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涛的诗有什么诗

薛涛的诗_古诗文网
               卷八百零三   卷803_1 「酬人雨后玩竹」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能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卷803_2 「春望词四首」薛涛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卷803_3 「宣上人见示与诸公唱和」薛涛   许厕高斋唱,涓泉定不如。可怜谯记室,流水满禅居。   卷803_4 「风」薛涛   猎蕙微风远,飘弦唳一声。林梢鸣淅沥,松径夜凄清。   卷803_5 「月」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卷803_6 「蝉」薛涛   露涤清音远,风吹数叶齐。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   卷803_7 「池上双鸟」薛涛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忆将雏日,同心莲叶间。   卷803_8 「鸳鸯草」薛涛   绿英满香砌,两两鸳鸯小。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   卷803_9 「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二首(一作陈情上韦令公)」薛涛   闻道边城苦,今来到始知。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   黠虏犹违命,烽烟直北愁。却教严谴妾,不敢向松州。   卷803_10 「咏八十一颗」薛涛   色比丹霞朝日,形如合浦筼筜.   开时九九如数,见处双双颉颃。   卷803_11 「谒巫山庙」薛涛   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山色未能忘,   水声犹是哭襄王。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   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卷803_12 「牡丹」薛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常恐便同巫峡散,   因何重有武陵期。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卷803_13 「贼平后上高相公」薛涛   惊看天地白荒荒,瞥见青山旧夕阳。   始信大威能照映,由来日月借生光。   卷803_14 「送友人」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卷803_15 「听僧吹芦管」薛涛   晓蝉呜咽暮莺愁,言语殷勤十指头。   罢阅梵书聊一弄,散随金磬泥清秋。   卷803_16 「酬郭简州寄柑子」薛涛   霜规不让黄金色,圆质仍含御史香。   何处同声情最异,临川太守谢家郎。   卷803_17 「上川主武元衡相国二首」薛涛   落日重城夕雾收,玳筵雕俎荐诸侯。   因令朗月当庭燎,不使珠帘下玉钩。   东阁移尊绮席陈,貂簪龙节更宜春。   军城画角三声歇,云幕初垂红烛新。   卷803_18 「忆荔枝」薛涛   传闻象郡隔南荒,绛实丰肌不可忘。   近有青衣连楚水,素浆还得类琼浆。   卷803_19 「斛石山晓望寄吕侍御」薛涛   曦轮初转照仙扃,旋擘烟岚上窅冥。   不得玄晖同指点,天涯苍翠漫青青。   卷803_20 「寄词」薛涛   菌阁芝楼杳霭中,霞开深见玉皇宫。   紫阳天上神仙客,称在人间立世功。   卷803_21 「斛石山书事」薛涛   王家山水画图中,意思都卢粉墨容。   今日忽登虚境望,步摇冠翠一千峰。   卷803_22 「送姚员外」薛涛   万条江柳早秋枝,袅地翻风色未衰。   欲折尔来将赠别,莫教烟月两乡悲。   卷803_23 「酬祝十三秀才」薛涛   浩思蓝山玉彩寒,冰囊敲碎楚金盘。   家利器驰声久,何用春闱榜下看。   卷803_24 「别李郎中」薛涛   花落梧桐凤别凰,想登秦岭更凄凉。   安仁纵有诗将赋,一半音词杂悼亡。   卷803_25 「送扶炼师」薛涛   锦浦归舟巫峡云,绿波迢递雨纷纷。   山阴妙术人传久,也说将鹅与右军。   卷803_26 「摩诃池赠萧中丞」薛涛   昔以多能佐碧油,今朝同泛旧仙舟。   