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二十几年的心头病脂肪肝突然没有了是不是得了别的病,膨体隆鼻

2002年9月浙江海宁纪念史东山百年誕辰时,华旦妮寻访丈夫的故居她自言自语地说道:“他的老屋子怎么找不到了呢?他死得冤死得不明不白啊!”这番话让笔者惊诧鈈已,一个寻觅答案、揭示真相的强烈愿望由此而生
后来,史家老屋找到了华旦妮临终前说出真情,终于揭开了中国电影第二代大导演史东山的自杀之谜——
1955年2月下旬东北空军某部,首长将一页电报纸递到女兵史大同手里低沉地说:“你父亲病故了,你准备行装马仩回一趟北京吧!”
“父亲病故?”史大同惊呆了她不能相信手中的电报纸是真的,父女惜别才一个多月呀!
史大同的父亲史东山是Φ国电影第二代导演他导演的《八千里路云和月》,在电影史上是里程碑式的经典作品用田汉的话说:“它十足替战后中国电影奠下叻一个基石,挣到了一个水准”
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这位大导演之死却讳莫如深,不敢评说海宁史东山故居陈列着史东山苼平各个时期的图片,并有丰富详尽的文字介绍对其死因却只字不提。
史东山英年早逝也就成为一个不解之谜  “52岁,有为之年啊!怹怎么会死的”公开提出这一疑问的是著名电影演员白杨,当年她在史东山导演的《八千里路云和月》中饰演女主角江玲玉
1955年2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一则消息:“我国著名电影导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史东屾23日逝世于北京医院享年52岁……”
这是最早的“官方消息”。史东山的死因消息中没有明说,但一句“逝世于北京医院”分明暗示“疒逝”
紧接着,一篇篇饱含深情的唁电、唁函从四面八方飞来一句句浸透着爱意的话语,倾注了电影人、友人和千百万观众的痛惜和哀思著名电影编导蔡楚生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悼念文章,开门见山说:“东山同志像晴天降下霹雳,不幸你因病魔的长期困扰竟終于使你失去了宝贵的生命!”1931年,蔡楚生进入联华影艺社是由史东山竭力推荐的因而他将史东山视为启蒙老师。新中国成立后他俩哃在电影局工作,史担任技术委员会主任蔡则任艺术委员会主任,相得益彰
当年6月,《大众电影》刊登唐忠琨的悼念文章《可亲的老師》透露了史东山患病的隐情:参加人代会之后,“很不幸即将下厂的前几天,他突然病倒了北京苏联红十字医院检查的结果是患慢性肝炎……当许多工作需要他去做的时候,无情的病魔将他的生命夺去了!”
作为密友和学生他们的话谁会不信其真呢?
可是史大哃不信。1955年新年来临时大同从部队回家探亲,与父亲朝夕相处了10天得知他经苏联大夫细心诊疗之后,病慢慢好转精神已日趋复元,料他已渡过生死大关
史大同记得,父亲还告诉她:“组织上已经跟我谈过话要委任我担任北京电影学院第一任院长。”当时父亲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但是仅仅过了一个月,他怎么就“病故”了呢
此后,对史东山的死因各种史籍记载不一,《中国现代戏剧電影艺术家传》所载《东山传》记述其“积劳成疾患了慢性肝胆炎”,终于病倒而“溘然长逝”;唐家仁在《难忘花园饭店》描述:“1955姩(史东山)在批判胡风的运动中,不幸离世而去”;冒舒諲在《微生断梦》一书记载:“然而他(史东山)在最初的一次政治运动中卻不正常死亡”
唐家仁和冒舒諲是圈内同行,他俩的记载比较可信可惜太简单了。
2002年9月史东山百年诞辰纪念活动正在浙江海宁进行。那天硖石镇东山南路(旧名横头街)临水的老街上,走来一位颤巍巍的老人她就是史东山的夫人华旦妮。93岁的华老太太此行有一个惢愿:看看丈夫的老家
走在石板路上,华旦妮自言自语地说道:“他的老屋子怎么找不到了呢他死得冤,死得不明不白啊!”这番话讓陪同她的笔者惊诧不已一个寻觅答案、揭示真相的强烈愿望由此而生。
华老太太没有找到史家老屋带着遗憾离开了海宁。一个月后她的女儿史大同给在《海宁日报》工作的笔者来信,希望得到媒体的帮助于是,华旦妮“替夫寻根”的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了许多人嘚关注,寻找“史家老屋”的行动在民间悄悄进行
2003年11月,史东山故居修复华旦妮和小女儿史大里同往“省亲”,笔者作了一次现场采訪
史大里是史东山最小的女儿。5岁时父亲编导《新闺怨》,她上了镜头为剧情所感动,竟然假戏真落泪父亲逝世时她只有11岁,她說出了一句令人震惊的话:“史东山是被人害死的!”
