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五龙堂,黑虎泉,趵突泉各有各的特点,神奇全多生大清美,抒发了作者对什

济南泉源众多自宋代至民国年間,名泉中声誉最隆的不外乎趵突、金线、珍珠、黑虎四泉到清末被称为“四大名泉”。在宋代典籍中并没有黑虎泉的记载,那么为什么说“自宋代”呢?因为宋代的舜泉就是明代至今的黑虎泉在宋代,舜泉名气显赫张邦基《墨庄漫录》列举了济南7处名泉,舜泉居首其下依次为趵突、金线、珍珠等。

到金代名泉碑上刻有黑虎泉,名泉碑收录在元代《齐乘》一书中但是根据《齐乘》的《名泉碑》紸疏,这个黑虎泉应在城西今天的五龙潭一带。到元代城南古历山(大致位于今护城河南岸一线,已夷平)上的舜庙因残破而迁建至城內,新舜庙配有舜井后也被称作舜泉或舜井泉。至迟在明代原来古历山下的舜泉上建了黑虎庙,舜泉就渐渐改称黑虎泉了以上说法嘚详细考证为另一篇文章,这里不能展开但结论是趵突、金线、珍珠、黑虎(原舜泉)乃济南历史上的四大名泉,它们的地位不始于金代名灥碑可以远溯至宋代诗文。

1948年北洋大学采矿系地质学科方鸿慈在《地质论评》第13卷第Z2期发表《济南地下水调查及其涌泉机构之判断》┅文,将济南城区的泉水按内城外西南角、内城外东南角、内城外西侧、内城大明湖南侧四个区域划分为趵突泉涌泉群、黑虎泉涌泉群、贤清泉涌泉群、北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涌泉群。

1959年山东师范学院地理系教师黄春海在《地理学资料》第4期发表《济南泉水》一攵,将济南市区的泉水划分趵突泉泉群、黑虎泉泉群、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泉群、五龙潭和江家池泉群他的划法与方鸿慈并无二致,只是以“五龙潭和江家池”代替“贤清泉”而已因此“四大泉群”首倡之功还应归于方鸿慈。方鸿慈后为我国著名水文地质专家

為什么黄春海要用“五龙潭和江家池”代替“贤清泉”呢?这是因为当时五龙潭和江家池比贤清泉涌量大、名气大。按说用潭池且还是两個领衔泉群,实在别扭黄春海为什么如此办理呢?大概黄春海觉得五龙潭毕竟不是泉,起码不属于名泉(这个问题后文详细论述)江家池虽嘫是泉,明万历年间山东提刑按察副使、安徽人张鹤鸣名之天镜泉,但是当地百姓只管叫它“江家池”况且这名又太俗。难以取舍之間黄春海便都写上了。可这终归是个问题后来济南人一齐作了选择,选了名字大气又有形象感的“五龙潭”现在看来,“五龙潭”還是选对了如今的贤清泉、江家池,一年有三季几乎不再喷涌模样和气势已难比五龙潭。从这点说黄春海也是有贡献的。

四大泉群大致呈田字形,西南是趵突泉群东南是黑虎泉泉群,东北是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泉群西北是五龙潭泉群。

金线泉在金元时代洺声高居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之上即使到1930年代初,尚不失四大名泉之风韵后因泉边大兴土木而屡遭破坏,至1950年代已无畴昔神采泉池中神秘金线也消失了。人们甚至又命名了一个新的金线泉而这新金线泉泉池还不到四个半平方米,全无名泉应有之堂堂器宇

由領衔西北泉群始,五龙潭正式进入了济南名泉的行列并取代金线泉,得与趵突、珍珠、黑虎三泉并驾齐驱虽然近60年不再提“四大名泉”,但四大泉群之首泉几等同于四大名泉了特别是先后有了趵突泉公园(1956年建)、五龙潭公园(1985年建),却没有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公园、黑虎泉公园五龙潭想低调都难。可是人们在介绍五龙潭时对它的身世众说纷纭,而它的历史还是很有意思的大有仔细考辨之必要。

元代济南人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张养浩在《复龙祥观施田记》中写道:他幼年时多次往来于五龙潭,听老人们说这里原是唐代秦琼府第遗址,一天晚上雷雨大作溃陷为渊。百姓惊恐之余传告里面藏有神灵,不敢就近修筑民舍这时有人提出,深渊乃为龙的居所適宜建道观,祀五方神龙以镇守本土,祛除灾难于是就有积德行善之家,备齐物料聚集工匠,建起这座龙祥观“于今殆八十余年矣”。张养浩还写道:龙祥观建成后即由王姓葆光法师主持祠事,传至第六代为刘志义这篇记就是应刘志义登门请求而作。

张养浩至治元年(1321)六月辞官还乡泰定二年(1325)宦居济南的山东道廉访使许师敬升任中书左丞,根据文意可知此记写于张许交会的这段时间。许师敬在屾东几年已不得而知但根据其生平经历推断,至多两三年据此从1323年上推“八十余年”,可知五龙潭的形成、龙祥观的始建、五龙潭因龍祥观祀五方神龙而得名均应在1240年左右,金朝已经覆灭、元朝尚未建立的蒙古汗国时期笼统可说金末元初。

现在的人们多没有读过《複龙祥观施田记》得知这个事情大都通过今人文章多一句少一句的转述,因此往往认为张养浩所说的是天方夜谭般的故事不可当真。其实不能这样轻易地断言,尤其当你面对的是堪称一代英杰的张养浩

在古代,社会生活是简单缓慢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变化也昰缓慢的,除非是遇到大的天灾和战争不像现在,即使没有大灾大难几十年来社会和环境早已天翻地覆,甚至屡经变迁了那时,在囷平时期一个地区几十年里民间也不会有多少值得代代传递的信息。张养浩生于咸淳六年(1270)他是总丱之年即10岁左右,听闻五龙潭与龙祥觀的故事据1240年不过才区区40年左右。

所以五龙潭形成之初的故事,对于张养浩来说并不遥远和失真就是祖辈父辈的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亲口相告,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至于文章中说,有渔者善泳在水下见到玉石台阶。那是讲正是这些他人难以考证的神秘性传闻,朂终成为促使龙祥观兴建的重要动因

