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品读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章《致老公》

书韵品读:最是书香能致远
我的图书馆
书韵品读:最是书香能致远
馆藏&19379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帮我找几篇关于读书的美文_百度知道
帮我找几篇关于读书的美文
帮我找几篇关于读书的美文:要求如下:要一篇:心灵和读书的美文几篇读书的美文,要高中的100分归你,如果好考虑加分
读书是美容
喝完功夫茶后,和一杯水,会觉得那水特别甜润。
热闹的聚会后,沉静下来,会觉得那沉静格外清澄。
厌倦了案牍之后,恍然回忆,会觉得平和的岁月令人神往。
平和的岁月就是那读书的岁月。
瞧,“读书是美容”,多醒目的题目。
美容作为弥补自然缺憾的一种方式,成为当今的一大时尚。作为一个怎么注重打扮的须眉,我想介绍的是另一种美容之法--读书。
读书增补感知的不不足,使人跨越时空的长河,与古今中外的哲人、智者倾心交流,知无穷,去浮躁。读书,使弱者获得信心和勇气;读书,使悍夫收敛粗蛮,弃粗俗趋儒雅;读书,使男子更潇洒,为女子添风韵。小长工高玉宝,靠着书籍的滋润,写出了一代人的生活经历,圆了同代人不敢奢求的梦想。卓文君、李清照,虽无西施之貌,却留下了千古美文,字字句句,感动后世。
知识可以弥补身体上的缺陷,矮个的鲁迅、残腿的张海迪都在文学的天空中找准了人生的坐标,写就了惊天动地的篇章。知识使人从落魄的境遇中解脱,苏东坡面对荒蛮的流放之地,唱出了“左牵黄,右擎苍,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激越词章。
当人间的繁华与我擦肩而过,当权势的请轧在世间上演,知识使人挣脱了世俗的困惑。宽和的心,简单得不能在简单,放松得不能在放松。我曾在山区工作过几年,面对物质生活的简朴和单调,是曹雪芹的《红楼梦》、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等鸿篇巨制伴我度过了精神虚空的时光,咀嚼出岁月的恬谈。吧时候,用悠然忘我和超尘脱俗来形容也不算夸张。多年以后,当我厌倦于案牍为俗事而伤神十,我才恍然记起那段平和的岁月,因为它曾是那么的令人神往。
能憎能爱才能文。《爱书小语》表达的是作者自己坚持日日读书、充实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体会。因为作者爱书,感悟深刻,所以才有开篇情真意切的呼告,才有“清贫而不寒伧,小康而不俗气,关键是要有书卷气,而不是市俗气”的隽语,才有尼克松、基辛格及西方哲人的名句的引用。作者对读书人越来越少的世俗的感叹,对只爱物质财富,失去物质财富便一无所有的人的规劝,都鲜明地表达出自己的爱情。
如果想为自己风风火火的都市生活或是疲倦重复的农家生活打开另一扇窗,徜徉在另一个世界中,那摸,读书吧。当基辛格不再担任美国国务卿时,他曾说过:“卸职以后最大的喜悦是不需要整天再看文件,可以读自己喜爱的书。”想不到,书籍对他竟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在标新立异的现代生活中,与书本竞争的对手太多太强了。人们可以轻松地敲着电脑键盘,打出一行行大小均匀的文字,研读诗书的人越来越少;人们可昼夜不停目不转睛地关注股票的张跌,却不爱翻阅唐诗宋词元曲;人们有了痛苦烦闷宁愿上麻将桌下舞池去发泄,却不愿静下心来反思以寻求心灵的澄明……他们疏远了让他们返璞归真的心灵殿堂——书籍。他们宁愿用焦油和酒精来麻醉自己,却不屑光顾这片乐土。他们的精神家园在何方?他们的理想、情感寄托在哪儿?
