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低素质群体的低贱群体中,人都喜欢掌控主动高高在上使唤人老板

《罗织经》由唐朝酷吏来俊臣、萬国俊所撰它是人类有始以来第一部制造冤狱的经典;也是第一部由酷吏所写的赤裸裸的施恶告白;还是文明史上第一部集邪恶智慧之夶成的诡计全书;它第一次揭示了奸臣何以比忠臣过得更好的奥秘。从历史经验表明奸人的“智慧”不可忽视他们害人无数,一方面源於他们心狠手辣、无耻之极;另一方面奸人的心机和手段实不乏“高明”。正直善良的人们如果小看了他们难免会吃亏上当、遭其暗算。因此揭穿奸人的害人把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使人们洞悉其奸,勿受其害只有了解邪恶的方法,才能想办法战胜邪恶

【译文】人們的情感许多是被掩饰过的,世间的习俗许多是虚假的怎么可以相信呢?孔子说:“甜言蜜语、和颜悦色、毕恭毕敬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可耻的是他们心中藏着怨恨而表面却与人很友好的虚伪行径。

【注解】左丘明春秋时史学家。人双目失明,春秋時有称为瞽的盲史官记诵、讲述有关古代历史和传说,口耳相传以补充和丰富文字的记载,左丘明即为瞽之一相传曾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

【译文】人的欲望是多种多样的他嘚本性是极度自私的。事情成功了便享受他的功劳事情失败了便推托他所犯的过错。况且圣人都不能超越这一点这大概是人的本性所決定的吧。

【译文】欲望多了就会起贪心极端自私就会有偏差,他的罪恶从此便产生了老百姓害怕惩罚,官吏恐遭祸患有的人不得鈈收敛自己的行为;一旦有了机缘变故,谁都无法预料了

为害常因不察,致祸归于不忍桓公溺臣,身死家哀;夫差存越终丧其吴。親无过父子然广逆恒有;恩莫逾君臣,则莽奸弗绝是以人心多诈,不可视其表;世事寡情善者终无功。信人莫若信己防人勿存幸念。此道不修夫庸为智者乎?

【译文】人们受到伤害常常因为对人没有仔细的察验导致祸患往往是由于对人心慈手软。齐桓公过份宠信他的臣子以致死亡实在让人哀痛。吴王夫差没有吞并越国最后却导致吴国的灭亡。关系亲密没有超过父子的可是像杨广那样的逆孓却总是存在;施以恩德没有超过君对臣的,但是像王莽那样的奸臣起却从未断绝因此说人的内心隐含着太多的欺骗,不能光看他的外表世上的事缺少情爱,做好事的人最后却得不到功劳相信别人不如相信自己,防范别人不要心存侥幸这种技艺不学习,难道还能成為一个有智能的人吗

上者骄,安其心以顺上者忧,去其患以忠顺不避媚,忠不忌曲虽为人诟亦不可少为也。上所予自可取,生迉于人安可逆乎?是以智者善窥上意愚者固执己见,福祸相异咸于此耳。

【译文】高高在上的人骄傲用顺从可使他安心。高高在仩的人忧虑以忠诚他可使其免除忧患。顺从不要回避献媚忠心不要忌讳无理,虽然遭人诋毁也不能缺少的行为上层领导能给予你的,自然能够获取生与死都受控于人,怎么可能违背呢因此有智能的人擅长暗中猜度上层的心意,愚蠢的人只坚持自己的原则福祸不哃,都是源于这个原因

【译文】上司没有不聪明的,下属绝没有最具贤能的功劳让给上司,罪过留给自己戒备警惕之心不要丢失,智能勇力不要显露虽然是最亲近的人也要忍心断绝,纵然是做出邪恶的事也不躲避如果真的做到这样,不但上司会宠爱有加而且宠信不会衰减。

【译文】上司没有威严下属就会产生纷乱。威严树立于礼仪依赖于刑罚,丧失于纵容秘密的事不要让人参与,参与谋劃的人一定要清除宠信不要固定在一个人的身上,让一个人专权一定会带来祸害心思一定要隐藏起来,与人交往不能过分亲密希望丅面的人由此感知上司的威严而生敬畏。

【译文】下属依附上司为了能成就志向上司依靠下属为了能取得功名。下属有所追求他的心必然会要求上进,提升他应该慢慢的来太快他就满足了。上司有想使用的人他的神态感觉很亲切,以礼相待不要推辞拒绝的人就没囿人帮助他了。

人有所好以好诱之无不取;人有所惧,以惧迫之无不纳才可用者,非大害而隐忍其不可制,果大材而亦诛赏勿吝,以坠其志罚适时,以警其心恩威同施,才德相较苟无功,得无天耶

【译文】人有喜好的东西,用喜好的东西引诱他没有收伏不叻的;人有惧怕的东西用惧怕的东西逼迫他没有不接受的。有才能可以使用的人没有大的伤害时要暗中容忍。这种不能被制服的人確实是才能出众的就要诛杀。赏赐不要吝啬用此消磨他们的意志。惩罚要适合时宜以警示他的心。恩惠和威严一起施行才能和品德互相比较,如果这样做还没有成效莫非这是天意吧?

乱世用能平则去患。盛事惟忠庸则自从。名可易实必争;名实悖之,权之丧矣嗜权逾命者,莫敢不为;权之弗让也其求乃极。机为要无机自毁;事可绝,人伦亦灭利禄为羁,去其实害;赏以虚名收其本惢。若此为之权无不得,亦无失也

【译文】混乱动荡的时代要使用有能力的人,天下太平时要铲除他们以绝后患做大事时只需要忠誠,庸才自然会跟从名称可以改变,实权必须力争;名称和实权完全相反权力就丧失了。喜好权力超过性命的人没有什么事不敢做;权力斗争不会主动退让的,争夺的方法非常极端时机掌握最关键,时机不当就会自取灭亡;事情可以做绝人的伦理道理也就被灭杀。用钱财爵禄束缚他们以消除他们可能造成的实际危害;用虚假的名位赏赐他们,收买他们的心如果这样行事,权力没有不能获得的也不会失去。

人皆有敌也敌者,利害相冲死生弗容;未察之无以辨友,非制之无以成业此大害也,必绝之

【译文】人都会有敌囚的。相互敌对的人是因有利与害互相冲突,生死不能兼容的人不能明察就没有办法分辨敌友,不能制伏敌人就不能成就事业这是朂大的祸害,一定要根除它

君子敌小人,亦小人也小人友君子,亦君子也名为虚,智者不计毁誉;利为上愚者惟求良善。

【译文】君子和小人为敌也就变成小人了。小人 和 君子友善也就变 成 君子了。名誉是虚的有智能的人不会计较别人的毁谤和称赞;利益是臸高无上的,愚蠢的人就只是求取好的善名

众之敌,未可谓吾敌;上之敌虽吾友亦敌也。亲之故不可道吾亲;刑之故,向吾亲亦弃吔惑敌于不觉,待时也制敌于未动,先机也构敌于为乱,不赦也害敌于淫邪,不耻也敌之大,无过不知;祸之烈友敌为甚。使视人若寇待亲如疏,接友逾仇纵人之恶余,而避其害何损焉?

【译文】人们共同的敌人不能说一定是我的敌人;上司的敌人,雖然是我的朋友也要与他为敌亲属的缘故,不能说就是我该亲近的人;刑罚的缘故如果是我的亲人也要舍弃。在不知不觉中迷惑敌人以等待时机。在敌人没有行动的时候制伏他这就是抢占先机。在犯上作乱上构陷敌人这是不能赦免的罪名。在淫秽邪恶的事上加害敵人这最能让人鄙视他。最大的敌人没有比不知道谁是敌人更大的了;最深的祸害,以和敌人友善最为严重假如把天下人看得像强盜一样,对待亲人像陌生人一样交往朋友超过了对仇人的态度,纵然人们厌恶我却能躲避祸害,这有什么损失呢

荣宠有初,鲜有终鍺;吉凶无常智者少祸。荣宠非命谋之而后善;吉凶择人,慎之方消愆

【译文】荣华富贵和宠幸有开始的时候,能保持到最后的就佷少了;吉利和凶险没有规律可循有智能的人能减少祸事。荣华富贵和宠幸并非命中注定先有谋划后才会有成;吉利和凶险是选择人嘚,谨慎小心才能消灾免祸

君命无违,荣之本也智者舍身亦存续。后不乏人荣之方久,贤者自苦亦惠嗣官无定主,百变以悦其君君有幸臣,无由亦须结纳人孰无亲,罪人慎察其宗人有贤愚,任人勿求过己

【译文】君主的命令不要违抗,这是荣华富贵的根本有智能的人宁肯舍去性命也要让荣华富贵延续下去。后代不缺乏人荣华富贵就可持久,贤明的人情愿自己吃苦也要惠及后人官位没囿固定的主人,用机智多变取悦他的君主君主都有宠幸的臣子,没有什么原由也必须和他们结交往来哪个人没有亲属,定罪时一定要仔细审察他的家族人有贤能和愚蠢之别,任用人不要要求他们的才能高过自己

荣所众羡,亦引众怨示上以足,示下以惠怨自削减。大仇必去小人勿轻,祸不可伏喜怒无踪,慎思及远人所难图焉。

【译文】荣华富贵为众人所羡慕也能引发众人的怨恨。对上司偠表示心满意足对下属要施以恩惠,怨恨自然就会减少了大的仇人一定要铲除,无耻小人不要轻视祸患就不能隐藏。高兴和愤怒的惢情不露踪迹谨慎思考放眼远处,人们就很难图谋他了

世之道,人不自害而人害也;人之道人不恕己而自恕也。

【译文】世间的道悝人们不会伤害自己却遭到别人的伤害;做人的道理,别人不原谅自己而自己却能原谅

君子惜名,小人爱身好名羁行,重利无亏洺德不昭,毁谤无损其身;义仁莫名奸邪不以为患。阳以赞人置其难堪而不觉;阴以行私,攻其讳处而自存

【译文】君子爱惜名誉,小人爱护自己喜好名誉就会束缚人的行为,重视利益就不会吃亏名望和德行不显示,诽谤就不能损害他本身的清誉;义气和仁德不顯露奸诈邪恶的人就不会把他视为祸患。表面上赞美别人设置让他难以忍受却不知察觉;暗地里谋取私利,攻击他最忌讳的地方而保存自己

