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一个新漂流瓶 官网,却不知道怎么打开

微信漂流瓶捡到一个瓶子,她告诉我她想自杀我也劝她不要拿生命开玩笑如果她真的自杀了我有责任么

}

曾经有个美女睡在我床上 内衣内裤都脱了 我没有对她做什么 现在想想真的好后悔 那时候怎么那么傻……如果时光倒流回到那天晚上,我一定帮她把衣服穿上 ……


}

没有地址,也没有收件人,点一点鼠标,装满自己心事的“瓶子”就能漂成百上千公里,被另一个电脑前的人“捡到”。近来,一种名为“”的虚拟游戏,因其具有匿名、便捷、随机等特点,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热衷的情绪发泄方式。1月26日,一位网友在天涯重庆论坛发帖称,一度热衷于“漂流”心情的他,竟收到一个充满恶意诅咒的“瓶子”,令他十分伤心:“如果漂流瓶装满诅咒,不知会给大家造成多大的?”而更多的网友也在思考,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一切的同时,又该如何面对那突如其来的伤害?

在QQ邮箱中,有一种模拟现实漂流瓶的游戏:写一段话,装进瓶子,扔进虚拟大海,让它漂呀漂,陌生人捡到它,打开便能看到扔瓶者装在瓶里的字句。
“本来,我觉得漂流瓶这个东西还是不错的,远隔千里,互相叙述心中的喜怒哀乐,感觉有很多人在倾听你的心声,多么好的事情。”在帖子开头,“buzhishifatie”这样说。
但现在,他对漂流瓶却有了另一种看法。“buzhishifatie”称,发帖前几天,他打开QQ邮箱,收到一个漂流瓶,怀着好奇,他打开瓶子,瓶里装的竟是一条恶毒的字句:“谁捡到谁死老婆”。他将恶毒咒骂帖截图,发到了网上。
收到这种恶毒的网友,并非少数。昨天,记者随机访问了身边熟识的33位网友,其中8人表示,他们收到过瓶里藏着咒骂的漂流瓶。
网友“茫然的路”说,他曾收到过一个漂流瓶,上面写着:“捡到瓶子的人是猪。”
另一名网友“初晓”称,她收到过的瓶子里写着:“捡到瓶子的人,和老婆生不出娃儿。”

“buzhishifatie”说,这种恶毒的咒骂,让他很伤心、很愤怒。他说,如果能查到那个放瓶子的人,真想狠狠教训他一顿。
但要查找到扔瓶者,对于“buzhishifatie”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根据游戏规则,漂流瓶是匿名传播。“buzhishifatie”说,他曾向游戏提供方投诉,希望能找到扔瓶者,但未得到答复。“我那个绝望啊无法形容,感觉这个人心态怎么是那样的?”
漂流瓶是腾讯公司去年9月底推出的新娱乐项目。去年,腾讯QQ用户达等多种渠道进行举报。

除了QQ,在网络空间里,还有各种各样的网络骂人者。昨天,记者通过网上搜索发现,网络上的确有网友参与谩骂。
几天前,有记者报道一名贫困的小女孩,文章催人泪下。结果,有数名网友对此进行恶毒谩骂,指责记者为何不给小女孩捐钱。而事实上,记者在采访小女孩时,已为她捐了款。
2011年1月23日,合肥首届版主大会成功举办,事隔两日却引发了合肥论坛一次“地震”,其超级版主“太阳的味道”爆出挑战帖:《我想说,“万家”你本想把水搅浑,但你失算了》。言论极尽辱骂之锋头,此帖一出,即刻掀起两家论坛网友的一片拍砖,谩骂之声不断。
除了这种不明真相的骂人者外,还有一种“网络骂手”。他们受雇于某人,然后指定骂某位网友,自称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此外,网上甚至流传 “骂人宝典”,声称可以提高骂人的“水平”。有网友对此建议,网站应删除“骂人宝典”,并将网络骂手等列入黑名单,剥夺其在网上的发言权。
在网络上,有网友问,为何网上骂人者如此之多?得到的答案是:因为网络是虚幻的,谁也不认识谁,也不用为自己的骂人行为承担任何责任,所以很容易把对现实的不满在网络中发泄。网上骂人,用不着照面,顾不上面子不面子的,噼里啪啦骂上一通走人,成本极低。

网络道德建设 学校应开课

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周小燕认为,一部分骂人者是为了宣泄情绪;另一部分则是通过搞幼稚化的恶作剧取乐。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谭云明长期关注网络发展,他说,登录论坛、网站可以使用“马甲”掩饰身份,因此,这种恶意行为往往让人防不胜防。一方面大家应该一起用 舆论来制止这种行为,另外,主流网站也要出台相关制度来进行限制。这两点再结合法律制度,将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才有可能逐渐杜绝。
四川大学社会学博士肖尧中等人士则认为,网络是一种传播媒介,网上谩骂屡屡出现,其实体现的是公众整体媒介素养存在问题,国民教育应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其中。他指出,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这种改革更是紧迫。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莘指出,很多网友认为没显示自己的IP地址,自己骂人便不承担责任。事实上,这是错误的,网上虽然匿名,但通过技术手段,仍可查到是谁在谩骂、污辱人。如果骂人者给别人造成严重的精神伤害,或是恶劣后果,当事人甚至司法机关,都可以将骂人者诉诸法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漂流瓶 官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