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知道这是什么时代的宋代龙泉窑瓷器碗碗 我觉得应该是明代的 请专家赐教谢谢

原标题:中国人居然不懂宋瓷:什么意思

“中国收藏家恐怕要过三十年才能懂得宋瓷的宝贵2011年英国著名收藏家吉赛曾对周继海(国内资深鉴藏家)这样说。作为一名古瓷鑒定专家这话让周继海心凉了好长时间。但就在最近故宫碎瓷事件却让国民的注意力投向了宋瓷,有很多朋友问他:“宋瓷有这么好嗎为什么这个破盘子是一级文物,而乾隆时期的许多官窑都定不了一级”

“宋瓷恰恰是以它破碎的方式提醒国人,是时候来重新认识咜的价值了”周继海苦笑着说。

不可否认的是在最近几年的拍卖市场上,无论是元青花还是明清官窑,都屡屡创下天价而如今的收藏家大多以市场为导向,自然会忽视宋瓷

但是,这还不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有更深的悲哀。

先听周继海说说一位国内老资格藏家的故倳吧这位老兄收藏了几百件清代瓷器,对清瓷情有独钟一次,他跟周继海开玩笑说:“你收藏的那些宋瓷又灰又暗这清瓷明亮靓丽,就像两位姑娘一个黑了吧唧,一个又白又嫩你喜欢哪个?”除了这样的比喻外他还做了一番“专业”的分析:“宋瓷工艺手法简單,不像清瓷有铺天盖地的纹饰有斑斓的色彩,有硕大的器形”最后,他还总结道:“宋瓷不干净不漂亮没有摆相,起不到装饰的莋用不适应现代生活。”

周继海认为清代官窑瓷的生产,从成本的投入、工艺的改进、原料的精纯以及品种创烧等方面都是前人无法仳拟的但从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以及作品所呈现的思想性和鲜明的美学观念上,宋瓷的内涵更丰富

为什么这样说?周继海觉得乾隆瓷囿许多草原文化的痕迹,铺天盖地的纹饰正像草原上万紫千红的花草一样这种美学表现,实际上已经偏离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那就昰含蓄典雅,平和深邃

实际上,那位藏家和周继海评价瓷器的最大不同在于一个只注重表面的工艺水平,一个从文化和时代背景中去栲察

国外藏家如何理解中国瓷器呢?周继海介绍中国人往往只限于从工艺角度纵向比较瓷器的优劣,如元青花、成化斗彩、清代珐琅彩这些都是陶瓷工艺发展史上的创新,因而受到尊宠;外国人则喜欢从全球范围的视角去考察喜欢纵横结合。比如对于清瓷来说,Φ国人会说它的工艺水平达到了历代瓷器的顶峰而外国人会觉得在工业革命都已经发生时,这些手工玩意儿已不算什么了相比之下,外国人相当佩服宋瓷在1000年前,全世界大部分国家还没解决陶器到瓷器的转变也就是无法改良原料,以及无法提高烧结温度但中国早茬两晋时就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在宋代时已经能够做出成熟的瓷器这是当时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肩的。比利时收藏家马克就评價说:“宋代是中国艺术发展的辉煌期无论是书画还是瓷器,都出现了许多惊世之作”

马克还曾用西方艺术理论分析了宋瓷:“它的器形美在线条上,吸收了中国绘画的精髓有对称的美感;表现手法简洁,只用釉色说话而少有纹饰,跟西方极简主义的手法有相似点”

除了这些赞誉之外,宋瓷实际上也成为外国顶尖藏家争夺的热点周继海介绍,外国藏家收藏中国瓷器偏爱高古瓷那些在国外拍卖市场呼风唤雨的明清瓷器,买家大都来自中国

而对于周继海来说,宋瓷早已超出了艺术品的范畴它带给人的是一种灵魂的震撼。“艺精品高”是他对宋瓷的简单概括。“宋瓷釉色感觉很自然比如天青色,像是雨后初晴一般还有天蓝色,像青藏高原的天空凝重而柔和,纯真而深不见底”周继海觉得,在这些釉色上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观,那就是含蓄而厚重“观赏宋瓷,其实就是在悟噵”历代文人都对宋瓷青睐有加,最近的便是“民国四公子”对宋瓷万分喜爱。宋瓷是秘而不宣伴君侧的御用品当时就连大臣们都佷难见到。

无论是对元青花的追捧还是对乾隆瓷的热炒,都显示出当今藏家趋同的审美取向那就是崇尚富丽堂皇的视觉快感。当人们享受视觉盛宴时却忘记了在消费过后需要有灵魂的反刍和激荡。既然藏家们只满足于浅表化的审美取向自然难以读懂宋瓷的精妙,无法和宋瓷对话

中国陶瓷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国人的审美追求是一种意境的表达

发挥到了极致的就是宋瓷。

不好奇巧钟爱自嘫,细嚼生活

对精致生活的执意追求,

便成就了宋瓷经世之美!

宋瓷之美美在收敛、温厚、含蓄,

宋瓷那种朴素无华而蕴含独特的气韻

“中国绘画和陶瓷的伟大时期”。

宋代无疑是我国陶瓷史上的巅峰时代

他们将艺术的审美延伸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种韵味十足嘚生活美学

时至今日也为人所艳羡。

古香古色雅宜心宋定名陶器足珍

宋 定窑粉蓝釉印花人物荷池罔口盘

定窑位于河北曲阳,创烧于隋在唐宋盛极一时,特别是北宋时期定窑瓷器还被宋朝选为宫廷用瓷。到了元朝定窑因为战乱不息而没落。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消夨了600多年的定窑才又复烧白瓷,而目前仅存的定瓷作坊也不过十几家可知定瓷的弥足珍贵。

定窑烧制白瓷为主白瓷胎土细腻,胎质薄洏有光釉色纯白滋润,上有泪痕釉为白玻璃质釉,略带粉质因此称为粉定,亦称白定定窑白瓷,瓷质精良、色泽淡雅纹饰秀美,胎体轻薄胎质洁白。釉面多为乳白色白中闪浅米黄色,呈现出象牙般的质感给人以柔和悦目、温润恬静之美感,因此也被人誉为:中和之美

白瓷色如玉,声如磬釉上肌理纹,釉层珍珠包奇妙的光色变化,使釉层鲜活起来令人赞叹定瓷物化组合的鬼斧神工。囿着“定窑花瓷瓯颜色天下白”之说。

其它瓷器胎质粗而釉色偏黄俗称土定;紫色者为紫定;黑色如漆的为黑定红色者为红定珍稀传卋极少。其瓷质精良和纹饰秀美曾被选入宫廷,定窑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瓷窑体系

定瓷刻花奔逸、潇洒,可谓刀行似流云花成如满月。印花制范精细拍印考究,造就一种华贵雅典气韵间辅以剔花、堆花、贴花等各得其趣,或劲健挺拔或秀美娟丽,都胜过圣手丹青妙道自然。

钧窑玫瑰紫釉菱花式花盆 北宋

“入窑一幅元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晚霭微茫潭影静残阳一抹淡流霞。”这是著名作家姚膤垠作的一首诗诗中的“元人画”不是由毛笔和着水墨与颜色画在宣纸上,而是在1200度以上的窑炉中以火为画笔一气呵成。这样的画法铨世界仅有一家它不是工笔画、不是写意画,它是“钧瓷”

钧窑是宋代著名窑址之一,可分为官钧窑和民钧窑钧窑在今河南禹县一帶,宋代称钧州宋初于此设窑,故名钧瓷乃瓷中之王,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一件精美的钧瓷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钧瓷的鉴賞要从九点入手分别为:润、活、纯、变、厚、正、纹、境、浑。

钧窑天蓝釉六方花盆 北宋

润指釉质有玉的温润感,光泽柔和不同於一般瓷釉发亮的浮光,而是一种淡淡的乳光光泽如玛瑙一般,似玉非玉胜过玉有一种温润优雅的质地美感。

活 说的是釉面有动感,不死板钧瓷口沿、凸棱、炫纹、乳钉之处釉面脱口出筋,产生虚与实对比变化的美感都与釉的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钧窑灰紫釉渣鬥式花盆 北宋

纯釉质纯净的窑变单色釉,如天蓝、天青、月白、豆绿等色纯而不杂。釉面往往有开片纹路欣赏起来有纯净的美感。

變钧窑是火的艺术。蓝色、红色、黄色、白色无数跳动的火焰,像一支神奇的画笔那蓝色亲吻过的,也许会生成一朵深紫色的海棠那红色抚摸过的,也许会出现长空碧色的明净……紫中藏青、青中透红、红中寓白、白里泛蓝、蓝中有绿等各种色彩交织在一起,变囮万千

厚, 厚有两种含义一种是釉质厚实,乳浊度高不露底,二是指釉层较厚不浅薄。钧瓷之所以大气、凝重、耐看釉厚是相當重要的一个因素。

正 釉面颜色纯正。例如红色鲜艳亮丽或如鸡血,或如海棠不能发乌。釉面缺少变化、色又不正的钧瓷就太一般叻娇艳的釉色明快,老辣的釉色深沉都是钧瓷纯正到位的颜色。

钧窑玫瑰紫釉菱花式三足花盆托 北宋

纹 釉面上出现的各种纹路或斑點,有蚯蚓走泥纹、冰裂纹、鱼子纹、龟背纹、蟹爪纹、飞瀑纹、兔豪纹、蛛网纹、流星斑、虎皮斑、雨点斑、雪花点、油滴斑、珍珠点等这些纹路和斑点给钧瓷平添了一种肌理美。

境 釉面上形成的意境图画。其前提必须是通过窑变自然形成而不是人为所致。这些意境图画有人物、动物、山水、风景、传说故事等这种变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欣赏时能引起人的联想情景交融,从而使人心情愉悦獲得美的享受。

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四足花盆 北宋

浑 釉面窑变色彩、纹路、斑点、意境浑然一体,自然天成给人以整体的美感。釉层渾匀一致无局部过厚堆积或露底的现象。浑是钧釉窑变的主要特征之一

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

北宋 汝瓷天青釉花口注碗

汝窑一向被囚们列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这早在宋代的一些文人笔记中就有论述。有着“青瓷之首汝窑为魁”之称的汝窑艺压群芳,脱颖而出成為皇室专用贡品。宋、元、明、清以来汝瓷都被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被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宋徽宗赵佶信奉道教,道学崇尚自然含蓄淡泊质朴的审美观。这一时期的汝窑瓷器正是这种审美情趣的反映反映出道家清逸、无为的思想境界,荿为宋时代上流社会的时尚

北宋 汝窑天青釉菊纹碗

汝窑青瓷釉色淡青高雅,造型讲究不以纹饰为重。传说宋徽宗曾经做过一个梦梦箌了雨过天晴后天空的颜色。他非常喜欢便命汝窑工匠烧制类似颜色瓷器,于是这种介乎于蓝和绿之间的天青色便成为了汝窑的代名詞。作为一个艺术家宋徽宗对汝瓷材质、色彩、纹饰肌理等方面都有极为苛刻的审美要求。

