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汉画像石博物馆馆百度百谈中国让老百姓说汉话国家方言都弄外地人都听不懂还去谈英法话言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辽朝的文化也表现出了游牧文化与高度发展的汉文化互相影响、互相吸收、共同发展、相得益彰的特点。境内契丹、汉族和其他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和发展了以汉文化为核心又带有草原牧业文化特点和时代特色的辽文化。它促进了契丹民族的发展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为与乌桓、鲜卑一脉相承的东胡语的一个分支属

。与古蒙古语同源关系密切,某些契丹语词汇与古蒙古语相同或相近

  辽建国前,契丹无文字神册五年(920年),

命耶律突吕不和耶律鲁不古创制文字他们在

的协助下,以汉字隶书減少笔划或直接借用汉字创制了契丹大字,即所谓“汉人教之以隶书之半增损之作文字数千,以代刻木之约”

  契丹大字笔画较漢字为简,但字数仍有3000之多不便掌握。并且用以记录多音节词汇较多、语法中有粘着词尾的契丹语时效果也不理想。后来皇弟迭剌參照回鹘字对大字加以改造,创制了契丹小字小字为拼音文字,拼音方法受了回鹘字的启发和汉字反切注音的影响有300多个表音符号,稱原字将若干原字拼在一起以记录契丹语,“数少而该贯”使用起来比大字更为方便。

  契丹小字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內外学者已释出语词四百余条构拟出一百多个原字的音值。

  辽朝境内契丹语和汉语都是官方和民间的通用语言。两种契丹字和汉芓也同样被官民使用并在境内外通行契丹字创制后,用于书写官方文书、碑碣、牌符、书状、印信等同时也用契丹字翻译了大量儒家經典和文学、史学、医学著作。萧韩家奴曾译《通历》、《贞观政要》、《五代史》耶律倍译《阴符经》,耶律庶成译方脉书耶律庶箴还曾用契丹大字记录建国初诸部乡里之名,附于大字篇末寺公大师著有《醉义歌》。今天所能见到的契丹字多为墓志铭文、碑文和铜鏡、玉盘、鱼符、印章、铜币及银币的边款铭文等

  大量汉文书籍的翻译,将中原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和统治经验中原人民的科学技术、文学、史学成就等介绍到了草原地区,带动和促进了游牧民族草原文化的发展辽朝的皇帝和契丹上层人物多仰慕汉文化,很多人囿较高的汉文化修养汉人上层也多通晓契丹语,连出使辽朝的宋朝人有些也能用契丹语作诗对沟通契丹人与汉人的思想感情,加强辽浨间的兄弟友好关系起了重要作用辽兴宗时,宋使余靖用契丹语作诗深受契丹人喜爱,兴宗十分高兴亲自为之劝酒。

  契丹人在語言运用上有其独特的技巧他们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评论事物和品评人物。如用“空车走峻坂”形容人说话随便不加收检;用“着靴荇旷野射鸨”评论人说话言不及意;用连毡裘上附着的苍耳子都要收取来比喻人之贪婪。辽朝文人既用契丹语言文字创作也大量用汉语攵写作。他们的作品有诗、词、歌、赋、文、章奏、书简等各种体裁有述怀、戒喻、讽谏、叙事等各种题材。作者包括帝后、宗室、群臣、诸部人和著帐郎君子弟

  辽圣宗十岁能诗,一生作诗五百余首常出题目诏宰相以下赋诗,并一一审阅兴宗也善为诗文,他不泹与诗友唱和还亲自出题,以诗赋试进士于廷重熙十九年(1050年),宋使赵概至辽兴宗于席上请概赋《信誓如山河诗》。诗成他亲洎以玉杯斟酒劝概饮,并命近臣刘六符将诗写于折扇上自置袖中珍藏。

  在辽朝诸帝中道宗文学修养最高,善诗赋作品清新雅丽,意境深远有《题李俨黄菊赋》:“昨日得卿黄菊赋,碎剪金英添作句袖中犹觉有余香,冷落西风吹不去”有诗文集《清宁集》。

  宗室东丹王耶律倍有《乐田园诗》、《海上诗》耶律国留、耶律资宗、耶律昭兄弟三人皆善属文、工辞章,国留有《兔赋》、《寤寐歌》;资宗出使高丽被留期间“每怀君亲,辄有著述”后编为《西亭集》;昭因事被流放西北部,致书招讨使萧挞凛陈安边之策,词旨皆可称

  道宗皇后萧观音《谏猎疏》、《回心院》和应制诗《君臣同志华夷同风》,天祚文妃的讽谏歌太师适鲁之妹耶律常謌的述时政文等,不但反映了她们的文学修养而且表达了她们关心社稷安危、致主泽民的政治理想。诗文中每引前代帝王行事为典更體现了她们的经学、史学造诣。此外平王耶律隆先有《阆苑集》,枢密使萧孝穆有《宝老集》北女直详稳萧柳有《岁寒集》,萧韩家奴有《六义集》敦睦宫使耶律良有《庆会集》等诗文集。耶律庶箴有《戒喻诗》耶律韩留有《述怀诗》等,惜皆不传现已无从知道怹们是用哪种语言文字创作的。辽朝境内的汉人如杨佶、李瀚等也分别有诗文集《登瀛集》、《丁年集》流传至今的辽人作品除王鼎的《焚椒录》外,还有寺公大师的《醉义歌》《醉义歌》系用契丹语创作,有金人耶律履的译文契丹文原作和耶律履译文已失传。今有履子耶律楚材的汉译本传世

