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脸花吓鬼?

雪域高原上的神秘莲花——阿里纪行
雪域高原上的神秘莲花——阿里纪行
第一节&&&我要去
强烈地想去,始自三年前(2007年)第一次去,临时起意却止于凑不齐车友;去年(2009年)春天又一次去,已经很靠近那片神秘的地方了,一个不太华丽的转身又与之失于交臂。不了却这个心愿,有如一桩沉颠颠的心事难以释怀。
今年(2010年),去,再次被郑重地列入秋天的出行计划。
这几年,以自助游的形式陆续去了我国西部几个遥远的地方。自己组队,做“头驴”,其中两次去,每次都带了20多个天南地北从网上约来的驴友。不是为了什么名分,主要是基于做头驴能使旅程按照自己设计的线路和时间走。但是,做“头驴”真的很辛苦,做计划和路书,召集队友,联系食宿行,途中还有很多协调的事要做。有成熟的自助旅行线路,不用在设计上太操心,于是想省些心力,跟一次别人挑头的队伍走,不用自己费力去召集队友和找车,也省些带队的责任。在磨房网站上看到了一支由头驴“阿拉夏”召集的计划19天走大北线、三车12人的队伍,时间与线路上都比较合适,就把衣领竖起、帽沿压低混了进去。
为什么那么想去?该是受到了什么样的蛊惑?
是的一个地区级行政区划,地域面积约30.4万平方公里,约藏的四分之一,地区行政公署驻县镇。
位于青藏高原北部至羌塘高原核心地带,拥有独特的高原自然风貌。这里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脉、喀喇脉等著名山脉相聚的地方,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被称之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同时,这里也是、河、的发源地,故又称为“百川之源”。在高原上散布着数十个大大小小的湖泊,景色异常美丽。
的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同样非常丰厚。古象雄文化、古格文化以及其后的藏传佛教文化,都对的历史文化传承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同时留下了众多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与神秘的历史印记散布在的地域中。
,是雪域高原上一朵美丽而又神秘的莲花。
这朵莲花上的每一个花瓣都那么美丽:神山,圣湖,鬼湖,悬空寺,托林寺古老壁画、土林奇观、古格遗址、皮央遗址、东嘎壁画,与文部的古象雄文化遗址,岩画,中印界湖,仙境般的扎日南木错与色林错,在高原湖泊边的草场上成群的藏野驴与藏羚羊……;
这朵莲花又那么神秘:它“开在”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的高原上,海拔高,地域辽阔,天路难行,内地人去那里容易高反以至望而却步,使如隐在云雾中而难见其真面貌,因而显得非常的神秘。
去的游子,很多都想到看看,似乎没去过那里,就不算真正去过。
这朵神秘的莲花,让我抑制不住地想去亲历探访;“莲花”上的每一朵&“神秘花瓣”,我都想亲眼一睹它那本真的色彩。想去,亲身感受一下走在天路上的真实感觉;想去,去试试本人扛高反的能力有多强;锻炼身体,磨练意志,领悟自然,实现心愿,我要用眼睛与镜头一起上天堂!
大北线,2010年9月——我来啦!&
线路及日程:
D0-9.4:准备日。集合,与车队签约,采购物资(宿)
D1-9.5:出发日。—大桥————(宿)
景点:聂塘大佛、羊卓雍错、卡若拉冰川、麻浪水库、宗山城堡、白居寺、扎什伦布寺
D2-9.6&——白坝—岗嘎-希夏邦玛保护区—佩枯错—(宿)
景点:寺、希夏邦马峰、佩枯错
D3-9.7&——帕羊—马攸木拉—霍尔—巴噶—基乌寺(宿基乌寺)
景点:马泉河、帕羊草原、公珠错、玛旁雍错、错、纳木那尼雪山
D4-9.8&基乌寺——科加寺——塔钦(宿塔钦)
景点:大厦、国际贸易市场、悬空寺、科迦寺、托加寺
D5-9.9转山第一天(宿哲热普寺)
D6-9.10转山第二天(宿塔钦)
D7-9.11塔钦-莲花生寺-(宿)
景点:莲花生寺、土林
D8-9.12&-古格遗址—(宿)
景点:古格遗址、托林寺、象泉河日落
D9-9.13&—皮央—东嘎—那木如—(宿)
景点:土林、皮央遗址、东嘎壁画
D10-9.14&—革吉—雄巴乡—亚热乡—仁多乡(宿仁多乡)
景点:沿途高原草场、湖泊
D11-9.15&仁多乡—(宿)
景点:沿途高原草场、湖泊
D12-9.15&—文布南村(宿文布南村)
景点: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象雄遗址
D13-9.16&文布南村—文布乡—尼玛(宿尼玛)
景点:当惹雍错、当穷错、文部寺
D14-9.17尼玛—(宿)
景点:达则错、吴如错、恰归错、色林错
D15-9.18&—(宿)
D16-9.19&—(宿)
景点:念青&
最初的线路行程计划与实际完成的有几个大的调整:
1、取消了至班公湖的行程;
2、-革吉-改则-一段改为-革吉-仁多-;
3、取消了双湖的行程。
上述调整的原因在游记中有叙述。
这支自助行队伍是领队阿拉夏召集的,共12名,男女各半,分别来自、、、、等几个地方。右起:冷冷、、丫头、小诸葛、阿拉夏(领队)、快乐、阿罕、道、追梦、老鱼、阿玲、文昕。
特别鸣谢头驴“阿拉夏”,没有她的辛苦召集就没有这次之行。&
由阿拉夏队长费心预订到洛旦车队的三部丰田4500越野车。
洛旦有“王”的美誉,对景区的环境、线路和路况都非悉,近些年在包车服务中名声鹊起,说明对这个车队服务品质的认可。南北大环线的包车收费是每车18000元。如果去珠峰加2000,去双湖加2000。&
司机兼领队或导游
三部车的司机分别为达瓦师傅(头车兼领队)、旺堆师傅(中车兼导游)和达桑师傅(尾车兼导游)。三位师傅都是藏族,非常友好,十分容易接触。达瓦师傅稍长,头车带队,对线路比较熟,车技和车况都不错。在途中经常对我说,“有需要停车拍照和方便的就告诉我”,能这么主动满足客人的要求,在我以往包车旅行的经历中并不多见。达瓦师傅比较遵守既定的行车线路,做事认真,性格比较强,稍有硬脾气,且汉语不是太好,需要在途中注意沟通和协调;旺堆师傅年轻,一副藏族帅哥的模样,温和敦厚,偶露幽默,好接触,车况也不错,能很好地顾及前后,服从车队安排,很适合做中车;达桑师傅,据说是达瓦的弟弟,非常朴实厚道,对客人总是面带笑容特别友好,汉话说得不错,做为尾车服务很到位。这三位师傅搭在一起很合适。&
达瓦师傅:
第二节&&奔赴
~9.1&&至的列车上
至,T27次特快列车,总行驶时间:45小时,总行驶里程:4064公里,票价:699(下铺)。鸣谢:阿拉夏订的票。我与阿拉夏、丫头、小诸葛一路同行。&
8月30日晚上九点多上车,第二天一天,走完了进藏列车全部行程中在内地行驶的部分,进入了青藏高原。今天是9月1日,天明前刚刚驶过海拔4767米的口。早上醒来,天已微明,躺在卧铺上朝车窗外望去,正好望到在远方的山顶上闪出一道亮亮的。这预示着,美丽的将用一个灿烂的晴天极为厚道地敞开胸怀迎接我们的到来。&
我喜欢飞机的速度,更喜欢列车车窗外的景物。车窗就像一块大屏幕,一幕幕场景在“屏幕”中飞快地变换着模样,带你进入一部实时版的大自然记录片。进入青藏高原后,地形地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海拔的不断增高,“屏幕”中已然不见了内地那种连绵不断的城镇、乡村与绿色的田野,取而代之的是大片起伏不定的浅绿色高原草甸与连绵的形态各异的山体。海拔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没有灌木以上的植被,一棵树都望不见,只有毛茸茸的伏地而生的高山草甸,唱着顽强的生命之歌。
青藏高原上的山都好看,圣洁的雪山先不说,连低处的山体都很有特点,形态各异,山色缤纷。&
天高云低,阳光透过云中的块块缝洋洋洒洒泼在山峦上,形成明暗对比非常强烈的光斑与阴影,光影飘移如临幻世。高原上这种特有的光影是摄影人的最爱。
这片山坡似平淡无奇,特点在山顶:一排锯齿状的凹凸岩石积木般排列在山顶上,撩拨着飘忽不定的云雾。
这一块青藏公路旁的山体也很有特色:一道道突出的岩石其纹路呈现出少见的纵向走势。横向纹路的山体比较常见,经久的物质层层堆积就可实现,符合地心引力规则;而纵向纹路的山体,应当是有二次造山运动形成,一种来自地下的巨大能量把以前堆积的岩体整个顶翻起来。这种纵向纹路的山体在视觉上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青藏高原是很多大江大河的源头。这里虽然生存环境恶劣,却是孕育生命的源泉。&
早上八点多,经过长江源头附近的沱沱河大桥,桥下流淌的沱沱河水,源自上游不远的海拔6621米的格拉雪山。这里的河面很宽,河床很浅,支叉密布。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第一大河,沱沱河是它的源头,从这里一路下去六千多公里,汇集下游众多水系,浩浩荡荡一直延伸到的长。望着沱沱洁净的河水,不由想起那句古诗名句:“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要是能在这里放下一只漂流瓶,假如它能顺顺当当飘到的出,不知要用多长时间?此时此刻,远在的朋友们在做什么呢?他们可好……。我托着下巴坐在车窗旁望着即将走远的沱沱河,思飞千里。
沱沱河边的白塔静静伫立,守护着圣洁的长江源。
列车通过高架在高原上的大桥时与桥体留下的投影。这里是永久冻土地带,在冻土上修建工程一直是世界性的技术难题。从这里可以透过车窗望到桥下的草甸上插着很多金属棒,这些金属棒名为“热棒”,是青藏铁路解决冻土问题的措施之一。热棒长7米,在路基下埋有5米,整个棒体中空,里面灌有液氨。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气化,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周而往复,热棒就相当于一个“永动”的天然制冷机,不断地将冻土层中的热量排出。以保证路基附近的冻土层始终处于稳定状态,不会出现隆起与沉降等可能损害路基的情况发生。&
路基傍边的防风防雪石板。&
这种防风墙的墙体不是固定的,而是由许许多多悬挂在钢索上的状如半个磨盘的水泥板组成,象众多悬挂的编钟。因为这里的风力太大,如果是整体的固定墙面,会被大风吹倒;而这样的半活动墙体则可以大散强风的吹力,保持站立不倒。
防风沙和吹雪的路基保护带。从中可见修建青藏铁路真是不易。&
在铁路沿线多次看到这些在高原上忠于职守的护路人,每当他们见到有列车驶过时,马上立正向列车敬礼。不知他们感觉到没有,有多少旅客在隔着车窗用赞扬的目光向他们回礼致敬。谢谢你们这些可爱的护路人。
记得2007年春天第一次进,那时青藏铁路刚开通不久(日正式开通),感觉坐火车来的游客最新奇的是隔着车窗第一次看到那么多生活在高原上的野生动物,特别是藏羚羊和藏野驴。每当看到它们的身影,都会有人招呼其他旅客赶快凑到窗边瞧。这就是一群出现在青藏铁路边的藏羚羊,都是雄性。雄性有一对非常漂亮的长角。动物的角大都向后弯曲,但藏羚羊的角是直直的向前弯曲。在一带的铁路边,很容易见到它们的身影。&
这一群出现在车窗外的是藏原羚。藏原羚在青藏高原很多见,有人把它当成藏羚羊,其实不是的。最容易区分它们的有两处:一看角二看屁股。藏羚羊角很长很直,向前略弯曲;藏原羚的角很短,向后弯曲,成对角状。藏羚羊的屁股是棕色的,尾巴略长呈条形下垂状;而藏原羚的屁股是整个圆圆的白色,尾巴很小,上段白色下段黑色。白屁股是它最显著的特点,故此有“白屁股”的俗称。&
一只狐狸拖着大尾巴在高原坡地上奔跑,难得一见。离得远,看得不是很清楚。&
藏野驴,在和青藏高原一带到处可见它们的身影。经济价值相对低些的缘故,没有象藏羚羊那样遭到偷猎者的疯狂猎捕,种群繁殖比较快。&
唐古拉兵站
上午十点多,一片独立的红顶建筑群透过车窗出现在远坡下的平滩上,用相机的长焦镜头把建筑上的字体拉近一看,噢,这就是那个鼎鼎的“唐古拉兵站”——千里拔最高的兵站,号称“天路最高兵站”。这里海拔4900米,南距海拔最高的——口19公里。兵站是青藏路沿线气候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的兵站。即使在7月份的盛夏季节,这里也经常是雨雪飞舞冰雹降临,丝毫没有夏天的模样。每年新兵上站,强烈的高原反应使年轻的战士们饱尝头疼欲裂、胸闷气喘,每走一步路都要付出巨大努力的痛苦,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过来。在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在兵站,就是躺在那里不干工作,也是一种奉献”。&
藏语意为“高原上的山”,又称“当拉山”,在蒙语中意为“雄鹰飞不过去的高山”。它北与喀拉脉相连,东段为与的界山,东南部延伸接横断山脉的云岭和怒山,是长江和的分水岭,西段为藏北内陆水系与外流水系的分水岭,东段则是洋和太平洋水系的分水岭,、和长发源于南北两麓,因而非常知名。整个山脉高度在6,000米左右,最高峰格拉丹冬海拔6621米。&
从唐古拉兵站至唐古拉车站之间,列车驶进口,巍巍壮观的脉呈现在眼前。雪线如此之低,说明了这一带海拔之高。白色的积雪从山顶顺着山坡和沟谷洋洋洒洒散布开来,拖出极为漂亮的星尾图案,高挂半空,非常大气。&
两座雪峰,一个圆润光滑如玉,另一座尖锐中见棱角,两峰相连相映成趣,如人性的两面。遥望着它,或许你会想:做人是圆润些好呢,还是有棱角的好?&
一座昂首探出群峰的雪山,凌空而立。列车走出很长一段距离,一直都能望见它那孤傲不羁的身影。&
远方的那座雪山从方位上看,应当就是的主峰格拉。长江源头的沱沱河就发源于它的脚下。&
上午10:50,列车喘着粗气驶进唐古拉车站。这里是青藏铁路全线海拔最高的车站(海拔5068.63米)。刚想用相机把车站的模样记录下来,突然一趟不知趣的对向驶来的火车挡住了我的镜头,这个坏家伙!
