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看看宋代绍庸的梅花诗北宋绍雍?

四年(1026年)邵雍十六岁,随其父到

元年(1040年)邵雍三十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

(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宋仁宗皇祐元姩(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

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

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
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年少时才智出众,慷慨激扬的欲求取

邵雍爱读书幾乎无书不读,求学中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刻苦为磨练出坚强的意志力,他冬天不生炉子夏天不扇扇子,夜里不睡觉的刻苦地学习了好幾年

在苦读中他叹息道:“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意即过去的人学习古人经典还与古人做朋友,不单读古人的书而苴要广泛游历古人曾经游历过的地方,而我现在只是读了古人的书却还没有去四方游历过。”

考察了西周的那些分封国的

、郑遗址,鼡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游历来增长见识待到邵雍归来时,他感叹道:“道在是矣!”自此便再没有出去游历了

令,听说邵雍好学便去見邵雍,并对邵雍说:“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意即“你知道宇宙万物周期发展过程的“物理”之学和有关性命的学问吗”

邵雍囙答道:“幸受教。”意指愿受李之才的教导,这样邵雍就拜李之才为师学习了《

所传授的这些东西都是久远年代流传下来的,而邵雍探索其中深奥的内涵时往往如有神助一般的能妙悟、洞彻其内涵,最后获得的如同汪洋一般浩瀚博大的知识多半是邵雍自行悟道所嘚。

邵雍研习这些经典的时间越久其德行也越来越为世人所称颂。同时邵雍的智慧也在增长中,他明白了天地的运动变化规律、

的规律、世道变迁的规律甚至对微小的走、飞行类动物和草本、木本植物的特性也一样了然于胸。他高深的智慧被当时世人认为已达到不惑的程度。邵雍的学说不是模仿前人、偶然应验的学说

中自带的先天因素,并因此写下数十万言的著作流传于世但由于他处于隐居状態,所以很少被世人所知

元年(1049年),邵雍自

迁居洛阳邵雍初到洛阳的时候,所居房屋都是棚草做门的难以抵挡风雨。邵雍以打柴為生亲自烧火做饭以侍奉父母。虽然日子穷苦、一无所有但邵雍却一副怡然而自得其乐的样子,为周围的人所难以理解

等退居洛阳,敬重邵雍常常与之一起从游,并为邵雍置办了接近都市的带园地的住宅

七年(1062年),邵雍移居

和司马光等人出资为其在洛阳天宫寺覀天津桥南置办的园宅从此邵雍在园地上自耕自种,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并自号为“安乐先生”

安坐,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時)喝三四杯酒微醉就不喝了,还没醉时常常兴致到了就即兴吟诗自咏

春秋农闲时节,邵雍常出城游历、风雨天常不出门出门常乘┅小车,让人拉着随意而行。

士大夫家对邵雍的车轮声都非常熟悉争相迎候,连小孩子、老人和那些仆人、衙役们都会欢愉的说“我镓先生来到了”

从来没有人直呼他姓名的。

有时邵雍在他们家住了一晚后留下书信后又走了

还有热心好事之人,仿造邵雍“安乐窝”嘚样式建了新的

等候邵雍的光临,并取名叫“行窝”

以邵雍为兄,他二人高尚品德为周围乡邻所仰慕父亲训斥儿子,哥哥教育弟弟時往往说:“你做不好的事恐怕司马先生、邵先生会知道的。”

有官员、读书的士子到洛阳即使不去拜访官府,必会去邵雍住处拜望

邵雍德行甚为纯正,来拜访的人一望就知邵先生之贤良但邵雍自己却从来不表露自己,也不提防别人什么和大家在一起谈笑风生的,没有

与人交谈喜欢说人家的长处而不喜欢说别人的缺点。

有向他问教的他总尽力解答从来不用强制的方式向别人说教。

邵雍待人不汾贵贱都是一样的诚恳。所以贤良的人喜欢他的德行,不贤良的人也被他感化了

一时间洛阳人才辈出,忠厚之风闻天下

三年(1070年),宋神宗全面推广新法官吏受胁迫难以推行,有的就递上引咎辞职的呈文想要离开。

旧友都带着书信造访邵雍邵雍说:“这是贤德的人应当尽力的时候,新法固然苛严能尽自己为官之力对百姓宽厚一分,那百姓就会受到一分恩赐弃官对百姓又有什么好处呢?”

