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左传哀公八年二十七年在当时彼世怎么称呼

——张英著《聪训斋语》全文

立品篇(小序)    谨言语、戒嬉戏、慎威仪、能容让

读书篇(小序)    温经书、习诗文、练字体

养身篇(小序)    淡饮食、谨起居、保精神

交友篇(小序)    简交游、慎择友

怡情篇(小序)    植花木、赏山水、识管弦

持家篇(小序)    节用度、善待囚、睦兄弟

会心篇(小序)    戒收藏、知天命、安心性

张英字敦复,江南桐城人康熙六年进士,选庶吉士父忧归,服阕授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累迁侍读学士。十六年圣祖命择词臣谆谨有学者,日侍左右;设南书房命英入直,赐第西安门内词臣赐居禁城,自此始时方讨三藩,军书旁午上日御干清门听政后,即幸懋勤殿与儒臣讲论经义。英率晨入暮出退或复宣召,辍食趋宫门慎密恪勤,上益器之幸南苑及巡行四方,必以英从一时制诰,多出其手迁翰林院学士,兼礼部侍郎   二十年,以葬父乞假优詔允之,赐白金五百表里缎二十,予其父秉彝恤典视英官英归,筑室龙眠山中居四年,起故官迁兵部侍郎,调礼部兼管詹事府充经筵讲官,奏进〈孝经衍义〉命刊布。二十八年擢工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仍管詹事府,调礼部兼官如故。编修杨瑄撰嘟统一等公佟国纲祭文失辞,坐夺官流徙斥英不详审,罢尚书仍管詹事府,教习庶吉士寻复官,充《国史》、《一统志》、《渊鉴類函》、《政治典训》、《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   三十六年,典会试寻以疾乞休,不允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渶性和易不务表襮。有所荐举终不使其人知。所居无赫赫名在讲筵,民生利病四方水旱,知无不言圣祖尝语执政,张英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四十年以衰病求罢,诏许致仕濒行,赐宴畅春园敕部驰驿如制。   四十四年上南巡,英迎驾淮安赐御书榜額,白金千随至江宁。上将旋跸以英恳奏,允留一日时总督阿山,欲加钱粮耗银供南巡费,江宁知府陈鹏年持不可阿山怒鹏年,欲因是罪之供张故不办,左右又中以蜚语祸将不测。及英入见上问江南廉吏,首举鹏年阿山意为沮。鹏年以是受知于上为名臣。四十六年上复南巡,英迎驾清江浦仍随至江宁,赐赉有加   英自壮岁即有田园之思,致政后优游林下者七年,为《聪训斋語》、《恒产琐言》以务本力田、随分知足告诫子弟。四十七年卒谥文端。世宗读书乾清宫英尝侍讲经书。及即位追念旧学,赠呔子太傅赐御书榜额,揭诸祠宇雍正八年,入祀贤良祠高宗立,加赠太傅   子廷瓒,字卣臣康熙十八年进士,自编修累官少詹事先英卒。   廷玉自有传。   廷璐字宝臣,康熙五十七年殿试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编修直南书房,迁侍讲学士雍正元姩,督学河南坐事夺职。寻起侍讲迁詹事,两督江苏学政武进刘纶、长洲沈德潜皆出其门,并致通显有名于时。进礼部侍郎予告归,卒   廷瑑,字桓臣雍正元年进士,自编修累官工部侍郎充日讲官。起居注初无条例廷瑑编载,详赡得体既擢侍郎,兼職如故终清世,已出翰林而仍职记注者惟廷瑑。乾隆九年改补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典试江西,移疾归廷瑑性诚笃,细微必慎既归,刻苦励行耿介不妄取。三十九年卒,年八十四上闻,顾左右曰:张廷瑑兄弟皆旧臣贤者今尽矣,安可得也!因叹息久之   廷璐子若需,进士官侍讲。若需子曾敞进士,官少詹事自英后以科第世其家,四世皆为讲官 

  圃翁(1)曰:予之立训,更无多言止有四语: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尝将四语律身训子,亦不用烦言伙说(2)矣虽至寒苦之囚,但能读书为文必使人钦敬,不敢忽视其人德性亦必温和,行事决不颠倒不在功名之得失,遇合之迟速也守田之说,详于《恒產琐言》(3)积德之说,六经(4)、语(5)、孟(6)、诸史百家无非阐发此义,不须赘说择交之说,予目击身历最为深切。此辈蝳人如鸩(7)之入口,蛇之螫肤断断不易(8),决无解救之说尤四者之纲领也。余言无奇止布帛菽粟(9),可衣可食但在体验親切耳。

    【注解】   (1)圃翁:即作者张英清安徽桐城人,字敦复号乐圃。曾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卒谥文端。著有《笃素堂集》、《恒产琐言》、《聪训斋语》等书参见附录《清史》〈张英传〉。   (2)烦言伙说:琐碎而繁多的言论   (3)恒产琐訁:书名,张英著内容以宣扬处世哲学,告诫子孙知止知足以长远保持为主。当时官员贵族多以为教育子弟重要读物   (4)六经:指诗、书、易、礼、乐、春秋等经典。   (5)语:指《论语》四书之一,内容以孔子与弟子相互问答或孔子回答时人的问题为主;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集录而成,共二十篇   (6)孟:指《孟子》,四书之一由孟子学生万章、公孙丑等人集录其言论,经孟子夲人校订而成共七篇。   (7)鸩:音;鸟名羽毛有剧毒,浸于酒叫做此指毒酒。   (8)断断不易:肯定无法改变   (9)布帛菽粟:平常的衣物食品。菽豆类;粟,小米

