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银头饰头饰为什么要用银、金,红这几种颜色呢?

苗族人有佩戴银器的习惯,苗族银器银饰种类繁多、造型精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极具审美的银饰文化,下面小编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苗族的银器和银饰品吧。 

苗族银饰种类繁多,但从佩戴部位上划分,大体可分为头饰、胸饰、背饰三大类。头饰有银帽、银盆、凤冠、苏山、髻簪、耳环、项圈等;胸饰有胸链、针筒、围腰,外加手圏、戒指等及披肩、腰带等。苗族银饰大多保留着原始的韵味,许多造型反映了苗族人民曾经的信仰追求和生活习俗。

把自己的图腾物作为饰品佩戴是很多少数民族的共同习俗,苗族也不例外。他们把自己的图腾牛的大角顶在头上,对牛的崇拜达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在以前,苗族银饰中佩戴银角有明确规定:只有鼓藏头家、巫师家、寨老家才能佩戴银角。这也反映了银角在苗家人心中的图腾地位。苗族妇女的首饰,造型精美,种类繁多。以制作的原料分,有金饰、银饰、铜饰、铝饰、玉饰等,而以银饰最为普遍。

苗族银饰可分头饰、颈饰、胸饰、手饰、盛装饰和童帽饰等,均由苗族男性银铁匠精心做成,据说已有400多年历史。银饰有冠、角、梳、铃、泡、头钗、头、雀、耳环、项圈、项链、锁、手镯、戒指等。其中,以银冠和银锁制作难度最大,其图案有蝴蝶探花、丹凤朝阳、百鸟朝凤、游鱼戏水、双龙抢珠及松、竹、梅、兰等。

苗族女子戴银角的习俗,当是图腾文化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她们眼里,银饰不仅是可避邪的神物,也是贵重的东西,是财富的象征。因此,戴上这些银饰,在她们自己和别人看来都是很美的,更可得到吉祥幸福。所以,苗家少女全身上下的佩饰清一色都是银饰,叮当作响,重的可达810公斤。其银饰种类繁多,造型奇特,工艺精致,在中国各民族中是首屈一指的。苗族丰富的银饰,绚丽的花衣构成了苗族身体装饰的独特风貌。每逢节日,身着花衣花裙、披银戴银的苗族少女,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展示工艺独特的民族服饰。她们以婀娜多姿的舞姿、楚楚动人的容貌,翩翩起舞,显现出世界一流"的银角海洋"的壮丽景观。

苗族银饰造型的美学观点很多,那么,其中最根本的是什么呢?苗族从古至今都有以钱为饰的习俗,史料也显示,钱饰与银饰是同时步入苗族服饰领域的。这种通过以钱为饰所流露出来的夸富心态,对于苗族银饰的美学价值取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形成了苗族银饰最基本的三大艺术特征,即以大为美,以重为美,以多为美。

苗族银饰以大为美的艺术特征是不言而喻的,苗族大银角几乎为佩戴者身高的一半便是令人信服的例证。堆大为山,呈现出巍峨之美;水大为海,呈现出浩渺之美。苗族银饰以大为美的独特见识,用美学的观点来看是很有道理的。再看以重为美,贵州施洞苗族妇女自幼穿耳后,即用渐次加粗的圆棍扩大穿孔,以确保能戴上流行当地的圆轮形耳环。值得一提的是,苗族银饰追求大、重、多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止。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苗族银饰的发展速度更为空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苗族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和精巧的工艺,不仅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精神世界。

在凤凰古城内销售的银饰有老银和新银之分,老银是从民间收集而来的辈辈相传、有较长使用年限的银饰制品,有较好的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一般价格非常贵。而且由于这种银器十分稀少,一般很难买到真货,如果不是很懂行,建议不要购买市面上销售的一些所谓的老银。新银是既有民族特色又有现代时尚的加工品,按标准含银量、款式和做工,一般按件或者按克算价格,按含银量价格有8元、10元、15元/克等....

