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在古文中的意思宜且与报书是什么意思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李苗,字子...”习题详情
16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8.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李苗,字子宣,叔父畎。畎为梁州刺史,大著威名。王足之伐蜀,梁武命畎拒足于涪,许其益州。及足退,梁武遂改授。畎怒,将有异图,事发被害。苗年十五,有报雪志。延昌中归魏,仍陈图蜀计。大将军高肇西伐,诏苗假龙骧将军乡导。次晋寿,宣武宴驾④,班师。苗有文武才干,以大功不就,家耻未雪,常怀慷慨。乃上书陈平定江南之计,其文理甚切于时。明帝幼冲,无远略之意,竞不能纳。正光末,三秦反叛,侵及三辅。时承平既久,人不习战。苗以陇兵强悍,且群聚无资,乃上书以为:“食少兵精,利于速战;粮多卒众,事宜持久。今陇贼猖狂,非有素蓄,虽据两城,本无德义,其势在于疾攻,迟则人情离阻,坐受崩溃。今且宜勒大将,深沟高垒,坚守勿战。别命偏师,精卒数千,出麦积崖以袭兵后,群妖自救。"于是诏苗为统军,隶行台魏子建。子建以苗为郎中,仍领统军,深见知待。,孝昌中,兼尚书左丞,为西北道行台,与大都督宗正珍孙讨汾、绛、蜀贼,平之。及杀尔朱荣,荣竺弟世隆粤部曲还逼都邑。孝庄幸大夏门,集群臣博议,百僚计无所出。苗独奋衣起日:“今朝廷有不测之危,正是忠臣烈士效节之时,请以一旅之众,为陛下径断河梁。”庄帝壮而许焉。苗乃募人于马渚上流,以师夜下。去桥数里,放火烧船,俄然桥绝,贼没水死者甚众。官军不至,贼乃涉水与苗死斗,众寡不敌,苗浮河而没。帝闻,哀伤久之,谥忠烈。苗少有节操,志尚功名。每读《蜀书》,见魏延请出长安,诸葛不许,叹息谓亮无奇计。及览《周瑜传》,未曾不嗟咨绝倒。解鼓琴,善属文咏,工尺牍之敏,当世罕及。死之日,朝野悲壮之。(节选自《北史·李苗衔)注:①宴驾:对帝王之死的委婉说法。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诏苗候龙骧将军乡导假:代理 B.次晋寿,宣武宴驾次:驻扎C.明帝幼冲,无远略之意,竟不能纳竟:竟然D.迟则人情离阻,半受崩溃坐:空,徒然【小题2】下列各句,能表现李苗有文武才干的一组是(3分)①苗年十五,有报雪志 ②乃上书陈平定江南之计,其文理甚切于时③今且宜勒大将,'深沟高垒,坚守勿战④请以一旅之众,为陛下径断河梁⑤贼乃涉水与苗死斗,众寡不敌,苗浮河而没 ⑥解鼓琴,善属文咏,工尺牍之敏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⑥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苗对叔父李畎被害一事耿耿于怀,归魏后仍陈说伐蜀之计,后朝廷曾出师西伐,但因皇帝驾崩而不得不班师回朝。B.李苗在三秦反叛时,根据敌情提出正面坚守不战,选派精兵偷袭敌后的方略,一举击溃了叛军。C.李苗在众大臣对尔朱荣的堂弟率部下逼近都邑束手无策时,主动请缨,招募兵员与敌作战,后因寡不敌众而死。D.李苗崇尚功名,读《蜀书》时,会因诸葛亮不同意魏延请求出兵长安而叹息;读《周瑜传&时,总是深深感叹折服。【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子建以苗为郎中,仍领统军,深见知待。(5分)(2)去桥数里,放火烧船,俄然桥绝,贼没水死者甚众。(5分)C&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东北三省三校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李苗,字子宣,叔父畎。畎为梁州刺史,大著威名。王足之伐蜀,梁武命畎拒足于涪,许其益州。及足退,梁武遂改授。畎怒,将有异图,事发被害。苗年十五,有报雪志。延昌中归魏,仍陈图蜀计。大将...”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也可联系成语、课文中改字的用法作为验证或分析依据。注意学习中要积累古今异义、通假字、活用。尤其古今异义现象,一般解释含义与今意有差别的往往正确,和现代含义一致的解释往往是错误的选项。C项竟:最终。联系课文《屈原列传》“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试题分析:理解句子含义,用排除法做。即找出最不符合题目要求的句子,含有此句子的选项为错误的,以此排除。①是指李苗的志向;④表明李苗的忠诚与勇敢:⑤李苗为国献身,有这三句的选项为错误选项。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小题3】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结合文章具体的上下文来判断。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是否存在张冠李戴的错误。B项,文中没有交待此次作战的结果。此为无中生有的错误。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4】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逐字落实(留、换、删、补、调——五字法翻译:保留原文表名称的词;将古文单音节词转换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古意转换为今意;删掉不需要翻译的虚词;补出省略成分;调整倒装句语序),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文通句顺。注意以下词语句式的翻译:(1)固定句式“以……为”、 领、见、知、待(2)去、俄然、绝、贼没水死者(定语后置)。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译文】李苗,字子宣,他的叔父叫李畎。李畎担任梁川刺史,有很大的威望和声名。王足征伐蜀地时,梁武帝命令李畎在涪抵御王足的进攻,并把益州许诺给他。等到王足退兵后,梁武帝又改变了授任。李畎愤怒,将要另有他图,后来事情败露被杀。李苗十五岁,有报仇雪恨的志向。他在延昌年间归附北魏,一再陈述谋取蜀的计策。大将军高肇向西征伐,皇帝命令李苗代理龙骧将军向导。军队驻扎在晋寿时,宣武帝去世,只得班师回朝。李苗有文武才干,因为大的功业还没有建立,家族的耻辱还没有洗雪,他经常怀有慷慨激昂的情绪,于是李苗上书陈述平定长江以南的计谋,其文理非常切合当时的情况。当时孝明帝年幼,还没有远扩的想法,最终没有采纳。正光末年,三秦反叛,其侵扰逐渐波及到京城附近。