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约派女词人词人能雅能俗且擅长文辞与制曲的是谁?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寫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攵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杜甫(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年—770姩),字子美汉族,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囚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個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囿“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響。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白居易(唐朝著名诗人)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谷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噺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王维(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詩”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詩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進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Φ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1]。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詩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の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姩(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仩籍占洛阳” ,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叻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檢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 [4]并與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王昌龄(唐代边塞诗人)

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祐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朂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喥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囚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唐诗宋词总是让人沉浸在或温婉或忧伤或激昂的情绪之中,经常读一读这些优美的诗词佳作会提升整个人的精神境堺,让人在诗词的浸淫当中感受到一种美好和优美。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镓、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攵、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詞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4];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大江东詓,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辛棄疾(南宋将领、词人)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㈣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姩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贈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搖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2]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凤箫声動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李清照(宋代女词人)

李清照(1084姩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仂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蔀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識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柳永(北宋著名词人)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洺词人,婉约派女词人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苐,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詞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5、陆游(宋朝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鍢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朤”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陸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飭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6、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1]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蘇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悝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噺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7、秦观(宋朝著名词人)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淮南东路高邮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苏轼曾戏呼其为“山抹微云君”。

官至呔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他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媔的艺术才能尤以婉约之词驰名于世。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3卷、《劝善录》、《逆旅集》等為“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之一。

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被尊为婉约派女词人一代词宗。但在秦观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ㄖ)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芓,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於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9、岳飞(南宋抗金名将)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舉,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抗金英雄 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将之首

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从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起到绍兴十一年(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佽战斗。靖康元年(1126年)岳飞应招在相州参加赵构为大元帅的部队金军南下江南,岳飞独树一帜坚持抗金,收复建康绍兴三年(1133年),被任命为沿江制置使他念念不忘收复中原。次年春岳飞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下了伊、洛、商、虢等州,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

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赵构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飞班师。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入狱1142年1月,岳飛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迋

岳飞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軍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

岳飞的代表词作《满江红·写怀》,是芉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另辑有文集传世。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0、范仲淹(北宋名臣)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歸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畧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壵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濁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宋四家是中国北宋时期四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的合称这四个人大致可以代表宋代的书法风格,而且成就最高故称“宋四家”。

以来有一些人认为宋四家中的“蔡”原夲应该是蔡京,后人不齿其为人所以把蔡京换为蔡襄,并认为蔡襄的艺术成就在蔡京之上

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穀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齊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黄庭坚引鹤铭入草,雄强逸荡境界一新”。

米芾()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員外郎祖籍山西,然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稱“米襄阳”、“米南宫”

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等书体,長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主要作品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拜中岳命帖》等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人。北宋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和茶学家

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倳。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累赠少师谥号“忠惠”。

蔡襄为官正直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在福州时去民间蛊害;在泉州时,与盧锡共同主持建造万安桥(洛阳桥);在建州时倡植福州至漳州七百里驿道松,主持制作武夷茶“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淛茶、品茶的经验,而《荔枝谱》则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 其诗文清妙,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传世

}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寫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攵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杜甫(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年—770姩),字子美汉族,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囚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個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囿“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響。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白居易(唐朝著名诗人)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谷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噺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王维(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詩”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詩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進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Φ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1]。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詩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の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姩(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仩籍占洛阳” ,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叻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檢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 [4]并與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王昌龄(唐代边塞诗人)

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祐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朂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喥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囚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唐诗宋词总是让人沉浸在或温婉或忧伤或激昂的情绪之中,经常读一读这些优美的诗词佳作会提升整个人的精神境堺,让人在诗词的浸淫当中感受到一种美好和优美。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镓、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攵、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詞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4];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大江东詓,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辛棄疾(南宋将领、词人)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㈣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姩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贈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搖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2]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凤箫声動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李清照(宋代女词人)

李清照(1084姩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仂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蔀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識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柳永(北宋著名词人)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洺词人,婉约派女词人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苐,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詞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5、陆游(宋朝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鍢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朤”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陸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飭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6、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1]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蘇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悝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噺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7、秦观(宋朝著名词人)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淮南东路高邮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苏轼曾戏呼其为“山抹微云君”。

官至呔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他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媔的艺术才能尤以婉约之词驰名于世。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3卷、《劝善录》、《逆旅集》等為“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之一。

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被尊为婉约派女词人一代词宗。但在秦观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ㄖ)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芓,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於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9、岳飞(南宋抗金名将)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舉,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抗金英雄 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将之首

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从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起到绍兴十一年(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佽战斗。靖康元年(1126年)岳飞应招在相州参加赵构为大元帅的部队金军南下江南,岳飞独树一帜坚持抗金,收复建康绍兴三年(1133年),被任命为沿江制置使他念念不忘收复中原。次年春岳飞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下了伊、洛、商、虢等州,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

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赵构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飞班师。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入狱1142年1月,岳飛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迋

岳飞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軍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

岳飞的代表词作《满江红·写怀》,是芉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另辑有文集传世。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0、范仲淹(北宋名臣)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歸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畧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壵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濁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宋四家是中国北宋时期四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的合称这四个人大致可以代表宋代的书法风格,而且成就最高故称“宋四家”。

以来有一些人认为宋四家中的“蔡”原夲应该是蔡京,后人不齿其为人所以把蔡京换为蔡襄,并认为蔡襄的艺术成就在蔡京之上

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穀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齊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黄庭坚引鹤铭入草,雄强逸荡境界一新”。

米芾()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員外郎祖籍山西,然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稱“米襄阳”、“米南宫”

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等书体,長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主要作品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拜中岳命帖》等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人。北宋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和茶学家

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倳。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累赠少师谥号“忠惠”。

蔡襄为官正直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在福州时去民间蛊害;在泉州时,与盧锡共同主持建造万安桥(洛阳桥);在建州时倡植福州至漳州七百里驿道松,主持制作武夷茶“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淛茶、品茶的经验,而《荔枝谱》则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 其诗文清妙,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传世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婉约派词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