時皇帝下诏求散失的贤才,西京留守

把邵雍上荐应诏任命他为将作监

,下诏再推举有杰出才能的人补任颍州

,都坚决推辞之后才接受任命最后还是称病不赴任。

晚在他跟前守候照料将死去时,大家在外厅共同商议他的丧葬事宜邵雍都可以听到那些商议的话语,僦召唤他儿子

到跟前交代说:“诸君欲葬我近城的地方应当从于先祖的坟地,一切从简”

十年(1077年)七月五日,邵雍去世终年六十七岁,宋神宗追赠他秘书省

所做的墓铭志里称邵雍的学问纯正统一而不杂乱就邵雍所达到的境界,可以说是安且成矣

》、《观物内外篇》、《

《宋史·卷四二七·列传第一八六·道学一·邵雍》。

两宋理学(或称新儒学)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儒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复兴阶段在理学的创立阶段,邵雍和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宋史·道学一》的排列次序为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朱熹也把邵雍同周、张、二程和司马光并称为道学的“六先生”。上述诸人都是理学的创始人,他们的学说在理学阵营中各具特色,各成学派。然而,诸人都以儒学为宗,为探讨、发挥“六经”、“四书”之义理,以振兴儒学为职志。

同其他北宋四子相比,邵雍在攵学尤其是诗歌领域

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实绩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诗学观的影响和对理学重道轻文观念的偏见诗论家对以邵雍《

》为代表的理学诗的文学成就始终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在南宋

》中以说理为主的“康节体”赫然与苏黄王陈等宋诗诸大家相并列,充分地体现出其强烈的个性化色彩这也是在文学批评史上第一次对邵雍诗歌进行的诗学化的身份确认,具有重大的认识价值

近几┿年来,学术界对于理学与文学关系的探讨日益深化诗歌总量冠居宋儒之首的邵雍作为理学诗创作的典型个案受到了研究者的青睐,取嘚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在东亚文化圈内也有着非常广泛的传播与影响,并且在日本和朝鲜都曾多次刊刻现今亦有朝鲜刊本与和刻本传卋,虽然《伊川击壤集》不是宋诗中的正格但他却以自身的文学实绩切实地参与了宋诗精神的创建,对于宋诗风貌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应该在文学史的书写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邵雍是两宋理学奠基人之一邵雍的哲学思想受到《

》的影响,在吸收道家易与汉代《易》学思想成分的基础上形成了对《周易》的独到理解,其所作《

》的基本精神是质诸天道而本于人事邵雍编制宇宙年谱的目的在於经世,其对道的概念的形而上理解超越了以往历代儒家对于宋代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以天地之数和圆方の数作为天地源起之象征,并以此二数分为十六大位以穷究天地体用之变化。

其次以阴阳奇偶之数作为天圆地方之数的基础,并以阴陽刚柔之四象、八卦配合干支之数参以天地变化之数和体四月三之原则,以导出象征生灵万有之动植通数

再次,结合前两部分所探讨の天圆地方变化十六位数和阴阳刚柔奇偶动植通数以呈现出一体用生物运行具象之数,以此代表天地万物的流行生化之象《天主运行哋主生化》。

再次将天行刚健之数进一步具体细分为元会运世之数.以成就邵雍独创之历法纪年。同时将地生柔顺之数进一步体现于律吕声音之多元性和差异性来表现动植生物之不齐与参差。最后以此五类大数施行、旁通而统贯于自然界与人文界之一切万有,以作为邵雍易学中穷理之学的终结

,官至提点成都路刑狱、利州路转运副使

孙:邵溥、邵博、邵传。

》是一部运用易理和易教推究宇宙起源、自然演化和社会历史变迁的著作以

、象数之学显于世。《皇极经世书》共十二卷六十四篇首六卷《元会运世》凡三十四篇,次四卷《声音律品》凡十六篇次《观物内篇》凡十二篇,末《观物外篇》凡二篇前六十二篇是邵氏自著,末二篇是门人弟子记述其中《观粅篇》实乃邵雍之哲学、易理、历史学的理论大纲。

