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声鼎沸的拼音激情四溢如泣如诉音韵铿锵心急如焚疑惑不解

当前位置: >>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
语文 S 版五年级下册导学案1.神鸟(共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有目标 1.我能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3 个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词 语采集中的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结构及这种结构的好处。 二、学习有方法 1.我借助拼音读通读顺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1)从前,在北边的山林里,有一只( 许多国家的( 法( ) 、 ( )和( (2)依尔特戈尔可汗( )次逃脱了。 ) 、 ( ) 。 zào ch? fu ) 包( ) )和( ) ) 、 ( )的神鸟, )的方 )都想得到它,但都没捉到。)次捉到神鸟,神鸟却用((3)神鸟给依尔特戈尔可汗讲了( 这三个故事。 2.我发现了,课文中大故事里还有( lí ng lì wǎn zhuǎn ( )( bàng f?nfù3.通过读读写写和辨析课文中的生字,我能正确写出下面的字。 )( )晚 ( ) 干( ) 清(有些字的写法,我想提醒大家: 4.我能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下面的词语。 伶俐 婉转 吩咐 寒暄 粗枝大叶 埋怨 课文中的这些四字词,我的采集本里没有,我要把它们积累下来: 5.通过反复读和查字典弄清用法,我已能对多音字做出正确判断。 可汗(k? hàn k? hán) 闷(m?n m?n)头不语 埋(mái mán)怨 看(kün kàn)车 三、大家齐探究第 1 页 共 91 页更(g?ng g?ng)夫6.读了课文,我的感想很多,我在书中做了批注。 1.这个传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神鸟有什 么特点?(用具体事例说明) 2.这个故事的结构是什么?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与同学交流自己的 感受。 四、看我行不行 1. (必做)照例子,给下面的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例:尧(浇)浇水 (饶)求饶 (烧)烧饼 令( )_ _ _ ( )____ ( )____ 宛( )__ _ ( )___ ( )__ _ 2. (必做)我能积累文中的词语,并选用其中一个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必做)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 (1) ( )神鸟站在( )松树上。 (2) ( )狗( )听从( )吩咐。 (3) ( )山崖上( )泉水( )流着。 4. (选做)在课文中,聪明伶俐的神鸟给依尔特戈尔可汗讲了几个 故事,我能把最喜欢的一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写下来。 5.(挑战) 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家人听。 五、拓展阅读 知识链接 1.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羽毛美丽,雄的叫凤,雌的叫凰。 常用来象征祥瑞。 2.精卫:古代神话中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华为精卫鸟,每天衔 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与之相关的成语有“精卫填海” ,比喻有深仇大恨, 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3.青鸟:古代神话中西王母所养的一只鸟,象征幸福。 第二课时 一、学习有目标 1.我能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 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我能体会“既??也??”的作用,并能够用“既??也??” 写一句话。 二、学习有方法 1.通过熟读课文,运用“段意综合法” ,我弄清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讲述了一只( ( )和( ) 、 ( )的神鸟,许多国家的( ) 、 ) )都想得到它,但都没捉到。依尔特戈尔可汗(第 2 页 共 91 页 次捉到神鸟,神鸟却用( )的方法( )次逃脱了。 2.我从文中找出了写神鸟的段落,反复地读了好几遍,把最令我感 动的句子用横线标记出来了,并与同学交流了自己的感受,从中体会到了 神鸟的特点: 3.我找到了神鸟逃脱的原因,把它记录了下来,和同学进行了交流, 从 中 感 受 到 : 4.从神鸟讲的三个故事中,我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大家齐探究 1.作者是怎样表现神鸟的特点的?(我能用具体事例来说明)对今 后我们进行习作有什么启示呢? 2.课文除了神鸟,还写了哪些人物、动物?怎样看待他们?表达了人 们怎样的心愿?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3.“既??也??”有什么作用?用“既??也??”写一句话。 四、看我行不行 1.(必做)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再选用其中一组造句。 (1)你带我走的时候, ( )不许唉声叹气, ( )不许闷头不语。 (2) ( )有许多人去捉神鸟, ( )谁也没有捉到它。 (3) 好厉害的鸟哇, 都说谁也捉不到它, 我 ( ) 把它捉回来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选做)对文中的人物或动物说一句话。(提示:或赞美,或批 评,或劝诫。) 3. (挑战)发挥想象:神鸟与前来捉它的那些人可能还发生了哪些故 事,请把它简单地写下来。 五、拓展阅读 快乐链接――民间文学简介 民间文学,它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流传,并在流传中不断得到集 体修改和加工的文学作品。不少神话、传说、故事、寓言、歌谣、谚语 等,长期在民间流传,但无确定的作者,都属于民间文学的范围。 优秀的民间文学,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劳 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比如赞美善良、勤劳、勇敢等劳动人民固 有的美德,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批判自私、懒惰、贪婪、凶残等恶 行。不少民间动物故事,则借助想象中的动物语言和动物之间的种种有 趣关系,反映了劳动人民鲜明的爱憎和勇敢机智的品质。 在表现形式上,民间文学大都以朴素的记叙为主,通过故事情节的 自然展开,来揭示主题,发挥教育作用。由于民间文学多半是流传在口第 3 页 共 91 页 头的,要便于记忆,所以多用反复、对比、重叠等修辞手法,使故事情 节在反复、对比中产生扣人心弦、引人深思的艺术魅力。民间文学的语 言朴素、清新,保留了劳动人民许多生动形象、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式。 2*格萨尔王的故事(共 1 课时) 一、学习有目标 1、 我能学会本课生字, 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词语采集中的词语。 2、我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格萨尔 勇敢、善良的英雄形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我能了解唱词中运用“比兴”的手法,了解藏族的民间文化。 二、学习有方法 1.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格萨尔王的故事及古代诗歌中比兴手法的 运用。 2.我能借助拼音、工具书读准生字、辨析多音字,会联系上下文或 通过查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1)生字词我会读。 酥油 足蹬 陌生 马靴 牛犊 爱戴 妥当 旷野 缴纳 荒郊 ) hǎ( 饥馑 神采飞扬 昂首挺胸 ) hà( )(2)多音字我掌握:哈 hā( 酥油 爱戴 驰骋 咬噬(3)重点词语我理解。(我在课文中标出了这些词,并作了批注。) 旷野荒郊 神采飞扬 富丽堂皇 3、课文内容我理解。 (1)我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我能通过读文来理解课文,并把读书感悟记录下来。 ①我知道格萨尔王是个 是通过哪些事例体会到的。 ②我的读书感悟: ③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大家齐探究 1.这个传说讲了格萨尔王的什么故事?你喜欢这个藏族人民的英雄 吗?为什么? 2.朗读唱词,体会比兴用法。第 4 页 共 91 页的人,我还能说出 读读嘉察的唱词,说说他唱“野牛”、“老虎”是想说明什么? 四、看我行不行 1. (必做)我能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并选用其中一个造句。 积累的四字词: 造句: 2. (必做)形近字我能辨。 铲( 萨( )筹( )寿( )狡( )较( )赐( )易( )跺( )躲( )凄( )妻( ) )3. (必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好汉们四下寻找,最后发现了一个地方,那里山坡( 原( 着( ) ,草尖上开着美丽的( ) ,草腰里沾着( ) 。在那里,有英雄驰骋的( ) ,有男女购物的( ) ,平 ) ,有 ) ,草根里聚赛马休息的()……那山川的牧草,岭地的牛羊三年也吃不完。4.(选做)向家人复述格萨尔王的故事。 5.(挑战)自己编写神话故事。 五、拓展阅读 快乐链接 格萨尔王生于公元 1038 年,死于公元 1119 年,享年 81 岁,他是古 代藏族人民的英雄。格萨尔王一生降妖伏魔,除暴安良,南征北战,统 一了大小 150 多个部落,岭国领土得以统一。格萨尔王去世后,岭葱家 族将都城森周达泽宗改为家庙。他降魔驱害造福藏族人民的光辉业绩, 早在 10 至 ll 世纪,就在我国有雪域之称的西藏草原、风光绮丽的青海 湖边、巍峨的日月山下、丝绸古道的陇原大地、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 美丽的孔雀之乡云南等省区民间广泛流传,至今人民依然怀念歌颂着这 位民族英雄。 3 一、学习有目标 1.我能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14 个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词 语采集中的词语。 2.我能朗读课文。第 5 页 共 91 页冬不拉(共 2 课时) 第一课时 3.我能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悟故事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二、学习有方法 1.我能整理课前搜集的材料:关于冬不拉的资料、图片等。 2.我借助拼音读通读顺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1)相传在很久以前,一只( 萨克族的( )和( ) 、 ( )的瞎熊,经常伤害哈 )去除掉瞎熊。 ) 。 ) ,自己也( ) ,一位叫冬不拉的王子(他勇敢地与瞎熊进行激烈搏斗。最后杀死了( (2)一个叫( 国王听。 )的牧民,用()把这个悲壮的故事讲述给 ) ,(3)为了纪念王子,牧民们把阿肯弹拨的这种乐器叫做( 把使用这种乐器的艺人叫做( jiǎohuá yǐnbì ünzàng ( ) 。3.通过读读写写和辨析课文中的生字,我能正确写出下面的字。 y?liàn jùnmǎ shǎngchì bǐshǒu q?liáng 赏( ) ( )首 ( )凉 ) 隐( )安( )依( ) ( )马 有些字的写法,我想提醒大家: 4.我能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下面的词语。 禀告 一筹莫展 坐卧不宁 冥思苦想 视死如归 如泣如诉 课文中的这些四字词,我的采集本里没有,我要把它们积累下来:我能用其中一个四字词造句: 5.有些句子,我认为是重点句。我要画一画,反复读一读,并把感 受写在旁边。 三、大家齐探究 1.