凄凉逝水颓波远,惟有碑泉咽不流。   卷803_27 「乡思(用前韵)」薛涛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卷803_28 「和李书记席上见赠」薛涛   翩翩射策东堂秀,岂复相逢豁寸心。   借问风光为谁丽,万条丝柳翠烟深。   卷803_29 「棠梨花和李太尉」薛涛   蕙圃移嘉木,正及东溪春雨时。   日晚莺啼何所为,浅深红腻压繁枝。   卷803_30 「酬文使君」薛涛   延英晓拜汉恩新,五马腾骧九陌尘。   今日谢庭飞白雪,巴歌不复旧阳春。   卷803_31 「酬吴随君」薛涛   支公别墅接花扃,买得前山总未经。   入户剡溪云水满,高斋咫尺蹑青冥。   卷803_32 「酬李校书」薛涛   才游象外身虽远,学茂区中事易闻。   自顾漳滨多病后,空瞻逸翮舞青云。   卷803_33 「赋凌云寺二首」薛涛   闻说凌云寺里苔,风高日近绝纤埃。   横云点染芙蓉壁,似待诗人宝月来。   闻说凌云寺里花,飞空绕磴逐江斜。   有时锁得嫦娥镜,镂出瑶台五色霞。   卷803_34 「九日遇雨二首」薛涛   万里惊飙朔气深,江城萧索昼阴阴。   谁怜不得登山去,可惜寒芳色似金。   茱萸秋节佳期阻,金菊寒花满院香。   神女欲来知有意,先令云雨暗池塘。   卷803_35 「酬雍秀才贻巴峡图」薛涛   千叠云峰万顷湖,白波分去绕荆吴。   感君识我枕流意,重示瞿塘峡口图。   卷803_36 「上王尚书」薛涛   碧玉双幢白玉郎,初辞天帝下扶桑。   手持云篆题新榜,十万人家春日长。   卷803_37 「和刘宾客玉蕣」薛涛   琼枝的皪露珊珊,欲折如披玉彩寒。   闲拂朱房何所似,缘山偏映月轮残。   卷803_38 「江边」薛涛   西风忽报雁双双,人世心形两自降。   不为鱼肠有真诀,谁能梦梦立清江。   卷803_39 「送卢员外」薛涛   玉垒山前风雪夜,锦官城外别离魂。   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   卷803_40 「题竹郎庙」薛涛   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沈沈山更绿。   何处江村有笛声,声声尽是迎郎曲。   卷803_41 「赠苏十三中丞」薛涛   洛阳陌上埋轮气,欲逐秋空击隼飞。   今日芝泥检征诏,别须台外振霜威。   卷803_42 「和郭员外题万里桥」薛涛   万里桥头独越吟,知凭文字写愁心。   细侯风韵兼前事,不止为舟也作霖。   卷803_43 「送郑眉州」薛涛   雨暗眉山江水流,离人掩袂立高楼。   双旌千骑骈东陌,独有罗敷望上头。   卷803_44 「江亭饯别(一作宴饯,一作江亭宴)」薛涛   绿沼红泥物象幽,范汪兼倅李并州。   离亭急管四更后,不见公车心独愁。   卷803_45 「海棠溪」薛涛   春教风景驻仙霞,水面鱼身总带花。   人世不思灵卉异,竞将红缬染轻沙。   卷803_46 「采莲舟」薛涛   风前一叶压荷蕖,解报新秋又得鱼。   兔走乌驰人语静,满溪红袂棹歌初。   卷803_47 「菱荇沼」薛涛   水荇斜牵绿藻浮,柳丝和叶卧清流。   何时得向溪头赏,旋摘菱花旋泛舟。   卷803_48 「金灯花」薛涛   阑边不见蘘蘘叶,砌下惟翻艳艳丛。   细视欲将何物比,晓霞初叠赤城宫。   卷803_49 「春郊游眺寄孙处士二首」薛涛   低头久立向蔷薇,爱似零陵香惹衣。   何事碧溪孙处士,百劳东去燕西飞。   今朝纵目玩芳菲,夹缬笼裙绣地衣。   满袖满头兼手把,教人识是看花归。   卷803_50 「酬杨供奉法师见招」薛涛   远水长流洁复清,雪窗高卧与云平。   不嫌袁室无烟火,惟笑商山有姓名。   卷803_51 「试新服裁制初成三首」薛涛   紫阳宫里赐红绡,仙雾朦胧隔海遥。   霜兔毳寒冰茧净,嫦娥笑指织星桥。   九气分为九色霞,五灵仙驭五云车。   春风因过东君舍,偷样人间染百花。   长裾本是上清仪,曾逐群仙把玉芝。   每到宫中歌舞会,折腰齐唱步虚词。   卷803_52 「寄张元夫」薛涛   前溪独立后溪行,鹭识朱衣自不惊。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卷803_53 「酬辛员外折花见遗」薛涛   青鸟东飞正落梅,衔花满口下瑶台。   一枝为授殷勤意,把向风前旋旋开。   卷803_54 「赠远二首」薛涛   芙蓉新落蜀山秋,锦字开缄到是愁。   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   扰弱新蒲叶又齐,春深花落塞前溪。   知君未转秦关骑,月照千门掩袖啼。   卷803_55 「秋泉」薛涛   冷色初澄一带烟,幽声遥泻十丝弦。   长来枕上牵情思,不使愁人半夜眠。   