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琵琶谱松间弹琵琶对下联

春江花月夜 琵琶独奏
类别:中国民族音乐
演奏者:章红艳
音乐格式:传统古曲
春江花月夜简介:
&&& 《》原是一首独奏曲,名《夕阳鼓》(又名《夕阳歌》、《浔阳》、《浔阳夜月》、《浔阳曲》)。这个曲名最早见于清朝姚燮晚期著作《今乐考证》一书中,被列为“江南派琵琶曲目”的中曲一类。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的传抄琵琶谱及1875年吴畹卿的手抄本。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和郑觐文首次将其改编为民族管弦乐,并根据此乐曲诗情画意般的意境,给它取名为《》。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
&&& 《春江花月夜》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旋律古朴、典雅,节奏比较平稳、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深远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此曲的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出现.听起来十分和谐。在民间中,这种手法叫“换头合尾”,能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表现的内容。《春江花月夜》构思非常巧妙,随着音乐主题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逐渐地变换,时而幽静,时而热烈,实现了大自然景色的变幻无穷。
最新推出: 音乐盒可以对春江花月夜音乐收藏。
发表评论:您也可以对此音乐介绍进行补充,优秀的音乐资料我们将给予古币奖励。
&&(如果您无法填写,说明您是登陆状态。) &&
Email:&&&QQ号:
评 分:& 1分
::春江花月夜搜索下载地址::
::相关音乐::
您还可以找到更多的春江花月夜音频和视频
&&&&&&&&&&&&&&&&&&&&
&&&&&&&&&&&&&&&&&&&&16:16:34 15:39:23 14:48:51 07:14:09 11:48:17 14:56:05 17:09:38 09:18:11 09:35:27 08:17:53 14:58:31 17:39:01
Copyright (C) 岳阳旅游推荐联盟@2017您的位置:
地区(语言):&大陆(普通话) 发行时间:&2000年
音乐类型:&民乐
中国民族音乐大师(琵琶演奏家)——林石诚(2) 唱片编号:HCD-0267 中国的民族音乐源远流长,流派林立,20世纪涌现出不少优秀的作曲家、演奏家。为弘...
收藏人数: 67
收藏资源后,一旦有新更新(字幕、文件)我们
将会用站内消息和电子邮件通知你。
收藏资源后,一旦有新更新(字幕、文件)我们
将会用站内消息和电子邮件通知你。
该内容尚未提供权利证明,无法提供下载。
专辑中文名:&春江花月夜艺术家:&资源格式:&APE版本:&浦东派琵琶大师演奏地区:&语言:&简介:&
专辑介绍:中国音乐家大系(器乐篇)弹拨系列之 - 林石城《春江花月夜》浦东派琵琶大师 林石城李萌 古筝合奏樊薇 琵琶二重奏雨霖 月光民族乐团林石城 - 中国琵琶泰斗 浦东派琵琶大师林石城(),出生于上海市浦东,中国著名的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国家特殊津贴首批获得者、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浦东派琵琶正宗嫡传的唯一代表、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中国琵琶研究会会长,并曾荣获《优秀教师园丁奖》、《教书育人神州奖》、《中国琵琶大係学术音乐奖》、《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等。林石城先生自幼受江南民间音乐熏染陶冶,在父辈影响下,学会演奏二胡、三弦、琵琶、扬琴、京胡、笛子、洞箫、笙等,尤专琵琶一器。1942年,正式拜近代著名琵琶流派“浦东派”大家沉浩初为师,学习传统大套曲目,刻苦钻研,尽得其精:一则遵从师教,将传统技法发挥到极致;一则博采众长而不拘于一宗,并最终成为20世纪后半叶“浦东”一派最杰出的代表。、林先生著撰出版了《琵琶教学法》、《琵琶练习曲》、《琵琶演奏法》、《林石城琵琶曲选》、《工尺谱常识》、《江南丝竹总谱》等书谱二十余种;发表了数十篇论文,为琵琶艺术从理论结合实践作介绍与总结。林先生虽是老一辈的专家,但常在海内外舞台上演奏与录音。其琵琶演奏功底深厚,方法正统而科学,风格多样,武套演奏气势雄浑豪放,铿锵跌宕,文套演奏则抒情细腻,流畅优美,名誉海内外。长期以来,林先生还和中央音乐学院、北京民族乐器厂、上海民族乐器厂合作,对旧有的琵琶的的背料长度、音箱形态、横档位置、面板厚度、复手材料及金属弦的鉴定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他同时也是我国现、当代琵琶界承上启下的代表人物,从教四十年来,桃李遍及国内外,培养了刘德海、叶绪然、吴俊生、李光祖、潘亚伯、郝贻凡、曲文军、吴蛮、章红艳等一大批当今琵琶界的中坚力量。
专辑曲目:&
1:春江花月夜2:普庵咒3:月儿高4:行街四合5:平沙落雁6:秋胡行7:出水莲8:醉归曲9:海青拿天鹅(完整版本)
正在读取……
这里是其它用户补充的资源():
暂无补充资源
使用 BBCODE()
类似“顶”、“沙发”之类没有营养的文字,对勤劳贡献的楼主来说是令人沮丧的反馈信息。
提问之前请再仔细看一遍楼主的说明,或许是您遗漏了。
勿催片。请相信驴友们对分享是富有激情的,如果确有更新版本,您一定能搜索到。
请勿到处挖坑绊人、招贴广告。既占空间让人厌烦,又没人会搭理,于人于己都无利。
如果您发现自己的评论不见了,请参考以上4条。
刚收藏了本资源的用户
他们也收藏了
上海隐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打个分吧:
留点口水(可选):|||||||||||||
您当前的位置 :
山水画卷在“春江花月夜”中开篇 琵琶女赵聪民乐的“颜值”担当
  G20峰会文艺演出在“春江花月夜”的美妙意境中开篇,一位明目皓齿笑靥如花、才华横溢名扬四海的古典女神,演奏了《春江花月夜》《采茶舞曲》,成为了全场的焦点。她就是中央民族乐团琵琶首席演奏家赵聪,曾被媒体誉为“从敦煌壁画里复活的琵琶精灵”。说起赵聪,你可能还并不熟悉,不过她已在国际上广受赞誉,英国《卫报》这样评价她:赵聪完美的演奏,让中国民乐充满希望。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说:赵聪的音乐让我激动地必须站着聆听。环球唱片公司国际部总监Dann也曾表示:赵聪的音乐给我们力量,把中国音乐推广到全球……
  从传统出发找流行
  出生音乐世家,6岁学琵琶,她一直将自己定义为“琵琶的修行者”,“修行”一词传达了她对中华文化的虔诚,她说“上天给我一把琵琶,我一无所有,只能以一生相赠”。当然,她不是个普通的演奏家。她敢玩儿,《新编十面埋伏》、水晶琵琶、琵琶与吉他对奏,无不敢为人先;但也不仅仅是玩儿,她从传统出发找流行,又从流行回到传统,当年“恨不得蹦着弹”,现在也可以“几分钟就一个长音”。
  2000年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以第一名考入中央民族乐团之后,每次演奏,赵聪弹那些从小到大就熟悉的曲子时,心里都会想着:“这些曲子我十岁就会弹,难道我要弹一辈子?”她满脑子想着创新,而中央民族乐团也支持她大胆尝试。刚好认识了新民乐的创始人之一的作曲家马久越,他们合作改编了琵琶名曲《十面埋伏》,用电子音乐伴奏,配合强劲的鼓点,这就有了《新编十面埋伏》。
  这还不够,赵聪还设计了水晶琵琶,玲珑剔透,在舞台上最是耀眼。古老的乐器琵琶,再次吸引了无数的目光,也得到了许多国外听众的亲近,她抱着琵琶随国家领导人出访了几十个国家。
  赵聪在琵琶演奏中加入鲜明的节奏,古乐一下变得时尚而具体。她解释自己的用意,“传统音乐很有个性,一般都是别人来配合它的风格,但是要想跟大家一块儿玩,你就要遵守大家的规则,节奏是一个规则。等你玩得好了,你再把它带到你的规则里来玩儿。你直接拿最老、最传统的东西出来,观众不看一眼就走了。”
  这样传统是不是变味儿了?赵聪有话要说,她从小练琴,每天八九个小时。传统的基础坐实了,古曲子都弹熟了,再去尝试新的才不会跑偏。
  从流行回到传统
  她一直在找新的方向,一个朋友劝她看看禅书,更能理解中华文化。她又渐渐掉转头来,看到古曲里博大精深的好,“掌握技术很容易,但是要弹好,弹出韵味来,没有一定的积淀是做不到的”。
  一个朋友跟她说:“别看你现在这么光鲜亮丽,站在聚光灯下,你心里充满了紧张和恐惧。你害怕有一天失去掌声,你不是为自己弹琴。”赵聪被击中了。
  在民乐里,我们很容易感受到那种深沉的、不张扬的、内心的东西,赵聪就是在这时开始,去福建学习南音琵琶,听来自唐朝那轻轻的、嗲嗲的声音。
  以前弹那些缓慢的曲调,赵聪总有点害怕,“那么慢一个音,大家现在心都浮得很,你几分钟一个音,不都得疯了,你要不是特别有力量,怎么弹出这音背后的故事”。
  “以前弹琴我就蹦着,激动着,要让大家说,这技术太好了,太HIGH了,得靠闪光,靠水晶琵琶,靠外在的东西来表现。现在我随便穿一个衣服,你给我一把琴,就可以hold住了,我可以不害怕,掌控这个空间和故事。”文/姚璐
14-03-26 12:30
东北新闻网微信订阅号
东北新闻网手机版
东北新闻网法人微博
新闻客户端Android版
新闻客户端iPhone版
【一键分享
新浪微博】
[责任编辑:李丹一]
【】【】【】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王源谈年少成名
东北宋仲基上线!
贝克汉姆双臂抱女儿
胡军儿子近照曝光
马苏优雅长裙仙气十足
辣妈韩彩英机场时尚
胡军复古风亮相
黄子韬简约全黑look装
相亲会上寻良缘
燕山深处崖蜜飘香
夜宿"海底"亲近海洋
五胞胎雪虎宝宝
CBA:深圳险胜广厦
辽篮1分险胜北京队
CBA:深圳负广厦
NBA:火箭胜雄鹿
王嘉尔帅气运动大片
张子枫定义鬼马青春
曾黎清爽运动写真
王大陆尽显绅士风范
盘点综艺超萌小公主
郭采洁大学毕业照
姐弟恋修成正果靠嫩妆
明星穿情侣装潮爆了
本频道48小时排行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4-|邮箱:|
东北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编号:(辽)字第00255号
辽公网安备26号
沈网警备案号
用户可信赖无线产品第一篇:中国古代诗歌中国古代诗歌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 《诗经》――屈原《楚辞》―― 汉乐府民歌――魏晋南北朝民 歌――唐代古体诗和近体诗 (格律诗)――宋词――元 曲――明清诗歌――1919年 “五四”后的现代诗歌
古体诗唐以前诗歌及唐以后诗人仿作,
中 国 古 典 诗 歌
近体诗形成于唐代
词(五代宋)
古代诗歌分类
四言古诗(出现最早的是
《诗经》,另一代表是曹操诗)
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 简称五古)
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 简称七古) 杂言诗(可归入七言古诗)
五言绝句(五绝)
七言绝句(七绝) 五言律诗(五律)
七言律诗(七律)
一、诗歌基本常识
(一)、诗歌的格律常识(体裁)
? 押韵:律诗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偶 句(二、四、六、八)都押韵。绝句第三 句不压韵。? 对仗:律诗首联尾联可不对仗,但颔联颈 联必须对仗。? 平仄:律诗平仄的规则从排序的角度可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一、 三、五字平仄可不管,二、四、六的平仄 必须符合规则。
小令(五十八字以内)
又称 “诗 余”“ 长短句”
中调(五十九字至九十字)
长调(九十一字以上)
按段落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诗歌内容分类(题材)
古诗大致上有五大题材A写景抒情诗(如王维《山居秋暝》、杜甫《登高》、 《登岳阳楼》); B咏物言志诗(如李商隐《锦瑟》、杜甫《春夜喜雨》、 贺知章《咏柳》); C怀古咏史诗(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杜甫《蜀相》 D即事感怀诗(如李煜《虞美人》、柳永《雨霖铃》、 李清照《一剪梅》、姜夔《扬州慢》; E边塞征战诗(如王昌龄《出塞》、高适《燕歌行》、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时还可说“山水田园诗”。
知人论事 内容:想象、联想 所叙之事 意象、意境
环境 (社会 自然) 表现手法:抒情、修辞、技巧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等等
表达 运用 通过
诗人――个人经历不同,诗歌内容不同,表达
方式不同 《诗经》――现实主义赋比兴
屈原――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
陶渊明――不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反抗精神,田园 诗人
山水田园诗派(现实主义)
孟浩然: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过故人庄》《宿建德江》《春晓》。与王维并 称“王孟”。王维: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世称王右丞, 其诗“诗中有画”,清逸雅致。代表作有:《使 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山居秋暝》《鹿柴》 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脍炙人口。
边塞诗派(浪漫情怀)
王昌龄:《从军行》《出塞》《芙蓉楼送 辛渐》。雄健浑厚、善边塞诗
岑 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 京使》,与高适(作品《燕歌行》《别董 大》)并称“高岑”。写边塞风物雄奇瑰丽、
写人物豪情奔放。
身世:陇西人。字太白。自称青莲居士。代表作:《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 《将进酒》《行路难》《望庐山瀑布》 《静夜思》等。地位:诗作雄奇豪迈,是我国浪漫主义诗 歌的巅峰。世称“诗仙”。
身世: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曾任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前期有《望岳》,后期后“三 吏”“三别”等,其诗被称为“诗史”。地位: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沉郁 顿挫,被称为“诗圣”。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代表作《新乐 府》《长恨歌》《琵琶行》《钱塘湖春行》等。新乐府运动:由白居易、元稹等人倡导,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 了许多针砭时弊的诗歌。
中晚唐诗人
杜牧:字牧之,号杜樊川。善用绝 句讽咏史事,作品有《赤壁》《过华清 宫绝句》《江南春绝句》《山行》等。
李商隐:《锦瑟》《无题》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如 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 通”均为其名句。与杜牧并称“小李 杜”。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主 要表现渴望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代表作《关山月》《书愤》《示儿》《十一月四日 风雨大作》。著有《剑南诗稿》。杨万里:号诚斋,其诗被称为“诚斋体”。作品有《晓出净慈寺出林子方》。文天祥:著有《文山先生全集》,代表作 《正气歌》《过零汀洋》。