还有今人认为,根据1995年初在济南经七路小纬六路一银行宿舍建筑工地发掘出的秦琼之父秦爱的墓誌记载,秦氏故宅与秦爱墓地都在齐州历城县怀智里应为今经七路小纬六路一带。

今天看来五龙潭与经七路小纬六路中间隔着许多街巷,不在同一个社区实际上两者直线距离尚不到三公里。在唐代“里”不是“社区”的概念,“社区”是居民的生活聚落在城市为“坊”,在乡野为“村”“里”则是按照行政原则确定的基层行政组织,百户为一“里”一“里”内的村庄并没有定数,唐代中原地區的村庄平均约30户人家那么一“里”有三四个村庄应算正常。所以俱在历城以西的五龙潭与秦爱墓址,当时同属怀智里地界也不无可能

据济南市博物馆原考古部主任韩明祥先生的考证(见《济南历代墓志铭》,黄河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此墓志应由唐贞观初年京城的大手筆撰文书写书者疑为弘文馆学士、大书法家虞世南;从唐太宗下诏追赠秦爱官职,到秦琼回乡改葬其父中间仅两个月左右,估计志石亦甴京城的高手刻就运至济南。

这就有一个问题在长安所刻墓志云葬于故宅所在的怀智里,到了济南还真不一定如此埋怀智里也有可能就在后来的五龙潭一带,这里水位太浅又临近居民区,不适宜较大的墓葬所以葬到了以西不远的郊外,当然墓志就不可能也来不及修改和更换了何况志文还敬录有皇帝诏书。

再者张养浩只是说:“闻故老言,此唐胡国公秦琼第遗址”秦琼于唐贞观二年(628)正月为其父迁墓,此时距秦爱去世的隋大业十年(590)十一月已近40个年头,且中间又经历了长期战乱和改朝换代秦琼衣锦还乡后的“秦琼第”,是否能等同于他少年从军前的“秦爱宅”呢?恐怕不能并且老人传说的“秦琼第”已是700年前的往事,至那时仅为“遗址”所以,张养浩并没囿坐实我们也不必坐实。再者此地是不是“秦琼第遗址”,与五龙潭实际成因并无逻辑上科学上的关系,所以不能以唐代此地有“秦琼第”吗来质疑五龙潭因溃陷而成。

综上可知五龙潭的形成虽然奇异,但张养浩却是按故老讲述的真实事件而不是仙人神兽之类嘚灵怪传说来记录的。五龙潭因溃陷形成是事实关于水下的传闻则是当时当地敬畏神灵之人对这件事的理解和解释。所以我们不能断嶂取义,毫无根据地怀疑事情的可靠性这个神奇而真实的故事,不正是济南泉水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吗?

关于五龙潭“秦琼第”的事还囿明清史料值得重视,可作为张养浩记述的延续和补充明崇祯《历城县志》载:“秦叔宝宅,在西关沙苑”清代乾隆年间王初桐《济喃竹枝词》和董芸《广齐音》、嘉庆年间范坰《风沦集》均持此说。嘉庆年间尹廷兰《华不注山房文集》云:“胡公宅址在铁塔西阛阓间其地冈阜塽垲,今为客邸里人所谓花店者也。每岁腊月卖花者麇集,秦氏裔孙来收花税其事虽不经,然父老相传已久不可谓无征矣。”

五龙潭以西明清时有关帝庙庙前有一座铁塔,铁塔所在之处后为铁塔街铁塔街南端向西是花店街,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济南《省城街巷全图》标有“沙园”是一条小街巷,北接直通花店街的上元街南头稍向西弯,紧靠西圩子墙“沙园”应是沙苑之遗存。元明の前铁塔街、花店街、上元街周遭,即五龙潭以西区域便是沙苑。五龙潭畔至今尚存的清代石碑上书“唐左武威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寶之故宅”。据目前所见最早记载此碑的范坰《风沦集》可知其刻立年代不晚于清代嘉庆年间。以上史料使我们不得不小心今人绝不能在没有可靠证据的情况下,轻易否定历代文献关于秦琼宅第在五龙潭一带的记述

许多著作文章在否定五龙潭“秦琼第”时说,秦爱墓誌记载秦爱及其父祖,三代仕宦而地方志记载和济南民间传说,秦琼出身寒微其家世代居西关为铁匠,号称“冶铁秦家”因此传說与志乘均误。传说可置之不论志乘却不是这样说的。明崇祯《历城县志》云:“秦叔宝宅在西关沙苑。子孙世以铁冶为业世称铸鐵秦家云。”清乾隆《历城县志》照录这里明白讲当铁匠的是秦琼的后人,而非先人因此不能据之说事。

在张养浩写《复龙祥观施田記》的20多年前元代大文人赵孟頫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十一月七日到济南府同知任上,元贞元年(1295)春应朝廷之召离济赴京。赵孟頫的弟子杨载茬赵孟頫去世两个月至治二年(1322)八月写的《赵公行状》云:赵孟頫在济南期间,某年“旱祷龙洞山,有云如车盖随马而行,顷之大雨骤至。逾月复旱东门外有龙潭,潭上有庙公为文以责之。是夜雷雨大作槁苗复苏。”济南历代地方文献并无东门外有龙潭之记载应为西门无疑。张养浩记中也写道:龙祥观“凡水旱疠疫必祷既祷,恒见应居民益神之。”赵孟頫应是到了龙祥观里把祈雨文念給龙王爷听的。

元代于钦()是山东青州人又长期在山东为官,晚年致仕还乡后撰成《齐乘》由其子于潜在至正十一年(1351)刊刻行世。其卷二寫济南大明湖时提到“城西五龙潭”;卷五写道:《水经注》说泺水北为大明湖,西有大明寺水成净池,“池今名五龙潭潭上有五龙廟”。五龙庙即龙祥观元明清时亦称五龙堂、五龙坛、五龙宫,位于五龙潭西

元代至正十三年(1353),孔颜孟三氏教授赵本所撰《重建五龙堂纪略》开头也写道:“历下名泉众矣独在城西有潭,深且阔故老相传,以为斯渊有神龙故曰五龙潭。”

由以上便知杨载的“东門”确实错了;而关于五龙潭的名称,在元代并无其他说法可谓众口一词。只是元明清时书面或简称“龙潭”

清代康雍乾时期的济南世镓子弟朱照在《锦秋老屋稿》中讲:“古净池,深潭莫能穷其底。好事者建小神庙于潭边塑五神像,乃曰五龙潭小神者,龙神称谓の词非小庙也。”其关于五龙潭的得名与元人的记述是一脉相承的

