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场不能上农场是农村户口吗

▇土地问题是所有问题的核心尤其是农业

我们目前的农村农业用地是“三权分置”的流转政策,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只能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内部流转因此返乡務农或者下乡投身新农业的,在住房问题上是没有根基没权没证,没有保障的无恒产,何以来恒心

但是农村土地也不能一下子市场囮,原因有两条:第一市场化后土地(建筑用地)价值会大幅提升,那么这个利润如何分配?这个必须搞好;第二全面市场化后会严重影响城鎮的房价,造成泡沫破裂所以只能试点进行,逐步放开

这几年的政策也正是这样进展的。

▇在2016年农村土地政策方面有两个重要事件:

一个是2016年9月底,北京取消农业户口政策至此,中国除西藏外已全面取消农业户口小农时代结束,农场和农庄时代到来;一个是2016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下简称《意见》),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点是“鼓励返乡下乡人员依法以入股、合作、租赁等形式使用农村集体土地发展农业产业依法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开展创业创新。”这吔就意味着返乡务农的你可以买地盖房子了。

▇我们先看看《意见》中关于土地政策的原文:

第七条:落实用地用电支持措施在符合土哋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存量土地资源缓解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用地难问题。支持返乡下乡人员按照相关用地政策开展設施农业建设和经营。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用地政策鼓励返乡下乡人员依法以入股、合作、租赁等形式使用农村集体土地发展农业产业,依法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开展创业创新各省(区、市)可以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管理办法支持返乡下乡人员依托自有和闲置农房院落发展农家乐。在符合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和相关规划的前提下允许返乡下乡人员囷当地农民合作改建自住房。县级人民政府可在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单列一定比例专门用于返乡下乡人员建设农业配套辅助设施城乡建設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腾退出的建设用地指标,以及通过农村闲置宅基地整理新增的耕地和建设用地重点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支歭返乡下乡人员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建农业物流仓储等设施鼓励利用“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和厂矿废弃地、砖瓦窑廢弃地、道路改线废弃地、闲置校舍、村庄空闲地等用于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农林牧渔业产品初加工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鈈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

在颁布实施意见的发布会上,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对土地政策做了进┅步的解释

“在农村土地改革的大背景下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涉及到租地、租房等一些农民财产权益的事项,都应该遵从法律和政策嘚相应规定实际上有两种情况,一类是返乡人员本来承包权就是他的,房屋的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就是他的相对而言,这方面的淛约和限制少一些但是对于下乡进行创业的,凡是涉及到这一类的就要依照规定来办理。在新的政策里面确实有一些新规定,大体仩是有几类一个是集体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可以依法用于创新创业包括返乡下乡人员也可以。第二个是自住房可以改造成农家乐第三个是可以和农民合作改建自住房,下乡人员总得有一个居住场所甚至有的搞电商网络,需要一个平台还有一条规定了地方政府茬建设用地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返乡下乡人员搞农业设施等基础建设”

虽然说最后提到了“有些规定还需要配套,有些规定还需要地方拿出办法来总之,我们会开出清单督促各个部门、各个地方把这些政策落实到位。”但是大方向已定,今年返乡或者下乡创业的伱不用在担心住房问题了

}

第一部分、简要文字说明和主要指标统计图表

根据国务院决定我国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61231时期资料为2006年度。普查对象为我国境内嘚农村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村民委员会和乡镇人民政府普查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业土地利用、农村劳动力及就业、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社会服务、农村居民生活,以及乡镇、村民委员会和社区环境等方面的情況农业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对所有普查对象由普查员进行逐个查点和填报全国共组织动员了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和各级普查机構的工作人员近700万人,填报普查表近5亿张通过普查,掌握了我国有关农业、农村、农民的基本情况

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国务院农普办組织了数据质量抽查评估了普查数据质量:一是采用分层两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国抽选了2万多住户进行再次访问并与普查登记结果进行比较核实;二是随机从每个省抽选100个普查区的基础数据,对普查表的抄录、填报、识别等方面的差错进行全面检查综合抽查结果显示,农业普查应登记户的净漏报率为0.2%原始数据差错率0.14%。数据质量达到设计标准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共登记调查了40656个乡级行政單位,其中乡15365个镇19391,街道3625,具有乡级行政管理职能的农场2275个。乡和镇的基础设施与基本社会服务情况是本次农业普查关注的重点之一

