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怎么品出茶的好坏坏?

识别茶叶的好坏,可以从其外形、色泽、味道来看。一般来说,绿茶干茶色泽为墨绿色或翠绿色。乌龙茶外形一般是条形或颗粒状,汤色橙黄明亮。红茶有碎茶和条形茶两种,红碎茶外形匀度好,条形红茶外形上紧凑显毫。这些特征都是好茶的体现。 此外,购买散装茶时,要以能否用两根手指研成粉末为准。如能研成粉末,说明茶叶较干燥,是合格的标准。如不能研成粉,只能研成细片状,说明茶叶已吸湿,干燥度不足,不宜购买这种高含水量的茶叶。 另外,用手抓起一些闻一闻,如果有茶香、无霉闷异味的是正常产品。

本回答由娱乐休闲分类达人 秦福花推荐

不管什么茶都会从:外形、汤色、叶底这三个方面来品鉴。

}

辨别茶叶的好坏可以从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五个因素来进行判断。只要把握好这五个因素,所有茶叶的真假好坏就都可以进行辨别啦!由于六大茶类的加工工艺不同,所以判断方法也有所不同,这里仅以普洱茶为例,来讲一下怎么通过这五个因素来判断茶叶的好坏。

我们在拿到一款茶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茶叶的外形:1.看看茶叶的条索:以肥壮、紧实的为好,条索松散、身骨轻的为差。2.看看茶叶的色泽:色泽好的茶品带有油润感,差的则呈暗灰色。普洱熟茶以褐红且均匀一致的为好,表示在渥堆过程中发酵均匀;色泽发黑或色泽花杂不匀,为较差,表示在渥堆过程中发酵不匀。油润的“润”表示茶叶表面有光泽。一般反映鲜叶嫩而新鲜,加工及时合理,是品质好的标志。相反若是无光泽或光泽差,表示鲜叶老或加工不当,茶品品质差。3.看看茶也的整碎:普洱茶撬开后,叶片比较完整的为好,碎末多的为差。4.看看茶叶的净度:有些茶叶中有很多夹杂物,如杂草、树叶等及其他。不含夹杂物的好,反之则差。

闻香气。一款茶叶的好坏,光是看看干茶自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冲泡一下来进行下一步判断。首先,我们可以问一下茶叶的香气:1.首先问一下茶叶有没有异味:茶叶应有自己的香气,若是其中沾染了外来气味,如烟焦味、酸馊、油味等,则是不好的表现。2.闻一下茶叶的香气高低、持久性:茶叶香气高,刺激性强,犹如呼吸新鲜空气,有醒神爽快感,久久不散,则是好茶。若是香气平淡,感觉有粗老气息,稍纵即逝转眼就闻不到了,则茶叶差。3.问一下茶叶的香型。普洱熟茶以陈香浓郁为好,普洱生茶新茶清香,若是能再闻到花香、蜜香,便是上好了。

影响普洱茶汤汤色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来说,普洱生茶为黄色,如果是存放多年的老茶,茶汤的颜色会逐渐向橙红甚至红色过度。而普洱熟茶为橙红到红色,以红浓透亮为好,上好的熟普会有葡萄酒的色泽。2.我们在看普洱茶汤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看一下茶汤是否清澈透亮。清澈透亮为好茶,若是茶汤暗淡,浑不见底,则是差茶了。很多茶友在平时喝普洱熟茶的时候,如果闷泡的久了,茶汤就会变得红黑,下面还会有沉淀,有人称之为“酱油色”,其实这是茶叶品质不好的表现。

滋味。喝茶最重要的一步,自然是要尝一尝啦!那么具体喝些什么呢?茶号君给大家分享一些描写滋味专业的词语,大家可以一边回味,一边来看看自己有没有喝到过这些感觉:1. 强弱:指茶汤入口后口感的刺激性。刺激性强说明茶叶的内含物质丰富。2. 厚薄:指茶汤在口腔中的饱满度。包括茶叶的滑度、甜度、回甘度及耐泡程度。好的熟普及陈年生普入口会有米汤的感觉,厚厚的,滑滑的。

3. 苦、涩:苦是一种味道,涩是一种感觉。好的熟普不应该有苦涩的感觉,而生普,若是苦涩,能很快的在口中化开、消失,则为好茶;若是这种苦涩感一直霸占着舌面,则是差茶了。4. 回甘:好茶的苦味在口中转化后会产生甘甜的感觉。5. 生津:好茶饮后会觉得口腔润润的,有生津的感觉;若是喝了以后感觉舌面发干,则不好。