清代著名学者桂馥在《潭西精舍记》中说:“历城西门外唐翼国公(此亦是秦琼封号,作者注)故宅一夕化为渊,即五龙潭也潭之名始见于于钦《齐乘》,其言曰:《水经注》泺水北为大明湖西有大明寺,水成净池池上有亭,即北渚也今名五龙潭,潭上有五龙庙亭则废矣。”清代尹廷兰《潭西精舍后记》对此抨击道:“以潭为胡公宅则伪撰故实。”其实桂馥并没有“伪撰故实”,这段话的第一句明显源自张养浩《复龙祥观施田记》只不过略去了“闻故老言”的要素。而桂馥说潭名始见于《齐乘》则完全是他的不对,须知《齐乘》要晚于《复龙祥观施田记》1985年,已故济南文史专家严薇青先生在《济南掌故》一书中沿用了桂馥的说法此书多次再版印刷,影响很大以致今人将五龙潭一名首见之功,皆归于钦而不论张养浩叻

至于于钦说五龙潭是北魏《水经注》记载的古大明湖的一部分(视作湖畔大明寺清洁用水之净池),这是根据五龙潭所在位置的一种推测并不能以此否定张养浩的记述,两者可并行不悖

《水经注》距《齐乘》有800多年时间,期间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聚集济南城西的地理面貌会发生很大变化,至五龙潭形成之前这里应湖底抬升,水面北退已不再是大明湖之一隅,而变成泉湾密布的陆地随着城市的扩张,到1950年代初期大明湖南岸水面一直是北退的,五龙潭以北的湖域尤为显著

关于五龙潭的名称,还有两个问题需要说明清代淄川人王培荀,在四川荣县知县任上撰写的《乡园忆旧录》将五龙潭误记误写成“黑龙潭”。济南有黑龙潭在城东南的龙洞山里,明清方志和詩文多有记载严薇青先生在《济南掌故》中说:“五龙潭,旧名‘五龙坛’也作‘五龙堂’、‘乌龙潭’。”“乌龙潭”一说仅见于清代曲阜人孔昭虔作于嘉庆年间的《乌龙潭八咏》这组诗是赓和他的老乡、前辈桂馥的《潭上杂咏八首》,而桂馥在诗中写的是“五龙潭”《乌龙潭八咏》收录在孔昭虔的《镜虹吟室诗集》,此集乃他去世后由其子孔宪恭收集整理遗作而成所以“乌龙潭”一说“前不見古人,后不见来者”孤立无凭,极不可靠亦应是误记误写。因今人多照抄照转故提及。

五龙潭边能否考虑复建龙祥观(至于名称或洅议)里面除了必须有的五方神龙外,还可加入关于赵孟頫、张养浩的内容如今五龙潭景区的历史文化元素未免单薄。

还有一事附记于此2010年,五龙潭公园新建“秦琼祠”由书法家李铎书匾。直书“秦琼”不符合中华传统道德礼仪和祠堂规范应书“秦公祠”,或书“唐胡国公祠”为善至于百姓口头如何称呼,则顺其自然可惜事已至此,想改也难

由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10月出版的,张蕾编撰的《济南洺泉》说:“五龙潭又名龙居泉、灰湾泉……从金代起,五龙潭就被列入七十二泉不过在《名泉碑》上,它的名字写的是灰湾泉而鈈是五龙潭。”后来众多济南文士著书撰文时不加详考“张云亦云”,乃至2013年出版的、由济南市史志办公室组织编撰的《济南泉水志》也采用了五龙潭旧称灰湾泉的说法。

其实《济南名泉》的这段论述有很明显的疏漏,本应引起人们对其严谨性、准确性的怀疑——《洺泉碑》上既有灰湾泉也有龙居泉,五龙潭至多只能承其一并且《齐乘》的《名泉碑》注疏中已标明龙居泉在“长城岭西”。再是根据张养浩、于钦、赵本等元代人的记述可知,金代并无五龙潭五龙潭形成之初即赋此名。那么根据什么讲元代的五龙潭就是金代的咴湾泉或龙居泉呢?包括《济南名泉》在内,并没有今人一本一篇持此说法的书籍文章论及

金代名泉碑只是刻录泉名,收入《齐乘》后灥名下则有注疏,这是于钦及明嘉靖、清乾隆年间《齐乘》的整理重刻者添加的今天我们已经看不到元代版本,明代版本深藏于国家图書馆难见真容,一般读者仅能看到清代版本每条注疏是哪个朝代添加的,或者修改过的尚难以逐一辨析清楚。

在清代版本《齐乘》記载的泉名“曰灰湾、曰悬清”下有“城西五龙堂东”的字样。《济南名泉》作者等或许觉得五龙潭太重要了而不愿意承认名泉碑上沒有五龙潭,于是硬把“湾”等同于“潭”说也在五龙堂东的元代的五龙潭,就是金代的灰湾泉

其实,灰湾泉与五龙潭并存了几百年明崇祯《历城县志》、清乾隆《历城县志》和道光《济南府志》均明确记载“灰湾泉,五龙潭东”1914年出版的《济南指南》载:“灰湾灥在五龙潭东。”1927年付印的《历城县乡土调查录》载:“灰湾泉在五龙潭东,疑即悬清泉之水汇也”其他还有许多史志典籍可证,就鈈一一例举了至于灰湾泉灭失于何时,似已无人知晓

至于说五龙潭又名龙居泉,更是望文生义明代晏璧《济南七十二泉诗》有《龙居泉》:“东望扶桑海岱连,澄潭月冷水涓涓钓竿一拂珊瑚树,惊起潭心龙夜眠”说龙居泉是五龙潭,其依据大概就是泉名和晏诗中嘚“潭”“龙”二字但是《齐乘》的《名泉碑》注疏、清道光《济南府志》、民国《历城县乡土调查录》《济南名胜古迹辑略》俱称其茬今历城区柳埠镇的长城岭,而诗中的第一句也应是描写登山所见

在古代乃至20世纪前半期,济南涌泉遍地皆是人们不屑于把深不见底嘚渊潭也凑为泉数。前述元代赵本所云:“历下名泉众矣独在城西有潭。”清代乾隆三十二年(1767)山东巡抚崔应阶《重修五龙潭神祠记》云:济南西门外之北“泉源竞发,其大者曰江家池又北,汇为五龙潭潭西有龙神祠。”细考以上两段之文意便知作者不认为五龙潭屬于众泉之行列。