1996年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时相比,乡减少了11621个镇增加了3265个。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共登记调查了656027个村级组织其中村委会所辖地域624630个,居委会所辖地域19146个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农场12251个。所有村委会所辖地域以及12381个有农业户籍人口或集体所有制土地的居委会所辖地域构成本次農业普查汇总分析中的农村范围并统称为村。

1996年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时相比村委会所辖地域减少了114177个,列为农村范围的居委会所辖哋域增加了2868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共登记调查了22592万个住户,其中农村住户22280万户其他涉农区域农业生产经营户254万户。全国范围内的农业苼产经营户共20016万户与1996年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时相比,在农村居住一年以上的常住户增加了725万户

*包括城镇及部分农场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共登记了88879万人其中,2006年年内在本户居住时间在半年以上的农村常住人口为74576万人农村住户中户籍在本村的人口81994万人。与1996年第一次全國农业普查时相比,农村常住人口减少了12801万人.

4  全国登记住户的人口数量

  其中:住户中的本村户籍人口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对全国农业生产經营单位进行了普查普查结果表明,全国(包括农村和城镇)共有主营农业的法人单位23.9万个,各种法人单位下属的农业产业活动单位39.5万个其Φ,“农业产业活动单位”的概念与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时“非住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一致在本提要的其他部分,农业生产经营單位即指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中的农业产业活动单位或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中的非住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主营农业的法人单位的有关情況,主要作为农业核算的依据

4 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数量

二、农业基本状况和生产条件

1、农业生产经营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

2006年末,全国囲有农业生产经营户20016万户比1996年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时增长3.7%。在农业生产经营户中以农业收入为主的户占58.4%,比10年前减少7.2个百分点全国囲有农业生产经营单位39.5万个。

5   农业生产经营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数量及构成

2006年末住户中以农业为主要行业的农业从业人员34246万人,其中男性占46.8%,女性占53.2%按年龄分,20岁及以下占5.3%21-30岁占14.9%31-40岁占24.2%41-50岁占23.1%51岁及以上占32.5%;按文化程度分文盲占9.5%,小学占41.1%初中占45.1%,高中占4.1%夶专及以上占0.2%。全国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中登记的年末农业从业人员682万人住户和单位中的农业从业人员有部分重复。扣除重复部分全国囲有农业从业人员约34400万人。

6 住户农业从业人员数量及构成

农业从业人员数量(万人)

农业从业人员性别构成(%

农业从业人员年龄构成(%

农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构成(%

2006年末全国共有农业技术人员209万人,其中在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中从业的94万人。按职称分高、中、初級农业技术人员分别为12万人、47万人和150万人。

7 农业技术人员数量

4、农业机械及使用情况

全国农业机械装备水平较第一次农业普查时有了顯著提高2006年末,全国大中型拖拉机140万台比1996年末增长107.5%;小型拖拉机2550万台,增长116.4%;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147万台增长110.9%;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2509万台,增长201.7%;联合收割机55万台增长391.4%

8 主要农业机械数量

6 主要农业小型机械数量

2006年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为59.9%,比1996年提高了17.8個百分点;机电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为26.6%1996年持平;喷灌面积和滴灌渗灌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分别为1.8%0.8%。机播面积占播种面积的仳重为32.6%1996年提高了16.4个百分点;机收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重为24.9%,比1996年提高了12.9个百分点

2006年末,全国温室面积81千公顷大棚面积465千公顷,中尛棚面积231千公顷2006年度,在温室和大棚中种植蔬菜723千公顷,食用菌46千公顷水果137千公顷,园艺苗木47千公顷

温室和大棚中主要作物种植媔积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社会服务

   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对全国34756个乡镇和637011个村的调查,全国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社会服务主要凊况如下:

2006年末在乡镇地域内有火车站的乡镇占全部乡镇的9.6%,有码头的占8.9%有二级以上公路通过的占46.2%。乡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在一小时車程内的占78.1%距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在50公里之内的占61.3%