宋五代婉约词人
李煜:南唐后主,写失国后的哀情。有《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晏殊:代表作《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柳永:原名三变,世称“柳屯田”,第一个专 业词人。著有《乐章集》。代表作《雨铃霖》等。婉约派代表人物。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其词善用白描 手法。有 《漱玉词》,代表作《如梦令》(常 记溪亭日暮)《声声慢》等。姜夔:南宋词人,号白石道人,代表作《扬州 慢》。
宋豪放派词人
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代表词为《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著有《东坡乐府》。代表作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 有》等。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爱国词人。其词表现力 图国家统一的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著有《稼轩长短 句》,代表作《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等。与苏轼并称“苏辛”。
诗歌常见意象
意象的定义
古诗词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以及物的形象。那么,意象又是什么呢? ?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 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而言 之,诗人在客观之物上加上主观之意,便创造出 一定的意象。? 在古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 的主观感情被逐渐固化下来,用以表现特定的场 景和寓意。在高考中,有一些意象是反复出现的。
诗歌常见意象
意象与情感 A.植物类 松柏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柳 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草 荒凉 偏僻 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竹 气节 积极向上 梧桐 凄苦
禾黍 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
子规、杜鹃 悲惨 凄恻 (孤)雁 鹰 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鸡 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 沙鸥 飘零 伤感 猿猴 哀伤 凄厉
C.风霜雨雪水云类 春风 旷达 欢愉 希望
东风 春天 美好
西风 落寞,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 狂风 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 霜 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暴雨 残酷 热情 政治斗争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秽的力量 小雨春景 希望 生机 活力 潜移默化的教化
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历史 江水 的发展趋势 云 游子 飘泊
怀旧明志 昔盛今衰 (国家) 衰败 古迹 萧条 (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思归 厌俗 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 乡村 朴美好 安逸宁静 月亮 人生的圆满、缺憾 思乡 思亲 失落 消沉 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 夕阳 或事物 天地 人类的渺小 人生的短暂 心胸的广 阔 情感的孤独
诗歌意象归纳
? 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助考生记忆,从而更 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
? 松梅竹菊寓高洁, 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 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 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 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王吉《咏竹》“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 元稹《菊花》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 ? ? ? ?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 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
2、借“月”托“雁”寄乡 思
? 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 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2004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 山下》。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
雁洛阳边。”
3、“杜鹃”“鹧鸪”啼凄 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
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 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
征。2004年全国卷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题目问道: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再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
4、“梧桐”叶落透悲 意 ?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 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 常用的手法。2004年福建卷的诗词鉴赏题为
朱淑真的《秋夜》,其中就写到了“梧桐”这一
意象: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
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 梧桐缺处明。
此诗中,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什么样 的意境?
5、别时“长亭”“柳” 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 关联,《诗经》中的《采薇》便写道:“昔我
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 霏霏。”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
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此外,“柳”与“留”也谐 音。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 现的意象。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 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以及“今宵酒
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花”落让人爱怜、伤 感,“水”流或喧嚣或舒 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 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
6、落“花”流“水”传 愁绪
水来表达忧愁。如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 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如李清照 《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7、“乌鸦”“燕子”系 兴衰 ? 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 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 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燕子则 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 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 的寄托。出现“乌鸦”这一意象的高考题目不
少,如:2006年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日晚 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2006年江苏 卷《鹧鸪天》“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 鸦”。
8、“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 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如《扬
了树木的意象:“玉辇升天人已尽,故
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2007年湖北卷诗词鉴赏题《过华清宫》也用到
宫惟有树长生。”
夜凉吹笛千山月, 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 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 作于皇v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 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 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 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 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3分)
(1)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 何的心情(2分);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 乡的心情(1分)。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5分)
(2)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 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 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 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 用了工整的对仗。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 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 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 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 象?有什么寓意?
(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 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 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 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 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 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 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 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
(四)、诗歌的表现手法 ?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虚实、 动静)、抒情、议论、铺陈等。? 2、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 衬托(正衬或反衬)、抑扬、照应、 正侧、象征、对比、对照、由实入虚、 虚实结合、运用典故、化用、直抒胸 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 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 蕴藉等。
(四)、诗歌的表达技巧
? 3、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 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常用的表达程式:这首诗采用了(某 种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或表现手 法)的技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 (某种)特点,表现了(突出了) (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 作用。
(四)、诗歌的表达技巧
?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 生、发展、变化过程。
