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厉害了我的原始人人生活的诗句,包括“逐鹿”这两个字好像,很简短,就几个动词的一首诗,查了很久,查不到具体内

当前位置: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全释doc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全释知识资料汇总编校雍斌一 , 古诗 释义 中国古代诗歌,一般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广义的中国古 代诗歌,可以包括各种中国古代的韵文如赋,词,曲等,狭义则仅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 早期的诗 人类许多民族在语言的发展中产生了适合本民族语言的诗歌形式.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 集是《诗经》 ,其中最早的诗作于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 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 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 305 篇,也被称为&诗三百&《诗经》按内容 .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 是赋,比,兴.四言为主的句式和重叠反复的章法,也是这一时期诗体的主要特色.后来有人 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 在战国后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诗体,这就 是屈原和楚辞.因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 ,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究其缘由,主要是因为到 了战国时期,在南方的楚国华夏族和百越族语言逐渐融合,其诗歌集《楚辞》突破了《诗经》 的一些形式限制,更能体现南方语言的特点.楚辞是在楚地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以屈原 为其杰出代表.楚辞句式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字. 《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并称&风骚& ,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两个典范, 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因此该词也常用来代称文学作品,或代 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汉代的古体诗 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代时乐府诗形成.乐府,最先是指 汉朝的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训练乐工.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叫&乐府& ,于是 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 乐府诗是为了配音乐演唱的,相当于现在的歌词,由西汉的乐府机关和东汉的黄门鼓吹署 在民间搜集而来.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乐府诗长于叙事,和《诗经》 , , , 是一脉相承的,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实现了四言诗向杂言,五言的过渡.汉乐府中著 名的篇章有《十五从军征》 《陌上桑》 《羽林郎》 《有所思》等,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孔雀东南 飞》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 但乐府诗来自民间,直到东汉,文人才在乐府民歌的影响下试作五言诗.班固的《咏史》 是现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东汉末年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 ,是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长于 抒情,善用比,兴手法是《古诗十九首》最大的艺术特色. 汉末建安时期,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籍, 应D,刘桢)为核心,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创造了&建安文学&的辉煌,并完成了乐 府民歌向文人诗的最后转变.这一时期著名的诗篇有曹操的《短歌行》 ,曹丕的《燕歌行》 ,曹 植的《赠白马王彪》 《白马篇》 ,王粲的《七哀诗》等.其中,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 完整七言诗,对七言诗的形成功不可没. 曹魏后期的正始年间, &竹林七贤&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中的 嵇康和阮籍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阮籍的代表作《咏怀诗》82 首开创了中国文学史政治抒 情组诗的先河,进一步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 此外, 汉魏流行的文体还有赋, 其体式源于荀子的 《赋篇》 并吸收了楚辞的某些要素而成. , 著名的篇章有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上林赋》 ,东汉班固的《东都赋》 《西都赋》 ,以及曹 植的《洛神赋》等. 三国时期以建安文学为代表的诗歌作品吸收了乐府诗的营养,为后来的格律更严谨的近体 诗奠定了基础. 两晋古诗 两晋古诗 西晋太康时期,诗歌创作走上形式主义的道路,讲究形式,辞彩华丽,描写繁复.这一时 期的代表人物是三张(张协,张载,张亢兄弟) ,二陆(陆机,陆云兄弟) ,两潘(潘岳,潘尼 叔侄) ,一左(左思) .只有左思的诗歌骨力遒劲,承传了建安文学的精神,其《咏史》诗开启1 了咏史和咏怀相结合的新道路. 东晋末年的陶渊明为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 五言诗在他的手中得到了高度的发展. 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被诗论家称为&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 .他开创了 田园诗,其代表作有《归园田居》 《饮酒》 .陶渊明诗对后世影响很大,尤其是唐代的山水田园 诗派受其直接影响. 南北朝的诗歌文化交流 南北朝的诗歌文化交流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又一发展时期,这表现在又一批乐府民歌集中地涌现出来, 与汉乐府诗前后辉映.南朝的民歌多清丽柔婉,代表作是长诗《西洲曲》 .北朝的民歌则多刚健 豪爽,其代表作《木兰诗》 ,与汉乐府中的《孔雀东南飞》 ,并称为&乐府双璧& . 在这其间交流产生的更是《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的代表,标志着五言诗由产生发展 到最终的成熟,它以怨而不怒的态度,形象的语言,比兴手法形成独特的含蓄的风格,对后世 的抒情诗有直接的影响. 在文人诗方面,南朝的谢灵运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沈约等人创立了音韵严格的&永 明体& ,提出了&四声& &八病&之说,主张要讲究诗歌的音韵美. &永明体&的代表诗人谢I, 山水诗写得清新圆熟,与谢灵运并称&大小谢& ;他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影 响.鲍照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五言和七言乐府诗, 《拟行路难》十八首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他隔句 押韵的七言歌行为七言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北朝最有成就的是由南入北的诗人庾信.他的诗赋集南北文学之大成,成为唐代诗风的先 声. 唐宋的近体诗 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初,盛,中,晚各期都有名家辈出.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以及稍后的陈子昂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创造了新 体诗――律诗;五律在宋之问,沈缙谑稚献詈蠖ㄐ. 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这两位分别代表我国古典诗歌 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并被誉为唐诗的&双子星座&得著名诗人之外,还有很多 成就显著的诗人,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等人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 另一类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人为代表的边塞诗人.李白的诗歌豪放飘逸,号称&诗仙& ,其 名篇有《将进酒》《行路难》《蜀道难》等.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号称&诗史& , , ,其名篇有&三 吏( 《新安吏》 《潼关吏》 《石壕吏》&&三别( ),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等. ) 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时期,诗歌创作延续了盛唐的高潮.刘长卿,韦应物的山水诗,是王维, 孟浩然一派的继续;卢纶,李益的边塞诗,是高适,岑参一派的余绪.白居易是这个时期最杰 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倡导了一场新乐府运 动.元稹,张籍,王建都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诗人.白居易名篇有《卖炭翁》 《长恨歌》 《琵琶 行》等.除新乐府运动之外,这一时期还另有一派诗人与元白诗派齐名,这就是以韩愈,孟郊, 李贺等人为代表的韩孟诗派.韩孟诗派以才学为本,以议论见长,作诗力避平俗而求生硬奇险, 开了后世宋诗的风气.其中李贺的诗风更是独树一帜,有&诗鬼&之称,其名篇有《苏小小墓》 《梦天》等. 晚唐时期的诗歌感伤气氛浓厚,其代表诗人是杜牧,李商隐,世称&小李杜& .杜牧长于写 七绝,可与盛唐&七绝圣手&王昌龄并肩,其名篇有《山行》 《泊秦淮》 《过华清宫》等;李商 隐长于写七律,其七律用典精巧,对偶工整,名篇有《无题》 《锦瑟》 《夜雨寄北》等. 另一值得注意的便是诗余――词的产生.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晚期所兴起的一种新的文 学样式.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 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词早在唐代已经出现,是随 燕乐而兴起的新诗体,起源于民间.敦煌曲子词是现存最早的民间词.唐末的温庭筠第一个专 力作词,他的词词藻华丽,被后人称为&花间派& .五代时,中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 问世于西蜀.这个时期的词人中成就最高的是南唐后主李煜,其名篇有《虞美人》(&春花秋月 何时了&),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等. 诗理趣化及诗余――词的发展壮大 诗余―― 宋诗理趣化及诗余――词的发展壮大 经过了唐诗不可逾越的高峰,宋诗无以为继.但是宋代诗人另辟蹊径,重在理趣,也走上 了诗歌的另一高峰.北宋大家有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其中黄庭坚与陈师道一起开创了宋 代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 .而南宋的陆游,酷肖李白的才华,更是堪称宋诗第一人,其名篇有 《关山月》 《示儿》等.与他同时的还有以&田园杂兴&诗而出名的范成大和以写景说理而出名 的杨万里.文天祥是南宋最后一个大诗人,其代表作是《过零丁洋》 . 源于唐代的词,在宋代达到了鼎盛.唐诗,宋词,堪称中国文学的双璧.北宋著名的词人2 有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等.柳永开创了长调的慢词,使词的规模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代 表作是《雨霖铃》(&寒蝉凄切&).苏轼作为词的革新家,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 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诗体.这就是所谓的&以诗为词& ;其名篇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 茫),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苏轼的词启迪了南宋豪放词派的诞生.秦观善作小令,而周邦彦不仅写词且善作曲,他创造了 不少新调,对词的发展贡献很大.在南北宋之交,还出现了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女词人李清照. 她的词意境深厚,感情宛曲,造语清新,尤其是南渡以后的作品如《声声慢》(寻寻觅觅)等, 将国破家亡的悲愤与身世漂泊的伤痛融合一气,缠绵抑郁,感人心魄. 进入南宋,词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当推辛弃疾.他继承苏轼词的 豪放风格并加以发展, 把词的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其名篇有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 ( ), 《永遇乐》 (千古江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等.南宋后期最著名的词人是姜夔, , 他继承周邦彦,走上了尚风雅,主格律的创作道路,其名篇有《长亭怨慢》 . 