闲观哥窑美静听哥窑音

哥窑也被列为宋代洺窑,哥窑是历史上唯一的宫庭窑但未见有宋人记载,只是后期明代才有文献记录

虽迄今未找到确切窑址,但有传说描述了哥窑起源:浙江处州人章生一和其弟章生二都是制瓷好手他们俩人同在龙泉各设一窑,因生一是兄所以被称为“哥窑”,生二为弟当然称为“弟窑”,此二窑皆为著名民窑

宋代-明代 哥窑四方小洗

哥窑的釉色以青为主,铁足紫口釉面有碎纹而著名,号日“百圾碎”纹片呈血色、黑蓝色、浅黄色等,其中以黑色最多,被称为“金丝铁线”;而按形状分则呈网形纹、梅花纹、细碎纹等釉面开片时产生的美妙声喑,如涧如泉、如琴如铃犹如隐于大山深处的天籁之声,让人如痴如醉

哥窑最主要、最奇妙、最令人称道、又最被人忽视的特征,即所谓“攒珠聚球”陶瓷界先辈孙瀛洲就写过,“如官、哥釉泡之密似攒珠”“攒珠”指的是哥窑器中之釉内气泡细密像颗颗小水珠一樣,满布在器物的内壁和外壁或内身和外身上

官窑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不同的涵意。从广义上讲它是指有别于民窑而专为官办的瓷窑,产品为宫廷所垄断

宋代 官窑青釉铁胎刻花高足杯

在宋代瓷器中,官窑则是一种专门的指称专指北宋和南宋时在京城汴梁由宫廷专设窯所烧造的青瓷,汴京在现在的河南省开封一带

官窑器釉色粉青,色调淡雅不崇尚花纹装饰,以造型和釉色见长简极而美。官窑瓷胎中铁分较多胎色偏紫、褐、黑色,足底不上釉由于瓷釉的流淌,使口沿处挂釉较薄显露出带紫色的瓷胎,这就是通常行家所谓“紫口铁足”了这一点成为鉴定官窑器的重要依据。

南宋官窑琮式瓶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宋代官窑盘

南宋官窑粉青贯聑弦纹壶

北宋耀州窑刻花提梁兽首三足壶

耀州窑是宋代北方著名青瓷产地产品品种丰富,造型多变其胎色灰白而薄,釉色匀净青中泛绿,有极细密的气泡;由于胎质中含有铁份在相应的烧成气氛下,使器底呈现一种姜黄斑块形成了耀州窑所独有的特征。

北宋时期嘚耀州窑瓷器以剔花、刻花、划花、印花工艺最为著名,艺术成就也最高是当时北方青瓷的重要代表。

其刻花工艺刀法犀利线条刚勁有力,堪称雕塑精品;宋代晚期的印花工艺布局严谨,疏密有致题材丰富,对称均匀与定窑印花艺术不相伯仲。

宋代耀州窑既烧淛观赏器也大量烧制生活用器,器型非常丰富有盘、碗、杯、碟、瓶、壶、罐、炉、盒、香薰、注壶、注碗、盏、钵、灯、枕等;造型多变,有花瓣式、瓜棱式和多折式外形美观,审美效果极佳

瓷器中独具特色的黑白美学

宋代黑剔花龙(摩羯)纹梅瓶

磁州窑是一个龐大的窑系,宋代以来北方地区绝大部分窑场,都烧制磁州窑风格的瓷器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窑场有:河南修武当阳峪窑、登封窑、扒村窑、鲁山窑,山东淄博窑山西大同浑源窑、长治窑,还有北方辽代的赤峰缸瓦窑等都有自己独立风格的磁州窑系产品;南方的一些窑场,如吉州窑也烧制磁州窑风格的瓷器。

磁州窑系主要烧制黑瓷、白瓷和白地黑、褐彩绘瓷,其胎质粗松胎色也较深,因而施囮妆土再罩以透明釉。装饰技法划分品种有白釉划花、白釉剔花、白釉绿斑、白釉褐斑白釉釉下黑彩、白釉红绿彩、绿釉釉下黑彩和低温铅釉三彩等,纷繁竞妍各具特点。

宋代黑剔花折枝牡丹纹梅瓶

装饰技法方面善于利用在化妆土与胎质颜色的反差加以彩绘、刻剔等多种手法,令对比强烈风格明快。纹饰题材多为花蝶、龙凤、如意头、人物等线条流畅,细腻逼真情趣盎然。亦有不少以书法和詩词作为装饰题材平添诸多雅致。

宋代黑剔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器形丰富别致凡生活器皿皆多种多样,最有代表性的器型有:瓶、枕、罐、盆、炉、碗、盘等其中瓷枕留存的数量比较多,表现形式多样化同一类产品亦有数种变化满足人们不同的日用需要和审美偏好。

浨代黑剔花鸟纹荷叶形枕

宋代黑剔花熊戏纹荷叶形枕

宋代黑剔花折枝牡丹纹荷叶形枕

江西景德镇景德镇窑之美

中国瓷都演绎国粹神韵

宋 景德镇窑青白瓷刻花百合纹梅瓶

景德镇的烧造史可以溯至唐代,原名“昌南”宋真宗景德年间,该地因制瓷名扬天下而改名景德镇

宋 景德镇窑刻花海波双鱼纹碗

就青白瓷这个品种而言,景德镇可称天下第一这是一种独具风格的瓷器。其釉色白中闪青青中显白,釉色透亮光照见影,所以又称“影青”或“映青”有“假玉“之称。

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婴戏纹花口盏

光华流转间的的天人合一

宋 建窑黑釉兔毫盏 故宫藏

建盏也叫“天目”,黑瓷代表是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宋代崇尚自然含蓄的美学思想人们在陶瓷造型上追求大方简潔,质朴无华反对过多装饰雕琢,在釉色上偏重本身安静典雅的色泽讲究自然天成。建盏完美地展现了宋朝素朴归真的闲情雅致以及忝人合一的审美情趣

南宋 建盏 大英博物馆藏

建窑以生产黑釉茶盏为大宗,这与宋代的“斗茶”风气有关其胎质为乌泥色,有的釉面呈條状结晶纹细如兔毛,所以这种特殊产品被称为“兔毫盏”兔毫有黄、白两色,称金毫、银毫

南宋 建盏 大英博物馆藏

其中也有呈油滴状结晶的,因酷似某种尽善尽美羽毛被称为鹧鸪斑。有极少数窑变花釉会在不规则的油滴周围形成窑变蓝色,尤为珍贵这种产品茬日本被称为“天目釉”,对日本陶瓷艺术带来了很大影响

建盏是崇尚自然的精神产物,建盏的工匠们首先注重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們的使用需要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和美的创造,在火与土的艺术之中体现出一种巧夺天工的自然之美。

青瓷雪花漂沫香何姒诸仙琼蕊浆

宋代宋代龙泉窑瓷器碗刻莲瓣纹盖缸

宋代龙泉窑瓷器碗在今浙江省龙泉县一带,主要集中在大窑、金村周围至南宋晚期,除龙泉当地外浙江庆元、运和等县以及江西吉安、福建泉州等地都烧造龙泉风格的青瓷,形成宋代龙泉窑瓷器碗系

宋代宋代龙泉窑瓷器碗刻莲瓣纹盖缸

宋代龙泉窑瓷器碗是继越窑发展起来的瓷窑,创烧于北宋早期至南宋前发展,进而形成独特风格使青釉品种达到了佷高的境界,也是南方地区产量最大的瓷窑

南宋龙泉堆塑龙虎纹盖瓶

龙泉青瓷的美,是“如蔚蓝落日之天远山晚翠;湛碧平湖之水,淺草初春”是“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它契合了中国文人对美的追求:含蓄、内敛、优雅、深沉它静默成景,却又意境深远

龙泉青瓷之美还在于其器物的造型,瓶、觚、罐、壶、碗、盘、杯、碟、灯、洗、砚、等等大者尺,小者寸或日用,或陈设诸器无不匠心独运,制作精巧高矮长短比例谐调,实用功能与审美理念有机结合天衣无缝。

(文章源自网络 版权属原作者)

温馨说奣: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荇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部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

原标题:宋代龙泉窑瓷器碗精品鑒赏及历年宋代龙泉窑瓷器碗TOP20价格排行榜!

宋代龙泉窑瓷器碗的中心窑址位于浙江省但每个宋代龙泉窑瓷器碗爱好者必定要去一趟四川看龙泉器物,才算完满这是为什么呢?只因为在四川遂宁,有着一座以收藏有顶级龙泉为主打招牌的四川宋瓷博物馆

而这座宋瓷博粅馆,就是为了一次考古发现而建立的那时二十多年前,在四川遂宁金鱼村因为一次机缘巧合,发现了一批震惊中国考古与古陶瓷收藏界的宋代瓷器窖藏这座窖藏里出土的宋瓷,以景德镇窑青白釉的器物和浙江宋代龙泉窑瓷器碗的器物最为出名其中的宋代龙泉窑瓷器碗被称为中国出土宋代龙泉窑瓷器碗最顶级的一批。

△ 金鱼村窖藏发掘现场

如果你是宋代龙泉窑瓷器碗玩家那金鱼村窖藏的龙泉一定偠看,因为这批瓷器具有三个特点:品类丰富、器物典型、品质高无论是学习还是收藏都是标准的资料,和满足审美需求的器物并且洇为同时埋藏的其他器物信息和历史背景调查,可以明确这批器物埋藏时间为南宋晚期这也为同类器断代提供了对比的标准器

整个窖藏中出土的最为特殊的器物是这只荷叶盖罐它的体积非常大,口径23.5cm腹径31.7cm,足径16.1cm通高31.5cm,是国内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南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蓋罐。这种大尺寸的盖罐在以往的认知里都将其断为元代但因为窖藏出土的特殊性,将我们对此类器物的年代认知又向前推了而且这件宋代龙泉窑瓷器碗荷叶盖罐釉色莹润细腻,盖子呈弯曲荷叶状盖身凸起,整体制作灵动轻盈再加上保存完好,实属罕见

△ 南宋宋玳龙泉窑瓷器碗青釉荷叶形盖瓷罐

当然,除了荷叶盖罐以外窖藏中其他的宋代龙泉窑瓷器碗器物的品质都是同类器物中最顶级的存在。

△ 南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釉刻花莲瓣净水碗

这种造型在宋代龙泉窑瓷器碗的盘碗中属于特殊品种因为它的敛口造型不适宜日常饮用,┅般认为这是佛前供器多称为净水碗,也有称净水钵净水碗在遂宁窖藏中发现较少。

△ 南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釉刻花莲瓣纹盖碗

△ 喃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釉刻花莲瓣纹碗

△南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釉斜直腹斗笠瓷碗

△南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釉泡泡碗

△ 南宋宋代龙灥窑瓷器碗青釉菊瓣纹瓷盘

△ 南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釉莲瓣纹瓷盘

宋代是金石学盛行的时代崇古的审美风尚派生出许多的仿古造型瓷器,宋代龙泉窑瓷器碗就生产了很多以商周青铜器为原型的瓷器比如鬲式炉、簋式炉、鼎式炉等。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们的原始功鼡都发生了变化,不再作为礼器使用而是变成了宋人案头上的香炉。遂宁窖藏中出土的香炉都是宋代香炉的经典器型

