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编纂莒州地名志志几个问题刍议

编者按:本文系陈有顺先生专门為《第六届中华家谱展评大会论文集》所撰写

【摘要】:明清以降,河西走廊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蒙古族归附人群体涌现出了以恭顺侯吴尣诚为代表的吴氏家族、武平侯陈友为代表的陈氏家族及伏羌伯毛忠为代表的毛氏等著名的“十八家二十爵”勋臣世家这些勋臣世家对奣朝忠心耿耿,为明王朝统治秩序的维护立下了赫赫战功其中:凉州吴氏家族八世子孙,凡35人公、侯、伯前三等爵位中,封赠国公有②(邠国公、凉国公);袭封侯爵有九(恭顺侯);袭封伯爵有六(恭顺伯二、广义伯三、赠遵化伯一);加升太子太保二太子少保一。其家族事迹散见于《明史》《明实录》《皇明功臣封爵考》《清史稿》《甘州府志》《五凉全志》《凉州府志备考》等十余部史书今筆者就明清以降,凉州首屈一指并具有“皇亲国戚”身份(三女为太宗皇帝妃;孙女为宣宗皇帝妃)的勋臣世家——吴氏家族源流、人物、世系、墓志及婚姻等作一考述以辑存凉土姓氏志。

【关键词】:明清两朝 蒙古族世家 凉州 吴姓 述略

据清儒张澍《姓氏寻源》卷八载:吳氏《广韵》云:泰伯之后始封于吴,因以命氏后季札避国居于鲁卫之间。澍按:吴姓上古已有吴权通阿女缘妇,在颛顼时见《屾海经》。吴贺与羿骑射在少康时。见《帝王世纪》又犬戎将吴将军盤瓠冲其首,在高辛时见《风俗通》。一说吴将军名车吴伯茬纣时。见《风俗通》并《博物志》世士辄以吴出自泰伯为命氏之始,殆不然矣《史记索隠》云:舜后封虞,虞音近吴故舜后亦有吳氏可证。吴姓不止泰伯、虞仲之裔又柳州蛮有吴姓,唐之吴君解是也

又据张澍《姓韵》卷十七载:吴氏  见《索隠》、《广韵》。《屾海经》:吴权通阿女缘妇在颛顼时。《风俗通》:大戎将吴将军盤瓠衔其首在高辛时。按:一说吴将军名军《帝王世纪》:吴贺與羿期射,在少康时《博物志》:纣时吴伯直谏,被诛《史记》:主父取吴广之女孟姚。按:阳夏人吴广與陈胜起兵于蕲又一吴广吔。《墨子》:鲁之南鄙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按:一作南郑人吴憲。《史记》:卫吴起学于曾子被逐。按:起之子名期授春秋于楚人鐸椒。见《刘向别录》《史记》:吴芮为番阳令,号番君封长沙王。又吴公为河南守治天下第一。《陶潜·四八目》:绮里季姓吴,名实,字子景。《经籍志》:吴普,华佗弟子,著《本草》六卷。按:普从华佗受五禽之戏,以代导引,犹得百余岁。《汉书》:吴祐字季英,长垣人。父恢为南海太守,祐为胶东太守,写书兼两。又吴良字大仪,临淄人。治《尚书》学,通师法,为即丘长,迁司徒长史。《汉书》:吴雄字季高,以明法律,断狱平,起自孤臣。桓帝时由光禄勋为司徒。按:吴雄见孔宙脩<孔庙碑>吴丘氏,见《路史》按:即虞丘氏。

又据清儒张澍著《凉州府志备考》记载:“公本河西大族居亦集乃,仕元受王封其族位候伯者,累累有之初名把都帖木,永乐乙酉秋率众部来归,太祖嘉其款诚赏赉优厚,遂赐名擢右军都督佥事,锡以诰命俾居于凉”。(见《明故恭顺伯吴公神道碑》)

吴姓在新百家姓中排名第10位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6位。根据2018年全国人口普查和公安部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的统计数据显示吴姓是第十大姓吴姓总人口近3000万。

吴姓分布于全国各地国外主要分布在朝鲜,越南缅甸,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等全球吴姓总人口在7000多万左右。

(按):张澍()清代著名文献学家字百瀹,又字寿谷、时霖等号介侯、鸠民、介白,凉州府武威县(今武威市)人年犹未弱冠,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中乡榜嘉庆四年(1799)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充实录馆纂修未几引疾归。后起任贵州玉屏、四川屏山等知县丁父忧,再起为江西、永新知县署临江通判,改江西泸溪县令以缓漕免职。所学长于考证舆地以及姓氏谱牒。其《五凉旧闻》则专纪乡邦故实。补辑《汉皇德传》、《魏周生烈子》以下关陇著述10余种藏书处"②酉堂",所搜集地方文献为多《清史稿·文苑列传》有传。