过口不远,铁路边会出现一个很大的湖泊,那就是湖。我们的列车在中午时分经过这里。湖的水面很大,从远方一直延伸到路基附近,并伴行一段很长的距离。它位于县境内念青与山脉之间,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是的源头湖,海拔4594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湖。&
在蓝天映衬下,措那湖水呈现出碧蓝的颜色,浩瀚湖面,波光扰动,面庞美丽。&&
羊只点点如撒在碧色湖畔的白珍珠。&
湖边有很多斑头雁,列车经过时,呼啦啦飞起一片,斑斑点点在蓝色的水面上跃动,使原本平静的水面立时生动以来。这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中有黑颈鹤、天鹅、野鸭、鸳鸯等鸟禽,湖边的草地上则是藏羚羊和藏原羚栖息的家园。&
斑头雁一家,两只大雁带着6只半大的小雁在湖边草地上散步,没有人类的打扰,尽享大自然的自由与美好。&
在这里,逃得过爱情也逃不过湖的追逐。列车行驶了好长时间,湖面仍在旁边跟随笑看。&
天高水阔,一朵朵白云垂在水面上自由自在的飘荡,都说是天堂,不是天堂也是离着最近的地方,望着这样的图景,太容易让人心存志远。&
在湖边沼泽中悠闲吃草的马儿,附近的水中有一只黄鸭。这副图是在飞快行驶的列车上拍到的,能拍成这样已经很不易了。&
下午三点多,车过,在右侧出现一片很有气势的雪山,我曾来过这边,知道附近有一个非常漂亮的湖泊——那木错,那木错依着一座漂亮的雪山,名曰“念青”。就是眼前这座。
念青是青藏高原的重要山脉之一。“念青”藏语意为“次于”,即此山脉次于脉。近东西走向。西自冈底斯山脉尾起,向、东南延伸接入横断山脉。全长1400公里,平均宽80公里。海拔米,主峰念青唐古拉峰海拔7111米。超过7000米的山峰,无论如何也掩不住它的大气磅礴。
眼前这座雪峰望上去多象一尊坐佛,五官齐全非常逼真,神态安祥背倚宝座,端坐于青藏高原之上。真佛也。&
这座雪峰很像一只雄起的蟾蜍,昂首挺胸,颇显气势。&
换个角度有低处的褐色山脉做映衬,这座雪山显得英姿伟岸。&
识不出上面这几座雪峰,哪座是念青唐古拉的主峰?超过7000米的高峰,在青藏高原上看也不显高,因为我所在的位置已经在海拔4000米以上了。
下午六点多,列车稳稳地停靠在了车站。身背摄影包,手拖一只中号行李箱,我又再次站在了的站台上。没有内地污浊空气的遮挡,高原上的夕阳毫不吝啬地投来刺眼的光芒。,时隔一年,我又来了。但愿此次的之行,一切顺利。为此祈祷!&
到达后,我和其他几位先到的团友住进了小诸葛和丫头预定的美龙客栈。这个地方他们上次到时住过,认为性价比不错。客栈的女老板亲自开车到火车站来接我们。&
美龙客栈位于市中心宇拓路的一条小巷内,从街口走进去约五十米,比较安静。出门向右直对大昭寺广场,去八廓街很方便;向左可步行至布达拉宫广场,地理位置不错。&
美龙客栈的过厅。这是一家藏式小宾馆,里面的陈设与环境布置充满浓厚的藏族地方味道。&
很喜欢楼下的免费茶座,很适合休闲喝茶聊天。&
这里的标间150元、普间120元。经济适用型。&
这边的二层是我住过的地方,留此存照,纪念一下,怀念用。&
布达拉宫广场
&放下行囊稍事整理后,我们先到的几位队友一起顺路步行到布达拉宫广场看夜景。&
夜幕下的布达拉宫,白宫簇拥着红宫在照明灯的映射下显得非常洁净、肃穆与安详。晚上看布达拉宫,背景是暗色的,主体非常突出,立体感很强。&
这是藏族同胞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宏大高耸的建筑群,不由你不为之肃然起敬。&
竖立在广场上的解放纪念碑,周围环绕的喷泉所喷出的水柱伴着乐曲在彩色灯光的投射下变化着造型,像是在翩翩起舞。
美丽的,神秘的,我来看你啦。
第三节&&候在&&
9.2~9.4&&
9月5日队伍启程去,考虑到环境比较艰苦,想先在休整几天提前适应环境,我和几位队友提前3天到了。其实,我到高海拔地区旅行已经很多次了,除了最早那次去高原反应稍明显外,后面再去高海拔地区就已经很适应了。当然,爱犯困与气短这种浅度的反映还是有的,但已经没有头痛失眠的状况了。在的这几天,以养精蓄锐为主,没有太多的外出活动,只去八廓街、布达拉广场和哲蚌寺看了看。&
9.2&八廓街
到的第二天一早,按照惯例先去大昭寺八廓街看看藏民转经与磕长头的场面。
&大昭寺前高高挑起的经幡柱。多少虔诚的期盼寄托在上面,心中的甜酸苦辣唯有你知。&
坐落在市中心的八廓街,是一座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公元647年吐蕃王朝鼎盛时期,是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公主入藏而建,后经历代修缮增建,形成庞大的建筑群,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建筑面积25100平方米,土木结构,有20多个殿堂。主殿高4层,镏金铜瓦顶,辉煌壮观,具有唐代建筑风格,也吸取了和建筑艺术特色。大殿正中供奉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时等身镀金铜像。两侧配殿供奉松赞干布、公主、尺尊公主等塑像。大昭寺是重大佛事活动的中心,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五世达赖喇嘛建立“甘丹颇章”政权后,“噶厦”政府的机构便设于寺内,主要集中在庭院上方的两层楼周围。许多重大的政治、宗教活动,如“金瓶掣签”等都在这里进行。&
在大昭寺门前每天都能看到很多专门来这里磕长头的人,扑倒,起来,双手合十;再扑倒……,全身心触地,他们的虔诚无不打动周围每个人的心。&
抬头仰望大昭寺上方的金鹿用法轮,那是藏传佛教寺庙最重要的标志,据说象征着佛祖释迦牟尼当年在讲法。,佛教在古的四大圣地之一。位于瓦拉那西以北约10公里处,是释迦牟尼成佛后初转法轮处,佛教的最初僧团也在此成立。当年,释迦牟尼在悟道成佛后,西行200公里,来到,随后就在这里对父亲净饭王派来照顾他的5个随从讲解佛法,向他们阐述人生轮回、苦海无边、善恶因果、修行超脱之道。5人顿悟后,立即披上了袈裟,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佛教僧侣。至此,佛教最终具备了佛、法、僧三宝,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宗教,释迦牟尼从此开始,住世说法四十五年,讲经三百余会,化度弟子数千人。这里也被尊为佛祖“初转法轮”之地。
头顶传来一阵整齐有节奏的号子声和捶地的咚咚声,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些藏族民众在大昭寺屋顶上“打扎嘎”——一种有趣的人工夯实地面的劳动方式。他们手持一根长柄木杵一边往前移步一边和着整齐的号子声有节奏地捶着地面。”大昭寺近几年一直在维修。&
八廓街上,众多藏族民众在围着大昭寺顺时针转经。&手捻串珠,摇着转经筒,围着大昭寺,顺着时针一圈又一圈的走,停不下的脚步,停不下的诵经声。
&停不下的脚步,停不下的诵经声。日月星晨也为之感动。
披着阳光,顶着桑烟,不停的走,虔诚的转经。&
有信仰的人,再大的苦难也压不倒;从桑烟中走出的人,有如浴火重生。
中午和几个队友找到一家离客栈不远的餐厅“吃环境”。店内装饰着一些工艺品。餐接近餐,喜欢用咖喱,我不太吃得惯。&
点了一碗面条+两球冰激凌混搭了一下。&
下午回客栈休息半天养精蓄锐,傍晚时分与几个队友一起去路上小有名气的“驴窝餐厅”吃晚餐。走在路上,已然是傍晚七点了,斜斜欲坠的夕阳仍然非常明亮刺眼,把街头的一切都拉出长长的光影。拖着自己长长的身影在明暗对比非常强烈的街头行走,颇有种异样的感觉。高原的阳光虽然刺眼,但并不觉暴热,还有点温凉的抚摸感。要不很多驴友说喜欢到晒太阳呢。&
“驴友餐厅”位于路的东面。从这个位置再往前不远就是在背包客中小有名气的“八朗学旅馆”。记得07年第一次到就住在八朗学,那时青藏铁路刚通车不久,在内地背包客中掀起了一股澎湃的热,的八朗学一时成了内地背包客的“大本营”。原本互不相识操着各地口音的驴友们聚在房间里、走廊上、酒吧中,异常兴奋与热烈地交流在的旅行,探讨哪里最好看,哪里最值得去,那庙那山那水最值得看的是什么……,言谈中只恨相识太晚。记得其中一位老兄,说自己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几乎踏遍了的各个地方,他能把藏传佛教的来龙去脉与各种派别——什么红教、黄教、花教、苯教……,说得头头是道,把各地寺庙的派别、特点,甚至进了门应当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应当先往哪边走,在哪上楼梯,都能说得清清楚楚,直说得周围听客一脸的羡慕与崇拜……。那时,路上几个为数不多的宾馆客栈里,留言板上挂满驴友拼线路拼车的消息,望着那些诱惑的字条,腿脚真不想停住。那时的旅行氛围真好,驴友也大多很单纯与实在,那时的旅行环境,非常让人怀念。去年春天再来时,感觉那种热的氛围已经有些淡下去了,旅游市场上的各种收费直线走高,众多景点特别是收费寺庙商业化的味道越发浓重起来,再加上刚刚发生“事件”不久,街头显得比较冷清。一天早上我赶早去大昭寺门前拍照片,竟然发现满广场的人,端相机的似乎只有我一个,在去桑耶寺的班车上,也没看到其他背包客的身影……。这次再来,感觉旅游人气因去年的紧张气氛大大缓和而有所回升。