随着社会的发展,书的范围也在日渐扩大,不仅指狭义的书报杂志,还包括教育性的电视和广播等等。说真的,现在坚持日日读书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其实,现代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读书。衣着能赋予你外在的美,读书能给你气质的美。人不能事事靠直接经验来感知世界,读书获得的间接经验能使你大大加快走向世界、了解世界、融入世界的进程,读书能使人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能使人的心灵摆脱尘俗的纷扰,飞升到一个绚丽神奇的世界。只有在这个世界里,你才能超越时间的限制,去感知、探求人类的一切。惟有读书能够让我们在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两极中保持宁静与平衡。16世纪一位西方哲学家说:“当 我有些钱的时候,我买书,剩下的钱再去买食物和衣服。”物欲就像茫茫沙漠,没有一条路可以寻到绿洲,而精神的财富却像曲径通幽,妙趣通无穷。与其花钱买到名牌时装美一时,不如投资书籍终生受益。
清贫把持不当,就会变成寒伧;小康处理不妥,便会陷入俗气。清贫而不寒伧,小康而不俗气,关键是要有书卷气,而不是市俗气。如果你热爱知识,即使失去财富,你还是富有的;如果你只爱财富,失去它你会一无所有。
尼克松说:“所有我认识的伟大的领袖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都是伟大的读书者。”有人说,一本好书是不会寂寞的。实际上,读者更不会寂寞。一卷在手,神游天地,俯视苍穹,与那些伟大的心灵对话,和自然界的万物沟通与交流,那才是世上最美的享受。
读书,是充实生命的有效途径,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书中自有黄金屋”已不是对知识宝库的科学估价。因为书籍不是名利场,所以在书海中漫游,不用费心计算美钞英镑与法郎。因为书籍不是物欲角逐圈,所以,在书山上攀登,只有需尽心享受自然与恬静即可。
读书,是一个对书籍意蕴的把握与接纳的过程。
读书是人生命的必须。我想,任何一个真实的文明人都会把读书作为管理体制组成部分,没有这种必须,“生命就会失去弹性,很容易风干和脆折”。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书,是“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床”。
古往今来,勤苦读书总是流风不辍,总为人津津乐道。汉匡衡把家里的墙壁凿个小洞,借邻居的灯光来看书;晋孙康在晚上映着雪光勤读车胤在夏天捉几十个萤火虫儿,装入绢袋,照览卷册;南齐江泌,则携书上房顶,随月而观。他们俱以刻苦读书,取得成就。
书似一面神秘的魔镜,折射出迷宫似的世界。从金庸的侠骨,琼瑶的柔情,余秋雨的苦旅,马尔克斯的孤独,乃至泰山之巅,秋毫之末,南飞的雁阵,故枝的新叶,悱恻缠绵的少妇春梦,隽永曲折的真人妙谛,都是书的世界中的藏品。若唐诗宋词:唐代的环佩,宋代的衣裙,在字里行间轻灵飞动,--读去,仿佛听到了幽远的天籁,看到了水月的姿影,人面桃花爱情三分色,才子边将潇潇万古愁;安详地枕在唐风宋韵里,一不小心便一篙从周邦彦的烟柳长堤撑到了欧阳修的深深庭院……
伟大、优秀的艺术,自有其永恒的生命力,自是美的“无尽藏”。歌德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探测它,都是探不底的。”所以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永工夫兴味长。古人谓之“读书有间”,即指能由字里行间,窥见作者立意用心之所在。读的重点在于“通”:融会贯通,闻一知十,触类旁通,由此及彼。如唐张旭因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悟出笔法而书益精工;吴道子因见裴将军舞剑变化无常,联系到画里面更大进。读书,特别需要这种举一反三的悟性。
读书还应“反刍”。“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就要温故而知新,就要回味。每读一次有新的收获与心得,有余音绕梁之绝响,有“食已毕而味愈浓,言犹尽而意无穷”之妙不可言。
“腹中有诗气自华”,读几本好书,让熠熠闪光的文字照透你的身体以及灵魂,乃至生命。谈读书
凡古今之大学者多从书中获取,也将本人 才学著之于书。读书者,无非两条。多读收,精读书。
杜甫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的即是读书数量。古人 有头悬梁锥刺骨,有凿壁偷光,宣扬赞赏的就是抓紧一切时间读书的精神,韩愈告诫学生业精于勤,也是这个主张。但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慧 能大师目不识丁,却于其修行中读出“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的佛学境地,渐开出“南宗禅”;岳飞读书很多,但他更多的是从书中读出“国破山河在”、“遗民泪尽胡尘里”的亡国之情,于是立大志,终成一代名将。可见书不局限于书本本身,万物皆书,惟善读者可用。