当时持续和平已经多年,人们已不熟悉打仗。李苗认为陇地的士兵强悍,而且成群相聚没有军需物资,于是李苗上书认为:“粮食不足部队精锐,适宜速战;粮食多士兵也多,战事就适合持久。现在陇地的贼军非常猖狂,但他们平时没有储备,虽然是占据了两座城池,原本没有道德和信义可言,这种形势在于快攻,慢就会使人心离散隔阻,徒然地遭受灭亡。现在暂且应该率领军中大将,挖深沟垒高墙,坚守阵地不出战。另外命令侧翼的军队几千精兵出兵麦积崖来偷袭敌人的后方,敌人自然会溃散。”皇帝于是命令李苗担任统军,隶属于行台魏子建。魏子建让李苗担任郎中,仍然兼任统军,李苗深受重视优待。孝昌年间,李苗兼任尚书左丞,担任西北道行台,与大都督宗正珍孙讨伐汾、绛、蜀的贼军,平定了他们。等到杀了尔朱荣时,尔朱荣的堂弟尔朱世隆带领部下返回逼近都城。孝庄帝亲临大夏门,召集群臣广泛商议,众官员无计可施。只有李苗振衣起身说道:“现在朝廷面临着难以预测的危难,也正是忠臣烈士们报效国家的时刻,请让我带领一支部队,为陛下直接切断河梁。”孝庄帝认为他勇敢并同意了他的请求。李苗于是从马渚的上游招募兵员,并率领部队趁夜色顺流而下,距离大桥几里,他就放火烧船,不一会儿桥梁就被烧断,落入水中死掉的贼军很多。援军没有赶到,贼军于是涉水过来同李苗拼死搏斗,寡不敌众,李苗浮水作战而死。皇帝听说此事,哀伤悲痛很久,追赠李苗忠烈的谥号。李苗年少时就有气节操守,志在求取功名,每次读到《蜀书》,看到魏延请求出兵长安,诸葛亮不同意,李苗就叹息着说诸葛亮并没有妙计。等到读《周瑜传》时,深深地感叹折服。李苗懂得弹琴,擅长写文章和诗歌,书画创作精妙快速,当时世上很少有人赶得上他。李苗去世时,朝野上下为他感到悲壮。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李苗,字子宣,叔父畎。畎为梁州刺史,大著威名。王足之伐蜀,梁武命畎拒足于涪,许其益州。及足退,梁武遂改授。畎怒,将有异图,事发被害。苗年十五,有报雪志。延昌中归魏,仍陈图...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李苗,字子...”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李苗,字子宣,叔父畎。畎为梁州刺史,大著威名。王足之伐蜀,梁武命畎拒足于涪,许其益州。及足退,梁武遂改授。畎怒,将有异图,事发被害。苗年十五,有报雪志。延昌中归魏,仍陈图蜀计。大将军高肇西伐,诏苗假龙骧将军乡导。次晋寿,宣武宴驾④,班师。苗有文武才干,以大功不就,家耻未雪,常怀慷慨。乃上书陈平定江南之计,其文理甚切于时。明帝幼冲,无远略之意,竞不能纳。正光末,三秦反叛,侵及三辅。时承平既久,人不习战。苗以陇兵强悍,且群聚无资,乃上书以为:“食少兵精,利于速战;粮多卒众,事宜持久。今陇贼猖狂,非有素蓄,虽据两城,本无德义,其势在于疾攻,迟则人情离阻,坐受崩溃。今且宜勒大将,深沟高垒,坚守勿战。别命偏师,精卒数千,出麦积崖以袭兵后,群妖自救。"于是诏苗为统军,隶行台魏子建。子建以苗为郎中,仍领统军,深见知待。,孝昌中,兼尚书左丞,为西北道行台,与大都督宗正珍孙讨汾、绛、蜀贼,平之。及杀尔朱荣,荣竺弟世隆粤部曲还逼都邑。孝庄幸大夏门,集群臣博议,百僚计无所出。苗独奋衣起日:“今朝廷有不测之危,正是忠臣烈士效节之时,请以一旅之众,为陛下径断河梁。”庄帝壮而许焉。苗乃募人于马渚上流,以师夜下。去桥数里,放火烧船,俄然桥绝,贼没水死者甚众。官军不至,贼乃涉水与苗死斗,众寡不敌,苗浮河而没。帝闻,哀伤久之,谥忠烈。苗少有节操,志尚功名。每读《蜀书》,见魏延请出长安,诸葛不许,叹息谓亮无奇计。及览《周瑜传》,未曾不嗟咨绝倒。解鼓琴,善属文咏,工尺牍之敏,当世罕及。死之日,朝野悲壮之。(节选自《北史·李苗衔)注:①宴驾:对帝王之死的委婉说法。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诏苗候龙骧将军乡导假:代理 B.次晋寿,宣武宴驾次:驻扎C.明帝幼冲,无远略之意,竟不能纳竟:竟然D.迟则人情离阻,半受崩溃坐:空,徒然【小题2】下列各句,能表现李苗有文武才干的一组是(3分)①苗年十五,有报雪志 ②乃上书陈平定江南之计,其文理甚切于时③今且宜勒大将,'深沟高垒,坚守勿战④请以一旅之众,为陛下径断河梁⑤贼乃涉水与苗死斗,众寡不敌,苗浮河而没 ⑥解鼓琴,善属文咏,工尺牍之敏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⑥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____A.李苗对叔父李畎被害一事耿耿于怀,归魏后仍陈说伐蜀之计,后朝廷曾出师西伐,但因皇帝驾崩而不得不班师回朝。B.李苗在三秦反叛时,根据敌情提出正面坚守不战,选派精兵偷袭敌后的方略,一举击溃了叛军。C.李苗在众大臣对尔朱荣的堂弟率部下逼近都邑束手无策时,主动请缨,招募兵员与敌作战,后因寡不敌众而死。D.李苗崇尚功名,读《蜀书》时,会因诸葛亮不同意魏延请求出兵长安而叹息;读《周瑜传&时,总是深深感叹折服。【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子建以苗为郎中,仍领统军,深见知待。(5分)(2)去桥数里,放火烧船,俄然桥绝,贼没水死者甚众。(5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李苗,字子宣,叔父畎。畎为梁州刺史,大著威名。王足之伐蜀,梁武命畎拒足于涪,许其益州。及足退,梁武遂改授。畎怒,将有异图,事发被害。苗年十五,有报雪志。延昌中归魏,仍陈图蜀计。大将军高肇西伐,诏苗假龙骧将军乡导。次晋寿,宣武宴驾④,班师。苗有文武才干,以大功不就,家耻未雪,常怀慷慨。乃上书陈平定江南之计,其文理甚切于时。明帝幼冲,无远略之意,竞不能纳。正光末,三秦反叛,侵及三辅。时承平既久,人不习战。苗以陇兵强悍,且群聚无资,乃上书以为:“食少兵精,利于速战;粮多卒众,事宜持久。今陇贼猖狂,非有素蓄,虽据两城,本无德义,其势在于疾攻,迟则人情离阻,坐受崩溃。今且宜勒大将,深沟高垒,坚守勿战。别命偏师,精卒数千,出麦积崖以袭兵后,群妖自救。"于是诏苗为统军,隶行台魏子建。子建以苗为郎中,仍领统军,深见知待。,孝昌中,兼尚书左丞,为西北道行台,与大都督宗正珍孙讨汾、绛、蜀贼,平之。及杀尔朱荣,荣竺弟世隆粤部曲还逼都邑。孝庄幸大夏门,集群臣博议,百僚计无所出。苗独奋衣起日:“今朝廷有不测之危,正是忠臣烈士效节之时,请以一旅之众,为陛下径断河梁。”庄帝壮而许焉。苗乃募人于马渚上流,以师夜下。去桥数里,放火烧船,俄然桥绝,贼没水死者甚众。官军不至,贼乃涉水与苗死斗,众寡不敌,苗浮河而没。帝闻,哀伤久之,谥忠烈。苗少有节操,志尚功名。每读《蜀书》,见魏延请出长安,诸葛不许,叹息谓亮无奇计。及览《周瑜传》,未曾不嗟咨绝倒。解鼓琴,善属文咏,工尺牍之敏,当世罕及。死之日,朝野悲壮之。(节选自《北史·李苗衔)注:①宴驾:对帝王之死的委婉说法。