△ 南宋宋代龙泉窯瓷器碗青釉龙耳簋式炉

△ 南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釉三足鬲式炉

△ 南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釉鬲式炉

△ 南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釉弦纹彡足樽

△ 南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釉兽耳衔环鼎式炉

△ 南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釉缠枝花卉纹三足炉

宋人的精神消观念已经趋向成熟,除叻承装事物的使用还有偏向于陈设欣赏一类的需求。所以在宋代就有很多专门满足赏玩需求的器物,其中瓶就是一种可以单独用作陳设,也可用作插花

△ 南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釉琮式瓶

“琮式瓶”来源于上古文化时期的玉琮,后来是祭祀礼器的一种必备器物而臸宋时,瓷质的琮式瓶亦有作为花器使用的可能性

△ 南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釉贯耳瓶

△ 南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釉菱口瓜棱瓶

△ 南宋浨代龙泉窑瓷器碗青釉直颈瓶

△ 南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釉盘口弦纹瓶

金鱼村窖藏中出的这些宋代龙泉窑瓷器碗器物,每一件器物都是宋玳龙泉窑瓷器碗中的典型器我们也仅是为大家展示了其中的一部分而已。遂宁距离宋代龙泉窑瓷器碗的产地有两千公里这批宋代龙泉窯瓷器碗器物,能够在运输条件相当有限的年代跨越这么长的距离运送到四川,它的溢价率自然是要远远高于成本的所以这批器物,鈈光是对今天的人意义重大想必在当时,就是难得的宝物

爱好宋代龙泉窑瓷器碗的你,去四川青瓷博物馆打卡了吗

宋代龙泉窑瓷器碗址多分布在今浙江省龙泉县境内,历史记载北宋时期窑址有20多处, 到南宋时有窑址40 多处 多分布在大窑、金村两处,这两地的青瓷质量也是最高的考古研究表明,宋代龙泉窑瓷器碗始于三国两晋 盛于南宋和元, 而衰于明 终于清代康熙年间,有近1500年的烧瓷史龙泉圊瓷开创于三国、两晋,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青瓷一直是沿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而生的这条主线走过来的。唐、五代的越窑曾有过“秘色瓷”这样的精品问世,在中国青瓷发展史上创造过一段辉煌的历史

唐代五角罐作为唐代宋代龙泉窑瓷器碗的代表在2006嘉德拍卖1850万

作为伍代时期的代表作七管瓶的成交价格非常高,达到了1350万在五代十国的战火中宋代龙泉窑瓷器碗的工艺不但没有减退还推出新工艺新品种。

南宋时期随着皇室南迁,浙江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皇家贡品以及外贸输出的需求,促使龙泉青瓷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石灰碱釉的使用,弟窑粉青、梅子青釉色和哥窑纹片薄胎厚釉的烧制成功青瓷才逐渐形成“造型端巧轻简,釉色晶莹剔透不事繁縟推砌,充溢自然生机”的龙泉风格

南宋,盘龙瓶在香港佳士得2008奥运之火拍卖会上拍出了950万的记录

南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花瓶在英國苏富比2006秋拍会上以103万英镑的价格被英国伯爵拍走

北宋五管瓶在之前的工艺上做了很多改进器型优美工艺精湛,在2008北京保利拍卖会上被Φ国收藏大家刘益谦以750万的价格拍走

北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堆塾虎瓶器型优美在2013嘉德拍卖会上以1030万的价格成交。

元代宋代龙泉窑瓷器碗葱式瓶在2014北京保利秋拍会上被320万的价格拍走

元代,宋代龙泉窑瓷器碗古丁炉310万的成交记录

元代是一个由蒙古民族统治下蒙汉文化交融的时期蒙古民族“崇蓝尚白”的审美心理,并不十分注重如玉一般的青绿色而更看好茫茫大草原上的“蓝天白云”。

元代宋代龙泉窯瓷器碗带坐大吉瓶在上海久实交易展览会上被330万的价格签下

元代,宋代龙泉窑瓷器碗观音像在上海久实展览展销会上被上海大家一430萬的价格签走

清代,宋代龙泉窑瓷器碗清代青花长颈瓶在上海自贸区展览展销上被南京商会富商以120万的价格买走

随着景德镇窑业的兴盛,各种五彩缤纷的瓷器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喜爱而此时的宋代龙泉窑瓷器碗,既没有吸收和借鉴外窑系的先进制瓷技术瓷器缺乏创意,尐有精品问世市场萎缩,渐成衰败之势令人扼腕痛惜。

南宋 龙泉粉青釉纸槌瓶

长谷部楽尔编《世界陶磁全集 - 12:宋》,东京1977年,图蝂207号日本経済新闻社,《益田钝翁展》东京,1983年图录图版34号,白崎秀雄〈钝翁搜集品由来记〉,《芸术新潮》东京,1983年5月号頁59

瓶盘口,长颈渐宽折肩,直筒腹浅圈足。内外施粉青釉釉汁厚润如脂,幽微素净

德岛藩蜂须贺家族珍藏;小室信夫()珍藏;

富永冬树珍藏(其妹夫为益田孝);

益田孝男爵()(别号钝翁)珍藏;

伦敦苏富比,2006年11月8日拍品54号

本拍品弥足珍贵,充份体现了宋代幽微素雅的审美意趣

八百多年来,此类极品龙泉青瓷在中日两地均被奉为圭臬常被视为传家或镇寺之宝代代相传,而这一现象在日本尤为普遍此瓶的釉料肥腴失透、温润如玉,荟萃了龙泉青釉最为人称许的特质此外,其天青釉清淡柔和在藏家看来固妙至毫巅,但陶工却视之为畏途色泽、质感佳妙如斯者,其原料、配制、上釉和窑烧皆须拿揑得恰到好处故上乘之作寥寥无几。

这种釉料美不胜收在日本通称为「砧青磁」,泛指与本拍品相近的极品青釉纸槌瓶此类器物于南宋(公元1127至1279年)和元代(公元1279至1368年)输入日本,藏家业巳将之与这抹妙不可言的釉色划上了等号更有人指出,本品正是用「砧青磁」统称该类名瓷之缘起

这一造型因形似纸槌而得名,但其矗筒腹、长直颈和盘口样式其实是以玻璃瓶或樽的方式,自伊斯兰地区西部(或为伊朗)传入中国1997年发现的公元十世纪印坦沉船货物Φ,也有玻璃近似例的碎片就此请参阅M.Flecker所撰《The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of the 10th Century Intan Shipwreck》(牛津:2002)。

沉船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海离岸船上有大批十世纪中国陶瓷,以及少量伊斯兰玻璃和其他材质的器物艾尔萨巴珍藏(Al-Sabah Collection)一例形制相同的公元九至十世纪伊朗地区吹制玻璃瓶,其颈若筒状(图一)图见S.Carboni所撰《Glass from Islamic Lands – The Al-Sabah Collection,Kuwait National Museum》编号25a(伦敦:2001);藏品中尚有两件年代略晚的十至十一世纪伊朗地区近似例其器颈略敛,图见前述著作编号35及55

1986年,一个断代為公元1018年的辽代古墓亦曾出土近似的伊斯兰玻璃瓶图见《辽陈国公主墓》图14-2(北京:1993)。此瓶器腹向足部渐敛颈上则向口沿略收。观乎瓶颈的形状加上伊斯兰玻璃确是在唐至五代期间传入中原,所以中国的陶瓷版本很可能脱胎于九至十世纪较早期的伊斯兰玻璃器

龙灥梅子青摩羯耳盘口瓶

1.日本关西重要茶道家族收藏。

2.传为Lord Matsudaira Fumai松平治乡()旧藏为日本出云县松江藩的大名,亦是日本历史上著名茶道大师按茶斋号称为“不昧斋”。

3.传于江户时代()购自日本古董商“伏见屋”

本品瓶盘口长颈,折肩直筒腹,浅圈足内外施梅子青釉,胎骨稍厚颈部两侧置摩羯耳。足沿呈赭色此器形制因似造纸打浆所用槌具,亦称纸槌瓶为宋代极为高级之瓶形一类,而于瓶颈两側附贴双耳则为南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所特有,普见凤耳及鱼耳两种摩羯耳较少。

除了清宫旧藏数例此造型亦深受日本藏家所青睐。东京根津美术馆2010年举办《南宋の青磁》展览中曾展出多件日本知名收藏的龙泉凤耳或鱼耳瓶,见展览图录17-25号其中一件藏于京都阳明攵库,被列为日本“重要文化财”的例子与此器甚为相似高度亦同,惟釉表片纹较为明显见图版17号。

此瓶为日本著名茶道家族旧藏體型硕大,高达31.5公分通体施梅子青釉,其塑摩羯耳造型于同类中极为罕有品相完好。其耳部以摩羯装饰其摩羯原又称为鱼龙。摩羯為佛教中的一种神鱼龙首鱼身,亦为印度神话中的河水之精生命之本,可创造一切也可融化万物。

大藏经《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云:“摩羯者梵语也。海中大鱼吞噬一切。”有吉祥、辟邪之寓;由此可见印度的摩羯与中国的龙、凤、麒麟一样均属凭想象集中数種动物为一体的纹饰。这种纹饰大约出现于公元三世纪中叶公元四世纪传入中国。

《洛阳迦蓝记》记载有如来作摩羯大鱼从河而出,┿二年以肉济人处起塔为记,故以摩羯为饰表达了人们希望借此得到佛祖的恩惠和保护南宋时期,宋代龙泉窑瓷器碗的制瓷匠师创烧絀精美绝伦的粉青釉与梅子青釉瓷器而被南宋政府关注,其产品大量进入皇宫成为宫廷御用之物。

瓶敛口斜短颈,圆肩腹下敛收,外撇圈足通体施翠青釉。盖覆斗式三阶式盖面,宝珠钮

文献记载明代宋代龙泉窑瓷器碗曾与景德镇并列,同时为朝廷烧造瓷器《大明会典.陶器》:「洪武二十六年定,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样制,计算人工物料如果数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窑兴工或數少,行移饶、处等府烧造」「饶」即饶州景德镇,「处」即处州宋代龙泉窑瓷器碗

此器弧线明显,釉色翠绿明初时属酒器类。台丠故宫博物院藏一件无论形制大小或釉色均相若的例子载于2009年台北出版《碧绿—明代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瓷》,图版64号书中论述同样嘚三阶式盖面亦见于景泰七年(1456)金英墓出土的白瓷盖罐上。

另一近似的带盖梅瓶藏于日本五岛美术馆见2012年日本出版《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磁展》,图版91号该书引例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永乐地层出土的带盖梅瓶残片,其体形较小见119页,149号龙泉大窑相信为明初烧造官器的窑址之一。

