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蹈大师是谁界都有哪些大师

这么多的舞蹈大师就在你身边,只是你还没有发现
舞蹈界,有很多优秀的舞者、优秀的舞蹈大咖;
从他们丰富的经验中,你可以汲取很多优秀的东西;
无论是个人技巧,还是教学方法及编创能力。
都说跟随舞蹈大师们上课,机会难得;
其实他们经常出现在你们身边,一不留意你就有可能失之交臂!
如果,你想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
·北舞附中教学副校长许令杰教授,5月在湖南长沙亲授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与教学法;
·两届“荷花奖”金奖作品选手牛思瑶老师,6月在北京大兴区进行傣族舞蹈基础动作、组合及编创的教学。
如果,你是爵士舞忠实粉丝。
·IDTA爵士舞首席,国际顶级爵士舞大师Shani Mitchell,5月1日广州授课。
· 人气舞蹈天团1Million5位老师,9月天津开课;
如果,你想提升自己舞蹈/编创能力
· 5月9日,可以去安徽跟随黄豆豆学习技术技巧;
· 青年舞蹈家刘福洋,5月16日将在陕西西安开课;
· 世界各路舞蹈冠军,5月8日空降成都,亲授流行舞、现代、街舞及编创技巧。
· · · · · ·
这么多舞蹈大师就在你身边,即将开课,只是你可能还没发现;
这一次,我们将这些大师课程推荐给各位舞友,希望大家没有错过。
【学院派-许令杰教授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与教学法】
课程亮点:
北京舞蹈学院附中教学副校长许令杰教授亲授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与教学法。
课程时间:日-5月16日
课程地点:湖南 长沙
课程费用:
大师课单节360元,大师课45节通卡6800元。
了解课程详情
【Arena2017美国-Kinjaz 世界顶级舞蹈大师集训营】
课程亮点:
Arena CAMP世界顶级舞蹈大师团,各路世界舞蹈冠军来华亲授舞蹈及编创技巧。
课程时间:日-5月16日
课程地点:四川 成都
课程费用:
大师课单节360元,大师课45节通卡6800元。
了解课程详情
《2017年华人盛典-名师课堂》
课程亮点:
专家讲座、舞蹈编创及少儿舞蹈教学、舞蹈专业实践课、观摩交流结合。
课程时间:日-5月18日
课程地点:陕西 西安
课程费用:2480元
备注:凡参加此次课程的全体人员均可优先加入美国现代舞蹈家协会,课程结束后颁发会员证及进修证书。
了解课程详情
《傣族舞教师培训班-舞蹈教师精英培训班》
课程亮点:
两届“荷花奖”金奖作品选手,进行傣族舞蹈基础动作、组合及编创的教学。
课程时间:至6.23
课程地点:北京 大兴区
课程费用:3900元
备注:费用包含食宿、服装、鞋、保险、听课用具等。。
了解课程详情
《黄豆豆等导师-舞蹈艺术讲座》
课程特点:
黄豆豆的舞蹈艺术人生、技术技巧讲解、作品讲解。亲子教育专家,关歆梵导师,为大家解密,让你成为孩子心中最喜欢的老师!
课程时间:至5.11
课程地点:安徽 阜阳
课程费用:1380元
备注:还有机构管理课堂《学校盈利智慧》 《总裁智慧》《商业模式》解决招聘难、招师难、留师难、招生难、留生难、续班难等问题。
了解课程详情
《预售人气舞团1M训练营-爵士舞大师课》
课程特点:
近距离接触人气舞蹈天团1Million舞团5位老师,不同风格的逐个指导。学习高超的编舞技巧,热门成品舞教学。
课程时间:-9.3
课程地点:天津 南开区
课程费用:预售1000元
教学对象:舞蹈爱好者、专业舞者、舞蹈老师。满50人开班,先报名先排位。
了解课程详情
《艺殿堂全国舞蹈教师(毯子功)精英培训班》
课程特点:
·陈爱莲大师亲临现场,北舞专业老师柴化磊,携专业教师团队系统教授舞蹈基本功、技术技巧的精髓。
· 一次学习,终身复训免费,获得授课大师签名的优秀舞蹈教师证书。
· 满10人开班,限额36人,培训结束颁发艺殿堂全国舞蹈教师(毯子功)精英培训结业证。
课程时间:至5.5
课程地点:北京 大兴区 狼垡村
课程价格:4600元
了解课程详情
《中国·法国顶级舞蹈-大师课》
课程特点:
中国-法国专家导师团:李文革、露西·卡尔韦、李一卯、姚健等亲授现代舞教学。
课程时间:-5.4
课程地点:广东 深圳
课程费用:3888元
备注:中法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中国舞蹈教育集团主办。
了解课程详情
《IDTA国际芭蕾舞大师班-IDTA国际芭蕾舞师资班》
课程特点:
IDTA国际芭蕾舞教师资格认证班,国际芭蕾舞顶级教育专家,IDTA国际芭蕾舞专家大师瓦尼萨女士来华授课。
课程时间:-5.5
课程地点:广东 广州
课程费用:12460元
备注:IDTA芭蕾舞蹈国际教学大纲体系从业余、专业、职业、共十个等级,颁发的每一张芭蕾舞国际文凭均是由国际资质认证监管办公室与英国政府官方共同资质认证评定的国际资格资质证书,国际资质认证监管办公室官方认证,英国政府官方资质认证。
了解课程详情
《IDTA国际爵士舞大师班-IDTA国际爵士舞师资班》
课程特点:
IDTA(国际舞蹈教师协会)爵士舞首席,国际顶级爵士舞大师Shani Mitchell来华授课。
课程时间:至5.5
课程地点:广东 广州
课程费用:12460元
备注:全国广大舞蹈从业者、培训机构舞蹈教师、青少年宫、小、中、大舞蹈学校校长、舞蹈艺术教师及向舞蹈方向发展爱好者。 IDTA的国际资质文凭证书,受国际资质认证办公室和英国威尔士政府认证认可。
了解课程详情
《沪上古典舞女神周雨奇-5月端午节三天精品舞蹈集训》
课程亮点:简单明了有效的强化训练,细致严谨的教学方式;时间短但是极有成效,将在最短时间让学员真正理解并演绎出舞蹈的美感、韵味。
课程时间:日-5月30日
课程地点:江苏 南京 玄武区常发广场4号楼
课程费用:1800元
备注:人数限定30人,报满为止!