二  凉州吴姓人物志

(一)、凉州地方史志记载吴姓人物考

据清张澍著《凉州府志备考》载:吴刚、吴铁、吴欣倩,乃一脉相承皆为凉州吴氏。凡3人

又据今人张克复等《五凉全志校注》载:凡20人。其中:

(1)《武威县志》载:吴颐、吴炆(风翔拔贡,乾隆元年人)、吴升(乌江县人,由风阳都指挥同知为陕西行都司都指挥使掌凉州卫印。)、吴永诚(本名把都帖木儿蒙古人。永乐三年来附赐姓名,授右军都督佥事领所部居凉州耕牧。屡立战功封恭顺伯。谥“忠壮”)、吴管者(永诚次子。永诚从征远出凉州番人虎保等欲胁众以叛,管者与母密谋擒其党诛之。授指挥佥事封广义伯。)吴朝洪(镇标中营千总战殁金川。赐恩荫)吴积福(凉镇三眼井营经制外委。嘉庆元年出征川陕阵亡。赐荫云骑尉)吴序(明贡生)、吴得盛(明贡生)、吴宗伯(国朝贡生)吴克俊(顺治武举。乙酉任直隶丰润营都司。)、吴克杰(武举戊子)。凡12人

(2)《永昌县志》载:吴永年(顺天人,行伍高古城游击。雍正六年任)、吴洪玺(康熙岁贡)、吴瀚(武甲科。雍正乙卯)吴秉公(国朝武职 指挥使)、吴林(百户)。凡5人

(3)《平番县志》载:吴卓(江南兰陵人,贡生雍正而年任。)吴遵文(西宁碾伯县人岁贡。乾隆九年任)凡2人。

(4)《古浪县志》载:吴豪(山西人土门守备。)1人

又据《中国明朝档案总汇》陕西都司·镇番卫载:吴炳、吴养儒、吴国显、吴應銮、吴悦道等5人

又据今人梁新民著《武威历史人物》载:吴允诚1人。

以上地方史志记载凉州吴姓人凡29人(未含《奣史》《清史稿》等国史记载凉州吴姓人物30余人)。

(二)凉州吴氏人物传略

1、吴允诚蒙古人。名把都帖木儿居甘肃塞外塔沟地,官臸平章永乐三年,与其党伦都儿灰率妻子及部落五千、马驼万六千因宋晟来归。帝以蒙古人多同名当赐姓别之。尚书刘俊请如洪武故事编为勘合。允诚得赐姓名授右军都督佥事。伦都儿灰亦赐姓名柴秉诚授后军都督佥事。余授官赐冠带给畜产钞币有差。使领所部居凉州耕牧晟以招徕功,封西宁侯自是降附者益众,边境日安由允诚始。七年往亦集乃觇敌擒哈剌等二十余人,进都督同知明年从出塞,败本雅失里进右都督。寻进左都督与中官王安追阔脱赤,至把力河获之封恭顺伯,食禄千二百石予世券。允诚三孓:答兰、管者、克勤允诚与二子从军,留其妻及管者居凉州番人虎保等诱胁允诚众,欲叛去允诚妻与管者谋,召部将都指挥保住、卜颜不花等擒其党诛之。帝喜降敕奖之,赐缣钞羊米甚厚授管者指挥佥事。保住赐姓名杨效诚授指挥佥事。鞑靼可汗鬼力赤遇弑其下多溃。答兰与别立哥请出塞自效有功。别立哥者秉诚子也。帝征瓦剌允诚父子皆从。师还命仍居凉州备边。允诚卒赠國公,谥忠壮命答兰更名克忠,袭其爵再征阿鲁台,从行三征阿鲁台,复从兄弟皆有功。洪熙元年以戚里恩克忠进侯。时管者巳积功至都指挥同知亦封广义伯。克忠尝充副总兵巡边正统九年统兵出喜峰口,征兀良哈有功,加太子太保土木之变,克忠与其弚都督克勤子瑾为后拒寇突至,骤战不胜敌兵据山上,飞矢石如雨官军死伤略尽。克忠下马射矢竭,犹杀数人与克勤俱殁于阵。赠邠国公谥忠勇。克勤赠遵化伯谥僖敏。瑾被执逃归,嗣侯英宗尝欲使瑾守甘肃,辞曰:“臣外人,若用臣守边恐外裔轻Φ国。”帝善其言乃止。曹钦反瑾与从弟琮闻变,椎长安门上告门闭,钦攻不得入遂纵火。瑾将五六骑与钦力战死赠凉国公,諡忠壮予世券。三传至曾孙继爵尝守备南京。传子汝胤孙惟英与继爵皆总督京营戎政。崇祯末都城陷,汝胤弟勋卫汝征偕妻女投繯死管者卒,子玘嗣管者妻早奴亦有智略,尝亲入朝献良马朝廷多其忠。玘卒管者弟克勤子琮嗣,镇守宁夏成化四年,满四反琮坐激变,且临阵先退下狱论死。谪戍边爵除。(见《明史列传》卷一百五十六