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诏苗候龙骧将军乡导假:代理 B.次晋寿,宣武宴驾次:驻扎C.明帝幼冲,无远略之意,竟不能纳竟:竟然D.迟则人情离阻,半受崩溃坐:空,徒然【小题2】下列各句,能表现李苗有文武才干的一组是(3分)①苗年十五,有报雪志 ②乃上书陈平定江南之计,其文理甚切于时③今且宜勒大将,'深沟高垒,坚守勿战④请以一旅之众,为陛下径断河梁⑤贼乃涉水与苗死斗,众寡不敌,苗浮河而没 ⑥解鼓琴,善属文咏,工尺牍之敏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⑥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____A.李苗对叔父李畎被害一事耿耿于怀,归魏后仍陈说伐蜀之计,后朝廷曾出师西伐,但因皇帝驾崩而不得不班师回朝。B.李苗在三秦反叛时,根据敌情提出正面坚守不战,选派精兵偷袭敌后的方略,一举击溃了叛军。C.李苗在众大臣对尔朱荣的堂弟率部下逼近都邑束手无策时,主动请缨,招募兵员与敌作战,后因寡不敌众而死。D.李苗崇尚功名,读《蜀书》时,会因诸葛亮不同意魏延请求出兵长安而叹息;读《周瑜传&时,总是深深感叹折服。【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子建以苗为郎中,仍领统军,深见知待。(5分)(2)去桥数里,放火烧船,俄然桥绝,贼没水死者甚众。(5分)”相似的习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张栻字敬夫.丞相浚子也.以荫补官.辟宣抚司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除直秘阁.栻时以少年.内赞密谋.外参庶务.其所综画.幕府诸人皆自以为不及也.间以军事入奏.因进言曰:“陛下上念宗社之仇耻.下闵中原之涂炭.惕然于中.而思有以振之.臣谓此心之发.即天理之所存也.愿益加省察.而稽古亲贤以自辅.无使其或少息.则今日之功可以必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张栻字敬夫,丞相浚子也。以荫补官,辟宣抚司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除直秘阁。栻时以少年,内赞密谋,外参庶务,其所综画,幕府诸人皆自以为不及也。间以军事入奏,因进言曰:“陛下上念宗社之仇耻,下闵中原之涂炭,惕然于中,而思有以振之。臣谓此心之发,即天理之所存也。愿益加省察,而稽古亲贤以自辅,无使其或少息,则今日之功可以必成,而因循之弊可革矣。”孝宗异其言,于是遂定君臣之契。会史正志为发运使,名为均输,实尽夺州县财赋,远近骚然,士大夫争言其害,栻亦以为言。上曰:“正志谓但取之诸郡,非取之于民也。”栻曰:“今日州郡财赋大抵无余,若取之不已,而经用有阙,不过巧为名色以取之于民耳。”上矍然曰:“如卿之言,是朕假手于发运使以病吾民也。”旋阅其实,果如栻言,即诏罢之。知阁门事张说除签书枢密院事,栻夜草疏极谏其不可,旦诣朝堂,质责宰相虞允文曰:“宦官执政,自(蔡)京、(王)黼始;近习执政,自相公始。”允文惭愤不堪。栻复奏:“文武诚不可偏,然今欲右武以均二柄,而所用乃得如此之人,非惟不足以服文吏之心,正恐反激武臣之怒。”孝宗感悟,命得中寝。然宰相实阴附说,明年出栻知袁州,申说前命,中外喧哗,说竟以谪死。栻为人表里洞然,勇于从义,无毫发滞吝。每进对,必自盟于心,不可以人主意悦辄有所随顺。病且死,犹手疏劝上亲君子远小人,信任防一己之偏,好恶公天下之理。天下传诵之。栻有公辅之望,卒时年四十有八。孝宗闻之,深为嗟悼,四方贤士大夫往往出涕相吊,而江陵、静江之民尤哭之哀。嘉定间,赐谥曰宣。栻之言曰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理此栻讲学之要也。――选自《宋史卷四百二十九》(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辟宣抚司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除直密阁  除:免除B.于是遂定君臣之契            契:契约C.然今欲右武以均二柄           右:崇尚D.申说前命,中外喧哗           中外:国家内外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愿益加省察,而稽古亲贤以自辅&而所用乃得如此之人B.非取之于民也&&&      &栻为人表里洞然,勇于从义C.不过巧为名色以取之于民耳&&&&&然今欲右武以均二柄D.正恐反激武臣之怒&&&    &而江陵、静江之民尤哭之哀7.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幕府诸人皆自以为不及(栻)也B.愿(上)益加省察C.(孝宗)旋阅其实,果如栻言D.明年出栻知袁州,(栻)申说前命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栻少年老成,才能卓异,应对得体,使幕府的人都自叹不如,因而深得皇上信任,让他担任直秘阁。B.发运使史正志推行皇上支持的“均输”方案,张栻和士大夫们都极力反对,且言辞激烈,使皇上感到不快。C.宰相虞允文任命宦官张说担任签书枢密院事的职务,张栻坚决谏阻,并责备虞允文,终使虞允文收回任命。D.张栻担任公辅时很有名望,可惜英年早逝,孝宗皇帝深感叹息。他去世时,士大夫和江陵、静江的百姓都很伤心。9.断句和翻译。(10分)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文段断句。(4分)栻之言曰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理此栻讲学之要也。⑵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如卿之言,是朕假手于发运使以病吾民也。②病且死,犹手疏劝上亲君子远小人。