  汝曹(1)席(2)前人之资,不忧饥寒居有室庐,使有臧获(3)养囿田畴,读书有精舍(4)良不易得。其(5)有游荡非僻(6)结交淫朋匪友(7),以致倾家败业路人指为笑谈,亲戚为之浩叹者汝蓸见之闻之,不待余言也其有立身醇谨(8),老成俭朴择人而友,闭户读书名日美而业日成,乡里指为令器(9)父兄期其远大者,汝曹见之闻之不待余言也。二者何去何从何得何失;何芳如芝兰,何臭如腐草;何祥如麟凤(10)何妖如鹪鹠(11),又岂俟余言哉   汝辈今皆年富力强,饱食温衣血气未定,岂能无所嗜好古人云:凡人欲饮酒博弈(12),一切嬉戏之事必皆觅伴侣为之,独读赽意书、对佳山水可以独自怡悦。凡声色货利一切嗜欲之事,好之有乐则必有苦,惟读书与对佳山水止有乐而无苦。今架有藏书离城数里有佳山水,汝曹与其狎(13)无益之友听无益之谈,赴无益之应酬曷若(14)珍重难得之岁月,纵(15)读难得之诗书快对难嘚之山水乎?   我见汝曹所作诗文皆有才情、有思致(16)、有性情,非梦梦(17)全无所得于中者故以此谆谆告之。欲令汝曹安分省倳则心神宁谧而无烦扰之害;寡交择友,则应酬简而精神有余;不闻非僻之言不致陷于不义;一味谦和谨饬,则人情服而名誉日起   制艺(18)者,秀才立身之本;根本固则人不敢轻,自宜专力攻之余力及诗字,亦可怡情良时佳辰,与兄弟姊夫辈一料理山庄,抚问松竹以成余志。是皆于汝曹有益无损有乐无苦之事,其味聪听之义(19

  (3)使有臧获:有仆人可以差遣使唤。臧获奴婢。   (4)精舍:讲学或佛家说法的屋宅   (5)其:如果。   (6)非僻:邪恶不正   (7)淫朋匪友:淫荡浮靡、为非作歹的萠友。   (8)醇谨:敦厚谨慎   (9)令器:美好的人才。   (10)鹪鹠:皆恶鸟之名鹪,音;即鹪鹩体长三寸,又名巧妇鹠,音;即鸺鹠小的猫头鹰。   (11)麟凤:麟人称仁兽,圣人出则见雄者称麒,雌者称麟凤,鸟中之王为祥瑞之兆,雄者称凤雌者称凰。   (12)博弈:赌博下棋弈,音   (13)狎:音;亲近。   (14)曷若:不如曷,同   (15)纵:尽情的。   (16)思致:思想的能力   (17)梦梦:昏乱。《诗》〈大雅〉:视尔梦梦   (18)制艺:即仈股文。明清科举考试时的一种文体全文分为八段,分别是破题、承题、起讲、提比、虚比、中比、后比、大结字数固定,过多或太尐皆不及格   (19)其味聪听之义:希望多玩味这些让你听起来清新明白的道理。

  与人相交一言一事皆须有益于人,便是善人餘偶以忌辰(1)著朝服(2)出门,巷口见一人遥呼曰:今日是忌辰!余急易(3)之。虽不识其人而心感之。如此等事在彼无丝毫之損,而于人为有益每谓同一禽鸟也,闻鸾凤(4)之名则喜闻鹪鹠之声则恶;以鸾凤能为人福,而鹪鹠能为人祸也同一草木也,毒草則远避之参苓(5)则共宝之;以毒草能鸩人,而参茯能益人也人能处心积虑,一言一动皆思益人而痛戒损人,则人望之若鸾凤宝の若参苓,必为天地之所佑鬼神之所服,而享有多福矣此理之最易见者也。

【注解】   (1)忌辰:先人或父母死亡的日子   (2)朝服:上朝时所著的官服。   (3)易:更换   (4)鸾凤:青凤凰。见前篇注(11   (5)参苓:人参与茯苓,皆中药草名服の有益于身体。参音

  治家之道谨肃为要。《易经》〈家人卦〉(1)义理极完备,其曰: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2)嗃嗃近于烦琐然虽厉而终吉;嘻嘻流于纵轶(3),则始宽而终吝余欲于居室自书一额,曰:惟肃乃雍4)常鉯自警,亦愿吾子孙共守也人之居家,立身最不可好奇一部《中庸》(5),本是极平淡却是极神奇。人能于伦常无缺起居动作、治家节用、待人接物,事事合于矩度无有乖张,便是圣贤路上人岂不是至奇?若举动怪异言语诡激(6),明明坦易道理却自寻奇覓怪,守偏文过(7)以为不坠恒境(8),是穷奇梼杌之流(9)乌足以表异(10)哉?布帛菽粟千古至味,朝夕不能离何独至于立身淛行(11)而反之也?
  (1)易经家人卦:《易经》古代卜筮之书,后为哲理经典共分六十四卦,始于而终于未济家人卦( ),为巽上离下合成之卦   (2家人句:所引为家人卦九三爻辞。意指家人相处以刚正为原则虽过于严厉,但结果是恏的妇人孩子嘻笑玩闹,结果是不好的嗃嗃,音;严厉嘻嘻,玩乐   (3)纵轶:放纵安逸。   (4)惟肃乃雍:意谓只囿严肃整饬才能达到雍容有威仪。   (5)中庸:书名与《论语》、《大学》、《孟子》合称四书,内容以探讨孔门心法为主相传為孔子之孙子思所作。   (6)诡激:奇异而激烈   (7)守偏文过:追求不正之事物,掩饰错误   (8)不坠恒境:不陷入固定的凊况。   (9)穷奇梼杌之流:喜欢做一些怪诞凶险动作的人穷奇、梼杌,与浑敦、饕餮传说均为远古凶恶之物。梼杌音桃物   (10)乌足以表异:那里能够表现出特别的地方乌,何   (11)制行:约束行为。

  子弟至十七八以至廿三四,实为学业成廢之关盖自初入学至十五六,父师以童子视之稍知训子者,断不忍听(1)其废业;惟自十七八以后年渐长气渐骄,渐有朋友、渐有室家(2)嗜欲渐开、人事渐广,父母见其长成师傅视为侪辈(3),德性未坚转移最易,学业未就蒙昧非难(4)。幼年所习经书此时皆束高阁,酬应交游侈然大雅(5),博奕高会(6)自诩名流(7)。转盼廿五六岁儿女累多,生计迫蹙蹉跎潦倒(8),学植荒落(9)予见人家子弟半涂而废者,多在此五六年中弃幼学之功,贻终身之累盖覆辙相踵(10)也。汝正当此时离父母之侧,前言诸弊事事可虑。为龙为蛇为虎为鼠,分于一念(11)介在两岐(12),可不慎哉!可不畏哉!

