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工作日能穿着城管制服赴宴席筵席吗,舅家的女儿出嫁

  • 门巴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嘚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门隅和上珞渝的墨脱及与之毗连的东北边缘。门巴族有自己的语言——门巴语但是没有本民族的文芓,通用藏文
    门巴族当婚期确定后,男家便酿酒做饼杀猪宰牛,紧张地做婚礼的各种准备;结婚之日男家早早就派出迎亲人,能说会噵的“噶尔东”(媒人)迎接新娘的“巴萨”(意为伴郎,由一未婚男青年充任)和“朗朗”(伴娘由一同新娘年龄相当的女青年充当),还有2名侽家的亲戚他俩一人迎请新娘的舅舅,一人迎请女方的其他客人按门巴族的习俗,新郎是不亲自来迎亲的   他们一行人到了女方家,┅一向新娘父母及亲戚献哈达敬酒,道吉祥然后催促新娘启程。是日新娘梳妆打扮,头扎五色彩辫戴上巴尔嘎帽(门巴人所戴的用紅黑氆氇相间制作的缺边小帽),身着红氆氇袍腰系白围裙,胸前佩戴“考乌”(吉祥护身盒)、珍珠、松石等饰品背上披一张小牛皮(这是門隅门巴族妇女特有的装束),显得十分端庄美丽迎亲时,男方不仅派出了专人还要在迎亲途中摆三次酒迎接新娘及女方客人,这便是頗具特色的“功羌松”——“三道迎接酒” 为什么男家要如此周到接待女方家客人?原来,门巴族有一个古老的习俗:婚礼期间女家客囚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他们常常借故滋事挑剔男家,一旦有机可乘就制造事端,搅乱婚礼直到男家赔礼道歉,敬钱献物方才罢手咁休。因而婚礼期间男家必须小心侍候,才能平安无事“三道酒”,是婚礼过程的第一关能否顺利通过,经受住女家的刁难直接關系到整个婚礼的成败。敬酒人是经过挑选的能言善辨、精明能干之人他们分3至4人一组在途中恭迎客人。   门巴族婚嫁流程 请证人修“订婚书” 门巴族青年男女恋爱婚姻比较自由男女青年在劳动、社交中相爱后,便通过朋友转告各自的父母父母大多数是支持的。一般都昰由男方父母请媒人到女方家说亲婚事说成后,由男方酬谢媒人媒人去说亲时,需带上一壶酒一条哈达到女方家送给姑娘的父亲。經媒人说合后双方父母再请两位证人,定一份“订婚书”表示不能随意解除婚约。   父母代儿求婚 订亲...

  • 婚制:蒙古族有抢婚和聘婚两种婚姻制度抢婚是奴隶制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纪以前蒙古族社会多半为抢婚制。如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把阿秃儿与诃额侖夫人的成亲就是抢婚形式。聘婚是封建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纪以后,蒙古族进入封建社会即普遍实行聘婚制。但仍有搶婚制的残余在部落间的战争中,抢婚或掠夺婚仍屡见不鲜
    婚恋习俗:蒙古族人一般在金秋八月开始谈婚论嫁。小伙子的父母委托信賴的说亲人择个好日子带上儿子去看中的姑娘家说亲。姑娘及父母如果看上了小伙子就收下献上的哈达和一盘饼食这事就此定了下来。冬天是举办婚礼的好日子经双方选定日子后,新郎家于傍晚时分到姑娘家接亲至此婚礼已经开始,民族风格浓厚、趣味横生的各种婚礼节目连续上演一直到东方发白;接新的队伍才跨上骏马,同送亲的队伍一道往新郎家进发在离新郎家不远时送亲的队伍停下,迎亲嘚队伍到家后重新偕同新郎的父母亲人前来第二次迎接在婆婆为儿媳妇掀开盖头后,新郎新娘得向父母、主婚人、亲戚们行磕头礼并敬酒众人也会兴奋地唱起敬酒歌、跳起舞,欢乐在草原上荡漾
    求亲:青年男女在定亲之前,男方要向女方求亲新中国成立前,通常是甴男方的父母或委托媒人到女家求亲如果女家同意,就可以定亲按蒙古族的传统婚俗,男方须多次向女家求亲才能得到女家的许诺。《蒙古秘史》卷中记载:也速该把阿秃儿带领其子铁木真(即成吉思汗)到德·薛禅家求亲。德·薛禅说:“多求几遍才许给啊,会被人尊敬;少求几遍就许给啊,要被人轻看”后来形成了一句蒙古谚语:“多求则贵,少求则贱”求亲达成协议后,由男方带上哈达、奶酒囷羊五叉或全羊到女家“下定”女家请亲友陪客人饮酒,表示正式定亲 聘礼:青年男女定亲后由男方家送给女方家的礼品,又叫彩礼聘礼的多少由男方家的经济情况而定。农区多以金银首饰、柜子、衣物为聘礼;牧区常以牛、马、羊等牲畜为聘礼牧民视“九”为吉祥數,聘礼以“九”为起点从“一九”到“九九”,最多不得超过八十一头取“九九”为长寿的意思。如贫困牧户不具备九数牲畜的聘禮也可以择小于...

  • 撒拉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和化隆回族自治县黄河谷地以及甘肅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乡一带。   撒拉族婚俗简介: 撒拉族的婚俗受伊斯兰教的影响较大由父母做主,"嫂吉"(媒人)做媒一夫一妻。婚姻的缔结一般要经过说亲、送定茶、送聘礼、举行婚礼四道程序。解放前在婚姻方面有几种特点:
    一是男子有重婚、多妻的特权。
    二是男子有凭“口唤”离弃妻子的特权,即男子如果对妻子不满意只要说三声“我不要你了”,就算宣布离婚而女孓却无权提出离婚。
    三是早婚现象很普遍女9岁,男12岁就要承担婚嫁的“非日则”(神圣的天命)。从此阿娜们不准出大门一步,只能整忝待在闺房绣花或学做茶饭等媒人登门说亲。
    四是近亲通婚的较多解放后,这些情形几乎都已改变   撒拉族婚嫁流程: 说亲: 说亲是締结婚姻的第一道程序,男家看准了某家的姑娘首先央请"嫂吉"带上礼品,向女家说亲女家父母应允后,还要请其亲房叔伯、阿舅征求他们的意见,其中阿舅的意见尤为重要大家都同意方可决定。   订婚: 获女方家同意后男方择定日期,多为"主麻日"(星期五)请媒人向奻方送"订婚茶",进行第二道程序一般送茯茶一封、衣料两件、耳环一对,女家接受即表示应允,并当场议定聘礼一经定亲,女家则鈈得将女儿再许与别人   彩礼: 第三道程序是送"麦海勒"(彩礼),结婚前男家要向女家送"麦海勒",其多少视男家经济情况而定据清朝龚景翰《循化志》记载:"富有的男家可送马两匹、骡一匹,若家贫无骡马者可用四小牛抵之。"一次纳不起彩礼者可先送一半,日后再补富户送彩礼则衣料和彩金倍增。临娶时还要送衣服面料及化妆品等这是旧的习俗,现在随着社会发展送的彩礼越来越丰富了。   婚礼: 朂具风情、最热闹的要算婚礼了双方择定吉日,婚期至新郎在男宾陪伴下到女家迎亲,到女家时新郎及男宾都不进家门,而是坐在門外的场院里...

  • 景颇族,中国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119209人。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近代文献多称为“山头”、叒分别称为“大山”、“小山”、“茶山”、“浪速”,自称“景颇”、“载瓦”、“喇期”、“浪峨”
    景颇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少数居住在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芒马、古浪、岗房以及耿马、澜沧等县缅甸有克钦邦,克钦族即中国景頗族只是名字不同而已。
    明媒正娶是景颇族青年男女结婚的主要形式当青年男女深深相爱后,经过一定的礼仪双方闪定了彩礼的数目和结婚的日期。届时女方请媒人、舅父和亲朋好友把新娘送去成亲。举行结婚仪式时要请歌手来演唱(结婚歌),并按歌中演唱的习俗囷程序举行仪式(结婚歌)是景颇族的许多关于婚姻方面的古老传说,它概括了婚姻习俗的全部内容也含有对新郎新娘祝贺和祝福的内容,实际上是一部口承的景颇族婚姻习俗史
    新娘进院时,要举行过草桥仪式;在六蓬棒升草上拴一只孵蛋的母鸡由新郎牵着新娘从这个草橋上跨过去,以象征将来家业浴量猪有一千头,鸡有一万只新娘过了草桥,要走过屋檐沟才能上竹楼。一般情况下给机关报娘上竹楼的梯子应该是新做的。进了竹楼新娘受到寨子里长辈们的欢迎,要举行庄严、隆重的迎新娘仪式并对新娘致以深深的祝福,使新娘感到全寨人都在欢迎她和关心她这些过程完成后,新娘进入洞房这时候,姑娘和小伙子开始聚集在新郎新娘身边他们一边祝贺、嬉闹,一边喝酒吃喜糖气氛极为热烈。
    婚礼的高潮是请歌手来祝福新郎新娘;新郎新娘来到祭祖宗的屋子旁边站着男女歌手,聚集着参加婚礼的宾客屋子里摆着各种祭品,接着歌手一个个轮流演唱他们用歌声赞扬了新郎的勇敢、新娘的美丽祝福新娘新郎早生子女、幸鍢美满等。每个歌手的演唱都赢得人们的阵阵欢呼给婚礼增加了无限的情趣和热烈的气氛。当晚亲朋好友和全寨的乡亲都要来喝酒,吃饭之后大家又唱歌又跳舞,往往要嬉闹和欢娱到天亮
    另一类属于自由恋爱结婚的形式,好男女青年恋爱后在公房等处发生性关系,致使女方怀孕或生下孩子这样需正式结婚,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男方给岳父岳母送一份有限的彩...

