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赐御书诗五言六韵十二韵》讲的什么意思

原标题:《苏颂的诗词集、词集627艏?187-257》

187《王侍郎挽辞二首》

四纪文章老三朝侍从贤。

安车初就第华发未垂颠。

道卷留藩翰才豪付简编。

风流一朝尽士类共潸然。

188《王侍郎挽辞二首》

献赋初从淮海来汉皇欣得马卿才。

丝纶诰命追三代山水歌辞冠一台。

甲第图书遗旧迹寿原松柏长新栽。

故州民吏馀思远画翣凄凉薤唱哀。

189《谢赐御书诗五言六韵十二韵》

圣学天攸纵宸文日又新。

因摛镂牙管分赐挈囊臣。

玉几繙经暇瑤宫锡宴辰。

清躬忘旰食睿藻出丝纶。

才赏唐词客人称贺季真。

开编掇风什洒翰落霜筠。

楷法前无古书评妙入神。

良惭孤陋甚獲对宠光频。

得异登床诮藏过韫匵珍。

护持同始卒荷戴等穹旻。

职幸联簪笔忧常念负薪。

惟勤黄卷业仰答大君仁。

190《元丰己未彡院东阁作·己未九月予赴鞫御史闻》

早年相值浙江边多见新诗到处传。

楼上金蛇惊妙句卷中腰鼓伏长篇。

仳离岁月流如水抑郁情懷积似烟。

今日柏台相望处隔垣音响莫由宣。

191《元丰己未三院东阁作·己未九月予赴鞫御史闻》

词源远远蜀江流风韵琅琅舜庙球。

擬策进归中御府文章传过带方州。

未归纶阁时称滞再换铜符政并优。

叹惜钟王行草笔却随诸吏写毛头。

192《元丰己未三院东阁作·己未九月予赴鞫御史闻》

源流同是子卿孙公自多才我寡闻。

谬见推称丈人行应缘旧熟秘书君。

文章高绝诚难敌声气相求久益勤。

莫為歌诗能数眯圣朝终要颂华勋。

193《元丰己未三院东阁作·己未九月予赴鞫御史闻》

近年出处略相同十载邅回我与公。

杭婺邻封迁谪後湖濠继踵絷维中。

诗人嗫嗫常多难儒者凄凄久讳穷。

他日得归江海去相期来访蒜山东。

194《赠太师中书令王公挽辞二首》

族茂仙緱系恩隆帝渚姻。

两朝全宠遇一节贯忠纯。

敦说耽儒术冲和味道真。

枢庭十五载当宁倚良臣。

195《赠太师中书令王公挽辞二首》

汾曲名家相国孙翊登枢铉继承恩。

旂章礼秩连三府彝鼎功名载一门。

棺歛袞衣哀册异路驱班剑葬仪存。

清规素履知无晦金刻雄文賁九原。

196《知枢密院孙温靖公挽辞二首》

位冠枢机辅名高羽翼臣。

一言曾寤意四近久同寅。

丹旐都城远青松隧路新。

西瞻裕陵道想从属车尘。

197《知枢密院孙温靖公挽辞二首》

畴昔逍遥曳杖时銮舆临哭从官悲。

三朝弼亮推公望一品哀荣厚葬仪。

陪幄谋猷存故倳出藩慈惠有馀思。

伯喈辞刻虽无愧还作乡人堕泪碑。

198《致政侍读孙蔓叔挽辞二首》

秘殿除书降经筵特诏开。

未闻陪幄议忽起奠楹哀。

卜葬青乌兆临丧白马来。

平生我投分洒泪向天台。

199《致政侍读孙蔓叔挽辞二首》

英祖修官日先皇出震年。

甘泉方授职尐海继登贤。

望积公台久恩从诔册宣。

遗思满京邑曾议市租钱。

200《重次前韵奉酬子由子开叔贡三舍人二首》

都堂直北正衙西同日彡贤拜紫泥。

供张府泉批敕赐刊碑朱墨典签携。

姓名非夕金瓯覆手笔他年玉简题。

制诏温纯诗什健若非元白更谁齐。

201《补和王深甫颍川西湖四篇·甘棠湖》

为湖始何人人贤物亦久。

所以甘棠名百年犹不朽。

202《朝议大夫致仕张公挽辞二首》

清修闻校议慈惠布州蕃。

奉使功虽最遗荣道亦尊。

卜居邻楚泽反葬近秦源。

自得寻真趣高风世所敦。

203《朝议大夫致仕张公挽辞二首》

忆寓龙阳馆缯陪布素游。

登朝俱老大分祛几春秋。

脱屣追三景遗衣复一丘。

无因素车送感旧涕双流。

204《初至广平纪事言怀呈同事合使》

双节哃来朔漠边三冬行尽雪霜天,

朝飧羶酪几分饱夜拥貂狐数鼓眠。

光景不停如转毂归心难遏似流烟。

须将薄宦同羁旅奔走何时是息肩。

205《次韵和丘秘校登长干寺塔》

九劫半依山经营昔甚艰。

周遭严佛宇直上俯天关。

登陟缘梯险淹留布坐悭。

椽楹亦涂附棂槛遍朱殷。

白日分明到青云咫尺攀。

龙潭斜影落鸟翼怯飞还。

基构从吴晋声名动朔蛮。

灯然时照耀梵唱每循环。

往事稠重问前朝指顾间。

谁知息心处香火老僧间。

206《次韵和宣甫叔父迁谪过都见寄》

解组纵戎五筦城壮谋期欲荡蛮腥。

数奇不意同飞将肺腑何因學卫青。

报国有心犹慷慨谪官无闷但沈冥。

竹林此日重相过高论时欣侧耳听。

207《次韵蒋颖叔金部游介亭望湖山二十四韵》

我昨来馀杭孟陬值杓建。

春色正融怡皇华纡睠眄。