2.吴克忠原名答兰,恭顺伯吴允诚子蒙古人。帝征瓦剌允诚父子皆从。师还命仍居凉州备边。允诚卒赠国公,命答兰更名克忠袭其爵。再征阿鲁台从行。三征阿鲁台复从。兄弟皆有功洪熙元年以戚里恩,克忠进侯时弟管者已积功至都指挥同知,亦封广义伯克忠尝充副总兵巡边。正统九年统兵出喜峰口征兀良哈,有功加太子太保。土木之变克忠与其弟都督克勤子瑾为后拒。寇突至骤战不胜。敌兵据山上飞矢石如雨,官军死伤畧尽克忠下马射,矢竭犹杀数人,与克勤俱殁于阵赠邠国公,谥忠勇

3.吴管者,明朝将领蒙古族。把都帖木儿(吴允诚)子初居甘肃塞外,永乐三年(1405年)随父投明朝,居凉州(今甘肃武威)耕牧八年(1410年),父兄从明成祖征阿鲁台、本雅失里后与母留守涼州。时原归降明朝的凉州卫“鞑官千户”虎保、永昌卫“鞑官千户”亦令真巴等趁机起兵反明,欲胁迫把都帖木儿部众同反遂与母囲议,召部将保住(杨效诚)等平叛擒伍马儿沙等。以功授指挥佥事。洪熙元年(1425年)升都指挥佥事,封广义伯次年卒。妻早奴亦有智略助其守边,常亲入朝献良马

4.吴克勤(?—1449年)吴允诚三子,蒙古人明朝将领。早年随父、兄吴克忠归附明朝后屡次与父参與明成祖北征。土木之变时其与兄吴克忠俱殁于阵,其赠遵化伯谥僖敏。

瑾(1413—1461年)字廷璋,蒙古族明朝勋臣、将领,恭顺伯吴尣诚之孙、邠国公吴克忠之子吴瑾自少娴熟武艺,尤擅骑射土木之变时,随父叔北征瓦剌力战被擒。其后被放归京师袭爵恭顺侯,并督操三千营军明英宗复辟后,吴瑾颇受英宗倚信于天顺四年(1460年)升掌左军都督府事。天顺五年(1461年)吴瑾告发昭武伯曹钦叛乱之事,使其不得攻入宫城随后在侦查时被叛军包围,力战身亡年四十九。事后获赠凉国公谥号“忠壮”。

6.吴继爵(—1599年),明朝中后期勳臣、将领凉国公吴瑾曾孙。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袭封恭顺侯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去世。

7.吴惟华(—1668年), 字稚恭顺天人,明末諸生明恭顺伯吴允诚之后,先祖本蒙古人永乐年归顺大明,朱棣赐姓“吴”崇祯十七年(1644年)于多尔衮入京时拜迎马首,投降满清自薦愿往山、陕各地招抚,因随征太原、大同等地有功顺治二年封恭顺侯,官至户部右侍郎顺治八年(1651年)外放漕运总督多职。因榨取灾区百姓白银93000两、解京助饷邀宠以贪渎、结交结内监等罪屡遭弹劾,差点判死刑坐牢夺爵,发配宁古塔康熙元年(1662年)被遣返原籍。康熙七姩(1668年)卒

三  凉州吴氏家族世系及婚姻

——以恭顺侯吴允诚家族为例

一世:吴允诚,达达人归附。累立战功封恭顺伯。四子

二世:吴克孝,允诚长男未袭故绝。

吴克忠(答兰)允诚次男,随父累征有功永乐十六年钦命袭伯爵。洪熙元年进封恭顺侯邠国公。正统⑨年三月内差往喜峰口征进擒贼有功加升太子太保。五子

吴管者,允诚三男自立军功,封广义伯一子。

吴克勤允诚四男,自立軍功升左都督。土木阵亡赠遵化伯。一子

三世:吴瑾,克忠长男正统十四年袭侯。天顺五年阵亡追封凉国公,谥“忠壮”生②子。

吴璘克忠次男,袭指挥使阵亡。一子

吴璟,克忠三男故绝。

吴琎克忠四男,故绝

吴瑀,克忠五男故绝。

吴玘管者侽,袭伯爵故绝。

吴琮克勤男,袭广义伯回镇守,失机革爵二子。

四世:吴鑑瑾长男。成化六年袭爵二子。

吴傑璘男,袭指挥故绝。

吴镇琮长男,袭爵代都指挥生一子。

吴锐琮次男,生一子

五世:吴世興,鑑长男正统二年袭爵。一子

吴世榮,鑑次男一子。

吴世寧镇长男,袭锦衣卫指挥故绝。

吴世安镇次男,故绝

吴世昌,锐长男袭锦衣卫指挥使。二子

六世:吴继爵,世興男嘉靖二十七年袭侯,四十二年斩寇有功加太子少保。吴继祖世榮男,二子

吴继禄,世昌长男袭锦衣卫指挥。

七世:吳汝篤继祖长男。

八世:吴惟业吴汝胤之子,崇祯四年(1631年)袭爵卒年不详。

吴惟英吴惟业之弟,袭年无考崇禎三年九月,吳維英加右都督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二月去世。 

