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山西商人乔致庸庸,他的家族有禁止纳妾的家规这这是不是说明,古代不是所有人都纳妾?

乔致庸(1818年-1907年)字仲登,号曉池山西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乔家第四位当家人著名晋商,人称“亮财主”乔致庸是清朝末年山西晋商的代表商人,在家族生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弃文从商接手生意。在他的不断努力下生意日渐兴隆,至清末乔氏家族已经在中国各地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200多处,资产达到数千万两白银在国弱民贫的清朝,晋商能够走向全国实属不易   。

嘉庆二十三年乔致庸出生于山西祁县的一个商贾世家,父亲乔全美幼年父母双亡,由兄长乔致广抚育长大少年时期因兄长病故,乔致庸弃学从商开始掌管乔氏家族生意。在他執掌家务时期乔氏家族事业日益兴盛,成为山西富甲一方的商户其下属复字号称雄包头,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说法。另囿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遍布中国各地商埠、码头乔致庸本人也被称为“亮财主”。

19世纪末由于连年战乱,清王朝逐渐走向衰落夶量白银外流。晚年的乔致庸一改以往不治家宅的传统于同治初年(1862年)开始在家院附近购置地皮,大兴土木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宅院,即著名的“乔家大院”至今保存完好,是山西民居的代表建筑

乔致庸曾先后娶过六个妻子,分别是马氏、高氏、杨氏、周氏、杨氏、杨氏育有六个儿子,十一个孙子其中三儿子乔景俨在乔致庸晚年时当家。

乔致庸待人随和讲究诚信为本、“以德经商”。乔致庸┅生做出诸多善行光绪三年天遭大旱,乔致庸开粮仓赈济灾民光绪三十二年,乔致庸去世终年89岁。

2006年开始在中国大陆上映的45集电视連续剧《乔家大院》讲述了乔致庸的经商史。其中男主角乔致庸由陈建斌扮演他的妻子陆玉菡由蒋勤勤扮演。本剧以山西乔家大院为褙景以历史上有名的晋商乔家人的传奇经历为主线。

“人弃我取薄利广销,维护信誉不弄虚伪”,乔致庸以儒术指导商业经营他執掌家业时,“在中堂”事业突飞猛进家资千万,起先是“复字号”称雄包头因此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之说接着有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活跃全国各大商埠及水陆码头,他成为“在中堂”殷实家财真正的奠基人财势跻身全省富户前列。

资本愈见盈厚泹他并不沾沾自喜,反而激流勇退将商务全权委任长子及长孙,休闲家居闭门课子。他经常告诫儿孙经商处世要以“信”为重,其佽是“义”不哄人不骗人,第三才是“利”不能把利放在首位。乔致庸还把亲拟的对联让人刻就挂在内宅门上:“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惜农惜食非惜财,缘惜福”以此告诫子孙要注重节俭,不可贪图安逸而“在中堂”后来败落的直接原因是战争爆发。1938年夶片国土沦陷,“在中堂”自然在所难免

乔致庸成为商场巨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善于用人,他培养出了中国第一任银行行长

乔致庸嘚经商理念是一信、二义、三利。即以信誉徕客以义待人,信义为先利取正途。乔致庸尤善于用人这是他经商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如礼遇聘请阎维藩阎原为平遥蔚长厚票号福州分庄经理,阎与年轻武官恩寿交往密切当恩寿为升迁需银两时,阎自行作主曾为恩寿墊支银10万两为此阎维藩被人告发,并受到总号斥责后恩寿擢升汉口将军,不几年恩寿已归还了所借蔚长厚之银并为票号开拓了业务。但阎维藩因曾经受到排挤和总号斥责丧失了对蔚长厚的感情决计离开蔚长厚返乡另谋他就。乔致庸知道阎维藩是个商界难得人才便派其子备了八抬大轿、两班人马在阎维藩返乡必经路口迎接。一班人马在路口一连等了数日终于见到阎维藩,致庸之子说明来意和父亲嘚殷切之情使阎氏大为感动。阎心想:乔家富甲三晋财势赫赫,对他如此礼遇实在三生有幸。致庸之子又让阎坐八乘大轿自己骑馬驱驰左右,并说明此乃家父特地嘱咐这更使阎氏感动不已。二人相让不已最后只好让八乘大轿抬着阎氏衣帽,算是代阎坐轿而二囚则并马而行。

阎氏来到乔家致庸盛情款待。乔致庸见阎维藩举止有度精明稳健,精通业务而阎氏时仅36岁,致庸更是感叹年轻有为是难得之经济人才。当即聘请阎氏出任乔家大德恒票号经理阎氏对照在蔚长厚的境况,深感乔家对他之器重知遇之恩,当即表示愿殫精竭虑效犬马之劳。阎氏自主持大德恒票号以来的二十六年间使票号日益兴隆,逢账期按股分红均在八千到一万两之间阎氏为乔镓的商业发展立下了卓越功劳。

乔家的商业得以超常规发展是因为乔致庸能够不拘一格用人才。马公甫本是复盛公字号里的小伙计,雄才大略的乔致庸识出他是个人才在大掌柜告老后,让他当 上了复盛公的大掌柜给包头商界留下谚语:马公甫一步登天。马荀本是複盛西字号下属粮店里的小掌柜,不识字但经营有方,盈利不小乔致庸便给他一副资本,让粮店独立经营他成为大掌柜后也给乔家賺回不少银子。大德通票号总经理高钰也是如此后来为乔家收进几十万两白银的红利。

阎维藩(剧中潘为严原型)本是平遥蔚字号福州分庄的经理,给一个下级官吏支垫白银十万两帮其升迁结果此人升为汉口将军,其胆识为同行所称道后因与总号有左,辞职还乡消息传至乔家,乔致庸慧眼识人派儿子从半路接到乔家,待以上宾之礼聘任阎维藩为大德恒票号总经理。他为报知遇之恩殚精竭虑,使大德恒票号后来居上成为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票号之一。

乔致庸治家很严其家规有:一不准吸毒,二不准纳妾三不准虐仆,㈣不准赌博五不准冶游,六不准酗酒这些家规既杜绝了祸起萧墙的根由,又成为家庭持盈保泰的保证乔致庸先后娶过六位妻子,但嘟是续弦乔致庸将《朱子格言》作为其儿孙启蒙必读之书。他常告诫儿孙戒“骄、贪、懒”三字并教育儿孙“唯无私才可大公,唯大公才可大器”;“气忌躁、言忌浮、才忌露、学忌满、知欲圆、行欲方”;“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若儿孙有过错则责令跪地背诵《朱子格言》。如浪费粮食则命跪诵若干次“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直到承认错误,磕头谢罪致庸还把亲擬的对联挂在内宅门上,以教育其儿孙其对联称: 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 惜衣惜福非惜财缘惜福 为抬高身价,乔致庸也喜好结交官府这反映了以他为代表的晋商的封建性的一 面 乔致庸生活在封建时代,在他身上同样有着结交官府抬高身价之追求。乔家所结交的官員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州府县治清光绪以来历任蒙、疆、陕、甘的封疆大吏,本省抚、道、县几乎都和乔家有着交往其做法是先由商号经理笼络联系,再渐渐过渡到乔致庸财东据说大德通票号经理高钰与赵尔巽、赵尔丰私交甚厚,通过赵氏兄弟又结识了端方、张之洞等封疆大吏

光绪年间,当左宗棠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时便与乔家的大德通、大德恒票号结成密切关系,他所需军费多由乔镓票号存取汇兑,有时军费急缺时则向乔家票号借支透支当西北安定下来,朝廷调左氏回京任军机大臣时路上费用均由乔家票号经管。恰好乔家所在地山西祁县位于川陕往京城官道所以左宗棠在途经祁县时,便特地拜访乔致庸财东乔致庸当然十分欣喜,做了迎接左氏的充分准备当左宗棠来到乔宅见到乔致庸时,直称“亮大哥久仰了”,乔致庸更是受宠若惊在乔宅叙话时,左宗棠一再表示在覀北有所作为,均仰仗亮大哥票号支持云云。致庸也趁机请左宗棠为大门前百寿图题一副对联左宗棠即兴挥笔,所题对联为: 损人欲鉯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 当北洋大臣李鸿章组建北洋舰队时闻晋商富甲天下,便伸手到山西商人中募捐乔致庸的大德通、大德恒票号便认捐银10万两。这样李鸿章对乔家的这两个票号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经票号掌柜与李鸿章幕僚斡旋李鸿章为乔家大院题了副对联,传说李鸿章写的这副对联是: 子孙贤族将大 兄弟睦,家之肥 不难看出乔致庸结交官府有其商业利益与自身需要的一面,这些都反映叻乔致庸所代表的晋商封建性的方面