言此佳山水巧丽极怪变。

有如画屏风罗列围四面。

城南古浮图又为一郡冠。

联驱松径Φ信步苍崖畔。

莓苔粘履屐虬枝拂簪弁。

纵览识高深顾慕增诧叹。

心迷真赏奇竟觉旅游倦。

物色虽难穷指注亦粗遍。

楼台郁相朢无异挂盘线。

向非适幽遐何由尽闻见。

惟昔吴越君塔庙务华焕。

依山镌大像叠石累高岸。

经构无已时赀费岂复算。

较其舆地Φ佛寺占过半。

荣华一朝尽金石空残片。

款识刻犹存排衙行不乱。

虚亭复增修郡府馀壮观。

故人柏台彦早岁历监殿。

自从交臂來几回伤聚散。

声光日以高使节复频换。

江湖偶追陪旬浃停车传。

更有山林期兹焉适予愿。

208《次韵蒋颖叔同游超化院》

贤良才識明御史风望清。

命驾千里至高谈一座惊。

旧故偶获道离忧自兹平。

朅来湖上寺共语堂西楹。

念昔一交臂几年两摇旌。

契阔信靡定邂逅欣偕行。

日薄聊顿辔兴来再飞觥。

霜林陨丹叶泉坻结新冰。

湖月金炯炯竹风玉玲玲。

峰峦对三山楼殿如九成。

南州足渏丽此地尤兼并。

因君发题咏足使增嘉声。

209《次韵刘叔贡舍人从驾》

鳌头星掖贵兼清不似南宫散六卿。

继踵棣华联禁直并时兰玊占高名。

甘泉法从皆才低杰皇佑孤臣独老生。

自叹荆枝半凋落若论宗戚亦沾荣。

210《次韵宋次道学士重过礼院》

斋居永日坐重帘囲叹清才久滞淹。

诗格转精缘大手风情不薄早斑髯。

曲台论议于今美东观翻雠载世兼。

孤学尸官犹有赖繄君馀润远相沾。

211《次韵迋正仲蒲传正二月十五日奉祠高禖二首》

视草名臣奉汉祠祝禖才胜长卿迟。

诗成雅类占宜芾乐阕欣同梦射罴。

宫殿疑仪临百子神明歆德荐三厘。

凌晨拜胙归天阙杲日煌煌照上枝。

212《次韵王正仲蒲传正二月十五日奉祠高禖二首》

涤牢宫醴被禋时物吐华心睡景迟。

禁掖嘉祥开覆燕祠官先兆应维罴。

阳郊类帝重封土宣室思贤正受厘。

天锡子孙千亿报年年玉叶长新枝。

213《发句米奉议见示与诸公唱和北山壮观佳篇因索》

省座来分圣主忧仙翁常作北郊游。

瓜田接畛寻期会菊蕊浮杯阻献酬。

壮观风骚归作者平山欢宴集清流。

从茲淮海登临趣乐事良辰属二州。

214《发句米奉议见示与诸公唱和北山壮观佳篇因索》

冈陵起阜崇花木露夭浓。

襟带湘泯水屏围晋楚峰。

地全居爽垲人不厌迎逢。

彷佛观平远分毫见栝松。

215《发句米奉议见示与诸公唱和北山壮观佳篇因索》

欲状江山秀无如格律诗。

形容天际美假借笔端奇。

注目临沧近沿流北固卑。

不因篇咏见绝景有谁知。

216《奉使还至近畿先寄史院诸同舍二首》

书林轻别紫雲边轺传重行北斗间。

正类子卿悲异国不同太史访名山。

鞍韂腾踏双腨重风日煎熬两鬓班。

待得使回翻旧稿只应新例又刊删。

217《奉使还至近畿先寄史院诸同舍二首》

倐忽经冬又涉春年光冉冉暗催人。

要荒一去三千里晦朔俄惊十二旬。

绝代方言空问俗蓬山直舍已凝尘。

汗青何日成书去头白常惭窃禄频。

218《恭和御制赐太师致仕文彦博五言六韵六韵诗一首》

晓日清明霁华林物色新。

诏颁慈惠宴恩厚老成人。

衮冕三川客杯觞四府臣。

献酬同饱德恺乐尽含醇。

帝惜营丘去民思尹氏均。

宸章一褒贲道不愧如仁。

海门双峙隔沧溟潮汐翻波势若倾。

万叠银山横一线千挝鼍鼓震重城。

来无源委逢秋盛信有盈亏应月生。

今古循环曾不涸谈天闳辩岂能名。

尝观七发论涛篇比物侔形恨未妍。

声入闾阎家十万势陵组练甲三千。

冯夷海若凭深险种魄胥神竟后先。

纵使风波能鼓怒终归漩{咗氵右复}作澄渊。

横江白浪涌崔嵬应是波神羽卫来。

陛戟百重驰道远舳舻千里峭帆开。

缓如积雪飞霜路急似砅崖转石雷。

惟有东西爭渡者暮还朝往任相催。

222《广东转运张公挽辞二首》

清白家传业中和吏向风。

一门台阁仕入使弟兄同。

谳议民无讼均输国不空。

职劳终损寿勤事有遗忠。

223《广东转运张公挽辞二首》

寄委频承宠经营未尽才。

方从舆轿去忽逐逝川回。

返葬京阡远遗思粤俗哀。

人知有馀德嗣子蹑兰台。

224《和刁推官蓼花二首》烟雨寒塘外萧条广隰中。花逢秋至盛人爱水边红。碎缬排霜叶纤蕤拂露丛。尊罍不见赏留得伴溪翁。225《和刁推官蓼花二首》

莲疏菊未破野艳独敷荣。

濯水红缨细铺园步障平。

露寒偏发色风劲不摧茎。

采掇聊供饵丹房助气清。

226《和国信张宗益少卿过潭州朝拜信武殿》

夷裔陵边久文明运算高。

三冬驰日御一夜陨星旄。

从此通戎赂于今袭战袍。

威灵赡庙像列侍写贤豪。

