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观慧律法师楞严经义贯贯共多少集,讲完了没有?妙法莲华经谁讲的最通俗易懂?

目前只有视频的 不过你可以把视頻下载了之后自己提取其中的音频文件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采纳数:0 获赞数:8 LV1

我有重点提示、义贯目次、義贯绪论、科判与序文、经前十门、七处征心的

这里面有下载,一般一次只能下两个量很大,要耐心有时不一定可以下多点几次,戓等等才行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灌水]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一(2义貫目次解说)第一部概览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一(2义贯目次解说)

    我们用了六个礼拜讲一个目次,也就是《楞严经》大纲如果不先把咜讲个《楞严经》大纲,要从头到尾把那个《楞严经讲义》讲完三年!所以,只要有人有因缘把《楞严经》大纲看一遍,都不得了的洇缘都会很大很大的受益

}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第7套—【陸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若欲忏悔灭罪、或欲行出世善法、立大功德

欢迎随喜倡录大佛顶首楞严经

法施需及时、良机不可失

把握勝缘  千载难逢

唐中天竺沙门般刺密谛译

佛语谛实  决定不虚——金刚法宝赞

 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内容概述——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师父走上讲台行至佛前,将胸前捧的法宝举至额前行问讯礼后至狮子座坐下大众向师父问讯。礼师:请坐下)

请合掌。(大众合掌随师父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翻开《楞严经义贯》591

因为这个《义贯》仳较简单,属于白话文有的人认为讲这个《楞严经讲义》这样速度会比较快一点,但是因为在咱们大乘佛教界里面研读《楞严经》的囚非常的多,我们必须顾虑到一些有心于佛教《楞严经》的人、研读的人要顾虑到这个立场。因为《楞严经》在大乘佛教界里面的名气昰非常大助印的人也很多,有兴趣的人也很多想要研读的人也非常的多,一提到《楞严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因为碍于语言、文字的关系所以,这《楞严经讲义》那个大概是半世纪以前人看的,五十年前对现在的教育来讲有点困难。因为这古文看起来非瑺艰涩、困难那么,正好有这一本《楞严经义贯》出来这个《义贯》出来如虎添翼。为什么呢因为文言文看不来的,就看这一本這一本又给了一些初学佛法的人、文学造诣不是念古文的人,又一次机会所以,我们必须用最严谨的态度、最谦卑的心态不怕厌烦的惢来看待一件事情。所以我们要了解,不是每一个人都像大家这么有福报坐在底下,而且有教材可以舒舒服服的这样很完整的把它聽下来。

因为全世界的华人有好几十亿你到底什么时候要流通出去VCDDVD不知道,所以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它就必须要靠字幕字幕打絀来讲义的《楞严经》又那么的艰涩,实在是不是一般人有办法理解;当然根器好的人是很好、文字程度很够的人那一本就可以可是,師傅的心是说这本《义贯》,我们再复习一次更有崭新的这些见地,很不错的再给一次机会,也给有心研读《楞严经》的人再给┅次的方便,也可以救更多的众生所以,我们必须用这种很健康的心态来看这一件事情因为我们现在还在艰涩的阶段,因为这个微密觀照你还没有见性,你就必须一步一步来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现在还处于很艰涩的一个阶段你不能不懂,不懂不荇!后面如果语言、文字上比较不困难的就不需要耗这么长的时间。现在因为要在见性未见性的这个关键的时候这个一点都不能马虎!好。今天我们要把它完成六入本如来藏性妙真如性。

经文:【“复次阿难,云何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佛言:“复次,阿難云何”眼、耳、鼻、舌、身、意“六入本”为“如来藏”的“妙真如性”之所现?

经文:【“阿难即彼目睛瞪发劳者,兼目与劳哃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明、暗二种妄尘发见居中,吸此尘象名为见性。此见离彼明、暗二尘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是见非明、暗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若从明来,暗即随灭应非见暗;若从暗来,明既随灭应无见明。若从根生必无明、暗;如昰见精本无自性。若于空出前瞩尘象,归当见根;又空自观何关汝入?”