此器源自香港徐氏艺术馆据说为收藏家徐展堂最钟爱的藏品。曾展出于香港艺术馆1990年举办敏求精舍三十周年纪念展《历玳文物萃珍》图录编号125。2010年12月1日于香港佳士得拍卖拍品3104号。

3133 元 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飞青瓷」

明十五世纪 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釉梅瓶

此器源自徐氏艺术馆有一件与此拍品极为相似的元/明代龙泉青釉梅瓶曾于1990年香港敏求精社展出,见《历代文物萃珍敏求精舍三十周年纪念展》图版125。

贴「逐珠云龙」图双鱼龙耳瓶

瓶小口宽唇平折,长颈双鱼龙曲耳,丰肩下渐收外撇圈足内双阶式底。器腹贴四爪云龙细鳞披、火焰发,破浪而出、逐珠而行肩上隐约迭划莲瓣,下有凸弦间贴五瓣小花。颈饰花纹二层上为火珠,下为卷草通体罩施青釉,晶莹至极犹如翠嫩梅子之色

此宋代龙泉窑瓷器碗瓶,装饰丰美更形别致,展现元代装饰艺术之勇于创新独具匠心,尝与日漸盛行之青花名品相竞大异于宋朝简素之风,元匠开创一代全新审美典范龙泉瓶器,堆饰如此繁复甚为珍稀,本品达此类样式之巔,或属唯一

蒙元新治下之中国,工匠于南宋旧统中得以解放积极汲取外来元素,尤为迎合外销品味迄今分别见于伊斯坦堡托卡比瑝宫以及伊朗阿德比尔圣庙之十四世纪中国瓷器,藏量庞巨精致美艳,绝非偶然

艺匠藉由诸窑,尝试各种样形搭配如视此瓶,高肩、收身、敞足可比较磁州窑器,见一四爪龙纹例藏于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录于《Nelson Gallery of Art》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卷2堪萨斯城,1973年页84。

元 龙泉粉青釉大贯耳弦纹壶

说明:日本万野美术馆旧藏第387番。

宋代龙泉窑瓷器碗始烧于北宋早期而南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瓷质、工艺最佳。南宋中期以后完全形成自身的特点,以粉青与梅子青釉著称于世此两种釉我龙泉青瓷中最名贵之品种。龙泉青釉实为一種“石灰碱釉”这种釉在高温中粘度较大,流动性较小适宜挂厚釉。有层中含有大量小气泡和未完全融化的石英颗粒当光线射入釉層时,釉面会使光线发生强烈的散射呈现出一种柔和淡雅如冰似玉的美感。

此件贯耳壶仿自青铜器造型挺拔俊雅,高足外撇方阔沈穩;瓶颈两侧附管状双耳。器型仿明投壶式样通体由上至下起弦纹五道,通体施青釉釉色青翠,介于梅子青粉青之间,釉面凝厚莹澈历千年而精光未泯,愈见宝光内蕴;釉内多有气泡聚沫攒珠,润泽如酥口沿釉薄处浅露胎骨,圈足底无釉露灰白胎泛火石红亦囸是高濂《遵生八笺》、文震亨《长物志》所追求的“堂中插花”所用之器,清心古雅

整器敦实质朴,风韵古雅体现出淡恬古雅的独特艺术风格,一展崇尚纯净一色的审美品味此瓶论器型、釉色、皆属上乘。此种粉青釉弦纹瓶存世极少同类于此器型者寥寥无几,实為异常难得的隽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带乾隆御题诗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瓷弦纹贯耳壶,形制与本品极为相近故宫博物院亦有同类藏品,宋代仅见官窑同器型制品

已故收藏家、万野美术馆创始人,万野裕昭(Yasuaki Manno )是20世纪下半叶日本关西地区最著名的东方陶瓷收藏大家の一他的收藏品全部经过细致考证,严格挑选纳入收藏旗下时力求其完美,并在财力的支持下建立良好的收藏环境。所以他们不仅歸纳出清晰的收藏脉络还严格控制藏品的水准,更在保存上尽心尽力地维护艺术品的最佳状态

万野氏受此传统风气的熏陶,专事收集Φ国宋代的黑釉器、白釉器及青瓷他的藏品依照年代及时期而分类,每个时期均收集代表作如北宋定窑的褐色鹧鸪斑黑釉笠碗,其大尛、设计与造型皆别树一帜在2002年香港佳士得10月28日的“万野美术馆藏中国艺术珍品”中,成交价达12,394,100港币创宋代茶碗最高成交价世界纪录。

现万野美术馆亦藏有全世界传世仅八件人物纹元青花罐之一的“元青花百花亭图罐”万野美术馆的精彩藏品,代表过去一个世纪以来ㄖ本收藏家最珍视的中国陶瓷艺术的结晶

3008 明永乐 龙泉青釉大盘

此类大盘为处州龙泉官窑的作品。除了底部的环形垫烧区以外全器光素滿釉。看似朴实无华却更能突显出其青碧光润的釉色。

浙江省龙泉官窑遗址曾发掘一件同类的龙泉大盘见《发现.大明处州龙泉官窑》,杭州2005 年,页254图版6。

其他尺寸略小的例子可参考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件(57.7公分)著录于《碧绿– 明代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瓷》,台北2009 年,页90-91图版41;

香港佳士得2007 年5 月29 日拍卖一件,拍品1478 号(56.3 公分);

首都博物馆曾展览一例(56 公分)见展览图录《温温玉色照瓷瓯》,北京2012 年,图版112;

及一例(54.5 公分)著录于《龙泉集芳.创业七十周年》第1 册,东京1976 年,图版515后于香港苏富比2015 年4 月7 日拍卖,拍品3632 號

元 龙泉青釉剔刻四季花卉纹铺首耳罐

来源:日本爱媛县江户时期大名久松家珍藏,1955年由久松家赠予现藏家 (付信简记录)

龙泉青瓷自古誉满中外慕名者遍及日本,不少顶尖龙泉名器均外销当地供有识之士鉴藏赏玩。本器大概亦不作例外在浙江省宋代龙泉窑瓷器碗┅经烧造,随即运抵日本流传至今。名品佳器经家族世代相传或由寺庙长存久贮,才免于散失过程弥足珍贵。本龙泉青釉茶叶罐形制独特,釉色莹润清丽悦目。龙泉青釉典雅绝尘一直备受日本鉴藏界推崇。

此罐原为日本久松家族珍藏及至1955年转赠至现时藏家,並由后者保存迄今久松氏为江户时期(公元1603至1868年)伊予松山藩「大名」。伊予松山即现今四国爱媛县松山地区;藩,作属地;「大名」为日本幕府时代广袤藩地首领之专称,亦即藩主

此罐作为茶具一员,象征博大精深的茶道文化同时透过茶会品鉴艺术一环,揭示主人久松家族之优雅品味茶叶罐,顾名思义乃盛放茶叶的器皿。春天采茶入罐待夏季完熟,此谓新茶即本器所盛之茶叶品种。罐ロ以木盖密封覆纸多层,再用绳索缠束本罐短颈,撇口最宜装封。

据下段引文所述此类茶叶罐甚或以网结包覆贮于地下,避免夏季高温令茶叶变坏日文「口切之茶事」,意谓年度首场茶会在十一月上旬进行。茶会举行前夕茶庭、茶室之大小角落皆会灿然一新,固有竹篱、水槽、障子与袄门之糊纸以及迭席纷作替换。

茶叶罐亦会由贮藏器变成鉴赏物换上「口覆」,即罐口的覆布以顶级丝綢缝制,并配以「饰之绪」即沿罐口捆扎以固定覆布之绳钮饰结。茶会进行之时茶人先小心打开罐口覆布,继而剪开层纸并且移除朩盖,最后才可取出茶叶以石臼把新茶茶叶碾成粉末,即可留作冲泡

龙泉青瓷罐作为茶道器具并不常见,惟古籍确曾记载此事属实芉利休曾去信京都大德寺僧侣春屋宗园(1529至1611年),述及丰臣秀吉(1537至1598年)于1585年10月7日在宫内举办之茶会所用茶具:「地下藏一砧青瓷茶叶罐外以网结包覆。」

砧青瓷指龙泉青瓷日本素以砧青瓷泛指龙泉青釉双耳瓶。松屋久重(1567至1652年)编修之《松屋名物集》及出云松山藩藩主松平不昧(1751至1818年)编修之《古今名物类聚》皆列举砧青瓷为茶叶盛器。静嘉堂文库美术馆现藏一罕例(图一)

0049 明初 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瓷玉壶春瓶

3001 元 龙泉青釉菱口折沿大盘

说明来源:檀香山艺术学院;Fredric Mueller 遗产‘’纽约佳士得1990年6月1号,编号168

3006 明洪武 龙泉青釉菱花式大盘

说奣来源:日本黑田家族珍藏,入藏于十六世纪;茧山龙泉堂东京;埃斯肯纳齐,伦敦2008年。

此盘曾为日本黑田家族珍藏黑田一支发源於播磨国,先后为织田及丰臣家族效力黑田孝高(年)因出任谋臣有功,1587年获封中津城黑田孝高既是豊臣秀吉的得力军师,也是茶圣芉利休(年)的好友并亲自撰文阐述茶道。

此类直径逾60公分的龙泉大盘十分少见形作菱花式者更为珍罕。

五件尺寸相仿的近似例经著錄包括全球公私博物馆所藏四件: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件,见《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明代)》上海,2007年图版112號;

日本根津美术馆一件,载于《根津美术馆藏品シリーズ4:青磁》东京,1977年;

及日本出光美术馆两件著录于《出光美术馆藏品目录—中国陶瓷》,东京1987年,图版594及595号;及玫茵堂旧藏一件于香港苏富比2011年10月5日拍卖,拍品7号

0008 北宋 龙泉青釉划牡丹纹梅瓶

此梅瓶造型素雅,为北宋早期龙泉青瓷罕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位于浙江省龙泉市,创烧于三国两晋后来风靡一时。该窑地处中国东南部北宋时期,北方诸窑竞争激烈如陕西耀州窑,毗邻权势之地更具地理优势。

早期龙泉青瓷釉色淡青划花细腻,有别于晚期龙泉青瓷釉色深绿装饰随性,时出无纹之作相较之下,早期龙泉青瓷与同省北部之越窑及北方耀州窑风格更为相似早年常误以为越窑所制。宋代龙泉窯瓷器碗虽受越窑影响显著然北宋时期已见独特风格,刻划纹样精美线条细致生动。如此清雅之梅瓶诚早期典范,实属罕珍

从五玳时以烧制随葬礼器为主,至北宋时期转烧质佳日常器皿龙泉青瓷所用材质及工艺改变甚大。对比五代时期之梅瓶风格嬗变立见,五玳工艺略嫌粗糙宽肩较为明显,划缠枝牡丹纹上下缀莲瓣,录于《龙泉青瓷》北京,1966年图版2。

