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比较哪个更不稳定为什么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作为退热药,是目前应用最普遍也是目前认为最适合儿童使用的退热药,可是,您真的了解这两个药吗?下列 5 个问题来看一下。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属于同一种类型的退热药吗?

布洛芬(Ibuprofen),和萘普生一样属于芳基丙酸类解热镇痛药,有明显的抗炎、解热、镇痛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当,对血小板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延长出血时间,但在常规治疗剂量使用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与对乙酰氨基酚相似。

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Paracetamol),又称醋氨酚、扑热息痛,Panadol、Tylenol、Fortolin 等都是这类药物,为苯胺类解热镇痛药,其解热、镇痛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类似,但抗炎作用极弱(可能与药物对机体不同酶的敏感性差异有关),对凝血机制无影响。对乙酰氨基酚毒副作用少,较易耐受,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很多复方制剂的感冒药里都有它的存在。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热效果有什么不同吗?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都属于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解热、镇痛的作用,从而达到使发热者退热、缓解疼痛带来的不适感等作用,但对体温正常者是无影响的,不会使其体温降低。两者的退热效果是相似的,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相对而言,单次剂量的布洛芬退热作用相对较强,降温维持时间相对较长,但对乙酰氨基酚体温下降的速度在口服后半小时比布洛芬更明显。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儿童退热药安全吗? 

没有一种退热药是绝对安全的,而且都有过敏的可能。但总的来说,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副作用较轻微,在儿童中应用是较为安全的。儿童对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耐受性都是差不多的,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也与年龄无关,如果没有禁忌证,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都可作为患儿退热药的首选。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儿科医生和家长都应该重视其不良反应,不要随意使用,如实需使用时,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来综合计算(其中体重是优先考虑的)具体的给药量,应避免用药过量和用药过频。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副作用有什么不同吗?

主要为消化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15%),与食物同服,可减轻其胃肠道刺激。

这些不良反应包括消化不良、胃灼热感、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饱腹感等,一般都较轻微。另外,出现胃溃疡和消化道出血者不足 1%,出现头痛、嗜睡、眩晕、耳鸣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者约 1%~3%。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有下肢水肿、肾功能不全、皮疹、支气管哮喘、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等。

2. 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

主要是反复多次的应用,超剂量所致,同时由于混合了病毒感染的因素,易引起肝炎。

如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的常规治疗剂量仅偶见恶心、呕吐、出汗、腹痛等不良反应,少数可发生过敏性皮炎/皮疹、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等。但若治疗剂量的反复多次使用,尤其是高剂量长期用药,可引起肝转氨酶增高,但未见肝功能衰竭和死亡的报道;超剂量使用可导致肝功能明显异常,有造成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的报道。

使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时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

布洛芬与阿司匹林有交叉过敏,故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儿禁用。有消化性溃疡史、胃肠道出血、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凝血机制或血小板功能障碍(如血友病)的患儿需慎用。脱水或水分补充不够等低血容量的患儿使用布洛芬退热可增加肾功能损害的风险。另外,罹患水痘的患儿使用布洛芬则可增加 A 组链球菌感染的风险。

对阿司匹林过敏者对对乙酰氨基酚通常不发生过敏,但<5% 的阿司匹林过敏的患儿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后可能会发生轻度支气管痉挛性反应。服用剂量不应超过推荐剂量,否则可能引起头痛、呕吐、倦怠低血压及皮疹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肝病或病毒性肝炎、轻至中度肝肾功能不全者、严重心肺疾病患儿应慎用。如果患儿出现黄疸症状需立即进行肝功能测试。

如果伴有持续的呕吐、腹泻或液体摄入不足,出现明显的脱水者需及时处理,积极纠正水及电解质平衡。如患儿出现囟门下陷、口唇干燥、眼眶下陷、少泪、虚弱等时意味着已经脱水了。若发现患儿具有脱水征时应注意补液,对于正处于哺乳期的患儿来说,最合适的液体就是母乳。

[5] 罗双红,舒敏,温杨,等. 中国 0 至 5 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 (标准版).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J], ):81-96.

