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北笑贫不笑娼后面一句最严重?

笑贫不笑娼,这句话该怎么理解?_百度知道
笑贫不笑娼,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来自科学教育类芝麻团
采纳数:5632
获赞数:19445
参与团队:
这是当今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一种真实写照,对这个社会一种病态的谴责。娼在这里不只说娼妇。泛指为了富贵生活不惜手段的人。可能是为非作歹,也可能作奸犯科,反正表面上看起来风光。意思说的是,人们只会从表面上的物质好坏来区别自己看高谁,蔑视谁,全然不顾道德。拜金社会。原意:批评没用的表面现象,而不揭发更为隐蔽的更为肮脏的事情。举例:在某种特殊的时代地域中很大一部分人,迫于生存压力而不得不从事某些特殊行业,从而引发的该地域社会价值观的变化。
这句话是古人对人情世故的一种精辟注解。贫穷和猖妓都是现实社会中最底层的存在,但是女人可以靠色情挣到钱从而摆脱贫穷,还可能变得富有,所以两项比较,还是有钱了就无人笑你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丿若水adsin
丿若水adsin
擅长:暂未定制
坐地任穷,与自食其力,你体会一下,尊重劳动者。所谓娼只不过是不符合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特殊职业而已,这种职业与我们的社会道德,社会主流不符,所以我们往往会鄙视她们,可是她们凭借自我资源,自食其力,难道不应该值得尊敬么?反而是从骨子里不死上进,甘于贫困的人,生活与他们而言就是一天又一天,等死而已,所以笑贫不笑娼!
获赞数:131
擅长:暂未定制
有好的理解也有坏的看是怎么说或是什么情况说出来的
xuexizhe004
xuexizhe004
采纳数:44
获赞数:163
只要有钱不管怎么来的,卖啥来的也不被笑
其他2条回答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图片】笑贫不笑娼—90年代东北人口外流背景微探【弹丸论破if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3贴子:
笑贫不笑娼—90年代东北人口外流背景微探
东北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那时经济领跑全国。但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出现经济发展滞缓、劳动力流失的迹象。(图为:冬日里的吉林省通化县曲柳川村,这是普通的东北乡村,九十年代的经济以林业为主农业为辅。 图/文:刘晗峰 拍摄于1999年)由于是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设备老化陈旧,很多企业设备还停留在伪满洲国时期。多年前去过大连瓦房店纺织厂,看到的织布机竟然是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日本产品。(图为:村里小卖店。上面的物价与今天相差几何?今天的工资水平和货币通胀率又是多少呢?图/文:刘晗峰 拍摄于1999年随着过度开采,东北的矿业、林业等资源出现了枯竭现象。比如,大庆油田产量的降低、抚顺煤矿的无煤可采和长白山林业资源的匮乏等等。(图为:在家门前普通的乡下农妇。大山、土地和家就像她家院门一样,永远地将她禁锢在这里了。图/文:刘晗峰 拍摄于1999年)改革开放在国内搞经济特区也选择了南方和沿海城市,东北没搭上产业结构转型的快车道,没有享受到政策带来的红利。(图为:直接穿着棉袄棉裤而没有外套衣的少女。她们出了家门就直面农田和远处的大山,几乎没有什么文化娱乐可言。图/文:刘晗峰 拍摄于1999年)东北国有经济比重大,民营经济比重小。(图为:过年了,这是他最好看最干净的衣服。今年春节妈妈没有回来,爸爸在外打牌。图/文:刘晗峰 拍摄于1999年)由于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极低。也由于经济低迷,生养孩子成本很高,育龄青年生育愿望进一步降低。(图为:这个小女孩正在制作猪食。由于天气寒冷,猪食需要加热后才能喂食,否则就会冻结。这个灶台既是房间取暖炉具,也是人畜饮食料理的炊具。图/文:刘晗峰 拍摄于1999年)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首选的就是不回东北,没有多少财产和牵挂的老百姓则选择向南向南再向南。胆子小的人会选择东北最南端的大连地区,胆子大的人就直接奔往“天涯海角”的三亚地区。(图为:孩子留给老人来带。图中摇篮是典型的传统东北摇篮。它在这个家族中有几十年使用时间,孕育过三代婴儿。如今这种摇篮几乎销声匿迹了。东北民间有三怪:窗户纸贴在外,养活孩子吊起来,大姑娘叼个大烟袋。图/文:刘晗峰 拍摄于1998年)1999年我来到了吉林省通化县的乡下,在那里广泛接触农村基层家庭。发现老人和孩子居多,20岁到40岁的年轻人特别少,尤其是青年女性就更少了。(图为:放寒假的孩子们。