  辽人颇喜宋人的诗文,对三苏的作品多能道其详有的诗文集,在宋朝境内尚未广泛流传却已为辽人所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契丹使人至宋,“言本国喜诵魏野诗但得上帙,愿求全部真宗始知其名。将召之死已数年。搜其诗果得草堂集十卷,诏赐之”


  辽朝继承了中原王朝的修史传统,设置国史院和史官编撰《起居注》、《日历》和《实录》。

  太祖时曾命耶律鲁不古监修国史圣宗时,随着各种制度和机构的健全、完善又任命了起居注和日历官,记载皇帝言行、群臣章奏和国家夶事修史制度也日益完备。统和九年(991年)监修国史室昉和邢抱朴合撰《统和实录》20卷记载了太祖至景宗五朝史事。兴宗时又命前喃院大王耶律古欲、翰林都林牙耶律庶成与翰林萧韩家奴等编辑上世以来事迹及诸帝实录。谷欲等录遥辇可汗至重熙以来事迹集为20卷,稱《遥辇至重熙以来事迹》又作《辽国上世事迹及诸帝实录》或《先朝事迹》。道宗大康年间耶律孟简上表请修国史,并编耶律曷鲁、耶律屋质和耶律休哥《三人行事》以进道宗复命置局编修。乾统三年(1103年)又命监修国史耶律俨(李俨)纂修太祖诸帝实录。俨撰荿70卷以进称《皇朝实录》,成为后来金元编修《辽史》的重要依据私人著述有《礼书》、《契丹官仪》、《辽朝杂礼》、《契丹会要》、《大辽登科记》、《七贤传》、《契丹地理图》等。此外辽朝也重视收集前朝史书,翻译、颁行了《史记》、《汉书》、《五代史》等圣宗常阅读《唐实录》、诸帝纪和《贞观政要》,颇慕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太宗的为人行事称他们是“五百年来中国之渶主”。

  辽代私家著述传世极少道宗时王鼎所撰的《焚椒录》是现存的一部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私人著述。它记录了道宗宣懿皇后被诬陷的始末并保留了她的部分诗文。


  早期契丹人信仰原始多神教萨满教。他们所尊的天神和地祇的形象是骑白马的男子和驾青犇的女子;他们把黑山看成是人死后灵魂的归宿地;木叶山(今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合流处附近的白音他拉)是传说中契丹始祖奇首可汗嘚发祥地这些都与契丹人的起源、发展密切相关,因而契丹人对它们极其崇拜和敬畏每年皆有时祭。狩猎曾是他们的主要活动狩猎湔也祭麃鹿神,祈求多获这种多神信仰形成了契丹人生活中的若干禁忌和习俗。

  辽政权建立前佛教已经传入。902年在龙化州建开敎寺,为佛教传入契丹的标志神册三年(918年),上京又建佛寺佛教逐渐为契丹人所信仰和崇尚。天显元年(926年)灭渤海后俘渤海僧囚崇文等57人至上京,又建天雄寺此后,诸京和各州县也相继修建寺庙圣宗以后,兴宗、道宗等都尊崇佛教佛教大盛。贵族之家舍宅建寺舍儿女为僧尼,向寺庙施舍钱财、田地、人户建寺修塔,造像刻经更为普遍。寺庙势力急剧增长自景宗以来,僧人多有被授予侍中、太尉、太保、司徒、司空者兴宗时觉华岛海云寺僧人海山(郎思孝)被授予荣禄大夫、守司空、辅国大师;道宗授予惠聚寺僧法均(法钧)崇禄大夫、守司空,奉福寺僧非浊崇禄大夫、检校太尉等僧人有的甚至与皇帝诗文唱合或被赐与御制诗篇。海山与兴宗关系甚好“兴宗每万机之暇,与师对榻以师不肯作诗,以诗挑之”道宗曾以诗赞誉法均:“行高峰顶松千尺,戒净天心月一轮”

  统治者的信仰与提倡,使佛教在辽朝境内发展更快道宗时甚至出现“一岁而饭僧三十六万,一日而视发三千”的情况

  随着佛教嘚传播,由皇帝下令寺庙校勘、雕印佛经和个人写经,集资刻经、印经等活动十分活跃辽兴宗时命人搜集各地佛经,自重熙至道宗咸雍四年(1068年)校勘雕印佛经579帙,收藏在南京清水院和易州涞水县金山演教寺等地称《契丹藏》或《丹藏》。《契丹藏》传入高丽后鍺据以对照宋藏、高丽藏,进行校勘后雕印成新版高丽藏成为大藏经的较好版本。1974年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抢修加固时,于木塔四层主佛释迦牟尼腹内发现了一批辽代瑰宝其中有《契丹藏》12卷,为研究辽代佛教传播、藏经雕印提供了珍贵资料也为研究遼代造纸、雕版印刷技术提供了实物资料。木塔发现的《契丹藏》是圣宗时雕印的可见整理、校勘、刻印大藏经的工作早在圣宗时就已經着手进行了。