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在这个动人的故事中,作者为我们刻画了哪些人物形象,主要人 物是谁,说说他给你留下的印象。 四、看我行不行 1. (必做)对下列字的读音,我能用喜欢的标记做出正确地判断。第 6 页 共 91 页 出没(mò mé i)射中(zhōng zhò ng)琴弦(xián xuá n)牲畜(chù xù ) 重(zhò ng chó ng)赏 朝(zhāo chá o)着 2. (必做)辨字组词。 狡( ) 骏( ) 捅( ) 赐( ) 剁( ) 绞( ) 俊( ) 桶( ) 踢( ) 躲( ) 3. (选做)查阅冬不拉这种乐器的资料及相关传说。 4. (挑战)搜集、阅读其他民间故事。 五、拓展阅读 快乐链接――冬不拉简介 冬不拉是哈萨克族弹拨乐器,木制音箱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 嵌八个或十个晶位,张两弦,按四、五度定弦,可奏和音。演奏的基本 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冬不拉弹唱是哈萨克族 人民最喜爱的艺术形式,演唱者自弹自唱,人们把即席作词演唱歌者称 为“阿肯” ,意即游唱诗人。曲调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节奏多用混 合拍子。 第二课时 一、学习有目标 1.我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冬不拉 王子的精神,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5、16 自然段。 二、学习有方法 1.通过熟读课文, “抓重点句” ,我弄清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讲述的是关于( )族一种叫做( )的民间乐器( ) 来历的动人故事。 2.我从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中体会到冬不拉王子的精神, 并与 同学交流了自己的感受。 (1)我找到了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段落,通过反复品读,我从中体 会到了: (2)我找到了描写琴声的一段话,通过反复品读,我知道了每一种琴 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相应情节。 (3)我能从文中用琴声叙述王子为民除害的故事中感受到: 3.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15、16 自然第 7 页 共 91 页 段了,我要和大家分享我的好方法。 三、大家齐探究 1.王子冬不拉是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 2.找到描写琴声的一段话,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 一个情节? 3.故事的哪些情节使你感动?为什么? 4.这个民间故事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看我行不行 1. (必做)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完成练习。 琴声一开始雄浑激昂,如同 转,像是 (1)把这段话补充完整。 (2)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写一段话。 ;一会儿又如泣如诉,好像 ;一会儿低回婉 ;一会儿音韵铿锵,好像(3)这段话写了几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 “琴声一开始雄浑激昂,如同英雄视死如归,要上战场” 描述的情 节是 ; “一会儿低回婉转,像是在述说危机到来,战斗即将爆发” 描述的 情节是 ; “一会儿音韵铿锵,好像宣告战斗已经爆发”描述的情节是 ; “一会儿又如泣如诉,好像在诉说一个悲剧的结局和人们对英雄的依 恋和怀念”描述的情节是 2. (选做)向家人复述冬不拉的故事。 3. (挑战)写一篇读后感。 (提示:可从多角度写。如对人物的崇敬, 对音乐语言魅力的感受等。 ) 五、拓展阅读 这篇课文让我们了解了冬不拉的来历,我们再来了解马头琴的来历。 马头琴的传说 马头琴是蒙古族牧民非常喜爱的民族乐器。关于马头琴,有一段美第 8 页 共 91 页。 妙的传说。 从前,草原上有一个善良而勇敢的小伙子,人们称他为“巴特尔” , 与他朝夕相伴的就是那匹心爱的小黄马。小黄马也和主人一样,倍受草 原牧民的喜欢和拥戴。因为它在盛大的那达慕大会上的赛马比赛中 9 次 取得第一名,为草原赢得了荣誉。 又一个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金秋时节,萨木腾王爷召集友邻旗的 王爷,一方面与他们协商举办“那达慕”盛会的事宜,另一方面又下了 一场赌注,如小黄马取胜,其他旗的王爷各自赔偿给主办旗 30 平方公里 的草场,若当不了头马,主办旗赔给其他旗各 30 平方公里的草场。 开赛的那天,草原上人山人海,热闹万分。随着开赛的号令,数百 匹矫健的赛马,如离弦之箭,开始了 60 里的长途奔跑。前 30 里,小黄 马一直处于中间部位,后 30 里时,它加快了速度,并一直保持在前 10 名状态,当距终点 5 里时,小黄马再次飞跃,挺胸竖耳,加快速度,处 于第三名的位Z。巴特尔心里默默地祈祷,祈求苍天保佑,一定要夺取 头名,不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小黄马似乎明白了主人的心思,在最后 冲刺的一刹那,使出全身的力气,终于比第二名多出半个身位,赢得了 胜利。 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小黄马终于倒下了,再也没有起来。巴特尔悲 痛欲绝,一直守护在它的身边。半夜时分,朦胧中他听到小黄马的声音: “主人,你我相伴多年,产生了谁也离不开谁的情感,若想留下纪念, 就请用我的骨骼做成琴杆,用我的尾丝做琴弦和琴弓,再用我的皮做成 琴筒振动膜,造一把琴留在身边吧!” 巴特尔按照小黄马的叮嘱,制成了草原上第一把马头琴,它一直陪 伴着草原牧民一代又一代。 4 一、学习有目标 1.我能学会 11 个生字,认识 5 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词 语采集中的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结构。 3.我能初步体会彝族人民对火把节的热情。第 9 页 共 91 页火把节(共 2 课时) 第一课时 二、学习有方法 1.我借助拼音读通读顺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欢迎大家来到大凉山,和彝家人一起欢度( ( t?u pà ( ( pī zhān ) ) ( ) ,一起庆祝( shün zhài ( jiǎo jià n ) ,一起参加 ) 。 shuāi jiāo jī qí ng sì yì ) ( ) ( ) ) huá ng chó ng bùqū bùná o2.通过读读写写和辨析课文中的生字,我能正确写出下面的字。 ) ( )( ) ( ) ( ) (jí dù zǎi niúxi?ng xi?ng li? huǒ有些字的写法,我想提醒大家: 3.我能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下面的词语。 矫健 嫉妒 淫威 人声鼎沸 不屈不挠 激情四溢 数不胜数 课文中的这些四字词,我的采集本里没有,我要把它们积累下来:4.有些句子,我认为是重点句。我要画一画,反复读一读,并把感 受写在旁边。 三、大家齐探究 1.从文中找出描写火把节场面的段落,多读几遍,与同学交流自己 的感受。 2.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从文中找出描写彝族火把节的来 历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3.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这样的句 式在文中出现几次,用“――”标出来读一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看我行不行 1. (必做)辨字组词。 矫( 娇( ) 寨( ) 塞( ) 毡( ) 站( ) 跤( ) 狡( 数不(第 10 页 共 91 页) 蝗( ) 煌( )数) 帕( ) 怕() )2. (必做)补充词语,再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激情四( ) 3. (选做)课文描写了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找出来读一读,并背一背 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场面。 4. (挑战) 向家人讲述彝族及火把节 的相关传说。 五、拓展阅读 快乐链接――彝族及火把节简介 彝族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 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 火把节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火把节一般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 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 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第二课时 一、学习有目标 1.我能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 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了解彝族火把节的来历, 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要学习作者场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有方法 1.通过熟读课文和“抓重点词句” ,我弄清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 )和彝族火把节的( ) ,展现 了彝族特有的( )和彝家人民( ) 、 ( )的精神。 2.我从文中找出了写火把节场面的段落,反复地读了好几遍,想象 了当时的情景,并与同学交流了自己的感受。 (1) 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 准备节日的饭菜的场面描写, 让我感受到: (2)斗牛的场面描写,让我感受到: ( 3 ) 摔 跤 的 场 面 描 写 , 让 我 感 受 到 : (4)点燃火把的场面描写,让我感受到: ( 5 ) 围 着 篝 火 跳 舞 的 场 面 描 写 , 让 我 感 受 到 : 3.从火把节的场面描写中,我感受到彝族人民具有第 11 页 共 91 页 的特点。 4.我找到了描写火把节来历的句子,通过反复品读,我读出了彝族 人民具有 的美德。 5.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我要和大家分享我的好 方法。 三、大家齐探究 1.作者是怎样描写火把节的盛况的?(我能用具体事例来说明)对 今后我们写活动的习作有什么启示呢? 2.这篇文章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看我行不行 1. (必做)按课文内容填空,并作答。 夜幕降临了,天上刚刚露出几颗星星,年轻人就( )早已准备好 的火把, ( )屋门, ( )三圈,然后( )田野, ( )山川。 站在高处向下看,只见一条条“火龙”,在大地上穿行。冲天的火光,震天 的喊声,让一个个山寨都沸腾起来了。 (1)我发现所填的词都是表示( )的,今后我也要准确用词。 (2)请用“――”画出这一段话中的比喻句。它是把( )比 作( ) ,写出了( ) 。 (3)“沸腾”一词说明了( ) 。 2. (选做)搜集其他民族资料,感受这些民族风情。 3. (挑战)写一段话,通过场面描写来表现热烈的气氛。 五、拓展阅读 我国有 56 个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节日,下面我们再来了 解傣族的泼水节吧。 泼水节 泼水节为傣族新年的庆祝活动,一般在阳历 4 月 13 日至 4 月 15 日之间。届时人们先至佛寺浴佛,然后互相泼水,用飞溅的水花表示 真诚的祝福。到处欢声笑语,充满了节日气氛。 关于傣族泼水节的来历有一个伤感的民间故事。传说人间的气候 本来由一位名叫捧玛乍的天神掌管。他把一年分为旱季、雨季、冷季、 为人间规定了农时,让一位名叫捧玛点达拉乍的天神掌管施行。捧玛 点达拉乍自以为神通广大,无视天规,为所欲为,乱行风雨,错放冷 热,弄得人间雨旱失调,冷热不分,苗枯死 , 人畜遭灾。