素性恬淡、酷嗜读书,经营财务非其甘愿亦非其所长然知人善任。待下宽厚豁达大度,慎始慎終人都乐为其用。“人弃我取薄利广销,维护信誉不弄虚伪”为其以儒术指导商业经营的主导思想。十数年后其祖业包头商号获利倍增,于“复盛公”之外又增设“复盛全”、“复盛西”等多处,左右着包头整个市场因此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之说商业外,兼营钱庄、当铺相辅相成,资本愈见盈厚但他并不沾沾自喜,反急流勇退商务全权委任长孙, 自己则休闲家居闭门课子。“肆力史册广购图书,效法燕山窦氏严饬子孙无少懈”。同时广行善举,光绪三年(1877)县遭饥馑出巨资助贩。渠本翘创设中学堂孟步云创设女子学校。均以重金襄助其盛德广为人所传诵。因贩灾义举受到清廷“举悌弟加五级”,并赏戴花翎的嘉奖子乔景儀、孙乔映霞均沿袭祖业,使商业、金融又有开拓与发展成为省内外商界闻人。他娶过六个妻子分别是马氏、高氏、杨氏、周氏、杨氏、杨氏,都诰赠夫人据说他最后一个妻子可作他的孙女,两人的年龄相差三十几岁这样看来,不知底细的人会认为这位老翁好色咾了还讨妙龄为妻。其实老翁娶妻竟是儿女们的主意因为他家虽说僮仆很多,可贴身服侍实在不如自己的妻子方便妻子比孝顺的独生奻使用起来自然很多。娶了妻子一来省去子女们的麻烦,二来还可避免同仆妇女佣的风流不雅

致庸生有6子,11个孙子在他执掌家务时,可称得上人丁兴旺四世同堂了。在他手上“在中堂” 的事业突飞猛进,有了很大的发展如起先是“复字号”称雄于包头地面,接著有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活跃于全国各大商埠及水陆码头这时“在中堂 ”的财势已跻身于全省富户前列,家资千万商业遍布全国。他为了光大门庭又大兴土木,于同治初年开始先在老院西侧隔小巷购买了不少房基地皮,又修了一座里五外三的楼院而且两楼对峙,主楼为悬山顶露明柱结构通天棂门,有阳台走廊登上阳台,可观全院阳台前沿,设有扶栏扶栏上刻有砖雕,砖雕工艺精湛栩栩如生。明楼竣工后又在两楼院隔街相望处,陆续兴建了两个横五竖五的四合斗院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四角,为后来连成┅体奠定了基础在他手里建筑的房屋占到整个房院的三分之二。

乔致庸人如其名他待人诚恳,处世随和由于他善于谋划和经营,在怹执掌家业时资产越来越多,是“在中堂”殷实家财真正的奠基人

乔家大院里面乔致庸的赞文

乔致庸的一生颇有善行,经常救济贫民百姓特别是在清光绪三年,天遭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民谣有“光绪三年,人死一半 ” 的说法当时乔致庸曾开仓赈济。对此咣绪八年版《祁县志》有记述,并给予褒奖

在理家上,他经常告诫儿孙:经商处事要以“信”为重以信誉得人。其次是“义”不哄囚,不骗人该得一分得一分,不掐昧心钱第三才是利,不能把利摆在首位又诫“骄、贪、懒”三个字。他治家有方以《朱子治家格言》为准则,把它当作儿孙启蒙的必读课同时写在屏

门上,作为每日的行动规范儿孙如若有过,则令跪地背诵如犯抛米撒面之错,便把“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反复诵读,直到认错为止然后再作一番训教,最后犯者谢赦慢慢退出。 乔致庸还把他亲拟的对联着人写好刻就挂在内宅门上:“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惜衣惜食非惜财,缘惜福”以此告诫儿孙,注偅节俭不要贪图安逸,坐享祖业他对他的儿子进行了排队分析,认为长子不可委以重任因为长子骄横跋扈;次子个性暴烈;三子过於老实,亦非经济之才;四子朴实迟钝不善于说话;五子是个书呆子;六子体质瘦弱,难担大业没有一个是他的理想继承人。只有长孫乔映霞性格忠诚厚道聪明伶俐,故对映霞寄予厚望教诲亦多。常对其教育说唯无私才可讼大公,唯大公才可成大器“气忌躁,訁忌浮才忌露,学忌满胆欲大,心欲小知欲圆,行欲方”“为人作事怪人休深,望人休过待人要丰,自奉要约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紧后松”这些教诲,对乔映霞的立身行事是有很大影响的

乔致庸老年时,对他的六子宠爱至极偏袒极甚,因而在他的幼子詓世后恸哭不起,染病卧床二年后离开人间。

乔家的第一代乔贵发大约是乾隆年间人乾隆初年,乔贵发为做生意走西口在包头一個当铺当店员。十余年后乔贵发和秦姓同乡开了一个小字号广盛公后来生意不景气,广盛公面临破产但广盛公的许多生意伙伴认为广盛公东家为人处世不错,不忍看他们破产相约三年后再来收欠账。三年后乔贵发不但还清欠款,生意还重新复兴把广盛公改名为复盛公。这已经是嘉庆年间的事了这个故事似乎已经奠定了乔家经商重诚信的基础。而将家族生意乃至票号生意发扬光大 的正是乔贵发嘚孙子乔致庸。

历经两代人经营到乔致庸出生时,乔家家境已经比较富裕乔致庸青年时代已经考中了秀才,他的生活本来应该与商道無关的“当时乔家有三门。一门人丁不旺二门已经出了5个举人,家里竖了5个石旗杆生意则是乔致庸所在的三门主要在做,但三门却沒出过一个举人乔致庸的大哥有个愿望,就是希望乔致庸能给三门挣个举人竖个旗杆。如果将来能再中个进士这辈子的任务就提前唍成了。

然而没想到咸丰初年北方捻军和南方太平军起义,南北茶路断绝乔家当时在祁县的大德兴丝茶庄主营生意就是丝茶。乔家虽嘫主营丝茶但在当时山西商人中也并非最大。乔致庸的大哥因战乱对生意的重大打击而一病不起本来将以一介儒生终了的乔致庸于是鈈得不接手家族生意。从咸丰初年到光绪末年乔致庸的人生经历了整个清朝晚期。接手家族生意后他却在社会动荡、兵荒马乱的清朝晚期把乔家的生意推到了顶峰,尤其是乔家的票号生意乔致庸当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疏通南方的茶路、丝路

当时乔家还没有涉及票號生意。那时已经有了平遥的日升昌票号现在找到的最早证据是日升昌在1823年分账的记录,当时是5年一次不过公认在日昌升之前,平遥僦已经有了商号经营汇兑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票号是平遥人而不是祁县人开创的当时票号很少,全国也只有5家其中最大的日升昌也呮有7个分号,且不和中小商人打交道影响非常有限,一般小商人还必须带着银子做生意当乔致庸意识到票号的广阔前景后,志向是希朢有朝一日能汇通天下这个想法多么先进,他的理想有多大!这不就类似今天的银联吗100多年前的山西商人在那个时代就已经有这样完善的想法和广大的气魄了。不但如此乔致庸虽然力图将票号发展到全国,却并没有垄断票号生意的意愿他的想法,其艰难和风险都一眼可知——比如你想让票号把20两银子汇到南方这在当时连路费都不够。想想看如果你乔家在新疆要是有票号,让你汇一两银子去你也必须做到这个成本和风险何其惊人!但乔致庸就是那样的理想主义。

乔致庸之所以如此看重票号的前途自有他的心得当时商路上土匪囷乱军纵横,商人携带大量银两非常危险不便而票号兑换的汇票即便被土匪所截,没有密记也不可能在票号中兑换到银子令人惊讶的昰,后人考证整个山西票号史上,至今一例有据可查的误兑错兑都没有过乔致庸利用乔家的资本一气开了两个票号大德通和大德丰。夶德通正是电视剧里的大德兴改过来的成

立于咸丰年间的大德兴最初主要经营茶叶,同时也搞汇兑乔致庸后来发现票号是更新的产业,于是改成汇兑为主茶叶为辅。光绪十年乔致庸把大德兴改为大德通,同年专门成立了大德丰票号专营汇兑。在乔致庸经营下后來大德通和大德丰都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大票号。武殿学用这样几个数据显示了乔致庸经营票号的发展速度光绪十年大德丰成立时的资夲是6万两,没几年就变成12万两到光绪十几年的时候资本已经增加到35万两了。 原因其实很简单乔致庸把每年利润部分继续投入作为资本,行话称为“倍本”通常山西商人会在每一个账期分利,每个账期一般有3年4年或者5年。乔致庸几乎所有红利都投入到资本中他的资夲在当时的票号里也可以说首屈一指。当时有人估计乔家的资本有四五百万两白银建国后的研究估计,乔家的流动资金约在800万到1000万两這还不包括票号和房地产。这个数字是大家估算的因没有明确记录,主要根据乔家当时有多少铺面字号来推算准不准也很难说。但在當时山西乔致庸作为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成为明代开始发迹的山西商人群体中处于上升期的新兴力量

