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诗言志”,《乡愁》乡愁这首诗表达的情感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原标题:雷海基 ‖ 从刘庆霖诗看表现“自我”的方式

“诗言志”,“言为心声”,都是说诗应当表达作者自已的思想和情感,也就是平常说的“诗中有我”。诗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才能感动读者。刘庆霖的诗读来感人,首先缘自诗中强烈的自我意识,也源于灵活多样的表现“自我”的方式与技巧。他运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类。

一、直接用“我”字的。其中又可分为三个类:

一是以“本我”的面目出现的。如《小女》“我家小女爱星空,胆小缠人牵手行。忽指天边圆月语:嫦娥晚饭煮星星。”《观兵马俑》“鲸吞六国鬼神惊,秦俑依然气势宏。若使我生千载上,定邀赢政夜谈兵。”《戍边日记之三》“界碑陪我立,站哨在江陔。远市烟花涌,临村灯火埋。枪尖除夕过,肩上大年来。为有心情好,霜眉白菊开。”这里的“我”直接出现在诗中。而《得肾结石有感》“女蜗彩石老君丹,误入吾身塞满川。自谓心胸非量小,何容豆大石头难?”有“吾”字。这些都是作者以主人的身份参与诗。

二是反客为主的。咏物或游览诗,本来所咏之物,所观之景是诗的主体,他却以我为主。如《望博格达峰》“跨上苍峦欲著鞭,知情灵鸟勿多言。天山是我雪鬃马,塞外从戎久未还。”天山成了他的坐骑。《题张家界天子山》“手握金鞭立晚风,一声号令动山容。如今我是石天子,统御湘中百万峰。”“我”是张家界的山石天子,可以统领湘西千座山了。《山谷小站》“车停峡谷间,驻足月台看。溪小如儿闹,峰高似我闲。”客随主便,山峰似我了。

三是假托他物他人为我。如《红豆吟》“相思红豆古今同,聊把一枚存梦中。我自有情如此物,寸心到死为君红。”这里的“我”,实际上是红豆,而不是作者的本我,但字面上的红豆之吟,实质上是作者之声。作者将自己置入红豆中。《寄家信》“男儿十八戍边楼,哨塔归来坐暮秋,折叠情思托鸿雁,担心超重是乡愁。”“男儿”是我的代称。作者早已是军官了,诗却借十八岁的新兵之口述说写家信的事,抒发普通士兵的心声。

二、诗中没有“我字”,题目中用动词表现“我”。

如《过大年》“爆竹烟花充宇庭,相围电视酒卮倾。灯笼光引春归路,子夜钟声已泛青。”题中省略了“我”字,应是“我过大年”。又如《春饮农家》“仲春傍晚雨方晴,把酒农家味最浓。炕上猫姿当画看,庭前蛙语作琴听。”是我春天在农家饮酒。这类的还有《谒王震塑像》“又逢故里麦初黄,兴凯浪推忆拓荒。今到君前何所献,一抔泥土似花香。”《过桃源县里水溪》“里水潺潺景色殊,世人争觅晋时途。平生不作仙源梦,流水桃花过眼无。”《游九寨沟》“古木参天挂绿苔,小桥转处镜池开。浣花细雨风吹过,一伞阳光撑梦来。”《赏睡莲》“坐赏半塘金彩蓬,倏忽花睡碧云间。却怜池里轻舟过,摇醒含苞梦一船。”《为国徽作》“政府高墙挂,应思蓄意深。徽中存麦穗,不许饿人民。”谒、过、游、赏,都是我之所为,题目省略了“我”这个主语字。

三、诗中省略主语,用谓语表现“我”的。

这个方式,诗中无“我”字,题中又没有我的动词,则在诗中用谓语表现“我”。如《流星雨》“小坐篱边仰面看,露风着发觉轻寒。流光纷坠如金雨,想是星车夜路翻。”诗中的“坐”、“看”、“觉”、“想”四个动作都是我做出来的,省略了“我”字。又《题长白山石壁》之一“叩壁扪星一路吟,登临雪顶拜山尊。倚天立定轻挥手,抖落霞衣襟上尘。”题目中的“题”字,是说诗是为长白山石壁写的,没说我登山。实际上是写我登长白山。诗中的“吟”、“登”、“挥”、“抖”前面都省略了“我”这个主语。之二“新秋爬上秀峰西,小住山中意自迷。林下读书花入卷,崖边对弈鹿观棋。”其中“爬”、“住”、“读”、“弈”前面都省略了“我”这个主语。这个方法,省略了“我”字,保留了“我”后面的动词,读者依然强烈感到作者“我”的存在。

四、诗中既无“我”字,也没有“我”后面的动词的。采用四种方式:

一是假托他人、他物为我的。如《高原军人》“高原营帐触天襟,耕月犁云亦可闻。夜里查房尤仔细,担心混入外星人。”谁担心混人外星人?诗里是高原军人,这个高原军人的担心实际上是作者的担心。又《蚌》“海是家乡贝是朋,惯于水底枕涛声。含将石子终年孕,不信明珠生不成。”诗中之蚌,是作者的化身,蚌之言实际上是“我”之声。

二是以我的口气写的。如《稻草人》“田间埂上扭风姿,底事为谁守望痴? 超短衣裙还未脱,爱情哭泣已多时。”其中“底事为谁守望痴?”分明是作者的发问,不是稻草人讲话。《北疆哨兵》“三载哨兵明月陪,壮心已共白云飞。他年若许天涯老,血洒边夫铸界碑。”其中“他年若许天涯老”显然是作者的话语。《野塘鱼》“家在寒塘远洞庭,芦花影里听蛙声。误食月钩光满腹,偶眠莲帐梦多清。”是用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写的。这就是王国维说的“无我之境”:“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诗用以鱼观物的方式,写的是鱼的感受,实则是作者“我”的感受。

三是表达了我的情感的。诗和题中虽没有“我”字或我的动作,但明显寄托了我的情感。有题中表达了我的情感的,如《清明喜雨》“坐闻风雨夜敲庐,似读平生最爱书。喜是春来除旱象,非关田有与田无。”题中之“喜”是我的喜。有诗中寄托了我的情感的,如《黄山挑夫》“鬓霜鞋草短衣寒,身在松风云壑间。行到峰峦奇险处,四围山影一肩担。”其中“鬓霜鞋草短衣寒,”“四围山影一肩担”两句显然溶入我的情怀:我觉得寒冷了,我觉得一肩担了四面的山影了。《春柳》“池草抽芽绿乍裁,蛙声涨到半山斋。阳光弯曲柳条上,早有风姿长出来。”蛙声怎能涨到半山斋呢?显然是作者的主观意识。

四是无我而有我造之情境。如《乡村即景》之二“两根烟袋坐篱旁,三串红椒挂土墙。辘轳腰缠紧日子,晾衣绳晒满阳光。”之三“山脚人家灯乍红,溪边打水照芳容。半枝花蕾插头上,一罐月光提手中。”这两首从字面上看,似乎不着“我”的痕迹,但其中的“辘轳腰缠紧日子”,“一罐月光提手中”,分明是作者主观营造的情境,辘轳不是生命之物,怎么还过紧日子呢?月光是无形之物怎能提在手中呢?但辘轳的腰缠紧了,日子也就紧了。月光装在罐里,自然可以提了。

总之,刘庆霖诗都将“自我”溶入诗中,有的直接写我,有的将我植入他物,有的假借他人之口,有的用自己口吻,有的将我之情寄托他物,有的用我造之景,方式方法多样,却都其中有“我”。其诗,无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因蕴涵着强烈的“自我”意识,读来均倍感语言亲切自然,方法新颖多彩,情感真挚浓郁,印象深刻,不禁反复回味。

可见,强烈的自我意识需要借助多种表达方式,而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又利于强化、彰显自我意识,更使诗作变化多端,鲜活灵动,引人入胜。

而那些有“我”的诗,无论有“我”字或省略了“我”字,都是第一人称写法,是以“我”的口吻传达出来的,以亲身阅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的写法,使诗的主观色彩更为浓厚,情感也更为动人,更增加了诗的真实性、亲和力和亲切感。

(发表2016.10月军事科学院《远望》诗刊,《诗词月刊》2017年6月,《诗词百家》2017年12月)

刘庆霖,著名诗人,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诗词》副主编,解放军《红叶》副主编。

雷海基 江西进贤人,解放军红叶诗社培训部导师,南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任多家刊物编委、特邀研究员,诗论文章多次入选全国中华诗词研讨会,出版著作有《诗词快速入门指导》《古今名家论诗词语录》《好诗创作方略--雷海基诗论文选》。

作者 | 雷海基 图片 | 刘庆霖

编辑 | 章雪芳 审核 | 小楼听雨

}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每日好诗推送作品除外)。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

  《给孩子的诗》是一本由北岛 选编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页数:1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给孩子的诗》读后感(一):诗歌之光

  人和书是要讲缘分的。比如我和这本《给孩子的诗》。原来是因为开车等红灯无聊,所以想到看书;一般的书需要大段阅读,等红灯的时间太碎片,所以想到看诗歌;买了唐诗结果太大部头,有些文辞晦涩,所以想到看现代诗;好的现代诗版本太少,所以选了这本;本来想每次等红灯慢慢看,结果早上停好车,忍不住就全看完了。恩,这就是和这本书的缘分。