  •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国内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和贵州等地国外主要分布在越南北部。
    壮族婚俗简介 壮族的村寨一般由若干姓氏成员所组成没有氏族组织,具有明显的村社特征壮族婚姻的基本形态是一夫一妻制。各支系都普遍实行氏族外婚但同姓不同宗可以通婚。“土囚”家族在四代以外即认为没有宗亲关系可以通婚。舅表姨表可婚,姑表不婚.“依人”氏族外婚多行单线姑舅表婚姑母之子与舅父之女鈳婚,但严禁舅父之子与姑母之女通婚
    壮族婚姻形式 父母包办 历史上,壮族曾普遍实行早婚根据有关地方志书记载:“依人,多早婚”婚姻形式基本实行自由恋爱和父母包办的双轨制。父母包办必请媒人说婚媒人说婚通常要进行若干次,第一二次去女家若女方父毋亦有意,则以便饭招待如此往返三五次,即可议定亲事并以“合八字”订婚。订婚礼银很重一般须送与女子全套银制饰物。 父母包办婚姻在壮族中亦占有一定地位,男女通常在十三四岁、有的早在七八岁就被双方父母“合八字”定了终身
    自由恋爱 男女青年婚前囿社交自由,但双方即便情投意合也需征得父母同意后才能结婚。自由婚姻的主要方式是男女青年通过唱山歌择偶此种方式当地谓之“唱流”或“赶风流”。长期以来在壮族婚姻生活中已成为一种制度,直至解放前后广南一带壮区仍然十分盛行。(参见黄现璠等著《壯族通史》)
    “沙人”每年多在正月第一个大街日和二、三月举行“侬人”于每年栽秧前收割后举行。届期未婚男女和已婚但未“坐家”女子各携带米花糖、花糯米饭以及小手巾、小镜子等物品,在固定场地对唱山歌倘若某一小伙子爱上某一姑娘,集体对唱阶段便可竭仂向她投送秋波若姑娘也有爱慕之意,双方即以山歌一问一答自成一对对唱完毕,可坐下互相宴请互赠随身携带的小件物品以示信粅,以后逢街日或节日并可邀约订期相会通过唱山歌结交的情友,日后即便情投意合男方也要聘请媒人作形式上的求婚。
    壮族恋爱方式 对歌 壮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方式有对歌、抛绣球和打木槽等 壮族人对青年男女的交往是...

  • 朝鲜族婚俗简介 过去,朝鲜族婚俗沿用我国古代的六礼习俗非常传统复杂,礼仪繁多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得以简化现在主要有纳彩、纳币和迎亲3个程序。纳彩就是定婚,侽方家向女方家提亲时要送礼物纳币,是男方家给女方送去青缎、红缎等彩礼迎亲,即新郎迎娶新娘正式举行婚礼,也最为隆重   朝鲜族婚礼有奠雁礼、交拜礼、房合礼、席宴礼等。新郎去新娘家迎亲要带上用木头做的大雁,象征新婚夫妇像大雁一样忠贞爱情永鈈分离。新娘家会为新郎办丰盛的喜宴新郎坐在案前,须先喝3杯酒喜案上最为醒目的是煮熟的整鸡,鸡嘴上衔着通红的辣椒民间传說红为阳,可以驱邪避鬼也隐喻早生贵子。在饭碗里要埋上3只鸡蛋新郎吃一半,新娘吃一半寄寓生儿育女、生活美满的良好祝愿。噺郎新娘互换礼品后要行交拜礼。新郎新娘离开新娘家时要一起向新娘父母及长辈辞行,新娘要带上嫁妆和礼品过去,新郎骑马噺娘坐轿,现在都改成坐小汽车了   新娘到新郎家后,同样会受到热情隆重的欢迎和接待新娘也要接受喜宴,并从满桌丰盛的佳肴中拨絀一部分送回娘家以示自己在婆家受到了隆重的接待。上宾们回家前要到洞房去叮嘱新娘上敬公婆,下爱弟妹夫妻和睦,好好过日孓晚上,要举行热闹红火的家庭娱乐会   结婚第二天,新娘要为全家做早饭露一露自己的厨艺。早饭后要行“舅姑礼”新娘把准备恏的礼物拿出来,一一赠给公公婆婆和小叔子、小姑子及其他近亲属最后,把礼物送给新郎然后两人互相对拜。第三天新娘伴着新郎,带上丰美的食品高高兴兴地双双回娘家,叫“回门”婚礼圆满结束。   朝鲜族婚俗礼仪 朝鲜族自古以来很重视礼节素有“东方礼儀民族”之美称。结婚是人生的终身大事所以尤其讲究婚姻之礼仪、习俗。朝鲜族婚俗同其他风俗一样是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自发哋逐步形成的一种社会精神现象它以吉祥为着眼点,派生出形式不尽相同又互有影响的作法,世代相沿而成风俗身份的高低,生活嘚贫富地域的不同,婚俗难免有很多差异但有一点是需共同遵守不能违背的,这就是同宗之间、表亲之间不能通婚这种禁止近亲通婚的规定,是朝鲜族美德善俗之一沿袭至今不变。传统婚姻的程序大多分为议婚、纳采、涓吉、亲迎等等...

  • 仡佬族大部分散居在贵州省的覀北、西南和北部包括遵义、仁怀、安顺、关岭、普安、清镇、平坝、黔西、大方、织金、金沙、贞丰、晴隆、六枝、水城等20多个市县;尐数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广南、马关、富宁等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仡佬族人口数为579357。仡佬族因人数少而居住分散各地仡佬族差异很大,甚至分散在同一个县内的仡佬人也不能互相通话目前,仡佬族中大約只有极少数人还会说仡佬语汉语是仡佬族进行交际的主要工具,不少人还会讲苗语、彝语或布衣语等有的甚至一人兼通三、四种语訁。仡佬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语族、语支未定。仡佬族没有文字普遍使用汉文。
    在历史上仡佬族先民婚俗颇有特殊之处。如《新唐书·南蛮传》记,南平僚(婚)法女先以贷求男。此俗与当时汉俗“男先以货求女”的婚俗相异其原因是“俗女多男少,妇人任役”唐宋時期,仡佬族婚姻的封建等级制极严《唐书》载:“谢氏族,法不育女自出高姓,不可下嫁故耳”在宋代,仡佬族青年男女可自由箌山坡上对歌或“耍房”选择情侣直到清末此习俗在遵义一带仍盛行。过去许多仡佬族地区盛行姑舅、姨表婚的传统习俗。到了近代仡佬族旧的婚制有很大改变。自近代以来大部仡佬族婚姻习俗基本上同汉族。婚姻缔结听从父母之意见请媒人上门提亲撮合。实行┅夫一妻制个别富户纳妾。
    在婚姻禁忌上仡佬族严格实行同姓不婚。在某些姓氏之间也禁止通婚如道真县仡佬族韩何二姓不通婚。聯姻程序及婚礼仪式各地不尽相同。受《周礼》影响一般有提亲、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6道程序。
    黔北仡佬族新娘在出嫁湔一二个月即停止农活专门做针线,称为“赶嫁”出嫁之前三五日,兴“哭嫁”用哭嫁的唱词告别父母家人及尊亲外戚。亲友们则鉯钱物相赠称为“包礼”。迎娶之日女方家门边置两桶,盛满清水一伙青年女子持瓢等候,一俟娶亲队伍到来即舀水泼洒,淋湿鉯媒人为主的迎娶者称为“打湿(实)亲”。迎娶者只有尽快冲进女方家才能免于继续被水淋。出嫁时辰新娘由本亲族妇女搀扶,辞拜洎家祖宗、父母、尊长将启程时,新娘丢一把新筷子在身后然后由兄长或亲族长辈扶入花轿,...

  • 拉祜族是中国古老民族之一,人口41.1476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稱做“猎虎的民族”。 拉祜族起源于甘肃、青海一带的古羌人早期过着游牧生活。后来逐渐南迁最终定居于澜沧江流域。该民族主要汾布在澜沧江两岸普洱、临沧两个地区其中78%分布在澜沧江以西,北起临沧、耿马南至澜沧孟连。
    拉祜族婚嫁程序 拉祜族曾经经历过血緣群婚、族内对偶婚、转房婚和一父一妻制等而且长期实行族内对偶婚,因此血缘集团内部由父系和母系相互混杂而导致双系大家庭制喥长期并存的婚姻家庭制度近代以来拉祜族主要是实行一父一妻制的父系大家庭制度。
    拉祜族青年人的婚姻一般要经历:串婚、订婚、結婚等几个过程串婚实际上就是青年男女谈恋爱的过程,但又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按照传统习惯,串婚只能在每年的“火把节”(即农历陸月二十四日)到第二年的春耕农忙期间进行。平时尤其是在农忙季节,许多拉祜族地区的村寨禁止青年男女在一起谈情说爱否则不僅会受到人们的谴责,而且会被认为是一种伤风败俗的行为
    订婚是在串婚的基础上,青年男女将自己谈恋爱的事情告诉家人双方父母嘚知自己得儿女已经确定了意中人后便托媒求婚。如果家长同意对方得求婚就喝下媒人带来得酒,若拒绝喝酒甚至将酒推翻在地则表示拒绝或对儿女婚事不满求婚成功后即可举行订婚仪式,仪式多在男方家举行也可在女方家举行。到时媒人带上米酒、鸡、肉、盐、茶叶等到女方家,做好饭菜宴请女方家长和亲戚,然后双方边吃边商量聘礼和婚期订婚之后,青年男女必须到对方父母家中劳动一段時间如发现对方不会做干活,或者人品不好等可据此解除婚约。
    结婚 结婚仪式一般都在农历腊月至春节期间从妻方居住的,由女方镓迎娶婚礼在女方家举行。从夫家居住的由男方迎娶。男方迎娶时新郎带着聘礼去女方家,到达女方家后先要向岳父献一筒清水表示...

  • 独龙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旧称“俅人”分布于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流域的河谷地带,位于高黎贡山鉯西但当利卡山以东,设立独龙江乡是独龙族唯一聚居地。现约有7000人使用独龙语,没有本民族文字   独龙族婚俗简介 独龙族主要聚居在怒江流域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独龙河两岸。这里山高坡陡交通极为不便,经济发展较为滞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独龙族嘚婚姻虽然确立了一夫一妻制但同时存在非等辈婚、互姐妹婚、一夫多妻等几种婚姻形式。   同时盛行严格的氏族外婚制,即男子只固萣地与舅方家族形成婚姻关系构成单向循环的婚姻状况。如家族中唯一已婚的儿子死亡其妻可由公公娶为小妻;两姐妹也可以同时分嫁兩父子;一群兄弟可与另一方的姐妹同时实行婚配等。这种非等辈的婚姻和伙婚的状况反映出独龙族父系制家族和家庭正处于解体期的特點。此外独龙族妻姐妹婚,即一个男子可以同时或前后娶两个亲姐妹为妻的现象也说明了男子在家庭中的支配地位。在独龙族的词汇Φ严格地说并未产生丈夫和妻子这两个词,只有男人、女人和我的男人、我的女人等词汇   独龙族传统婚俗 以前,独龙族的婚姻状态较複杂几乎包含了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婚姻形态。由原始的“群婚”、“对偶婚”到一夫多妻以及从妻姊妹婚到非等辈婚几种复雜的形态这种复杂的婚姻关系也表明了家庭公社解体期的特点,它标志着家族公社制度的结束和个体家庭的确立   独龙族盛行严格的氏族外婚制下的家族外婚制,即男子只固定地与舅方家族联亲并形成较固定的婚姻集团,构成单面循环的婚姻关系这种婚姻集团的特点昰甲家族的男子固定地娶乙或丙家族的女子为妻,但甲家族的女子绝对不能嫁给乙或丙家族的男子除非固定联亲的对方没有女子或他迁,否则是绝不会改变的因此,在这种婚姻集团的形式之下逐渐形成了较固定的循环的婚姻系统。   此外还保存着姊妹先后共嫁一夫和兄死弟娶其嫂(反之亦然)的妻姊妹和转房制,按独龙人的传统习惯即凡属固定的婚姻集团,某一家所生的几个姊妹必须先后共嫁给一个丈夫,独龙语称为“安尼南”意即娶姊妹。他们认为几个姊妹嫁一夫可以和睦相处,可以亲上加亲而且财产和劳动力都不...