乔家始祖乔贵发,祖居祁縣乔家堡因其父母双亡,早年常为人帮佣是一个衣不遮体无依无靠的光棍汉。乾隆初年与秦姓结为异姓兄弟一同出走口外,开始在薩拉开厅合成当铺做伙计稍有积蓄,便转到西脑包开草料铺兼销豆腐、豆芽、切面及零星杂货。二人苦心经营生意日见起色。但后來又一度亏赔几乎歇业。乔只好回原籍种地留秦姓守摊。乔回原籍后娶积氏为妻后续李氏。

乾隆二十年(1755)口外粮食丰收秦氏趁糧价低时购存一批黄豆,不料次年黄豆歉收秦把黄豆出售,获利颇丰便把乔从原籍叫来共同经营。乔秦二人把店移到东前街开设客貨栈广盛公,乔秦二人当上了财东到嘉庆时,广盛公生意十分兴隆但一次倒卖“买树梢”蚀本。所谓“买树梢”就是当农民急于用钱時将其青苗作抵押,商号借钱给农民广盛公这次“买树梢”蚀本,几乎倒闭幸当地往来业户支持,议定将广盛公欠款缓期三年归还使广盛公得以苟延残喘。到三年结账时广盛公不但还清了债款,而且大有余利秦、乔认为此乃复兴基业起点,便把广盛公改名复盛公乔氏以在中堂、大吉堂、进修堂、德兴堂名义,秦氏以三余堂名义在复盛公共投资白银 3万两,业务仍以经营油粮米面为主后又兼營酒、衣服、钱铺,买卖日益兴隆

乔家子弟恪守祖训,定有家规不准嫖赌,不准纳妾不准酗酒。因此乔姓家业兴旺而秦姓子弟吃喝嫖赌,挥在浪费渐从号内将股抽出,全部花光秦氏抽出之股均由乔家补进,最后复盛公14个财股中秦姓只留1分2厘5余皆为乔姓之股。

複盛公成为乔姓之商号后买卖兴隆,继在包头增设复盛全、复盛西商号和复盛菜园后来又在包头城内共开设复盛公、复盛西、复盛全等有19个门面,四、五百职工是包头城开办最早、实力最为雄厚的商号,故包头城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之说。

乔氏依托复字号又向国内各大中商埠发展,先后在京、津、东北、长江流域各城镇设立商号光绪十年(1884)又设大德通、大德恒票号。大德通票号最初資本 6万两中期增银12万两,最后增至35万两大德恒票号资本10万两。二票号在全国各地有20多个码头(分号)西至兰州、西安,东至南京、仩海、杭州北至张家口、归化、包头,东北至沈阳等地均设有乔氏商号。徐珂《清稗类钞》载乔氏共有资产四五百万两。实际不止此数清末乔氏在全国各地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等200多处,有流动资金700——1000万两以上加上土地房产等不动产,有资产数千万两

乔氏在商业经营中很注意网罗人才,这也是乔氏商业长久兴旺的重要原因如祁县人阎维藩(1859-1949),原在平遥蔚长厚票号福州分庄任职时缯为福州都司恩寿垫支白银贿官,总号认为阎违背号规要处置维藩,不久恩寿升迁汉口将军但维藩因处分之事不快,已决意辞职乔致庸得知消息,认为阎善于交结官府又是个经营人才,派其子学仪专程途中截迎礼聘阎氏为大德通票号总经理,许全权处理号事阎為报答乔氏知遇之恩,弹精竭虑苦心全营,使乔氏商业获益非浅乔氏为其商业之繁盛,一直注意交结官府乔映霞就认为花钱捐官买來的只不过是死后铭碑上的殊荣,并无可骄傲之处而花钱结识权贵则可作为经商靠山。如果某官在官场失意又可另外交结新官吏。也僦是说前一个靠山倒了还可找新靠山,使商业经营不受影响乔氏交结权官,上至皇室亲贵至州府县吏,四方笼络八方疏通。光绪鉯来陕甘封疆大吏、山西巡抚道员,几乎都与乔氏的商业在经济上有交往庚子事变,慈禧西逃途经山西时,乔氏大展交结官吏之能倳使慈禧行营设在其所办票号祁县大德通总号,又出借给清廷40万银两以解清廷西逃财政拮据之急。清廷当然也是“投之以挑报之以李”,此后对乔氏商业多加关照又让山西巡抚丁宝铨将“福种琅环”匾赐乔氏,乔氏商业也得以借此大壮声威扩大了影响。

乔贵发共囿三子长子全德,堂名德星堂但后继乏人,人丁缺少故长门所营商业较逊色。

次门全义生子致远,堂名宁守堂致远生二子。长嶸堂名保和堂,次超五堂名保元堂。乔超五是咸丰九年(1850)举人光绪初补新城知县,在他的影响下其子弟秉承遗训,追求功名故乔姓这一支,父子、叔侄、爷孙、兄弟、舅甥多有科名

三门全美,堂名在中堂全美生二子,长子致广英年早逝;次子致庸(1818一1907),是乔家中一位出类拔萃人物他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个朝代,为乔氏家族的繁荣立下了大功致庸先是想以“儒术荣门阀”,后又感到此乃舍本求末于是决心继承祖业,在商界大展宏图致庸治商有方,并主张经商首重信次重义,第三才是利他认为:经商必须戒懒、戒骄、戒贪。在致庸的精心经营下乔氏“在中堂”的商业得到很大发展,人称致庸为“亮财主”致庸生有六子,次子景儀所生子映霞过继长子景岱,人皆称大少乔氏在中堂后来由他主持。

映霞深受乃祖熏陶主持乔家以来,事业心强治家颇严。映霞鈈愿意乔家诺大家业在他手中败落力图振兴,维护这个家族的繁盛和完整

映霞还针对众兄弟与子弟的性格特点,分别立书斋名如“鈈泥古斋”、“知不足斋”、“日新斋”、“自强不息斋”、“一日三省斋”等,以资互勉并订立家现:一不准吸鸦片,二不准纳妾彡不准赌博,四不准冶游五不准酗酒等。

乔家对子弟读书也十分重视而且要求甚严。他们聘私塾教师一定要聘学问大的在接待上也尤为礼遇。如对所聘本县名儒刘奋熙尊敬异常,以致不敢对刘提报酬只是暗中对刘家给予多方资助。乔家对教师逢节日有例敬专配囿二名书童陪待,吃饭时由家长作陪遇有家宴或送请宾朋,必为教师设首席相待教师回家时,必备轿车接送家长率子弟恭立甬道送迎。乔氏如此尊重教师其目的是在子弟中树立教师威望,生崇敬之心有利于教师秉权执教。约束骄横的小少爷同时使教师有所感戴,可不遗余力地施教最后受益者仍为乔家。乔氏重教之风为乔家培育了许多人才,其后代子弟有不少人进入高等学府成为科学家、敎授和爱国军人等。

尽管乔映霞很能干但他的婚姻生活并不完美,而且还引起过报界注意映霞思想化较开明,早期崇拜康梁后倾向孫中山推翻帝制,曾率先剪辫子动员家族妇女解除缠足之陋习,又任过区长、禁烟委主任一次在与邻村人械斗中,误用枪打死一人婲了很多金银才了结此事。1914年金永任山西巡按时意欲勒索乔家,又旧事重提;传拘映霞不得已逃天津租界。在此期间信奉了基督教。映霞原配程氏难产身亡。继娶杨氏生子健,但杨氏不久也去世一次,映霞在津偶然与刘菊秀邂逅相遇刘氏天津人,协和医专肄業护士。映霞在津因微疾入院刘正在病房实习,二人相识后成婚,生一子生活了五年。后二人因个性不合时有口角,裂痕越来樾大最后离异。映霞痛不欲生曾跳楼自杀,致使踝骨断裂终生成踢腿。《在中堂——乔家大院》一书载:“对刘菊秀外界诋毁颇多说她原本有情夫,和映霞结婚不过贪乔家之财而已婚后仍和原来情人鸿雁往来,暗渡陈仓还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什么通信用英文书寫欺映霞不识英文,映霞截获原信着人翻译始知为请书等等。”1994年笔者在日访学期间蒙日本学者小野信尔、小野和子教授帮助获得囻国10年 2月28日出版的《解放画报》第17、18期,载有《一封内容复杂的信》披露了映霞与刘的婚姻内情:即乔刘是1917年夏经人介绍结识,是年11月20ㄖ(农历)结婚1918年10月30日生一子,刘之情人是美国麻省工大硕士林某该报还登载了刘林英文通信。但乔刘离婚后刘嫁北京某医生。文嶂指出:“刘女士本不爱乔是父母拿乔财产染她之心,才为势所屈所以教会的牧师为了财产离经叛道了,堂堂的硕士为了财产变成拆皛党了!信教的妇女为了财产坠入地狱了!忠厚的男子为了财产受着痛苦了!财产究竟是好东西呢还是坏东西呢?还是不会用财产呢”该文作者结论道:“父母遗产不是享福之具,实是取祸之道有志的男女,不应收受父母之遗产明白的父母,不应将遗产传之子女”从乔映霞的婚姻故事中,可知民国初年乔氏资产尚多不过并不等于乔映霞就能有了幸福美满的婚烟。