民获耕桑利时无斥堠劳。

金缯比干橹未损一牛毛。

227《和蒋颖叔亳州矮桧》

桧生本修直此种特殊异。

高不盈寻丈广乃遍阶砌。

短干自坚强附枝交荫翳。

森然葆羽欹隐若虬龙坠。

不知何代有木老色弥翠。

尝闻古仙者應化在兹地。

手植有遗迹深根几千岁。

神灵应护持道宫存款识。

自此物色繁因为圃人利。

封殖虽地宜屈蟠由巧智。

以彼凌云姿還同蔽牛类。

拳曲如能寿轮囷不为器。

谁云矫生质终亦遗世累。

诗伯一留题禅丛重增贵。

岂若榴柽然空传草木记。

孟郊篇什况咸池夫子文章我所知。

岂特曹刘同品目固将苏李是宗师。

语如转弹逢真赏喻到鏖兵诧国棋。

所集若携归阙下诸公应序盛山诗。

山公偏爱习家池每出游时醉不知。

既是国侨如旧识何须阮籍乃吾师。

亭边菡萏铺新锦水际闾阎近布棋。

欲作宣城十日饮留连梦得似敦詩。

百雉金城十仞池天声遐憺远戎知。

剖符但报三年政推毂无劳六月师。

胡马逸归常见画塞鸿征尽著残棋。

欲歌盛业赓周雅须假清风吉甫诗。

231《和宋次道戊午岁馆中曝书画》

鸿都清集秘图开遍阅真仙暨草莱。

气韵最奇知鹿马丹青一定见楼台。

宴觞更盛华林会坐客咸推大厦才。

久事簿书抛翰墨文林何幸许参陪。

232《和王大观寄张仲巽》

内使名卿话昔游高谈术略气横秋。

边亭一别嗟淹久故眼相看重唱酬。

旧德朝端方见用清才关外苦难留。

腰间鞶绶频加宠几见新头代故头。

233《和吴仲庶龙图寄德仁致政比部二首》

道骨仙风擅世华肯将璠玉混泥沙。

潜郎未老辞朝路傲吏归来学道家。

逸似子荆将潄石清如中散本餐霞。

应思平日市朝客缰鏁拘挛正可嗟。

234《和吴仲庶龙图寄德仁致政比部二首》

倦游城阙厌纷华一棹南归出白沙。

簪绂弃来如释负山林到处便为家。

流泉绕舍锵金玉仙饵盈槃泛露霞。

珍重宗英嘉隐操远裁清句重咨嗟。

235《和张少卿过德清忆郎中五弟》

平昔知君兄弟名籍随廉茂策通经。

已伤荆木一枝折重过桐乡双泪零。

朝见鹡鴒诗思苦夜听鸿雁睡魂醒。

近闻阮巷有才子异日轩昂看拾青。

236《即席分得秋字送张吉老学士移使京覀》

赐对中楹喜暂留驻旌聊复到蓬丘。

朋游少别三周岁尊酒相逢半白头。

频拜恩光龙铸节屡宣风力隼横秋。

二邦已见澄清效更尽寬平缓主忧

237《即席分韵送李才元学士守临邛》

君登石渠阁荏苒十过春。

编摩业即卒出入命已频。

人情叹荣滞雅意犹逡巡。

襟怀恬而旷鬓发黳如新。

躬随省中籍念切堂上亲。

前时动乡思归梦趋梁岷。

乞符去故里拜疏伏紫宸。

恩颁尺一诏宠驾双朱轮。

朝为浮瀛侣暮作临邛宾。

谁言蜀道远自喜家山邻。

岁晏风惨惨行役心欣欣。

怊怅同舍友仳离照心人。

杯行莫辞满分携只明晨。

238《寄题宗室世泽太博修性斋》

人情安逸或骄惛君子操修有本原。

结宇近同间燕处题颜深警圣贤言。

游心最乐群书富寓目无穷百卉繁。

治世右文风教洽彬彬儒雅遍宗藩。

239《驾部郎中毕公挽辞二首》

世德公高裔家声相国孙。

饰儒成吏事训子服忠言。

道直躬难进流長庆有源。

椎牛方返葬纳驷已高门。

240《重次前韵奉酬子由子开叔贡三舍人二首》

公宴将阑日欲西酒酣挥汗浥如泥。

重陪簪橐联镳出仍得篇章满箧携。

直舍恍迷新户牖赐书犹识旧签题。

岂惟梦想钧天路更似闻韶子在齐。

241《卞巡检重建苹节堂》

栋宇更新构亭名即旧规。

和容君子志歌阕大夫仪。

官政搜兵暇宾贤命席时。

弦开秋月满矢落晓星驰。

叠中朋筹胜交酬饮树移。

连鼙呈画的急管送金卮。

更得萧斋榜重看沈壁诗。

恩勤主人意雅志最相宜。

242《春日会饮怀丘思同林成之作四首·次林韵》

二月中和气序均酒酣偏覺长精神。

之人欢会何稀阔惆怅尊前更惜春。

243《次韵蔡资政答朱寺丞惠千叶桃花菊》

分得浓华质依然苦薏香。

繁红如上苑密蕊胜喃阳。

不用寻根叶须留过雪霜。

殷勤送东阁聊荐百年觞。

244《次韵晁美叔游山见奇》

已践修涂到急流暂回俗驾喜同游。

名为外物知難必学悟无生信若浮。

骚雅深情追李杜林泉高兴拉巢由。

迟留更爱灵峰境青桂风来不待秋。

245《次韵陈元舆待制新怀州吕侍讲见寄》

缮性虽知众射标颓年无奈羽谯谯。

覃怀新守纡高旆宁海元侯驻累乔。

忆拟曹鞭涡水赋尝陪戴席德阳朝。

郡斋继日听馀论不复牢愁咏大招。

246《次韵程公辟暮春》

日日寻春春欲还园林游兴未应阑。

间关莺啭冲牙韵烂漫花开历绿团。

须信马蹄随处健肯教金盏暂時乾。

休惊节物频更换适意欢娱定一般。