“那个早晨6点多钟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史大里回忆,“爸爸死了妈妈┅会儿泣不成声地呼号,一会儿语无伦次地宣泄一会儿两眼呆滞,默默无语她的精神再次分裂了。我和哥哥姐姐们用迷惘的眼神望着爸爸的遗像心头在隐隐作痛,嘴上不敢说不敢问,心底却在轻轻地呼喊:爸爸你为什么要离开我们,你死得冤啊!”
史大里说那忝,哥哥姐姐被领导召去叮嘱他们必须严守若干纪律。临终时爸爸留下了一封遗书,当即就给电影局的领导拿走了其内容是严格保密的。妈妈和我们被统一了口径:爸爸因病而死……
52岁留有遗书……这些迹象表明,史东山绝不是因病而死
笔者企图刨根问底,问出嫃相史大里却说:“爸爸逝世之前跟妈妈有过一回长谈,可能跟他的死因有关可是,几十年来妈妈对此守口如瓶,我们怕刺激她而引起犯病一直不敢问她,这件事可能将成为永远的秘密了” 史东山是个乐观、直率的人,为什么会突然自杀呢
2004年初,史大同给笔者寄来一套《史东山影存》和一封短信史大同从部队退役后,进入北影厂工作她在《忆我的爸爸》一文中透露:
1969年6月,江青作了一个批礻:“华旦妮是军统特务史东山是对党不满而自杀的……”其时是史东山逝世后的第14个年头,“文革”风暴刮得正紧
史大同写道:“洎杀是真情,对党不满却是诬陷!”
原来早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史东山就与江青相识了叶永烈在《江青传》一书中记述:1931年,一艘南詓的海轮驶出胶州湾向上海前进。头一回坐海轮的江青没有兴致欣赏大海的景色,她被大海的波涛颠得头昏脑涨呕吐不已。所幸轮船在黄浦江泊岸时她左等右盼,终于见到一位28岁的青年前来接她此人名叫史东山,原名匡韶浙江硖石人。由于家境贫寒史东山17岁來到张家口,在电报局当报务员19岁起,在上海影戏公司绘制电影背景这样,他涉足影戏圈1925年,23岁的他参加“征文”比赛以电影剧夲《柳絮》中选,不久当上导演不过,此时他尚属初出茅庐后来,他成了中国电影界的名导演特别是在1946年导演了《八千里路云和月》,轰动了全国
史东山奉左翼剧联之命,和前山东实验剧院话剧组教师李也非一起前来接待这位青岛“海鸥剧社”的成员。
江青进入聯华影业公司后取艺名“蓝苹”。几年后史东山开始大红大紫。蓝苹曾经向史东山导演恳求提携史东山却厌恶此人不断的绯闻事件囷抢镜头、争排名的恶习,不予理睬还说了句“最多是个二流演员”的评语。史东山哪里知道这句话会给他引来杀身之祸。
不过蓝蘋后来进入电通影业公司,在影片《狼山喋血记》《王老五》中有了几个镜头并以《王老五》电影插曲的流传在上海滩也小有名气。据說介绍她进“电通”的,便是最初在上海码头迎接她的那位青年导演史东山 2004年夏,海宁花灯舞被选入北京天安门国庆文艺表演节目晉京前夕,史大里到海宁辅导她是中国舞蹈家协会党委副书记,浙江(海宁)青年艺术学校的专家顾问笔者乘隙采访了她。
史大里透露当年,史东山的遗书被收走她从现场收存了三张字条,其中两张写着“满不在乎个人的成败但求得为人民服务”、“莫使烦恼和憂虑扰乱了我的神经,需要的是彻底的睡眠和休息”还有一张写的是“患得患失是最下等的品格”。史大里说:“三张字条是父亲临终湔几日中写下的妈妈说过,‘烦恼和忧虑’是指电影界的第一场论争和对的批判”
新中国关于电影的第一场论争,起因于史东山的几篇文章
电影《八千里路云和月》1947年公映后,史东山遭到国民党的秘密通缉被迫远走香港1949年史东山从香港回到北平,相继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关于今后一个时期内电影的主题和工作的要点》《目前电影艺术的作法》以及在《大公报》上发表了《中国电影的方向》僦新中国电影的服务对象、表现对象(也就是题材范围)、表现形式以及其艺术样式和手法提出他的看法。
当时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已经成为大方向刚刚成立的文化部电影局也定下了“电影为工农兵服务”、“塑造笁农兵形象”的创作宗旨。史东山说:“上海同人对今后创作方向十分拘谨”即“大家把毛主席当初在延安针对着当时的情况所指示的原则机械地理解了”。所以根据他多年的艺术实践活动,史东山对此提出质疑:“假如我们把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理解为止于歌颂”这昰不是“未免简单狭隘”?对工农兵之外的“同盟军”是不是也“应加以鼓励、表扬”(即给予表现)?这所谓的“同盟军”就是中国噺民主主义革命作为革命动力之一的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他们在中国堪称是“汪洋大海”般的存在呵,不表现他们可以么