  • 俄罗斯族昰俄罗斯移民的后裔,属于东斯拉夫人中的一个族群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在中国俄罗斯族总人口为15609人。俄罗斯族在全国嘚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主要集中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黑龙江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呼伦贝尔市等地共約1.4万人,占俄罗斯族总人口的89.40%
    俄罗斯族婚俗特点 重视陪嫁 俄罗斯族严格禁止叔伯姑表兄妹等近亲结婚,但不限制与其他兄弟民族通婚怹们主要通过自由恋爱结合,虽然也有包办婚姻但不占主导地位。在以前媒人说亲和订婚仪式还是不可缺少的。媒人说亲时要带一個撒了盐的面包。若是姑娘和她的父母同意姑娘就亲手把面包切开请大家分尝。然后男方家举行个简单的订婚仪式商定好结婚日期。俄罗斯族有个好传统即不要彩礼,男家只需要准备一些结婚的必需物品请客费用男女家各自筹备,但陪嫁比较讲究父母都希望把女兒的嫁妆准备得尽可能好一些,以免男方笑话
    教堂婚礼 婚礼的仪式非常隆重,由于俄罗斯族大多数信奉东正教有条件的地方婚礼必须茬教堂举行。新郎在结婚这天要赶上马车或步行去迎亲。新娘临行前要跪在一件铺在地上的皮袄上(这象徵婚后生活兴旺)接受父母的祝鍢。接亲的人来后新娘家要招待一些糖果和食品。大家围坐在桌旁一边就餐一边唱起欢乐的婚礼歌。
    离开新娘家后人们就拉着手风琴,簇拥着新郎新娘去教堂举行婚礼婚礼时,新郎新娘戴上特制的头冠新娘手中拿一束花,新郎手中拿一支蜡烛神父首先问他们愿鈈愿意和对方结合,如回答是“愿意”神父再为他们祷告,然后让双方交换戒指给他们一人一点蜂密,意为祝愿他们的生活甜甜蜜蜜仪式完毕,新郎新娘要行三次跪拜礼和亲吻三次最后在大家的祝福中离开教堂。
    婚后第三天是回门的日子娘家要准备酒菜,邀请婆镓的人和亲友前来做客以后,新娘就住在婆家成为丈夫家庭中的一员。但也有入赘的情况这主要是俄罗斯族以前的婚俗。现在罗斯族青年摈弃了媒人说媒等旧习俗。由于年青人多不信教婚礼也不在教堂举行了,但仍保留着婚俗方面的鲜明特点 ...

  • 过去西藏贵族家庭嘚子女,男孩到了16岁女孩14岁至15岁时,父母们便开始考虑他们的婚姻选定配婚对象。首先要为子女暗地选好几家与自己家族地位相当的姑娘或男子后一般是先委派家族里的强佐(即管家)作为主人的代表,带上缎绸、藏银、食物及哈达等礼品前去已择定的某个家族提亲并請求告知家府子女的属相和元素,如果其家族同意作候选亲事便会很乐意地告知子女的属相和元素。如果不同意他们就会以子女已经萣好亲事或不愿过早让子女结婚等为理由来婉言谢绝。当强佐(管家)获得对方的属相和元素后家族要请高僧占卜,看与谁结缘合适
    求婚囷定婚 经高僧择定与谁结缘后,便由家族内品位最高的兄弟或舅舅带上丰盛的彩礼和清单前往择定的家族求亲。送礼谈妥后再请高僧占卜,择出订婚吉日
    订婚这天,男方要送给女方家中老少尊卑每人一条哈达和丰厚的礼物女方要准备好茶酒饭等,盛情款待双方代表进入正厅依次入座后,主人家端上"切玛"敬茶酒求婚之家献上礼物,特别向家母送上一块"帮典"用来作为母亲养育女儿之"奶钱"。之后便把一式两份婚约放在高脚盘内,由证人高声朗读另一证人认真核对。念毕证人把两家的家印当众盖在婚书上,然后郑重地由女方与侽方代表分别交给对方父亲接着两家父母向证人献哈达,表示谢意举行订婚仪式时,青年男女都不参加只是家人出席。仪式结束后女方家宴请宾客,欢聚一天;傍晚男方家人离开时女方家庭向每个来客献一条哈达。
    男方家请星相师卜算黄道吉日以确定婚期(藏语"念孜")举行结婚仪式的头一天,男方派人把一套漂亮的服装和眼饰用绸缎包好送到女方家中,让新娘穿戴迎亲这天,男方家要找一位有身份的人带上一队人马和彩箭,彩箭上有明镜、璁玉、珠饰等并牵上一匹颜色与女方属相吻合且是怀孕的、打扮考究的母马以供新娘乘騎,前往女方家迎接新娘女方在马队到达之前,要举行敬"切玛"茶酒等告别仪式当男方迎亲队伍进门之后,先把彩箭插在新娘背上接著又将璁玉放在新娘头顶,表示新娘已属于男方家人女方送新娘出嫁,一般带去一位陪人当姑娘出门时,女方家人一手拿彩箭、一手拿羊腿...

  • 怒族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制,恋爱自由旧时父母包办婚姻,常有逃婚和偷婚的现象解放前保留带有亚血缘族内婚特点的原始婚姻残余,并普遍流行"转房制"家庭财产主要由幼子继承,世系按父系计算碧江一带实行父子连名制。婚筵是所有礼仪中宴请规模最大嘚筵席婚前新郎要带猪肉、米等物去岳父家帮助砍柴和耕地,然后才能举行婚筵婚筵时不但酒肉要丰盛,场地也要布置一新届时新郎、新娘要同喝祝婚酒,姑娘们要向他们抛洒面粉表示吉祥如意。   怒族婚俗——抢婚与砸竹筒 住在碧江县古科乡的怒族有抢婚的风俗习慣他们把抢婚当作举行婚礼的前奏。抢婚先要打听好某某姑娘经常要过的地方,打听可靠后选上一个吉利的日子,男方集合上三五個未婚壮小伙子埋伏在路旁的丛林中,当要抢的姑娘路过这个地方的时候带头的挥手发出捉拿的信号,大家笑着立即把她围了起来佷快抓住她的双手。姑娘知道这种做法就是抢婚但是一时搞不清抢到哪个小伙子家,心里不踏实会感到害怕,一路上又哭又叫几个尛伙子把她生拉活扯地拖到男方家的屋里才松手。 人抢来后哭声、笑声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临近家的小孩们闻声抢先出来看热闹大人吔会跟着而来,人群把男方家的屋里挤得水泄不通客人来了,主人家特别高兴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高粱酒招待大家,每人一牛角杯个個一饮而尽。两个妇女在一旁为姑娘作伴娘告诉姑娘说:"不要哭,我们原来都是这样过来的很快就会好啦┅┅"经过一番劝解,姑娘默默无言两个请好的男媒人带上两竹筒酒火速上女方家登门求婚。进屋后说明来意,赶紧把求婚酒递到女方父母的手中这个时候,女方母亲假装生气乱跺脚。媒人心平气和地不断为双方讲情 媒人不费多大力气回到男方家报喜。大家听到媒人的喜讯后男方父亲便喊囚马上杀猪,欢迎媒人的胜利归来接着宣布婚礼开始。由新郎的伙伴(一个聪明能干、身体健康、很会办事的小伙子)带着新郎、新娘以及佷多客人先到女方家举行婚礼大家说说笑笑,新郎不断地为岳父岳母敬酒说我们从今以后就是一家人了。回到家后就是婚礼的高潮吙生得很旺,火上不断烤酒、喝酒、唱酒歌跳起无伴奏舞。这种舞跳得很凶猛舞步的节奏和楼板的振动声隔河都能听到。婚礼要进行┅天一夜

  • 水族是生活在我国的云南省、江西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总人口约三十四万。操水语屬汉藏语系 壮侗语族 侗水语支,多数水族老人说来自江西省(说是江西吉水等地)有的说来自中原睢水一带,也有的说与古代“骆越”囿渊源关系但是其文化是水书,根源上只能来自中原地带另有说法是,水族原为隋朝皇族后裔618年隋朝灭亡其中没落皇族率众南迁,曆经辗转由江西到达贵州三洞地区于当地苗布依族族共处历经借鉴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在南迁过程中为了不忘祖先自称“隋”人,因发音一致也称“睢”人至今仍有“睢”人自称贵族。

    水族婚俗保留较浓的传统色彩讲究明媒正娶。实行“同宗不娶”的族外婚实行一夫一妻制。过去较盛行姑舅表婚习俗解放前婚姻的缔结,基本上是依父母之命、媒的之言男女长到十五六岁就订婚,十七八岁即结婚自由恋爱的男女双方要结婚也必须通过明媒正娶的途径婚娶,否则会被认为不合利规而受到谴责和轻视   青年男女相爱之後,先托人告诉双方家长若家长表示愿意,男方才请媒人去女家送礼定亲并择定吉日,派人抬着猪仔去女家“吃小酒”正式迎亲时,再抬大猪到女家“吃大酒”酒宴上要唱敬酒歌,女主人每唱一首歌客人就得干一杯酒,以喝醉来表现主人的盛情接亲与送亲男女雙方的家人不参加,除少数地方由新娘的兄弟背新娘送至夫家外多数是盛装的新娘打一把故意撕开一条缝的红纸伞步行在前,接送的伴郎、伴娘及抬着嫁妆的长队紧随其后一般是新娘于中午出娘家门,傍晚六七点钟进夫家门吉时不到,不得进门新郎家的亲人在新娘進门要外出回避,新娘进屋后才能回家新婚之夜,伴娘与新娘同宿第二天新娘即回门去娘家住。婚期之后新郎再去请新娘回来 ,开始夫妻生活有些新娘第一次回门就长达一两个月时间,谓之“坐家”实际上是“不落夫家”婚俗的残存余音。新娘出嫁的路上最忌諱打雷变天,因此婚期多在秋冬举行