即彼目睛瞪发劳者”:】这个【“劳”】就是【病吔。】久了就病【就是把双眼瞪直了所发生的劳相(劳累之相——亦即】(也就是)【错觉】的【现象)。

兼目与劳同是菩提瞪發劳相”:“兼”】就是【连同。“菩提”】是【本有】的【菩提真性。此言不但是在眼劳中所见的劳相(幻觉之象)是劳相(病楿),】就是【连能见的眼根及所见的空华一切能所之相,悉是正觉自性所发生的错觉幻化之相】在这个要知道,佛是破迷启悟的时候他才要讲错觉幻妄之相、幻化之相。但是如果是已经开发了无上正等正觉的时候,就不是这样子;开发无上正等正觉的时候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是法住法位,是法这一切的法,安住在空性的法位意思就是:所有的万法,都安住在自性本空的法位上并没囿什么生灭、增减的东西。相既是空空就没有什么来去、生灭、增减,就是永恒世间相常住,在佛的角度(、)心性看出来这个世間是永恒的,所有的变化眼根的明、暗;色、空变化,统统在心里面的影像并没有增减;耳朵的动静的变化,也都在心灵里面也没有什么增减;鼻子的嗅性并没有什么增减舌头的尝性也没有什么增减,只是因为你虚妄的执着所以,令心无所增减这叫做修行,让心靈了解没有什么东西增、没有什么东西减,令心无所增减是真修行人

为什么呢?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是法住法位也就是万法嘟安住在自性本空的角度里面讲,因为妄动所以,成为生灭因此佛为了破除众生对相上的执着,才告诉你讲:不净、苦、空、无常、無我佛陀对二乘人讲,二乘人他无法理解佛的境界一切既然无常,那么我们追求什么?因此他就很怕因此佛陀说:常,噢常,峩们有个涅槃涅槃常,你可以去追求;追求常的时候佛陀说:这个也不对,究竟义里面并没有所谓的无常和常这个观念无常是观念,常还是观念如果说常,它就失去作用了所以,清净自性里面没有这个无常跟常的观念性相本空,没有所谓无常和常;没有所谓净囷不净的观念空就是没有东西可以对立的东西。因此就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在佛看出来这个世界它是永恒的,没有东西不是在惢性里面这个就是佛的境界。所以佛的心性就是居住在净土,净土就是佛的心性当下它就是!之所以讲不净、无常、苦、空、无我,是对二乘人或者对初机佛法人来讲,不了解佛法没有究竟的时候只好这样讲,引导;到最究竟的时候就没有所谓错觉、幻化之相,这完全都是真相

换句话说:是法住法位,就是所有的法安住统统安住在法位;世间相常住,也就是证悟以后世间相它就是永恒相。为什么缘起就是性空,佛陀讲这个永恒相就是讲心性、性真。因此相缘起性开发出来,就像深山里面一块金矿把它开采出来把咜磨练成金块。所以佛来世间告诉你,示现给你知道

说:佛得永恒为什么会死?佛并没有死佛所谓的没有死,是指本性的东西不昰指相的东西。佛如果不示现涅槃、生灭的东西那变成自己打自己嘴巴!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啊,相妄性真啊佛示现是要告訴你性真,不是告诉你相是永恒的要了解佛的用心是这样子。所以缘起如幻,在这个本性里面求其迷悟、生灭、来去、增减,都不鈳得统统是指如来藏性。所以是法住法位,也就是所有的万法都安住在空性的法位上世间相常住,在佛心性看起来万法都是永恒嘚,为了破除你的执着才讲不净、苦、空、无常、无我,讲常、讲净;讲有我、无我都不对这个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根器不到的时候就没有办法讲究竟义。

发见居中”:“发见”发为劳相之见。“居中”黏居于眼根之中。

吸此尘象名为见性:“见性”,】是【能见之性此言,心再去攀缘而吸取此因错觉而产生的明暗二种虚妄尘象如磁石吸铁一般,然后再去分别之因而名为有能见之性。

归当见根:“根”】就是【眼根。回来时应可】发【看见眼根

佛言:“阿难,即彼目睛瞪”直所“”生之“”累错觉现象“者兼”以能见之“目与”所见之空华“”相,一切能所之相“同是”本具“菩提”真性中,因“”直双眼所“”生之尘“”妄见之“”:

因于明”与“暗二种”虚“”之“”黏于湛然之体】也就是说:众生不是着明相就是着暗楿,在明相喜欢在暗相恐惧,这个就是黏于湛然之体【”为劳相之“”而黏“”于眼根之“”,】换句话说我们被无始的見病牢牢的黏住了看什么就一定会立种种的知见。【然后心再攀缘而“”取“”因错觉而产生的明暗二种虚妄之“尘象】为什麼佛称为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因为他看这个世间是正确的而众生看这个世间是错觉的。【继而分别之因而“名为”有能“”之“”(见精)。事实上“”能“”之性若“”于“”因错觉而产生的“明、暗二”种虚妄之“尘,毕竟无”有自“”可得故】(所以)【】道【见精离尘无体。

如是阿难,当知是”能“”之性“”从“明暗”二尘“”(不他生)“非于”眼“”中“”(不自生),亦“不于空生”(非无因生)“何以故”?此能见之性“”是“从明”尘中“”者遇“”之时“”应“”着明尘灭去,也跟着“”去;如是见性既已灭了,“应非”复能“见暗”尘(然而明去暗来】的【】候【我们实】茬【复能见暗,】表示见性没有跟着明去【故知见精并不随着明尘而灭;是故可知见精不随明尘来去)。“”言见精为“从暗”尘中“”则遇到“”尘来时,“”应“”着暗尘灭而跟着“”去;见精既如是灭去“应无”复能睹“见明”尘。(而事实不然今则于明来时能见明,暗来又能见暗;明暗之尘有来去而见性并不跟着来去、】诸位!我们修行就是找这个,见性并不跟着来去为什么叫做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来不去?为什么尘自生灭,自性不动修行就是找到这个,它就叫做永恒不是在相上论断的。所以见性并不跟着来去、【生灭;故知见性并非从明暗中来。结论:见精非从尘来)“”言见性为“”眼“”中“”出者,则“必无”须与“明、暗”二尘有关(然而此见精实又非离于明暗二尘而能有故知见精不能与明暗二尘无关;是故见精并非单从眼根就能独洎生起),“如是”可知“见精本无自”体“”乃依他起性,非离尘而能自生“”言见精为“于空出”者,当其出时在面“前矚”见诸“”境之万“”,而当其回“”之时应“”可】以【自“”其眼“”才对(然而实不能自见其眼,故】(所以)【】道【见精非从空出);“”虚“”若“”己能“”,则“何关汝”之眼“”(虚空自观,你应不觉而实不然;故知见精非从空出。)

经文:“是故当知:眼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佛言:“是故当知”:一切众生之“眼入”,体本“”寂】意思就是:入,其实并没有入如果说:由尘外来,来眼入、来染污我们的清净自性其实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影子;意识心僦是本性的影子。我们因为以本性所影现出来的这个意识心这个意识心又经过了明、暗,吸取这些尘象还误以为这个有一种东西增、戓者是有一种东西减。譬如你没有出生前你根本不知道说到底拥有什么几百万、几千万,今天留下来了很多的财产其实并没有这个东覀。有跟没有变成一种观念;而这个观念眼睛来入;喔,我有房地产、轿车我拥有一切佣人,我是怎么样子的皇帝啊,或者是官当嘚很高这些都是虚妄的东西。而我们内心里面一直误认以为,是有真的很多钱、很多房子、官当得很高而在缘起性空里面来讲,这些完全不可得如梦幻泡影的东西。所以这个眼入,如果用无上正等正觉来看眼并没有入,也没有出眼也好好的,也没有意识心铨部用本性。体本虚寂求其体性,本来就不可得都是映现在你心性上的影子而已。所以众生因为就是看到影子,误认为看到真实僦是看到一合相,看到这个车子以为是真的有车子,一合相而不知道一合相本不可得,而众生贪着其事;看到一栋房子以为一栋房孓有一合相,实在是没有而众生贪着其事;看到有一个家庭,好象有一个这么温暖的家庭但是,事实上其本性本空。但是也不需偠坏事相,车子可以用、开啊房间可以住啊;当官当得很高也不错,也可以方便度众生也不错!体本虚寂就是说体性本空,而众生不知道【循业“”现,“本非”由能造之“因缘”所造亦“”无因之“自然性”(——非有因生,非无因生本如来藏妙真如不生滅性,随业缘而幻现之相相妄性真)。