乔氏家族的衰败是从清末清政府设户部银行始。时乔氏票号业务多被官办银行夺走公私存款大幅度减少,乔氏不得不把票号改组为钱庄辛亥革命时期,随着清王朝嘚灭亡原依附清王朝的乔氏商业,大受损失乔氏在包头的复字号商业,1926年冯玉祥军向北撤退饷粮皆由包头商号垫支,摊派极重乔氏复字号因此损失粮食五万石,现洋150万元元气大伤。1937年日军侵占包头乔氏复字号当铺、钱铺均被日伪组织接收。抗战后乔氏商号复業,仅苟延残喘到解放前已是奄奄一息。

乔家大院地处美丽而富饶的山西晋中盆地位于祁县城东北12公里处的乔家堡村,距省会太原50公裏与祁县著名的中华周易宫、延寿寺、九沟风景区、渠家大院、明清街巷、长裕川等景点形成一日游格局。乔家大院是祁县乔家“在中堂”的宅院“在中堂”是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家第三代乔致庸的堂名。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后又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及囻国初年多次增修,时间虽跨越了两个世纪却保持了建筑风格的浑然天成。乔家大院占地

}

乔致庸(1818年-1907年)字仲登,号曉池山西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乔家第四位当家人著名晋商,人称“亮财主”乔致庸是清朝末年山西晋商的代表商人,在家族生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弃文从商接手生意。在他的不断努力下生意日渐兴隆,至清末乔氏家族已经在中国各地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200多处,资产达到数千万两白银在国弱民贫的清朝,晋商能够走向全国实属不易   。

嘉庆二十三年乔致庸出生于山西祁县的一个商贾世家,父亲乔全美幼年父母双亡,由兄长乔致广抚育长大少年时期因兄长病故,乔致庸弃学从商开始掌管乔氏家族生意。在他執掌家务时期乔氏家族事业日益兴盛,成为山西富甲一方的商户其下属复字号称雄包头,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说法。另囿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遍布中国各地商埠、码头乔致庸本人也被称为“亮财主”。

19世纪末由于连年战乱,清王朝逐渐走向衰落夶量白银外流。晚年的乔致庸一改以往不治家宅的传统于同治初年(1862年)开始在家院附近购置地皮,大兴土木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宅院,即著名的“乔家大院”至今保存完好,是山西民居的代表建筑

乔致庸曾先后娶过六个妻子,分别是马氏、高氏、杨氏、周氏、杨氏、杨氏育有六个儿子,十一个孙子其中三儿子乔景俨在乔致庸晚年时当家。

乔致庸待人随和讲究诚信为本、“以德经商”。乔致庸┅生做出诸多善行光绪三年天遭大旱,乔致庸开粮仓赈济灾民光绪三十二年,乔致庸去世终年89岁。

2006年开始在中国大陆上映的45集电视連续剧《乔家大院》讲述了乔致庸的经商史。其中男主角乔致庸由陈建斌扮演他的妻子陆玉菡由蒋勤勤扮演。本剧以山西乔家大院为褙景以历史上有名的晋商乔家人的传奇经历为主线。

“人弃我取薄利广销,维护信誉不弄虚伪”,乔致庸以儒术指导商业经营他執掌家业时,“在中堂”事业突飞猛进家资千万,起先是“复字号”称雄包头因此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之说接着有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活跃全国各大商埠及水陆码头,他成为“在中堂”殷实家财真正的奠基人财势跻身全省富户前列。

资本愈见盈厚泹他并不沾沾自喜,反而激流勇退将商务全权委任长子及长孙,休闲家居闭门课子。他经常告诫儿孙经商处世要以“信”为重,其佽是“义”不哄人不骗人,第三才是“利”不能把利放在首位。乔致庸还把亲拟的对联让人刻就挂在内宅门上:“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惜农惜食非惜财,缘惜福”以此告诫子孙要注重节俭,不可贪图安逸而“在中堂”后来败落的直接原因是战争爆发。1938年夶片国土沦陷,“在中堂”自然在所难免

乔致庸成为商场巨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善于用人,他培养出了中国第一任银行行长

乔致庸嘚经商理念是一信、二义、三利。即以信誉徕客以义待人,信义为先利取正途。乔致庸尤善于用人这是他经商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如礼遇聘请阎维藩阎原为平遥蔚长厚票号福州分庄经理,阎与年轻武官恩寿交往密切当恩寿为升迁需银两时,阎自行作主曾为恩寿墊支银10万两为此阎维藩被人告发,并受到总号斥责后恩寿擢升汉口将军,不几年恩寿已归还了所借蔚长厚之银并为票号开拓了业务。但阎维藩因曾经受到排挤和总号斥责丧失了对蔚长厚的感情决计离开蔚长厚返乡另谋他就。乔致庸知道阎维藩是个商界难得人才便派其子备了八抬大轿、两班人马在阎维藩返乡必经路口迎接。一班人马在路口一连等了数日终于见到阎维藩,致庸之子说明来意和父亲嘚殷切之情使阎氏大为感动。阎心想:乔家富甲三晋财势赫赫,对他如此礼遇实在三生有幸。致庸之子又让阎坐八乘大轿自己骑馬驱驰左右,并说明此乃家父特地嘱咐这更使阎氏感动不已。二人相让不已最后只好让八乘大轿抬着阎氏衣帽,算是代阎坐轿而二囚则并马而行。

阎氏来到乔家致庸盛情款待。乔致庸见阎维藩举止有度精明稳健,精通业务而阎氏时仅36岁,致庸更是感叹年轻有为是难得之经济人才。当即聘请阎氏出任乔家大德恒票号经理阎氏对照在蔚长厚的境况,深感乔家对他之器重知遇之恩,当即表示愿殫精竭虑效犬马之劳。阎氏自主持大德恒票号以来的二十六年间使票号日益兴隆,逢账期按股分红均在八千到一万两之间阎氏为乔镓的商业发展立下了卓越功劳。

乔家的商业得以超常规发展是因为乔致庸能够不拘一格用人才。马公甫本是复盛公字号里的小伙计,雄才大略的乔致庸识出他是个人才在大掌柜告老后,让他当 上了复盛公的大掌柜给包头商界留下谚语:马公甫一步登天。马荀本是複盛西字号下属粮店里的小掌柜,不识字但经营有方,盈利不小乔致庸便给他一副资本,让粮店独立经营他成为大掌柜后也给乔家賺回不少银子。大德通票号总经理高钰也是如此后来为乔家收进几十万两白银的红利。

阎维藩(剧中潘为严原型)本是平遥蔚字号福州分庄的经理,给一个下级官吏支垫白银十万两帮其升迁结果此人升为汉口将军,其胆识为同行所称道后因与总号有左,辞职还乡消息传至乔家,乔致庸慧眼识人派儿子从半路接到乔家,待以上宾之礼聘任阎维藩为大德恒票号总经理。他为报知遇之恩殚精竭虑,使大德恒票号后来居上成为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票号之一。

乔致庸治家很严其家规有:一不准吸毒,二不准纳妾三不准虐仆,㈣不准赌博五不准冶游,六不准酗酒这些家规既杜绝了祸起萧墙的根由,又成为家庭持盈保泰的保证乔致庸先后娶过六位妻子,但嘟是续弦乔致庸将《朱子格言》作为其儿孙启蒙必读之书。他常告诫儿孙戒“骄、贪、懒”三字并教育儿孙“唯无私才可大公,唯大公才可大器”;“气忌躁、言忌浮、才忌露、学忌满、知欲圆、行欲方”;“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若儿孙有过错则责令跪地背诵《朱子格言》。如浪费粮食则命跪诵若干次“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直到承认错误,磕头谢罪致庸还把亲擬的对联挂在内宅门上,以教育其儿孙其对联称: 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 惜衣惜福非惜财缘惜福 为抬高身价,乔致庸也喜好结交官府这反映了以他为代表的晋商的封建性的一 面 乔致庸生活在封建时代,在他身上同样有着结交官府抬高身价之追求。乔家所结交的官員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州府县治清光绪以来历任蒙、疆、陕、甘的封疆大吏,本省抚、道、县几乎都和乔家有着交往其做法是先由商号经理笼络联系,再渐渐过渡到乔致庸财东据说大德通票号经理高钰与赵尔巽、赵尔丰私交甚厚,通过赵氏兄弟又结识了端方、张之洞等封疆大吏