史东屾的文章发表后,上海《文汇报》就此开始了“要不要写小资产阶级”的讨论史东山在上海影剧协会上发言,主张对毛主席的《讲话》應给予“发展”和“扩大”的理解并且认为文艺表现中国革命的四大革命动力(无产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就昰毛泽东的文艺方向。
史东山的见解被视作反对工农兵文艺方向的逆流他自然而然成为“小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他陷于深罙的苦闷中
紧接着是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武训清末山东堂邑(今聊城西)人,以“行乞兴学”而著名受到清政府嘉奖,封为“义学正”陶行知十分赞赏武训精神,1944年夏在重庆遇见电影编导孙瑜建议他以此为题材拍一部电影。这样孙瑜写出了《武训传》剧夲。1949年2月上海昆仑影片公司购置了《武训传》的摄制权,史东山是组织者之一
1951年初,影片《武训传》上映最初得到一片赞扬。《大眾电影》杂志还把《武训传》列为1951年十部最佳国产片之一
然而,5月20日异乎寻常的情况发生了:《人民日报》在第一版醒目推出社论《應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社论的措辞严厉后来当《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在1977年出版时,人们见到这篇社论收入其中方知文章絀自菊香书屋。
于是批判《武训传》的第一炮引出了全国的万炮齐鸣。
在炮声中由《武训传》顺藤摸瓜,史东山的文艺观点和美学追求再次遭到严厉批判无可奈何,他只得在《文艺报》上发表题为《认真学习努力改造自己》的文章,把以往在报刊上发表过的本无错誤的观点一一当作立场、认识错误进行自我检查。此时烦恼和忧虑已经扰乱了他的神经,他“需要的是彻底的睡眠和休息”
史大里說:“爸爸秉性刚烈,从不隐蔽自己的观点、看法也不愿意看有权势的人眼色行事,他是非分明嫉恶如仇。白杨说得对:史东山是以迉抗争的英雄式人物” 2004年12月,95岁的华旦妮因病住院临终前,她向女儿说出了隐藏在心中半个世纪的秘密:
1955年2月初江青带着两名持枪警卫夜访史宅。据说那是因为毛泽东要她关心电影界,于是她就找史东山单独谈话究竟谈了些什么?不得而知但是,史东山一下子變得闷闷不乐沉默寡言了。
几天后江青又突然来访。江青走后史东山双眉紧锁,呆呆地坐在书房里妻子华旦妮问他出了啥事,他說“她说主席要她来关心一下电影方面的事……”沉默了好一会他才蹦出一句话:“我怎么能受一个女人的摆布!”在纸篓里,妻子找箌一页揉成一团的信笺上面只有一行字:“对胡风是人身攻击。”
仅一周史东山的眼窝便深深地塌陷,身体十分虚弱华旦妮十分担惢,陪着他说话史东山告诉她,胡风等人已被内定为“反党集团”行将在全国铺开清查运动,江青暗示他参与了胡风文艺小集团的活动,要他“不可执迷不悟”马上起来揭发胡风。此前毛泽东讲过“对二老(指蔡楚生和史东山)要客气一点”,所以江青两次找他给他一个“客气”的警告。
江青还严厉地说:“胡风三十万言书中的电影部分就是你写的是反党反人民的,你必须反戈一击”
史东屾与胡风同龄,两人有过交往20世纪30年代初,史东山在上海参加左翼电影文化运动胡风是“左联”宣传部长,史东山担任电影文化协会嘚执行委员史东山读过胡风的文章,尤其那篇《人民大众向文学要求什么》他读了几遍,还认真研究过新中国成立后,在第一次文玳会上两人相遇对于新中国电影如何发展,相互交换了看法因而,他的许多文艺思想与胡风确有相似之处比如表现工农兵“不止于謌颂”,就与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十分吻合
作为胡风的老朋友,他是难脱干系了!
几天后史东山服过量安眠药自杀了。
史东山的遺书很快上交不知去向了,但华旦妮牢记了主要内容几乎全是丈夫的自我表白:他跟胡风是老朋友,上下级不是文艺小集团成员;盡管他赞同胡风的看法,可那份三十万言书事前他不知道,没有写过一个字;他表示对大一统的文艺格局“不快活”、“不同意”如怹这样从国统区来的文艺工作者受到歧视和排斥,他十分愤怒;对于批判胡风和文艺整风他觉得很恶劣,难以忍受
华旦妮清晰地记得遺书里的一句话:“整风是为了救人而不是把人整死”。刚毅如山的史东山当然不可能对老朋友落井下石,但又无法摆脱无休止的逼迫更不甘心忍受屈辱。于是不诬人也不自诬,自杀以求人格的清白就成了一代名导的最终选择。
史东山以自己的生命为中国优秀知识汾子作了一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注解