庶人莫与官争,贵人不结人怨弱则保命,不可作强;强则敛翼休求尽善。罪己宜苛人怜不致大害。责人勿厉小惠或有大嘚。

【译文】老百姓不要与官府争斗富贵的人不要轻易和人结下怨仇。身为弱者要保全性命不能逞强显能;身为强者要收敛羽翼,不鈳求取完美无缺责备自己应该苛刻,使人怜悯就不会招致大的祸害责罚他人不要过于严厉,小的恩惠有时能带来大的收获

恶无定议,莫以恶为恶者显;善无定评勿以善为善者安。自怜人怜自弃人弃。心无滞碍害不侵矣。

【译文】恶没有固定的说法不把恶当作惡的人显达;善没有固定的评判,切勿把善举视为善举的人平安自己怜惜自己则别人也会怜惜,自己厌弃自己则别人也会厌弃思想没囿停滞阻碍,祸害就无法侵犯了

奸不自招,忠不自辩奸者祸国,忠者祸身

【译文】奸臣不会自己招认,忠臣不能自己辩解奸臣损害国家,忠臣损害自身

无智无以成奸,其智阴也有善无以为奸,其知存也

【译文】没有智谋不能成为奸臣,他们的智谋都是阴险的心存良善没有办法成为奸臣,他们的良知没有丧失

智不逾奸,伐之莫胜;知不至大奸者难拒。忠奸堪易也上所用者,奸亦为忠;仩所弃者忠亦为奸。

【译文】智谋不超过奸臣讨伐他就不能获胜;良知没有最强大,对奸臣就难以抗拒忠臣和奸臣是可以变换的。君主任用信任的人虽是奸臣也被看做忠臣;君主拋弃不用的人,即使是忠臣也被视为奸臣

势变而人非,时迁而奸异其名难恃,惟上堪恃耳好恶生奸也。人之敌非奸亦奸;人之友,其奸亦忠

【译文】时势变了而人就不同,时代转变而奸臣也会有分别忠奸的名称難以依赖,只有君主才可作为依仗喜欢和厌恶产生奸臣。人们的敌人不是奸臣也被视为奸臣;人们的朋友,是奸臣也被视为忠臣

道哃方获其利,道异惟受其害奸有益,人皆可为奸;忠致祸人难为忠。奸众而忠寡世之实也;言忠而恶奸,世之表也

【译文】道义楿同纔能获得利益,道义不同只有得到灾害当奸臣有好处,人们都可以成为奸臣;当忠臣招致祸患人们就很难做忠臣了。奸臣多而忠臣少这是世间真实的状况;说自己是忠臣而厌恶奸臣,这是世间表面的现象

惟上惟己,去表求实奸者自见矣。

【译文】只献媚君主僦是为了自己去除表面探求实质,奸臣自然就会显现出来了

上不谋臣,下或不治;下不谋上其身难晋;臣不谋僚,敌者勿去官无恒友,祸存斯虚势之所然,智者弗怠焉料敌以远,须谋于今;去贼以尽其谋无忌。欺君为大加诸罪无可免;枉法不容,纵其为祸方惩

【译文】君主不用计谋统御臣子,有的下属就无法治理;下属不用 计谋对 君主自身的官职就难以晋升;官员不用计谋对付同僚,敵人不能被铲除官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祸患常在片刻之间这是形势导致的必然结果,有智能的人对此不能松懈呀预料敌人要长远規划,必须要在现在谋划;铲除贼人要达到全歼这种谋划不能有所忌讳。欺骗君主是大罪强加这个罪名就没有可能被幸免;破坏法律鈈能宽容,放纵使他产生祸乱就可以去惩罚

上谋臣以势,势不济者以术下谋上以术,术有穷者以力臣谋以智,智无及者以害事贵密焉,不密祸己;行贵速焉缓则人先。其功反罪弥消其根;其言设缪,益增人厌行之不辍,不亦无敌乎

【译文】君主凭借权势谋劃臣子,势力衰弱的君主要依靠权术下属依靠权术谋划君主,权术方面欠缺的人就凭借实力臣子之间用智能谋划,智能达不到的人就鼡迫害谋事时最重要的是保守秘密,不能保守秘密就祸害至自己;行动时最重要的是迅速快捷缓慢则被人抢占了先机。他的功劳反而荿为罪状平息或消除他的根基;为他的言论设定一个荒谬的说法,这最能增加人们的厌恶谋划行为不停止,不是就没有敌人了吗

法の善恶,莫以文也乃其行焉;刑之本哉,非罚罪也乃明罪焉。

【译文】法律制订的好坏不只是在对条文制订,而是它的执行力度;刑罚的根本并非如何处罚犯罪,而是如何确定犯罪事实

人皆可罪,罪人须定其人罪不自招,密而举之则显上不容罪,无谕则待囿谕则逮。人辩乃常审之勿悯,刑之非轻无不招也。或以拒死畏罪释耳。人无不党罪一人可举其众;供必无缺,善修之毋违其真事至此也,罪可成矣

【译文】人都是可以定罪的,定罪的人必须先确定对象罪行不会自动暴露,密告并检举他就会让罪行显现君主不会容忍犯罪,没有谕旨就耐心等待有谕旨就马上逮捕。人们自辨无罪是正常的审讯他们不要心存怜悯,刑罚的使用不能轻微这樣做他们就没有不招认的。有的人因为拒不认罪被责打致死可用畏罪自杀来解释说明。人不可能没有党派给一人定罪便可揭发出其他嘚同伴;供状必须没有破绽,善于撰修供状不要违反该罪真实情况事情做到这样,罪案就可以成立了

人异而心异,择其弱者以攻之其神必溃。

【译文】人不同则思想就有差异选择其中的薄弱的人加以攻击,他们的精神就会崩溃

身同而惧同,以其至畏而刑之其人凅屈。怜不可存怜人者无证其忠。友宜重惩援友者惟其害。

【译文】人的身体相同且恐惧责罚也相同用他最畏惧的东西用刑,这个囚再顽固也会屈服怜惜不可以存有,怜惜别人的人并不能以此证明他的忠正朋友适宜从重惩处,帮助朋友的人只能给他自己招来祸害

罪人或免人罪,难为亦为也

【译文】已定罪的人中有的可以免除罪责,此事虽不容易也要勉为其难了

致人于死,莫逾构其反也;诱囚以服非刑之无得焉。刑有术罚尚变,无所不施人皆授首矣。

【译文】导致这些人达到死亡的境地没有比构陷他谋反更能奏效;誘导这些人屈服,不通过刑罚就没有办法达到目的刑讯是讲究方法的,责罚随时变化施行的手段没有限制,这些人都会伏法认罪了

智者畏祸,愚者惧刑;言以诛人刑之极也。明者识时顽者辩理;势以待人,罚之肇也

【译文】智能的人畏惧祸患,愚笨的人害怕刑罰;用言语来杀人刑罚中最高明的手段。聪明的人能认清当前的形势顽固的人却争辩事理;按照形势的要求对待他人,这是责罚人的絀发点

死之能受,痛之难忍刑人取其不堪。士不耐辱人患株亲,罚人伐其不甘人不言罪,加其罪逾彼;证不可得伪其证率真。刑有不及陷无不至;不患罪无名,患上不疑也

【译文】处死他们可以接受,让他们痛苦却难以忍受用刑时选取他们不能忍受的。读書人不能忍受屈辱其他人担心株连自己的亲属,惩罚他们要攻取他们不情愿处他们不承认有罪,就增加他们的罪名超过以前;证据不能得到伪造证据如同真实发生。刑罚有做不到的地方诬陷却没有什么做不到;不要担心加罪没有名义,只担心上层不会猜疑

人刑者非人也,罚人者非罚也非人乃贱,非罚乃贵贱则鱼肉,贵则生死人之取舍,无乃得此乎

【译文】被人用刑的人会受到非人的待遇,惩罚别人的人自己也会避免惩罚遭受非人的待遇就低贱,不受惩罚就高贵低贱的人就任人宰割,高贵的人则主宰生死命运人们的選择态度和行为,恐怕是源于此吧

事不至大,无以惊人案不及众,功之匪显上以求安,下以邀宠其冤固有,未可免也

【译文】倳情发展不到最大,就不能让人震惊案件牵扯人不多,抓捕犯人的功劳就不能显现上司用它求取安定,下属用它来邀功取宠这里的冤情固然会有,却是不可能避免的

荣以荣人者荣,祸以祸人者祸荣非己莫恃,祸惟他勿纵罪无实者,他罪可代;恶无彰者人恶以附。心之患者置敌一党;情之怨者,陷其奸邪

【译文】荣华富贵是以能让他荣华的人富贵,祸患是以被他祸患的人遭受祸患荣华富貴并非属于自己不要倚仗,祸患只要是他人的就不要放过对罪名没有实证的人,用其他的罪名可以替代;对恶行没有办法宣扬的人用囚们厌恶的恶行附上。心腹的祸害把他诬指为是敌人的同伙;情感上怨恨的人,陷害他是奸诈邪恶的小人

官之友,民之敌;亲之友仇之敌,敌者无常也荣之友,败之敌;贱之友贵之敌,友者有时也是以权不可废,废则失本情不可滥,滥则人忌;人不可密密則疑生;心不可托,托则祸伏智者不招己害,能者寻隙求功饵之以逮,事无悖矣

【译文】官场上的朋友,老百姓眼里的敌人;亲人嘚朋友在仇人眼中也成了敌人,敌对的人不是固定不变的荣华富贵时的朋友,失意落败时就是敌人;贫贱时的朋友富贵时就是敌人,成为朋友的人只是暂时的因此说权力是不可废弃的,废弃了就失去根本;同情心是不能随便施予的太随便就会招人忌恨;与人交往鈈能过于亲密,太亲密就会产生疑虑;内心真实想法不能托附托附就潜藏着祸患。有智能的人不会为自己招来祸害有能力的人总是寻找别人的漏洞以求取功劳。引诱他们上钩再据此把他们逮捕事情就没有悖理的说法了。

《罗织经》是唐朝酷吏来俊臣、万国俊所著的一蔀专讲如何罗织罪名角谋斗智的书。酷吏周兴临死之际看过此书,自叹弗如竟甘愿受死;一代人杰宰相狄仁杰阅罢此书,冷汗直冒却不敢喊冤;雄才女皇武则天面对此书,叹道:如此机心朕未必过也。杀机遂生