卷803_56 「柳絮」薛涛   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   他家本是无情物,一任南飞又北飞。   卷803_57 「续嘉陵驿诗献武相国」薛涛   蜀门西更上青天,强为公歌蜀国弦。   卓氏长卿称士女,锦江玉垒献山川。   卷803_58 「段相国游武担寺,病不能从题寄」薛涛   消瘦翻堪见令公,落花无那恨东风。   侬心犹道青春在,羞看飞蓬石镜中。   卷803_59 「赠段校书」薛涛   公子翩翩说校书,玉弓金勒紫绡裾。   玄成莫便骄名誉,文采风流定不如。   卷803_60 「十离诗。犬离主」薛涛   驯扰朱门四五年,毛香足净主人怜。   无端咬著亲情客,不得红丝毯上眠。   卷803_61 「十离诗。笔离手」薛涛   越管宣毫始称情,红笺纸上撒花琼。   都缘用久锋头尽,不得羲之手里擎。   卷803_62 「十离诗。马离厩」薛涛   雪耳红毛浅碧蹄,追风曾到日东西。   为惊玉貌郎君坠,不得华轩更一嘶。   卷803_63 「十离诗。鹦鹉离笼」薛涛   陇西独自一孤身,飞去飞来上锦茵。   都缘出语无方便,不得笼中再唤人。   卷803_64 「十离诗。燕离巢」薛涛   出入朱门未忍抛,主人常爱语交交。   衔泥秽污珊瑚枕,不得梁间更垒巢。   卷803_65 「十离诗。珠离掌」薛涛   皎洁圆明内外通,清光似照水晶宫。   只缘一点玷相秽,不得终宵在掌中。   卷803_66 「十离诗。鱼离池」薛涛   跳跃深池四五秋,常摇朱尾弄纶钩。   无端摆断芙蓉朵,不得清波更一游。   卷803_67 「十离诗。鹰离鞲」薛涛   爪利如锋眼似铃,平原捉兔称高情。   无端窜向青云外,不得君王臂上擎。   卷803_68 「十离诗。竹离亭」薛涛   蓊郁新栽四五行,常将劲节负秋霜。   为缘春笋钻墙破,不得垂阴覆玉堂。   卷803_69 「十离诗。镜离台」薛涛   铸泻黄金镜始开,初生三五月裴回。   为遭无限尘蒙蔽,不得华堂上玉台。   卷803_70 「酬杜舍人」薛涛   双鱼底事到侬家,扑手新诗片片霞。   唱到白蘋洲畔曲,芙蓉空老蜀江花。   卷803_71 「筹边楼」薛涛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   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卷803_72 「赠韦校书」薛涛   芸香误比荆山玉,那似登科甲乙年。   澹地鲜风将绮思,飘花散蕊媚青天。   卷803_73 「江月楼」薛涛   秋风仿佛吴江冷,鸥路参差夕阳影。垂虹纳纳卧谯门,   雉堞眈眈俯渔艇。阳安小儿拍手笑,使君幻出江南景。   卷803_74 「西岩」薛涛   凭阑却忆骑鲸客,把酒临风手自招。   细雨声中停去马,夕阳影里乱鸣蜩。   卷803_75 「罚赴边上武相公二首」薛涛   萤在荒芜月在天,萤飞岂到月轮边。   重光万里应相照,目断云霄信不传。   按辔岭头寒复寒,微风细雨彻心肝。   但得放儿归舍去,山水屏风永不看。   卷803_76 「寄旧诗与元微之」薛涛   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月下咏花怜暗澹,   雨朝题柳为欹垂。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   老大不能收,与君开似教男儿。   卷803_77 「句」薛涛   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涛八九岁知声律。一日,   其父郧指井梧曰:“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涛应   声云云,父愀然久之。后果入乐籍。别本载田洙遇薛涛,   有落花联句、夜月联句、四时回文折齿曲,皆后人附会,   兹概不录)
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薛涛居于成都。居成都时,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更换十一届,大多与薛涛有诗文往来。韦皋任节度使时,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但因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却称之为“女校书”。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园)上,制作桃红色小笺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https://so.gushiwen.org/authorv_1a.aspx