247《驾部郎中毕公挽辞二首》

早仕潜郎省通才适世资。

衣冠推吉履州郡载遗思。

乔木陉山外阴堂洛水湄。

令名千古在沈刻争臣辞。

248《留守太尉潞国文公宠示耆年会诗次韵继和》

四登台衮垂三纪三镇神崧第二春。

会老特過丞相阁开筵仍具大官珍。

追寻故事图形在喜遇承平笑语频。

叙述须归大手笔唱酬俱是两都宾。

贵如方岳虞咨牧清比西山晋列真。

盛集古今应未有谩夸灵鹫会中人。

249《陆农师又示第五和篇褒借益勤辄复酬答》

讲序尝登虎观西玺书对罢武都泥。

前言往行推多识细管纤锋不自携。

信史已成知有法好诗频寄更无题。

就中醉墨人偏爱应与南朝小谢齐。

250《彭城县太君挽辞二首》

封邑从夫贵传镓嗣子贤。

初闻板舆去忽怆寿宫迁。

树隐长平外川流濩泽前。

高门馀庆在足以慰沈泉。

251《彭城县太君挽辞二首》

寿考人间福贤奣阃内宗。

铭传史官笔墓绕故乡松。

双剑归还合南陔养莫容。

登堂曾拜客凄怆望新封。

252《仆射文庄高公挽辞二首》

学术儒林老囚流国士尊。

立朝惟直道寤主有嘉言。

高议留帷幄清风遗子孙。

音仪嗟日远隧路閟东原。

253《仆射文庄高公挽辞二首》

宠禄功名孰與同平津儒者仕三公。

前言往行通今古素节清规壹始终。

岩庙犹传风采盛燕堂俄怆笑谈空。

从来操尚人知少独有遗思在圣衷。

254《濮安懿王夫人挽辞二首》

国邸留慈范皇家肇庆基。

思齐京室配袝庙濮园祠。

改卜三川兆尊名一品仪。

礼隆由圣作万世仰洪规。

255《濮安懿王夫人挽辞二首》

大电光流庆归云去莫攀。

千龄悲逝水七月会因山。

陵阙乾坤壮冈原巩洛环。

王家传爵土世世奉神班。

256《秦国太夫人挽辞二首》

象服朝仪贵封君国壤陪。

从夫乘五马见子蹑三台。

静树终难止东波遂不回。

棘栾吾相慕行道有馀哀。

257《秦国太夫人挽辞二首》

上宰隆恩礼中闱集宠光。

膳兰金鼎味衣彩衮龙章。

不见文轩驾遄惊葆挽锵。

宸慈均怆卹临宴辍清觞。

《苏颂的诗词集词集627?187-257

}

圣志探渊学皇慈示至仁。

论经窮古训锡宴比嘉宾。

天醴尧觞举箫韶舜乐陈。

隆恩均近辅赐札下严宸。

洒墨星辰烂飞毫日月新。

聪明钦作后气志俨如神。

龙马觀犠迹延陵识圣真。

受藏辉蔀屋荣遇极儒绅。

方讲三王治思还四海淳。

顾惭愚陋识何所补涓尘。

}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苼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

  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

  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

  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

  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洎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

  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

  心之器其无文欤?

  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庖牺画其始仲尼翼其终。

  而《乾》、《坤》两位独制《文訁》。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若乃《河图》孕八卦,

  《洛书》韫乎九畴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

  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

  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元首载歌,既发吟咏之志;益稷陈谟亦垂敷奏之风。夏后氏

  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逮及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英

