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度玉皇大帝全称的全称应该怎么断句?急急急!!!

文/宗明来源/四大名著

《西游记》中天界的最高统治者是玉皇大帝,可是玉皇大帝凭什么就是最高统治者呢?人间的帝王可以说自己“奉天承运”,可是天界的帝王,而且是至尊无上的帝王就不能这么说了,那么《西游记》里玉皇大帝是怎么说的呢?或者说作者怎么编的呢?

首先玉皇大帝的全称是“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高大不高大?圣尊不圣尊?不过,这个名字中“高、天、上、大”居然是重复的,可见作者起名字的时候也没怎么走心。好吧,名字其实很难起,原谅作者这一回了。其实通常所谓的玉皇大帝还真有好多个名号,其中最正统的叫作“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跟《西游记》的名号一比就能看出来哪个更复杂、更像真的。

其实玉皇大帝或者更简称一点,玉帝,源于上古的天帝崇拜。在商周时期,人们称最高神为帝,或天帝、上帝,是一位支配天上、地下、幽冥的至高神。古人认为天是宇宙万物的主宰,也是万物生长化育的本源,因此联想自然界中有一位最高的神明在支配万物,然后天命令人间的君王来执政治民,君王必须顺应天意,这样才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反之君王违反了天道,天就会降下各种不祥之兆与灾害惩罚。君王敬畏天,庶民百官自然而然的也敬畏天,君王既然是奉天之命治理人世,所以君王不得不崇拜天。定期祭天,不但是君王必行的职责,也是国家的大典。因此,自商周时起,历朝君王每年例必举行盛大的郊祀,是敬天思想的最高表征,但只有君王才有资格祭祀。

据史籍所载,秦、汉、晋、隋、唐,诸代皆有帝王祀天之大典,但当时所祀的天,乃纯粹是指大自然的天,即“苍天”、“昊天”。可是宇宙是无形无相的、又怎么去祭祀呢?如此渐渐地就把宇宙苍穹具体化,称之玉皇大帝。由于玉皇大帝代表了至高无上的宇宙苍穹,不太好形象化,直到宋真宗时,皇帝亲自为他造像,尊为自家祖先祭祀,上圣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及至道教兴起以后,当时的人类把宇宙苍穹当成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形神来拜,使得“天公”“老天爷”借由玉帝这个神的形象延续了下去。日积月累,两者合而为一。宇宙苍穹,天的形象就这样逐渐定型在普通老百姓的心中。

既然道教开始祭祀天帝,那么大约唐宋之间成书的道教经典《玉皇经》,全称《高上玉皇本行集经》,就成为道士斋醮祈禳及道门功课的必诵经文。经文由《清微天宫神通品》、《太上大光明圆满大神咒品》、《诵持功德品》、《天真护持品》及《报应神验品》组成。主要叙述元始天尊在清微天中宣讲玉帝来历。《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有多种注本,收入《正统道藏》和《道藏辑要》。

第五十二回,孙悟空自唱的词“绑见玉皇张大帝,曹官拷较罪该当。”这句话透露出来个信息,玉皇大帝居然有俗家姓氏,是姓张的。《高上玉皇本行集经》详细叙述了玉皇的出身和来历:很久以前,有个光严妙乐国,国王净德和王后宝月光老年无子,于是令道士举行祈祷,后梦太上道君抱一婴儿赐予王后,梦醒后而有孕。怀胎一年,于丙午岁正月九日午时诞生于王宫。太子长大后继承位,不久舍国去普明香严山中修道,功成超度。经过三千劫始证金仙。又超过亿劫,始证玉帝。

另外一种说法,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天地间一切祥和,后来诸神开始争斗、人间荒淫无度,使得天地人三界大乱,太白金星因此下凡寻找才德兼备之人来做三界大帝。太白金星化身成为乞丐,四处寻找,后来到了张家湾,发现人称“张百忍”的张友人,将张家湾治理的非常和睦,因此把张友人带回天庭做了玉皇大帝。

反正不管怎么说,玉帝姓张是肯定的了,这是中国传说中比较确定的。按《西游记》的说法,第七回中佛祖对孙悟空讲到玉皇大帝的来历时说:“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啊,二亿二千六百八十万年!相当于中生代的三叠纪,真够长久了,不过比《高上玉皇本行集经》中所说的短多了。