5.C6.C7.D8.B9.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级。(1)(4分)栻之言曰/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理/此栻讲学之要也(4分,每错两处扣1分,多断、漏断、错断均算错)(2)①(3分)译:像你这样说,这是我借发运使的手来使百姓困苦了!(译对“假”字给1分,译对大意给2分。)②(3分)译:(他)病重(患病)将死时,还亲手写奏疏劝导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译对“疏”字给1分,译对大意给2分。)5.(3分)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答案:C(A.除,授予官职;B.契,情谊;D.中外,朝廷内外)6.(3分)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答案:C.都是连词,表目的(A.连词,表递进/连词,表转折B.介词,向/介词,在……方面;D.助词,定语的标志“的”/助词,补语的标志“得”)7.(3分)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答案:D(宰相)8.(3分)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答案:B(A“他密阁任职”在前,“幕府的人都自叹不如,皇上信任”在后;C.张说不是“宦官”;D. 张栻没有担任过“公辅”,应是“有公辅的声望”)参考译文:张栻字敬夫,是丞相张浚的儿子。以父荫补入官列,被征召为宣抚司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拜直秘阁。张栻当时很年轻,在内帮助秘密谋划,在外参预诸多事务。他的全面谋划,幕府众人都自认为不如。偶尔向皇帝禀奏军事,于是他进言曰:“陛下上念及国家的仇恨和耻辱,下怜悯中原之地遭受涂炭,心中警惊,想着有所振作。我认为这种心思的萌发,就是因为天理的存在。希望陛下更进一步内省俯察,研习古事,亲近贤人来自相辅助,不要使它稍有止息,那么当今的功业一定能够成就,而因循守旧的弊端就可以革除了。”孝宗对他的话感到惊异,于是就定下了君臣关系之宜。这时史正志担任发运使,名义上是均输,实际上是夺走州县的资财赋税,远近为之骚动。士大夫争相论说它的害处,张栻也为之论说。皇帝说:“史正志说只是取之各州郡,不是从百姓那里收取。”张栻说:“现在州郡的资财赋税大体上没有富余,如果取之不止,而经费不足,那就不过是巧立名目来从百姓那里侵取罢了。”皇帝听了惊愕地说:“如你所说,这是我借发运使的手来使百姓困苦了!”随即查核实情,果然像张栻说的那样,于是立即下诏书罢免了史正志。知阁门事务张说拜官签书枢密院事,张栻连夜草拟奏疏极力谏说不可以,早晨到朝廷去,他责备宰相虞允文说:“宦官执政,从蔡京、王黼开始;亲幸执政,是从相公您开始。”虞允文听了,羞怒难当。张栻又上奏说:“文和武确实不可偏废,但现在想崇尚武功来均衡文武,可是任用的竟然是这样的人,这不只是不能使文臣心服,恰恰恐怕反而会激武臣。”孝宗为之感悟,命令得以中止。热而宰相实际上暗地里附和张说,第二年命令张栻出知袁州,重申张说原来的命令,朝廷上下一片喧哗,张说最后因为遭受贬谪而死去。张栻为人表里如一,光明磊落,他见义勇为,没有一丝的迟疑。每次入朝论对,都一定要说心中想说的话,不会因为主上高兴就顺从其意。他病重临死的时候,还亲手写奏疏劝导皇帝亲近君子远离小人,防止以一己的偏见去信任他人,要用天下的公理去秉持好恶之心。天下人都流传诵读。张栻有三公辅相的声望,去世时四十八岁。孝宗听说他去世后,深感痛悼,各地的贤士大夫都泪洒悼念,而江陵、静江的百姓哭悼得尤其伤心。嘉定年间,朝廷赐他谥号“宣”。张栻的言论是:“为学没有比分清义和利更重要的。义,是本心所应当做的,不是有所为才去做的;有所为才去做的,都是人欲,而不是天理。”这是张栻论学的要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上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晋灵公不君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清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又曰:‘袞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袞不废矣。”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锄麑①贼之。晨往,寝门辟矣。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齐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②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寘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壬申,朝于武宫。初,丽姬之乱,诅无畜群公子,自是晋无公族。及成公即位,乃宦卿之适为之田,以为公族,又宦其余子,其庶子为公行。晋于是有公族、余子、公行、赵盾请以括为公族,曰:“君姬氏之爱子也。微君姬氏,则臣狄人也。公许之。冬,赵盾为旄车之族。使屏季以其故族为公族大夫。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线的实词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辟:通避,躲避。B 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赖:依靠。C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溜:溜走。D 不告而退,遂自亡也。&&亡:逃。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今近焉,请以遗之。B&&会清先,不入则子继之。&&&&&&&&&&&&&&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C&&宣子未出山而复。&&&&&&&&&&&&&&&&&&&&反不讨贼,非子而谁?D&‘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小题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赵盾“忠贞勤勉”的一组是(&)①宣子骤谏,公患之&&&&&②赵盾为旄车之族。&&&&&③惜也,越竟乃免。④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⑤宣子未出山而复&&&&&&⑥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A①③⑤&&&&&& B ②④⑥&&&&&&& C①⑤⑥&&&&&&&& D③④⑥小题4:下列各项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灵公向百姓横征暴敛,残害黎民生命,只是为了满足自己骄奢淫逸的生活,这些行为被作者视为不君的行为,表现了作者的民本思想。