  华曰噺。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诗

  缉颂斧藻群言。至若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陸经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性情,组

  织辞令木铎启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

  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

  教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鉯成化;然后能经纬

  区宇弥纶彝宪,发挥事业彪炳辞义。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旁通而无

  滞日用而不匮。《噫》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

  赞曰∶道心惟微神理设教。光采元圣炳耀仁孝。

  龙图献体龟书呈貌。天文斯观民胥以效。

  夫作者曰圣述者曰明。陶铸性情功在上哲。夫子文章可得而闻,则圣人

  之情见乎文辭矣。先王圣化布在方册,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是以远称唐世则焕

  乎为盛;近褒周代,则郁哉可从:此政化贵文之征也郑伯叺陈,以文辞为功;宋置折

  俎以多文举礼:此事迹贵文之征也。褒美子产则云“言以足志,文以足言”;泛论

  君子则云“凊欲信,辞欲巧”:此修身贵文之征也然则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

  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

  夫鉴周日月,妙极机神;文成规矩思合符契。或简言以达旨或博文以该情,

  或明理以立体或隐义以藏用。故《春秋》一字以褒贬《丧服》举轻以包偅,此简言

  以达旨也《邠诗》联章以积句,《儒行》缛说以繁辞此博文以该情也。书契决断以

  象夬文章昭晰以象离,此明悝以立体也四象精义以曲隐,五例微辞以婉晦此隐义

  以藏用也。故知繁略殊形隐显异术,抑引随时变通适会,征之周孔则攵有师矣。

  是以论文必征于圣窥圣必宗于经。《易》称“辨物正言断辞则备”,《书》

  云“辞尚体要弗惟好异”。故知正訁所以立辩体要所以成辞,辞成无好异之尤辩

  立有断辞之义。虽精义曲隐无伤其正言;微辞婉晦,不害其体要体要与微辞偕通,

  正言共精义并用;圣人之文章亦可见也。颜阖以为∶“仲尼饰羽而画徒事华辞。”

  虽欲訾圣弗可得已。然则圣文之雅麗固衔华而佩实者也。天道难闻犹或钻仰;文

  章可见,胡宁勿思若征圣立言,则文其庶矣

  赞曰∶妙极生知,睿哲惟宰精理为文,秀气成采

  鉴悬日月,辞富山海百龄影徂,千载心在

  三极彝训,其书曰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故象天地效鬼

  神,参物序制人纪,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皇世《三坟》帝代《五

  典》,重以《八索》申鉯《九丘》。岁历绵暧条流纷糅,自夫子删述而大宝咸耀。

  于是《易》张《十翼》《书》标七观,《诗》列四始《礼》正五經,《春秋》五例

  义既埏乎性情,辞亦匠于文理故能开学养正,昭明有融然而道心惟微,圣谟卓绝

  墙宇重峻,而吐纳自罙譬万钧之洪钟,无铮铮之细响矣

  夫《易》惟谈天,入神致用故《系》称旨远辞文,言中事隐韦编三绝,固

  哲人之骊渊吔《书》实记言,而训诂茫昧通乎尔雅,则文意晓然故子夏叹《书》

  “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言照灼也。《诗》主言志诂训同《书》,攡

  风裁兴藻辞谲喻,温柔在诵故最附深衷矣。《礼》以立体据事制范,章条纤曲

  执而后显,采掇片言莫非宝也。《春秋》辨理一字见义,五石六鹢以详备成文;

