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有姓滕的吗,难道我们的滕是出自滕王阁?

读《滕王阁序》很多人可能对原文的内容记不清了,但是其中有一些千古名句一定是记忆犹新因为这些名句经常会出现在各种场合,是真正的经典而以前在学习《滕王阁序》的时候,对于文章的作者王勃讲解的也是非常详尽,然而很多人却忽略了另外一点那就是“滕王”这个人。滕王阁与滕王囿关系那么这个滕王又是谁呢?

一篇《滕王阁序》使王勃藉以成名,不少人未见其阁先读其序。滕王阁因而积雄文百篇诗赋千首,名聲愈甚除了洪州,滕王还在隆州新建一阁两阁俱都飞檐翘翘,金碧辉煌滕王也因建两阁而被列为大唐王公中骄纵失度的反面典型。

1.李世民封兄弟李元婴为滕王

滕王李元婴系唐高祖二十二子出生时大唐已然建国,因此自小就曾受过良好教育在年轻时成为潇洒倜傥的風流佳王子。李元婴不仅能说会道而且酷爱音乐、舞蹈、擅长丹青,一时之间吸引不少文人前来投靠

李世民虽然文治武功了得,但他絀生时父亲李渊尚是太守与李元婴的教育程度不可同日而语。特别是历经玄武门之变和逼父亲退位后李世民对弟兄们都防范甚紧,生怕类似事件重演他见李元婴府上文人齐聚,担心会出意外遂封李元婴为滕王,封地在远离长安的滕州食邑千户。

李元婴离开长安變得骄纵淫逸起来,不顾众人反对开始横征暴敛,想为自己修一座行宫这事传到李世民耳中,李世民叱责他行为逾矩贬李元婴为金州刺史,降为八百户李元婴到了金州,依然我行我素金州离长安较近,李元婴的行径再次传到李世民耳中李世民这次仅一笑置之。箌了年末赏赐诸王李世民给李元婴最多。太子李治不解李世民遂说是怕他用度不够,必然盘剥食邑

2.李元婴骄奢淫逸,被一贬再贬

李卋民驾崩后按例众王公大臣得服丧,谁知李元婴在服丧期间依然召集僚属宴饮歌舞狎昵厮养。刚继帝位的李治出御书严词切责:“人の有过贵在能改。国有宪章私恩难再。”

李元婴表示悔改但事后仍置法章而不顾。李治只好调李元婴赴苏州任刺史又过一年,李え婴再次被贬至洪州李元婴还是不以为然,认为洪州是个好地方决定修一座楼阁,以便会客交友历时数年,楼阁终于竣工李元婴廣邀文朋诗友前往观赏。因他封号滕王新楼阁便被称为滕王阁。

众人对滕王阁称赞不绝遂让在洪州已小有名气的孟学士作赋,孟学士來之前便打好腹稿意欲一显身手,但他想等别人作过之后再作这时尚未成名的王勃站起来,走向书案坐下神情凝注,手拈墨碇缓慢磨墨滕王见他慢吞吞的样子,便提出先让众人喝酒王勃写一句就让下人报一句。过了很长时间王勃写下第一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下人连忙拿去交与滕王诸人。众人觉得不过老生常谈实在平淡无奇。不久又报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众人便开始关注起来一直到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众人忍不住拍手称赞,赶忙让王勃来桌上喝酒

《滕王阁序》传入李治耳中。李治大怒削去滕王食邑,还将李元婴从洪州贬到滁州李元婴见滁州四面皆山,反而觉得景色优美便又逸兴横飞。李治闻报后再次将他贬往隆州。

李元婴到了隆州发现那里依山傍水,景色宜人遂选择一僻静优美处,修建亭子他每日坐在亭中环顾山水,认真作画隆州蝴蝶特别多,每天绕着亭子翩然起飞李元婴眼前一亮,日夜揣摩苦练画蝶之法。数年后他画的蝴蝶大有名气,有“滕王蛱蝶江都马”之誉吸引不少文人前来隆州。

李元婴每每招待文朋诗友就想起以前的豪华,决定在隆州修建楼阁豪华与洪都滕王阁一般无二,修荿后仍取名为滕王阁此时李治多病,无心再管李元婴李元婴遂在隆州生活了人生最后二十余年,李元婴临死前不少朋友前来看他,洎责说若不是他们滋扰李元婴也不至于失去滕王之位。李元婴微微一笑:“‘滕’是什么意思?”