&&东路&驴窝餐厅
这是一个粤味餐厅,或许觉得粤驴来多的缘故,专门对下口味。是嘛,这几年出来行走,感觉粤地出来的背包客特别多。上次到,闭上眼睛听出去,感觉似乎来到了粤地,怎么周围全是说白话的呢?一拨说过去,又来了一拨,不说白话了,说的是粤语:)。驴窝餐厅除了粤味菜比较地道外,最吸引人眼球的当属墙上的那些涂鸦,说好玩的,说菜好吃的,说爱情可贵的,说相约再来的,说到此一游的……,什么词都有,其中很多让你看了忍俊不禁。&
餐馆规模不大,有两层,进门转弯上木楼梯,镜头随着步上楼梯的噔噔声而抖动……。&
在这里用餐会被一种浓浓的背包客氛围所感染,不以吃大餐为主。我们这拨人是相互已经认识的,说话反倒有些客气,要是原本不相识,再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凑到一起,天南地北无拘无束的海喷,那才有意思。再有一点红酒扬气氛,会热闹的很。&
冷冷同学正悄然凝寂,思接千里。&
“冷冷”与“道”在PK“对视”,谁是赢者谁是败者一眼便知:那“冷冷”的眼神太过逼人,“道”一下就败阵了。这两位都还单着,大家起哄想把他们往一起凑,结果电阻比较大。&
小诸葛同学的性格跟墙上画的这个孩子有些接近。&
丫头同学跟帅哥更配套些。&
只有丫头与小诸葛这小两口能出这种奇招,在别人够不到的地方开辟新战场,把名字签到别人够不到的顶篷上。&
于是,我们的就这样挂上了驴窝的顶篷,不知下次再去是不是还能看到。&
驴窝餐厅的菜品。&我喜欢右边这青菜豆腐汤。
八廓街“玛吉阿米”餐厅
在驴窝餐厅用膳完毕,天色已晚,大家步回客栈。快走出大昭寺广场时,我忽然想起一件事,想去看一个地方,一个小酒馆,名叫“玛吉阿米”。遂问身边的丫头:“玛吉阿米在哪?”丫头手往大昭寺正门左侧的一排建筑一指:“就在那附近一个白房子旁边”。我说:“你们先回去吧,我要去看看玛吉阿米”。&
顺着丫头指点的方向走过去一问,说玛吉阿米不在这里,在大昭寺的后面。我随着八廓街满满的人流顺时针转了一个大圈,问了三四个人,才最终寻到这里,它位于八廓街的东南角,跟丫头手指的方向完全掉角!这丫头,赔我时间!赔我鞋底!赔我……,阿阿。
想去看玛吉阿米,源于网上看到的这一段文字:&
“去八廓街,有一个地方一定要去看一看:玛吉阿米酒馆。八廓街的建筑大都是白色的,只有东南角一栋两层小楼涂满黄色。这里就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密宫。‘玛吉阿米’是流传在藏区的一个美丽的传说,意为圣洁母亲、纯洁少女,或可引申为美丽的梦。对历史和文学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一个响亮的名字——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他不仅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宗教精神领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浪漫主义诗人。相传仓央嘉措为了寻找至尊救世度母、跋山涉水走遍了藏区。有一天在八廓街一个小酒馆休息、门外一个月亮般娇美的少女掀帘窥望,‘在那东顶,升起娇洁月亮,玛吉阿米的面容,渐渐浮现心上’——仓夹嘉措写给玛吉阿米的诗篇流传至今。“未嫁娇娘”在藏语中便是“玛吉阿米”。那个小酒馆就是现在的‘玛吉阿米酒馆’,已被辟为一个非常具有艺术品位的艺术酒吧,它的墙壁四周贴满了绘画,摄影,手工艺品,书架上有卡、艾略特等人的原版图书。”
啊,多么浪漫且富有诗意的故事。很多来的背包客都想来这里坐坐,体验一把仓央嘉措与玛吉阿米来过的地方。酒馆楼上灯火辉煌,人声鼎沸。一个浪漫的故事,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勾来无数的背包客,只为体会一把那美妙情感故事诞生的地方。我没有上去,静静地驻足路边望向它,不知道那里的空气是不是仍然很浪漫很温馨,依昨。&
仓央嘉措打动无数人的诗:
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日&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到后的第二天,与先期到达的几位队友一起去参观了哲蚌寺。这里我已经来过两次了,本想在住处好好休息积蓄体力,禁不住大家的力邀就一起来了。
&哲蚌寺,由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之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于公元1416年创建,位于市郊距市中心约十公里的根培乌孜坡的山坳里。达赖喇嘛的母寺,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格鲁派地位最高的寺庙,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三大寺,也是黄教六大寺庙之一,曾是政治权力中心。整个寺院规模宏大,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群依山铺满山坡,远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哲蚌,藏语意为“米聚”,象征繁荣。藏文全称意为“吉祥积米十方尊胜洲”。&
入口处附近一块刻有六字箴言的巨石,被涂抹得色彩斑斓。&
进门后往左直奔那个小山头,那里能俯瞰到哲蚌寺全貌。&
拨动祈求吉祥如意的转经筒,祝愿我们这次之行平安圆满。&
坡脚下一处简陋的石屋,一只据说很有灵性的黑猫蹲在墙头警惕地注视着我们,这是一位很受尊重的老尼姑住的地方。&&
岩石边伏地开放的粉花与紫花,立根原在破崖中。挺挺你这无名的小花,虽然你不是苍松,但苍松都很难在这近四千米的海拔上生根。殷殷的紫与娇羞的粉,润目静无声。
站上山坡可以俯瞰哲蚌寺全景。哲蚌寺由措钦大殿、四大扎仓(即罗赛林扎仓、扎仓、阿巴扎仓、郭芒扎仓)和甘丹颇章等几部分组成。建筑结构很像一个城堡,布局严密,殿宇相接,群楼层叠,错落有致。每个建筑单位分为三个地平层次,即落院、经堂和佛殿,形成由大门到佛殿逐层升高的格局,强调和突出了佛殿的尊贵地位。&
凭崖临风,站在山坡高处上举目南望,市西郊地貌尽收眼底。从这里可以望到哲蚌寺实际上位于一处山洼中的半坡上,隔河可见对面山脚下火车站的白色建筑群。&
一尊端坐在坡前巨石上的经幢,默默地护佑着。&
空中又传来一阵整齐的号子声与砰砰声,放眼望去,原来是一群藏族妇女站在一栋建筑的屋顶上在“打嘎嘎“(砸夯)。藏族民众创造的这种劳动方式很娱乐。&
山坡上的几块巨石的正面上雕刻着彩色的佛像,吸引到每个过往在这里的人的眼球。&
一幅模样奇特的石雕神像,上面刻着一只大鸟,半人半鸟,头上长角,鹰嘴龙眼,背着翅膀,手上抓着一条蛇放入嘴中大快朵颐。这个鸟人形象在藏区的宗教场所多次看到。查过很多资料才知,此鸟名为“金翅鸟”,又称“迦楼罗”也有称“格鲁达”的,源自教神话传说,主神毗湿奴的坐骑,佛教吸收此鸟做为天龙八部之一的护法形象。&
从坡顶扯下来的五彩经幡,藏族称为“隆达”,喻为通往天堂的路。&
哲蚌寺晒佛台。每年藏历的雪顿节期间,这里都会举行隆重的晒大佛仪式。早上8点钟,在第一缕曙光的辉映下,伴着凝重、庄严的法号声,一幅500平米、用五彩丝绸织就的巨大的释迦牟尼像唐卡徐徐展开容颜……,面对的数万信徒无不双手合十,顶礼膜拜。慕名前来观瞻的八方游客在这难得的一年一度的日子里,大饱眼福。现在,我们只能空对晒佛台展开联想的翅膀了。&
每年在雪顿节上展示的巨幅唐卡,就收藏于大殿的这个长柜中。届时将由上百人扛到上图的那个晒佛台上展示。现在,那幅巨大的释迦牟尼唐卡正静卧在此柜中。&
坐在山坡上望景的“道”,目光貌似有些迷茫。&
丫头与小诸葛是很能表演的一对儿,一路上给大家带来不少笑点。丫头望着小诸葛说:“你说实话,是不是带情人出来不累,带老婆出来玩累?”小诸葛答:“带情人出来玩累,带老婆出来玩不累”。&
一转脸,小诸葛又坐在了冷冷身边,一边拥着冷冷一边说:“带一个老婆出来玩累,带七个情人出来玩不累”。&
路边一处巨大的石头上画着几道白色横条竖道,这是藏族信众的一种图腾符号,寓意着登上天堂的梯子。&
小诸葛与丫头合作的双人爬。&
道说我会武功,能徒手攀壁上房;冷冷说,你爬得再高也高不过我的脚丫子。&
丫头歪着头瞅着壁虎般贴在墙壁上的道:“我看你还能爬多高?”;“看你什么时候掉下来!”
旁边坡头转出一神羊,探出头满脸疑惑地望着正在嘻嘻哈哈闹着要爬天梯的队友们:“伙计,你们玩什么那?!”