在凤凰古城旅游的同时,想购买银饰品最好到挂牌经营的银铺,看看有没有银器加工销售许可证,银饰制品有没有品质保证书,小店或兼营的店铺质量难保证,至于大街流动摊贩上的银饰基本上都没有真品。如果是买老银最好请专业人士当参谋。

}

苗族人为何偏爱银饰?苗族银饰文化简介

  银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被许多民族青睐,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是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其中,苗族银饰最富盛名。苗族银饰可分头饰、颈饰、胸饰、手饰、盛装饰苗族银饰和童帽饰等,都是由苗族银匠精心做成,据说已有千年历史。下面来看详细的介绍!

  据悉,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和精巧的工艺,不仅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绚丽多姿的艺术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精神世界。郭子章在《黔记》中对黔东和黔中苗族曾这样记载:“以银环,银圈饰耳”。至,使用银饰盛极苗乡,不仅佩戴普遍,而且数量之多为其他民族所罕见。黔东和湘西苗族男女均戴银饰,以妇女最为隆重,头戴银冠、项饰、银圈,身着银衣,手配银镯,脚套银链,以多为美,以重为富。

  苗族银饰种类繁多、加工精美,可分头饰、颈饰、胸饰、手饰、盛装饰和童帽饰等,苗族女性所佩带的银饰丰富多彩,从头到脚,处处银饰,都是由苗族男性银铁匠精心做成。这些都真实地装载着苗族历史、经济、文化、艺术等情况,客观地反映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和丰富的文化价值、民俗价值、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

  历史上的银饰加工原料主要为银元、银锭。也就是说,苗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经年累月,积攒下的银质货币,几乎全都投入了熔炉。正因为如此,各地银饰的银质纯度以当地流行的银币为准。譬如时期黔东南境内是以雷山为界,其北边银料来自大洋,纯度较高,南边来自贰毫,银饰成色较差。20世纪50年代后,党和政府充分尊重苗族群众的风俗习惯,每年低价拨给苗族专用银。

  苗族银饰的加工基本以家庭作坊内的手工操作完成。苗族银饰的加工,全是以家庭作坊内的手工操作完成。根据需要,银匠先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利用压、寥、刻、搂等工艺,制出精美纹样,然后再焊接或编织成型。苗族银饰工艺流程很复杂,一件银饰多的要经过一二十道工序才能完成。

    而且,银饰造型本身对银匠的手工技术要求极严,非个中高手很难完成。此外,工艺上的精益求精,使苗族银饰日臻完美。苗族银饰在造型上有其稳定性,一经祖先确定形制,即不可改动,往往形成一个支系的重要标志。

  通过介绍,也可以反映出苗族银饰文化在长久的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文化底蕴,更映射出的民族先民的古老传统成为了现代社会探索人类历史的线索。

    此外,在全球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和精巧的工艺,苗族银饰在丰富和美化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实现了文化的传承,承担了播撒文明、传授知识的任务,更向世人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凤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专题报道


苗族姑娘展示锻造好的银手镯。记者赵晶 摄

凤凰苗族银饰手工技艺,是苗族最喜爱的民间传统工艺,主要用于苗族妇女的审美装饰,品种多样,色彩鲜艳,装饰系统全面,成为配合系列,体现其整体效应和整体装饰之美。

从整个苗族银饰装饰表现方式来看,可分为头饰、面饰、颈饰、肩饰、胸饰、腰饰、臂饰、脚饰、手饰等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的饰品件都有一二乃至多件以上组合,形成一个完整凝聚不可分割的整体。

苗族银饰是苗族民间独有的手工技艺,所有饰件的装饰品,都是通过手工劳动而制作成功的。苗族银饰品种的式样设施和构建,必须是经过银匠师的精心设计、终图、雕刻、制作等工艺流程程序。因此,它含有极高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因此,苗族民间银饰手工技艺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 赵晶 摄影报道)

苗族姑娘展示锻造好的银手镯。记者赵晶 摄
手工艺人正在给饰品雕刻花纹。记者赵晶 摄
手工艺人正在给饰品雕刻花纹。记者赵晶 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苗族银头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