有位叫帕雅 晚的青年,以四块木板做翅膀,飞上天庭找到天英达提诉拉,诉说人 间的灾难。帕雅晚欲到最高一层天去朝拜天塔――塔金沙时,不慎撞第 12 页 共 91 页 在天门之上,一扇天门倒塌 , 将他压死在天庭门口。 帕雅晚死后,天 王英达提拉开始用计惩处法术高明的捧玛点达拉乍。他变成一位英俊 小伙子,佯装去找捧玛点达拉乍的七个女儿谈情。 七位美丽的妙龄 女郎同时爱上了他。姑娘们从小伙子的嘴里了解到自己的父亲降灾人 间之事以后,既惋惜又痛恨。七位善良的姑娘为使人间免除灾难,决 心大义灭亲。她们想尽办法探明了父亲的生死秘诀。在捧玛点达拉乍 酩酊大醉之时,剪下他的一束头发,制作一张“弓赛宰”(心弦弓), 毅然割下了为非作歹的捧玛点达拉乍的头颅抱在怀中,不时轮换,互 用清水泼洒冲洗污秽,洗去遗臭。 (节选) 5* 一、学习有目标 1.我能认识 7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和词语采集中的词。 2.我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刘三姐 的优良品质,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有方法 1.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刘三姐及有关壮族的风俗民情等资料。 2.我能借助拼音、工具书读准生字、辨析多音字,会联系上下文或 通过查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1)生字词我会读。 歌喉 疾恶如仇 仗义执言 欠债 花轿 ) 箩筐 h?( 奴才 飞禽走兽 ) 恼羞成怒 扬眉吐气 (2)多音字我掌握:吓 如坐针毡 气急败坏 丧魂落魄 狼狈不堪 xià( 嫉恶如仇 幸灾乐祸 刘三姐(共 1 课时)(3)重点词语我理解。(我在课文中标出了这些词,并作了批注。) 仗义执言 无计可施3、课文内容我理解。 (1)我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我能通过读文来理解课文,并把读书感悟记录下来。 ①我知道刘三姐是个 些事例体会到的。 ②我的读书感悟: ③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大家齐探究第 13 页 共 91 页的人,我还能说出是通过哪 1.为什么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如坐针毡,丧魂落魄,乡亲们听 了却人人扬眉吐气,拍手称快? 2.读一读刘三姐唱的山歌,体会山歌的含义。 四、看我行不行 1. (必做)我能把文中的成语分类写下来,并能用其中一个造句。 ( 1 ) 描 写 刘 三 姐 和 乡 亲 们 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 描 写 土 豪 劣 绅 和 秀 才 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必做)根据课文内容填关联词,注意所填关联词的用法。 刘三姐山歌唱得好,人品( )好。她热爱乡里,同情贫苦百姓; )敢于仗义执言,( ) ),她深受乡亲们爱戴。 她疾恶如仇,对社会上的那些不平事,( 还用山歌做武器与那些土豪劣绅作斗争。(3. (选做)听一听、唱一唱自己最喜欢的刘三姐唱的山歌。 4. (挑战)观看电影《刘三姐》 ,写观后感。 五、拓展阅读 快乐链接――刘三姐 广西宜山壮族传说,刘三姐生于唐中宗神龙元年( 705 年) , 从小聪慧过人,能歌善唱。 12 岁即出口成章,妙语连珠,以歌代 言,名扬壮乡。后曾到附近各地传歌,慕名前来与她对歌的人络 绎不绝,但短则一日,长则三五天,个个罄腹结舌,无歌相对, 无言以答,羞赧而退。然而她的才华却遭到流氓恶霸的嫉恨,后 被害死于柳州。传说她死后骑鲤鱼上天成了仙。也有的说她在贵 县的西山与白鹤少年对歌七日化而为石,还有的说财主莫怀仁欲 娶她为妾,三姐坚决反抗,莫怀仁买通官府迫害三姐,三姐乘船 飘然而去。 6 一、学习有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理解“无忧无虑、遭殃”等词语的意思。第 14 页 共 91 页猫(共 2 课时) 第一课时 2.我会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老舍笔下的猫的特点。 二、学习有方法 1.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1)关于猫。 (比如:猫的种类,猫的性情) (2)展示猫的各种图片,了解猫这种动物,产生学文的兴趣。 2.自学生字词语。 (我会读准注拼音的生字, 会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 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 (1)生字我会选择正确的读音。 蹭(c?ng c?n) 痒(yǎng rǎng) (2)我会给多音字组词。 bǐng ( 屏 píng ( (3)我能辨字组词。 痒( 氧( 句。 蹭 遭殃 造句: 猫( 三、大家齐探究 1. 从哪些地方看出猫的性格古怪? 2.猫的淘气可爱是通过哪几个方面表现出来的? 四、看我行不行 1.(必做)填空组成词语。 无( )无( ) ( ) ) 生气( 变化( ) ( ) ( ) ) ( 性格( ) ( ) ( )可亲 ) 屏息( )的特点来写的。 丰富多腔 变化多端 无忧无虑 生机勃勃 __________ )小 ) ) 稿( 搞( ) ) 凭( 赁( ) ) 殃( 秧( ) ) ) ) 折 zh? ( zh? ( sh? ( ) ) ) 殃(yüng yün) 凭(píng pín)(4) 我能结合上下文和平时的生活理解词语, 并任选一个四字词语造(5)通过初读课文,我知道老舍爷爷是抓住大猫性格(2. (必做)我会修剪枝叶。 (1)我们家的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第 15 页 共 91 页 (2)后来,它的胆子越来越大。 (3)它在稿纸上踩印了几朵小梅花。 3. (选做)课后找出老舍先生的《养花》读一读,感受老舍爷爷对生 活的热爱。 4. (挑战)课后找出郑振铎的《猫》来读一读。 五、拓展阅读 学习链接 老舍() ,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剧本《茶馆》 《龙须 沟》等。 第二课时 一、学习有目标 1.品味文中的精彩词句,学习精彩语言。 2.我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我会学习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二、学习有方法 通过熟读课文, 我能通过读文找中心句和重点词来理解课文, 把读 书感受、要质疑的问题记录下来。 1.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我能通过一些词语体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在那几个自然段中?找出每个 时期写猫特点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读书感悟能通过批注式在书上记录下来。 4.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大家齐探究 1.小猫的淘气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猫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能抓住猫古怪和淘气这两个特点? 四、看我行不行第 16 页 共 91 页_____________ 1. (必做)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任凭 谁怎么呼唤,它也 不肯回来。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 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选做)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 (1)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玩儿起来,它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 再跌。它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挑战)你喜欢什么小动物?举例说说你喜欢它的什么特点。 五、拓展阅读 下面两个片断都是写“猫”,看看周而复、夏丐尊笔下的猫是怎 样的?你认为两位作家对“猫”的描写,表达方法相同吗?与老舍的 “猫”相比较呢? 片断一【周而复】 它一身的白毛像雪似的,中间夹着数块墨色的 细毛,黑白相间,白的显得越白,而黑的越发显得黑了。脸一半儿白, 一半儿黑, 两颗小电灯泡似的眼睛在脸中间闪呀闪, 见我低下头看它, 它也一个劲儿地盯着我。一条全黑的尾巴躺在地上,悠然自得地摇摆 着。嘴张得很大,露出几颗嫩白的小齿,咪咪地叫着,那几根细鱼骨 头似的白胡须,傲傲地动着。 片断二【夏丐(miǎn)尊】 小猫白玉似的毛色上,黄斑错落得 非常明显。当它蹲在草地上或蹦跳在凤仙花丛里的好时候,望去真是 美丽。每当附近四邻或过路的人,见了称赞说“好猫”的时候,妻脸 上就现出一种莫可言说的得意, 好像是养着一个好儿子, 或是好女儿。 阿吉、阿满这两个孩子从学校一回来就用带子逗它玩,或是捉迷藏似 的在庭间赶它。我也常于初秋的夕阳中坐在檐下对这动物作种种的遐 想。 7 珍珠鸟(两课时) 第一课时第 17 页 共 91 页 一、学习有目标 1.我能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3.我想了解作者是如何呵护一对珍珠鸟的。 二、学习有方法 1.我能读准文中生字的读音,并把正确音节写下来。 巢 .( 眼睑 ( . cháo 鸟( ) 瞅瞅 我 ( .. ) 眸 子( . kuàng chú ) ) p?ng )儿( )松 雏 儿( ) . 生意葱茏 ( .. nì 细( 垂蔓 ( . ) ( ) )2.通过读读写写和辨析课文中的生字,我能正确写出下面的字。 liúxi? xìnlài ) ( ) ( ) ) 画( )(有些字的写法,我想提醒大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能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下面的词语。 葱茏 雏儿 细腻 信赖 ) ( 神气十足 ) ( )到( )的故事。 4.通过学习,我了解文中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我”和珍珠鸟一家三口从( 了。 三、大家齐探究 1.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2.作者是如何呵护一对珍珠鸟的? 四、看我行不行 1. (必做)比一比,组成词。 睁( 挣( ) 愈( ) 愉( )柜( ) 拒( )茏( ) 笼( ) 蓬( ) 篷( _________ ) 瞅( ) 揪( _________ ) ) 5. 我找到了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把它积累在采集本上2.(选做) 我与鸟儿交朋友。 (1)写出关于鸟的成语:________ (2)写出关于鸟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挑战)课后找出冯骥才的《挑山工》读一读。 五、拓展阅读 学习链接第 18 页 共 91 页 冯骥才,祖籍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我国当代作家和画家,已出 版中外各种版本著作百余部、画集多部。文学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 样。主要作品有《珍珠鸟》 、 《高女人与她的矮丈夫》 、 《神鞭》 、 《三寸 金莲》 、 《俗世奇人》 、 《炮打双灯》 、 《一百个人的十年》等,多次在国 内外获奖,并先后在我国大城市以及欧、美、亚一些国家举办个人画 展,深获好评,被认作“中国现代文人画”之代表。现任中国文联副 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并任国际民间 艺术组织(IOV)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 等职。 第二课时 一、学习有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 境,精心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 2.我会揣摩课文的表达方式。 3.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有方法 1.我能在文中用横线标出“我”的哪些举动让鸟儿对我信赖的,用波 浪线标出雏鸟儿是怎样逐渐和我亲近、对我信赖的。 