?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 关”(陆游《书愤》) ?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 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四)、诗歌的表达技巧 ?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 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 ?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 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 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 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 静的美景。
(四)、诗歌的表达技巧
?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 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 抒情。例:温廷筠《商山早行》 ?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 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 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 生出一个“悲”字来。
(四)、诗歌的表达技巧 ? 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 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 花”(元稹《菊花》) ? 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 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 贞品格的赞美。
(四)、诗歌的表达技巧 ? 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 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 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 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 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 城,无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 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四)、诗歌的表达技巧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 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登鹳雀楼》)前两句写景,后两 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 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 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 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四)、诗歌的表达技巧
? 间接抒情 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 物言志和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 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例如? 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 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 松月夜窗虚。”作者落第的失意,多病的 苦痛,年华的流逝,种种哀情都借迷蒙空 寂之景表达出来,含蓄委婉,余味无穷。
(四)、诗歌的表达技巧 ? 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象征)就是 作者在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 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 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过对事物的 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 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在我国古代
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 溪流、沙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 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 常借以抒情言志的对象。
(四)、诗歌的表达技巧 ? 如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驿 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 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 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全词以梅自喻,借 梅花的悲惨遭遇,喻托作者报国无 门、屡受排挤与打击的不平心境。
(四)、诗歌的表达技巧 ?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 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 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 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 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 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写景中包含着作者对春雨的“喜悦” 之情。
(四)、诗歌的表达技巧 ? 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 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 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 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如王勃的
《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 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最 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 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 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
(四)、诗歌的表达技巧 ? 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 怀 古》:“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 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 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 候。”诗人叙事时只写淫乐不写败 亡,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 耐人寻味。
(四)、诗歌的表达技巧 ? 铺陈 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 “赋”,它指的是对事物的特点不 厌其烦的多角度地进行铺排陈述。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纤纤 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由足至头、 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 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兰 芝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
(四)、诗歌的表达技巧
? 渲染 渲染就是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 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 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 如:《雨霖铃》上片描写送别的环境,作 者浓墨重彩,极力渲染一种凄凉的气氛,加重 了离愁别恨。?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 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四)、诗歌的表达技巧
? 烘托 烘托属侧面描写,原是国画的一种 画法,后用于写作技法,指的是以乙托甲, 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此种手法常与 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 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 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 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 苏轼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所要塑造 的人物形象是周瑜,作者却从“千古风流人 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 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 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四)、诗歌的表达技巧
? 衬托 衬托是烘托的一种,指的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 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
衬托手法又分两种:一种是正衬(陪衬), 一种是反衬。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白 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大江东去,浪 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 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 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 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 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 者心中的主要地位。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 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如“蝉噪 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等都是
(四)、诗歌的表达技巧
? 以乐景写哀情 属反衬手法的一种,表面 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 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 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 别绪这一哀情。? 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 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 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的凄凉。
(四)、诗歌的表达技巧 ? 化动为静 就是在诗中将动景化为 静景来写。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中“遥看瀑布挂前川”一句,将富 有动态的瀑布化为静态来写,一个 “挂”字,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 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包含着诗 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大的赞颂。
(四)、诗歌的表达技巧 ? 动静结合 指在诗中诗人、事、景 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的一种 手法。如杜甫的《绝句》:“迟日 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诗的尾句与第三句 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 映成趣。
(四)、诗歌的表达技巧
? 抑扬 指的是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为了使人信服, 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 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如元曲“沛公,大风,也得文章用。却教猛士叹良 弓,多了游云梦。驾驭英雄,能擒能纵,无人出彀中。后宫,外宗,险把炎刘并。”先写刘邦的种种神威,临 末才说到后宫外宗之乱,欲抑先扬,讽刺性极强。? 又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 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 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 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 了“闺怨”的主题。