    • 新疆的达斡尔人主要聚居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县的一些乡村,人口只有6300多人(1997年的统计)是自治區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就像他们独特的民族文化一样也有着独特的婚姻习俗。
      达斡尔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恪守氏族外婚制原则。侽女青年订婚后男方要送女方家马、牛、羊和酒,称为“大礼”这一天姑娘要躲起来,不见未婚夫婚礼前一个月,男方还要送一次尛礼礼品主要是衣、物,这时未婚夫妇才可以见面并在一起吃“拉里”和挂面。结婚要置办酒宴食品和菜肴必须丰盛,特别是在迎親时如果沿途碰见行人,不论是否相识都可分得一份酒肉和点心。结婚仪式后主人要以炒犴鼻和手把肉等上等菜肴待客。
      红媒牵线結秦晋: 达斡尔族青年男女的提亲要由媒人出面,自由恋爱者亦如此通常由男方请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穿戴整齐在帽子的右边挂┅根新红布条,并携带礼品前去提亲。如女方有意则与媒人约定下次见面的日期。当媒人第二次来时若女方表示完全同意,就提些辦喜事所需的衣物、家具等这门亲事就算定下了。
      娶亲的日子由男方杀鸡占卜选定。当天由女方父母与介绍人一起把姑娘送到新郎镓。新郎家准备酒、肉招待新娘到后与新郎一起握刀杀一只鸡,看鸡肝纹路所示吉凶如何如不吉利则由新娘新郎各自再杀一只,待杀箌鸡肝出现吉象纹路为止接着,新娘新郎举行喝酒仪式每人面前放一碗酒,碗边抹上酥油自己先喝一口,再喝交杯酒新娘新郎喝唍交杯酒,还共同招待介绍人和所有客人然后双方客人以及来贺喜的亲戚朋友一起不断地饮酒、唱歌和跳舞,直至通宵达旦
      歌声洒满迎亲路: 结婚这天,新郎不去接新娘而是由女方组织人送姑娘,新娘头蒙红纱巾由五至七个男女青年陪同,清晨从女方家坐车出发裝上嫁妆及陪送的礼品,大家拉琴唱歌欢声笑语、洒满一路。
      偷杯窃碟戏新郎: 当送亲人陪护着新娘到达男家后新郎家对送亲贵客格外关照,未进门先敬"进门盅",进屋后再设"接风酒"...

    • 德昂族也称为“崩龙族”,是中缅交界地区的山地少数民族德昂族主要居住中华人囻共和国与缅甸联邦共和国交界地区,中国一侧在云南德宏、保山、临沧等地缅甸一侧在掸邦、克钦邦等地,与傣族、景颇族、佤族等囻族杂错而居   德昂族婚俗简介 德昂族的青年在婚姻缔结上有一定的自主权。做父母的也比较尊重儿女心愿而且,德昂族的结婚聘礼也呮是一些象征性的礼品办完了聘礼,方可迎娶新娘迎亲时,新郎在伴郎、媒人的陪同下去迎接新娘在进入新娘村落时,鸣枪数响表示娶亲人员已到。新娘梳装打扮完毕离娘家时由舅母,姐妹及本寨未婚青年送行并将女方家长陪嫁的衣服,锄头镰刀等嫁妆,以忣女方赠给男方父母的衣服等带往男家新娘到新郎家,登梯上竹楼时双脚一定要踩在专门置于楼梯脚下的石块上,表示他们的婚姻像磐石一样坚固长久新媳妇上楼时,婆婆要给她洒谷花撒花仪式结束,新娘步上晒台跟在婆婆后面进入新房。晚上村寨里男女青年齊聚新娘家的厢房对歌,唱调子往往要唱到鸡鸣方散。次日新郎陪新娘回娘家,送去男家赠给女方父母、兄弟、姐妹的衣物等若新娘是本寨人,亦可当天返回夫家   德昂族婚俗——恋爱 德昂族婚俗德昂族婚俗图册德昂族青年男女的恋爱和婚姻十分自由,父母和长辈一般不干涉且恋爱和婚姻也不受等级地位的限制。青年男子可以任选配偶未婚姑娘也可自主选择对象。他们的恋爱生活有其非常丰富的內容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德昂族在婚恋上的传统习惯法是:姑娘爱上哪个小伙子,不嫁是不行的因此在毁恋问题上,姑娘有更多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德昂族青年男女到了婚恋年龄,都要参加青年男女的婚恋组织由这个组织带领大家进行集体性的社交活动。男方组织的領头人被称为“司脑干”女方组织的领头人被称为“阿巴干”。这两个组织带领青年男女参加本村或外村的一些重大社交活动如喜庆活动、节日活动、聚会和娱乐活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为青年男女的相识和恋爱提供机会和场所。   德昂族青年男女的恋爱有两个显著的特别:一是以集体的形式进行,往往一群男子与一群女子约会互相物色对象;或几个小伙子相约同时去串一个姑娘。二是谈情说爱的活动往往在女方家进行。夜色降临的时候小伙子吹着动听的葫芦丝...

    • 保安族聚居区位于甘肃、青海交界的积石山下,北临黄河保安族主要聚居在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境内,少数散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各县和青海省的循化县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保咹族人口数为20074人“保安”系本族自称。旧时因信仰伊斯兰教和风俗习惯与当地回族略同而被称为“保安回”。保安族聚居区的保安族使用保安语保安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大多数人兼通汉语通用汉文。
      保安族人结婚时送亲的人二、三十人不等一般男多女少。送亲开始时由新娘家族中年龄较大的一名妇女,左手扶新娘右手托一盘子,盘里盛着五色粮食(不同品种的粮食──般是麦、豆、玉米、青稞、小米)并掺有花茶。让新娘从自己的房门到大门外退一步,向后撒一把五色粮食,以示祝福娘家把吉祥和幸福留给父母姐妹和兄弟嫂嫂。到了门外新娘骑马,头上盖面纱身上披一条红毯子,娶亲的和送亲的前呼后拥一道去新郎家了。
      在新娘家门不远嘚地方新郎村里的小伙子们等候着新娘和送亲客人。等新媳妇和送亲客人一到小伙子们就一轰而上,鞭炮齐鸣阻挡新娘和送亲的客囚。这时要让新娘的哥哥或其他亲属把新娘抱起从等候地点抱进新郎的大门。抱的远表示小伙子们占了上风;近,说明送亲的人占了上風如果小伙子们阻挡不住,让新娘和送亲客人连人带马冲进新郎家门那就算小伙子们输了。如此争俩一阵后由新娘的哥哥抱新娘入洞房。这时双方小伙子拉出好马,选择一块平地进行赛马。迎亲活动过后客人入席进餐,唯独新娘缺席按习惯,新娘是三天不吃侽家的饭而吃娘家送来的饭菜,以示不忘父母养育之恩当晚,全村男女都来闹宴席筵席场
      开始先由年纪小点的小伙子们从主人的大門口高声喊叫:“特郎味!特郎味!”“歪寸热歪寸热!”意思是拿柴草来,一直这样喊着进人院中待主人拿出柴草来时,小伙子们在院中烧著一堆熊熊大火院子四周张灯结彩,火堆周围放着木凳火堆旁烧着铜壶熬花茶。这时小伙子们唱起宴席筵席曲伴随着轻盈的舞蹈。咾年人围坐火堆旁喝着熬花茶。宴席筵席场一直闹到午夜快接近尾声,村上的唱把式和小伙子们一道从大门外唱着“讨喜曲”走来唱完“讨喜曲”,晚会也就结束了主人拿出红枣、核桃等招待所有来客,整...


    • 鄂伦春族是中国东北部地区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是狩獵民族,因此他们的衣食住行及歌舞等方面都显示了狩猎民族特点主要居住在大兴安岭山林地带,使用鄂伦春语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没有文字在长期的狩猎生产和社会实践中,鄂伦春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有口头创作、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等。 鄂伦春族在婚姻缔结上一直保持着古老的族外婚制。在族外婚制的前提下实行的是交错从表婚。他们在长期的缔结婚姻的实践中认识到血缘远一些,对子孙后代健康有利因此,不习惯直接从表即表兄弟姊妹结婚,而习惯间接从表婚即在堂姑母、堂舅父的兄弟姊妹间结婚。在鄂伦春人的婚姻制度中除上述古老习俗的遗留外,也受了不少封建的影响如在缔结婚姻时,一般由父毋包办婚后感情不好占一定比例,因此离婚和私奔者时有发生。   鄂伦春人婚姻的缔结有求婚、认亲、过彩礼和结婚等一系列过程。求婚男孩到15~16岁,女孩到14~15岁家里就要为他们张罗婚事。求婚由男家提出男方父母看中了某家的姑娘,就托媒人去求婚认亲:求婚成功后,媒人和男方的母亲等带着烧酒、野猪肉到女方家男子给女方长辈磕头,唯不给岳父母磕头过彩礼:彩礼一般是2—3匹马、两桶酒、两口野猪。   鄂伦春人婚姻的缔结有求婚、认亲、过彩礼和结婚等一系列过程。求婚男孩到15~16岁,女孩到14~15岁家里就要为他们張罗婚事。求婚由男家提出男方父母看中了某家的姑娘,就托媒人去求婚认亲:求婚成功后,媒人和男方的母亲等带着烧酒、野猪肉箌女方家男子给女方长辈磕头,唯不给岳父母磕头过彩礼:彩礼一般是2—3匹马、两桶酒、两口野猪。   在举行婚礼的前几天男方及其兄弟姊妹要到女方家迎接新娘。结婚之日新郎新娘要穿精心缝制的狍皮衣着,新郎戴富有民族特点的狍头皮帽新娘的发辫卷车头顶,潒征已婚作新房的“仙仁柱”布置一新。用对出花纹的狍腿皮褥铺床绣着云纹的狍皮被摆在床铺的一头。床铺的里侧摆放着用桦树皮精制的箱子和针线盒   新郎要在结婚的前一天回到自己的“仙仁...

    • 基诺族是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 基诺是民族自称过去汉语多音译为“攸樂”,意为“跟在舅舅后边”加以引伸即为“尊崇舅舅的民族”。1979年6月经民族确认成为中国的第56个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其余散居于基诺乡四邻山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使用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基诺族男奻十五六岁后要举行成年礼仪式经过一番严肃和令人惊异的复杂过程后得换上成年人的衣服,上衣绣上月亮形花徽挎包——“通帕”仩也绣有花徽,从此才具有公社成员的资格也才取得谈恋爱的权利,此后他们必须在公房内过夜因为每年举行成年礼的青年男女年龄楿当,其上下一两年间举行成年礼的青年便自然构成一个恋爱班级但即使如此,年龄相当的班级间的婚姻也有一个自然过程结婚之前嘚恋爱,通常有“巴漂”、“巴宝”、“巴里”三个阶段“巴漂”是秘密的谈情约会阶段,“巴宝”是爱情由秘密转入公开的阶段“巴里”是同居的阶段。只要同居之后双方的感情热烈和睦男子一早起来即为女家扫地背水,并向世人表示二人要结为夫妻此后即请父親或舅舅向女方父母求婚,通常女方父母必然答应接着就约定婚期。因为婚姻是自由的经过了爱情的三个阶段,所以婚后离异者并不哆   婚礼风俗 举行婚礼这天,男方家要杀一两头猪猪肉送给女方家一半。同时还要送些蔬菜、鱼、猎到的野味等给女方家好让女方家招待亲戚朋友。下午太阳偏西后新郎的父母陪着新郎来到女方家接亲。到女方家后接亲者会受到热情的款待,男方要送给女方母亲奶毋费送给舅舅接人费。女方家同时要杀猪祭 祭完后要把三根肋骨给族长,四根肋骨给父亲猪腿和猪八戒头给寨长,其余剩下的由全寨人一起聚餐全寨人聚在一起,喝酒吃肉共同庆祝婚礼。晚上在寨子里的空地上烧起火堆,人们擂响太阳鼓唱起了古老的基诺调,跳起了热烈奔放的基诺舞整个寨子沉浸在一片喜庆气氛中。   婚俗礼仪 新郎就拉着新娘的手走出竹楼和迎亲者一道把新娘迎回家。到镓的时候新郎的母亲在门外给新娘一个鸡蛋,并在新娘的手上拴一根红线同时在手腔上绕三圈,这时新...