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薛涛居于成都。居成都时,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更换十一届,大多与薛涛有诗文往来。韦皋任节度使时,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但因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却称之为“女校书”。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园)上,制作桃红色小笺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当前位置:&&
薛涛诗词90首,送友人薛涛阅读答案,送友人 薛涛,薛涛的诗,薛涛简介,薛涛签,元稹 薛..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薛涛诗词90首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jz.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古代诗词名媛:薛涛鄙视贪官污吏
字体:[][][]
  最近,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来社会的关注。最终复旦附中学生、16岁的小姑娘武亦姝一举夺冠,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武亦姝温婉隽雅的气质,非常符合现代人对擅长诗词的古代女子的想象,人们纷纷以“才女”称呼武亦姝。
  在中国历史上,由于封建思想的制约,人们并不重视女子的教育,但在开明的家庭中,通过长辈的言传身教,还是涌现出了不少擅长诗词歌赋的女子,比如人们熟悉的李清照、王昭君等。
  本期,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不为人们熟知的古代才女背后的故事。
  1 谢道韫
  兼具才情与胆识
  谢道韫(生卒年不详),字令姜,东晋时女诗人。她出身于东晋的名门望族谢家,其叔父是当朝宰相谢安,父亲是安西将军谢奕,弟弟是在淝水之战中一战成名的大将军谢玄。
  谢道韫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之她敏而好学,少女时就才气过人。谢道韫最为人乐道的是咏雪的故事。这在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与唐朝房玄龄的《晋书》中都有记载。那是一个冬日,谢安把他的子侄们叫到一起,与他们“讲论文义”。这时,天空忽然下起了雪,且越下越大,谢安见景欣然吟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并要子侄们对答,看谁答得好。谢奕的儿子谢朗抢先说道:“撒盐空中差可拟。”坐在一旁的妹妹谢道韫接着说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了非常高兴,连连夸奖侄女的句子对得好。这样一段吟诗偶得的佳话,成为后世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典故:“咏絮之才”。
  《世说新语》和《晋书》分别记载了谢安与子侄们在一起诵读讨论《诗经》的事,谢安问后辈们:“你们认为《诗经》里哪句诗最好?”他们各抒己见,把自己喜欢的诗句背诵出来。谢道韫说:“诗经三百篇,我独喜欢‘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一句。”这句诗出自《大雅·烝民》,诗中赞美了周朝老臣的才德贤能。谢安听后非常高兴,称赞谢道韫“雅人深致”。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古时候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当时,谢家与王家是两大名门望族,谢安便在王羲之的儿子当中物色侄女婿。王羲之有7子1女,在这7个儿子中,谢安最喜欢老七王献之,可惜那时他年纪尚小,未到婚配年龄。此外,谢安看中了老五王徽之,但谢安听说此人不拘小节,觉得不太靠谱,谢安便将谢道韫许配给老二王凝之。
  王凝之在其父的熏陶下,书法倒有些功底,还先后出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但是此人为官一任,却不能造福一方,竟然迷信五斗米道,整天拜神弄鬼。