诗歌的后期发展 诗歌的后期发展 到了元代,散曲流行,诗词乃退居其后.曲可以说是词的另一体,但它跟词除了咏唱时的 伴奏乐器不同以外,在语言上也更加接近口语,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加衬字. 这个时期著名 的人物有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世称&元曲四大家& . 明代诗歌是在拟古与反拟古的反反复复中前行的,没有杰出的作品和诗人出现. 清代诗词流派众多,如娄东诗派的吴伟业,其《圆圆曲》成为了&梅村体&的代表作;虞 山诗派的钱谦益,学得杜甫神髓,风格沉郁悲凉.但大多数诗人均未摆脱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 的套子,难有超出前人之处. 清代最著名的词人当属纳兰性德,他的词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王国维评曰: &北宋 以来,一人而已& .其名篇有《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 ( )等. 清末的龚自珍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后一位伟人,他的诗直接描写心灵,表现物我冲突,代表作有 《秋心》 《己亥杂诗》等. 自此之后,中国古典诗歌再无高峰.五四运动合上了中国数千年古典文学的大门,同时打 开了现代文学的崭新天地. 古代诗歌(包括诗, 的分类及各体裁简介 三,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的分类及各体裁简介 古代诗歌(包括诗, (一)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的分类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 ,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 , , , , &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 《诗 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 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七言之分,简称五律, 七律.通常的律诗为 8 句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 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律诗要求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 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绝句, 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另外,律诗的 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 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 字以上) ,中调(59-90 字) ,小令(58 字以内) .词有单调 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 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 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 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写景抒情诗(包括山水田园诗) ,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 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 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王维的《山居秋暝》等.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 感情,托物言志,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如贺知章的《咏柳》 ,王安石的《梅花》等.3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送别,怀亲,思乡,念友等.如王勃的《送 杜少府之任蜀州》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柳永《雨霖林》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 感慨.如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杜牧的《过华清宫》 《泊秦淮》 《赤壁》等.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 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如王昌龄的《出塞》 《从军行》 ,李白的《关山月》等. 3.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是指唐代格律诗产生以前的诗歌形式,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主要形式有&诗经& &楚辞& &汉乐府& &南北朝乐府&等. 古体诗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形式比较自由,即使在唐代也有很多诗人喜爱用古体写 诗,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白居易的《琵琶行》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秋浦歌》 ,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的&歌& &行& &吟& &引&即是古诗的一种形式.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 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 近体诗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 到唐初成熟. 1,用韵上,古体诗可用,可不用,用了可换韵;近体诗,必须用,且不换韵, 偶数句押韵, 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 2,字数上,古体诗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以及杂言;近体诗,有五言,七言两 种. 3,句数上,古体诗没有限制,可长可短;近体诗分为律诗(八句,四联:首联,颔联,颈 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和绝句(四句) ,二者又可分别可分为五律,七律和五绝,七 绝. (二)古典诗歌的体裁简介 四言诗 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春秋以前的 诗歌,如《诗经》 ,大都为四言.汉代以后格调稍变. 《诗经》的四言诗, 《楚辞》的骚体诗,汉 乐府和魏晋的四言,五言诗,是唐代以前的三种诗歌样式. 《诗经》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 现实主义传统. 楚辞 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汉代有 时简称它为&辞& ,或连称为&辞赋& .又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 ,所以 后人也有以&骚&来指称楚辞.从汉代开始, &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 《离骚》 是《楚辞》篇名,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自汉迄南北朝, 《离骚》又被举为 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 &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 ,用&骚& 来概括《楚辞》 . 汉乐府 原来指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乐府& ,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它的任务是制订乐谱, 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后来人们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 ,就 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 . 古体诗 又称古诗,古风,产生于两汉,多数通篇是五言旬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句或七 言句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平仄没有严格的规定,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 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篇幅一般较长,容量也较大.李白尤擅长古体诗的创作. 近体诗 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字数为五言或七言, 句数为四句或八句,每句的平仄有严格的规定,律诗中间两联须对仗,绝句不一定对仗,要一 韵到底. 律诗 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是近体诗的一种.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联, 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末联(尾联) ;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每句的平仄都 有严格规定,特别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凡双数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 押) ,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两联须对仗. 绝句 也称截句,断句,仅有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在唐代律诗形 成以前,已有绝句,也押韵而平仄较自由,如《玉台新咏》就记载有《古绝句》 ,后人即用&古 绝句&来区别于近体绝句.唐以后的近体绝句也称律绝,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 不一定对仗. 行,歌,引,吟 古诗的体裁.汉魏以来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 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 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王灼《碧鸡漫志》卷一: &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 也.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 &赵德操《北窗炙(guǒ) 》卷上: &凡歌始发声, 谓之引……既引矣,其声稍放焉,故谓之行.行者,其声行也.&行&如白居易《琵琶行》&歌& & ,4 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引&如李贺的《箜篌引》&吟& , , ,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如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 赋得 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的诗,为科举考试所作,奉皇帝命令所作或所和的应制诗,诗 人集会或即景赋诗的诗,题目多冠以&赋得&二字,如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 . 四,中国古典诗歌题材解析 中国古典诗歌题材解析 ⒈借景抒情诗 借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 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 事的感慨.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⒉咏史怀古诗 怀古(含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 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借所吟咏的古人,往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诗 歌. 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凭吊古迹古人 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 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 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 志未酬的感慨. ⒊伤春伤别诗(闺怨诗) 古代上流社会的女子常因寂闷孤独而面临美好的春光想到自己韶华将逝,更加思念离家宦 游的丈夫或天各一方的情人,所以人们就有了&女子伤春&之说(当然这个&春&可以不指季 节,而指恋情). 伤春伤别诗往往借对春光消逝的记叙描写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 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⒋羁旅行役诗 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 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或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由所见所闻所感 触发思乡之愁,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这类许多诗人的诗中都有,尤以杜牧,李商隐,柳永,秦观,李清照为著.