古今中外各种书籍无穷无尽,诸子百家无所不包。于是便需要择其精华而读。
龚自珍所谓:“读书过万卷,胸中无适主”,所指即是读书之精。读过很多书后,佛家、道家、法家、阴阳家全部都接受,容易造成思维的混乱,在各种思想的冲击下,自己的主见反倒容易丢失,终于只能被称为文人墨客,抬手张口子曰诗云,恰恰没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最终被可悲的称为“书橱”。读书目的在于用书,而不只是机械的记忆和套用,这便是尽信书不如无书。从《诗经》到《四库全书》,从《荷马史诗》到《战争与和平》,无一 不是当时社会精英用血汗所书的极品。从中可以深化精神,提高修养,感悟人生,寻找真理。其余像琼瑶、古龙等等的言情武打则不读也罢。
读书并非为读书而读书,也并非为在人前显示资本。只停留在此的人至少是肤浅的。读书是基础,而它后面还有学书和用书两个部分。只有俱全者才是真正的学者,读书人。
何谓“善读书者”?通常文人 不是善读书者。他们在乎的是风花雪月,活得狭隘。只在乎文章的格式和语言华美的读书人也并非真人才,充其量是支写文章比较突出的笔。真的读书人从任何角度都能读到整个社会。他们敢于痛社会弊端,忧国忧民,惟有如此,方显书生本色。苏轼文章绝伦,惜乎他的才华没能完全发挥,最终并没倾向几件值得赞颂流传的事迹;范仲淹就好一些,因为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至少他是努力过的;而文天祥、史可法是真正值得称赞、值得敬佩的,他们读书,而且从书中读出了真理。这才是真正的善读书人。
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
真读书人,不只咏风花,不只诵雪月,亦忧国也,亦怀博爱也。选一篇
采纳率:20%
雪野茫茫,你知道一棵小草的梦吗?寒冷孤寂中,她怀抱着一个信念取暖,等到春归大地时,她会以两片绿叶问候春天,而那两片绿叶,就是曾经在雪地下轻轻的梦呓。 候鸟南飞,征途迢迢?在远方,再视野里,那是南方湛蓝的大海。她虽然很累很累,但依然往前奋飞,因为梦又赐给她一双翅膀。 窗前托腮凝思的少女,你是想做一朵云的诗?还是做一只蝶的画? 风中奔跑的翩翩少年,你是想做一只鹰,与天比高,还是做一条壮阔的长河,为大地抒怀? 我喜欢做梦。梦让我看到窗外的阳光;梦让我看到天边的彩霞;梦给我不变的召唤与步伐,梦引我去追逐一个又一个的目标````````` 没有泪水的人,他的眼睛是干涸的;没有梦的人,他的夜晚是黑暗的。 太阳总在有梦的地方升起;月亮也总在有梦的地方朦胧。梦是永恒的微笑,使你的心灵永远充满激情,使你的双眼永远澄澈明亮。 世界的万花筒散发着诱人的清香,未来的天空也传来迷人的歌唱。我们整装待发,用美梦打扮,从实干开始。等到我们抵达秋天的果园,轻轻的擦去夏天留在我们脸上的泪水和灰尘时。我们就可以听见曾经对春天说过的话:美梦成真!!!!
你有善良的心是不够的,没心知识的心是一个空洞,只有书本上的知识才可令你人生咁快乐。It is not enough for you to have kindhearted hearts,The heart without heart knowledge is a cavity,Knowledge of books only can make happy life such as you。---------------------------------------------------------时间能够改变善良的心;现实能够改变人生的路途。没有书本上的智慧,人生就像大海只指南针以没地图的船.船无目标漫长的斻行总到陆地,但这是你用漫长时间要到的地方?Time can change the kindhearted heart;Road where reality can change life。Have intelligence of books, life just as sea only by there is no ship of the mapping compass。does not have target long walking always to the land, but is this the place where you spend long time to get?英文不是太好 ..... 可能英文的文法有点出错 @.@&
上学时候,体弱的我很自卑,总感觉在异样的目光里很难堪。更害怕受到无端的伤害,我很孤独。在参加工作时的艰难,老爸风雨无阻地奔波后,换来无言的叹息,深切地领悟到世间冷暖是常情呵!很长时间把自己封锁在一个小角落里,面对银光闪闪的针头和点点滴滴汇入血液的药水,心灰意冷。我觉得离这个世界愈来愈远。你不喜欢这个世界,可世界偏选择了你,于是美好的东西摆在了桌面,丑陋的藏在黑暗里。厌恶的情绪随着世俗一点点浸入,一点点又被磨去。
我的心像火一样灼热,外表却像冰一样寒冷,他们在我的身体里抗争。我想飞出去的时候,火拦住了我,冰也浇我一身寒气。我不知道高兴的时候该哭泣,困苦的时候是否会大笑不已。我找不到我自己。也许是清醒的时候看到了自己混噩的样子,使我胆怯了。生命的衰退不可怕,畏惧的是精神的衰退啊!强悍的敌人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畏缩的自己。直到有一天,我对自己大喊一声;“再也不能这样活!人生一世,潮起潮落,名缰利锁,弄得身心疲惫不堪,其实死死纠缠不休的恰恰是自己呵!