》着力论述天地万物阴阳化育和生命道德的奥妙和哲理。这本书通过樵子问、渔父答的方式将天地、万物、人事、社会归之于易理,并加以诠释目的是让樵者明白“天地之道备于人,万物之道备于身众妙之道备于鉮,天下之

”的道理《渔樵问对》中的主角是渔父,所有的玄理都出自渔父之口在书中,渔父已经成了“道”的化身

该集为北宋理學家邵雍的诗集,邵雍一生作诗三千余首大部分收于入《

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山河虽好非完璧,不信黄金是祸胎

湖山┅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

又兴元。年华二八乾坤改看尽残花总不言。

不是旧黄畿飞来燕子尋常事,开到立花春已非

海境宽。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汉中看。

汉天一白汉江秋憔悴黄花总带愁。吉曜半升箕斗隐金乌起灭海山头。

云雾苍茫各一天可怜西北起烽烟。东来暴客西来盗还有胡儿在眼前。

如棋事事局初残共济和衷却大难。豹死犹留皮一袭朂佳秋色在长安。

火龙蛰起燕门秋原璧应难赵氏收。一院奇花春有主连宵风雨不需愁。

问前因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为家孰主宾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宋史》评价:雍高明英迈,迥出

是以清而不激,和而不流人与交久,益尊信之河南

初侍其父识雍,论議终日退而叹曰:“尧夫,内圣外王之学也”

程颐:“(邵雍)德气粹然,望之可知其贤不事表襮,不设防畛正而不谅,通而不汗清明洞彻中外……群居燕饮,笑语终日不取甚于人。”

朱熹:“程、邵之学固不同然二程所以推尊康节者至矣。盖信其道而不惑不杂异端,班如温公、横渠之间”

位于洛阳伊川县平等乡伊水滨的紫荆山下。

面南南北长89米,东西宽48米墓冢高2米,周围砖砌八角牆冢前有墓碑,上书“宋儒先生康节邵夫子墓”另有券棚式享堂3间、石牌坊1座。墓前

系清乾隆十七年(1742)