了解课程详情
要舞蹈就上中舞网
上中舞网选大师课
多!快!好!省!
猛戳阅读原文,上中舞网大师课平台选大师课!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李静(中国著名舞蹈家)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中国著名舞蹈家
(中国著名舞蹈家)
李静,中国著名舞蹈家,素有“中国肚皮舞教母”之称。北京伊思特伊娃国际舞蹈学院创始人。作为2005年首届中国肚皮舞教练代表团赴埃及访问学习的组织者和率领人,为国内同行第一次走进世界肚皮舞开拓了一条伟大的肚皮舞新丝路。荣获第37届世界旅游小姐大赛中国区评委暨舞蹈编导、国际肚皮舞名师等荣誉称号。
李静百科名片
李静,女,中国著名舞蹈家,素有“中国教母”之称。北京伊思特伊娃国际舞蹈学院创始人。作为2005年首届中国肚皮舞教练代表团赴埃及访问学习的组织者和率领人,为国内同行第一次走进世界肚皮舞开拓了一条伟大的肚皮舞新丝路。荣获第37届世界旅游小姐大赛中国区评委暨舞蹈编导、国际肚皮舞名师等荣誉称号。
李静荣誉称号
中国著名舞蹈家
中国肚皮舞领航者
中国舞蹈家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首席肚皮舞培训暨表演大师
中国历次肚皮舞公开大赛资深评委
北京伊思特·伊娃国际舞蹈培训学院创办人
历届澳门金皇冠国际肚皮舞大赛主评委暨考官
第37届世界旅游小姐大赛中国区评委暨舞蹈编导
第50届世界国际小姐大赛中国赛区评委
中国舞协暨澳门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协会联合授予“国际肚皮舞名师”
李静肚皮舞之缘
中国教母级肚皮舞培训表演大师。作为2005年首届中国肚皮舞教练代表团赴埃及访问学习的组织者和率领人,为国内同行第一次走进世界肚皮舞开拓了一条伟大的肚皮舞新丝路。同时也让世界第一次知道了中国肚皮舞。
致力于世界肚皮舞精华与传统文化在国内外的推广。开国际肚皮舞大师到中国讲学培训的先河,并成功举办与国际舞蹈艺术团的首场联袂大型公演。作为国内业界颇具影响力的、一直致力于拓展肚皮舞舞蹈文化国际交流的领军人,其良好的舞蹈专业背景及研修能力,对世界流行的肚皮舞在中国的推广普及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09年获得由埃及肚皮舞协会授予个人的“中埃舞蹈文化交流杰出贡献奖”。
作为中国第一代肚皮舞培训导师,亲身主导及见证经历了肚皮舞在中国的成长和发展壮大。8年来所教学生遍布大江南北且多有建树。李静老师不但具备一流的丰富教学经验,她的舞蹈创编也以其艺术性、表演性及不断创新而颇富盛名。自幼扎实的中国古典舞和民间舞、以及广泛涉猎不同舞蹈风格的深厚基础,让李静老师的舞蹈创作呈现丰富多元化。她深知学海无涯,在艺术之路上,她一直没有停下探索的步伐,每年前往肚皮舞发源地---埃及潜心学习交流和采风,让她更能在结合传统与创新之间悠然自得。舞台上演绎的每一个舞蹈,都令观众心醉神迷。李静老师以其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及独具魅力的舞蹈风格成为实至名归的中国顶尖肚皮舞艺术家。
李静媒体报道
2005年,李静老师创办了北京伊思特伊娃国际舞蹈学院,并作为埃及肚皮舞节的中国第一人参加了埃及肚皮舞交流会。
日---奥运会周年纪念日,伊娃·英孚奥运健身活动,伊娃舞团受邀为英孚学员进行舞蹈培训。
2009年,李静老师受邀参加中国骄傲第8届中国时代新闻人物颁奖典礼。
2009年,《美丽俏佳人》与伊娃国际舞蹈俱乐部合作,成为《美丽俏佳人》时尚编辑部流行舞蹈唯一指定培训机构。
2009年,李静老师受邀参加《超级访问》8周年庆典。
2010年,李静老师受邀参加湖北卫视《穿越火线》节目。
2010年,伊娃舞团被指定为世界旅游小姐北京赛区封闭式培训唯一指定培训机构。
2010年,伊娃肚皮舞明星舞团全新阵容亮相26届体博会开幕式。
2010年,伊娃肚皮舞培训学校携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以及旅游卫视承办首届金皇冠国际肚皮舞大赛华北赛区。
2011年,3月20日伊娃明星舞团登上CCTV-3《欢乐英雄》,伊娃明星舞团精彩的舞蹈演出得到了媒体及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成为首个登上央视黄金时间金牌栏目肚皮舞表演机构。
2011年,伊娃舞蹈学院成立广州培训基地。
2011年,伊娃舞团受邀参加BTV节目,并成为BTV指定舞蹈
2012年,伊娃舞团受邀参加辽宁卫视《谁是主角》栏目,并现场进行肚皮舞教学。
2012年,李静老师携伊娃舞团受邀参加CCTV3《回声嘹亮》,展示了肚皮舞的迷人特质,给电视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肚皮舞视觉盛宴。
2012年,北京伊思特伊娃国际舞蹈创始人李静老师接受蓝海电视台《人物访谈》栏目的专访。
2014年,“肚皮舞女王”李静大年初一亮相央视《黄金100秒》。
.北京伊思特伊娃国际舞蹈[引用日期]
.百度·网易娱乐.[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中国搏击界有哪几位大师级教练?他们又有哪些传奇?
我的图书馆
中国搏击界有哪几位大师级教练?他们又有哪些传奇?