6. 层次感:层指重叠之象,次指先后顺序。指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的感觉。一般好茶会给我们带来这种感觉,每一泡会留给我们不同的回味。7. 喉韵:品茶后,茶汤带给喉咙的感觉,如甘、润、燥。8. 饱满:指茶汤物质丰富而带给口腔的一种充实感。9. 烟熏味:由加工不当而产生的一种烟味。10. 酸味:熟普在加工过程中,如果渥堆发酵这步没有掌握好,则茶叶会出现酸味,是茶质不好的表现。

11. 锁喉:品茶后,咽喉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等不适感,人会微觉不安、烦躁等。12. 茶气:老茶客常说,好茶是有茶气的。这常常表现为喝了茶以后我们的身体会有打嗝、发热、发轻汗等表现,促进身体的流通排泄,是好茶的表现。13. 陈韵:经时间陈化而产生的韵味,常在有一定年份的旧茶中易感到。14. 入口即化:茶汤入口,不用有意识的吞咽,自然入喉。15. 舌底鸣泉:生津的最高境界,“鸣”字为接连不断之意,你说这茶好不好?

看叶底。叶底,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茶渣。有人说,这茶都喝完了,茶渣还有什么看头?NONONO!茶渣里也有大学问!看看叶底,我们可以从它的嫩度、匀度和色泽几个方面来对茶叶进行评判。叶底的老嫩、匀杂、整碎、色泽的亮暗都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茶叶的好坏,所以,冲泡过后,可别急着把茶渣倒掉哦!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首先,一款好茶它得做到安全!

我们经常说喝茶好,大家喝茶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健康,茶叶里的农药残留物、重金属物质不得超标,这是最基本的。所有好茶源于安全的茶叶品质,成熟的技术,若保证不了茶叶的安全,滥施化肥过度农药,或制作中有加入一些东西来提高茶叶品质,这些都欺骗了每一位消费者的权益,是一定要杜绝的的现象。在之前的一篇文章里小翁着重说了三大“原”则,今天小翁再针对好茶的五指标进行细说。

在茶叶安全的基础上,我们还能通过什么来判断茶的好坏呢?

观汤色主要从色度、亮度、清浊度等方面来着手,辨别茶汤颜色深浅、正常与否、茶汤暗明、清澈或浑浊程度。所以要通过泡茶来观茶,也是最直观的一种方法。我们在品茶的时候会这样评价一款好茶,这款茶汤色透亮、清澈、不浑浊等等。从这可以看出不管是什么茶,汤色透亮是很重要的一点。

茶汤透亮表示着这款茶的茶质较优且制作工艺优良,茶叶较为完整没有碎末杂质。且这款茶的内含物较为丰富,在良好的储存空间下很好地释放出来。茶汤中的茶多酚与空气接触会很快氧化,以致茶汤容易变色,因而要及时欣赏汤色。

之前小翁提到过白茶香气的来源,形容白茶香气的专业术语有很多,人们是这样形容一款好白茶的香气:毫香蜜韵、清高持久、鲜嫩纯爽、鲜甜纯和等等,而一款劣质的茶在泡制过程中会有闷青味、浊气、异味等不好闻的气味。

所以在泡茶过程中的气味也是决定茶好坏的一项重要因素,不管是杯中气味还是盖碗里的气味。但也有些厂会通过高温烘焙的方式来提高香气,泡的前几泡香气十足,几泡之后就马上没了香气,不持久。这样的香气也只是一时的,过了之后就没了。

茶的基本味道分为:甜味、苦味、涩味、酸味水味、以及无味。茶中有异味、酸味、水味,都是白茶不好的味道,当然在茶品茗时不希望有异味、酸、水味出现。首先茶叶的异味,大都由于茶叶在存储过程中吸收了其他味道,如烟味等其他异味。而茶叶制作不良干度不够或存放不好,都可能形成有酸味。这些带有酸味的茶,每每经过三、五开冲泡后,有的酸味会逐渐减少。酸味是品茗者不愿意接受到的味道。它代表了茶品的低劣。一般新鲜的茶叶制作,如果在‘走水’的程序处理不好,也会形成茶叶有水味。