  婚后,谢道韫回娘家,整天闷闷不乐。谢安就问道:“王郎,逸少(王羲之)子,不恶,汝何恨也?”谢道韫回答:“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复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中,乃有王郎!”意思是,谢家一族中,叔父辈有谢安、谢据,兄弟也是个个都很出色,没想到天地间,还有王郎这样的人。言下之意,她对这个丈夫很失望。
  不过,在王家,谢道韫还是展露出了自己的才华。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记载,有一天,王凝之的弟弟王献之在厅堂上与客人“谈议”,辩不过对方,“词理将屈”,此时身在自己房间的谢道韫听得一清二楚,很为小叔子着急,并想帮他一下,“遂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然而,封建时代“男女授受不亲”的规矩又限制女人随便抛头露面。聪明的谢道韫让婢女在门前挂上青布幔,然后就刚才的议题与对方继续交锋,她旁征博引,最终“客不能屈”。
  谢道韫在王家平淡地过了数十年,先后生下了4子1女。东晋末年,地方势力割据,内乱频发。399年,山东临沂人孙恩、卢循揭竿而起,率领五斗米教的信众从海上登陆,进兵会稽。数万人浩浩荡荡,势如破竹,兵临会稽城下。而作为会稽内史的王凝之面对强敌竟无动于衷,闭门道室,祈祷求福,装神弄鬼。王凝之迷恋上的是五斗米教,而进攻他的恰恰是号称道主的孙恩和数万教徒,真是滑稽之至。
  王凝之的行为,连谢道韫也看不下去了,她多次劝谏丈夫整顿兵马,做好备战。可是王凝之仍是充耳不闻,愚昧地祈祷道祖保佑百姓不遭涂炭。见丈夫已是无药可救,谢道韫亲自招募数百家丁,天天训练备战。
  孙恩的起义大军长驱直入,冲进会稽城,王凝之没等来天兵天将,却被起义军杀害,其子女也全部被杀。谢道韫目睹丈夫和儿女蒙难的惨状,手持兵器带着家中女眷奋起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此时她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刘涛。当时,孙恩正准备杀害谢道韫年幼的外孙刘涛,谢道韫愤怒地说,“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孙恩早就听说谢道韫的为人,如今又亲眼看到她如此的大义凛然,不免敬畏三分,就放了谢道韫和刘涛,并派人保护她们回到住处。
  此后,谢道韫寡居会稽,闲暇时写诗著文,过着平静的隐士生活。谢道韫的后半生写了不少诗文,汇编成集,流传后世。《隋书·经籍志》载有诗集两卷,可惜已经亡佚。
  2上官婉儿
  诗词大赛担任评委
  有着唐代“第一才女”之称的上官婉儿(664-710年),不仅聪慧善文,才气超然,更重要的是在她“主政”期间,极重视诗词的创作,引领了当时一代文风。
  上官婉儿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县(现河南省三门峡市)人。上官婉儿出身于豪门之家,祖父上官仪是唐高宗时宰相,他的诗词独具一格,后自成一派,世人称为“上官体”。《旧唐书》载:“本以词彩自达,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仪颇恃才任势,故为当代所嫉。”父亲上官庭芝官至周王(李显)府属。天有不测风云,上官婉儿尚在襁褓之中时,上官之家就惨遭灭门之祸。664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上官仪和上官庭芝下狱而死,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被发配皇宫掖庭充当女奴。
  上官婉儿的母亲郑氏也是大家闺秀,饱读诗书,在宫中亲自教育婉儿。婉儿继承了上官和郑家两家良好的文学基因,自幼聪明伶俐,睿智过人,少女时代就显示出过人的文学天赋。677年,武则天召见了年仅十四岁的上官婉儿,当场出题考验。上官婉儿的诗文立意高远,尤其是其书法,字体娟秀,遒劲有力。武则天看后极为高兴,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将她留在身边掌管宫中文件诏书的起草,成为武则天的“文胆”。696年,武则天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