意为大法堂,寺内的主要建筑,位于中心位置,占地面积近4500平方米。殿前宽广的石阶上有八根列柱的明廊。五世达赖时期曾作为地区权力中心的甘丹颇章正在维修不让进,我们就把大殿做为主要参观地。整整衣襟,定定神,步上大殿宽敞的台阶。&
大殿内的经堂规模宏大,刚刚重新装修过,雕梁画栋,悬幢依柱,帏幔交织,五光十色,颇显富丽堂皇。僧人们都不在殿中,留下他们的大红僧衣与黄色僧帽在座位上值班。的寺庙内大多允许拍照,不过要付费,交了20元,光明正大拍照。
殿内上方悬垂的锦缎宝幢和精美的手工唐卡,无论是历史价值还是工艺价值,拟或是经济价值,都非常高。&
大殿内供奉有释迦牟尼、宗哈巴及历代达赖喇嘛的塑像。即使你不信佛,也会被这些造形精美的佛像所表现出来的极高的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所深深感染。看过一些国家信奉小乘佛教的寺庙里供奉的佛像,基本上是相貌相同表情相同:端坐佛台,表情温和;不似我国藏传佛教寺庙里的佛像模样与表情那样的丰富,多种多样,内涵深厚,栩栩如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与视觉冲击力。我惊叹这高超的人像造型艺术。藏民族通过对善良美好宽容平安健康幸福乃至对追求与激励的解读,用千年不断积累起的造像思想与精湛技艺塑造出来的整套藏传佛教佛像造型,艺术堪称完美,无愧中华民族造像艺术的瑰宝。仔细看,用心看,用你的理解去寻找和感悟其中的真善美,都会领略出其中那种能摄人心魄的东西,并激励自己的人生。这是我每到一处藏传佛教寺庙想好好看用心解读的原因——虽然我不是佛教信徒。&
大殿迎面主供的一排佛像。中间位置供奉的是佛祖释迦牟尼,在释迦牟尼像的两侧供奉有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哈巴大师像,以及历代达赖喇嘛像(除14世)。其中的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年)将的政治统治中心由哲蚌寺迁往布达拉宫,建立了以他为首的甘丹颇章王朝,并1652年应清朝顺治皇帝之邀,率领三千官员和侍佣前往拜访,被中央政府正式册封具有政治与法律效力的“达赖喇嘛”称号。
藏传佛教最大的派别格鲁派创始人、达赖与班禅的老师——宗喀巴大师塑像。宗哈巴对藏传佛教的传承与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被大多数藏语系的佛教徒奉为教主。&
主佛台两侧分别有一座甘丹赤巴的银质灵塔。这座灵塔的主人是第95代甘丹赤巴。甘丹赤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三大寺的最高主持。灵塔是具有佛塔和塔葬双重性质的一种塔。&
叹为观止的佛像。形象不一,表情各异,栩栩如生。&
在大殿三楼有一小殿叫“强巴通真拉康”里面奉有一尊强巴佛铜像,据说这是强巴佛长到8岁时的身量像,颇带几天稚气,系王应宗喀巴吩咐而造并由宗哈巴亲自开光的。造形及质量为藏寺庙中的佼佼者。佛像前供有一个法螺,据说是宗喀巴授命绛青曲结建哲蚌寺时赠送给他的法物。&
精美绝伦的强巴佛五佛冠。&
走出大殿一路下行参观哲蚌寺的建筑与院落。印象中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色彩主要有红、黄、白三种。眼前这种白墙最多见,被称为“雪墙”,如哈达般的圣洁感。墙角上的红色部分是用一种特殊的植物——鞭麻草(又称“白玛草”)压制而成的,在布达拉宫红殿的外墙可见大片的这种鞭麻草红墙。&
身穿红色僧衣的僧人走在一片白色的建筑中,镜头感很强。&
城堡般的哲蚌寺建筑&
寺内的一处小院落,静悄悄的不见一个僧人,小有一种神秘感。&
走出哲蚌寺返回市区。
到后的第三天,也是出发去的前一天。
这几天的天气一直不太好,都到九月份了,还是阴雨不断,想和几个队友去看甘丹寺也没去成。
上午,领队阿拉夏约上我们几个队友去洛旦家签租车协议交预付金。洛旦家在八廓街附近一个普通的汉式居民楼里,好像是一个三室一厅结构的单元房。洛旦出车不在家,他夫人格桑美朵出面接待我们。看得出,洛旦夫人有很好的文化教养和个人修养,对人非常爽快友善。跟她聊了几句,所有顾虑基本上都打消了。她拿出一份标准的租车协议让我们看过,我们提出在协议书上按照双方的约定注明:如果一旦进不去双湖,就免双湖的2000/每车的车费。还有,我特别提示在要去看东嘎壁画,还有在途中有想看的风景时希望司机能够配合停车,并写进了租车合同。这些,洛旦夫人都没二话的答应了,她还说,如果司机在外面服务有问题,可以直接给洛旦或她打电话求得帮助。去洛旦家,三位将带我们去的藏族司机中汉语最好的达桑师傅一直陪着见证双方签完协议。根据这些年参加自助游的经验,我以为,在出发前与租车方签一份尽可能详细并对司机有约束力的好合同是非常重要的。车辆是关系出行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下午,师傅开车带着我们去街上采购路上需要的矿泉水、方便面、小气炉及一些小食品。至此,出发前要做的准备工作大体就绪。
晚饭后,全体队友到齐,在阿拉夏的主持下,大家聚在美龙客栈的茶座里开了个行前小会,安排了车位的分配、队友分工和一些简单的注意事项。万事具备,只待明早出发。&
第四节&&至
D1&&9.5(住)&
今天是踏上征程的第一天。计划行程至。全天行车总里程501公里。
市中心~聂塘大佛(23km)~(37km)~大桥(9km)~羊湖观景台(37km)~(47km)~卡若拉冰川(31km)~斯米拉(41km)~宗山城堡(31km)~白居寺(2km)~白朗(43km)~扎什伦布寺(50km)~318国道5000公里纪念碑(96km)~道口(28km)~(25km)
今天的设计行程是从至,全天车程五百公里,途中还有五六个景点要停留参观,出发前有些担心是不是能一天走下来,队长说先这么计划着,要是走不完就住。实际上还真走下来了,早上七点出发,晚上八点半顺利到达目的地,途中耗时近14小时,满满当当的一天。
昨天夜萨下了很大的雨,雨点把旅馆大堂的落地玻璃敲打得噼啪作响。藏高原本来是十分干旱的地区,进入九月份了还连天阴雨,非常少见,也大大出乎我的预料。出发时,天仍阴着,但雨已经停了。高原天多变,不用过于担心。
今天要走的行程远,很早大家就起来了。七点,达瓦、达桑、旺堆三位司机师傅准时到客栈门口接我们。我因为对线路设计比较熟悉,坐头车(达瓦);队长阿拉夏前后照应,坐中车(旺堆);老鱼断后,坐尾车(达桑)。大家七手八脚把行李装好,碰一声关上车门,出发啦,大家兴奋异常。心情比天气爽很多。&&
我们的车顶着牛头车标在秋色装扮起的318国道至段的平坦油路上拉风前行,想着未来的十多天之行不知将是一番什么情景与经历,除了兴奋多少还有些忐忑,很有种去探险未知世界的感觉。&
最大的一尊摩崖浮雕造像。主像为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降魔成道的坐像,藏传佛教后弘期早期作品,高9.83米,左手持钵,右手抚膝,结珈趺坐于莲台,面带神秘微笑。浮雕以矿物质着色,历经数百年依然鲜艳,仍保持原有的形象、神采和,以其独有的形象魅力、魁伟的身躯雄姿,吸引着络绎不绝的信徒和游人。站在佛像前仰望着它,不由你不肃然起敬。这尊大佛还有个故事,据说七百年前,元朝帝师八思巴从元大都返回寺时,随行带有至尊佛像。路过此处时,佛像突然开口说话:我要留在这里。遂把此像安在了这里。
上午八点,我们达到第一个景点——聂塘大佛。聂塘大佛位于318国道旁边,临河,距市中心约二十公里,车程半小时。在聂塘大佛附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去处——卓玛拉康聂塘寺。寺庙虽小但在藏传佛教中有很重的份量。当年孟加拉高僧阿底峡受古格王的邀请来到,在11世纪藏传佛教后弘期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72岁时在聂塘圆寂。聂塘寺的佛塔中藏有阿底峡的部分遗骨,无量寿佛殿内藏有他的僧袍。因为时间安排紧,没有在聂塘寺停留。&&
聂塘大佛旁侧的小湖,水面如镜,云天倒映,像是大佛洗脸池。&
聂塘大佛附近的河,发源于念青南麓,流经市,至县汇入。河面宽阔,水流湍急,滋养了包括在内的流域内三万多平方公里面积的土地,给这一片高原山谷带来无尽的绿色与生命。&
聂塘出来不远就到县城了。最知名的地方就是这里是河与的汇合点,有一座很长的大桥。8:40到达这里。路边有交警的限速登记室,司机都要主动下车登记过往的时间并领条子。路段的限速措施很有意思,不是靠测速,而是限制两段路之间的行驶时间:在入口端登记时间后,限定在多长时间后才能通过下一个登记站,如果到早了,按超速处理。所以,在途中常看到这样的有趣现象,一些在前边跑快了的车,快到下一个检查站时先把车停在一两公里开外的路边把时间耗回来。如果哪位司机有意或无意没有在入口拿登记条,那后果,嘿嘿,你懂的。
318国道岔路口。从这里沿318国道直上可达,左转过大桥可去、机场和。我们左转去方向,从路口的交通路标上可以看到,这里距还有196公里。&
过大桥,在这里第一次邂逅。&
过大桥,路边有观景台可以站在这里直面浩荡的。或许还没出雨季的原因,江面十分宽阔,水流湍急,非常浑浊,百分百的泥黄色,不漂亮,但很有气势。前两次路过这里都在4月份,那时还没进入雨季的时候,看到的江水没这么大,但水色呈湖兰色,有蓝天白云映衬时,非常漂亮。
海拔最高的大河。发源于西南部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上游称为马泉河,由西向东横贯南部,绕过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的南迦巴瓦峰转向南流,经巴昔卡出境。全长2900公里以上,在境内全长2057公里。进入阿萨姆邦,改称布拉马普河,又流经与相汇,最后注入孟加拉湾,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
岗(海拔4990米)
过大桥和后,开始翻越岗,羊湖就在山那边。&
在岗山上蜿蜒盘行,渐行渐高,透过车窗可以回望到刚才经过的,江面上方云雾缭绕,很显气势。&
伴着弥漫的云雾一路上行,车窗外随处丢一眼即可见云聚云散,似乎往窗外挥挥袖子,浮云就能立时飘动起来。腾云驾雾或许就是这种感觉。心也被云雾蒸腾得有些湿漉。&
羊卓雍措(海拔4441米)&
又称“羊湖”,按藏文意译:“羊”指“上面”;“卓”指“牧区”;“雍”指“碧玉”;“措”指“湖”。连起来便是“上面牧区的碧玉湖”;亦有“天鹅之湖”的意思。它与藏北的纳木措和的玛旁雍措齐名,被尊称为高原上的“三大圣湖”。
羊湖东西长130公里,南北宽近70公里,外围周长近300公里,湖水面积638平方公里,湖水平均深度为30-40米,最深处在湖的东部及帕多岛南部一带,近60米。羊宽北窄,沿湖有许多湖汊伸进群山之间,其形状很不规则,分叉极多,湖岸曲折蜿蜒,并附有空母措、沉措和巴纠措等三个小湖。湖内鱼类资源极其丰富,以高原裸鲤为主。