茶叶的耐泡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茶树的树龄及生态环境,叶片老嫩及完整程度,制茶中揉捻和发酵程度,泡茶时茶水比例、冲泡时间、水温,茶叶存储的时间等等。

我们在观茶时,也要注意汤色的变化,茶叶在冲泡的过程中,茶汤的颜色是慢慢变淡,而不是泡了几泡之后就淡如清水且无味。茶汤变化应该是稳定的,不该是大起大落的。

当然茶叶耐不耐泡还得注意冲泡方法,茶水比例,水温,存储等等,按最基础的玻璃杯比例,白茶在冲泡过程中的茶水比例应为1:50,不同的工具,不同款茶控制的量都是不同的。而白茶在规范的储存过程中,经过内酶或外酶的转化,其内涵物质变得愈加丰富,因而耐泡度也变得越来越好,这也是为什么陈年老茶更加耐泡的原因。

苦味——苦本是茶的原味,古代称茶为‘苦茶’,早已得到了印证。最早期的野生茶,茶汤苦得难以入口,经过我们的祖先长期的培养,由‘野生型’茶树而‘过渡型’茶树,才变成为今天的‘栽培型’茶树。虽然这是一连串植物生理学的演变过程,然而站在品茗的立场角度,我们比较关心的是由难以入口的苦味,而逐渐苦味淡薄,乃至于平常人能以饮用并视为美味珍品。

涩味——常听说‘不苦不涩不是茶’,其实陈化六、七十年以上的陈年茶,已经不见苦涩了。没有了苦涩,而仍然能表现其它茶味道的茶品,一般都被称为好茶,有的茶口感有比较强的‘阳刚性’,有口感比较温顺的‘阴柔性’茶。而一款好茶的口感是苦、回甘好、并且不涩。茶苦是正常现象,但是在喝的过程中有卡喉且出现口干、舌头涩的现象都是不太好的。一款好白茶,回甘很重要,回甘是则是指喝完茶,舌头有回甜的滋味。这也是好茶的一大特点。

浸泡后的茶叶(叶底),能真实反映茶叶的真实品质,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而叶底鲜活则表明这款茶不论从茶青、制作工艺、冲泡方式都是好的。评定叶底一是靠嗅觉辨别香气,二是靠眼睛判别底的老嫩、匀整度、色泽和开展与否,同时还观察有无其它杂物掺入。有些所谓的老茶,既没有陈茶的醇厚,又缺少入口即化的口感,唯独就是火气甚重。

察看叶底,往往发现,叶底看起来非常干燥,多有烘焙过度的痕迹。好的老茶,哪怕存放三四十年,也应该有它的生命力,在历经水与火的考验后,慢慢展示出其初的面目。而对叶底的观察,是常会被遗漏一个重要环节。

最后也要再跟各位茶友强调,适合自己的才是好茶,不能盲目跟风!茶的价格不能觉得茶的好坏,茶的好坏有很多决定因素,价高的茶不一定就是好茶,也有可能“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喝到好茶心情会变好,身体也会健康,而市面上流传的劣质茶则会影响身心健康,茶友们也要格外注意!

上周我们开展的熟茶话题讨论(话题讨论|关于高端熟茶,所有的疑惑或许都能在这里解决和班章之春助力话题讨论|普洱熟茶是纯料好还是拼配的好?),精彩留言观点碰撞,现分享如下:

1、普洱熟茶是纯料好还是拼配好?

纯料好还是拼配好,这个话题本身就没有答案。有人说拼配是为了让口感更协调、也可以让成本更低,让更多的消费者都能够接受,这个无可厚非,毕竟是消费品,迎合大众是第一位的。但是,普洱茶本身也是也是特殊的消费品,地域、山头、厂家特色差异大,其中山头纯料也应该是特色之一,无论生茶或者熟茶,拼配可以迎合大多数消费者口味,纯料可以定位老饕级或者专业收藏级。希望能看到有这方面得尝试。

纯料好还是拼配的好?就好比左手和右手,哪一只手好?对人来说,左手和右手都重要。有的人追求纯料,喜欢单一,同一样的茶就是同一样的茶,不做他选,这个纯料他喜欢,哪个纯料他也喜欢。而有的人喜欢拼配,这样在口感上要柔和一些,或者更对自己的胃口一些。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好了,喜欢甲选甲,喜欢乙选乙。

@润元昌普洱茶,日照绿(慢生活)