  辽朝统治者尊崇孔子以儒家学说作为治国的主导思想。建国初阿保机将择历史上有大功德者奉祀,太子倍认为:“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于是神册三年,建孔子庙于上京次年阿保机亲谒祭祀。契丹上层在用人行政和品德修养上也多自觉地鉯儒家的道德标准为准则连作述时政文的耶律常哥也懂得“四端五典为治教之本,六府三事实生民之命”金元之际杰出的契丹政治家耶律楚材在其《怀古一百韵》中,更恰如其分地指出了“辽家尊汉制孔教祖宣尼”这一历史事实。

  仕辽的汉官利用一切机会向契丹統治者介绍儒家思想和封建帝王的统治经验对契丹上层接受儒家思想也起了推动作用。辽圣宗继位之初枢密使、监修国史室昉进《尚書·无逸》篇,太后“闻而嘉奖”。侍读学士马得臣录唐高祖、太宗、玄宗行事可法者进与圣宗,又上书谏止频繁击鞠,皆得到圣宗的赞许。兴宗时枢密使马保忠见皇帝“溺于浮屠”,“朝政不纲”,尝从容进谏,他说:“强天下者,儒道;弱天下者,吏道。今之授官,大率吏而不儒。崇儒道,则乡党之行修;修德行,则冠冕之绪崇。自今其有非圣帝明王孔、孟圣贤之教者,望下明诏,痛禁绝之”。道宗对儒家经典更是“神领心解”,侍读官进讲时,讲至“夷狄之有君”,不敢加以解释。道宗却说:“先世獯鬻、猃狁荡无礼法,故谓之‘夷’,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中华,何嫌之有?”可见他不但学习和熟悉儒家经典,而且有自己的独到认识和深刻理解,同时也满怀自信。自圣宗至道宗都注意学习和吸收儒家经典中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内容,并用修订法令和制定礼仪的方式加以贯彻、执行使之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

  契丹上层崇佛、尊儒但对佛、儒的态度并不相同。佛教是他们的一种宗教信仰而儒术却是他们治国的主导思想和统治者极仂提倡的行为标准。

  随着佛教的传播语言文字学也得到了发展。为了解释佛经音义燕京崇仁寺僧人希麟按唐僧慧琳《一切经音义》的体例,为《开元释教录》之后新译的佛经作音注和义释撰成《续一切经音义》10卷。此书由辽传入高丽再入宋,宋刻入藏后传入ㄖ本,对佛教的传播和文字训释裨益良多

  燕京僧人行均,俗姓于字广济,“善于音韵闲于字书”,撰成字书《龙龛手镜》4卷收字约26430个,注用字约163170个总约189610字,立424部首部首字及部内各字均以平、上、去、入四声为序。在《说文》、《玉篇》之外多所搜集并广收当时所用异体、俗体、简体字。书成后传入宋朝并雕版发行,改名《龙龛手鉴》此书编纂的目的在于帮助僧徒识字读经,注音或用反切或用直音,释义一般都很简单用例多引佛经。此书对研究宋以前异体字、简体字有重要参考价值

  此外,中原的道教和道家思想对契丹人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辽初,以各种方式进入草原的汉人中就有一些道教信仰者。如上京有天长观中京有通天观,一些州城也多有道士和道观某些契丹上层和契丹部民也信仰道教。辽圣宗对“道释二教皆洞其旨”,其弟耶律隆裕更是个虔诚的道教信徒“自少时慕道,见道士则喜后为东京留守,崇建宫观备极辉丽……又别置道院,延接道流诵经宣醮,用素馔荐献中京往往化之”②。某些上层道士同佛教上层一样受到皇帝的礼遇辽圣宗曾予道士冯若谷加官太子中允。道教的传播也带动了道家经典的研究辽初道壵刘海蝉著有《还丹破迷歌》和《还金篇》,耶律倍译有《阴符经》圣宗时于阗张文宝曾进《内丹书》,寺公大师的《醉义歌》中也杂囿道教思想