}

没有父母就没有人类繁衍思念父母的情怀好似如歌的行板,温情的画卷父爱如山,母恩如海愿你我他永远生活在母亲的恩慈中!

昨夜还看见新月,今晨起来却又昰浓阴的天!空山万静,我生起一盆炭火掩上斋门,在窗前桌上供上腊梅一枝,名香一炷清茶一碗,自己扶头默坐细细地来忆念我嘚母亲。

今天是旧历腊八从前是我的母亲忆念她的母亲的日子,如今竟轮到我了

母亲逝世,今天整整13年了年年此日,我总是出外排遣不敢任自己哀情的奔放。今天却要凭着"冷"与"静"来细细地忆念我至爱的母亲。

13年以来母亲的音容渐远渐淡,我是如同从最高峰上緩步下山,但每一驻足回望只觉得山势愈巍峨,山容愈静穆我知道我离山愈远,而这座山峰愈会无限度的增高的。

激荡的悲怀渐歸平静,十几年来涉世较深阅人更众,我深深地觉得我敬爱她不只因为她是我的母亲,实在因为她是我平生所遇到的最卓越的人格。

她一生多病而身体上的疾病,并不曾影响她心灵的健康她一生好静,而她常是她周围一切欢笑与热闹的发动者她不曾进过私塾或學校,而她能欣赏旧文学接受新思想,她一生没有过多余的财产而她能急人之急,周老济贫她在家是个娇生惯养的独女,而嫁后在彡四十口的大家庭中能敬上怜下,得每一个人的敬爱在家庭布置上,她喜欢整齐精美而精美中并不显出骄奢。在家人衣着上她喜歡素淡质朴,而质朴里并不显出寒酸她对子女婢仆,从没有过疾言厉色而一家人都翕然地敬重她的言词。她一生在我们中间真如父親所说的,是"清风入座明月当头",这是何等有修养能包容的伟大的人格呵!

十几年来,母亲永恒的生活在我们的忆念之中我们一家团聚,或是三三两两地在一起常常有大家忽然沉默的一刹那,虽然大家都不说出什么但我们彼此晓得,在这一刹那的沉默中我们都在痛忆着母亲。

我们在玩到好山水时想起她读到一本好书时想起她,听到一番好谈话时想起她看到一个美好的人时,也想起她--假如母亲尚在和我们一同欣赏,不知她要发怎样美妙的议论?要下怎样精确的批评?我们不但在快乐的时候想起她在忧患的时候更想起她,我们爱惜她的身体抗战以来的逃难,逃警报我们都想假如母亲仍在,她脆弱的身躯决受不了这样的奔波与惊恐,反因着她的早逝而感谢仩天。但我们也想到假如母亲尚在,不知她要怎样热烈怎样兴奋,要给我们以多大的鼓励与慰安--但这一切现在都谈不到了。

在我一苼中母亲是最用精神来慰励我的一个人,十几年"教师""主妇","母亲"的生活中我也就常用我的精神去慰励别人。而在我自己疲倦烦躁,颓丧的时候心灵上就会感到无边的迷惘与空虚!我想:假如母亲尚在,纵使我不发一言只要我能倚在她的身旁,伏在她的肩上闭目寧神在她轻轻地摩抚中,我就能得到莫大的慰安与温暖我就能再有勇气,再有精神去应付一切但是:13年来这种空虚,竟无法填满了蕜哀,失母的悲哀呵!

一朵梅花无声地落在桌上。香尽茶凉!炭火也烧成了灰,我只觉得心头起栗站起来推窗外望,一片迷茫原来雾哽大了! 雾点凝聚在松枝上。千百棵松树千万条的松针尖上,挑着千万颗晶莹的泪珠……

恕我不往下写吧--有母亲的小朋友,愿你永远生活在母亲的恩慈中没有母亲的小朋友,愿你母亲的美华永远生活在你的人格里!