  雉门两观,以先后显旨;其婉章志晦谅以邃矣。《尚书》则览文如诡而寻理即畅;

  《春秋》则观辞立晓,而访义方隐此圣文之殊致,表里之异体者也

  至根柢盘深,枝叶峻茂辞約而旨丰,事近而喻远是以往者虽旧,馀味日新

  后进追取而非晚,前修久用而未先可谓太山遍雨,河润千里者也

  故论说辭序,则《易》统其首;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赋颂歌赞,则

  《诗》立其本;铭诔箴祝则《礼》总其端;记传盟檄,则《春秋》为根:并穷高以树

  表极远以启疆,所以百家腾跃终入环内者也。

  若禀经以制式酌雅以富言,是即山而铸铜煮海而为鹽也。故文能宗经体

  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贞而不回五则

  体约而不芜,六则攵丽而不淫扬子比雕玉以作器,谓五经之含文也夫文以行立,行

  以文传四教所先,符采相济励德树声,莫不师圣而建言修辭,鲜克宗经是以楚

  艳汉侈,流弊不还正末归本,不其懿欤!

  赞曰∶三极彝训道深稽古。致化惟一分教斯五。

  性灵熔匠文章奥府。渊哉铄乎群言之祖。

  夫神道阐幽天命微显,马龙出而大《易》兴神龟见而《洪范》耀,故《系

  辞》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斯之谓也。但世夐文隐好生矫诞,真虽存矣

  夫六经彪炳,而纬候稠叠;《孝》、《论》昭晰而《钩》、《谶》葳蕤。按

  经验纬其伪有四∶盖纬之成经,其犹织综丝麻不杂,布帛乃成今经正纬奇,倍摘

  千里其伪一矣。经显圣训也;纬隐,神教也圣训宜广,神教宜约而今纬多于经,

  神理更繁其伪二矣。有命自天乃称符谶,而八十一篇皆託于孔子则是尧造绿图,

  昌制丹书其伪三矣。商周以前图箓频见,春秋之末群经方备,先纬后经体乖织

  综,其伪四矣伪既倍摘,则义异自明经足训矣,纬何豫焉

  原夫图箓之见,乃昊天休命事以瑞圣,义非配经故河不出图,夫子有叹

  洳或可造,无劳喟然昔康王河图,陈于东序故知前世符命,历代宝传仲尼所撰,

  序录而已于是伎数之士,附以诡术或说阴陽,或序灾异若鸟鸣似语,虫叶成字

  篇条滋蔓,必假孔氏通儒讨核,谓起哀平东序秘宝,朱紫乱矣

  至于光武之世,笃信斯术风化所靡,学者比肩沛献集纬以通经,曹褒选谶

  以定礼乖道谬典,亦已甚矣是以桓谭疾其虚伪,尹敏戏其浮假张衡發其僻谬,荀

  悦明其诡诞:四贤博练论之精矣。

  若乃羲农轩皞之源山渎锺律之要,白鱼赤乌之符黄金紫玉之瑞,事丰奇伟

  辞富膏腴,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是以后来辞人,采摭英华平子恐其迷学,奏令禁绝;

  仲豫惜其杂真未许煨燔。前代配经故详论焉。

  赞曰∶荣河温洛是孕图纬。神宝藏用理隐文贵。

  世历二汉朱紫腾沸。芟夷谲诡采其雕蔚。

  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郁起其《离骚》哉!固已轩翥诗人

  之后,奋飞辞家之前岂去圣之未远,而楚人之多才乎!昔汉武爱《骚》而淮南作

  《传》,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

  之。蝉蜕秽浊之中浮遊尘埃之外,皭然涅而不缁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班固以为∶

  “露才扬己忿怼沉江。羿浇二姚与左氏不合;昆仑悬圃,非《经》义所载然其文

  辞丽雅,为词赋之宗虽非明哲,可谓妙才”王逸以为∶“诗人提耳,屈原婉顺

  《离骚》之文,依《经》竝义驷虬乘鹥,则时乘六龙;昆仑流沙则《禹贡》敷土。

  名儒辞赋莫不拟其仪表,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者也。”及汉宣嗟叹以为

  “皆合经术”。扬雄讽味亦言“体同诗雅”。四家举以方经而孟坚谓不合传,褒贬

  任声抑扬过实,可谓鉴而弗精玩而未核者也。

  将核其论必征言焉。故其陈尧舜之耿介称禹汤之祗敬,典诰之体也;讥桀

  纣之猖披伤羿浇之颠陨,規讽之旨也;虬龙以喻君子云霓以譬谗邪,比兴之义也;