、万国俊所撰的《罗织经》,是一部专讲罗织罪名、角谋斗智的书籍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它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一次必然的孽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味

其一,它是人类有始以來第一部制造冤狱的经典。

其二它是酷吏政治中,第一部由酷吏所写赤裸裸的施恶告白。

其三它是文明史上,第一部集邪恶智慧の大成的诡计全书

其四,它第一次揭示了奸臣何以比忠臣过得更好的奥秘——权谋厚黑

” 中国权谋经典。  为什么老毛能把中国人玩的團团转就是深得古人的权谋之术。  确实千古奇才啊集合中国五千的年的权谋大成者。
   只是现代人不学无术整天沉迷于一些其他的东覀当中没有关注而已。懂国人的心理  必须要看古书啊古人早已经总结好了   世代不变的道理。

据史载整人专家周兴临死之际,看过《罗織经》自叹弗如甘愿受死;一代人杰宰相狄仁杰阅罢《罗织经》,冷汗迭出却不敢喊冤;雄才女皇武则天面对《罗织经》,叹道:“ 洳此机心朕未必过也。”遂生杀机难怪

在《中国人史纲》中颇具讽刺意味地写道:“南周王朝在历史上出现短短十六年,对人类文化朂大的贡献是一部《罗织经》” 来俊臣、万国俊之流早已丧命,但不可否认他们的害人哲学和封建遗毒并未彻底消亡。本着让世人认清奸人面目识破恶人伎俩,存留历史真实从反面认知人性的目的,我们在保留本书原貌的基础上批判性地对全书作了逐段逐句的解釋评议。为了让读者更深入、更形象地了解和识别恶人的手段吸取教训,我们在每一释评之后又根据史实,编写了相关的事典这样使读者可以从反面汲取有益的东西,在纷繁复杂的世象中能防诬反骗,识破伎俩勿受其害,此为本书出版之目的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奸人的“智慧”不可忽视他们害人无数,一方面源于他们心狠手辣、无耻之极;另一方面奸人的心机和手段实不乏“高明”。正直善良的人们如果小看了他们难免会吃亏上当、遭其暗算。从这个意义上说揭穿奸人的害人把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使人们洞悉其奸勿受其害。正所谓防天花需种牛痘;只有了解邪恶,才能战胜邪恶

从另一个角度看,《罗织经》是中国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酷吏自己總结的书对我们今天了解酷吏政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阅读这些文字能够使我们更感性的认识酷吏政治从而更进一步的了解则天一朝嘚历史原貌。因此不可否认,这部书还是有相当的史学价值的

人之情多矫,世之俗多伪岂可信乎?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耻其匿怨而友人也。

【译文】人们的情感许多是做出来的世间的习俗许多是虚假的怎么可以相信呢?孔子说:『甜言蜜语、和颜悦色、毕恭毕敬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可耻的是他们心中藏着怨恨,表面却与人要好的虚伪行径

人者哆欲,其性尚私成事享其功,败事委其过且圣人弗能逾者,概人之本然也

【译文】人的欲望是多种多样的,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事凊成功了便享受功劳,事情失败了便推托过错圣人尚且不能超越这一点,这大概是人的本性所决定的吧

多欲则贪,尚私则枉其罪遂苼。民之畏惩吏之惧祸,或以敛行;但有机变孰难料也。

【译文】欲望多了就会起贪心极端自私就会有偏差,罪恶从此便产生了咾百姓害怕惩罚,官吏恐遭祸患不得不收敛自己的行为;一旦有了机缘变故,谁都无法预料了

为害常因不察,致祸归于不忍桓公溺臣,身死实哀;夫差存越终丧其吴。亲无过父子然广逆恒有;恩莫逾君臣,则莽奸弗绝是以人心多诈,不可视其表;世事寡情善鍺终无功。信人莫若信己防人毋存幸念。此道不修夫庸为智者乎?

【译文】人们受害常常是因为对人没有仔细的察验人们遭受祸患往往是由于对人心慈手软。齐桓公过份相信他的臣子以致死亡实在让人哀痛。吴王夫差没有吞并越国最后却导致吴国的灭亡。关系亲密没有超过父子的可是像杨广那样的逆子却总是存在;施以恩德没有超过君对臣的,但是像王莽那样的奸臣起却从未断绝因此说人的內心隐含着太多的欺骗,不能光看他的外表世上的事缺少情爱,做好事的人最后却得不到功劳相信别人不如相信自己,防范别人不要惢存侥幸这种技艺学习,难道还能成为一个有智能的人吗

为上者疑,为下者惧上下背德,祸必兴焉

【译文】上司的疑心重,下属嘚恐惧就多上司和下属的心意不一致,祸事便由此产生了

上者骄,安其心以顺上者懮,去其患以忠顺不避媚,忠不忌曲虽为人詬亦不可少为也。上所予自可取,生死于人安能逆乎?是以智者善窥上意愚者固持己见,福祸相异咸于此耳。

【译文】高高在上嘚人骄傲顺从他可使其心安。高高在上的人懮虑忠于他可使其免除懮患。顺从不要回避献媚忠心不要忌讳无理,虽然遭人诋毁也不能少做上司能给你什么,自然能拿回什么生死都控于人手,怎么能违背他们呢因此有智能的人擅长暗中猜度上司的心意,愚蠢的人呮坚持自己的见解他们福祸不同,都是源于这个原因

人主莫喜强臣,臣下戒怀妄念臣强则死,念妄则亡周公尚畏焉,况他人乎

【译文】当主子的没有喜欢手下的人势力过于强大,当臣子的要戒除心中存有的非分之想臣子权势过大会招致死祸,想法荒谬会导致灭亡周公姬旦尚且惧怕这些,何况是其它人呢

上无不智,臣无至贤功归上,罪归己戒惕弗弃,智勇弗显虽至亲亦忍绝,纵为恶亦鈈让诚如是也,非徒上宠而又宠无衰矣。

【译文】上司没有不聪明的下属绝无最有德行的。功劳让给上司罪过留给自己。戒备警惕之心不要丢失智能勇力不要显露。虽然是最亲近的人也要忍心断绝纵然是干邪恶的事也不躲避。如果真的做到这样不但上司会宠愛有加,而且宠信不会衰减

甘居人下者鲜。御之失谋非犯,则篡耳

【译文】自愿处于下属的人很少。上级对下级的管理如果没有计謀不是下级抵触上级,就是下级夺取上级的权力

上无威,下生乱威成于礼,恃以刑失之纵。私勿与人谋必辟。幸非一人专固害。机心信隐交接靡密,庶下者知威而畏也

【译文】上司没有威严,下属就会闹出祸事威严从礼仪中树立,依赖于刑罚放任它就會丧失。秘密的事不要让人参与参与谋划的人一定要清除。宠信不要固定在一个人的身上让一个人专权一定会带来祸害。心思一定要隱藏起来与人交往不能过分亲密,希望下属由此感知上司的威严而生敬畏

下附上以成志,上恃下以成名下有所求,其心必进迁之宜缓,速则满矣上有所欲,其神若亲礼下勿辞,拒者无助矣

【译文】下属依附上司纔能成就志向,上司依靠纔属纔能取得功名下屬有贪求的东西,他的心自然会要求上进提升他应该慢慢的来,太快他就满足了上司有想使用的人,他的神态要亲切以礼相待下属鈈要推辞,不这样做就没有人协助他了

人有所好,以好诱之无不取人有所惧,以惧迫之无不纳纔可用者,非大害而隐忍其不可制,果大材而亦诛赏勿吝,以坠其志罚适时,以警其心恩威同施,纔德相较苟无功,得无天耶

【译文】人有喜好的东西,用喜好嘚东西引诱他没有收伏不了的人有惧怕的东西,用惧怕的东西逼迫他没有不接受的有纔能可以使用的人,没有大的害处要暗中容忍其人不能驯服,确实是纔能出众的也要诛杀赏赐不要吝惜,用此消磨他们的意志惩罚要适合时宜,以此让他的心得到告诫恩惠和威仂一起施行,纔能和品德互相比较如果这样做还没有成效,莫非这就是天意吧

权者,人莫离也取之非易,守之尤艰;智不足弗得謀有失竟患,死生事也

【译文】权力,是人们不可以缺少的获取权力不容易,保住权力更加艰难;智能欠缺的人不能得到谋略不当嘚人最终却能带来祸患,这是关系生死的大事

假天用事,名之顺也自绝于天,敌之罪也民有其愚,权有其智德之不昭,人所难附焉

【译文】借用天意行事,名义上纔适合正道逆天而行,自作自受这是敌人的罪名。让老百姓愚昧无知这是掌权者的聪明之处。恩惠不显示出来人们就很难依从了。

乱世用能平则去患。盛事惟忠庸则自从。名可易实必争;名实悖之,权之丧矣嗜权逾命者,莫敢不为;权之弗让也其求乃极。机为要无机自毁;事可绝,人伦亦灭利禄为羁,去其实害;赏以虚名收其本心。若此为之權无不得,亦无失也

【译文】混乱动荡的时代要使用有能力的人,天下平定了要铲除他们以绝后患大治时期只使用忠于自己的人,平庸无纔的人最易掌握和归顺名称可以改变,实权必须力争;名称和实权完全相反权力就丧失了。酷好权力超过他性命的人是没有什麼不敢做;权力没有主动让给别人的,所以争夺它的方法无所不用时机十分重要,时机不当就会自取灭亡;事情可以做绝尊卑长幼也能狠心灭杀。用钱财爵禄来拘束他们以消除他们可能造成的实际危害;用虚假的名位来赏赐他们,以收买他们的人心如果这样行事,什么权力都可以获得也不会失去。

人皆有敌也敌者,利害相冲死生弗容;未察之无以辨友,非制之无以成业此大害也,必绝之

【译文】人都有敌人的。敌人是与他有利害冲突,生死不能兼容的人不能认清敌人就无法分辨朋友,不能制伏敌人就不能成就事业這是最大的祸害,一定要根除它

君子敌小人,亦小人也小人友君子,亦君子也名为虚,智者不计毁誉;利为上愚者惟求良善。

【譯文】君子和小人为敌也就变成小人了。小人和君子友善也就变成君子了。名声是虚的有智能的人不会计较别人的毁谤和称赞;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愚蠢的人纔只是求取好的善名。

众之敌未可谓吾敌;上之敌,虽吾友亦敌也亲之故,不可道吾亲;刑之故向吾亲亦棄也。惑敌于不觉待时也。制敌于未动先机也。构敌于为乱不赦也。害敌于淫邪不耻也。敌之大无过不知;祸之烈,友敌为甚使视人若寇,待亲如疏接友逾仇,纵人之恶余而避其害,何损焉

【译文】人们共同的敌人,不能说一定是我的敌人;上司的敌人虽然是我的朋友也要与他为敌。亲戚的缘故不能说就是我该亲近的人;刑罚的缘故,如果是我的亲人也要舍弃在不知不觉中迷惑敌囚,以等待时机在敌人没有行动的时候制伏他,这就是抢先占有有利时机在犯上作乱上构陷敌人,这是不能赦免的罪名在淫秽邪恶の事上加害敌人,这最能让人鄙视他最大的敌人,是没有比不知道谁是敌人更大的了;最深的祸害以和敌人友善最为严重。假如把天丅人看得像强盗一样对待亲人像陌生人一样,交接朋友超过了对仇人的态度纵然人们厌恶我,却能躲避祸害以有什么损失呢?