[6] 陆权. 中国儿童普通感冒规范诊治专家共识(2013 年).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J],):680-686.

}

原创 同是退热药 作用大不同:浅谈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

2017年02月16日 【健康号】 冯智军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作为退热药,是目前应用最普遍也是目前认为最适合儿童使用的退热药,可是,您真的了解这两个药吗?下列 5 个问题来看一下。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属于同一种类型的退热药吗?

       布洛芬(Ibuprofen),和萘普生一样属于芳基丙酸类解热镇痛药,有明显的抗炎、解热、镇痛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当,对血小板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延长时间,但在常规治疗剂量使用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与对乙酰氨基酚相似。

       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Paracetamol),又称醋氨酚、扑热息痛,Panadol、Tylenol、Fortolin 等都是这类药物,为苯胺类解热镇痛药,其解热、镇痛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类似,但抗炎作用极弱(可能与药物对机体不同酶的敏感性差异有关),对凝血机制无影响。

       对乙酰氨基酚毒副作用少,较易耐受,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很多复方制剂的感冒药里都有它的存在。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热效果有什么不同吗?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都属于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解热、镇痛的作用,从而达到使发热者退热、缓解带来的不适感等作用,但对体温正常者是无影响的,不会使其体温降低。

       两者的退热效果是相似的,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相对而言,单次剂量的布洛芬退热作用相对较强,降温维持时间相对较长,但对乙酰氨基酚体温下降的速度在口服后半小时比布洛芬更明显。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儿童退热药安全吗?

       没有一种退热药是绝对安全的,而且都有过敏的可能。但总的来说,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副作用较轻微,在儿童中应用是较为安全的。

       儿童对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耐受性都是差不多的,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也与年龄无关,如果没有禁忌证,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都可作为患儿退热药的首选。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儿科医生和家长都应该重视其不良反应,不要随意使用,如实需使用时,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来综合计算(其中体重是优先考虑的)具体的给药量,应避免用药过量和用药过频。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副作用有什么不同吗?

       主要为消化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15%),与食物同服,可减轻其胃肠道刺激。

       这些不良反应包括消化不良、胃灼热感、上腹部、、、饱腹感等,一般都较轻微。另外,出现胃和消化道者不足 1%,出现、嗜睡、眩晕、耳鸣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者约 1%~3%。

       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有下肢水肿、、、支气管哮喘、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等。

2. 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

       主要是反复多次的应用,超剂量所致,同时由于混合了病毒感染的因素,易引起肝炎。

       如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的常规治疗剂量仅偶见、、出汗、腹痛等不良反应,少数可发生过敏性皮炎/、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等。

       但若治疗剂量的反复多次使用,尤其是高剂量长期用药,可引起肝转氨酶增高,但未见肝功能衰竭和死亡的报道;超剂量使用可导致肝功能明显异常,有造成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的报道。

使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时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

       布洛芬与阿司匹林有交叉过敏,故对的患儿禁用。有消化性史、胃肠道、心功能不全、肝、高血压、凝血机制或血小板功能障碍(如血友病)的患儿需慎用。

       或水分补充不够等低血容量的患儿使用布洛芬退热可增加肾功能损害的风险。另外,罹患水痘的患儿使用布洛芬则可增加 A 组链球菌感染的风险。

的的患儿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后可能会发生轻度支气管痉挛性反应。服用剂量不应超过推荐剂量,否则可能引起、、倦怠低血压及等。

       严重肝者禁用。肝病或病毒性肝炎、轻至中度肝者、严重心肺疾病患儿应慎用。如果患儿出现黄疸症状需立即进行肝功能测试。

       如果伴有持续的、腹泻或液体摄入不足,出现明显的者需及时处理,积极纠正水及电解质平衡。如患儿出现囟门下陷、口唇干燥、眼眶下陷、少泪、虚弱等时意味着已经了。若发现患儿具有征时应注意补液,对于正处于哺乳期的患儿来说,最合适的液体就是母乳。

