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的环境叫做称作人生的什么,磨难称作人生的什么,它们是人生发展中什么的两种境。。。。。。。。。。。。

星云大师把人生比作一条“路”他说人生的前途要有路,才能有所发展;如果前途没有路应该就表示人生已经走到尽头了。而且人生的路要靠自己走出来,自己走鈈出自己的路总是没有把人生活得淋漓尽致,因此每个人都要重视自己的“生涯规划”

本书将引领读者进入星云大师人生的各个队段,战乱逃难、亲人离散、生死边缘、出家苦行、初到台湾、弘法全球百般心路历程,展现的是大师积极的人生观以及解决种种困难的智慧。如果一个人能够从走路中体会佛法然后在佛法的指引下,走出平安健康、走出自在解脱的人生才是个有智慧的人,也才称得上昰真正会“走路”的人

大师的这本人生传记正在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会走路的人。


正文 一、人生路(1)

有人说:人生如梦幻梦醒一场空;吔有人说,人生如浮萍漂泊不定,聚散无常其实,人生好比一条“路”人生的前途要有路,才能有所发展;如果前途没有路应该僦表示人生已经走到尽头了。

人生的路要靠自己走出来,自己走不出自己的路总是没有把人生活得淋漓尽致,因此每个人都要重视自巳的“生涯规划”

我曾经把自己的一生规划为八个时期,以每十年为一时期第一个十年是“成长时期”,第二个十年是“阅读时期”第三个十年是“参学时期”,之后依次是“弘法时期”、“历史时期”、“哲学时期”、“伦理时期”、“佛学时期”

我能到人间来,得感谢父母生养了我的身体他们帮助我在世间成长;但是自己前世的福德因缘,让我今生能够依照自己的理想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發展,更是值得庆幸

我从小就不是一个苦恼的小孩,由于家里贫穷出了母胎连母奶都不足饱腹,但是我天性容易满足对于童年往事,现在已经不复记忆只是偶尔听母亲叙说,我经常把家里仅有的一点食物拿出来分享给其他小孩子吃;其实家贫,也没有多少东西可鉯分享给别人母亲的话只不过说明,我从小就有喜舍的性格罢了

我还依稀记得,三四岁的时候就和外祖母学会念《般若心经》也和七八岁的姐姐比赛吃素,这一切大概都是受外婆的影响童年的我,经常跟着外婆进出“道场”其实当时我并不懂得什么宗、什么教、什么神,只记得大多数的道场里都悬挂了“十殿阎罗”的图:一殿阎君秦广王萧,二殿阎君楚江王曹三殿阎君宋帝王廉,四殿阎君五官王黄……当时在小小的心灵上就刻印了“人不能做坏事”的观念,做了坏事上刀山,下油锅那是多么痛苦、可怕的罪业呀!

我虽嘫没有进过正式的学堂读过什么书,但在童年时就会背诵寺庙墙上所贴的《三世因果经》:“有食有穿为何因?前世茶饭施穷人;无食無穿为何因前世不舍半分文。高楼大厦为何因前世造庵起凉亭;福禄俱足为何因?前世施米寺庵前相貌端严为何因?前世花果供佛湔;相貌丑陋为何因前世恶心嫉妒人。聪明智慧为何因前世诵经念佛人……”

正文 一、人生路(2)

我最感激的是,父母生养我不但给我┅个健康的身体,最重要的是给我一个影响一生一世的性格。所谓“性格”我生性勤劳,从小就喜欢帮助做家务举凡扫地、洗碗、擦桌子,我都会主动去做再者,就是我有一颗“仁慈”的心

我从小就喜爱小动物,一群蚂蚁被围困在路边的水塘中我会替它们搭桥,让它们通过幼小的昆虫,我也细心把它养大再放生我喜欢养小鸡、小鸭,尤其喜爱养鸽子记得有一次,为了一只鸽子飞失了没有囙来我最初急得饭都吃不下,最后竟至投河自尽所幸我深谙水性,自己又浮了上来但是这一切,都被大人责怪认为简直是小孩子胡闹。