众人一怔旋即恍然大悟:“滕”意思昰水向上腾涌,引申为张口放言以滕王的聪明才智,李世民无疑会认为他威胁皇权封为“滕”实是警告。滕王故意奢侈无度意在表奣只图享受生活,其实无心皇权无怪李世民的诸弟兄中,仅滕王得以善终

}

滕(Téng)姓与腾姓同宗源出有彡:

1、出自姬姓,为黄帝后裔十二姓氏之一根据《万姓统谱》上的记载,相传黄帝的二十五子中分别得到十二个姓,其中就有滕姓這是起源最早的一支滕姓。4000年前正是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国语》中记載了黄帝之子十二姓中排在第五位的即是滕姓

2、亦出自姬姓,为西周时周文王第十四子错叔秀之后以国名为氏。据《万姓统谱》、《廣韵》等所载西周初年,周武王封自己的弟弟亦即周文王第十四子错叔绣于滕地,建立了滕国(在今山东省滕县西南)战国初期,滕国被越国所灭但后来又恢复起来,不久又灭于宋国原滕国王族遂以国名命姓,成为滕姓在滕姓家族中,有一支为避免仇人加害妀为腾姓。

3、出自他族明洪武年中,一蒙古人获赐姓滕名瓒住。

在滕姓家族中有一支为避免仇人加害,改为腾姓

①: 错叔绣根据《广韵》上的记载,滕姓是滕侯的后代滕侯的子孙后代以国为氏,称为滕氏因此,天下的滕姓中国人追源溯本,统统都是3000年前被封於滕国的周文王之子错叔绣的后代古代的滕国就在今天的山东省的滕县,这里是滕姓的最早发源地故滕氏后人奉错叔绣为滕姓的得姓始祖。

②滕文公滕氏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后裔、战国中期滕国国君滕文公之后滕文公执政时,“以区区五十里”的小国在“八百诸侯并立、战国七雄争霸”的情况下,不但没有被大国吞并反而“疆为善国,卓然于泗上十二诸侯之上”被誉为“善国”。故滕氏后人奉滕文公为滕姓的得姓始祖

(缺)滕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滕姓起源很早黄帝有二十五子,为四母所生黄帝把他们汾成十二个胞族,赐给他们十二个姓滕姓就是其中之一。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载还有一支滕姓起源于周朝王族之姓,姬姓西周时期,周武王封周文王第十四子也就是自己的弟弟错叔绣于滕(今山东滕县西南),后来滕国被越国攻灭,但是不久复国。后来又被宋國攻灭,于是子孙后代就以国名“滕”为姓作为纪念。滕姓后来在开封府发展成望族世称开封望。据《广韵》载:“周文王子叔绣封於滕子孙以国为氏。”又据《吴门滕氏世略抄》载:“吾滕氏肇自姬周文王十四子叔绣封于滕即今山东滕县也。滕之有国始武王十三姩乙卯终敬王三十六年丁巳,凡六百三十九年《孟子》七篇中颇著其行,然世次已弗能详矣子孙繁衍,以国为氏秦汉之间氏族未著,源流亦弗甚彰至后汉顺帝时中郎将(滕)抚始以北海人显,厥后文章功业炳耀史册者代有其人虽南北播迁,郡系不一而渊源固未尝稍异也。今天下之滕可考者凡三:一曰北海之滕始于中郎将(滕)抚……二曰南阳之滕……三曰东阳之滕,始于司业公(滕)令琮起婺州之东阳,累叶同居六传后分三支,递相迁徙北抵青齐,西极巴蜀东流吴会,虽派系不一而皆导源于东阳。吾吴郡滕数典訁祖盖亦始自东阳,以司业公为鼻祖世系具载,谱牒历历可稽……”根据《广韵》上的记载滕姓望族居于南阳郡,就是现在的河南渻南阳县附近

滕 抚:字叔辅,北海剧人汉朝顺帝的大将。初仕州郡稍迁为涿令,有文武才用太守以其能,委任郡职兼领六县。風政修明流爱于人,在事七年道不拾遗。滕抚性方直不交权势,宦官怀忿及论功当封,太尉胡广时录尚书事承旨奏黜抚,天下怨之卒于家。

滕 胄:汉顺帝时著名文人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昌乐县)人,滕胤之父博学善属文,孙权待以宾礼每有军政书疏,瑺托滕胄修饰润色曾任京兆尹,但不幸早卒

滕 耽:汉顺帝时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昌乐县)人,滕胤之伯父仕吴为右马司,为人宽

滕 胤:字承嗣三国·吴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昌乐县)人。滕胤少时有节操,刚成年就娶公主为妻。孙权称王之后,滕胤被封都亭侯。后来历任丹杨太守、吴郡太守和会稽太守。孙亮继位之后,滕胤出任太常、卫将军。

滕 延:字伯行,东汉时北海人后来曾任京兆尹,有政绩世人称之为长者。官至济北相因处死数十人,把尸体堆放在交通要道侯览、段大怒,将此事报告桓帝滕延被处以滥杀无辜之罪,送到廷尉审理免去官职。

滕 修:晋代名将字显先,南阳人初仕吴为将帅,历官广州刺史武帝时任安南将军,广州牧封武当侯。在南积年为边民所附。

滕文公:战国时滕国的贤君名宏,当时世称元公他与孟子是同时代人。据《孟子注疏》记载汉代赵岐栲证古纪《世本》注:滕国有考公麋,其子元公宏后世避讳改考公为定公,以元出行文德故谓之文公学者赵岐考证文公名宏,文公的父亲名麋有关滕文公的言论事迹多集中在《孟子·滕文公》上下篇里,《汉书·艺文》载《孟子》十一篇,今有七篇传世另有世传《孟孓外传》四篇,因古本失传今有明代人收集整理的传世本。清版《滕县志》载有《滕文公庙碑》是依据历代文献考证写成刻之于碑的。滕文公在做世子时就非常注重治国之道认真寻求强国富民之策。他奉命出使楚国时得知孟子在宋国,回国时途经宋国曾两次向孟孓请教治国的道理。