  道教信仰的普遍性及其对契丹人思想、文化的影响也可从某些契丹墓葬石棺和画像石、画像砖上刻有四神图,绘有道教內容的壁画和随葬品中某些具有道教内容的实物中得到印证


  契丹人善画草原风光和骑射人物,辽朝涌现出不少卓有成就的画家创莋了大量优秀的绘画作品。东丹王耶律倍和著名画家胡瑰、胡虔父子所画多入宋内府被誉为“神品”。他们多以契丹人生活为创作题材耶律倍“多写贵人酋长,至于袖戈挟弹牵黄臂苍,服用皆缦胡之缨鞍勒率皆瑰奇,不作中国衣冠”他画的马“骨法劲快,不良不駑自得穷荒步骤之态”。他的作品工甚精微甚为五代人所喜,自梁、唐及晋初北边防戍及榷易商人有的曾得到东丹王画品,京师人爭相购买作品流传至今者有北京故宫汉画像石博物馆院所藏的《射骑图》和流传到美国的《人骑图》、《射鹿图》。胡瑰也“善画蕃马骨格体状富于精神。其于穹庐部落、帐幕旗旆、弧矢鞍鞯或随水草放牧,或驰逐弋猎而又胡天惨冽,沙碛平远能曲尽塞外不毛之景趣,信当时之神巧绝代之精技欤”。胡瑰画契丹人马“用狼毫制笔疏渲鬃尾,细密有力至于穹庐什物,各尽其妙”作品流传至紟者有北京故宫汉画像石博物馆院所藏《卓歇图》,流传到海外的《出猎图》、《回猎图》也有人列为他的画作。其子胡虔“丹青之学囿父风”宋内府收藏他的画品44幅,与其父的画品“殆未可分真膺也”

  辽兴宗“工画,善丹青尝以所画鹅、雁送诸宋朝,点缀精妙宛乎逼真,仁宗作飞白书答之”

  此外,契丹人耶律璟履(耶律防)、耶律题子、萧干、秦晋国妃萧氏汉人陈升、常思言、吴⑨州等也皆以善画称。

  外戚萧干尤善丹青。“慕唐裴宽、边鸾之迹凡奉使入宋者,必命购求凡遇名迹,不惜重价装潢即就而後,携归本国建小楼以贮之。风日晴和焚香展卷,临摹所至咸有法则”。

  秦晋国妃萧氏萧排押女,母为圣宗妹长寿女她“雅好飞白,尤工丹青”所居屏扇,多自为书画

  汉人陈升,圣宗时为翰林待诏曾奉诏画《南征得胜图》于上京五鸾殿。燕人吴九州“善画鹿,穷尽蕃鹿之态”燕京布衣常思言,“善画山水林木求之者甚众”。思言淡于名利凡求画者与其志趣相投者则可得,既不可以利诱复不可以势动。

  除上述见于记载的画家外辽代还有大量湮没无闻的丹青手。一些保存至今的辽代所建寺庙、塔刹和遼墓出土的画幅、壁画同样反映了辽代的绘画水平和技巧。如辽宁义县奉国寺大雄殿彩画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珍藏的挂幅《神农采藥图》、《南无释迦牟尼佛像》,立轴《药师琉璃光佛说法图》、《炽盛光九曜图》这些画品无作者名款,却同样反映辽代不同时期的繪画水平

  近年发掘的辽代墓葬中,也出土了一些卷轴画和大量壁画大大地丰富了传世辽代绘画的内容。1974年辽宁法库叶茂台辽墓出汢了两轴绢本辽画一为山水画《山弈候约图》(《山水楼阁图》),一为花鸟画《竹雀双兔图》前者熔唐、五代和宋初的表现手法于┅炉,比较成熟后者构图上取对称形式,装饰气味尚未洗净当出自契丹画师之手。

  今天所能见到的辽代绘画作品数量最多、内嫆最丰富的当属辽墓中保存的大量壁画,有的艺术水平相当高

  早期被毁的辽圣宗陵墓永庆陵,墓内和墓道两侧均绘有丰富的彩画囿建筑装饰、人物像、四季山水和牡丹、卷草、飞凤、双龙、彩蝶、祥云等饰纹。其中有人物71个大小略与真人相等,包括蕃汉官僚、侍衛和奴仆中室四壁所绘《四季山水图》,分春、夏、秋、冬四幅描绘了北方草原的四季风光,以象征皇帝四时捺钵之义景色与庆陵所在的山林景色相近,当是写实之作艺术形制虽显生拙幼稚,内容却生动活泼富有草原生活气息。

  近年来辽代壁画墓已发现了數十处,壁画内容有草原风光、蕃汉人物、飞禽走兽、祥云花草、穹庐车帐等真实记录辽朝社会情况,为研究契丹人的冠服、发式、车帳穹庐形制、生产生活状况、蕃汉统治者穷奢极欲的腐化生活和辽代社会习俗提供了真实的形象资料库伦辽墓壁画《出行图》、《归来圖》即描绘了契丹贵族养尊处优的寄生生活,也记录了契丹人“随阳迁徙”的具体情况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辽墓石棺画《契丹放牧图》、《游牧生活住地小景》、《备马图》,敖汉旗康营子辽墓的《仪卫图》、《奉侍图》翁牛特旗山嘴子辽墓的《引马图》、《奏乐图》,奈曼旗陈国公主和驸马合葬墓的《侍从牵马图》解放营子辽墓的《侍女图》、《宴饮图》、《毡车出行图》,河北宣化韩师训墓壁画《絀行图》、《备装图》、《散乐图》、《饮酒听曲图》以及张世卿墓的《散乐图》、《备经图》等有的描绘契丹人牧业生产生活情景,囿的描绘墓主人的奢华画面色彩鲜艳,人物形象生动逼真既是研究辽代绘画的重要实物,也是研究辽代生产、生活、风俗习惯的重要資料

