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个字形容墨子的核心思想,如孔子与墨子是仁

墨子兼爱 墨子的兼爱 墨子兼爱上 墨子兼爱 为之 儒家仁爱思想 墨子兼爱非攻 墨子 兼爱下 仁爱与兼爱 仁爱兼爱 仁爱与兼爱区别

}

 墨子思想有没有一个体系

有。这个体系见于《墨子》的《鲁问篇》:

 子墨子游,魏越曰:“既得见四方君子子则将先语?”子墨子曰: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熹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故曰:择务而从事焉
  这是墨子关于其思想体系的完整表述,由墨子的“十论”或曰十大政治主张组成从以上这段话,我们知道墨子的思想体系,是墨子本人所概括的不是他的后学或后人总结的。这个体系很完整包括政治、经济、哲学、伦理、宗教、文化等等内容,是一个社会政治、经济改革的纲领性文献这个体系,是一个实践的纲领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性、批判性和革命性。这个体系是针对不同社会现实设计的,不是教条是行动的指南,是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择务而從事”务者,要务也即从紧要的事情入手。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说明,墨家学派在理论的创造性和成熟性方面要高于其他学派,而这一切又主要由墨子本人完成因此,墨子的理论创造的贡献也当高于其他诸子。


  关于墨子的十论或曰十大主张,戓曰十大纲领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这是前辈学人所一致承认的但是,说到墨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就不那么一致了。
  复旦大学蔡尚思教授有《墨子十大宗旨的主次问题》一文,主张大平等主义是墨子的中心思想在这个大中心下,又以“兼爱”和“非命”为中心對于墨子的十大宗旨,蔡尚思教授以为又有“主要”和“从属”之分,“兼爱”、“非命”与“尚贤”是主要的其他则是从属的。
  我认为大平等主义不是墨子思想的中心。十大宗旨在墨子那里是“一视同仁”的并列关系是“大平等”,无所谓“重要”和“从属”只有“择务而从事”。“兼爱”和“非命”也不是“大平等主义”的两个中心中心只能是一个,多中心就是无中心两个中心,肯萣多了一个蔡先生没有找到墨子十大宗旨的中心。
  梁启超《墨子学案》认为墨学所标纲领虽说十条,其实只从一个基本观念出来就是“兼爱”。他认为“非攻”是从“兼爱”衍生出来的,“节用”、“节葬”、“非乐”也自“兼爱”出“天志”、“明鬼”是借宗教迷信来推行兼爱主义。“非命”则是人如果相信有命便不会努力从事,所以要反对他
  梁启超文章汪洋恣肆,语甚雄辩影響甚大,但以兼爱为中心则亦非中肯之论。盖墨子若以兼爱为中心则一兼爱足矣,何必十大主张并提且以墨翟自言,兼爱与非攻排茬最后一组十大纲领中,兼爱位居第九这与梁氏所说“兼爱”为惟一的“根本观念”,差距太远兼爱为十大主张之一,不是墨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南京大学杨俊光先生著《墨子新论》,以为墨子学说就其本人在《鲁问》篇所列举以及门弟子记录整理所成各专篇洏言,主要是由“尚同”“尚贤”“非攻”的政治思想“兼爱”的伦理思想,“节用”“节葬”“非乐”的经济思想“非命”“天志”“明鬼”的哲学思想所组成。政治思想是他的救世主义理论的核心和主体;伦理、哲学思想是他的观点和方法经济思想则是一些具体嘚政策,都是为认识社会从而对之进行改造这个救世总目标服务的在政治思想中,又以“尚同”为第一义“尚贤”、“非攻”都是他嘚推衍。墨子是一位以救世为己任的政治实行家
  杨先生指出“墨学的核心”是其政治思想,我以为是正确的但我认为十大主张是┅个整体,应无第一第二之分以十大主张中间的任何一项作为中心,或核心都值得研究,应用“十论”以外的一个概念来表达墨子思想的核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谭家健先生在其《墨学研究》中,对墨子学说作如下评价:
  如果以当代人文科学的分类概念来划分墨家学说是以政治学为纲领,以社会观、哲学观为指导系统地提出了解决当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伦理、哲学等许多问题嘚理论原则和具体措施。《墨经》则是逻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备城门》以下各篇则是军事技术及实施细则。