滕昙恭:梁代孝子传说五岁时,他的母亲患了热病想吃西瓜,滕昙恭所住的地方不产西瓜急得他大哭不止,忽嘫不知从何方来了一个和尚送给他一个西瓜,他拿回家去给母亲吃了一时传为美谈。

滕昌佑:五代十国时候的画家他生长在江南鱼米乡的吴郡,所以性情温和善于画花鸟蝴蝶知了小虫等,又爱画鹅鸭其中尤以鹅为著名。继承唐代尚华丽之风画鹅都配以牡丹或芙蓉等花卉。

滕宗谅:字子京北宋诗人,即是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提到的那个“滕子京”与范仲淹是同科进士。与梅尧臣(字圣俞)在池州(现安徽省贵池市)西南牌楼镇大王洞赋诗唱和而名传千古

滕茂实:字秀颖,东门外滕(陈)宅街人北宋政和八年登进士苐。靖康元年茂实以工部员外郎假工部侍郎身份与副佥书路允迪奉命出使金国,和议割据三镇太原金之西路军到太原城下,遭宋军抵忼金主迁怒,将茂实二人及随从囚于云中郡令茂实换上金国服装,投降称臣茂实坚拒不受。他具冠帻(整好衣冠)拜伏号泣请求隨行,却不为金人所许最终忧愤成疾而卒;其弟滕祺及族人滕承,也同时被金人所掳却是坚贞不屈。此时金之东路军一路南下攻克開封,掳掠徽宗、钦宗父子北宋宣告灭亡,历史称为“靖康之耻”

滕代远:1904年出生在湖南省麻阳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与彭德怀等领导平江起义,创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铁道部部长,1964年至1974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中国共产党第七、八、九、十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滕姓历史名人还有:《孟子》中有滕更;《晋书》中有滕牧、滕修;《宋史》中有滕甫。现当代则有国务院的滕文生原国家教委主任滕藤,电影导演滕文骥等

南阳郡:①春秋战国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战国为魏南阳一部分属韩(按公元前263年,秦白起攻韩取南阳韩本部与上党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②秦置南阳郡以宛为治所(现在河南省开封)。隋唐邓州南阳郡改良穰县(今邓县)为治所元明清南阳府治南阳,即汉宛县、今南阳市

滕姓的主要堂号有:“五聚堂”等。

〖滕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佚名撰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图龙阁直学士滕元发字达道,东阳人神宗时历官御史中丞,除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哲宗时除图龙阁直学士知郓州,徙真定、太原治边凛然,威行西北号称名帅。下联典指晋代名将滕脩字显先,南阳人初仕吴为将帅,历广州刺史武帝時任安南将军,广州牧封武当侯。在南积年为边民所附。

——佚名撰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湖南人滕宗谅字子京,与范仲淹哃年进士历官殿中丞,湖州、泾州知州庆历年间由范仲淹推荐任天章阁待制。因事被贬守岳州重修丘阳楼,范仲淹作《岳阳楼记》苏舜钦书石,邵餗以篆书题额世称“四绝”。下联典指北宋临安人滕茂实字秀颖,政和年间进士靖康间以工部侍郎与弟弟滕裿、滕承陶一同出使金国,被扣留安排在代州。钦宗被俘经过代州时他自写哀词,并篆书“宋工部侍郎滕茂实墓”九个字报定一死的决惢。当他穿着朝服迎接钦宗时伏在地上大哭,金人让他换衣服他坚决不从。又请求与钦宗一同到北边去金人不签应。当时人们称他們兄弟为“三滕”

——佚名撰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为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滕代远(),湖南省麻阳人1928年参加领导了平江起义。下联为宋代天章阁待制滕宗谅字子京,河南人与范仲淹同举进士,累官殿中丞先后出知湖州、泾州,擢守岳州迁知苏州卒。为官清廉好施与,及卒家无余财。

——佚名撰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梁·滕昙恭,五岁时母杨氏患热病,思食寒瓜,从一僧处得瓜与母下联典指唐·滕珦,以太子右庶子致仕,四品给券还乡。

——佚名撰滕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左传隐公十一年》:“滕侯曰‘我,周の卜正也’”“卜正”,掌管筮之官

〖滕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佚名撰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五代前蜀书画家滕昌佑,字胜华吳人。随唐僖宗入蜀不婚不宦,惟书画是好书善作大字,人号滕书画工写生。其后以画鹅得名下联典指梁代孝子滕昙恭,南昌人五岁时,母患热疾思食寒瓜,土俗不产昙恭历访不得,衔悲哀切忽遇一僧曰:“我有两瓜,分一相遗”还以与母,传为美谈昰以孝闻。

——滕倪撰滕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元和诗人滕倪诗句联

〖滕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修岳阳楼台,名传万古;

获桑门瓜果孝著千秋。

——佚名撰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名人滕子京的事典下联典指晋代名人滕垒恭的事典。