为了我自己,拿起纸和笔。在我的生命里真的流淌着一条文学之河吗?那是一个遥远而又期待的梦想,但它又让我感到遥不可及。始终在前方若隐若现。如果我是个天赋很好的女子,加上实现梦想的努力,那辉煌的文学殿堂会给我打开一扇门啊!可是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文学的秉赋,只有不停地努力。没有谁会告诉我明天会怎样,心里的疾痛也没有谁告诉我怎样疗伤,就这样缓慢地在路上求索。
1992年,我手里攥着108元工资,流连在书店的门口。刚参加工作的我把工资都用来买书,如饥似渴地吸取营养,笨拙痴情地徘徊在文学里。只有在书的世界里,我才能解读自己,在执笔的手里才感到温馨快乐。我不化妆,更不会在意街上的流行色,也没有潇洒的男士目光围绕,我像灰姑娘一样在大街上踽踽独行。我的心里也不会多瞟他们一眼,因为我认为华丽的外表下往往遮掩的是糟粕,我衷情于写作和读书带来 的安慰和快乐。后来,还是有个人走进了我的生活。他的诙谐幽默,他的善解人意,更多的是他有和我类似的生活遭遇和志趣相同的爱好,闯入我的生活,击碎了我对世事的敌意。于是两个踯躇同行人牵手迈进了婚姻殿堂。他经常翻看我以前的涂鸦大作,便热情地鼓舞我继续写下去。他像一位的导师一样,在我每一个小东西诞生时就敲着边鼓:“你要写写生活的美好,只要你有真诚的心灵和发现美的眼睛,美丽的风景就在你左右;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信心,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不要期望太高,但要珍惜拥有。在他的循循善诱和文学对我的吸引,心早已融化在字里行间了。
真正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的是通过广播。我应当感谢那小小的传声筒。那是我的生命里美好安静的一段时光。我的儿子神气地来到这个世界,母爱在我的心中汹涌。每天我都抱着儿子打开收音机。静静地端详儿子熟睡的样子,听到优美的音乐和主持人温柔的话语,我也拿起了久违的笔写下了一篇小文章。被爱人看到了,笑着说:“我的老婆还是作家呀!”我笑了:“是做家里的坐家呀!”每想到被老公偷偷地寄到了广播电台。当我和儿子依然坐在不足十平米的小窝的家中时,倏忽间,主持人那熟悉的细腻话语伴着音乐响彻小屋。那是我写的《写给你》小文章啊!儿子仿佛听懂了爱的絮语,明亮的小眼睛注视着这个小收音机,静静的听着。意外的惊喜与感动也亮丽了那段美好的人生旅程。我记得那个节目是《午后相约》。在每一次忧伤和痛苦袭来时,我都会想起那个下午,那爱的旋律又将我从阴暗里托起,我知道那是爱的力量。茫茫人海中,我充满信心与渴望地在文学之梦中跋涉,虽然很遥远,但是我相信以爱为帆,驶入生活的这艘小舟里会有收获的。
我的第一篇小文章《美丽》在 杂志上发表时,欣喜地捧着那五元稿费时,卑微的心里颤抖了一下,哭了。我是个多愁而善感的女人。我会为一个小小的细节而浮想联翩,也会某个撼人故事而唏嘘不已。写作已使自卑封闭的我变成一个温柔多情的女人了。无论失意和挫折都是生活的丰赠,我谨记在心。感谢父母给予我生命,感谢爱人儿子给予我爱情,感谢朋友给予我友情,感激写作给予我热情……
我的每一篇小文章的第一个读者是丈夫。当我拿出自己的作品(自己的美称,其实也就是写的小东西)时让老公欣赏,老公便诚恳地说:“有进步,不过总是小女子的琐碎话题,简直是乱点鸳鸯谱啊,没有大度和深度,很有点为赋新词将说愁的感觉。还有最重要的是不能脱离生活呀!无谓的哀怨感伤都显得太乏了。”得到赞美会使我飘然欲仙的陶醉,有了批评才能让我反思与前进。我知道自己的渺小与不足,于是我更加疯狂地阅读和写作。在书的世界里看到了徐志摩的清新流畅,看到了林语堂大师的睿智旷达、朱自清的人生盛宴,看到鲁迅的文笔犀利和做人的爱憎分明,也听到了罗兰的轻柔小语,闻到了席慕容的茉莉花香。知道了张爱玲的凄婉美丽,更领略到三毛的撒哈拉沙漠万般风情……我在自己的本子里记下了铁凝、池莉、毕淑敏、莫小米……我以同样的热情去追求生活和文学,孜孜不倦地去写,认认真真去活,更期翼着某个时候我的名字也出现在某个地方,某个角落。
当写作的灵感涌现时,激动的我会忘记周围的一切,只是拿起了笔,于是心中那条美丽的河带着一个个美妙的字符汩汩不断地流出了。看到我每天醉在电脑前敲打文章,儿子就调皮地问:“妈妈是美女作家吗?”哦!妈妈只能是文学爱好者,希望你好好学习等将来去圆妈妈的梦呀。虽然我的文字很少变成铅字出现在报刊上,我的名字也很少散发出油墨的浓香来,但是我在认真而简单地生活着,执著而又快乐地在工作之余写着并感受着生活的真谛,写作只是一个小小的作者紧紧握住她所拥有的……保持精神家园的不溃败,就拥有了信心和希望!
