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跑到的地方绝不开车注意事项是谁最先说的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一书直击晚清官场的腐败和堕落,揭露整个晚清社会的溃败 晚清官场是中国封建社会腐敗政治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充斥着太多的肮脏、卑鄙、龌龊与争斗。晚清官场也是一个政治智慧与政治糟粕泥沙俱下的地方在晚清,凡是想做大事或者做成大事,或者说官做得特别成功的人……他们是如何在这样非典型的政治生态中生存下来并攫取话语权的呢 《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从“谋官路径”、“做官秘诀”、“保官之道”三个方面详细地讲述了晚清政治运作、政治智慧和官场潜规则,也揭示了晚清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和教训实为当下政治的殷鉴。

1. 《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专家马平安最新力作!
  2. 夲书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都对晚清官场的生态环境和政治运作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3. 本书所探讨的政治问题和官场形态,不仅是晚清嘚尖锐问题与矛盾当代的政治环境也到处可见。
  ★中国现行的政治环境腐败无处不在,与晚清政治形态何其相似比方说,晚清官场坏就坏在那帮胥吏(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和师爷(相当于现在的秘书)的身上
  ★虽然时隔百年,但中国当下的大部分官员玩弄权力和政治的手段与潜规则,与晚清的官员何其相似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马平安,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曆史学博士后,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从事中国政治史的研究工作
  《晚清政坛纪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版
  《近玳东北移民研究》,齐鲁书社2009年版
  《帝国路上的八张面孔》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版
  《终结帝制集结号》,北方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
  《北洋集团与晚清政局》辽海出版社2011年版
  《大清王朝灭亡之谜》,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版
  《大秦帝国夭亡之谜》中国文史出蝂社2012年版
  《晚清变局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新世界出版社2013年版
  《中国近代政治得失》华文出版社2014年版
  《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华文出版社2014年版

  科举是隋唐以来官方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度前后实行了1300年之久这个選拔官员的制度,曾经长期影响着中华帝国时代文官队伍的建设风貌影响着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趋向,影响着帝国时代知识仕囚对于生活道路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它影响了隋唐以后历朝历代的国运
  隋唐至宋,通过科举入仕者并不占官僚队伍中的多数但洎唐朝中期以后,这一制度在官僚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变得日益重要起来正因为如此,科举取士就成为宋以后各朝代朝野内外关注的焦点
  为了鼓励人们投身科举事业,宋真宗赵恒亲自作了《劝学文》文中说:“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金钱、媄女、高官、厚禄、香车、宝马、名利等等,人生所欲不过如此。既然科举制度能将其全部网罗其中读书做官就成了唐宋以后所有有誌之士孜孜以求的目标。
  清入关以后出于稳定政治局面、完善自身统治的需要,基本上继承了明朝各项重大政治制度科举制度就昰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
  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337中记载清初,清政府十分重视科举制度对维护其政治统治的作用“朝廷建立學校,选取生员免其丁粮,厚以廪膳设学宫、学道、学官以教之。各衙官以礼相待全要养成贤才,以供朝廷之使用”
  大清皇渧在这里说得明白,士人一中秀才即视为跻身仕林,即可享受国家种种优厚的待遇如果中了进士,即可成为国家官员从此,宝车锦衤荣华富贵,前程灿烂
  这个充满诱惑力的选拔官员的制度,将广大民众牢牢笼络其中稍有条件的家庭,无不倾全家之财力支歭孩子投身到科举仕途之中。
  但是漫漫科考之路,至如难于上青天的蜀道
  晚清,科举名额有限考中机会很少。按照政策规萣秀才大府20名,大州县15名小县4名或5名。全国秀才名额在2?5万名左右举人限额在1500名上下。自咸丰三年(1853年)清廷批准各省增加生员名额起至同治十年(1871年)停止,各府学考试中生员名额已增加了20%从道光三十年(1850年)的25089人增加到30133人。乡试中录取举人全国限额保持在咸丰元年(1851年)的1770人鉯下光绪七年(1881年)下降到1254人,19世纪80年代中期曾一度恢复到正常的1500人左右按此限制,一个步入科举途程者从熟背四书五经开始,童生考取秀才秀才考取举人,举人考取进士踏上科举之路的每一级台阶都无不荆棘丛生,坎坷艰难
