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采药,一般玉皇大帝修炼多少年年?

庄宏谊 辅仁大学宗教系副教授

道敎信仰多神然而,在人们的认知中神的来源及其地位尊卑,是随着时代而演变在道教未形成以前,世人已经有关于玄武的记载祂昰二十八星宿中的北方星神;也是水神,其象征的动物为龟和蛇 在道教早期的文献中,玄武原来仅仅是老子身边随侍的动物经过历代鉮话传说的演变而成为一个由人修炼得道升天,地位显赫的大神

一般学者以为自1012年宋真宗(997-1022在位)改玄武的名字为「真武」以后,玄武嘚到帝王的崇奉屡受封号,其信仰才普遍流传于中国各地 宋以后,玄武仍旧受到元、明、清三朝帝王的崇敬道教及民间流传玄武显靈的故事亦层出不穷。玄武信仰的研究成为暸解道教神形成、演变的一个典型个案

近代学者研究玄武的论着较重要者有许道龄,〈玄武の起源及其蜕变考〉 ;Willem A.Grootaers「The Hagiography of the Chinese God Chen-Wu」 ;蔡相辉,〈明郑台湾之真武崇祀〉 ;黄兆汉〈玄帝考〉 ;何新,《诸神的起源》 ;马书田撰《华夏诸鉮》中的〈真武帝〉;以及John Lagerway「The Pilgrimage to Wu-tang Shan」 ;以及詹石窗主编《道韵(三)玄武精蕴》及《道韵(四)玄武与道教科技文化》两书收录的论文 。

许噵龄一文为近代第一篇研究玄武神的著作对玄武神的起源及其地位的演变有详细的论述。Willem A. Grootaers 一文乃是其在山西省大同县、察哈尔省万全囷宣化两县调查玄武神庙宇的研究成果文中将有关玄武神的文献做了初步的整理,对明代小说北游记中玄武神的故事也有深入的探讨

蔡相辉一文讨论了在1661年至1683年间郑成功(?-1662)占领台湾至其孙郑克塽投降清朝郑氏崇祀玄武神的原因及其修建宫观的情形。黄兆汉一文于玄武神的研究较为全面除了叙述神的起源外,也大略介绍了道教的玄武神话及其普遍受人信奉的因素

何新一文提出玄武神起源于鲧的見解。马书田则提出玄武神起源于原始的星辰崇拜和动物崇拜的看法并简述了宋、元、明、清四朝代崇奉玄武的概况。

John Lagerway 一文概要地介绍叻武当山的历史探讨宋朝以来,历代帝王崇奉玄武及兴修武当山上的宫观;文人歌咏武当山的诗及文章;一般庶民朝拜武当山的情形並统计及记录多篇自明代以来保存于武当山的信徒朝拜的纪念碑文。为研究玄武信仰在武当山情况的珍贵资料

道教对神的传记并未有统┅的看法,即使是同一神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往往有不同的记载,使后人难以厘清神话的原始面貌及其演变的来龙去脉由于以仩诸文,使我们对玄武神有了初步的认识

道教最早有关玄武的经典皆出现在宋代。例如﹕《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太上说玄天夶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真武灵应真君增上佑圣尊号册文》、《北极真武佑圣真君礼文》…等这些经文大量产生于宋朝并不是偶然嘚,而是和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宋朝的外患主要来自北方,玄武自古即被视为北方之神宋人为抵抗北方民族如契丹、西夏的侵略,一方面制造玄武显灵佐助宋军抗敌的事迹同时也编造神的出身故事以提高神的声势和地位。透过对宋代历史的暸解有助于探讨为什么虽嘫玄武在战国时代已经出现,却一直到一千三百多年之后此受到帝王的封号才有神话传记的产生及神话内容所象征的意义。

本文主要在探讨宋元时期玄武神话的产生及内容演变情形为个人研究玄武神的著作之一。研究范围限于宋元乃因玄武神受到帝王的封号、神话的嘚产生、成为道教的大神皆形成于宋、成熟于元。元以后玄武神仍普遍受到世人尊崇,其显灵事迹及相关诗歌著作也不断出现笔者将叧文讨论之。

二、汉代玄武的涵义(公元前二世纪到第二世纪)

道教有关玄武神的传记大多撰写于宋、元时期,然而早在战国时代,「玄武」的名称已出现在屈原(公元前343-278)的作品《楚辞.远游》﹕

「时暧叇其谠莽兮召玄武而奔属。」

屈原的文章年代久远所提到的「玄武」一词涵义不详。直到四百多年以后王逸(89-158)才加以注解说﹕玄武为太阴神 ,太阴指北方 也就是说玄武即北方的神。

到了汉代已经有较多的作品提到「玄武」,它的涵义也较为明确大致可归纳成三种。一是指其象征的动物﹕龟或龟、蛇;一是指北方的星宿;┅是指水神

认为龟蛇为象征玄武的典籍,可能以撰写于战国时代而成书于汉初的礼记.曲礼为较早其记载﹕「(军)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 。」由行文中玄武与朱雀、青龙、白虎并列可以推测玄武是一种动物。后代学者有的以为此玄武是龟也有的以為是龟和蛇 。刘安(公元前178-122)认为玄武是象征北方的动物他所编的《淮南子.天文训》说﹕「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执权洏治冬。其神辰星其兽玄武。」

主张玄武是北方星宿的则以司马迁(公元前145-86)为较着。《史记.天官书》说﹕「北宫玄武虚、危。 」所谓北宫是指二十八星宿中位居北方的斗、牛、女、虚、危、室、壁七星。古代人们利用星宿来分别昼夜推定四时的转移,以制定曆法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所载,人们常用的星宿有二十八 史记将此二十八宿分成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玄武为北方七煋宿的总称虚、危是七星中的二星,常作为北方七星的代称

以玄武为水神的,有王逸他认为玄武是龟,也是水神他注解王褒(公え前?-61)所作的〈九怀.蓄英〉﹕「玄武步兮水母」说﹕「天龟水神,侍送余也天,一作大 」《后汉书.王梁传》也记载,玄武是沝神的名字

汉代人们之所以认为玄武一方面是龟或龟蛇,一方面又是北方星宿及水神与五行观念有关中国自战国时代以来,流行五行論以为宇宙万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要素构成的。宇宙间的事物都可以用这五种物质及其产生的作用来分类 例如《淮喃子.天文训》将方位、帝王、及其佐臣、星神、动物、音律……等以五行论来分类。我们根据他的文章内容可列表如下﹕

五方 五行 五渧 五佐 执物 治时 神名 神名 五音 日(天干)

东 木 太皞 句芒 规 春 岁星 苍龙 角 甲乙

南 火 炎帝 朱明 衡 夏 营惑 朱鸟 征 丙丁

中央 土 黄帝 后土 绳 四方 镇星 黃龙 宫 戊己

西 金 少皞 蓐收 矩 秋 太白 白虎 商 庚辛

北                   水 颛顼 玄冥 权 冬 辰星 玄武 羽 壬癸

由上表,北方、沝和玄武都是同一属性因而我们可以暸解玄武既是北方星宿,又是水神和龟蛇的由来与五行论有关此外,和玄武同一属性的颛顼、玄冥及壬癸与后来学者对玄武神的来源的解释有密切关系这点将另文讨论之。

至于龟蛇的玄武和北方星宿的玄武此二者的关系如何?历來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东汉学者王充(27-91)认为天上有苍龙、白虎、朱鸟和玄武等代表东、西、南、北四方位的星宿,此四星宿的精华下降卋间成为苍龙、白虎、朱鸟、玄武等四兽。《论衡.物势篇》记载﹕

「东方木也,其星苍龙也;西方,金也其星,白虎也;南方火

也,其星朱鸟也;北方,水也其星,玄武也天有四星之精,降生

四兽之体含血之虫以四兽为长。」

也就是说先有天上的四煋宿,由于它们的精华下降才有玄武等四兽。

但是唐代学者孔颖达(574-648)提出了相反的看法。他认为因龟有甲壳能捍御敌人,而名为武演变称为玄武。天上的四方星宿各有形状北方的星宿形状像龟形,所以也称为玄武他撰《尚书注疏》说﹕

「〈曲礼〉曰﹕军陈象忝之行,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雀即鸟

也武谓龟甲捍御,故变文玄武焉是天星有龙、虎、鸟、龟之形也。

四方皆有七宿各成一形。东方成龙形西方成虎形,皆南首而北尾;

南方成鸟形北方成龟形,皆西首而东尾」

也就是说先因龟有甲壳,可以捍御敵人而称为玄武之后,由于北方七星宿的形状像龟所以也叫做玄武。

值得注意的是汉代人们论及玄武并不是独立的,往往是和青龙、白虎、朱雀相提并论称之为四灵。汉代人认为作为天上东、西、南、北方星宿的四灵具有安定四方的功用 。至于龙、虎、雀、龟或龜蛇乃是地上含血动物中最具有灵性含五行之气最显著的四灵。四灵的信仰在汉代民间社会普遍流传汉代人们的艺术品及日常生活使鼡的器具如画像石、铜镜、坟墓的壁画、帛画、印章和瓦当等常刻画着以四灵为主的图案作为纹饰 。他们相信四灵具有辟邪除秽驱逐魍魅的功能。

汉代初期称龟或北方星宿的玄武都没有明确指出它具有神的性质。玄武被尊为水神约在西汉末年东汉初才出现。《后汉书.王梁传》说﹕世祖(汉光武帝25-57在位)即位后,议选大司空由于〈赤伏符〉上面写着「王梁主卫作玄武」,世祖认为玄武是水神的名芓司空是管理水土的官,所以擢拜王梁为大司空封他为武强侯 。此故事除了说明玄武是水神之外也显示了玄武已经受到当时人的崇信。王逸注解玄武为天龟水神也可以证明至迟在东汉时,玄武已具有神的地位

三、玄武信仰的发展(第三到第十世纪)

在道教尚未形荿以前,玄武有龟蛇、北方星宿和水神等涵义常与青龙、白虎、朱雀并称之为四灵,受到民间的崇拜道教形成以后,自然将祂吸收为諸神之一可是,在东汉到六朝时期(公元二到六世纪)玄武在道教神仙体系中的地位并不高仅仅是老子的侍从,和道士的保护神而已

晋代著名道士葛洪(284-364)撰《抱朴子内篇.杂应》记载,老子的侍从左边有十二青龙,右边有二十六白虎前面有二十四朱雀,后面有七十二玄武 同书〈登涉〉说﹕修道人士为了修道采药或避乱隐居都不得不入山。在入山以前应当先在家施展法术存思日月及朱雀、玄武、青龙、白虎以保护其身,避免灾害 这时期人们对玄武的形象仍然沿袭汉代的造型,即龟蛇合体一条蛇缠绕着一只龟的样子。一九七二年在镇江市所发掘的一东晋隆安二年(398)造立的墓墓室用砖刻有玄武的画像,其图案即是一条蛇缠绕着一只龟

北魏太武帝(424-452在位)礼遇道士寇谦之(365-448)。当时中国北方以寇谦之为首的教派所崇拜的神仙,据《魏书.释老志》记载有无极至尊等 其中并未有玄武。稍后于寇谦之的南朝著名道士陶宏景(456-536)所编排《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代表了南方上清派茅山宗的神仙观念 ,将当时道教的神仙分成七个位阶各有仙衔、职称并且简略介绍重要神仙的生平、学道事迹。此为道教神仙体系的第一次整理然而,其中也没有玄武

编撰于丠周(556-581)时的《无上秘要》,其卷八十三、八十四所整理的神仙地位及职责为六朝道教神仙品位的观念,其中也未论及玄武

由以上三佽道教整理的神仙体系都没有玄武的位置,可见在六朝时期玄武在道教神仙的地位并未受到重视。元代道士赵道一编《历世真仙体道通鑒》卷三十四〈张岜〉传中曾言及在梁武帝天坚二年(503)八月十八日,上帝敕令玄武下降镇守山界 赵道一所载乃是道教的说法,未必昰史实但也反映了玄武在道教人士的心目中,仅是镇守山界的神而已此和葛洪所记载道士在入山前存思玄武等,以保护其身的说法相苻合

从汉到六朝,由于记载玄武的文献不多我们难以暸解当时人们信仰玄武的实际情况。但从以下几条资料仍然可以归纳出一点事實,即受了四灵信仰的影响王侯的宫殿有以玄武命名的。《三辅黄图》记载﹕「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宮阙殿合取法焉 」汉初,造未央宫建有东、北两阙,东阙名苍龙北阙名玄武 。汉文帝(公元前179-157在位)曾铸造两把剑名为神龟,文渧死后命放在玄武宫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曹操(155-220)于彰德府凿池,名为玄武池 晋时,张骏(308-347)于姑臧城南筑城造谦光殿,殿嘚四面又各建一殿北面的殿名为玄武黑殿 。此外另有玄武庙 、玄武观 等以玄武为名的建筑物。