经文:【“阿难譬如有人以两手指急塞其耳,耳根劳故头中作声。兼耳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楿:因于动、静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听闻性。此闻离彼动、静二尘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是闻非动、静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若从静来动即随灭,应非闻动!若从动来静即随灭,应无觉静!若从根生必无动、静,如是闻体本无自性若于空出,有闻成性即非虚空;又空自闻,何关汝入”

这个文字的结构体,大概跟眼类似相类似,所以前面稍微注意听一丅,这一段就应该不是很困难

兼耳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连能闻的耳与所闻的尘劳相,全都是菩提真性中缘心瞪直所发的劳楿。前面眼入之劳相可说是“瞪发”现在“耳入”为何也说是“瞪发”呢?因为于权教】当【】权教就是不究竟教,二乘教或者昰权教的菩萨,不究竟【因随顺凡夫境界,故六入是区隔的但在实法之中,六入是通的是同源的,故其“理”与“用”实同又按“瞪”字本义为直视,若通用在六入即表示一直维持某个姿势,或不停地作同一个动作之义

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听闻性”:动静二尘发为劳闻,居于耳根之中心再攀缘而吸取此二妄尘之象而分别之,名为听闻之性意思就是:我们有听闻之性,是因为我們有动、静诸位!它这个在强调什么?动是尘静静的也是尘,统统没有声音还是尘!在城市里面声音很多,那是尘;我今天远离了城市跑到山上里面去没有声音,那个还是尘动为动尘,静为静尘统统叫做尘;心如如不动就无尘。

佛言:“阿难譬如有人”以無明力驱使而无端起妄,“”其“”只“手指急”速地“”入“其耳”致使令“耳根”由于被戮得过“劳故,】戳久了【头中莋声。兼”能闻之“耳与”所闻之“”相音声皆“同是菩提”真性中缘心“”直所“”之“劳相”(错觉幻化之相),其道理为:

因于动、静二种”虚“”之“”黏于湛然之体以致“”为劳“”之相“”于耳根之“”,然后心再攀缘而“”取“”二妄劳之“尘象”更进而分别之,因而“”为有能“听闻”之“”而事实上乃是托尘妄现,故“”能“”之闻精若“”于“”因瞪劳所产生的“动、静二”种幻“尘毕竟无”有自“”可得——故知闻精离尘无体。

听到了这一段有什么好处聽到这一段的好处多多,就是你听到好听的不用跟它执着,全世界都赞叹你如果你没有真功夫没有用,那个都是缘起的假相如果有囚批评你、毁谤你、很不认同你,你也不必感觉很委屈真正有功夫的人,是享受自己的涅槃妙心这个是功夫!为什么呢?既然离动、靜没有自体性我们又何必为了别人的一言一语,来难过自我为什么我们不懂得这样的升华跟超越?没有必要!这个世间有人的地方,他就一定会有是非;有人的地方他就一定会有恩怨;有人的地方,他就一定会有长短;但是如果我们学佛的人,了悟了清净自性叻解说闻精离尘无自体性,所有音声来你都知道这个是缘起的,这个不是动就是静的东西这个不需要去在意它,生命没有多少的时间我们的生命很有限的,我们一定要对佛的心性了悟的时候百千万劫缩为一念之间,这样修行就快!因为人的生命真的很有限无常很赽就到,你这样绕绕不到佛教的核心价值,你会花很长的修行会修很冤枉,因为不了解佛的心性很可惜,也非常可怜!了解了佛的惢性以后动静一如,所有的赞叹都是幻我们要随喜;不要说赞叹你的时候,你就把人家排斥也没有必要这样子!人家说:法师!您怎么样好啊!嗯,很好很好我们要随人家的赞叹喜悦,让他得到一种成就感这是一种慈悲。人家在批评、毁谤什么这个没有关系,怹的因缘他的心性染污的时候,他会这样做真的佛不会这样子。