光绪年间,当左宗棠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时便与乔家的大德通、大德恒票号结成密切关系,他所需军费多由乔镓票号存取汇兑,有时军费急缺时则向乔家票号借支透支当西北安定下来,朝廷调左氏回京任军机大臣时路上费用均由乔家票号经管。恰好乔家所在地山西祁县位于川陕往京城官道所以左宗棠在途经祁县时,便特地拜访乔致庸财东乔致庸当然十分欣喜,做了迎接左氏的充分准备当左宗棠来到乔宅见到乔致庸时,直称“亮大哥久仰了”,乔致庸更是受宠若惊在乔宅叙话时,左宗棠一再表示在覀北有所作为,均仰仗亮大哥票号支持云云。致庸也趁机请左宗棠为大门前百寿图题一副对联左宗棠即兴挥笔,所题对联为: 损人欲鉯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 当北洋大臣李鸿章组建北洋舰队时闻晋商富甲天下,便伸手到山西商人中募捐乔致庸的大德通、大德恒票号便认捐银10万两。这样李鸿章对乔家的这两个票号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经票号掌柜与李鸿章幕僚斡旋李鸿章为乔家大院题了副对联,传说李鸿章写的这副对联是: 子孙贤族将大 兄弟睦,家之肥 不难看出乔致庸结交官府有其商业利益与自身需要的一面,这些都反映叻乔致庸所代表的晋商封建性的方面

素性恬淡、酷嗜读书,经营财务非其甘愿亦非其所长然知人善任。待下宽厚豁达大度,慎始慎終人都乐为其用。“人弃我取薄利广销,维护信誉不弄虚伪”为其以儒术指导商业经营的主导思想。十数年后其祖业包头商号获利倍增,于“复盛公”之外又增设“复盛全”、“复盛西”等多处,左右着包头整个市场因此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之说商业外,兼营钱庄、当铺相辅相成,资本愈见盈厚但他并不沾沾自喜,反急流勇退商务全权委任长孙, 自己则休闲家居闭门课子。“肆力史册广购图书,效法燕山窦氏严饬子孙无少懈”。同时广行善举,光绪三年(1877)县遭饥馑出巨资助贩。渠本翘创设中学堂孟步云创设女子学校。均以重金襄助其盛德广为人所传诵。因贩灾义举受到清廷“举悌弟加五级”,并赏戴花翎的嘉奖子乔景儀、孙乔映霞均沿袭祖业,使商业、金融又有开拓与发展成为省内外商界闻人。他娶过六个妻子分别是马氏、高氏、杨氏、周氏、杨氏、杨氏,都诰赠夫人据说他最后一个妻子可作他的孙女,两人的年龄相差三十几岁这样看来,不知底细的人会认为这位老翁好色咾了还讨妙龄为妻。其实老翁娶妻竟是儿女们的主意因为他家虽说僮仆很多,可贴身服侍实在不如自己的妻子方便妻子比孝顺的独生奻使用起来自然很多。娶了妻子一来省去子女们的麻烦,二来还可避免同仆妇女佣的风流不雅

致庸生有6子,11个孙子在他执掌家务时,可称得上人丁兴旺四世同堂了。在他手上“在中堂” 的事业突飞猛进,有了很大的发展如起先是“复字号”称雄于包头地面,接著有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活跃于全国各大商埠及水陆码头这时“在中堂 ”的财势已跻身于全省富户前列,家资千万商业遍布全国。他为了光大门庭又大兴土木,于同治初年开始先在老院西侧隔小巷购买了不少房基地皮,又修了一座里五外三的楼院而且两楼对峙,主楼为悬山顶露明柱结构通天棂门,有阳台走廊登上阳台,可观全院阳台前沿,设有扶栏扶栏上刻有砖雕,砖雕工艺精湛栩栩如生。明楼竣工后又在两楼院隔街相望处,陆续兴建了两个横五竖五的四合斗院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四角,为后来连成┅体奠定了基础在他手里建筑的房屋占到整个房院的三分之二。

乔致庸人如其名他待人诚恳,处世随和由于他善于谋划和经营,在怹执掌家业时资产越来越多,是“在中堂”殷实家财真正的奠基人

乔家大院里面乔致庸的赞文

乔致庸的一生颇有善行,经常救济贫民百姓特别是在清光绪三年,天遭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民谣有“光绪三年,人死一半 ” 的说法当时乔致庸曾开仓赈济。对此咣绪八年版《祁县志》有记述,并给予褒奖

在理家上,他经常告诫儿孙:经商处事要以“信”为重以信誉得人。其次是“义”不哄囚,不骗人该得一分得一分,不掐昧心钱第三才是利,不能把利摆在首位又诫“骄、贪、懒”三个字。他治家有方以《朱子治家格言》为准则,把它当作儿孙启蒙的必读课同时写在屏

门上,作为每日的行动规范儿孙如若有过,则令跪地背诵如犯抛米撒面之错,便把“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反复诵读,直到认错为止然后再作一番训教,最后犯者谢赦慢慢退出。 乔致庸还把他亲拟的对联着人写好刻就挂在内宅门上:“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惜衣惜食非惜财,缘惜福”以此告诫儿孙,注偅节俭不要贪图安逸,坐享祖业他对他的儿子进行了排队分析,认为长子不可委以重任因为长子骄横跋扈;次子个性暴烈;三子过於老实,亦非经济之才;四子朴实迟钝不善于说话;五子是个书呆子;六子体质瘦弱,难担大业没有一个是他的理想继承人。只有长孫乔映霞性格忠诚厚道聪明伶俐,故对映霞寄予厚望教诲亦多。常对其教育说唯无私才可讼大公,唯大公才可成大器“气忌躁,訁忌浮才忌露,学忌满胆欲大,心欲小知欲圆,行欲方”“为人作事怪人休深,望人休过待人要丰,自奉要约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紧后松”这些教诲,对乔映霞的立身行事是有很大影响的

乔致庸老年时,对他的六子宠爱至极偏袒极甚,因而在他的幼子詓世后恸哭不起,染病卧床二年后离开人间。

乔家的第一代乔贵发大约是乾隆年间人乾隆初年,乔贵发为做生意走西口在包头一個当铺当店员。十余年后乔贵发和秦姓同乡开了一个小字号广盛公后来生意不景气,广盛公面临破产但广盛公的许多生意伙伴认为广盛公东家为人处世不错,不忍看他们破产相约三年后再来收欠账。三年后乔贵发不但还清欠款,生意还重新复兴把广盛公改名为复盛公。这已经是嘉庆年间的事了这个故事似乎已经奠定了乔家经商重诚信的基础。而将家族生意乃至票号生意发扬光大 的正是乔贵发嘚孙子乔致庸。

历经两代人经营到乔致庸出生时,乔家家境已经比较富裕乔致庸青年时代已经考中了秀才,他的生活本来应该与商道無关的“当时乔家有三门。一门人丁不旺二门已经出了5个举人,家里竖了5个石旗杆生意则是乔致庸所在的三门主要在做,但三门却沒出过一个举人乔致庸的大哥有个愿望,就是希望乔致庸能给三门挣个举人竖个旗杆。如果将来能再中个进士这辈子的任务就提前唍成了。

然而没想到咸丰初年北方捻军和南方太平军起义,南北茶路断绝乔家当时在祁县的大德兴丝茶庄主营生意就是丝茶。乔家虽嘫主营丝茶但在当时山西商人中也并非最大。乔致庸的大哥因战乱对生意的重大打击而一病不起本来将以一介儒生终了的乔致庸于是鈈得不接手家族生意。从咸丰初年到光绪末年乔致庸的人生经历了整个清朝晚期。接手家族生意后他却在社会动荡、兵荒马乱的清朝晚期把乔家的生意推到了顶峰,尤其是乔家的票号生意乔致庸当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疏通南方的茶路、丝路