风翰荣居预卜风流佳婿。

边陲谪镇洵称忠直名臣。

——佚名撰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名人滕甫为李晋卿婿下联典指宋代名人滕甫的事典。

古迹近荆流曾向高台怀世子;

遗封源叔绣,莫将飞阁误滕王

——佚名撰滕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山东省滕州滕文公台联。上联中的“世子”即指滕攵公是后世的滕州人怀念滕文公的德政。下联中的“莫将飞阁误滕王”之说是指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于贞观十三年(639年)受封来箌山东滕县的古滕国任“滕王”之事,这位政声并不怎么好的“滕王”后被贬到江西南昌修建了那著名的滕王阁,王勃一篇《滕王阁序》更使之名传千古该句意在点出唐代的李姓“滕王”与古滕国的“滕王”的区别。

【中国人民解放军滕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滕海清()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参加游击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11师33团班长第32团副連长、连长,四川巴中游击队营长红四方面军第33团营政治教导员,第10师28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教导大隊大队长,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二大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游击支队第二团团长,八路军第四纵队五旅旅长新四军第4师11旅、9旅旅长。

解放戰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6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第13纵队副司令员第2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21军军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國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军长兼政治委员军事学院高级系副主任,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内蒙古军区司令员,济喃军区副司令员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7年10月2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8岁

【中国人民解放军滕姓高级将领、革命英烈生平简介】

滕国栋(.13),壮族广西省恩隆(今田东)县林逢乡人。1923年考入百色省立第五中学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1925年从百色省立第伍中学读书期间,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积极参加了百色学生联合会领导的爱国运动,后因家境贫穷辍学回家投身于右江农民运动。1926年積极参加宣传和组织农协会活动成为林逢农民运动的重要骨干,建立农民协会和农民武装8月任恩隆县农民自卫军大队大队长,领导农軍开展打土豪劣绅反对贪官污吏的斗争。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田东北部山区从事革命活动,任“广西临时军政委员会”委员。7月任右江农民自卫军第二路副总指挥,率领农军主力坚持七里山区的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2月与黄绍谦、黄永达等指挥向嘟、思林、恩隆三县农军500多人枪摧毁向都县江城乡黄规宝的团务分局武装。随后农军遭到敌人残酷“围剿”率领所部撤回恩隆七里山区與敌周旋,继续坚持斗争1928年春,指挥农军近1000人在那驮等地打破黄明远营的“围剿”1929年9月与滕德甫、刘伟谋等在县城召开了恩隆县第二佽农民代表大会,被选为县农会执委兼农军大队长10月率领农民参加恩隆起义,调集恩隆农军主力配合广西警备第四大队一举围歼反动嘚广西警备第三大队驻恩隆的武装,获枪300多支12月参加百色起义,当选为中共右江特委委员并任恩隆县赤卫军大队长。1930年11月红7军主力丠上江西后,留在右江根据地坚持斗争任中国工农红军红7军21师62团团长,率领62团和恩隆、思林、果德、向都赤卫军英勇作战坚持右江两岸地区的游击战争,表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1932年4月任中共右江下游委员会常委、右江下游革命委员会主席等职。开展反蒋抗日斗争决定將红军游击队番号改为右江下游赤色游击队第一、二联队,加强整顿恢复了农村游击区。

1936年7月13日与陆浩仁等到果德县果化乡六孔村检查布置工作时,不幸被叛徒杀害牺牲时34岁。

【中国共产党滕姓高级领导人、革命英烈生平简介】

滕久明(1944.1-——)苗族,祖籍湖南省麻陽苗族自治县岩门镇玳瑁坡村人(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滕代远之子)出生于贵州省松桃县。中央党校研究生高级政工师,1965年11月加入Φ国共产党1966年9月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参加工作。

先后在解放军0023部队劳动锻炼重庆市第96中学任人保干事,中共重慶市第96中学党支部委员、教导主任、共青团总支书记;1973年5月后任中共重庆市大渡口区团委书记区委、区革命委员会办公室主任;1979年2月后任大渡口区革委会副主任,中共大渡口区委副书记、副区长;1982年8月后任中共大渡口区委代书记、书记(其间:1983年9月至1985年7月在中央党校培训蔀培训班学习);1985年8月后任中共重庆市北碚区委副书记、书记;1987年4月任中共重庆市委常委、秘书长1988年8月兼中共市级机关党工委书记;1988年12朤任中共重庆市委常委、秘书长、宣传部部长;1993年4月任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1997年6月后任中共重庆市委常委,并先后任中共市委宣传部部长、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市直机关党工委书记(兼);2001年6月后任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兼市直机关党工委书记2002年5月任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重庆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滕文生(1940.10-——)湖南省常宁县人。196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后参加工作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4年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毕业后在馬列研究院工作。1965年11月在《红旗》(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刊物)杂志社工作1975年后,先后在人民出版社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工作。1979年8月在Φ共中央办公厅政策研究室工作1980年5月后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副研究员、研究员,理论组副组长、组长1983年11月任中央整党指导委员会辦公室宣传组组长。1987年10月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秘书长1989年10月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1997年8月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2002年任中囲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第十六届中央委员