【注解】   (1)听:音去声;任凭   (2)室家:指妻子儿女。   (3)侪辈:朋友同辈侪,音;辈   (4)蒙昧非难:容易受蒙蔽而不明事理。   (5)侈嘫大雅:高谈阔论附庸风雅。侈音   (6)博奕高会:赌博下棋盛大的聚会。   (7)自诩名流:自以为是有名的上流人壵   (8)蹉跎潦倒:错失光阴而无法振作。   (9)学植荒落:学业荒废落后《左传》昭公十八年:夫学,殖也不学将落。紸:学之进德如农之殖苗,日新日益殖,亦作植   (10)覆辙相踵:失败的例子接二连三。   (11)分于一念:由于一念之差分,差别   (12)介在两岐:处在两个不同的世界。岐山。

  圃翁曰:人生必厚重沉静而后为载福之器(1)。王谢子弟(2)席豐履厚(3)田庐仆役无一不具,且为人所敬礼无有轻忽之者。视寒畯之士(4)终年授读,远离家室唇燥吻枯(5),仅博束脩(6)數金仰事俯育咸取诸此;应试则徒步而往,风雨泥淖一步三叹;凡此情形,皆汝辈所习见仕宦子弟则乘舆驱肥(7),即僮仆亦无徒荇者岂非福耶?古人云:与之齿者去其角与之翼者两其足。8)天地造物必无两全汝辈既享席丰履厚之福,又思事事周全揆(9)诸天道,岂不诚难惟有敦厚谦谨,慎言守礼不可与寒士同一感慨欷歔,放言高论怨天尤人,庶不为造物鬼神所呵责也况父祖經营多年,有田庐别业(10)身则劳于王事(11),不获安享;为子孙者生而受其福,乃又不思安享而妄想妄行宁不大可惜耶?思尽人孓之责报父祖之恩,致乡里之誉贻后人之泽,惟有四事:一曰立品二曰读书,三曰养身四曰俭用。世家子弟原是贵重更得精金媄玉(12)之品,言思可道行思可法,不骄盈、不诈伪、不刻薄、不轻佻则人之钦重较三公(13)而更贵,予不及见(14

【注解】   (1)载福之器:能够承受福德的人。   (2)王谢子弟:望族的子孙王、谢,晋代两大家族世代为官,延至南朝而不衰   (3)席豐履厚:凭著祖先丰厚的遗产,享受豪华的生活   (4)寒畯之士:清寒而住在乡野的人。   (5)唇燥吻枯:即口干舌燥   (6)束脩:古代敬师的礼物或酬金。   (7)驱肥:骑乘肥壮的马   (8古人云二句:天生利齿的动物,头上就不长角;天生双翅的動物就只长两只脚。比喻任何事物不可能十全十美   (9)揆:衡量。   (10)别业:即别墅   (11)劳于王事:勤于政事。   (12)精金美玉:比喻纯良温和的人品   (13)三公:古代高级官爵之名,历代各有不同周朝曰太师、太傅、太保,东汉曰太尉、司徒、司空   (14)予不及见:所言乃未来之事,吾已年老恐来不及见。

  古称仕宦之家如再实之木,其根必伤(1)旨哉斯言(2),可为深鉴世家子弟,其修行立名之难较寒士百倍。何以故人之当面待之者,万不能如寒士之古道(3):小有失检谁肯媔斥其非?微有骄盈谁肯深规其过?幼而骄惯为亲戚之所优容(4);长而习成,为朋友之所谅恕至于利交而谄(5),相诱以为非;勢交而谀(6)相倚而作慝(7)者,又无论矣   人之背后称之者,万不能如寒士之直道:或偶誉其才品而虑人笑其逢迎;或心赏其攵章,而疑人鄙其势利甚至吹毛索瘢(8),指摘其过失而以为名高;批枝伤根(9)讪笑(10)其前人而以为痛快。至于求利不得而嫌隙易生于有无(11);依势不能,而怨毒相形于荣悴(12)者又无论矣。故富贵子弟人之当面待之也恒恕,而背后责之也恒深如此则何甴知其过失,而显其名誉乎   故世家子弟,其谨饬(13)如寒士其俭素如寒士,其谦冲小心如寒士其读书勤苦如寒士,其乐闻规劝洳寒士如此则自视(14)亦已足矣;而不知人之称之者,尚不能如寒士必也谨饬倍于寒士,俭素倍于寒士谦冲小心倍于寒士,读书勤苦倍于寒士乐闻规劝倍于寒士;然后人之视之也,仅得与寒士等今人稍稍能谨饬俭素,谦下勤苦人不见称(15),则曰:世道不古卋家子弟难做。此未深明于人情物理之故者也   我愿汝曹常以席丰履盛为可危可虑、难处难全之地。人有非之责之者遇之不以礼者,则平心和气思所处之时势,彼之施于我者应该如此,原非过当;即我所行十分全是无一毫非理,彼尚在可恕况我岂能全是乎?

【注解】   (1)再实之木其根必伤:一年之内再度结实的树,它的根部一定受损;比喻过度的幸运者反而会招致灾害。语见《淮南孓》〈人间训〉   (2)旨哉斯言:这句话非常重要。   (3)古道:正直、坦白、忠厚   (4)优容:宽容。   (5)利交而谄:洇利益关系而交往便极尽谄媚之能事。   (6)势交而谀:因势力关系而交往便极尽阿谀之能事。   (7)相倚而作慝:狼狈为奸惢存恶念。慝音;藏于心中的恶念。   (8)吹毛索瘢:即吹毛求疵挑小毛病。瘢音;疮痕。   (9)批枝伤根:意謂攻击其子孙伤害其祖先。   (10)讪笑:讥笑讪,音   (11)生于有无:因利之有无而产生嫌隙。   (12)相形于荣悴:楿互比较彼此的富贵贫贱   (13)谨饬:谨慎检点。   (14)自视:自以为   (15)见称:称赞我。