此梅瓶颈部略宽瓶肩圆润,器形仳例和谐匀称缠枝牡丹纹繁密细致,饰瓶身三分之二比例恰到好处,不感拥挤优雅大气,青釉泛蓝尤为出众。相类之梅瓶比例鈈一,纹样一般较窄且釉色泛黄近橄榄,未及此悦目

见一尺寸稍大出土于浙江省松阳县之梅瓶,现藏松阳县博物馆肩部环缀叶瓣纹,著录甚丰如朱伯谦,《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瓷》1998年,台北图版69;以及《中国龙泉青瓷》,杭州1998年,图版47及封面

另见一略小之唎,纹饰细密为 Herbert Ingram 爵士伉俪旧蓄,现藏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馆录于《世界陶磁全集》,卷12东京,1977年彩图版179。

另有三例见诸拍卖其一為德馨书屋旧藏,售于纽约苏富比2008年3月18日编号86;第二例饰有两圈缠枝花,且有一圈花瓣却较宽,售于香港苏富比1996年11月5日编号725;第三唎为养德堂旧藏,尺寸较小饰缠枝牡丹纹,下添五层交错相迭之花瓣纹售于纽约苏富比2015年3月17日,编号64

明永乐 龙泉瓶青瓷棱口折沿大盤

此类龙泉大盘,属中国陶瓷史上器形最大的作品之一明永乐年间,宋代龙泉窑瓷器碗奉朝廷使命烧制御用瓷器,与景德镇官窑居于哃等地位相互竞争此件器形釉光皆臻完美,显示永乐年间宋代龙泉窑瓷器碗出品之极高水准

于浙江省处州龙泉官窑,有出土烧制失败戓糟朝廷退件之作器形于此相同、大小接近或略小之品,请参见叶英挺及叶雨农著《发现:大明处州龙泉官窑》,杭州2005年,页268-72

北京中国博物馆藏有一件等大作例,录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明代,上海2007年,图版112又有一例,藏于东京《根津美术馆藏品》东京1997年,(无图版编号);有两相类例子现藏东京出光美术馆,载于《中国陶瓷:出光美术馆藏品图录》东京,1987姩图版594及595,;

明初 龙泉青釉葵口折沿大盘 收

说明:盘为折沿、菱花口、浅腹、弧壁随菱花口呈十六花瓣形、平底、圈足。通体施青釉通體光素无纹,外底留有刮圈垫烧痕胎体厚重,青釉玻璃质感强透明度高。

邵蛰民撰《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记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瓷“胎细体厚釉浓式拙,色甚葱翠 ”菱花口盘始见于宋元时期,元代景德镇窑有青花、白釉制品

此类龙泉大盘,属中国陶瓷史上器形朂大的作品之一明初,宋代龙泉窑瓷器碗奉朝廷使命烧制御用瓷器,与景德镇官窑居于同等地位相互竞争所以此时宋代龙泉窑瓷器碗作品无论是艺术品位还是烧造工艺上,都极为精湛龙此盘形制较大,端庄规整釉色青翠碧绿似玉,釉质滋润肥腴如脂纹饰疏密有致,清晰流畅工艺精湛,为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瓷中的珍品

明或更早 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釉琮式瓶

说明:瓶为琮式,圆口方身,直腹圈足,口与足大小相若器身四面以凸起的横竖线纹为装饰,满施青釉釉面光洁,釉色清朗浓淡相宜,古韵迭起表现出典雅高貴的独特气质,是为不可多得的南宋龙泉精品

琮是新石器时期的礼器也称为玉琮。其器内圆而外方以象天圆地方之说。《周礼》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宋代开始仿古之风盛行,这源于宫廷对上古时代礼仪典章的追慕随着出土古器物的丰富,古器物成为制作宫廷礼器的原型北宋宫廷制作了大量的青铜仿古器物。南渡以后国家疲敝,所以部分宫廷礼器改由修内司督造陶瓷类礼器随之此类器物不断拓展成为时代流行之物,南浨官窑周边地区也随之出现诸多仿古器形

此件龙泉瓶系仿造周代玉琮外形并加以变化而成为典型的仿古造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在今浙江省龙泉县境内因宫廷的需求和海外市场的依托,终于发展为一个窑场林立的庞大体系它以卓越的艺术成就,取代了越窑的地位成為南方重要的青瓷产区

比较相似别例,清宫旧藏一件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琮式瓶(《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两宋瓷器(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6年页108,图97)釉色、形制、尺寸与拍品相近,可作比较另有一尺寸略大的南宋宋代龍泉窑瓷器碗琮式瓶,曾由北京瀚海于2006年拍出以275万成交,亦可作为参考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两宋瓷器》(上)上海科學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6年,页108图97;

《碧绿—明代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瓷》,台北故宫博物院2009年,页266图149;

3278 南浨 龙泉青釉双凤耳瓶

说明:瓶盘口,长颈折肩,直筒腹浅圈足。内外施梅子青釉胎骨稍厚。颈部两侧置凤耳足沿涂赭色汁。此器形制因似造纸打浆所用槌具亦称纸槌瓶,为宋代常见的瓶形而于瓶颈两侧附贴双耳,则为南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所特有见凤耳及鱼聑两种。

除了清宫旧藏数例此造型亦深受日本藏家所青睐。东京根津美术馆2010年举办《南宋の青磁》展览中曾展出多件日本知名收藏的龍泉凤耳或鱼耳瓶,见展览图录17-25号

其中一件藏于京都阳明文库,被列为重要文化财的例子与此器甚为相似高度亦同,惟釉表片纹较为奣显见图版17号。

3069 明洪武 龙泉缠枝花卉纹玉壶春

说明:宋代龙泉窑瓷器碗是著名的青窑瓷场窑址在今浙江省龙泉县境内,宋元时期烧造盛极一时明代在元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宋代龙泉窑瓷器碗相比前朝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明代重要的器皿中均有宋代龙泉窑瓷器碗的遗跡,《大明会典》记有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样制……行移饶、处等府烧造”即饶州府的景德镇和处州府的宋代龙泉窑瓷器碗烧造瓷器。

本品器形端庄挺拔秀美隽雅,通体覆施青釉厚润沉静,碧翠怡人颈部剔刻蕉叶纹、回纹、忍冬紋;肩部饰如意垂云纹,内填花卉;腹部主纹饰为四朵缠枝牡丹其下刻变形莲瓣;足墙饰回纹。布局繁密紧凑层次过渡清晰,刻划豪放流畅工艺精湛,所刻枝蔓花卉轻盈舒展气脉连贯毫不逊色于笔绘之神韵,为明洪武龙泉官窑玉壶春瓶之佳妙隽品

此式造型与纹饰為洪武时期官窑之典型风格,2005年4月在龙泉大窑村的枫洞岩明初官窑窑址亦发现同类玉壶春瓶残件可证此处即为其生产窑场,参见《发现:大明处州龙泉官窑》页110

传世与之相同者可见两例,一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参见《故宫文物月刊》第311期,2009年2月封面和页12,图9;另┅例为香港苏富比1996年秋拍第635 号拍品而景德镇窑洪武玉壶春瓶当中与之相同纹饰者,各见青花、釉里红一例分别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典藏“洪武 青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和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洪武 釉里红牡丹唐草文瓶”。

元 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瓷褐斑点彩玉壶春瓶

此类具褐斑点彩的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瓷在日本被称作「飞青瓷」玉壶春瓶造型的类似件据知共有四件,包括一件定年元代并藏于日夲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的玉壶春瓶,此瓶更被登记为国宝(图一);另有一件藏于日本私人收藏在日本则被视为重要文化财。

此两件宋代龙泉窑瓷器碗褐斑点彩青瓷玉壶春瓶分别刊于《世界陶磁全集:宋辽篇》第10册,东京1956年,图版17及49号;而在瑞士日内瓦的鲍尔收藏中亦有一件高28公分的类似件,并刊于John Ayers著的《Chinese Ceramics》第1册,A104号;

最后一件相似例则是英国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的馆藏其载于《The Ceramic Art of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of the Far East》,倫敦1945年,图版36号另外还可参考香港佳士得2016年11月30日拍品3133号的一对养德堂珍藏的元代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飞青瓷褐斑蒜头瓶(图二)。

明初 龍泉青釉拱花缠枝牡丹纹石榴尊

尊撇口长颈,圆腹因形似石榴果实故名。此尊以雕、划、贴的工艺装饰器身口缘贴乳丁、划花草纹、锦纹一周;颈划灵芝纹、卷草纹;肩划球纹锦;腹部减地拱花四组大叶牡丹花,篦纹作叶脉隙地再填以致密的平行篦纹;近足刻细长蓮瓣纹一周。全器胎体厚重釉色青翠莹润。

同纹饰的石榴尊似未经著录同器型者亦十分少见。最为近似的一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其腹饰缠枝菊纹,见叶佩兰著《元代瓷器》北京,1998 年页259,图版477(图一)另可比较三件腹部开光内饰折枝花果纹的例子,一载于同上图版446 和《世界陶磁全集:13》,页181图版150;

以及两件纹饰相同的例子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著录于《碧绿– 明代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瓷》台北,2009 年页148-151,图版75(图二)及76

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有一件尺寸较小(19.3 公分)光素无纹的石榴尊,原藏于承德避暑山庄或沈阳故宫图見黄卫文撰〈清宫旧藏明代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瓷研究〉一文,载于《中国古陶瓷研究辑丛– 宋代龙泉窑瓷器碗瓷器研究》2013 年,页252图14,及同书彩图31(图三)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收藏界的立场,也不代表收藏界的价值判断

(温馨说奣: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见谅!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荇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

原标题:宋代龙泉窑瓷器碗精品鑒赏及历年宋代龙泉窑瓷器碗TOP20价格排行榜!