  这本书里收录的都是北岛精心挑选的、适合给孩子看的现代诗歌,含义简单,没有艰涩的词句,有些还是童心未泯;描写的内容,也都是美好的、积极地、鼓励的。

  最喜欢的还是第一首: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无限在你手掌,永恒在刹那里收藏。

  一艘船孤独的航行在海上,它既不追求幸福,也不逃避幸福,它只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静碧蓝的大海,而头顶是金色的太阳,将要直面的,与已成过往的,较之深埋于它内心的,皆为微沫。

  顺便推一下另一首我喜欢但不在这本书里的:

  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没有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没有树,那水上只有海鸥。

  为什么要给孩子读诗?北岛说,诗歌之光会照亮突然醒来的人。现在,当我念这些诗给孩子听的时候,他能感受的,是韵律之美,是节奏之美;等他长大一些,他能感受到辞句之美,中文之美;等他成熟并经历人生的起落之后,也许在某一瞬间,他会想起这些儿时念过的诗,感受到意境之美、情怀之美。那时,这些幼年时读过的诗,也许会在他的心里低低盘旋,一点微光,给他力量,陪伴他度过与自己相处的岁月。

  另外,所有美好的,都是脆弱的,无论是生命、青春、自然、还是爱。生活的本质,是痛苦。诗歌,可以温和的告诉孩子们这个残酷的事实,并且在需要的时候,抚慰他们的心灵。

  最后想说的是,开车的时候,真的不适合看书。

  《给孩子的诗》读后感(二):诗存在于我们的生命中

  诗存在于我们的生命中

  ——读《北岛给孩子的诗》by/烟波浩渺

  有句话这样说:诗是哽在喉中的刺,不吐不快。

  读诗是我国的传统启蒙课之一。古时会让孩子读《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明显的表达年轻人对淑女的相思之情。《毛诗序》却说《关雎》,后妃之德也。说实话这个后妃之德还真是不能联想。

  还是孔子老人家评论的到位:《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而我们读诗启蒙都会从古体诗读起,包括家长的口头教授、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看各种画本卡片,李白、杜甫、王维简单的五言绝句。朗朗上口,韵律感十足,小孩子也聪明睡前给他读个几遍,第二起来再读读就可以记住。

  幼儿园里学很多童谣,简单小诗,充满童趣。

  直到中学以后诗虽然学的不是很多,渐渐也能体会到始终的乐趣,很多调皮的同学还会改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念出来,惹的大家哈哈大笑,老师们也无可奈何。

  如此一年年诵读,就是学习再差的同学背很多几首诗,无论新体旧体诗。慢慢的融入我们的生命中。谁要是写书评用恰到好处引用几句“诗”,这评论立刻提升了档次的感觉。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想来北岛和孔子选诗的初衷都是一样的。天生的直觉和悟性,开启诗歌之门,越年轻越好。了孩子为了新诗才有此书。

  北岛选编《给孩子的诗》汇集了57位不同国别的诗人,101首不同风格的新诗,携带着思想、文学、文明的火种,交给孩子,照亮下一代的阅读空间。选编的标准为:音乐性、可感性、经典性。

  虽说是编给孩子的诗,选择权还是在家长手里,北岛的选题很丰富,歌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这101首都有包含。人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以诗言志,国内外都是如此,诗是吾家事,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表达出每一位作者想让读者看的感情和画面。

  开篇第一首,翻译过来竟然有些禅味,颇似一花一世界。

  《布莱克》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花里一朵天堂。

  书中选的诗有的活泼俏皮:读此诗都可以想象自己孩子不停问的景象,写实又可爱。

  古川俊太郎《河流》,一孩子的口吻问的十万个为什么.

  因为太阳在逗她呀。

  有的和童谣异曲同工之妙:想象的空间无限放大到天空、星星。

  索德格朗《星星》,

  听一颗星星落地作响,

  你别赤脚在这草地上散布,

  我的花园到处是星星的碎片。

  有的表达思想传递替人思考的观念:

  达维什《想想别人》,我希望自己是黑暗中的蜡烛。

  表达期待的,孩子总归是地球的主人,大人放开手,让孩子自由的成长吧:希克梅特《无题》

  把地球交给孩子吧,哪怕仅只一天。

  歌颂爱情的,爱是互相依偎只要能紧紧拥抱:普列维尔《公园里》

  你吻了我,我吻了你在冬日朦胧的清晨。

  表达乡愁的:余光中《邮票》

  表达梦想的: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编者北岛选择自己新诗《一束》,

  是童年清脆的呼喊。

  还有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你》,舒婷的《致橡树》这些我喜欢多年的新诗,如今把书拿在手里也可以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分享,并不一定是要求要会背诵,他能感受到诗中美和深,就是最大的益处了。