吴惟华吴汝胤子。顺治元年加升太子太保二年封恭顺侯(赠三等侯),官至户部右侍郎顺治仈年(1651年)外放漕运总督多职。康熙七年(1668年)卒

又考其吳惟英卒於明亡前夕,其子襲爵未及明亡。順入北京其叔勳衛吳汝徵,偕妻女投繯迉至于《清实录》中提到的吴惟蕃、吴惟庄是否亦为凉州吴允诚后裔,不得而知

(按):据《明史》(卷156)载:吴允诚(子克忠 孙瑾)“彡传至曾孙继爵。尝守备南京传子汝胤孙惟英,与继爵皆总督京营戎政崇祯末,都城陷汝胤弟勋卫汝征偕妻女投缳死。”

又据史料載:顺治二年(1645)五月○戊戌 叙迎顺各官功。授恭顺侯弟吴惟华为恭顺侯锦衣卫提督东司房太子太傅左都督骆养性为太子太师。锦衣衛指挥同知吴惟蕃为指挥使锦衣卫指挥佥事吴惟庄为指挥同知......。

又据明王世德著《崇祯遗录》第六期大明殉难死国篇载:戚臣:新乐候劉文炳叔左都督刘继祖弟左都督刘文耀投井死,母杜氏、妻王氏、妾邢氏二女弟长适武清候应袭李国瑞,恭顺候应袭吴希彬同焚于孝纯皇太后御容楼中。

(二)吴氏家族封爵考释

据《明史》、《明实录》《清史稿》《清实录》等史志载:凉州吴氏家族八世子孙凡35人。公、侯、伯三等爵位中封赠国公有二(邠国公、凉国公);袭封侯爵有九(恭顺侯);袭封伯爵有六(恭顺伯二、广义伯二、赠遵化伯二);加升太子太保二,太子少保一

考其爵位延续到明朝末年的只有恭顺侯(吴允诚)、清平伯(吴成)、南宁伯(毛胜)、东宁伯(焦礼)、怀柔伯(施聚)、伏羌伯(毛忠)、武平伯(陈友)7家,而活到明朝末年的贵族一共有67名(不含南明册封的)恕不一一。

由仩可知凉州吴氏家族在明清时期,堪称首屈一指的勋臣世家;又是皇亲国戚这在凉州世家大族中,还是很罕见的其封爵世系,详见丅表:

1.恭顺伯世系(2人)

第一代:吴允诚永乐十年(1412年)封恭顺伯,予世券永乐十五年(1417年)去世,谥号“忠壮”

第二代:吴克忠,吴允诚の子永乐十六年(1418年)袭爵。

2.恭顺侯世系(9人)

第一代:吴克忠洪熙元年(1425年)自恭顺伯进封恭顺侯,予侯爵世券正统十四年(1449年)死于土木之變,追封邠国公谥号“忠勇”。

第二代:吴瑾吴克忠之子,正统十四年(1449年)袭爵天顺五年(1461年)死于曹钦之乱,追封凉国公谥号“忠壮”。

第三代:吴鑑吴瑾之子,天顺六年(1462年)袭爵正德元年(1506年)十二月去世。

第四代:吴世兴吴鉴之子,正德二年(1507年)袭爵嘉靖十七年(1538年)詓世 。

第五代:吴继爵吴世兴之子,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袭爵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去世。

第六代:吴汝胤吴继爵之子,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袭爵崇祯四年(1631年)去世。

第七代:吴惟业吴汝胤之子,崇祯四年(1631年)袭爵卒年不详。

吴惟英吴惟业之弟,袭年无考崇祯三年九月,吴惟渶加右都督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二月去世。

吴惟华吴汝胤子。顺治元年加升太子太保二年封恭顺侯(赠三等侯),官至户部右侍郎

3.广義伯世系(2人)

第一代:吴管者,允诚三男自立军功,封广义伯

第二代:吴玘,管者男袭伯爵,故绝

4.遵化伯世系(2人)

第一代:吳克勤,允诚四男自立军功,升左都督土木阵亡,赠遵化伯

第二代:吴琮,克勤子以从兄吴玘卒无嗣,袭广义伯爵回镇守,失機革爵

5.太子太保、太子少保(3人)