如果都是用高端的料子发酵熟茶,肯定还是匹配的好,口感都经过专家的调配达到最佳,将来发酵的空间也可以扬长避短,形成互补,就如这次的:班章之春

个人比较喜欢拼配熟茶,因为更加有层次感,沁出更加匀整。口感丰富,喝过很多熟茶还是觉得拼配料更能捕捉我的味蕾,当然无论拼配或者是纯料,一定需要好的原料做基础,没有好的原料无论拼配或者纯料都是虚谈~~

就普洱熟茶来说,我认为拼配的相对较好,拼配技术能够显著提升茶品的层次感和饱满度,保证同一茶品滋味长期相对的稳定性,可以说是支撑茶厂的核心技术,并且在后期存贮转化中,拼配茶能够体现出更饱满丰富的滋味,总的来说拼配与纯料各有春秋,不能一味的认为拼配茶就不如纯料茶;且饮茶本就是适口为珍,你喜欢纯料的特色显著,那纯料就是你所珍视的味道;他喜欢拼配的层次感,那拼配就是他所珍爱的,本就无可厚非。

普洱熟茶无论是纯料茶还是拼配茶,质量都有优劣,拼配茶的水平也有等级上下之分,拼配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茶叶的特性,层次明显,汤感滋味较为丰富,在存放过程中会有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口感上的变化;如果你需要品饮时的滋味、层次感或者后期存储的话,那你可以选择拼配,不过拼配相对来说,对技艺的要求较高,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掌握;从以上概念区分,你就能根据自己的口感选出自己适合的是拼配茶还是纯料茶。

窃以为:生茶论山头,熟茶看拼配,拼配作为普洱茶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具体有分等级的拼配、不同茶山的拼配、不同茶种的拼配、季节的拼配、年份的拼配、发酵度的拼配等等,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普洱茶紧压茶产品,无论是新茶,还是流传下来年份较长的老茶,将茶品细细分析之后会发现,其底、面、内的茶叶等级都有差别,哪怕这种差别极为细小,都有独特的拼配技术在里面,一饼普洱茶的“层次感”离不开等级拼配的技巧。只是存在级别差距大和小之分。说回熟茶拼配这个话题,作为发酵茶,除去生茶的清香,普洱熟茶利用拼配技术更能弥补茶本身的不足,更能将熟茶的醇厚、香滑等特点推上更高的层次……

普洱熟茶无论是拼配还是纯料,认真做出来的都是好茶,好纯料需要好料、好制程,好拼配需要用心反复尝试,拼配茶是为了增强茶的口感、层次感、饱满度、喉韵等等,以此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要求,拼配与纯料就像鱼与水的关系,好的拼配绝对需要好的纯料。

普洱熟茶合理的拼配是实现企业标准化生产的核心技术,拼配技术可尽量发挥原料的使用价值,使普洱熟茶的色、香、味、形符合标准,也可形成普洱熟茶后续梯级转化,从而保证品质,优化口感,树立品牌。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只是个外行茶客,来凑凑热闹[呲牙]在我看来,生茶的好坏在茶本身,品饮生茶就好似欣赏一块璞玉。生茶就像未谙世事的孩子,谁天资聪颖,谁就是好孩子。因此才有山头、纯料、拼配、古树与台地。而熟茶相反,决定熟茶好坏的因素除了鲜叶品质本身之外,更重要的是发酵工艺。正如欣赏名师雕琢过的璞玉,或是一群经过不同教学水平的老师教导过的孩子。空有好茶,没有发酵工艺,也不能称是一款好茶。而发酵工艺正是润家所擅长的。正如经过名师教导、考出好成绩的孩子,才算是真正的好孩子。天资愚钝又如何?[呲牙][呲牙]因此,熟茶没必要强求拼配或是纯料。班章之春,最优质的原料加合适的发酵,不愧熟茶之王之名!