2.我读懂了课文内容,我会填空: 它先离我很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它是一只 ________的小鸟。然后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 瞅瞅我有感受,它真是一只__________的小鸟。它放开胆子跑到稿纸 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它更是一只___________的小鸟。 3.我理解了“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通过熟读全文, “我”从自己与珍珠鸟相处的经历中有一种这样的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也有这 样的体会:信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大家齐探究 1.第 1-6 自然段中哪些语句体现出大珍珠鸟对“我”的信赖? 2.第 6-16 自然段中哪些语句体现出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了“我”?第 19 页 共 91 页___________ 3.珍珠鸟一家为什么会对“我”产生信赖呢? 四、看我行不行 1. (必做)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细腻(ní nì) 画框(kuün kuàn) 待(düi dài)一会儿 2. (必做)写一小段话把下列词语用进去。 先??然后??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境说说其使用的妙处。 如: ①流泻 ②斑斑驳驳 ③生意葱茏 ④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 ⑦尖 ____ ⑤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 ⑥那一团越发繁茂的绿蔓里边 ____ 3. (选做)从下列美词和描写细腻的修饰性短语中选取一个,结合语细又娇嫩的鸣叫 ⑧ 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喜爱之情) ,作一点赏析。 (提示:或从语言,或从写法)4. (挑战)读读文中你认为描述得最精彩的语句或段落 (要读出对小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拓展阅读 冯骥才先生为什么要写 《珍珠鸟》 这一篇文章呢?他说: “有一次, 我去英国访问,来到曼卡迪广场,看到广场上的鸽子那么多,你抓一 把高粱撒在地上,他们就过来,在你的脚下,甚至在你的肩头、手上, 甚至于和你的汽车一起旅行,停在你的车顶上,做一次免费的旅行。 那么和谐,那么温馨,这是因为信赖呀! ”所以,冯骥才先生说: “我 们也需要这样。是呀!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我这里还有 一篇文章――《不经意的背弃》 。 有一个小男孩非常喜欢鸽子,每天他都要到广场上去喂鸽子。渐 渐地,那群鸽子和小男孩熟悉了,便把他当成了亲密的朋友,他们会 毫无顾忌飞落到小男孩的脚底下,甚至是肩膀和手掌。一天,小男孩 的爸爸对他说: “你能带一只鸽子回家来吗?”因为,小男孩的爸爸是 一名画家,在这些日子里,他想画有关于鸽子的油画。小男孩拍了拍 胸脯说: “爸爸,这不成问题! ”说着,他转身出去了。果然,不一会第 20 页 共 91 页_____________ 儿小男孩就带回一只像白玉一样纯洁的鸽子。等到第二天,小男孩又 亲手把那只鸽子放飞到广场时,然而,那一群鸽子都用惊惧和厌恶的 眼神盯着小男孩。 从此以后, 再没有一只鸽子愿意飞到他的身边来了。 只是一次不经意的背弃,居然使小男孩失去了一群最为亲密的朋 友。 8* 一、学习有目标 1.认识本课 6 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为什么能够救人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二、学习有方法 1.生字词难不倒我。 狰(zh?n zh?ng) 狞(nín níng) 鲨(sü shü) 豚(tún tu?n) 2.词语意思我通过查字典或通过上下文来理解。 喜出望外 不可思议 狰狞 筋疲力尽 3.我积累了文中令我感动的句子。 4.课文内容我了解。 我知道课文用了三件真实的事例说明海豚是“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 员” ,这三件事是: (1)1966 年, (2)1972 年 9 月, ( 3 ) 1992 年 , 海豚救人(共 1 课时)三、大家齐探讨 1.海豚是怎样救人的? 2.海豚为什么会救人? 四、看我行不行 1.(必做)补充词语。 见( 求( ) ( )无( )为 ) ( )疲( 面目( ) ( )尽 ) ( )出( 不可( ) ( )外 )2. (选做)海豚这么棒,我想用这些词语来形容我们的海豚。第 21 页 共 91 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挑战)信息时代,同学们知道的知识一定很多,除了课文上的内容 外,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海豚的知识呢? 五、拓展阅读 动物帮助人的灵性故事 印度洋海啸的受灾国人民备受世界关注,各国政府和人民纷纷捐 款赈灾,一头远在美国的泰国大象也不落人后,以自己的“独门绝技” 为灾民们提供帮助――它创作的绘画作品在网上拍卖,所得收入全部 捐献给红十字会。其实,在大海啸中,有不少动物帮助人的灵性故事。 大象救孩子 在泰国普吉岛,有一头大象在大浪中背起许多孩子, 并逃到了安全地方。英国游客芭妮特说,海啸发生当天,当巨浪直扑 普吉岛的时候,一头在海滩供游客拍照的大象成了人们的救命英雄。 因为大象主人在千钧一发之际,把许多小孩都抱到象背上,大象于是 背着他们逃离危险的海滩,最终成功脱险。 巨蛇引路救妇女 在印尼亚齐省省会班达亚齐, 一名女子在一条大 蛇的指引下,抵达安全地点。26 岁女子丽扎说,2004 年 12 月 26 日, 她住的村落被巨浪淹没,慌乱中人们纷纷逃命。这时,一名女邻居因 为受了重伤, 请丽扎带自己的一对双胞胎逃生, 于是她背起了双胞胎。 在与急流搏斗时,她看见一条大蛇从左侧顺着洪流游去,她就跟大蛇 一直游,结果抵达了安全的地方。事后,丽扎说:&很奇怪,当时见到 大蛇,我并不感到惊慌。&而且,大蛇也没有咬她们。 9 一、学习有目标 1.认识 6 个生字,学会 10 个生字,积累“海鸥、瞻仰”等词语。 2.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3.朗读课文。 二、学习有方法 1.通过读读写写和辨析课文中的生字,我能正确写出下面的字。 zhün ( )仰 亲( nì ) ( zhù )足( fǔ sh?n )( hǎi ōu ) ( xuán wō ) 老人与海鸥(两课时) 第一课时第 22 页 共 91 页 有些字的写法,我想提醒大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能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下面的词语。 抑扬顿挫 瞻仰 驻足 有声有色 3.通过这三个问题的回答,我了解了故事的大概内容。 (不知同学们 是怎样理解课文内容的,等会儿我要和大家交流交流。 ) (1)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人与海鸥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动人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我们”为什么要把老人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翠湖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大家齐探究 老人和海鸥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四、看我行不行 1. (必做)比一比,组成词。 饼( 拼( ) 驻( ) 拄( ) 檐( ) 瞻( _________ _________ ) 蜗( ) 涡( __________ __________ ) 逐( ) 啄( ) )2. (必做)照样子,写词语。 (1)起起落落 (2)有声有色3. (选做)读课文,把描写感人一幕的句子画出来,并尝试背一背。 4. (挑战)继续阅读相关文章,进一步感受动物那丰富的情感世界。 五、拓展阅读 这位步履蹒跚的老人名叫吴庆恒,是昆明化工厂的退休工人,曾 被打成“右派” ,还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抓去坐牢。1985 年冬天,来自 西伯利亚的红嘴鸥开始飞临昆明,一辈子孑然一身的吴庆恒好像见到 了自己的儿女。从此,有红嘴鸥的日子,吴庆恒心满意足。他每月只 有 308 元退休金, 但他总要拿出一半钱来买饼干、 面粉和鸡蛋喂海鸥, 而他自己只吃两个馒头一碗饭就点咸菜;穿自己缝制的粗糙布衣、抽 3 角钱一包的香烟;从不舍得坐 5 角钱一趟的公车。在他去世后,他第 23 页 共 91 页 的故事感动了所有昆明人, 一个名叫杨帆的昆明女孩提议为老人塑像, 得到大家一致响应。2005 年年底,这尊青铜塑像完工,从此这座城市 记住了他平和而卑微的笑容。 第二课时 一、学习有目标 1.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 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2.学习课文,深入了解故事的经过,知道这感人一幕发生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有方法 1.通过熟读课文,运用“段意归纳法” ,我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描写了老人生前( ( ) 、 ( ) 、 ( ) 、 ( ) 、 ( )等 ) 、 ) , 事例,以及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 )等悲壮画面,表现了老人( ) 。 展示了海鸥( 2.通过学习,我基本了解了这些问题: (1)为什么海鸥们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不忍离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 “我们”为什么要把老人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翠湖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三、大家齐探究 1.读课文第 1 至 11 自然段,把描写老人和海鸥的句子找出来,我还 能把感受在书上作批注。 2.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会说什么呢? 四、看我行不行 1. (必做)读下列句子,说说句中省略号的作用。 (1)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 “红嘴” “老沙” “公主”??第 24 页 共 91 页( () )(2)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 “灰头” (3)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 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4)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啧?? 2. (选做)我会按要求写句子。 (1)写出文中表现老人与海鸥很亲昵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 (2)写出文中描写海鸥哀悼老人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挑战)学完本文,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生前与海鸥在翠湖边相依 相随??似乎又亲眼目睹了老人死后海鸥异常的举动??此时此刻, 如果你就是那一群海鸥中的“独脚” ,或是“灰头” 、 “老沙” 、 “红嘴” 、 “公主”??你会对老人说些什么呢? 五、拓展阅读 人类爱护动物,动物就会回报以爱;但如果人类欺骗了动物,他 也就得不到动物的信任了。正如《军犬黑子》一样: 军犬黑子 那年,我认识了一位军犬训导员。他讲到,在他们的那个营地, 有条名叫“黑子”的狗极其聪明。 有一天,他们几个训导员想出一个特殊的办法,决定用来测一测 黑子的反应能力。他们找来了十几个人,让这些人站成一排,让其中 的一位去营房偷了一件东西藏起来,之后再站到队伍中去。 