(四)、诗歌的表达技巧
? 白描与工笔 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 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用于 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 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 重彩浓墨的描绘。如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 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 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采撷生活 中的两个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达,融 情于景,造成了一种别有情趣的美感。
(四)、诗歌的表达技巧
? 以小见大 指写的是小题材反映的是大问 题的一种写法。? 如司空曙的《江春即事》:“钓罢归 来不系船,江春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 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全诗以小 见大,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 表现江村宁静幽美的自然环境和主人公 悠闲安逸的情调。我们透过诗的画面和 形象感受到的是一种单纯朴实的社会生 活。
(四)、诗歌的表达技巧
? 铺垫 既以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主要情节的 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必要的铺垫 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注意和情 感上的期待,使读者的注意力随情节的发展 而延伸。? 如杜牧的《山行》,这首诗描绘的是秋 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 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 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 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前三句 是宾,第四句是子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 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四)、诗歌的表达技巧
? 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 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 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 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 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这 句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 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 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 复中原的决心。
(四)、诗歌的表达技巧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 夔《扬州慢》)这首词除了回顾作 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 事。“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 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 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 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 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 盛今衰的感慨。
(四)、诗歌的表达技巧
? 意象组合 意象组合类似于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 蒙太奇是电影导演为表现影片的主题思想,把许 多镜头组织起来,使之构成一部前后连贯、首尾 完整的影片。诗歌中的意象组合是作者根据表达 的需要,将一些意象按照生活的逻辑,有机地组 合在诗中,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 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此曲由前三句九个名词组成不 同景物意象,它们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 染了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从而含蓄地烘托 出旅人的哀愁。
(四)、诗歌的表达技巧 ? 又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写了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六个 意象,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 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 是意象俱足的佳句。
(四)、诗歌的表达技巧 ? 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 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 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 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遥望洞 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 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 “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 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 浑然一体。
(四)、诗歌的表达技巧 ?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 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 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 “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 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四)、诗歌的表达技巧 ?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 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 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 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 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 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四)、诗歌的表达技巧
?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 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 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 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 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 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 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 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 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 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四)、诗歌的表达技巧
?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 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 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 象、生动的作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 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 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 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 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 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 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四)、诗歌的表达技巧
? 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 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 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四)、诗歌的表达技巧 ?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 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 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 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 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 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 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四)、诗歌的表达技巧 ?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 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 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 历史之必然。
(四)、诗歌的表达技巧 ? 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 辞,“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 思华年”( 李商隐的《锦瑟》) 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 及“华年”。
(四)、诗歌的表达技巧
?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 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 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上 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 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 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 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 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第一篇:中国古代诗歌子?万章上》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 志,是为得之。”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对这种理论的理解。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归纳。教学目标(幻灯显示)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 一、知识与技能 字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 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 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解读文辞,揣摩情意;融 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 入体验,体会情趣;超越原意,推陈出新。) 派诗人的代表作品。三、理论指导之二:知人论世 二、过程与方法 刚才,我们重点从读者与诗歌作品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诗歌 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 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 欣赏的方法,接下来,我们试着从作者层面――知人论世来欣 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赏诗歌。