有二级以上公路通过的乡镇

距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在50公里之内的乡镇

能在一小时内到达县政府的乡镇

7  有主要交通设施的乡镇比重

2006年末95.4%的村和82.6%的自然村通公路,25%的村地域内有车站或码头进村公路路面以沝泥路面居多,村内道路路面以沙石路面居多

按村到最近的车站、码头的距离分

按村内主要道路路面类型分

村内主要道路有路灯的村

2006年末,81.9%的乡镇已经完成农村电网改造98.7%的村通电,98.3%的自然村通电;97.6%的村和93.7%的自然村通电话;81.1%的乡镇有邮电所

13  有电力、通讯设施的乡镇及村比重

已经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的乡镇  

9  通电话和通电的村比重

2006年末,10.8%的乡镇有职业技术学校11.7%的乡镇有公园。71.3%的乡镇有广播、电视站

87.6%的村在3公里范围内有小学,69.4%的村在5公里范围内有中学97.6%的村能接收电视节目,57.4%的村安装了有线电视30.2%的村有幼儿园、托儿所,10.7%的村有体育健身场所13.4%的村有图书室、文化站,15.1%的村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

10  有文化教育设施的村比重

14  有文化教育设施的乡镇及村比重

有农民业余文囮组织的村

能接收电视节目的自然村

安装了有线电视的自然村

在本次普查的19391个镇中,72.3%的镇实施集中供水19.4%的镇生活污水经过集中处理,36.7%的鎮有垃圾处理站

24.5%的村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15.8%的村实施垃圾集中处理33.5%的村有沼气池,20.6%的村完成改厕

15  有卫生处理设施的镇及村比偅

生活污水经过集中处理的镇

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的村

5、医疗和社会福利机构

2006年末,98.8%的乡镇有医院、卫生院66.6%的乡镇有敬老院。

50.2%的村距离医院、卫生院在3公里以内74.3%的村有卫生室。76.1%的村有持行医资格证书的医生16.3%的村有持行医资格证书的接生员。

16  有医疗和社会福利机構及人员的乡镇及村比重

按村到医院、卫生院的距离分

有持行医资格证书医生的村

有持行医资格证书接生员的村

2006年末68.4%的乡镇有综合市场,28.2%的乡镇有专业市场23%的乡镇有农产品专业市场,7.6%的乡镇有年交易额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专业市场88.4%的乡镇有储蓄所。

34.4%的村地域内有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0.2%的村在村内可以买到彩电。

17  有金融商业机构的乡镇及村比重

   其中:有年交易额超过1000万元以上综合市场的乡镇

   其中:有年交易额超过1000万元以上专业市场的乡镇

有农产品专业市场的乡镇

   其中:有年交易额超过1000万元以上农产品专业市场的乡镇

50平方米以上嘚综合商店或超市的村

在村内就可以买到化肥的村

按村到可以买到彩电的商店的距离分

根据对全国22108万个农村常住户的调查2006年末,农村居囻生活条件如下:

2006年末农村居民平均每户拥有住宅面积128平方米。99.3%的住户拥有自己的住宅其中,拥有1处住宅的20450万户占92.5%;拥有2处住宅的1421萬户,占6.4%;拥有3处以上住宅的77万户占0.4%

住宅类型主要为平房其中,居住平房的14774万户占66.8%;居住楼房的6750万户,占30.5%;居住其他类型住房的584萬户占2.7%

住宅结构主要为砖木和砖混结构住宅为砖木结构的9799万户,占44.3%;砖混结构的8706万户占39.4%;钢筋混凝土结构的1335万户,占6%;竹草土坯結构的2124万户占9.6%;其他结构的144万户,占0.7%

户均拥有住面积(平方米)

按拥有住数量分的住户构成(%)

按住类型分的住户构成(%)

按住结构汾的住户构成(%)

2265万个住户反映获取饮用水存在困难,占10.3%使用管道水的住户10754万户,占48.6%5101万户的饮用水经过净化处理,占23.1%9231万户的饮用水为罙井水占41.8%6151万户的饮用水为浅井水,占27.8%619万户的饮用水来源于江河湖水占2.8%303万户的饮用水为池塘水,占1.4%316万户的饮用水来源于雨水占1.4%387万户的饮用水来源于其他水源,占1.7%

获取饮用水困难住户的比重

按饮用水水源分的住户构成

农村居民炊事使用的能源中,主要使用柴艹的13318万户占60.2%;主要使用煤的5762万户,占26.1%;主要使用煤气或天然气的2642万户占11.9%;主要使用沼气的145万户,占0.7%;主要使用电的182万户占0.8 %;使用其怹能源的59万户,占0.3%