这类诗词亦可 称之为思乡怀人诗,其特点多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望月伤心,见花落泪,听雨思亲,多少景 物都被染上诗人的感情色彩,因而此类诗中常将伤感,迷离,凄苦,寂寞,孤寂,惆怅,忧郁 的情怀及种种离愁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很婉约,含蓄. ⒌山水田园诗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了一个重要诗派――山水田园诗派.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 牧歌式的生活,或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厌恶官场,远离浊世,对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生活 的向往;或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对壮丽山河热爱;或表现归耕隐居之乐,多抒发质朴, 清新,恬淡,闲适,物我两忘的感情,表现不同流俗的清高,追求隐逸,有消极避世的思想. 他们的艺术成就颇高,具有用语言艺术再现自然景物的能力.景物逼真,情景交融,意境优美, 诗风恬静清朴,而少奔放雄浑.代表作家如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王维,孟浩然,储光羲, 常建等. ⒍托物言志诗 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便有 6021 首,初唐 504 首,盛唐 746 首,中唐 1455 首, 晚唐 3556 首.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 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刘熙载《艺概》 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比喻,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 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即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情操志趣.或 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 ⒎即事抒怀诗 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常以&即事&为 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5 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 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一般皆可笼统称之为&即 事感怀诗&. ⒏边塞征战诗 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疆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 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之焕,王翰等.他们继承汉魏乐府及六朝,初 唐诗人鲍照,陈子昂等的传统,多以诗歌描写边塞山川景物,风土人情;他们的诗或描写塞外 风光,或表现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慷慨激昂及捐躯赴国难的悲壮;或反映将士不畏辛劳,保卫 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望月思乡的苍凉和长年征战的悲苦,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 及其不幸遭遇;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 往.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 ⒐谈禅说理诗 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与咏物言志诗有共同 的特点,分析时要注意把握. 如苏轼的《题西林壁》诗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中的&庐山&便含有比喻义,后两句的议论隐含许多哲理,既蕴含看待任何事物和问题 都应一分为二的意思,又隐含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多种答案的哲理,还含有和俗话所说的&当局 者迷,旁观者清&一样的道理,只不过这句俗话纯乎说理,而苏轼是以形象来喻理. ⒑赠友送别诗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江淹《别赋》 )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与挚友分别时,心中 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因此,在古诗词中国诗坛上,赠友送别诗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而且内容丰富,可谓&说尽故人离别情&.这类诗歌主要抒写离别之情,借对送别情景的描写, 表达达依依不舍的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等. 古代的交通不发达,人们&相见时难别亦难&,诗人们抒写了大量的这类诗词,给后人留 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大多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余味深长,令人击节叹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无尽的友情熔铸在诗 情画意中;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人深挚的情谊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 &惟 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的质朴与豪爽寄托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 心在玉壶&,诗人晶莹透明的冰壶装下了理解和信任…… ⒒闲适隐逸诗 一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 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反映这些生活的诗歌,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 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有不少令人拍案之作. 这类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与山水田园诗相近或相同,在分析时可结合起来. ⒓悼亡游仙诗 诗人多有神奇的想象力,在心爱的人离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壮志得不到实现之际,他们 往往借助于睡梦,游仙等形式,或与心上人相会,或在仙境中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中国古典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五,中国古典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忧国伤时: 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②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 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居易《卖炭翁》 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 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 想到万方多难, 浮云变幻, 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像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 正统观念.最后袒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 情 . 2.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6 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年,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 至哉,歌以咏志. )陆游《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②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 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④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 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文天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 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 青. ) ⑤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⑦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 人. )温庭筠《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②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③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 军白发征夫泪! ) ④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 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 春山外. )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 虏,良人罢远征?) 4.长亭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 ,王维《渭城曲》 .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 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 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 ) 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 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 穷. 5.生活杂感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 ,孟浩然《过故人庄》 ②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 ,刘禹锡《乌衣巷》 ③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⑤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⑥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辛弃疾《西江月》 (明月 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⑦生活哲理的阐释 如: 杜甫《后游》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写江山花柳像在等待 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然是无私心的道理. 杜甫《江亭》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看 到水的缓缓流动,云的停着不动,竞争的心思,飞驰的意念都停滞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 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这诗说明陷在里面不能 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另外较有名的说理诗句如朱熹《观书有 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昨夜江 & 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陆游的《游山西村》 &山重 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等等. 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六,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1.知人论世,通解文字. &世&即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也就是诗歌的写作背景; &人&即作者,也就是与所写诗歌有7 关的作者的一些情况.我们应该注意这些情况,在此基础上真正理解作品的文字所负载的思想 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2.披文入境,体物察情. 诗歌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表达着诗人深刻的认知和独特的感悟.想真正把握作品的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必须投入到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去,体察诗人所展示的景物, 体会诗人所抒发的真情,从而使自己把握哲思之奥,体味境界之妙. 3.结合原诗,分析概括. 