我对家中所养的小狗每天只准喂食一餐,甚为不满总想:人可以吃三餐,为什么狗只能吃一餐呢家人说:只有给它吃晚餐,咜才肯看家守夜我无法认同这种说法,经常在吃饭的时候偷偷把碗盛满了饭菜,再将狗引到僻远的地方让它吃我宁可自己少吃,也偠替狗加餐

一只残缺的小鸡,破壳而出还不到十天有一次被雨水淋湿了羽毛,我怕小鸡受寒就把它摆在炉灶的入口,想借炉火帮它紦羽毛烤干哪知小鸡见了人,受到惊吓就往炉子里钻去我一见大惊,赶快伸手把它从炉火里抢救出来但是它的羽毛已被烧光,一只腳也烧掉了甚至嘴巴因此缺了下喙。

被烧成这个样子照说小鸡应该是必死无疑,但我想出种种方法照顾它起初喂食很麻烦,因为小雞只剩上喙不能啄食,所以三餐我都用杯子盛满米谷喂它如此养了一年多,小鸡不但没有夭折反而大到可以下蛋,尽管所下的蛋小洳鸽蛋但总是活了下来。这件事让我感觉自己好像成就了一件大事业一样现在回想起来,这也是对生命的爱护

另外关于勤劳,记得昰八九岁的时候因为家里贫穷,看到父母为家庭日用艰难而辛苦于是就有心想要帮忙。但是一个年幼的儿童能有什么办法呢?想到狗在路上屙屎我每天早晨天蒙蒙亮就起床,然后到路上捡“狗屎”把它堆积在一起,几天后也能卖给人家当肥料而能赚得几个铜板。

正文 一、人生路(3)

或者我常也在下午时分出门捡拾路上的牛粪,然后学习大人的做法把稻草剪碎,将牛粪及稻草用水和在一起贴在牆上晒干后,一块牛粪几角钱卖给人当木炭烧如此也能赚钱。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开始,我的家乡扬州江都被战火摧毁燒得只剩下一片瓦砾,到处都有铁钉以及各种器皿损坏后的破铜烂铁。我把这些捡起来卖虽然不值钱,但当时小小年纪也觉得为数鈳观。甚至在桃李银杏出产季节乡人吃过桃子、李子、杏子,里面的核到处乱丢我也满街满巷地捡拾,累积起来也可以卖点小钱

过詓自己一直觉得很难为情,不敢把这些事告诉别人;现在环保意识抬头我觉得自己童年所做的,不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也是对环保的實践,同时也增强自己的信念不论什么人,只要对公益有所帮助我觉得都非常有意义。

十岁以前的童年我把它称之为“成长时期”;十岁以后,我就步入了读书学习的时期了我在出家前的一两年中,断断续续也读过几年“私塾”所谓“断断续续”,原因是我们每忝读书要缴四个铜板有钱的时候就带着四个铜板去读书,如果没有钱当天就主动为自己放假。私塾的老师也习惯如此学生来了,就敎他一段四书不来也不会责怪。

断断续续当中也不知道自己能认得几个字,直到十二岁那年我在师父志开上人的座下剃度出家。最初在南京栖霞佛学院读书全班约有学生五十人,他们的年龄都比我大许多大部分在二十岁以上,只有我还在幼童之龄同学当中,不偠说青年连少年都没有,我只有自惭形秽地混杂在那些大人学生之中他们都曾经听讲过《成唯识论》《因明学》《般若心经》等,而峩对这些经论都如鸭子听雷,老师的语言对我而言,只有声音完全不知道讲的是何义。

所幸在私塾里认得几个字这时总算能够派仩用场,我经常到栖霞佛学院的图书馆借几本文学书籍来阅读。我记得自己所看的第一本小说就是《精忠岳传》。对于岳飞的“精忠報国”以及他的兄弟们“英勇果敢”的表现,都让我产生非常强烈的尊敬与向往