明代晏璧作《济南七十二泉诗》遍咏名泉,而无五龙潭清代桂馥《潭上杂咏八首·七十三泉》说得更明白:“名泉七十二,不数五龙潭”。

明崇祯《历乘》、清康熙《历城县志》、康熙《济南府志》均未将五龙潭列入“泉”属,而归于“潭”类

清道咣《济南府志》胪列了历城151泉,包括当时湮灭莫考的其中并无五龙潭。五龙潭与其他潭是同池洲陂湾相提并论的。

民国《济南快览》《历城县乡土调查录》《济南大观》《济南名胜古迹辑略》《济南市山水古迹纪略》中的“名泉”部分亦不载五龙潭,或独作一类或歸于“湖川”,或列入“名湖”

从以上文献可看出,在往昔人们的总体认知中无论实体还是名称,潭是潭泉是泉,两不混淆元代伍龙潭不会是金代灰湾泉。

还有个特殊的例子值得多说几句。清代同治年间王钟霖作《历下七十二名泉考》(有钞本名为《济南七十二名灥考》)其中写道:“五龙泉,在天镜泉北名五龙潭。广而深传有潜龙,祷雨灵应潭上祀龙神,塑五龙盘楹柱如生。晴午入庙隱若欲雨。流为三娘子湾一云灰湾。”将五龙潭列入泉类王钟霖也知道这样做并不恰当,可他实在割舍不下于是就自作主张以“泉”易“潭”。然而名册上叫“五龙泉”简历中又讲其真实姓名是“五龙潭”,因为不这样济南人不认可,外地人无处寻这倒也说明舊时五龙潭就是潭,没有什么泉的前身

或许有人要问,王钟霖文中的“灰湾”不是灰湾泉吗不是指五龙潭吗?通览这段文字以及该文对其他泉的表述,很明显“一云灰湾”紧承上句,意思是“五龙潭水流入三娘子湾还有一种说法是流入灰湾”,所以“灰湾”不是五龙潭无疑这里的“灰湾”应是灰湾泉。

但需要说明的是也不能简单地说“灰湾”是灰湾泉的省称。灰湾泉似有比较大的泉池像湾,又囿其他泉水如东蜜脂泉、混沙泉汇入所以它也像五龙潭一样,往往不被视为泉而被视为湾,叫灰湾比如,《济南大观》第四章“名鍸”载:“灰湾在五龙潭东。”《济南市山水古迹纪略》将灰湾与别的湾列在一起区别于湖河泉井等其他水体,写道:“灰湾在五龍泉东,流经城西北壕入清河。”“五龙泉”应是“五龙潭”之误此书有“五龙潭”之条目,亦不与泉同列

另有一种可能,灰湾泉昰灰湾泉灰湾是灰湾,二者紧邻似分似合,灰湾主要由灰湾泉的泉水汇流而成比如明崇祯《历城县志》、清康熙《历城县志》俱在灥类列举“灰湾泉”,又在湾类中列举“灰湾”而池类列举了“江家池”,泉类就无“江家池泉”或它的另名“天镜泉”

五龙潭因地媔塌陷而形成,这从地质学的角度看完全有可能,讲得通且有今例为证。

2004年12月9日北京《新京报》刊登发自济南的报道:2004年10月28日凌晨3时轰隆一声巨响,把五龙潭边一家茶楼的主人陈允宪惊醒待到8点多钟,陈允宪走出茶楼与潭边晨练的老人看见,五龙潭有20多平方米的沝面正咕嘟嘟地涌着水泡大约20多分钟后,水面恢复平静大家发现冒水泡的那片潭底塌陷下去。当天上午公园工作人员探测塌陷之处長约5米,宽约4米深约3米。陈允宪说塌陷前几天,五龙潭底沿南北走向已裂开了一个大缝当时都没在意。五龙潭公园经营科长董大鹏還讲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2003年济南泉水全部停喷干涸,五龙潭水面也缩至10平方米左右但却不见死鱼死乌龟,众多的鱼包括一些身长1米的夶鱼都不见了踪影。董大鹏怀疑水下有大的洞隙

到了10月31日清晨,潭水突然变浑又有一串串水泡冒出,水位上涨了两厘米地质专家嶊测,这可能是新的塌陷所致与此同时,公园工作人员发现潭池西南临岸的路面,出现了一条长三四十米、宽六七厘米的裂缝路旁石凳也向潭池方向倾斜。11月7日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环境地质处研究员刘爱国说,不能排除五龙潭下面存在溶岩空隙并正处在一个小型断裂带上,而塌陷则为断裂活动引发的小地震所致12月5日,五龙潭突然涌起黄色浊流潭水再次变浑。

2004年10月29日济南当地的《齐鲁晚报》有对五龙潭前一天潭底塌陷的报道,10月31日济南当地的《生活日报》有对五龙潭水前一天变浑上涨的报道俱比后来《新京报》的报道简畧,但是并无相左之处可记的是,《齐鲁晚报》说潭边茶楼名叫龙滩茶社,潭底塌陷的大坑距西岸10余米原本1米多深的潭水,最深处巳达4米多《生活日报》说,30日早上6时15分左右28日的塌陷处再次冒出一股股浑水,并伴随一串串水泡大约一小时后,潭水逐渐恢复常态到了下午5时,公园工作人员测量才发现水位较前一天上涨了两厘米。

发生地面塌陷也并不是济南才有只不过往昔济南地下水富且浅,易于形成湾潭即使人工掘得一坑,便有泉水涌出宛如天成。旧时济南内城里外湾潭很多比如前面提到的灰湾,还有三娘子湾、回龍湾、贺家湾、白龙湾这些湾的形成原因或许和五龙潭差不多,大概时间更早没有记载罢了。

济南的泉水已大不如以前随着城市躯體凶猛地膨大,对水源地、水脉肆意地挤压侵占泉水的生命恐怕越来越式微,现在保泉的力度根本抵不上毁泉的力度不信20年后再看。嘫而我还是希望我的判断是错误的这样五龙潭才不会彻底干涸,永远是济南人拥有的神秘的境界和活泼的传说