  705年,张柬之等人拥护李唐宗室的大臣发动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唐中宗李显即位。唐中宗又令上官婉儿专掌起草诏令。上官婉儿深得李显、韦皇后信任,被封为昭容,其母郑氏被封为沛国夫人。祖父一案也被平反。710年6月,李显驾崩,朝政大权尽落韦氏之手。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遗诏,立李重茂为皇太子,李旦辅政,韦皇后为皇太后摄政。7月21日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李隆基杀死韦后、安乐公主及所有韦后一党,拥立其父李旦为王。上官婉儿被杀于旗下,权倾一时的一代才女香消玉殒。
  上官婉儿在诗歌方面继承和发展了祖父上官仪的文风, “绮错婉媚”的诗风逐渐影响了宫廷诗人乃至其他士人的创作方向,“上官体”也成为了上流社会的创作主流。她还通过品评诗文等文学活动倡导一代文风,成为中宗朝文坛的引领者。她的五言律诗《彩书怨》:“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全诗风格清丽含蓄,对仗工整,富有情味。
  唐玄宗时的首席宰相张说对上官婉儿有此评价:“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
  上官婉儿在大唐诗歌的发展上,曾经做出过积极的贡献。据《新唐书》记载:上官婉儿经常劝说李显,大量设置昭文馆,广召当朝词学之臣,皇帝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上官婉儿还时常替李显、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作诗,诗句优美,时人大多传诵唱和,朝廷内外,吟诗作赋,蔚然成风。
  唐朝时,还经常举行赛诗会,在赛诗会上,上官婉儿是评诗裁判,对大臣所作之诗进行点评,名列第一者,常赏赐金爵。
  《唐诗纪事》就记载了一次赛诗会:中宗朝某年正月的最后一天,李显驾临昆明池时,让随行群臣进行作诗比赛,由上官婉儿担任裁判。其他人的作品纷纷遭到淘汰,最后在宋之问与沈佺期之间一决高下。
  沈宋二人的诗歌,功力相当,难分伯仲。上官婉儿最终裁定:沈佺期落选,宋之问胜出。其理由是,沈诗的末句“词气已竭”(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而宋诗末句“犹陟健举”(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沈佺期、宋之问对上官婉儿的点评佩服得五体投地。
  开元初年,李隆基派人将上官婉儿的诗作收集起来,编成文集二十卷,令张说作序。此集今佚,《全唐诗》仅收其遗诗三十二首。
  一生才情化作薛涛笺
  唐朝女诗人薛涛(约768-832年)才色双佳,人生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
  薛涛,字洪亮,她的父亲薛郧在京城里为官,学识渊博,为人正直,他与夫人只有这一个女儿,自小就视为掌上明珠,教她读书识字,吟诗作文。776年夏天,薛郧父女两在自家庭院里乘凉,院内有一棵百年梧桐树,根深叶茂,叠翠参天。薛郧仰望古桐,不禁吟诵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郧话音未落,只听见身后女儿随口续道:“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薛郧听后转头望着女儿,薛涛问道:“父亲,我接的这句恰当否?”薛郧真是又惊又喜,抚摸着女儿的头说:“太恰当了。”那一年,薛涛刚刚八岁。
  薛郧在朝中为官清正廉洁,不畏强权,敢于仗义执言,结果得罪了当朝权贵而被贬谪四川。后来,薛郧被派出使南诏,感染瘴气得疾而亡,那年薛涛年仅14岁。因为薛郧为官清廉,家里积蓄不多,母女俩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为了生计,16岁时薛涛凭借其天生丽姿和通音律、善诗赋的才能加入乐籍,成了一名官营歌伎。
  785年,曾任陇州节度使、左金吾卫大将军的韦皋出任剑南节度使。韦皋因封南康郡王,世称“韦南康”。有一次,韦皋宴请部下同僚,唐朝时官场应酬会宴,都有官伎侍候。韦皋久闻薛涛才色过人,就让其即席赋诗。薛涛神情自若,提笔而就一首《谒巫山庙》:“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韦皋不禁拍案叫绝,竖起拇指连声称赞。从此,薛涛声名鹊起,韦皋每有盛宴,必有薛涛侍宴,很快成了韦皋身边炙手可热的人物。后来,韦皋把薛涛请到府上做一些文书工作,薛涛所写的奏章文稿主题鲜明,逻辑严谨,文采飞扬,很令韦皋满意。韦皋专门向唐德宗打报告,拟授薛涛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不过终究未能如愿。当时的人们却因此称薛涛为“女校书”。