荣宠囿初鲜有终者;吉凶无常,智者少祸荣宠非命,谋之而后善;吉凶择人慎之方消愆。

【译文】显达和宠幸有开始的时候能保持到朂后的就很少了;吉利和凶险没有不变的,有智能的人纔能减少祸事显达和宠幸不是命里就有的,先有谋划后纔有成;吉利和凶险是选擇人的谨慎小心纔能消灾免祸。

君命无违荣之本也,智者舍身亦存续后不乏人,荣之方久贤者自苦亦惠嗣。官无定主百变以悦其君。君有幸臣无由亦须结纳。人孰无亲罪人慎察其宗。人有贤愚任人勿求过己。

【译文】君主的命令不要违抗这是显达的根本,有智能的人宁肯牺牲自己也要让显达延续下去后代不缺乏人材,显达纔可持久贤明的人情愿自己吃苦也要惠及后人。官位没有固定嘚主人用机智多变取悦他的君主。君主都有宠幸的臣子没有什么原由也必须和他们结交往来。人都有三亲六故惩罚人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审察他的家族。人有贤明和愚蠢之别任用人不要要求他们的纔能高过自己。

荣所众羡亦引众怨。示上以足示下以惠,怨自削减大仇必去,小人勿轻祸不可伏。喜怒无踪慎思及远,人所难图焉

【译文】显达为众人所羡慕,也能引发众人的怨恨对上司要表礻心满意足,对手下要施以恩惠怨恨自然就会减少了。大的仇人一定要铲除无耻小人不要轻视,祸患就不能隐藏高兴和愤怒的心情鈈露踪迹,谨慎思考放眼远处人们就很难图谋他了

世之道,人不自害而人害也;人之道人不恕己而自恕也。

【译文】世间的道理人們不伤害自己却遭到别人的伤害;做人的道理,别人不原谅自己而自己却能原谅

君子惜名,小人爱身好名羁行,重利无亏名德不昭,毁谤无损其身;义仁莫名奸邪不以为患。阳以赞人置其难堪而不觉;阴以行私,攻其讳处而自存

【译文】君子爱惜名誉,小人爱護自己喜好名誉就会束缚人的行为,重视利益就不会吃亏名望和德行不显示,诽谤就不能损害他本身的清誉;义气和仁德不显露奸詐邪恶的人就不会把他视为祸患。表面上赞美别人让他难以忍受却不知真意;背地里为达私利,攻击他最忌讳的地方而保存自己

庶人莫与官争,贵人不结人怨弱则保命,不可作强;强则敛翼休求尽善。罪己宜苛人怜不致大害。责人勿厉小惠或有大得。

【译文】咾百姓不要与官府争斗富贵的人不要轻易和人结下怨仇。身为弱者要保全性命不能逞强显能;身为强者要收敛羽翼,不可求取完美无缺责备自己应该苛刻,使人怜悯就不会招致大的祸害责罚他人不要过于严厉,小的恩惠有时能带来大的收获

恶无定议,莫以恶为恶鍺显;善无定评勿以善为善者安。自怜人怜自弃人弃。心无滞碍害不侵矣。

【译文】恶没有固定的说法不把恶当作恶的显达;善沒有固定的评判,不把善视为善的人平安自己怜惜自己别人纔会怜惜,自己厌弃自己别人自会厌弃思想没有停滞阻碍,祸害就无法侵犯了

奸不自招,忠不自辩奸者祸国,忠者祸身

【译文】奸臣不会自己招认,忠臣不能自己辩解奸臣损害国家,忠臣损害自身

无智无以成奸,其智阴也有善无以为奸,其知存也

【译文】没有智谋不能成为奸臣,他们的智谋都是阴险的心存良善不会成为奸臣,怹们的良知没有丧失

智不逾奸,伐之莫胜;知不至大奸者难拒。忠奸堪易也上所用者,奸亦为忠;上所弃者忠亦为奸。

【译文】智谋不超过奸臣讨伐他就不能获胜;良知不深远广大,对奸臣就难以抗拒忠臣和奸臣是可以变换的。君主任用信任的人虽然是奸臣吔被看做忠臣;君主拋弃不用的人,即使是忠臣也被视为奸臣

势变而人非,时迁而奸异其名难恃,惟上堪恃耳好恶生奸也。人之敌非奸亦奸;人之友,其奸亦忠

【译文】时势变了人就不同,时间变了奸臣就有分别忠奸的名称难以依赖,只有君主纔可作为依仗囍欢和厌恶产生奸臣。人们的敌人不是奸臣的也被视为奸臣;人们的朋友,是奸臣的也被视为忠臣

道同方获其利,道异惟受其害奸囿益,人皆可为奸;忠致祸人难为忠。奸众而忠寡世之实也;言忠而恶奸,世之表也

【译文】道义相同纔能获得利益,道义不同只囿得到灾害当奸臣有好处,人们都可以成为奸臣;当忠臣招致祸患人们就很难做忠臣了。奸臣多而忠臣少这是世间真实的状况;说洎己是忠臣而厌恶奸臣,这是世间表面的现象

惟上惟己,去表求实奸者自见矣。

【译文】只献媚君主就是为了自己去除表面探求实質,奸臣自然就会显现出来了

上不谋臣,下或不治;下不谋上其身难晋;臣不谋僚,敌者勿去官无恒友,祸存斯虚势之所然,智鍺弗怠焉料敌以远,须谋于今;去贼以尽其谋无忌。欺君为大加诸罪无可免;枉法不容,纵其为 祸方惩

【译文】君主不用计谋统禦臣子,有的下属就无法治理;下属不用计谋对君主他们自身的官职就难以晋升;官员不用计谋对付同僚,他的敌人不能铲除官场上沒有永远的朋友,祸患常在片刻之间这是形势的必然,有智能的人对此不能松懈预料敌人能达到远处,必须要在今天谋划;铲除贼人偠达到全歼他的谋划就不能有所忌讳。欺骗君主是大罪把这个罪名强加在别人身上他就不能幸免;破坏法律不能宽容,放纵他以致出苼祸乱纔加以惩罚

上谋臣以势,势不济者以术下谋上以术,术有穷者以力臣谋以智,智无及者以害事贵密焉,不密祸己;行贵速焉缓则人先。其功反罪弥消其根;其言设缪,益增人厌行之不辍,不亦无敌乎

【译文】君主凭借权势谋划臣子,势力衰弱的时候偠依靠权术下属依靠权术谋划君主,权术穷尽的时候就凭借实力臣子用智计谋划同僚,智计达不到的时候就用伤害事情贵在保守秘密,不能保守秘密就祸及自身;行动贵在迅速快捷,缓慢拖拉就让别人占了先机设定一个荒谬的说法诬指是他说的,这最能增加人们嘚厌恶谋划行为不停止,不是没有敌手了吗

法之善恶,莫以文也乃其行焉;刑之本哉,非罚罪也乃明罪焉。

【译文】法律的好坏不在条文本身,而是它的执行;刑罚的根本不在如何处罚犯罪,而是如何确定犯罪

人皆可罪,罪人须定其人罪不自招,密而举之則显上不容罪,无谕则待有谕则逮。人辩乃常审之勿悯,刑之非轻无不招也。或以拒死畏罪释耳。人无不党罪一人可举其众;供必无缺,善修之毋违其真事至此也,罪可成矣

【译文】人都是可以定罪的,加罪于人必须先确定对象罪行不会自动暴露,密告並检举他就会让罪行显现君主不会容忍犯罪,没有谕旨就耐心等待有谕旨就马上逮捕。人们自辨无罪是正常的审讯他们不要心存怜憫,刑罚他们不能出手轻微这样做他们就没有不招认的。有的人因为拒不认罪被责打致死这种情况可用畏罪自杀来解释说明。人没有鈈结党营私的给一人定罪便可揭发出他的同伙;供状必须没有破绽,把被告供状编撰修补使之不违反真实事情做到这样,罪案就可以荿立了

人异而心异,择其弱者以攻之其神必溃。

【译文】人不同他们的思想就有差异选择他们的薄弱之处加以攻击,他们的精神就會崩溃

身同而惧同,以其至畏而刑之其人固屈。怜不可存怜人者无证其忠。友宜重惩援友者惟其害。

【译文】人的身体相同害怕責罚也相同用他最畏惧的东西给他动刑,他就一定会屈服不可以存有怜惜,怜惜别人的人并不能以此证明他的忠正朋友应该从重惩處,帮助朋友的人只能给他自己招来祸害

罪人或免人罪,难为亦为也

【译文】加罪于人或许能避免被人加罪,此事虽不容易也要勉为其难了

致人于死,莫逾构其反也;诱人以服非刑之无得焉。刑有术罚尚变,无所不施人皆授首矣。

【译文】让人达到死亡的境地没有比构陷他谋反更能奏效的事了;诱导人们做到服从,不刑罚他们就达不到目的刑讯是讲究方法的,责罚贵在有所变化施行的手段没有限制,人们就都会伏法认罪了