分析概括时,要明确该诗所写的内容是什么(人,或事,或景,或物);作者通过所写的内 容(人,事,景,物),要抒发怎样的感情,阐发怎样的观点态度,表现怎样的人生志趣(或是感 情,或是道理,或是情趣). 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形象(意象) 七,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形象(意象) (一)古典诗歌中的艺术形象解析 中国古典诗歌中诗人最用心塑造的就是其中复杂多变,又意蕴非凡的众多艺术形象,而这 些艺术化了的形象简单来说又分为以下几类:首先便是人形象,即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 情主人公;其次是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含意象) ;再者才是景(或环境) ,主要 是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含意象,意境) . 就人形象而言,主要的就是在抒情主人公的用意.古诗中的抒情主人公,一般指&我&, 即诗人自己.具体的鉴赏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 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这方面,最为典型的是唐代著名的三首咏蝉诗,虽然都是托物(蝉) 寓意,都工于比兴寄托,但由于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地位,遭际,情趣,理念不同,因 而情貌殊异.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答题模式解析】其答案一般按下面三个步骤组织: (1) 总体说明是什么形象 (2)这一形象特点具体表现在哪里, 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3) 结合诗的思想内容分析这一形象的意义.也就是说一般的短评写作时要注意先&盖帽& ,即说出 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 ,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 证,最后小结一下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意义. 其次就物形象,即被诗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形象描写来曲折地 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在古诗中诗人塑造物形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鉴赏咏 物诗中的物形象需注意下面两个方面:(1)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 世界,品质,感情等.(2)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 再者,最为复杂的就是众多诗人所致力的景象,其中涵盖意象,意境.而所谓意象,就是 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 固有的概念,然而这个概念也象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其他一些概念一样,既没有确定的涵义, 也没有一致的用法.它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术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 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如马致远《秋思》中&枯藤老树昏 鸦,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 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构成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意象是具体事物的,意境是 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那么我们如何辨析诗中意象,把握诗中意境,可以透过以下三种途径, (1)解释诗句内容 (翻译诗句) ,(2)简述意象的特点, (3)揭示这些意象中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具体而言,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看画面形,色,动,静,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读一首诗,首先看它 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 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 低沉伤感的. 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或幽清明净, 如&明 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8 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 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透过表面意义 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 古代诗词常是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表面意义之下,还可以挖掘到其深层含 义,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从字面是看是写一段行程,水流急, 船行快,实质是写心情的轻松和愉悦. 【答题模式解析】其答案一般按下面三个步骤组织: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 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 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 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二)古诗常见艺术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 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 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 《山居秋暝》通过对晚 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 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 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 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 , . 6.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 ,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 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 《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 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重要词语: 重要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 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三)古典诗歌中的常见意象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 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 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 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 白《静夜思》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望月思故国, 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 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 之人的思乡之情.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 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 ,9 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 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 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 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 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 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 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4,蝉 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 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 《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 , .王沂孙《齐天乐》 : &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 洁的人品. 5, 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 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 (姜夔《扬州慢》 )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 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 ,遥想当年 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 .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 )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 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 ,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 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 (刘禹锡 《乌衣巷》 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 ) 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6,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屈原《九哥河伯》 :&与子交手 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 成大《横塘》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 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 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 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8,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土》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 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 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 睛翠接荒城.&李煜《清平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 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9,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 ,表凄凉之 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 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 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10,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白居易《长恨歌》 : &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 好不令人凄苦. 李煜 《相 见欢》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声声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11,梅花 &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一时期的梅 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 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张耒:&何以伴高洁,清晓颂《黄庭》&;张朋友:&一白雪相似,独清 春不知.&&肌肤姑射白,风骨伯夷清.