在羊湖的西端耸立着两座巍峨洁白的雪山,北面的是宁金岗桑峰,海拔7191米;南面的是姜桑拉姆峰,海拔6324米。雪山倒映在碧蓝的羊湖中的景色异常美丽。
从卫星图看羊湖,形状很像一条舞动的巨龙。游客站在北面公路边的观景台上看到的只是很小一部分湖面。
翻过岗后就可以见到美丽的羊卓雍措了。翻过不远处的公路边有个观景台,这里是俯瞰羊湖的一个最好的位置。观景台距市中心约105公里。上午9:40~10:15,我们在这里停留了半个多小时观赏湖景。&
这是我第三次看见羊湖了,她给我的第一眼印象是色彩太漂亮了——晴时湖兰阴时碧绿。站在岗俯瞰过去,羊湖像一块镶嵌在山谷中的翡翠宝石,水面平滑如镜,白云、雪峰倒映其中,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惜,这次来到羊湖时天不是很好,看不到守护在羊湖畔英俊的宁金岗桑雪峰(海拔7206米)。人说,羊湖如温情的少女卧于翠绿的草坡上,宁金岗桑峰则如高大俊俏的少年守在身边,为她遮风挡雨。&
如果有时间能静静的站在羊湖边上,面对那绿如兰的一池湖水,什么都不想,思绪短路,灵魂清零。&
在队友的攒捣下,道托起冷冷在湖边摆起了欢乐的POSE,供大家的镜头齐发点射。&
道说:我飞一个给你们看。果然洒脱。从这个角度看,再跳猛点,就能跟湖面拥抱了。&
队友们说:队长,跳一个吧;
阿拉夏二话没说,来了个惊艳的鹿跳。
队友说:您怎么跟别人跳得不一样啊?学过芭蕾吧?&
队长:没有。只会这么跳。
美丽的羊湖,我们看你来了!&
全队旅途中的第一张合影,背倚美丽的羊湖。&
羊湖畔的青稞田。还未成熟的青稞麦展开折扇般的麦穗,舞舞乍乍地像在跳着扇子舞,又像挥动手掌与我们道别。&
告别羊湖继续上路,前边即将进入宁金岗桑峰(海拔7191米)与姜桑拉姆峰(海拔6324米)联手的高山垭口,那里有著名的卡若拉冰川。道路前方已见连绵的雪山挡住去路。&
卡若拉冰川
宁金岗桑峰冰川向南漂移后形成的悬崖冰川,位于县与县交界处,距市约180公里,距县城71公里。冰舌前沿海拔5560米,从宁金岗桑雪峰从山顶一直伸展到离公路只有几百米的路边。这是一处站在公路边抬头就可以看到的冰川。&
卡若拉冰川全貌。这是少有的在公路边不用太挪步就能近距离看到的大冰川,就挂在你的头顶。&
高悬挂于头顶上方的冰舌末端,可以看到其中的一些冰层是淡蓝色的,据说色泽越蓝冰川的年龄越长。
冰川的释意:“原始形态的结晶雪花,在地面热力和自身压力作用下,重新结晶变成颗粒状的粒雪.继而细粒雪经过合并再结晶逐渐变成中粒、粗粒雪。底层的粒雪在上层粒雪的压力下,发生缓慢沉降压实,进一步重结晶而变成粒冰。在粒雪变成粒冰的过程中,融化的水沿粒雪颗粒间的空隙下渗,将底部的粒雪冻结起来,使原先存在于颗粒间的空气被封闭而成为气泡。粒冰含气泡较多,气泡的体积也较大,看起来颜色泛白,故有“白冰”之称。粒冰继续受压的结果,排除一部分气泡,并使留在冰中的气泡压缩得很小,逐渐变成带蓝色的块冰----冰川冰,块冰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移动而形成冰川”。&
这里曾做为多部电影的外景地,如《谷》。&
宁金岗桑峰被藏族民众奉为神山。&
膜拜雪山,是藏民族的一种信仰,他们认为,雪山离神灵最近,雪山是神灵的显身,膜拜雪山,就是膜拜神灵。&
斯米拉(海拔4330米)
看完卡若拉冰川继续前行41公里就到了斯米拉。到达时间是中午十二点半。本身没有什么可看,看点在附近的一个不大的水库——麻浪水库。&
路边有个小山坡,山坡顶上有个观景台,下面就是麻浪水库。&
又称“满拉水库”,位于斯米拉附近、县龙马乡境内的年上游,下游与羊湖相连,是年上游的一个水利工程,以灌溉、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旅游等综合功能。麻浪水库的一大看点是它的水色,令人难以置信的绿。&
站在观景台上逆光看,因为水面反光还不是特别能显出它的绿;但你转过身顺光看到它时,那种纯净的翡翠般的绿色一定会让你惊呼这色彩只应天上有。&
大块的浓云在头顶上快速移动,阳光透过云中的缝隙在周围的山坡上打出一块块非常亮丽的光影。披着光影的山体倒映在绿色如镜的水面上,只把水面染得色彩斑斓,靓丽得一塌糊涂。
(海拔4040米)
中午一点半到达县城。县城有600年历史,坐落在群山环抱中的一块比较开阔平坦的坝子中,附近有成片的十分平坦的农田,里面大多种植着青稞麦。这一片高原上难得的平坦粮田是后藏地区的粮仓。时值青稞收获季节,田地里金黄一片,麦浪滚滚。我们在县城午餐。&
屹立在县城主城区的宗山上,相对高度125米,这在年平原中央已经显得非常雄峻。宗山四面多绝壁,易守难攻,1904年,英军入侵,遭到人民的英勇抵抗,当地军民就在这宗山上筑起炮台,用土枪土炮和英军殊死搏斗,坚守达8个月之久,最后英军调集大军,用重炮轰炸宗山古堡,一枚炮弹不幸击中古堡内的弹药库,古堡内的军民弹尽粮绝,最后在用石头继续抵抗了3天后全部跳崖殉难。宗山上留有当年抗英的炮台和宗山崖殉国纪念碑。这里还是电影“谷”的外景地。&
宗山城堡约建于14世纪初,主要有宗本(县长)办公室、经堂、佛殿及各类仓库等,全部依山势由山腰一直建至山顶。无论是建筑的模样还是其高低错落的组合,都符合“城堡”所具有的突出防御性特征。褐色的山体托着白色的城堡样建筑群,非常好看非常壮观非常有气势。这是城堡的正面,冲着城里方向,下面有台阶可拾阶而上,里面开放参观。&
从白居寺方向看到的宗山城堡背后的模样,城堡高耸在陡崖上,易守难攻。&
在县城午餐后来这里参观。看过后以为这是一处很值得看的历史文化古迹。听过很多驴友说,不信佛,也不喜欢去看寺庙。我倒觉得,即使不信佛,很多寺庙,特别是藏传佛教的寺庙,还是有很高的参观价值的。且不说的寺庙大多占据着风景绝佳处,就建筑本身来讲,也有很多值得看的地方。尽可把寺庙当成一座艺术博物馆去看。几乎每个寺庙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做为看家之宝。很多寺庙的造像艺术与绘画艺术之高深,可以说是举世无双的。
白居寺,位于县城,建于1414年,是的一座名寺,主要有两大特色:&
一是一寺容三派。它原属藏传佛教派,后来噶当派和格鲁派的势力相继进入,各派一度互相排斥,分庭抗礼。后来,三派互谅互让,白居寺便兼容了、噶当、格鲁三个教派,寺内供奉及建筑风格也兼收并蓄各教派之所长、形成自己多样化的风格特点。这在藏区其他寺庙中是非常罕见的。
其二是“塔中塔”。建于1427年的白居寺标志建筑菩提塔,是由近百间佛堂依次重叠建起的,人称塔中塔。其规模也是全藏区独一无二的。塔内佛堂、佛龛以及壁画上的佛像总计有十万个,因而得名“十万佛塔”。藏语称这座塔为“班廓曲颠”,意为“流水漩涡处的塔”,这流水便是年。&
白居寺菩提塔,实名“吉祥多门塔”,又称为“十万见闻解脱塔”,白居寺的标志性建筑。塔身以干净纯洁的白色为主色调,用庄重并富有跳跃感的红色勾勒轮廓。塔高42米,塔身直径62米,从外面看有九层,由塔基、塔腹、塔瓶、覆盆、宝幢等部分组成。其中,四方形的塔瓶中部四个方向均绘有一双佛眼,据说是来自教湿婆神的慧眼,可以洞察凡世间的一切,判明善恶,佛教徒则用于警戒自己的言行。&
塔身内共有77间佛殿,108门,层层布满佛堂、神龛和壁画,步入其中,犹如进入一处神奇多彩的佛教艺术宫殿。&
白居寺的佛塔别具一格,外观天圆地方层层迭迭,规模壮观,色彩斑斓,非常漂亮。
寺庙内的院落中种有很多各色鲜花,把干净的庭院装扮得很漂亮。
白居寺院内的建筑群。从这里可以望到远处的宗山城堡。&
白居寺后山建筑,高处还有一座殿堂。&
白居寺&大殿
我们先步入佛塔旁的大殿参观,这座殿堂已经有500年历史,古色古香,进门后立时被满墙古老精美的壁画所吸引。在的寺庙里,付费就可以拍照。&
时值中午,僧人们都歇息去了,空留静谧的殿堂与搁置在红毯上的红色僧衣迎候我们。&
大殿里的墙壁上没有窗户,只在屋顶正中有个透光的天窗,从天花板垂下的几盏瓦数不大的吊灯泡发出暗黄色的光芒,勉强从门外挤进来的一点光线,也被众多的立柱及头顶周围横七竖八垂挂着的一道道佛像唐卡画布所遮挡,经堂内光线非常昏暗,进来后要呆一会眼睛才会适应过来。殿堂内弥漫着浓重的香火味道,正前方佛台上的高大佛像被垂下的唐卡所遮挡,只能望见一排烛光在佛像前跳跃,昏暗环境与烛火的跳动加上浓重的香火味道,再加上空无一人的偌大殿堂,使这里充斥着一种浓重的神秘氛围。&
后殿中的佛像前,有信众正在僧人的主持下低声诵经,阵阵梵语在大堂内轻轻萦绕,气氛颇显神圣庄重。&
在佛像前磕长头,全身心地扑在地上,非常虔诚。&
白居寺主殿内供奉着众多的佛像,这是主供的三世佛。从左至右分别为前世佛——燃灯佛;现代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强巴佛。&
这具强巴佛做工非常精致,面庞涂有辉煌逼人的金色,配饰极为华丽。在佛像上方的房梁上的一对美丽的孔雀木雕,制作得活灵活现像在房梁上行走。&
佛像前供奉着漂亮的酥油花。&
这尊三面佛,并不多见,查了下资料,有这样一种说法:“具有三面的佛和有很多,其实无论有多少面孔,都是为利益我们众生而慈悲化现出来的,其中每个面孔的颜色表情也有其相应的表义。三佛之一尊胜佛母就是三面,专对治瘟疫的叶衣佛也是三面、文殊也有三面四臂的、准提观音也是三面……。三面佛寓意三面一体,是密宗独特的造像形式”。还有人说:“三面佛像是藏传佛教中表法所用,因藏传佛教的最高成就是其所标榜的即身成就,所谓即身是指要在这一生的有限时光里将佛法的三身成就。三身者。法身、报身、化身”。&
这尊站立的木雕像是千手观音。
千手观音实际上一般是40臂:
(1)手下伸、掌向上,名施无畏手,除一切众生怖畏;(2)持日手,救眼暗无光者;(3)持月手、救患热病令清凉;(4)宝手,为众官位者;(5)宝箭手,令善友早相遇;(6)净瓶手,为求生梵天者;(7)杨枝手,除种种病难;(8)白拂手一切恶障;(9)宝瓶手,为调和眷属;(10)盾牌手,辟一切恶兽;(11&)钺斧手,除一切王难;(12)髑髅宝杖手,役使一切鬼神;(13)数珠手,能得一切佛接引;(14)宝剑手,降伏一切鬼神;(15)金刚杵手,摧伏一切怨敌;(16)铁钩手,能令龙王拥护;(17)锡杖手,慈悲覆护一切众生;(18)白莲花手,成就种种功德;(19)青莲花手,为生十方净土;(20)紫莲花手,能见十方诸佛;(21)红莲花手,能令生天;(22)宝镜手,成就大智慧;(23)宝印手,成就大辩才;(24)顶上化佛手(二手),为得诸佛摩顶授记;(25)合掌手(二手),令一切人及鬼神爱敬;(26)宝箧手,能得土中伏藏;(27)五色云手,令速成佛道;(28)宝戟手,能辟除怨贼;(29)宝螺手,号召天神;(30)如意宝珠手,能令富饶;(31)绢索手,令得安稳;(32)宝钵手,令身体安稳;(33)手,令得仆役;(34)宝铎手,令得上妙音声;(35)五股杵手,能降伏天魔外道;(36)化佛手,生生不离佛;(37)化宫殿手,生生在佛宫殿中,不受胎生;(38)宝经手,令博学多闻;(39)金刚轮手,直至成佛终不退转;(40)蒲桃手,令稼谷丰收。一般再加麦穗手、羯磨轮手、宝矛手、宝锤手成四十八臂。