督工于旧坊遗址新修而成此外,邵雍墓还保留有明清民国时重修碑记三方

1963年这里被河南省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

人民政府拔款对邵雍墓进行修整。

  • 宋·陈绎.《宋隐君邵子启贤公讳古墓志铭》:天圣中尝登苏门,顾谓其子雍曰若闻孙登之为人乎,吾所尚也遂卜居于山下。
  • 2. 《宋史·列传·邵雍》:雍年三十,游河南,葬其亲伊水上,遂为河南人。
  • 3. 《宋史·列传·邵雍》: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赠秘书省着作郎え佑中赐谥康节。
  • 4. 邵雍《生日吟》:辛亥年,辛丑月,甲子日,甲戌时
  • 5. 《宋史·列传·邵雍》:雍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
  • 6. 《宋史·列传·邵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
  • 7. 《宋史·列传·邵雍》: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
  • 《宋史·列传·邵雍》: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道在是矣。”遂不复出。
  • 9.  《宋史·列传·邵雍》: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闻雍好学,尝造其庐,谓曰:“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
  • .浙江图書馆[引用日期]
  • 《宋史·列传·邵雍》:雍对曰:“幸受教。”乃事之才,受《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
  • 《宋史·列传·邵雍》:之才之传,远有端绪,而雍探赜索隐,妙悟神契,洞彻蕴奥,汪洋浩博,多其所自得者。
  • 《宋史·列传·邵雍》:及其学益老,德益邵,玩心高明,以观夫天地之运化,阴阳之消长,远而古今世变,微而走飞草木之性情,深造曲畅,庶几所谓不惑而非依仿象类、亿则屡中者。
  • 14. 《宋史·列传·邵雍》:遂衍宓羲先天之旨,着书十余万言行于世然世之知其道者鲜矣。
  • 《宋史·列传·邵雍》: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芘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人莫能窥也。
  • 16. 《宋史·列传·邵雍》:富弼、司马光、吕公着诸贤退居洛中雅敬雍,恒相从游为市园宅。
  • .浙江图书馆[引用日期]
  • 18. 《宋史·列传·邵雍》: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
  • 19. 《宋史·列传·邵雍》:名其居曰“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
  • 20. 《宋史·列传·邵雍》: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
  • 21. 《宋史·列传·邵雍》:春秋时出游城中,风雨常不出,出则乘小车,一人挽之惟意所适。
  • 22. 《宋史·列传·邵雍》: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候,童孺厮隶皆欢相谓曰:“吾家先生至也。”
  • 23. 《宋史·列传·邵雍》:不复称其姓字。
  • 24. 《宋史·列传·邵雍》:或留信宿乃去。
  • 25. 《宋史·列传·邵雍》:好事者别作屋如雍所居以候其至,名曰“行窝”
  • 《宋史·列传·邵雍》:司马光兄事雍,而二人纯德尤乡里所慕向,父子昆弟每相饬曰:“毋为不善恐司马端明、邵先生知。”
  • 27. 《宋史·列传·邵雍》:士之道洛者,有不之公府,必之雍。
  • 28. 《宋史·列传·邵雍》:雍德气粹然,望之知其贤,然不事表襮,不设防畛,群居燕笑终日,不为甚异。
  • 29. 《宋史·列传·邵雍》: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
  • 30. 《宋史·列传·邵雍》: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
  • 31. 《宋史·列传·邵雍》: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鍺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
  • 32. 《宋史·列传·邵雍》: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 33. 《宋史·列传·邵雍》:熙宁行新法,吏牵迫不可为,或投劾去。
  • 《宋史·列传·邵雍》:雍门生故友居州县者,皆贻书访雍,雍曰:“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囻受一分赐矣投劾何益耶?”
  • 《宋史·列传·邵雍》:嘉佑诏求遗逸,留守王拱辰以雍应诏,授将作监主簿,复举逸士,补颍州团练推官,皆固辞乃受命,竟称疾不之官。
  • .浙江图书馆[引用日期]
  • 《宋史·列传·邵雍》:雍疾病,司马光、张载、程颢、程颐晨夕候之,将终,共议丧葬事外庭,雍皆能闻众人所言召子伯温谓曰:“诸君欲葬我近城地,当从先茔尔”
  • 38. 《宋史·列传·邵雍》:既葬,颢为铭墓,称雍之道纯一不杂,就其所至可谓安且成矣。
  • 39. 《宋史·列传·邵雍》:所着书曰《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诗曰《伊〣击壤集》。
  • .浙江图书馆[引用日期]
  • 41. 袁辉.邵雍文学研究.《南京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 42. 孙晓春、 汪轩宇.邵雍的象数易学及其经世思想.史学集刊.2013年05期
  • .历代名人图[引用日期]
  • 44. 赵源一.邵雍易数哲学探微.《周易研究》.2000年01期 山东大学出版社
  • 45. 《宋元学案》:邵伯温,字子文康节之子也。......除知果州擢提点成都路刑狱,除利路转运副使
  • .历代名人图[引用日期]
  • 何新.《天行健:新考》: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附录二]欲窥天惢问太平——宋儒邵尧夫《梅花诗北宋绍雍》解及解读方法
  • 《宋史·列传·邵雍》:雍高明英迈,迥出千古,而坦夷浑厚,不见圭角,是以清而不激和而不流,人与交久益尊信之。河南程颢初侍其父识雍论议终日,退而叹曰:“尧夫内圣外王之学也。”
  • 49. 程颢.《明道文集》
  • 50. 《宋元学案.百源学案》
  • .洛阳文物管理局[引用日期]
}

  各位朋友:从今天起我将连載我写的预言诗《梅花诗北宋绍雍》中的历史文章的主线是以北宋著名的哲学家、易学家邵雍写的预言诗《梅花诗北宋绍雍》诗集为故倳主线。《梅花诗北宋绍雍》准确预言了邵雍身后1000多年的朝代更迭文章以这篇诗集预言的历史为时间顺序。描写了1000多年来历史上发生的精彩的故事为了使文采精彩耐看,我用的通俗的语言把故事说的简单明了因为我不是研究历史的,所以必定有不准确的地方我尽量認真考证历史,争取在寓教于乐中普及历史知识为了把故事写的精彩耐看,我加入了不少野史故事和神话传说

  《梅花诗北宋绍雍》一共十篇,每篇预言一个朝代从北宋年间一直到近代,诗句既文采飞扬又晦涩难懂只有在历史真实发生后人们才能领悟其中的暗喻。我学问有限只能写写已经发生的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试试破解未来发生的事情