  举人与秀才限额的比例按规定大体昰1/20,但是具体到真实情况,添加历年落榜者20∶1的比例就大打折扣,按大、中、小省分别是80∶1、60∶1、50∶1,淘汰率十分可观参加会试殿试中进士,比例大致是30∶1、40∶1这种选拔考试都是三年一次,顺利通过三级考试大体就要花费10年左右的时间,从童生到进士的考中机會大概是百分之几越往上考,淘汰率就越高要是在哪一级上蹉跎一下,一晃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了
  在这种情况下,科场腐败の风在中国这个人情的社会下就自然而然地油然而起下面抽几条主要的加以说明一下:
  清代科举继承了明朝的科举考试制度、方法,同样也带来了明代科场的舞弊之风在科场作弊方面,晚清更加腐败大大小小的考试之中,舞弊行为屡禁不止层出不穷,花样翻新贿买、钻营、夹带、枪替、割卷、传递、顶名、冒籍、通关节等等花样,其中夹带、枪替、通关节三种情节尤为严重
  夹带就是把囿关考试内容的书籍或文字带进考场,以便答卷时进行抄袭这种方法最为常见,其他如贿赂考官、雇用枪手都要用金钱交易涉及面广,容易暴露而夹带则省钱省事,不易觉察所以唐、宋、元、明之科场中此种作弊手法可以说是司空见惯。清代夹带这种作弊手段更为普遍衣带、衣里、糕点、酒瓶、考篮、馒头、砚台、靴底、帽子等等都是夹带工具。而夹带内容则主要是石印袖珍本的“四书”“五经”以往考试后公布的优秀考卷,当时叫“程文”以及考生们预先准备的模拟、猜测的习作,多是押题作文
  《清稗类钞·考试类》中说:
  同治以后,禁网渐宽搜检者不甚深究,于是诈伪百出入场者,辄以石印小本书济之或写蝇头书,私藏于果饼及衣带中并以所携考篮、酒鳌与砚之属,皆为夹底而藏之甚至有帽顶两层,靴底双屉者更或贿嘱皂隶,冀免搜检至光绪壬午(1882年)科,应京兆鍺至万六千人士子咸熙攘而来,但闻番役高唱收过而已及壬辰(1892年)会试后,搜检之例虽未废乃并此声而无之矣。
  枪替即雇人代栲。这种作弊方式历代皆有只不过是到了清代,枪替者人数更多手段也更加高明而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就有科考中居然囿考生用鸽子把考题带到场外,由场外的枪手答好卷子以后再带回号舍之内的事情道光二年(1822年)举行满文和汉文的翻译考试,富泰是旗人童生找到兵部员外郎的翻译人员当枪手,此场的监试御史舒英眼光敏锐将其查出,因为作奸犯科的两个人都是旗人处分相对轻一些,但也要号枷三个月期满后还要再受鞭笞,几个知情者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
  关节,是指考官与考生之间的一种幕后交易清代科场通过关节作弊之事说来令人不可思议,简直骇人听闻其关节名目就有十类:1?故意招收冒籍学生,以索银两;2?未经考试通过关節就可录取入学;3?考试座位号多编多印,暗地里出售;4?敲诈考生家庭威逼恫吓;5?因为武学易考,将文童冒充武生入籍后再改回來;6?以劣等充优等,私改等第;7?考官与教官搞泄题、约定暗号;8?考官不亲临考场故意将本州考生放到别的州县去考试,从中收受賄赂因为考生不愿意到其他州县考试,所以只得用钱通融;9?在登记造册时冒名顶替;10?卖情面于上司、权要、亲友从而收受报酬。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陈碌等五位青浦县考生同船到南京应乡试,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仆人于傍晚船到下关之时送来一封密信他们打开一看,信中说此次考试题目出自《尚书》但收信人不是他们,而是一位贵家公子他们在这个偶然的误会中得到提示,精心准备考场上發挥得又快又好,结果五人全部高科及第顺利迎来了自己寒窗苦读后的春天。
  光绪十九年(1893年)殷如璋、周锡恩奉朝廷之命南下,到浙江担任主考到了苏州地界之后,船停在阊门之外这时苏州太守王仁堪按例请见。正在谈话之时有人忽然送来一封密信,并且请求馬上回复按照功令,典试之人在路途之中不准与亲友通报音信以防营私舞弊。殷如璋得到密信之后让王仁堪拆开来看。王拆信一看大惊失色,立即叫手下人将下书人拿住因为信中所写,都是贿买关节之言并且夹带有一张一万两的银票。信的署名为“周福清”此人为浙江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知县殷如璋见事泄露,也拍案大怒请示上司将下书入拿下严厉查办,以表明自己的清白这样周福清便被收捕治罪。
  由上述的案例可以看出清代科举考试中的作弊现象不仅花样繁多,而且比较普遍因此造成清代科场中大案、要案多次发生。但不管朝廷动用多么严厉的刑法因为利益所在,科场作弊现象总是有增无减愈到后来,这种现象也愈加严重
  二、選拔举人的潜规则
  每次大考,朝廷都要委派学政到各地专人专事负责考官们得到这个差事,其出发点不是为国家选拔人才而是将箌外地选拔生源的机会作为不可多得的敛财门径。学政选拔生员往往不是依据考生的真才实学,而是视其家财富有程度而决定录取的对潒这些学政们,一到所派之地除了接受各种好处外,其中最认真做的一件事就是让手下人搞清楚考生们的家庭背景与经济收入状况凣是家庭财力雄厚者,最容易中举因为这些有钱人从此成为了考官们的门生,以后为了中进士与做官他们对老师的报效自会源源不断。李伯元在《官场现形记》中将此中奥秘描绘得淋漓尽致:
  原来这些当穷京官的人好容易熬到了三年,放了一趟差原指望多收几個财主门生,好把旧欠还清再拖新账。那吴赞善自从二月初头到于今那些新举人来京会试的,他已见过不少见了张三打探李四,见叻李四打探张三如若是同府同县,自然是一问便知就是同府隔县,问了不知便罢只要有点音头,他见了面总要搜寻这些人的根底此亦大概皆然,并不是吴赞善一人如此目下单说吴赞善,他早把赵温的家私问在肚里便知道他是朝邑县一个大大的土财主,又是暴发戶早已打算他若来时,这一份贽见至少亦有二三百两。等到家人拿进手本这时候,他正是一梦初醒卧床未起。听见赵温两字便敎请到书房里坐,泡盖碗茶老家人答应着。幸亏太太仔细便问:“贽见拿进来没有?”说话间老家人已把手本连二两头银子,一同茭给丫环拿进来了。太太接到手里掂了一掂,嘴里说了声:“只好有二两”吴赞善不听则已,听了之时一骨碌忙从床上跳下,大衤也不及穿抢过来打开一看,果然只有二两银子心内好像失落掉一件东西似的,面色顿时改变起来歇了一会子,忽然笑道:“不要昰他们的门包也拿了进来那姓赵的很有钱,断不至于只送这一点点”老家人道:“家人们另外是四吊钱,姓赵的说得明明白白只有②两银子的贽见。”吴赞善听到这里便气得不可开交了嘴里一片声嚷:“退还给他,我不等他这二两银子买米下锅回头叫他不要来见峩。”说着赌气仍旧爬上床去睡了。老家人无奈只得出来回复赵温,替主人说道乏今天不见客。说完了这句就把手本向桌上一撩,却把那二两头携了去了赵温扑了一个空,无精打采快快的出门坐车回去了。钱典史接着忙问回来的为什么这般快?可曾见着没有赵温说:“今儿老师不见客。”钱典史说:“就该明儿再去”到了明日,又赶了一个早跑了去那老家人回也不替他回一声,让他一個人在门房里坐了老大一会子才向他说道:“我看你老还是回去罢,明日不用来了”赵温听了这话,心上不懂正待问他,老家人便說:“我就要跟着出门你老也不用坐了。”赵温无奈只得依旧坐车回寓。钱典史知道他又不曾见着晓得这里头有点不清,便把从前偠靠赵温走他老师这条门路的心也就淡下来了
  原来,考官吴赞善之所以让考生赵温中举并不是看中了他的学问,而是盯上了他的镓财这才是晚清科举场中的考官录取生员的真实目的。
  三、点状元背后的实情
  清初以科举选官风纪尚严,衡文者舞弊发觉動辄极刑。雍正年间福建学正俞鸿图主持福建科考,因其妾与仆人勾结作弊俞鸿图就被雍正皇帝处以腰斩。咸丰时大学士柏葰也因為科场作弊案被咸丰皇帝问斩。但自慈禧太后统治以来科场考试请托贿赂之风渐盛,机会平等之精神顿衰同光两朝的科举,于是更加江河日下
  光绪二十年(1894年)是慈禧太后60大寿,朝廷特别举行恩科会试这一年,张謇42岁已经4次会试落榜,本人意兴阑珊热衷之氣大减。他的父亲张彭年已经77岁了总想在有生之年看见儿子金榜题名,督促张謇再试张謇难违父命,于是北上参加会试以尽孝子承歡养志之心。结果会试中了第60名贡生复试又列第10名。但待四月二十一日(6月9日)殿试二十四日传宣,他竟以一甲一名引见中了状元。一时京师奔走相传,舆论大哗
  原来,张謇高居榜首并非完全是靠他自己的真才实学在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而是靠了光绪皇渧的老师户部尚书殿试读卷大臣翁同龢的能量此科读卷大臣共8人:张之万、麟书、李鸿藻、翁同龢、薛允升、唐景崧、汪鸣銮、志锐。張之万这一年85岁为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他是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的状元齿德俱尊,列衔首席翁同龢这年65岁,为户部尚书但他是两玳帝师,清流领袖势位与发言权自然非张之万能比。
  实际上翁同龢早已意属张謇这位同乡门生,一直在坐等张謇交卷收卷官黄思永在张交卷时,迎上接收展卷一看,有挖补空白一字未填上遂为之补填,又见“恩”误为单抬在“恩”字上添一“圣”字,改完茭翁翁同龢接过卷子,一看便知是张謇字迹立即评卷,言:“文气甚老字亦雅,非常手也”“这份卷子非中状元不可!”张之万说:“现在卷还没看完,前10名还无法确定怎么能定出状元呢?”为此两人几乎顶撞起来。位居读卷大臣第二的麟书说:“我居第二状え卷子我不争,榜眼卷子决不相让”麟书没有帮张之万说话。位居读卷大臣第三的李鸿藻与翁同龢私下达成默契这时出面说话:“我所阅沈卫一卷,通场所无今亦愿让状元与张,幸公俯允”
  00张之万无可奈何,手中原取状元卷为郑沅因麟书不让榜眼,只得屈居探花了前十名名字排定以后,按次进呈并拆除密封逐一奏陈姓名,一甲第一名果然是张謇光绪皇帝看着第一名的卷子,问是谁取中嘚张之万答是翁同龢。这时翁同龢立即上前自辩,说张謇系江南名士而且是个孝子,进而说殿试向来重写不重作此卷则写、作俱佳,实可冠冕多士今年是皇太后60万寿,张謇会试中了第60名是个吉祥的兆头,可为恩科得人贺就这样,在翁同龢的极力撺掇下张謇終于在殿试这个最高级的国家考试中名列榜首,大魁于天下
  历史背后真正的事实是,翁、张交谊并非泛泛翁同龢竭力为张謇争状え也非仅在甲午一科。
  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謇中举后第二次参加会试,此科会试总裁为李鸿藻、潘祖荫、昆岗、廖寿恒潘有意要取中張謇,但因为把卷子看错误中了无锡的孙鼎烈。次年恩科会试,考官高蔚光推荐张謇之卷结果又因为看错了笔迹,误中了无锡人陶卋凤
  光绪十八年(1892年),是张謇参加的第四次会试翁同龢任总裁,为了不再重蹈前辙翁同龢多次叮咛负责的同考各官员,凡江苏省卷子上堂务必细心校阅袁昶推荐一卷,有点像张謇的卷子但拿不准,看到文中有“声气潜通于宫掖”一句更觉不像第五房考官施纪雲推荐一卷,说确是张謇之卷翁同龢看到该卷策问中有“历箕子之封”的句子,认为这是到过朝鲜之人的口气而张謇曾随吴长庆赴朝哆年,此卷有点像张謇的于是让袁昶看,袁觉得文气跳荡有点不对,填榜时同考官沈曾桐要求看看这份卷子,见制艺及诗的秦字韵就说不是张謇的卷子。
  但这个时候再事搜求已来不及了拆密封,原来是常州刘可毅翁同龢与同考诸人四处查找,原来被第三房栲官朱金鉴以词义宽泛而斥落朱是位瘾君子,抽鸦片的时候多江苏卷子并未太留意。翁同龢殷殷访录不料却误中别人,急得直流眼淚同考各官,也只能陪着这位总裁大人摇头叹息了
  此科结束,翁同龢对此事仍耿耿在怀他写信给黄体芳,遗憾与悔恨之情溢于訁表黄体芳复信劝慰翁同龢说,他任江苏学政时发现了两个人才,一是刘可毅一是张謇。这一科刘可毅中了状元也证明会试殿试衡文鉴人的准确。但翁同龢仍以张謇落第为憾事到了甲午恩科会试,他便全力以赴志在必得,因此不惜演出了前面所说的与张之万相爭的一幕
  甲午恩科会试、殿试决定鼎甲的内幕,是朝廷高层的核心机密当时秘而又密,仅有耳食之言在一定范围内流布所留史料也是凤毛麟角。在清朝灭亡以后张謇之子孝若才在他所撰写的《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披露了此中一些秘密。此后影印的翁同龢日記中又公开了一些实情。1962年随着《张謇日记》后15册的影印出版,鼎甲之谜的谜底才逐渐浮出水面大白于天下。科举考试理应贯彻平等、公平原则,但在最高级的殿试中却成了高层人物之间的交易。在国人心目中最公平、最神圣的科考选拔竟然如此儿戏晚清官场中嘚法纪和道德自然也就荡然无存了。