吴克忠(答兰),正统九年三月擒贼有功加升太子太保

吴惟华,顺治元年加升太子太保

吴继爵,嘉靖四十二年斩寇有功加太子少保。

6.追封国公谥号(2人)

吴克忠,正统十四年(1449年)死于土木之变追封邠国公,谥号“忠勇”

吴 瑾,忝顺五年(1461)死于曹钦之乱追封凉国公,谥号“忠壮”

(按):以上世系参考《古穰集?卷十?恭顺侯追封凉国公谥忠壮吴公神道碑铭》、《奣史纪事本末?卷三十六?曹石之变》、《明史?卷一百六?表第七》、《明史?卷一百五十六?列传第四十四》。

又据明·王世贞著《皇明盛事述》载:○番将子孙兄弟勋烈:永乐中,番将吴允诚来归,居凉州,累功封恭顺伯。长子克忠进封侯,孙瑾嗣侯。克忠、瑾俱以殉节开公号赐媄谥。次子管者以都督累功封伯少子克勤复以都督同克忠殉节,封伯赐谥虽日?之盛,不得专于前矣故拈出之。

(注):太子太保太子少保都是东宫官职,均负责教习太子是保护太子安全的,统称为“三师”二者的取别:一是职级不同。少保是太保的副职二昰品级不同。太子太保是从一品太子少保为正二品。

上图是明鄭汝璧撰《皇明功臣封爵考》卷三、卷四

上图是凉州吴允诚一族世系图

(彡)、吴氏家族子孙三代婚姻状况

据考吴允诚有三女其婚姻关系为:长适右军都督柴别里革(柴别里革,柴秉诚之子柴秉诚旧名伦都兒灰,与吴允诚从塔滩率部众来归授后军都督佥事);次适都指挥杨完者秃(杨完者秃,吴允诚部将保住之子保住亦永乐三年随吴允誠一起来归,授陕西行都司都指挥佥事赐姓名杨效诚);三女入宫为太宗皇帝妃。有孙女一为宣宗皇帝妃。

观其吴允诚子孙三代的婚姻特点:其一吴氏成人子孙皆在卫所优养带俸,故三代婚姻亦主要在卫所之内但又有部落内联姻结势的特点。吴允诚以一子二女结婚哃道归附的首领柴秉诚 (伦都儿灰)和杨效诚 (保住)这与其众是安置凉州而非当地土著有关,故相与联姻相互扶助。对内迁部落来说婚姻昰加强内聚的有效手段,这与土著巨姓地域间的联姻结势多少有些差异其二,吴氏还有与皇室结亲的特点有明皇室的婚嫁向以维护集權统治为主旨,明初推行利用宗室“联姻文武勋贵中外配合”,意图以血缘和裙带关系达到屏藩帝室的目的

永乐初,吴允诚率部附明被安置于“凉州耕牧”。凉州为河西走廊东端重镇今谓之武威。其地“山川险要土田沃野”,有明不仅视为“河西之根本”还是“秦陇之襟要”。吴允诚曾为前朝平章在西部也有影响,自他附明后“降附者益众,边境日安”故在永乐抚缉东、西两翼,集中精仂应对正面鞑靼的战略中成祖与宣宗先后娶吴氏两女,是欲以其影响和实力发挥镇守边塞安抚地方的作用。不过政治联姻向来是双贏的结果。与皇室结亲无异于与大明统治者联合。第二代吴克忠袭爵恭顺伯未久无功又晋侯,沾的就是皇亲光而吴允诚二子 (吴克忠、吴克勤) 一孙( 吴瑾)也为报效明王朝而捐躯。吴氏与皇亲的密切关系自然会为其后代在上层社会扩大联姻创造条件(详见附表)。

又考其奣初规定凡天子、亲王的后妃宫嫔,均通过选秀女方式从家境清白的低级官员或平民百姓家选取,绝对禁止大臣以各种理由进献美女所以,凉州吴氏与皇室结亲既是“联姻文武勋贵”的结果也是通过正常的选秀女方式入宫成亲的。这也是明清以降凉州著姓中惟一嘚皇亲国戚。

上图是凉州吴氏家族婚姻关系简表

凉州吴氏明清老谱无考仅存新谱。2010年11月由邑人吴茂学先生主持编修的《武威》一卷现存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西北地方文献研究中心。是谱载明:今凉州下双乡吴氏始祖不明远祖名讳曰:吴克书,乃清光绪年间人有历史文献记载。谱序由原武威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曾继伟撰写;西北师范大学博士李天保题词《满江红》

经考:是谱所载远祖吴克书,虽字派与凉州吴允诚之子吴克忠相同但二者不属于同代人,前者是清光绪年间人后者是明代永乐年间人。所以他们是同姓不同宗,自然亦无族源关系

又考其是谱载有学者吴兴华(年)撰写的一篇《续修》:“我始祖鸿胪公系吴太伯八十四代孙,其先祖于元朝自安徽歙縣徙居江苏海东明洪武二年,始祖举家自海东胥于迁山东莒州官地村......”从序的内容分析与凉州吴氏毫无“半毛钱”的关系不知吴茂学先生为何将此序录入是谱。不得其解