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介绍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 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地探究作 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 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 的博大精深。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教学重点②那么,我们怎样运用“知人论事”的鉴赏方法来鉴赏诗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 歌呢?课文中为我们归纳了几点? 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明确:a、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全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 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提示:所谓的心灵历程和 教学时间2 课时 精神世界主要指的是作者一生的遭际、追求及理想、人格、品 教学过程质等) b、弄清作品创作的具体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可结合 第一课时 题目和注释如例一诗) 一、导入新课 c、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历史悠久。如果从《诗经》算起,已 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古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成诗 ③请欣赏李清照的《一剪梅》 ,运用“以意逆志”的诗歌理 歌。这些诗歌已经流传了千百年。那么,我们如何穿越时空去理解 论推断此词的主旨。(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幻灯显 ) 那些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呢?其实古人已经摸索和总结了很多的诗 示,同时播放此词的歌曲) 歌鉴赏理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所提出的 一剪梅 重要的诗歌鉴赏理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下面就让我们试着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中国古诗独特的艺术魅力。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二、理论指导之一:以意逆志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①“以意逆志”的赏析方法介绍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 我们在初中学过她的另一首优美的词 《如梦令》 (幻灯显示) 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注:以,用;意,自己的 如梦令 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 这也就是说,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 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 讨论 1:两首词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风格有什么不同? 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 《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 说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风格清新明快,不事雕琢,给人以美 ②那么, 我们如何才能把这种鉴赏方法运用到具体的诗歌鉴赏 的享受。中呢?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下面一首诗歌《一剪梅》李清照写与她的丈夫赵明诚分别后的思念心情。山居秋暝 文词清丽,意象蕴藉,抒发了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体现了哀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婉悱恻的风格。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讨论 2:导致诗人不同情感的原因是什么? 1、请同学们把这首诗歌有感情地齐读一遍。《如梦令》表达了她早期少女的那种天真、率真与浪漫的 2、大家想想:这首诗歌体现的是诗人怎样的愿望?你是从哪 情趣和心境。些词句感受到这一点的?(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 《一剪梅》是李清照写与她的丈夫赵明诚分别对其的绵绵 参考:①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 思念。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诗人描绘了山中秋 由此引导学生明白(幻灯显示)境遇不同,诗情有别 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 石上的清泉、 竹林中的浣女、 进一步引导:还有其他影响诗歌情感和诗歌风格的因素 溪中的渔舟有机地构成了一幅明丽的画图。吗? ②此诗为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雨后秋山明快舒朗、清新鲜洁 学生思考发言。其他学生及时纠错和补充。的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基调。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明确:另外,诗歌能反映特定时代的风气和时代精神。我 及对理想境界之追求。们在全面了解了作者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 明月清泉,竹喧莲动,浣女归舟,层次鲜明,因果清晰,且有 风俗之后,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内容以及作品反映现实的深度 声有色、有静有动、构成一幅清晰和谐的雨夜秋山图。和广度。如同为离别诗,汉末多离别的哀怨,而盛唐普遍呈现 (以此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领悟:我们要正确把握一首诗歌 乐观的基调。的主旨,就得从正确解读诗歌文辞入手。) (幻灯显示)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幻灯显示)解读文辞,揣摩情意 总结归纳: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 3、历来评者认为此诗“诗中有画” ,那么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图 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景让诗人如此向往归隐生活呢?试结合你的体验和感受描绘出诗 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这就是“知人论世”是欣赏方 中的画面。(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 法。(幻灯显示) 以此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领悟:我们的人生体验对于欣赏古 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1、诗人不同,诗风 典诗歌也很有帮助。在正确解读诗歌文辞的基础上,再结合我们的 各异;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诗人一生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 体验去解读诗歌,我们就能真正领会到诗中的情趣 的,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感情基调 (幻灯显示)融入体验,体会情趣 和旨趣。)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教师进一步引导:其实,正是因为我们不断地把自己的生活体 第二课时 验和主观感受融入到诗歌当中, 使诗歌获得一种恒久的生命力。明 “ 一、自主鉴赏 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有的诗句还生发出 下面,请大家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 新的旨趣。如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 法自主赏析本单元的一首杜甫诗歌《蜀相》 (打开课本 P14) 又一村。” ①朗诵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如何? 总结归纳:在欣赏这首诗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学到了欣赏诗歌 明确:感伤的、叹惋的。的一种基本方法,即孟子提出来的“以意逆志” 。而且孟子在《孟 ②诵读指导: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 1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在诵读时该怎样来表现呢?是读得快还是读得慢, 是读得激昂还是 读得低沉? 明确: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③诗歌中最能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是哪些诗句?是前半首还是 后半首? 明确: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 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④这两句诗歌主要的意象是什么? 明确: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和“英雄”的人物形象。⑤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有何特点? 明确“天下计”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两朝开济”写出 了诸葛亮的宏伟业绩, “老臣心”写出了诸葛亮的忠心报国。⑥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呢? 明确: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朗读提示:要读得放一点,带赞颂的语气。) ⑦诸葛亮虽然雄才大略,功业昭著,但最终却没有完成自己的 事业,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之叹惋了。至此诗人水到渠成的写下了下 面的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中的 思想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深沉、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⑧这里的“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是成功的英雄还是失败的 英雄,是指成就了事业的英雄还是指壮志未酬的英雄? 明确:是指失败的英雄,所以说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 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四十多年后, 中唐时革新派首领王叔文在“永贞革新”失败时就曾吟诵这两句诗 抒怀;几百年后,南宋抗金名将宗泽,因国事忧愤成疾,临终时也 是吟诵这两句诗,三呼“渡河”而逝。这些都说明了杜甫这首诗的 成功,显示了杜诗的魅力。) ⑨这里的英雄有没有包括老杜自己呢? 明确:有,这英雄也包括着老杜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 以天下为己任, 有远大抱负的诗人。杜甫是想做宰相的, 本怀着 “致 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 (让帝王成为像尧舜一样圣明的君主)的 政治抱负,却始终没有机会。远大的理想和根深蒂固的价值取向就 都无可奈何的失落了。老杜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 即便如此, 但, 他却依然忧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苦痛的。这苦 痛是老杜心头永远的伤口。为此,我们可以说,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寄托了自己“致君尧舜上”的理想难得 实现的悲哀,是老杜用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 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那么,老杜这两句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是 由来已久的还是来游诸葛武候祠后才有的? ⑩这种由来已久的感情在前两句诗中有没有表现出来?如果 有,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点拨、明确“丞相”(能否改为“蜀相”?为什么?) “丞相”更能体 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寻” :特意去找, “寻访”武侯祠,也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 崇敬、仰慕之情。“柏森森” :营造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另解:松柏在古 代诗歌意象中常常作为某些坚贞品质的象征及生命长青的象征) 以 “柏”衬托蜀相诸葛亮的形象,表达出诗人对蜀相的崇敬之情。二、作业 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来赏析本单元另一首歌 颂诸葛亮的诗歌:陆游《书愤》 (P16) 第一单元 赏析示例 《长恨歌》 (一)诗人简介 白居易,太原人,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 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因 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 (公元 772 年)正月二十日生于河南新郑县东郭宅。武宗会昌六年 (846 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 75 岁。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已逝 世 10 年,杜甫也去世 2 年。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适逢其时。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 岁便能 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给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 时代读书特别刻苦。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 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少 年时代又曾经过颠沛流离的避难生活,对社会各方面都有所了解。这些原因,造就了白居易这位杰出的诗人。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 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作为一 个诗人,却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大概因为 他青少年时期的颠沛流离和以后的数次被贬, 多为外官, 经历极广, 对社会有较深刻的了解,才使他得以成为千古不朽的大诗人。作为一个大诗人,一个天才的诗人,白居易的创作才能是多方 面的,他的诗歌不但在艺术形式上是多样的,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