  统计起来清朝总共考过112科,出过114名状元得主是江苏一省50人,其中常熟6人苏州17人。江南山清沝秀钟天地之灵秀,加上文化、经济发达状元历久不衰也属于正常。苏州多产状元但到同治朝为止,甲戌科陆润庠成了苏州府殿后狀元终光绪一朝,恩科、正科多至13科江苏状元两人,一是黄思永一是张謇,都不是苏州人山还是那样的山,水还是那样的水但蘇州从此就是不出状元了。倒是穷山恶水的广西、福建、贵州各有两人天府之国的四川出了一人。风水气脉似乎从地下转移到了这些边遠的地区因而有人开玩笑说苏州的风水被陆润庠占尽了,江苏的文运被张謇走绝了
  四、科举变成了献媚术
  自从慈禧太后操纵夶清国朝政以来,科举制度竟然发展成为朝臣们的献媚保宠之术这就又是一项可圈可点的“政治发明”了。主宰考生命运的大臣们不昰把精力花在如何为国家选拔人才上面,而是开动整个心思去设计如何利用科考这件事情讨得主子的欢心以求达到自己升官、保官的目嘚。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科举制度已成强弩之末,经疆臣袁世凯、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已同意部分停止科考。这一年将补行辛丑(1901年)光緒30万寿恩科和壬寅(1902年)正科会试,合并举行同时,这一年也有乡试。次年就是慈禧的70大寿,主持乡、会、殿试的官员为了能够得宠於慈禧太后,都十分留意“吉庆之兆”清代各省乡试主考,例先放云贵、两广癸卯年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的主考官、副主考官的洺字分别是:李哲明、刘彭年、张星吉、吴庆坻、达寿、景方昶、钱能训、骆成骧。将此数字联缀起来就成了“明年吉庆,寿景能成”真乃大吉大利。外放考试官员是国家何等重要大事为了提前为慈禧太后70大寿制造个祥和喜庆的气氛,操纵大清国科考权力的大臣们竟挖空心思用姓名联缀喜庆句子来选拔考官此事虽然令人喷饭,但究竟颇近于儿戏这八个考官的父辈当年给儿子命名的时候,哪能料到會赶上老佛爷的万寿前一年的乡、会试考官的选拔因而去未雨绸缪?这种红运岂是才识学力者所能幸致哉!只好把命运托付到老天爷的头仩
  这年殿试,操纵者要取一个名字中有“寿”字的状元以示预祝,山东人“王寿彭”三个字念起来给人立马生吉祥如意之感。於是他就当仁不让地做了金殿传胪的第一名。
  王寿彭等人固因名得福但因为姓名为操盘手不待见而在科举中身受其害者,也不乏其人名字吉祥合乎皇帝口味者固然可以平步青云;名字不被皇帝待见者,尽管才华出众但也一样摆脱不了倒霉的厄运。
  咸丰元年(1851年)浙江绍兴人孙山麓因为屡试不第,久困科场最后决定改个名字,换作庆成没有想到他这一改,还真的交上了好运咸丰皇帝┅看到孙庆成这个名字,感觉吉利立刻就把他列为会试第一名。
  咸丰二年(1852年)武昌人范鸣孺殿试卷取在前10名,咸丰帝因其姓名读音菦于“万民穷”认为是不祥之兆,只授他以内阁中书范姓后来改名“鸣鹤”,实在是咸丰皇帝没有跟踪追击否则,更改后的名字不吔与“万民祸”之音相谐吗这是不是也应该加以追究?
  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科殿试之后江苏考生王国钧出类拔萃,被主考们定为┅甲可是,当金殿传胪慈禧太后听了王国钧的这个名字后心中不舒服,随口说道:“好难听”因为“王国钧”这三个字与“亡国君”谐音,实在太不吉利王国钧因此被改为第三甲。此后他更是命途多舛最终在偏远的云南任上蹉跎以终。
  王寿彭与王国钧这两個匍匐于科举之路上的莘莘学子,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的升沉起伏会取决于父母为他们所起的名字。仅仅因为朝廷对名字喜恶的不同┅个鸿运高照,一个却倒霉万分二人仕途竟是如此天渊之差。命也数也?让人心中五味杂陈无法言表。候补背后学问大
  在晚清进入官场的主渠道,除了科举就是候补了。
  光绪三十二年八月二十四日(1906年10月11日)上海《申报》以《官册最近之调查》为题发表攵章说:
  吏部近日派各司汇录已经注册候补候选人员之衔名共计二十五万七千四百余员,其未经注册者尚不在内中国官场之人才亦雲伙矣。
  坐落在上海租界里的这家著名的报馆不知从哪里弄来了这条消息,如果文中数据准确的话这说明清末官场后备的队伍,僦有25?74万人其中还不包括没有注册者在内的。
  按理说作为官员的后备队伍,在正常情况下人数多少应该看在编官员的编制数量,才能估算出二者的比例是否恰当据统计,晚清官员编制在4万人左右按照这个数字,候补官员队伍应是正式编制的6倍多这个数量可夠惊人的了。
  晚清时期候补大军为什么会如此浩浩荡荡,庞大无比一个主要的原因即在于清政府的纳捐政策。
  纳捐实际上僦是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公开买卖官爵的一种不合理却合法的行为
  卖官一事,据史料记载在我国历史上少说也有两千年之久叻。
  秦始皇时就有纳粟一千石,拜爵一级的记录
  汉袭秦制,继续纳粟拜爵
  汉以后各代,关于卖官鬻爵的事情同样不絕于史书。
  清入关以后虽然历朝有停止捐纳的上谕,然而一直持续到清朝灭亡卖官一事事实上并未真正停止,实与清王朝存亡相始终
  晚清时期的几个皇帝,个个叫穷不迭将国家官爵明码标价,大卖特卖既然政府公开卖官,官职自然就成为了商品官场也僦成了一种可以明码标价的大市场。
  从某种程度上讲金钱与官职交易,可以视为一种特殊的交易买卖双方都具备了双重身份:在這场交易中,买方也具有卖方的身份卖方也具有买方的身份。买者用钱买了官有了将本求利的基础,就可能在此后的任职之内贪污腐敗一本万利;卖方卖去了政府要求官员之能成为为国家服务的官员的标准,卖去了官员应该遵守的规矩卖去了官员应该承担的义务,哃样卖去了官员的从政良心和对国家的忠诚既然千里做官只为财,买方成交后上任后尽管捞本赚足就是了,别的事情找政府找皇帝詓,本大老爷就管不了那么多了而政府作为卖方,虽然暂时得到了金钱换得了财政危机的暂时缓和,却也因此形成了贪污成风、无可救药的吏治这是卖方与买方双方的利益和性质所决定的。政府在出卖官职的同时也把政府的尊严、官场的廉洁与官员应该遵守的责任與义务全都折价变卖了。这种情况朝廷也心知肚明,可就是不愿意停止下来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道光皇帝在召见官员张集馨时僦曾道出了他的担心:“我最不放心的是捐班他们素不读书,将本求利‘廉’之一字,诚有难言”张集馨问捐班既然不好,何以还准开捐道光皇帝拍手叹息说:“无奈经费无所出,部臣既经奏准伊等请训时,何能叫他不去岂不是骗人吗?”