  这本书选材跨度很大从童年可以读到成人,不用的年级段读不同的诗,假以时日他会懂得这其中的美好,并从中得到乐趣,汲取到成长所需的精神食粮。

  就如顾城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写道: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这是所有为人父母的对于孩子的期盼吧。

  孩子呀!你一定要有个健康的身体,一颗充满阳光的心,过着诗意美好的生活。今生所愿足矣。

  《给孩子的诗》读后感(三):给孩子最好的童年

  前两天看好朋友的QQ空间,记录下孩子上小学时候写的诗歌,很有诗歌的韵味和感觉,可是我们的语文课本里的诗歌大多成人化,有的还程式化,鲜见专门为孩子而写的诗歌。

  我怀孕的时候为了胎教曾经读泰戈尔的诗歌,有的诗歌太长,我大声朗诵下来口干舌燥。诗歌作为最古老的文学形式,因为篇幅短小凝练,基本上都是采用最优美的文字写成,作者包含深情的作品,所以诗歌也非常适合作为语言启蒙和提高文学素养的“素材”。一直以来,我都在试读寻找适合孩子的诗歌,符合孩子童真的特点,便于孩子理解和接受。

  看到北岛新出的书《给孩子的诗》,我真心欢喜,著名的北岛诗人也意识到读给孩子的诗歌应该与成人的不同,因为自己孩子有读诗而不得的经历,所以精心选编了这本书。我被图书的封面所吸引,封面上的鸟儿和树木非常简洁,代表着孩子纯真的世界,勾勒出来的图画也很有童真的味道。

  再看作者选编的诗歌,古今中外的名家都有涉猎,布莱克、普希金、雨果、裴多菲……这些名家的诗歌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品质上都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用这些高品质的诗歌作品来熏陶孩子的文学和艺术欣赏能力,无疑是有一个高的起点。再看诗歌作品《天真的预示》、《致大自然》、《星星们高挂空中》、、《欢乐》、《山和海》、《城市风景》、《乡愁》、《未来的历史》等,既有关于自然的诗篇,更有关于抽象问题的探讨,而这些都是和孩子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通过诗歌,孩子读到的是风景,更有思想的启迪与升华。

  孩子的童年有玩具、游戏,更应该有诗歌,这样的童年才是完整的、美好的,终有一天他们会在诗歌中会看到花朵与果子的。

  《给孩子的诗》读后感(四):心中温暖,心怀感恩

  北岛在由他选编的《给孩子的诗》的序言里这样诠释诗歌与诗意:“雪花和花瓣,早春和微风,细沙和风暴,每个孩子的感受都独特。就像指纹那样不可重复——这一切都是诗意,但还不是诗歌,换句话说,诗歌是形式,是由文字和音乐性等多种因素构成的”。诗,是盛满孩子们独特感受的容器。诗歌是什么?是和风细雨,是日月天光,是悲悯尘世,是百态炎凉,是人生诘问,是现世安好,是音乐与文字,是孩子们与世界拔河的绳索。

  诗歌尤其是如此,各取所需,看文字的看文字,讲美感的讲美感,如果规定了诗歌的唯一解读性,无形中扼制了作者的思维,也扼制了阅读者的思维,反倒是更让人担忧。所以正是因为如此,孩子在读到这种作品,不必担忧他们是否会读懂,哪怕真的一知半解又何妨,说到底,谁不是稀里糊涂活在这个世界上。

  诗歌像锋利的剑,用荒凉的文字撕开世界的假面。诗歌像女巫的咒,用迷茫的语言预言世界的未来。不读诗,我们就无法知道世界的真相,诗是打开世界的钥匙,而我们手里握着锁。

  诗就像种在我们身体里的情绪,从小到大,一生都未曾远离。如果我们今天不再读诗,说明我们已经被世间的浮华与烦躁侵蚀,丢失了初心与素直。

  每当读诗时,我都会特别好奇:什么人才写诗?

  我觉得诗人是一帮热爱自然的物种。

  诘问,并不永远代表沉重,有时也帮我们挣脱束缚已久的桎梏。如此,当读到阿多尼斯的《在意义丛林旅行的向导》节选时,你就不会被那一连串的问句吓倒,只有这样的诘问,才能抵达生活的本真。读诗,让我们一次次直面世界的真相,遭遇恐惧,却学会积攒力量战胜它。

  归根结底,诗人是一群热爱生活的生灵。不论爱与恨,无关求生或赴死,他们都在热烈地用诗句拥抱生活,哪怕那一次拥抱的是死神。读诗就像读生命。

  高晓松说,年轻时他喜欢顾城的“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这样充满淡淡忧伤的句子。而中年时他喜欢海子的“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希望一直停在不远的将来。这是诗歌带给我们的希冀,像是神赐的与时世艰难搏斗的法器。

  风轻吹,雨微洒,太阳好大。这么好的夏日,孩子们,你们怎么还不来读诗? “那时我们有梦

  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给孩子的诗》读后感(五):诗歌永有一颗年轻的心

  知道这本书的时候,立即下了决心带它回家。

  不熟悉的诗歌,很多;但是清亮的节奏和心灵,却很熟悉。

  年轻时谁没有过,想象力飞舞、与天空与自然与爱情与忧愁对话的时候?