如果说生茶对纯料好还是拼配好还有争论,但对于熟茶来说,纯料熟茶还是个新概念,听过的喝过的好的熟茶都是拼配的,不同季节的原料混合发酵,不同等级的熟茶拼配,不同年份,产区的拼配,这才是主流,滋味的协调性更佳。我相信拼配才是熟茶的精髓,发酵之后的熟茶山头属性已经大大减弱,纯料熟茶单一的口感喝起来没意思,还是要通过拼配来增加口感的丰富性和协调性。拼配熟茶既能降低成本,增大产量,又能提升口感,所以我认为纯料熟茶只能是小众的类别,追求纯料熟茶得不偿失也没有必要。

拼配和纯料,其实并不冲突。拼配得当,口感饱满丰富,纯料具有代表性,具有地方特点。就像喝粥,白粥有白粥的味道,菜肉水果粥有各自的味道。无论是纯料还是拼配,选择的关键,在于品质是否能够保证。润元昌无论是之前的印级系列还是山头系列,都有自己的特点。品牌不能代表品质,但是品质可以成就品牌——润元昌,用品质说话的品牌。

个人认为熟茶还是要拼配的好,纯料做的熟茶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就如卷烟的配比,它需要很多细节,做很多组合,然后找出一款最适宜的配方。等级高的料配出的熟茶应该是最好的吧。

通俗来说,“纯料”是指同一时间,在同一棵树上采摘的同一品级的茶青,可能会在某些方面,比如香气或滋味有比较突出的特点,但其各个方面的协调性往往存在一定的不足。另外由于原料生产地域的有限性,不容易保证品质的长期稳定性。而“拼配”则是泛指几乎所有同类型的普洱茶叶,即用不同产地、同一品质或同一产地、不同筛号或级别的茶青按照配方进行混合加工,这样能扬长避短、显优隐次、高低平衡,从而不仅使茶叶的色、香、味、形符合标准,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而且能生产出更具风格特点的产品。拼配实际上是一个创新的创造过程。个人理解,可以直白地说,无论生熟,“纯料”是一种相对概念,而“拼配”是茶叶加工的绝对概念,因此,普洱的“拼配“和“纯料“的优劣对比,只能说因人喜好而唯心选择而已,并无绝对。最后,就我个人口感喜好而言,生喜“纯料“,熟喜“拼配“,无他,生喝香感,熟品口感!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纯料拼配,各有所长。拼配据说可以扬长避短、显优隐次、高低平衡,对于品熟茶,工艺可能比原料更重要,拼配调出的口感可能更适合更多人,但从收藏的角度看,纯料可能有更大的空间。

纯料好还是拼料,一直是普洱届最有意思的话题,拼料在于取长补短,能完善普洱的品质和口感,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纯料,是达到一定水准的茶人会去追求的,我个人觉得我会去选择拼料,毕竟完美的口感才是喝茶的王道

普洱的熟茶转化到最后重要的是口感的协调性,所以拼配或者纯料关键是工艺和原料。

拼配与纯料其实就是鱼与水的关系,好的拼配绝对需要好的纯料,水不好焉能养好鱼。无论拼配还是纯料认真做出来的都是好茶,好纯料需要好料、好制程,好拼配需要用心的反复尝试;心宽口广、孰好孰差只是个人喜好而已

我感觉拼配比较好,拼配的技术可以让熟茶最大发挥熟茶的香气,各各山头都有不同风格,感觉拼配的好

在熟茶发酵的时间、空间、口感和生命特质的转化中,都存在很多未知的可能性。我认为熟茶一定要经过拼配,这样才能凸显出熟茶的特性。有的茶叶水甜,有的香气胜,有的口感富有厚度,如果单一发酵就只有其中之一。但拼配后将三者合一,就变成了现在市场上比较受追捧的那种,又甜又香又有厚度的熟茶。十几年的经验和经历,让我们见证了普洱茶从落末到兴起再到现在平稳的状态,好茶叶一定是出自工艺和生态。

无拼配不普洱,好的拼配技术是普洱茶的核心部分,也是品饮价值的体现之处!拥有好的原材料不一定有好的产品,需要好的拼配师在好原料上做到1+1>2的能力!也就是说只有好原料之间的配伍才能把普洱茶的魅力最大的体现出来!