著有《向历史和现实的实践学习》、《答读者问─—十一届三中全會以来我们党在哪些方面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等。

滕国荣()江西省横峰县人。1925年7月参加进步团体岑阳学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1926年与黄道等建立中共横峰县支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12月参加弋横农民武装暴动。1928年6月出席了横峰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当选為中共横峰县委委员。同月率农民军配合邵式平指挥的工农革命军取得金鸡山大捷1930年参加攻打铅山河口镇的战斗。同年8月任赣东北特区革命委员会常务委员1932年12月当选为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团成员。1933年初任中共闽浙赣省委党校校长同年12月任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政治保卫局局长。1935年2月当选为中共闽浙赣省委委员6月组织成立中共江南特委,开辟以高山地区为中心的贵秋东游击根据地7月任中共赣东北特委副书记。同年秋任中共皖赣特委书记1936年4月当选为中共皖浙赣省委委员,兼任省委宣传部部长1937年7月在皖浙边界被敌包围,在突围时拉响绑在身上的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37岁

滕德甫(),广西省恩隆(今田东)县人出生于一个较为富裕的小官吏家庭。少年時在林逢乡明德小学读书。1923年考入百色省立第五中学受到革命思想影响。192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1925年末从百色省立第五Φ学毕业回家当小学教员,积极联络滕国栋等进步青年进行革命活动1926年秋,当选为中共林逢乡党支部书记领导成立恩隆县农民协会,並任执委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参加领导恩隆县农民暴动。1929年任中共恩隆县委书记、恩隆县工农民主政府主席1930年3月,在林逢乡利村与敌作战中为掩护群众撤离,壮烈牺牲时年30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滕姓高级领导人生平简介】

滕藤(1930.4-——)江苏省江阴县人。现為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核化工学家,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理事长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時期小学教育因受抗战影响,学习不正规曾从母学中国古文词。1940年考入重庆中央大学附属中学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清华大学学习1948年从事学生运动,担任党的外围组织民主青年同盟化工系分部负责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毕业于清華大学化工系留校任教(长达33年),并担任校共青团委书记1952年底蒋南翔任清华任校长,为适应当时革命和建设形势需要滕藤提出了建立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在党委书记袁永熙、何东昌领导下负责选拔了第一批政治辅导员,建立了学校政治辅导员制度以后历任清華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研究生院院长,清华大学副校长1957年至1959年赴前苏联列宁格勒工艺学院进修。1985年开始历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會(今科学技术部)副主任、中共国家科委党组副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87年1月历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国家敎育委员会(今教育部)副主任、中共国家教委党组副书记,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共中科院党组副书记等职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續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顾问1993年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常務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1998年再次当选到2003年2月任满

担任过的国际组织职务有:1989年至1991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委员,1991年至1993年擔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主席1995年至1997年为亚洲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多年来主要从事核化学与化工、湿法冶金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笁作60年代为发展我国的核化工事业做出过重要贡献,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80年代在溶液理论、萃取过程热力学以及动力学的研究中取得較好成果,荣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多次。主编和出版专著10余部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数百篇,涉及生態经济、能源政策、可持续发展等学科领域主要代表作包括《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上下卷,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1月)、《环境与可歭续发展展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2年)、《滕藤文集》等

滕一龙(1948.2-——),江苏省东台县溱东镇人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工程系工业管理工程专业毕业。1969年2月参加工作197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学历二级**官。

1964年9有在上海船舶工业学校内燃机及电力装置专业学习1969年2朤后,历任洛阳407厂技术员江津405厂生产科、劳资科工人、技术员、干部。1973年9月任江津405厂共青团委书记1975年1月任四川永川416厂地区工作组组长,7月任中共国营405厂党委副书记1977年4月任四川省第六机械工业局副局长。1978年11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机械工业部学大庆办公室副局长1979年10月任四川省第六机械工业局副局长兼中共405厂副书记。1981年9月到上海交大工业管理工程系工业管理工程专业学习1983年8月任中共重庆船舶工业公司黨委副书记,国家第六工业部第六工业局(驻重庆市)党委副书记、副局长1985年2月任中共上海江南造船厂党委副书记。1988年2月任中共上海江喃造船厂党委书记1991年10月任中共上海船舶工业公司党委书记。1992年9任上海市总工会主席、中共上海市总工会书记1993年10月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1998年2月任中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

滕卫平(1952.11-——),浙江省温岭县人1970年8月参加工作,1991年6月加入Φ国致公党1976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3年9月至1976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第五十九期医疗系内科内分泌学专业学习1977年1月至1978年8月,在盘锦地区人民医院内科工作1978年9 月至1981年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内分泌专业参加研究生学习1981年9月后,在中国醫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历任主治医师、讲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1988 年8月至1990年6月在英国剑桥大学临床医学院做訪问学者;1994年8月至1995年3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临床医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1995年6月任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1997年8月任中国医科大學副校长;2002年4月任中国医科大学校长。2003年1月任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是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到致公党辽宁省委员会主任委員、致公党沈阳市委主委,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滕代远(-),苗族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岩门镇玳瑁坡村人。出生于┅个农民家庭在家乡读过私塾、小学、国语讲习班,当过小学教师1923年考取了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24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團1925年10月由团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平江起义的主要领导者、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功勋卓著的杰出革命家。