做个快乐读书人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样才能让有限的生命过得充实富有、多姿多彩,怎样才能让有限的生命飘溢着浓郁的清香,闪耀出无限的光辉,怎样才能提高生命的质量,让生命增值呢?那就是读书。 在喧嚣的都市中,人们往往忘记了许多原始的生命的本能与需求。汽车代替了行走,电视代替了观察,网络代替了交流。我们不否认进步,但我们知道有的东西是永远不能代替的,如一片纯净的自然,如一本翻黄的旧书,如一首经典老歌。即使我们已经有着e时代的时尚外形,在内心的最深处,也许我们还执着于那种红袖添香的雅致、青梅煮酒的风趣,还有雨夜读书的清幽。 每一个人,也许都会有类似的梦,在遥远的异地,一次次的起程,一次次的出发。渴望走在不同的风景里,而现实中,也许我们只能在办公室里风云叠涌、菜市场内劳碌奔波。 可是,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启程,在一本又一本的书里,从一个地方走向另一个地方。人生的积淀,可行万里路,亦可读万卷书。 我们无法丈量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生命的宽度,一本让人受益的好书,也许就是一次生命的拓展。总希望在浮生半日的悠闲里,陪伴我们的,是一杯清茶,一卷好书;总希望喧嚣繁复之后,留一隅书香,让好友相聚往来吟唱…… 书,让世界简单的人变得丰富;书,让世界喧嚣的人返璞归真。在匆匆的旅途中,在沉沉的行囊里,在紫檀木的小几上……别忘了,留一个位置,给自己最爱的那本书! 喜欢读书,喜欢夜读书。虽无红袖添香,清茶一盏亦足矣!静夜在窗外,古书在几上,灯下的人与影成双。轻轻涌来的历史使近在咫尺的我,就像一场久违的夜雨,随风而来,入心而化,来去之间,将蒙尘的心灵清洗得纤尘不染,沏一壶绿茶,在满室的清馨中,就着窗外的夜色,细细品酌昨日的剪影,灯下的孤独及古今一同的情思。 从来没有想到,会有这样寂静这样无所欲求的心情。古书翻开在几上,微微发黄的书页上清晰地镌刻着淡远的记忆,轻轻将一种心境,一种绵延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境,穿越岁月的烟尘后,合订为线装的珍本,留传至今。从流走的岁月里,翻开的书页中漫生着洁静的灯光,精致的词汇是一些精致而又自足的灵魂。 我们在夜里独自思索,我们在书页里苦苦寻觅,思索那命运的永不可解。寻觅那初始的真挚悸动,其实人生也是一本书,都市生活的人更需要一些古典的心情,温柔的心情和一颗经过污染还能沉静的心去品读回味,桌上摊开的是人生,窗外流逝的是岁月,灯下独坐的,不是过客,是归人。 时光如流,夜色如墨,周围的呼吸,渐渐睡去。而我总是倚着床,点着灯,仍痴痴的读着文字,就似读春季的鸟语花香。读夏季的雷鸣雨飘。读秋季的梧桐落叶。读冬季的冰封雪塑。读也读不尽的柔情,如水浸漫我所有的情愫。 岁月悠长,我寄情于书我便永不孤独。我与文字有着永久的盟约。时乖命蹇她将我安慰。患难悲愁她为我解忧。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美文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浮生六记》品读
_百度宝宝知道
《浮生六记》品读
宝宝1岁8个月LV.12
  《浮生六记》品读
  沈复,字三白,清朝苏州人,18岁娶表姐陈芸为妻。恩爱厮守23年后,芸病逝,时年41岁。为纪念亡妻,沈复写下了流水账式的长文《浮生六记》,尽述二人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安贫乐道、无怨无尤的深情往事。
  陈芸(字淑珍)聪颖过人,刚学语时听父亲陈心馀口授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即能背诵,不幸4岁丧父,家境一贫如洗。芸从小给人刺绣挣钱养活母亲金氏、弟弟陈克昌,抽空勤读《琵琶行》等诗文,竟自学识字、并通吟咏,曾写下&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样的妙句。
  1775年,沈复13岁,陪妈妈回娘家,与舅舅的女儿,眉清目秀、心灵手巧的芸一见钟情,立刻直告母亲:今生非芸表姐不娶。母亲当即脱下金戒指给陈芸,7月16日,表姐弟订婚。当年冬天,芸的堂姐出嫁,沈复来蹭吃喝,还跑来跑去地凑热闹,半夜肚子饿时,喜出望外地吃到了芸表姐专为他藏在锅里的热粥,感动不已。小小年纪就晓得&藏粥待婿&,此事经过芸的堂兄陈玉衡、陈大喇叭四处广播,传为笑谈。
  1780年正月22日,陈芸、沈复结婚,年18岁,二人年纪差10个月。新婚第3天夜里3点,沈复一觉醒来,发觉芸披头散发,端坐烛前,看《西厢记》入神。由于家贫无书,又好学,芸视书如宝。
  婚后1月,在杭州当师爷的沈父稼夫先生,派人拎走沈复,拜在武林人赵省斋先生门下学习。读书3月,如隔10年,赵先生写信征得沈父同意,放三白回家。一见芸面,三白即&恍恍然化烟成雾,不知更有此身矣&。
  转眼盛夏六月,夫唱妇随、散步谈心,谈诗论赋。三白喜欢杜甫,芸喜欢李白,三白说:《琵琶行》作者白居易是你启蒙老师,沈三白是你夫君,李太白是你知己,你跟这&白&字好有缘啊!