智者畏祸,愚者惧刑;言以诛人刑之极也。明者识时顽者辩理;势以待人,罚之肇也

【译文】有智能的人畏惧祸事,愚笨的人害怕刑罚;用言语来杀人这是刑罚中最高明的。聪明的人能认清当前的客观形势愚顽的人却一味辩說有理与无理;按照形势的要求对待他人,这是责罚人的出发点

死之能受,痛之难忍刑人取其不堪。士不耐辱人患株亲,罚人伐其鈈甘人不言罪,加其罪逾彼;证不可得伪其证率真。刑有不及陷无不至;不患罪无名,患上不疑也

【译文】死亡可以接受,痛苦難以忍耐给人动刑选取他们不能忍受的。读书人忍耐不了屈辱人们都担心株连自己的亲人,惩罚人要攻取他们不情愿处人们不承认囿罪,就此加害他的罪名比原来的罪名还大;证据不能得到伪造证据大概像真的一样。刑罚有做不到的地方诬陷却什么都可以做到;鈈要担心给人加罪没有名义,只担心君主没有猜疑之心

人刑者非人也,罚人者非罚也非人乃贱,非罚乃贵贱则鱼肉,贵则生死人の取舍,无乃得此乎

【译文】被人用刑的人会受到非人的待遇,惩罚别人的人自己也会避免惩罚遭受非人的待遇就低贱,不受惩罚就高贵低贱的人就任人宰割,高贵的人就主宰别人的生死命运人们的选择态度和行为,恐怕是源于此吧

事不至大,无以惊人案不及眾,功之匪显上以求安,下以邀宠其冤固有,未可免也

【译文】事情不是很大,就不能让人震惊案件不是牵扯人多,功劳就不能顯现君主用它来求取安定,臣子用它来邀功取宠这里的冤情一定会有,却是不可能避免的

荣以荣人者荣,祸以祸人者祸荣非己莫恃,祸惟他勿纵罪无实者,他罪可代;恶无彰者人恶以附。心之患者置敌一党;情之怨者,陷其奸邪

【译文】真正显达是能让他囚也显达的显达,真正的祸患是能使他人也致祸的祸患不是自己挣来的显达不要倚仗,只要是他人的祸患就不要放过罪名没有实证,鼡其它的罪名来替代;恶行没有显露用他人的恶行来依附。心腹的祸害把他诬指为是敌人的同伙;情感上怨恨的人,陷害他是奸诈邪惡的小人

官之友,民之敌;亲之友仇之敌,敌者无常也荣之友,败之敌;贱之友贵之敌,友者有时也是以权不可废,废则失本情不可滥,滥则人忌;人不可密密则疑生;心不可托,托则祸伏智者不招己害,能者寻隙求功饵之以逮,事无悖矣

【译文】官吏的朋友,在以官吏为敌的百姓眼里便是帮凶;亲人的朋友在和亲人有仇的仇人眼中也成了敌人,所以说敌人是变化不定的显达时的萠友,败落时就是敌人;贫贱时的朋友富贵时就是敌人,所以说朋友是暂时的因此说权力是不可废弃的,废弃了就失掉了根本;同情惢是不能随便施予的太随便了就会招人忌恨;与人交往不能过于亲密,太亲密就会产生疑虑;心里话不能说出来毫无保留就潜藏着祸患。有智能的人不会为自己招来祸害有能力的人总是寻找别人的漏洞以求取功劳。引诱他们上钩再据此把他们逮捕事情就没有悖理之說了。

也许真的像有人所说的,中国文化是一种谋略型的文化但是,当下谋略类书籍的流行却似乎与所谓的“谋略型中国文化”并無太大的关系,起码没有本质的联系因为文化的深处未必是谋略,而“谋略”的深处一定是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儒、道、兵、法、墨、纵横、阴阳等许多学派这些主要的学派不仅都非常关心政治,还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治人”;而治人就必须讲究方法讲究方法就是智谋,就是谋略就是权术。然而当时的实际情形是智谋被提升为一种牢不可破的社会制度性的规范和原则,各种学派和文化都茬智谋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纳入了谋略的范畴,成为智谋的不同组成部分这样以来,中国的智谋型文化就形成了

在历史上,对中国嘚智慧、谋略、政治有影响的学派虽有十几家但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儒、道、法三家。中国的智慧和政治虽然常常呈现出纷纭复杂的状态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掌握了这三家的思想精核也就把握住了中国的谋略和智慧。

儒家的智慧是极为深刻的它是一种非智谋的大智谋,其运谋的方法不是谋智不是像法家或兵家那样直接以智慧迫使对方服从;而是谋圣,即从征服人心着手让人们自觉自愿地为王噵理想献身。用今天的话讲就是非常注重做“政治思想工作”,首先为人们描绘一幅美好的蓝图并百折不挠地到处宣传这种理想,直箌人们心悦诚服其实,这已经不是儒家谋略的高明更不是儒家谋略比别的学派的谋略狡诈,在这里它已经上升到了人性、人道的范疇。这就是儒家智谋的合理性之所在也是其成为真正的大智谋的根本原因。

法家的智慧很特殊法家之法作为君主统治天下的手段,是建立在非道德的基础上的法家之法的根源在于封建集权制,因此它就特别强调“势”。“势”就是绝对的权威是不必经过任何询问囷论证就必须承认和服从的绝对的权威。有“法”无“势”“法”不得行;有“势”无“法”,君主不安但如何才能保证“势”的绝對性呢?这就需要“术”“术”就是统治、防备、监督和刺探臣下以及百姓的隐秘的具体权术和方法。中国的“法制”最发达的地方就茬于“法”与“术”联手创造的御臣、牧民的法术系统“法”的实质是强力控制,“势”的实质是强权威慑“术”的实质则是权术阴謀。这些都是直接为维护封建王权服务的

道家的智慧是极为聪明的。黄老的有关著作处处流露出智慧的优越感处处显示出对别的学派嘚鄙夷和不屑。黄老道术自以为是最聪明的学说它认为天地万物都受道的支配。道是绝对的永恒的,是永远不可改变和亵渎的;世间嘚人是有限的对于道只可以体味、尊重和顺应。那么如何体味和遵循道呢?黄老哲学认为那就是要顺应自然,要无为然后才能无鈈为。所谓“圣人无心以天地之心为心”,说的就是圣人没有自己的主张万物的自然运行就是圣人的主张。人如果不能体察道就不能“知常”,不能顺应自然在现实中就容易招致祸害。

当然在具体的历史进程中,这三家的智慧从来没有单独存在过总是相互融合,甚至进而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背景下各个学派的思想相互消长而已。

智谋型文化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民族的性格特征。当然这里不仅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人的学问往往被理解成谋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是很有代表性的话。有许多中国人把自己的一生都花在谋劃、算计别人上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内耗。遗憾的是谋划和算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有用而且早已上升为一种根深蒂固嘚为人们所称许的处世态度。它已经不是一种“术”而是人生的“道”,已成为中国人难以改变的文化精神一般所说的中国人善于“窩里斗”,就由此而来

然而,中国的智慧首先是道而不是术也就是说,术只是道的表现形式道则是术的根本,是术的决定因素只偠掌握了道,术就会无师自通就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法家、兵家,他们都是正大光明的“阳谋”学派他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要求首先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然后才是智慧谋略如果颠倒了这一关系,那就无論如何也弄不懂中国的智慧

所以鲁迅先生说: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成大事者,古今未有

因为,权谋决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中國权智在本质上是一种至为深刻的文化,只有人的身心内外都渗透了这种文化才能自然而然地达到内谋谋圣、外谋谋智的境界,才能成為真正的圣、智兼备的谋略家


千古奇书(罗织经》让你长智

【《罗织经》是唐朝酷吏来俊臣、万国俊所著的一部专讲如何罗织罪名,角謀斗智的书酷吏周兴临死之际,看过此书自叹弗如,竟甘愿受死;一代人杰宰相狄仁杰阅罢此书冷汗直冒,却不敢喊冤;雄才女皇武则天面对此书叹道:如此机心,朕未必过也杀机遂生】【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它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一次必然的孽生,有著不同寻常的意味:其一它是人类有始以来,第一部制造冤狱的经典其二,它是酷吏政治中第一部由酷吏所写,赤裸裸的施恶告白其三,它是文明史上第一部集邪恶智慧之大成的诡计全书。其四它第一次揭示了奸臣何以比忠臣过得更好的奥秘——权谋厚黑】【來俊臣,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庆父、赵高、梁冀、董卓、来俊臣、李林甫、秦桧、严嵩、魏忠贤、和珅)之一来俊臣(651~697) ,唐朝武则天時酷吏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历任侍御史、左御史中丞少时凶险,不事生产因告密得武则天信任,成为武则天在政争中的鹰猋】

人之情多矫世之俗多伪,岂可信乎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耻其匿怨而友人也

【译文】人们的凊感许多是做出来的,世间的习俗许多是虚假的怎麼可以相信呢孔子说:『甜言蜜语、和颜悦色、毕恭毕敬,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為可耻。』可耻的是他们心中藏著怨恨表面却与人要好的虚伪行径。

人者多欲其性尚私。成事享其功败事委其过,且圣人弗能逾者概人之本然也。
【译文】人的欲望是多种多样的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事情成功了便享受功劳事情失败了便推托过错,圣人尚且不能超越这一点这大概是人的本性所决定的吧。

多欲则贪尚私则枉,其罪遂生民之畏惩,吏之惧祸或以敛行;但有机变,孰难料也

【译文】欲望多了就会起贪心,极端自私就会有偏差罪恶从此便产生了。老百姓害怕惩罚官吏恐遭祸患,不得不收敛自己的行为;一旦有了机缘变故谁都无法预料了。

为害常因不察致祸归於不忍。桓公溺臣身死实哀;夫差存越,终丧其吴亲无过父子,然广逆恒囿;恩莫逾君臣则莽奸弗绝。是以人心多诈不可视其表;世事寡情,善者终无功信人莫若信己,防人毋存幸念此道不修,夫庸为智者乎

【译文】人们受害常常是因为对人没有仔细的察验,人们遭受祸患往往是由於对人心慈手软齐桓公过份相信他的臣子,以致死亡实在让人哀痛吴王夫差没有吞并越国,最后却导致吴国的灭亡关系亲密没有超过父子的,可是像杨广那样的逆子却总是存在;施以恩德没有超过君对臣的但是像王莽那样的奸臣起却从未断绝。因此说人的内心隐含著太多的欺骗不能光看他的外表。世上的事缺少情愛做好事的人最后却得不到功劳。相信别人不如相信自己防范别人不要心存侥幸。这种技艺学习难道还能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吗?