图/文:刘晗峰 拍摄于1999年)未婚的女人走了,稍有姿色的已婚妇女在家人和亲朋好友的怂恿下也走了。她们向南走,去探寻更好的生机。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笑贫不笑娼”的风气。(图为:冬季里,百无聊赖的母子。图/文:刘晗峰 拍摄于1999年)大连服务行业中的人员主要来自于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北部等地区。大连本地人则更愿意到南方沿海发达地区去“淘金”。(图为:正在生火取暖的老人,室外气温在零下30度左右。山区里可以到山上随意砍伐枯树碎枝,只要不懒惰,烧柴是不缺的。如今全面封山育林,砍柴是被禁止的。图/文:刘晗峰 拍摄于1999年)过去闯关东是为了有饭吃,如今回关内是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九十年代吉林通化地区家庭平均年收入大概是两千块钱左右。与之相比较的南方开放城市中一个月就能成万元户。东北的日子实在是不好过,又有谁愿意这样过呢?因此,巨大的收入差异导致有胆识的东北人选择离开故土。(图为:一对老年夫妇在厨房里忙活着。图/文:刘晗峰 拍摄于1999年)拍摄中遇到一户在深圳倒卖“大哥大”的人家,他们是开着一辆走私高档越野车回乡过年的。在村民们羡慕的目光中难道就没有几分嫉妒吗?(图为:东北的冬日里,人们除了吃饭睡觉就没啥可做的。图中老年妇女吸食的是自己种植的旱烟叶。由于是土坯房,墙壁糊满了报纸。图/文:刘晗峰 拍摄于1999年)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笑贫不笑娼—90年代东北人口外流背景微探笑贫不笑娼—90年代东北人口外流背景微探苏州乐活天百家号东北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那时经济领跑全国。但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出现经济发展滞缓、劳动力流失的迹象。(图为:冬日里的吉林省通化县曲柳川村,这是普通的东北乡村,九十年代的经济以林业为主农业为辅。 图/文:刘晗峰 拍摄于1999年)由于是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设备老化陈旧,很多企业设备还停留在伪满洲国时期。多年前去过大连瓦房店纺织厂,看到的织布机竟然是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日本产品。(图为:村里小卖店。上面的物价与今天相差几何?今天的工资水平和货币通胀率又是多少呢?图/文:刘晗峰 拍摄于1999年随着过度开采,东北的矿业、林业等资源出现了枯竭现象。比如,大庆油田产量的降低、抚顺煤矿的无煤可采和长白山林业资源的匮乏等等。(图为:在家门前普通的乡下农妇。大山、土地和家就像她家院门一样,永远地将她禁锢在这里了。图/文:刘晗峰 拍摄于1999年)改革开放在国内搞经济特区也选择了南方和沿海城市,东北没搭上产业结构转型的快车道,没有享受到政策带来的红利。(图为:直接穿着棉袄棉裤而没有外套衣的少女。她们出了家门就直面农田和远处的大山,几乎没有什么文化娱乐可言。图/文:刘晗峰 拍摄于1999年)东北国有经济比重大,民营经济比重小。(图为:过年了,这是他最好看最干净的衣服。今年春节妈妈没有回来,爸爸在外打牌。图/文:刘晗峰 拍摄于1999年)由于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极低。也由于经济低迷,生养孩子成本很高,育龄青年生育愿望进一步降低。(图为:这个小女孩正在制作猪食。由于天气寒冷,猪食需要加热后才能喂食,否则就会冻结。这个灶台既是房间取暖炉具,也是人畜饮食料理的炊具。图/文:刘晗峰 拍摄于1999年)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首选的就是不回东北,没有多少财产和牵挂的老百姓则选择向南向南再向南。胆子小的人会选择东北最南端的大连地区,胆子大的人就直接奔往“天涯海角”的三亚地区。(图为:孩子留给老人来带。图中摇篮是典型的传统东北摇篮。它在这个家族中有几十年使用时间,孕育过三代婴儿。如今这种摇篮几乎销声匿迹了。东北民间有三怪:窗户纸贴在外,养活孩子吊起来,大姑娘叼个大烟袋。图/文:刘晗峰 拍摄于1998年)1999年我来到了吉林省通化县的乡下,在那里广泛接触农村基层家庭。发现老人和孩子居多,20岁到40岁的年轻人特别少,尤其是青年女性就更少了。(图为:放寒假的孩子们。图/文:刘晗峰 拍摄于1999年)未婚的女人走了,稍有姿色的已婚妇女在家人和亲朋好友的怂恿下也走了。她们向南走,去探寻更好的生机。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笑贫不笑娼”的风气。(图为:冬季里,百无聊赖的母子。图/文:刘晗峰 拍摄于1999年)大连服务行业中的人员主要来自于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北部等地区。大连本地人则更愿意到南方沿海发达地区去“淘金”。(图为:正在生火取暖的老人,室外气温在零下30度左右。山区里可以到山上随意砍伐枯树碎枝,只要不懒惰,烧柴是不缺的。