&苏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陆 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12,松柏 《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 耐寒的品格.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10 长啸一声风里闻.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另外,如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 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 13,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 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 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 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 血,滴成枝上花.&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 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 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诗 云: &杨花飘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又如李白 《蜀道难》 &又闻子归啼夜月, : 愁空山. & 白居易 《琵琶行》 &杜鹃啼血猿哀鸣. : &秦观 《踏莎行》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 文天祥《金陵驿二首》 :&从今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 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 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14,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 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李商隐《隋宫》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 鸦.&秦观《满庭芳》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 15,蟋蟀 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 .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 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时古人已经觉得蟋 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 系了起来. 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 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 &明月皎皎光, 促织鸣东壁. & 姜夔《齐天乐》 :&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 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 16,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郦道元《小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李端《送客赋 得巴江夜猿》 :&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他们都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 17,关山 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高道《塞上吹笛》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梅花落&为曲子名.意思是请问笛声飘到哪里去了呢?风吹着悠扬的笛 声一夜间就间就飘满了边塞大地. 18,羌笛 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 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京》 :&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范仲淹 《渔家傲》 &浊酒一杯家万里, :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19,明月,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杜甫诗《恨别》 :&思家 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这两句也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刘长卿《谪仙 怨》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写别后相隔之遥与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 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至于对月思人就更多了,如谢庄《月赋》 :&隔千 里兮共明月.&张九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苏轼:&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等等. 20,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秦观《踏 莎行》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以流 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21,琴瑟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诗周南关雎》 :&窈窕淑女,琴 瑟友之.&又《小雅常棣》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 《春夜别友人诗》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22,螟蛉 《诗小雅小宛》 :&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 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古 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 23,鸿雁 《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 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11 &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如晏殊《清平乐》 :&生笺小字, 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 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24,神器 指帝位,政权. 《老子》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 可为也.& 25,月老 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 一个字也不认得, 向老人询问后, 才知道老人是专官人间婚姻的神仙, 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 (见 《续幽怪录定婚店》.后来因此称煤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 26,陶朱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 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27,祝融 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 ,以光明四海而称为 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28,秋水 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 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29,连理枝,比翼鸟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 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思爱夫妻的比喻.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 禁了韩凭.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 结果撑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不久,两座坟上 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 白居易的 《长恨歌》 &七月七日长生殿, :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 有了这些句子,难怪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30,孔方兄 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 . 31,青梅竹马 出自李白的《长干行》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 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32,问鼎 《左传宣公三年》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 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之意.后 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33,见背 背,离开.谓父母去世.李密《陈情表》 :&生孩六月,父母见背.& 34,逐鹿 《汉书蒯通传》 :&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 喻帝位. &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 争夺天下. 魏征 《述怀》 &中原初逐鹿, : 投笔事戎轩. & 35,三尺 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 所以称&三尺法& 36,杜康 《说文解字巾部》 :&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 康为酒的代称.曹操《短歌行》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37,鸿鹄 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 《史记陈涉世家》 :&陈涉太息曰: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8,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西厢记》第二本 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39,彭祖 彭祖,传说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 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40,谢家 唐宋诗词不达意处常用&谢家&之典,这些典故所指意义上主要有二: (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 《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问子侄:为什么 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这是说, 谢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 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 故用其事指有风度的人. 辛弃疾 《泌 园春叠嶂西驰》 :&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2)指山水诗人谢灵 运之事. 《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后用此 事指居家的幽美. 41,鸡肋 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 情(见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 42,婵娟 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婵娟. 43,献芹 《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 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 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 :&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44, 执牛耳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 要每人尝一点牲血, 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 故用&执12 牛耳&指盟主. 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左传哀公十七年》 &诸候盟, : 谁执牛耳?