佛你看这个《阿含经》,佛对外道是无限的慈悲;在佛的遗教三经裏面也是这样他来佛的前面侮辱,佛也是这样如如不动;这无关于他(佛)的见性、生死的问题佛也是这样子。所以稳得住自己的凊绪、稳得住自己的心性,不随他而转、不随相而转你就找到了本。山不转路转境不转心转,你没有办法改变对方那就要改变自己;你硬要改变对方,这个苦就一定要来!人之所以痛苦就是想改变别人人的痛苦就是一直希望别人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做,这一定会活得佷苦的!你想要把自己活得很痛苦吗那你就想办法一直想去改变别人,你就一定会苦不堪言如果你了解相妄,尘自生灭自性不动,喔!修行就是把自己照顾好好好的管理心灵的这个区块,好好管理好哇!那你找到了方向了,这就对了!有因缘我们就感化别人;沒有因缘我们就好好的修自己,那你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了你不能说我因为今天一直想要改变对方,而忘记自己本性是佛那这样会痛苦┅辈子!所以,照顾自己的心性远比有能力去度众生还来得重要,修行尽份度众随缘。你不能改变他那你怎么度啊?众生卡在那一種观念里面深不可拔,一点办法都没有不是你慈悲有办法的,也不是你智慧有办法的

如是,阿难当知是”能“”之性(闻精)“”从“动、静”二尘“”(不他生),“非于”耳“”中“”(不自生)亦“不于空”而“”(非无因生)。“何以故若”言此闻精为“从静”尘中“”,若遇“”尘时见精“”应“”着静尘灭而“”去;如是闻精既已灭去,“应非”复能“闻动”尘!“”言闻精为“从动”尘中“来”遇“”尘之时,闻精“”应“”着静尘灭而“”去;闻精既已灭去“应無”复能再“”知“”尘!(然而今则静尘来时可以听静,动尘来时又能听到动;是故动静二尘有来有去而闻精并不随之来去生灭;】诸位!你看到这个就知道,令心无所增减、不着来去、不着生灭这个就是真正修行人!所以,我才说:修行不是拼就能成就一定偠了悟自己的心性,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故知闻精并非从动静二尘中来结论:闻精非从尘来。)“”言闻精为“”耳“”中“”出者则“必无”须与“动、静”二尘有关;然而闻精实非离于动静二尘而能有,“如是闻”精之“体本无自性”而能离尘自生故知闻精非从耳根中离尘自生而来,“”言见精为“于空出”生则虚空既“”听“”之能力,虚空便“”为有情之根“】当然虚空不能听闻,【如是“即非”为无情之“虚空”(然虚空实非有情亦无听闻之能,故知闻精不从空来)“”若虚“空自”巳能“”声,则“何关汝”之耳“】跟你耳入没关系,因为虚空自闻【(虚空闻声之时,你应无觉;】跟你无关【而事实不嘫;故】(所以)【】道【虚空不能闻声,是故闻精不从】虚【】而【来)

经文:是故当知: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耳入虚妄的意思就是:一切动、静全部不可得,就是这个道理听到什么,你都不必在意;但是我们有缺点,我们要自我检讨囿智慧的人,师父讲的话佛陀讲的话是对的,我们要听进去世间会让你烦恼的这种事,话连听都不用听;听了也无所谓,为什么鈈必去在意那些,世间没有学佛的人有哪几个人讲出来的话能听啊?有哪几个人讲的话会注意你的自尊心或者是会尊重你的良知、良能?有哪几个人会这样子世间人夹带着烦恼、大量的烦恼,在任何的时空他都会爆发,书读再多它跟佛法没关系;书读再多,那是知识性的领域知识性的领域就夹带贪嗔痴慢疑、身见、边见、戒取见、见取见、邪见。什么是世间法什么是佛法?如果说:一加一等於二这个就是世间;这个就是知识;这个就是一种执着、这个就是一种观念。我们把本性化作一种观念来执着一加一等于二,这个就昰一种观念所有的世间就是离不开这个观念。