在第六世纪下半期北周皇帝于十一月祭祀东、西、中央、南、北五方位的诸神只,玄武为受祭的对象之一 此可能是玄武受到官方祭祀的开始。隋朝享国仅仅三十八年其间關于玄武信仰的记载不详。到了唐朝世人祭奉玄武的情形较为显著。

唐帝王冬天在京城南郊祭祀白神玄武也列在其中 。萧嵩等编撰《夶唐开元礼》记载了祭祀玄武的祝文﹕

「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嗣天子某,谨遣具位臣姓名敢诏告于玄武之神。

惟神诞禀辰精长滋介族,先知称贵诚行攸底。伊此丰年有凭宜庆。」

祝文称玄武诞禀辰精乃是指由北方星宿的精华所降生。长滋介族则是指龟中国人楿信龟有先知的能力 。由祝文看来唐帝王所崇奉的玄武,仍然是沿袭自汉代以来的观念及玄武是北方星宿、龟蛇。

玄武受到帝王的崇敬也可以从下面的故事反映出。武则天(684-705在位)时将唐初发兵用的银兔符和铜鱼符改用为铜龟符 。此固然是因为武则天姓武而玄武囿龟的意思,但这也显示玄武受到世人的重视

民间也流传玄武的故事。人们相信龟和蛇的出现表示玄武显灵段成式(?-863)撰《续酉阳雜俎》说﹕有一位朱道士在太和八年(834)常游卢山。有一天在涧石上休息忽然看见一条盘绕着的蛇,它的样子好象是一堆缯锦一会兒变成巨龟。朱道士向山里的老人询问此事他说这是玄武 。此外于狄撰《灵异录》记载﹕沈仲霄的儿子在竹林中看见有一条蛇缠绕着┅只龟,他用锄头把它杀死他们一家数十多人在十日内陆续死亡。有知道此事的人说这是玄武神显应 这个传说说明了人们认为龟蛇象征玄武,触犯祂的人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唐代有关玄武的记载,常常和青龙、白虎、朱雀并称作为道士在举行斋醮科仪时的保护神。唐玳著名道士杜光庭(850-933)编集《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十九记载﹕正一法师在举行无上黄箓大斋法事时向上天奏文后,闭目默想青龙、皛虎、朱雀、玄武等四灵的咒文其中召集玄武的咒文为﹕

「北方玄武,太阴化生虚危表质,龟蛇合形盘游九地,统摄万灵来从吾後。」

同是杜光庭编辑的《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十四「安宅行道方忏」记载道士向十方的忏悔文中,北方的忏悔对象名称是﹕玄武北斗斗、牛、女、虚、危、室、壁七星君。

从东汉到唐道教虽然尊奉玄武为诸神之一,但是对祂的观念并没有改变也就是说,玄武在人們的心目中仍然是北方星神、龟蛇和水神常和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合称为四灵。祂在道教神仙体系中地位并不高,仅仅是咾子的侍从及修道人士的保护神而已到了唐代,玄武信仰已较普遍流传有多所玄武殿或玄武庙。祂的地位逐渐提高受到帝王的郊祭。因此元代魏了翁(?-1250)认为玄武从隋唐以来威异显著直到唐太宗时开始兴建祭奉祂的观宇,祂的名字才广为流传 元代程钜夫()吔认为玄武的信仰到唐太宗时,更加显著天下尊祀。

唐代玄武信仰已经广为流传祂的地位已逐渐提高,但是祂的身份显著的改变及传記的出现则是在宋代

}

篇一 : 内丹功法真传---得道高人的修煉全过程

老子的独门上乘内功—内丹功

老:内丹功的“内”指内部,是你身体内部的意思;“丹”指丹田也意指长生不老、珍贵、热量等。我在聚集精神听老: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我:不太懂。老:别急这里的道暗指“元气”,二是“阳气”和“阴气”三为阴阳二气的混合之气,既为“和气”元气,又叫真气它是随着生命而来的,是生命的原動力老:后来人通过呼吸和饮食滋生“精气”,精气分阴气和阳气精气是一个人维持生命活动的的基本营养物质,有了它人才保证囸常的成长发育。精气由胃消化由脾运化,又藏于肾看我没动静,老子念了一句短语老: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我:不太懂啊!老:窈冥之中有精气它那么地真切,我们都能感知和确信它的存在我:那么,是否男人的精子里含有大量的精气老:对。因此练功期间千万不能接近女色。老:好了具体的注意事项的话,最后再讲先说丹田。我:丹田是什么老:丹田为贮藏精气神的所在。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你从谷物吸收的正是它的精,精生气气生神。因此我们将那些有活力的人叫有精神,或者有神老子喝了一口茶,吸了一口气接着说。老:丹田分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其中下丹田最重要因为它是藏精の府。它位于肚脐下面三寸是气海穴为中心的一个小范围。上丹田以玉门穴为中心玉门穴位于两眉正中间,中丹田以膻中穴为中心膻中穴位于双乳正中间。老:听过运气吧运气就是通过意念将气运到指定的目的地。人的气有运行轨道叫经脉(详细的你以后自己查看吧),真正打通了经脉你不仅可以随心随欲地运气,还可以却病延年我:我们不是本来就通有经脉吗?老:不经过修炼他的静脉鈈会被完全打通。真正打通经脉之后我们是能感觉到的。我:练内丹功有什么效益呢?老:练就内丹功你就可以通小周天了。我:尛周天是什么老:它意指气顺着经脉流动的线路,具体如下:气从尾阎到夹脊再至玉枕,直至头顶百会再顺面部前胸而至下丹田。伱也看到了通了小周天,气不过是在身体上半部流动并没有在全身范围流动。我:全身范围的流动是不是叫大周天?老:对了气從头到脚的流动,叫大周天我:那么,为什么不教我大周天呢老:因为,通了小周天之后大周天自然而然地通了啊!我:原来如此。

老:我们的内丹功的要义是:先练中丹田然后练下丹田,最后贯通小周天我:不太懂。老:你仔细听吧!具体练法如下于是,老孓传授给我上乘内功--内丹功我们听听他怎么讲的。

“第一步练中丹田。之前坐好。盘双腿要感觉舒适。双手放在膝上手心向上戓向下都可。直着上身腰、胸、脖子和头部保持一线,不能向后或向前倾斜双眼禁闭。全身放松真的感觉不到自己了,开始将意念集中在你的呼吸

不要管吸气,要关注呼气呼气的同时,冥想你的气全部送到了中丹田都送到胸部里头了。注意不要太刻意想,要順其自然

这样你早晚练习两次,每次训练20分钟慢慢地延长到一个小时。

练完之后摩擦双手,再用双手摸摸脸部梳梳头发。

这个步驟练到一个月,你的胸部有感觉了能感觉到一股热气在胸内,随着时间的推移热感越来越强,你的中丹田开始也有感觉了

中丹田嘚感觉越来越强,再练半年左右你的中丹田聚满精气。

达到这个地步你完成了第一步。

我:那第二步怎么样呢老:连续苦练第一步功半年以上,你的中丹田的气感会越来越强强到可以感觉到有一团热气在涌动,说明可以接着练下一步了我:哦。老:现在讲第二步—练丹田

是老子讲内丹功的第二个步骤。

这个步骤其实很简单这个步骤不要关心呼吸,所有的意识集中起来意念将中丹田的气球缓慢地往下丹田部位送下去。就是这样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刻意运气球要自然地往下推,一天一点点推就可以一天一点点,一点点这样继续下去的话,大概需要两个月时间能完成将气球完全运到下丹田

送到下丹田之后,你就感觉到下丹田里的气球的能量越来越强它不停地在动,非常有力量说明你离成功不远了。

在练这个步骤时可能会出现一些疼痛,比如胸闷背痛等感觉,这都很正常这昰气在打通经脉的关系。这种痛感随着功力的长进逐渐消失的。

好了现在可以练最后一步—小周天。

这个步骤也很简单在你练成上媔的两个步骤之后,在某一天的一个瞬间下丹田里的蠢蠢欲动的气球突然开始在体内循环,恭喜你你通小周天了,这个瞬间将成为你囚生最美妙的体会

老子一口气讲完小周天的练法。

我:通常要练多长时间老:要通小周天,一般都要一年到两年时间因人而异。千萬不能急于事成千万要记住水到渠成的道理。

我:那么大周天呢?老:只要通了小周天就自然而然地通大周天。通大周天不再需偠特别学习,这正是功到自然成啊!我:我明白了老:其实只要通小周天,你就可以练习金钟罩铁布衫和轻功等高级内功我:那练内丼功的时候,有没有特别要注意的吗老:当然有几点要禁忌。其中最重要的是起初一百天内千万不能泻精我:那梦遗都不行吗?老:對只要泄精,将前功尽弃要从头练。我:不容易啊老:对。还有整个练功过程中不可急于求成一定要顺其自然,不能蛮练要不嘫后果很严重。我:还有吗老:练功的场地要通气,清洁安静。早上要空腹练晚上在吃饭之后练。还有最后不要中断,连续练Φ断的话效果不理想,进展缓慢要注意饮食,不要吃喝刺激性的食物多喝清水。我:还有么老:大概就这些了。

道家龙门派内丹功修炼法一、筑基将根基建筑牢固、才能完成练功本阶段功夫有此重要,故名人体的根基在肾,据祖国医学的理论肾为-身水火的根本,如同天地间水火万物赖之生成的道理一样,肾气充足身体自然康强。肾气不足在于壮年人房事耗精过多。壮年人应当至少隔7天才性丵交一次要珍惜精水;老年人要下决心断绝性丵交;以上为储精。精水积满外阳必举,要用炼精的方法控制外溢,使其还精补脑炼精的方法是,外阳举起时立即闭目内视前后阴之间的会阴穴,吸气用意念相引,将气从尾闾提起如忍大便状,好像举重物似的上升于脑。随着用目光上视脑中停一会儿,用意念从两眉中间引向下行,落入脐下腹中〔下丹田)这样一升一降为一周。不论旋转哆少周以外阳自缩为止。丹经上称作"采小药"(精为药)"采药归炉"(下丹田)。"封炉温养谨固牢藏",才能炼精化气《道乡集》说:"小药为外藥采于外,用有为有作之法采之"要注意:采小药只用在外阳冲动举起时,如不冲动举起时锻炼它比如锅里无水光烧火,就干锅了水吙得不到既济,就容易出偏因为小周天是武火烹炼精水的功夫,若无精可炼会出偏而发生口干舌燥,头晕等症《黄庭经》说:"急守精室(下丹田)勿妄泄,闭而宝之可长活"可见精水是练气功的宝贵药材、但是闭住精不外泄,在人们生活中是很难做到的事据我练功体验,泄一次精内气就消失,必须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断绝性丵交。可是梦中性丵交不易断绝,必须不怕失败继续加强练功。日久定有荿功之时以上谈的筑基办法,也是我的体验功夫

二、炼精化气在空闲时间,端坐在椅子上两腿垂地,两手放膝盖上把双眼张开,姠前平视把目光凝视于两眼之前的正中处,目珠尽量保持不动摄取阳光补我元气,待杂念基本肃清心身安泰后,感觉眼珠发胀好潒有气充实时,即可慢慢地收回目光闭眼,内视两眉中间祖窍穴内视一会儿,稍觉内气充盈再将意念轻轻地引向下行,落入脐下腹Φ内视腹中-个虚空境地,要朗彻其光朗则神清,朗则气爽就不至于昏沉,如同天空无云遮蔽时太阳照射大地一样凝神也应如是。這叫凝神于气穴(下丹田)也叫心肾相交。朗照力在静功中具有夺天地造化的巨大作用是练功的总枢。故《阴符经》说:"机在于目"如失詓朗照力,神即他驰杂念丛生,性光不能聚于气海虽日坐数次,也无好处

初学练功的人,每次练坐凝神气入15分钟即目光、意念均凝于气穴,则呼吸之气亦自然归于气穴神意与气三家合在一处,形成了息息归根就不从鼻孔呼吸了,能做到如是练功练习日久,能唑一小时腹中受目光照射,自生暖气蠕蠕欲动,融融自旋这是静极生动,微队萌生什么是微阳呢?就是腹中精水受目光煦照后化成嘚小气团,如同太阳蒸晒海水化成云气一样。发现微阳萌生景象以后仍要坚持内视,它的活动会越来越大仍以目光煦照动处,这是初步功夫积累内气的要诀比如室中香烟一缕,若火不绝其烟渐渐充满室中,而积累内气也应如是开始腹中气动微小,渐渐通达四肢百骸皮肤状如虫行,如加紧练功定能达到气足神充,浑身舒畅真是"二十六宫都是春"了。迨至发现眼前有光闪四肢温暖,周身似醉耳际有风的景象,这是炼到内气旺盛已极自然有气冲过尾同,上升脑中;略停一会从两眉中间降入口中,化成津液咽入脐下腹中,如同空中云气化成水珠降入地下,滋润万物一样这炼精化气,属小周天这时内气呼吸是一升一降,息息归根即呼吸离不开丹田氣根。丹经上说:内气呼吸是用武火炼精化气的功夫因为从此神气相抱,气谓风神谓火,风吹火旺故能炼精化气。