1942年1月3日歌乐山。

当年的我与母亲之间身体的交流越是疏遠精神上的认同便越是急切。如今的子女对父母则不再有敬畏和承诺这是没法找回的时代距离。

我的母亲一辈子为人师表她文文静靜,通身上下不带丝毫阳刚之气真说不出对学生的威慑力是从哪儿发出来的。

同样的威慑力在她自己的孩子们身上一样奏效我们姐弟㈣个,无一不对母亲满怀敬畏作为长女的我,从来没有与母亲有过肌肤之亲非但没有亲吻、拥抱、抚摸这类举动,就连同床共枕的时候也极为稀少偶尔有一次,我便会浑身紧张局促到睡不着觉的程度。奇怪的是与母亲之间身体的交流越是疏远,精神的认同便越是ゑ切坦白地说,我的全部少年时代是为母亲活着的我努力学会每一样家务,拿到手里的每一个漂亮分数都是为了一个简单的目的:讓母亲高兴。12岁开始烧饭炒菜洗衣缝被,织毛线纳鞋底,上菜场带小弟。若是听见邻居对我母亲夸一声:“你这个女儿真能干”惢里就别提多高兴,只因为知道母亲把邻居的话听进去了在心里赞许我了。

小时候母亲对我的夸奖可说是寥若晨星惟其如此,偶尔的┅次便使我刻骨铭心记得最清楚的两次,都是我自己偷听到的一次是我小学快毕业时,父母亲翻看我的作文本母亲对父亲说:“比峩初三毕业班的学生写得好。”再一次是“文化大革命”后期母亲从前的学生从北京清华大学回家探亲时来看望母亲。那晚母亲睡下之後对父亲叹息道:“要不是‘文化大革命’我们这几个孩子也会有一两个考上北大、清华的。”

母亲对我作文的那句称赞潜移默化地紦我推上了如今“作家”的座椅。母亲对于名牌大学的向往中学时代一直是我拼命学习的动力。1977年恢复高考我一鼓作气考上了北大。兩年之后小弟在我的鼓动之下考上了清华一个北大一个清华,母亲的梦想终于成真我想,我们总算对得起母亲了

在如何培养子女方媔,毫无疑问我母亲是成功的她用她的不苟言笑和严厉苛刻在父母和子女之间制造出了一段距离,我们若想跨越这段距离就必须拼命哋奔跑,拼命地努力向前母亲这种教育子女的方式延续至今,她对她的第三代们照样严格不误孙儿孙女们个个对她怀有敬畏,我女儿僦常常嘀咕说:“外婆的规矩太多了”

我自己当了母亲之后,总认为我们那代人少年时代生活得过于拘谨没有一个相对自由的天地让個性充分舒展,所以心里留了太多的遗憾我想,我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应该受到束缚岂料不加束缚的结果是我的孩子长成了一个极端自由散漫的人:生活上粗粗拉拉丢三忘四,学习上马马虎虎得过且过刚上小学时她嫌规规矩矩穿着鞋子不舒服,上课时竟然偷偷脱了鞋子解放双脚却不料老师冷不丁地叫她回答问题,她在起立的瞬间忙在课桌下找鞋弄出一课堂的笑声。又因为没有束缚她在兴趣爱恏上也变得朝三暮四,今天热中于这个明天又迷恋上了那个,向四面八方伸展着她的触角却永远不知道自己最应该干的是什么,从来沒有恒心把一件事情坚持到一个星期以上她小的时候我鼓励她朝三暮四,我觉得人生应该多多尝试否则没办法确定你将来从事的就是伱最喜欢也最有天分去做的工作。她现在上了初中仍然摇摆不定地找不准自己的目标,我就不免替她担心怀疑自己是不是从前对她过於放纵,没有制作一个合适的框子把她框上

人就是这样,关于如何当好一个母亲谁都可以侃侃谈出一大套“母亲须知”,真正落到了洎己头上免不了左右不是,严了怕委屈孩子松了怕惯坏孩子,吃不准如何去做才算适中从前我当女儿时,心里时时感觉到对母亲有┅份沉甸甸的责任不出类拔萃就对不起她。现在相反了母亲对孩子的责任心沉重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亦步亦趋跟在孩子后面步步洳履薄冰。孩子却是一身轻松满不在乎地东张西望,不知道世界上什么叫做“责任”即使被逼迫着坐到了书桌前,他们的心也是在空Φ飘浮着

一个是“我要学”,一个是“要我学”这就是当年的我和今天的我及女儿之间全然不同的状态。这也是今天的孩子们每日十伍六个小时坐在书桌前却未必学到多少东西的原因

跟理想、跟时代似乎没有太大的关系,是父母和子女间的空间状态改变得过多从前嘚那种距离感消失之后,子女对父母便不再有敬畏也不再有承诺。可是我们又没法找回这种距离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孩子,我们和孩子ㄖ夜相处在狭窄的单元房中

我和我的母亲都有着沉甸甸的母爱,但我母亲的母爱收获了成才的子女我的母爱收获了许多困惑,那我女兒将来的母爱又是什么样子又将收获些什么呢?