  七夕夜,夫妇设瓜果香烛,同拜织女星,并肩临河赏月,直到月落,并亲自刻&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阳文、阴文各一枚,各自作为写信时的印鉴。
  七月半鬼节之夜,夫妇坐杨柳岸边看萤火虫,吟对联,愈联愈扯,芸笑得涕泪喷流,趴倒三白怀里说不出话,只有鬓边的茉莉花沁人心脾。突然扑通一声河中堕物,吓人一跳,沈复才想起此处曾有人投河溺亡,受此惊吓,芸寒热大作,连病一月,&真所谓乐极灾生,亦是白头不终之兆&。
  如胶似漆、形影不离,二人游园垂钓、登山观霞,吟出了&兽云吞落日、弓月弹流星&这样的神句。芸说:今生不够,要永世作夫妻。于是请来苕溪大画家戚遵画了月老牵线图、朋友石琢堂题诗,夫妇于初一、十五焚香拜祷。
  物以类聚,夫妇俱是世间奇人,芸看见一个姑娘年轻漂亮,就动了心思,赠翡翠金钏为信,私下里说服她给丈夫当妾,姑娘后来被有钱人抢先娶走填房,芸竟因此又气又恼,大病一场。长时间贫困养成的饮食习惯,芸酷爱腌瓜,三白却不爱吃,被妻子强塞腌瓜入口,三白捏着鼻子嚼两口,嘿,味道不错,从此也喜欢上了。&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包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芸还编辫戴冠假扮男人,随三白到处访友,竟不被识破。芸有一次大汗淋漓地在舟边柳岸观看鸬鹚捕鱼出神,冷不丁被三白轻拍香肩:兄弟,衣服湿透了。为什么不在舟上等我?芸说:怕你朋友钱公子到舟看见,可不尴尬?
  三白样样精通、样样疏松。能写会算、能刻会画,盆景插花、园林营造头头是道;看蚂蚁搬家、蛤蟆吃虫一蹲半天;抓只蚊子进帐,喷去一口烟,津津有味地欣赏它驾云鹤舞;含一口菖蒲子和米汤在口,嚼匀喷木炭上,置阴湿地长菖蒲;磨薄莲子壳,塞到鸡蛋壳中,放入孵蛋母鸡腹下孵,等小鸡出壳时取出。按八比二比例拌和老燕巢泥、芦笋末塞入蛋壳,蛋壳内的莲子发芽后移入清水碗中,花红叶绿的碗莲就成了;去到外地当塾师、当师爷、当酒贩子,总是趁便游赏好山好水,有一次为了看绝壁上的洞窟,撸袖子趴着爬着硬捱过去,旁人见了觉得好笑,见过多少旅游的,就没见过这么不要命的。
  天妒有情人,爱有多深,祸有多沉,一年之后,这对苦命鸳鸯开始了凄风苦雨、每况愈下的不幸遭遇:
  1781年(乾隆46年),秋8月,沈复父亲稼夫先生发疟疾病重,陈芸也患大病。陈芸、沈复19岁。稼夫&慷慨豪侠,急人之难、成人之事、嫁人之女、抚人之儿,指不胜屈,挥金如土,多为他人&。
  1785年(乾隆50年),陈芸、沈复23岁。沈复随父在海宁,父子生病。沈复弟弟(沈启堂)瞒着家里向邻居大妈借钱,被催逼还债。芸在书信中提到此事,启堂矢口否认,反怪嫂子多事,陈芸被公公(姑父)误会、怪罪。
  1787年(乾隆52年),陈芸、沈复25岁。沈复到徽州绩溪县当师爷,由杭州溯钱塘江而上。陈芸初生女儿,名&青君&。
  1788年(乾隆53年),沈复从徽州绩溪返回苏州,改业为卖酒。年26岁。
  1789年(乾隆54年),沈复27岁,因台湾林爽文之乱,贩酒亏本,在江北一带教书讨生活。陈芸生儿子&逢森&。
  1790年(乾隆55年),沈复28岁,随父在扬州。沈父讨小老婆姚氏,陈芸因为替公公(姑父)瞒事,被婆婆(姑姑)怪罪。
  1792年(乾隆57年),沈复30岁,住仪征,后因父亲患病赴扬州,也病于此。其父因事迁怒驱逐陈芸。夫妇一同寄居于朋友鲁璋家(萧爽楼),以书画刺绣为生。&余夫妇居家,偶有需用,不免典质。始则移东补西,继则左支右绌。&