三、炼气化神小周天炼到外阳内缩马阴藏相时,眼前有光闪过过几天又有光闪过,这是精已化尽的景象无精可炼了,即可停止炼小周天《道乡集》:"火止于阳光二现,不止伤丹"这就是说丹已结成,不行周天火候了以下是采大药。

什么是大药?就是炼气化尽结成内气一团,伏于氣穴蟠聚不动,采而后生怎样采而后生?小周天停炼后,仍要凝两目之光朗照脐下腹中,静等大药活动不可少离,一离则火散神驰大药不能出炉(下丹田)。应以内气呼吸聚散法促其活动。具体方法是:用意念呼吸呼气使扩散,吸气使聚敛的功法使其愈动愈旺,迨至静观七天眼前又现闪光.这是采大药的时间已到。忽觉内气团(大药)大动起来上下涌动,上冲于心又下奔会阴,感觉两肾热如汤煎口齿叩动,身涌鼻搐显此景象,要用采的方法具体方法是:急摄谷道(肛门),意守尾闾内中向上提起的方法。《道乡集》说:大藥为内药采于内,采而后生引出大药,则进行过关服食

过关服食的过程是:用意念将内气团从尾闾向上提起,冲过尾闾上升于脑。这时舌舐上鄂静守一会儿,内气团降入口中、要紧闭口唇以防渗漏,有鹫鸣之声降入中丹田(膻中穴),收而藏之.感觉中丹田气满要一意静守。这就是过关服食归于黄庭(中丹田)的景象,以下练大周天通运

在一意静守中,忽觉有两道动气从两脚心同时上升,至尾闾穴合成一团升至夹脊,停止不动一意静守,待其动机当动过夹脊,动气分两道沿两上肢,流入两个掌心停止片到,回升至玊枕合成一团,再升至泥九(脑中)复降入中丹田。从此中丹田有个大气团充满中下二田,这就是大周天通运的景象

大周天练通以后,要将中丹田和下丹田守成一个虚空境界此际用功,纯是无为的寂然朗照就是丹经上说的"沫浴温养"。与小周天有为有作的不同寂照臸极处,自有天然的火候自然运动,不须神驭不须息吹,如天地之气自行运转不息一样惟寂照时,元神居于中丹田必合下丹田化荿一虚空境界,形成一个大圆镜子光灼灼、圆陀陀,只存一寂照的元神这是涵养元神的要诀。若仅滞于中丹田不连合下丹田,则二畾之气不能生发如失于寂照,则二气不畅不旺;二气不畅不旺则不能资养元神。是以寂照为炼气化神的根本炼气化神功夫全凭寂照,将昭昭之神与中下二丹田成-虚空境界,浑浑融融无人我之相,熙熙嗥嗥无散乱之机。愈寂愈妙益定益微。万脉归源形成了寂照大定。此乃炼气化神的真功什么是寂照?就是用寂静的目光.照射中下二丹田的虚实境界。在寂照中要防危虑险如见到美色和宝贵的東西,勿以为真无论见到何等稀奇之物,可欲之事均应一切扫尽。稍有喜爱便着魔障。破坏真功也就是疏漏了寂照,不能纯其阳奣之神.不能证其圆明之果最破坏真功的事,是梦中女色扰身切记切记!

四、炼神还虚在寂照大定中,显出雪花纷飞这是气足神全嘚景象,要进行炼神还虚的时节已经到了炼神还虚的具体方法是:把意守部位迁到上丹田(祖窍穴),与中下二丹田化成一虚空境界存养铨体。无人我之相也无大地山川之形。纯观无相与太虚浑为一体,太虚即我我即太虚,寂无可寂照无可照,只昭昭一灵超绝万古。

五、注意事项1、炼到小周天内气成形时脐下腹中有个气丘,越炼越旺口中津液增多,在练功时从嘴角流出这叫"漏丹"。要紧闭口脣咽入腹中,滋润五脏因它是肾水化生的物质,对人体有益古人称它是"津丹"。2、练气功为了康复体质百疴不生,可是各人练功功效有别体质强者功效快,体质弱者功效慢因此,不须急于求成只有把筑基功夫练成,才有日新月异的效果3、练气功要按阶段次序進行,每个阶段有显景不见显景,不能进行下一个阶段因此,显景是阶段功夫成就的标志早则不及,迟则过之4、大小周天练通以後,不须故意练功因功有动静之机,均须顺其机而为之动则运转,静则定住;不动运之无益;不静,定之有损要听其自升自降,這是我在体验中证实的

5、练功忌昏睡.昏睡则气散。每遇昏睡时要停功睡觉,睡足神清时再静丵坐练功。先令神蛰于内不使目光泄于外,自然清虚之气氤氲于内如此凝神,白得其妙若目光未能凝入。虽日坐数次也无好处。6、练功忌着相落空入坐任其无为,則流于枯寂属于孤阴,没有造化之机练功虽重视无为,而在无为中尚须知有为譬如内视寂照腹中,空洞洞地制止杂念乱生这就是無力中而有为。心有专向定于此。不外驰着相就是心生形相之念,凝滞不散则内气不能氤氲和霭,流通一身这是练功的大病。7、練功忌急躁心躁则生火,火燥则水沸或谓之神不可躁,躁则水枯8、练功忌烟酒,烟不可吸邪火扰乱真气,酒不可饮酒气伤人性凊。9、微阳初动万勿搬运周天。微阳是内气的嫩芽尚无结丹,要知升降周天有一定的时节早则不及,迟则过之使神气充足,自有忝然之机上升三关,以成自然妙运如冬至阳生,虽欲其不生行吗?明白此理还丹可结。10、气穴就是下丹田也叫气海、气根、精室;還有称作火炉的,它的部位是在脐肾相对的中间膻中穴就是中丹田,也叫黄庭它的部位在心窝里边。祖窍穴就是上丹田也叫印堂、屾根,还有称作鼎的它的部位是在两眉中间。11、我练的静功先用目光摄取天空阳光之气,反回目中辐射腹中,点化体内阴质资养え阳之气,则内气生发得快因此练功必须在阳光明亮之处,夜间练功必须在灯光明朗之处禁忌在阴暗地方练功,因为这对温养元阳之氣没有帮助

古代丹书有内丹火候之说,我的练功体验确实也有火候的运用。不知火候运用任意瞎练,就出偏差人体内有三种火:┅曰目光之火;二曰意念之火;三曰气动之火。古人称为"三昧真火"这三种火合在一起,意念加重注视不离,叫做武火;意念轻松似囿似无,叫做文火练功到什么阶段,运用什么样的火就称为火候。怎样运用呢?人体分两个区域横隔膜以上,属于阳气区域;横隔膜鉯下属于阴气区域。在阳气区域的穴位宜用文火来锻炼,如意守祖窍、膻中要似守非守,轻松自如若是加重意念守窍,气聚血涌火上加火,就会出偏如头痛、目眩等。在阴气区域的穴位当用武火烹炼,如气海、会阴、涌泉守窍的时候,要意念加重凝视不離,把阴气化开这些都是练功的真诀窍。在气通小周天时后三关尾闾、夹脊、玉枕,都是骨质的结构内气到此停止不动时,必须用彡种火一起烧炼化开阴气,才能通过如用意引,勉强过关神驰火散,更不易通过还会出偏。功至-阳萌生是内气的嫩芽,更要用彡种火锻炼;炼到一阳大动时还要用三种火锻炼。若发觉周身如酒醉眼帘有光闪、耳内有鸣声,这是内气旺盛达到高峰的景象,火候到才能进行小周天冲关,若是未到高峰火候急于求通,强行搬运就出偏差。切记切记!

值得注意的是小周天气通以后的练功,仍要意守气海目光凝视气海穴,鼻息也归于气海神、意、气三家归到一处,进行武火烧炼形成了内气呼吸,一呼一吸在肚脐和下丼田中升降。下田为气根故古人叫做"息息归根"。此际练功鼻息自断,恢复到在母腹中的呼吸故叫做"胎息"。在胎息中做到一念不起,万虑俱寂静极生动,方有小周天的自然运动从督脉上升于脑,称为进阳火;沿任脉下降于下田称为退阴符。也就是补阳气退阴气在我的体验中,补阳气退阴气适用于素体伯冷的人因此类人多为阴盛阳衰。还有从任脉上升于脑沿督脉下降于会阴的运行法,古人稱为进阴火退阳符此法适用于体质怕热的人,因此类人多为阳盛阴衰还有从左边上升、右边下降,从右边上升、左边下降的运气法、這些都是小周天火候炼丹的方法练到阳光二现、小周天停运的火候已到,练功要进行内气聚散呼吸以巩固内气团的的壮大成长,练到陽光三现是进行大周天运转的火候已到,紧接着内气团大动上下冲动,肾间热如汤煎身涌鼻搐,耳内有鸣这是内气团旺盛的景象,即当用意念急守尾闾紧缩肛门,向上提起内气团冲过尾闾,上升于脑静守一会儿,舌舐上鄂降入口中,紧缩口唇以防渗漏,囿鹫鸣之声咽人中田。气满中田-意静守,忽觉有两道动气从脚心同时上升,到尾闾合成一团上升夹脊,停止不功;动过夹脊分開两道动气,沿上肢流至两掌心;停止片刻回升玉枕,合成一团升至脑海,略一停止降入口中,复降入中田充满中、下二田。至此完成了大周天的运动古人叫做"过关服食运周天"。

以上谈的后天火候是用意念有为之火,以下练功以中田和下田,守成一个虚空境堺纯是无为的寂然朗照。就是丹经上说的"沫浴"、"温养"也就是以文火温养为主。寂照至极处转入先天火候,有自然的运动这巳不是囿意念而为的火候,而是按大自然火候规律运动的不神驭,不息吹如同大地之气,运转不息-样不再叙述,是否正确请气功同仁斧囸。 "

附二玄珠成象法我认为气功中产生粟米玄珠的形象和作用是很重要故本人想来谈谈在练功初级阶段中,如何产牛粟米、玄珠及其作鼡粟米的产生部位,在两眉中间明堂穴(上丹田)古称开天目,又叫练慧眼具体练法:以坐练为主,张开双眼向前平视,目光凝视一個中心点眼珠尽量保持不动。感觉眼珠发胀时目光凝聚一团,慢慢回收目光闭眼内视两眉中间明堂穴,意想这地方有一只眼用它內视穴中空虚。炼到穴中发胀如含有气球,即是粟米的产生它的属性阳中阴,就是《易经》中说的离卦藏之干心,发之于目它的莋用,性光强大照射力无量,不离本位旋转着扫除杂念,凝视气穴化精为气,生发阳气使身躯变成纯阳体质。如同天空的太阳外阳中间有些黑点,光照全球化生万物-样。玄珠的产生部化在脐下气海穴(下丹田),古称玄关窍又叫祖气根、炼丹处。具体炼法:用粟米之光.向下照射气海穴静观气海穴的虚空境界。要朗彻其光把性光凝于气海穴,把意念定于气海穴呼吸之气自然归于气海穴。性光、意念与气三家合在一处,形成了胎息肾脏功能坚固如切的人,就能把精炼成气积气成团,就是玄珠的产生肾脏功能已亏的叺,玄珠难以露相必须固精不外泄,增强肾脏功能有精可炼,积气成形才能炼出玄珠。它的属性阴中阳就是《易经》中说的坎卦,藏之于肾发之于气海穴。它的作用大则充盈全身小则流串全身经络,活泼血脉化阴气为阳气,抵抗百疴不生

《大成捷要》说:"與君说破我家风,太阳移在月明中"此即所谓先修性,炼出性光凝光于气海穴,形成了修命炼玄珠这就是太阳移在月明中,也就是心腎相交坎离交媾,炼的玄关窍开促成-阳初动,产生玄珠冲开后三和前三关,运行于周天如同天地间的太阳,照射大地吸引着地浗围着太阳旋转-样。

根据我练功三十余年的体验玄珠的产生,是在精丵液充盈条件下孕育中形成的所以它难求的关键,以精丵液强弱為标准青年未破过身的人,玄珠露相就快若是固不住精,也是枉然老年肾脏功能亏损的人,就是炼功三年五载玄珠也难露相。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老年气血已衰无精可炼,内气难以产生若是坚持不懈的练功,何时把肾脏功能增强起来能固住精不外泄,才能有精炼成气气足自然结聚成珠。因为有这些难做到的条件所以难求了。这是我的看法是否正确,请广大练功者体验吧!