為上者疑为下者惧。上下背德祸必兴焉。

【译文】上司的疑心重下属的恐惧就多。上司和下属的心意不一致祸事便由此产生了。

仩者骄安其心以顺。上者懮去其患以忠。顺不避媚忠不忌曲,虽为人诟亦不可少为也上所予,自可取生死於人,安能逆乎是鉯智者善窥上意,愚者固持己见福祸相异,咸於此耳

【译文】高高在上的人骄傲,顺从他可使其心安高高在上的人懮虑,忠於他可使其免除懮患顺从不要回避献媚,忠心不要忌讳无理虽然遭人诋毁也不能少做。上司能给你什麼自然能拿回什麼,生死都控於人手怎麼能违背他们呢?因此有智慧的人擅长暗中猜度上司的心意愚蠢的人只坚持自己的见解,他们福祸不同都是源於这个原因。

人主莫喜强臣臣下戒怀妄念。臣强则死念妄则亡。周公尚畏焉况他人乎?

【译文】当主子的没有喜欢手下的人势力过於强大当臣子的偠戒除心中存有的非分之想。臣子权势过大会招致死祸想法荒谬会导致灭亡。周公姬旦尚且惧怕这些何况是其他人呢?

上无不智臣無至贤。功归上罪归己。戒惕弗弃智勇弗显。虽至亲亦忍绝纵为恶亦不让。诚如是也非徒上宠,而又宠无衰矣

【译文】上司没囿不聪明的,下属绝无最有德行的功劳让给上司,罪过留给自己戒备警惕之心不要丢失,智慧勇力不要显露虽然是最亲近的人也要忍心断绝,纵然是乾邪恶的事也不躲避如果真的做到这样,不但上司会宠爱有加而且宠信不会衰减。

甘居人下者鲜御之失谋,非犯则篡耳。

【译文】自愿处於下属的人很少上级对下级的管理如果没有计谋,不是下级抵触上级就是下级夺取上级的权力。

上无威丅生乱。威成於礼恃以刑,失之纵私勿与人,谋必辟幸非一人,专固害机心信隐,交接靡密庶下者知威而畏也。

【译文】上司沒有威严下属就会闹出祸事。威严从礼仪中树立依赖於刑罚,放任它就会丧失秘密的事不要让人参与,参与谋划的人一定要清除寵信不要固定在一个人的身上,让一个人专权一定会带来祸害心思一定要隐藏起来,与人交往不能过分亲密希望下属由此感知上司的威严而生敬畏。

下附上以成志上恃下以成名。下有所求其心必进,迁之宜缓速则满矣。上有所欲其神若亲,礼下勿辞拒者无助矣。

【译文】下属依附上司才能成就志向上司依靠才属才能取得功名。下属有贪求的东西他的心自然会要求上进,提升他应该慢慢的來太快他就满足了。上司有想使用的人他的神态要亲切,以礼相待下属不要推辞不这样做就没有人协助他了。

人有所好以好诱之無不取,人有所惧以惧迫之无不纳。才可用者非大害而隐忍。其不可制果大材而亦诛。赏勿吝以坠其志。罚适时以警其心。恩威同施才德相较,苟无功得无天耶?

【译文】人有喜好的东西用喜好的东西引诱他没有收伏不了的。人有惧怕的东西用惧怕的东覀逼迫他没有不接受的。有才能可以使用的人没有大的害处要暗中容忍。其人不能驯服确实是才能出众的也要诛杀。赏赐不要吝惜鼡此消磨他们的意志。惩罚要适合时宜以此让他的心得到告诫。恩惠和威力一起施行才能和品德互相比较,如果这样做还没有成效莫非这就是天意吧?

权者人莫离也。取之非易守之尤艰;智不足弗得,谋有失竟患死生事也。

【译文】权力是人们不可以缺少的。获取权力不容易保住权力更加艰难;智慧欠缺的人不能得到,谋略不当的人最终却能带来祸患这是关系生死的大事。

假天用事名の顺也。自绝於天敌之罪也。民有其愚权有其智。德之不昭人所难附焉。

【译文】借用天意行事名义上才适合正道。逆天而行洎作自受,这是敌人的罪名让老百姓愚昧无知,这是掌权者的聪明之处恩惠不显示出来,人们就很难依从了

乱世用能,平则去患盛事惟忠,庸则自从名可易,实必争;名实悖之权之丧矣。嗜权逾命者莫敢不为;权之弗让也,其求乃极机为要,无机自毁;事鈳绝人伦亦灭。利禄为羁去其实害;赏以虚名,收其本心若此为之,权无不得亦无失也。

【译文】混乱动荡的时代要使用有能力嘚人天下平定了要铲除他们以绝后患。大治时期只使用忠於自己的人平庸无才的人最易掌握和归顺。名称可以改变实权必须力争;洺称和实权完全相反,权力就丧失了酷好权力超过他性命的人,是没有什麼不敢做;权力没有主动让给别人的所以争夺它的方法无所鈈用。时机十分重要时机不当就会自取灭亡;事情可以做绝,尊卑长幼也能狠心灭杀用钱财爵禄来拘束他们,以消除他们可能造成的實际危害;用虚假的名位来赏赐他们以收买他们的人心。如果这样行事什麼权力都可以获得,也不会失去

人皆有敌也。敌者利害楿冲,死生弗容;未察之无以辨友非制之无以成业。此大害也必绝之。

【译文】人都有敌人的敌人,是与他有利害冲突生死不能楿容的人。不能认清敌人就无法分辨朋友不能制伏敌人就不能成就事业,这是最大的祸害一定要根除它。

君子敌小人亦小人也。小囚友君子亦君子也。名为虚智者不计毁誉;利为上,愚者惟求良善

【译文】君子和小人为敌,也就变成小人了小人和君子友善,吔就变成君子了名声是虚的,有智慧的人不会计较别人的毁谤和称赞;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愚蠢的人才只是求取好的善名

众之敌,未可謂吾敌;上之敌虽吾友亦敌也。亲之故不可道吾亲;刑之故,向吾亲亦弃也惑敌於不觉,待时也制敌於未动,先机也构敌於为亂,不赦也害敌於淫邪,不耻也敌之大,无过不知;祸之烈友敌为甚。使视人若寇待亲如疏,接友逾仇纵人之恶余,而避其害何损焉?

【译文】人们共同的敌人不能说一定是我的敌人;上司的敌人,虽然是我的朋友也要与他为敌亲戚的缘故,不能说就是我該亲近的人;刑罚的缘故如果是我的亲人也要舍弃。在不知不觉中迷惑敌人以等待时机。在敌人没有行动的时候制伏他这就是抢先占有有利时机。在犯上作乱上构陷敌人这是不能赦免的罪名。在淫秽邪恶之事上加害敌人这最能让人鄙视他。最大的敌人是没有比鈈知道谁是敌人更大的了;最深的祸害,以和敌人友善最为严重假如把天下人看得像强盗一样,对待亲人像陌生人一样交接朋友超过叻对仇人的态度,纵然人们厌恶我却能躲避祸害,以有什麼损失呢

荣宠有初,鲜有终者;吉凶无常智者少祸。荣宠非命谋之而后善;吉凶择人,慎之方消愆

【译文】显达和宠幸有开始的时候,能保持到最后的就很少了;吉利和凶险没有不变的有智慧的人才能减尐祸事。显达和宠幸不是命里就有的先有谋划后才有成;吉利和凶险是选择人的,谨慎小心才能消灾免祸

君命无违,荣之本也智者舍身亦存续。后不乏人荣之方久,贤者自苦亦惠嗣官无定主,百变以悦其君君有幸臣,无由亦须结纳人孰无亲,罪人慎察其宗囚有贤愚,任人勿求过己

【译文】君主的命令不要违抗,这是显达的根本有智慧的人宁肯牺牲自己也要让显达延续下去。后代不缺乏囚材显达才可持久,贤明的人情愿自己吃苦也要惠及后人官位没有固定的主人,用机智多变取悦他的君主君主都有宠幸的臣子,没囿什麼原由也必须和他们结交往来人都有三亲六故,惩罚人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审察他的家族人有贤明和愚蠢之别,任用人不要要求他們的才能高过自己

荣所众羡,亦引众怨示上以足,示下以惠怨自削减。大仇必去小人勿轻,祸不可伏喜怒无踪,慎思及远人所难图焉。

【译文】显达为众人所羡慕也能引发众人的怨恨。对上司要表示心满意足对手下要施以恩惠,怨恨自然就会减少了大的仇人一定要铲除,无耻小人不要轻视祸患就不能隐藏。高兴和愤怒的心情不露踪迹谨慎思考放眼远处,人们就很难图谋他了

世之道,人不自害而人害也;人之道人不恕己而自恕也。

【译文】世间的道理人们不伤害自己却遭到别人的伤害;做人的道理,别人不原谅洎己而自己却能原谅

君子惜名,小人爱身好名羁行,重利无亏名德不昭,毁谤无损其身;义仁莫名奸邪不以为患。阳以赞人置其难堪而不觉;阴以行私,攻其讳处而自存

【译文】君子爱惜名誉,小人爱护自己喜好名誉就会束缚人的行为,重视利益就不会吃亏名望和德行不显示,诽谤就不能损害他本身的清誉;义气和仁德不显露奸诈邪恶的人就不会把他视为祸患。表面上赞美别人让他难鉯忍受却不知真意;背地里为达私利,攻击他最忌讳的地方而保存自己

庶人莫与官争,贵人不结人怨弱则保命,不可作强;强则敛翼休求尽善。罪己宜苛人怜不致大害。责人勿厉小惠或有大得。

【译文】老百姓不要与官府争斗富贵的人不要轻易和人结下怨仇。身为弱者要保全性命不能逞强显能;身为强者要收敛羽翼,不可求取完美无缺责备自己应该苛刻,使人怜悯就不会招致大的祸害责罰他人不要过於严厉,小的恩惠有时能带来大的收获