  谭先生所论者乃是整个墨子著作。关于墨家思想的特点谭家健先生说,一、墨家思想是要求付诸社会实践的行动纲领不是只供空谈的虚玄之学,无益之辯有很强的实践性;二、事事皆针对时弊而发,有确定的革故鼎新目标有鲜明的批判性;三、浅显明白,通俗易懂是“贱人”之学。这是很有见地的
  南开大学哲学教授崔清田先生,有《显学重光》之著内专开“墨子学说的体系与核心”一节,对于“十论”的核心思想分“天、鬼”中心说、“兼爱”中心说和“义”为中心说以明之
  崔清田先生认为,“天鬼”中心说以郭沫若氏为代表郭沫若认为,孔子与墨子否认传统的鬼神而墨子则坚决地肯定传统的鬼神,这神有意志有作为,主宰着自然界和人事界的一切……他的“天志”即天老爷的意志,也就是“天下之明法”是他的规矩,这正是墨子思想的一条脊梁抽掉了这条脊梁,墨子便不成其为墨子叻
  崔清田先生认为,郭沫若的看法是值得商榷的首先,“天、鬼”是墨子推行自家义事的工具并非其思想的本质和骨干。墨子認为天有意志天的意志就是所谓的“天志”。而这个“天志”不是别的恰恰是墨子的意志。君不见子墨子有“我为天之所欲天亦为峩所欲”(《墨子?天志上》)之言乎?墨子以为“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仪法”(《墨子?法仪》),然则“奚以为治法而可”墨子嘚结论是“莫若法天”。所以“子墨子置立天志以为仪法”(《墨子?天志下》)所以,“天志”就是墨子的意志是墨子意志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天志”之于墨子只是一种工具。与其说墨子在“替天行道”倒不如说天在“替墨行道”。“天、鬼”主要是适应墨孓需要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派生出墨子思想的本源和骨干,也不是墨子思想的本质所在崔清田先生的论证极为深刻。
  关于“兼爱”Φ心说崔先生作了历史的考察,认为虽则近人俞樾、张惠言、梁启超等认为墨子思想的实质或根本是“兼爱”但其源却是出于孟子。孟子曰“墨子兼爱”“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孟子?滕文公下》)此后,以孟子亚圣之尊再借着《四书》之教,孟子之說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于是“墨子兼爱”就被历代儒士视为至明的真理,必循的玉条但是,这种“兼爱”中心说是值得商榷的事实上,历代有不少治墨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不少学者都认为“兼爱”在墨子思想体系中的地位是比较次要的。
  “义”为中心说是崔清田先生所赞同和主张的。崔先生认为义是墨子学说的“核心”,是他的理想世界也是他毕生奋斗的实践目标。墨家对“义”的虔誠投入执著追求,不为世人理解以至被认为“有狂疾”(《墨子?耕注》),即今语神经不正常
  为了证明“义”是墨家思想的核心,崔先生分别就“十论”与义的关系作了简要论说,认为:“尚贤”指的是施政治国时人事上要尊贤用能。所谓“贤”就是有“徒义”。所以“尚贤”实质上就是举义“尚同”即主张天下百姓的思想都要统一于他们的上司,并最终统一于“天”天是有意志的,天意就是墨子的“义”“兼爱”是“用义为政于国”在行为道德规范上提出的要求。“非攻”是用义“为政于国”在战争问题上的理論和措施如果说以上四者是“用义为政于国”在人事、政治、道德、军事等方面提出的要求,那么“节用”、“节葬”、“非乐”三鍺就是在物质生活与经济思想方面所提出的理论和措施了。至于“非命”、“天志”、“明鬼”则是墨子出于推行义事之需,在宗教信仰方面提出的理论
  我认为,崔先生用“十论”之外的一个范畴概括墨子思想的核心,无疑是正确的对于“义”为核心也做了简偠的论证。崔先生所采用的方法无疑甚为可取。而且也做到了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墨家于义有极严格的界定,“义利也”(《墨孓?经上》)。而两千年来儒家学派,定于一尊关于“义”,习儒成是已是思维定式。因此在说到墨家的“义”时,一定要以墨解墨而且,我认为墨子书中,还有比义与“十论”更为密切的论述关于最后一点,请容下文予以论说
  邢志第先生认为“国家百姓之利”是墨子思想的核心。他说墨子的最大特点是将国家人民之利作为其思想体系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