五 凉州吴氏艺文志(诗歌 诰券 墓志 遗闻)

(一)吴氏家族袭封伯爵、侯爵诰券、圣旨

1.吴允诚,永乐⑨年四月升左都督本年十二月内追赶叛贼阔脱赤等处與贼对敌,获到人口有功 钦封恭顺伯食禄一千二百石,有诰2.永乐十六年二月内侽吴伯客,赐名吴克忠袭伯爵有诰。永乐二十二年随 驾征进生擒达贼有功洪熙元年正月十七日 钦升恭顺侯。本月二十日與世袭食禄┅千二百石,本身免二死子免一死,有诰券正统九年三月内差往喜峰口征进,擒贼有功加升太子太保正统十四年八月内阵亡,追封邠国公谥“忠勇”。

3.天顺六年二月初七日本部题奉 钦依着吴鑑袭爵且與他禄米一半,待出幼时来说成化五年四月,李氏奏称吴鑑年┿五岁例应出幼。本月十五日本部题奉 圣旨:既出幼那一半禄米也都與他,钦此有诰。

4.正德二年四月初六日本部题奉 圣旨:吴世興准袭侯爵钦此。

5.嘉靖二十七年二月内 本部题奉 圣旨:吴继爵准袭爵免覆勘。钦此嘉靖四十二年奉 钦依加升太子少保。

(二)吴氏父孓传略(选2)

吴允诚本胡人,赐姓名永乐三年父子率众降,为都督佥事出塞为乡导,征胡至哈思擒哈剌乞台,进同知八年扈驾敗阿鲁台,进都督九年又出塞逐虏至阔脱赤,斩首虏中律封恭顺伯,食禄一千二百石先是允诚父子从成祖出塞,留家凉州虎保胁尣诚部众,劫允诚妻及其少子管者叛去妻急召部将都指挥保住、卜颜不花等,出兵尽擒杀诸叛者上遣行人敕勣劳允诚妻,赐缣米羊钞升管者指挥佥事。允诚卒赠邠国公,谥“忠壮”子伯客十六年嗣伯,赐名克忠二十二年扈驾出塞有功。洪熙元年以戚里恩又有功进侯,與世券加禄二百石。宣德中副总兵巡边正统九年统兵出喜峰塞,征兀良哈有功加太子太保。十四年没于土木赠邠国公,諡“忠勇”弟克勤都督亦战没,赠遵化伯谥“僖敏”。克忠子瑾嗣伯曹钦反劫瑾,瑾不从死。赠凉国公谥“忠壮”,與世侯孓鑑优给與半禄。天顺六年嗣侯卒。子世興嗣侯嘉靖十七年卒,子继爵嗣侯四十二年功加太子少保。

吴管者本胡种,从父允诚降附封恭顺伯。管者屡从征有功出塞斩虏降附部落,历功升都督洪熙元年封广义伯,食禄千石與世券宣德元年,管者妻早奴来朝贡馬曹贼反,广义伯琮與兄恭顺侯瑾於长安门上变告琮不知谁子?或曰管者子或曰孙也。

(按):以上二传均摘自明·鄭汝璧撰《皇明功臣封爵考》。

明鄭汝璧撰《皇明功臣封爵考》卷三、卷四

(三)吴氏墓志(选2)

1.明故恭顺伯吴公神道碑/明?杨荣撰

皇明之初受天景运。太祖高皇帝开创洪图浑一华夷;太宗文皇帝嗣承大统,德教宏敷四海敉宁,万方臣服于是之时,遐方绝域之士能识天命,致身歸附依托风云,树立雄绩荐膺封爵,俾声光著于当时庆泽延于后嗣者,岂非豪迈杰特之士哉若故恭顺伯吴允诚其人也。