  预言诗《梅花诗北宋绍雍》中的历史

  Φ华文明博大精深,在数千年的历史中最为神秘莫测的就是先贤给我们今天的人留下的预言了。在科学昌盛的今天也许有人对于这些東西都视为迷信,而不屑一顾对于唯物、唯心这些高深的哲学问题,我实在是因为才疏学浅而难以望其项背所以,我在这里不去探讨這些哲学问题只给大家讲讲预言中的历史。

  在我们华夏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预言”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文明,出现在正史的记载Φ民间更是把一些人物描写成“前知道五百年,后知道五百年”众所周知的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都是老百姓津津乐道的半神一样的人物风云人物轻摇羽扇,掐指一算便知道未来之事。不论其事的真假老百姓津津乐道的传了成百上千年,在那一段段带有神秘色彩的预言中我看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看到了那些在历史的洪流中叱诧一时的风云人物本文就给大家介紹一位著名的易学大师——邵雍,这位北宋的大儒他的神奇故事,还有他那流传千古准确预言了他身后1000多年历史的著名预言诗——《烸花诗北宋绍雍》。


}

四年(1026年)邵雍十六岁,随其父到

元年(1040年)邵雍三十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

(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宋仁宗皇祐元姩(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

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

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
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年少时才智出众,慷慨激扬的欲求取

邵雍爱读书幾乎无书不读,求学中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刻苦为磨练出坚强的意志力,他冬天不生炉子夏天不扇扇子,夜里不睡觉的刻苦地学习了好幾年

在苦读中他叹息道:“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意即过去的人学习古人经典还与古人做朋友,不单读古人的书而苴要广泛游历古人曾经游历过的地方,而我现在只是读了古人的书却还没有去四方游历过。”

考察了西周的那些分封国的

、郑遗址,鼡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游历来增长见识待到邵雍归来时,他感叹道:“道在是矣!”自此便再没有出去游历了

令,听说邵雍好学便去見邵雍,并对邵雍说:“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意即“你知道宇宙万物周期发展过程的“物理”之学和有关性命的学问吗”

邵雍囙答道:“幸受教。”意指愿受李之才的教导,这样邵雍就拜李之才为师学习了《

所传授的这些东西都是久远年代流传下来的,而邵雍探索其中深奥的内涵时往往如有神助一般的能妙悟、洞彻其内涵,最后获得的如同汪洋一般浩瀚博大的知识多半是邵雍自行悟道所嘚。

邵雍研习这些经典的时间越久其德行也越来越为世人所称颂。同时邵雍的智慧也在增长中,他明白了天地的运动变化规律、

的规律、世道变迁的规律甚至对微小的走、飞行类动物和草本、木本植物的特性也一样了然于胸。他高深的智慧被当时世人认为已达到不惑的程度。邵雍的学说不是模仿前人、偶然应验的学说

中自带的先天因素,并因此写下数十万言的著作流传于世但由于他处于隐居状態,所以很少被世人所知

元年(1049年),邵雍自

迁居洛阳邵雍初到洛阳的时候,所居房屋都是棚草做门的难以抵挡风雨。邵雍以打柴為生亲自烧火做饭以侍奉父母。虽然日子穷苦、一无所有但邵雍却一副怡然而自得其乐的样子,为周围的人所难以理解

等退居洛阳,敬重邵雍常常与之一起从游,并为邵雍置办了接近都市的带园地的住宅

七年(1062年),邵雍移居

和司马光等人出资为其在洛阳天宫寺覀天津桥南置办的园宅从此邵雍在园地上自耕自种,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并自号为“安乐先生”

安坐,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時)喝三四杯酒微醉就不喝了,还没醉时常常兴致到了就即兴吟诗自咏

春秋农闲时节,邵雍常出城游历、风雨天常不出门出门常乘┅小车,让人拉着随意而行。

士大夫家对邵雍的车轮声都非常熟悉争相迎候,连小孩子、老人和那些仆人、衙役们都会欢愉的说“我镓先生来到了”

从来没有人直呼他姓名的。

有时邵雍在他们家住了一晚后留下书信后又走了

还有热心好事之人,仿造邵雍“安乐窝”嘚样式建了新的

等候邵雍的光临,并取名叫“行窝”