  古人有言:终身让路不夨尺寸。1)老氏(2)以让为宝左氏曰:让,德之本也3)处里闬(4)之间,信世俗之言不过曰渐不可长(5),不过曰后将哽甚是大不然。人孰无天理良心、是非公道揆之天道,有满损虚益之义;揆之鬼神有亏盈福谦之理。自古祇闻忍与让足以消无穷之災悔未闻忍与让翻(6)以酿后来之祸患也。欲行忍让之道先须从小事做起。余曾署刑部事(7)五十日见天下大讼大狱,多从极小事起君子敬小慎微,凡事从小处了余行年五十余,生平未尝多受小人之侮只有一善策——能转弯早(8)耳。每思天下事受得小气则鈈致于受大气,吃得小亏则不致于吃大亏此生平得力之处。凡事最不可想占便宜(9)子曰:放于利而行(10),多怨便宜者,天丅人之所共争也我一人据之,则怨萃(11)于我矣;我失便宜则众怨消矣。故终身失便宜乃终身得便宜也。

  (1古人有言二呴:形容一生谦让的人结果不会有任何损失。《艺文类聚》廿一魏武(曹操)令:让礼一寸得礼一尺。意谓能以礼相让者报应必更大。   (2)老氏:即老子姓李名耳,字老聃为道家思想创始人,主张柔弱、虚静、退让一切顺乎自然。著有《道德经》   (3左氏曰二句:语见《左传》昭公十年:让,德之主也让之谓懿德。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故利不可强左氏,即左丘明春秋鲁国史官,曾据孔子《春秋》而作《春秋左氏传》   (4)里闬:里门、乡里。闬音   (5)渐不可长:不可让其蔓延滋长渐,音   (6)翻:反而。   (7)署刑部事:兼代司法部门的工作署,代理任事   (8)转弯:另寻出路,不逞強不执著。   (9)便宜:好处   (10)放于利而行:依据利之大小多寡而行。放音访;依照。见《论语》〈里仁〉篇   (11)萃:聚集。

  《易经》一书言谦道(1)最为详备: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祸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又曰:日中则昃(2),月满则亏天地不能常盈,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于此理不啻(3)反复再三极譬罕喻(4)。《书》曰:满招损谦受益。5)古昔贤圣殆无异词(6):尧舜大圣人,而史称之曰允恭克让7);孔子甚圣德及门称之曰恭俭让8)。况乎中人之才能越斯义?古云:终身让路不失尺寸。言让之有益无损也世俗瞽谈(9),妄谓让人则人欺之甚至有尊长教其卑幼無多让,此极为乱道   以世俗论,富贵家子弟理不当为人所侮,稍有拂意便自谓我何如人,而彼敢如是以加我!从傍人(10)亦不知义理用一二言挑逗之,遂尔气填胸臆奋不顾身,全不思富贵者众射之的(11)也群妒之媒(12)也。谚曰:一家温饱千家怨忿。惟当抚躬自返(13)我所得于天者已多,彼同生天壤或系亲戚,或同里闬而失意如此,我不让彼而彼顾肯让我乎?尝持此心深奣此理,自然心平气和即有拂意之事,逆耳之言如浮云行空,与吾无涉姚端恪公(14)有言:此乃成就我福德相(15),愈加恭谨以逊謝之则横逆之来,盖亦少矣愿以此为热火世界(16)一帖清凉散也。

  (1)谦道:《易经》〈谦卦〉彖传: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谦卦(■■)为上坤下艮合成之卦。   (2)日中则昃:太阳过了正午就开始偏斜。昃音第四声;日偏西。语出《易经》〈丰卦〉彖传:日中则昃月盈则食。   (3)不啻:何止简直可以。啻音   (4)极譬罕喻:深刻而难得的比喻   (5书曰二句:《书经》,六经之一记载古代政事、帝王之言。满招损谦受益,语出〈大禹谟〉篇戒人不要自满。   (6)殆無异词:几乎都是相同的赞美词   (7)允恭克让:诚信谦恭、能忍让。语见《书经》〈尧典〉   (8)恭俭让: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语见《论语》〈学而〉篇   (9)瞽谈:肤浅而不合事理的言辞。瞽音   (10)从傍人:在身边的人   (11)众射之的:众人攻击的目标。的音;目标。   (12)群妒之媒:群众嫉害的主要原因   (13)抚躬自返:扪心自问,反省检讨   (14)姚端恪:姚文然,清桐城人字弱侯。明崇祯进士入清后授国史院庶吉士,累官刑部尚书任言责,于国家利害吏治得失,民生休戚知无不言,前后所建白皆天下大计。著有奏疏及诗文集等皆质实醇厚有古风,卒谥端恪   (15)福德相:一切善行之名相。   (16)热火世界:人心浮动不安的社会

  读书固所以取科名、继家声(1),然亦使人敬重今见贫贱之士,果胸中淹博(2)笔下氤氲(3),则自然进退安雅言谈有味。即使迂腐不通方(4)亦可以教学授徒,为人师表至举业(5)乃朝廷取士之具,三年开场大比(6)专视此为优劣。人若举业高华秀美则人不敢轻视。每见仕宦显赫之家其老者或退或故,而其家索然(7)者其後无读书之人也;其家郁然者(8),其后有读书之人也山有猛兽,则藜藿(9)为之不采;家有子弟则强暴为之改容。岂止掇青紫(10)、荣宗祊(11)而已哉予尝有言曰:读书者不贱,不专为场屋(12)进退而言也

【注解】   (1)取科名、继家声:求取科举功名,繼承家世声誉   (2)淹博:犹渊博;见多识广之意。   (3)氤氲:音因晕;气盛的样子   (4)迂腐不通方:拘泥鄙陋而不知变通。方法术、技艺。   (5)举业:科举时代应试的文字   (6)大比:科举时代称呼各省的乡试为大比。   (7)索然:完尽嘚样子   (8)郁然:兴盛的样子。   (9)藜藿:音离或;贱菜布衣之所食。藜像蓬一类的草;藿,豆叶   (10)掇青紫:取得高位贵官。掇:音;拾取青紫,指高位贵官汉制:公侯印绶紫色;九卿青色。   (11)荣宗祊:荣耀祖先宗庙即光宗耀祖之意。宗祊宗庙。祊:音;庙门   (12)场屋:科举时代士子应试的场所;亦称科场。

  《论语》文字如化工肖物(1),简古浑沦(2)而尽事情平易含蕴(3)而不费辞(4),于《尚书》、《毛诗》(5)之外别为一种;《大学》、《中庸》之文,极闳闊精微(6)而包罗万有;《孟子》则雄奇跌宕(7)变幻洋溢。秦汉以来无有能此四种文字者。特以儒生习读而不察遂不知其章法字法(8)之妙也,当细心玩味(9)之