B&赵盾进谏后晋灵公仍不肯改过,所以又多次进谏,却触怒了晋灵公,晋灵公派人去杀他,但是刺客却因仰慕赵盾的为人,不肯背忠信而自杀身亡。C&晋灵公宴请赵盾,却暗下伏兵,赵盾右提弥明为保护赵盾而死。赵却因昔日有恩于晋灵公的一个卫士,而获救。D&赵盾在逃亡的途中返回,却被史官说成是“弑其君者”,赵盾感到冤屈,却无法辩解,蒙受了不白之冤。小题5:补充文中空白处的句子。人谁无过?&&&&&&&&&&&&&&&&&&&&,善莫大焉。《诗》曰:“&&&&&&&&&&&&&&&&&&&,鲜克有终。”小题6:翻译句子。①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②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③宣子时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先是,寿春县人苟泰有子三岁,遇贼亡失,数年不知所在。后见在同县人赵奉伯家,泰以状告。各言己子,并有邻证。郡县不能断。崇①曰:“此易知耳。”令二父与儿各在别处,禁经数旬,然后遣人告知之曰:“君儿遇患,向已暴死,有教解禁,可出奔哀也。”苟泰闻既号咷,悲不自胜;奉伯咨嗟而已,殊无痛意。崇察知之,乃以儿还泰,诘奉伯诈状。奉伯乃款引云:“先亡一子,故妄认之。”又定州流人解庆宾兄弟坐事俱徙扬州。弟思安背役亡归,庆宾惧后役追责,规绝名贯,乃认城外死尸,诈称其弟为人所杀,迎归殡葬。颇类思安,见者莫辨。又有女巫阳氏自云见鬼,说思安被害之苦,饥渴之意。庆宾又诬疑同军兵苏显甫、李盖所杀,经州讼之,二人不胜楚毒,各自款引。狱将决竟,崇疑而停之。密遣二人非州内所识者,为从外来,诣庆宾告曰:“仆住此州,去此三百,比有一人见过寄宿,夜中共语,疑其有异,即便诘问迹其由绪。乃云是流兵背役逃走,姓解字思安。时欲送官,若见求及,称‘有兄庆宾,今住扬州相国城内,嫂姓徐;君脱矜愍②,为往报告见申委曲;家兄闻此必重相报,所有资财当不爱惜。今但见质,若往不获,送官何晚?’是故相造指申此意。君欲见雇几何当放贤弟。若其不信,可见随看之。”庆宾怅然失色,求其少停,当备财物。此人具以报,崇摄庆宾问曰:“尔弟逃亡,何故妄认它尸?”庆宾伏引。更问盖等,乃云自诬。数日之间,思安亦为人缚送。崇召女巫视之,鞭笞一百。[注]①&&崇:李崇(公元455-525年),北魏中后期名臣,曾任扬州(今安徽寿县)刺史。&&②&&君脱矜愍:脱,如果;愍,同“悯”。习题检测: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解庆宾兄弟坐事俱徙扬州。&&徙:发配充军B.狱将决竟,崇疑而停之。&&狱:收入监牢C.比有一人见过寄宿。&&比:近期,前不久D.今但见质,若往不获,送官何晚?&&质:(作为)人质2.以下文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李崇所断案件“证据确凿”的一组是①崇察知之,乃以儿还泰。②奉伯乃款引云:“先亡一子,故妄认之。”③更问盖等,乃云自诬。④崇摄庆宾问曰:“尔弟逃亡,何故妄认它尸?”⑤数日之间,思安亦为人缚送。A.①②⑤&& 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③⑤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款引”,从实认罪的意思。“二人不胜楚毒,各自款引”,则是酷刑造成的屈打成招。B.李崇妙断苟泰失子一案:他在设计好“情境”中体察原、被告的感情差别而明辨真伪。C.李崇密遣的差役为取得解庆宾信任而获取真实情况,甘愿作人质。此举果然见效。D.女巫为解思安假死提供伪证,受到鞭笞。这说明李崇办案毫不苟且,有罪必究。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道学传序陈献章自炎汉迄今,文字记录著述之繁,积数百千年于天下,至于汗牛充栋,犹未已也。许文正语人曰:“也须焚书一遭。”此暴秦之迹,文正不讳言之,果何谓哉?广东左方伯陈公取元所修《宋史?列传》中《道学》一编镂板,与同志者共之。《宋史》之行于天下有全书矣,公复于此留意焉。噫,我知之矣。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后世由圣门以学者众矣,语忠信如圣人,鲜能之。何其与夫子之言异也?夫子之学,非后世人所谓学。后之学者,记诵而已耳,词章而已耳。天之所以与我者,固懵然莫知也。夫何故?载籍多而功不专,耳目乱而知不明,宜君子之忧之也。是故秦火可罪也,君子不讳,非与秦也,盖有不得已焉。夫子没,微言绝。更千五百年,濂、洛诸儒继起,得不传之学于遗经,更相讲习而传之。载于此编者,备矣。虽与天壤共弊可也。抑吾闻之:《六经》,夫子之书也;学者徒诵其言而忘味,《六经》一糟粕耳,犹未免于玩物丧志。今是编也,采诸儒行事之迹与其论著之言,学者苟不但求之书而求诸吾心,察于动静有无之机,致养其在我者,而勿以见闻乱之,去耳目支离之用,全虚圆不测之神,一开卷尽得之矣。非得之书也,得自我者也。盖以我而观书,随处得益;以书博我,则释卷而茫然。此野人所欲献于公与四方同志者之芹曝也。承公命为序,故及之。公名选,字士贤,浙之临海人。先公勿斋先生宰新城,遗爱在民。公称其家学云。(《宋史》卷427)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至于汗牛充栋,犹未已也 已:停止。B.宜君子之忧之也 宜:应该。C.语忠信如圣人,鲜能之 鲜:很少。D.夫子没,微言绝 绝:拒绝。6.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作者认为是错误读书方法的一组是①记诵而已耳,词章而已耳 ②载籍多而功不专,耳目乱而知不明 ③学者徒诵其言而忘味 ④察于动静有无之机 ⑤去耳目支离之用 ⑥乃以书博我,则释卷而茫然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焚书”虽然是秦王残暴的行为,但也有可取之处,它对于当今学风的背理和有害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B.作者批判当今读书之人只是致力于记诵典籍中词句的学习方法,指出这样学习只会造成“载籍多而功不专,耳目乱而知不明”的严重后果。C.读经书的目的是求人之道,以明吾之本心,至于经学文字,它们不过如糟粕一样,本身并没有特别的价值。D.所谓开卷有益,就是要求研究学习的人不但探求书中的精神,而且探求自己的内心,在探求中保全心中圆融奇妙的智慧。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 此暴秦之迹,文正不讳言之,果何谓哉?(4分) 答:⑵ 非与秦也,盖有不得已焉。(3分) 答:⑶ 承公命为序,故及之。(3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刘晏初为转运使,独领陕东诸道,陕西皆度支领之。