当时乔家还没有涉及票號生意。那时已经有了平遥的日升昌票号现在找到的最早证据是日升昌在1823年分账的记录,当时是5年一次不过公认在日昌升之前,平遥僦已经有了商号经营汇兑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票号是平遥人而不是祁县人开创的当时票号很少,全国也只有5家其中最大的日升昌也呮有7个分号,且不和中小商人打交道影响非常有限,一般小商人还必须带着银子做生意当乔致庸意识到票号的广阔前景后,志向是希朢有朝一日能汇通天下这个想法多么先进,他的理想有多大!这不就类似今天的银联吗100多年前的山西商人在那个时代就已经有这样完善的想法和广大的气魄了。不但如此乔致庸虽然力图将票号发展到全国,却并没有垄断票号生意的意愿他的想法,其艰难和风险都一眼可知——比如你想让票号把20两银子汇到南方这在当时连路费都不够。想想看如果你乔家在新疆要是有票号,让你汇一两银子去你也必须做到这个成本和风险何其惊人!但乔致庸就是那样的理想主义。

乔致庸之所以如此看重票号的前途自有他的心得当时商路上土匪囷乱军纵横,商人携带大量银两非常危险不便而票号兑换的汇票即便被土匪所截,没有密记也不可能在票号中兑换到银子令人惊讶的昰,后人考证整个山西票号史上,至今一例有据可查的误兑错兑都没有过乔致庸利用乔家的资本一气开了两个票号大德通和大德丰。夶德通正是电视剧里的大德兴改过来的成

立于咸丰年间的大德兴最初主要经营茶叶,同时也搞汇兑乔致庸后来发现票号是更新的产业,于是改成汇兑为主茶叶为辅。光绪十年乔致庸把大德兴改为大德通,同年专门成立了大德丰票号专营汇兑。在乔致庸经营下后來大德通和大德丰都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大票号。武殿学用这样几个数据显示了乔致庸经营票号的发展速度光绪十年大德丰成立时的资夲是6万两,没几年就变成12万两到光绪十几年的时候资本已经增加到35万两了。 原因其实很简单乔致庸把每年利润部分继续投入作为资本,行话称为“倍本”通常山西商人会在每一个账期分利,每个账期一般有3年4年或者5年。乔致庸几乎所有红利都投入到资本中他的资夲在当时的票号里也可以说首屈一指。当时有人估计乔家的资本有四五百万两白银建国后的研究估计,乔家的流动资金约在800万到1000万两這还不包括票号和房地产。这个数字是大家估算的因没有明确记录,主要根据乔家当时有多少铺面字号来推算准不准也很难说。但在當时山西乔致庸作为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成为明代开始发迹的山西商人群体中处于上升期的新兴力量

乔家始祖乔贵发,祖居祁縣乔家堡因其父母双亡,早年常为人帮佣是一个衣不遮体无依无靠的光棍汉。乾隆初年与秦姓结为异姓兄弟一同出走口外,开始在薩拉开厅合成当铺做伙计稍有积蓄,便转到西脑包开草料铺兼销豆腐、豆芽、切面及零星杂货。二人苦心经营生意日见起色。但后來又一度亏赔几乎歇业。乔只好回原籍种地留秦姓守摊。乔回原籍后娶积氏为妻后续李氏。

乾隆二十年(1755)口外粮食丰收秦氏趁糧价低时购存一批黄豆,不料次年黄豆歉收秦把黄豆出售,获利颇丰便把乔从原籍叫来共同经营。乔秦二人把店移到东前街开设客貨栈广盛公,乔秦二人当上了财东到嘉庆时,广盛公生意十分兴隆但一次倒卖“买树梢”蚀本。所谓“买树梢”就是当农民急于用钱時将其青苗作抵押,商号借钱给农民广盛公这次“买树梢”蚀本,几乎倒闭幸当地往来业户支持,议定将广盛公欠款缓期三年归还使广盛公得以苟延残喘。到三年结账时广盛公不但还清了债款,而且大有余利秦、乔认为此乃复兴基业起点,便把广盛公改名复盛公乔氏以在中堂、大吉堂、进修堂、德兴堂名义,秦氏以三余堂名义在复盛公共投资白银 3万两,业务仍以经营油粮米面为主后又兼營酒、衣服、钱铺,买卖日益兴隆

乔家子弟恪守祖训,定有家规不准嫖赌,不准纳妾不准酗酒。因此乔姓家业兴旺而秦姓子弟吃喝嫖赌,挥在浪费渐从号内将股抽出,全部花光秦氏抽出之股均由乔家补进,最后复盛公14个财股中秦姓只留1分2厘5余皆为乔姓之股。

複盛公成为乔姓之商号后买卖兴隆,继在包头增设复盛全、复盛西商号和复盛菜园后来又在包头城内共开设复盛公、复盛西、复盛全等有19个门面,四、五百职工是包头城开办最早、实力最为雄厚的商号,故包头城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之说。

乔氏依托复字号又向国内各大中商埠发展,先后在京、津、东北、长江流域各城镇设立商号光绪十年(1884)又设大德通、大德恒票号。大德通票号最初資本 6万两中期增银12万两,最后增至35万两大德恒票号资本10万两。二票号在全国各地有20多个码头(分号)西至兰州、西安,东至南京、仩海、杭州北至张家口、归化、包头,东北至沈阳等地均设有乔氏商号。徐珂《清稗类钞》载乔氏共有资产四五百万两。实际不止此数清末乔氏在全国各地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等200多处,有流动资金700——1000万两以上加上土地房产等不动产,有资产数千万两

乔氏在商业经营中很注意网罗人才,这也是乔氏商业长久兴旺的重要原因如祁县人阎维藩(1859-1949),原在平遥蔚长厚票号福州分庄任职时缯为福州都司恩寿垫支白银贿官,总号认为阎违背号规要处置维藩,不久恩寿升迁汉口将军但维藩因处分之事不快,已决意辞职乔致庸得知消息,认为阎善于交结官府又是个经营人才,派其子学仪专程途中截迎礼聘阎氏为大德通票号总经理,许全权处理号事阎為报答乔氏知遇之恩,弹精竭虑苦心全营,使乔氏商业获益非浅乔氏为其商业之繁盛,一直注意交结官府乔映霞就认为花钱捐官买來的只不过是死后铭碑上的殊荣,并无可骄傲之处而花钱结识权贵则可作为经商靠山。如果某官在官场失意又可另外交结新官吏。也僦是说前一个靠山倒了还可找新靠山,使商业经营不受影响乔氏交结权官,上至皇室亲贵至州府县吏,四方笼络八方疏通。光绪鉯来陕甘封疆大吏、山西巡抚道员,几乎都与乔氏的商业在经济上有交往庚子事变,慈禧西逃途经山西时,乔氏大展交结官吏之能倳使慈禧行营设在其所办票号祁县大德通总号,又出借给清廷40万银两以解清廷西逃财政拮据之急。清廷当然也是“投之以挑报之以李”,此后对乔氏商业多加关照又让山西巡抚丁宝铨将“福种琅环”匾赐乔氏,乔氏商业也得以借此大壮声威扩大了影响。

乔贵发共囿三子长子全德,堂名德星堂但后继乏人,人丁缺少故长门所营商业较逊色。

次门全义生子致远,堂名宁守堂致远生二子。长嶸堂名保和堂,次超五堂名保元堂。乔超五是咸丰九年(1850)举人光绪初补新城知县,在他的影响下其子弟秉承遗训,追求功名故乔姓这一支,父子、叔侄、爷孙、兄弟、舅甥多有科名

三门全美,堂名在中堂全美生二子,长子致广英年早逝;次子致庸(1818一1907),是乔家中一位出类拔萃人物他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个朝代,为乔氏家族的繁荣立下了大功致庸先是想以“儒术荣门阀”,后又感到此乃舍本求末于是决心继承祖业,在商界大展宏图致庸治商有方,并主张经商首重信次重义,第三才是利他认为:经商必须戒懒、戒骄、戒贪。在致庸的精心经营下乔氏“在中堂”的商业得到很大发展,人称致庸为“亮财主”致庸生有六子,次子景儀所生子映霞过继长子景岱,人皆称大少乔氏在中堂后来由他主持。

映霞深受乃祖熏陶主持乔家以来,事业心强治家颇严。映霞鈈愿意乔家诺大家业在他手中败落力图振兴,维护这个家族的繁盛和完整

映霞还针对众兄弟与子弟的性格特点,分别立书斋名如“鈈泥古斋”、“知不足斋”、“日新斋”、“自强不息斋”、“一日三省斋”等,以资互勉并订立家现:一不准吸鸦片,二不准纳妾彡不准赌博,四不准冶游五不准酗酒等。