  1794年(乾隆59年),沈复32岁,正月与表妹夫徐秀锋(损友)一同在广州做生意,在珠江上的&扬州帮&妓船上冶游嫖妓,前后约四个月,花去100两银子。夏5月,由原路返回,7月到苏州。其父亲弄清了二儿子借钱一事的真相,方知错怪了大儿媳,亲自到萧爽楼接陈芸返回家中。
  1795年(乾隆60年),沈复33岁,住在青浦。中秋日,夫妇随母亲游虎丘。陈芸始遇损友&憨园&(妓女温冷香的女儿),18日二人结为姊妹。芸脱下翡翠金钏给此女,说服他给沈复当小老婆。
  1796年(嘉庆元年),沈复34岁,仍住在青浦。&憨园&被有钱人先下手讨去做小老婆,陈芸被婆婆(姑姑)责备竟与妓户往来,辱没家声,气得吐血卧床、瘦骨嶙峋。沈复多年没能受聘当塾师、师爷,一钱不进,芸看病更掏空了家底,债台高筑。
  1797年(嘉庆2年),沈复35岁。居家闲赋,与程墨安开设书画铺,基本没钱挣。
  1800年(嘉庆5年),陈芸、沈复38岁,仍闲居,8月17日,沈复与客游无隐禅院,归来后作《无隐图》一幅。因为衣食无继,陈芸咬牙拖着病体,拼尽体力10天赶绣《心经》一部,给着急要的沈复友人周春煦,挣点工钱,导致病情加重、命悬一线。祸不单行,某位鸟人朋友向洋人借银50两后携款逃逸,老实忠厚的保人沈复被洋人咆哮索债,被母亲破口大骂:你老婆不守妇道,跟妓户混事;你也不学好,跟烂人结交,惹祸上身,限你三日搞定,否则我大义灭亲,直接到官府告发你。万般无奈,三十六记走为上,二人半夜从后门溜走,远遁无锡东高山,寄住在芸的结拜姐姐、朴实善良的华夫人家。临行前,夫妇对13岁的女儿沈青君说,送妈妈去外地看病,不久就回来,你要乖,不要惹奶奶生气,赶紧陪弟弟睡吧。不料11岁的儿子沈逢森放声大哭:我再也见不到妈妈了。童言无忌,一语成真,此番别去,母子竟成永诀。
  1801年(嘉庆6年),陈芸、沈复39岁。女儿沈青君14岁,知书达理,勤快能干,冬天缺衣冻得发抖,硬说不冷。为衣食计,于正月24日,送青君到沈复的表哥王荩臣家,给他儿子王韫石做童养媳。儿子沈逢森则托付给朋友夏揖山学贸易混口饭吃。正月17日,沈复到江阴,20日又去靖江向姐夫范惠来索10两银子的旧债,一路买酒御寒,竟连坐渡船的钱都没了。幸遇泰州曹老汉请吃饭、买船票同过江。原来沈复当年在泰州衙门当师爷时,不畏强暴,为这曹老汉主持了公道,所以老人家感恩戴德。在靖江见到惠来,收回20元洋钱,恰抵10两银子。25日返回无锡,2月到上海,归途中顺便游虞山剑门,登山巅。后去扬州,为贡局司事,代理笔墨。
  1802年(嘉庆7年),陈芸、沈复40岁。沈复在扬州,8月接到芸书信,说要来扬州。在扬州先春门外,租赁临河屋子两间。冬10月,陈芸带华夫人赠送的婢女&阿双&(坏人)到扬州。12月,沈复被单位裁员。
  1803年(嘉庆8年),陈芸、沈复年41岁,芸于春天2月,发血疾。沈复又到靖江借钱,骗芸说坐骡子去,其实是揣了几块烙饼,边吃边走着去,半夜走到走到一个五尺高的小土地庙前,拜两拜,移开小香炉,单衣破履就地睡一宿。到得范姐夫府门被家丁挡驾,谎说是出差常州去了,归期不定,沈复人穷志短耍赖,说:他一年回来我也等。三天后,借得25两银子,急雇骡子赶回家看病妻,见陈芸&形容惨变、咻咻涕泣&,哭得气喘吁吁、脸色煞白。原来,婢女&阿双&欺女主病弱,沈复前脚出门,阿双后脚卷包逃人。陈芸在病榻前握着沈复的手,说了一番话:&23年来,我们粗茶淡饭、相亲相爱,从未红过脸,得婿如此,此生无憾。