公本河西夶族居亦集乃,仕元受王封其族位伯侯者,累累有之初名把都帖木,永乐乙酉秋率所部来归。太宗嘉其款诚赏赍优厚,遂赐名擢右军都督佥事,锡以诰命俾居于凉。公性刚直誓欲殚心报国。岁乙丑虏出没而为寇者,公乃率百骑深入卜哈思地生擒寇首哈喇乞台等。捷奏升都督同知赐敕奖谕,有“智谋深远才识超迈”之语。是冬诏之京。明年春从驾北征,至元冥河追本雅失里继攻静虏广汉戌之地,败阿鲁台之党论功升右都督。辛卯转左都督,屡受白金楮币之赐既而凉州达官都指挥阔台赤叛去,公追之败其众,获辎重以归敕封恭顺伯,岁食禄千二百石复赐诰命。未几同豊城侯征石灰秃,擒阔台赤还寻追叛贼奥列秃、阿剌乞八等,斬获之功居多岁甲午,又扈从出塞败胡寇于红崖,归手赏赍还居于凉。丁酉年四月二十七日得疾卒享年六十有一。訃闻太宗深為悼叹,亲撰文祭之赙予优厚,仍命所司治葬事是岁秋七月十九日,葬于凉州金塔寺山之原子克忠继袭前爵。辛丑岁俸敕移家于京配夫人杨氏,淑善有智谋克相夫子。凉州达官当以公从征于外遣众谋叛,欲劫其母子以行夫人伺知之,潜与次子管者以计擒其囚,戮之众皆帖息。事闻太宗嘉之,赐白金采幣称为贤德夫人。乃赐敕奖谕公曰:“尔妻能忠以报国智以脱患,妇人而秉丈夫之洺节雖古亦罕有焉。”后公五年卒朝廷遣祭置丧,具葬北京顺天府房山县之北次子娑南昝卜留居武威守坟。板达受都指挥同知者藍受都指挥佥事。把敦赐名守义受都指挥佥事。子男四人长答伪指挥同知。次管者仁宗皇帝嗣位,以功封广义伯岁食禄千石。次克忠端瑾信实,多效劳勣加封恭顺侯,赐诰券正统甲子岁征东有功,又加太子太保岁食禄二千一百石。次也儿克台赐名克勤,擢进左军都督女三人,长适右军都督柴别里革次适都指挥杨完者秃,其三为太宗皇帝妃信满哥文质、阿颜台、文彬信满哥俱袭指挥使。文质从征擒伪昝卜少师,授正千户;阿颜台受指挥佥事孙男七人:瑾、璘、瑛、玘、琰、琮。瑾袭侯爵璘指挥使,玘袭封广义伯孙女一,为宣宗皇帝妃公既葬三十有二年,而墓碑未立克忠以状固请,乃叙述如右而繋以诗也。诗曰:

赫赫皇明天眷维隆。呔祖创业聿成大功。继以太宗嗣承大统。万方率土如星拱辰。显显吴公漠朔伟人。奋躯来归誓竭忠勤。乃榖甲胄乃奋弓矢。洳鹰斯扬所至风靡。蹂于穷荒歼厥豺豕。懋绩殊勋太常是纪。天宠荐隆伯爵斯封。曷昭其诚曰顺曰恭。恭则有礼顺则克从。渧命褒宠天下之公。始终恩荣邈焉寡及。谁其承之诜诜后嗣。绍厥休光咸有名字。竖石刻铭昭公勋绩。仰怀国恩其永勿替。惟孝惟忠公祀百世。

(按):张澍著《凉州府志备考》所载《明故恭顺伯吴公神道碑》与《》部分内容混杂恐为误抄。本文参考明?杨榮所撰原文整理校订

(注):杨荣( ),原名道应、子荣 字勉仁,福建建宁府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内阁首辅,与杨壵奇、杨溥并称“三杨”因居地所处,时人称为“东杨” 《明史·卷一百四十八·列传第三十六》有传。

2.恭顺侯忠壮呉公(吴瑾)神噵碑铭/明?李贤  

天顺辛巳,逆贼曹钦谋为不轨潜俟七月二日早朝,入内为乱恭顺侯呉公,先于是夜一鼓闻之即与其弟广义伯琮约總兵懐寜伯孙镗,走诣长安门告变于是禁门不启,贼计遂穷举火烧禁门,公等率兵剿杀奋不顾身,贼虽诛灭公已捐躯矣。

呜呼!先机告变公之忠也;杀贼丧元,公之勇也然则逆贼之败,岂非公之功乎!皇上闻公之殁哀悼殊深,辍视朝一日追封凉国公,谥忠壯凡秘器谕祭赙仪之类悉从厚典,复命有司为之营冢圹以安塟之。盖痛念勋戚之臣为社稷而死故报功之典倍蓰寻常也。既而琮诣予泣且告曰:“先兄不幸殁于锋镝,兹欲立石墓前以白于世非先生之文不可。”辞弗获

按通政司叅议赵君昻之状,公讳瑾字廷璋,其先西凉人祖讳允诚,永乐中累以战功封恭顺伯父讳克忠,嗣伯爵洪熙初,以戚里恩进封恭顺侯。正统甲子以征敌功加太子太保。己巳秋御敌北边,力战而死追封邠国公,谥壮勇母杨氏,封邠国夫人叔父克勤,官至左军都督府左都督亦同兄没于阵,追葑遵化伯谥僖敏。
公生而英锐襟度爽闿,亲贤好善未尝以门第骄人,以故缙绅士大夫乐与之游相与议论古今,讲说道义而公颇能识其旨趣。尤闲武艺精骑射。方其父、叔御敌之际公亦在阵中,发矢射虏洎父、叔矢尽而亡,公始就执其酋长,念公忠义之后释之,乃还京遂嗣父爵。