这一切完成了,训导员牵来了黑子,让它找出丢失的东西。黑子 很快就用嘴巴把那东西从隐秘处叼了出来,训导员很高兴,用手拍了 拍黑子的脖颈以示嘉奖之后, 他指了指那些人, 让黑子把小偷找出来。 黑子过去了,这个嗅嗅,那个嗅嗅,没费多少劲就叼住了那个小偷 的裤腿,将他拉出了队伍。应该说,黑子把这任务完成得极其圆满, 但训导员却使劲儿地晃了晃脑袋,对黑子说: “不!不是他!再去找!” 黑子大为诧异,眼睛里闪出了迷惑的光,因为它确信自己并没有找错 人,可对训导员又充满了一贯的绝对的信赖。不是他!再去找!训导员第 25 页 共 91 页( () ) 坚持。 黑子相信了训导员, 又回去找……但它经过了再三的谨慎辨别, 还是把那人叫了出来。不!不对!训导员吼道,且表情严厉起来了。黑 子的自信被击溃了,它相信训导员当然要超过相信自己。它终于放弃 了那个小偷,转而去找别人。 黑子沮丧极了,在每一个人的脚边都停那么一会儿,看看这个人 像不像小偷,又扭过头去看看训导员的眼色,试图从中寻到一点点什 么迹象或什么表示……最后,当它捕捉到了训导员的眼色在一刹那间 的微小变化时,把身边的那个人叼了出来。当然,这是错的。但训导 员及那些人却哈哈大笑起来,把黑子笑糊涂了。 之后,训导员把小偷叫出来,告诉黑子,你本来是找对了,可你 错就错在没有坚持……一刹那间,令训导员和全体在场的人莫名悔恨 的是, 他们看到――当黑子明白这是一场骗局之后, 它极度痛苦地 “嗷” 地叫了一声,几大滴热泪流了出来。之后,它沉沉地垂下了头,一步 一步地走开了去…… 黑子!黑子!你上哪儿去?训导员害怕了,追上去问。黑子不理他, 自顾自往院外走去。 黑子!黑子!对不起!训导员哭了。 但黑子无动于衷, 看也不看他一眼。黑子!别生气!我这是跟你闹着玩呢!训导员扑上去, 紧紧地搂住了黑子, 在黑子面前热泪滂沱。 黑子挣脱了训导员的搂抱, 一步一步地走到了院外的一座土岗,找了个背风的地方趴下了。 此后好几天,黑子不吃不喝,神情委顿,任训导员怎么哄,也始 终不肯原谅他。 10* 一、学习有目标 1.认识“暄”等 6 个生字,积累“熙熙攘攘、意味深长”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 象表达独特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有方法 1.生字我会读:攘( 熙熙( ) ( ) ) 意味( 宅( ) ( ) ) 暄( 行色( ) ( ) ) 2.我能补充词语,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草虫的村落(共 1 课时)第 26 页 共 91 页 左( )右()() ()斑斓()神()注课文中的这些四字词,我的采集本里没有,我要把它们积累下来 .3.我在“草虫的村落”看到( 4. “草虫的村落”在( 作者是这样想象的() () () 。 ), ) 。),我在那里看到了( _______________5.读了课文,我的感受很多:_____________ 三、大家齐探究1.作者为什么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 2.什么力量使草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四、看我行不行 1. (必做)请选择正确的读音。 住宅( zái 静谧(mì 写样子: ( 写活动: ( 写神情: ( zhái) bì ) 红鸠( jiū 寒暄( xuün ( ( ( jiǔ ) 洞穴( xu? xu? ) rǎn ) xuàn ) 熙攘( rün ( ( (2. (选做)这些小生灵多可爱呀,你来描述一下吧! )的衣裳 )地奔忙 )的目光 )的小圆虫 )地往来 )地对视 )的黑甲虫 )地交流 )地振着翅膀3. (选做)自然界中的昆虫有很多,你知道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挑战)课后我去读一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 五、拓展阅读 知识链接 郭枫 著名诗人,作家,是一位民族意识和传统意识强烈的作家, 他常常通过对黄淮平原的回忆,表现他对故乡的真挚热爱之情。 他的散 文集有很多,如《早春花束》 《老家的树》 《海之歌》等。论文集有《高 举民族文学的大旗》等。 11 一、学习有目标第 27 页 共 91 页黄道婆(共 2 课时) 第一课时 1.我能学习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 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学习有方法 1.看我整理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关于黄道婆的资料。 2.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几遍课文后,我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 (1) 的压迫而流落 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 。她不堪忍受封建家庭 ,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 和 和改革 ,随 。后她回到家乡向父老乡亲们传授 去世后,人们很怀念她的功绩。 (2)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 (3)年幼的她 使决心冲出牢笼。,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 。 的生活,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动的艰辛,黄道婆便 ,再也无法忍受这种3. 通过拼读和辨析课文中的生字,我能正确写出下面的字。 yáo 民( huì 花( ) ) xí 儿( xiào ( )率 ) tào 手( n?? ( )待 yíng ) ( )得 cuì 憔( )有些字的写法,我要提醒大家: 4. 词语、句子我理解我会用。 举目无亲 百感交集 集本里。 ②我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我 能说出这些词语的意思: 我还会用 说话: ③分析句子, 我会把课文中认为重点的句子画一画, 反复读一读, 并在书上写一写感受,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5.读了课文,我还想积累这些语句,为自己的说话和写作打好基第 28 页 共 91 页衣食无忧 潜心研究虐待 毅然褴褛 应运而生憔悴 声誉①这些词我能从课文中找到并标记,我还要把它们积累在我的采 础: 6.读了课文,我的感想很多: 7.看我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 三、大家齐探究 1.全文写了黄道婆的几件事?从这几件事可以看出黄道婆是怎样 的一个人?(要用具体事例说明) 2.为什么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要陈列黄道婆的塑像和松江布? 四、看我行不行 1.(必做)我会多音字: yà 轧 zhá gá 绩( 渍( ( ( ( ) 卉( ) 奔( ) ) ) ) ) 瞧( 憔( 累 l?i l?i l?i ) ) ( ( ( 虐( 虎( ) ) ) ) 媳( ) 熄( ) )2.(必做)我能辨字组词。3.(必做)看我改写句子。 黄道婆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 “把”字句: “被”字句: 4.(挑战题)我发现课文采用引用方法开头,我觉得这种方法很 好,我也想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写一段开头。 五、快乐链接 木匠业鼻祖―鲁班 茶业鼻祖―陆羽 酿酒业鼻祖―杜康 第二课时 一、学习有目标 我能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 神的。 二、学习有方法第 29 页 共 91 页中医业鼻祖―华佗章回小说鼻祖――罗贯中 造纸业鼻祖――蔡伦 1.读了课文,听了民谣,我知道了 2.读到 “年幼的她欲哭无泪, 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 便决心冲出牢笼。 ”时,我能知道少年时的黄道婆是一个 的人。 3.读到“凭自己勤劳的双手,一定能够活下去。 ”时,我能知道黄 道婆具有 精神。 4.读到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 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 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 ”时,我 能知道黄道婆会百感交集的原因是 从这我还能知道黄道婆是一个 5.读完课文,我现在想对这位老婆婆说: 三、大家齐探究 1.为什么她要放弃衣食无忧的生活,回到那个让她受苦的地方? (学法指导: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 2.作者想极力表现黄道婆的什么精神? 3.作者是怎样鲜明地表现人物的形象和精神? 四、看我行不行 1.我知道,可以通过写人物的主要事例来表现人物的 父老乡亲造福的故事,来表现她 、 的精神。 。 2.《黄道婆》主要通过写黄道婆传授棉纺技术、革新棉纺工具为 3.(挑战题)我也知道一些在中外历史上有突出贡献的女性,我 能从中选择一个把她的主要经历或事迹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五、拓展阅读 嫘祖的传说 嫘祖是黄帝的正妃,她贤惠、善良,是养蚕缫丝的创始人。 传说黄帝战败蚩尤开庆功会时,有一位身披马皮的美丽姑娘前来 献丝,这便是传说中的蚕神。原来,远古时候,有一家父女二人养了 一匹马,因父远征数月未归,女儿思父心切,边给马添料边开玩笑说: “马儿呀,马儿,你若能找回父亲,我就嫁给你。 ”不料马听闻姑娘此 言,挣脱缰绳狂奔而去,数日之后,将姑娘的父亲驮了回来。父女相第 30 页 共 91 页人。 见皆大欢喜,而女儿对嫁马之事却只字不提。那马从此不思饮食,哀 鸣不止。父亲不解,女儿便如此这般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父亲。父亲 知道真相后也觉得如让马做自己的女婿确实有辱家门,只得忍痛将马 杀死,剥下马皮晒于院中。谁知女儿还不解恨,竟用脚踩着马皮说: “你是畜生,还想讨我做妻,活该被杀!”不想马皮忽然从地上一跃而 起,裹起此女夺门而跑。从此姑娘身披马皮,栖身于树枝中,摇头吐 丝,日夜不停,好像诉说着她那不幸的经历。后来人们就把吐丝的生 物叫“蚕” ,把此树称为“桑” ,而这位身披马皮的姑娘就做了蚕神。 嫘祖听黄帝讲了蚕神的故事, 再细看那蚕神所献宝物――黄像金、 白似银的两绞蚕丝,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 身遭不幸的姑娘吐出的丝成为天下老百姓的有用之物。于是她起早贪 黑开始养蚕,在她的精心养育下,蚕儿越养越多。她又用自己积累的 养蚕经验教更多的妇女们养蚕。待她们掌握了养蚕技术后,嫘祖以她 的聪明智慧和非凡才能, 又苦心钻研丝织技术。 她和众姐妹反复探讨, 多次切磋技艺,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探索,终于用蚕丝织成一种又轻 又软,如行云流水一样的绢绸。 后人为了纪念螺祖,在嫘祖所到之处修祠建庙,供奉祭祀。现在, 我国许多地方有以嫘祖的名字命名的山川名胜,如嫘祖山、嫘祖坪、 嫘祖洞、嫘祖峰等。 12 一、学习有目标 1.我能学习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我能朗读课文,认识南丁格尔,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有方法 1.看我整理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关于南丁格尔的照片和资料。 2.我能借助拼音读几遍课文后,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南丁格尔有一个坚定的 用 。 (2)她不顾家人的 ,不顾人们的第 31 页 共 91 页提灯女神(共 2 课时) 第一课时。她认为,若是能去减轻病人的痛苦,使他们的身体恢复健康,那就是 , 地放 弃了优裕的生活,到医院当了一名护士。 (3)南丁格尔是 国际护士节是 yù 声( ) ( zhǔ ( )目 有 些 bǐ )视 jiàng 下( 字 ) 的 污( 写 法 ( 月 qí )视 zì , 贫民( huàn ) ( )者 我 要 国人,被伤病员们亲切地称为“ 日,是 kū ) ( ( 提 的生日。 yì )然决然 )气冲天 醒 大 家 : ch?u ” 。3.我能写出课文中的生字。4. 词语、句子我理解我会用。 鄙视 歧视 污渍 呻吟 集本里。 ②我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我 能说出这些词语的意思: 我还会用 说话: ③分析句子, 我会把课文中认为重点的句子画一画, 反复读一读, 并在书上写一写感受,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5.