中国的散打项目从1978年开始试验,到现在已经37年了。这37年中,中国散打的水平逐渐提高,散打项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散打,接受散打,喜欢散打。中国散打也逐渐走出国门,扬威世界。   近30年来,中国散打界涌现出了一批批运动员,他们技术娴熟、体能过硬,上演了无数场经典战役,有的以小搏大,有的一击制胜。在这些耀眼的运动员和他们出演的刺激比赛背后,是默默耕耘的教练员。  散打项目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作为一名散打教练员需要具备比其他运动项目更多的素质,他们要有科学的训练手段,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要继承传统,还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大胆锐意的创新精神;在拥有实战能力的同时,更要拥有运筹帷幄的智慧和远见。(文章内容来自《中华武术》杂志,十大散打名帅按姓氏拼音排名)散打总教头 张根学国家散打队总教头,陕西武术界唯一一位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当过侦察兵、参与编著过武警技术教材、担任过西安市特警队教练,空手夺白刃制服过歹徒,只身擒获6名窃贼52岁的张根学人生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2012年出任刚刚成立的中国散打队总教练,为中国武术发展的市场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在陕西卫视开办中国真功夫武术散打争霸大赛,近年来率领国家队在亚锦赛、世界杯等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而他此生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散打能成为奥运项目。管健民,不败的国家队主教练 这是一个盛产英雄但又反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成功既令人向往,又使人怀疑,如此脆弱并随时可能被颠覆。人们对传奇的破败早已见怪不怪,也很容易在面对表面上的完美时怀疑不已。然而管建民,这位中国散打神话的缔造者,却用他多年的散打执教经历塑造了不败金身 在接触过传统武术、排球、田径、标枪、拳击、摔跤等众多体育项目后,管建民把自己的人生坐标长久地固定在了散打这个项目上。他把在其他项目上的思路和经验赋予古老而新锐的散打,这些触类旁通的认知为他在发展散打的过程中提供了一个相对广阔的空间,也正是在相关项目的经验累积中,使管建民对散打的认识可以站得比常人更高。  1987年,管健民作为首批特招生进入北京体院。1991年,毕业刚一留校的管建民就开始担任北京体院散打队主教练。在带领体院队的11年中,管建民不仅带出了第一个武状元,而且也带出了世界冠军、全国冠军三十多人次。  1996年到2005年,管建民担任中国国家散打队主教练。他带领国家队参加的全部比赛无一败绩,管建民是中国武术散打界的一个神话。和地方教练不同,管建民身上担负了更加沉重的责任,他代表的是国家。令他骄傲的是,从1996年到2005年,他带领的国家队没有输过一场比赛。十年时间,从得分得点和抗击打能力的提高,到高强度的体能训练,管建民开创了散打训练的新风格。“赛场上面机会总是转瞬即失,一旦逮着机会,就要充分利用,坚决果断地把优势扩大成胜局,这就需要运动员拥有充分的打击能力。打击能力包括技术和力量,以及组合发挥的能力力。”到国家队集训的运动员都是各个队伍的尖子选手,他们在国家队训练后会把国家队先进的训练经验带回到各地方队,管建民就是这样逐渐影响了中国散打界的训练风格。  训练既要有整体性,又要对个体有所侧重。不但要针对每个运动员的特点,还要针对每次比赛的性质和对方的特点来制定每个队员的训练要求。“在国家集训队中,是要用一个运动员,而不是培养,需要最准确地了解运动员的风格,最大限度地体现运动员的特点。”通过管建民因材施教,陈超、康永刚、郑裕蒿、韩磊、柳海龙、苑玉宝……一大批运动员经过国家队的锤炼更加成熟出色。  “超过我,我会敬佩你。”这是管建民面对散打专业的价值观。在他的工作与业余生活之间,似乎没有清晰的界限:“我不知道,除了和散打有关的工作,我能找到哪种工作可以让我如此全情投入。”他喜欢那种研究对手、针对训练,然后在场边指导队员战胜对手的感觉。“散打对我而言,是事业,是乐趣,不是工作。你不让我做我也得做。”如今年过五旬的管建民依旧在为中国的体育事业默默奉献,并于07年3月底正式接手国家空手道主教练职务。“散打教父”李建平说李建平是中国散打的教父级人物一点儿都不为过。  他是我国现代武术散打运动的开拓者之一,多次担任国家散打集训队主教练,率队参加国际散打大赛获得优异成绩,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武术散打运动员,其中有全国冠军140余人次,获亚运会金牌多枚。理论方面,他撰写论文12篇,就散打训练、比赛规则、赛事运作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作为国内散打界最资深的教练,他的带队成绩令人折服,他的训练理论更影响了一代散打教练。  李建平先生是散打界的元老,从1982年起,他就一直担任武汉体育学院散打队的主教练,二十多年辛勤耕耘,培养出了贾伟涛、丁峰、杨锐、翟寿涛、滕军、张祖才、赵国宏、邹国俊等一大批全国冠军、世界冠军;由他挂帅的武汉体育学院散打队,一直是武坛劲旅,曾经在1992年和1994年两次登上全国团体冠军的宝座。  在武术散打走向市场化、职业化的新形势下,李建平于1996年创办了长江搏击俱乐部,开创了中国武术散打职业俱乐部的先河。  2005年十运会以后,年过五旬的李建平从武汉体育学院散打队主教练的位置上退了下来,让位给年轻人。可是,他却没有退出江湖,而是南下中国澳门特区,在澳门散打队挂起了帅印。说起挂帅澳门队,李建平教练感慨良多。感受最深的就是一个字——难。  