& 后常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黄宗羲《姜山启彭山诗稿序》 :&太仓之执牛耳,海内无不受其 牢笼.&(太仓,人名) 45,作壁上观 壁:营垒,壁垒.观:观望.在壁垒上观望.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 中.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 46,虞美人 罂粟科一年生丛生草本花卉,亦称丽春,寒牡丹.相传此花系西楚霸王项羽 爱妾虞姬自刎坟下碧血所化,故有闻虞兮歌而起舞之说.辛弃疾有诗曰:&不肯过江东,玉帐 匆匆.只今草木忆英雄.&亦有英雄惜英雄之意,清代有人以虞姬口吻占诗曰:&君王意气江 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上草,花开更比杜鹃红.&该诗角度新颖,情切动人. 47,红豆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 《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 人家园圃中&. 《本草》称其为&相思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 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 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失彝尊《怀 汪进士煜》 :&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在唐时甚红. 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48,豆蔻 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 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49,精卫 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南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 海(见于《山海经北山经》.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 ) 难,努力奋斗. 50,击楫中流 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出自《晋书祖逖传》 :&(逖)仍将本留 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即东晋大 将祖逖率部渡江,当船行到江中时,他敲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决不生还.后借指决心 报效祖国,收复失地.文天祥《贺赵侍郎月山启》 :&慨然有神州陆沉之叹,发而为中流击楫之 歌.&宋人赵善括《满江红辛卯生日》 :&颖脱难藏冲斗剑,誓清行击中流楫.&又称&中流 誓&,如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51,鸡口牛后 《战国策韩策》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 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52,岁寒三友 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有&岁寒三友&这称. 53,花中四君子 梅竹兰菊花称为&花中四君子&. 54,泰斗 &泰山北斗&的简称.典出《新唐书韩愈传》 ,比喻杰出的可为榜样的人物. 55,人杰 典出《史记高祖本纪》 ,指才智突出的人物. 56,仁人 典出《论语卫灵公》喻指有博爱思想,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57,传人 典出《荀子非相》 ,原指道德学问能传于后世的人.今指能得到祖先或师长精 神或技艺的人. 58,玉成 典出《西铬》 (西晋张载) ,比喻为人成全好事. 59,口碑 典出《五灯会元》 ,比喻众人的口头称颂. 60,壁还 敬词,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指恭敬地退还别人的赠品,或指毫无损伤 地归还借用别人的物品. 61,方家 典出《庄子秋水篇》 ,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 专家. 62,等身 典出《宋史贾黄中传》 ,敬辞,比喻著作多,堆起来等于该人的身高. 63,西席 典出《称谓录》 ,代指老师. 64,心许 典出《史记吴太伯世家》 ,心中暗自答应的意思. 65,三味 典出《邯郸书目》 ,比喻深含的意思(多含褒义) . 66,洗耳 典出《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 (汉蔡邕) ,原指厌听世事,今比喻聆听,恭 听. 67,斧正 典出《庄子徐无鬼》 ,指请人修改自己的作品,也作&斧正& 68,抱璞 典出《韩非子和氏》 ,比喻坚持美德(也有作怀才不遇之意) . 含贬损之意的: 69,染指 典出《左传宣公四年》 ,比喻沾取不应得的利益. 70,射影 典出《苦热行》 (南朝宋鲍照诗) ,比喻说此喻彼,别有用心. 71,掣时 典出《吕氏春秋具备》 ,比喻办事受牵制,不顺利. 72,青鸟 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 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王景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13 愁.&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73,雷同 典出《礼记曲礼上》 ,相同的意思,或人云亦云. 74,涂鸦 典出《尧山堂外纪》 (明蒋一葵撰) ,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 75,城府 典出《宋史傅尧俞传》 ,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用心. 76,借光 典出《战国策秦策》 ,向别人询问或请人给自己方便时的套话. 77,物色 典出《后汉书严光传》 ,本指形貌,后指按照一定标准去访求人才. 78,不才 典出《庄子山木篇》 ,自谦没有才能. 79,方寸 典出《三国志蜀志》 ,指人的心. 80,提刀 典出《世说新语容止》 ,比喻代人写文章. 81,下榻 典出《后汉书徐稚传》 ,原指礼遇贤者,现一般指接待贵客,也借指住宿. 82,润色 典出《论语宪问》 ,比喻对文稿细加修饰. 83,春秋 典出《诗经鲁颂》 ,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 84,梨园 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 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此,后世的 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85,抱柱 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 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以喻坚守信约. 李白《长干行》 :&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86,斑马 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 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 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 :&挥的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87,问鼎 春秋时,楚望而却步王北伐,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孙满慰劳 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后遂以&问鼎&喻篡夺政权. 《晋书王敦传》 :&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今常以喻谋求夺得.例:这次比赛,主队连 输几场,失去问鼎冠军的机会. 88,辞第 汉时,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 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 无以家为也.&后以喻为国忘家.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韵》 : &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89,请缨 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 一定把南越王抓来. &后以喻杀敌报国. 岳飞 《满江红遥望中原》 :&叹江山如故, 千村落寥.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90,钓鳌 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 动.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只六只鳌,因此, 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李白《赠薛校书》 :&未夸观海作, 空郁钓鳌心.& 91,三尺 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 《汉书高帝纪下》 :&吾以布衣提三尺, 取天下.&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长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称,也叫&三尺法&. 《汉书杜周传》 :&三尺安出哉?& 92,还珠 古时合浦地主盛产珍珠,但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 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 清廉.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 :&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93,金鸡 古代流传天鸡星动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竖起长竿,在竿上立一金鸡, 把该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们宣布大赦令.后便以&多鸡&借指大赦令.李白《流夜郎赠 辛判官》 :&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94,烂柯 古代神话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 听他们唱,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饿了.过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 去,他站起来,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他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后便以&烂柯& 喻离家年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95,青眼 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 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 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 杜甫《短歌行》 :&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96,高山流水 也作&流水高山&.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每当伯 牙弹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典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14 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录.明唐寅《世情歌》 :&清风 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辛弃疾《谒金门》 :&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 97, 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 流廓失所的人. 考其源流, &哀鸿&一语出自&鸿雁&. 《诗小 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q,劳苦)劳.&诗歌写使臣行于 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 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龚自珍《己亥杂诗》 :&三更忽轸(zhn,悲痛)哀鸿 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98,巴歌 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唐人李群玉《自沣浦 东游江表途出巴秋投员外从公虞》 :&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元人谢应芳《水调歌头再 和寄酬袁子英萧寺》 :&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多和&阳春白雪&比照 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其典出自战国楚玉《对楚王问》 . 99,白衣苍狗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 :&天上浮云似白 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 白云,一会儿像灰狗.