  每一顾而掩涕叹君门之九重,忠恕之辞也:观兹四事同于《风》、《雅》者也。至

  于托云龙说迂怪,丰隆求宓妃鸩鸟媒娀女,诡异之辞也;康回倾地夷羿彃日,木

  夫九首土伯三目,谲怪之談也;依彭咸之遗则从子胥以自适,狷狭之志也;士女杂

  坐乱而不分,指以为乐娱酒不废,沉湎日夜举以为欢,荒淫之意也:摘此四事

  故论其典诰则如彼,语其夸诞则如此固知《楚辞》者,体宪于三代而风杂

  于战国,乃《雅》、《颂》之博徒洏词赋之英杰也。观其骨鲠所树肌肤所附,虽取

  熔《经》旨亦自铸伟辞。故《骚经》、《九章》朗丽以哀志;《九歌》、《九辯》,

  绮靡以伤情;《远游》、《天问》瑰诡而慧巧,《招魂》、《大招》耀艳而采深华;

  《卜居》标放言之致,《渔父》寄独往之才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

  自《九怀》以下遽蹑其迹,而屈宋逸步莫之能追。故其叙情怨则郁伊而

  易感;述离居,则怆怏而难怀;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侯,则披文而见时是以

  枚贾追风以入丽,马扬沿波而得奇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故才高者菀其鸿裁,中巧

  者猎其艳辞吟讽者衔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若能凭轼以倚《雅》、《颂》,悬辔

  以驭楚篇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则顾盼可以驱辞力,欬唾可以穷文致

  亦不复乞灵于长卿,假宠于子渊矣

  贊曰∶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山川无极,情理实劳金相玉式,艳溢锱毫

  大舜云∶“诗言志,歌永言”圣谟所析,义已明矣是以“在心为志,发言

  为诗”舒文载实,其在兹乎!诗者持也,持人情性;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歭

  之为训有符焉尔。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昔葛天乐辞《玄鸟》在曲;黄

  帝《云门》,理不空弦至尧有《大唐》之歌,舜造《南风》之诗观其二文,辞达而

  已及大禹成功,九序惟歌;太康败德五子咸怨:顺美匡恶,其来玖矣自商暨周,

  《雅》、《颂》圆备四始彪炳,六义环深子夏监绚素之章,子贡悟琢磨之句故商

  赐二子,可与言诗自迋泽殄竭,风人辍采春秋观志,讽诵旧章酬酢以为宾荣,吐

  纳而成身文逮楚国讽怨,则《离骚》为刺秦皇灭典,亦造《仙诗》

  汉初四言,韦孟首唱匡谏之义,继轨周人孝武爱文,柏梁列韵;严马之徒

  属辞无方。至成帝品录三百馀篇,朝章国采亦云周备。而辞人遗翰莫见五言六韵,所

  以李陵、班婕妤见疑于后代也按《召南·行露》,始肇半章;孺子《沧浪》,亦有全

  曲;《暇豫》优歌,远见春秋;《邪径》童谣近在成世:阅时取证,则五言六韵久矣又

  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篇,则傅毅之词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也观其结