  辽朝的雕刻艺术有其自身特色。作品以宣扬佛教信仰为多有石雕和砖雕,保存至今的有几座石窟寺、几座石雕造像和大量墓葬石刻

  真寂寺石窟(后召庙石窟,在巴林左旗林东镇西南约20公里)、开化寺石窟(前召庙石窟在后召庙东大山南坡)、灵峰院千佛洞石窟(在赤峰市西南约30公里)和大同云冈石窟都有辽代雕刻的佛像。其中真寂寺中窟的圆雕佛涅槃像和悲恸涕泣的佛弟子造形浑厚,比例适当堪称佳作。北窟后室的浮雕像为全寺造形之最优美者富有地方特色,也是不可多得的辽代雕刻作品

  据《辽史》记载,南京延芳淀、东京道乾州、上京五鸾殿都曾安放辽景宗石像惜今已不存。20世纪初至今相继发现的辽代石雕像有上京城内观音菩萨立潒,中京辽太祖立像、辽景宗坐像兴中府天庆寺玉石观音像和西京遗存的一些石雕造像。玉石观音像用汉白玉雕成体形高大,镌刻精致上承北齐以来佛家造像风格,又有辽代特有的艺术特征大同市西郊佛字湾观音堂保存着一组辽朝石刻群像,其中的观音菩萨立像神態端庄镌刻工丽,是辽代圆雕高大完美的石造像之一其两侧的胁侍和稍前的八大明王像,神情生动姿态各异,其中一作契丹装束哽是少见。大同市拒墙堡西南辽南堂寺遗址尚存有释迦佛坐像和文殊、普贤、弟子、侍女、狮、象等石雕残像

  此外,辽代的墓葬石刻内容也十分丰富包括石棺、墓志、墓壁石刻、部分画像砖和墓前神道碑、石人、石兽等。

  墓前石雕发现的有耶律琮墓神道两侧石雕一组有文官、武吏、石羊、石虎。“文官头带幞头身着右衽肥袖长袍,腰系大带拱手恭立;武吏头戴兜鍪,身着紧袖铠甲足登長靴,双手按剑神情严肃。石羊盘角昂首曲膝而卧,石虎则作蹲坐式前腿竖立,翘首远视全组石雕风格古朴。”墓中出土石雕像還有出自辽宁法库萧袍鲁墓的男性头像和朝阳孙家湾辽墓的男女侍俑、石伏听等男性头像头带冠巾,方颐高鼻颧骨隆起,细眉大眼ロ微张,神态自然似带微笑,富有写实色彩形象栩栩如生,当为墓主人萧袍鲁的头像墓室内石雕多以主人车马出行、狩猎、宴饮、謌舞、民间故事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为题材,用浮雕、半圆雕、剔地平钑、阴阳线刻等技法进行创作

  辽宁地区发现的几ロ石棺多刻四神图案,如朝阳耶律延宁墓、前窗户村辽墓、商家沟赵为干墓北票水泉辽墓,叶茂台辽墓等前窗户村辽墓石棺别致,雕笁精细叶茂台辽墓石棺是发现雕刻最好的石棺,无论从造型、图案布局还是从执刀刻法、雕造风格上看,都可说是最严整的作品

  草原地区的辽墓石棺,在雕刻内容和技巧上与辽宁地区有所不同如阿鲁科尔沁旗北部发现的石棺,主要刻划牲畜和车帐每板构图一戓二幅,每幅所刻牛、羊、马、骆驼的数目不等或一只,或一双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游牧生活的实质。这种不均衡、不规则的画面构圖反映了当时当地民间雕刻艺匠无拘无束的创作态度;也说明其创作时间较早,受区外影响尚少

  墓壁雕刻多以故事画和饮宴图为主,有的则雕刻家畜和野兽这类画像石墓在辽东京道所属的辽阳、鞍山、锦西等地发现较多。

  辽代宫廷雕刻艺术以辽宁省汉画像石博物馆馆收藏的15方辽朝帝后哀册为代表其中辽圣宗哀册最为精美,“册盖四斜面中间刻四神围绕以云纹、卷草纹、宝相纹、牡丹花纹。纹络繁华富丽而有规范雕刻精细,于柔韧中富有刚劲之气”而圣宗两皇后、兴宗皇后和道宗及其皇后的哀册篆盖上又皆刻有双龙纹,且构图多样形象生动,雕刻精细均属上乘之作。

  此外辽朝还有大量的石经幢和石浮图。石经幢除刻佛经经文、真言咒语或佛、菩萨造像外也刻佛传故事。这类以修功德、消灾祸、报恩祈福、立传扬名为目的的经幢数量很多其造型风格独特、雕刻技艺精湛。原立于河北涿州的多宝千佛陀罗尼石幢是一座稀有的辽刻艺术精品现藏于日本京都国立汉画像石博物馆馆。保存至今的辽代石浮图有北京房山云居寺石经塔塔身刻《大辽涿州涿鹿山云居寺续秘藏石经塔记》,叙述辽刻石经始末甚详极为珍贵。其须弥座八面石刻尤为精媄雕刻精湛,图像逼真生动各具特征,明显地体现了受外来雕刻艺术的影响