在散打项目的技术规则上,李建平通过研究澳门流行的泰拳、自由搏击等项目,认为散打技术规则需要调整:“规则应该简化,这样比赛才能够更加精彩,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武术散打一个最大的不足就是缺少观众。以前还有个散打王比赛,吸引了很多观众。散打王的比赛规则就取消了先后倒地,增加了比赛的精彩性,比较成功。” 说起散打运动的技术规则问题,李建平的话语愈加滔滔不绝。从散打规则的完善,到中国大级别选手在世界上处于劣势,再到散打运动未来的发展,他坦率而真诚地说出了自己的意见,表现了一个老武术工作者对武术发展的殷切之心。同时他也为武术散打在澳门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刘海科,大隐于市  在我看来,身为“天下第一武馆”的校长,刘海科似乎有理由造势,但他却出奇的温和;在他的调教下,无数懵懂的孩子从塔沟武校走上了散打专业运动员生涯,成为全国冠军、世界冠军,刘海科似乎有理由张扬,但他却出奇的沉静;作为河南女子散打队主帅,河南女子散打水平在全国独占鳌头,刘海科似乎有理由骄傲,但却出奇的谦虚。原来,迎风破浪的弄潮儿也可以固守最初的恬静,大隐于市。 从传统到竞技,从民间到专业,从套路到散打,从男子项目到女子项目……这些常人难以逾越的差异,在刘海科身上竟然统一了。目前国内女子散打的格局明朗,河南占据主导地位,不仅单单意味着队伍拥有最为强劲的实力,河南塔沟武校的队员在人数上也占据了女子散打的半壁江山。  塔沟武校在女子散打这一块着手比较早。刘海科带领的这支女子散打队是2001年组队的,当时女子散打尚在试验赛阶段。河南女子散打队一直被对手戏称为“保安团”“泥腿子”,因为河南女子散打队是河南省体育局“省队市办、省队院办”的试点。2002年是女子散打举行正式全国锦标赛的第一年,在这一年,刘海科便以河南省女子散打教练的身份带领省女子散打队和在塔沟武校训练的兰州军区女子散打队出征大连,结果河南女队获团体总分第一,兰州军区女队获团体总分第二,队员个人获得1金3银2铜,12人全部进入前六名的优异成绩。2002年9月,刘海科又率两个队参加在广东省南海市举行的全国武术散打冠军赛,夺得大赛所设女子6个项目中的5个冠军,2个亚军,4个第三和1个第五。从此,刘海科的女子散打队伍实力便令其他省市望尘莫及。  刘海科出身于八代少林武术世家,父亲是少林武术名拳师刘宝山。他从小就喜欢武术,随父亲习武。经过在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的深造后,在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同时,刘海科在武术理论和训练科学方面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水平。  刘海科在武术教学中特别注重科学训练和意志培养,强调以铁的意志、铁的纪律,培养造就成一支支“铁军”队伍。身为塔沟武校总教练的刘海科,已经为塔沟武校送走了23届毕业生,总人数4万人,其中被全国各大专院校和省市及公安、武警、解放军武术专业队特招的有5000多人。他培养的弟子遍及全国各省市,其中有20多人在省、直辖市、部队、武警或体育院校的武术专业队中担任主教练或教练职务。在地、市级专业队或武校中担任教练的更是有百余人之多。  柯容亮、石旭飞、于飞彪、刘泽东、孙勋昌、张帅可、李明凤……这些如雷贯耳的散打名将最初都是出自刘海科之手。多年来,在刘海科的学生中有108位在世界或国际级比赛中获取冠军,236人在全国比赛中摘取金牌。在他带领下,塔沟武校连续19年获河南省武术散打团体第一名。  牛飞,是军人就不会认输  肤色黝黑,目光锐利,紧闭的嘴唇透出一股刚毅与倔强,脸庞上多年前当运动员时留下的伤痕更增添了他的沧桑。面前的牛飞证实了人们心中关于军人的一切想象。  有时候,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他会动摇你坚强的意志;有时候,命运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他会阻碍你前进的脚步,牛飞说,自己是一名军人,在军人的字典里,没有妥协,也没有认输。  牛飞现在担任武警总队体工大队副大队长,并兼任体工大队散打队主教练,现在又是国家散打队主教练。从2000年8月份挂帅武警散打队,牛飞带领这支军中劲旅转战国内外武坛,连续夺得了第九届全国运动会、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全国锦标赛和冠军赛,以及亚锦赛、亚运会、世界杯、世锦赛等国内外大型比赛的散打桂冠,并在世界警察搏击大赛中连续三届蝉联桂冠。由于功勋卓著,他荣获了“五一劳动奖”“武警部队十大忠诚卫士”等荣誉称号,并两次获得一等功、四次获得二等功、三次获得三等功。  1966年,牛飞出生在山西省大同的天镇县。9岁时,我正上小学,县里的少年体校到我们学校挑选武术队员,我被选上了,从此开始了习武生涯。” 步入武林不久,牛飞就显示出了自己的武术天赋,很快就进入到地区武术队,并很快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989年,23岁的牛飞因伤依依不舍地走下了他挚爱的散打擂台,但是他并没有离开他钟爱的散打事业。2000年3月的一天,牛飞重新登上擂台,此时,他的身份不再是一名运动员,而是武警体工队散打队的主教练。  当时,距2001年4月的九运会预赛只剩下半年多的时间,而武警部队散打队是军中无大将——只有刘泽东一名有实力的队员。当时比赛的项目是两个级别组成的小团体,这样只好动员老将邢志杰再度出山和刘泽东组成一个小团体。九运会决赛前,牛飞走到刘泽东面前,小声交待:“贴身连续缠打,要有精神,军人的精神!” 刘泽东不负重望,在决战冠军的散打擂台上,一连串的贴身缠打,打得对方无法应付。最终,武警散打队夺得全国冠军,刘泽东夺得个人第一名。  在夺取了全国九运会的胜利后,牛飞又盯上了首届国际警察搏击大赛、中日对抗赛、九国地区邀请赛等。仅仅一年多的时间,武警散打选手全部包揽了以上大赛的金牌和个人第一名。5年的时间里,他用赫赫战功证明了作为一名教练员的天分与能力: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夺得金牌45枚、金腰带11条,多次击败美、日、泰等拳手。  九运会后,为了解决体工队散打队青黄不接的问题,牛飞开始到各地选拔队员,先后选来了庆格勒、郭允超、赵波等运动员。