  809年,诗人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剑南东川。元稹久闻薛涛芳名,一到四川后,便约她在梓州相见。此时的元稹年方31岁,俊朗潇洒,才华横溢,大元稹十多岁的薛涛也被元稹的才情深深吸引,加之元稹的夫人韦丛新逝,两人有相见恨晚之感。薛涛饱含深情地写下了《池上双鸟》:“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忆将雏日,同心莲叶间。”
  薛涛十分鄙视那些贪官污吏,元稹初登官场,意气风发,一心为民,报效国家。两人有共同的爱好和语言,那段时间,二人形影不离,在一起谈诗说文,议论时政。然而幸福是短暂的,元稹在蜀期间,大胆劾奏不法官吏,平反许多冤案,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和崇高赞誉。在薛涛的支持下,元稹参劾为富不仁的东川节度使严砺,由此得罪权贵。809年7月,元稹调离四川,任职洛阳。从此两情远隔,两人只好鸿书传情,而此时能够寄托她相思之情的,唯有一首首诗了。
  此后,薛涛迷上了写诗的信笺。她喜欢写四言绝句,律诗也常常只写八句,因此嫌平时写诗的纸幅太大。于是她对当地造纸的工艺加以改造,将纸染成桃红色,裁成精巧窄笺。因为她改造后的纸特别适合书写情书,人称薛涛笺。
  后来薛涛收到白居易写给她的诗《赠薛涛》:“蛾眉山势接云霓,欲逐刘郎北路迷。若似剡中容易到,春风犹隔武陵溪。”薛涛看后,知道了她和元稹的结局,于是薛涛脱下红裙,换上道袍,遁入空门。
  832年夏,薛涛去世。833年,曾任宰相的段文昌为她亲手题写了墓志铭,墓碑上写着“西川女校书薛涛洪度之墓”。
  4顾太清
  笔耕不辍的女词人
  喜欢古典诗词的人都会对顾太清(年)有印象,她和清初的徐灿、道光年间的吴藻、清末的吕碧城并称为清代“女词四大家”。
  顾太清这个名字,“顾”和“太清”都不是本名。顾太清是乾隆年间有名的大学士鄂尔泰之侄、甘肃巡抚鄂昌的孙女,西林觉罗氏。鄂昌因喜诗文多有佳作,在当时颇有名气,不过因为一同吟唱好友胡中藻的《坚磨生诗抄》受到牵连,因文字狱而被乾隆赐死。此后,家道中落。鄂昌的儿子鄂实峰娶夫人富察氏,生一子二女。长女名“春”,因此其名为“西林觉罗·春”或“鄂春”,也可以写作“西林春”。
  西林春受家庭的熏陶,自幼就喜诗文绘画。又因为聪明慧智,勤于诗词,多有佳作,在二十多岁时就成为“京师才女”。西林春后来经人介绍到荣王府,为贝勒爱新觉罗·奕绘的子女教书。
  在荣王府时,因奕绘与西林春都喜诗文绘画,二人志趣相投,逐生爱慕之情,而此时的奕绘已经结了婚,妻子是妙华夫人,奕绘很想娶西林春为侧福晋,但西林春是罪人之后,按清代制度规定,娶了这种人家的女儿,便有割爵、得罪的危险,也为亲友舆论所不容。奕绘无可奈何之余,只好求助于府中一位老仆——二等护卫顾文星,将西林春冒认作顾文星的女儿,报给宗人府。辗转两三年,终于成功,从此西林春就姓了“顾”,名叫“顾春”。
  奕绘曾在题太清居室天游阁的《浣溪沙》中写道:“此日天游阁里人,当年尝遍苦酸辛,定交犹记甲申春。”甲申,是道光四年(1824年),指的是二人结成夫妇之年。这一年奕绘、太清都已26岁,他俩从开始相慕、相爱时间已很长,而这期间太清的景况更是“当年尝遍苦酸辛”。
  顾春初嫁奕绘,两情相悦。夫妻二人情笃才高,诗词唱和,丈夫著有《南谷樵唱》,顾太清便把自己的词集取名《东海渔歌》,甚至连名字都是和丈夫相对应。奕绘字子章,号太素,“太素”指宇宙元初的物质,于是“顾春”为了配合夫君的“太素”,自号为“太清”,“太清”是仅次于“太素”的宇宙之源。名垂后世的女词人“顾太清”就这样得名了。
  奕绘的大福晋妙华英年早逝,过世后,顾太清为大福晋,奕绘没有再娶侧室。两人恩爱,生活幸福。不过,奕绘在四十岁时,却英年早逝。奕绘去世后,他和妙华的独子载钧不容顾太清,便将顾太清驱逐出荣王府。顾太清只得携子女到砖塔胡同居住。奕绘死后顾太清也未再嫁,独守空帏,终日以诗词为伴。
  晚年的顾太清虽双目失明但仍作诗赋词,在长达六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她写下了大量的诗词,现仅存留下的就有一千多首。其中,诗八百余首,词三百余首。
  顾太清的诗词合编成集为《东海渔歌词集》、《天游阁诗集》还有《子春集》等。《东海渔歌》后流入日本,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文化交流才得以归国重印。(郑学富)
责任编辑:李雪芹
用户昵称: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薛涛最有名的诗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