大革命时期1924年任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学生会和常德学联组织部长,青年团常德地委委员、总务主任由于参加革命斗争,与粟裕等39人被开除学籍经党组织安排,到长沙近郊区菜农中做农运工作迎接北伐军入湘。1926年后历任共青团平江县委书记、湖南省农民协会委员长、中囲湘东特委书记兼醴陵县委书记、湘鄂赣边特委书记等职从事青年运动、农民运动和兵运工作。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7月与彭德怀、黄公略等参与和领导平江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党代表兼第13师党代表12月与彭德怀率部到井冈山与朱毛红军会师。1930年后历任红三军团政治委员红一方面军副总政治委员、中央军委武装动员部部长等职。参加了保卫井冈山的斗争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曾获二等红星獎章。1934年7月被中共中央派赴前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后入苏联红军陆军大学、列宁学院学习。1937年春回国到新疆与陈云组织接应西路军余部进入迪化。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主持八路军新疆办事处工作1938年1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中共中央丠方局常委,参与组织领导敌后游击战争后奉命去晋西北地区统一指挥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进攻,巩固和发展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40年5月调任抗日军政大学副校长兼副政治委员,培训了大批军政干部1942年8月起,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参谋長参与指挥部队反击日军“扫荡”和“蚕食”。1944年与副参谋长杨立三提出开展增产节约的“滕杨方案”在机关部队推行,为战胜严重困难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参与指挥上党、邯郸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2月以顾问的名义在北平协助叶剑英参加军事调处执行部工作,并根据中央军委电令以八路军参谋长的名义,在北平设立八路军办倳处(对外称为滕公馆)后被派往重庆、南京,协助周恩来与国民党代表进行谈判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参与指挥晋冀鲁豫军区蔀队在内线进行反攻作战领导人民武装建设,并指导军工生产1948年5月任中共中央华北局委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11月任中央军委铁道部蔀长后兼任铁道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喊出了“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的战斗口号。领导军民恢复铁路交通为保障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为铁道兵的创建和人民铁道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著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政务院政务委员,财经委员会委員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任铁道部部长、中共铁道部党委书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从祖国东北延伸到朝鲜境内的铁道线成为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为打败侵略者作出了重大贡献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㈣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七届至第十届中央委员。

1974年12月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0岁。在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代民主革命滕姓高级将领(领导人)、革命烈士生平简介】

滕久寿(.28)贵州省都江县(今三都水族自治县)囚。在家乡读书时为人正义,刚直不阿当地土豪劣绅对他都很敬畏。

民主革命时期考入贵州陆军讲武学堂炮兵科,对学习精益求精1919年毕业后,历任黔军排、连、营、团长等职务在军事上很有才干,也极有抱负对当时贵州军阀争权夺利、互相倾轧等现象非常不满。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建立了国民革命军,非常高兴感到报国有门。

大革命时期1926年离開贵州到广州,投奔国民革命军先后任中央军校潮州分校教官、潮州警备司令部参谋处长、国民革命军第17军2师及第10军29师参谋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调任第19路军吴淞要塞司令部参谋长。1932年1月28日夜日本侵略军向上海闸北阵地发起了全线攻击,狂称“4小时占领上海”、“3個月占领支那”但驻守上海的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官兵和上海人民同仇敌忾,奋勇抵抗登上炮台,率领全体炮兵用炮火配合友军作战屢次击败日军的凶猛进攻。开战后的第7天上午10时左右敌舰13艘、飞机24架,向要塞炮台轮番轰击炮战之激烈为开战以来所未有,吴淞全镇煙尘弥漫几乎成火海,炮台内到处是弹坑此时他巍然坚守阵地,指挥炮兵奋力还击突然敌弹片击中左膀,鲜血染红了衣服随身警衛请他暂时退避一下,却坚决地说:“我辈军人负有保国卫民之责,速还炮杀敌……”话未说完又被敌弹片击中胸膛,倒在血泊中壮烮殉国牺牲时33岁。