同时,他还根据国内散打项目的发展形势,组建了武警部队女子散打队,培养出了秦力子等一批优秀的女子散打运动员。2003年,秦力子获得了散打世界杯赛冠军,又获得了世锦赛冠军。在国内的散打王争霸赛中,她也获得了冠军。  “一个运动员获得了冠军,但是你不一定是成熟的。一个成熟的运动员,应该技术全面,经验丰富。而一个成功的教练员,不仅仅是懂得训练手段和技术,更重要的是责任心和对这项事业的热爱。”牛飞如是说。温庄,续写传奇  父亲温敬铭——中国最早的武术教授;母亲刘玉华——中国最早的九段高手;哥哥温力——中国最早的武术研究生。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或许,温庄脚下武术的这条路会更平坦;但也或许,成长在这样的环境里,需要承受更多的压力,付出的比常人更多。作为湖北散打队的开队主教练,作为中国散打名将肖小邦的发掘培养者,温庄用他的成绩不断证明自己、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在书写湖北散打神话的同时也赫然续写着武术之家的神话。  江城武汉,地杰人灵。湖北省体工队的温庄教练,出身武术世家,从事武术工作数十载。他带领湖北武术队驰骋国内外武坛,摘金夺银,使湖北武术队成为武坛中的一支劲旅,在武林中声名赫赫。  “当时,湖北省还没有组建武术专业队,都是临时组织队伍进行集训,然后参加比赛。”在这些比赛中,温庄渐渐地崭露头角,1976年底,他被调到武汉市青少年宫任武术教练。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温庄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系武术专业,从此开始了系统全面的武术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大学毕业后,温庄被分配到湖北省体校任教,教授生理解剖学等基础课。体校老师的工作虽然安逸,但是,温庄更希望从事武术专业工作。1983年,他正式调到湖北省体工队,担任武术队女队教练。仅仅一年多,在1984年举行的全国武术锦标赛中,湖北女队就从原来的默默无闻而跃居团体第三名。从此,湖北女队成了武坛劲旅。  1994年,湖北体工队组建武术散打队,当了十年女子套路队教练的温庄勇于接受挑战,主动要求担任散打教练。从零开始的湖北散打,在温庄的挂帅下,征南逐北,很快就成为国内不可小觑的队伍。  2002年年底,湖北队进行教练员竞争上岗制度,温庄为了扶持年轻人选择退居二线,可是这名武坛宿将却闲不住,经常到运动队中去做些服务工作,时常给年轻教练做些技术指导。说到作为一名成功的武术教练有哪些经验,温庄坦率地说:“做好教练工作首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要敬业;在这个基础上,作为一个教练员还要有前瞻性,要走在规则的前面;第三点,就是要重视科学训练。”“我们当然要争取夺冠军。有这个心愿,也因为我们有这个实力。我们现在有一批年轻的运动员,他们已经成熟了。”  当问到这个年过半百,从事武术工作几十年的老教练有什么心愿,他声音洪亮地说:“当年我父母把武术带入了奥运会,让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国武术。现在已经过去60多年了,我们一直为武术真正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而努力。我的心愿就是让中国武术在世界上广泛传播,进入奥运会。这也是每一个武术人的心愿。”肖志民,擂台无边际  “肖志民”这个名字对于中国散打界有着许多涵义。是他组建了河南散打队,一手塑造了这支撑起中国散打半壁江山的强队,是他在16年的执教过程中发掘、培养了一批批优秀散打运动员。王世英、冯矿、张成明、张继中、刘淇、王向全……他们都是“肖家军”的代表人物。肖志民独具慧眼地发现了他们,也成就了河南散打的辉煌,而同时,这批优秀运动员也造就了肖志民在中国散打界的重要地位。  肖志民最先是练习武术套路的,他是河南武术套路队的一名枪剑运动员,1986年武汉体院毕业后分配到河南省体育局武术处工作。散打的发展急需教练人才,1988年,练套路出身的肖志民开始组建河南省散打队。可散打毕竟和套路有很大不同,一个是直接对抗,一个是自我演练,两个概念。肖志民谦虚地说:“我当时也是边学边教,边摸索边积累经验。”   首先面临挑选队员的问题,肖志民下武校、走体校,从全国各地、从各个项目中挑选身体素质好的苗子。“我选材一般要求队员基本技术好、反应协调性好,王世英、冯旷、张帅可的条件就都不错。”队伍刚刚组建的时候非常困难,运动员的待遇包括训练条件都很差,“连个擂台都没有,是我们自己做的擂台。先拿砖砌,砌完砖往里边填土,上边放几个破垫子,就成了每天训练的擂台。” 队伍当时在离郑州市四十多公里的航校飞机场里训练,训练房冬天连个暖气都没有,肖志民和队员一起赤脚练习……往事不堪回首,肖志民说现在的运动员很难想象得出当时的艰苦。他每天都和队员吃住在一起,尤其是大赛之前,管理力度非常大。肖志民说,多年的散打执教经历使他由衷感觉到,一名合格的教练必须具备强烈的事业心。  条件的艰苦更加激发了运动员的训练热情,河南散打队从建队到出成绩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1989年第一次全国比赛,冯伟就夺得了65公斤级冠军。1993年,第二届世锦赛散打正式比赛项目,肖志民带队参赛,王世英、冯矿夺得冠军。赵洪伟、王世英,冯矿、张成明、郑坤友、杨志强、杨金强、张继忠、吴国梁、张帅可……河南队培养了一批全国乃至世界冠军。  河南散打的鼎盛时期来得比其他队伍都要早,七运会,含金量十足的唯一一块散打金牌被河南队纳入囊中。八运会,河南散打取得两银一铜的成绩。九运会,河南队常宝臣和山东李东民合作夺得一枚金牌。  2002年,首都体院缺少散打教练,在河南队待了16年、连续带了三届全运会的肖志民离开了自己一手建立的河南散打队,落户北京。虽然身在北京,肖志民依然时时挂念着河南散打,不仅从宏观上关注河南散打的发展走向,具体到队伍中的每一名运动员,肖志民都非常关心。 说起散打的发展,肖志民说:“这几年,散打不仅在国内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国际上也得到了飞速发展。