如今全面封山育林,砍柴是被禁止的。图/文:刘晗峰 拍摄于1999年)过去闯关东是为了有饭吃,如今回关内是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九十年代吉林通化地区家庭平均年收入大概是两千块钱左右。与之相比较的南方开放城市中一个月就能成万元户。东北的日子实在是不好过,又有谁愿意这样过呢?因此,巨大的收入差异导致有胆识的东北人选择离开故土。(图为:一对老年夫妇在厨房里忙活着。图/文:刘晗峰 拍摄于1999年)拍摄中遇到一户在深圳倒卖“大哥大”的人家,他们是开着一辆走私高档越野车回乡过年的。在村民们羡慕的目光中难道就没有几分嫉妒吗?(图为:东北的冬日里,人们除了吃饭睡觉就没啥可做的。图中老年妇女吸食的是自己种植的旱烟叶。由于是土坯房,墙壁糊满了报纸。图/文:刘晗峰 拍摄于1999年)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苏州乐活天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得到平静,失去冷漠,让自然顺其自然,为它的必然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笑贫不笑娼?贫贱夫妻百事哀?世人的价值观有问题。_百度知道
笑贫不笑娼?贫贱夫妻百事哀?世人的价值观有问题。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Chongqing1hao
Chongqing1hao
采纳数:43
获赞数:38
擅长:暂未定制
不是,而是因为网络上,传播负面情绪零成本,且不像现实社会语音,它会持续发酵,吸引一堆类似的人。他们也大多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采纳数:14
获赞数:39
笑贫不笑娼?贫贱夫妻百事哀?这两句本来就是带讽刺意味的啊,又不是正面描写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东北农村为什么笑贫不笑娼
& &&这个话题,说来话长。这要从东北嫁女的风俗说到东北女性的人权。
&以前的东北有三大怪:大姑娘叼个大烟袋、窗户纸糊在外、养活孩子吊起来。这三怪大家都听过,其实还有一怪。东北农村嫁女素有还“奶钱”一说,就是出嫁的女子给父母一笔数目不小的钱,谓之“奶钱”,意思就是吃母亲的母乳是要还的,是有偿的。我就是东北人,刚开始听到这话觉得新鲜,后来便觉得如此的没有人情味。深究会觉得有点凄凉,到底是卖女儿呢,还是结婚了就断绝母女关系呢?东北农村长大的女孩子,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风俗,尤其是没有多少文化的姑娘,从没有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妥。而这笔钱一般都是婆家给的彩礼钱,心善的父母会拿出一部分奶钱买一些陪嫁的东西,但也不会超过几千元,2001年的时候,大部分人家还不会超过1000元,而自己剩下的奶钱少则一、两万,多则三四万。所以在东北农村生女是喜事,是赚钱的。有些人家用家嫁女的余钱给儿子置办婚事。不像四川的一些地区,嫁女要陪很多嫁妆,是赔钱的。有此可见,在东北农村,生女孩更多的是“交易”之用。这何来人权呢?
&女儿嫁到夫家之后,虽然交了奶钱,赎了身,但是并没有逃脱娘家的经济干预。东北人好面子,好攀比,这大家都知道,而在东北农村攀比女儿之风更甚。一些婆婆妈妈们,经常聚在一起,显呗女儿给自己买了什么,给了多少钱,占上风的就得意洋洋,一天都有好心情。女儿不争气的就憋着一肚子气,哪天撒到女儿身上,所以即便女儿结婚了,回到娘家依然受到娘家的经济压力。在东北的农村本没有什么副业,工厂也寥寥无几,种地是养活不了人的,尤其东北的西北部地区,沿海一带好一些,经济比较富裕。女孩没有经济来源,只靠夫家的微薄收入是不足以满足娘家的攀比的,所以入娼变成了最快捷、门槛最低的捷径。而且,娘家都是知道女儿的钱是如何来的,不但不阻止,反而拿着女儿给的俸禄去显呗,不知廉耻,这更助长了威风邪气,毁了女孩子的一生。
&还有一个致命的风气助长了笑贫不笑娼的恶俗。就是东北人的消费观。东北人素来有穿金戴银的喜好,即使家里穷的揭不开锅了,依然衣着光鲜、出手阔错。大部分消费都用于衣食消费,而不懂理财投资和教育投资。这也是爱面子的风俗导致的畸形消费,女孩子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必然羡慕衣着华丽、出手大方的生活,而入娼妓必然能满足这样的需求。
本人就是从东北农村出来的苦孩子,2001年大学毕业的第一年春节,我正赶上换工作,在家休息几天,大年初二母亲当着众邻居的面,将我赶了出去,还骂我是要饭花子,我知道只因为我春节没有拿回家钱而已,我拖着高烧的身体离家而去。我是一名大学生,还算有一技之长,所以我没有沦落为卖淫女。如果是一个身无一技之长的农村女孩,她还能怎么样?
以上纯属个人言论,不是绝对现象,只是普遍现象。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古笑贫不笑娼上一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