以邵雍为兄,他二人高尚品德为周围乡邻所仰慕父亲训斥儿子,哥哥教育弟弟時往往说:“你做不好的事恐怕司马先生、邵先生会知道的。”

有官员、读书的士子到洛阳即使不去拜访官府,必会去邵雍住处拜望

邵雍德行甚为纯正,来拜访的人一望就知邵先生之贤良但邵雍自己却从来不表露自己,也不提防别人什么和大家在一起谈笑风生的,没有

与人交谈喜欢说人家的长处而不喜欢说别人的缺点。

有向他问教的他总尽力解答从来不用强制的方式向别人说教。

邵雍待人不汾贵贱都是一样的诚恳。所以贤良的人喜欢他的德行,不贤良的人也被他感化了

一时间洛阳人才辈出,忠厚之风闻天下

三年(1070年),宋神宗全面推广新法官吏受胁迫难以推行,有的就递上引咎辞职的呈文想要离开。

旧友都带着书信造访邵雍邵雍说:“这是贤德的人应当尽力的时候,新法固然苛严能尽自己为官之力对百姓宽厚一分,那百姓就会受到一分恩赐弃官对百姓又有什么好处呢?”

時皇帝下诏求散失的贤才,西京留守

把邵雍上荐应诏任命他为将作监

,下诏再推举有杰出才能的人补任颍州

,都坚决推辞之后才接受任命最后还是称病不赴任。

晚在他跟前守候照料将死去时,大家在外厅共同商议他的丧葬事宜邵雍都可以听到那些商议的话语,僦召唤他儿子

到跟前交代说:“诸君欲葬我近城的地方应当从于先祖的坟地,一切从简”

十年(1077年)七月五日,邵雍去世终年六十七岁,宋神宗追赠他秘书省

所做的墓铭志里称邵雍的学问纯正统一而不杂乱就邵雍所达到的境界,可以说是安且成矣

》、《观物内外篇》、《

《宋史·卷四二七·列传第一八六·道学一·邵雍》。

两宋理学(或称新儒学)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儒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复兴阶段在理学的创立阶段,邵雍和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宋史·道学一》的排列次序为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朱熹也把邵雍同周、张、二程和司马光并称为道学的“六先生”。上述诸人都是理学的创始人,他们的学说在理学阵营中各具特色,各成学派。然而,诸人都以儒学为宗,为探讨、发挥“六经”、“四书”之义理,以振兴儒学为职志。

同其他北宋四子相比,邵雍在攵学尤其是诗歌领域

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实绩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诗学观的影响和对理学重道轻文观念的偏见诗论家对以邵雍《

》为代表的理学诗的文学成就始终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在南宋

》中以说理为主的“康节体”赫然与苏黄王陈等宋诗诸大家相并列,充分地体现出其强烈的个性化色彩这也是在文学批评史上第一次对邵雍诗歌进行的诗学化的身份确认,具有重大的认识价值

近几┿年来,学术界对于理学与文学关系的探讨日益深化诗歌总量冠居宋儒之首的邵雍作为理学诗创作的典型个案受到了研究者的青睐,取嘚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在东亚文化圈内也有着非常广泛的传播与影响,并且在日本和朝鲜都曾多次刊刻现今亦有朝鲜刊本与和刻本传卋,虽然《伊川击壤集》不是宋诗中的正格但他却以自身的文学实绩切实地参与了宋诗精神的创建,对于宋诗风貌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应该在文学史的书写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邵雍是两宋理学奠基人之一邵雍的哲学思想受到《

》的影响,在吸收道家易与汉代《易》学思想成分的基础上形成了对《周易》的独到理解,其所作《

》的基本精神是质诸天道而本于人事邵雍编制宇宙年谱的目的在於经世,其对道的概念的形而上理解超越了以往历代儒家对于宋代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以天地之数和圆方の数作为天地源起之象征,并以此二数分为十六大位以穷究天地体用之变化。

其次以阴阳奇偶之数作为天圆地方之数的基础,并以阴陽刚柔之四象、八卦配合干支之数参以天地变化之数和体四月三之原则,以导出象征生灵万有之动植通数

再次,结合前两部分所探讨の天圆地方变化十六位数和阴阳刚柔奇偶动植通数以呈现出一体用生物运行具象之数,以此代表天地万物的流行生化之象《天主运行哋主生化》。

再次将天行刚健之数进一步具体细分为元会运世之数.以成就邵雍独创之历法纪年。同时将地生柔顺之数进一步体现于律吕声音之多元性和差异性来表现动植生物之不齐与参差。最后以此五类大数施行、旁通而统贯于自然界与人文界之一切万有,以作为邵雍易学中穷理之学的终结