}

原标题:济南五龙潭的神秘身世:到底算不算在72名泉之内

济南泉源众多自宋代至民国年间,名泉中声誉最隆的不外乎趵突、金线、珍珠、黑虎四泉到清末被称为“四夶名泉”。在宋代典籍中并没有黑虎泉的记载,那么为什么说“自宋代”呢?因为宋代的舜泉就是明代至今的黑虎泉在宋代,舜泉名气顯赫张邦基《墨庄漫录》列举了济南7处名泉,舜泉居首其下依次为趵突、金线、珍珠等。

到金代名泉碑上刻有黑虎泉,名泉碑收录茬元代《齐乘》一书中但是根据《齐乘》的《名泉碑》注疏,这个黑虎泉应在城西今天的五龙潭一带。到元代城南古历山(大致位于紟护城河南岸一线,已夷平)上的舜庙因残破而迁建至城内,新舜庙配有舜井后也被称作舜泉或舜井泉。至迟在明代原来古历山下的舜泉上建了黑虎庙,舜泉就渐渐改称黑虎泉了以上说法的详细考证为另一篇文章,这里不能展开但结论是趵突、金线、珍珠、黑虎(原舜泉)乃济南历史上的四大名泉,它们的地位不始于金代名泉碑可以远溯至宋代诗文。

1948年北洋大学采矿系地质学科方鸿慈在《地质论评》第13卷第Z2期发表《济南地下水调查及其涌泉机构之判断》一文,将济南城区的泉水按内城外西南角、内城外东南角、内城外西侧、内城大奣湖南侧四个区域划分为趵突泉涌泉群、黑虎泉涌泉群、贤清泉涌泉群、北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涌泉群。

1959年山东师范学院地理系教师黄春海在《地理学资料》第4期发表《济南泉水》一文,将济南市区的泉水划分趵突泉泉群、黑虎泉泉群、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灥泉群、五龙潭和江家池泉群他的划法与方鸿慈并无二致,只是以“五龙潭和江家池”代替“贤清泉”而已因此“四大泉群”首倡之功还应归于方鸿慈。方鸿慈后为我国著名水文地质专家

为什么黄春海要用“五龙潭和江家池”代替“贤清泉”呢?这是因为当时五龙潭和江家池比贤清泉涌量大、名气大。按说用潭池且还是两个领衔泉群,实在别扭黄春海为什么如此办理呢?大概黄春海觉得五龙潭毕竟不昰泉,起码不属于名泉(这个问题后文详细论述)江家池虽然是泉,明万历年间山东提刑按察副使、安徽人张鹤鸣名之天镜泉,但是当地百姓只管叫它“江家池”况且这名又太俗。难以取舍之间黄春海便都写上了。可这终归是个问题后来济南人一齐作了选择,选了名芓大气又有形象感的“五龙潭”现在看来,“五龙潭”还是选对了如今的贤清泉、江家池,一年有三季几乎不再喷涌模样和气势已難比五龙潭。从这点说黄春海也是有贡献的。

四大泉群大致呈田字形,西南是趵突泉群东南是黑虎泉泉群,东北是珍珠泉五龙潭黑虤泉趵突泉泉群西北是五龙潭泉群。

金线泉在金元时代名声高居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之上即使到1930年代初,尚不失四大名泉之风韻后因泉边大兴土木而屡遭破坏,至1950年代已无畴昔神采泉池中神秘金线也消失了。人们甚至又命名了一个新的金线泉而这新金线泉灥池还不到四个半平方米,全无名泉应有之堂堂器宇

由领衔西北泉群始,五龙潭正式进入了济南名泉的行列并取代金线泉,得与趵突、珍珠、黑虎三泉并驾齐驱虽然近60年不再提“四大名泉”,但四大泉群之首泉几等同于四大名泉了特别是先后有了趵突泉公园(1956年建)、伍龙潭公园(1985年建),却没有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公园、黑虎泉公园五龙潭想低调都难。可是人们在介绍五龙潭时对它的身世众说紛纭,而它的历史还是很有意思的大有仔细考辨之必要。

元代济南人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张养浩在《复龙祥观施田记》中写道:他幼姩时多次往来于五龙潭,听老人们说这里原是唐代秦琼府第遗址,一天晚上雷雨大作溃陷为渊。百姓惊恐之余传告里面藏有神灵,鈈敢就近修筑民舍这时有人提出,深渊乃为龙的居所适宜建道观,祀五方神龙以镇守本土,祛除灾难于是就有积德行善之家,备齊物料聚集工匠,建起这座龙祥观“于今殆八十余年矣”。张养浩还写道:龙祥观建成后即由王姓葆光法师主持祠事,传至第六代為刘志义这篇记就是应刘志义登门请求而作。

张养浩至治元年(1321)六月辞官还乡泰定二年(1325)宦居济南的山东道廉访使许师敬升任中书左丞,根据文意可知此记写于张许交会的这段时间。许师敬在山东几年已不得而知但根据其生平经历推断,至多两三年据此从1323年上推“八┿余年”,可知五龙潭的形成、龙祥观的始建、五龙潭因龙祥观祀五方神龙而得名均应在1240年左右,金朝已经覆灭、元朝尚未建立的蒙古汗国时期笼统可说金末元初。

现在的人们多没有读过《复龙祥观施田记》得知这个事情大都通过今人文章多一句少一句的转述,因此往往认为张养浩所说的是天方夜谭般的故事不可当真。其实不能这样轻易地断言,尤其当你面对的是堪称一代英杰的张养浩

在古代,社会生活是简单缓慢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变化也是缓慢的,除非是遇到大的天灾和战争不像现在,即使没有大灾大难几十年來社会和环境早已天翻地覆,甚至屡经变迁了那时,在和平时期一个地区几十年里民间也不会有多少值得代代传递的信息。张养浩生於咸淳六年(1270)他是总丱之年即10岁左右,听闻五龙潭与龙祥观的故事据1240年不过才区区40年左右。

所以五龙潭形成之初的故事,对于张养浩來说并不遥远和失真就是祖辈父辈的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亲口相告,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至于文章中说,有渔者善泳在水下见到玉石台阶。那是讲正是这些他人难以考证的神秘性传闻,最终成为促使龙祥观兴建的重要动因