晏有精力,多机智,变通有无,曲尽其妙。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①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常以为:“办集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其场院要剧之官,必尽一时之选。故晏没之后,掌财赋有声色者,多晏之故吏也。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蠲(juān)免,某月须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不待其困弊、流亡、饿殍,然后赈之也。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晏专用榷盐法②充军国之用。晏以为官多则民扰,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自余州县不复置官。其江岭间去州县远者,转官盐于彼贮之。或商绝盐贵,则减价鬻之,谓之常平盐,官获其利而民不乏盐。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馀万斛,无斗升沉覆者。船十艘为一纲③,使军将领之,十运无失,授优劳,官其人。数运之后,无不斑白者。晏为人勤力,事无闲剧,必于一日中决之,不使留宿,后来言财利者皆莫能及之。(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二》)F【注】①递:驿站。&&②榷盐法:食盐专卖法。&&③纲: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白:报告。B.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俟:依靠。C.应民之急,未尝失时&&&&&&&&&&&&&&&&失:丢失。D.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息:休息。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晏以为官多则民扰&&&&&&&&&&&&&&&&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B.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此所谓战胜于朝廷C.其江岭间去州县远者&&&&&&&&&&&&&&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D.运谷或至百馀万斛,无斗升沉覆者&&&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晏担任漕运使时,十分重视了解经济信息,控制各地物价,朝廷因而获利,也不用担心全国物价的暴涨暴跌。B.刘晏及时了解各地歉收的情况,灾情出现官员申请后他立即奏请朝廷免除赋税,安排赈济灾民,因而使得百姓能够安居乐业。C.刘晏利用食盐专卖的方式,收购盐户所产之盐转卖盐商,虽然盐乡之外不再另设盐官,但食盐供应也能调度得当。D.刘晏认为应依据各条河流的不同特点,因利乘便,分段漕运,建造运船,训练漕卒,从此每年安全运送谷物有时多达百余万斛。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3分), j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船十艘为一纲,使军将领之,十运无失,授优劳,官其人。(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8分)李日知,郑州荥阳人也。举进士。天授中,累迁司刑丞。时用法严急,日知独宽平,无冤滥。尝免一死囚,少卿胡元礼请断杀之,与日知往复至于数四。元礼怒,曰:“元礼不离刑曹,此囚终无生理。”答曰:“日知不离刑曹,此囚终无死法。”因以两状列上,日知果直。神龙初,为给事中。日知事母至孝。时母老,尝疾病,日知取急,调侍数日而鬓发变白。寻加朝散大夫。其母未受命妇邑号而卒,将葬发引,吏人赍告身而至,日知于路上即时殒绝,久之乃苏。左右皆哀恸,莫能仰视。巡察使、卫州司马路敬潜将闻其孝悌之迹,使求其状,日知辞让不报。服阕,累迁黄门侍郎。时安乐公主池馆新成,中宗亲往临幸,从官皆预宴赋诗。日知独存规诫,其末章曰:“所愿暂思居者逸,莫使时称作者劳。”论者多之。景云元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转御史大夫,知政事如故。明年,进拜侍中。先天元年,转刑部尚书,罢知政事。频乞骸骨,请致仕,许之。初,日知将有陈请,而不与妻谋,归家而使左右饰装,将出居别业。妻惊曰:“家产屡空,子弟名宦未立,何为遽辞职也?”日知曰:“书生至此,已过本分。人情无厌,若恣其心,是无止足之日。”及归田园,不事产业,但葺构池亭,多引后进,与之谈宴。开元三年卒。1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以两状列上,日知果直:正当,在理B.卫州司马路敬潜将闻其孝悌之迹:这里是偏义复词,指孝顺母亲C.论者多之:数量很多D.家产屡空,子弟名宦未立:一无所有,经常贫穷1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因以两状列上,日知果直&&&&&&&&&挟泰山以超北海B.卫州司马路敬潜将闻其孝悌之迹&&&邻之厚,君之薄也C.日知将有陈请,而不与妻谋&&&&&&&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D.归家而使左右饰装&&&&&&&&&&&&&&&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18、下列几句话,全都表现李日知淡泊名利,追求田园生活的一组是(&&&)①日知独存规诫&&&&&&&&&&&&&&&&&&&②频乞骸骨,请致仕③日知取急,调侍数日而鬓发变白&&&④归家而使左右饰装,将出居别业⑤但葺构池亭&&&&&&&&&&&&&&&&&&&&&⑥多引后进,与之谈宴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19、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天授年间,在李日知担任司刑丞的时候,他执法宽缓平和,没有冤案。B.李日知对母亲极为孝顺,曾因母亲生病,他侍奉不几天,两鬓的头发都变白了。C.乐安公主的池馆建成之际,唐中宗亲自前去,除了李日知其他随从的官员都准备赴宴写诗祝贺。