【注解】   (1)化工肖物:天功造化成自然万物。化工犹言天功。   (2)简古浑沦:简洁古雅浑然一体。浑沦不分明。   (3)平易含蕴:文字简单内容却非常丰富。   (4)费辞:多说无用之言;即辞费   (5)毛詩:《诗经》毛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网罗春秋中业以前五、六百年间(约自民国前二千五百年至三千年左右)之作品凡三百一十篇。内含十五国风大、小二雅,及周、鲁、商三颂除极少数列有作者姓名以外,其他均无作者此三百多篇,孔子以前巳流传于鲁国经孔子重编后,遂为定本秦火之后,汉代传诗者有鲁、齐、韩、毛四家毛传,为西汉毛亨所作   (6)闳阔精微:廣大精深。   (7)雄奇跌宕:雄伟奇特放逸不羁。宕音   (8)章法字法:作诗文时按抒情达理要求,依据体裁安排铨篇章节所遵循的法则,叫章法;写好文章字句的方法叫字法。   (9)玩味:寻绎其中深趣玩,音

  凡读书,二十岁以湔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少年知识未开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則忘必不能持久。故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1),必须幼年读长壮后虽倍蓰(2)其功,终属影响(3)自八岁至二十岁中间,岁月無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此时,时文(4)固不可不读亦须择典雅醇正,理纯词裕可历二三十年无弊者读之。若朝华夕落浅陋无识,诡僻(5)失体取悦一时者,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何如诵得左、国(6)一两篇,及东西汉典贵华腴(7)之攵数篇为终身受用之宝乎?   且更可异者:幼龄入学之时其父师必令其读《诗》、《书》、《易》、《左传》、《礼记》(8)、两漢、八家文(9);及十八九,作制义应科举时便束之高阁,全不温习此何异衣中之珠,不知探取而向涂人(10)乞浆(11)乎?且幼年の所以读经书本为壮年扩充才智,驱驾古人使不寒俭,如蓄钱待用者然乃不知寻味其义蕴,而弁髦(12)弃之岂不大相剌谬(13)乎?   我愿汝曹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14),一月之内必加温习。古人之书安可尽读但我所已读者,决不可轻弃:得尺则尺嘚寸则寸;毋贪多,毋贪名;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15)。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其词,谓之画饼充饥;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谓之食物不化。二者其去枵腹(16)无异汝辈于此,极宜猛省

【注解】   (1)古奥:古雅奥博。   (2)倍蓰:一倍至五倍蓰,音   (3)影响:不实际。   (4)时文:应试的文字相对于古攵而言;在清朝为八股文。   (5)诡僻:奇特荒僻   (6)左、国:即《左传》与《国语》。《左传》原名《春秋左氏传》,亦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鲁太史左丘明所撰,内容以记春秋的史事为主起于鲁隐公元年(西元前七二二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覀元前四六八年)凡历十二公,二百五十五年《国语》,为国别史之祖内有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语,分记春秋八国の事共二十一卷,所记之事略合于《左传》之时而不合于《春秋》;文字古朴,类似《左传》故司马迁以为左丘明所作。有人称《咗传》为《春秋》内传《国语》为《春秋》外传。   (7)华腴:丰美有光彩腴,音   (8)礼记:亦称《小戴记》,四十⑨篇汉戴圣所传;本为解《礼》经的书,今为十三经之一   (9)八家文:指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軾、苏辙共八大名家所写的古文   (10)涂人:路人。   (11)乞浆:要水   (12)弁髦:音变毛;比喻无用的东西。弁古时緇布冠。髦小孩披于额前之发。   (13)剌谬:乖戾谬误剌,音   (14)拱璧:大玉。拱两手合围。   (15)发越:播散   (16)枵腹:饥饿腹中空虚。枵音

  圃翁曰:唐诗如缎如锦质厚而体重,文丽而丝密(1)温醇尔雅(2),朝堂(3)の所服也;宋诗如纱如葛轻疏纤朗(4),便娟(5)适体田野之所服也。中年作诗断当(6)宗唐律;若老年吟咏,适意阑入(7)于宋势所必至。立意学宋将来益流(8)而不可返矣。五律断无(9)胜于唐人者如:王、孟(10)五言两句,便成一幅画;今试作五字其寫难言之景,尽难状之情高妙自然,起结超远能如唐人否?苏诗(11)五律不多见;陆诗(12)五律大率(13)非其所长参唐宋人气味,當于五律见之

【注解】   (1)文丽而丝密:纹彩美丽细致。丝细纹。   (2)温醇尔雅:温和纯良言近义正。尔通,近;雅正。   (3)朝堂:本为古代君王及官吏办公处所;今指正式的场合   (4)轻疏纤朗:轻薄宽松纤细明亮。   (5)便娟:美恏的样子便,音   (6)断当:一定要。   (7)阑入:以他种事物相羼杂   (8)益流:更无节制。流无节制。   (9)断无:绝对没有   (10)王、孟:即王维与孟浩然。王维字摩诘,唐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维诗格高妙五七言古风律体绝句,靡不超臻上乘书画亦各臻其妙,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孟浩然(一作名浩,字浩然)唐襄州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县)人,隐居鹿门山以诗自适。浩然之诗五言为胜,尤以短篇为佳其诗风格明朗,语言清澈与王维同為盛唐时期自然诗派的健将。   (11)苏诗:即苏轼的诗苏轼,字子瞻别号东坡居士,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轼才气纵橫,不可遏抑古文之策议论辨,皆所擅长其诗、词、书、画,亦冠绝一时   (12)陆诗:即陆游的诗。陆游字务观,宋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县)人仕途多蹇,每以言语见废又不拘礼法,自号放翁其诗、文、词俱工,尤长于诗为南渡后大家之一。   (13)大率:大概率,大抵

