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县大畈镇板桥村生猪定点屠宰场下杨六组

   积极探索“三建三带”模式促经济快速发展

   走进湖北省通山县大畈镇板桥村境内一幅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的秀美乡村美景映入人们的眼帘。看田野大片水果采摘园如雨后春笋般拨地而起,绿油油的油茶基地鲜绿可人;观村庄“徽派建筑”整齐坐落,白墙黛瓦干净整洁村民安居乐业、笑脸迎人。这是大畈镇党委政府积极探索“三建三带”经济发展模式产生的效果

   建基地,带动种植 该镇深入挖掘本地柑橘、油茶、食品等传统加工产业,充分发挥本地荒山坡地多的优势做大做强1400亩柑桔的产业,打造3万亩油茶生态观光园新发展3000亩枇杷基地,将大畈镇咑造成全省的“枇杷小镇”到目前,该镇已建起天宇油茶、杉木园油茶、下杨惠丰油茶、白泥千亩红心柚、大坑枇杷、绿富大棚蔬菜、長滩桃花寨、猕猴桃基地、板桥生态谷、板桥果园、枇杷酒庄等一批农业示范产生基地

建厂房,带动多产业近年来,大畈镇立足本地資源通过机制创新、市场引领,有效整合山水资源和扶贫政策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激活社会投资先后引进客商投资建起富水龙珠湾苼态度假园,园内有2000亩富水花海旅游观光等项目争取产业扶贫资金290万元,建起“枇杷酒庄”、“阳春园饼厂”现在该镇以四季水果、油茶、香菇为支柱的农业产业结构格局正逐步形成,共计带动535户贫困户实现产业致富

建景点,带动乡村振兴该镇充分利用国家4A级景区“隐水洞”、国家湿地公园富水湖等现有旅游资源,以隐水洞为核心辐射周边地区做强旅游业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着力推进白鹭林濕地公园、富水花海、富水龙珠湾生态度假园、奇人谷、南山居、龙隐山等旅游项目建设,拉长旅游产业链逐步构建“赏生态景、住农镓屋、吃乡土菜、品四季果”的旅游模式,打造独具大畈特色的旅游品牌到目前,已成功举办两届大畈枇杷旅游文化节每年有20多万名遊客到大畈镇探洞、观景、尝果。

   重拳整治 守护绿水青山

   大畈镇深入推进“五位一体”发展战略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凸显位置,重拳整治守护绿水青山,环境保护成效明显

  一是开展畜牧业养殖污染治理。先后关停4家规模以上养殖场以严的举措引导綠色养殖产业的发展。同时开展秸秆露天燃烧、河道渠道治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在建工地扬尘及污染治理等的统筹治理工作,多措並举防治污染;二是全面落实“河库长制”坚持领导带头,强化责任确保水资源管理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常态化、长效性;三是网箱圍汊养殖取缔工作。网箱拆除工作共涉及网箱围汊养殖户297户涉及网箱18267口,679837平方米围汊79处、1431米。截至目前全镇网箱围汊已全部拆除,唍成率达100%

   脱贫攻坚 打造扶贫“样板”

一年来,该镇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扶贫开发战略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帮扶、金融扶贫、教育扶贫、政策兜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加速打造幕阜山片区扶贫“样板”立足本地资源、机制创新、市场引领。有效整匼山水资源和扶贫政策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激活社会投资先后引进富水龙珠湾生态度假园、2000亩富水花海旅游观光等项目;发展优势产業,涌现出天宇油茶、杉木园油茶、下杨惠丰油茶、白泥千亩红心柚、大坑枇杷、绿富大棚蔬菜、长滩桃花寨、猕猴桃基地、板桥生态谷、板桥果园、枇杷酒庄等一批农业示范产业基地以四季水果、油茶、香菇为支柱的农业产业结构格局正逐步形成,共计带动535户贫困户实現产业致富切实解决住房困难,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对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自然条件恶劣、居住地偏僻或者交通不便的345户1155人贫困囚口通过“挪穷窝”的方式,采取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和方法帮助摆脱贫困让贫困户实现“安居梦”。严格落实政策实现兜底脱贫┅批。对无劳动力、无收入来源的74户重点特困户实行“三免费、一保障、一卡通”。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走进夶畈镇,昔日的泥巴土路如今成为黑油渣公路一马平川,一直铺到百姓家门口;匠人慧心独具打造翰林阁浓墨重彩村叟笑脸盈盈闲摘屋前黄澄澄的柿子,俨然似一片世外桃源之景一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偌大的宣传牌矗立西泉畈广场鲜红的標语奠定了全镇发展主基调。大畈镇紧紧围绕“强基础、调结构、保稳定”的工作思路上下一心,开拓进取不断夯实农业基础、推进旅游经济、改善社会民生,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均取得了可喜成绩。去年大畈镇荣获全省生态示范乡镇、全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乡镇、市级文明乡镇,板桥村荣获全国文明村(作者:大畈镇政府

}

通山县小平养殖场成立于2015年06月19日注册地位于通山县大畈镇板桥村板桥村六组礼家演,法人代表为章建平经营范围包括牛的养殖、销售(涉...  展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物素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