因为资格够老,所以排场就大,“朝圣楼前,绛纱衣星辰灿烂,芙蓉冠金璧辉煌。玉簪珠履,紫绶金章。金钟撞动,三曹神表进丹墀;天鼓鸣时,万圣朝王参玉帝。”嗯,如此看,与人间帝王也差不多。接着看,“那灵霄宝殿,金钉攒玉户,彩凤舞朱门。复道回廊,处处玲珑剔透;三檐四簇,层层龙凤翱翔。上面有个紫巍巍,明幌幌,圆丢丢,亮灼灼,大金葫芦顶;下面有天妃悬掌扇,玉女捧仙巾。恶狠狠掌朝的天将,气昂昂护驾的仙卿。正中间,琉璃盘内,放许多重重迭迭太乙丹;玛瑙瓶中,插几枝弯弯曲曲珊瑚树。正是天宫异物般般有,世上如他件件无。”如此看来,天宫比凡间也就是物件珍稀罢了。

天宫是凡间帝宫的投影,而能成为玉帝,还是与凡间的帝王有些不同。玉皇大帝的忍耐功夫超凡,第三十一回,收复奎木狼,行者见玉帝如此发放,心中欢喜,朝上唱个大喏,又向众神道:“列位,起动了。”天师笑道:“那个猴子还是这等村俗,替他收了怪神,也倒不谢天恩,却就喏喏而退。”玉帝道:“只得他无事,落得天上清平是幸。”

这么能忍,可是孙悟空还不放过:“他虽年劫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玉皇大帝想要清平,可是孙悟空不想清平。当然,这是第七回的事儿,果然直到书末,孙悟空一路降妖捉怪,一路折腾天宫。

结果是孙悟空曾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饥时,与他铁丸子吃;渴时,与他溶化的铜汁饮。”走上取经路之后,孙悟空就没有多少安宁日子了。没办法,本领不够啊。在神仙社会,法力大者位尊,法力小者位低。位尊的因有特别享受,而得以长生不老。

像蟠桃,“后面一千二百株,紫纹缃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这个玉皇大帝根本就吃腻了,然而能够参加蟠桃会的限于法力大的神仙。这里摘录《西游记》一段,大圣问:“仙娥请起。王母开阁设宴,请的是谁?”仙女道:“上会自有旧规,请的是西天佛老菩萨、圣僧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这个是五方五老。还有五斗星君,上八洞三清四帝,太乙天仙等众,中八洞玉皇九垒,海岳神仙;下八洞幽冥教主,注世地仙。各宫各殿大小尊神,俱一齐赴蟠桃嘉会。”听起来不少,也确实不少,但比起天地间的神仙总数,那就少得多了。

刨去蟠桃,像这样吃了能与天同寿的天才地宝其实不多,五庄观的人参果,差不多一万年方得吃。人若有缘,吃一个,就活了四万七千年。然而有福吃这宝贝的,亦限于法力大的神仙。仙界珍品既为法力大者所占,法力小者例如卷帘大将,对人参果“见便曾见,却未曾吃”

这样,便是法力大的得以垄断仙界珍品,又因享受珍品,而得延寿长生。福禄寿三星在神仙之中,地位不为不高,因见镇元子之有人参果,尚且说道:“我们的道,不及他多矣!他得之甚易,就可与天齐寿;我们还要养精、练气、存神,调和龙虎,提坎填离,不知费多少工夫。”

敢情天上与人间一样,讲究赢者通吃,那样的话,玉帝又特别能忍耐,吃喝又好,自然是位子越坐越稳了。玉皇大帝其实是凡间帝王在天上的投影,又因为传说的缘故,不能三天两头换,所以地位稳固是正常的,这其实是中国人天人感应的思想在一步步稳固具像化。

}

关于这个问题,我先说两个看法。

第一:西游世界中,龙凤比较常见,不再是至高的象征(作者吴承恩可能有亵渎皇权之嫌)。原著中初出茅庐的悟空闹得龙宫不得安宁,在乌鸡国那一段里更是离谱,一个水井里便有一个龙王,而且是属于弱到极致的龙王。小白龙贵为龙太子,被九头虫玩得团团转,最后当了一匹苦力马。我想如果作者的本意是拉帝王象征的龙下神坛,那么在西游世界中龙和凤被吃也是正常的了。

第二:网上有人持另外一个观点,就是龙肝凤髓只是形容食物比较珍贵,并不是真的。证据是安天大会玉帝宴请如来,宴席中正有龙肝凤髓。如来是佛教首领,理当奉行不吃荤的理念。

我个人更倾向于第一种,看完西游原著我觉得这本书有种叛逆感。网络上现在有很多西游阴谋论,虽然很多都是片面的,不过空穴不来风,这部小说多多少少都没有电视剧看起来那么正经。言归正传,如果龙凤不再神圣,如小白龙般的囚犯定不在少数。我想这里的龙肝凤髓极有可能来自那些犯下天条被处死的龙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玉皇大帝全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