D.李日知归田园后,仍关心青年,多次提领后辈,为朝廷选拔人才。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尝免一死囚,少卿胡元礼请断杀之,与日知往复至于数四。(3分)②书生至此,已过本分。人情无厌,若恣其心,是无止足之日。(3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家贫,少时给事县为亭长,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是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以公卿子著材知名,博皆友之矣。陈咸为御史中丞,坐漏泄省中语下狱。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咸掠治困笃,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卒免咸死罪,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迁冀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官寺尽满。从事自请且留此县,事毕乃发,欲以观试博。博心知之,告外趣驾。乃见自言者,使从事明敕告吏民:“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欲言二千石①墨绶长吏者,使者行部还,诣治所。其民为吏所冤,及言盗贼辞讼事,各使属其部从事。”博驻车决遣,四五百人皆罢去,如神。吏民大惊。后尊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博杀此吏,州郡畏博威严。迁琅邪太守。齐郡舒缓养名,博新视事,右曹掾吏皆移病卧。博问其故,对言:“惶恐!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乃召见诸曹吏书佐及县大吏,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斥罢诸病吏,白巾出府门。郡中大惊。其折逆人如此。视事数年,大改其俗。迂廷尉,职典决疑,当谳②平天下狱。博恐为官属所诬,视事,召见正监典法掾吏,谓日:“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掾吏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持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意之。”正监以为博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博皆召掾吏,并坐而问,为平处其轻重,十中八九。官属咸服博之疏略,材过人也。每迁徙易官,所到辄出奇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 (节选自《汉书·薛宣朱博传》)【注】①二千石:指郡太守。②谳(yan):审判定罪。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公卿子著材知名&&&著:显著B.博本武吏,不更文法&&&更:更改C.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论:论罪,判定罪行D.正监以为博苟强&&&强:逞强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博办事“奇谲”的一组是①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②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③博本武吏,不更文法④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⑤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⑥视事数年,大改其俗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博性格开朗、喜爱交游。尽管出身低微,但是他刚直仗义,因此能和一些公卿子弟相识相知,并在关键时刻以他的智谋舍身救人。B.朱博有良好的应变能力。有个狡猾的官员趁他巡视部属时煽动几百人拦道投诉,他立即斩杀了组织者,解散了投诉者,判处如神。C.朱博打击陋习毫不客气。刚到琅邪太守任上,就免去了一批故意装病作态的官员。几年时间使琅邪的陋习有了很大的改变。D.朱博处事凌厉。每次升调改换官职到一个新的岗位,他常常先在下属面前展示自己的才智和威严,给他们来个“下马威”。11.将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答:(2)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答:(3)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答: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l题。(18分)黄淳耀,字蕴生,号陶庵。嘉定县人。少即以圣贤自期。尝作日历①,昼所为,夜必书之。媪袍粝食,不苟取一钱。崇祯十六年,试礼部,有要人谕意,欲荐为榜首,峻却之。成进士,不谒选而归。南都初建,求仕者争趋之,淳耀独不赴。或问故,应日:“某公素善余,今方与当国者比,往必为彼牢笼矣。君子始进必以正,岂可损名义以徇②之耶?”卒不往。迨嘉定被围,偕弟渊耀,暨侯峒曾、龚用圆、张锡眉诸人固守。及城破,兄弟并诣城西竹胜庵。将死,僧止之日:“公未仕,可勿死也。”淳耀日:“城亡与亡.此儒者分内事耳。今借上人一片干净土,死得所矣。”索笔书曰:“弘光元年七月四日,进士黄淳耀自裁于城西僧舍。呜呼!进不能宣力王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耿耿不昧,此心而已。”遂衣冠北向,再拜,自经死。渊耀字伟恭,年十五,补诸生。幼颖异,甫就傅,即向学。既乃受业于兄,悉得其绪论,平居谈道讲德,往往启伯氏③。所未及。性狷介,不妄交游。淳耀登第后,与之书曰:“传胪时,人见鼎甲先上殿,皆啧啧称羡,以为登仙,吾此时叹息无限。天地间自有为数千年一人、数百年一人者,今人必不肯为数千百年之一人,而必欲为三年之一人,可笑也!”渊耀得书,益以品节自厉。就义时,见兄头帻坠地,复下拾而冠之,乃就缢于右。淳耀所著诗、古文、制举业,原本六经,旁通三史④,规范先正,皆传于世。卒年四十一。门人私谥贞文。渊耀卒年二十二。