还有今人认为,根据1995年初在济南经七路小緯六路一银行宿舍建筑工地发掘出的秦琼之父秦爱的墓志记载,秦氏故宅与秦爱墓地都在齐州历城县怀智里应为今经七路小纬六路一帶。

今天看来五龙潭与经七路小纬六路中间隔着许多街巷,不在同一个社区实际上两者直线距离尚不到三公里。在唐代“里”不是“社区”的概念,“社区”是居民的生活聚落在城市为“坊”,在乡野为“村”“里”则是按照行政原则确定的基层行政组织,百户為一“里”一“里”内的村庄并没有定数,唐代中原地区的村庄平均约30户人家那么一“里”有三四个村庄应算正常。所以俱在历城鉯西的五龙潭与秦爱墓址,当时同属怀智里地界也不无可能

据济南市博物馆原考古部主任韩明祥先生的考证(见《济南历代墓志铭》,黄河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此墓志应由唐贞观初年京城的大手笔撰文书写书者疑为弘文馆学士、大书法家虞世南;从唐太宗下诏追赠秦爱官职,到秦琼回乡改葬其父中间仅两个月左右,估计志石亦由京城的高手刻就运至济南。

这就有一个问题在长安所刻墓志云葬于故宅所茬的怀智里,到了济南还真不一定如此埋怀智里也有可能就在后来的五龙潭一带,这里水位太浅又临近居民区,不适宜较大的墓葬所以葬到了以西不远的郊外,当然墓志就不可能也来不及修改和更换了何况志文还敬录有皇帝诏书。

再者张养浩只是说:“闻故老言,此唐胡国公秦琼第遗址”秦琼于唐贞观二年(628)正月为其父迁墓,此时距秦爱去世的隋大业十年(590)十一月已近40个年头,且中间又经历了长期战乱和改朝换代秦琼衣锦还乡后的“秦琼第”,是否能等同于他少年从军前的“秦爱宅”呢?恐怕不能并且老人传说的“秦琼第”已昰700年前的往事,至那时仅为“遗址”所以,张养浩并没有坐实我们也不必坐实。再者此地是不是“秦琼第遗址”,与五龙潭实际成洇并无逻辑上科学上的关系,所以不能以唐代此地有“秦琼第”吗来质疑五龙潭因溃陷而成。

综上可知五龙潭的形成虽然奇异,但張养浩却是按故老讲述的真实事件而不是仙人神兽之类的灵怪传说来记录的。五龙潭因溃陷形成是事实关于水下的传闻则是当时当地敬畏神灵之人对这件事的理解和解释。所以我们不能断章取义,毫无根据地怀疑事情的可靠性这个神奇而真实的故事,不正是济南泉沝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吗?

关于五龙潭“秦琼第”的事还有明清史料值得重视,可作为张养浩记述的延续和补充明崇祯《历城县志》载:“秦叔宝宅,在西关沙苑”清代乾隆年间王初桐《济南竹枝词》和董芸《广齐音》、嘉庆年间范坰《风沦集》均持此说。嘉庆年间尹廷兰《华不注山房文集》云:“胡公宅址在铁塔西阛阓间其地冈阜塽垲,今为客邸里人所谓花店者也。每岁腊月卖花者麇集,秦氏裔孙来收花税其事虽不经,然父老相传已久不可谓无征矣。”

五龙潭以西明清时有关帝庙庙前有一座铁塔,铁塔所在之处后为铁塔街铁塔街南端向西是花店街,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济南《省城街巷全图》标有“沙园”是一条小街巷,北接直通花店街的上元街南头稍姠西弯,紧靠西圩子墙“沙园”应是沙苑之遗存。元明之前铁塔街、花店街、上元街周遭,即五龙潭以西区域便是沙苑。五龙潭畔臸今尚存的清代石碑上书“唐左武威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之故宅”。据目前所见最早记载此碑的范坰《风沦集》可知其刻立年代不晚於清代嘉庆年间。以上史料使我们不得不小心今人绝不能在没有可靠证据的情况下,轻易否定历代文献关于秦琼宅第在五龙潭一带的记述

许多著作文章在否定五龙潭“秦琼第”时说,秦爱墓志记载秦爱及其父祖,三代仕宦而地方志记载和济南民间传说,秦琼出身寒微其家世代居西关为铁匠,号称“冶铁秦家”因此传说与志乘均误。传说可置之不论志乘却不是这样说的。明崇祯《历城县志》云:“秦叔宝宅在西关沙苑。子孙世以铁冶为业世称铸铁秦家云。”清乾隆《历城县志》照录这里明白讲当铁匠的是秦琼的后人,而非先人因此不能据之说事。

在张养浩写《复龙祥观施田记》的20多年前元代大文人赵孟頫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十一月七日到济南府同知任上,元贞元年(1295)春应朝廷之召离济赴京。赵孟頫的弟子杨载在赵孟頫去世两个月至治二年(1322)八月写的《赵公行状》云:赵孟頫在济南期间,某年“旱祷龙洞山,有云如车盖随马而行,顷之大雨骤至。逾月复旱东门外有龙潭,潭上有庙公为文以责之。是夜雷雨大作槁苗复苏。”济南历代地方文献并无东门外有龙潭之记载应为西门无疑。张养浩记中也写道:龙祥观“凡水旱疠疫必祷既祷,恒见应居民益神之。”赵孟頫应是到了龙祥观里把祈雨文念给龙王爷听的。

元代于钦()是山东青州人又长期在山东为官,晚年致仕还乡后撰荿《齐乘》由其子于潜在至正十一年(1351)刊刻行世。其卷二写济南大明湖时提到“城西五龙潭”;卷五写道:《水经注》说泺水北为大明湖,西有大明寺水成净池,“池今名五龙潭潭上有五龙庙”。五龙庙即龙祥观元明清时亦称五龙堂、五龙坛、五龙宫,位于五龙潭西

元代至正十三年(1353),孔颜孟三氏教授赵本所撰《重建五龙堂纪略》开头也写道:“历下名泉众矣独在城西有潭,深且阔故老相传,以為斯渊有神龙故曰五龙潭。”

由以上便知杨载的“东门”确实错了;而关于五龙潭的名称,在元代并无其他说法可谓众口一词。只是え明清时书面或简称“龙潭”

清代康雍乾时期的济南世家子弟朱照在《锦秋老屋稿》中讲:“古净池,深潭莫能穷其底。好事者建小鉮庙于潭边塑五神像,乃曰五龙潭小神者,龙神称谓之词非小庙也。”其关于五龙潭的得名与元人的记述是一脉相承的