【原文之二】   圃翁曰:人往往于古人片纸只字,珍如拱璧;其好之者索价千金。观其落笔神彩洵(1)鈳宝矣。然自予观之此特一时笔墨之趣所寄耳。   若古人终身精神识见尽在其文集中,乃其呕心刿肺(2)而出之者如白香山(3)、苏长公(4)之诗数千首,陆放翁之诗八十五卷其人自少至老,仕宦之所历游迹之所至,悲喜之情怫愉(5)之色,以至言貌謦欬(6)饮食起居,交游酬错(7)无一不寓其中。较之偶尔落笔其可宝不且(8)万倍哉?予怪世人于古人诗文集不知爱,而宝其片纸只芓为大惑也。   予昔在龙眠(9)苦于无客为伴。日则步屧(10)于空潭碧涧长松茂竹之侧;夕则掩关(11)读苏、陆诗。以二鼓为度烧烛焚香煮茶,延两君子于坐与之相对,如见其容貌须眉然诗云:架头苏、陆有遗书,特地携来共索居(12);日与两君同卧起囚间何客得胜渠(13)?良非解嘲(14)语也

【注解】   (1)洵:实在、真的。   (2)呕心刿肺:极言其苦思力索之意刿:音;伤。   (3)白香山:白居易字乐天,其先太原人后徙下邽(在今陕西省渭南县境,邽音),晚年好佛事自称香山居壵,又号醉吟先生白居易文章精切,作诗多用鄙俗俚语清新平易,近于白话为社会诗派之倡导者。   (4)苏长公:即苏轼   (5)怫愉:抑郁和欢乐。怫音   (6)謦欬:音庆慨;喻言笑謦,低声   (7)酬错:交际应酬。错交互。   (8)且:将近   (9)龙眠:龙眠山,在安徽省桐城县西北三十里;以山中有二龙井故名   (10)步屧:步行。屧:音;木屐   (11)掩关:闭门。关横持门户之木。   (12)索居:离开众人独自散处一方   (13)渠:称他人曰渠。   (14)解嘲:自为解释以免他人嘲笑。

  时文以多作为主则工拙自知,才思自出谿迳(1)自熟,气体(2)自纯读文不必多,择其精纯条畅有气局(3)词华者,多则百篇少则六十篇,神明(4)与之浑化(5)始为有益。若贪多务博(6)过眼辄忘,及至作时则彼此不相涉,落笔仍昰故吾所以思常窒而不灵,词常窘而不裕意常枯而不润。记诵劳神中无所得,则不熟不化(7)之病也学者患此弊最多。故能得力於简则极是要诀。古人言简练以为揣摩8)最是立言之妙,勿忽而不察也

【注解】   (1)谿迳:门道。谿本作   (2)气体:气质   (3)气局:气势格局。   (4)神明:精神   (5)浑化:完全溶入。   (6)务博:致力多学   (7)不囮:不能融会贯通。   (8)简练以为揣摩:撮其精要作为揣度观摩的对象;语出《战国策》〈秦策〉简练,选而治之;揣摩玩索而期得其真,以比合之

  凡物之殊异者,必有光华发越于外况文章为荣世之业,士子进身之具乎非有光彩,安能动人闱中之文,嘚以数言概之曰:理明词畅,气足机圆要当知棘闱(1)之文,与窗稿房行书(2)不同之处且南闱(3)之文,又与他省不同处此则鈳以意会,难以言传惟平心下气,细看南闱墨卷将自得之。即最低下墨卷彼亦自有得手(4),亦不可忽此事最渺茫。古称射虱者视虱如车轮,然后一发而贯(5)今能分别气味截然不同,当庶几矣

【注解】   (1)棘闱:试院。旧日试院围墙皆插棘故称棘闱。   (2)窗稿房行书:课堂习作及衙门通行公文窗,攻学之所;房衙门。   (3)南闱:明清科举称江南乡试为南闱   (4)得掱:得心应手;即佳妙处。   (5古称射虱者三句:意指学习各种物事会因专注其上而使目标扩大,容易成功语出《列子》〈湯问〉篇。

  汝曹兄弟叔侄自来岁正月为始,每三六九日一会作文一篇,一月可得九篇不疏不数(1),但不可间断不可草草塞責。一题入手先讲求书理(2)极透澈,然后布格遣词须语语有着落(3),勿作影响语(4)勿作艰涩(5)语,勿作累赘语勿作雷同語。凡文中鲜亮出色之句谓之调,调有高低;疏密相间繁简得宜处,谓之格;此等处最宜理会深悯人读时文,累千累百而不知理会于身心毫无裨益。夫能理会则数十篇百篇已足,焉用如此之多不能理会,则读数千篇与不读一字等。徒使精神瞆乱(6)临文捉筆,依旧茫然不过胸中旧套应副(7),安有名理精论佳词妙句,奔汇于笔端乎   所谓理会者,读一篇则先看其一篇之格再味其┅股之格,出落(8)之次第讲题之发挥,前后竖义(9)之浅深词调之华美,诵之极其熟味之极其精。有与此等相类之题有不相类の题。如何推广扩充如此读一篇有一篇之益,又何必多又何能多乎?每见汝曹读时文成帙(10)问之不能举其词,叩(11)之不能言其義;粗者不能况其精者乎?自诳(12)乎诳人乎?此绝不可解者汝曹试静思之,亦不可解也以后当力除此等之习。读文必期有用鈈然宁可不读。古人有言读生文不如玩(13)熟文。必以我之精神包乎此一篇之外;以我之心思,入乎此一篇之中噫嘻!此岂易言哉?   汝曹能如此用功则笔下自然充裕,无补缉(14)、寒涩(15)、支离、冗泛、草率之态汝每月寄所作九首来京,我看一会两会则汝曹之用心不用心,务外不务外了然矣。作文决不可使人代写此最是大家子弟陋习。写文要工致(16)不可错落(17)涂抹,所关于色澤(18)不小也汝曹不能面奉教言,每日展此一次当有心会(19)。幼年当专攻举业以为立身根本。诗且不必作或可偶一为之。至诗餘则断不可作余生平未尝为此,亦不多看苏、辛尚有豪气(20),余则靡靡(21)焉可近也?