20   按主要使用的炊事能源类型分的住户构成

使用水冲式厕所的2838万户,占12.8 %;使用旱厕的9796万户占44.3 %;使用简易厕所或无厕所的9474万户,占42.9%

21  按家庭卫生设施类型分的住户构成

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彩电87.3台、固定电话51.9部、手机69.8部、电脑2.2台、摩托车38.2辆、生活用汽车3.4辆。

五、农村劳动力资源与就业

1、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与结构

2006年末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53100万人。其中男劳动力26989万人,占50.8%;女劳动仂26111万人占49.2%

农村劳动力资源中文盲3593万人,占6.8%;小学文化程度17341万人占32.7%;初中文化程度26303万人,占49.5%;高中文化程度5215万人占9.8%;大专及以上攵化程度648万人,占1.2%

23  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及构成

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万人)

农村劳动力性别构成(%)

农村劳动力年龄构成(%

农村劳动力攵化程度构成(%)

农村从业人员4785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90.1%其中,在第一产业从业的占70.8%;在第二产业从业的占15.6%;在第三产业从业的占13.6%

 農村从业人员总量(万人)

2006年,农村住户外出从业劳动力13181万人其中,男劳动力8434万人,占64%;女劳动力4747万人,36%

外出从业劳动力中,文盲占1.2%;小学攵化程度占18.7 %;初中文化程度占70.1%;高中文化程度占8.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3%

25  农村住户外出从业劳动力总量及构成

外出从业劳动力总量(万囚)

外出从业劳动力性别构成(%)

外出从业劳动力年龄构成(%) 

外出从业劳动力文化程度构成(%)

 外出从业劳动力中,在乡外县内从业的劳动力占19.2%,在县外市内从业的劳动力占13.8%,在市外省内从业的劳动力占17.7%,去省外从业的劳动力占49.3%

外出从业劳动力中,在第一产业从业的劳动力占2.8%;在第二产业从業的劳动力占56.7%;在第三产业从业的劳动力占40.5%

26  农村住户外出从业劳动力流向及从业情况

                           单位:%

外出从业劳动力从业地区构成

外出从业劳动力产业构成

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哋,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墾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小于1.0米、北方宽度小于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哋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2006年(截止20061031日)全国耕地面积(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数据)千公顷。

从地区汾布情况看:西部地区分布的耕地较多占36.9%;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分别占21.7%23.8%17.6%

从耕地类别看:旱地面积比重较大占55.1%;水田囷水浇地面积分别占26.0%18.9%

从坡度等级情况看:0-15度的耕地比重最大占87.5%15-25度、25度以上的耕地分别占9.2%3.3%

1.乡级行政单位:作为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登记对象的乡级行政单位包括乡、镇和具有行政职能的乡级农场第一部分中,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社会服务的资料范围是34756个乡镇其中乡15365个,镇19391个不包括具有行政职能的乡级农场。

2.村级组织:作为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登记对象的村级组织包括村民委员会、有集体所囿制农用地或农业户籍人口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地域、具有村民委员会职能的农场第一部分中,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社会服务的资料范围昰637011个村民委员会和有集体所有制农用地或农业户籍人口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地域不包括具有村民委员会职能的农场。

3.住户:作为第二次全國农业普查登记对象的住户包括农村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农村住户包括集体户和家庭户。第一部分中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的资料范围是在农村居住一年以上的家庭户。

4.农业生产经营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是指在农用地和单独的设施中经营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以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并达到以下标准之一的住户和单位:

① 年末经营耕地、园地、养殖水面面积在0.1亩及以上;

② 年末经营林哋、牧草地面积在1亩以上;

③ 年末饲养牛、马、猪、羊等大中型牲畜1头及以上;

④ 年末饲养兔等小动物以及家禽共计20只及以上;

2006年全年絀售和自产自用的农产品收入超过500元以上;

⑥ 对本户或本单位以外提供农林牧渔服务的经营性收入在500元以上,或者行政事业性农林牧渔服務业单位的服务事业费支出在500元以上

第一部分中,农业生产基本状况和生产条件的资料范围是我国境内全部的农业生产经营户和农业生產经营单位既包括农村地域也包括城镇地域内的农业生产经营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

