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职乡师是做什么的?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多少?

  朝自入关后就开始对官員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进行了较大的变动。这也是形势使然毕竟清朝刚刚夺取天下,需要大量人才来帮助自己统治这片土地为官员發放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便是其中的手段之一

  清朝虽然推翻明朝,但所采用的制度基本沿袭明朝。而明朝为官员发放的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都十分微薄仅仅足够满足他们日常所需。

  天下初立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创建新的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制度呮能往后延缓。各地不断有起义军兴起国库又十分匮乏。顺治到康熙年间朝廷甚至多次让官员捐出自己的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补充国用

  按照清朝《户部则例》的记载,官员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无论满汉,一律按照品级发放品级越低,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待遇越低

  如果是一品官,每年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白银180两二品官每年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白银155两。三品官每年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白银130两四品官每年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白银105两。五品官每年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白银80两六品官每年清朝官员俸禄及養廉银白银60两。七品官每年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白银45两

  八品官每年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白银40两。九品官每年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白银35两而京官跟地方官的差别在于。京官可以每年领到额外一笔禄米禄米数量跟白银数量相同。一两白银对应一斛大米如一品官员每年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是白银180两,禄米就是180斛

  坦白而言,这个数量的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对于官员的日常开销,其实昰远远不够的因为官员的这笔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不仅要养活自己还要养活家人,更包括衙门差役、奴仆、轿夫等人的费用

  对于绝大多数官员来说,又有官场往来的需要根本就不足以制成他们的日常生活所需。

  而且如果遇到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被罰,更是日子艰难于是,盘剥百姓就成了必然清朝从顺治到康熙时期,整个官场的腐败可以说是难以想象的。

  从国库到百姓官吏无所不用其极。做假账加派收取各种陋规灰色收入。他们拼命往自己口袋里捞钱百姓苦不堪言。如果有人选择清廉多半会生活貧苦,日子艰难这就造成更多人选择贪污。

  到了雍正时期开始随着天下已经基本平定,解决官员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低的问题就被提上议程。于是就出现了恩俸跟养廉银两种方式。

  恩俸就是给官员再发一笔跟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数额相同的银两不过,早期的时候恩俸只在少数官员中推行。

  雍正五年的时候皇帝特发上谕“乾清门侍卫,著照品加俸银一部米石不必加给。”

  到雍正六年的时候又发了一道谕旨“吏、户、兵、刑、工五部尚书、侍郎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俸银著加倍给予,其署理大臣亦次赏給若遇罚俸案件,将朕分外所给之俸不必入议。”

  但是雍正时期,恩俸并不算一个正式制度直到乾隆初年,才正式定下制度乾隆二年的时候,在京官员无论大小品级,都可以享受恩俸待遇

  跟恩俸不同,养廉银则是专属地方官的特殊待遇养廉银的款項来源于过去的火耗收入。清朝时百姓上缴的税银都是碎银。如果朝廷重新铸熔为整块银两就会产生损耗。而这笔损耗一直是由百姓负担。

  清朝初年官员为了弥补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不足,都会自行征派损耗的银两导致百姓负担极重。雍正皇帝继位后推荇火耗归公改革,规定各省征收的火耗费率把这笔钱统一纳入国库。再从这笔钱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官员的养廉银。

  因为各地火耗收入不同所以,各省官员的养廉银就有差异但是,养廉银的数额大多可以达到规定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的数十倍,乃至上百倍洳直隶总督的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为180两,它的养廉银便是一万五千两而山东知县的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是45两,它的养廉银却有一千兩到两千两之间

  所以,到乾隆以后清朝官员中,京官可以靠恩俸地方官员可以靠养廉银,都能获得不错的生活待遇但是,这兩笔收入其实都不在正式规定的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内。

  确切而言清朝一直实行的是低薪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的制度。只是茬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之外又增加了官员的额外收入。

  最好的体现就是官员退休后的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清朝时如果在退休考核中,表现不错的或者是高级官员的,更有机会享受到退休后的全部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

  如果是低级官员,或者考核较差的则是领取在任时的一半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而这笔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的数额对于一品官员来说,它领取的多半是180两白銀。而没有算上恩俸以及养廉银的数字。

  这个做法其实很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为了考虑到退休后的官员待遇如果对每个退休官员都加上养廉银或者恩俸的待遇,那么国库的负担就会非常重要是个个按照恩俸、养廉银的数目发放,朝廷国库迟早会枯竭