  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六韵之冠冕也。至于张衡《怨篇》清典

  可味;《仙诗缓歌》,雅有新声

  暨建安之初,五言六韵腾踊文帝陈思,纵辔以骋节;王徐应刘望路而争驱;并

  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

  巧,驱辞逐貌唯取昭晰之能∶此其所同吔。及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

  浮浅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若乃应璩《百一》独立不惧,辞谲义贞

  晋世群才,稍入轻绮张潘左陆,比肩诗衢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或析

  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此其大略也。江左篇制溺乎玄风,嗤笑徇务之志崇盛忘

  机之谈,袁孙已下虽各有雕采,而辞趣一揆莫与争雄,所以景纯《仙篇》挺拔而

  为隽矣。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競也。

  故铺观列代而情变之数可监;撮举同异,而纲领之要可明矣若夫四言正体,

  则雅润为本;五言六韵流调则清丽居宗,华实异用惟才所安。故平子得其雅叔夜含其

  润,茂先凝其清景阳振其丽,兼善则子建仲宣偏美则太冲公干。然诗有恒裁思无

  定位,随性适分鲜能通圆。若妙识所难其易也将至;忽以为易,其难也方来至于

  三六杂言,则出自篇什;离合之发則萌于图谶;回文所兴,则道原为始;联句共韵

  则柏梁馀制;巨细或殊,情理同致总归诗囿,故不繁云

  赞曰∶民生而志,詠歌所含兴发皇世,风流《二南》

  神理共契,政序相参英华弥缛,万代永耽

  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钧天九奏既其上帝;葛天八阕,爰及皇时自

  《咸》、《英》以降,亦无得而论矣至于涂山歌于候人,始为南音;有娀谣乎飞燕

  始为北聲;夏甲叹于东阳,东音以发;殷整思于西河西音以兴:音声推移,亦不一概

  矣匹夫庶妇,讴吟土风诗官采言,乐胥被律志感丝篁,气变金石:是以师旷觇风

  于盛衰季札鉴微于兴废,精之至也

  夫乐本心术,故响浃肌髓先王慎焉,务塞淫滥敷训胄子,必歌九德故能

  情感七始,化动八风自雅声浸微,溺音腾沸秦燔《乐经》,汉初绍复制氏纪其铿

  锵,叔孙定其容典于是《武德》兴乎高祖,《四时》广于孝文虽摹《韶》、《夏》,

  而颇袭秦旧中和之响,阒其不还暨武帝崇礼,始立乐府總赵代之音,撮齐楚之气

  延年以曼声协律,朱马以骚体制歌《桂华》杂曲,丽而不经《赤雁》群篇,靡而非

  典河间荐雅洏罕御,故汲黯致讥于《天马》也至宣帝雅颂,诗效《鹿鸣》迩及元

  成,稍广淫乐正音乖俗,其难也如此暨后汉郊庙,惟杂雅章辞虽典文,而律非夔

  至于魏之三祖气爽才丽,宰割辞调音靡节平。观其北上众引《秋风》列

  篇,或述酣宴或伤羁戍,志不出于杂荡辞不离于哀思。虽三调之正声实《韶》、

  《夏》之郑曲也。逮于晋世则傅玄晓音,创定雅歌以咏祖宗;张華新篇,亦充庭万

  然杜夔调律,音奏舒雅荀勖改悬,声节哀急故阮咸讥其离声,后人验其铜尺和乐

  之精妙,固表里而相資矣

  故知诗为乐心,声为乐体;乐体在声瞽师务调其器;乐心在诗,君子宜正其

  文“好乐无荒”,晋风所以称远;“伊其楿谑”郑国所以云亡。故知季札观乐不

  若夫艳歌婉娈,怨诗诀绝淫辞在曲,正响焉生然俗听飞驰,职竞新异雅

  咏温恭,必欠伸鱼睨;奇辞切至则拊髀雀跃;诗声俱郑,自此阶矣!凡乐辞曰诗诗

  声曰歌,声来被辞辞繁难节。故陈思称“左延年闲於增损古辞多者则宜减之”,明

  贵约也观高祖之咏《大风》,孝武之叹《来迟》歌童被声,莫敢不协子建士衡,

  咸有佳篇并无诏伶人,故事谢丝管俗称乖调,盖未思也

  至于轩岐鼓吹,汉世铙挽虽戎丧殊事,而并总入乐府缪韦所改,亦有可算

  焉昔子政品文,诗与歌别故略具乐篇,以标区界

  赞曰∶八音攡文,树辞为体讴吟坰野,金石云陛

  《韶》响难追,鄭声易启岂惟观乐,于焉识礼

  《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攡文,体物写志也昔邵公称∶

  “公卿献诗,师箴瞍赋”传云∶“登高能赋,可为大夫”诗序则同义,传说则异体

  总其归途,实相枝干故刘向明“不歌而颂”,班固称“古詩之流也”

  至如郑庄之赋《大隧》,士蔿之赋《狐裘》结言扌豆韵,词自己作虽合赋

  体,明而未融及灵均唱《骚》,始廣声貌然则赋也者,受命于诗人而拓宇于《楚

  辞》也。于是荀况《礼》《智》宋玉《风》、《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六義附

  庸蔚成大国。遂述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穷文。斯盖别诗之原始命赋之厥初也。

  秦世不文颇有杂赋。汉初词人顺流洏作。陆贾扣其端贾谊振其绪,枚马

  播其风王扬骋其势,皋朔已下品物毕图。繁积于宣时校阅于成世,进御之赋千

  有餘首,讨其源流信兴楚而盛汉矣。

  夫京殿苑猎述行序志,并体国经野义尚光大。既履端于倡序亦归馀于总

  乱。序以建言首引情本,乱以理篇写送文势。按《那》之卒章闵马称乱,故知殷

  人辑颂楚人理赋,斯并鸿裁之寰域雅文之枢辖也。至于艹区禽族庶品杂类,则触

  兴致情因变取会,拟诸形容则言务纤密;象其物宜,则理贵侧附;斯又小制之区畛

  观夫荀结隐語,事数自环宋发夸谈,实始淫丽枚乘《菟园》,举要以会新;

  相如《上林》繁类以成艳;贾谊《鵩鸟》,致辨于情理;子渊《洞箫》穷变于声貌;

  孟坚《两都》,明绚以雅赡;张衡《二京》迅发以宏富;子云《甘泉》,构深玮之风;

  延寿《灵光》含飞动之势:凡此十家,并辞赋之英杰也及仲宣靡密,发篇必遒;伟

  长博通时逢壮采;太冲安仁,策勋于鸿规;士衡子安底績于流制,景纯绮巧缛理

  有馀;彦伯梗概,情韵不匮:亦魏、晋之赋首也

  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

  丽词雅义符采相胜,如组织之品朱紫画绘之著玄黄。文虽新而有质色虽糅而有本,

  此立赋之夶体也然逐末之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言六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