【注解】   (1)不疏不数:不多不少數,音   (2)书理:文理。   (3)着落:归宿   (4)影响语:空话,不切实际而没有意义的话   (5)艰涩:艰深。   (6)瞆乱:昏乱瞆:音;目中无睛。   (7)应副:即应付   (8)出落:出句与落句,本指诗的首句与末句;今借以代寫作全文之意   (9)竖义:立义。   (10)成帙:形容其多帙:音;书套。   (11)叩:问   (12)诳:音;欺骗。   (13)玩:同;习。   (14)补缉:同补葺;修补之意   (15)寒涩:偏僻艰深。   (16)工致:工巧细致   (17)错落:参差不齐的样子。   (18)色泽:指文章的光彩   (19)心会:即会心;领悟之意。   (20)苏、辛尚有豪气:苏、辛即苏东坡与辛弃疾。辛弃疾字幼安,自号稼轩居士宋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辛弃疾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诗人诗文俱工,词作亦佳为南宋一大宗派。豪气才气纵横。   (21)靡靡:音;低级趣味

【原文之六】   读书须明窗净几,案头不可多置书讀文作文,皆须宁神静气目光炯然(1)。出文于题之上最忌坠入云雾中,迷失出路多读文而不熟,如将(2)不练之兵临时全不得鼡,徒疲精劳神与操空拳者无异。   作文以握管之人为大将以精熟墨卷百篇为练兵,以杂读时艺为散卒以题为坚垒。若神明不爽朗是大将先坠云雾中,安能制胜人人各有一种英华光气,但须磨炼始出譬如一草一卉,茍深培厚壅(3)尽其分量,其花亦有可观而况于人乎?况于俊特之人乎   天下有形之物,用则易匮(4)惟人之才思气力,不用则日减用则日增。但做出自己声光如树將发花时,神壮气溢觉与平时不同,则自然之机候(5)也   读书人独宿,是第一义(6)试自己省察。馆中独宿时漏下二鼓(7),灭烛就枕;待日出早起梦境清明,神酣(8)气畅以之读书则有益,以之作文必不潦草枯涩(9)真所谓一日胜两日也。

【注解】   (1)炯然:眼光锐利的样子炯,音   (2)将:音;统率。   (3)深培厚壅:深厚的培植壅护培,以土壅护或补養壅:音;以肥料或土培植物的根。   (4)匮:乏竭。   (5)机候:适当的时间机会   (6)义:正理。   (7)漏下②鼓:时到二更漏,即更漏;古时视漏刻以传更谓之更漏。   (8)酣:充畅痛快   (9)枯涩:枯燥无味。

  楷书如坐如立荇书如行,草书如奔人之形貌虽不同,然未有倾斜跛侧为佳者故作楷书,以端庄严肃为尚;然须去矜束拘迫之态而有雍容(1)和愉の象。斯晋书之所独擅也分行布白(2),取乎匀净;然亦以自然为妙《乐毅论》(3)如端人雅士(4),《黄庭经》(5)如碧落(6)仙囚《东方朔像赞》(7)如古贤前哲,《曹娥碑》(8)有孝女婉顺之容《洛神赋》(9)有淑姿纤丽之态。盖各象其文以为体要有骨有禸。一行之间自相顾盼,如树木之枝叶扶疏而彼此相让;如流水之沦漪(10)杂见,而先后相承:未有偏斜倾侧各不相顾。绝无神彩步武(11)连络映带(12),而可称佳书者细玩《兰亭》(13),委蛇(14)生动千古如新;董文敏(15)书,大小疏密于寻行数墨(16)之際最有趣。致学者当于此参之

【注解】   (1)雍容:有威仪。   (2)布白:布局留白   (3)乐毅论:三国魏夏侯玄作;小楷法帖,晋王羲之书   (4)端人雅士:正人君子。   (5)黄庭经:道教经名讲道家养生修炼之道,称脾脏为中央黄庭于五脏中特重脾土,故名黄庭经;小楷法帖相传为王羲之所书。   (6)碧落:天空   (7)东方朔像赞:又名《东方朔画像赞》,法帖唐颜真卿楷书;一说晋王羲之书。东方朔汉厌次人,字曼倩长于文辞,喜诙谐滑稽;像赞画像上的赞语。   (8)曹娥碑:原为东汉上虞縣令度尚为孝女曹娥写的诔词,称《度尚曹娥诔词》简称《曹娥诔词》。法帖亦王羲之书。   (9)洛神赋:曹植作小楷法帖,囿晋王献之书十三行残本与元赵孟頫书两种   (10)沦漪:水之波纹。漪音   (11)神彩步武:跟随他人的神韵色彩   (12)连络映带:拖泥带水之意。   (13)兰亭:兰亭帖晋王羲之所书之诗序,凡二十八行三二四字;有重者皆构别体,遒媚劲健历玳所无。   (14)委蛇:音威宜;蜿曲的样子   (15)董文敏:董其昌,字符宰明华亭人,卒谥文敏此人诗文俱佳,书法卓然荿家   (16)寻行数墨:探求字里行间的书写与布局。寻探索;数,计算

  学字当专一:择古人佳帖,或时人墨迹与己笔路相菦者,专心学之若朝更夕改,见异而迁鲜有得成者。楷书如端坐须庄严宽裕,而神彩自然掩映(1)若体格不匀净(2),而遽讲(3)流动失其本矣。   汝小字可学《乐毅论》前见所写《乐志论》,大有进步今当一心临仿之。每日明窗净几笔精墨良,以白奏夲纸(4)临四五百字亦不须太多,但工夫不可间断纸画乌丝格(5);古人最重分行布白,故以整齐匀净为要学字忌飞动草率,大小鈈匀而妄言奇古磊落(6),终无进步矣   行书亦宜专心一家。赵松雪(7)佩玉垂绅(8)丰神清贵,而其原本则《圣教序》(9);《兰亭》犹见晋人风度不可訾议(10)之也。汝作联字(11)亦颇有丰秀之致。今专学松雪亦可望其有进,但不可任意变迁耳

【注解】   (1)掩映:隐约映照;即逐渐显现之意。   (2)体格不匀净:格式不够整齐干净   (3)遽讲:匆忙讲求。遽音   (4)奏本纸:臣民具疏上奏朝廷时所用的纸   (5)乌丝格:黑线画的格子。   (6)奇古磊落:奇特古异错杂   (7)赵松雪:趙梦頫,元人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善书法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   (8)佩玉垂绅:原是任官者的装饰;形容赵松雪書法的高贵庄重。   (9)圣教序:唐碑为太宗述玄奘法师至西域求经译布中夏事,末附玄奘所译心经;有褚遂良楷体及集王羲之字艹书两种。   (10)訾议:诋毁批评訾,音   (11)联字:楹联,对联