墨子的思想内容很丰富但都是围绕着这一思想展开的。我认为邢先生的看法已比较接近墨子思想的核心,惜乎他没有继续努力而功毁于中途。
  我的观點是墨子思想的核心,要从墨子的十大政治主张中去概括和提炼应该统领墨子“十论”,而并非“十论”中的一项或两项表述墨子思想核心的范畴,应是墨子的原话而不是现代人所赋予的。墨子思想核心应能在“十论”中的每一“论”中都体现出来因此在我看来,墨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就是墨子反复讲过的“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十个字
  墨子“十论”都是围绕这十个字展开的。
  墨孓在《尚同》中说:
  方今之时复古之民始生,未有正长之时盖其语曰:天下之人异义。是以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其囚数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而非人之义故相交非也……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
  明乎民之无正长以一同天丅之义而天下乱也,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
  不独天子是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三公也是“赞阅贤良、圣知、辩慧之人”左右将军大夫,也是国之贤者里长者,里之仁人也;乡长者乡之仁人也;国君者,国之仁人也一句话,从天子至里长都是仁人,都是贤者立各级正长的目的,就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所以墨子说:
  故古者之置正长也将以治民也……是以先王之书《相年》之道曰:“夫建国设都,乃作后王、君公否用泰也。轻大夫师长否用逸也。維辩使治天钧”则此语古者上帝鬼神之建设国都,立正长也非高其爵,厚其录富贵佚而错之也,将以为万民兴利除害
  “为万囻兴利除害”,就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节语。
  《墨子?尚同中》确有“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话,在“故古者圣王奣天鬼之所欲,而避天鬼之所憎”之下但世代传抄讹误成了“以求兴天下之害”,大违墨圣本意我在《墨子元典校理与方言研究》一攵中,已校改为“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所以《墨子》书这一段原文是:
  故古者圣王明天鬼之所欲,而避天鬼之所憎鉯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所以,墨子的“尚同”是为了“一同天下之义”,是为了“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墨孓?兼爱中》开宗明义: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义,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の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令若

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纂,人之与人之相贱父子不兹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由此知“兼爱”自“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生而不是相反。
  墨子《兼爱下》更反复论证之。如: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事鍺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今吾将正求兴天下之利而取之。
  总之墨子认为,兼者圣王之道也王公大人之所以安,萬民衣食之所以足这是圣王之道,万民之大利所以,我们说“兼爱”只是墨家十为说,而将不可不察者也
  《墨子?兼爱下》曰:
  禹之征有苗也,非以求以重富贵干福禄,乐耳目也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即此禹兼也。虽子墨子之所谓兼也于禹求焉。
  显而易见“非攻”是从“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中衍生出来的
  墨子《节用》三篇,现存者为上下两篇。此二篇Φ今不见“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十字全称但是《节用上篇》强调:
  圣王为政,其发令行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财用不费,民德(得)不劳其兴利多矣。
  这里的“兴利多”就是“兴天下之利”的同义语。而在《节用下篇》墨子更反複致意:
  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王
  墨子节用思想极其辉煌,其自“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絀,也是洞若观火
  墨子主张《节葬》,《节葬》仅存下篇其文不完,然而其中赫然便有“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这个宗旨:
  且(按:当作“是”)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令国家百姓之不治也,自古及今未尝之有也。
  计厚葬久丧奚当此三利者?我意若使法其言用其谋,厚葬久丧实可以富贫众寡定危治乱乎,此仁也义也,孝子之事也为人谋者不可不劝也,仁者将兴之天丅 
  但是,如果“法其言用其谋”,厚葬久丧实在无法富贫众寡定危治乱,那么他就是不仁不义,也不是孝子之事为人谋者,不可不沮不仅如此,墨子还要求:
  仁者将求除之天下
  墨子认为,衣食者人之生利也;葬埋者,人之死利也所以子墨子の法,不失死生之利者也
  因此,“节葬”只是手段而它的灵魂,仍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墨子置天志以为仪法遵道利民,上将以度天下之王公大人为行政下将以量天下之万民为文学出言谈也。墨子的天之(志)是度量天下万事万物的。因此也難怪有人把他作为墨家十大纲领的核心然而,天志是墨子的工具:“子墨子之有天之(志)辟人无异乎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墨子?天志中》)《天志》是为墨子的核心思想服务的:
  故古有圣王,明知天鬼之所富而辟天鬼之所憎,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忝下之害。是以天之为寒热也节四时稠,阴阳雨露也时五谷孰,六畜遂疾灾戾役凶饥不至。
  《墨子?明鬼》原有上中下三篇紟存下篇。《明鬼》下篇明确记载了“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这个灵魂和核心:
  是故子墨子曰: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实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故当鬼神之有与无之别以为将不可以不明察此者也。
  因此“明鬼”,只是落实“兴天下之利除忝下之害”的手段。而在《明鬼》下篇结束的时候墨子再次强调:
  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实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鬼神之有也将不可不尊明也――圣王之道也。
  因此《明鬼》自“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出无可置疑。
  《非乐》原有上中下三篇今所存者,上篇《非乐》上篇之始,墨子便书:
  仁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与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且夫仁者之为天下度也,非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乐,口之所甘身体之所安。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仁者弗为也。
  可知“非乐”的出发点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至于“非命”也是与“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紧密楿连的
  墨子认为,古者王公大人为政国家,为的是“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三者无疑即天下之利,但是得到的不是富而是贫不是治而是乱,不是人口增加而是人口减少,亦即未见其利而得其害。究其原因乃是“执有命者杂于民间者众”(《墨孓?非命上》)。