  可惜多年后,却慢慢远离了。

  毫不知情地,岁月偷走了我们的诗情。

  附上书中的一首诗:

  我们活在自己的世界,

  你们弯腰也进不来,

  你们成年人惯用的小伎俩。

  就算用善于分析的目光,

  就算用顽皮的表情,

  你们还是找不到那个中心,

  在那里,我们跳跃,我们玩耍,

  杯子一样的鸟窝里,

  你们那遥远的天堂的颜色。

  这首诗看得我略有羞愤。

  仿佛自己就是那个装腔作势、表情浮夸,假装懂得孩子却被孩子一眼看穿的成年人。

  我也希望自己是孩子,我也希望天堂的颜色就在我咫尺。

  想起儿时的自己,也有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那里一切都是新奇的,美妙而值得探索。

  上学、毕业、工作。多久没有打理那个世界了,是不是灰尘仆仆,令人遗憾?

  如果我想再回去,那个世界还欢迎我吗?

  《给孩子的诗》读后感(六):难道我成年了,给孩子的诗就看不懂了

  以前除了古诗词,很少看诗歌,尤其是近现代的诗,只熟悉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本书中编者确实用心收集了中外各国许多著名(或小众)的优秀诗歌,外国比较知名的有《我愿意是急流》、《当你老了》和《自由》等,中国知名的有《致橡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乡愁》等。全书共收录101首诗,但有些诗读来却没能产生共鸣,印象比较深刻的为23首,其中既有广为流传的,也有让我心有戚戚然的。

  可惜,部分诗歌没能读懂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尤其是那种单独罗列事物、做些隐喻的,没有创作背景、相关解读,不敢说是不好,只是太难理解了。部分外文诗歌的翻译,虽然译者也是精雕细琢了,总感觉味道不对,有能力的话还是自己再研究研究原文吧。

  最后,说是《给孩子的诗》,但具体适合多大年龄的孩子不清楚,感觉部分诗歌不管孩子还是成人要理解都很困难。

  《给孩子的诗》读后感(七):《给孩子的诗》:给孩子的清明世界

  在2011年,北岛组织并参与了与香港教育局合作的“2011香港国际诗歌之夜”——一场诗人与香港中学生的诗歌分享会。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北岛表达了对现行教育制度的担忧:“我们整个教育系统奠基于西方的工具理性……难道我们真希望子孙后代都成为只懂专业知识的准机器人吗?或许诗歌可与教育体系抗衡,救孩子们于水火之中。”

  此时,他正与友人一道,编辑一本名为《给孩子的诗》,期望能做些事情,“救救孩子”。

  2014年7月,这本诗集问世了。

  一直以来,北岛先生都是我很仰慕的一位诗人。高中的时候我们的语文科前会有即兴演讲,但是出于“功利与非功利结合”的考虑,演讲的内容被严格限定在“高考范围之内”。当时的我选择的是北岛的诗《波兰来客》,作为我讲解某道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目的引子——但是这个“引子”要比正文长很多:

  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我记得那天在台上的我讲得很high,以至于超出了一半的规定时间都没有察觉。但是当我走下台,触及同学的目光时,我才发觉自己有多么“不合时宜”。

  是啊,这并不是一个属于诗歌的时代。想象力、自由与爱,并不应该在现实中作为主题。

  北岛选编的这本《给孩子的诗》,精选了七十首外文诗和三十一首中文诗。入选的标准并不是名气,反而是将“想象力”作为标准进行选择,突出了对孩子的启发与触动。第一首诗,来自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天真的预示》便是如此的佳作:

  “一颗沙中看出一个世界

  一朵花中看出一座天堂

  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

  把永恒在一刹那间收藏”

  其实每个孩子,都曾有过天堂。在那里,想象力成为主宰,一切的梦幻都可以成真。他不应该过早地回到凡间,因为“天真的预示”,他会将梦中的世界,变成现实。

  恐怕,没有人喜欢一个毫无生气的世界。但是似乎这个世界,正在滑向没有人希望的那个模样。

  北岛选择的最后一首诗,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生前无名,死后获誉无数。或许是因为,在这样一个“灵光渐逝的年代”,还有人愿意有自己的生命,去成全一个属于诗歌的传奇。除却了生命,人们一无所有。但拥有想象力、自由与爱,我们可以拥有一切: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而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诚挚地推荐这本诗集。为了孩子,为了曾是孩子的你,为了这个清明的世界。