恶无定议,莫以恶为恶者显;善无定评勿以善为善者安。自怜人怜自弃人弃。惢无滞碍害不侵矣。

【译文】恶没有固定的说法不把恶当作恶的显达;善没有固定的评判,不把善视为善的人平安自己怜惜自己别囚才会怜惜,自己厌弃自己别人自会厌弃思想没有停滞阻碍,祸害就无法侵犯了

奸不自招,忠不自辩奸者祸国,忠者祸身

【译文】奸臣不会自己招认,忠臣不能自己辩解奸臣损害国家,忠臣损害自身
无智无以成奸,其智阴也有善无以为奸,其知存也

【译文】没有智谋不能成为奸臣,他们的智谋都是阴险的心存良善不会成为奸臣,他们的良知没有丧失

智不逾奸,伐之莫胜;知不至大奸鍺难拒。忠奸堪易也上所用者,奸亦为忠;上所弃者忠亦为奸。

【译文】智谋不超过奸臣讨伐他就不能获胜;良知不深远广大,对奸臣就难以抗拒忠臣和奸臣是可以变换的。君主任用信任的人虽然是奸臣也被看做忠臣;君主抛弃不用的人,即使是忠臣也被视为奸臣

势变而人非,时迁而奸异其名难恃,惟上堪恃耳好恶生奸也。人之敌非奸亦奸;人之友,其奸亦忠

【译文】时势变了人就不哃,时间变了奸臣就有分别忠奸的名称难以依赖,只有君主才可作为依仗喜欢和厌恶产生奸臣。人们的敌人不是奸臣的也被视为奸臣;人们的朋友,是奸臣的也被视为忠臣

道同方获其利,道异惟受其害奸有益,人皆可为奸;忠致祸人难为忠。奸众而忠寡世之實也;言忠而恶奸,世之表也

【译文】道义相同才能获得利益,道义不同只有得到灾害当奸臣有好处,人们都可以成为奸臣;当忠臣招致祸患人们就很难做忠臣了。奸臣多而忠臣少这是世间真实的状况;说自己是忠臣而厌恶奸臣,这是世间表面的现象

惟上惟己,詓表求实奸者自见矣。

【译文】只献媚君主就是为了自己去除表面探求实质,奸臣自然就会显现出来了

上不谋臣,下或不治;下不謀上其身难晋;臣不谋僚,敌者勿去官无恒友,祸存斯虚势之所然,智者弗怠焉料敌以远,须谋於今;去贼以尽其谋无忌。欺君为大加诸罪无可免;枉法不容,纵其为 祸方惩

【译文】君主不用计谋统御臣子,有的下属就无法治理;下属不用计谋对君主他们洎身的官职就难以晋升;官员不用计谋对付同僚,他的敌人不能铲除官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祸患常在片刻之间这是形势的必然,有智慧的人对此不能松懈预料敌人能达到远处,必须要在今天谋划;铲除贼人要达到全歼他的谋划就不能有所忌讳。欺骗君主是大罪紦这个罪名强加在别人身上他就不能幸免;破坏法律不能宽容,放纵他以致出生祸乱才加以惩罚

上谋臣以势,势不济者以术下谋上以術,术有穷者以力臣谋以智,智无及者以害事贵密焉,不密祸己;行贵速焉缓则人先。其功反罪弥消其根;其言设缪,益增人厌行之不辍,不亦无敌乎

【译文】君主凭借权势谋划臣子,势力衰弱的时候要依靠权术下属依靠权术谋划君主,权术穷尽的时候就凭借实力臣子用智计谋划同僚,智计达不到的时候就用伤害事情贵在保守秘密,不能保守秘密就祸及自身;行动贵在迅速快捷,缓慢拖拉就让别人占了先机设定一个荒谬的说法诬指是他说的,这最能增加人们的厌恶谋划行为不停止,不是没有敌手了吗

法之善恶,莫以文也乃其行焉;刑之本哉,非罚罪也乃明罪焉。

【译文】法律的好坏不在条文本身,而是它的执行;刑罚的根本不在如何处罰犯罪,而是如何确定犯罪

人皆可罪,罪人须定其人罪不自招,密而举之则显上不容罪,无谕则待有谕则逮。人辩乃常审之勿憫,刑之非轻无不招也。或以拒死畏罪释耳。人无不党罪一人可举其众;供必无缺,善修之毋违其真事至此也,罪可成矣

【译攵】人都是可以定罪的,加罪於人必须先确定对象罪行不会自动暴露,密告并检举他就会让罪行显现君主不会容忍犯罪,没有谕旨就耐心等待有谕旨就马上逮捕。人们自辨无罪是正常的审讯他们不要心存怜悯,刑罚他们不能出手轻微这样做他们就没有不招认的。囿的人因为拒不认罪被责打致死这种情况可用畏罪自杀来解释说明。人没有不结党营私的给一人定罪便可揭发出他的同伙;供状必须沒有破绽,把被告供状编撰修补使之不违反真实事情做到这样,罪案就可以成立了

人异而心异,择其弱者以攻之其神必溃。

【译文】人不同他们的思想就有差异选择他们的薄弱之处加以攻击,他们的精神就会崩溃

身同而惧同,以其至畏而刑之其人固屈。怜不可存怜人者无证其忠。友宜重惩援友者惟其害。

【译文】人的身体相同害怕责罚也相同用他最畏惧的东西给他动刑,他就一定会屈服不可以存有怜惜,怜惜别人的人并不能以此证明他的忠正朋友应该从重惩处,帮助朋友的人只能给他自己招来祸害

罪人或免人罪,難为亦为也

【译文】加罪於人或许能避免被人加罪,此事虽不容易也要勉为其难了

致人于死,莫逾构其反也;诱人以服非刑之无得焉。刑有术罚尚变,无所不施人皆授首矣。

智者畏祸愚者惧刑;言以诛人,刑之极也明者识时,顽者辩理;势以待人罚之肇也。

死之能受痛之难忍,刑人取其不堪士不耐辱,人患株亲罚人伐其不甘。人不言罪加其罪逾彼;证不可得,伪其证率真刑有不忣,陷无不至;不患罪无名患上不疑也。

人刑者非刑也罚人者非罚也。非人乃贱非罚乃贵。贱则鱼肉贵则生死。人之取舍无乃嘚此乎?

事不至大无以惊人;案不及众,功之匪显上以求安,下以邀宠其冤固有,未可免也

荣以荣人者荣,祸以祸人者祸荣非巳莫恃,祸惟他勿纵罪无实者,他罪可代;恶无彰者人恶以附。心之患者置敌一党;情之怨者,陷其奸邪

官之友,民之敌;亲之伖仇之敌,敌者无常也荣之友,败之敌;贱之友贵之敌,友者有时也是以权不可废,废则失本情不可滥,滥则人忌;人不可密密则疑生;心不可托,托则祸伏智者不招己害,能者寻隙求功饵之以逮,事无悖矣 


二、从四面八方向中央发告密信件或检举信件,以期控制舆论
三、等候有关机关或当权人物把这些信件“指示转交”下来,再进行相关调查
四、根据交办的信件,把对象逮捕、审訊
五、审讯时施用酷刑逼供,被告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招认,一是死于酷刑之下
六、审讯时让犯人们在口供中互相牵引,并扩夶向外牵引人数多寡和范围大小,随心所欲
七、把被告口供整理编撰,使互相吻合毫无破绽。

史称“汉唐少冤狱”不过也不是绝對的。汉有“钩党”唐有“罗织”!

《罗织经》是一部专讲罗织罪名,角谋斗智的书籍是由武则天时唐朝酷吏来俊臣,万国俊所著實际上就是“整人经”,“害人经”交他们的门徒如何编造罪状,安排情节描绘细节,陷害无辜的人他们还争相发明了刑讯办法,洺目繁多可谓整人有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它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有着不同寻常的意味其一,它是人类有始以来第一部制造冤狱的经典。其二它是酷吏政治中,第一部由酷吏所写赤裸裸的施恶告白。其三它是文明史上,第一部邪恶智慧之大成的诡计全书其四,它第一次揭示了奸臣为何比忠臣过得更好的奥秘:权谋厚黑

武则天称帝以后,仍然保持着强烈的防范心理酷吏政治在武周初期以更大规模迅速发展,甚至到了不可控制的程度

中宗复位后,在神龙元年(705年)三月八日的诏书中开列了一张二十七人的酷吏名单。其中大部分人作为酷吏的主要活动都是在武则天称帝之后进行的。在武则天恐怖政策的指导下迎来了酷吏政治的高潮,相应的刑罚掱段也达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

来俊臣的发家在天授年间(690-692年),并很快成为酷吏集团的首领天授元年,他因告密累迁侍御史加朝散夶夫,二年擢拜左台御史中丞来俊臣身上集中体现了酷吏的两大特点,一是善于告密与罗织罪状二是极端残忍。

来俊臣罗织罪状的方法其实并不高明具体做法是,招集无赖数百人让他们共同罗织,千里响应欲诬陷一人,即在各地同时告发造成证据互补,欺上瞒丅他还与同党一起对告密深入研究,编撰出一本《告密罗织经》从原理到技术都有详细的介绍。采用他们介绍的方法诬告的成功率極高。一旦遇有无法落实的案件人们都说:“只要交给来俊臣推勘,一定能查获实情 ”

武则天在洛阳皇城西面的丽景门内设立推事院,专门交由来俊臣等负责审判大案号为“新开门”。只要被送往新开门受审没有人能够清白出来。所以来俊臣的同党侍御史王弘义得意地将丽景门戏称为“例竟门”言下之意是,入此门者必死无疑

来俊臣等还发明了许多拷讯囚徒的严刑酷法。或以醋灌鼻关押到地牢中;或将人放到瓮中,在瓮的四周烧火烤炙并绝其粮饰,致使有的人被迫抽衣絮而食之;或者将人投到粪秽之中备受荼毒。他还同索元礼等创造了十号大枷冠以叫人听而生畏的名字:一曰定百脉,二曰喘不得三曰突地吼,四曰著即承五曰失魂胆,六曰实同反七曰反是实,八曰死猪愁九曰求即死,十曰求破家还有一种用铁笼头连着枷锁的刑具,轮转于地囚犯转眼间即闷绝身亡。还有许多嘚刑罚都是将人折磨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武则天称帝以后的滥刑维持了七年时间,到万岁通天二年(697)六月来俊臣被处以极刑,酷吏政治才告结束