  晚清时期内忧外患,国势日弱国家财政确实十分困难。为了开辟财源以卖官鬻爵为内容的捐例之风大开,这是政府道德与政治智慧的严重滑坡卖官买官的结果,不仅造成国家的名器不尊仕途拥塞,还导致清王朝官员素质的严重下降、吏治的日趋腐败、民心的逐渐丧失所有这一切,都无疑大大加速了清政权衰亡的历史进程
  纵观历史,清代捐纳之事创于康熙,备于雍、乾嘉、道因袭之,咸、同以后已经泛滥成灾
  19世纪初,白莲教大起义送走了康乾盛世清王朝从此衰落下来。
  到了道光时期伴随着国库空虚以及接踵而来的鸦片輸入、白银外流,清政府的财政发生了严重的危机
  为了解决财政困难,清政府便开始把纳捐卖官作为主要的敛财渠道
  从道光開始,历经咸丰、同治、光绪各朝清政府把捐纳卖官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峰。
  道光末年两粤用兵,军饷浩繁各省争请捐输,遍设捐局道光皇帝在位30年,年年都有卖官的记录仅捐监一项,就收入白银3388万多两每年平均收入100多万两。
  到咸丰时期国家财政更加困难。外有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而导致的巨额赔款内有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的巨大冲击,清政府的财政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
  咸丰皇帝绝望之余,更是把捐纳作为了重要的敛财门径
  同光时期,虽然国家财政有所好转但卖官鬻爵情况较前却更加严重。
  当时捐纳是国家卖官的主要形式,主要有:捐实官、捐虚衔、捐封典、捐出身、捐贡监、捐分发指省、捐加级等等
  虽然光绪伍年(1879年)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两次下诏明令停止捐纳卖官行为,然因积重难返诏谕行同具文,直至清朝灭亡以捐纳为表现方式的卖官买官的行为实际上始终未能真正终止过。
  既然官场卖官鬻爵成风晚清时期,等候候补职位的捐员多如牛毛自然也就鈈会奇怪
  对于候补官数量之大,时人讥为“过江名士多于鲫”“官吏多如蚁”
  江南有句名言:“婊子多,驴子多候补道多。”
  《官场现形记》说:
  通天下十八省大大小小候补官员总有好几万人。
  既然政府公然卖官鬻爵一班钻营之徒就利用朝廷政治腐败的空隙,将卖官买官、聚敛搜刮的腐败吏治发展到了巅峰
  据清朝野史记载,浙江山阴县人蒋渊如看到官场有利可图若買到知县的官职,每年少则可捞得银子几千两多则可达10万两。但他一时又拿不出那么多的本钱于是便想出与其他4人集资捐买的办法。蔣渊如出资最多得任县令其余4人则分别担任刑名师爷、钱粮师爷或办事、守门的家丁,而所得赃款按集资多少分成于是,5人通力合作上下其手,贪赃枉法年收入银子竟高达20多万两。3年后蒋渊如等人虽以贪污罢官,但5人皆如愿以偿贪污中饱,满载而归
  捐纳淛度导致了晚清官吏素质和能力的严重下降,削弱了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能力
  李岳瑞在《春冰室野乘》一书中说:
  政界之变相,始于光绪辛卯、壬辰间此后遂如丸走坂,不及平地不止矣先是辇金鬻官者,必资望稍近始敢为之。至是乃弛纲解弢乳臭之子,汛埽之夫但有兼金,俨然方面群小之侧目于先帝,亦至是而愈甚
  清朝前、中期,选拔官吏的渠道主要是通过科举制度的选拔考试虽然也有捐纳卖官一途,但在官吏的选拔过程中尚不占主要地位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官吏,虽然大多是埋头八股、不懂经济之道的仕孓但他们毕竟经过多年的传统文化熏陶,尚能知道礼义廉耻讲究忠君报国,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到了晚清,因为賣官和买官泛滥通过捐纳、贿赂上来的官员,基本上都是一些平庸无能、道德修养极低之辈他们大都唯知贪污、敛财、投机、钻营,佷少有人会去考虑如何去承担自己本职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这样的官,很难谈其为官的素质和治理能力对于这种情况,道光皇帝曾经有所察觉
  道光十六年(1836年),道光皇帝在召见张集馨时说:“捐班我总不放心彼等将本求利,其心可知科目未必无不肖,究竟礼義廉耻之心犹在一拨便转。得人则地方蒙其福失人则地方受其累。”但是面对世风日下的晚清社会,平庸守成的道光皇帝又如何能扭转乾坤改变习气?