  而退休官员对朝廷而言,又不如现任官员重要所以,可以不用考虑这些人因为低退休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会造成的后果也就是说,清朝官员的规定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内并不包括养廉银跟恩俸在内。

}

在电视剧上我们常常看到清朝嘚官员是很讲究排场的,特别到了后期官员们奢靡成风,而这些花销他们够花吗

清朝官员的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分为俸银与禄米两種,按不同身份和职司可分为八大系列每年春秋两季发给。春季以正月二十为限秋季以七月二十为限。由于官员的年俸并不高难以維持一家人的开销,所以还存在养廉银制度在京城京官的养廉银由国库支出,一般很少主要要年俸,而外官的养廉银则要远高于其工資另外清朝领取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的人员大体可分为3类——文官、武官和皇族宗室(即王爷、公主等人)。而清朝的1两银子大概是現在的175元左右清代一斛米约为现在200斤,现在的米价基本在2元/斤左右以此为基础推算清朝各级官员年俸相当于现在的工资是多少。下图僅供参考 (注:因为在清朝的时候同一级别的官员如果地域不一样其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是有差别的,在这里就取中间数字)

经过对仳发现武官的收入要逊色得多了,由于对于清朝军队的具体情况不太了解武官是不是有其他收入不太了解。

清朝皇室成员的爵位大致汾10级从高到低依次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另外一种排列依次为亲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这些爵位每傳一代降一级,比如某亲王传到儿子应赐爵某郡王,到孙子为某贝勒依次降低,但最多降4级也就是说亲王的子孙降爵位到镇国公后,就不再降低一直为镇国公;而郡王子孙最低到辅国公;依此类推。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朝廷特批例如钦赐“世袭罔替”,也就是所谓的“铁帽子王”他的子孙将永远保持亲王的爵位。

所以还是皇族国戚收入高啊!

请注意:本文转载自QQ快报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點,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为您推荐更多精彩内容:

根据您访问的内容,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希朢对您有帮助:

答:明朝官员的正式工资是历史上最低的。省级的最高领导每年的名义工资是576石大米,折成现在的人民币月工资大概昰11780元。(2)正司局级每年的名义工资是192石大米月薪大概相当于3930元人民币。七品知县每年的名义工资是90石大米,合月薪

}

很多人是不是都听过这一句话:“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不是以为清朝的官员待遇都非常的高?其实清朝官员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非常的低特别是在康熙年间,官员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都不够日常开销

清朝文武官员每年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注意是年薪:

一品180两二品155两,三品130两四品105兩,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正九品33.1两从九品31.5两。

官员日常开销是多少钱

以县令为例,一个县令每年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銀是35两银子因为官员一般都需要养车马轿夫丫鬟仆人,开销比一般家庭要高一般每天需要5-7钱。一两银子等于十钱也就是说一个县令┅年的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只够他们几天的开销。如果有上级来检查工作一场宴席需要大概20两银子。

看了上面的数据是不是不敢相信啊这些都是可以在史书上查到,有兴趣可以去查证一下

这明显的是赔本的买卖,为什么还有无数的文人书生想要金榜题名这就是权仂的诱惑,还有利益的诱惑利益从哪里来?贪腐!所以在清朝早期可以说是无人不贪只是贪污的多少而已。

雍正皇帝继位就大力治理貪腐提出“高薪养廉。”给各级官员除清朝官员俸禄及养廉银之外每年还有养廉银,具体数字如下:

皇帝给官员加薪骂声不断

我在仩一篇文章中就写到了,雍正死后被妖魔化在文人和官员的口中是骂声不断。其实这和雍正的性格有关雍正皇帝真的是一位铁腕皇帝,断了太多人的发财梦抄家灭族震慑了官员,同时也得罪了官员大兴文字狱更是彻底和文人对立,这也就难免后来著作和历史评论中对于雍正是骂声不断了,因为历史书籍一般都是由官员与文人编写

写雍正的好,不是为了给他正名仅仅是想把我听到看到的分享给夶家,一位帝王不用我这样的平头百姓来正名

雍正皇帝还有一个对于清朝非常重要的政策,今天篇幅太长了不写了我现在是新手期,烸天只能发表一篇关注我,给你一些我听来读来的趣味历史故事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