格上也是多样的。白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通俗易懂, 明白晓畅,但同时又经过千锤百炼,作了许多艺术加工。诗坛 曾流传老妪亦解白诗的佳话。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唐音统签》 中曾有宋朝诗人张文潜看到过白居易诗手稿的记载,说“真迹 点窜,多与初作不侔” ,可知白居易作诗、改诗之刻苦认真。他 的诗达到这样的艺术水平,是作者付出了多少辛苦才获得的。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 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 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 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用辞尖锐,主题鲜明。其代表作《秦中 吟》十首、 《新乐府》五十首影响尤大。(二)创作背景《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 年(806) ,当时诗人正在T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 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 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 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 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 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 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 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 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 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 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 起阵阵涟漪。《长恨歌》就是歌“长恨” “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 , 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 为什么要“长恨” ,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 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 去回味,去感受。(三)层次结构第一部分,江山美人之间的取舍。本段可以用“三千宠爱 在一身”来概括。(问题:与历史真实的差异表现在哪里?说明 了什么?)自开头至“尽日君王看不足” ,叙述李、杨会合经过 及李对杨的眷恋宠幸。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 , 看来很寻常,好象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 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 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紧接着,诗人用 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 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 “新承恩泽” ,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 。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 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 之中。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 霓裳羽衣曲” 。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 基础。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 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 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 剧的根源。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前六句为第一层,叙述李、杨会合过程。叙述简明,舍去 一切枝蔓,为下文大肆铺写长恨留足余地。首两句暗寓讽刺, 为君者多年专求美色,荒废国事之意已昭然其中。重色写出了 皇帝的个性,倾国则是重色的标准。为杨玉环出场提供了一个 较高的起点。接下来的十六句为第二层:写李、杨遇合后的欢爱眷恋。养在深闺,对历史真相的回避也隐含了作者的倾向。六宫失色, 是衬托,是在说杨玉环符合倾国的标准。“春宵苦短日高起,从 此君王不早朝”两句,明言玄宗迷恋美色; “春从春游夜专夜” 、 “三千宠爱在一身”两句,突出贵妃得宠专房。但也写出皇帝 对贵妃的在意和专一。为后文写二人之诀别、长恨作衬垫末八 句为第三层:写贵妃举家腾达,势焰熏天。后两句写因一贵妃 而竟使天下父母易志,语句夸张而语意怨怼。本部分可以用“三 千宠爱在一身”来概括。一方面写出李杨爱之深,同时也点出 皇帝“爱美人不爱江山”的过失。第二部分:生离死别的痛苦和无奈。爱美人失去江山,但 是,失去江山也难舍美人。(问题:生离死别和缓歌慢舞之间的 关系)自“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夜雨闻铃断肠声” ,叙述安史 之乱爆发,杨贵妃因禁军兵变而殒命,李隆基陷入怀念和哀伤 不能自拔。诗人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 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 毁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 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写的就
2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 ,要求处死杨贵妃, 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 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前六句为第一层,写变生不测,战乱骤起。前四句上承第一部 分的有关描写,进一步蓄足文势;后两句启下,折转简捷干练,描 写也颇有气势。“动地来” “惊破”等等简短描述,写出了变乱给国 家带来的危机,也写出了对爱情美梦的突然打击。以下生离死别的 伤心和无奈也就自然而然了。接下来十句为第二层:写马嵬驿兵变,贵妃丧生。从这一层开 始, 作者对李、 杨的态度由批评转为同情, 感情也由怨怼转为哀悯。再下来八句为第三层:写李隆基于幸蜀途中怀念贵妃,不胜哀 伤。第三部分:此段写隆基对杨贵妃的思念, “爱悠悠,恨悠悠” 。由此也说明皇帝不单是重色, 更是一个至诚的情种。至诚才有长恨。多角度的反复描写强化着爱,也突出了恨(遗憾)(问题:本段是 。从哪些角度表现李隆基的思念之情的?从情景物是人非、 从时间历久弥新、从心情“度日如年” )自“天旋地转回龙驭, ”至“魂 魄不曾来入梦” ,写李返长安后对杨的无穷思念。诗人抓住了人物 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 ,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 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 回宫 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正由于诗人把人物的感 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道士的到来,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 真实感,不以为纯粹是一种空中楼阁了。这一部分也可分成四层第一层前四句写安史之乱平定, 李于回长安途中路经马嵬驿, 凭吊贵妃遗踪。接下来的六句为第二层写李初回长安时睹物思人, 恍若隔世。再接下来十二句为第三层写李对杨的无穷思念。春风桃李” “ 、 “秋雨梧桐”概括了一年四季、各种场景,以显示李对杨的思念无 时不在、无处不在;以环境凌乱、时间流逝、长夜漫漫、晚景凄凉 说明唐明皇时时处处对杨贵妃的苦苦怀恋。末二句为第四层。“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两句, 既结束上文,以想入非非表明思念之深;又开启下文,以想入非非 生发出道士招魂。第四部分:把爱由人间写到天上,人鬼情未了。如果说前一段 写的是“昭阳殿里恩爱绝” (皇帝) ,这一段写的是“蓬莱宫中日月 长” (贵妃) 。寻觅是思念,是牵挂,有点“你在他乡还好吗”的味 道。(问题:为什么要从人间写到仙境)“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 。束,写李隆基对杨玉环的思念感动道士,道士寻找到玉环魂魄,已 身登仙界的贵妃仍心系尘寰,对李思念不已。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 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 不见” 后来, 。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 让她以 “玉 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 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 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天长 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 做到“清音有余” ,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这一部分也可分为四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写道士被李感动,去寻找杨的亡魂,以其想 入非非见其思念之深,紧密呼应第三部分之末两句。接下来十句为第二层:写道士寻觅杨的曲折经过。一开始上天 入地均未有得, “忽闻海上有仙山”一句生面别开,使情节绝处逢 生,波折再起。再下面十二句为第三层写道士历经波折, 终于找到贵妃。“云 髻半偏新睡觉”以下所写杨之步态容貌,是道士眼中见到的景况。最后二十四句为第四层写杨托物寄词, 以表明她对李之感激、 思念和忠贞不渝。末句“此恨绵绵无绝期”点题,结束全诗。人间到天上的爱,将爱写到极致。如此,才能够突显“长恨” 。(四) 《长恨歌》的主题 《长恨歌》的主旨是什么?历来聚讼纷纭。较有代表性的有以 下三种意见(1)讽喻说。就是只把唐玄宗当作皇帝写。认为此诗是借李、 杨之情事,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 。告诫最 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至于诗歌后半部分对绵绵长恨的 描绘,也不是对李、杨表示同情,更不是歌颂,而是通过李隆基晚 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 隐晦而曲折地讽刺他荒淫误国而终于苦果 自尝。说明作为一个皇帝,爱美人首先要爱江山,失去江山,美人 也会失去。爱美人更要爱江山。(2)爱情说。把唐玄宗当作凡人写。(白居易说过这是人间罕 事)认为此诗的前半部分中,对李、杨荒淫无度、废弃国事诚然有 所讽刺和不满,但这不是主旨。全诗以大部分篇幅描写了两人的爱