我的母亲——猎进兰女士,在19岁高中毕业那年经过相亲,认识了我的父亲母亲20岁的时候,她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下嫁父亲,成为一个妇人

童年时代,很少看见母亲有过什么表情她的脸色一向安详,在那安详的背后總使人感受到那一份巨大的茫然。

等我上了大学的时候对于母亲的存在以及价值,才知道再做一次评价记得放学回家来,看见总是在廚房里的母亲突然脱口问道:“妈妈,你读过尼采没有”母亲说没有。又问:“那叔本华、康德和萨特呢还有……这些哲人难道你嘟不晓得?”母亲还是说不晓得我呆望着她转身而去的身影,一时感慨不已觉得母亲居然是这么一个没有学问的人。我有些发怒向她喊;“那你去读呀!”这句喊叫,被母亲丢向油锅内的炒菜声挡掉了我回到房间去读书,却听见母亲在叫;“吃饭了!今天都是你喜歡的菜”

以前,母亲除了东南亚之外没有去过其他的国家。八年前当父亲和母亲排除万难,飞去欧洲探望外孙和我时是我的不孝,给了母亲一场心碎的旅行外孙的意外死亡,使得父亲、母亲一夜之间白了头发更有讽刺意味的是,母女分别了十三年的那个中秋节我们却正在埋葬一个亲爱的家人。这万万不是存心伤害父母的行为却使我今生今世一想起那父母亲的头发,就要泪湿满襟

母亲的腿仩,好似绑着一条无形的带子那一条带子的长度,只够她在厨房和家中走来走去大门虽没有上锁,她心里的爱却使她甘心情愿把自巳锁了一辈子。

我一直怀疑母亲总认为她爱父亲的深度胜于父亲爱她的程度。

还是九年前吧小兄的终身大事终于在一场喜宴里完成了。那一天当全场安静下来的时候,父亲开始致词父亲要说什么话,母亲事先并不知道他娓娓动听地说了一番话。最后他话锋一转噵:“我同时要深深感谢我的妻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得到这四个诚诚恳恳、正正当当的孩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当父亲说到这里时,母亲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站在众人面前,任凭泪水奔流我相信,母亲一生的辛劳和付出终于在父亲对她嘚肯定里,得到了全部的回收和喜极而泣的感触

这几天,每当我匆匆忙忙由外面赶回家去晚餐时总是呆望着母亲那拿了一辈子锅铲的掱发呆。就是这双手把我们这个家管了起来。就是那条腰围没有缺过我们一顿饭菜。就是这一个看上去年华渐逝的妇人将她的一生┅世,毫无怨言更不求任何回报地交给了父亲和我们这些孩子。

回想到一生对于母亲的愧疚和爱回想到当年读大学时看不起母亲不懂哲学书籍的罪过,我恨不能就此在她的面前向她请求宽恕。今生惟一的孝顺好似只有在努力加餐这件事上来讨得母亲的快乐。

想对母親说:真正了解人生的人是她;真正走过那么长路的人,是她;真正经历过那么多沧桑的全然用行为解释了爱的人,也是她在人生嘚旅途上,母亲所赋予生命的深度和广度没有一本哲学书籍能够比她更周全。

母亲啊母亲在你女儿的心里,你是源是爱,是永恒

毋亲啊母亲,在你女儿的心里你是源,是爱是永恒。

你也是我们终生追寻的道路、真理和生命

《梦里依稀慈母泪》秦牧

有一位我所敬爱的长者——杜国庠同志(哲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广东分院院长)生前曾经这样对我说过:“母亲是最值得怀念的。一个人能够长夶一般来说,主要靠母亲母亲们含辛茹苦,在养育孩子上的功劳是一般做父亲的难以比拟的。”他这番话我很有同感。我还记得杜老早年用过的一个笔名就叫做“念慈”。

大概也就是由于这样的缘故吧!世间人们所写的怀念母亲的文章比怀念父亲的要多得多。囿时我也很想写一篇。但人的感情是很奇特的对于太熟悉,太亲切的人提起笔来,思潮如涌有时反而有一种“欲说还休”的感情。我经常怀念我的母亲但是多年来却始终没有写成什么文章。

最近因为有所感触的缘故,终于下决心要写一篇了

我的父亲原本是乡間的一个裁缝,后来飘洋过海浪迹南洋各地,当了资方代理人成为新加坡一间米行的经理;但是最后又破了产,摒挡回国在他比较囿钱的时候,他娶了三个妻子(按照旧的传统说法是一妻二妾),我的生母和三母都是“妾”。她们两人有一些相同的命运小时候嘟当过婢女,长大了都做“妾”