宋刘克庄《沁园春和吴尚书叔永》 :&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文章定 价,秋月华星. &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云, 变化无常, 难以逆料,只有&定价&文章如&秋 月华星&,光照人间. 100,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吴作钩者甚众.& 而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诣宫门而求赏……乃赏百金,遂 服而不离身. 不平凡的来历铸就了一柄宝剑, 成了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器. 辛弃疾 《水龙吟登 建康赏心亭》 &落日楼头, : 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启遍, 无人会, 登临意. & 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101, 莼羹鲈脍 指家乡风味. 典出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晋书张翰传》. (张 (或 )& 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 要名爵?'遂命驾归.&菰(g )菜羹:菰菜,莼(ch n)羹.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 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例如,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 为莼羹鲈脍哉?&徐自华《慧僧先生解职归见》 :&转瞬西风又起,忽摇动莼鲈乡思.& 102,双鲤 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 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 :&凤箫声绝 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 指千里之外, 烟波浩淼, 音信全无. 清人宋琬 《喜周华岑见过》 &不见伊人久, : 曾贻双鲤鱼. & 写的也是睹物(双鲤鱼)思人. 103,庄周梦蝶 《庄子齐物论》 :&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 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 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 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104,采薇 借指陷居生活. 《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周,而 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陷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 不侍周的故事. 孟郊 《感怀》 (之五) &举才天道信, : 首阳谁采薇. 去去荒泽远, 落日当西归. & 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文天祥《南安军》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 薇.& 105,碧血 化碧 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顾炎武《赠朱监纪四辅》 :&愁看京口三军 溃,痛说扬州七日围.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语出《庄子外物》 :&人主莫不 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苌弘是周 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 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也用&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 《窦娥冤》 :&不 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朱敦儒《木 兰花慢》 :&化碧海西头,剑履问谁收.& 106,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 :&犹喜故人先折 桂, 自怜羁客尚飘蓬. &典出 《晋书S诜传》 &武帝于东堂会送, : 问诜曰: '卿自以为何如?' 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唐人权德舆《伏蒙 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 :&握兰中台并,折桂东堂春.& 107,怀桔 指孝顺双亲.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 :&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 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跑15 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唐人张祜《送魏尚书赴镇州行营》诗云:&伍员忠是节,陆 绩孝为心.&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养亲》 :&下马人门怀桔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108,红叶 代称传情之物.朱叔真《恨春》 :&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据唐人 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 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如高明《二郎神秋怀》 :&无情红叶偏 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 109,昆山玉 比喻杰出的人才.语出李斯《谏逐客书》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 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壁) ,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 ,乘纤离(骏马名)之马, 建翠凤之旗,树灵鼍(tu ,扬子鳄之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 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例如刘禹锡《送李中 丞赴楚州》 :&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 110,咏絮 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唐人卢纶《宴赵氏昆季书院因 与会文并率尔投赠》 :&咏雪因饶妹,书经为爱鹅.&据刘义庆《世说新语》 :&谢太傅寒雪日 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 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另见《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 ) 东晋谢道韫聪明有才辩,其叔父要求比拟白雪,谢郎谓空中撒盐,而她答以柳絮因风起,深得 谢安赏识.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 《红楼梦》 (第三回) :&可叹停机 德,谁怜咏絮才.&&咏絮才&指的就是林黛玉非凡的咏诗才华. 111, 柳营 指军营. 唐武元衡 《送张六谏议归朝》 &笛怨柳营烟漠漠, : 云愁江馆雨萧萧. &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 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 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如,唐人鲍溶《赠李黯将军》 :&细 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112,南冠 指办犯. 《左传成公九年》 :&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 者, 谁也?'有司对曰: '郑人所献楚囚也. '使税 (通'脱') 之. …… 公曰: '能乐乎?' 对曰:'先人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公语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 子也.'&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 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 如骆宾王 《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 : 南冠客思亲. & 李白《流夜郎闻不预》 :&北阙圣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 表达技巧) 艺术手法( 八,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一)诗歌中的表达方式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 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2.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如&不是花中偏 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 ) 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又如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 ) 不仅写出了庐山变幻多姿的绮丽风光,还告诉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 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 主观成见,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 ※叙议结合(先记叙后议论) 3.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江月去人只 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 )诗歌从水中 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 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常见的有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白描,渲 染,细节描写等.直接描写无需赘言,我们主要说说后面几种: (1)间接描写 即侧面描写或烘托或衬托,用一事物暗示另一事物.侧面描写就是描写对 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 如《陌上桑》中&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锄 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罗敷如何美丽,而是通过观者的惊 艳反应, 间接表现她的美艳绝伦. 写景中的间接描写亦有很多, 如韦应物的 《赋得暮雨送李胄》 :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 限,沾襟比散丝. &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 ,而后面主要是通过船帆,飞鸟,天际,大树 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船行变得迟重缓慢,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一片,远处都 看不真切,江边的树显得十分润泽.读着这些句子,我们就会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16 际边,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现力. (2)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本是国画的 一种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对环境,景 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即细致地描写,用重笔对环境,景物或 人的行为,心理作用多方面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现形象的某种本质和特征的一种艺术手 法.如柳永的《雨霖铃》中,用&念去去&点明朋友分别,接着用千里烟波,沉沉暮霭,楚天 空阔渲染他们之间用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的情意,后面又用&杨柳岸,晓风残月&构成一种凄 清的意境,使人倍觉伤感.这种渲染,比原来的色彩加重一层,更感意致绵密.再如前面那首 韦应物的诗,经过前三联的铺写渲染,形成了诗人远别友人时的一种浓重,压抑的氛围,诗人 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不禁潸然泪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如汉乐府民歌《江南 可采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的渲染描写,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 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3)白描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指不着颜色,也不画背景,纯用线条勾画,不加彩色渲 染,只用墨线勾勒人或物的形象,重在以形传神,不重形似而重神似.