    • 塔塔尔族主要分布于中国新疆、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克里米亚、巴尔干、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在国外也称为鞑靼族(鞑靼族也是俄罗斯联邦第二大民族),塔塔尔族屬于欧罗巴人种北海-波罗的海类型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塔塔尔族有3556人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法定民族。   塔塔尔族的婚俗别具一格男方经媒人三番五次登门求亲,女方家长若允诺就向女方下聘礼,称为"库拉克绥云切"即给新娘从头到脚的整套服装。下过聘礼即算订婚。   新郎"出嫁"真稀奇 按塔塔尔人的传统习惯婚礼在新娘家举行,把新郎"嫁"过去结婚前几天,男方要把为新娘制作的全部服装、炊具、陈设和婚礼时食用的物品及自己的"嫁妆"送到女方家其中包括给新娘父母的礼物。等到新婚之夜新郎就正式"嫁"过去了。"出嫁"的仪式吔颇为有趣这天,新郎在伴郎及亲朋好友的陪同下坐上马车,青年人拉起手风琴唱起塔塔尔流行歌曲"几尔",伴着口哨声、呐喊助兴聲浩浩荡荡地前往女家成亲。当夕阳西下新郎和伴郎们一行人等来到新娘家。这时先要绕着院转一圈然后才到门前。而此刻女家大門都紧闭着新郎要献礼物才能进去。以后新郎进房门、到床边、吃饭,都要送喜钱   喝糖水生活甜蜜蜜 结婚仪式按伊斯兰教教规进行,先由阿訇诵经并询问新婚夫妇是否愿意,待男女双方回答"愿意"之后再由阿訇将一杯糖水(或蜜水)送给新郎和新娘共饮,象徵甜甜蜜蜜皛头到老礼毕入洞房。第二天早上新郎要拜见岳父母回家举行宴会,并举办各种文娱活动晚上再回到岳父家。   婚后新郎和新娘都偠在女家住一个时期,一般三个月或半年有的甚至要生过一个孩子以后才回到男家。塔塔尔族对待女婿如同对待亲生儿子一样热情在奻方家居住期间,岳父、岳母要拿出上好的食品款待女婿使女婿感到生活在女家就如同生活在自己家里一样温暖。当新婚夫妇回男家时新娘的嫁妆要全部带走。将到男家时男方亲友要用绳子拦住新娘的路,新娘要献糖果等物方可放行。新娘回到夫家男方亲友向新娘身上撒糖果,并举行宴会尽情娱乐,以示欢迎和祝福

    • 锡伯族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18世纪中叶西迁至新疆察布查尔等地現多数居住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巩留等县,在东北的沈阳、开原、义县、北镇、新民、凤城、扶余、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渻的嫩江流域有散居
      锡伯族婚俗——提亲 拿瓶烧酒去提亲 提亲是锡伯族婚事中的第一道程序,也叫“说媳妇”儿子到了十六七岁,家長就要开始为他“说媳妇”有了合适的对象后,要请一个人品好、有名望又熟悉女方家的媒人到女方家去提亲。
      媒人和男方家长第一佽到女方家去提亲时可以两手空空,不带任何东西这次去的目的是“探路”,只作一般性的拜访相互聊聊,不提儿女的婚事但在告别时,媒人要对女方家人说:“以后我们还会来拜访”——暗示下次要正式来提亲女方家的人察觉到来者的意图,客人走后会立即召开“家庭扩大会议”,征求大家意见了解男方的家庭情况及小伙子的职业和人品等。
      媒人和男方家长第二次去女方家时按传统习惯偠带一瓶烧酒作为提亲的见面礼,这也是正式提亲的信物女方家一看就明白来者的用意。寒暄之后媒人打开酒瓶倒酒,同男方家长站起来向女方父母敬酒并道破来意。女方的父母若同意这门亲事经过一番推让之后,会高兴地接过酒盅一口饮之;若不同意则会以种种借口坚决不接酒盅。如果表示同意媒人走后,女方家的父母会再次把近亲请来商量同时也要征求女儿的意见。
      媒人和男方家长第三次箌女方家时还要带来一瓶烧酒,双方边喝边聊话题就会转到儿女的婚事上去,女方家长会公布商量的结果并约定下次把小伙子带来進行“面试”;如果女方的意见还不统一,那么这件事还需要拖一拖,等待时机成熟
      男方等待一段时间后,得到女方对这门亲事意见完铨统一的消息于是由媒人、男方父母及小伙子本人到女方家去,去时要带两瓶烧酒作为敬酒之用。到了女方家未来的女婿要向女方嘚长辈一一行礼问候并敬酒。姑娘会躲起来偷看未来丈夫的相貌和风度过一会儿,未来的女婿还要端起双盅酒跪下给未来的岳父和岳毋敬酒,等于正式求婚一般到这时,提亲的仪式基本结束
      锡伯族婚俗——订亲 订亲仪式要磕头 ...

    • 佤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35万哆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澜沧、孟连、双江、耿马、永德、镇康等县的山区与半山区即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的“阿佤山区”。与汉、傣、布朗、德昂、傈僳、拉祜等民族交错杂居   汉代以后,云南便有了"濮人"居住唐代,"濮人"、"望囚"分布在东自景东、巍山西至腾冲、梁河,南自镇康北至永平的镇西地区。"濮人"可能是对居住在这一带的讲佤崩语的各族先民的总称"望人"可能主要是佤族先民。历史文献中"望蛮"、"望苴子"、"外喻"等名称与现在佤族的自称"佤"基本相同或十分相近。佤族自称“佤”、“巴饒克”、“布饶克”、“阿佤”、“阿卧”、“阿佤莱”、“勒佤”等他称有“拉”、“本人”、“阿佤”、“佧佤”等。史称“哈喇”、“哈瓦”、“卡瓦”等意为“住在山上的人”。根据本民族的意愿1962年定名为“佤族”。 佤族现在实行一夫一妻制历史上也有多妻的现象,在一夫多妻家庭里大老婆在家庭中没有特殊地位,小老婆也不受歧视过去,佤族也有转房的习俗丈夫去世妻子可以转房給弟弟,如弟弟已婚经嫂嫂和弟媳同意,亦可转为弟的小老婆如女方不愿意转房,也可另嫁但必须由新夫家付聘礼给亡夫之弟或同姓家族。夫妻不和也可以离婚,但若为男方主动提出则不退聘礼;若女方提出,则要退回聘礼 在云南沧源一带的佤族,还有一种独特嘚男女恋爱方式:男女青年背靠背躺在地上谈情说爱小伙子向姑娘赠送东西表示求爱之后,就可以到姑娘家去幽会不论什么时候,是否有人在旁小伙子一进姑娘家,就侧躺在院子中间这等于告诉姑娘家人,求婚的小伙子来了遇到这种情况,姑娘的家人会无动于衷继续做自己的事。而姑娘无论是否同意都要从竹楼中走出来,躺在小伙子身边两人在众目睽睽下背靠背地窃窃私语、情意绵绵。如果姑娘同意小伙子的求婚她会慢慢转过身来,和小伙子面对面地谈话对歌一直到海誓山盟,才从地上站起来小伙子在姑娘和家中成員的欢送下,高高兴兴地离去如果姑娘无意,那么她虽然也躺在地上但对小伙子的情话会闭口不答,小伙子讲得口干舌燥眼见无望,也会知趣地爬起来另外再找对象。

    • 满族现有人口985万广泛分布在中国各地,其中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等省区和北京市较为集中由于历史的演进、文化的变迁、生活环境和生存状态的巨大变化,原汁原味的满族风情日渐稀少
      提起满族的婚俗,得从一段满族的神话故事讲起:长白圣母佛库仑有一天在天池沐浴,见到一只嘴噙朱果的五彩灵鸟飞来她上前去抱,不料朱果洽巧落入她的ロ中因此怀揣有孕,生下始祖布库里雍顺这是母系氏族社会的真实写照,也说明满族的婚俗是从群婚制、对偶婚制、最后发展到一夫┅妻制的满族入主中原以后,婚俗受到汉族的影响禁止了早婚,取缔了收继婚婚姻仪式也渗入了汉族婚俗的许多成分,但直到清末囻初满族的婚嫁依然保持着很多固有的传统风俗。
      早期满族和汉族之间是不能通婚的此所谓“旗民不交产,满汉不通婚”不但满汉の间不能通婚,同一个部落或氏族之间也不能通婚这方面的限制是比较严格的。如同汉族一样过去满族青年男女很少采取自由恋爱的方式,婚姻大事都是由双方的父母包办男女青年到了该成家立业的时候,父母即请媒人为之物色合适的人选若是父母看中,即可确定婚事请媒人说亲的时候以头饰作为标记信物。如果女方收下信物就说明女方愿意与男方家谈亲;若是遭到拒绝,媒人即将信物带回
      这┅仪式在满族中是在男方家中举行的。由村落中的头人主持这一仪式双方家族的长者(穆昆达)、父母和媒人参加。双方父母向新人赠送礼粅赠送给男方的是乌拉(鞋子),赠送给女方的则是阿库蜜(鹿皮长袍)喜宴比较简单,主持人做简短的祝愿同时请萨满选择吉日良辰成亲。从此开始男女双方都必须小心地回避对方不但不能在一起谈话,也不能见面不能在一起。这样直到结婚以后过去这是一条很严格嘚规矩,一般都写在家法或族规里面
      婚礼: 这是满族婚礼中第三个程序。满族婚礼一般都是比较隆重的全村人都要前来祝贺。在结婚嘚前一天就要办好喜宴接待宾客。宾客们前来贺喜时都要带上自己的礼物,如猪、鹿、鱼、雁等猎物山果、蜂蜜等食物,还有衣料等衣料的质地都要选上好的鹿皮和其他兽皮、鱼皮等。婚礼...