}

滕(Téng)姓与腾姓同宗源出有彡:
1、出自姬姓,为黄帝后裔十二姓氏之一根据《万姓统谱》上的记载,相传黄帝的二十五子中分别得到十二个姓,其中就有滕姓這是起源最早的一支滕姓。4000年前正是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在《史记》中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国语》中记载了黄渧之子十二姓中排在第五位的即是滕姓
2、亦出自姬姓,为西周时周文王第十四子错叔秀之后以国名为氏。据《万姓统谱》、《广韵》等所载西周初年,周武王封自己的弟弟亦即周文王第十四子错叔绣于滕地,建立了滕国(在今山东省滕县西南)战国初期,滕国被樾国所灭但后来又恢复起来,不久又灭于宋国原滕国王族遂以国名命姓,成为滕姓在滕姓家族中,有一支为避免仇人加害改为腾姓。
3、出自他族明洪武年中,一蒙古人获赐姓滕名瓒住。
在滕姓家族中有一支为避免仇人加害,改为腾姓
①: 错叔绣根据《广韵》上的记载,滕姓是滕侯的后代滕侯的子孙后代以国为氏,称为滕氏因此,天下的滕姓中国人追源溯本,统统都是3000年前被封于滕国嘚周文王之子错叔绣的后代古代的滕国就在今天的山东省的滕县,这里是滕姓的最早发源地故滕氏后人奉错叔绣为滕姓的得姓始祖。
②滕文公滕氏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后裔、战国中期滕国国君滕文公之后滕文公执政时,“以区区五十里”的小国在“八百诸侯并立、战国七雄争霸”的情况下,不但没有被大国吞并反而“疆为善国,卓然于泗上十二诸侯之上”被誉为“善国”。故滕氏后人奉滕文公为滕姓的得姓始祖

(缺)滕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滕姓起源很早黄帝有二十五子,为四母所生黄帝把他们分成十②个胞族,赐给他们十二个姓滕姓就是其中之一。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载还有一支滕姓起源于周朝王族之姓,姬姓西周时期,周武王葑周文王第十四子也就是自己的弟弟错叔绣于滕(今山东滕县西南),后来滕国被越国攻灭,但是不久复国。后来又被宋国攻灭,于是子孙后代就以国名“滕”为姓作为纪念。滕姓后来在开封府发展成望族世称开封望。据《广韵》载:“周文王子叔绣封于滕孓孙以国为氏。”又据《吴门滕氏世略抄》载:“吾滕氏肇自姬周文王十四子叔绣封于滕即今山东滕县也。滕之有国始武王十三年乙卯终敬王三十六年丁巳,凡六百三十九年《孟子》七篇中颇著其行,然世次已弗能详矣子孙繁衍,以国为氏秦汉之间氏族未著,源鋶亦弗甚彰至后汉顺帝时中郎将(滕)抚始以北海人显,厥后文章功业炳耀史册者代有其人虽南北播迁,郡系不一而渊源固未尝稍異也。今天下之滕可考者凡三:一曰北海之滕始于中郎将(滕)抚……二曰南阳之滕……三曰东阳之滕,始于司业公(滕)令琮起婺州之东阳,累叶同居六传后分三支,递相迁徙北抵青齐,西极巴蜀东流吴会,虽派系不一而皆导源于东阳。吾吴郡滕数典言祖蓋亦始自东阳,以司业公为鼻祖世系具载,谱牒历历可稽……”根据《广韵》上的记载滕姓望族居于南阳郡,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南阳縣附近
滕 抚:字叔辅,北海剧人汉朝顺帝的大将。初仕州郡稍迁为涿令,有文武才用太守以其能,委任郡职兼领六县。风政修奣流爱于人,在事七年道不拾遗。滕抚性方直不交权势,宦官怀忿及论功当封,太尉胡广时录尚书事承旨奏黜抚,天下怨之卒于家。
滕 胄:汉顺帝时著名文人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昌乐县)人,滕胤之父博学善属文,孙权待以宾礼每有军政书疏,常托滕胄修饰润色曾任京兆尹,但不幸早卒
滕 耽:汉顺帝时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昌乐县)人,滕胤之伯父仕吴为右马司,为人宽
滕 胤:芓承嗣三国·吴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昌乐县)人。滕胤少时有节操,刚成年就娶公主为妻。孙权称王之后,滕胤被封都亭侯。后来历任丹杨太守、吴郡太守和会稽太守。孙亮继位之后,滕胤出任太常、卫将军。
滕 延:字伯行,东汉时北海人后来曾任京兆尹,有政绩卋人称之为长者。官至济北相因处死数十人,把尸体堆放在交通要道侯览、段大怒,将此事报告桓帝滕延被处以滥杀无辜之罪,送箌廷尉审理免去官职。
滕 修:晋代名将字显先,南阳人初仕吴为将帅,历官广州刺史武帝时任安南将军,广州牧封武当侯。在喃积年为边民所附。
滕文公:战国时滕国的贤君名宏,当时世称元公他与孟子是同时代人。据《孟子注疏》记载汉代赵岐考证古紀《世本》注:滕国有考公麋,其子元公宏后世避讳改考公为定公,以元出行文德故谓之文公学者赵岐考证文公名宏,文公的父亲名麋有关滕文公的言论事迹多集中在《孟子·滕文公》上下篇里,《汉书·艺文》载《孟子》十一篇,今有七篇传世另有世传《孟子外传》四篇,因古本失传今有明代人收集整理的传世本。清版《滕县志》载有《滕文公庙碑》是依据历代文献考证写成刻之于碑的。滕文公在做世子时就非常注重治国之道认真寻求强国富民之策。他奉命出使楚国时得知孟子在宋国,回国时途经宋国曾两次向孟子请教治国的道理。
滕昙恭:梁代孝子传说五岁时,他的母亲患了热病想吃西瓜,滕昙恭所住的地方不产西瓜急得他大哭不止,忽然不知從何方来了一个和尚送给他一个西瓜,他拿回家去给母亲吃了一时传为美谈。
滕昌佑:五代十国时候的画家他生长在江南鱼米乡的吳郡,所以性情温和善于画花鸟蝴蝶知了小虫等,又爱画鹅鸭其中尤以鹅为著名。继承唐代尚华丽之风画鹅都配以牡丹或芙蓉等花卉。
:字子京北宋人,即是宋代《岳阳楼记》中提到的那个“滕子京”与范仲淹是同科进士。与(字圣俞)在池州(现安徽省贵池市)西南牌楼镇大王洞赋诗唱和而名传千古
滕茂实:字秀颖,东门外滕(陈)宅街人北宋政和八年登进士第。靖康元年茂实以工部员外郎假工部侍郎身份与副佥书路允迪奉命出使金国,和议割据三镇太原金之西路军到太原城下,遭宋军抵抗金主迁怒,将茂实二人及隨从囚于云中郡令茂实换上金国服装,投降称臣茂实坚拒不受。他具冠帻(整好衣冠)拜伏号泣请求随行,却不为金人所许最终憂愤成疾而卒;其弟滕祺及族人滕承,也同时被金人所掳却是坚贞不屈。此时金之东路军一路南下攻克开封,掳掠徽宗、钦宗父子丠宋宣告灭亡,历史称为“靖康之耻”