情遭遇,歌颂了他们之间的爱情。论者还认为,诗中所写的李、 杨爱情,实际上已超越了历史事实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作 者通过这一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专一,反映 出人们对美满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尽管李、杨身为帝王贵妃, 但他们的这种爱情与人民的生活、与人民的感情是一致的。(3) 双重主题说。是皇帝也是普通人。认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 荒淫无度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另一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 及彼此间的诚焉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整 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贯穿着李、杨身兼爱情悲剧的 制造者与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冲突的体现者主要是两个人物本 身,而冲突的必然结果是人物的长恨。三种说法中,你怎么看?为什么? 提示:分析《长恨歌》的主题思想,首先必须注意:这是 一首叙事诗,叙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李、杨早先的逸乐和 后来的长恨,都是这个故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这两 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早先的逸乐是导致后来贵妃丧生、 彼此长恨的显著原因,而长恨则是李、杨荒淫误国、终于殃及 自身的必然结果。所以,任意突出或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 都将损害故事的完整性,将割断前后情节的内在逻辑和因果联 系而使这一故事失去它本有的特殊意义,其评论当然也就难以 符合作品实际和作者原意。其次还应注意:这是一出经作者艺术处理过了的爱情悲剧, 作为悲剧中的两个主人公,李、杨具有特殊的双重身份:一方 面,他俩的荒淫逸乐引发了安史之乱,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 悲剧的制造者;另一方面,安史之乱的发生使他们死生异处, 相见无期,自食其果,因而又是这一悲剧的承受者。评论《长 恨歌》的主旨,必须顾及这一点,因为它是我们分析、理解作 者对这一悲剧的是非态度和感情倾向的必要前提。再次,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必须注意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是 非态度和感情倾向。《长恨歌》是一首叙事诗,但具有浓郁的抒 情色彩,在叙述李、杨爱情始末的过程中,作者融进了自己的 感情,通过感情的媒介,表现了他对这一悲剧的是非评判。对 李、杨之娱乐误国,作者显然是意在批评而语含讥讽的,这从 “汉皇重色思倾国” “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 、 、 春从春游夜专夜”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等语 、 句中可明显看出。然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悲剧的发生, 作者对李、杨的态度也由批评讽刺转向怜悯同情。这从“君王 掩面救不得” “宛转蛾眉马前死”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 、 、 朝暮暮情” “到此踌躇不能去”“不见玉颜空死处”“芙蓉如面 、 、 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 、 眠”等等等等大量饱含感情的描述中,可以获得非常明显而强 烈的感受。诚然,作为悲剧的承受者,作者对李、杨深抱同情; 作为悲剧的制造者,作者对李、杨又有所谴责。但是,作者的 谴责自有其立足点,那就是李、杨的任意纵情,不仅贻误国事、 危害社稷,也给他们自身带来了巨大的不幸,自食苦果,并非 为了揭露批判统治者的荒淫腐朽(尽管诗歌在客观上有此认识 作用) 。否则,作者何必花费那么多的笔墨着意铺写渲染李、杨 两人的绵绵长恨?即使按“讽喻说”论者的说法,这是“通过 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曲地讽刺” ,那么,至少第 四部分的整段描写就大可不必;而作者亦无须在字里行间倾注 如此明显而又深切的同情了! (五)如何理解长恨?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 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 , 但诗人却从 “重色” 说起, 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 、 “不早朝” “夜专夜” “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 、 、 象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 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 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 恨”的原因。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这首诗的 讽喻意味就在这里。那么,诗人又是如何表现“长恨”的呢? 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 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 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 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 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 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 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 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 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 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 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诗至此,已经把
3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 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 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 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 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六) 《长恨歌》的艺术特点这首诗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想想看, 白居易用了什么样的写 作技巧使你感动? (1)本诗采用七言歌行体,在继承汉代《孔雀东南飞》和初 唐四杰七古的基础上别创新调。在形式上采用平仄相调的律句,间用对偶,数句一转韵,音节 随情节而曲折,依感情而顿挫,而多处顶针格的运用,如“后宫佳 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等,使音韵更和谐浏亮,婉转动人。后人称之为“长庆体” 。(2)故事情节生动曲折 围绕诗中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整首诗的情节跌宕起伏, 穷极 变化,富有浪漫气息和传奇色彩,充分体现了作者艺术构思之奇妙 和想象力之丰富。(3)刻画人物细腻传神 本诗塑造了李、杨两个人物形象。作者不仅生动地描述了他们 的行为举止,而且将笔触深入其内心,细腻地刻画了他们的心理活 动。对李隆基,诗歌第一部分重写他贪恋美色。作者对这一人物 的描绘、刻画深入腠理的是在马嵬坡兵变之后。对杨玉环的描写刻划,作者主要抓住了两点:一是她的美貌, 一是她的忠贞。(4)叙事、抒情、描写熔于一炉 这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 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 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 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 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 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 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 难达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 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 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 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 ,水 的“碧” ,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 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 使感情又深入一层。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 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 断肠的境界, 再加上那一见一闻, 一色一声, 互相交错, 在语言上、 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 这又是一层。还都路上, “天 旋地转” ,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 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回长安后, “归来池苑皆 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白 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 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 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 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 “ 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 天” 。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 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 “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 “秋雨梧 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 、 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从黄 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 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 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 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 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 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 理细腻” ,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 《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 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 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宛转动人,缠绵悱恻, 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引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 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模拟试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分) (6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 月照长城。(1) “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2) “高高秋
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 处? 答2. 阅读下 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分) (6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 作此诗。(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 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 分)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 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分) (2 3. 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 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 然后回答问题。分) (6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 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 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 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 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 ①;泣寒蜇,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①寒蜇:寒蝉。(1)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 。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 帝什么样的感情?(4 分) 答(2)这段 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 艺 术 效 果 。( 2 分 ) 答 4.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分) (6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 南极目尽神州。〖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前人认为, “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 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5.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分) (6 湖州歌(其六) 南宋? 