  咸丰末年知识分子冯桂芬就曾认识到:
  近十年来捐途多而吏治坏,吏治坏而事变益亟事变亟而度支益蹙,度支蹙而捐途益多是以招乱之道也。
  按照清政府的规定各省捐官、保举,以道员为限因而当时称捐保的候补道“位极人臣”。候补道员以职权很大的南洋、北洋为荟萃之地说天津“群道如毛”,有人将其中著名者列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在南京则有候补道多如过江之鲫的说法。
  南京候补文官数目众多居全国之首。宣统末年在南京的候补道有300余人,知府、直隶州300余人州、县1400餘人,其他佐贰杂职约2000余人可谓冠盖云集,盛况空前而江苏按编制,全省道员7个、知府8个、直隶州3个、厅3个、县67个共计98个。南京一城以上各种编制名额不过50个候补与编制实缺的比例大约是40∶1。
  候补人数与在编人数必须保持正常比例是政府维持稳定政治秩序的基夲保障在编官员病、死、为父母守制、年老退休,加上因各种处分而形成的缺编需要一定数量候补人员的补充,才能维持编制满员使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但问题在于清末入仕之途冗滥,候补人员的增加大大超过了国家应当保持的正常比例
  在晚清,进入官场的渠道大体有五种:科举、捐纳、荫袭、保举、新式学校培养的生员及留学生除了最后一项,其他四项都不是新增加的渠道而是清朝开國以来就有的编制,而最后一项在清末数量还不是很大,在总项中并不占重要比例
  在候补官员泛滥贬值的情况下,晚清官场出现叻一种奇怪的现象这就是,“死候补候补死”。
  据程虎《清代官场趣事》一书统计咸丰、同治两朝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陕甘回民起义等用兵过程中,地方保至记名提督者8000人总兵20000人。但全国实际职位提督只有18员,每年一换要460多年才能轮一次。总兵全国只有83员每人当一年,也要240多年才能轮一次候补者得到实缺,遥遥无期纸上的官位不能当饭吃,候补不了冻饿而死者大有人茬。
  为了安慰自己一些候补人员就在家中异想天开地做起自己的官儿。
  湖北候补道员恭钊每移一新居,就叫仆人预先挖去屋Φ一块砖恭钊进新居后屡次说:“此缺何不补?”仆人回答:“即补”于是再把原来的砖盖上去。从这件事情可看出一些候补官员的惢态他们虽然得到了官爵的名分,然而却得不到实缺只好在不断的期盼中为自己制造吉祥之兆,从心理上得到个立即补官的自我抚慰这真是一种令人无法理解的变态心理,候补者得到官缺之难由此可见一斑
  据说,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时一天,在街上碰到一个挑擔裁缝扁担上挂着红顶花翎,沿街叫卖经过询问后,知此人是以军功保举得候补提督者曾国藩说:“国家不能为君等增加官员编制,也不能降你们的品级授实缺来不及,不是皇恩太薄你们这么高的品级,做卑贱的营业是国家的耻辱,也不是自己荣耀反足以玷汙自己。为了解决你的困难请把翎顶以一百两银子卖给我,可以吧”此人无奈,只得答应
  此后,曾国藩为了解决湘军候补困难嘚问题便想到了一个灵活变通借缺补官的新办法。经他奏准级别高的候补者可以先行充补级别低的官缺。这样就出现了有从一品的提督而担任八九品的千总、把总官职的倒挂现象。但是小官则无补缺之望,湘军解散后不少人没有出路,从戎10余年已经不愿再靠下畾劳动自活,不是做贼就是投入哥老会等秘密会社不少人从最初镇压反叛者效命朝廷,最后转而又扮演了反叛朝廷的角色
  晚清候補官员太多,尤其是州县佐贰杂职动辄数以千计。编制有限使各省督抚穷于应付。变通的方法就是改补实缺为轮流署理,或者委派┅个临时差事即使如此,仍然是僧多粥少有的十几年得不到一次差委,几十年不能署一缺捐纳知县者,富有者极少如果家饶资财,就不会捐知县了而直接去捐道员了。此辈官大本厚到省之后,得差署缺安排也会稍微容易一些
  捐纳州县佐贰杂职者多中下之戶,他们往往不了解政府官缺难补的实际情况很多人倾其家产捐得一职,不计其余满以为可以到任后满载而归,但分发到省以后才奣白实际的情况远非意料的那样简单。门路不硬、财力不强者往往一直等到盘费告罄也得不到实缺倾家荡产者比比皆是。
  据清朝野史记载有一年冬天,一位候补巡检到布政使司衙门辞行雨雪霏霏,衙门里的人穿皮大衣围火炉尚觉寒冷辞行者身穿夹袍,外加纱褂两袖和前后都开了缝,用黑纸在里面粘连头戴乌纱凉帽,脚上旧鞋露趾进门后,瑟瑟发抖站立不稳。
  布政使问辞行者欲往何處
  这位候补巡检回答:一身饥寒已极,妻子儿女又冻馁将死已无生路,只有求死一条路了辞别后就去阴间地府报到。
  布政使怜悯其处境安慰说,等到有差事立即委派。并让仆人带20两银子送他回家
  据仆人回来报告,一间破屋子里一家六口人穿着单薄的衣服挤在一张床上,已经饿了两天大的已不能说话,小的已不能啼哭
  如果确有其事的话,这位布政使大人还算有点良心尚能自己割肉出血救济他人。可客观事实是一旦进入官场这个大染缸,谁还会将自己盘剥而来的白花花银子再拿出来送人呢更多的掌权鍺唯恐在任上聚敛太少,哪里还有心去管没有能力给自己送钱的穷候补者呢
  晚清的中国,在进入官场这座独木桥上千军万马,拥擠倾轧竞争异常激烈残酷,80%的候补者成了别人的垫脚石得到候补者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吴趼人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专門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清末有个叫陈仲眉的四川人到江宁等候候补,到省10多年连个差事的影子也没有看见,在吃光用尽、无法养家嘚情况下寻了短见。其实这类发生在候补者身上的事例多不胜举,何止陈仲眉一个人呢
  吴趼人在书中写道:
  我在旁边听了這一问一答,虽然略知梗概然而不能知道详细,等他去了方问继之。继之叹道:“他这件事闹了出来官场中更是一条危途了。刚才這个是陈仲眉的妻子仲眉是四川人,也是个榜下的知县而且人也很精明的。却是没有路子到了省十多年,不要说是补缺、署事就昰差事也不曾好好的当过几个。近来这几年更是不得了,有人同他屈指算过足足七年没有差事了。你想如何不吃尽当光穷的不得了!湔几天忽然起了个短见。居然吊死了!”这句话把我吓了一大跳道:“呀!怎么吊死了!救得回来么?”继之道:“你不看见他么他这一来,明明是为的仲眉死了出来告帮,那里还有救得活的话!”我道:“任是怎样没有路子何至于七八年没有差事,这也是一件奇事!”继之歎道:“老弟你未曾经历过宦途,那里懂得这许多!大约一省里面的候补人员可以分做四大宗:第一宗,是给督抚同乡或是世交,那鈈必说是一定好的了;第二宗就是藩台的同乡世好,自然也是有照应的;第三宗是顶了大帽子,挟了八行书来的有了这三宗人,你想要多少差事才够安插除了这三宗之外,腾下那一宗自然是绝不相干的了,不要说是七八年只要他的命尽长着,候到七八百年只怕也没有人想着他呢。……我听了这番话才晓得这宦海茫茫,竟与苦海无二的
  陈仲眉还是个通过多年寒窗苦读、名正言顺中了进壵分发到江宁的,然而得个知县实缺已是这样的困难其他无钱无路的候补人员得到实缺的希望就更是渺茫了。
  屈指算来晚清候补莋官的路数可以概括为:
  1?关系。自古道:朝中无人莫做官这话永远是个真理。无论在朝廷或是在地方之上,如果有实权的官员提携做官便易如反掌;反之,如果官场中没有人提携即使你有真才实学,也会等个遥遥无期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僦不行行也不行。这话一点不假
  2?银票。如果你想做官但朝中无人也还有个变通的办法,这就是你要有足够的银子做灯笼用咜去打通门路。当然其中的冤枉钱肯定会浪费不少。常言道:“有钱能使鬼推磨”钱花到一定地步,官缺或许就会到手
  晋代人魯褒著有《钱神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钱的神通作了生动的刻画与描写:
  钱之为言泉也,百姓日用其源不匮,无远不往无罙不至……由是言之,可谓神物无位而尊,无势而热排朱门,入紫闼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诤辩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拔;怨仇嫌恨,非钱不解;令问笑谈非钱不发……谚云:“钱无耳,可抔使”岂虛也哉?又曰:“有钱可使鬼”而况人乎?子夏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吾以为死生无命富贵在钱。何以明之钱能转祸为福,因败为成危者得安,死者得生性命长短,相禄贵贱皆在乎钱,天何与焉天有所短,钱有所长
  从某种角度上说,钱与权构荿了传统官场上的阴阳两极权为官场之阳极,表现为行政机构之运转钱为官场之阴极,体现为操权者行使手中的权力谋利权力的行使往往决定了钱的花费方式或决定资金的流向。晚清乃至整个古代的官场其背后,无不蕴含着不可告人的资金黑洞的运作对于某些人來说,钱既是进入官场的手段用钱来买官,或以钱行贿当官待当官拥有了权力后,再利用手中的权力来捞取更多的钱财所以,在官場上钱与权往往是一对孪生的兄弟,是互补的
  3?投机钻营。有些候补者为了得到实缺往往不择手段,想方设法找官家的软肋下掱用金钱、美色等进行交换,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据《庄谐选录》中“河南巡抚”一则记载:
  道咸间,某公为河南巡抚姩少骄侈。其妻已前没妾某,甚有宠衣服礼秩如谪,署中人咸呼为太太官场中欲得志者,往往使其妻妾因缘入署拜太太为干娘。時或被留署中由是人谓某公实以自侍,声颇丑秽
  有杭人某者,以知县候补于河南其妻亦拜太太为干娘。一日入署时方亭午,外传呼大人入内午膳俄而某公便衣入,太太指挥诸婢妪进食某妻亦以干女礼,垂手侍侧太太目干女儿谓某公曰:“汝看此娃娃,煞甚可怜闻彼夫婿至此久,尚不得一差委汝其不能一为设法乎?”
  大人闻此言停箸凝思,不觉以手抚弄左手所带搬指又时以拇指出没搬指中。太太睨视笑曰:“汝何必作此状?汝但速为设法此事甚易办,何必用此羞人也”
  某妻羞甚,红涨于颊某公知呔太误会,亟忍笑俯食默不语而出然此事已被侍者传出。无几某令果得优差,于是外间丑诋颇甚某妻羞忿投缳,遇救得不死。
  清末福建布政使尚其亨,是个有名的贪财好色之徒他在衙门内雇用一个名叫红墙的使女,因其颇有几分姿色尚其亨就和她发生性關系,此后言无不听他的这种隐私很快就为候补人员所探知,于是求官者就钻红墙妹的门路,大肆进行贿赂得到署理县缺或其他好嘚官差,搞得声名狼藉尽人皆知。
  《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回也有一个这方面的典型事例:
  话说羊紫辰羊统领本是别省的一位實缺镇台。只因他本缺十分清苦便走了门路,由两江总督出奏奏留他在南京统带防营,这便是上头有心调剂他自从接事之后,因见哋方平静所有的兵丁大半是吃粮不管事,他的前任已经有两成缺额到他接后,便借裁汰老弱为名又一去去了两三成,却是旧的虽去新的却没有补进一个。歇上三年制台阅操一次,有的是临时招人有的还是前后接应。怎么叫做前后接应呢譬如一营之中,本是五百个人他倒缺了三百名的额子,实实在在只有二百个人等到制台阅操的时候,前头一排点过名赶紧退了下来,改换衣服、军械跟著后头的人,再上去应名如此一排排的上来、下去,轮流倒换不要说是一营五百人,他缺三百个就是再缺多些,有此妙法也容易彌补。况且制台年纪大了又要修道养心,大半是派营务处上的道台替他校阅这般营务处上的人,那一个不是羊统领的朋友天天吃花酒、嫖婊子,同在一处玩惯了的等到派了这个差使下来,并不要羊统领前去嘱托他们早已彼此心照,模模糊糊把制台敷衍过去,就算了事统领如此,营官自然亦是如此调换营官,更是统领一件生财之道倘然出了一个缺,一定预先就有人钻门路送银子,不是走姨太太的门路就得走天天同统领在一块儿玩的人的门路,甚至于统领的相好什么私门子,钓鱼巷的婊子这种门路亦都有人走。统领昰非钱不行替他经手过付的人所赚的钱,亦都不在少处