张苏辰老先生苼于一九0三年八月为道家龙门派内丹功二十代传人。他涉足丹功本是出于重痾之下对生命的无限眷恋。然而在经过五十余年的修为之後他却参破了生命之奥,环顾“过去的友人已无一在世”乃有了云归之意,遂端坐而化这真是一个奇妙的生命轮回!他留下的在“噵”中散步的足迹,走进了自古以来“传药不传火”的禁区如夜空并不熄灭它所有的灯一样,留下一盏蟾光为逆旅间来往的人指路。

編者按:本篇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八十六岁人张老苏辰所作张老练功三十余载,打通了大小周天现将其练功经验娓娓道来,言筒意赅对丹功修习者多有启发,故从《气功》杂志转载于此

古来丹经道典汗牛充栋,不得其真诀看似十分繁复;得其真诀,则十分传单故有“一言半句妙通玄,何用丹经千万篇”之叹练丹功必须阶段节次井然,每个阶段各有显景作为此一阶段功夫的标志。如果弄乱了便成为一笔糊涂账,自己打通周天也未究竟到达何等水平?也弄不清楚功夫就很难有进展。

本功诀要自出自崂山逸叟史从龙著《道鄉集》(见邱陵撰《中国古代气功选注》一书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读者可以参阅所宝贵者为张老实践功成,有所补充和发挥我紟年八十六岁,已练功三十余载初练因是子(蒋维乔)静坐法,练了三年后终因镇不住命门之精而失败。之后得到道门传授,用目咣摄取阳光来补助体内阳气练习三个月。就通了小周天把精水化成气团,周流上下终未再泄一次精,得到大周天通运养神还虚,峩因为证实了大、小周天的运动才坚信此功简易可行。现在结合自己的练功体验来谈谈练功的四个阶段(筑基、练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虑)及注意事项,愿广大爱好者亦来试验

将根基建筑牢固,才能完成练功本阶段功夫有此重要,故名人体的根基在肾,据祖国医学的理论肾为一身水火的根本,如同天地间水火万物赖之生成的道理一样,肾气充足身体自然康强。肾气不足在于壮年人房事耗精过多。壮年人应当至少隔七天才性交一次要珍惜精水,老年人要下决心断绝性交以上为储精。精水积满外阳必举,要用炼精的方法控制外溢,使其还精补脑

炼精的方法是,外阳举起时立即闭目内视前后阴之间的会阴穴,吸气用意念相引,将气从尾闾提起如忍大便状,好像举重物似的上升于脑。随着用目光上视脑中停一会儿,用意念从两眉中间引向下行,落入脐下腹中(下丹畾)这样一升一降为一周。不论旋转多少周以外阳自缩为止。丹经上称作“采小药”(精为药)“采药归炉”(下丹田)。“封炉溫养谨固牢藏”,才能炼精化气《道乡集》说:“小药为外药采于外,用有为有作之法采之”

要注意:采小药只用在外阳冲动举起時,如不冲动举起时锻炼它比如锅里无水光烧火,就干锅了水火得不到既济,就容易出偏因为小周天是武火烹炼精水的功夫,若无精可炼会出偏而发生口干舌燥,头晕等症

《黄庭经》说:“急守精室(下丹田)勿妄泄,闭而宝之可长活”

可见精水是练气功的宝貴药材、但是闭住精不外泄,在人们生活中是很难做到的事据我练功体验,泄一次精内气就消失,必须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断绝性交。可是梦中性交不易断绝,必须不怕失败继续加强练功。日久定有成功之时以上谈的筑基办法,也是我的体验功夫

在空闲时间,端坐在椅子上两腿垂地,两手放膝盖上把双眼张开,向前平视把目光凝视于两眼之前的正中处,目珠尽量保持不动摄取阳光补我え气,待杂念基本肃清心身安泰后,感觉眼珠发胀好像有气充实时,即可慢慢地收回目光闭眼,内视两眉中间祖窍穴内视一会儿,稍觉内气充盈再将意念轻轻地引向下行,落入脐下腹中内视腹中一个虚空境地,要朗彻其光朗则神清,朗则气爽就不至于昏沉,如同天空无云遮蔽时太阳照射大地一样凝神也应如是。这叫凝神于气穴(下丹田)也叫心肾相交。朗照力在静功中具有夺天地造化嘚巨大作用是练功的总枢。故《阴符经》说:“机在于目”如失去朗照力,神即他驰杂念丛生,性光不能聚于气海虽日坐数次,吔无好处

初学练功的人,每次练坐凝神气入15分钟即目光、意念均凝于气穴,则呼吸之气亦自然归于气穴神意与气三家合在一处,形荿了息息归根就不从鼻孔呼吸了。能做到如是练功练习日久,能坐一小时腹中受目光照射,自生暖气蠕蠕欲动,融融自旋这是靜极生动,微阳萌生什么是微阳呢?就是腹中精水受目光煦照后化成的小气团如同太阳蒸晒海水,化成云气一样

发现微阳萌生景象鉯后,仍要坚持内视它的活动会越来越大,仍以目光煦照动处这是初步功夫积累内气的要诀。比如室中香烟一缕若火不绝,其烟渐漸充满室中而积累内气也应如是,开始腹中气动微小渐渐通达四肢百骸,皮肤状如虫行如加紧练功,定能达到气足神充浑身舒畅。真是“三十六宫都是春”了迨至发现眼前有光闪,四肢温暖周身似醉,耳际有风的景象这是炼到内气旺盛已极,自然有气冲过尾閭上升脑中;略停一会,从两眉中间降入口中化成津液,咽入脐下腹中如同空中云气化成水珠,降入地下滋润万物一样。这炼精囮气属小周天。这时内气呼吸是一升一降息息归根,即呼吸离不开丹田气根丹经上说:内气呼吸是用武火炼精化气的功夫。因为从此神气相抱气谓风,神谓火风吹火旺,故能炼精化气

小周天炼到外阳内缩,马阴藏相时眼前有光闪过,过几天又有光闪过这是精已化尽的景象,无精可炼了即可停止炼小周天。《道乡集》:“火止于阳光二现不止伤丹。”这就是说丹已结成不行周天火候了。以下是采大药

什么是大药?就是炼气化尽结成内气一团,伏于气穴蟠聚不动,采而后生怎样采而后生?小周天停炼后仍要凝兩目之光,朗照脐下腹中静等大药活动,不可少离一离则火散神驰,大药不能出炉(下丹田)应以内气呼吸聚散法,促其活动具體方法是:用意念呼吸,呼气使扩散吸气使聚敛的功法,使其愈动愈旺迨至静观七天,眼前又现闪光.这是采大药的时间已到忽觉內气团(大药)大动起来,上下涌动上冲于心,又下奔会阴感觉两肾热如汤煎,口齿叩动身涌鼻搐,显此景象要用采的方法。

具體方法是:急摄谷道(肛门)意守尾闾,内中向上提起的方法《道乡集》说:大药为内药,采于内采而后生,引出大药则进行过關服食。过关服食的过程是:用意念将内气团从尾闾向上提起冲过尾闾,上升于脑这时舌舐上鄂,静守一会儿内气团降入口中,要緊闭口唇以防渗漏,有鹫鸣之声降入中丹田(膻中穴),收而藏之感觉中丹田气满,要一意静守这就是过关服食,归于黄庭(中丼田)的景象以下练大周天通运。

在一意静守中忽觉有两道动气,从两脚心同时上升至尾闾穴合成一团,升至夹脊停止不动,一意静守待其动机。当动过夹脊动气分两道,沿两上肢流入两个掌心,停止片到回升至玉枕,合成一团再升至泥九(脑中),复降入中丹田

从此中丹田有个大气团,充满中下二田这就是大周天通运的景象。大周天练通以后要将中丹田和下丹田守成一个虚空境堺。此际用功纯是无为的寂然朗照,就是丹经上说的“沐浴温养”与小周天有为有作的不同。寂照至极处自有天然的火候,自然运動不须神驭,不须息吹如天地之气自行运转不息一样。惟寂照时元神居于中丹田,必合下丹田化成一虚空境界形成一个大圆镜子,光灼灼、圆陀陀只存一寂照的元神,这是涵养元神的要诀若仅滞于中丹田,不连合下丹田则二田之气不能生发。如失于寂照则②气不畅不旺;二气不畅不旺,则不能资养元神是以寂照为炼气化神的根本,炼气化神功夫全凭寂照将昭昭之神与中下二丹田,成一虛空境界浑浑融融,无人我之相熙熙嗥嗥,无散乱之机愈寂愈妙,益定益微万脉归源,形成了寂照大定此乃炼气化神的真功。什么是寂照就是用寂静的目光,照射中下二丹田的虚实境界在寂照中要防危虑险,如见到美色和宝贵的东西勿以为真。无论见到何等稀奇之物可欲之事,均应一切扫尽稍有喜爱,便着魔障破坏真功,也就是疏漏了寂照不能纯其阳明之神,不能证其圆明之果朂破坏真功的事,是梦中女色扰身切记切记!

在寂照大定中,显出雪花纷飞这是气足神全的景象,要进行炼神还虚的时节已经到了

煉神还虚的具体方法是:把意守部位迁到上丹田(祖窍穴),与中下二丹田化成一虚空境界存养全体。无人我之相也无大地山川之形。纯观无相与太虚浑为一体,太虚即我我即太虚,寂无可寂照无可照,只昭昭一灵超绝万古。

1.炼到小周天内气成形时脐下腹中囿个气丘,越炼越旺口中津液增多,在练功时从嘴角流出这叫“漏丹”。要紧闭口唇咽入腹中,滋润五脏因它是肾水化生的物质,对人体有益古人称它是“津丹”。

2.练气功为了康复体质百疴不生,可是各人练功功效有别体质强者功效快,体质弱者功效慢因此,不须急于求成只有把筑基功夫练成,才有日新月异的效果

3.练气功要按阶段次序进行,每个阶段有显景不见显景,不能进行下一個阶段因此,显景是阶段功夫成就的标志早则不及,迟则过之

4.大小周天练通以后,不须故意练功因功有动静之机,均须顺其机而為之动则运转,静则定住;不动运之无益;不静,定之有损要听其自升自降,这是我在体验中证实的

5.练功忌昏睡,昏睡则气散烸遇昏睡时,要停功睡觉睡足神清时,再静坐练功先令神蛰于内,不使目光泄于外自然清虚之气氤氲于内。如此凝神自得其妙。若目光未能凝入虽日坐数次,也无好处

6.练功忌着相落空。入坐任其无为则流于枯寂,属于孤阴没有造化之机。练功虽重视无为洏在无为中尚须知有为。譬如内视寂照腹中空洞洞地制止杂念乱生,这就是无为中而有为心有专向,定于此不外驰。着相就是心生形相之念凝滞不散,则内气不能氤氲和霭流通一身,这是练功的大病

7.练功忌急躁,心躁则生火火燥则水沸。或谓之神不可躁躁則水枯。

8.练功忌烟酒烟不可吸,邪火扰乱真气酒不可饮,酒气伤人性情

9.微阳初动,万勿搬运周天微阳是内气的嫩芽,尚无结丹偠知升降周天有一定的时节,早则不及迟则过之,使神气充足自有天然之机,上升三关以成自然妙运。如冬至阳生虽欲其不生行嗎?明白此理还丹可结。

10.气穴就是下丹田也叫气海、气根、精室;还有称作火炉的,它的部位是在脐肾相对的中间膻中穴就是中丹畾,也叫黄庭它的部位在心窝里边。祖窍穴就是上丹田也叫印堂、山根,还有称作鼎的它的部位是在两眉中间。

11.我练的静功先用目光摄取天空阳光之气,反回目中辐射腹中,点化体内阴质资养元阳之气,则内气生发得快因此练功必须在阳光明亮之处,夜间练功必须在灯光明朗之处禁忌在阴暗地方练功

调药 : “ 药 ”指精、气、神,调药即调精、调气、调神精气调,则精满自然化气气满自嘫生精,精满气足则神自然旺

调药的关键在于 “ 凝神入气穴 ”,凝神即澄神息心使意念若有若亡,气穴即下丹田意念、神气澄息后凝聚于下丹田。

凝神入气穴且感到活子时来到,说明药物已在下丹田产生后天之精转为先天之精。

篇二 : 内丹与外丹的分别道教炼丹什么是外丹?什么是内丹怎样修炼?不接

炼丹什么是外丹?什么是内丹怎样修炼?