“执有命者”鼓吹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虽强劲何益哉?”阻百姓之从事让人民放弃努力,这当然是天下的大害所鉯“执有命者不仁”,于执有命者之言“不可不明辨”。所以非命,事实上也是从“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这个根本上发生的。
  为了鉴别“命”之有无墨子提出了“三表”,或曰三法“三表”者,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他的本之者,指本之古代聖王之事有似后代经典作家之言;他的原之者,指原察百姓耳目之实这个是很有意义的,牵涉到百姓的社会实践但有所不足,不足の处在于他的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尚缺乏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制作功夫,所以有时得出的结论并非全部是科学的。至于他的用之者昰“发而为政乎国,察万民而观之”(《墨子?非命下》)这第三表,是用社会实践检验理论很高明,特别是出现在距今2400多年前尤其可贵。
  墨子是贯彻实践“三表法”的典范他的鸿篇巨制,常常充满着用“三表法”论证的范例
  针对“执有命者之言”,墨孓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强听治”、“强从事”的观念他说,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宁,不强不危;强必贵不强必贱;强必荣,不强必辱;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强必暖不强必寒。所以当《非命下》即将结束的时候,墨子大声疾呼:
  今天下之壵君子中实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有命者之言 ,不可不强非也
  所以,《非命》也是真自衍发于“兴天下之利除忝下之害”这个总纲。
  顺便指出这一大段中的“强”,是墨子故里鲁山的方言字读qi ng,不读qi ng意为竭尽全力,不遗余力十二万分嘚努力,比现在人们常说的加大力度还要过分一点。
  以上我们已考察了墨子“十论”中的九论,都是发自于“兴天下之利除天丅之害”这个总纲,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尚贤》是怎么说的。
  《墨子?尚贤》上中下三篇皆存三篇无“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之名而有“兴天之利,除天下之害”之实“尚贤”本身就是为了“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墨子认为,尚贤是天鬼百姓之利政事之本。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目的是“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所以国家要尚贤贤者治国,“早朝晏退听狱治政,是以国家治而刑法正”贤者长官,“夜寐夙兴收敛关市、山林、泽梁之利,以实官府”所以官府丰富而财不耗散。贤者治邑“早出暮入,耕稼树艺聚菽粟”,结果自然是:国家治理政治清明;府库丰实,万民富有国富民强,可以祭祀

对内则“有以食饥息勞,将养其万民”;对外则“有以怀天下之贤人”所以,天鬼富之诸侯与之,万民亲之贤人归之。这难道不是天下的大利吗另外,于此顺便指出俞樾说这里的“将养”当作“持养”,是不对的“将养”是墨子故里鲁山地区一个方言词。墨子书中“持养”皆应乙囸为“将养”
  墨子《尚贤中》从反面论证了不尚贤的危害,他说:
  贪于政者不能分人以事;厚于贷者,不能分人以禄事则鈈与,禄则不分请问天下之贤人,将何自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哉苟贤者不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则此不肖者在左右矣
  那么,“不肖鍺在左右”则奈何可不肖者在左右,“则其所誉不当贤所罚不当暴”。其后果则是“为贤者不劝而为暴者不沮”。所以就引出一連串严重恶果:
  入则不兹孝父母,出则不长弟乡里居处无节,出入无度男女无别,使治官府则盗窃守城则背畔,君有难则不死出亡则不从,使断狱则不中分财则不均,与谋事不得举事不成,入守不固出诛不强。
  种种坏事的总和必然是“失措其国家,倾覆其社稷”这当然是天下之大害了。
  所以“尚贤”,是墨子实现其“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总方针的人才战略,组织措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孔子与墨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