读了课文,我还想积累这些语句,为自己的说话和写作打好基 础: 6.读了课文,我的感想很多: 7.看我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 三、大家齐探究 1.想想课文主要介绍了南丁格尔的哪些事迹。 (学法指导: 可以充 分自读课文,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寻找答案) 2.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南丁格尔无私奉献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学法指导:从读中感悟,在课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多读读,用笔在书第 32 页 共 91 页瞩目 奠定伦敦 优裕气急败坏 无所事事毅然决然 救死扶伤生死垂危 不绝于耳①这些词我能从课文中找到并标记,我还要把它们积累在我的采 本上作批注) 。 四、看我行不行 1.(必做)辨字组词: 瞩( 嘱( ) ) 裕( 浴( ) ) 敦( 郭( 朴素―― 恢复―― ) ) 窟( 掘( ) ) 患( 忠( ) )2.(必做)找反义词。 鄙视―― 神圣―― (1)她( 换换药。 (2)南丁格尔( 他们精神上的安慰。 五、快乐链接 励志名言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以致远。 ――诸葛亮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 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况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 第二课时 一、学习有目标 1. 我要学习南丁格尔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的精神, 知道人们为什 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她。 2.我要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第 33 页 共 91 页奉献―― 粗鲁―― )为呻吟的伤病员3.(必做)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再用所填词语造句。 )给熟睡的伤病员掖掖被子, ()帮助伤病员解除肉体上的痛苦, ()给予 二、学习有方法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知道了 5 月 12 日 “护士节” 、 著名的 “南 丁格尔奖”都是为了纪念 赞美她。 2.从课文中的这句话 我知道南丁格尔是一个热爱护理工作的人。 3.从课文中的这句话 我知道南丁格尔是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4.读完课文,我想对南丁格尔说: 我想对所有的护士阿姨说: 三、大家齐探究 1. 从文中找出描写南丁格尔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共同探究这 样写的好处。 2.说说南丁格尔是怎样冲破阻力去当护士的,人们为什么用“提 灯女神”来赞美南丁格尔? 四、看我行不行 1. (必做)我能区别同音字: ( yì 洋( ( 友( )然 ) )念 ) yù 富( 监( 葱( 区( ) ) ) ) ) ) 而设立的,人们用“ ”来2. (必做)辨析下列句子是对人物的哪个方面进行描写。 (1)妈妈气急败坏地骂她: “你真是丢尽全家人的脸! ” ( (2)她穿着单薄的衣裳,头戴着三角巾。 ((3)她不是给熟睡的伤员掖掖被子,就是为呻吟的伤病员换换药。第 34 页 共 91 页 ( 苦,使他们的身体恢复健康,那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 )(4) 南丁格尔心里想: 一个人若是能用自己的努力去减轻病人的痛 3. (必做)我觉得《提灯女神》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了南丁格尔是 怎样冲破阻力去当护士的和她在护理事业方面的卓越成就,来表现她 和 法,也试着写写你想赞美的人吧。 五、拓展阅读 张海迪 1955 年秋,张海迪出生在济南市。5 岁时患脊椎病,胸部以下全 部瘫痪,医生预言她活不过 27 岁,可她却顽强地与命运作斗争,以坚 强的意志生存下来了。 她刚瘫痪时,心情十分沮丧,她经常用手狠捶毫无知觉的双腿喊 叫着: “我要走路,我要上学! ”虽然她不能像其他陔子那样背着书包 上学,她却在家自学拼音、查字典,学会了很多汉字。她以顽强的毅 力,系统地学完了小学、初中、高中的课程。她又报考了县工会夜校, 打算继续学习,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考试那天晚上下起了小雨, 张海迪没有按规定时间到达。夜校老师告诉她不用考了,收下她了。 可张海迪不要这种“特权” ,她坚信凭着自己的成绩一定会入学的。为 了不影响其他考生考试,她硬是拿着手电筒,在院子里答完了试卷。 后来,她不但读完了大学,还拿到了硕士学位。 此外,张海迪还自学了多门外语,翻译过大量的书籍;自学针炙, 为他人义和服务上万次;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如《轮椅上的梦》 《绝顶》等,其中一些作品被译为韩文、日文、畅销国外。 13* 一、学习目标 1.我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理解词句。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常香玉捐献飞机的原因及经过,学习 常香玉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品质。第 35 页 共 91 页的精神。4. (挑战题) 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香玉剧社号(共 1 课时) 二、我能学习 1.看我整理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关于常香玉的照片和生平资料。 2.读通课文后,我知道了: “香玉”是指 “香玉剧社号”又是指 3.我能辨析课文中的生字。 倡( 猖( 有 些 ) 翱( ) 遨( 字 , ) 苟( ) 狗( 我 是 ) 搞( ) 稿( 这 样 ) 募( ) 慕( 区 别 的 ) ) : 香玉剧社”是指4. 词语、句子我理解我会用。 满目疮痍 一丝不苟 采集本里。 (2)我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 我还会用 说话: (3)分析句子,我会把课文中认为重点的句子画一画,反复读一 读,并在书上写一写感受,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 5.读了课文,我还想积累这些语句,为自己的说话和写作打好基 础: 6.读了课文,我的感想很多: 7.看我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 三、大家齐探究 1.常香玉为什么要捐献“香玉剧社号”飞机?(学法指导:从课 文内容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中寻找答案) 2.常香玉在捐献飞机的过程中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学法指 导:从课文中找出这些句子读一读,边读边想,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书 上或与同学交流)第 36 页 共 91 页百废待兴 丧心病狂辗转反侧 谈何容易猖狂 踊跃翱翔 义举(1)这些词我能从课文中找到并标记,我还要把它们积累在我的 3.想一想,你从中了解到常香玉是一个怎样的人?(学法指导: 交流讨论法) 4. 这 架 飞 机 为 什 么 叫 “ 香 玉 剧 社 号 ” ?第 37 页 共 91 页 四、看我行不行 1.(必做)我会多音字: 角 ju? ( jiǎo ( 羡( mù ( ( 放( 给同学听。 五、拓展阅读 快乐链接――爱国名言 位卑未敢忘忧国。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爱祖国高于一切。 14 一、学习有目标 1.我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我能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居里夫人人格的伟大 和精神的崇高。 二、学习有方法 1.看我整理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关于居里夫人的生平资料。 2.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后,我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 (1) 的居里夫人与 的实验室,给麦隆 了他们的专利,并毫无 内夫人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2 )居里夫妇十八年前就 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第 38 页 共 91 页) ) )吓xià ( h? ( ( )翔 )游 ) ) () )2.(选做)我能区别同音字吗? )捐 )浴 ) áo ( 煎( ()待哺3.(挑战题)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个爱国英雄的故事,把故事讲――陆游 ――周恩来 ――[波兰]肖邦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之心。――[法]拿破仑 居里夫人的三克镭(共 2 课时) 第一课时 (3)镭的提纯技术也使世界各地的商人 者却如此困顿! 3.我能写出课文中的生字 l?i 有 些 l?u 字 的 nán 写 法 h?n 我 要 ái 提 醒,而镭的发现uàn )症 腰缠万( ) 大 家 :三克( ) 简() 解()相助 ()扬 (4.词语、句子我理解我会用。 赠予 癌症 捐献 弘扬 困顿 简陋 富甲一方 端庄娴雅 大公无私 困惑不解 出乎意料 集本里。 (2)我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我 还会用 造句: (3) 分析句子, 我会把课文中认为重点的句子画一画, 反复读一读, 并在书上写一写感受,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 5.读了课文,我还想积累这些语句,为自己的说话和写作打好基 础: 6.读了课文,我想对居里夫人说: 7.我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 三、大家齐探究 1.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课文,看看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题目是《居里夫人的三克镭》 ,对于这三克镭文章有描写吗? 这三克镭居里夫都做什么用了?(学法指导:读课文,从文中找答案) 四、看我行不行 1. (必做)我能区别多音字: ji?( 解 ) 奔第 39 页 共 91 页腰缠万贯解囊相助(1) 这些词我能从课文中找到并标记, 我还要把它们积累在我的采b?n () xi?( 富甲一方――( 放弃――――( 出乎意料――() ) ) )b?n 大公无私――( 简陋――――( 困惑不解――(() ) ) )2. (必做)我会写反义词3. (必做)回顾课文内容,我会填写 居里夫人一生拥有“三克镭” 。 “第一克镭”是 “第三克镭”是 “三克镭”的故事体现了居里夫人 五、快乐链接 居里夫人名言 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 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 “我己经做了我能做的事。 ” 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他们的名字不是用笔 画而是用生命写成的。 第二课时 一、学习有目标 1.我能读懂课文,了解居里夫人三克镭的故事,进而理解居里夫 人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2. 我能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 哪 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二、学习有方法 1. 