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 断东西四百州。[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1)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试题答案】 1.(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 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2)前三句叙事 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 限。2. (1) “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 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 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 “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意思对即可)答“雁 别秋江去” ,言之成理亦可。(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 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 在天上“行杯” ,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 可) 3. (1)据曲词可知,文中所见之景是旷远悲凉的深秋塞外 景况;所想之景是凄清阴冷的秋夜王宫景象。通过景物描写, 抒写了汉元帝感叹昭君远去塞外的艰辛,伤心离别;想象独自 返回王宫的凄凉,痛感孤独。(2)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的完美结 合。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 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4. 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 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 “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 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地惯常心 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 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心理。5. 答案“望”字起到对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1) (2) “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 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
4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再的感慨,侧重怀古。第一单元 自主赏析 《湘夫人》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部分字词的读音,注意几个意思为第三段 “水边”的字 2、能力目标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理解文中 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 ;理解楚辞中语言独特的“兮”式结构 3、情感目标: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 二、教学重点 1、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 2、把握文中浪漫主义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 1、作者的情感与文中男女水神情感的耦合 2、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 四、教学方法 男女分组诵读,师生问答 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导入 师:我们前几天刚学过屈原的《离骚》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 另一篇诗歌《湘夫人》[板书],我先请同学们来回忆一下屈原这个 人的生平。生:…… [师板书] 师:好。我们再思考一下“楚辞体”有哪些特点?[提示:可 以结合《离骚》注释看] 生:…… 师:好。在前几篇诗歌中我们都能看出比兴手法的运用,同样 在这篇诗歌中也存在着比兴手法的运用, 请大家在本课的诗歌学习 中注意一下运用比兴手法的诗句! 现在我们来一起学习《湘夫人》 。二、课堂讨论 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注意将文中注释的拼音标注 到文中,阅读时同时对照诗歌释文,把握诗歌大意。生:读 3 分钟。师:下面我们分男女两大组来读这首诗,男生先读, “帝子降 兮北渚” ,预备开始…… 生:齐读 师:同学们朗诵的很好,但其中有几个字音要注意一下:[板 书] 师:我先请一位同学来谈谈你读了这首诗读出了什么故事情 节? 生:…… 师:对了,这首诗主要写男女水神在相互述说爱慕之词,却因 无法见面而黯然神伤的故事。同学们可以结合译文感受他们对爱情 的期盼。师:下面我们来看具体的段落。第一段我先来读一下,大家 注意听我语气的停顿。[师读] 刚才大家听我读了一便,有什么感觉。生无语。师:你们不说我来问大家。这四句哪一句写的最好,最能给你 深思? 生一:..... 生二:..... 师:你们为什么选择了这一句,说说看,它好在哪里?[提示我们高一学过《说木叶》这一课,大家想想,那篇课文中作者是怎 样评价这句诗的?] {老师自己补充,别指望学生说了} 师:这一段中有一句运用了比兴,大家看看,谁能找出来? (假如生一错,就叫生二.....一直到说出来) 师:写的什么意思呢? 生:...... 师:不错,这句写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 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现象, 水神看到的是一幅奇怪的 场景:鸟儿聚集在水草上;鱼网则被挂在树上。我们知道鸟本来应 该停在树上,而鱼网则应在水中。为什么男主人公会这么想呢?这 句话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情况,大家有无思考过? 生:...... 师:....大家看一下事情的缘由“与佳期兮夕张” ,这说明男女 水神有个约会,试想一下,假如两个人能及早相会,水神的心情会 是怎样的?......对了,是兴奋激动。人们常说:良辰美景悦事。水 神也一样。(学生笑不笑看你的讲课表情)他看到的景致肯定也是 美好的。而这里水神却看到了不正常的现象,这说明他们的约会肯 定被耽搁了,肯定不能如期见面了。我们可以想象出这里水神内心 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
师:其实类似于“鸟何萃兮频中,罾何为兮木上”这句运 用比兴的句式在下面还有一句,大家试着把它找出来。生:......[提示:在第三段,和这一句一样] 师:什么意思呢? 生:...... 师:不错,裔是什么意思呢?[板书] 生:水边 师:很好,请坐。同学们看第三段有几个字的意思是表示 水边这个意思呢? 生:裔,筮[师补充:江皋的皋也是水边的意思] 师:不错,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这一句在这里运用了比兴 手法有什么意思呢? 生:....(答不上来你哭吧) 师:大家看一看,在这之前,水神有没有见面?没有吧, 那么这一句花和上一句话体现出来的情感不一样吗? 师:我们回到第二段,看看女水神是如何抒发自己对男水 神的思念之情的。我请一位同学把这一段读一下,大家注意体 会句子的深意。生:女生读 师:不错,尤其是“思公子兮未感言”这一句把女神那种 娇羞的心态表示出来,古人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里也一样,大家读一读,看看女水神是如何说“天凉好个秋” 的? 生:...... 师:不错,女水神没有直白自己的情感,而是用流水来寄 托自己的愁思,南唐后主李煜写过一首词,中有一句:问君能 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个愁思与这里的愁思不同, 大家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生:...... 师:这里的愁思表达了女神对对方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 她在远望中时光的流逝! 师:我们再来看第四段,我请一位同学阅读这一段。大家 注意数数这一段一共选取了多少种植物?再思考一下这一段主 要写什么内容?大家注意听这位同学朗诵。生:女生读。[纠音]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本段一共写了多少种植物? 生:......{答不上来揪耳朵,哈哈} 师:[补充]不错,你认为诗人极力渲染其所住的场所有何用 意? 生:..... [提示:可以根据前面几句“鸟何萃兮频中,罾何为兮木上” 理解,一般来说景物常常会反映一个人的心境] 生:..... 师:不错,这里流光异彩华丽眩目的外部环境主要用来烘 托和反映人物内心的欢乐与幸福。大家写作文时要学会这种方 法的运用,不要为写景而单纯写景! 师:大家在回过头来看一下这段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 生:...... 师:为什么?......请大家看一下文章标题下的小注,最后一 句“欢会难期,思而不见...”......再看第三段, “朝驰余马兮江 皋,夕济兮西筮”主人公(解释这一句)......就是因为见不到人 而焦急不安四处寻找。这说明这里写的也是虚景,是女主人公 为以后见面设计共同生活的环境,同样第五段也是的,都是男 女双方因无法相见而产生的幻觉! 师:最后我们来共同阅读一下最后一段。生齐读。师:[讲解]为什么女主人公要把套袖汗衫抛入水中?是绝情 还是失望还是其他原因? 生:...... 师:那她又为什么采杜若赠给远方的朋友呢? 生:....... 师:我给大家提供一种解释:丢汗依套衫至江中可能希望 对方在水的另一方能看见吧,凡人丢手帕以传情,神也不例外。师:在最后一句,女主人公因等待约会而不得,只得聊以 自娱,独自散步了! 主题思想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 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 贞不渝的主题! 语言特色1. 大量运用楚辞“兮”式结构 2. 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与《诗经》四言比较] 3. 艺术特色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和优美丰富的想象!
5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①漫主义是一种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个风格, 与现实主义 同为文学艺术史上的两大主要思潮。②作为创作方法和风格,浪漫主义在表现现实上,强调主观与 主体性,侧重于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升到创作首位。常 用热情奔放的语言, 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 象。古今文艺创作中都有这样的特色, 屈原, 李白, 吴承恩, 雨果, 拜伦,雪莱! (让学生自己举例) 《拟行路难》 (其四) 一,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诗歌的内容。2、 能力目标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3、 理解文中大副渲染愁绪的用意 4、 情感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二、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2、把握文中对比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 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由全体学生背诵《湘夫人》导入新课。板书标题《拟行路 难》 二、介绍作者:鲍照(?~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 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 ;一说上党(今属山西)可能是指东海 鲍氏的祖籍。他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 度过的。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鲍照 20 多岁时,为了谋求官职, 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刘义 庆在这一年任江州刺史,他也在同年秋到江州赴职。元嘉二十一年 (444),刘义庆病逝,他也随之失职,在家闲居了一段时间。后来, 又做过一个时期始兴王刘□的侍郎, 在刘□和太子刘劭一起谋杀宋 文帝之前,他已离去。宋孝武帝刘骏起兵平定刘劭之乱后,他又出 任过中书舍人、秣陵令等小官。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做了临海 王刘子顼的幕僚,次年,子顼任荆州刺史,他随同前往江陵,任刑 狱参军等职。孝武帝死后,明帝刘□杀前废帝子业自立,子顼响应 了晋安王子勋反对刘□的斗争。子勋战败,子顼被赐死,鲍照亦为 乱兵所害。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 在生前就颇负盛名, 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 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 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拟行 路难》18 首。鲍照的集子有南齐永明年间虞炎奉文惠太子萧长懋 之命所编 10 卷。现存鲍照集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毛□校本《鲍 氏集》为较早。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鲍参军集》为 最流行。鲍照集的注释,始于清末的钱振伦,他的注本没有来得及 刊行。近人黄节在钱注基础上作了补注,称《鲍参军诗注》 ,今人 钱仲联作 《鲍参军集注》 附有 , 《鲍照年表》 鲍照擅长诗赋和骈文, 。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对唐代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杜甫《春 日忆李白》诗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春江花月夜琵琶曲赏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