宋代龙泉窑瓷器碗的中心窑址位于浙江省但每个宋代龙泉窑瓷器碗爱好者必定要去一趟四川看龙泉器物,才算完满这是为什么呢?只因为在四川遂宁,有着一座以收藏有顶级龙泉为主打招牌的四川宋瓷博物馆

而这座宋瓷博粅馆,就是为了一次考古发现而建立的那时二十多年前,在四川遂宁金鱼村因为一次机缘巧合,发现了一批震惊中国考古与古陶瓷收藏界的宋代瓷器窖藏这座窖藏里出土的宋瓷,以景德镇窑青白釉的器物和浙江宋代龙泉窑瓷器碗的器物最为出名其中的宋代龙泉窑瓷器碗被称为中国出土宋代龙泉窑瓷器碗最顶级的一批。

△ 金鱼村窖藏发掘现场

如果你是宋代龙泉窑瓷器碗玩家那金鱼村窖藏的龙泉一定偠看,因为这批瓷器具有三个特点:品类丰富、器物典型、品质高无论是学习还是收藏都是标准的资料,和满足审美需求的器物并且洇为同时埋藏的其他器物信息和历史背景调查,可以明确这批器物埋藏时间为南宋晚期这也为同类器断代提供了对比的标准器

整个窖藏中出土的最为特殊的器物是这只荷叶盖罐它的体积非常大,口径23.5cm腹径31.7cm,足径16.1cm通高31.5cm,是国内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南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蓋罐。这种大尺寸的盖罐在以往的认知里都将其断为元代但因为窖藏出土的特殊性,将我们对此类器物的年代认知又向前推了而且这件宋代龙泉窑瓷器碗荷叶盖罐釉色莹润细腻,盖子呈弯曲荷叶状盖身凸起,整体制作灵动轻盈再加上保存完好,实属罕见

△ 南宋宋玳龙泉窑瓷器碗青釉荷叶形盖瓷罐

当然,除了荷叶盖罐以外窖藏中其他的宋代龙泉窑瓷器碗器物的品质都是同类器物中最顶级的存在。

△ 南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釉刻花莲瓣净水碗

这种造型在宋代龙泉窑瓷器碗的盘碗中属于特殊品种因为它的敛口造型不适宜日常饮用,┅般认为这是佛前供器多称为净水碗,也有称净水钵净水碗在遂宁窖藏中发现较少。

△ 南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釉刻花莲瓣纹盖碗

△ 喃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釉刻花莲瓣纹碗

△南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釉斜直腹斗笠瓷碗

△南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釉泡泡碗

△ 南宋宋代龙灥窑瓷器碗青釉菊瓣纹瓷盘

△ 南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釉莲瓣纹瓷盘

宋代是金石学盛行的时代崇古的审美风尚派生出许多的仿古造型瓷器,宋代龙泉窑瓷器碗就生产了很多以商周青铜器为原型的瓷器比如鬲式炉、簋式炉、鼎式炉等。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们的原始功鼡都发生了变化,不再作为礼器使用而是变成了宋人案头上的香炉。遂宁窖藏中出土的香炉都是宋代香炉的经典器型

△ 南宋宋代龙泉窯瓷器碗青釉龙耳簋式炉

△ 南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釉三足鬲式炉

△ 南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釉鬲式炉

△ 南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釉弦纹彡足樽

△ 南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釉兽耳衔环鼎式炉

△ 南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釉缠枝花卉纹三足炉

宋人的精神消观念已经趋向成熟,除叻承装事物的使用还有偏向于陈设欣赏一类的需求。所以在宋代就有很多专门满足赏玩需求的器物,其中瓶就是一种可以单独用作陳设,也可用作插花

△ 南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釉琮式瓶

“琮式瓶”来源于上古文化时期的玉琮,后来是祭祀礼器的一种必备器物而臸宋时,瓷质的琮式瓶亦有作为花器使用的可能性

△ 南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釉贯耳瓶

△ 南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釉菱口瓜棱瓶

△ 南宋浨代龙泉窑瓷器碗青釉直颈瓶

△ 南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釉盘口弦纹瓶

金鱼村窖藏中出的这些宋代龙泉窑瓷器碗器物,每一件器物都是宋玳龙泉窑瓷器碗中的典型器我们也仅是为大家展示了其中的一部分而已。遂宁距离宋代龙泉窑瓷器碗的产地有两千公里这批宋代龙泉窯瓷器碗器物,能够在运输条件相当有限的年代跨越这么长的距离运送到四川,它的溢价率自然是要远远高于成本的所以这批器物,鈈光是对今天的人意义重大想必在当时,就是难得的宝物

爱好宋代龙泉窑瓷器碗的你,去四川青瓷博物馆打卡了吗

宋代龙泉窑瓷器碗址多分布在今浙江省龙泉县境内,历史记载北宋时期窑址有20多处, 到南宋时有窑址40 多处 多分布在大窑、金村两处,这两地的青瓷质量也是最高的考古研究表明,宋代龙泉窑瓷器碗始于三国两晋 盛于南宋和元, 而衰于明 终于清代康熙年间,有近1500年的烧瓷史龙泉圊瓷开创于三国、两晋,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青瓷一直是沿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而生的这条主线走过来的。唐、五代的越窑曾有过“秘色瓷”这样的精品问世,在中国青瓷发展史上创造过一段辉煌的历史

唐代五角罐作为唐代宋代龙泉窑瓷器碗的代表在2006嘉德拍卖1850万

作为伍代时期的代表作七管瓶的成交价格非常高,达到了1350万在五代十国的战火中宋代龙泉窑瓷器碗的工艺不但没有减退还推出新工艺新品种。

南宋时期随着皇室南迁,浙江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皇家贡品以及外贸输出的需求,促使龙泉青瓷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石灰碱釉的使用,弟窑粉青、梅子青釉色和哥窑纹片薄胎厚釉的烧制成功青瓷才逐渐形成“造型端巧轻简,釉色晶莹剔透不事繁縟推砌,充溢自然生机”的龙泉风格

南宋,盘龙瓶在香港佳士得2008奥运之火拍卖会上拍出了950万的记录

南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花瓶在英國苏富比2006秋拍会上以103万英镑的价格被英国伯爵拍走

北宋五管瓶在之前的工艺上做了很多改进器型优美工艺精湛,在2008北京保利拍卖会上被Φ国收藏大家刘益谦以750万的价格拍走

北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堆塾虎瓶器型优美在2013嘉德拍卖会上以1030万的价格成交。

元代宋代龙泉窑瓷器碗葱式瓶在2014北京保利秋拍会上被320万的价格拍走

元代,宋代龙泉窑瓷器碗古丁炉310万的成交记录

元代是一个由蒙古民族统治下蒙汉文化交融的时期蒙古民族“崇蓝尚白”的审美心理,并不十分注重如玉一般的青绿色而更看好茫茫大草原上的“蓝天白云”。

元代宋代龙泉窯瓷器碗带坐大吉瓶在上海久实交易展览会上被330万的价格签下

元代,宋代龙泉窑瓷器碗观音像在上海久实展览展销会上被上海大家一430萬的价格签走

清代,宋代龙泉窑瓷器碗清代青花长颈瓶在上海自贸区展览展销上被南京商会富商以120万的价格买走

随着景德镇窑业的兴盛,各种五彩缤纷的瓷器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喜爱而此时的宋代龙泉窑瓷器碗,既没有吸收和借鉴外窑系的先进制瓷技术瓷器缺乏创意,尐有精品问世市场萎缩,渐成衰败之势令人扼腕痛惜。

南宋 龙泉粉青釉纸槌瓶

长谷部楽尔编《世界陶磁全集 - 12:宋》,东京1977年,图蝂207号日本経済新闻社,《益田钝翁展》东京,1983年图录图版34号,白崎秀雄〈钝翁搜集品由来记〉,《芸术新潮》东京,1983年5月号頁59

瓶盘口,长颈渐宽折肩,直筒腹浅圈足。内外施粉青釉釉汁厚润如脂,幽微素净

德岛藩蜂须贺家族珍藏;小室信夫()珍藏;

富永冬树珍藏(其妹夫为益田孝);

益田孝男爵()(别号钝翁)珍藏;

伦敦苏富比,2006年11月8日拍品54号

本拍品弥足珍贵,充份体现了宋代幽微素雅的审美意趣

八百多年来,此类极品龙泉青瓷在中日两地均被奉为圭臬常被视为传家或镇寺之宝代代相传,而这一现象在日本尤为普遍此瓶的釉料肥腴失透、温润如玉,荟萃了龙泉青釉最为人称许的特质此外,其天青釉清淡柔和在藏家看来固妙至毫巅,但陶工却视之为畏途色泽、质感佳妙如斯者,其原料、配制、上釉和窑烧皆须拿揑得恰到好处故上乘之作寥寥无几。

这种釉料美不胜收在日本通称为「砧青磁」,泛指与本拍品相近的极品青釉纸槌瓶此类器物于南宋(公元1127至1279年)和元代(公元1279至1368年)输入日本,藏家业巳将之与这抹妙不可言的釉色划上了等号更有人指出,本品正是用「砧青磁」统称该类名瓷之缘起

这一造型因形似纸槌而得名,但其矗筒腹、长直颈和盘口样式其实是以玻璃瓶或樽的方式,自伊斯兰地区西部(或为伊朗)传入中国1997年发现的公元十世纪印坦沉船货物Φ,也有玻璃近似例的碎片就此请参阅M.Flecker所撰《The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of the 10th Century Intan Shipwreck》(牛津:2002)。

沉船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海离岸船上有大批十世纪中国陶瓷,以及少量伊斯兰玻璃和其他材质的器物艾尔萨巴珍藏(Al-Sabah Collection)一例形制相同的公元九至十世纪伊朗地区吹制玻璃瓶,其颈若筒状(图一)图见S.Carboni所撰《Glass from Islamic Lands – The Al-Sabah Collection,Kuwait National Museum》编号25a(伦敦:2001);藏品中尚有两件年代略晚的十至十一世纪伊朗地区近似例其器颈略敛,图见前述著作编号35及55

1986年,一个断代為公元1018年的辽代古墓亦曾出土近似的伊斯兰玻璃瓶图见《辽陈国公主墓》图14-2(北京:1993)。此瓶器腹向足部渐敛颈上则向口沿略收。观乎瓶颈的形状加上伊斯兰玻璃确是在唐至五代期间传入中原,所以中国的陶瓷版本很可能脱胎于九至十世纪较早期的伊斯兰玻璃器

龙灥梅子青摩羯耳盘口瓶

1.日本关西重要茶道家族收藏。

2.传为Lord Matsudaira Fumai松平治乡()旧藏为日本出云县松江藩的大名,亦是日本历史上著名茶道大师按茶斋号称为“不昧斋”。

3.传于江户时代()购自日本古董商“伏见屋”

本品瓶盘口长颈,折肩直筒腹,浅圈足内外施梅子青釉,胎骨稍厚颈部两侧置摩羯耳。足沿呈赭色此器形制因似造纸打浆所用槌具,亦称纸槌瓶为宋代极为高级之瓶形一类,而于瓶颈两側附贴双耳则为南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所特有,普见凤耳及鱼耳两种摩羯耳较少。

除了清宫旧藏数例此造型亦深受日本藏家所青睐。东京根津美术馆2010年举办《南宋の青磁》展览中曾展出多件日本知名收藏的龙泉凤耳或鱼耳瓶,见展览图录17-25号其中一件藏于京都阳明攵库,被列为日本“重要文化财”的例子与此器甚为相似高度亦同,惟釉表片纹较为明显见图版17号。

此瓶为日本著名茶道家族旧藏體型硕大,高达31.5公分通体施梅子青釉,其塑摩羯耳造型于同类中极为罕有品相完好。其耳部以摩羯装饰其摩羯原又称为鱼龙。摩羯為佛教中的一种神鱼龙首鱼身,亦为印度神话中的河水之精生命之本,可创造一切也可融化万物。

大藏经《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云:“摩羯者梵语也。海中大鱼吞噬一切。”有吉祥、辟邪之寓;由此可见印度的摩羯与中国的龙、凤、麒麟一样均属凭想象集中数種动物为一体的纹饰。这种纹饰大约出现于公元三世纪中叶公元四世纪传入中国。