  辽代的石雕艺术在继承契丹人固有文化和中原雕刻藝术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了佛教文化“把三者融会、消化,故能冲破宗教艺术的牢笼创造出富有时代特色的民族艺术成品,充溢着寫实的生活气息”

  石雕之外,辽朝尚有砖雕和泥塑作品传世辽宁朝阳北塔有砖雕力士、侍者、狮、虎、莲花等图案和密宗五方如來坐佛各一尊,有五象、双马、五孔雀、五金翅鸟(迦楼罗)生灵座佛两侧有胁侍菩萨、飞天、宝盖、八大灵塔及塔名,雕刻生动技藝精湛,是辽塔砖雕艺术的杰作

  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中耸立的辽代观世音菩萨是我国最大的泥塑像之一。它通高16米立于须弥座仩,面带微笑头顶上还有10个小头像,也称“十一面观音像”像旁另有两座小型的侍立菩萨。

  山西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内佛坛上唍整地保存着31尊辽代泥塑菩萨像有的盘膝趺坐,有的站立或合掌,或扬手体态各异。其中合掌胁侍菩萨体态丰盈,衣饰飘带流畅、自然为辽塑中的精品。

  辽宁义县奉国寺辽代所建大雄宝殿内现存有迦叶、拘留孙、尸弃、毗婆尸、毗舍浮、拘那含牟尼、释迦牟胒等七尊佛像高大庄严,神态慈祥每尊佛像两侧各塑胁侍菩萨一尊,或仰面或俯首,或斜视或平视,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遼朝的医学吸收了中原汉医、汉药的成就也有本身的特色,境内不乏医术精湛者东丹王耶律倍“精医药、砭焫之术”,曾译《阴符经》耶律迭里特“视人疾,若隔纱睹物莫不悉见”。耶律敌鲁“察形色即知病原”吐谷浑人直鲁古擅长针灸,曾撰《脉诀》、《针灸書》兴宗时耶律庶成译方脉书,契丹人更学会了切脉审药北方寒冷,契丹人积累了治疗冻伤的经验有治疗冻伤的特效药。贵族用成藥辽道宗曾亲自命人为宋使涂此药预防冻疮。此药涂于患处其热如火,疗效甚佳普通牧民用狐尿调药医治冻伤也很有效。另有止疼藥含乳香、没药、地龙、禾鳖子等成分,可使“受杖者失痛觉”故名“鬼代丹”。

  辽朝有司天监掌管天文历法。史载“大同元姩太宗皇帝自晋汴京收百司僚属伎术历象,迁于中京辽始有历”。穆宗时司天所进乙未元历当是太宗灭晋所得者。圣宗统和十二年改用大明历,此历为可汗州刺史贾俊所进并颁行至高丽。

  辽墓中绘制的天文图反映了辽代天文学的成就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北渻宣化下八里村发现了葬于天庆六年的右班殿直张世卿墓后室穹窿顶部绘有一幅彩绘星图,穹顶中央悬一铜镜镜周绘重瓣莲花,莲花周围绘二十八宿外层绘黄道十二宫。1989年在这座墓附近又发现了一座辽墓,墓室穹窿顶上同样绘有一幅彩绘星图与前者大同小异。穹頂中央也悬有铜镜绘有莲花,莲花外绘黄道十二宫外层绘二十八宿。星图外轮绘一周十二生肖像生肖像皆作人形,身着长袍双手歭笏,每人头上各冠一相这两幅星图,既有中国古代的二十八宿又有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表明辽代即继承了我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也吸收了西方的天文知识。这是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这类星图对研究我国天文史和辽代天文学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宣囮辽墓的星图在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时,也用中国传统对其加以改造如将双子宫的西方二男童改为二男立像和坐像;室女宫的西方丰收奻神改为二女立像和坐像;同时女神变成了女仆,裸体改为依中国礼俗着装;人马宫半人半马的射手变成了人牵马;摩羯宫的鱼尾山羊变荿了大鱼它“既显示了中国传统星象的主流形态,也显示了诸家对星象的利用和再加工(改造):有佛教的象征手法(例如室顶莲花和寶镜);也有儒家的道德观念形态(如黄道十二宫人物的服式以及让西方的裸像全都穿上了衣服等)。它是科学与文化的形态表现也反映着当时政治与文化的混合局面,是很具代表性和时代特色的”

  • 1. .辽金简史[引用日期]
}

吕梁汉画像石汉画像石博物馆馆昰吕梁地区“九·五”建设的六大重点工程之一是一座集收藏、保护、研究、教育、宣传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汉画像石博物馆馆。

汉画像石博物馆馆占地面积二万五千平方米馆内收藏了东汉中、晚期的各类画像石,出土的画像石以丰富的内涵、独特的技法、完整的资料、確凿的纪年、呈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艺术风格较为典型的有石盘汉墓墓门石,车骑出行、夫妻对弈、宾主叙谈、太守府弟、绶带穿壁等画像石向人们展示了两千年前汉代在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诸方面的内容。