通过国际比赛我们可以看出,外国选手从基本技术到实战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从技术层面来看,国外运动员以前侧踹腿、侧鞭腿,包括拳腿摔的组合能力都很差,我们打他们会很轻松,但是现在不同了,外国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已经不在国内运动员之下。在国际比赛中,我们已经不存在明显的优势,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散打这个项目的发展。”  肖志民培养的队员一贯以技术风格全面、速度快、灵活而著称。肖志民说:“其实每个教练员不同时期培养出的运动员风格也不完全一样。”  我想,一名教练员风格的改变,最主要的是因为岁月。经验在不断积累,理解也逐步深入。散打的内涵是没有尽头的,散打的擂台是没有边际的。“再过十六年,对散打一定会有更新的理解。”肖志民说。尤邦孟,从猛士到大将的蜕变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段文章:如果只能选择一名运动员写入散打的发展史,那就是浙江队的尤邦孟。尤邦孟是散打发展20年间呈现的一个天才,无论从技术、战术到体能都是完美的。从他第一次拿冠军那天起,在他比赛的级别中,别的教练和运动员只能讨论谁拿第二名的问题以及与他比赛时如何不受伤的问题。  尤邦孟的父亲是名武术痴迷者,但是他自己没有从事过武术的训练,所以希望儿子能完成他的心愿。1989年7月,初中毕业的尤邦孟面临人生的第一次选择,是选择继续读书还是另谋出路,而路又在何方?他深深困惑着。此时,三舅发现了他对武术的特殊爱好,带着尤邦孟来到了温州武术院。尤邦孟从此开始跟随袁镇澜老师学习武术,也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武术生涯。尤邦孟不仅接受了散打技术的训练,还进行了武术套路以及古典跤的训练,运动员时期给尤邦孟留下印象最深的是1994年第一次获得全国冠军。从那次比赛开始,尤邦孟便在国内称雄,当年他参加了七项国内比赛,全部夺得了65公斤级的冠军,其中包括全国团体锦标赛、全国个人锦标赛、散打擂台赛总决赛等,他也因此赢得了“全冠王”的美誉。此后的几年,尤邦孟很少在国内赛事65公斤级比赛中失手。回忆自己的运动员生涯,尤邦孟出乎意料地说:“做运动员最大的感受就是忍耐一切的忍耐。要想成为优秀的运动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精湛的技术外,还需要忍耐、自信、冷静的精神品质。”  1998年,浙江散打队成立,由于战绩辉煌,尤邦孟担任主教练兼运动员,以他为主冲击九运会小团体冠军。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拿下全运会金牌谈何容易。他一边坚持训练,一边制定队员的训练计划,当时的压力非常大,最后的决赛中尤邦孟毫无悬念地拿到了65公斤级的冠军,但搭档仅获得70公斤级的第三名,最终获得了一枚铜牌。虽然在九运会上没有完成金牌任务,仅获第三名,但这也是浙江散打运动成绩的一大突破。九运会结束后,尤邦孟的角色重点逐渐转移到教练员上。2002年起,尤邦孟担任浙江省散打队主教练,2004年12月率中国散打队参加第六届亚洲武术锦标赛,2006年1月上调中国散打队教练组,备战2006年亚运会和2008年奥运会。  提到自己的得意门生,尤邦孟如数家珍。郑裕蒿、石旭飞、张文飞、徐延飞、李伟强等,都是国内的散打悍将。尤邦孟在谈及教练员应该具备的素质时,他总结了四条:1、要好学,不耻下问;2、要善于总结经验,掌握和认识项目的一些规律;3、全力争取领导的支持;4、任何时候都要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思想和观点。  做运动员的时候是金牌选手,当了教练后是金牌教练,我们很想知道尤邦孟更喜欢哪种身份、更适合哪种角色。他说:“作为运动员只要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就OK了,比如训练的认真、平时生活的自我约束、赛前的自我调节,只要自己知道该怎样去调整自己的最佳状态,知道怎样去对待比赛和对待失败就成,是一种个体的控制行为。而作为教练员,面对的是一群运动员,不仅要向运动员灌输自己的训练理念和比赛的指导思想,关键是运动员能否接受并转化为他们自己的思想,从而与教练员的思想保持一致。”散打是个体的对抗性竞技项目,运动员的技术特点和技术风格不尽相同,所以在专项训练方面又要区别对待,这是份琐碎而又系统的育人工程。“运动员有匹夫之勇也可以获取比赛的胜利,而教练员必须要有运筹帷幄的策划能力和危而不乱的大将风度。” 他说对自己来讲,两种角色没有更合适,只有去适应。   于万岭,构建“大散手”体系  从七运会开始带散打队,余万岭绝对是当今散打界一线教练中最有经验的一位。于万岭表面上看起来挺凶的,紧闭的嘴角露出固执、倔强和威严,跟他聊天的时候,固执才稍稍地撬开一个角儿,流露出随和。  于万岭祖籍山东,或许正是因为他身上奔腾着的尚武的血,从小,他就开始接触武术。他并不愿意过多地谈论自己的过去,谈话时用的形容词也尽量俭省:“我当教练很长时间了,从七运会之前就开始,打了四届全运会,现在准备打第五届。”  于万岭麾下,名将众多,从早期的藤军、李明,到后来的乔小军、张廷滨、邰普庆,到新崛起的于谨……这些队员都是于教练自己带出来的,对散打都是从毫无基础到披金夺银。  于万岭笑着说:“我喜欢的队员还没出来呢。”他说他喜欢技术加拼打型的运动员,既要有实力,又要有拼劲,还要有适合大赛的精神状态。“现在的大级别运动员于谨我比较欣赏,如果他好好练,会很有前途。他就跟蛮牛式的,很猛,有体力,能打能拼。”于谨没有辜负于教练的希望,在刚刚结束的锦标赛决赛中KO对手,酣畅淋漓地夺得冠军。“我觉得,比赛只有这样赢才过瘾,对抗就应该是这种感觉,不能赢了人家却让人家不服气。”  激烈的竞争,残酷的比赛,搞了这么多年散打,问于教练有没有觉得疲倦,他先是笑着说:“转行来不及了。”于万岭说他虽然在散打圈子里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但是有时候会恍惚间觉得自己不属于这个圈子。