  《给孩子的诗》读后感(八):像孩子般進入詩的大世界:《給孩子的詩》讀後感

  讀畢全書,從〈詩名中外文對照表〉、〈編輯說明〉兩篇,已足見北島與編輯團隊對選編此詩集的嚴謹認真:譯文原文詩題並置,以供有興趣的讀者進一步查閱;編輯儘力聯絡在世詩人、譯者或版權持有人,並解釋詩人介紹篇幅的標準、排序以及人名翻譯的所依慣例。如此用心,無疑出於編選者對詩人、譯者以至詩歌的無比尊重。

  北島近年積極推動詩歌,籌辦「國際詩人在香港」之餘,亦為參與的詩人推出結集,當中作品如非以中文或英語書寫,書中則必備原文、英譯及中譯。至於這本詩集既然是「給孩子的」,那麼這種學術式的表現方式(presentation)也省得非常合理。其實,詩集裏所挑選的作品,無論在廣度(時間、地域)和深度(文思、詩意)方面,本身已是給所有抗拒新詩以至外國詩歌讀者的一個極佳引介:閱讀各首詩作譯作,要麼能聽出韻律、要麼能領略美感、要麼能感受詩意。

  余光中說過:「一個人如果只能讀淺易的詩,就註定終身在詩國作匆匆過境的觀光旅客。有些讀者自稱不喜歡新詩,只讀古典詩,我懷疑他們所讀的古典詩恐怕大半也只是『床前明月光』或者『清明時節雨紛紛』之類。在詩的品味上,一個人要能兼顧白居易與李賀,韓愈與李白,才算是通達而平衡。」這本《給孩子的詩》淺易而不膚淺,廣收兼得以平衡通達,既可作詩歌的教材,更加是詩國世界(或世界詩國)的入場指南。

  《给孩子的诗》读后感(九):《北京青年报》独家专访 北岛:我不相信,是我一生的原则

  青阅读:《与文学重逢》新书发布座谈会上,大家看到您朗诵诗歌都很激动。一个诗人带着诗歌回来是最恰当的亮相,不过您带来的是一本《给孩子的诗》的选编,我很想知道您的感受是怎样的?

  北岛:我朗诵了食指,我回想起我命运中的幸运时刻。

  我在《七十年代》一书的《断章》里说起过。1970年早春,我和两个同学在颐和园后湖划船,一个同学背诵了食指的《当我们出发的时候》,我被镇住了,还有《命运》。 这几首诗,对一代人影响巨大,包括对我的诗歌写作。自“文革”以来,食指是新诗潮运动第一人,言不为过。

  普希金在《欧根·奥涅金》中写道:年轻的时候曾年轻过,此刻正在成熟(大意)。当我们转回头,看到孩子们正在成长,什么是那些关键性时刻?惋惜而惆怅。如果补救的话,哪怕送给孩子们一本书。

  青阅读:您曾经说过,童年的经验决定人的一生,这是您决定为孩子选一本诗集的原因吗?您童年的诗歌经验是什么样的?这对您的一生产生了什么影响?

  北岛:生长的过程神秘而深不可测。每个孩子都有潜在的诗意,就像种子,需要土壤营养阳光和空气,如果只剩下水泥的环境,一颗种子根本不可能存活,更谈不上发芽成长开花结果。我在自传体散文《城门开》中,谈到我自己童年记忆的经验,追溯到生命的源泉,包括萌芽中的诗歌写作的可能。每个孩子都有某些偶然机缘,一旦错过,就不可逆转。

  青阅读: 西川谈到这本书的意义的时候说:“孩子最初接触的是什么样的诗,这不仅是诗歌的问题 ,也是教育的问题。”通过这本书,您希望当今的孩子接受的是什么诗歌教育?

  北岛:早在2011年香港国际诗歌活动中,我就表达了对现行教育制度的担忧:我们整个教育系统奠基于西方的工具理性……难道我们真希望子孙后代成为只懂专业知识的准机器人吗?或许诗歌可与主流教育体系抗衡。当时在媒体采访中,我提到着手编一本书,就是这本《给孩子的诗》。

  我希望中国孩子从小就能怀有世界文化的内在版

  青阅读:这本书选编的范围非常大,涉及世界多个国家和语种,让人感到诗歌不受地域限制的丰富性,但您最终的选择又是苛刻的,也许免不了有人会质疑为什么很多很经典的诗人、诗歌没有收录,比如您想过有人会问为什么中国的诗人不选穆旦、国外为什么不选庞德之类的吗?