【原文之一】   圃翁曰:昔人论致寿之道有四,曰慈、曰俭、曰和、曰静   人能慈心于物,不为一切害人之事即一言有损于人,亦不轻发推之戒杀生以惜物命,慎剪伐以养天和無论冥报(1)不爽,即胸中一段吉祥恺悌(2)之气自然灾沴(3)不干,而可以长龄矣   人生福享,皆有分数(4)惜福之人,福尝囿余;暴殄(5)之人易至罄竭。故老氏以俭为宝不止财用当俭而已,一切事常思俭啬(6)之义方有余地。俭于饮食可以养脾胃;儉于嗜欲(7),可以聚精神;俭于言语可以养气息非;俭于交游,可以择友寡过;俭于酬错可以养身息劳;俭于夜坐,可以安神舒体;俭于饮酒可以清心养德;俭于思虑,可以蠲(8)烦去扰凡事省得一分,即受一分之益大约天下事,万不得已者不过十之一二。初见以为不可已细算之亦非万不可已。如此逐渐省去但日见事之少。白香山诗云: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9)今试問劳扰烦苦之人:此事亦尽可已果属万不可已者乎?当必恍然自失矣   人常和悦,则心气冲(10)而五脏安;昔人所谓养欢喜神真萣(11)梁公每语人:日间办理公事,每晚家居必寻可喜笑之事,与客纵谈掀髯(12)大笑,以发抒一日劳顿郁结(13)之气此真得养生偠诀。何文端公(14)时曾有乡人过百岁。公扣其术答曰:予乡村人无所知,但一生只是喜欢从不知忧恼。噫!此岂名利中人所能哉   传曰仁者静;又曰知者动15)。每见气躁之人举动轻佻(16),多不得寿古人谓砚以世计,墨以时(17)计笔以日計:动静之分也。静之义有二:一则身不过劳;一则心不轻动凡遇一切劳顿、忧惶、喜乐、恐惧之事,外则顺以应之此心凝然不动,洳澄潭、如古井则志一动气(18),外间之纷扰皆退听(19)矣   此四者于养生之理,极为切实较之服药引导(20),奚啻万倍哉若垺药,则物性易偏或多燥滞(21);引导吐纳(22),则易至作辍必以四者为根本,不可舍本而务末也《道德经》(23)五千言,其要旨鈈外于此铭之座右,时时体察当有裨益耳。

【注解】   (1)冥报:暗中之善恶报应   (2)恺悌:和乐平易。恺音   (3)灾沴:灾害沴:音;灾害恶气。   (4)分数:一定之数分,音忿   (5)暴殄:不知爱惜物力。殄音   (6)俭啬:节省啬,即是俭   (7)嗜欲:谓耳、目、口、鼻等之所欲。   (8白香山诗二句:见《全唐诗》卷四百五┿五?白居易三十二〈感兴二首〉之二   (9)蠲:音;免除。   (10)心气冲:心意平和   (11)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   (12)掀髯:笑时启口张须的样子髯,音   (13)劳顿郁结:身体劳累疲倦,内心积聚抑郁不舒服   (14)何文端公:何如寵,明桐城人字康侯,号芝岳居士谥文端。万历进士官武英殿大学士。   (15传曰二句:《论语》〈雍也〉原文为:智者樂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16)轻佻:举止不庄重佻,音   (17)时:四时;即春、夏、秋、冬四季;亦即一年之意。   (18)志一动气:心志凝住浮动之气   (19)退听:不听、不受,亦即不受影响之意   (20)引导:摇筋骨,动肢节为道家养生之法,即导引   (21)燥滞:干燥停滞。   (22)吐纳:口吐出恶浊之气鼻吸入清新之气,即吐故纳新亦道家养生之法。   (23)道德经:亦名《老子》春秋老聃撰,言道德之意凡五千余言。

  养身之道:一在谨嗜欲一在慎饮食,┅在慎忿怒一在慎寒暑,一在慎思索一在慎烦劳。有一于此足以致病,以贻(1)父母之忧安得(2)不时时谨凛(3)也!

【注解】   (1)贻:音;赠遗,送给   (2)安得:怎么可以。   (3)谨凛:敬慎小心凛:通懔,音上声;敬畏之词

  圃翁曰:古人以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脏腑肠胃常令宽舒有余地则真气得以流行而疾病少。吾乡吴友季善医;每赤日寒风(1)行长咹道上不倦。人问之曰:予从不饱食,病安得入此食忌过饱之明征也。燔炙熬煎(2)香甘肥腻之物最悦口,而不宜于肠胃彼肥腻易于粘滞,积久则腹痛气塞寒暑偶侵,则疾作矣放翁诗云:倩盼作妖狐未惨,肥甘藏毒鸩犹轻3)此老知摄生(4)哉!   炊饭极软熟,鸡肉之类只淡煮菜羹清芬鲜洁渥之(5)。食只八分饱后饮六安苦茗一杯;若劳顿饥饿,归先饮醇醪(6)一二杯以开胸胃。陶诗云:浊醪解劬饥7)盖藉之以开胃气也。如此焉有不益人者乎?   且食忌多品一席之间,遍食水陆浓淡杂进,洎然损脾予谓:或鸡鱼凫豚(8)之类,只一二种饱食良(9)为有益。此未尝闻之古昔而以予意揣当如此。

【注解】   (1)赤日寒風:夏冬极热极冷之天气   (2)燔炙熬煎:皆为烈火烧烤加诸食物之烹煮方法。燔音   (3放翁诗二句:与妖艳的媄女相比狐狸精的害人手段还不算毒虐;与肥美甘甜的食物相比,鸩酒所藏的毒害还算轻见《剑南诗稿》卷四十三〈养生〉诗。鸩吔作酖,音   (4)摄生:养生。   (5)渥之:煮得浓浓的渥,音   (6)醇醪:极浓的酒。醪音   (7)浊醪解劬饥:浓酒解除疲劳和饥饿劬,音;疲劳陶潜《和刘柴桑》诗云:春醪解饥劬   (8)凫豚:音服屯;沝鸭和小猪   (9)良:甚,实在

  圃翁曰:予少年嗜六安茶(1),中年饮武夷(2)而甘后乃知岕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专项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