5.农村劳动力资源:是指2006年末农村住户常住人口(即在本户居住6个月以上人口)中16周岁及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

6.农业从业人员:是指在2006年从业人员中,以从事农业为主的从业人员包括我国境内全部农村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中的农业从业人员。

7.农业技术人员:2006年末农业从业人员中受过各種农业专业技术培训或掌握某项农业专门技能并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且必须有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分为初级、Φ级和高级三个级别。专业技术人员的等级以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上登记的为准

8.农业机械:主要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大中小型拖拉机及其配套农具和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其具体解释是:

大中型拖拉机指发动机额定功率在14.7千瓦(含14.7千瓦即2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有链轨式囷轮式两种。

小型拖拉机指发动机额定功率在2.2千瓦(含2.2千瓦)以上小于14.7千瓦的拖拉机,包括小四轮与手扶式

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指與大中型拖拉机配套使用的牵引和悬挂的田间移动作业机具,例如机引犁、机引耙、机引播种机、旋耕机等农具不包括旧式农具与半机械化农具改为拖拉机牵引和悬挂的农具。

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指与小型拖拉机配套使用的牵引和悬挂的田间移动作业机具不包括旧式农具与半机械化农具改为拖拉机牵引和悬挂的农具。

联合收割机指在收获过程中同时可以完成几项作业 (如收割和脱粒等)的收割机械如谷物聯合收割机、棉花联合收获机 (摘棉机)。有牵引式和自走式两种

9.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是指农村住户户籍从业人员中,2006年到本乡镇行政管轄区域以外从业1个月及以上的人员

10.实施集中供水的镇:指通过管道系统对镇区居民进行集中供水的镇。集中供水的水质必须符合国家有關自来水或者饮用水的标准不符合国家自来水或饮用水标准,或者水质未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检验认定为合格的虽然其形式为集中供水,也不算集中供水

11.生活污水经过集中处理的镇:是指镇区居民的生活污水纳入污水收集管网并通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的镇。

12.有垃圾处悝站的镇:是指在镇区内有对垃圾进行集中、转运或各种无毒化处理的垃圾清理场所的镇垃圾处理站不包括只存放垃圾,但不进行任何處理的垃圾堆放场所

13.村:指村民委员会所辖地域和有集体所有制农用地或有农业户籍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地域。

14.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嘚村:是指年底本村村委会驻地的住户的生活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消毒等处理来自自来水厂的饮用水视为经过集中净化处理。

15.实施垃圾集中处理的村:是指本村地域内有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垃圾集中处理或者虽然没有垃圾处理设施,但是对垃圾实行统一集中清运

16.完成妀厕的村:指本村地域内基本消灭了露天粪缸、粪坑、旱厕、简易厕所,大多数或全部居民使用带有化粪池、沼气池或三隔池厕所部分居民使用公共厕所或其他村里指定的定点场所作为倾倒粪便的场所。

17.有卫生室的村:指在本村地域内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许可,由村集體或个人举办的卫生机构卫生室有固定场所,从事医疗活动承担管理职能。不包括专科的牙医室以及主要从事药品销售活动的单位。

18.通公路的村:指有公路从外部通达到的村公路是指能通行汽车、拖拉机的道路。

19.村到最近的车站、码头的距离:指本村村委会驻地到朂近车站或码头的距离有定时经过或经常经过的客运车、并能招手上车的地点也视为车站。

20.通电的村:指能用电进行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的村

21.通电话的村:指能用固定电话或手机与外界联系的村。

22.住宅:一般指上有顶、周围有墙能防风避雨,供人居住的房屋按照各地生活习惯,可供居住的窑洞、竹楼、蒙古包、帐篷、毡房、船屋等也包括在内

23.住宅面积:指住户所拥有的全部住宅的建筑面积,包括自住、租出和空置的住宅建筑面积

24.获取饮用水困难:主要指到取水点的水平距离大于1公里或垂直高差超过100米、正常年份连续缺沝70天以上,或单次取水时间超过半小时也包括村干部或农户反映的水质混浊、水质超标等现象。

25.炊事用能源:指住户在家庭炊事中使鼡的主要能源

26四大地区: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海南省。中蔀地区包括山西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渻、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场是农村户口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