大殿中摆放着众多的木雕佛像,这些佛像从比例到身姿、形象、表情、手势的刻画,加上细腻的雕工,无不是上乘之作。&
殿内存放着大量的经书,摆放在佛像两侧的敞口橱柜中,一直码放到顶篷,非常壮观。
看完大殿,我们去看大佛塔,里面的佛像多得不可胜数,且什么流派的都有,这在藏传佛教的寺庙常少见。一般情况下,一座寺庙属于一种派别,如黄教(格鲁派)、红教(宁玛派)、花教(派)、白教(噶举派)、苯教(古象雄佛法)等。
这尊漂亮的铜佛像是佛祖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像旁侧的彩塑。&
红脸佛像非常少见,这尊不知是哪门哪派的。&
菩提塔内布满各个流派的大小殿堂和佛像,外人很难辨出所属。&
白居寺就是一座佛像艺术的精美殿堂,无论是塑像还是壁画,无不古色古香,美轮美奂,且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各种流派汇于一堂,千姿百态,各见其长,尽显佛教艺术的博大与高深。&
除了佛像外,在佛堂周围的墙壁上,还有很多珍贵的历史壁画,大多色彩斑斓,画工了得。
壁画比佛像更不易保存,因此更显弥足珍贵。&&
数百年前的画作,件件都是精品,幅幅都是珍宝。&
队长阿拉夏正顺着木梯上楼参观。&
下午四点离开经白朗前往。五点半至六点半在参观了扎什伦布寺。下雨,我跟部分已经去过扎寺的团友没有进去,就在门口等着。
下午五点半离开前往今天的目的地。从至还有129公里。&
下午七点半路过318国道自起5000公里处的纪念碑。
318国道始建于1993年,历时三年建成于1996。起点为,途径、、、、终点为众尼口岸友谊桥,全长5476公里。318国道是我国最长的一条国道。&&
晚上八点,到达318国道路口。从这里向东南方向的道路拐进去25公里就是今天的目的地——。&
从318国道至的路况还是不错的。接近时已近晚上九点了,天阴暗下来,并飘起的颗粒状的小雪花。这高原的天,说变就变。&
(海拔4316米)&
藏语意为灰白土,因北寺建在一座有灰白土的山上而得名。县城距市150公里。是“王朝”和“教”的发源地,因寺而闻名于世。
晚上近九点,到达目的地。从早上七点出来,一路奔行十四个小时,包括两餐、五个比较大的景点参观、501公里的车程,终于可以歇脚了。&
到后,却发现找不到住处了。原来这里正在举行寺佛学院成立庆祝活动,小小的县城一下涌进来好多参加活动的僧人,把所有有档次没档次的宾馆招待所全住满了。无奈中,只好在这个宾馆用两个220占了最后两个物价很不相符的三人间、用480占了一个所谓的豪华套间,把我们这12口男女混搭勉强塞了进去。&
今天是行程的第二天,上午参观寺。下午离开前往。住。
早上八点,大家走出宾馆去参观寺。寺有两个,一个是北寺,位于县城北面隔河相望的山坡上;另一个是南寺,就在县城里。我们先上山去参观北寺。&
位于重曲岸、奔波山的南坡之上。创建人为教派的创始人昆.贡觉杰布。始建于公元1073年,最初只是作为教派的主寺,在1260年至1264年,当时的法王八思巴被元朝统治者忽必烈封为“上师”和“国师”,委托管理全国的佛教和藏区行政事务。其间70余年,这里成为当时地方行政事务机关的所在地,成为地区政治、军事、宗教文化的中心,地位相当现在的,显赫一时。王朝为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所以,除寺院建筑之外,还有不少官署、府邸类型的建筑。1268年八思巴回寺时,为自己建了一座拉章(又译“喇让”,原指宗教领袖住所,后来演变成宗教领袖办理政教事务的机构),专门管理其私人财物及相关事宜。其中,细脱拉章为一长方形四合院,高四层共16.3米,原来是八思巴担任法王时管理卫藏十三万户时的官邸,后来一直是王朝的政府所在地。八思巴圆寂后,14世纪后半叶,随着元朝的灭亡,派在的地位被噶举派取代,北寺逐渐荒废。
图片下方中央位置的那个金顶大殿不属北寺,是新修建的寺佛学院,我们到的时候,正在举行成立庆典。&
从县城这边去参观北寺,要先过一道激流滚滚的重曲河。&&
大家沿山路步行上去参观北寺。山并不是很高,很容易走上去,路上都是废墟散落的碎石。
大家沿山路步行上去参观北寺。山并不是很高,很容易走上去,路上都是废墟散落的碎石。
在北寺废墟上建起的几座白塔,用以祭奠逝去的老北寺。&
白塔四周都是成片的废墟。北寺兴旺时规模宏大,建筑沿山砌筑,高低错落,连绵逶迤。如今已经荡然无存,成为废墟。从其断壁残垣,仍可推知当年鼎盛之时的气派。&
队友与北寺白塔。右下合影照片中的背景保留完好的南寺。&
在北寺废墟中游看,感受历史与岁月的流逝。&
这是在北寺废墟基础上重建的为数不多的一组建筑,里面有一座大殿。
在北寺废墟基础上重建的建筑,身下压着废墟遗留下来的碎石头,给人一种前仆后继的感觉。&
静立路边的转经屋与转经筒,面对老北寺的废墟,“无处话凄凉”。
队友们在北寺建筑群里面的留影。也算是一种与历史的碰撞吧。北寺很老,他们很青春。
穿过北寺建筑下行,新修起的大殿没有开放参观。&
从这里走出北寺的院落下山去看南寺。&
围着北寺转经的藏族民众。&
途中遇到的正在转经的僧人。&
正在上山的僧人穿过老北寺坍塌的建筑。&
几位尼姑穿行在老北寺废墟中。&
山坡上的断壁残垣远远望上去像一在仰天怒吼。&
漫山都是老北寺的断壁残垣。&
这处残垣如苍凉悲戚中的狮吼。感叹这岁月的流逝,繁华与权势都付流水。&
废墟旁,一块巨大岩石上摆着几块嘛尼石,被信众淋上好多像是酥油的东西。这是一个祭台,祭祀着信众们难以割舍的北寺那已经逝去的渐行渐远的岁月以及曾带给民众的昔日的辉煌。
下山途中,山下那片建筑就是县城。&
踏着弯曲的小路,踩着北寺废墟的石砺下山。&
废墟所在处,八百年前的统治者八思巴曾经在这里气指颐使叱诧风云七十年,如今早已灰飞烟灭;废墟下方,的百姓仍忠实地生活和守护在这里,见证着八百年的历史变化风起风落云聚云散。
&站在当年曾享尽辉煌的北寺的废墟之上,隔河相望,对面县城边上那座城堡式的有着灰色围墙环绕的红色建筑,就是延续了北寺的香火与宝藏、但已权势不在的南寺。
建于公元1268年,已有700多年历史,晚于北寺200年,是由本钦释迦桑布根据八思巴旨意主持修建的。南寺位于重曲岸,呈方型,东西长214米,南北宽210米,占地面积44940平方米,建筑结合了汉、印、藏建筑风格,布局似坛城。城堡外围有护城壕沟,沟中有水,类似护城河。城墙为石头垒砌,四角设角楼,中部建有高耸的敌楼。城内建筑为殿堂和僧舍。寺建筑的外墙涂有红白黑三色,分别象征文殊、观世音、金刚手三位尊奉的,因此派又称“花教”。不单是寺庙,的民居外墙也涂有这三色图案。寺独特的建筑形式和三色外墙在整个藏区都是绝无仅有的,不来是看不到的。&
走到山下平地上看到的南寺外景,有城墙有垜楼,极像一座城堡或庄园,有队友小声说看上去怎么像座监狱,有点骇人的感觉,我说,像什么,只有进去看看才能知道。看过后我的印象:像极了一座装满历史宝物的博物馆。有人这样赞誉寺:“寺名头很大,以丰富的藏经和壁画,被誉为‘第二个’”。&
在去南寺的路上,要穿过当地信奉花教的藏族村落,这里随处可见身披派灰红白三色标志的建筑。这种装饰色给人的印象是“严肃与庄重中带有神秘”。&
藏族村落的内景。可以看出这里的建筑,墙基是用石头垒砌的,墙面是用土坯垒的,外面刷上墙泥,再涂上颜色。&
每家后面都用石头墙圈出一大块平地,像是用来晾晒谷物的。&
院墙上晾晒着很多牛粪饼。这些牛粪饼可在冬天用于烧火做饭和取暖。&
藏族村她的孩子,我们经过时都跟他们打个招呼:扎西德勒!他们也用这样的话回应我们,非常友好。&
民居的三色墙。&
藏民族是一个非常喜欢张扬色彩的民族。&
在这里衬着三色墙拍照有很浓厚的地方色彩。&
举着他的5DII在瞄准猎物——丫头&
“歪一下”!——“咔嚓”——定格。丫头的花衣服挺衬的三色墙。
南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附近的218国道25公里,海拔4316米。&
寺这样的高大围墙在藏传佛教寺庙中绝无仅有。城墙宽3米,高8米,四角有3到4层楼高的角楼,四面的中部均建有敌楼。南、北、西三面无门,仅东面正中开有城门。&
高大的敌楼,厚重的石头墙体,低处不开窗,防御功能非常明显。&
敌楼上部的窗户,墙上有些孔洞不知是做什么用的?枪孔?泄水孔?放灯烛的?&
步入南寺围城进去参观,门票45。
迎面是拉康大殿,门廊两侧是转经筒墙;南侧有六趣图壁画;内门是厅堂,南北两间供奉着不动金刚、马头金刚泥塑像,神态非常凶。&
抬头望向高处,以往在其他藏传佛教寺庙看到的主殿顶上摆在正中的法器都是金鹿拥法论,而在这里看到的派的法器是金孔雀拥宝瓶。&
进入拉康大殿后,里面有个天井,迎面是大经堂。迎门前有四根方柱,柱下有方形束腰覆莲基座,南柱替木上有2虎浮雕,北柱替木上有双狮托宝浮雕;迎门两侧的廊壁上彩绘有不动金刚、马头金刚、仓巴、仓巴该钦、曲吉拉姆(八瑞祥)等色彩斑斓的壁画;迎门垂着金色敞口锦帘,里面灯火昏暗,像是有意要营造一种神秘气氛。&
大经堂内有40根圆柱,其中前排中间“四柱”:1、“猛虎载”——相传由一只猛虎负载而来;2、“野牛牵”——相传由一头野牦牛用角顶载而来;3、“忽必烈柱”——相传是忽必烈所赐;4、“墨血柱”——相传是海神送来的流血之柱。这些故事在大殿壁画上有详细记载;大经堂中央开有天窗,天窗西面绘有贡噶宁布以后的历代法王(寺寺主)、卓弥o释迦益西(994年-1078年)、色堆贡日、象雄曲巴、金刚佛母以及六大德(多杰达关巴、比窝巴、那果巴、札玛茹巴、阿哇多弟、嘎雅达若)等55尊像;天窗正面下方雕有一排共39只卧狮,中间一只饰以金黄色,其他银白色,卷鼻环目,忿口舞舌,鬃毛披至肩部,四蹄曲缩;大经堂内西侧供奉着12尊佛像和2座佛塔。佛像中有八尊金质、一尊银质、三尊鎏金铜质;经堂西墙、南墙、北墙是经书墙,直抵殿顶,架上的经书有用金、银、珍宝粉研成墨手写的《甘珠尔》、《帕东巴》金环经等佛教经典四万四千多部;正殿高约10米,大厅内可容纳近万名喇嘛诵经。&
大殿内供奉着释迦三世佛像及五祖像。三世佛即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佛。“五祖”是指派发展壮大过程中,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五位领袖。
供奉的释迦牟尼佛像,据说佛像里面供有八思巴的骨灰与衣物。&
大经堂中的包金佛像,金色夺目,显得极为富丽堂皇。&
在大经堂中拨亮烛火的僧人&
为佛像前的烛火添加酥油的信众。&
寺另一重要殿堂为欧东拉康,内有11座法王灵塔,殿内墙上绘有八思巴早年的画像和修建寺的壁画。殿后堂有反映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即萨班与阔端会晤的壁画。欧东拉康的南侧有座“普康”,是该寺修密的宗僧人诵“普巴(多见橛)经”的处所。&
后殿中有几座硕大的白色灵塔,做工非常漂亮,犹如巨大的白色花瓶。藏传佛教中的灵塔是用来保存高僧骨灰的。&