用于艺术创作,指文字 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白描手法的特征是:不用或少用色彩浓烈的修饰性形容 词,不加渲染烘托,也不用修辞手法,只是用简洁的文字,抓住人物或景物的主要特征,寥寥 几笔,勾画出人物或景物的形象,换句话说就是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地刻画出鲜明生动 的形象.它的最大特征是纯客观地描写,不着一句议论抒情而尽得风流.陶渊明的田园诗几乎 都是运用白描手法绘景状物,宋代诗词中运用白描手法的作品也很常见.如:聂夷中《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zhu 砍)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全诗以小见大,寥寥数语就 勾勒出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作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压迫农民的深 刻主题.又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颔联与颈联互相结合,素描淡抹,将绿 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 (4)细节描写 即对细小情节的描写.它的作用在于具体,生动,鲜明地反映人物和事物 的外貌特征及其内在本质,突现作品的主题,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 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 : 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因客 不至烦躁不安的心情. (5)动静结合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在写 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 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王维的名篇《山居秋 暝》中就有这样的例子: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 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 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 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如杜甫《漫成一首》 &沙头宿鸟联拳 静,船尾跳鱼拔剌鸣. &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 (6)点面结合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 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 &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 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 ,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 孤寂,并在&山& &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 &万& ,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 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7)虚实结合 虚与实: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 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 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首先,介绍一下诗歌中的&虚&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 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 法. 诗歌的 &虚& 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 , 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A.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 &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 , ,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 .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17 的黑暗. B.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 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 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 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再现 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C.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 &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 弯残月高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 再看看诗歌中的 &实& 在中国画中, . 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 而在诗歌中, &实& 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 《虞美人》 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 写赤壁险峻的形势; 《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执 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等.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 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 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 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 ,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 , 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 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 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 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 从而突出的中心的. 如欧阳修的 《踏 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 : 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 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 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8)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用侧面描写的手 法,通过对其它事物的描写,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而且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 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9)远近高低相结合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 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 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在描写紧十八盘时,运用的便是这种手法:远眺&紧十八盘仿佛 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 ;仰望&紧十八盘仿佛一架长梯,搭在南天门口& ;近看&新 砌的石级窄窄的,搁不下整脚& ;俯视&低头望着新整然而长极了的盘道------& 总之,景物描写,只有不拘一格,不一而足,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观察,详尽描摹,才 能塑造出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 描写角度术语] [描写角度术语]描写景物的角度:仰视,俯视,平视,远看,近观等.描写范围的角度: 形状,声音,色彩等.用笔的角度:正面与侧面,繁笔与简笔等.另外,还有动与静,点和面 等.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 情.如&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 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廷筠《商山早行》 & )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 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 &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 这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 ,而由诗人直接对有关人物和 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 : 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人眼观茫茫宇宙,沉思悠悠人生,不禁悲从中来,放声长叹, 一吐心中寂寞苦闷之情,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 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李白的《静夜思》亦是采用直抒心绪的写法,不加雕琢,随 手写来,却很有感染力. (2)间接抒情 它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8 ①借景抒情(即景抒情或借景抒情而情景交融) 情因景生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 此景中,通过描写此景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也就是先写景,后言情,即景抒 情.或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 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 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 &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又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人面对破碎的河山,荒芜的城垣,睹物伤怀.春光 明媚鸟语花香,更增加诗人的愁思.景物的形象,体现着诗人的感情,作者的感情又贯注在景 物形象的描绘之中. 情与景的处理不单是诗歌的问题.其他的艺术,则小说,戏剧,电影,绘画,也有这个问 题.一般是情与景配合.拿电影来说,情与景配合的例子如:当灾祸将发生时,电影中常使我 们看到雷电和暴风雨,为观众作心理准备,预感未来的灾祸.当电影中男女二人热恋,或夫妇 新婚,他们会在公园里散步,天气晴朗,春暖花开,一片令人欢喜的景色.这样的情景配合, 在电影或其他艺术中与写诗时相类似.这叫做&情景陪衬&或&情景交融& . 在中国与西洋的诗歌中,都可找到诗人成功地处理情与景配合或交融的例子.下面的词是 情与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时间是秋天, 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人物是将军和征夫.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 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饮浊酒,愁不能寐.词中所写的悲凉 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 ②寓情于景(融情于景或寓情于景而情景交融) 景随情移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 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就是只有景,没有明显的抒情性字句,作者的感 情寓于所写之景中.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 自然景物抒发感情.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写景之 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场景描写之中,寄 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如陶渊明的《饮酒》诗,寓情于景是其艺术上的闪光点.本诗描画了一幅夕阳下飞鸟结伴 归巢的闲适,悠然,优美的山园景色,塑造了一幅恬静的田园画面,作者虽不着一情字,但从 画面中自然而然流露出作者对宁静,闲适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景之恬静与人之悠然,浑 然交融, 构成了深远的意境, 读者自然被诗中的美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放开那个原始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