个人感觉熟普拼料好,可以对香味和口感做完美的结合,喝起来应该更有层次感!但对技术的要求要比纯料要高很多,毕竟不同料子的发酵都有各自的特性,拼的不好还会适得其反!所以我觉得有技术可以拼,如果没这技术不如做纯料

专业非常重要(我们不谈自产自销,因为专业的卖家,没有谁有那么多的茶园和自家茶叶可以卖的),如果不专业,在茶村收茶的时候就很容易进了高价低质的茶叶,找这样的卖家买茶还会有性价比呢?现状是专业知识较深的卖家不多,就是在实体店里,很多老板是看到茶叶利润可观,就一哄而上,真说到专业知识,肤浅得很。现在在淘宝开店免费,有些人因为有点网络知识也来开店,其网络知识大于专业知识本身。

怎样判断掌柜是不是专业?可从他的简介中得知,铁观音知识可称博大精深,没几年的功底是成不了行家的;可从他写的帖子了解,特别要看他写的原创帖子的深度和广度;也可问他几个相关的铁观音知识,从中了解。

不要被他所说的自产自销,价格低廉所迷住。是否专业跟店铺装修得怎样并没关系,跟宝贝描述得好与不好也没关系,跟店家的生意好与不好也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店家的生意好,只能说明他很会做生意,也许他的交际能力很好,可能他开店的时间久点,也可能他对淘宝规则或网络方面的知识丰富些。

3、看卖家所在地和发货地

现在福建各地都在种植发展铁观音,漳州市有南靖铁观音、华安铁观音,三明市有大田铁观音、沙县铁观音。当前,淘宝的铁观音卖家应该说在全国各地都有,大部分也是销售安溪的铁观音,当然也有销售非安溪产的铁观音。有些是安溪人到省外去开店的,有些是外地人到安溪进 货再销售。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直接找所在地在安溪的卖家会减少一些 中间环节,也会更加放心买的是正宗的安溪铁观音,即物品所在地是泉州市,及快递单发货地址是安溪县,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店家茶叶认知技能是否精湛。

4、货比多家,选高质价比和适合自己口味的茶

铁观音的价格在几十元/斤----几千元/斤,虽然有的很贵,有的很便宜,但总的有一点,那就是质量和价格成正比。在确认了这样的一个原则下,货比三家,是永远存在的购物真理!这也为我们选购铁观音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我们要好好的运用它。

这里所说的对比,并不是对比卖家的好评数的多少,或者店铺的美观与否,或者掌柜的茶叶描述。而是要您先买一些同样价格的茶叶回来,然后把买回来的茶叶一起冲泡鉴别,好坏就容易分辨了。如果您不是很在行,还可请些在行的朋友来帮忙。这样茶的优劣就一目了然了。

在买茶的时候要防止先入为主的心态,不要以为谁的茶叶就最好,不能心中老是想着这是谁的茶,一定会比较好的。我们在比茶时,就像考试一样,先让一人来冲泡,先不说哪款茶是谁的。然后再评,这样会比较客观的评的。

有了以上的准备,我们可以进入实战中来:

a、先选择几个较专业的卖家,当然可参看评价。

b、再确定自己消费的价位。以斤为单位,有的卖家是按泡或克计算的,都可折成斤算,这是最通用的。

c、对掌柜说:我要传统工艺制作的,较有观音韵的,其他像外形等不重要,每斤××元的这种茶叶,不知有没有。如果有,先来半斤。您完全不用去看店家的宝贝描述,也不用去管店家有没有这样的货。

你一次最 好要找三家以上店铺买,这样你可从中选取高质比的一家。以后再用同样的方法试几家。最终你会在淘宝里找到几家较好的店家。找到了,就不用再为购茶烦恼了。

5、不断学习,实践是关键

很多朋友一喝上铁观音,就喜欢上了铁观音,而有的朋友不喜欢铁观音,是因为他可能没喝过真正优质的铁观音,如果是因为这样而拒绝了铁观音,实在是一种遗憾。铁观音在社交、休闲、修身方面很有好处,所以很有学习的价值。

鉴别铁观音最关键的是实践,在网上您或许只能学习到一些理论方面的知识,但也是必要的。这里所说的实践,就是多品,多对比,最好能有行家在旁边指导。对铁观音而言,“观音韵”是其质量的精髓,有道是“谁能品得观音韵,就是百岁不老人。”

不单是网上选购,就是在现实中,非内行朋友也觉得很难挑选的。所以,我们还是要学一些常用的铁观音鉴别方法,如今的茶叶都是机械加工生产,并不能以传统的方法来鉴别铁观音的好坏,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说:

传统说法中的外形与色泽

传统的说法是优质铁观音茶条卷曲、壮结、沉重,呈青蒂绿腹蜻蜒头状。而现在由于运用茶叶机械进行生产,不管你是好茶还是劣茶,都可加工成外形非常好的茶,要讲外形好看不止茶条卷曲,壮结,都可以加工成珠子状的了。