两侧的配殿中奉有十多个历代法王的银皮灵塔。&
一处门楣上方的壁画,绘的是一具被束缚住刨开的魔鬼人皮,在壁画下方的门框上摆放着三张狼皮,这种组合的目的是驱鬼辟邪,但有些骇人。&
鬼脸门。作用当然是驱鬼的,以鬼吓鬼?或是会把人吓得不轻,假如你一人在风高月黑夜独自梦游到这里……,嘿嘿,回得去回不去不敢担保。
从南寺大殿出来,经廊道而至前院,再沿数十级长梯,即可到大殿顶层。平台的西、南两面有宽敞的长廊,廊墙上绘有珍贵壁画,南壁绘有祖师像,西劈绘有大型曼陀罗(坛城)。&&
壁画:不动金刚图。
寺精美壁画3000多幅,题材广泛涉及宗教、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以佛经、教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昆氏史、史、山水景观、花卉瑞兽、装饰图案等为主,场面宏大,内容丰富。工笔细腻流畅,形象灵动逼真,色彩鲜艳夺目,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历史价值,都非常高,堪称国宝。但不知为什么,室内的光线极为昏暗,非常影响观赏。
壁画中的代表作有:
金廓拉康坛城壁画,即“坛城日殿壁画”,位于拉康钦莫大殿二层西回廊,是寺最早最完整的壁画,绘于13世纪末,分布于大坛城四周,相间山水、祥云、佛陀、、侍女等图像,是我国元代绘画艺术珍贵的文化遗产;
昆氏世袭史画:位于拉康钦莫大殿二层东回廊北部。绘制于东壁及南、北两端,题材为昆氏家族世系肖像118尊,尤以天神基仁、昆邦杰、宁布3尊画像最为高大,通高2.2米;其余肖像较小,分四层整齐地排列在壁面上,通高0.5米。昆氏家族自誉为是光明天界之世系,是文殊所幻化,基仁、裕仁、裕赛三昆仲被尊奉为始祖。壁画开始就从这三天神画起,依次延续到第118代后裔阿旺·贡噶索南。整个壁画俨然是一幅昆氏世系形象生动的连环画;
莲花生传记画:位于次久拉康西壁。壁画详尽地描绘了莲花生大师降生、抵印、弘法、进藏、降魔、建桑耶寺等经历,带有神奇的色彩。莲花生形象被描绘为头戴三角卷沿帽,顶插鹫羽,双眉锁闭,瞠目张口,怀抱骷髅魔杖,手端人头骨碗,呈忿怒相,以示“法力无边”。壁画描绘他降生时,于湖中坐一梗莲浮现水面,四周龙女、仙女、虎、豹、狮、孔雀、鸭、鹅和人欢呼雀跃,后被国王安扎底迎至学经修身、云游四方、弘传佛法;8世纪,被赤松德赞邀请进藏,一路遭妖魔、蛇蝎,野牦牛、猛狮和地方精灵的残害,他广施法力将其逐一降服;后建桑耶寺,并广译佛经,为佛教在的弘传作出了重要贡献;
释迦牟尼传记画:位于拉康钦莫大殿内之大经堂东壁。壁画淋漓尽致地描述了释迦牟尼佛一生的经历。壁画自他为拯救人类痛苦乘象下凡入胎画起,接着为腋下降生、七步生莲、比武伏象、王子出行、夜半逾城、六年苦修、降魔成道、传经弘法、历经十难、佛祖涅磐、分取舍利等情节。尤以相间绘制的八尊等身像最为引人注目,两侧两尊为立像,右手下垂施与愿印,左手于胸前施无畏印;其余六尊皆结跏趺坐,手分别施与愿印、禅定印、降魔印、说法印等。整幅画面长达66米,如此鸿篇巨幅的佛传连环画实属罕见。
其次,壁画中还有大量的山水鸟兽画,多作铺底或反衬,散见于各殿堂。
寺曾为地方政权所在地,寺内保存有大量的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元代中央政权给地方官员的印玺、冠戴、服饰;宋、元以来的佛像、法器、瓷器;用金汁、银汁、朱砂和黑汁物抄出的佛经珍品,如《甲马龙》大藏经,是用金粉抄写的长1.8米,宽1.3米,厚0.67米的世界上最大的经书。还有用金粉和朱砂抄写的《甘珠尔》和《贝叶经》。
说南寺是个历史博物馆与珍宝馆一点也不过分。前面说过,的白居寺里面藏有很多宝贝,如珍贵的佛像木雕与壁画;但与寺比,那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了。
第六节&希夏邦马峰与佩枯错(至)
今天是行程的第二天。上午参观完寺后出发继续后面的行程。今天的旅行计划是从经——佩枯错——。住。
全天行车418km。其中-(48km)-加措拉(31km)-新(白坝)(50km)-鲁鲁边检站(6km)-珠峰路口(5km)-老(48km)-318国道希夏邦马峰路口(72km)-佩枯错(63km)-路口(31km)-(62km)
昨天一天跑了500公里路,三位司机师傅很辛苦,服务得也很耐心周到。特别是我们头车上的达瓦师傅,不但很耐心地带我们一一看完从至途中五个比较大的景点,还不时跟我说,途中有想停车看景的地方就跟他说,他给停车,态度非常好。今天中午接我们上车时,他好像有意无意地对坐在副座的我说:从至有两条路,我们今天出来的时间有些晚,是不是走近路过去。来前我曾整理过一份比较详细的路书,并亲自动手手绘了每天计划旅行的地图,所以,虽然还没去到,但已经对线路和地点心中有数了。达瓦师傅这样一说,我马上反应到他的意思是想走从至的219国道直线过去。那怎么行,走直线就意味着我们不走——加措拉(天好的时候可以看到珠峰)—佩枯错—的那条我们想走并已经列入合同的线路;那样走的话,就意味着珠峰、希夏邦马峰和佩枯错都看不到了。那怎么行。我就对达瓦师傅说,不管怎么走,我们一定要去看佩枯错!达瓦师傅有些不情愿,但还是同意按照协议上的线路走了。
这件看似小事的出现,让我平添了一分警觉:不能把行程完全放心的交给司机,而是要加强沟通,坚持把握住一定要按合同约定的线路走。总体说,洛旦车队的服务是不错的,但不管怎么说,因为是商业合作,双方的利益不可能完全一致,虽然洛旦本人答应一定按我们的要求走,但他没有亲自带队,而带队的达瓦师傅性格比较直,汉话又说得不是很好,多少会影响到互相沟通的顺畅,途中肯定要有不少需要磨合的地方。
路口(距48km)
上午11:30离开,中午12点多到达县城并在这里午餐。是一个分岔路口,如果想去珠峰、中尼口岸、希夏邦马峰和佩枯错,就要在这里往左转沿318国道继续前行;如果想直接去,就北上入219国道直行,经去。这样直行去是300km,而按照我们要求的绕佩枯错去一共走了370km。达瓦师傅的意思想走300km那条线。我没有认可。
我们在318国道与219国道分岔路口往左手方向转南继续沿318国道行驶,地势渐行渐高,在道路两侧的远方均出现漂亮的雪山,右侧(西)的雪山名为“康普勒”,海拔6405米,左侧(东)的雪山是海拔6457米的“拉轨岗日”。拉轨岗日是喜马拉雅山脉北侧的一道重要山岭,西起错东山,东经康马至附近的年宁金岗桑峰(拉轨岗日主峰),被当地藏族民众视为神山。从分叉路口往南近40公里处有一处海拔5200米的重要名为“加措拉”,在附近有一道横跨公路的巨大牌坊,上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虽然这里离珠峰还很远,但如果天气好的话,在附近的观景台就能够远眺雄姿山体。&
过加措拉不远处有一个缓弯处,那里有个观景台(路边平台),如果天气晴好的话,会看到左手方向约30度角位置的远方,有一条连绵的雪山,那就是喜马拉雅山。其中有一座呈三角状的雪峰昂首耸立,突出于众山之上,那就是鼎鼎的。三年前我就是在这里第一次看到了它伟岸的身影。可惜,我们这次去途中再次经过这里时,虽然头顶上有蓝天,但珠峰却完全被浓云遮挡住了。上面的照片是我2007年在加措拉拍摄的。&
(海拔8844.43米)
简称珠峰,称为萨加马塔峰,英文名称Everest。位于的与交界的喜马拉雅山脉中部,世界第一高峰。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在珠峰周围20公里的范围内,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多座,较著名的有南面3公里处的“洛子峰”(海拔8463米,世界第四高峰)和东南面的马卡鲁峰(海拔8463米,世界第五高峰)。&
翻越加措拉,头顶的乌云扯着雨丝快速扫了过来。在道路前方的云开处,可见一大片连绵的雪山,珠峰应当就隐在左面的浓云中。&
高原风光无限好,只因那边有雪山。&
高原天气瞬息万变,刚才还是乌云扯着雨丝飘过,转眼又晴空当头。&
下午三点多,在驶过新县城附近的白坝镇8公里后,到达珠峰路口。这是附近的地貌,只有寸草,没有树木,无见人影,一片荒凉……。人说:去,身体在地狱,眼睛上天堂。对此,好有期待!地狱也不可怕,只要眼睛能上天堂!有喜马拉雅山在前方,希夏邦马,就是我们今天想见到的神秘莲花,再荒凉的地方也充满期望!&
位于318国道白坝附近。从这里往左手方向拐进去,到珠峰大本营还有98公里。从这个路口沿318国道继续往前58公里是的老县城岗嘎镇;再往前走到头就是位于县的中尼边境口岸镇。2007年5月我曾从这里去到珠峰大本营,当时的路况不太好,砂石路面,有些路段坑洼不平,家用轿车进去比较困难,为了2008年的奥运会在珠峰采集火种,到珠峰大本营的路已经修得不错了。眼前这条318国道也是近几年新修的,全线柏油路,非常好走,2007年我经过这里时还在修路。&
珠峰附近的地貌给我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目力所及,所有山体上的纹路都是扭曲的,而且是剧烈的扭曲,上下翻卷的那种扭曲,说明曾经有一种何等超出想象的能造就天翻地覆的伟力,把喜马拉雅从海底直接掀翻到了“天堂”!道路前方又是一座被神力掀倒的山。似又不甘就这样被掀倒,张嘴问青天。&
318国道穿过一个小藏族村庄,真心敬佩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如此艰苦的生活环境,生命是如此顽强。&
又称为“老”,这里曾经是县城所在地,是从过来的全长5476公里的318国道全段中离最近的地方,直线距离只有几十公里。天气晴好时,能非常清晰地看到壮观的喜马拉雅联排的雪山。&
过岗嘎后,离喜马拉雅山更近了,浓重的乌云涌了上来,低低地挂在前方道路上空,乌云下方陷入一片可怕的暗色,我们的车队仿佛要闯过一片“地狱”。这样的天气,怕是看不到希夏邦马峰了。&
穿过乌云区其实没多远,蓝天又出现了,与蓝天一起出现在前方的,还有期盼看到的雪山。&
希夏邦马峰路口
下午四点半,到达318国道境内的希夏邦马峰路口。从前面的路口脱离318国道往右(西)进去约30公里可见希夏邦马峰,60公里可达佩枯错湖边。如果沿318国道继续下行110公里就是中尼口岸,我在2007年就是从那里进入的。&
318国道希夏邦马峰路口。&
从318国道一拐上前往佩枯错的的路,路况马上就变成了这样。觉得此次之行似乎应当是从这里才算真正开始。视野中远方被云团裹住的山峰正是我们走这条路想看到的希夏邦马峰。&
进入往佩枯错去的方向不远,就经历了第一次的汽车凫水。有条小河横亘眼前,没有桥梁,车过河必须涉水,最深处水没车轮。这样的情景在后面的行程中多次遇到。
前面的陷在水中,司机弃车而去。&
这是一段经佩枯错至县城的省级公路,全线在修缮,这是一段刚刚修好的路,涉水渡河后走上去显得神高气爽。刚才还阴云密布雨滴密集地甩在车窗上,一会儿功夫又晴空当头。不过前方希夏邦马峰上空仍有云覆盖。&