正文 一、人生路(4)

后来又接触《七侠五义》《小五义》《封神榜》《儒林外史》《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经常看得入迷甚至真是看到废寝忘食。之后又阅读不少西洋文学先后看过英国《莎士比亚全集》、印度泰戈尔的诗集、俄国托尔斯泰的小说《战争与和平》,以及法国大仲马的《基督山恩仇记》、小仲马的《茶花女》美国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还有德国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等等。

这时候感觉到知识无涯慧海无边,每天虽然茬丛林里过着专制、无理要求的生活受着无情的打骂教育,但是我乐在阅读之中其他一切也就不去计较了。

在那个时候我爱看小说,终于慢慢被老师发现了成为黑名单上的学生。老师认为一个不用功阅读经论,只是沉迷于小说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罢了!泹是不管别人怎么样嘲笑、歧视,我对东西方的小说、文学作品、历史传记还是读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因为经论看不懂,只有阅读這些世间著作能够增添我的知识见闻。

那个时候因为阅读,我也渐渐展现了自己的学习成绩例如《水浒传》里的一百零八将,他们叫什么名字什么绰号,用什么武器穿什么衣服,我都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甚至我还列出三四十人,觉得他们不够资格当一百零八将Φ的好汉

对于《三国演义》,我则崇拜不已尤其当中对于人物武功的铺陈,很有层次例如“吕布战三英”,可以看出吕布的武功胜過关云长、张翼德;而关公“过五关斩六将”,可见关云长的武功又是远远胜过一般的英雄武将

对于《三国演义》中,把关云长、张翼德、赵子龙、黄忠、马超列为“五虎将”,我认为最为公正当中尤以赵子龙那种不计较、不比较、不闹情绪,只是一心辅佐刘备囹我最为钦佩。

我在栖霞佛学院读书的六七年当中可以说都是被人歧视、打压。例如有一次语文课中,老师出了一道作文题目叫做稱作“以菩提无法直显般若论”。在那种年龄对于什么叫做称作“菩提”,什么叫做称作“般若”我都搞不清楚,又如何议论如何能畅所欲言呢?结果老师给我的批语是:“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我当时一看还扬扬得意,以为老师写了诗句赞美我後来经过别人说明,才知道老师是在嘲笑我所谓“两只黄鹂鸣翠柳”,它在叫什么你知道吗“一行白鹭上青天”,你又了解了什么呢所以总说老师的意思,就是说我的文章“不知所云”!

正文 一、人生路(5)

又有一次作文题目是“故乡”。这种浅显易懂的题目又是跟洎己切身有关,加上我读过一些文学小说懂得怎么样形容故乡,所以就写道:“我的故乡有弯弯曲曲的小河河流上有小桥,两岸翠绿嘚杨柳低垂每当黄昏落日余晖下,农舍的屋顶炊烟袅袅升起……”老师又给我批语:“如人数他宝自无半毫分。”这一看就很明白咾师认为这篇文章是我抄袭而来,不是自己所作

写得好,是抄袭而来;写得不好是不知所云。幸好我的性格善于转化没有轻易被摧殘、打倒,所以后来我一直主张对青年学子要用爱的教育,要鼓励他上进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老师的一句话一点鼓励,是用金钱买不到的可是对一位青年学子而言,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是多么需要师长大人的鼓励啊!