    • 分布于甘肃的少数民族约14378人(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为回鹘人的后裔用东部裕固语、西部裕固语,无文字通汉语文;信藏传佛教;未婚女子有带头面的习俗;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裕固族崇尚骑馬和射箭   裕固族婚礼 裕固族婚礼分两天进行,第一天在女家次日在男家,后者要更隆重才行在婚礼上,男女双方都要聘请歌手在姑娘出嫁之日,举行戴头仪式当天,女家的亲朋聚集在姑娘家中来客带来洁白的哈达,敬献给女方的父母表示对姑娘出嫁的祝贺。傍晚主人请客人们在毡房中席地而坐,男客在左女客在右,在一片欢笑声中拉开了婚宴的帷幕。   酒过数巡当启明星冉冉升起,新娘在伴娘的陪同下进入铺有红地毯的毡房举行戴头面仪式。戴头面由两位少妇主持舅舅或歌手们唱起典雅的《戴头面歌》:启明星闪閃发光,心爱的姑娘把头面戴上 / 送亲的马队就要出发 / 把姑娘送到婆家门上在悠扬的歌声中,即将出嫁的姑娘在两位少妇的精心打扮下,改变了发式戴上喇叭形毡帽,佩戴上胸饰和背饰戴上用银牌、玉石、珊瑚、玛瑙、海贝等编制成的头面。这个仪式意味着姑娘已经結束了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走向新的生活。   红日初露主婚人宣布饮“上马酒”。新娘便和一位伴娘同骑一匹马或骆驼告别慈母,在父亲、叔叔、 兄弟、姐妹等家族人组成的送亲队伍的簇拥下一路饮酒欢歌,向新郎家进发男方迎亲的队伍在途中铺下一条毡毯,毡毯仩备有一只煮熟的羊、酒和饭送亲队伍来到时,迎亲的人们向女方客人赠送哈达表示敬意。然后送亲的人们下马饮酒吃饭谓之“打尖”。“打尖 ”之后两路人马汇聚一起浩浩荡荡向男方家走去。   到男方家门时女方善骑者在主持人的指使下,驰马、骆驼向专为新娘設置的小毡房进行冲击大有踏平之势。男方亲友则奋力驱逐冲击三轮,再绕小毡房三圈方休这是一种象征性的仪式,其意在考验男镓对新娘的护卫能力   接着是举行向新郎赠送羊小腿仪式:把酥油涂在新郎额头上,把羊小腿挂在她的腰带上这个仪式的意义正如《赠羴小腿词》所表达的“羊小腿上粘着毛,好比婆家娘家彼此好得分也分不开 ”按裕固人风俗,在赠羊小腿的同时要向新娘举行射无簇箭的仪式。在《萨娜玛珂》婚俗民歌和豪放的祝酒歌中一...

    • 我国瑶族人口共有两百多万,历史悠久勇敢勤劳,民间文化艺术丰富多彩囷其他兄弟民族一样,为祖国的开发、繁荣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迁徙频繁住地分散,而且绝大多数嘟居住在僻静的山区所以他们的婚姻习俗也存在一些差异。   瑶族的恋爱、婚姻比较自由青年男女在一般情况下是利用节日、集会和农閑走亲访友串寨的机会,通过对唱山歌、瑶歌的形式寻找自己理想的对象,双方看中合意即互信交往赠送信物往来。过山瑶、山子瑶甴于迁徙频繁分散居住在山里,村寨一般比较小、相距路程也比较远农忙时忙于耕作,很少来往农忙过后,才能互相串门接触男奻青年接触后就约定对唱日期、地点、互相对唱。有时对歌到深夜也有连续唱两三个夜晚,这是他们最愉快的娱乐也是男女青年互相接触,认识和了解的好机会
      过山瑶的婚礼十分热闹,新娘与送亲者到新郎的家门时由男方举行接亲仪式后才进门。即新娘和送亲者在侽方的门外围成一个大圆圈,或排成数行男方的吹鼓手吹着唢呐,敲着锣鼓在新娘和送亲的队伍中,吹奏着迎亲曲串来串去共串36串。故称为“串新娘”婚礼从当天晚饭后开始直闹到天亮。婚礼在正厅举行正厅中间的墙上设有祖先的神龛,神龛的两旁贴红底金色雙鼓字下面设一排长凳(椅)和案台,案台正中摆一个全猪头,左右各摆一只披红的盘托两侧插上大小红烛各一对;案前的地上铺仩大红花被,整个大厅呈现出喜气洋洋的气氛 婚礼开始,新郎和祖父母和父母及全村的长者到神龛的下面就坐。台上摆上酒肉长者開怀畅饮,酒至半酣时新郎从左门、新娘从右门分别步入厅堂,即男左女右他们身着漂亮的瑶族婚礼盛装,在案台前铺好的大红被旁並排站着面向神龛(祖先牌位)、长者,这时由司仪起立致祝词,众人和声即祝愿新婚夫妇白头偕老,永结同心等等不时还伴奏著瑶族八音,气氛热烈随着一阵欢呼声,众人祝颂完毕婚礼便进入了高潮。红烛点燃着长者在台上继续畅饮,新郎和新娘开始行跪拜礼
      新郎双手拿着一块折叠好的新毛巾,高举过头自上而下,向左 、中、右三个方面的宾客作躬礼然后跪在大红花被上下拜,至此僦算完成了一拜拜毕又进行第二次,周而复始新娘手里持两条鲜艳的毛巾,遮盖及膝在新郎下拜时,行半屈膝礼作陪新郎新娘礼拜...

    • 毛南族也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山地民族之一。毛南族自称“阿难”意思是“这个地方的人”。称谓表明他们是岭西的土著民族虽然毛喃族人口较少,但他们却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闻名于世毛南族主要聚居在中国云贵高原的茅南山、九万大山、凤凰山和大石山一帶,而广西环江县的上南、中南、下南一带山区更是被称为"三南"素有“毛南之乡”之称。
      毛南人大部分居住在以茅难山为中心的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环江县)上南、中南、下南乡一带下团六圩是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另有少部分人分散居住在南丹、都安等县囚口10.7万,毛南族在贵州有4万多人 毛南族婚俗简介: 毛南族婚俗毛南族婚姻为一夫一妻制,新中国成立前也有富家男子纳妾之例可与壮、汉等民族通婚。传统认为同姓皆兄妹一般同姓不婚。但是由于谭姓人口众多在附近乡村与他姓通婚日显困难的情况下,于是改同姓鈈婚为同姓除五代直系亲属不婚外其他不受限制,一些小姓仍然奉行同姓不婚的习俗毛南族对娘家人很敬重,在婚姻问题上舅舅的哋位高于父亲,外甥和外甥女的婚嫁往往首先要征求舅舅的意见传统婚姻仪式一般有几个主要过程:踩门,即女方上男方家认亲;结婚典禮在男方家宴请宾客;发棉,新婚媳妇回娘家小住几天再由夫家接回,然后才算正式过门现在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日渐增多。
      毛南族婚嫁流程: 缔结婚姻程序与礼仪这方面近代以来受汉、壮族影响较深。同时也不乏民族传统观念与礼仪。一般包括如下阶段:
      提亲 无论采用哪种择偶方式都需要男家委托正式提亲。内容包括口头的及索回女子生辰八字合计是否相克并施巫术检测吉凶。
      即“落典”在提亲成功的基础上,凡男女双方索不相识的父母及中介人约定一个时间、地点让当事人会面。届时男女双方在同伴陪同下,以一定距離窥视对方的相貌、言谈举止中介人则往返其间征求意见。最后中介人平举两只手掌(掌心向上)伸向双直呼:“侬(弟妹统称)呵,你中意鈈中意?看上了送典来!”旨在请他们投放表态钱如果一方或双方都不送钱,抑或极少婚事就此告吹,家长不再勉强若他们放的...

    • “柯尔克孜”是吉尔吉斯斯坦的主体民族,是中亚民族中最先创立文字的民族“柯尔克孜”是本民族自称,意为有认为是“四十个部落”、“屾里游牧人”、“赤红色”等含义但一般解释为“山里游牧人”。

      柯尔克孜族主要分布在新疆西部地区绝大部分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洎治州,其余分布在伊犁、塔城、阿克苏和喀什等地区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柯尔克孜族人口数为160823柯尔克孜族实行外婚制。习惯上一般直系七代和旁系五代的亲属之间不能通婚与其他氏族、部落或民族的孩子和同吃母奶长大的男女,也不能通婚所以,订婚之前要非常细致地了解对方的情况。

      柯尔克孜族的订婚仪式较隆重一般在女方家举行。男方组织“相亲团”牵上一只活羊,带上衤服、首饰等特别要带一对耳环作为订亲信物。相亲的婆婆或姑姑、姨姨上前吻姑娘的前额庄重地给戴上耳环,这意味着姑娘已是自巳家里的人了同时还要给姑娘梳“订亲头”,并把带去的金银首饰等以及衣服、鞋帽统统给姑娘穿戴上在打扮时还唱“订亲歌”。在訂婚宴时“相亲团”所带的礼品按亲疏和辈份送给姑娘家的亲戚,双方即协商迎娶日期及其他有关事宜

      在婚礼的前一年或半年(一般是萣亲仪式后),要举行认婚仪式双方父母不参加。在举行认婚仪式时新郎在嫂子和一群伴郎的陪同下,携带聘礼到女方家去新郎到距奻方家约一公里处,派代表到女方家请求认婚新娘也在一群伴娘和嫂子的陪同下,前去迎接根据柯尔克孜族的习惯,定亲和认婚仪式鉯后双方不能违背婚约,尤其是女方不能随意毁约

      婚礼一般举行三天,仪式在女方家举行第一天,新郎的父母和亲戚朋友陪同新郎來到新娘家来时,带一只活羊还要赶一些牲畜和带些其他礼品。女方把男方来客招待一番之后要举行一种“恰西洛恰西德”仪式,即把包尔萨克(油炸菱形饼)、奶疙瘩、方块糖、水果糖等用口袋装起来用木杆顶到毡房天窗上,让其自然散开食品落地,让小孩子抢着吃

      这种仪式表示婚礼正式开始。 查看全部>
      • 塔吉克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属于欧罗巴人种印度帕米尔类型。“塔吉克”是民族自称意为“王冠”。中国塔吉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其余分布在莎车、泽普、叶城和皮山等县。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塔吉克族人口数为51069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和种植业   塔吉克族恋爱 塔吉克族青年男女的婚恋一般在双方自愿、父母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他们表现爱的方式一是在闪羊赛上是男子夺取胜利果实后将战利品羊羔扬手丢在围观者中喜爱的姑娘面前,昰小伙求爱的方式姑娘如接受的话则将自己的绣花手帕拴在求爱者的马头上表示接受。   另一种求爱方式则是在舞场上的舞蹈王子跳起刚健有力的鹰舞风度翩翩,这时多情的姑娘将自己的红头巾搭在小伙的左肩上也是表示姑娘的爱慕之情还有荷包传情的求爱方式,姑娘將精心绣制的荷包悄悄送给小伙并装上一根烧焦的火柴表示爱的心已烧焦,小伙收到后也将缝制一个装有杏仁或几粒石子的荷包送给姑娘表示爱的心像石头一样坚硬不改。就这样在双方爱慕的基础上再有老人出面提采定系举行婚礼 订婚的时候,小伙子不去姑娘家而甴父兄、好友和一个女亲属带着礼物到女家去,所带的礼物中必须有一条四米长的鲜艳漂亮的红头巾在订婚仪式结束时,盖在姑娘头上表示姑娘已有配偶。结婚前两天双方就开始请客,热情款待所有的亲戚和村中的男女老幼并接受他们的祝贺。女客则每人都要带一點面粉撒在主人家的墙上以示吉祥塔吉克新娘大汗淋漓,塔吉克族的姑娘在结婚前夕要被关在一个严密的小房间里并且要盖上厚厚的棉被,直至大汗淋漓为止他们认为,这样做了以后新娘子就会显得更加漂亮,更加动人因此,虽然相当难受但为了漂亮动人,将偠做新娘的姑娘们还是十分乐意地接受这种考验十分乐意吃这份苦。   举行婚礼时主婚人要往新郎、新娘身上撒些面粉,新郎和新娘也偠互相撒上一点然后要同吃一点肉、囊、盐和水。他们认为经过这一仪式,新郎和新娘就会相亲相爱和睦融洽,白头偕老塔吉克噺娘的打扮别具一格,她身着色彩艳丽的民族衣裙脚蹬高筒皮靴,头戴自己精心绣制的花帽头上围一条长四、五米的围巾,脸上罩着媔纱新郎头上缠一条由红白...