我能对居里夫人做个简单的评价, 我还能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居 里夫人的句子,来证实我对她的评价。 2. “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读了居里夫人这 句话,我能从中感受到: 。我还能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这句话。 3. “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仍相信我们夫妇是对的。人第 40 页 共 91 页“第二克镭”是 。 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大众 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主于事 业的大公无私的人。 ”读了居里夫人的这句话,我能从中感受到 。我还想和同学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三、大家齐探究 1.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说“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位科学家伟大 的人格”?(学法指导:从居里夫人自传中的一段话切入。 ) 2. 读课文, 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 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 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学法指导: 在课文中找一找,划一划,写一写,并反复读,反复品。 ) 四、看我行不行 1. (必做)学了《居里夫人》这篇课文,我认为作者在写居里夫 人主要事迹的时候,还注意抓住 业的大公无私的精神。 2. (必做)我能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人类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的 人。 (2)居里夫人是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却如此困顿。 (3)他们不忘记大众的福利。他们能保障自己的利益。 3. (挑战题)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像居里夫人那样大公无私的 人?如果有,请你当一回小记者,利用课余时间搞一次采访活动,去 采访一下他(她) ,把他(她)的事迹、言行记录下来。 五、拓展阅读 悼念玛丽〃居里(作者:爱因斯坦)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 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 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 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 所认为的那样。第 41 页 共 91 页来表现她醉心于事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 20 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 我对她的人格的 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 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 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 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 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 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晓的少见的 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 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 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 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 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 知识分子中间, 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15* 一、学习有目标 1.我能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我能从课文中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 的情怀。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 来表现人物特点。 二、学习有方法 1.看我整理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关于花木兰的生平资料。 2.借助拼音读几遍课文后,我初步了解了课文。 ( 1 )这篇课文的文学体裁是 。 (2)课文中出现的人物有: 、 、 、 、 是课文里的主人公。 3.课文讲的是一位 故事,赞美了花木兰 4.我能写出课文中的生字。第 42 页 共 91 页花木兰(共 1 课时)。剧本的语言要表现 、 、 、 、 、 、 。其中的好女孩花木兰,女扮 的崇高精神。男装代父从军,在边关冲锋陷阵,立下了赫赫战功,并晋升为将军的 巾( )英雄 ( )声( )气 有 些 字( ) ( )两全 ( ) ( )战功 的 写 法 ,( )旋而归 稍( )一筹 我 要 提( )伏夜出 雕梁画( ) 醒 大 家 :5.词语、句子我理解我会用。 逊色 不期而遇 凯旋 恍然大悟 张灯结彩 冲锋陷阵 赫赫战功 一表人才 智勇双全 不可思议 忠孝两全 巾帼英雄(1)这些词我能从课文中找到并标记,我还要把它们积累下来。 (2)我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 我还能用 说话: (3)我会把课文中认为重点的句子画一画,反复读一读,并在书 上写一写感受,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 6. 读了课文, 我还想积累这些语句, 为自己说话和写作打好基础:7.读了课文,我想对这位巾帼英雄说: 三、大家齐探究 1. 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划出相应的句 子,在旁边做好批注,再与同学们一起讨论、交流。 2. 语言表现人物性格是剧本的特点, 你喜欢课文中的谁?读读他 (她)的语言,说说他(她)的性格特点。 3.讨论:如何分角色表演剧本,突出人物特点。 四、看我行不行 1.(必做)我能判断: A、反问句 B、疑问句 C、设问句 ( ) ) ) (1)我女儿木兰真的回来了吗?(2)我们花将军英俊威武,她是女子吗?不可能的。 ( 呀? ((3)咱们身上的鞋袜衣衫,哪一件不是女子千针万线缝出来的 2. ( 必 做 ) 我 敬 佩 花 木 兰 , 我 的 理 由 是 :第 43 页 共 91 页 3.(挑战题)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位女英雄的故事,说给同学听。 五、快乐链接 《木兰辞》 (节选)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 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 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 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 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 死,壮士十年归。 16 一、学习有目标 1.我能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0 个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词 语采集中的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云山 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 2.我能朗读课文。 3.我能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二、学习有方法 1.我借助拼音读通读顺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1)范仲淹是( 人广为传诵。 (2)范仲淹两岁( ) ,家境( ) ,从小( ) 。 )的革新措施, (3)范仲淹从政以后,提出并实施了许多( 后人曾用范仲淹为前贤题写的词句来赞颂他: ( ) 。 2.通过读读写写和辨析课文中的生字,我能正确写出下面的字。 yu? yáng x?zhōu líng ch?n jiü yáo gōng tíng qín?ng )初年杰出的( ) 、 ( ) 。 《岳阳楼记》 ) ”被后 就出自他的笔下,文中的“ ( 范仲淹的故事(共 2 课时) 第一课时第 44 页 共 91 页 ()阳稀() ()晨()宫() ()能有些字的写法,我想提醒大家: 3.我能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下面的词语。 废寝忘食 泱泱 毫不介意 和衣而眠 清高 千载难逢 殿试 课文中的这些四字词,我的采集本里没有,我要把它们积累下来:我能用其中一个四字词造句: 4.有些句子,我认为是重点句。我要画一画,反复读一读,并把感 受写在旁边。 5.读了课文,我的感想很多,我也写在了书上。 三、大家齐探究 1.从文中找出描写范仲淹言行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与同学交 流自己的感受。 2.从范仲淹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用具体事例说 明) 四、看我行不行 1. (必做)辨字组词。 淹( ) 凌( ) 廷( ) 寝( ) 泱( ) 掩( ) 棱( ) 庭( ) 侵( ) 秧( ) 2. (必做)听写句子。 (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2)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 3. (选做)课后找出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读一读。 4. (挑战)课后诵读范仲淹的优秀文学作品。 五、拓展阅读 快乐链接――主人公简介 范仲淹(989 年―1052) ,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北宋 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文正” ,世称“范文正公” 。两岁丧父,和母亲 随继父(为小官吏)四处迁徙。26 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 斥,久不被重用。庆历元年(1041) ,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采取屯田固 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西 贼闻之惊破胆”的话。庆历三年(1043) ,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 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任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他 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第 45 页 共 91 页 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 《范文正公集》 。 第二课时 一、学习有目标 1.我能通过相关语句的品读,领会范仲淹的精神品质。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3.我要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有方法 1. 