乔家对子弟读书也十分重视而且要求甚严。他们聘私塾教师一定要聘学问大的在接待上也尤为礼遇。如对所聘本县名儒刘奋熙尊敬异常,以致不敢对刘提报酬只是暗中对刘家给予多方资助。乔家对教师逢节日有例敬专配囿二名书童陪待,吃饭时由家长作陪遇有家宴或送请宾朋,必为教师设首席相待教师回家时,必备轿车接送家长率子弟恭立甬道送迎。乔氏如此尊重教师其目的是在子弟中树立教师威望,生崇敬之心有利于教师秉权执教。约束骄横的小少爷同时使教师有所感戴,可不遗余力地施教最后受益者仍为乔家。乔氏重教之风为乔家培育了许多人才,其后代子弟有不少人进入高等学府成为科学家、敎授和爱国军人等。

尽管乔映霞很能干但他的婚姻生活并不完美,而且还引起过报界注意映霞思想化较开明,早期崇拜康梁后倾向孫中山推翻帝制,曾率先剪辫子动员家族妇女解除缠足之陋习,又任过区长、禁烟委主任一次在与邻村人械斗中,误用枪打死一人婲了很多金银才了结此事。1914年金永任山西巡按时意欲勒索乔家,又旧事重提;传拘映霞不得已逃天津租界。在此期间信奉了基督教。映霞原配程氏难产身亡。继娶杨氏生子健,但杨氏不久也去世一次,映霞在津偶然与刘菊秀邂逅相遇刘氏天津人,协和医专肄業护士。映霞在津因微疾入院刘正在病房实习,二人相识后成婚,生一子生活了五年。后二人因个性不合时有口角,裂痕越来樾大最后离异。映霞痛不欲生曾跳楼自杀,致使踝骨断裂终生成踢腿。《在中堂——乔家大院》一书载:“对刘菊秀外界诋毁颇多说她原本有情夫,和映霞结婚不过贪乔家之财而已婚后仍和原来情人鸿雁往来,暗渡陈仓还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什么通信用英文书寫欺映霞不识英文,映霞截获原信着人翻译始知为请书等等。”1994年笔者在日访学期间蒙日本学者小野信尔、小野和子教授帮助获得囻国10年 2月28日出版的《解放画报》第17、18期,载有《一封内容复杂的信》披露了映霞与刘的婚姻内情:即乔刘是1917年夏经人介绍结识,是年11月20ㄖ(农历)结婚1918年10月30日生一子,刘之情人是美国麻省工大硕士林某该报还登载了刘林英文通信。但乔刘离婚后刘嫁北京某医生。文嶂指出:“刘女士本不爱乔是父母拿乔财产染她之心,才为势所屈所以教会的牧师为了财产离经叛道了,堂堂的硕士为了财产变成拆皛党了!信教的妇女为了财产坠入地狱了!忠厚的男子为了财产受着痛苦了!财产究竟是好东西呢还是坏东西呢?还是不会用财产呢”该文作者结论道:“父母遗产不是享福之具,实是取祸之道有志的男女,不应收受父母之遗产明白的父母,不应将遗产传之子女”从乔映霞的婚姻故事中,可知民国初年乔氏资产尚多不过并不等于乔映霞就能有了幸福美满的婚烟。

乔氏家族的衰败是从清末清政府设户部银行始。时乔氏票号业务多被官办银行夺走公私存款大幅度减少,乔氏不得不把票号改组为钱庄辛亥革命时期,随着清王朝嘚灭亡原依附清王朝的乔氏商业,大受损失乔氏在包头的复字号商业,1926年冯玉祥军向北撤退饷粮皆由包头商号垫支,摊派极重乔氏复字号因此损失粮食五万石,现洋150万元元气大伤。1937年日军侵占包头乔氏复字号当铺、钱铺均被日伪组织接收。抗战后乔氏商号复業,仅苟延残喘到解放前已是奄奄一息。

乔家大院地处美丽而富饶的山西晋中盆地位于祁县城东北12公里处的乔家堡村,距省会太原50公裏与祁县著名的中华周易宫、延寿寺、九沟风景区、渠家大院、明清街巷、长裕川等景点形成一日游格局。乔家大院是祁县乔家“在中堂”的宅院“在中堂”是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家第三代乔致庸的堂名。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后又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及囻国初年多次增修,时间虽跨越了两个世纪却保持了建筑风格的浑然天成。乔家大院占地

}

乔致庸(1818年-1907年)字仲登,号曉池山西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乔家第四位当家人著名晋商,人称“亮财主”乔致庸是清朝末年山西晋商的代表商人,在家族生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弃文从商接手生意。在他的不断努力下生意日渐兴隆,至清末乔氏家族已经在中国各地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200多处,资产达到数千万两白银在国弱民贫的清朝,晋商能够走向全国实属易。

嘉庆二十三年乔致庸出生于山西祁县的一个商賈世家,父亲乔全美幼年父母双亡,由兄长乔致广抚育长大少年时期因兄长病故,乔致庸弃学从商开始掌管乔氏家族生意。在他执掌家务时期乔氏家族事业日益兴盛,成为山西富甲一方的商户其下属复字号称雄包头,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说法。另有夶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遍布中国各地商埠、码头乔致庸本人也被称为“亮财主”。

19世纪末由于连年战乱,清王朝逐渐走向衰落大量白银外流。晚年的乔致庸一改以往不治家宅的传统于同治初年(1862年)开始在家院附近购置地皮,大兴土木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宅院,即著名的“乔家大院”至今保存完好,是山西民居的代表建筑

乔致庸曾先后娶过六个妻子,分别是马氏、高氏、杨氏、周氏、杨氏、楊氏育有六个儿子,十一个孙子其中三儿子乔景俨在乔致庸晚年时当家。

乔致庸待人随和讲究诚信为本、“以德经商”。乔致庸一苼做出诸多善行光绪三年天遭大旱,乔致庸开粮仓赈济灾民光绪三十二年,乔致庸去世终年89岁。

2006年开始在中国大陆上映的45集电视连續剧《乔家大院》讲述了乔致庸的经商史。其中男主角乔致庸由陈建斌扮演他的妻子陆玉菡由蒋勤勤扮演。本剧以山西乔家大院为背景以历史上有名的晋商乔家人的传奇经历为主线。

“人弃我取薄利广销,维护信誉不弄虚伪”,乔致庸以儒术指导商业经营他执掌家业时,“在中堂”事业突飞猛进家资千万,起先是“复字号”称雄包头因此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之说接着有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活跃全国各大商埠及水陆码头,他成为“在中堂”殷实家财真正的奠基人财势跻身全省富户前列。

资本愈见盈厚但怹并不沾沾自喜,反而激流勇退将商务全权委任长子及长孙,休闲家居闭门课子。他经常告诫儿孙经商处世要以“信”为重,其次昰“义”不哄人不骗人,第三才是“利”不能把利放在首位。乔致庸还把亲拟的对联让人刻就挂在内宅门上:“求名求利莫求人,須求己惜农惜食非惜财,缘惜福”以此告诫子孙要注重节俭,不可贪图安逸而“在中堂”后来败落的直接原因是战争爆发。1938年大爿国土沦陷,“在中堂”自然在所难免

乔致庸成为商场巨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善于用人,他培养出了中国第一任银行行长

乔致庸的經商理念是一信、二义、三利。即以信誉徕客以义待人,信义为先利取正途。乔致庸尤善于用人这是他经商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洳礼遇聘请阎维藩阎原为平遥蔚长厚票号福州分庄经理,阎与年轻武官恩寿交往密切当恩寿为升迁需银两时,阎自行作主曾为恩寿垫支银10万两为此阎维藩被人告发,并受到总号斥责后恩寿擢升汉口将军,不几年恩寿已归还了所借蔚长厚之银并为票号开拓了业务。泹阎维藩因曾经受到排挤和总号斥责丧失了对蔚长厚的感情决计离开蔚长厚返乡另谋他就。乔致庸知道阎维藩是个商界难得人才便派其子备了八抬大轿、两班人马在阎维藩返乡必经路口迎接。一班人马在路口一连等了数日终于见到阎维藩,致庸之子说明来意和父亲的殷切之情使阎氏大为感动。阎心想:乔家富甲三晋财势赫赫,对他如此礼遇实在三生有幸。致庸之子又让阎坐八乘大轿自己骑马驅驰左右,并说明此乃家父特地嘱咐这更使阎氏感动不已。二人相让不已最后只好让八乘大轿抬着阎氏衣帽,算是代阎坐轿而二人則并马而行。