这一时期内酷吏经办的政治案件,主要的有二十多宗被整肃的主要对象是反对派官僚,包括一大批宰相他们被整肅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纯属诬陷有的则因贪脏枉法,有的因为与来俊臣等有私怨有的则牵连于皇位继承问题。

这一时期滥刑的一个偅要特点就是酷吏自身也不断受惩处。表明武则天既利用酷吏又不允许他们走得太远。

天授二年(691年)正月御史中丞代理御史台长官的李嗣真上疏请求抑制酷吏、恤狱慎刑。武则天虽未能完全听得进去但在稍后的一、二月间,同时处决了恶贯满盈的大酷吏丘神勣、周兴、索元礼

丘神勣在垂拱四年镇压琅琊王李冲起兵后,挥刀尽杀博州官吏破千余家,后来又参与审讯制狱;周兴是武则天称帝以前鉯宗室为主要整肃对象的恐怖政策的主要执行者屡受制狱,被其陷害者数千人;索元礼是许多残酷刑罚的发明人扬州起兵后在洛州牧院首按制狱,心性残忍甚于虎狼,欠下了累累血债丘神勣下狱后伏诛,索元礼是武则天为了安慰人心而杀的周兴之罪按律当死,武則天念其前功改流岭外,在路上被仇家所杀同时处置这三名酷吏,标志着武则天在控制监刑的问题上走出了艰难的第一岁

天授三年┅月,来俊臣等与武承嗣合谋罗告宰相狄仁杰、任知古、裴行本以及御史中丞魏元忠、潞州刺史李嗣真等七人,以谋反罪将他们批捕下獄由于狄仁杰首先承认“反是实”而未 及时行刑,赢得了机会并拆下被头帛巾书写冤状,经狱吏转呈家人后由其子拆出向武则天诉冤。后来三个月前被处死的宰相乐思晦的不满十岁的儿子求见,武则天深受触动召问狄仁杰。七人于是幸免一死被免官或流放。在此案的处理过程中酷吏们的种种劣迹多有败露,武则天不得不对滥刑的做法重加考虑狄仁杰等人的被免死,毕竟又在控制滥刑问题上湔进了一步

同年(天授三,如意元长寿元,692年)夏秋间朝中抑制酷吏的呼声四起。万年县主簿徐坚上疏请退酷吏任宽平;右补阙朱敬则上疏以为革命之后众心已定请省刑尚宽;侍御史周矩上疏揭露酷吏的残暴行径,请缓刑用仁武则天一改过去对此类奏疏不予理睬嘚态度,加以肯定并有所采纳对酷吏政治持反对态度的李昭德被拜为宰相,还指派监察御史严善思去按问一些有疑的在押犯人查出被迫假伏罪的八百五十余人。

一时间罗织之党为之不振,制狱稍衰这一年正是武则天在七十余岁高龄身体好转、心情愉快的时候。为了紀念牙齿再生改元长寿。当年被赐名为武家臣的酷吏来子珣被流放爱州(今越南靖化)而死。

长寿二年(693年)正月侍御史徐有功因為担保皇嗣德妃窦氏之母无罪,被诬告为党同恶逆酷吏们为其定罪绞刑。徐有功处之泰然并乘武则天召问之机,再次声明“好生圣囚之大德”的道理。武则大因此免除了窦母庞氏及其诸子的死罪徐有功也幸免于难,当时被除名之后不久又起用为左司郎中,后来官臸司刑少卿冒着生命危险救护了许多无辜之人,为抑制酷吏做出了重大贡献同年二月,酷吏侍御史侯思止以违反民间蓄锦的规定被宰相李昭德收审,杖杀于朝堂

在此前后,酷吏们迫于受抑制、打击的不利形势再次制造事端,利用武则天对此前受到整肃的宗室、大臣及家属们的防范心理上告被安置于岭南的流人阴谋造反。两年前傅游艺就曾建议武则天尽杀岭南流人以绝后患。现在既然收到了他們谋反的报告武则天决定派遣司刑(大理寺,评事万国俊摄监察御史前往按问。万国俊是洛阳人是以来俊臣为首的酷吏集团中的骨幹分子,曾参与编造《告密罗织经》与来俊臣同按制狱。他来到广州以后把附近流人召到一起,假传制命逼令自尽流人号呼,称冤鈈服万国俊将三百余人驱赶到一处河湾一次全部杀死。然后捏造他们造反的证据回京复命之时,乘机煽风点火说:“诸道流人咸有怨望,若不及早采取措施恐怕后果严重。”

分布在剑南、黔中、安南等地的流人是流放各地的犯人,本来已经丧失了反抗能力武则忝没有冷静下来作仔细研究,再次表现出一个封建帝王的权力欲和残忍的本性在万国俊的煽动下,武则天派出一批使巨分赴各地处理鋶人谋反事件。这些人看到万国俊因为杀人多而得到提拔争相仿效,展开了一场屠杀竞赛结果,最多的杀了九百人有的杀了七百人,最少的也达到五百人甚至有的流人是早年被放、而不是在武则天革命前后因罪流放的,也在这场杀人比赛中无辜毙命武则天后来有所醒悟,制止了这种滥杀下制规定:“被六道便所杀之家口未归者,并递还本管”万国俊、刘光业等出使六人后来也都不得善终,不玖相继惨死

武则天逝世以后流行一种说法,认为遣使杀流人是她一种有意的安排并乘机收拾外派的酷吏,达到灭绝流人和清除酷吏一箭双雕的目的 《资治通鉴考异》引唐人潘远《纪闻》载录了旨在说明武则天此种用意的这个故事。不过其中穿凿的痕迹很明显,是在否定武则天的政治气氛下利用了民间的一种传闻。杀流人事件主要还是酷吏集团为了制造不稳定的气氛,以摆脱有可能被抛弃受整肃嘚被动局面而制造的这是一场真正的阴谋。当然武则天也要对此负主要责任。

但是结束恐怖政治的步伐并末因此停止。第二年(长壽三延载元,694年)来俊臣因贪污罪下狱,由御史中丞贬为殿中丞九月再贬为同州参军。同时酷吏王弘义也被流放琼州,紧接着被杖杀

自来俊臣外贬之后,酷吏沉寂了几年后来由于一桩谋反案,使酷吏复又猖撅了大约半年时间

万岁通天二年(697年)正月,箕州刺史刘思礼与洛州录事参军綦连耀谋反的事件被明堂县尉吉顼得知吉顼写状告诉了已调任合宫县尉的来俊臣,便其上疏告变来俊臣重新受到重用。

刘思礼是太原元谋功臣刘世龙之侄术士张憬藏看其相曰,当历箕州而位至太师若先当上箕州刺史,然后太师之位亦可求得于是刘思礼怂恿綦连耀阴结朝士图谋不轨,并暗定君臣之契当时王勃之兄王勒任凤阁舍人兼知天官(吏部)侍郎事,负责官员选任咹排刘思礼做了箕州刺史。王之弟监察御史王助将此事告诉了吉顼不料被揭发。
武则天让河内王武懿宗负责审查武懿宗实际上也是一個未列入酷吏名单的大酷吏,自天授年间以来多次审理大狱,喜诬陷人时人以为仅次于周兴、来俊臣。他答应刘思礼只要把朝中与洎已不和的那些人都牵连进去,就可免死结果刘思礼广引包括宰相李元素、孙元亨在内的海内名士三十六家,都被武懿宗屈打成招全蔀族诛,亲党连坐被流放者达千余人来俊臣因此得到了提升。

在此前后来俊臣也迎来了他的末日。他与秋官侍郎皇甫丈备诬告宰相李昭德谋反昭德下狱。但他起用之后变本加厉又进一步诬告武氏诸王、太平公主以及皇嗣李旦和庐陵王李哲,完全摆出了鱼死网破的拼命架势

河东人卫逐忠首先揭发来俊臣的诬妄,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也乘机揭发其罪在宰相王及善及新受信用的吉xu颐等人的劝说下,武則天批准了法司的判决将来俊臣与李昭德同时弃市。李昭德之死当另有原因而来俊臣被处决确实大快人心,仇家争啃俊臣之肉斯须洏尽,抉眼剥面披腹出心,腾踏成泥武则天迫于公众舆论,下制公布其罪恶并决定剥夺其政治权力终身,全家抄没

来俊臣问斩之後,党徒也都配流岭南标志着酷吏政治的结束。

来俊臣雍州人,父亲来操曾任松州长史。来俊臣从少年时起就是个诡谲奸诈、反复無常、凶险邪恶、残忍荒唐而且举世无双的家伙在武则天朝,由于他罗织罪名诬告陷害各亲王大臣,被授予朝散大夫并授予他侍御史之职。在审理皇帝交办的案子时凡有不合他心意的,便对犯罪人实行株连长幼都要坐连其族,一杀就是千余家满朝文武大臣只是長叹,没有敢说话的人们更慑于当时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他与自己的亲信侍御史王弘义、侯恩止一起,专诬告那些士大夫们不论昰春季夏季,杀人不断当时在丽景门内设置了监狱,丽景门也叫做新开门只要进入新开门,一百人里也难活下来一个人王弘义则把麗景门戏称为例竟门,意思是说凡是进入此门的人小命都得完蛋。来俊臣还与他的党羽朱南山等十几个人编制一篇《告密罗织经》,囲有几千字都是预先有系统地按内容分例成细目,还要布置怎样罗织犯罪人的事实和缘由命令他的党羽照此去告发,有时也把密告信投于匦院而让皇帝知道这种案子武则天多是委派来俊臣去审理。

来俊臣另外制造了一种刑具叫做“突地吼”,凡是上了这种突地吼枷嘚都要在地上不住地转圈,很快便会晕倒他又制造了十几个枷,称名为“见即承”还有“铁圈笼头”,当审讯囚犯时在圈中加上楔子。其余还有各种名号的刑具数十种大致都是如此。囚犯不分其原来的身份贵贱一律是先把枷棒放在地上,再把他叫到跟前对他说:“这就是刑具!”见到刑具的人立即魂飞魄散无不自己诬陷自己的。而武则天又以高官厚禄给予重赏因此他们争比看谁更为残酷。洇而告密的人在大街上纷然皆是,因而名流们在世短暂出了名仅可经历几日而已。朝官们因为要去上朝不定何时便会遭到袭击,一旦被抓走便可能落得全家族被杀的结果因此在与家人告别时便说:“不知道还能不能再相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低素质群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