有《谷帘学吟》。兄弟死时,口血喷壁间,入砖寸许,其迹历久不灭云。 (杨凤苞《黄贞文传》)注:①日历:指日记。②徇:屈从,顺从。③伯氏:大哥。④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此处乏指史书。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缊袍粝食,不苟取一钱&&&粝食:粗粮 B.今借上人一片干净土&&&&&上人:僧人 C.益以品节自厉&&&&&&&&&&&自厉:自豪 D.甫就傅,即向学&&&&&&&&&就傅:从师,入学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少即以圣贤自期&&&&&& B.往往启伯氏所未及不赂者以赂者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淳耀登第后,与之书日&&& D.而必欲为三年之一人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19.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已在括号内补出,都正确的一项是 A.有要人谕意,欲荐(之)为榜首,(或)峻却之。 B.(淳耀)偕弟渊耀,暨侯峒曾……诸人固守(于城)。 C.城亡与(之)亡,此儒者分内事耳(欤)。&&& D.入砖(有)寸许,其迹(于)历久不灭云。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淳耀是嘉定县人,少年时就以圣贤作为道德修养的理想目标,众人的“争趋之”和淳耀的“独不赴”构成鲜明对比,显示出他的正直品行。 B.黄淳耀在嘉定城被攻破后,与弟弟黄渊耀一同到城西竹胜庵自尽,对话、遗书、动作等描写生动、传神,彰显悲壮之气,读之令人扼腕长叹。 C.黄渊耀生性率直,自幼聪明异常,十五岁就被录取为生员,平日同兄长一起谈论道德学问,连黄淳耀也自叹不如,有《谷帘学吟》一书传世。 D.“贞文”是学生们赠与黄淳耀的谥号,从而不难看出他生前的操行学识深得人们赞赏,而他的文章同样赢得人们推崇和喜爱,可谓文德双绝。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某公素善余,今方与当国者比,往必为彼牢笼矣。(3分)翻译:&&&&&&&&&&&&&&&&&&&&&&&&&&&&&&&&&&&&&&&&&&&&&&&&&&&&&&&&&&&&&&&&。(2)就义时,见兄头帻坠地,复下拾而冠之,乃就缢于右。(3分)翻译:&&&&&&&&&&&&&&&&&&&&&&&&&&&&&&&&&&&&&&&&&&&&&&&&&&&&&&&&&&&&&&&&。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秋湖觞芰图序[清]曾燠①去年此日,湖②水入图;闰月今秋,莲花展节。踏芳草而旧径出,讯竹林而新雨来。芰荷深浅,不减于昔游;朋友舍离,已殊于前度。感四时之代谢,惜二难之重并。嘉会不常,芳筵宜再。于时,晓凉犹嫩,残署欲收。水涨茱萸之湾,风清杨柳之郭。画舫预停于堤曲,寺钟倏动于城阴;老僧来迎,群贤毕至,则由慧因寺前发棹也。俄而锦缆徐牵,彩虹乍落。桥亭暂过,天水忽空。入香海之慈云,有琅玕之别馆;绿波泛客,疑乘太乙之星;白羽摇芬,可结远公之社,则就净香园小憩也。于是过莲性之寺,沿筱园之堤,厥有层楼,颇宜高咏。旁屋三架,前沼一方.微飕送馨。初日生艳。拂绮席,陈兰肴,吸碧莆之杯,削华峰之藕。歌遗山双蕖之怨,咏灵运五字之诗,则酌酒于高咏楼也。既而余觞告终,清兴未已。将返山阴之棹,复回曲院之风,别港渺以通幽,清磬悠然在水。一庵半掩,千树交阴。竹露品茶,林风醒酒。则归途访桃花庵也。嗟乎!何地无水,何处无花?或因人事之乖,不免胜游之少。惟此大江南北,时和岁稔,政简刑清。官有余闲,民无异志。得从诸君之后,重开昨岁之筵。可以娱嘉宾,容拙吏。谓非厚幸,宜得纪传。爰有董、巨山水之家,徐、黄丹青之手。分之而各写一胜,合之而均有千秋。其图惠因寺者,为钱塘钱玉鱼。其图净香园者,为长洲袁竹室。其图桃花庵者,为如皋陈肖生。其图高咏楼者,为全椒吴山尊也。图中之客凡十有八人,各有诗。是为序。(选自《清文观止》)[注]①曾燠:江西省南城人,乾隆进士,有《江西诗征》《赏雨茅屋集》等文集。②湖:即江苏扬州瘦西湖。当时作者担任两淮盐运史,在扬州设了题襟馆,与宾客们饮酒咏诗为乐,因在闰六月游湖,故题目中称“秋湖”。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就净香园小憩也&&&&&&&&&就:靠近B.则酌酒于高咏楼也&&&&&&&&&酌酒:斟酒C.既而余觞告终,清兴未已&&&已:而已D.图中之客凡十有八人&&&&&&&凡:总共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所说的“胜游”的一组是①嘉会不常,芳筵宜再&&②晓凉犹嫩,残暑欲收&③绿波泛客,疑乘太乙之星④&厥有层楼,颇宜高咏&&⑤吸碧莆之杯,削华峰之藕&&⑥竹露品茶,林风醒酒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③⑤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作者一行游玩瘦西湖的几个主要景点,从惠因寺到虹桥、桥亭,再到净香园、莲性寺、筱园、高咏楼,经过别港,最后到桃花庵。B.本文用了很多典故,但是语言却清丽,琅琅上口,有音韵之美。C.本文先叙写了作者在观莲节与宾客秋游的情形,最后一段交代客人们作画吟诗的缘由,并抒发了对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和谐社会的赞美之情。D.本文是一篇给诗集作的序文,采用了骈散结合的句式,抒写了文人墨客游山玩水的乐趣,有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意韵。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水涨茱萸之湾,风清杨柳之郭。(3分)译文:&&&&&&&&&&&&&&&&&&&&&&&&&&&&&&&&&&&&&&&&&&&&&&&&&&(2)拂绮席,陈兰肴,吸碧莆之杯,削华峰之藕。(4分)译文:&&&&&&&&&&&&&&&&&&&&&&&&&&&&&&&&&&&&&&&&&&&&&&&&&&&&(3)惟此大江南北,时和岁稔,政简刑清。(3分)译文:&&&&&&&&&&&&&&&&&&&&&&&&&&&&&&&&&&&&&&&&&&&&&&&&&&&&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诗文小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