  北岛:我想提出“视野”的概念。对于青少年甚至大学生,重要的是跨越国家种族语言的边界,获得多元的精神营养。多年来,我们习惯谈“中西文化”,其实世界之大,中西太小,不要说中西的概念本身就值得反观。在美国教书时,我给美国学生介绍国际诗歌,到香港后又介绍给香港年轻人。《给孩子的诗》除中文外,涉及阿拉伯语、希伯来语等近二十个外文语种。我希望中国孩子从小就能怀有世界文化的内在版图。

  编选时首先要考虑面对青少年读者,反复推敲,找到某种契合与撞击的可能,因此不是所有好诗都能收入;再说经典,经典往往需要不断质疑、发现和更替,某种意义上,编选就是不断更新的经典化的过程,就像河床,随着流水淘沙呈现出新的方向。

  青阅读:《自由》是这本书中最长的一首诗,与其他诗歌的简短篇幅(有些长诗干脆只节选部分)相比,显然很突出地长出不少,为什么这首诗如此“特别”?

  北岛:艾吕雅的《自由》写于1942年。那是法国抵抗运动最艰难的时期,由英国军运飞机从阿尔及利亚出发,向法国各地散发大量印着《自由》诗篇的传单,几乎每个抵抗战士都能背诵。我在美国的几所大学教诗歌创作课时,都会选这首诗的英译版本,由音乐性与意象的组合引导,对学生进行诗歌语言训练,这是美国学生最喜欢的诗之一,学期结束时学生朗诵会上,孩子们往往会共同朗诵这首诗。除了偏好外,这是一首完整的诗,不可节选。它的意像展开、节奏处理、方向感、动力,从开始到结束,一直在变化。诗歌写作往往有某种神秘性,译者陈力川在给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上课时谈到这首诗背后的故事,你们应该去问他。

  青阅读:这本书中,您选择了一首自己早年写的《一束》,为什么会选这首呢?我相信很多父母介绍您的诗给孩子,多半会介绍《回答》、《一切》这些作品。

  北岛:有大致的编选标准,试图避开相对复杂的历史、社会和政治背景,对年轻读者而言,浅尝可止,将来他们自己会向外延伸。《一束》写于1973年,是比较纯朴可感的情诗,《回答》和《一切》这类作品,显然不适合此书。

  写诗是主人,翻译是奴隶

  青阅读:《给孩子的诗》中,有几首经典诗歌您专门请人重译了新的版本,在您看来,优秀的诗歌翻译应该是什么样的?

  北岛:例如《自由》,最早由戴望舒从法文译成中文,几代人相传,但漏译了一节,十分遗憾。为编《给孩子的诗》,我比较了五六种不同的中译本,都不够满意,最后特别邀请陈力川重译,他下了很深的工夫。陈力川旅法三十年,深得法国文化精髓,又从事中文写作,我是指非功利写作,是我心目中最合适的译者。

  限于能力,重译的版本并不多,主要参考现成的各种版本。换句话说,诗歌翻译需要一代代努力,才会不断接近完美。

  青阅读:对您而言,自己写诗和翻译一首好诗之间,有什么异同?(通常人们觉得诗人译诗,未必那么忠实于原文,却读起来要美妙得多。)

  北岛:简单地说,写诗是主人,翻译是奴隶,只有在最幸运的状态,才会成为主人兼奴隶。比如,我把狄兰·托马斯的《通过绿色导火索催开花朵的力量》(THE FORCE THAT THROUGH THE GREEN FUSE DRIVES THE FLOWER)从英文译成中文(参看《时间的玫瑰》一书),感到每翻一行都在自己挑衅自己,那是做诗人和做译者之间的巨大张力。

  青阅读:诗与音乐有着天然的关系,苏东坡的词作堪称经典,但在当时他却也因为不通音律、词作不宜歌唱而遭遇诟病,作为一位诗人,您与音乐的关系如何?

  北岛:诗与歌自《诗经》起,三千年齐头并进,直到五四新诗运动才开始分家,由于白话文及现代性等原因,造成某种分裂。但诗与歌分野,并不意味倒退,不少同行正在寻找新的出路,正如一位歌手唱的主题:诗遇上歌。

  我们时代需要的是一拨志同道合的人,而非单枪立马

  青阅读:对于很多人来说,您的诗歌一直具有启蒙的意义,到今天您选编这本《给孩子的诗》,其实也是一个诗歌启蒙的读本,您怎么看待这种启蒙者的角色?