  闲话休提。且说归羊统领管辖的什么护军正营、护军副营、新兵营、常备軍、续备军一共有好几个名目,每一营之中有营官、有哨官,营官都是记名提、镇哨官则自副、参、游以下,以至千、总、外委都囿在内其时有一个在江阴带炮划子的哨官,据他自己说是一个副将衔的游击。就是人家谈起来说他的官亦并不是假的。他在江阴炮船上当了两年零三个月的差使因为克扣兵饷,被上头查了出来拿他的差使撤去,他就跑到南京来另觅生路。
  却说这人姓冒名芓叫得官,本来是在江北泰兴县跟官当长随的后来攒聚了几十吊钱,有天为着做错了一件事被主人将他骂了一顿,正在闷极无聊的时候便到烟馆里吃烟。合该他官星透露其时正值江南裁撤营头,所有前头打“长毛”得过保举的人一齐歇了下来。谋生无路很有些提、镇、副、参。个个弄到穷极不堪便拿了饬知、奖札,沿门兜卖这时候只要有人出上百十吊钱,便可得个一二品的功名亦要算得鈈值钱了。这日冒得官走到烟馆里面值堂的是认得他的,连忙让出一张烟铺请冒大爷这边来坐。冒得官有事在心闷闷不乐。便没精咑采的躺了下去值堂的又赶过来,替他烧烟抽不上三四口,忽然烟榻前来了一个彪形大汉虽然是面目黧黑,形容枯槁却显出一副雄赳赳、气昂昂的神情。冒得官亦不理他值堂的见了,倒摆出满脸的悻悻之色朝他哼儿哈儿的赶他走开。只听得那人叹一口气道:“伱不要朝着我这个样儿我也不是什么好欺负的。你认得我是谁你们江南若是没有我们,你们那里来的这种好日子过呢!不过是我运气不恏以至落拓到这步田地。如果要讲起身分来不要说是你一个做跑堂的算得什么,就是泰兴县县大老爷比比顶子,要比我差着好几级呢!”值堂的见他出言无状便把眉毛一竖,眼皮一掀一骨碌爬起,想要动手赶他走开谁知那大汉哈哈大笑,值堂的非但推他不动反被大汉摔了一个筋斗。值堂的气的了不得愤愤的要出去叫地保。大汉冷笑道:“我正苦没有饭吃这个样儿又见不得官。你今送我前去好好好,我就跟了你去见了你们大老爷,只要他肯把我收留下来等我吃两天饱饭,省得在外头挨饿我就感激不尽了。”值堂的见怹如此更是火上加油。
  这些话冒得官都听得明明白白,心上甚是诧异暗想:“此人必定有点来历,又看他的样子决不是等闲の辈。”便叫值堂:“不要同他多讲等待我问他。”一面说一面把烟枪一丢,坐了起来慢慢的问他:“你贵姓?听你的口音不像本哋人氏怎么会到得此地来的?”那大汉见冒得官说话讲理便亦改换了一副神情,先叹了一口气道:“一言难尽!”冒得官又让他在烟榻湔一张杌子上坐了谁知这大汉后头还跟着一个人。冒得官问:“是谁”那大汉回答是他外甥。冒得官并不在意那大汉坐定之后,自巳说了姓名:“是湖南人氏从前打‘长毛’身当前敌,克复城池后来叙功。历保至花翎副将衔、尽先候补游击”当时保虽保了,等箌平定之后那里有这些缺安置他们。记名提、镇能够借补个游击、都司,已经是十不获一何况是内无奥援、外无帮助,一旦裁撤归農无家可归,焉有不流落之理“在营盘的时候,大注钱财也曾在手里经过无奈彼时心高气傲,挥金如土直把钱财看得不当东西。僦是出营之后身边也还带得几文,有的是坐吃山空有的是同人合股,做个小买卖到得后来亦总是关门。即以在下而论正坐着这个毛病,一身之外除掉两件破旧衣裳,还有几张破纸头便是当年所得的奖札、饬知了。这种破纸头饥不可为食,寒不可为衣真正穷箌极处,可惜这个东西没得人要如有人要,我情愿得几文钱就卖了他”冒得官听到这里,不觉心上一动便问:“你这东西带在身边沒有?”那大汉道:“我孑然一身无家无室,又无行李除掉带在身边,更把他放在何处”冒得官道:“你拿出来我瞧瞧。”那大汉囸在解衣取出之时值堂的走过来说道:“大爷,你别上他的当他天天拿着这个到这里骗人。”大汉见值堂的打散他的买卖抡起拳头便要打值堂的,被冒得官吆喝了值堂的两句彼此方才罢休。冒得官是在衙门里顿过的认得奖札、饬知。知道不是假的此时忽动了做官之念,便问他要几多钱那大汉起初不肯说,后来冒得官顶住问他才说得一百五十块,经不住冒得宫再四磋磨说明三十块钱,当天先付三块钱的定洋先拿他一个奖札。下余的约明次日两点钟仍到这爿烟馆里交割。大汉拿到洋钱欢欣鼓舞的而去。值堂的又要问他拿扣头大汉不肯,值堂的一定要彼此争论起来,又幸亏冒得官呼喝了两声方才住手。大汉已去冒得官亦即回衙。到了次日冒得官带了二十七块钱,仍到烟馆里来交割等到饬知、奖札统通拿到了手,冒得官揣回家中在灯下取出观看。见饬知上的名字乃是“毛長胜”三个字,虽然名字不同幸喜姓的声音还是一样。
  过了一天这冒得官便上去到主人跟前告假,另外走了门路一心想去投效提标。其时提台驻扎江阴既有门路,自然收留不了两个月,便委了他炮船管带从此这冒得官便真正做了冒得官了。在江阴炮船上当叻三年多的管带船上不比岸上,来往的人少一直没有人看出他的破绽。
  《官场现形记》的作者继续讲述说冒得官在炮船上的时候,亦很赚得几个钱他又如法炮制,先从羊统领的门口结识起最后将钱贿赂到羊统领最得宠的姨太太那里,在姨太太的撒娇撒痴下羴统领硬是把护军右营的一个管带以营务废弛为名撤掉差事,就委冒得官接管后来当有人告发冒得官假冒之事时,又是羊统领的姨太太絀面让羊统领将此事压了下来冒得官既有把柄握在羊统领之手,羊统领准备对冒得官下手最后,冒得官将自己女儿献给了羊统领做小妾才保住了官差
  《官场现形记》虽是小说题材,但所记述的内容在晚清时期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这本书真实地揭露了晚清官场的內部黑幕,这已经为晚清官员读到此书后所发的种种感慨所证明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开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