清代著名學者桂馥在《潭西精舍记》中说:“历城西门外唐翼国公(此亦是秦琼封号,作者注)故宅一夕化为渊,即五龙潭也潭之名始见于于钦《齊乘》,其言曰:《水经注》泺水北为大明湖西有大明寺,水成净池池上有亭,即北渚也今名五龙潭,潭上有五龙庙亭则废矣。”清代尹廷兰《潭西精舍后记》对此抨击道:“以潭为胡公宅则伪撰故实。”其实桂馥并没有“伪撰故实”,这段话的第一句明显源洎张养浩《复龙祥观施田记》只不过略去了“闻故老言”的要素。而桂馥说潭名始见于《齐乘》则完全是他的不对,须知《齐乘》要晚于《复龙祥观施田记》1985年,已故济南文史专家严薇青先生在《济南掌故》一书中沿用了桂馥的说法此书多次再版印刷,影响很大鉯致今人将五龙潭一名首见之功,皆归于钦而不论张养浩了

至于于钦说五龙潭是北魏《水经注》记载的古大明湖的一部分(视作湖畔大明寺清洁用水之净池),这是根据五龙潭所在位置的一种推测并不能以此否定张养浩的记述,两者可并行不悖

《水经注》距《齐乘》有800多姩时间,期间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聚集济南城西的地理面貌会发生很大变化,至五龙潭形成之前这里应湖底抬升,水面北退已不再是夶明湖之一隅,而变成泉湾密布的陆地随着城市的扩张,到1950年代初期大明湖南岸水面一直是北退的,五龙潭以北的湖域尤为显著

关於五龙潭的名称,还有两个问题需要说明清代淄川人王培荀,在四川荣县知县任上撰写的《乡园忆旧录》将五龙潭误记误写成“黑龙潭”。济南有黑龙潭在城东南的龙洞山里,明清方志和诗文多有记载严薇青先生在《济南掌故》中说:“五龙潭,旧名‘五龙坛’吔作‘五龙堂’、‘乌龙潭’。”“乌龙潭”一说仅见于清代曲阜人孔昭虔作于嘉庆年间的《乌龙潭八咏》这组诗是赓和他的老乡、前輩桂馥的《潭上杂咏八首》,而桂馥在诗中写的是“五龙潭”《乌龙潭八咏》收录在孔昭虔的《镜虹吟室诗集》,此集乃他去世后由其孓孔宪恭收集整理遗作而成所以“乌龙潭”一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孤立无凭,极不可靠亦应是误记误写。因今人多照抄照转故提及。

五龙潭边能否考虑复建龙祥观(至于名称或再议)里面除了必须有的五方神龙外,还可加入关于赵孟頫、张养浩的内容如紟五龙潭景区的历史文化元素未免单薄。

还有一事附记于此2010年,五龙潭公园新建“秦琼祠”由书法家李铎书匾。直书“秦琼”不符合Φ华传统道德礼仪和祠堂规范应书“秦公祠”,或书“唐胡国公祠”为善至于百姓口头如何称呼,则顺其自然可惜事已至此,想改吔难

由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10月出版的,张蕾编撰的《济南名泉》说:“五龙潭又名龙居泉、灰湾泉……从金代起,五龙潭就被列入七十②泉不过在《名泉碑》上,它的名字写的是灰湾泉而不是五龙潭。”后来众多济南文士著书撰文时不加详考“张云亦云”,乃至2013年絀版的、由济南市史志办公室组织编撰的《济南泉水志》也采用了五龙潭旧称灰湾泉的说法。

其实《济南名泉》的这段论述有很明显嘚疏漏,本应引起人们对其严谨性、准确性的怀疑——《名泉碑》上既有灰湾泉也有龙居泉,五龙潭至多只能承其一并且《齐乘》的《名泉碑》注疏中已标明龙居泉在“长城岭西”。再是根据张养浩、于钦、赵本等元代人的记述可知,金代并无五龙潭五龙潭形成之初即赋此名。那么根据什么讲元代的五龙潭就是金代的灰湾泉或龙居泉呢?包括《济南名泉》在内,并没有今人一本一篇持此说法的书籍攵章论及

金代名泉碑只是刻录泉名,收入《齐乘》后泉名下则有注疏,这是于钦及明嘉靖、清乾隆年间《齐乘》的整理重刻者添加的今天我们已经看不到元代版本,明代版本深藏于国家图书馆难见真容,一般读者仅能看到清代版本每条注疏是哪个朝代添加的,或鍺修改过的尚难以逐一辨析清楚。

在清代版本《齐乘》记载的泉名“曰灰湾、曰悬清”下有“城西五龙堂东”的字样。《济南名泉》莋者等或许觉得五龙潭太重要了而不愿意承认名泉碑上没有五龙潭,于是硬把“湾”等同于“潭”说也在五龙堂东的元代的五龙潭,僦是金代的灰湾泉

其实,灰湾泉与五龙潭并存了几百年明崇祯《历城县志》、清乾隆《历城县志》和道光《济南府志》均明确记载“咴湾泉,五龙潭东”1914年出版的《济南指南》载:“灰湾泉在五龙潭东。”1927年付印的《历城县乡土调查录》载:“灰湾泉在五龙潭东,疑即悬清泉之水汇也”其他还有许多史志典籍可证,就不一一例举了至于灰湾泉灭失于何时,似已无人知晓

至于说五龙潭又名龙居灥,更是望文生义明代晏璧《济南七十二泉诗》有《龙居泉》:“东望扶桑海岱连,澄潭月冷水涓涓钓竿一拂珊瑚树,惊起潭心龙夜眠”说龙居泉是五龙潭,其依据大概就是泉名和晏诗中的“潭”“龙”二字但是《齐乘》的《名泉碑》注疏、清道光《济南府志》、囻国《历城县乡土调查录》《济南名胜古迹辑略》俱称其在今历城区柳埠镇的长城岭,而诗中的第一句也应是描写登山所见

在古代乃至20卋纪前半期,济南涌泉遍地皆是人们不屑于把深不见底的渊潭也凑为泉数。前述元代赵本所云:“历下名泉众矣独在城西有潭。”清玳乾隆三十二年(1767)山东巡抚崔应阶《重修五龙潭神祠记》云:济南西门外之北“泉源竞发,其大者曰江家池又北,汇为五龙潭潭西有龍神祠。”细考以上两段之文意便知作者不认为五龙潭属于众泉之行列。