传统的说法外形似蜻蜓头和青蛙腿,我们也只能想像。现在有一种趋势是对外形并不要求很结实,因为要把外形加工得很结实,就要用较长的制作时间,而制作时间较长,则会影响到茶叶的品质,主要是茶叶味道会变得不清纯,颜色会变得较暗淡。这就好比炒菜,炒菜时间越短则越鲜活好吃。对于外形,高档的感德铁观音外观多呈条索状,而品质极佳。

传统的鉴别方法有色泽鲜润,砂绿显,红点明,叶表带白霜之说,即“铁色蛙皮带白霜”。红点明和砂绿显主要是做法的“绿叶红镶边”造成的。而清香型铁观音最怕汤色发红,过程中很怕茶叶中带有红点。因为这些红点其实就是杂质,冲泡后会使茶汤会红,还会夹杂味,高档的清香型铁观音均以绿豆汤为主流。

在鉴别时,外观是很重要的一环节,那主要看什么呢?颜色。因为茶叶的发酵程度,发酵得好不好,加工过程好不好,都可以从颜色体现出来,什么颜色是好茶呢?墨绿。如果是草绿,可能发酵太轻,茶叶会偏青,观音韵不浓。

如果这些比较抽象,还可从其他方面辅助鉴定:

a看茶叶颗粒的大小,大小应适中。太大则说明鲜叶太粗老,采摘时间偏晚。这样茶滋味淡薄,茶水不细腻,不耐冲泡。太小则说明鲜叶太嫩菜,可能会有苦涩感。汤色会带红红色。

b看枝梗的颜色。暗红最好,说明发酵适中,气味香浓,茶汤醇正。红褐色也不错,发酵也适度。

c绿色就不好,说明发酵太轻,滋味轻,会有像绿茶一样的青味。有经验的人从外观一般可鉴定出6、7分。

从气味和茶汤颜色看铁观音的好坏:

在颜色等这些外形过得去的情况下,就可以先闻气味,气味比较抽象,幽香者为好,和我们平时对气味的感觉一样,好的就好,不好的就不好。接下来,就可以冲泡了,把茶叶臵入盖碗中,一般用高白瓷,因为这样更能看清楚茶的本色。

茶叶的量要适中,有一种规格的要求,我们这里 一般用7克或克的盖碗,就要7克或8克茶叶。冲入开水,开水要求是滚烫的,这和一般在网上看到的80摄氏度的又不一样,一般是用电瓷炉,液化气炉,随手泡等即开即冲。水质要求山泉或纯净水,最好不用城市的自来水,有氯气味。

冲后稍等一会儿,到底多长时间也不一定,一般是二十几秒,几水后时间延长,主要掌握一下茶汤的浓度适宜为准。茶叶不宜久浸,久浸茶汤浓度太高皆苦涩,汤色会发红。 接下来先闻杯盖的气味,好茶具有独特香气即芬芳扑鼻,且馥郁持久,令人心爽神怡。这和传统的鉴别方法一致。

闻盖香后,把茶汤倒出来,鉴别茶汤颜色。汤色以金黄清澈或绿色清淡为上;在泉州本地流行一种观点,如果高山茶汤色呈无色,即接近开水色,则是极品之作,非常少有的。总之,汤色越浅越好。接下来就是品茶汤了。细啜一口,舌根轻转可感茶汤醇厚甘鲜;缓慢下咽,回甘带密,韵味无穷,这是好茶。如果有青涩味,或感觉不顺口,没有滑感,或有杂味就不是优品。之后,还可把茶渣拿到鼻前闻一下,对其气味进行感知,有新枞香或类似花香等观音韵味者为上。最后还要看茶渣的颜色,也是墨绿为上,当然泡很多遍后都会变成暗黄色。

对茶叶进行鉴定,还要冲泡二、三遍,方法同第一遍一样。一般地,我们在进行茶叶鉴定的时候,经常会拿几个茶样进行对比,因为有了一个参照更能辨别清楚。如果想学习鉴定茶叶品质,进行这样对比鉴定练习,并有人指导,给你说明各个茶叶的优缺点,这样进步是非常快的。也是目前惟一的,效果最好的学习途径。不然纸上谈兵是毫无用处的。所以您在实体店选购茶品时,也可以在试饮区分类中选购一些样品茶,这样就能很好的比对了,您可在冲泡中研究,很快就会学习到一些茶叶鉴别的技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品出茶的好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