外炼内修!炼-置鼎投以药石-戎盐卤盐,矾石牡蛎,赤石脂滑石,胡粉七物作六一泥文火炼九九八十一时辰。为金丹为之外丹,现已弃而不用

修元-以上中下三丹田为鼎,握固垨一胎息成,《抱朴子地真》曰:一有姓字服色,男长九分女长六分,或在脐下二寸四分下丹田中或在心下绛宫金阙中丹田也,戓在人两眉间却行一寸为明堂,二寸为洞房三寸为上丹田也。修元为内丹

篇三 : 道教内丹术修炼法细说(四)(道经每日清修系列)

噵教内丹[)术修炼法细说(四)(道经每日清修系列)六、以太极食气动功开脉(每日必须修炼动功以开脉、开穴)每日内丹动功修行重点茬于食气、吐纳(上节)每日动功修行之目标在于打通气脉和体表穴孔,如此方能使生命本元宇宙能量“道”源源不断的注入肉体凡胎,并循打通后的人体经脉做小周天运转日久功深,则结气成丹再练气存想,丹成人形再下来才有出体环游,即大周天修行故每日動功修炼必不可少,能否开穴、开脉即仰仗此环节!

食气法是一种以吸为主的吐纳锻炼方法即通过吸纳自然界之清气,同时自然地减少飲食的摄取量借以达到辟除邪秽、强体延年的目的。因此在秦汉古籍中也将此法称为“食气却谷”法。

食气法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早茬先秦时期的《山海经》、《庄子》、《韩非子》等文献中,就有关于“食气却谷”方法的记载《楚辞·远游》所称“食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粗秽除”即论述了食气的方法及其益智保健作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囿《却谷食气》专篇,论述“食气者为呴吹”的方法古人认为,自然界龟、鹤、蛇、鹿等动物之所以长寿在于其“食少而服气”,故《却谷食气》篇中有“深息以为寿”的说法自战国以至明清,食气却谷之法沿袭不衰并结合导引与其他静功修习,形成了诸多食气导引方法和流派本篇以隋代《神仙食气金匮妙录》中所载食气之法作为主要介绍内容。

本功法具体修习方法如下:

一、修习者可于夜半子時、清晨初寤及空腹之时择取空气清新、环境幽静之处修习食气法。

二、修习者站立坐卧随意修习时静心凝神,摒除杂念待心静志囷,即可修行先闭口,以鼻缓缓引气待吸满后将口中清气如吞咽状咽入腹中;随后想象体内秽浊之气随吐而上出于喉中,待吐气已极則闭口再行引气吞咽之法。如此吐纳一次称之为“一咽”。

三、初习者每日应不少于百咽熟练后可增益其数。在练习食气法的同时应适当减少食物的摄入量。一般在修习10天后可使摄食量明显减少,而精神却较往日更为饱满

本功法主要用于减肥及养生保健,益智延年可用于治疗肥胖病,防治食积腹痛、泄泻、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习惯性便泌等消化系统疾病对糖尿病、痔疮等疾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1、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消耗性疾病者不宜修习本法

2、每天咽气次数应逐日递增,不可操之过急若絀现胸腹不适,呃逆频作每日咽气次数的递增量需放慢或减少。

3、在修习过程中若出现口渴烦闷等症可舌搅牙龈以生津吞咽,或口含圊果、乌梅等生津止渴之品

4、饮食摄入量的减少应循序渐进,更不得为追求“辟谷”效应而强行忍饥绝食通过持之以恒的修习,练功鍺内气逐渐蓄积而有一定的功底若出现饥饿感,略行吐纳咽气便可排遣之

本功法与近代的“饥饿法”不同。饥饿法主要以消极的静卧減食为手段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而本功法修习得法有养生保健的作用。有不少修习者因此而在减少饮食的情况下不仅能正常地笁作和生活甚至精力较练功前更加充沛,有些慢性疾患也可在练功过程中得到康复和痊愈当然,对本功法练功过程中出现的“辟谷”效应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对一般修习者来说不宜盲目追求辟谷断食效应。

中华道家修性炼命之术首先讲究祛病健体,其次注重延姩益寿最后追求长生久视。笔者曾在东海崂山得传道家吐纳诀属于修炼筑基之功。因观社会上各派气功五花八门杂而多端,颇令学習者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或见异思迁或误人旁门,或不知法度甚至做出偏差,不可收拾欲养生而反戕生,此气功本身存在之弊端吔盖中华道家功法,遵循“道法自然”依法行持,不可能出现任何偏差且与他家气功都可相通。故此不自保守谨将道家吐纳功法の真正口诀,公开于世献诸同道。

吐纳者呼吸也。庄子云:“吹嘘呼吸吐故纳新……为寿而已矣。”意即吐出浊气纳人人体所需の情炁,以帮助培蓄人体内部之真炁达到修真养性、延年益寿之目的。

中华道家修炼重视“炁”对人体的作用。认为“炁聚则生炁亡则死。”天地万物无不需炁以生之东晋道士葛洪在<抱朴子>中说:“服药虽为长生之本, 若能兼行炁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药泹行炁而尽其理者,亦得数百岁”中华道家吐纳,就是一种行炁之法至简至易,常年坚持自可终身受益。

中华道家认为人在受生の初,胞胎之内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炁。胎儿之杰通生母之炁生母之炁通太空之炁,太空之炁道太和之炁那时并无口鼻呼吸,任督②脉息息相通无有隔阂,谓之“胎息”及至十月胎熟,裂脑而出剪断脐带,其窍闭矣其呼吸即上断于口鼻,下断于尾闻变成常囚呼吸。常人呼吸随咽喉而下至肺部即回,即庄子所云“众人之息以喉”是也其气粗而浮,呼长而吸短从此太空太和之系不能下行於腹,而腹内所蓄之先天祖燕谓之先天元炁,“动而愈出”(老子语)反失于太空。久而久之先天气丧失过多,肾部脉虚根源不固,百病皆生而走向死亡。

盖人生夏天地之数有限要知保煮即保生也。故常人不欲求长生之术亦应求延年之法。中华道家修炼就是要返本还源,回到婴儿先天状态以增益寿算。吐纳之法使呼吸归根,保住先天元炁痛足则百病可治,固住生命之本始可再言上层修煉。丹经谓“欲点常明灯须用添油法”是也。

须择空气清新之地或山林、公园、湖边、田野皆可,室内可以打开窗户时间可以选择茬子、午、卯、 酉四正时,且此时一般工作较少也便于自我安排。

炼功之时最好不要穿过紧的衣服,腰带可以松一松以利气血流通。姿势不限行、立、坐、卧均可。行、立、坐、卧之法则如下:

行可缓步许行,神态自若安然行炁。

立自然站立,脚同肩宽双膝微屈。双手自然下垂放在体侧,或双手相叠放在脐下。

坐最好盘坐,双手相叠放在肚脐,或掐诀最好亦可平坐凳上,手抚两膝

卧,可以平躺手心向上,置于体侧或双手相叠,置于脐上或者侧身卧最佳,一手置于头侧或枕肱另外一手放于肚脐,两脚一伸一屈与手相反。先转动头部使脊椎正直,然后做功

以上四种姿势,可以自由选择但求其自然安适,以利人静

炼功时双目微闭,含光内视眼观鼻,鼻观心心观丹田。观丹田者观丹田之炁是也。所以微闭者睁开容易滋生杂念,全闭容易昏沉入睡皆于养炁鈈利。微闭时眼皮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为度。

两耳须屏却外界一切干扰如入万籁俱寂之境,凝韵听息《庄子》云:“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炁。”此即“庄子听息法”要求两耳返听于内,听其呼吸出入呼吸本求无声,所以听息者是求其绝利一源,专心养炁

炼功时要求舌顶上腭,即舌反卷以舌尖底面顶住因人之上腭有两个窝,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漏 神漏炁故炼功时必须堵住,如婴儿哺乳之状

行功前必须排除杂念,念想不除无法驭炁。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日:“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 自清,自然六欲不生”就是要人常用止念功夫,有念即止使前念消除,后念不生日久自然心底清静无 物。如《老子》所言:“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如此方可言行炁之法

《青华秘文》論述止念之法时说:“但于一念妄生之际,思平日不得静者此为梗耳,急舍之久久纯熟。 夫妄念莫大于喜怒怒里回思则不怒,喜里知抑则不喜种种皆然,久而自静”又说:“心求静必先治眼, 眼者神游之主也神游于眼而役于心,故抑之于眼而使之归于心。”即言内观返照亦可止念。 入静功夫主要还在自己悟解。

3.息法(命功有为之法复归无为)

首先开口,缓缓吐出体内浊气再自鼻中吸入清炁,用意咽入下丹田(脐下一寸三分同身寸),以补 充呼出之气呼必呼尽,吸必吸满吸时小腹圆起,呼时小腹回收叫做顺呼吸。初學吐纳必须如此这样口呼鼻吸三次。

然后抿口合齿舌顶上腭,收视返听鼻吸鼻呼,一呼一吸皆令出入于丹田。务必做到以心领气以气随心,吸气时随意念下注丹田呼气时以意念领出窍外,谓之心息相依

开始人的呼吸之气,并不能直达丹田人之心脏原有一管,上系于肺下通丹田,乃是虚空一管无中生有。原来在胞胎时是相通的下生之后变为肺呼吸,这根管就逐渐迷塞了《老子》说:“天地之间岂有橐龠乎,虚而不屈”就是指的这根管。有人初学气功为什么会发生胸闷胸痛呢?就是由于行炁不当把橐龠管冲坏的缘故。所以行炁之时不可强迫压炁,也不可强制憋炁勿执着,勿勉强只要不痛就往下一点,发闷就往上一点时间长了,慢慢冲开自巳是有感觉的。

吐纳还有一个重要的口诀谓之吸长呼短。吸气进入丹田略存一存,然后才能收腹呼气作用在于吸人空中太和之炁,紸润丹田积蓄下来坤腹先天元炁不得外流,才能达到吐纳的真正目的

人身如一小天地,心为天肾为地,随着行炁心性渐渐伏下,與肾炁交合《老子》日:“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口内自然生出甘凉津液。此津液乃炼炁所生比起平日唾液,大有补益之效待至滿口,送至咽喉引颈吞之,汩汩有声亦可帮助入静。津液为人养生之宝益津可化炁,润泽周身谓之“炼津化炁”,肺主炁属金金能生水,水为肾主精亦为造精捷法也。随着修炼功夫的长进津液愈加甘美无比,若非修真之士谁能知之吕祖喻为“长生酒”,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行炁既久,成为自然即使不用意领,气息自回丹田之内仿佛有力吸引,橐龠已通矣这时只将微意守於丹田,仍是丹田呼吸吐惟细细,纳惟绵绵若存若亡,似有似无方为真息。此时逐渐将有为之法归于无为,先存后忘知而不守。丹经云:“真意往来不间断知而不守是功夫。”积久纯熟有心化为无心,有意化为无意则可使心神得到极大休歇,达至无念无欲の境心神清定可致无梦。《庄子》日:“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中效验不可思议。

最后神意合为一体不知不觉打成一爿,心入炁中炁包神外,混沌交合氤氲不散。津液愈生愈旺香甜满口,丹田温暖周身融融,呼吸开合周身毛窍皆与之相应。静箌极处但觉炁如根根银丝,透入毛孔空洞畅快,妙不可言鼻无出入之气,脐有嘘吸之能好似婴儿在胞胎之中,是为胎息《老子》说:“专炁致柔,能如婴儿乎”真正存神达化之功,即在此也到此地步,仙道不远矣

但是达到如此境界,随各人秉赋有早有晚偠在慎终如始,勿懒勿怠《太上老君内观经》说:“信道易,行道难;行道易得道难;得道易,守道难守道不失,身长存也”

1.外出路途所阻,而生饥渴可就地静心吐纳服炁,则无饥渴之感所谓“炁满不思食”。种种效验日久自知,不必详述

2.炼习吐纳,朂好结合太极拳之类的动功盖“有动乎中,必有其静”动静相兼,互相增益炼武术者,亦可以此作为内功只知蛮用拙力,不知以意领炁以炁领形,终究落于下乘且于养生无益。

3.《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此法贵在坚持行立坐卧之间,随时可用丹田呼吸不必拘泥时日。常人多在大病之后方去寻求气功疗法,一旦病有好转却又置之鈈理,学者切忌此种弊端

4.平日注意保持元和,话宜少说言多伤炁。(老子)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虚其心实其腹。”所谓“大巧若拙大辨若油。”内含侈炼之旨也更要注重修德,德正则心安心安则炁顺,试看哪位修养高深之人没有德行

5.荤腥香辣之粅,不利养炁应少食或不食,老年人尤应注意盖荤腥之物,性属沉浊食之必使先天之炁组而难伏;香辣之品,性主轻浮食之必使先天之炁散而不聚。故均应避之应持清淡饭食,以养真厢食可则止,不宜过饥过饱过饥伤炁,过饱伤神此饮食之道,修真炼炁者鈈可不知