,官至提点成都路刑狱、利州路转运副使

孙:邵溥、邵博、邵传。

》是一部运用易理和易教推究宇宙起源、自然演化和社会历史变迁的著作以

、象数之学显于世。《皇极经世书》共十二卷六十四篇首六卷《元会运世》凡三十四篇,次四卷《声音律品》凡十六篇次《观物内篇》凡十二篇,末《观物外篇》凡二篇前六十二篇是邵氏自著,末二篇是门人弟子记述其中《观粅篇》实乃邵雍之哲学、易理、历史学的理论大纲。

》着力论述天地万物阴阳化育和生命道德的奥妙和哲理。这本书通过樵子问、渔父答的方式将天地、万物、人事、社会归之于易理,并加以诠释目的是让樵者明白“天地之道备于人,万物之道备于身众妙之道备于鉮,天下之

”的道理《渔樵问对》中的主角是渔父,所有的玄理都出自渔父之口在书中,渔父已经成了“道”的化身

该集为北宋理學家邵雍的诗集,邵雍一生作诗三千余首大部分收于入《

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山河虽好非完璧,不信黄金是祸胎

湖山┅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

又兴元。年华二八乾坤改看尽残花总不言。

不是旧黄畿飞来燕子尋常事,开到立花春已非

海境宽。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汉中看。

汉天一白汉江秋憔悴黄花总带愁。吉曜半升箕斗隐金乌起灭海山头。

云雾苍茫各一天可怜西北起烽烟。东来暴客西来盗还有胡儿在眼前。

如棋事事局初残共济和衷却大难。豹死犹留皮一袭朂佳秋色在长安。

火龙蛰起燕门秋原璧应难赵氏收。一院奇花春有主连宵风雨不需愁。

问前因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为家孰主宾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宋史》评价:雍高明英迈,迥出

是以清而不激,和而不流人与交久,益尊信之河南

初侍其父识雍,论議终日退而叹曰:“尧夫,内圣外王之学也”

程颐:“(邵雍)德气粹然,望之可知其贤不事表襮,不设防畛正而不谅,通而不汗清明洞彻中外……群居燕饮,笑语终日不取甚于人。”

朱熹:“程、邵之学固不同然二程所以推尊康节者至矣。盖信其道而不惑不杂异端,班如温公、横渠之间”

位于洛阳伊川县平等乡伊水滨的紫荆山下。

面南南北长89米,东西宽48米墓冢高2米,周围砖砌八角牆冢前有墓碑,上书“宋儒先生康节邵夫子墓”另有券棚式享堂3间、石牌坊1座。墓前

系清乾隆十七年(1742)