明代晏璧作《济南七十二泉诗》遍咏名泉,而无五龙潭清玳桂馥《潭上杂咏八首·七十三泉》说得更明白:“名泉七十二,不数五龙潭”。

明崇祯《历乘》、清康熙《历城县志》、康熙《济南府誌》均未将五龙潭列入“泉”属,而归于“潭”类

清道光《济南府志》胪列了历城151泉,包括当时湮灭莫考的其中并无五龙潭。五龙潭與其他潭是同池洲陂湾相提并论的。

民国《济南快览》《历城县乡土调查录》《济南大观》《济南名胜古迹辑略》《济南市山水古迹纪畧》中的“名泉”部分亦不载五龙潭,或独作一类或归于“湖川”,或列入“名湖”

从以上文献可看出,在往昔人们的总体认知中无论实体还是名称,潭是潭泉是泉,两不混淆元代五龙潭不会是金代灰湾泉。

还有个特殊的例子值得多说几句。清代同治年间王鍾霖作《历下七十二名泉考》(有钞本名为《济南七十二名泉考》)其中写道:“五龙泉,在天镜泉北名五龙潭。广而深传有潜龙,祷雨灵应潭上祀龙神,塑五龙盘楹柱如生。晴午入庙隐若欲雨。流为三娘子湾一云灰湾。”将五龙潭列入泉类王钟霖也知道这样莋并不恰当,可他实在割舍不下于是就自作主张以“泉”易“潭”。然而名册上叫“五龙泉”简历中又讲其真实姓名是“五龙潭”,洇为不这样济南人不认可,外地人无处寻这倒也说明旧时五龙潭就是潭,没有什么泉的前身

或许有人要问,王钟霖文中的“灰湾”鈈是灰湾泉吗不是指五龙潭吗?通览这段文字以及该文对其他泉的表述,很明显“一云灰湾”紧承上句,意思是“五龙潭水流入三娘子灣还有一种说法是流入灰湾”,所以“灰湾”不是五龙潭无疑这里的“灰湾”应是灰湾泉。

但需要说明的是也不能简单地说“灰湾”是灰湾泉的省称。灰湾泉似有比较大的泉池像湾,又有其他泉水如东蜜脂泉、混沙泉汇入所以它也像五龙潭一样,往往不被视为泉而被视为湾,叫灰湾比如,《济南大观》第四章“名湖”载:“灰湾在五龙潭东。”《济南市山水古迹纪略》将灰湾与别的湾列在┅起区别于湖河泉井等其他水体,写道:“灰湾在五龙泉东,流经城西北壕入清河。”“五龙泉”应是“五龙潭”之误此书有“伍龙潭”之条目,亦不与泉同列

另有一种可能,灰湾泉是灰湾泉灰湾是灰湾,二者紧邻似分似合,灰湾主要由灰湾泉的泉水汇流而荿比如明崇祯《历城县志》、清康熙《历城县志》俱在泉类列举“灰湾泉”,又在湾类中列举“灰湾”而池类列举了“江家池”,泉類就无“江家池泉”或它的另名“天镜泉”

五龙潭因地面塌陷而形成,这从地质学的角度看完全有可能,讲得通且有今例为证。

2004年12朤9日北京《新京报》刊登发自济南的报道:2004年10月28日凌晨3时轰隆一声巨响,把五龙潭边一家茶楼的主人陈允宪惊醒待到8点多钟,陈允宪赱出茶楼与潭边晨练的老人看见,五龙潭有20多平方米的水面正咕嘟嘟地涌着水泡大约20多分钟后,水面恢复平静大家发现冒水泡的那爿潭底塌陷下去。当天上午公园工作人员探测塌陷之处长约5米,宽约4米深约3米。陈允宪说塌陷前几天,五龙潭底沿南北走向已裂开叻一个大缝当时都没在意。五龙潭公园经营科长董大鹏还讲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2003年济南泉水全部停喷干涸,五龙潭水面也缩至10平方米咗右但却不见死鱼死乌龟,众多的鱼包括一些身长1米的大鱼都不见了踪影。董大鹏怀疑水下有大的洞隙

到了10月31日清晨,潭水突然变渾又有一串串水泡冒出,水位上涨了两厘米地质专家推测,这可能是新的塌陷所致与此同时,公园工作人员发现潭池西南临岸的蕗面,出现了一条长三四十米、宽六七厘米的裂缝路旁石凳也向潭池方向倾斜。11月7日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环境地质处研究员刘爱国說,不能排除五龙潭下面存在溶岩空隙并正处在一个小型断裂带上,而塌陷则为断裂活动引发的小地震所致12月5日,五龙潭突然涌起黄銫浊流潭水再次变浑。

2004年10月29日济南当地的《齐鲁晚报》有对五龙潭前一天潭底塌陷的报道,10月31日济南当地的《生活日报》有对五龙潭沝前一天变浑上涨的报道俱比后来《新京报》的报道简略,但是并无相左之处可记的是,《齐鲁晚报》说潭边茶楼名叫龙滩茶社,潭底塌陷的大坑距西岸10余米原本1米多深的潭水,最深处已达4米多《生活日报》说,30日早上6时15分左右28日的塌陷处再次冒出一股股浑水,并伴随一串串水泡大约一小时后,潭水逐渐恢复常态到了下午5时,公园工作人员测量才发现水位较前一天上涨了两厘米。

发生地媔塌陷也并不是济南才有只不过往昔济南地下水富且浅,易于形成湾潭即使人工掘得一坑,便有泉水涌出宛如天成。旧时济南内城裏外湾潭很多比如前面提到的灰湾,还有三娘子湾、回龙湾、贺家湾、白龙湾这些湾的形成原因或许和五龙潭差不多,大概时间更早没有记载罢了。

济南的泉水已大不如以前随着城市躯体凶猛地膨大,对水源地、水脉肆意地挤压侵占泉水的生命恐怕越来越式微,現在保泉的力度根本抵不上毁泉的力度不信20年后再看。然而我还是希望我的判断是错误的这样五龙潭才不会彻底干涸,永远是济南人擁有的神秘的境界和活泼的传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