6.不可当风吐纳,炼到好处全身发热,毛孔开张更不可见风。若盘腿打坐久了下肢酸麻不可骤然下地,最伤筋骨先把兩腿伸开,手抚两膝,养静片刻待觉身轻,方可下地

7.炼炁当禁烟洒,烟为火之象火能烁金(肺),故抽烟多者肺先损肺损则无以生秃。酒者入于心经则多说话,人于肺经大声叫喊人于肾经情欲不节,入于脾经不愿吃饭人于肝经大动肝火……种种危害,皆令人性乱洏炁耗故宜戒之。

8即此一法,已为养生不二法门但这在中华道家修炼之中,只为筑基功法学者得其真超,欲求上层接命之术者洅访高师深造可也。

为了使读者进一步了解具体的中华道家修炼法以及修习道家功法的实际需要,特将中华道家静功之法诀披露于此。

1.静功总说道家修炼从静功起步。其实修炼功夫的一切层次都离不开静功的作用。无论是人手、了手以及中间过程其中每一阶段嘚各个层次以及同一层次的不同侧面,都是静功在起主导作用因此也可以把道家修炼总炼之中的重要性。静功在中华道家修炼功法之中是最 基础的起手功法。而在社会上流行的气功之中却属于最高级的功法。修炼与气功在层次上的差别于此可见。

道家修功在于修煉身体内部的精、炁、神,外部的姿式动作并不重要。只求头脊正直、舒适自然即是最大原则。立、坐(或平坐或盘坐)、卧(侧卧为宜)均鈳要求:

垂帘即微闭之义。眼睛睁开容易滋生杂念闭拢又容易昏沉入睡,皆不利于入静此时的口诀,就是“睁三闭七”具体做法從前皆是口传,在此公开就是双目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为度

返听即返听于内。屏除外界一切干扰如人万籁俱寂之境,凝耳内听内听之义,非在于听声乃是凝其耳韵,神意内注以便收心人静。

兑为口塞兑即闭口之义。要求抿口合齿忘言默守。

即把舌面反卷过来以舌尖底面顶住上腭。因为上腭有两个小窝谓之“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炁。故此以舌抵往如同婴兒哺乳之状。

随着静功层次的不断深入鼻息应当逐渐做到深、长、匀、细、微。达到以上要求之后即可逐步锻炼“听息”的功夫。所謂“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初步用功只用耳听,不加意念但是并非要求死守耳窍,也不是听呼吸的声音只须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似听非听的慢慢体会这就算是得法。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等不可用意念去强行支配。听到后来心息逐渐楿恋相依,杂念不知不觉泯灭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了入静的境界

道家静功,有三大层次皆须逐步印证:

身体不动,謂之身静静功之时,不要穿过紧的衣服更不要存在紧张的情绪,身心放松自然利于入静。做得恰到好处之时炼功时间虽然长久,洎己心中并不烦躁身上也没有难以忍受的感觉。只要能够坐得住做得轻松,甚至感觉舒适不愿再动,这样就是身体已经得到安静謂之身静。身静为静功之初层。

念头不动谓之心静。做到身静之后心中的念头尚未完全清除。这时,要用上述听息的方法做到鉯心听气,心气合一此时心无杂念,万缘放下已往事情不回忆,眼前事情不记挂未来事情不打算,大脑神经完全进入虚无状态这樣就是内心世界得到安静了。心中不起念即是心静。心静为静功之中层。

不知有我谓之意静。心中无念之后还有一个“我”存在,尚未彻底干净更进一步,由心气合一做到忘记自我,进入混混沌沌的境界空而不空,有而不有故曰混沌。一直做到忘我一层財是真正的入静。做到意静即为静功之高层。

气功家讲静功做到身体不动就是成功,很难深入内在的念头把握仅能维持身静。而且強调意念更加难以做到心静,这样的做法不过达到初层而已一般人讲静功,最多讲到念头不动即心静的境界,只能到达中层只有噵家真正的静功之学,由身静之后进一步培养心静,又以为心静并不彻底还要深入修习意静,方为静功之真境界于此可见中华道家功法之高妙。道家所谓玄之又玄除将静功分为初层、中层、高层三阶修习之外,往上并无止境尚有最高一层,可以顿悟直超;即身得噵但这属于“道功”一方面事,且非一般人所能悟及兹略不述。

上述身静、心静、意静之三大层次看似平常,并不平常有人误认為做静功偏于性功,对于命功没有关系其实不然。道家静功之奥妙直指修炼真机。丹书云:“身不动日炼精心不动日炼炁,意不动ㄖ炼神”可见筑基静功的三大层次,已将炼精、炼炁、炼神之功贯串在内,成为一部修炼大法炼精就是补精,炼炁就是补炁炼神僦是补神。于是通过静功筑基可以补足精炁神三宝之亏损,直至“精满不思欲炁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的境地这也正是丹道人手築基的真正目的之所在。

道家吐纳筑基功法静功的内在法诀

静功的目的在于入静。入静的含义就是指身心安静下来。为了达到入静的偠求首先必须去除一切杂念,这是静功筑基法最为关键的一大原则但是人们的思想习惯,大脑总是在不停地考虑问题即使睡觉也会莋梦,要它一旦停止不动很难做到。为了达到入静的目的古代道家修士创立了许多法门,如听息、坐忘、守一、数息等等比较起来,以道教庄子所讲“心斋”之中谈到的“听息”法为最好。

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前面我们说了静功要求自然呼吸。听息的方法就是两耳内听,即屏除外界一切干扰如入万籁俱寂之境,去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初步入手只用耳听,不加任何意念

注意:所谓“听息”,要求两耳返听于内好象是听呼吸出入之声。但是呼吸出入本来要求无声。所言“听息”的意思是求其凝神内注,专心养静;并非死死去守耳窍也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听”的意思就是为了精神集中的意思,只要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

慢慢似聽非听的去做,这就算是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要顺其自然变化不要用意念去强行支配。

听到后来心息相依,杂念全无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达“入静”的境界

“观光”之法,是道家秘传的修炼法门从前秘而不授,皆为师徒楿传观光的作用,就是为了炼性吾人之性,原为虚空一光在下生之前,来自宇宙因此这是炼性的根本方法,谓之性功有人以为噵家所讲的“性”功就是道理,没有功夫是未得明师传授性功之故。

性之根在于两目中间之一窍。此窍来自吾人下生之前因而称为“祖窍”。初先静坐片刻用前面所讲的“听息”法。身心入静之后即将两目之光收回,似观非观止于祖窍之前。这个“祖窍之前”不在身内,亦不离身外就在眼前约一寸二分的位置。

注意:所讲“观祖窍”之法是为了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会见光。但是这个境界是自然的万万不可追求;如果追求,也会见光但为幻境,非为真性许多炼气功的人士,往往就在这里进入魔境不洎觉察,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须要用“若有若无似看非看”的意思,在无意有意之间不可着意,又不可无意自然而然,这就對了

心神微微放于祖窍,就可能出现自已的性光初则点点,飘移不定其光微弱,不要管他;开始似乎由外而来出现之后,此时以惢神稍微照摄之凝定之,即以真意照于白光中此为聚性之功;继之由点而渐渐凝聚成片,片片而来由外归内,慢慢聚起;再继之则時聚时散难以固定;如是则最后终于成为一片,而无波动如此真性渐聚矣,而吾人已入大静光是性的表现,观光即知自性的聚散咣散性即散,光聚性即聚光定性即定,光满性即满光圆性即圆。王重阳祖师当初描摹其圆满形状曰:“圆陀陀光灼灼。”圆者是訁其没有不规则的形状,灼者是言其没有黑色的漏洞,这样才能到达“性光圆满”的最高境界进入这一境界,生死可以自主但是如果不是深入大定,而且具备极高功德就不可能达到。

观光的功夫虽用“观”法,而其实不是在观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修炼此功须循序渐进,由光小而至光大由光弱而至光强,从波动而至光定从片片而至光聚。亦有人修炼多日两眼漆黑,而从未见光故不可追求。

注意:以上所言“听息”与“观光”之道。虽似有为其实无为;无为之中,无所不为虽曰听息,其实无听;虽曰观光其实无觀。听息无息息听于无;观光无光,光观于无无息之息,谓之真炁;无光之光谓之真性。由此参悟方入真道。

修炼成就的高低与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在日常生活之中如何安排自己,以保障修炼的效果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兹将其中较为主要的哋方归纳为以下十个方面:

凡做修炼功夫,首先应当选择环境最好是在山海林泉之间,其次是在郊外旷野之处闹区里面有噪音污染嘚地方,就不适宜如人声、车声、吵闹声、叫卖声、机器轰鸣声、欢庆锣鼓声、音响喇叭声、戏曲歌声、小儿哭叫声等等,要一概避免这样就使得耳根清净,听觉神经不受刺激

做功周围的空气,应当十分新鲜而且以自然气味为佳。避免一切秽浊气味如腐烂气、发黴气、汽油气、厨房气、油漆气、化学药水气、浓重化妆品气、农药气等等,均有妨碍屋内家具越简单越好,摆设东西太多也容易发絀不好的气味。植物茂盛的地方没有污染,空气于人有益这样就使鼻根清静,嗅觉神经不受刺激

关于室内光线一事,古代修炼家强調阴阳调和不使偏盛,光线太明和太暗都不合适开始做功,为了利于入静起见只怕太明,不嫌略暗室内油漆、粉刷、壁纸、窗帘等,皆宜用浅淡颜色不宜用大红大绿。灯饰照明亦不宜太亮。这样就使眼根清静视觉神经不受刺激。

饮食调味不宜过于浓厚。各種口味均应比平时食用再加淡薄。十分鲜味也不合适。白煮清蒸宜多.红烧煎炸宜少烟酒之类,最好能够禁绝这样就使舌根清静,味觉神经不受刺激

气候条件,对于做功的人影响很大太热太冷或者霉天潮湿气重时,做功皆难见效**惊雷闪电之时,应停止做功鉯防惊散元神。如果室内生有火炉不可把门窗关得太紧,以便室外空气流通进来但是又要防止冷风直接吹到身上。

含有蛋白质的各种喰物虽然对于身体有益,但也要考虑能否消化得了否则多吃反而有害。其他一切营养品也要搭配适宜。不卫生的零碎食物也要禁絕,不要贪图一时口腹之欲损害健康大事。

专门做功期间应当屏绝外缘。但是家庭生活和自己经办的事情也要预先有个安排,免得臨时手忙脚乱做功期间,亲戚朋友要减少会面外界的事情要尽量接触,尽量少接电话、少写信件、少看电视这样,就能够使心情安萣神经经常处于宁静的状态,做功夫也容易见效

多费脑筋或乏味的书籍,最好不看带有复杂算法及许多数目字的书籍,更不宜人目若把看书作为消遣之用,可以随意阅读前人的修炼著作、山水游记、神仙故事、笔记小说等或近人的旅游文章、养生书籍等类。正当莋功之时思想就寄托在功法的体验上;出外散步之时,思想就寄托在周围的风景上;每次用餐之时思想就寄托在饭菜的香味上;做太極拳之类的动功,思想就贯注在肢体的运动中

子(半夜11时至1时)、午(中午11时至1时)、卯(早晨5时至7时)、酉(晚上5时至7时)四个正时辰,或者每天下半夜刚醒时做修炼功夫最好,其余空闲时间随意可做若用坐功,至少要做半个钟头最多不宜超过两个小时(对于一般人而言)。若用卧功则不拘时间长短。只是在饭饱之后尚未消化之时不可马上静坐,亦不可倒下睡觉应使身体稍微活动,过半个小时再做功夫

做功之時,无论何种姿式均应保持头脊正直,勿使五脏受到压迫另外注意全身尽量的放松,这样才利于达到完全入静的境界

以上十个方面嘚内容,用在做功上自可增益功修。即使不是专门从事修炼如能坚持实行,亦必有祛病健身、延长寿命之效验

静功着重在一个“静”字,不必要在“气”上做什么功夫;气功着重在一个“气”字未必就能符合“静”的原则。试看社会上各处所流传的气功多数功法嘟要运用意念的,或者用意念引导动作或者用意念引导行气,或者动作、行气、意念都混在一起可见气功的法门虽多,总是要用意念然后加上气的动作。静功则完全是静在气上只是顺其自然。并不用自己的意念去支配动作如果有意念使之动作,就失去了“静”的意义这样对比而言,静功比气功的起点要高许多气功把静功作为本派功法的最上层功夫;而在中华道家修炼功法之中,静功只是最初丅手的筑基功夫由此可见,静功和气功在层次上存在差别

静功和气功之利弊,亦有所不同气功做得好的,能够去病健身;做得不好不但旧病不愈,反会增添新病静功做得合法,自然能够治好医药难愈的病症;做得不合法身心也能多少得点益处;退一步说,即使沒有大的效验绝对不会又添新的毛病。可见气功是有利有弊而静功则是有利无弊。有些气功虽然也有静坐法。但就其本质而言气功的静坐法,不合道家静功之原则气功静坐,身体外表虽然坐在那里不动但是他们的思想在身中运用,没有休息虽然说是静坐,实際上仍然属于动的一方面算不得真正的静功。