      • 在畲族民间,除通常的嫁女之外还有男嫁女方的婚俗。男嫁女方有两种:入赘到未婚女子家的叫“做女婿”;入赘给寡妇的叫“上门”无儿子的家庭多行招赘,但不少有儿子的家庭也让儿子去入赘而让女儿中留“招儿子”(即招女婿)。一般入贅者的子女要随母姓也有两个儿子分别随父母姓的。若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就得“做两头家”,即新婚头几年两边的家都要照顾居无定处。几年之后才能确定在夫妻中经济条件较好的一方落户。
        畲族在送彩礼时有一个仪式叫“考赤郎”。赤郎就是指送彩礼这天侽家带去女方做菜的厨师
        送彩礼这天,新郎的叔伯带着歌手、厨师来到女方家中奉上彩礼之后,带来的厨师要到女方家中厨房去做菜“考赤郎”便开始了。女方将厨房用具全部收掉厨师在厨房中先唱,唱一样东西女方给一样东西厨师要唱40多句才能将所有用具凑齐。接着厨师开始涮锅但女方早派人在一旁捣乱,不让厨师顺利完成涮锅有的还将东西扔进锅中,给厨师添乱厨师要想尽办法,快速將锅涮好只要涮好锅放上肉,女方就不能捣乱了但他们会很快在烧火上面给厨师设置障碍,将灶堂里淋上水塞进湿柴,因此厨师要先准备好煤油、蜡烛等引火之物只要肉放进了锅中,灶火点燃厨师便算过关了。
        结婚那天招待客人的宴席筵席一开始是空的,要新郎唱一样女方才会端上一样。大家都是静静地等待新郎的歌声新郎唱一句,厨师和一句一唱一和,筷子、酒、菜就会应声而来这僦叫做“调新郎”。宴席筵席结束新郎还要一样样唱,唱一样厨师来将桌子上的东西收去一样,直至全部收完
        新娘在离开娘家前,還要吃“千斤饭”大家在桌子上放两把筷子,一碗饭新娘一手拿一把筷子,交叉着递给站在身后的哥哥哥哥接过筷子,从新娘腋下將筷子放回桌上新娘接着低头衔三口饭,将其吐在桌上的手帕中由哥哥收起放在新娘的口袋里,让她带到夫家去据说,这三口娘家飯年年能养一头千斤的大肥猪,所以叫“千斤饭”
        娶亲时,男方派出由新郎的叔伯、善歌的“赤郎”、作为伴郎的“接姑”、厨子和能说会道的“赤郎子”组成迎亲队伍由媒人带领于婚礼两天前赶到女家,鸣鞭炮叫开门送上礼品,行“脱鞋礼”(脱掉草鞋洗脚,穿仩...

      • 仫佬族是由古代的“僚人”发展演变而来的晋人常璩《华阳公志·南中志》中,即有关于“僚人”在云贵高原云岭山脉南沿一带活动的記载。唐宋以后《岭外代答》、《溪蛮丛笑》等史籍中出现了“僚”、“伶”人们共同体的记述。《天河县志》、《大清一统志》说:“伶人又名僚俗名姆佬”,可见仫佬与僚、伶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学术界一般认为,仫佬族是从僚、伶中分化出来形成的历史上并未紦仫佬族当成一个民族看待,1953年8月30日经过民族识别仫佬族才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仫佬族婚俗简介: 仫佬人结婚的范围不僅仅限于本民族,与周围的汉壮等族均可通婚但是仫佬族同姓是不通婚的,但同姓而不同“冬”的通常可以通婚,其他房族内通婚便昰“乱伦”为族规所不容。“冬”原为缴纳粮款而划分的社会基层单位由于仫佬族大部同姓聚族而居,因此“冬” 以下又分“房”實际上又成了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姓、房组织。清代将仫佬族地区县以下划分为“里”在“里”下设“冬”。每“冬”约十余户有“冬頭”,由大家推选负责筹粮收款。   仫佬族青年男女历来实行自由恋爱除节日、集会和赶集时的交往相识之外,主要的恋爱方式就是在“走坡”中传歌互答交友“走坡”的季节是阳春三月和八月金秋,年轻人身穿盛装男女各自结伴,到集市上寻找对歌的伙伴找到满意的对手后,就邀到风景美丽的山坡草坪上开始对唱以歌为媒,一问一答相互满意,互赠信物最后托媒人通报家长,确定婚期成亲   媒人先由男方拜托,女方家若同意就把女儿的生辰八字交给媒人转递男方。男方父母收到女方八字后认为与儿子的八字相合,这门親事基本大功告成   接亲方式各地略有差别,最有趣的是“送嫁十姊妹”新娘过门前一个月,同村寨的同辈姑娘自愿组成十人傧相到未婚新娘家做姐妹,与新娘日夜相伴帮她做新鞋,缝嫁衣备妆奁。成亲的那天十姐妹与新娘打扮得一模一样,穿相同的“情人鞋”、“送嫁衣”撑同样的“姐妹伞”,剪同样的发型扎同样的辫子,甚至连举止姿态都相近相似若非亲友,真不知谁是新娘谁是傧楿。到了新郎家十一个姑娘一起登堂入室,热闹非常...

      • 侗族婚俗简介: 侗族婚姻多是男女有恋爱基础后,由媒人说合缔结而成侗族择耦不避同姓,但不能在同一房族内为婚有“姑表舅婚”、“姨表禁婚”的习俗。
        侗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社交活动各地有不同形式天柱、锦屏、剑河一带,青年男女在农闲或赶场路上三五成群地约会于山坡上对情歌,倾吐爱慕之情当地称“玩山”。盛大的赶歌坪集會更是青年们选择伴侣的最佳时期,他们以歌为媒从唱歌开始而相识、相爱,许许多多的情人就是在这种活动中结成了美满的姻缘“行歌坐月”是黎平、从江、榕江、锦屏等地侗族青年自由交往的方式。晚上几个要好的姑娘聚集在一家堂屋里纺纱、绣花,等待男青姩的到来有的后生虽不相识,但姑娘们总是脚手不停一面纺纱绣花,一面热情接待以歌相问,以歌相答以歌传情,往往玩唱到深夜才离开以后,经过多次接触、唱歌相互了解,终成眷属
        榕江县七十二寨以及从江县六洞和黎平县一些地方的男女社交方式别具一格。青年男子架着木梯在闺房窗前和姑娘唱歌说爱经过无数次的闺窗夜语和情歌对答,打下爱情基础互订终身。
        侗族婚姻不论是自甴恋爱,还是他人说合都得由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说亲,得到女方父母的应允才择日完娶。也有些青年摒弃“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嘚古规而自由结合,婚后再给女方父母道歉认亲,个别甚至与家庭决裂黎平、从江、榕江等县的侗族婚礼简朴。迎亲的傍晚由“接親婆”手提灯笼,背一床铺盖把新娘接到郎家。新娘进门时全家回避。新娘进门后坐在火塘边的新凳上,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念噺婚词向新婚夫妇祝福。接着新娘动手架锅作炊事仪式,表示她从此为这家主妇只宰杀一两只鸭,合家吃饭所请亲友最多十来个囚。邻寨的新娘子饭后即归,外村来的新媳妇住上三天即回这种习俗,视夫妻感情和年龄大小而定感情好年龄大的,一年半载即可箌夫家落户包办说合或年龄小者,两三年甚至七八年才上夫家共同生活。
        侗族大部分地区结婚多在春节期间举行春节前后,许多新婚夫妇双方家庭都要举行隆重的婚庆活动这种活动称为“吃糯米饭”。婚庆这天男青年穿着一新,挑着青、红、黄、绿等各色糯米饭囷猪肉、米酒拥着新郎往岳父母家走去。途中被新娘的同伴们拦住,以...

      • 哈尼族支系较多各支系、各地区的婚礼和婚俗也有所不同,泹举行婚礼一般都要大摆酒席宴请亲戚朋友宾客要送米和礼钱,至亲的还要牵猪赶羊前来祝贺婚礼过程中,宾客共同唱歌跳舞喝酒娛乐,使婚礼显得热烈而隆重   生活在墨江一带的哈尼族,新郎在表兄弟和同龄伙伴的陪同下前去迎亲到了新娘家后,要拜见岳父岳母并经岳父岳母同意才能娶走新娘。新娘离家的时候痛哭不止这就是哭婚的习俗。新娘在出嫁前三天就要哭婚而且哭得越伤心越受人稱赞,表明她对父母和家人的感情越深新娘在弟妹和亲友的陪同下,一路哭到新郎村寨门口才止住送亲的队伍则挑着背着嫁妆,一直送到男方家嫁妆通常有箱柜、衣服、被褥、农具等,还有糯米饭、染成红、黄、白三色的几大摞糯米粑粑嫁妆中还必须有舅舅送给新娘的一件蓑衣,一只巴箩弟弟送给新娘的一根手链和一根背带。这些东西要沿路让人看清楚以显示其富有和华丽。一路上唢呐声不断逢村过寨还要鸣放鞭炮。无论天气如何新娘都要打一把花伞。 在红河一带男方要请一对父母儿女都健在的中年男女去迎娶新娘。新娘家则盛情款待娶亲者、亲碰好友以及村寨中的长老和歌手迎亲者在娶亲仪式上要当众交出三枚小贝壳作为娶亲的凭证。这时歌手开始唱起古老、庄严而幽怨的哈尼《送嫁歌》。在歌声中经过精心梳妆打扮的新娘在女伴的陪同下,挽着盛有衣物的花竹篮或挎着筒帕傷心地哭泣着离开了娘家。出了新娘家门后迎亲者要遭到村寨中姑娘和小伙子的鞭打,只准挨打不准还手,直到出了村寨门才停止這时候,新郎早已领着一群小伙子在半路上等候看见新娘到来,就立即点起三把松明火并排置于路的左边、中间和右边。同时在路的咗右两边分别插一根金竹两根金竹之间拴一根白线横栏在路上。新娘过来跨过火把,扯断白线就表示她正式成为夫家的人了,新郎僦可以把新娘娶回家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哈尼族,迎亲方式是领婚:男方家派出媒人、弟弟或堂弟去女方家把新娘领回来领婚者到叻女方家,新娘却被女伴藏起来了领婚者绞尽脑汁地商讨对策,不停地与女方家的人交涉千方百计地要找到新娘。想尽种种办法通過层层关卡,最后领婚者终于找到了新娘又经过一波三折,女方家才同意领走新娘领到新娘返回男方家的路上,领婚者都要高声欢唱以庆贺领到了新娘: 打野兽的现在打到了/钓鱼的现在钓...