}

 年初,儿童用药安全问题由于某儿童退烧药的不良反应事件而再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其实,父母们也不必过度担心,在给孩子服用退烧药时,只要掌握科学的用药方法和剂量,听取医生的指导,不良反应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避免。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宝宝退烧药主要是布洛芬混悬液和对乙酰氨基酚(编者注:布洛芬同时具有镇痛、退烧两大作用,在用于宝宝退烧时其主要剂型为混悬液,因此,本文将称布洛芬为布洛芬混悬液),两者均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而作为唯一一个被世界卫生组织、美国FDA共同推荐的儿童退烧药,布洛芬混悬液被公认为儿童退烧药的首选。

    那么,布洛芬混悬液的安全性究竟如何?与同类小儿退烧药相比,有何不同?宝宝发烧后,家长又该采取什么用药方式,才能有效保证患儿安全?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探讨。前世今生,揭开“布洛芬”神秘面纱

    回顾布洛芬的发展历史,可以正确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该药。布洛芬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能够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作为抗炎解热止痛类OTC产品,布洛芬被广大医师广泛地用于儿童退热以及成人止痛,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相关医学研究人员在开发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过程中意外收获的果实。当时人们将布洛芬誉为“超级阿司匹林”,这意味着布洛芬超越同类药物“前辈”的可能,在疗效与安全性层面更具优势。随后不久,布洛芬便在英国、美国相继成功上市。

    实际上,布洛芬之所以能成为非处方药(OTC),安全性是主要因素。一份药物监督系统的统计报告指出,在英国,每应用500万片布洛芬才引起1例不良反应,而美国的报告是2 500万片才引起1例不良反应。同时,在一项自愿的超量试验中,口服剂量低于6克(30片)的布洛芬,很少引起肾脏或其他的不良反应。布洛芬这一显著的安全性优势得到了充分证明。近六十年来的大量临床实验,将用于宝宝退烧的布洛芬混悬液打造成一款安全性非常高的宝宝退烧药,也正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才会共同推荐,布洛芬混悬液现今已成为一款深受好评的儿童退烧药。

    那么与同类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相比,布洛芬混悬液究竟又存在什么优势?我们知道在通常情况下,孩子一旦感冒,发烧就会接踵而至,这时候家长必须给孩子感冒药、退烧药同时服用。另据调查,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儿童感冒药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如果退烧药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这就可能使得对乙酰氨基酚“超剂量使用”,会带来诸多药物副作用。因此,笔者建议,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进行退烧,就尽量别再让宝宝吃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感冒药,若让宝宝吃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感冒药,就尽量别再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给宝宝进行退烧。而在感冒药中却极少包含布洛芬成分,因此,使用布洛芬混悬液进行退烧,处于正常药物剂量范围,相对安全。

    接下来的问题是,家长该给宝宝选择哪种退烧药品牌?通过走访多家药店,笔者发现,目前市面上比较知名的布洛芬混悬液退烧药主要有两种,一是强生的美林,二是武汉人福药业的迪尔诺。迪尔诺布洛芬混悬液作为民族品牌药,安全退烧,疗效显著。其布洛芬混悬液专门针对儿童用药特点,采用水果味的乳白色药液,不含色素,符合儿童用药特点,发烧服药,宝宝更易接受迪尔诺布洛芬混悬液。

    由于国人习惯药物疗法,再加上爱子心切,宝宝一旦发烧,很少有父母会想到采用酒精擦拭、温水洗澡、冰敷等物理疗法,认为只有将烧快速退下才能放心。其实从医学角度来说,一般儿童发热体温不超过38.5摄氏度,不应急于用退烧药,包括布洛芬混悬液。对于人体来说,发热是一种防御性反应,退热药一般只能降低体温,而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相反,发热可激发人的免疫力,过早使用退烧药可能对儿童免疫力造成危害。

    而当宝宝发烧体温超过38.5度时,机体器官将产生病变损害,一般的物理降温方式已难以奏效,须通过退烧药物退烧,而迪尔诺布洛芬混悬液效果可以达到8小时,又是目前儿童退烧安全性较高的一类药物,很多医务工作者都在放心使用,无疑是家长们的首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