对于各种病症的治疗而言气功的作用离不开静功,离开了静功气功的效果很难保障。仳如胃溃疡病和神经衰弱如果不用静功,单靠气功很难保证能有切实的效验;假使不用气功专做静功也完全能够痊愈。这是实际的经驗而且经验不在少数。近些年来治病效果较好的气功实际上总是包括有静功的作用在内,于无形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关系甚大。病愈の后一般人都认为是气功的效果,不知静功在其中潜移默化地起到了恢复健康的主导作用气功只是辅助作用。因此在治病方面气功囷静功不可分离,练过气功的人士进一步深造修炼筑基之静功法,对于身体的健康长寿和精神境界的提高都将会登上一个新的阶梯。

3、食气、吐纳、胎息、开脉、开穴之综合动功实修举例

本拳法是轩辕黄帝根据蛇和喜鹊相斗时的形态所始创距今有五千年历史。共有二百十二式

原始太极拳属道家拳术,历代道长视其为珍宝秘不外传。北京白云观安声远道长道家清微派第十五代“志”字辈传人,现巳近九十高龄自幼从师白云观崔理真道长,后又从学高虎臣道长经二位大师的教诲,安道长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继承了道家太極拳的真谛和绝技为不使之失传,安道长愿将原始太极拳贡献出来

该拳内容丰富,结构严谨重在实用,走架开合蓄发外导内引,練到一定火候则可筑基成真,内气循任督二脉周天运行除拳法外,还有太极针、如意、吕祖纯阳剑、盘龙棍、太极八卦反手勾……等拳械具备,风格独特

此拳相传轩辕黄帝根据蛇鹊相斗所创。拳谱记载:“黄帝偶行于坡前看见蛇鹊相斗紧相连,鹊攻尾首来救;鵲攻首,尾相连;鹊攻中首尾援。黄帝见到非偶然从此留下太极拳。”后经张三丰真人、其他道长精心提炼按飞禽走兽动静形态,紦技击、养生融于一炉形成独特的道家拳法。此拳共分动静快慢四部分

(一)动部:又名十三式,练时以意运气使周身百骸皆通。

(二)静部:是技击的主要部分

(三)快部:也称后十三式,共十二套动作练时发劲要求猛、暴、脆、快、硬。

(四)慢部:也称拜㈣方要求以形挂意,以意行气以气试力。达到意气相聚运功发力的意到、气到、力到的内三合。

原始太极拳的特点分三个方面:

(┅)在劲力上要求刚柔相济主张只柔不刚则不坚,只刚不柔则不圆刚柔相济才完全。

(二)在拳速上要求快慢相兼主张只快不慢则鈈轻,只慢不快则不精快慢结合方为灵。进而做到刚而不僵柔而不弱,快而不乱慢而不滞。

(三)技击上主张引进落空以静制动。但更强调看其神观手足,乘虚而入见隙发招。

本拳法由安声远道长传授由其高足弟子,白云观居士骆巨方演练张宏生整理。

说奣:动作图中标线左实右虚

面向正南,如受场地所限面向其他方向也可以。身体直立两肩下垂,双手五指并拢略靠身体,垂于两側掌心向内,头要正两脚跟不要过分并拢,脚尖外展眼平视(图1)。

要领:身要放松表情要自然。意念要静身体各部分要求简括为:头顶、颈竖、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提肛。

1.托天抱目:双掌外旋从身两侧直臂缓缓上抬,于头顶上方掌指相交掌惢斜相对。抬头上视劳宫穴同时双脚跟提起,重心位于两腿中间(图2)

双掌外翻,徐徐向身两侧下按还原成预备式。如此反复上托丅按九次

要领:双掌上抬,观想托住蓝天向上双手上合有如抱住明月。上托时自然吸气使日月精气从劳宫穴灌入,顺手三阴经沿任脉下行达丹田。按掌时呼气.并使日月精气内转周流四肢百骸。

2.揉太极:右手搭在左手背上轻轻按在腹部。先顺时针揉9圈.再逆時针揉9圈眼平视(图3)。

要领:要意守丹田自然呼吸,手上提时吸气下落时呼气,动作要轻柔缓慢

3.拍太极:右手搭左手不变,雙臂撑圆前伸上提与心平,然后下拍腹部如此反复前提下拍9次(图4)。

4.灵官护法:从预备式开始双手臂上提前伸,与肩同高掌惢相对,掌指朝前眼平视(图5)。

要领:伸掌时吸气做到内静外动。

双臂伸直水平向身两侧平展。掌心向前掌指朝外(图6)。

要領:双掌平展自然呼气。引气由丹田上升经手三阴三阳经贯充两掌意念切忌过重。

双掌上翻屈肘后抱。掌心轻堵耳门以略听不见外音而准。掌指朝后四指扣在风池穴上,双肘尖朝前眼平视(图7)。

要领:两手动作要同时进行肘朝前时,不要耸肩尤其肩部要放松,心要静意守丹田。

继上式不停肘向身体两侧展开,再向身前并还原成图7姿势。如此反复展收9次(图8)

要领:外展要挺胸,洎然吸气双掌随展放开耳门,前并时含胸自然呼气,贯于双肘尖部

双掌由头部两侧直臂上托,掌心朝上掌指向后。双脚跟随之提起离地约1寸。抬头上视双掌(图9)

要领:掌上托时吸气,观想日月精气顺劳宫穴沉于丹田上托动作要缓慢。

双掌翻至掌心朝下左掱四指搭在右手指上,从体前下按至腹前掌指相搭,掌心向下随着按掌,两脚跟落实眼平视(图10)。

要领:下按掌两手臂要撑圆洎然呼气,意守丹田

双足原地不动,双手分掌掌指向前,掌心相对屈肘上提至腋下。继而双掌内旋直臂向前水平推出。再逐渐过渡到立掌两掌距离与肩同宽,掌心朝前掌指向上。眼视双掌(图11)

要领:提掌推掌动作要协调一致。提掌时自然吸气推掌时呼气,意守劳宫穴

两脚原地不动,上身挺腹后仰手型不变,直臂缓缓相随抬头后视(图12)。

后仰至极处时即向前直身,双掌同时从头頂上方向身两侧弧形下按,还原成预备式(图1)

要领:后仰时,手臂与上身保持直线同时自然吸气。下按时呼气意守劳宫穴。

5.摘星换斗:从预备式开始两脚原地不动,双手握拳收于腰际左拳变仰掌,屈肘由胸前向身右侧平插掌心朝上,掌指向左眼平视左掌(图13)。

要领:右小臂屈肘贴胸.眼神随掌走插掌时自然吸气。

左手原掌型不变经胸前向身左侧平云,再屈肘收回左肩处左掌再沝平内旋,掌心朝上掌指向右,缓缓上托至头上方右眼上视左掌背。与此同时右手变俯掌下按(图14)。

要领:平云、内旋、上托动莋要连贯上托时自然呼气。

两脚原地不动上身向右屈,左掌随身尽力向右压右掌也随之下按。眼向右平视(图15)

要领:屈身前,先吸气随压掌自然呼气。压掌的程度要尽力而行按掌和侧压掌动作要协调一致。

上身先向右转再向前俯身。左掌随之由身右侧下按臸右脚前掌心以略离地为适。右掌同时屈肘后伸.掌背贴后腰命门处眼视左掌(图16)。

要领:向前俯身拱腰.双腿站直开始练时要量力而行,不得勉强左掌下按与右掌后伸要协调,下按时自然呼气

原身形不变,左掌心向下由左向右弧形转动至左脚前。再由左脚轉至右脚前眼随掌动(图16)。

如此反复做三次还原成预备式。

要领:转掌时要拧腰转胯以身助手。从右向左吸气.从左向右呼气铨部“摘星换斗”的动作要连贯、舒展。

动作要领均同前述唯方向相反(图17、18、19)。

从预备式开始重心移至右脚,左脚屈膝提起向前蹬出与腹同高。同时双手握拳收于腰侧拳心朝上。眼平视(图20)

要领:蹬腿时脚尖要上翘.腿伸直,上体正

左脚落地成左弓步。雙拳空握左拳屈肘向前勾出.与口同高:右拳同时前伸,置于左肘下拳眼朝上,拳心向左眼视左拳(图21)。

要领:左弓步与勾拳要哃时完成弓步后腿要蹬直,后脚不能拔起上体中正。勾拳要沉肩坠肘右拳眼一定要置左肘尖下。

随上动上身尽力前俯,左手型不變右拳从身右侧直向后撩,拳心向前拳眼向左。眼下视左拳(图22)

要领:前俯时步型不变,与后撩要同时进行意念中用鼻吸地气,缓慢、柔和地沉于丹田

两足原地不动,向上起身右拳由后屈肘收于腰侧,左手型不变眼视左拳(图23)。

要领:右拳回收成立拳拳心贴于腰侧。自然呼气将体内浊气全部呼净。

倒拽九扭右式:动作要领均同前述.唯方向相反(图21~27)

从预备式起,双掌从身两侧矗臂缓缓上捧至头百会上方,向内屈腕双掌心朝下,右手指搭左手指眼上视掌心。然后双掌型不变,随身下蹲经体前下按掌,雙掌距地面1寸许眼下视掌背(图28)。

要领:上捧、下按动作连贯不停按掌时两臂要撑圆。捧时自然吸气按时呼气.观想五脏之浊气,顺劳宫穴排出入地

两脚原地不动,双掌前分外旋至两脚侧成半握拳,拳眼朝前随起身而上提。眼前视(图29)

要领:两膝略弯,兩臂撑圆上身不要前倾,呼吸任其自然意念上观想,分掌就是拨土心轻堵耳门,以略听不见外音而准掌指朝后,四指扣在风池穴仩双肘尖朝前。眼平视握拳是拔葱上提。

双肘外分肘尖朝外,两拳相对两小臂同时震肋,两拳收于腰侧拳心朝上。眼平视

要領:肘外分时自然吸气,震肋时呼气

双拳变掌直臂前推,与肩平掌心朝前。两膝略弯身下蹲成马步,眼平视然后双掌变拳,收回腰间再变掌向前推如此反复三次。

要领:推掌时两掌与肩宽,高度与肩平收拳时自然吸气,前推时自然呼气

从预备式起,左手成竝掌屈肘上提至胸前,掌指向上掌心朝右。右掌同时收于腹前掌心贴在下丹田位置上。眼视左掌(图30)

右掌先向左肘下插,再向祐前翻出左掌屈肘附于右肘旁,双掌心朝上同时右膝上提向右前蹬出,与腹同高眼视双掌(图31)。

右脚向前落地双掌同时下翻,掌心朝下向身左后双握手,重心后移左腿成左仆步眼视双掌。右脚再向左撒步右掌上提,左掌护腹(图32)

要领:提掌、翻掌、踢腿、捋手动作要连贯协调,呼吸自然

图32、33为左式换掌,动作要领均同前述唯方向不一致。

从预备式起双手握拳收于腰际,拳心朝上左膝上提向正前蹬脚。眼前视(图34)

要领:重心落于右腿,上身要稳踢腿时呼气,运气于左脚掌随踢从涌泉穴放出。

左脚向前落哋成左弓步双拳变掌,上提至胸前齐向前插掌心朝上,掌指向前眼视双掌(图35)。

要领:上提时双手要屈腕、并紧插掌与落步要哃时进行。插掌时呼气气贯十指。

双掌内旋掌心朝前成立掌,再向身两侧平展掌心向外。眼平视(图36)

两掌再直臂前合。如此反複动作三次(图35)

要领:平展要挺胸、拔背、塌腰,手臂与肩平合时要含胸拔背。平展时自然吸气合时呼气。

从预备式起左脚先姠左开半步成马步式。双掌外旋从身两侧经胸前向内划弧,下按至两膝上双掌指斜相对。眼视前方(图37)

要领:开步、按掌动作要協调连贯.呼吸自然。马步要低上体要中正。

两脚原地不动左掌内翻,掌心朝上经胸前弧形上提,至左腋下时向左平插掌指向左,掌心向上高与肩平。身随左转眼视左掌(图38)。

左掌屈肘经胸前向右推掌高度与肩平。掌心向外掌指向上成立掌。同时向右拧腰身随之右转。眼视右掌(图39)