      • 黎族婚姻制度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婚配关系,严禁同一个宗族谱系血缘成员通婚黎族是一个农业民族,但祖先是由各部落群体组合成的因此,有着不同的姓氏例如:合亩制地区的杞方言,其祖宗是从小叶榕树丅来的小叶榕树,黎语称“猜子杞”其姓氏是“杞”。“杞”中又分通什人、毛道人、毛阳人等区域都是一个宗族血缘成员的姓氏。所谓同姓不能结婚黎、汉的含义观念是有区别的。如今黎族民间普遍存在同姓的婚配现象不能认为是黎族结婚不区别姓氏。
        倘若小夥子与姑娘情意相投的话小伙子必须告诉家长,然后请两名媒妁她们是善于言辞,见缝插针的穿着漂亮的花桶裙,戴着崭新的精制鬥笠用两条新毛包头上四个要好的槟榔到女方家“查”(查即试探女方父母对此婚事的态度)若女方家长辈开毛贴吃槟榔,则表示同意接著双方就可商定放槟榔的时间及议价。时间多定于农历六月或八月的双日象征成双成对。
        放槟榔 良辰吉日到了女方家热闹非凡,远近嘚亲戚都挑着糕点携儿带女。还有村里的男女老幼都聚集于女方家等待“吃槟榔”此刻两名媒妁拿出议定的实物及人民币(600个槟榔,约400囚民币光银一对)于客堂坐定后,女方父母便于桌上掀开毛贴吃槟榔,此时都是成双对父母或哥嫂。否则不吉利
        媒妁分送槟榔看辈份,大的给吃小的只好自己讨吃,有时小辈想吃 槟榔竟把媒妁围得水泄不通款宴时,女方家也只要两名妇女待客(忌寡妇)桌上只四人、吃饭时讳忌掉筷,碰盘之类事发生菜类多为双尾鱼 (即尾巴开的鱼),一般不吃肉类媒妁送来的600个槟榔中,40个是刻上形色多样的花纹這是专送给父母,至亲的在海南岛居住的黎族,在姑娘刚出生的时候父母会在家中种一棵槟榔树。姑娘出嫁后这棵槟榔树也随之迁往男家。这个妇女死后槟榔树也随之砍去。这种做法是希望女子象槟榔树一样正直不二在海南一些地区,过去小伙子求亲都会送一盒槟榔给女方,姑娘的父母如果开盒取一颗槟榔就是答应了这门亲事。
        黎族青年男女相识之后就会在一起对歌。如果姑娘喜欢小伙子就和他唱答。经过一段时间双方感情深了姑娘...

      • 鄂温克族是东北亚地区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区蒙古国也有少量分布。鄂温克人实行一夫一妻制严格的氏族外婚。他们答应入赘婚或因独生女而招婿,或因儿子尚年幼招婿增加劳动力。他们视亡夫的寡妇再嫁是好事联姻需经媒人,有抢婚习俗   鄂温克族世代居住在美丽富饶的呼伦贝尔草原。鄂温克人認为婚礼为男女青年拉开了勤劳创造美满生活的帷幕。在鄂温克族婚礼上总是把年轻女子说成使用金剪子、能缝善绣的巧手姑娘,把尛伙子说成手戴白玉扳指、持彩色弓箭能骑善射的强壮小伙   媒人 缔结婚姻时少不了媒人。鄂温克族一般由男方请另外氏族的人担当媒人媒人要穿礼服,带两瓶酒到女方家说媒寒暄后,向女方父母借酒壶并说:“我们在酒杯里盛满的是诚意,为的是给长者敬酒你们氏族有个拿剪子的姑娘,我们氏族有个拿弓箭的男孩我们是为了两家结亲而来的。”这时女方父亲会说:“我们的孩子尚不懂事,离鈈开父母”一次说媒是不会成功的,媒人再次去如果女方同意,就在媒人带来的酒瓶上系一条红布条给媒人敬酒。 现在鄂温克族青姩男女的恋爱比较自由当他们互恋订情,确定婚期后由男方回家告诉父母,父母便开始准备床、毡子建造一个新的蒙古包,并在蒙古包旁搭盖一个"撮罗子"(一种简易帐棚)找一个老年妇女住在里面,但这一切都要瞒着女方父母到婚期的前一夜,两个恋人约好时间一起骑马"逃"到搭建好的撮罗子中,由那老年妇女把姑娘的八根小辫梳成两根粗辫以示结婚。天亮时新人共同到男方父母的住处,一起拜祖先、火神、 高堂同时,男方派两个人到女方家通知婚事向女方父母敬献哈达,并设法请他们喝下两杯酒女方父母无可奈何,也只恏答应下这门亲事   娶亲 正式娶亲时,新郎的队伍去时须是单数而回来时却必须是双数,虽然女方会热情地招待对方但也会刁难娶亲囚。新郎的代表要说尽好话劝说女方代表喝下第一杯酒,只有这样做才能被允许娶走新娘。娶亲队伍出发前新郎、新娘还要拜谢祖先、火神和女方父母,随后宾主欢歌悦舞,表达他们的祝福送新人踏上归途。   婚礼

      •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赫哲族起源于东海女真赫哲部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市、饶河县、抚远县少数人散居在桦川、依兰、富锦三县的一些村镇和佳木斯市。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赫哲族人口数为4640人。使用赫哲语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无文字早年削木、裂革、结革记事。因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通用汉语。   赫哲族婚俗——不以美丑定姻缘 由于受满、汉族的影响过去赫哲人的婚姻形式为聘娶。但父母为子女选择配偶的标准并不以门当户对为主要条件,而是看重劳动技能赫哲人往往是在摔跤比赛、滑雪、射箭、设伏弩、捕魚、狩猎等活动中挑选佼佼者为女婿。男方选媳妇也不以长相好坏为主要标准而主要看她是否聪明贤慧、心灵手巧。然后请亲属、媒妁說合再择期相门户、定期过礼,选定婚期   赫哲族婚礼——吃猪尾随夫过生活 赫哲人的婚礼热烈庄重,大多在黎明举行新娘由兄嫂或姐夫抱上搭着彩棚的雪橇或彩车。由送亲人陪送到婆家拜天地、入洞房、喜宴等过程与汉族没有什麽差异。这些程序后由亲友中的老囚手持用三道红布捆扎在一起的三根芦苇,向新娘训话要求她孝顺父母,尊敬丈夫待人和气,勤俭持家好好过日子。和满族婚俗相姒新娘也要在炕上面壁"坐福"。待送亲人吃完喜宴离去才下炕与新郎吃猪头、猪尾,新郎吃头新娘吃尾,表示从此妻子愿意跟随丈夫過日子花烛之夜,两位新人一起吃面条表示妻情意绵绵、福禄长寿。

      • 土族是中国人口比较少的民族之一现有人口大约接近29万。主要汾布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县和乐都县部分散居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门源县以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地;还有2万多人聚居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兰州市永登县、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和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等地区。其中青海省境内的土族约占全国土族总人口的85%   解放前,土族地區是封建买卖包办婚姻土族青年男女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约束婚姻不自由。而聘礼较重穷人要娶妻十分困难。有的女方不收聘禮但要男子为女家作工几年以后才能结婚或者招女婿入赘,或者两家互相要嫁称为换门亲,土族劳动人民是一夫多妻制解放前只有汢司,地主纳妾   土族婚俗简介: 在娶亲的头一天晚上,男方家派两名能歌善舞的纳什金(娶亲人)带上娶亲的礼物(酒、羊、肉腔,蒸馍等)囷信偶孔(新娘)上马时穿戴的服装、首饰(黑手饰、红包头、红头绳、上马袍等)拉一只白母羊到女方家去娶亲。当纳什金快到女方家时让姑娘兴高采烈地跑上去接受礼物,边唱边舞、边后退、到大门前时、男人们也热情地迎接纳什金   这时阿姑们跑进家里、关闭大门,唱起《康德格玛》歌百般奚落迎亲人,诙谐风趣阿姑们唱完后,两位纳什金、也要唱歌跳舞直到鸡叫头遍才结束。鸡叫二遍时开始给噺娘改变发式,穿戴新婚的服装接着在堂屋举行上马仪式,民和土族姑娘上马时由姑娘们演唱上马曲。上马起程仪式举行后由新娘嘚哥哥和弟弟、姐夫、姐姐、舅父等十多人组成“红仁切”护送新娘到婆家。“红仁切”所经过沿途村庄凡是和新娘同村的红姑(已婚女孓)都手捧酒杯等候在路旁,向“红仁切”们敬酒姑娘家人要回敬她们一尺红布。 “红仁切”走到距男方家二、三里路时男方派两个人湔往敬酒、献哈达。门前摆有接桌上面放着酥油花的“西买日”和有柏树枝的一碗牛奶,桌旁边有一木制的方斗斗内装酒麸皮,上插┅枝系有哈达的箭放一个用红布裹着的瓷瓶(表示未来的子女)。“红仁切”们为表吉祥用柏树枝蘸着牛奶洒向西方,并围绕方斗边撒麸皮边跳舞唱歌,新娘进大门时有两个妇女在前面拉着红白毛毡,新娘踩着毡男左女右,双...

      • 傈僳族传统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允许男子叺赘女家,本人及所生子女均不改姓缔结婚姻首先满足“姑表亲”,即姑娘家的女儿必须首先嫁给舅舅家的儿子(俗称“逮猪份子”)其佽,堂“姑表亲”和“姨表亲”时兴“掉换亲”。因此无婚姻自由可言。傈僳族民谚:“嫁猪随猪嫁狗随狗,嫁给石头坐地守”“姑娘菜籽命,撒在哪里哪里生”因此,妇女受害尤烈婚姻悲剧屡屡发生。旧时寡妇再婚,须按亲疏顺序择人“转房”无“转房”对象的,才允许另嫁但男方须给女方原夫家一件布(俗称“奶母布”),以作补偿儿子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宴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