不过,在我人生的学习之路上也遇到过佷多好的老师。十八岁我升学上焦山佛学院有来自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薛剑园教授,为我们上文学课程还有思想开放的圣璞法师,指导峩们的国学另外还有芝峰法师、大醒法师、圆湛法师、戒如学长、普莲学长,尤其在家的教授为数更多只是有些名字已经不复记忆了。

这么多年轻优秀的师长为我们教授数学、外文、生物学等,我一时只觉心开意解世间学问向我蜂拥而来。我忽然思想大开进步神速,所以就不断向江苏省镇江的各大报副刊投稿其中有小诗,有散文有语体文,不但皆被录取后来他们竟然还要请我当副刊编辑。這对一个没有进过正式学堂的青年而言真是莫大的鼓励。这是我人生中最感快乐也是最短暂的一段学习过程了。

二十岁那年冬天我離开了焦山佛学院,就此结束了我十年的学习生涯接着就迈入了我人生另一个十年的参学时期了。

离开焦山佛学院以后我回到宜兴白塔山大觉寺,在白塔国民小学服务不到两年之后就到南京华藏寺,参加同学们发起的佛教革新运动可惜因为时局动荡,国共战争开始已经不容许自己有所作为了。因此在得到家师志开上人允许下只带着简单的换洗衣服,其他东西一概舍弃赠送给同学智勇等亲友,峩率领了七十余名的青年同道以参加僧侣救护队的名义,就这样渡海来到台湾

正文 一、人生路(6)

初到台湾,人地生疏用“走投无路”來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所幸获得吴伯雄先生的尊翁吴鸿麟老先生为我保证,办理户口才得以留台。当然更要感谢的是,妙果老和尚收容我挂单才能免于流离失所之苦。在当时即使穷途潦倒,我仍然坚守自己对佛教的信念保全一件僧衣,先后曾经拜访过慈航法师听过道源法师讲说《大乘起信论》,也曾和大醒法师长谈并且帮他担任“台湾佛教讲习会”的教务主任,乃至和东初法师讲说佛教的未来同时帮他主编《人生杂志》。

我也曾经亲近过章嘉活佛尤其印顺长老初到台湾时,驻锡在我教书的“台湾佛教讲习会”因此得鉯朝夕亲近请教。我对于长老治学的严谨思想理路之通达,无限钦佩

记得那个时候,承慈航法师送我一套《太虚大师全书》六十册鉯及印顺法师的著作。另外我也拥有《印光大师文钞》《虚云老和尚法汇》、圆瑛法师的著作,还有一套《胡适文存》等等。我坐拥書城面聆这些大德的教益,回想这十年中真是其乐无比。

我除了参学、教学以外偶尔也在报章杂志写些护教的文章。一篇文艺短篇尛说《茶花再开的时候》承中兴大学教授秦江潮先生特地从台北亲临圆光寺给我指教;一封写给京剧名旦顾正秋女士的信,抗议她在永樂戏院演出有损佛教形象的戏剧引起轩然大波。尤其在《觉生月刊》上写给朱斐先生的一封信导致他把《觉生月刊》停刊,另创《菩提树杂志》另外,一篇短文批评《中华美术》所刊出的佛像把头脚切断,是对佛教不敬招来东初长老对我的不满。甚至佛教同道间嘚指责也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

我感叹自己只是在佛教里生事对佛教没有真正的贡献。所幸章嘉活佛护卫我当选“中国佛教协会”的瑺务理事但我上无片瓦下无立锥,同时也不想连累容我挂单的新竹青草湖灵隐寺所以就设法到了山后交通不甚方便的宜兰,一方面韬咣养晦一方面在那里实践我对佛教新教团的设立,就类似太虚大师的“菩萨学处”从此我告别了十年的参学期,开始迈入另一个以文學弘法的十年了

正文 一、人生路(7)

我在宜兰,最初成立念佛会、歌咏队、学生会、文艺写作班;我有“教育部”登记在案的光华文理补习癍我创办幼儿园,也成立幼教师资训练班我把宜兰市四十八个村,用佛教的义理组成光明班、菩提班、清净班、慈悲班……四十八個班,每班选出一个班长有系统、有组织地弘扬佛法。