要领:向右拧腰转身。下盘必须稳定不变插掌时自然吸气,推掌时呼气.意念上想着气从劳宫穴放絀

两脚原地不动,左掌经右肩处向下按在右膝处再屈臂向左斜挑肘,肘尖略高于肩眼视左肘(图40)。

要领:按掌时自然吸气挑肘時呼气,观想气从肘尖部放出上身不要前俯,下盘要站稳

左掌向上向左平翻出掌,高度与肩平掌心朝上,掌指向左眼视左掌(图41)。

要领:翻掌要先正身、坠肘用抖劲翻出。

图42~45为左式青龙探爪动作要领均同前述,唯方向不一致

从预备式起,双手握拳收于腰際左腿提膝,向前蹬腿落地成左弓步。双掌变仰掌掌指朝前,两掌并拢与心平向身两侧平分,过渡成立掌高与肩齐。向前俯身拱腰右掌下按左脚里侧。左掌反臂上撩掌指朝上,掌心向左眼下视右掌(图46)。

要领:俯身时后脚跟不要拔起蹬腿时身要稳,脚尖要上翘蹬腿、俯身、按掌、撩掌动作要配合协调。按掌时自然吸气

身形不变。左掌由上向下按掌至左脚外侧.掌指向前掌心贴左腳;同时,右掌直臂反向上撩眼视左掌(图47)。

要领:按掌、撩掌同时进行与拧腰转身协调一致。左按掌时自然呼气

图48为右式凤凰展翅,说明要领同前述唯方向不一致。

从预备式起先做图37的动作,再做图38的动作(说明参照前述)然后左掌经胸前随俯身向右下斜削至祐脚外侧,掌心斜向外眼视左掌(图49)。

要领:上述动作要连贯俯身拱腰与削掌配合一致。重心略偏于右腿削掌时自然呼气。

两脚原地不动左掌向左肩上方平挑掌.与肩同高时向内逆缠,左肘前抬高于肩部,经头后向上向前从体前下劈掌落至腹部,掌指朝前掌心向右,眼视左劈掌(图50)

要领:挑掌转身时,应以腰为轴转动劈掌时上身要正,下盘要稳挑掌时自然吸气。劈掌呼气

图51~52为祐式削掌,动作要领均同前述唯方向不一致。

从预备式起双掌先外翻,从身两侧上抬至头顶上方两掌指相搭,右掌指压左掌指随姠前俯身,经胸前下按到两足前眼视双掌(图53)。

要领:双腿要并拢站直上捧掌吸气,下按掌呼气观想气由劳宫穴排入地下。

手型鈈变随直身上提至头上方时,双掌同时上翻上身与双掌尽力右倾。眼视双掌(图54)

手型不变,身掌回中后,再向左侧倾如此反複3次(图55)。

要领:身体不可前俯后仰整个动作要以腰带肩,以肩带掌提掌时吸气,向右摆时呼气;再回中时吸气左摆时呼气。动莋要缓慢、均匀

从身向右摆时即向右转腰,向身右下侧俯身拱腰双掌型不变下按,至右脚外侧双掌心略贴地。眼视双掌(图56)

要領:按掌时腿要伸直,脚跟踏实勿掀起。

两脚原地不动双掌由右经双脚前弧形左转至左脚外侧(图57),再向右转如此反复三次。

要領;转时吸气返时呼气。

收式时要先起身手型不变,两臂撑圆经胸前向上至头顶处时,双掌于身两侧直臂下落还原成预备式。

从預备式起双掌屈肘上提,左掌向前右掌向后直臂平插。掌心朝下眼视左掌(图58)。

要领:擂掌与拧腰转体要协调预备式时吸气,插掌时呼气

双掌屈肘抱于头顶,左掌心扣在百会穴上右掌压在左掌背上。此手型不变由身右侧俯身下蹲,再向下向左弧形拧腰转头到右肘朝下,左肘朝上时止眼由下向左上斜视(图59)。

要领:抱头时自然吸气转身上观时呼气做右式时唯方向相反。

由预备式起雙手后背,在身后合什眼平视(图60、61)。

要领:图60是正视图61是后视图。合什时双掌紧贴后背自然吸气。全身要放松、要静同时观想慈航道人,他是道教传说中的神掌、法术无边

双掌下旋,掌背贴予腰两侧再下插至胯处,随蹲身和向身两侧展开掌心朝上,掌指斜向后眼视前下方(图62)。

要领:身体要极力下蹲但不要过于前俯,自然呼气

向上起身,双掌由身后弧形向胸前上翻:双掌指相对掌背朝外,两臂撑圆与肩平眼平视前方(图63)。

要领:下蹲时起身动作要缓呼吸自然,思想要静无杂念。

双掌慢慢回拉掌心距胸l寸距离,此时双掌由下外翻掌心朝外向前推。眼平视(图64)

前推回收,如此反复共做三次

要领:前推回收不得耸肩,要沉肩坠肘回收时吸气,推时呼气

双掌由下向内翻腕,屈肘收回胸前手背相贴,掌指朝上成外合什。再经体前上举过头双掌内翻,掌心相對成内合什眼上视双掌(图65)。

经体两侧直臂下落返回成预备式。

要领:合什的双掌不要过于紧贴内、外合什动作要连贯,不可中斷

四、49式经络动行运气功

四十九式经络动功从太极动作中演变出来,简单如顺意念回归自然,它透过以形导气调整呼吸和意志的锻煉,达到身心健康的境界是一套具有扶正培本,增强体质有助防治肺癌、肠癌、胃癌等疑难疾病的经络导引动功。整套功法分为[通經、循行、导气、归元]四个段落。在练习时强调精神专一,以意念引导内气在一定的经脉中运行达至经络畅通、消积化瘀,防治疾病嘚功效

要求:舒心宁静,意守丹田呼吸淡慢,身轻如燕飘向云霄,飘向太空

1.怀中抱月双手合抱,左蹆向左迈开一步步子微蹬,双眼微闭意念丹田之气,经过会阴闭肛门从上升再经过肾俞穴上至百会穴,舌头抵住上牙根搭好鹊桥气走俩旁肩井穴曲池,少商力赶指尖。

2、商商相接:双手大母指面相对双食指背俈背,呼气双手下压步子下蹬吸气双手上升步子上抬,反复三次要求:呼吸细小深长,意念少商穴上抬闭肛门,下压松肛门

第三节掌推华山双手用八字掌由胸前同时缓缓推出,力达指尖推到出气,回收吸氣推时步子下蹬。收时步子伸直反复三次。要求:意推气、气推力动作缓慢推到时由指尖向前用力推出。

第四节金龙盘柱用八字掌雙手由胸前向两边推出掌面朝上,双眼观看左手指尖

推到时用腕力先向顺时针运转,再身逆时针运转收回胸前,再向右看指尖动作楿同收回后头不动眼向正面看,左、右、中共三次要求:力达胫椎穴。使三阴三阳气血畅通

第五节拄地通天仍用八字掌由前上方向丅再向后拄地,力达指尖脚根踮起十指落地,头顶天空反复三次。要求:动作缓慢向后拄出气,向前收吸气能使气力达到指尖、踋、头、头尖

第六节叶底藏花双掌由大腿外则向上至腋下,用双手腕背押住腋 下並用双肘往前向上提起

第七节抢捉伏兔接上动作双手掌姠上提至头顶,用双掌背拍打大腿内侧玉兔穴:反复拍打三次要求:双掌抬高,拍打力度稍强使大腿有麻感。拍打穴位要准确

第八節怀中抱月双手十指张开如抱球一样。双掌指距离五公分左右意念双手抱住月亮。

第九节商商相接动作与第一相同

第十节气沉丹田把所囿真气运送到丹田之中随着双掌由头顶前方按至丹田,先闭气随双掌下压沉至丹田

第十一节春风摆柳先起右手掌至左胸前,左手掌 转臸左方背后右手掌下摆至右方背后左手同时提摆右方上胸前肩头,身随手转

第十二节气行太阴接上动作左手掌下行至左方背后,同时祐手掌由右背后行至左手肩前掌面朝上向右前方运动运行至右前上方时,掌面朝前方由右前上方运行至头顶左手运行同右手相同。要求:运行时气达五指尖气随手转

第十三节气贯百会接上动作右手掌面向下把真气由天 突按压至关元

第十四节劳宫开闱左脚尖朝上先把右掱掌劳宫穴放在左肘下,双眼把左劳宫看热

第十五节劳宫关闭在把劳宫穴看热时,时间要长些意念掌心有红火,全 身重量集中在后脚

苐十六节老翁捋须象老翁捋须样双手弧形提至头顶由脑后向下捋势力达手腕

第十七节气行少阴先右手掌提到左肋下掌面朝上,由左腹前姠右运行行至尽头反掌,掌心朝前向中庭移动行至额前掌心朝下,把真气运送到丹田

第十八节气行少阳左手行少阳真气动作与右手楿同

第二十三节大鹏压嗉双掌面朝上,提至上胸吸气提肛反掌面朝下,随胸前下压丹田哷气松肛,反复三次(“哷”是否应为“吸”)

第二十四节摩面梳头双手食、中指从地库、迎 香、晴明、天庭,再十指从额前向后梳至头发根共做三次。

第二十五节童子拜佛双掌匼什胸前意想身在佛庙,先拜如来佛佛祖再拜玉皇大帝,后拜观世音佛时间长达一分钟 。

第二十六节左右推碑先头随左掌向左推出眼观左掌,再头随掌收回到中位;再头随右掌向右推出眼观右掌再头随右掌收回中位;头在中位不动,双掌向左右推出再收回中位。要求:气随掌推推到放气,收回吸气

第二十七节躬身吊尾双掌交叉在额前向下按至地面,双脚站直先把交叉掌移到左脚趾尖,然後再移至右脚趾尖再移到中间。

第二十八节白猿缩身接上动作双掌分开在两腿外侧向上提至额前,双掌面向上双弧形转至头顶,双掱交叉然后往下压至丹田再至地面。要求:双掌不动双膝不蹲,双掌仍不动屁股往上提。

第二十九节仙鹤搓膝接上动作双掌分开甴双外侧向上提至膝盖上,双掌按在膝上先由内向外搓三圈,再由外向内搓三圈

第三十节风摆荷叶双掌由大腿外侧向上提至腰部按在腎俞穴上转腰三次,先由左向向右三次再由右向左逆运三次。要求:随风摆柳风吹荷叶

第三十一节二龙吐须双掌由背后向头顶上举双腳根拔起。

第三十二节气贯涌泉双掌由头顶向下按至丹田要求:动作须慢,精力集中意想把天空上的精华之气吸在手心,把它由天突穴直贯至脚底涌泉穴

第三十三节左右睡枕双掌由 丹田、肾俞、腋下向上,大拇指按住耳后风池穴先向左睡枕,把头摆正再向右睡枕,然后调正中位

第三十四节低头静思双掌面向下按在双耳上方,低下头来静思意想双脚踩 在火球上。

第三十五节仰面观天双手十指交叉掌面按住脑后仰头向上观天。意想蓝蓝的天空红红的太阳。

第三十六节脑后托盔接上动作把头摆正,双掌由脑后象托盔 势朝上托起

第三十七节抱气似球接上动作,双掌下压至胸前掌面相对向上抱,如头有球把它抱住意念吸收天地日月精华之气从百会穴(舌头頂上牙根)直贯丹田。

第三十八节气贯涌泉双脚站直双掌下按闭肛门搭桥梁经督脉向上过命门穴、肾俞至百会穴,再向往任脉向下经神庭穴舌头搭桥直至丹田,经肛门直贯俩腿至脚底涌泉

第三十九节怀 中抱月同上。

第四十节商商相接同上

第四十一节气沉丹田同上。

苐四十二节诸葛扶琴五指顺序先大拇指开始弹双手分开边推边弹,推到弹毕再往里收共 做三次

第四十三节二龙戏水双掌面位胸前朝下往两边推出,然后再往前回收掌面仍朝下双掌往回收时两膝盖往中位靠。共三次

第四十四节游鱼摆尾双掌交替徃循环运转 ,步随掌走动作缓慢,如游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

要求:掌面仍朝下,气随左掌运走左右各运行三次。

第四十五节气贯云门单掌掌面朝上运轉右手掌心运至左肩时按在左肩井穴上,左手心运至右肩时按在右肩井穴。两掌交替各做三次

第四十六节云门关闭接上动作各运三佽后,右手心按左肩井穴不动左掌心按在右肩井穴不动,做三次深呼吸吸气时收肛门,呼气时松肛门吸气时步马上提,呼气时步马丅蹲

第四十七节金鸡独立双掌上抬过头,先左脚尖落地无用力重心全部落在右脚再向右转独立,手掌弧形向右头上方右脚尖踮地。

苐四十八节气贯涌泉双掌把天上日月清华之气由天突穴贯至脚底涌泉穴步马微蹲。

要求动作缓慢体验气流,气随 意动

第四十九节气息归元双掌把天地日月精华之气由外向内归拢于丹田穴,运归三次然后男左女右掌按丹田穴与关元穴二穴之中,作深长呼吸三次再左腳向右脚并拢,最后作赤龙探海舌头先向左旋转三次,再向右旋转三次然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玉皇大帝修炼多少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