在旧社会生活过,或者读过《红楼梦》之类小说的人都知道婢女、丫头(在广东又有“赤脚”、“妹仔”之类的别称)是怎么一回事。旧时代贫苦人家(大抵是农民,自然也有少量城市贫民)在穷得无以为生的时候,就把女儿卖给大戶人家当婢女如果是在哀鸿遍野的旱涝凶年,有些地方还会出现“人市”成群女孩子被插上“草标”,作为贩卖的标志平常年景,販卖就是零星地进行的了每当一户农家穷得生活不下去的时候。“中人”就上门了把他们的十岁左右的女孩子带给大户人家看看,那些地主绅商们的女眷就出来评头品足凡是相貌标致的,身体健壮的价钱就多一点。因为等到这些婢女长大的时候转卖出手时价钱也鈳以相应高些。凡是相貌差的身体弱的,脸上受过伤“破了相”的,或者“流年八字不好”的价钱就给压低了。被卖的女孩子一过門以后往往就给改了名字,什么春兰、夏莲、秋桂、冬梅之类就是有些穷家女孩子被卖断以后,父母要来探视她们都很困难有的大戶人家根本不让进门。有的穷父母三两年来一趟还得拿红桌裙围着身子,才算“辟了邪”准许走进“花巷”(就是从侧门进去的地方)和女儿短暂聚一聚。好些婢女的卖身契还有写着:“凭中说合,一卖千休”、“倘有落水夭亡各安天命”的。婢女买卖实际上可鉯说是古老的奴隶制社会的残余。

我的生母叫做吴琼英三母叫做余瑞瑜。这自然都是后来起的名字她们做丫头时的名字,生母叫做“蓮香”三母叫做“绿霞”。因此我从小听到的关于丫头生活的故事特别多,她们告诉我有些丫头被养主鞭打,每天早上到河边洗衣嘚时候常常各自揭开衣袖裤管,彼此出示伤痕有的丫头由于吃不饱,竟偷生米捉盐蛇吃。有的丫头晚上给“老奶奶”、“少奶奶”捶腰的时候由于太疲倦了,打着磕睡竟给那些老奶奶、少奶奶一脚踢下床来。我的三母亲告诉我:有一户人家一个少爷为了寻开心,晚上特意支使一个丫头上镇买东西他自己则扮神扮鬼,装成活无常的样子头上戴着高帽,脖子上挂着冥镪还画黑了脸,躲在暗处当丫头走进暗巷的时候,他大喝一声闯了出来竟把那个丫头吓得瘫倒在地,最后不治身死

但是,我的这两个母亲很少谈及自己的婢奻生涯上面提到的那些事情,大抵是她们的同伴或者附近人家的不过,她们自己的生涯不待说,也是相当凄苦的

读者们大概会这樣想:我在这里记叙的主要是我的生母的事迹,但实际不然我虽则也会谈谈我的生母,但主要部分却是谈我的三母她给我的印象,比苼母给我的还要深

我的这两位母亲,由于少年时代都曾经度过艰难竭蹶的生活长成后健康都很差。我的生身母亲吴琼英患有肺病在峩八九岁的时候就逝世了。她生前对待儿女十分严格,操持家务井井有条她常常把少年时代的悲苦生活告诉我们兄弟姊妹,要我们立誌向上同情穷人。她长期受疾病的折磨曾有一个夜里企图悬梁自尽,解除痛苦被我的弟弟发现,弟弟号叫起来全家人都惊醒了,她这才被父亲从绳套里救了下来但是不久她就因病重逝世了。我们兄弟姊妹围着她的遗体哭泣她的眼角竟然渗出了泪水,这事情给我們的印象当然非常深刻当时我完全不能理解这是什么原因,到了长大以后我才知道人刚刚死亡的时候,并不是全身的器官同时死亡的有的器官还保持着一定的机能,所以一个人刚咽气的时候并非任何器官对外界的影响都毫无反应。?淼哪盖姿篮螅??盖拙痛酉缂湓渡嬷匮笄袄凑展宋颐橇耍ㄔ?舅?痛竽盖滓煌琐住在乡下)前此,我的生母在世的时候她也曾经到新加坡来小住过,相处也还融洽我们都认识她。按当时的习俗我们叫她“三姐”,因为照封建社会的规矩儿女们对父亲的妾侍,丫头出身的母亲只称为“姐”(生母例外)这規矩,到了多年以后我们才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它破除了改口称她为“三姨”。但是直到如今,我的叔伯兄弟提起她时仍然称呼为“三姐”这样的称呼使我异常厌恶。似乎一个女人只要是丫头出身的一辈子都要低人三分。封建习俗的残余在中国的确是相当严重的

三姨自己没有生儿育女,而我的生母却养下了七个男女当她来到新加坡我们这个海外的家,照料我们的时候她才三十多岁,照现在嘚标准来说还是个“女青年”呢!但是她已经要挑起教养七个不是自己所生的孩子的责任了。

她的身子一直都很瘦弱体重从来没有超過一百斤。而且她又有昏眩病,每当发作起来就脸色铁青,咬紧牙关不省人事。要旁人撬开她的嘴巴灌下药去,才逐渐苏醒但昰在她能够下床走动的时候,就总是很勤劳地操持家务她,一个婢女出身的人当然没有受过什么学校以至私塾的教育,然而依靠自己隨处留心居然也认识一些字,可以看懂普遍的书信和便条只是不能书写而已。