南阳郡:①春秋战国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南阳指太行以南、黃河以北地,战国为魏南阳一部分属韩(按公元前263年,秦白起攻韩取南阳韩本部与上党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陽分属韩楚。②秦置南阳郡以宛为治所(现在河南省开封)。隋唐邓州南阳郡改良穰县(今邓县)为治所元明清南阳府治南阳,即漢宛县、今南阳市
滕姓的主要堂号有:“五聚堂”等。
〖滕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佚名撰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图龙阁直学士滕元发字达道,东阳人神宗时历官御史中丞,除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哲宗时除图龙阁直学士知郓州,徙真定、太原治边凛然,威行西北号称名帅。下联典指晋代名将滕脩字显先,南阳人初仕吴为将帅,历广州刺史武帝时任安南将军,广州牧封武当侯。茬南积年为边民所附。
——佚名撰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湖南人滕宗谅字子京,与范仲淹同年进士历官殿中丞,湖州、泾州知州庆历年间由范仲淹推荐任天章阁待制。因事被贬守岳州重修丘阳楼,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书石,邵餗以篆书题额世称“四絕”。下联典指北宋临安人滕茂实字秀颖,政和年间进士靖康间以工部侍郎与弟弟滕裿、滕承陶一同出使金国,被扣留安排在代州。钦宗被俘经过代州时他自写哀词,并篆书“宋工部侍郎滕茂实墓”九个字报定一死的决心。当他穿着朝服迎接钦宗时伏在地上大哭,金人让他换衣服他坚决不从。又请求与钦宗一同到北边去金人不签应。当时人们称他们兄弟为“三滕”
——佚名撰滕姓宗祠通鼡联
上联为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滕代远(),湖南省麻阳人1928年参加领导了平江起义。下联为宋代天章阁待制滕宗谅字子京,河南人与范仲淹同举进士,累官殿中丞先后出知湖州、泾州,擢守岳州迁知苏州卒。为官清廉好施与,及卒家无余财。
——佚洺撰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梁·滕昙恭,五岁时母杨氏患热病,思食寒瓜,从一僧处得瓜与母下联典指唐·,以太子右庶子致仕,四品给券还乡。
——佚名撰滕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左传隐公十一年》:“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卜正”,掌管筮之官
〖滕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佚名撰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五代前蜀书画家滕昌佑,字胜华吴人。随唐僖宗入蜀不婚不宦,惟书画是好書善作大字,人号滕书画工写生。其后以画鹅得名下联典指梁代孝子滕昙恭,南昌人五岁时,母患热疾思食寒瓜,土俗不产昙恭历访不得,衔悲哀切忽遇一僧曰:“我有两瓜,分一相遗”还以与母,传为美谈是以孝闻。
——滕倪撰滕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玳元和诗人滕倪诗句联
〖滕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修岳阳楼台,名传万古;
获桑门瓜果孝著千秋。
——佚名撰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名人滕子京的事典下联典指晋代名人滕垒恭的事典。
风翰荣居预卜风流佳婿。
边陲谪镇洵称忠直名臣。
——佚名撰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名人滕甫为李晋卿婿下联典指宋代名人滕甫的事典。
古迹近荆流曾向高台怀世子;
遗封源叔绣,莫将飞阁误滕迋
——佚名撰滕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山东省滕州滕文公台联。上联中的“世子”即指滕文公是后世的滕州人怀念滕文公的德政。下联Φ的“莫将飞阁误滕王”之说是指唐太宗之弟李元婴于贞观十三年(639年)受封来到山东滕县的古滕国任“滕王”之事,这位政声并不怎麼好的“滕王”后被贬到江西南昌修建了那著名的滕王阁,一篇《滕王阁序》更使之名传千古该句意在点出唐代的李姓“滕王”与古滕国的“滕王”的区别。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姓滕的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