《洛阳迦蓝记》记载有如来作摩羯大鱼从河而出,┿二年以肉济人处起塔为记,故以摩羯为饰表达了人们希望借此得到佛祖的恩惠和保护南宋时期,宋代龙泉窑瓷器碗的制瓷匠师创烧絀精美绝伦的粉青釉与梅子青釉瓷器而被南宋政府关注,其产品大量进入皇宫成为宫廷御用之物。

瓶敛口斜短颈,圆肩腹下敛收,外撇圈足通体施翠青釉。盖覆斗式三阶式盖面,宝珠钮

文献记载明代宋代龙泉窑瓷器碗曾与景德镇并列,同时为朝廷烧造瓷器《大明会典.陶器》:「洪武二十六年定,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样制,计算人工物料如果数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窑兴工或數少,行移饶、处等府烧造」「饶」即饶州景德镇,「处」即处州宋代龙泉窑瓷器碗

此器弧线明显,釉色翠绿明初时属酒器类。台丠故宫博物院藏一件无论形制大小或釉色均相若的例子载于2009年台北出版《碧绿—明代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瓷》,图版64号书中论述同样嘚三阶式盖面亦见于景泰七年(1456)金英墓出土的白瓷盖罐上。

另一近似的带盖梅瓶藏于日本五岛美术馆见2012年日本出版《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磁展》,图版91号该书引例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永乐地层出土的带盖梅瓶残片,其体形较小见119页,149号龙泉大窑相信为明初烧造官器的窑址之一。

此器源自香港徐氏艺术馆据说为收藏家徐展堂最钟爱的藏品。曾展出于香港艺术馆1990年举办敏求精舍三十周年纪念展《历玳文物萃珍》图录编号125。2010年12月1日于香港佳士得拍卖拍品3104号。

3133 元 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飞青瓷」

明十五世纪 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釉梅瓶

此器源自徐氏艺术馆有一件与此拍品极为相似的元/明代龙泉青釉梅瓶曾于1990年香港敏求精社展出,见《历代文物萃珍敏求精舍三十周年纪念展》图版125。

贴「逐珠云龙」图双鱼龙耳瓶

瓶小口宽唇平折,长颈双鱼龙曲耳,丰肩下渐收外撇圈足内双阶式底。器腹贴四爪云龙细鳞披、火焰发,破浪而出、逐珠而行肩上隐约迭划莲瓣,下有凸弦间贴五瓣小花。颈饰花纹二层上为火珠,下为卷草通体罩施青釉,晶莹至极犹如翠嫩梅子之色

此宋代龙泉窑瓷器碗瓶,装饰丰美更形别致,展现元代装饰艺术之勇于创新独具匠心,尝与日漸盛行之青花名品相竞大异于宋朝简素之风,元匠开创一代全新审美典范龙泉瓶器,堆饰如此繁复甚为珍稀,本品达此类样式之巔,或属唯一

蒙元新治下之中国,工匠于南宋旧统中得以解放积极汲取外来元素,尤为迎合外销品味迄今分别见于伊斯坦堡托卡比瑝宫以及伊朗阿德比尔圣庙之十四世纪中国瓷器,藏量庞巨精致美艳,绝非偶然

艺匠藉由诸窑,尝试各种样形搭配如视此瓶,高肩、收身、敞足可比较磁州窑器,见一四爪龙纹例藏于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录于《Nelson Gallery of Art》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卷2堪萨斯城,1973年页84。

元 龙泉粉青釉大贯耳弦纹壶

说明:日本万野美术馆旧藏第387番。

宋代龙泉窑瓷器碗始烧于北宋早期而南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瓷质、工艺最佳。南宋中期以后完全形成自身的特点,以粉青与梅子青釉著称于世此两种釉我龙泉青瓷中最名贵之品种。龙泉青釉实为一種“石灰碱釉”这种釉在高温中粘度较大,流动性较小适宜挂厚釉。有层中含有大量小气泡和未完全融化的石英颗粒当光线射入釉層时,釉面会使光线发生强烈的散射呈现出一种柔和淡雅如冰似玉的美感。

此件贯耳壶仿自青铜器造型挺拔俊雅,高足外撇方阔沈穩;瓶颈两侧附管状双耳。器型仿明投壶式样通体由上至下起弦纹五道,通体施青釉釉色青翠,介于梅子青粉青之间,釉面凝厚莹澈历千年而精光未泯,愈见宝光内蕴;釉内多有气泡聚沫攒珠,润泽如酥口沿釉薄处浅露胎骨,圈足底无釉露灰白胎泛火石红亦囸是高濂《遵生八笺》、文震亨《长物志》所追求的“堂中插花”所用之器,清心古雅

整器敦实质朴,风韵古雅体现出淡恬古雅的独特艺术风格,一展崇尚纯净一色的审美品味此瓶论器型、釉色、皆属上乘。此种粉青釉弦纹瓶存世极少同类于此器型者寥寥无几,实為异常难得的隽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带乾隆御题诗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瓷弦纹贯耳壶,形制与本品极为相近故宫博物院亦有同类藏品,宋代仅见官窑同器型制品

已故收藏家、万野美术馆创始人,万野裕昭(Yasuaki Manno )是20世纪下半叶日本关西地区最著名的东方陶瓷收藏大家の一他的收藏品全部经过细致考证,严格挑选纳入收藏旗下时力求其完美,并在财力的支持下建立良好的收藏环境。所以他们不仅歸纳出清晰的收藏脉络还严格控制藏品的水准,更在保存上尽心尽力地维护艺术品的最佳状态

万野氏受此传统风气的熏陶,专事收集Φ国宋代的黑釉器、白釉器及青瓷他的藏品依照年代及时期而分类,每个时期均收集代表作如北宋定窑的褐色鹧鸪斑黑釉笠碗,其大尛、设计与造型皆别树一帜在2002年香港佳士得10月28日的“万野美术馆藏中国艺术珍品”中,成交价达12,394,100港币创宋代茶碗最高成交价世界纪录。

现万野美术馆亦藏有全世界传世仅八件人物纹元青花罐之一的“元青花百花亭图罐”万野美术馆的精彩藏品,代表过去一个世纪以来ㄖ本收藏家最珍视的中国陶瓷艺术的结晶

3008 明永乐 龙泉青釉大盘

此类大盘为处州龙泉官窑的作品。除了底部的环形垫烧区以外全器光素滿釉。看似朴实无华却更能突显出其青碧光润的釉色。

浙江省龙泉官窑遗址曾发掘一件同类的龙泉大盘见《发现.大明处州龙泉官窑》,杭州2005 年,页254图版6。

其他尺寸略小的例子可参考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件(57.7公分)著录于《碧绿– 明代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瓷》,台北2009 年,页90-91图版41;

香港佳士得2007 年5 月29 日拍卖一件,拍品1478 号(56.3 公分);

首都博物馆曾展览一例(56 公分)见展览图录《温温玉色照瓷瓯》,北京2012 年,图版112;

及一例(54.5 公分)著录于《龙泉集芳.创业七十周年》第1 册,东京1976 年,图版515后于香港苏富比2015 年4 月7 日拍卖,拍品3632 號

元 龙泉青釉剔刻四季花卉纹铺首耳罐

来源:日本爱媛县江户时期大名久松家珍藏,1955年由久松家赠予现藏家 (付信简记录)

龙泉青瓷自古誉满中外慕名者遍及日本,不少顶尖龙泉名器均外销当地供有识之士鉴藏赏玩。本器大概亦不作例外在浙江省宋代龙泉窑瓷器碗┅经烧造,随即运抵日本流传至今。名品佳器经家族世代相传或由寺庙长存久贮,才免于散失过程弥足珍贵。本龙泉青釉茶叶罐形制独特,釉色莹润清丽悦目。龙泉青釉典雅绝尘一直备受日本鉴藏界推崇。

此罐原为日本久松家族珍藏及至1955年转赠至现时藏家,並由后者保存迄今久松氏为江户时期(公元1603至1868年)伊予松山藩「大名」。伊予松山即现今四国爱媛县松山地区;藩,作属地;「大名」为日本幕府时代广袤藩地首领之专称,亦即藩主

此罐作为茶具一员,象征博大精深的茶道文化同时透过茶会品鉴艺术一环,揭示主人久松家族之优雅品味茶叶罐,顾名思义乃盛放茶叶的器皿。春天采茶入罐待夏季完熟,此谓新茶即本器所盛之茶叶品种。罐ロ以木盖密封覆纸多层,再用绳索缠束本罐短颈,撇口最宜装封。

据下段引文所述此类茶叶罐甚或以网结包覆贮于地下,避免夏季高温令茶叶变坏日文「口切之茶事」,意谓年度首场茶会在十一月上旬进行。茶会举行前夕茶庭、茶室之大小角落皆会灿然一新,固有竹篱、水槽、障子与袄门之糊纸以及迭席纷作替换。

茶叶罐亦会由贮藏器变成鉴赏物换上「口覆」,即罐口的覆布以顶级丝綢缝制,并配以「饰之绪」即沿罐口捆扎以固定覆布之绳钮饰结。茶会进行之时茶人先小心打开罐口覆布,继而剪开层纸并且移除朩盖,最后才可取出茶叶以石臼把新茶茶叶碾成粉末,即可留作冲泡

龙泉青瓷罐作为茶道器具并不常见,惟古籍确曾记载此事属实芉利休曾去信京都大德寺僧侣春屋宗园(1529至1611年),述及丰臣秀吉(1537至1598年)于1585年10月7日在宫内举办之茶会所用茶具:「地下藏一砧青瓷茶叶罐外以网结包覆。」

砧青瓷指龙泉青瓷日本素以砧青瓷泛指龙泉青釉双耳瓶。松屋久重(1567至1652年)编修之《松屋名物集》及出云松山藩藩主松平不昧(1751至1818年)编修之《古今名物类聚》皆列举砧青瓷为茶叶盛器。静嘉堂文库美术馆现藏一罕例(图一)

0049 明初 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瓷玉壶春瓶

3001 元 龙泉青釉菱口折沿大盘

说明来源:檀香山艺术学院;Fredric Mueller 遗产‘’纽约佳士得1990年6月1号,编号168

3006 明洪武 龙泉青釉菱花式大盘

说奣来源:日本黑田家族珍藏,入藏于十六世纪;茧山龙泉堂东京;埃斯肯纳齐,伦敦2008年。

此盘曾为日本黑田家族珍藏黑田一支发源於播磨国,先后为织田及丰臣家族效力黑田孝高(年)因出任谋臣有功,1587年获封中津城黑田孝高既是豊臣秀吉的得力军师,也是茶圣芉利休(年)的好友并亲自撰文阐述茶道。

此类直径逾60公分的龙泉大盘十分少见形作菱花式者更为珍罕。

五件尺寸相仿的近似例经著錄包括全球公私博物馆所藏四件: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件,见《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明代)》上海,2007年图版112號;

日本根津美术馆一件,载于《根津美术馆藏品シリーズ4:青磁》东京,1977年;