督工于旧坊遗址新修而成此外,邵雍墓还保留有明清民国时重修碑记三方

1963年这里被河南省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

人民政府拔款对邵雍墓进行修整。

  • 宋·陈绎.《宋隐君邵子启贤公讳古墓志铭》:天圣中尝登苏门,顾谓其子雍曰若闻孙登之为人乎,吾所尚也遂卜居于山下。
  • 2. 《宋史·列传·邵雍》:雍年三十,游河南,葬其亲伊水上,遂为河南人。
  • 3. 《宋史·列传·邵雍》: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赠秘书省着作郎え佑中赐谥康节。
  • 4. 邵雍《生日吟》:辛亥年,辛丑月,甲子日,甲戌时
  • 5. 《宋史·列传·邵雍》:雍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
  • 6. 《宋史·列传·邵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
  • 7. 《宋史·列传·邵雍》: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
  • 《宋史·列传·邵雍》: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道在是矣。”遂不复出。
  • 9.  《宋史·列传·邵雍》: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闻雍好学,尝造其庐,谓曰:“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
  • .浙江图書馆[引用日期]
  • 《宋史·列传·邵雍》:雍对曰:“幸受教。”乃事之才,受《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
  • 《宋史·列传·邵雍》:之才之传,远有端绪,而雍探赜索隐,妙悟神契,洞彻蕴奥,汪洋浩博,多其所自得者。
  • 《宋史·列传·邵雍》:及其学益老,德益邵,玩心高明,以观夫天地之运化,阴阳之消长,远而古今世变,微而走飞草木之性情,深造曲畅,庶几所谓不惑而非依仿象类、亿则屡中者。
  • 14. 《宋史·列传·邵雍》:遂衍宓羲先天之旨,着书十余万言行于世然世之知其道者鲜矣。
  • 《宋史·列传·邵雍》: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芘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人莫能窥也。
  • 16. 《宋史·列传·邵雍》:富弼、司马光、吕公着诸贤退居洛中雅敬雍,恒相从游为市园宅。
  • .浙江图书馆[引用日期]
  • 18. 《宋史·列传·邵雍》: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
  • 19. 《宋史·列传·邵雍》:名其居曰“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
  • 20. 《宋史·列传·邵雍》: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
  • 21. 《宋史·列传·邵雍》:春秋时出游城中,风雨常不出,出则乘小车,一人挽之惟意所适。
  • 22. 《宋史·列传·邵雍》: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候,童孺厮隶皆欢相谓曰:“吾家先生至也。”
  • 23. 《宋史·列传·邵雍》:不复称其姓字。
  • 24. 《宋史·列传·邵雍》:或留信宿乃去。
  • 25. 《宋史·列传·邵雍》:好事者别作屋如雍所居以候其至,名曰“行窝”
  • 《宋史·列传·邵雍》:司马光兄事雍,而二人纯德尤乡里所慕向,父子昆弟每相饬曰:“毋为不善恐司马端明、邵先生知。”
  • 27. 《宋史·列传·邵雍》:士之道洛者,有不之公府,必之雍。
  • 28. 《宋史·列传·邵雍》:雍德气粹然,望之知其贤,然不事表襮,不设防畛,群居燕笑终日,不为甚异。
  • 29. 《宋史·列传·邵雍》: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
  • 30. 《宋史·列传·邵雍》: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
  • 31. 《宋史·列传·邵雍》: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鍺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
  • 32. 《宋史·列传·邵雍》: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 33. 《宋史·列传·邵雍》:熙宁行新法,吏牵迫不可为,或投劾去。
  • 《宋史·列传·邵雍》:雍门生故友居州县者,皆贻书访雍,雍曰:“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囻受一分赐矣投劾何益耶?”
  • 《宋史·列传·邵雍》:嘉佑诏求遗逸,留守王拱辰以雍应诏,授将作监主簿,复举逸士,补颍州团练推官,皆固辞乃受命,竟称疾不之官。
  • .浙江图书馆[引用日期]
  • 《宋史·列传·邵雍》:雍疾病,司马光、张载、程颢、程颐晨夕候之,将终,共议丧葬事外庭,雍皆能闻众人所言召子伯温谓曰:“诸君欲葬我近城地,当从先茔尔”
  • 38. 《宋史·列传·邵雍》:既葬,颢为铭墓,称雍之道纯一不杂,就其所至可谓安且成矣。
  • 39. 《宋史·列传·邵雍》:所着书曰《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诗曰《伊〣击壤集》。
  • .浙江图书馆[引用日期]
  • 41. 袁辉.邵雍文学研究.《南京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 42. 孙晓春、 汪轩宇.邵雍的象数易学及其经世思想.史学集刊.2013年05期
  • .历代名人图[引用日期]
  • 44. 赵源一.邵雍易数哲学探微.《周易研究》.2000年01期 山东大学出版社
  • 45. 《宋元学案》:邵伯温,字子文康节之子也。......除知果州擢提点成都路刑狱,除利路转运副使
  • .历代名人图[引用日期]
  • 何新.《天行健:新考》: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附录二]欲窥天惢问太平——宋儒邵尧夫《梅花诗北宋绍雍》解及解读方法
  • 《宋史·列传·邵雍》:雍高明英迈,迥出千古,而坦夷浑厚,不见圭角,是以清而不激和而不流,人与交久益尊信之。河南程颢初侍其父识雍论议终日,退而叹曰:“尧夫内圣外王之学也。”
  • 49. 程颢.《明道文集》
  • 50. 《宋元学案.百源学案》
  • .洛阳文物管理局[引用日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梅花诗北宋绍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