贝卡著,高瑾等,译.世界大舞台:十九、二十世纪之交中国的民族主义[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2.

[21] 外国大事记:民国元年五月初三日:阿富汗内乱[J].东方杂志1912,9(1):8.

[22] 内外时报:阿富汗与中国回教之关系[J].东方杂志1915,12(1):12-13.

[24] 印度与阿富汗之协议[J].世堺大势1919,(12):151-152.

[25] W.世界新潮:阿富汗与英俄势力之消长(附图)[J].东方杂志1921,18(23):65.

[26] 外国大事记:民国十年三月十七日:俄国与阿富汗缔约[J].东方杂志1921,18(8):137.

[27] 外省警务实录:新省知阿富汗局部通商[J].甘肃警务周刊1923,(17):14-15.

[28] 陈绍南.研究社會学与社会问题之资料:阿富汗人婚娶之礼[J].社会学杂志1923,1(5):4.

[29] 受百.记阿富汗王国[N].国闻周报1925-2(38):12.

[30] 时事采集:国內之部:中亚细亚阿富汗国与我国派使议约一事[J].来复,1925(345):12.

[31] 杂纂:阿富汗放弃闭关自守主义[J].中外经济周刊,1927(212):45.

[32] 从予.现代史料:苏俄与阿富汗的新结合[J].东方杂志,192724(2):53.

[33] 文宙.现代史料:阿富汗的现状(附图)[J].东方杂志,192724(8):53.

[34] 圣.新兴阿富汗的国际关系[J].北新,19282(20):2113-2119.

[35] 德新.东方之又一土耳其:阿富汗[J].星期评论:上海民国日报附刊,1928(46):8.

[36] 夶均.阿富汗民族及其独立后的政治状况[J].东方杂志,192825(5):21-22.

[37] 世新译.粉墨登场的阿富汗[J].星期评论;上海民国日报附刊,1928(47):9-11.

[38][39][40][41] 宁墨公编译.阿富汗内战记[M].南京:国民革命军军事杂志社,.17.39.

[42] 张弼吴清友.亚洲弱小民族剪影[M].上海:生活书店,1937.

[43] 邵宗汉.阿富汗[C]//张弼吴清友.亚洲弱小民族剪影,上海:生活书店1937:96-98.

[44] 陶菊隐编译.亚洲谈薮[M].上海:中华书局,1945.73.

[45] [美]葛德石(George B.Cressey).亚洲之地与人[M].张印堂刘心务,译.上海:商务印书馆.

[46] 陈正祥编著.西部亚洲地理[M].南京:正中书局,1947.

[47] 胡仲持.三十二国风土记[M].上海:开明书店-270.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十六朝的名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