正是这种既可以全身心融入又可以在一瞬间跳脱的境界,使得于万岭对中国散打看得更清楚。  “如果按照我的想法,散打应该可以搞得更好,不但是中国体育、中国文化的品牌,还应该是精品,目前散打只是一个牌子,但还远远达不到精品。”于万岭认为,散打源于传统武术,具有传统武术内在的精神,但实际上已经另起炉灶逐渐演变成另外一种模式了。“这是好的,是对传统的突破,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问题在于要突破到什么点、突破到什么路上。”   很多年以前,于万岭就曾经提出“大散手”的概念:“搏击类项目很多,空手道、泰拳、跆拳道……当各种搏击项目纷纷涌现出来的时候,我们应该站在具有战略性的长远角度来看。散打应该博采众长,应该把所有搏击类项目的优点都集中在一起,汲取各家之长。于教练打比方说:“散打不能和其他项目成为兄弟姐妹,得是他们的老子。”散打等一切体育项目的推动在中国属于政府行为,这就在本上是具备了其他搏击项目不具备的巨大优势。“同时,雄厚的历史积淀也赋予了散打具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势,实在应该会当灵绝顶呀。”  2008年奥运会日益临近,武术没有正式进入奥运会不要紧,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让世界认同武术的机会。这是外部的机会,而内部,则需要有适当而完善的机制。谈到规则,于万岭叹了一口气:“咱们的规则是改来改去,看这个不合适就改成那个,那个不合适又改回来,这样颠来倒去到最后就是技术荒废,锻炼了一批老油条教练员培养小聪明运动员。”于教练的话题又转到了散打目前的训练体系上。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各个项目都开始建立自己的训练模式。  散打项目至今还没有科学的数据,也没有人可以说清楚如何训练才是科学的,属于粗放型阶段。“有很多国外的运动员把其他项目的训练理念和方法手段用到散打的训练上,事实证明很快就能练出成绩来。像俄罗斯、伊朗,他们或许接触过中国的散打教练,但是散打教练主要讲技术,而体能等其他方面的训练他们一定是借鉴了其他项目才会有这样的效果。科学是打破项目界限的,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借鉴其他项目的训练、监控模型呢?这些不是一两个教练、一两个队伍可以做到的。作为运动队,全运会有指标,年度比赛有指标,压力之下无疑会变得很功利,目光也会很短浅。所以我常常觉得每一个散打界里的人都应该有愧于这个项目,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把它搞好”。翟寿涛,十年轮回悟散打翟寿涛绝对是散打界响当当的人物,是他白手起家,铸造出中国散打的龙头队伍——山东队,是他培养了柳海龙、李杰、杨晓靖、刘献伟等一批优秀的散打运动员。成功者各有各的姿态,有的纵横开阖指点江山,有的保持缄默高深莫测,而翟寿涛则显然属于那种低调的华丽。这种低调的华丽渗透在他生活和工作的各个细节中,成为他性格的一部分。  当细细听他诉说这么多年来带队经历时,才真正意识到,成功从来不会轻而易举地降临在某个人身上。起伏转折或许会让人喋喋不休,但也可能让人变得沉默,最终平和。经历多年的沉积,它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纹理和质感,会在人的性格深处默默闪耀。  出生在军人家庭的翟寿涛,从小就受喜欢武术的父亲的影响,对武术有一种特殊的爱好。上初中的时候,翟寿涛曾经跟青岛民间一位练习长拳的梁老师学过两年的传统武术。而从事散打,翟寿涛笑着说“纯属偶然”。那是上班后不久的事,翟寿涛报名参加了青岛市一个散打培训班,对散打一无所知的他觉得武术和散打本质是一样的,都是打。”  凭借传统武术的功底,再加上之前参与过田径等许多项目,身体素质不俗的翟寿涛经过三个月的培训,水平提高很快,得到了教练曹茂恩的赏识。学习班结束以后,翟寿涛跟随曹教练进入青岛琴岛德贝冰柜厂俱乐部。由于曹教练是练拳击出身,所以翟寿涛的拳法格外突出。  1988年,武汉体院招收特招运动员,翟寿涛被李建平教练招收到武汉体院。从此,他进入到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正规的训练中。“在体院,散打训练水平很高,李建平也是全国非常有名的散打教练,有机会在名师手下训练,有机会上大学,我非常珍惜。”而那段时间学习的武术理论、运动训练学、体育理论,对训练的辅助很大,也为以后当教练打下基础。毕业后,听从曹教练的话,翟寿涛放弃了武汉体院的留校机会,也放弃了回到家乡青岛的工作机会,开始为了第二年将要举行的七运会筹建山东散打队。北体、武体的山东籍队员,加上从武校带回的几个陪练队员,七个人组成了第一支山东省散打队, 1993年,这支临时拼凑的队伍在七运会预赛中夺得第四,决赛第六,团体拿到一块奖牌。而身为运动员兼教练的翟寿涛获得个人第二的成绩。七运会后,翟寿涛承包了年租金一万元的训练馆,他借了五千块钱教了上半年的场地费,搞起了散打培训。通过培训,收了培训费,还上了租金,也在培训班中发现了李东民、李杰、魏勇、李建斌、刘龙等好苗子。“我记得当时买了9张单人床,50块钱一张,又买了生活用品,就和运动员们睡在训练房里。垫子也是自己买的,真是白手起家。”从那个时候开始,山东队算是形成了。  1995年翟寿涛培养的第一个全国冠军陈伟刚拿到了第一枚世界比赛金牌,在经历了1996年短暂的起伏后,八运会上,山东队战胜了实力不俗的内蒙队,一举夺得大级别金牌。全运会后,山东队吐故纳新,队伍又招了一批新队员,包括柳海龙、杨松、王子岳。山东散打队终于迎来的全盛时期。2003年,火爆一时的散打王争霸赛中,重量级、中量级和轻量级三位“王中王”都出自山东队,一时间震动武坛。  山东队的全国冠军有刘龙、刘宪伟、杨晓靖,世界冠军有陈伟刚、李东民、柳海龙、李杰……翟寿涛可以算是带出优秀运动员最多的散打教练了。他说培养队员第一需要敬业精神,要对队伍认真负责,对散打这个职业爱好。其次才是选好人、教好人、管好人,中间哪个环节不过硬都不成。“培养一个运动员不容易,要花时间,要有耐心。” 翟寿涛感慨。  人的一生有几个十年?十年对一个男人来说又意味着什么?