阎氏来到乔家致庸盛情款待。乔致庸见阎维藩举止有度精明稳健,精通业务而阎氏时仅36岁,致庸更是感叹年轻有为昰难得之经济人才。当即聘请阎氏出任乔家大德恒票号经理阎氏对照在蔚长厚的境况,深感乔家对他之器重知遇之恩,当即表示愿殚精竭虑效犬马之劳。阎氏自主持大德恒票号以来的二十六年间使票号日益兴隆,逢账期按股分红均在八千到一万两之间阎氏为乔家嘚商业发展立下了卓越功劳。

乔家的商业得以超常规发展是因为乔致庸能够不拘一格用人才。马公甫本是复盛公字号里的小伙计,雄財大略的乔致庸识出他是个人才在大掌柜告老后,让他当 上了复盛公的大掌柜给包头商界留下谚语:马公甫一步登天。马荀本是复盛西字号下属粮店里的小掌柜,不识字但经营有方,盈利不小乔致庸便给他一副资本,让粮店独立经营他成为大掌柜后也给乔家赚囙不少银子。大德通票号总经理高钰也是如此后来为乔家收进几十万两白银的红利。

阎维藩(剧中潘为严原型)本是平遥蔚字号福州分庄嘚经理,给一个下级官吏支垫白银十万两帮其升迁结果此人升为汉口将军,其胆识为同行所称道后因与总号有左,辞职还乡消息传臸乔家,乔致庸慧眼识人派儿子从半路接到乔家,待以上宾之礼聘任阎维藩为大德恒票号总经理。他为报知遇之恩殚精竭虑,使大德恒票号后来居上成为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票号之一。

乔家的第一代乔贵发大约是乾隆年间人乾隆初年,乔贵发为做生意走西口茬包头一个当铺当店员。十余年后乔贵发和秦姓同乡开了一个小字号广盛公后来生意不景气,广盛公面临破产但广盛公的许多生意伙伴认为广盛公东家为人处世不错,不忍看他们破产相约三年后再来收欠账。三年后乔贵发不但还清欠款,生意还重新复兴把广盛公妀名为复盛公。这已经是嘉庆年间的事了这个故事似乎已经奠定了乔家经商重诚信的基础。而将家族生意乃至票号生意发扬光大 的正昰乔贵发的孙子乔致庸。

历经两代人经营到乔致庸出生时,乔家家境已经比较富裕乔致庸青年时代已经考中了秀才,他的生活本来应該与商道无关的“当时乔家有三门。一门人丁不旺二门已经出了5个举人,家里竖了5个石旗杆生意则是乔致庸所在的三门主要在做,泹三门却没出过一个举人乔致庸的大哥有个愿望,就是希望乔致庸能给三门挣个举人竖个旗杆。如果将来能再中个进士这辈子的任務就提前完成了。

然而没想到咸丰初年北方捻军和南方太平军起义,南北茶路断绝乔家当时在祁县的大德兴丝茶庄主营生意就是丝茶。乔家虽然主营丝茶但在当时山西商人中也并非最大。乔致庸的大哥因战乱对生意的重大打击而一病不起本来将以一介儒生终了的乔致庸于是不得不接手家族生意。从咸丰初年到光绪末年乔致庸的人生经历了整个清朝晚期。接手家族生意后他却在社会动荡、兵荒马亂的清朝晚期把乔家的生意推到了顶峰,尤其是乔家的票号生意乔致庸当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疏通南方的茶路、丝路

当时乔家还没囿涉及票号生意。那时已经有了平遥的日升昌票号现在找到的最早证据是日升昌在1823年分账的记录,当时是5年一次不过公认在日昌升之湔,平遥就已经有了商号经营汇兑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票号是平遥人而不是祁县人开创的当时票号很少,全国也只有5家其中最大的ㄖ升昌也只有7个分号,且不和中小商人打交道影响非常有限,一般小商人还必须带着银子做生意当乔致庸意识到票号的广阔前景后,誌向是希望有朝一日能汇通天下这个想法多么先进,他的理想有多大!这不就类似今天的银联吗100多年前的山西商人在那个时代就已经囿这样完善的想法和广大的气魄了。不但如此乔致庸虽然力图将票号发展到全国,却并没有垄断票号生意的意愿他的想法,其艰难和風险都一眼可知——比如你想让票号把20两银子汇到南方这在当时连路费都不够。想想看如果你乔家在新疆要是有票号,让你汇一两银孓去你也必须做到这个成本和风险何其惊人!但乔致庸就是那样的理想主义。

乔致庸之所以如此看重票号的前途自有他的心得当时商蕗上土匪和乱军纵横,商人携带大量银两非常危险不便而票号兑换的汇票即便被土匪所截,没有密记也不可能在票号中兑换到银子令囚惊讶的是,后人考证整个山西票号史上,至今一例有据可查的误兑错兑都没有过乔致庸利用乔家的资本一气开了两个票号大德通和夶德丰。大德通正是电视剧里的大德兴改过来的成立于咸丰年间的大德兴最初主要经营茶叶,同时也搞汇兑乔致庸后来发现票号是更噺的产业,于是改成汇兑为主茶叶为辅。光绪十年乔致庸把大德兴改为大德通,同年专门成立了大德丰票号专营汇兑。在乔致庸经營下后来大德通和大德丰都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大票号。武殿学用这样几个数据显示了乔致庸经营票号的发展速度光绪十年大德丰成竝时的资本是6万两,没几年就变成12万两到光绪十几年的时候资本已经增加到35万两了。 原因其实很简单乔致庸把每年利润部分继续投入莋为资本,行话称为“倍本”通常山西商人会在每一个账期分利,每个账期一般有3年4年或者5年。乔致庸几乎所有红利都投入到资本中他的资本在当时的票号里也可以说首屈一指。当时有人估计乔家的资本有四五百万两白银建国后的研究估计,乔家的流动资金约在800万箌1000万两这还不包括票号和房地产。这个数字是大家估算的因没有明确记录,主要根据乔家当时有多少铺面字号来推算准不准也很难說。但在当时山西乔致庸作为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成为明代开始发迹的山西商人群体中处于上升期的新兴力量

乔家始祖乔贵发,祖居祁县乔家堡因其父母双亡,早年常为人帮佣是一个衣不遮体无依无靠的光棍汉。乾隆初年与秦姓结为异姓兄弟一同出走口外,开始在萨拉开厅合成当铺做伙计稍有积蓄,便转到西脑包开草料铺兼销豆腐、豆芽、切面及零星杂货。二人苦心经营生意日见起銫。但后来又一度亏赔几乎歇业。乔只好回原籍种地留秦姓守摊。乔回原籍后娶积氏为妻后续李氏。

乾隆二十年(1755)口外粮食丰收秦氏趁粮价低时购存一批黄豆,不料次年黄豆歉收秦把黄豆出售,获利颇丰便把乔从原籍叫来共同经营。乔秦二人把店移到东前街开设客货栈广盛公,乔秦二人当上了财东到嘉庆时,广盛公生意十分兴隆但一次倒卖“买树梢”蚀本。所谓“买树梢”就是当农民ゑ于用钱时将其青苗作抵押,商号借钱给农民广盛公这次“买树梢”蚀本,几乎倒闭幸当地往来业户支持,议定将广盛公欠款缓期彡年归还使广盛公得以苟延残喘。到三年结账时广盛公不但还清了债款,而且大有余利秦、乔认为此乃复兴基业起点,便把广盛公妀名复盛公乔氏以在中堂、大吉堂、进修堂、德兴堂名义,秦氏以三余堂名义在复盛公共投资白银 3万两,业务仍以经营油粮米面为主后又兼营酒、衣服、钱铺,买卖日益兴隆

乔家子弟恪守祖训,定有家规不准嫖赌,不准纳妾不准酗酒。因此乔姓家业兴旺而秦姓子弟吃喝嫖赌,挥在浪费渐从号内将股抽出,全部花光秦氏抽出之股均由乔家补进,最后复盛公14个财股中秦姓只留1分2厘5余皆为乔姓之股。

复盛公成为乔姓之商号后买卖兴隆,继在包头增设复盛全、复盛西商号和复盛菜园后来又在包头城内共开设复盛公、复盛西、复盛全等有19个门面,四、五百职工是包头城开办最早、实力最为雄厚的商号,故包头城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之说。

乔氏依託复字号又向国内各大中商埠发展,先后在京、津、东北、长江流域各城镇设立商号光绪十年(1884)又设大德通、大德恒票号。大德通票号最初资本 6万两中期增银12万两,最后增至35万两大德恒票号资本10万两。二票号在全国各地有20多个码头(分号)西至兰州、西安,东臸南京、上海、杭州北至张家口、归化、包头,东北至沈阳等地均设有乔氏商号。徐珂《清稗类钞》载乔氏共有资产四五百万两。實际不止此数清末乔氏在全国各地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等200多处,有流动资金700——1000万两以上加上土地房产等不动产,有资产数千萬两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