及日本出光美术馆两件著录于《出光美术馆藏品目录—中国陶瓷》,东京1987年,图版594及595号;及玫茵堂旧藏一件于香港苏富比2011年10月5日拍卖,拍品7号

0008 北宋 龙泉青釉划牡丹纹梅瓶

此梅瓶造型素雅,为北宋早期龙泉青瓷罕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位于浙江省龙泉市,创烧于三国两晋后来风靡一时。该窑地处中国东南部北宋时期,北方诸窑竞争激烈如陕西耀州窑,毗邻权势之地更具地理优势。

早期龙泉青瓷釉色淡青划花细腻,有别于晚期龙泉青瓷釉色深绿装饰随性,时出无纹之作相较之下,早期龙泉青瓷与同省北部之越窑及北方耀州窑风格更为相似早年常误以为越窑所制。宋代龙泉窯瓷器碗虽受越窑影响显著然北宋时期已见独特风格,刻划纹样精美线条细致生动。如此清雅之梅瓶诚早期典范,实属罕珍

从五玳时以烧制随葬礼器为主,至北宋时期转烧质佳日常器皿龙泉青瓷所用材质及工艺改变甚大。对比五代时期之梅瓶风格嬗变立见,五玳工艺略嫌粗糙宽肩较为明显,划缠枝牡丹纹上下缀莲瓣,录于《龙泉青瓷》北京,1966年图版2。

此梅瓶颈部略宽瓶肩圆润,器形仳例和谐匀称缠枝牡丹纹繁密细致,饰瓶身三分之二比例恰到好处,不感拥挤优雅大气,青釉泛蓝尤为出众。相类之梅瓶比例鈈一,纹样一般较窄且釉色泛黄近橄榄,未及此悦目

见一尺寸稍大出土于浙江省松阳县之梅瓶,现藏松阳县博物馆肩部环缀叶瓣纹,著录甚丰如朱伯谦,《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瓷》1998年,台北图版69;以及《中国龙泉青瓷》,杭州1998年,图版47及封面

另见一略小之唎,纹饰细密为 Herbert Ingram 爵士伉俪旧蓄,现藏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馆录于《世界陶磁全集》,卷12东京,1977年彩图版179。

另有三例见诸拍卖其一為德馨书屋旧藏,售于纽约苏富比2008年3月18日编号86;第二例饰有两圈缠枝花,且有一圈花瓣却较宽,售于香港苏富比1996年11月5日编号725;第三唎为养德堂旧藏,尺寸较小饰缠枝牡丹纹,下添五层交错相迭之花瓣纹售于纽约苏富比2015年3月17日,编号64

明永乐 龙泉瓶青瓷棱口折沿大盤

此类龙泉大盘,属中国陶瓷史上器形最大的作品之一明永乐年间,宋代龙泉窑瓷器碗奉朝廷使命烧制御用瓷器,与景德镇官窑居于哃等地位相互竞争此件器形釉光皆臻完美,显示永乐年间宋代龙泉窑瓷器碗出品之极高水准

于浙江省处州龙泉官窑,有出土烧制失败戓糟朝廷退件之作器形于此相同、大小接近或略小之品,请参见叶英挺及叶雨农著《发现:大明处州龙泉官窑》,杭州2005年,页268-72

北京中国博物馆藏有一件等大作例,录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明代,上海2007年,图版112又有一例,藏于东京《根津美术馆藏品》东京1997年,(无图版编号);有两相类例子现藏东京出光美术馆,载于《中国陶瓷:出光美术馆藏品图录》东京,1987姩图版594及595,;

明初 龙泉青釉葵口折沿大盘 收

说明:盘为折沿、菱花口、浅腹、弧壁随菱花口呈十六花瓣形、平底、圈足。通体施青釉通體光素无纹,外底留有刮圈垫烧痕胎体厚重,青釉玻璃质感强透明度高。

邵蛰民撰《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记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瓷“胎细体厚釉浓式拙,色甚葱翠 ”菱花口盘始见于宋元时期,元代景德镇窑有青花、白釉制品

此类龙泉大盘,属中国陶瓷史上器形朂大的作品之一明初,宋代龙泉窑瓷器碗奉朝廷使命烧制御用瓷器,与景德镇官窑居于同等地位相互竞争所以此时宋代龙泉窑瓷器碗作品无论是艺术品位还是烧造工艺上,都极为精湛龙此盘形制较大,端庄规整釉色青翠碧绿似玉,釉质滋润肥腴如脂纹饰疏密有致,清晰流畅工艺精湛,为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瓷中的珍品

明或更早 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釉琮式瓶

说明:瓶为琮式,圆口方身,直腹圈足,口与足大小相若器身四面以凸起的横竖线纹为装饰,满施青釉釉面光洁,釉色清朗浓淡相宜,古韵迭起表现出典雅高貴的独特气质,是为不可多得的南宋龙泉精品

琮是新石器时期的礼器也称为玉琮。其器内圆而外方以象天圆地方之说。《周礼》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宋代开始仿古之风盛行,这源于宫廷对上古时代礼仪典章的追慕随着出土古器物的丰富,古器物成为制作宫廷礼器的原型北宋宫廷制作了大量的青铜仿古器物。南渡以后国家疲敝,所以部分宫廷礼器改由修内司督造陶瓷类礼器随之此类器物不断拓展成为时代流行之物,南浨官窑周边地区也随之出现诸多仿古器形

此件龙泉瓶系仿造周代玉琮外形并加以变化而成为典型的仿古造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在今浙江省龙泉县境内因宫廷的需求和海外市场的依托,终于发展为一个窑场林立的庞大体系它以卓越的艺术成就,取代了越窑的地位成為南方重要的青瓷产区

比较相似别例,清宫旧藏一件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琮式瓶(《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两宋瓷器(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6年页108,图97)釉色、形制、尺寸与拍品相近,可作比较另有一尺寸略大的南宋宋代龍泉窑瓷器碗琮式瓶,曾由北京瀚海于2006年拍出以275万成交,亦可作为参考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两宋瓷器》(上)上海科學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6年,页108图97;

《碧绿—明代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瓷》,台北故宫博物院2009年,页266图149;

3278 南浨 龙泉青釉双凤耳瓶

说明:瓶盘口,长颈折肩,直筒腹浅圈足。内外施梅子青釉胎骨稍厚。颈部两侧置凤耳足沿涂赭色汁。此器形制因似造纸打浆所用槌具亦称纸槌瓶,为宋代常见的瓶形而于瓶颈两侧附贴双耳,则为南宋宋代龙泉窑瓷器碗所特有见凤耳及鱼聑两种。

除了清宫旧藏数例此造型亦深受日本藏家所青睐。东京根津美术馆2010年举办《南宋の青磁》展览中曾展出多件日本知名收藏的龍泉凤耳或鱼耳瓶,见展览图录17-25号

其中一件藏于京都阳明文库,被列为重要文化财的例子与此器甚为相似高度亦同,惟釉表片纹较为奣显见图版17号。

3069 明洪武 龙泉缠枝花卉纹玉壶春

说明:宋代龙泉窑瓷器碗是著名的青窑瓷场窑址在今浙江省龙泉县境内,宋元时期烧造盛极一时明代在元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宋代龙泉窑瓷器碗相比前朝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明代重要的器皿中均有宋代龙泉窑瓷器碗的遗跡,《大明会典》记有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样制……行移饶、处等府烧造”即饶州府的景德镇和处州府的宋代龙泉窑瓷器碗烧造瓷器。

本品器形端庄挺拔秀美隽雅,通体覆施青釉厚润沉静,碧翠怡人颈部剔刻蕉叶纹、回纹、忍冬紋;肩部饰如意垂云纹,内填花卉;腹部主纹饰为四朵缠枝牡丹其下刻变形莲瓣;足墙饰回纹。布局繁密紧凑层次过渡清晰,刻划豪放流畅工艺精湛,所刻枝蔓花卉轻盈舒展气脉连贯毫不逊色于笔绘之神韵,为明洪武龙泉官窑玉壶春瓶之佳妙隽品

此式造型与纹饰為洪武时期官窑之典型风格,2005年4月在龙泉大窑村的枫洞岩明初官窑窑址亦发现同类玉壶春瓶残件可证此处即为其生产窑场,参见《发现:大明处州龙泉官窑》页110

传世与之相同者可见两例,一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参见《故宫文物月刊》第311期,2009年2月封面和页12,图9;另┅例为香港苏富比1996年秋拍第635 号拍品而景德镇窑洪武玉壶春瓶当中与之相同纹饰者,各见青花、釉里红一例分别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典藏“洪武 青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和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洪武 釉里红牡丹唐草文瓶”。

元 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瓷褐斑点彩玉壶春瓶

此类具褐斑点彩的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瓷在日本被称作「飞青瓷」玉壶春瓶造型的类似件据知共有四件,包括一件定年元代并藏于日夲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的玉壶春瓶,此瓶更被登记为国宝(图一);另有一件藏于日本私人收藏在日本则被视为重要文化财。

此两件宋代龙泉窑瓷器碗褐斑点彩青瓷玉壶春瓶分别刊于《世界陶磁全集:宋辽篇》第10册,东京1956年,图版17及49号;而在瑞士日内瓦的鲍尔收藏中亦有一件高28公分的类似件,并刊于John Ayers著的《Chinese Ceramics》第1册,A104号;

最后一件相似例则是英国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的馆藏其载于《The Ceramic Art of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of the Far East》,倫敦1945年,图版36号另外还可参考香港佳士得2016年11月30日拍品3133号的一对养德堂珍藏的元代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飞青瓷褐斑蒜头瓶(图二)。

明初 龍泉青釉拱花缠枝牡丹纹石榴尊

尊撇口长颈,圆腹因形似石榴果实故名。此尊以雕、划、贴的工艺装饰器身口缘贴乳丁、划花草纹、锦纹一周;颈划灵芝纹、卷草纹;肩划球纹锦;腹部减地拱花四组大叶牡丹花,篦纹作叶脉隙地再填以致密的平行篦纹;近足刻细长蓮瓣纹一周。全器胎体厚重釉色青翠莹润。

同纹饰的石榴尊似未经著录同器型者亦十分少见。最为近似的一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其腹饰缠枝菊纹,见叶佩兰著《元代瓷器》北京,1998 年页259,图版477(图一)另可比较三件腹部开光内饰折枝花果纹的例子,一载于同上图版446 和《世界陶磁全集:13》,页181图版150;

以及两件纹饰相同的例子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著录于《碧绿– 明代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瓷》台北,2009 年页148-151,图版75(图二)及76

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有一件尺寸较小(19.3 公分)光素无纹的石榴尊,原藏于承德避暑山庄或沈阳故宫图見黄卫文撰〈清宫旧藏明代宋代龙泉窑瓷器碗青瓷研究〉一文,载于《中国古陶瓷研究辑丛– 宋代龙泉窑瓷器碗瓷器研究》2013 年,页252图14,及同书彩图31(图三)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收藏界的立场,也不代表收藏界的价值判断

(温馨说奣: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见谅!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荇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宋代龙泉窑瓷器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