通过熟读课文, 运用 “四要素概括法” , 我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讲述了( )初年杰出的( )家、 ( )家( ) ( )时代( )的故事。 2.我从文中找出了描写范仲淹言行的句子(分别用了不同的标记在 文中画出来) ,并与同学交流了自己的感受。 (1)我找到了描写范仲淹语言的句子,通过反复品读,我体会到了:(2)我找到了描写范仲淹动作的句子,通过反复品读,我体会到了:3.从范仲淹的言行中,我体会到范仲淹是一个 的人,我还能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 4.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 段了,我要和大家分享我的好方法。 三、大家齐探究 1.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我能用具 体事例来说明)对今后我们进行写人的习作有什么启示呢? 2.文章中两次出现范仲淹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四、看我行不行 1. (必做)读句子,知道“只”在句中的读音及含义有什么不同。 (1)后来,为了进一步深造,他又只身远赴应天府书院求学。 只:读音 ,含义 。 (2)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 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 只:读音 ,含义 。 (3)好友见他不肯接受银两,第二天便送来许多美味佳肴。范仲淹好 意难却,只好接受了。第 46 页 共 91 页 只:读音 ,含义 。 2. (必做)读句子,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3. (选做)课后找一些写人文章读一读,看看它们是怎样体现人物特 点或精神品质的。 4. (挑战) 写一段话, 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或精神品质。五、拓展阅读 这篇课文让我们认识了范仲淹,感受了他的优秀品质,请再读读《范 仲淹教子》 ,再次感受他的高尚情操。 范仲淹教子 范家的大儿子纯佑准备成亲了。 女方心想: 范家兄弟们多, 家底厚实, 结婚时应要点像样的衣物家具。如果结婚时不要,等过了门就不好张口 了。而范仲淹呢,他再三向儿子交待:现在国家困难,老百姓也很穷, 你结婚时不能添Z昂贵的家具和华丽的衣服,一定要和普通人家一样, 勤俭办婚事。 不久,范仲淹听说儿媳妇不要什么昂贵家具、华美衣服了,但是要 一顶绫罗做的蚊帐。范仲淹听了气愤地说: “我家素来节俭,钱财都用来 帮助老百姓了,做什么绫罗帐子! ” 后来女方提出,既然范家不肯做这样的帐子,我们家自己做一顶好 了。范仲淹听后,仍然不依。他说: “勤俭节约是我的家风,也是做人的 美德,我家是不兴讲排场的。就是她家里带来了绫罗帐子,我也不许她 挂,不能乱了我的家法。 ” 儿媳妇听说身为副宰相的范仲淹处事这样吝啬,担心过门后过窝囊 日子,心里不免有些踌躇起来。不久,却有一件事深深地感动了她。 一次,范仲淹派遣他的大儿子纯佑去苏州买麦子。纯佑将买的麦子装 到船上,往家里运,走到丹阳,遇到范仲淹的好友石曼卿正处在贫困之 中,连饭也吃不饱。范纯佑随即把全部麦子救助了石曼卿,空着手回到 家里。然后,他把事情的经过一一告诉了父亲范仲淹,父亲对儿子慷慨 解囊济贫,感到十分满意,连声赞扬: “做得对!做得对! ” 儿媳妇听了这个故事,深深地敬佩这父子二人。不久,她简衣简从, 愉快地来到了范家。 (节选)第 47 页 共 91 页 17 一、学习有目标体育课(共 2 课时) 第一课时1.我能认识 2 个生字,会写 10 个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词 语采集中的词语。 2.我能朗读课文。 3.我能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体育课上发生的故事。 二、学习有方法 1.我借助拼音读通读顺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写了上体育课和体育课后两部分内容。因为( 妈妈请求校长( 在体育课上, ( ( )用( )终于( shuüng bì 双( w? shǒu )手 qiú ráo 求( 了全身力气,希望( )的鼓励下, ( shüng bü x?gài )盖 ) 。 bi? zhù ) ( )住 ) ,但( )抱住( )太瘦弱了, ) 。 ) 。在 )硬是()往上爬,他使出2.通过读读写写和辨析课文中的生字,我能正确写出下面的字。 伤( ) ( ) (还 有 些 生 字 , 我 也 能 正 确 地 写 出 来 : 3.我能通过查工具书、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伤疤 碍手碍脚 小菜一碟 嘲笑 君临天下 旁若无人 4 .我很喜欢课文中的这些词,我要把它们放进我的采集本里:5.课文中出现了许多人名,我能准确熟练地叫出他们。 涅利 得洛西 科勒提 普雷科西 斯塔笛 诺比斯比 伏提尼 加伦 6.有些句子,我认为是重点句。我要画一画,反复读一读,并把感 受写在旁边。 7.读了课文,我的感想很多,我也写在了书上。 三、大家齐探究 1.从文中找出写上体育课的段落,多读几遍,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第 48 页 共 91 页 受。 2.瘦弱的涅利为什么能够爬到横木顶上?从文中找出描写涅利和同 学、老师、母亲关心、鼓励他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与同学交流自 己的感受。 四、看我行不行 1. (必做)辨字组词。 膝( ) 碍( ) 碟( ) 嘘( ) 饶( ) 漆( ) 得( ) 蝶( ) 虚( ) 绕( ) 2. (必做)补充词语,并按要求分类。 风( )日( ) 金( )碧( ) 君( )天( ) 气( )吁( ) 旁( )无( ) 犹( )豫( ) (1)描写天气的词 (2)描写外貌的词 (3)描写神情的词 (4)描写心理活动的词 3. (选做)课文中有一些打比方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再抄写在 积累本上。 4. (挑战)这篇课文选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 ,你 有兴趣去读读这本书吗? 五、拓展阅读 快乐链接――作者简介 亚米契斯()意大利作家。当时的意大利受法国大革命 的影响,国内正酝酿着爱国主义,这股风潮自然也在他的心灵留下不可 磨灭的印记。二十岁时他从军校毕业,加入军队,开始写一些具有爱国 风味的短篇故事,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战地生活》 。1888 年,亚米契 斯写出了他最畅销的书《心》 (又译《爱的教育》 ) 。它是以一个四年级小 学生日记的形式写成的教育性小说,并附有几篇动人的小故事。100 多年 来此书一直畅销不衰,译成多国文字,被誉为世界少年最优良的读物之 一。 第二课时 一、学习有目标 1.我能通过相关语句的品读,领会涅利的精神品质。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要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有方法 1.通过熟读课文,运用“段意综合法” ,我弄清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第 49 页 共 91 页 因为太瘦弱了,妈妈请求校长( ) 。在体育课上, ( 在() ,但( ) 。)的鼓励下, ( )终于( ) 。 2.我从文中找出了写上体育课的段落,反复地读了好几遍,把最令 我感动的涅利的言行用不同的标记在文中画出来了, 并与同学交流了自己 的感受。 (1)涅利最令我感动的语言,我反复地读了好几遍,因为从这些句子 中我感受到: (2)涅利最令我感动的动作,我反复地读了好几遍,因为从这些句子 中我感受到: (3)从涅利的言行中,我体会到涅利具有 的可贵品质。 3.瘦弱的涅利为什么能够爬到横木顶上?我从文中找到了原因。 (1)我找到了描写涅利爬横木时的动作和神态的句子,通过反复品 读,我读出了涅利的 (2)我找到了涅利爬横木时描写同学、老师、母亲言行的句子,通 过 反 复 品 读 , 我 读 出 了 大 家 对 涅 利 的 4.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我要和大家分享我的好 方法。 三、大家齐探究 (1)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的具体描写,来表现人物精神 品质的? (2)在表达上, 《范仲淹的故事》和《体育课》有哪些相同点?又有 哪些不同?(我能结合课文说具体) 四、看我行不行 1. (必做)读句子,注意一些词语,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1)但是,涅利似乎以不参加体育活动为耻,硬是不同意。 “你会知 道的,妈妈。 ”他说, “我能跟其他同学做得一样好。 ” “硬是”表达了涅利 。 (2)但是,涅利希望自己也能像其他人那样站到那个平台上。他又 一使劲,胳膊肘搭到平台上了,接着腿也上去了。最后,他终于站到了 平台上,喘着气望着下面的我们。他在笑呢! “也能”表达涅利 。 “笑”表达的是 。 2. (选做)下面两段话,你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1)他用瘦削的手抱住横木,使出全身的力气开始往上爬,脸都憋第 50 页 共 91 页 紫了,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滚落下来。我真希望能从底下帮他一把。当 他气喘吁吁,用尽了力气,爬到离横木顶只剩一臂远的地方时,所有的 人都在为他鼓掌。最后他又一使劲,胳膊肘搭到平台上了,接着腿也上 去了,终于站到了平台上。 (2)他使出全身的力气开始往上爬,爬到离横木顶只剩一臂远的地 方时,又一使劲,站到了平台上。 五、拓展阅读 身体残疾并不可怕,只要发奋努力,勇敢、快乐地面对挑战,就能感 受生活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读了孔琪的文章《人生更短的东西》 , 相信你会有更多的启示。 人生更短的东西 10 岁那年,我从牛背上摔了下来,落下了脚跛的后遗症。我不再 和同学们一起玩耍。 我怕看他们的目光, 更怕他们在我背后交头接耳、 嘻嘻哈哈。我用自己的冷漠和孤独去对抗他们的热情、同情或嘲笑。 直到上了初中一年级,我仍没有任何朋友,也很少和同学、老师 说话,每天都静静地待在教室最后面的一个角落里发呆。 后半学期,一位姓邱的老头当了我的班主任。一天下午放学后, 他叫住正要走出教室的我。 “可以到我的办公室做客吗?”邱老师的脸 上布满了真诚和慈祥。那一刻,我的泪水流了下来。自从上学起,还 没有哪位老师对我微笑过――不含怜悯,没有嘲笑。 邱老师让我坐下, 他用粉笔在地上画了一条直线。 “你能用什么方 法使它变短?”我笑了,这有什么难的。我用手指在直线上抹了一下: “这不就短了吗!” “还有其他方法吗?”邱老师仍然微笑着问我。我又 用手指狠狠地在一节线段上抹了一下: “老师,它更短了。 ” “还有其他 方法吗?”我摇了摇头。 “你看, ”邱老师拿起粉笔在三节线段的旁边又 画了一条更长的直线, “它们是不是更短了一些。 ”邱老师指着两条线 说。我点了点头,诧异地望着他。 “其实,刚才的短线好比人的短处,长线呢,就好比人的长处。 你只在短线上抹了几下,表面上,它变短了,可事实上它还继续存在, 就像人的短处,无论怎样掩饰、分割,它仍是你的短处。人生有些事 情不能轻易改变,但改变另外一些东西,就容易多了。 ”邱老师说着, 又在线段的旁边画了一条更长的线, “你看,人的长处越长,他的短处 不就更短了吗?”我不禁怔住了。 “我通过别的老师和同学,包括你的 父母了解到,其实你有许多别的同学没有的优点,你的书法、文章都 写得不错,眼光放到你的长处上,你同样可以成功、快乐。 ” 从此以后,我不再为我的脚跛而自卑,我的性格逐渐热情开朗起 来。 人生更短的不是你的缺陷和缺点,不要一味地掩饰、分割你的短第 51 页 共 91 页 处和不足。正视它,然后淋漓地发挥你的长处和优势,那么你的短处 就会越来越短,成功也会越来越近。 18 一、学习有目标 1.我能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13 个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词 语采集中的词语。 2.我能朗读课文。 3.我能把握课文内容,了解纳塔莉虎口藏宝的故事。 二、学习有方法 1.我借助拼音读通读顺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1)纳塔莉从( (2) 陌生人搜查 ( )中发现了( ) , 纳塔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声鼎沸的近义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