从少不更事到阅读人生,从岁月磨练到磨练岁月。十年的轮回给了翟寿涛太多的苦乐悲喜。经历是一种去粗取精的过程,事过万千,不需显露。赵学军,散打号令天下有的人个性张扬,有的人则性格内敛。赵学军塑造了散打擂台上无数个性十足的运动员,笑傲江湖的安虎,大将之风的那顺格日勒,灵气逼人的格日勒图,石头一样坚忍的宝力高……他塑造的运动员个个活灵活现,但他自己却似乎是中国所有知名散打教练中最没有性格的。儒雅地站在擂台一角,从来不大声喧哗,沉稳异常的表情动摇了人们对散打教练的普遍印象。1984年,高中毕业的赵学军考入当时的北京体院,专业为体育教育排球专项。从小就偏爱竞争力强的体育项目,赵学军开始逐渐厌倦自己的专业排球。他开玩笑说:“排球隔着网子,总觉得竞争力不够,打不着人只能打球。”1985年,赵学军进入体院散打队,开始跟随朱瑞琪学习具有实战价值的散打。在体院队的三年时间里,赵学军最好的成绩是65公斤级全国第三。“当时还没有散打的全国比赛,叫作全国对抗项目表演赛,我们在这边比散打,旁边的场地在推手。”北体毕业后,朱瑞琪力邀赵学军留校,但是对家乡感情深厚的赵学军却推说不喜欢北京的人多的环境,毅然回到内蒙等待分配。想要把四年所学倾囊奉献给家乡的赵学军被分到了呼和浩特郊区的一个中学——郊区九中担任体育老师。  那个时候内蒙还没有散打队,一个偶然的机会,赵学军在体委碰到了当时内蒙柔道队的教练,他正在开办散打班,赵学军心想,自己跟人家也不太熟,但是为了能够把握住从事自己喜爱项目的机会,一向腼腆的他硬着头皮对柔道教练说:“我来教吧。”半信半疑的柔道教练让赵学军试一试,教了两天,就跟赵学军说:“你赶紧来我这儿教吧。” 没过多久,体工队成立拳击队,得知赵学军曾经在北体跟随王守信练过拳击,柔道教练大力推荐赵学军。在拳击队先是试用,然后借调,三年后,赵学军正式调到体工队,成为内蒙拳击队助教。1989年到1994年,在拳击队,赵学军一待就是五年。  1994年,内蒙散打队终于即将成立。赵学军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内蒙散打队的第一位主教练。万事开头难,内蒙没有任何武术、散打的基础,赵学军就和领队到各个基层体校在其他项目里挑队员。第一拨挑了将近三十个人,没过几天,三十个人就只剩下三个了。“当时练得太累,我年轻气盛,太心急,把孩子们都吓跑了。”就在这坚持下来的三个队员中,有很快就在国内散打大级别中崭露头角的安虎。之后,内蒙散打队逐渐走入正轨,那顺格日乐、格日勒图等队员也陆续进队。  赵学军轻描淡写地说:“内蒙队从起步一路都很顺利。”但是队伍一路走来的艰辛,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不同于其他地区,内蒙的武术基础非常薄弱,队员的柔韧性更是没法跟其他省市运动员从小在武校学习的基础同日而语,每一拳、每一腿、每一个摔法,赵学军都要从头教起。“很多队员进队时岁数就不小了,比如青格勒,进队时什么都不会,已经23岁了,现学散打,柔韧性差,训练过程就更加艰辛。”  超负荷的训练激发了队伍的潜能,1994年4月成立的散打队,到9月份比赛的时候,安虎就拿到第一个全国冠军。在决赛中,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安虎击倒名将孟和巴特,这一KO令全场震惊,也令整个散打界震惊。面对内蒙队冠军的速成,有人说,散打这个项目容易,冠军好拿,练练就能出成绩。第二年上半年的比赛,内蒙队几乎全军覆没,只拿了一个第五和一个第八。队伍一回去,又有人说:“你看吧,他们去年的冠军是懵的。”1996年下半年的冠军赛,上半年两个进入决赛的队员一个拿到冠军、一个拿到亚军,成绩使所有之前对于内蒙队和赵学军的议论从此销声匿迹。内蒙散打队逐渐确立了他们在中国散打界不可动摇的地位。2001年,赵学军正式迈进了早已向他抛出橄榄枝的西安体院。放假结束归队的内蒙队队员回来一看,队伍没了,教练也没了,纷纷给赵学军打电话,说不管赵教练去哪儿都还想跟着他。赵学军说:“你们想来就过来吧。”参加比赛的一线运动员全部来到了西安,加上二线的小巴特等运动员,一共十七八个人。就这样,有“散打界儒帅”之称的赵学军凭借与队员间深厚的感情,凭借独特的个人魅力,号令未发已集合了所有内蒙大将。训练条件非常艰苦,就是水泥地上铺一层薄薄的晴纶毯子,当时又正好赶上冬天,训练馆里四处漏风。”环境虽然艰苦,但是大伙儿齐心协力,恰恰那年的比赛打得最好,在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上,散打王六个级别,内蒙队有五个级别挺进决赛,拿到四个“散打王”称号,总决赛中宝力高勇夺“散打王中王”。  队伍一拿到成绩,学校就开始重视了,运动队从学校外调到学校里,紧接着竣工的新馆也让散打队先挑。十运会上,赵学军带出的青格勒代表武警拿到冠军,而女队的秦力子也跟上海合作拿了一枚银牌。那顺跟随赵学军留校现任女队教练,青格勒去了武警,宝力高远赴新疆,格日勒图回内蒙带队……如今那批曾经叱咤风云的老内蒙队员都退役了。问赵教练是如何塑造出那么多个性运动员的,他说:“运动员的个性需要从他们场上的技术风格中体现。每一个人的身体条件不一样,不能强调一样的技术。赵学军说,像戴双海被人们称作“矮脚虎”,腿根本踢不起来,这时候就得让他们练别的。对散打技术的理解应该全面而实际,不管你用什么技术,战胜对手就是好技术。散打的生命力和魅力在于个人有个人的办法,这才叫“散打”。  和运动队相比,赵学军更加喜欢学校的环境,气氛宽松,压力小,可发挥余地大,可以尝试的领域更加宽广。由赵学军动议的“英雄榜MMA搏击大赛”在西安举行,“体育馆坐得满满的,远远超过散打世界杯的观众。”这是一场综合搏击比赛,参加比赛的既有散打名将戴双海,也有全国柔道锦标赛冠军,还有北京意拳研究会几位民间大侠,比赛还吸引了练习柔术以及自由搏击的美国人。所有搏击技术都允许使用,规则简单,只规定禁击部位。“开始人们都担心会不会太危险,通过这次试验,人们发现比赛的确激烈,但是十五对选手中只有两个鼻子出血,没有其他受伤情况。”比赛采用不同于一般散打比赛拳套的分指拳套,运动员打击杀伤力的增大更提高了比赛的激烈刺激程度。“这几年在训练带队的同时我也在积极拓展散打的其他领域,比如职业赛事、商业运作,想为运动员寻找更好的出路,延长运动员的运动生命。”
馆藏&71940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