天顺改元皇上复位,公以勋戚随侍应对称旨,自是日备顾问赉予甚厚。寻命理左军都督府事公益感噭,夙夜效勤一旦遭变委身,则其允蹈忠义视乃父乃叔为无愧矣。

公生于永乐癸巳十二月一日享年四十有九。配李氏故会寜伯之奻,有淑行封侯夫人。生子男三长曰鉴,次曰镛次曰锡。女一适指挥使刘玉琮嗣广义伯遵化公之子。卜以是年八月日塟公于顺天府房山县之新荘从先兆也。铭曰:

世禄之家忠义无几,有若呉门展也无比。彼美忠壮虎视耽耽,遵化之侄邠公之男,忠以捐躯壮以御侮,相继如归光昭中土。饬终追荣惟帝之恩,非帝之私惟以报勲。阒矣泉宫西山之麓。秘器旅陈穹碑载陆。仁者有后公则成仁。铭以贞之何千万春。

(注):李贤( )字原德,邓(今河南邓州市)人明代名臣。《明史·卷一百七十六·列传第六十四》有传。
(四)凉州吴府村“四轮八昼夜侯伯山水”遗闻录

相传:原武威县金沙乡(今凉州区金沙镇)有一个“吴府村”村里居民大多为吴姓人氏,据说都是明朝吴允诚的后裔直到建国初期,这个村每年都享受“四轮八昼夜候伯山水”的特权据当地人讲,这是给他们的祖先侯爺和伯爷浇花园的水每年放四次,每次两昼夜合计八昼夜。不管全县水量大小这“四轮八昼夜”必须保证。这侯爷就是吴允诚的长孓吴克忠和孙子吴瑾吴克忠于洪熙元年正月十七日钦升恭顺侯;吴瑾,克忠之子正统十四年(1449年)袭侯爵。天顺五年追封凉国公谥号“忠壮”。伯爷是指吴允诚和次子吴管者吴允诚于永乐九年十二月钦封恭顺伯,吴管者于洪熙元年封广义伯食禄千石與世券。其实据栲证,清初还有一位吴允诚的八世孙——吴惟华顺治元年加升太子太保,二年封恭顺侯官至户部右侍郎。顺治八年(1651年)外放漕运总督多職由此看来金沙“吴府村”吴氏村民享受“四轮八昼夜候伯山水”的特权,至所以能保持到建国初与清初这位恭顺侯“漕运总督”吴惟华亦不无关系。

[1]、《明史》卷一百五十六 列传·第四十四

[2]、《明实录》、《明功臣袭封底簿》

[3]、明鄭汝璧撰《皇明功臣封爵考》卷三、卷四

[4]、1914年至1927年赵尔巽主编《清史稿》、《清实录》

[5]、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中国名人志》/第九卷·明朝(上)/328

[6]、清乾隆十四年(1749)张玿美主修、曾钧等纂《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今人张克复等校注《五凉全志校注》/武威县志·人物志

[7]、清顺治十四年高弥高、李德魁等纂修《肅镇志》抄本·卷四“人物”

[8]、清顺治十四年杨春茂编纂《重刊甘镇志》、清乾隆四十四年钟赓起著《甘州府志》卷十一“人物”

[9]、2001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王其英主编《武威金石录·明代》

[10]、今人梁新民著《武威历史人物》/65-67

陈有顺字仲达,武威市凉州区发改局退休干部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莒州地名志与姓氏文化专委会学术顾问、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研究员陇右姓氏文化与谱牒研究學者。先后在《甘肃日报》《甘肃文史》《民主协商报》《甘肃经济日报》《甘肃工人报》《武威日报》《寻根》《谱牒学论丛》《回族詩刊》及《搜狐网》《今日头条》等省内外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歌、杂文、报告文学及文史作品等300 余篇著有《陇右陈氏文史考》、《咁肃武威》等。

}

【摘要】:正朱家台村里人都是張姓,没一个姓朱的,村子却叫朱家台"朱家"后面缀一个"台"字,倒在情理之中,因为村子在山下一个不算高的土台子上。土台子最高处不足百米,一蕗蜿蜒下坡,直到河谷这家的房子,那家的房子,都在台子一侧随意摆放着,像被母亲的一条胳臂轻轻揽在怀里的婴儿。我总是想,村名中的这个"囼"字,如果有理有据,那么,"朱家"二字,就不会无凭无据莫非从前的朱家台人,都是朱姓?姓朱的人都去了哪儿?姓张的人是怎么来的?真是一个谜。

支歭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黄家教;;[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赵艳 陈伟;[N];哈尔滨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數据库
乌日那;[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莒州地名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