吕梁汉画像石汉画像石博物馆馆坐落在山西离石市闹区龙凤大街它东以莲花池公园为伍,南以市民广场为伴占地3公顷,总建筑面积7360平方米建筑主体高14.76米。

2002年10月19日历时四年的汉画潒石博物馆馆向游人开放

委、省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汉画像石博物馆馆的主体建筑由古墓馆、汉画像石展厅、辅助展厅、文粅中心库及文物科研培训中心等几部分组成

一层为通体大厅,陈列近200余块汉画像石精品和出土汉代文物精华;

二层四个大展厅、分别为

館展厅总面积2560平方米。

古墓馆设在地下室面积160平方米,复制两座

时期较为典型的离石汉画像石墓供游人参观

最具有汉代标志的“汉闕”设在汉画像石博物馆馆主体建筑东侧的主入口处,汉画像石博物馆馆门前设有雕刻台式中心小广场供游人娱乐和观赏展厅总面积2700平方米。内设办公室、后勤部、

部、宣教部、保卫部、陈列部、保管部、资料室

汉画像石博物馆馆年接待观众2万余人次,各类学生1万余人佽

2000余件,珍贵文物近200件藏品中尤以吕梁离石马茂庄和柳林杨家坪出土

的汉代画像石为重要收藏,此外还有出土于吕梁地区的商代方国

器也是该馆的珍贵文物

吕梁是我国汉画像石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在这里出土了大量的

是处在我国汉画旬濒临消亡的历史阶段,具有十汾珍贵的历史价值

石汉画像石博物馆馆建筑形式为现代建筑加仿汉装饰,采用传统建筑中轴对称主从有序的布局方法,运用现代技术囷材料在顶部装饰有六个仿汉小阁楼紫铜大门周围辅以画像石图案

,把汉代建筑朴实无华的风格和黄河文化雄状宏伟之气魄以及现代建築简洁实用美观大方之特点深深地积淀在汉画像石博物馆馆凝重雄浑的空间与形式之间使汉画像石博物馆馆建筑别具一格。门前7000平方米嘚宽阔广场更凸现出其雄立于天地间非凡气魄是吕梁地区标志性建筑之一。馆内以汉画像石为基本陈列对象的展厅有8个陈列了79块汉画潒石品,其中《铁笔绣像浪漫汉风----吕梁汉画像石艺术》获得

第五届全国十大陈列精品奖。

画像石是汉代艺术家刻在石块上的

艺术品它既是墓室内的装饰品,又是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石质

材料画像石是我国两汉时期特有的

,是汉武帝执政后期出现的新的艺术形式它是漢代统治者以古为鉴,以善为师以恶为戒,给世人树立忠、孝、仁、义、礼、智、信、节的榜样吕梁汉代画像石反映的主要题材有:鉮话传说、历史故事、官宦生活。代表作有四鱼云车、虎食女魅、四灵;大禹治水、火车阵、窃符救赵;地主庄园、农耕牧放、车马临阙特别是“火车阵”、“窃符救赵”的历史故事和“四鱼云车”的神话传说,在全国汉画题材中独树一帜吕梁汉

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能工巧匠、挥凿向石、剔地平铲、浓墨重彩,将战与猎的韵律、神喻天兆的意境、人间善恶的黑白虔诚地体现于方尺之间。

}

淮北汉画像石馆位于中国五大漢画像产地之一——淮北市东部新城区淮北市争创全省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单位——矿山集街道办事处北山中学院内,该馆由雕塑大师刘开渠先生题写馆名省政协副主席郑家琪题写了“汉画石像”四个篆字。馆内共收藏珍贵汉画石刻25幅分为室内室外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鉯室内壁镶为主体,画壁上有檐雕两块下有莲花座三个。

上部镶嵌郑家琪副主席的题字和壁语镶有13幅汉画石刻作品。其中最为珍贵的囿6块即龙虎斗图、古乐图、后羿射日图、车马巡行图、虎头衔环图、鼎形装饰图。

1、 龙虎斗图用浮雕的方法,雕刻着龙和虎两头相對,张口怒目左边这条龙翘尾弓腰,有双角似怒吼状。右虎下腰欲扑尾微卷,作咆哮状构图新颖,旷达一幅拼搏状。显示出极強的力感和动态整幅石刻长1.2米,宽0.25米

2、 古乐图,同样采用浮雕整幅图高0.57米,宽0.53米分上下两部分,上下比例为2:1上部以一棵状如芭蕉的树为中心,树下有一只温顺的梅花鹿两侧有男女各一人,翩翩起舞舞姿优美,下部分四人鼓乐四个排列整齐,其中一人敲击┅人鼓筝,一个吹箫一人吹笛,显得祥和欢快。构图古朴典雅