途经的一个不大的小湖。透过车窗可见湖边的村庄和山坡上的寺庙。浪强措又名“嘎汝鱼久措”,位于在县境内。湖面海拔4650米,面积25平方公里,原与佩枯措相连为一体,&比佩枯错高出40多米,后被河流淤积物所阻隔。浪强错最具特色的是鱼的密度大,虽湖面不大,鱼产量却非常高。过浪强错不久即到希夏邦玛保护区的售票处,每人45,属雁过拔毛式,我们走在公路上,离希夏邦马峰还很远,为什么要收费。
前方,一座雪峰兀立于群山之上,气势不凡。有点像山寨版的岗仁波齐。&
停车,与山寨合影。&
到达318国道距希夏邦马峰最近处。主峰位于最左边像是在冒白烟的那座。&
希夏邦马群峰
位于境内,东南距120公里,是唯一一座完全在境内的8000米以上山峰。主峰在全世界14座8000米级高峰中排名第14位。在主峰东面是海拔7703米的摩拉门青峰,面是7292米的岗彭庆峰。希夏邦马峰冰川丰富,其中北坡横对着13.5公里长的野博康冰川,南坡有16公里长的富曲冰川,其末端一直降到4550米的灌木林带。海拔米之间的冰塔区,长达几公里,千姿百态,上面布满了纵横交错的冰雪裂缝并时而发生的雪崩,为登山者制造了种种困难。日,大学山鹰社登山队5名队员在攀登希夏邦马西峰顶峰的过程中遭遇雪崩,两人遇难,三人失踪。&
希夏邦马主峰,海拔8012米。由三座高度相近的姊妹峰组成,在主峰200米与400米处,分别有两个峰尖。&
巍峨的希夏邦马主峰&
主峰东侧的摩拉门青峰,海拔7703米。&
火山喷发般猛烈发云的希夏邦马雪山群。摄人心魄。&
看完希夏邦马峰后继续前行不远,右前方道路右侧山峦之下渐渐显露出一个兰色的湖泊,那肯定就是佩枯错了。&
佩枯错(海拔4590m)
位于境内,距县城250公里,希夏邦马峰55公里处。它是地区最大的湖泊,面积300多平方公里。属半咸水湖。该湖三面环山,地形开阔。湖内鱼类资源丰富,湖边有藏野驴、藏羚羊等野生动物活动。&
下午六点到达佩枯措湖边。说实话,眼前的佩枯错,远没有想象中的那般漂亮。既不够浩淼,湖形也不是很好看,加上天色已经暗淡下来,湖色有些发灰,周围地貌也一般。有些失望,或许看佩枯措的最大意义或许就在于它的地理位置过于偏僻,不容易看到吧。&
平平淡淡的佩枯错。
我以为,要想看到漂亮的佩枯错,一定要占有这么几个条件:1、尽可能一早去,早上的水面比较平静,可以看到希夏邦马峰雪山倒映。或者傍晚去,这时是顺光,雪山会被阳光照得比较明亮,倒映效果会更好;2、最好的位置在湖的面,因为希夏邦马峰在东南方向,位置对才能看到倒映;3、天气好(这个条件很重要);4、上山俯瞰湖面。
达瓦说看佩枯措最好到湖的西面去看,那样可以看到湖面映衬着希夏邦马峰,效果会好很多,我就帮着达瓦喊队友们赶快上车往面赶,可惜时间不够了,等我们到达时,太阳已经落山了。没有阳光的湖面更不好看了。
在佩枯措没呆多长时间,达瓦师傅说天色不早还要赶一百公里路去,大家意犹未尽匆匆收起相机上路了。从佩枯错往的路在修,估计再过一年从去的路就会好走很多了。&
行驶在前往的路上。&
海拔很高,所以云显得很低,这么壮观的云层,在内地很少看到。有人说,在行车,有如走在天路上。&
傍晚七点到达路口,从前面往左翻过那个就到县了。位于喜马拉雅与希夏帮马之间的深切峡谷内,气候湿润,植被丰富。之得名,传说是在公元8世纪后期赤松德赞从迎请莲花生大师入藏时,途经沟见此地山青水秀,风景明媚,欣然命名此地为“”。松赞干布迎娶的尺尊公主也是从入藏的,说明早在唐代,就是与重要的交通要道。县城北部有一处崖壁石刻“大唐天竺使出铭”,小有名气。&
在去往的岔路口我们的车转右驶往今天的目的地。很想去看看,可惜身不由己。眼巴巴地透过车窗往方向最后张望了一下。&
快到时途中望见的一个小湖,暮色中水面晶亮如镜。这个小湖的名字有些奇怪,一般管湖叫“什么什么错”,而这个湖的名字不知问什么把“错(湖)”字放中间。
地处喜马拉雅山北麓,冈底斯山脉以南的西南边缘,上游,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是通往的交通要道。
第七节&&至基乌寺
出行第三天,计划行程从至基乌寺,游览重点是圣湖玛旁雍错和鬼湖错。住玛旁雍错附近的基乌寺。
全天行车521km。&
其中-拉藏(91km)-老(57km)-(17km)-马泉河观景台(31km)-帕羊(41km)-马攸木拉检查站(104km)-马攸木拉(24km)-玛旁雍错(77km)-错(57km)-基乌寺(22km)
上图中红色路段为当天行程。
第三天行程线路&&
往方向的219国道在全线修路,在老前面的拉藏镇设有交通管制站,从早六点至晚六点禁行。为了赶在禁行前通过拉藏,达瓦师傅要求我们早上四点半就从出发。
出发时天还陷在一片漆黑之中,四周什么都看不见。路在修,车灯照着前方泥泞的不是路的路,往前跌宕起伏着疯跑。到底是越野车,加上达瓦师傅的车技了得,那么颠的路还跑得飞快。要是我家的家轿进来,立马哼哼着歇菜!
拉藏交通检查站距91公里,我们的头车顺利通过检查站,旺堆师傅的第二个车也黑乎乎跟上来了,就是不见达桑师傅的尾车上来。等了好一会儿,才看见远方一对儿车灯一晃一晃的过来了,到跟前一看,正是达桑师傅的车。一问,原来是他们的车过检查站时正好赶上检查员上岗,一下把他们截住了。说半天好话带扔了两包好烟才放过来。
天亮后能看清周围景物时,已经到附近了。路很不好走。天气也不好,时不时飘些雨滴下来弄得路很泥泞。有时还要趟河,坐在车上稀里哗啦地趟着河过来,名副其实的越野。&
从至约170公里,“”在藏语的意思是“野牦牛之地”,但由于过去偷猎严重,加上来这里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已经极难看见野牦牛了。属高原湖盆地区,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是的源头县。由于这里沙化严重,县城曾多次搬迁,老在扎东,新县城在拉让。&
驶过后于上午八点半到达马泉河观景台。从出来到这里已经走出了近二百公里。&
马泉河观景台&
马泉河是源头第一大河,县是的发源地,马泉河流到这里水面变宽形成一个湖,在观景台上可以很清晰地望见远方亮晶晶的马泉湖宽阔的水面,以及周围很多低矮的黄色沙丘。
至帕羊间的马泉河畔有大片的湿地,在这片湿地里,能看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颈鹤,也时见野羊和藏野驴的身影。&
果然,在行进途中望到公路附近的沼泽中又两只黑颈鹤,一只大鹤一只小鹤,看到我们停车拍照,它们慢慢向远处踱去,与人类保持一个安全距离。&
公路旁有出现一只黑颈鹤,这次离得近,在路边房屋旁,看得比较清楚。
黑颈鹤(学名:Grus&nigricollis)
大型飞行涉禽,全长约120厘米。全身灰白色,颈、腿比较长,头顶和眼先裸出部分呈暗红色,头顶布有稀疏发状羽。头顶的裸露的红色皮肤,阳光下看去非常鲜艳,到求偶期间更会膨胀起来,显得特别鲜红。除眼后和眼下方具一小白色或灰白色斑外,头的其余部分和颈的上部约2/3为黑色,故称黑颈鹤。飞羽黑褐色,成鸟两性相似,雌鹤略小。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均黑褐色,三级飞羽延长并弯曲呈弓形,羽端分枝成丝状,覆盖在尾上。尾羽黑色,羽缘沾棕黄色。肩羽浅灰黑色,先端转为灰白色。其余上体及下体全为灰白色,各羽羽缘沾淡棕色。雌鹤上背有棕褐色的蓑羽伸出,雄鹤则不明显。虹膜黄色,嘴角灰色沾绿,至嘴尖黄色增多;腿和脚黑色。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种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类。1876年,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第一次在发现黑颈鹤,这是全球发现得最晚的一种鹤类,使世界鹤类总数达到15种。黑颈鹤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和国际鸟类红皮书把黑颈鹤定为全球急需拯救的鸟类。
北面的冷布岗日雪山,海拔7095米,属冈底斯山脉。从至,走在219国道上,如同走在雪山走廊中,北有冈底斯山脉,南有喜马拉雅山脉,本身海拔就高的缘故,看似不高的山头都白雪皑皑。有雪山就有一种天然的神秘和神圣感。&
帕羊(海拔4600米)
东部边缘的一个小镇,属县,位于219国道旁,东距237公里,西距地区首府()500公里。一条刚刚整修过的土路引着我们的车队进入小镇。我们在这里午餐。
放眼望去,街道两边分散着一些非常低矮简朴的土坯房屋,街面房的门口大多悬挂着旅店或餐馆的牌子。街上的人很少,一些大狗懒洋洋地躺在街边晒太阳,汽车一过,尘土飞扬,空气中弥漫着很大的尘土味道,这是一个典型的西部小镇。由于地处交通要道,附近再无大的村镇,因此,成为过往司机与旅人的临时落脚地。&
街角一处传来熙熙攘攘的人声,打破了小镇上习惯的清静。寻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些“扛大箱”(搭卡车车厢旅行)的藏民正在吆喝着往车上装东西。&
上午十点多。我们在帕羊这家小川菜馆午餐。虽然时间早了些,但后面直到霍尔都没有好饱肚子的地方了。人真是能干且非常能吃苦,几乎把餐馆开到高原上每一个能聚集外来人群的地方,哪怕那儿再艰苦。&
过帕羊继续向马攸木拉挺进。眼前是一段刚刚铺好的柏油路,这就是大约一年后219国道至的样板路。走这样的路行进在高原上扯着蓝天白云跑的感觉会超爽,但却少了越野车在荒漠中卷着尘土纵横驰骋波浪式前行的拉风快感——有得就有失哦。&
阿拉夏挡在车头,看样子想要美声一下。&
过了帕羊,才算真正踏上了广袤无垠的高原。大草滩上不时出现藏野驴的身影,成群结队在吃草,一副悠闲自得优哉优哉的样子。在这里,除了狼,它们几乎没有天敌。&
藏野驴(Equus&kiang)
奇蹄目,马科,马属,青藏高原特有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群体多在10只左右,大的可达上百头,小群多由一头强壮雄驴与多头雌驴组成。藏野驴有很大的迁移性,每天要奔跑20多公里以上的路程,以高山植物为食,可以数日不饮水。藏野驴视觉、听觉、嗅觉均很敏锐,尤其视、听觉非常发达。奔跑能力强,时速可达45公里,喜欢与越野汽车赛跑。当超过汽车时会停下来回眸注视,然后再跑。在7一8月的合群交配季节,藏野驴可聚集形成数千只的大群,场面非常壮观。在野外,常常可遇到孤独的或三三两两在一起的野驴,那多是老、弱的公驴,那是情斗的失败者。&
马攸木拉(海拔5216米)
中午一点多过马攸木拉检查站,这是从方向进入地区比较严格地查验过路人身份的一处检查站,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河鬼事陈近水小九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