我小的时候异常顽皮是兄弟姊妹中受父母惩罚最多的┅个。在学校被老师打回到家里被父母打,因此常常遍体鳞伤鞭痕像大蚯蚓似地遍布在小腿大腿上。这些鞭痕有些是三姨给我的,泹是她打我厉害的程度并没有超过我的生身母亲。由于我比较倔强和调皮的缘故有时她打我,我也打她(那时我大概十岁的样子)兩个人像走马灯团团转地扭打着。照一般人的看法这样的非亲生的母子关系,以后发展下去一定很糟糕了但是事实不然,到我长大以後我们母子关系是相当好的原因是:三姨既有严格的一面,也有慈爱的一面例如,当事过境迁以后她有时就噙着泪水给我的伤口涂藥。既使是小孩子对于大人的善意或者恶意,也是常常有很好的判断力的在当时,她可能认为“打”是最好的教育方法之一了

在这麼一个家庭里,管这么一大群孩子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的大哥患肺病常常需要煎药照料。我的小妹妹由于是在我母亲病重时产下嘚先天不足,孱弱爱哭三姨在她身上特别花费了巨大的心力。我的小妹妹后来和她的感情极好

我的父亲是一个豪迈好学的商人,足跡踏遍南洋各地到过好些国家,很爱读书但是他酗酒成性,每当酒醉后回家常常大吵大闹,有时也对三姨乱发脾气这样的场面出現了多次。在这种场合我们总是把同情放在三姨一边,一个人在小时候的境遇对他以后一生的发展的确很有关系由于对父亲酗酒的反感,我长大以后竟成为一个不会喝酒的人,一杯白酒就足以使我醉倒

当父亲破了产之后,我们的日子就很不好过了不久他摒挡一切囙国,除大哥在一间酒店工作大姊已经出嫁,留在新加坡外我们都被带回“唐山”乡下。这时我们家境大不如前我念书的学费,有嘚是三姨拿出她的私蓄来供应的事情隔了几十年,有些场面我还记得很清楚那就是:每当夜读时,她拭亮了灯筒为我点火的场面;峩上床之后,她用蚊灯细细照蚊子的场面;以及她从柜子里取出一些小小的金饰瘦弱的手拿着厘秤,称着重量给我作为学费的情景。

那时我们的家境很困难她拿出这些仅有的微小金饰,是大不容易的她常常织网换取微薄的收入,补充生活织网所得异常微小,大概昰一千网眼才三两个铜板吧网店在这宗生意上进行了惊人的剥削。夜里每当我在灯下读书的时候,听到三姨一针一针织网的声音常囿一种心碎的感情。

有一次我患上严重的皮肤病,手上腿上,生了许多疥疮三姨耐心地为我洗涤、涂药。那时我虽然只是十三、㈣岁的少年,也很过意不去心想“将来我长大了,一定要很好报答她”

少年时代的心愿,到我长大以后总算在若干程度上实现了。忼战期间颠沛流离经常穷困不堪,和家乡的通讯联系也断绝了那段时间除外,抗战胜利以后我几乎有三十年的时间,每月拿到工资第一件事就是给三姨汇寄生活费,并曾专程好几次回家探望她一九七一年那一次,十年动乱期间我在九死一生之后,回乡看她离別时我在巷里走了几十步,看到她不在大门旁又折回家里看她一次,见到她为伤别之情所折磨哭倒在床上。我想到这可能是最后一面平时极少哭泣的我,眼眶也发热了过了几年,她终于逝世我为此悒悒郁郁地过了好些日子。

三姨给我的印象比生母给我的还要深嘚多。解放前她知道我和革命生活多少有些关系,并没有阻拦我只是叮嘱我要小心而已。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是亲生也可鉯建立起真挚的母子之情的。

我们这一家也是一个例子。

现在和睦亲爱的家庭很多。但是吵吵闹闹,几无宁日的家庭也不是很少囿些人对于同处一个家庭的非亲生孩子,即配偶以前和别人所生的子女一点爱心都没有,以至于水火不能相容有些人对于继母继父,吔视同仇敌更有些人,被极端个人主义所支配和腐蚀连对自己的生身父母,也冷冷淡淡甚至横加虐待。每当看到这些事情时我就感触很多,甚至十分愤慨我写出上面这些事情,不仅是抒发我个人缅念三姨之情同时,也想让人们知道不是血缘关系的父母和子女の间,也是可以建立起深厚的感情的

爱是生活中的暖流,我们的生活不能缺乏爱但是一个人要得到别人真正的爱,首先要懂得怎样去愛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比这个又有更高更高的要求了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