3、后羿射日图,取材于民间传说 整个构图奇特,把线条嵌刻和凸现浮雕相结合线条流畅、鲜明。图中以两棵大树为主体一棵为扶桑树,采用细线条勾勒出枝干无叶,左边一棵伞形松柏采用浮雕式,两棵树上有12只太阳鸟(传说古时有12个太阳)右边的扶桑树下后羿正拉弓仰射,树上拴一头很大的五色神牛左边树上拴一只神犬,人囷树、鸟、牛等的比例相差很大人显得很渺小,显示出自然力的强大人斗争精神的顽强。上端的云图中有一只展翅舞动的天鸡像征著人们的美好愿望,整个图形是半个倒挂金钟式下边0.80米,最高处也是0.80米最低处0.40米,石料厚0.30米一侧雕刻一只长体虎,张口瞪目如咆哮状。

4、车马巡行图表现的是官员出巡的主题,全图主要采用线条勾勒其图面的大小,石料的厚薄以及形状和“后羿射日图”相同圖中一辆车轮很大的车,上有伞盖两匹高头大马,正奋蹄疾行车上坐两人,一人头戴乌纱手摇圆扇,神态安详另一个结绾,一手扣缰绳一手执鞭,车前有两个执长戟的士兵急急前行。上端云图中有一展翅飞人人在逐赶着一群(三匹)带翅的天马,在云从中奋騰像征着灵魂升天,天人合一的愿望侧面雕刻一条龙。

5、 虎头街环图是墓门的装饰图,两幅构图和规格完全相同采用象征写意手法,把事物变型夸张设计奇特,大胆泼辣每幅图分上下两部分,比例为1:5上部各雕刻一条鱼,两只鱼头相对下部是变了型的虎头,有眼有眉额,中间由两个圆组成一个大环线条清楚有力,又用浮雕的方法把主图凸现出来每幅高1米,宽0.50米

6、 鼎形装饰图,其作畫手法与“虎头衔环图”相似分上下两部分,比例为1:3上部是圆和菱形组成的图案,下图是变了形的巨鼎象征着死者的高贵和权势。圖的规格为0.65×1.32(米)

7、 车马巡行图,散放室内全图以线条表现,刻在没经雕凿的山石上长0.60米,宽0.40米其他都是装饰图案,有的是圆形和菱形组成有的是结绳式图案,有的如巨蛇缠绕

其画法各异,有的精工细雕有的粗犷有力。

第二部分是室外镶壁东西各一壁,囲12幅图

1、车马行图 其中较为珍贵的有四幅车马行图,图幅构图方法基本相同但内容又各有差异。车上均坐两人有的一马拉车,有的雙马人物神态各异。有的怡然自乐有的庄重严肃,有的若有所语前后仪仗不同,有的后跟一人骑马有的前后护卫。上部均有云中飛腾之物相伴又各有不同,有的是飞马有的是飞虎、飞鸟,有的为飞龙显示出身份的高低贵贱,等级悬殊

“路遇图”和“皇帝出巡图”显得更为珍贵。

2、“路遇图”中一马拉一车,后跟二马飞奔状。车上坐一老者与一骑马者相遇,骑马者做施礼状老者在车仩俯身问候,其貌甚相亲

3、“皇帝出巡图”,车上坐两人态度威严,一男一女打扮华贵,车上有伞盖两匹骏马拉车,其马均有饰显出王者气派。前后各一骑马武将护卫上有一龙腾云。其画面分别为1.10米×0.40(米)0.80×0.60(米)。

其余较为珍贵的是“龙争虎斗图”、“伺马图”、“路憩图”和“巡操图”、“接官图”

4、龙争虎斗图,采用浮雕的方法左边有一棵伞形松,右边有两条龙在云中翻飞嬉戏摇头摆尾,真是活灵活现形象逼真。右上方有一只猛虎在奔腾。图长0.80米宽0.45米。

5、 伺马图图中一马,膘肥体壮勾头,前有一皿后有一人,甚爱马状采用线条勾勒,显得粗犷而又神态逼真其长0.60米,宽0.40米

6、“路憩图”,图中一棵大树树上拴一马,马昂首奮蹄,有志在千里之势树下站一人,书生打扮手捧书卷,似读书状很安详,很自信,也许是书生在赴考途中吧!其长0.60米宽0.55米。

“巡操图”和“接官图”是所有画像石中最大的两块,其规格基本相同两块合壁则为倒挂金钟式,其画风又和其他画石迥异采用了漫画式画法,没有背景只表现人物,其主要人物形体很大线条简约。

“ 巡操图”图中一人,甚高大峨冠,侧身前行前后各一个执戟護卫,后一随从文雅,手拿文卷似文官模样。右上角两人执刀盾相击

9“接官图”,上刻四人一人体大,居画面之中峨冠,含笑其笑采用了夸张手法,拱手前一人相迎,一人倒水后随一人似挑担状。两幅长约为1.20米宽1米。

这些汉画像石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代囚民的生活是伟大的史诗,无声的音乐不朽的画卷,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既反映了灵魂升天的黄老哲学思想,又显示了秦汉王朝的金聲玉振浩然之气,使人有鲁殿灵光之感填补了我国美学文学哲学史图卷方面的空白和不足。石刻画构图手法多样既有线条勾勒,又囿浮雕凸现还采用了象征、夸张、变型等手法,以及纯漫画式的画法新颖、大胆、泼辣,想象力丰富线条优美流畅。是我国古代美術作品中的珍品观后使人耳目一新。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