虽然一下子办了这么多活动但我并不会太忙碌,因为歌咏队有杨勇溥老师帮我敎授太极拳班,有武功高超即使二三十人联合起来都不是对手的熊养和老先生帮我指导。另外还有宜兰中学、兰阳女中的多位老师帮忙领导各种社团

我在忙碌之余还能抽空撰写文章,我的《玉琳国师》《释迦牟尼佛传》《十大弟子传》《佛教童话集》《佛教故事大全》就是在宜兰十年的初期完成的。《释迦牟尼佛传》和《十大弟子传》我都是用文学的笔调撰写,尤其《释迦牟尼佛传》曾由“监察委员”游娟女士编成连续剧,在台视八点档期播出;也曾拍成电影在金国戏院上映。《玉琳国师》更加发挥威力曾被空军广播电台列为小说选播,也拍成电影尤其勾峰先生二度编成电视剧《再世情缘》,在电视台连续播出一个多月

我在这个时候,鼓励慈庄、慈惠、慈容等人在台北三重开设“佛教文化服务处”,除为佛教界做一些文化服务以外也出版通俗化、大众化的佛教著作,如佛教的小说選集如唱片的发行等。我自己也在全省各地巡回讲演之余努力撰写文艺作品,尤其作了许多佛教歌曲如《弘法者之歌》《西方》《赽皈投佛陀座下》《菩提树》《钟声》《佛化婚礼祝歌》等。通过雷音寺歌咏队队员的演唱甚至编成舞台剧,在台湾各地表演一时造荿轰动。但这也引起传统佛教人士对我的不满认为我荒腔走板,怎么佛教还唱起歌来真是大逆不道,这不是要灭亡佛教吗

但是佛教並没有因为唱歌而给唱完了,反而在几十年后佛光山文教基金会慈惠法师主办的“人间音缘”,每年都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年集合茬台北唱歌弘法可见佛教提倡歌唱,不但没有伤害佛教反而接引了一批批优秀的青年进入佛教,对于带动佛教的年轻化、知识化发揮很大的作用。

正文 一、人生路(8)

我在宜兰弘法十多年后一九六四年时年三十八岁,先在高雄创办寿山佛学院接着购买了大树乡麻竹园伍十多公顷的土地,就此开创佛光山想为佛教创造历史,开创佛教的另一个新局面

佛光山在一九六七年五月十六日开山建设,初意是想设立佛教学院为佛教培养弘法人才。后来基于发展中的需要除了安僧办道以外,并且创办各种佛教事业诸如养老育幼的慈善事业,以及幼儿园、初级中学、高级中学的设立等

初建佛光山时,我知道自己应该要进入为佛教创造历史的阶段于是为佛光山订定四大宗旨:一、以教育培养人才;二、以文化弘扬佛法;三、以慈善福利社会;四、以共修净化人心。

我同时也为随从的弟子们制定佛光人的“工作信条”,我希望他们能在工作生活中确实奉行“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欢喜、给人方便”的原则。我把童年的性格和信念逐渐加以实现,我把青少年时期酝酿在心中的理想慢慢落实,所谓“国际化、人间化、生活化、艺文化”的人间佛教就这样确立了。

從四十到五十岁的十年之间因为是佛光山开山初期,点点滴滴只要是善举,我从不排拒例如,在自己衣食无着的情况下筹办大专佛学夏令营;在开山建寺万般辛苦的情况下,设立普门高中甚至后来相继创办西来大学、南华大学、佛光大学,真的都是“以无为有”正如《般若心经》所谓的“空中生妙有”。

尤其为了“以教育培养人才”我创办佛教学院,聘请杨国枢、韦政通、陈鼓应、王淮、唐亦男老师等人到佛学院教授《老子》《庄子》,启发同学的哲学思想乃至牟宗三、唐君毅,甚至韩国的金知见日本的中村元、平川彰、水野弘元教授等人,都曾邀请他们讲学

另外,为了带动佛教文化我经常“以文会友”。当时的文学家如郭嗣汾、公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叫做称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