  北岛: “启蒙”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中涵义各异,容易造成混乱。由于各种缘由,这些年像样的诗歌读本不多,尤其对孩子们,是遗憾的事。其实在青少年与诗歌之间,最容易碰撞出火花,最可能“心有灵犀一点通”。

  青阅读:您说选编《给孩子的诗》是给自己的儿子和孩子们的礼物,那么对于一直喜欢您的作品并对您有所期许的读者们,您是否也准备给他们一份什么诗歌的礼物?

  北岛:坦率地说,脚下是一条艰难的路,但愿在路的尽头回首。

  青阅读:李陀先生谈到,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一个变化非常快、快到我们不知道未来是什么让人忐忑不安的时代,因此如何在这样一个时代创作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其实面对这样一个剧烈的时代,似乎文学创作的乏力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您怎么看待这种乏力?作为一个作家,您怎么来回应这样一个时代?

  北岛:这个问题很复杂。在商业与娱乐主导的全球化时代,我们能做什么?怎么回应这个时代?我和同道朋友们一直在摸索。质问自己,也质问世界——我不相信,是我一生的原则。我们时代需要的是一拨志同道合的人,而非单枪立马,就像足球队,重要的是互相激发砥砺配合,而不是什么球星。

  青阅读:您一直坚持主编着《今天》杂志,是什么使您一直在坚持?《今天》在今天这个时代能做些什么?

  北岛:《今天》三十周年时,我说过这样几句话:一个民族需要的是精神的天空,特别是在一个物质主义的时代。没有想象与激情,一个再富裕的民族也是贫穷的,一个再强大的民族也是衰弱的。在这个意义上,《今天》又回到它的最初的起点:它反抗的绝不仅仅是专制,而是语言的暴力、审美的平庸和生活的猥琐。

  采写/本报记者 刘净植

  《给孩子的诗》读后感(十):赠童心未泯的自己及未来的宝宝

  本书作者序言中《给年轻朋友的信中》写到三年前,我的儿子兜兜刚上小学一年级,被选入普通话朗诵组,准备参加香港学校朗诵节比赛。那天下午,他带回一首诗《假如我是粉笔》。 作者大吃一惊,同样也是我买此书的原因。因为小学的我带回家的也是这首诗。

  11年开始每月都会选择一本趣味的儿童书籍阅读,一方面是为未来教子做准备,另一方面同是重温童年弥补自己童心未泯的心,学会享受幸福学会幸福。初心和作者是一致的,每个孩子处在不同的阶段,是独特有思想的个体,有敏感又多变,跨域不同的边界,开拓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性,让他们感知只成为一位普通而幸福的人。站在父母的角度,并不愿意他的世界观是牺牲才是正确的价值观。

  纯真的爱和呵护。80后的我们父辈更愿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深知劳动的辛苦;更知节俭任劳任怨;艰苦的成长环境及文化背景她们教育更注重传统道德礼仪,方式相对缺乏技巧性,中规中矩。对于此,我仍存感恩,因为这些已经是她们能给我最好一切。这些纯真的爱和呵护。幼儿所缺乏的,现在的我可以慢慢通过教育和学习,改变自己校正以前观念偏向和幼时内心的荒芜。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给孩子的诗》中北岛后半部分任然节选部分中国诗,对于中国好诗并未全部否认。

  告诉我,欢乐是什么颜色?

  像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

  欢乐是什么声音?像一声芦笛?

  还是从稷稷的松声到潺潺的流水?

  诗人何其芳从视觉及听觉上大胆赋予欢乐的色彩想象,丰富情感。可以让孩子直观的感受到,父母读到这首诗的时候话题延伸让孩子想象欢乐是什么?是首佳作。有句话儿童是天然的诗人,若是孩子读到的诗歌短小活泼、琅琅上口,以她稚拙的意趣、丰富的想象吸引着孩子们,自然地和儿童由生俱来的天性相契合。孩子都是感觉和幻想的天才。他们未染世俗,不谙世事,学会感知,想象,热爱,关注,引导慢慢的便会对万物本源的神奇的有着很大关注力和感悟力。

  愿他普通而幸福的孩子。有一天,我的宝宝出生的话,希望他成为这样的人。简单而纯粹的,不希望毁掉他更多的思索,更多的知道,更多的感受。能给予的也就是一样漫无边际、天马行空的童年。圣野说:“一个自幼受过儿童诗熏陶的人,长大肯定是个有是非观,有真性情的好人。”富有童趣的儿童诗,激发他们多一些想象,体味生活接近大自然。就这样的如此简直纯粹,爱让生命充满了活力。

  结尾附上此书喜欢的一段诗歌:

  98 《河流》-(田原 译)

  因为云雀夸赞着它的浪声

  因为想起了曾被雪爱恋的日子

  总是和年轻的春天同岁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乡愁》这首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