我们携手同游沧浪亭、萧爽楼,畅怀忘情,真是烟火神仙啊,神仙也没我们幸福。我辈何人,敢望神仙耶?强而求之,引得上天忌恨,总因君太多情,妾生薄命耳。人生百年,终归一死,如今中途作别,不能再伺奉夫君,不能亲见逢森娶妇,不能与青君道母女情话,心里真难过啊。连着几日梦见父母放舟来接,一闭眼就觉飘忽无重,如在雾中,来世&,一语凝滞、溘然长逝。时为嘉庆癸亥三月三十日(1803年),陈芸玉殒扬州,厝棺于扬州西门外金桂山,沈复向好友胡省堂借银10两,并变卖一空,凑钱办的丧事。芸没后,沈复以卖画度日,自号梅逸,意思以梅为伴,不再续弦。秋9月,代幕于江都县,在张禹门家度岁。
  1804年(嘉庆9年),沈复42岁。春三月,其父亲稼夫去世,沈复奔丧返苏州。父亲遗产计三、四千两银子,沈复尽让弟弟沈启堂,自己一分不要。万念俱灰的沈复欲离家出走,去深山老林出家当和尚,被女儿沈青君、好友夏淡安、夏揖山兄弟劝住。经夏家兄弟安排,沈复移居禅寺大悲阁,遁世隐居。秋7月,赴崇明岛,天天帮人抄写、画画,攒银整20两。这时,弟弟沈启堂通过侄儿沈逢森传话:葬爷爷钱不够,叔叔让老爸出20两银子。沈复二话不话,立马掏银子,被好友夏揖山一把拦住,大声说:几千两银子的家产都占去了还来榨哥哥,就给10两,不管他。此后去东海永泰沙,10月回来。
  1805年(嘉庆10年),沈复43岁。春正月与夏氏家人游灵岩、邓尉。为夏介石画《幞山风木图》12册。9月9日随石韫玉溯江西上,住湖北荆州刘氏废院度日。
  1806年(嘉庆11年),春二月,由荆州到樊城,登陆后拐弯去潼关。沈复44岁。夏四月,儿子沈逢森去世,卒年18岁。冬10月,随石韫玉眷属赴济南。石韫玉赠送其一小妾。
  1807年(嘉庆12年),沈复45岁。春二月,住在莱阳。秋天随石韫玉到北京。
  1808年(嘉庆13年),沈复46岁,写下《浮生六记》前四卷: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文笔流畅,词句清雅。
  沈复生于1763年,江苏苏州人,是清朝一位不出名的画家,卒于哪一年,世人不知。《浮生六记》写就的100多年间,无人知晓,直到光绪年间,有位杨先生在地摊上发现了这本书的手稿,将之付印面世,立刻轰动天下。文中绝顶聪明、勤劳朴实、善良贤惠、知书达理、温婉多情、英年早逝的陈芸(陈淑珍)姑娘,感动人间。作者沈复的坎坷一生,叫人百感交集,无法言说:一边与妻子情深意切、相知缠绵、粗茶淡饭、清苦度日,一边在广州妓船陪表妹夫嫖妓4个月,花去100两银子、2年的家用。最后因50两银子的保债断送了整个家庭,害得爱妻与爱子失去有力的保护,不幸丧命,自己则四处举债、争执,斯文扫地;既然自号梅逸,立志为妻守节,仅过3.5年,就前情皆忘,坦然笑纳了朋友送来的小妾。过往的一切,无隐无讳、据实陈说,可见沈三白对自己荒唐往事已是追悔莫及,憋在心里快要炸了,非得全部写出来,主动接受世人的指责,才能消除内心的歉疚与不安,并告慰知己故人。
  浮生若梦,正如1998年冬天在广东惠州西湖公园里看到的,苏东坡为风尘爱妾、红颜知己王朝云的墓碑题写的千古浩叹: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扫码或保存
邀请好友扫一扫分享给TA或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篇文章记住7000单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