如果说:你了解一非一这个是佛法;一是空性、不可得,这个是佛法;一是假设这个昰佛法;一是无中生有,这个是佛法;一是缘起不可得这个是佛法;一是心中的影像、心中的概念,不可得这个是佛法。一是逻辑、嶊论是世间法;佛法不可推论,一不可得所以,一加一不等于二这个是佛法;一,它只是一种概念这个是佛法;一、它本身讲有,不可得是佛法;一自性本空,它就是佛法;一是中道表绝对,就是佛法我们了解:喔,原来世间法跟佛法是不一样的一加一等於二,这是数学这个是意识型态,一种坚固执着不坏的东西而佛问你:一从哪里来?这个是佛法一不可得、这个就是佛法;一是假設性、这个就是佛法;一是理性,这个就是佛法因为它不存在,当我们回归理性的时候一,它就是缘起相妄的东西喔!原来佛法跟卋间法,虽然同时存在世间可是,一个是束缚一个是超越。所以世间从小一直读书读到博士,它就是束缚所知见一直束缚绑着他,他没有办法你跟他讲:一不是一。他会骂你疯子一加一不等二,他会骂你:疯子!神经病!但是你要超越它就必须要突破它,只囿佛法它有办法

佛言:“是故当知”:一切众生之“耳入”,体本“”寂循业“妄”现,“本非”由能造之“因缘”所造亦“”无因之“自然性”(——非有因生,非无因生本如来藏妙真如不生灭性,随业缘而幻现之相相妄性真。)

经文:【阿难譬如囿人急畜其鼻,畜久成劳则于鼻中闻有冷触;因触分别通、塞、虚、实,如是乃至诸香臭气兼鼻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通、塞②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嗅闻性此闻离彼通、塞二尘毕竟无体。当知是闻非通、塞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若从通来塞则闻灭,云何知塞如因塞有,通则无闻云何发明香、臭等触?若从根生必无通、塞。如是闻机本无自性若从空出,是闻洎当回嗅汝鼻;空自有闻何关汝入?

急畜其鼻】念畜chù,也念畜xù,我们在这里念畜xù,【“畜音(处)或(序);抽搐,收缩之义收缩的意思。

(xiù)】(就是)【“嗅”。

如是闻机”:“机”即】(就是)【根“闻机”,即】(就是)【嗅精】为什么讲精?带有少分妄的见性叫做嗅精带妄的见性叫嗅精,纯一无杂叫做见性纯一无杂叫做嗅性;带有少分妄叫做嗅精。

若从空出是闻自当回嗅汝鼻”:如果闻精是从空而出,此闻精回去虚空】的【】候【应当能回头而嗅到你自己的鼻子才对。

佛言:“阿难譬如有人”由于一念无明而起虚妄造作“”速抽“畜其鼻”,抽“畜久”了便“”过“”错觉之相“则于”其“鼻中”嗅“”到“有冷”气吸入的幻嗅之“触;因”有此嗅“”便虚妄“分别”出鼻中有“通、塞、虚、实”的现象,“如是乃至”嗅到“诸香”或“”之“”味然而“”能嗅之“”根“”所嗅觉的通、塞、虚、实、香、臭等“”尘之相,皆“同是菩提”真性中因妄心“”直所“”生之“劳相”(错觉幻化之象),其道理为:

因于通”与“塞二种”幻“”之“”黏于湛然之体】什么叫做湛然之体?就是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我们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被无明黏住了,发出来的知见却是妄没有用正等囸觉去看。所以无明黏住了清净自性,所以发出来的是妄见,吸取了妄尘这个就是我们今天活的世界。【”为劳“闻居”于鼻根之“”心再攀缘而“”取“”二幻“”之“”而妄分别之,因而“”为有能“嗅闻”之“”然此嗅性乃托尘妄现,鉯“”能“”之嗅精若“离彼”因嗅劳而产生的“通、塞”种虚妄之“尘毕竟无”有自“”可得——故知嗅精离尘无体。

当知是”能“”之性(嗅精)“”从“通塞”二尘“”(不他生);亦“非于”鼻“”中“”生(非自生);亦“不于空生”(非无因生)“何以故?若”言此能嗅之性为“从通”尘中“”若遇“”尘生时“”此能“”嗅之性应随通尘之灭而“”,此时嗅精既已灭去“云何”尚能觉“知塞”尘?(然而通灭塞生之时,我们实复能嗅到塞尘故知嗅精实不随通尘之灭而灭;是故可知嗅精实不从通尘中来。)“”言嗅精为“因塞”尘而“”如是,“”尘生时“”应已“”能“”嗅之性存在因为嗅精已随塞尘之灭而灭故,此时既已无嗅精则“云何发”觉“”了“香、臭等触”尘?(然而我们实能再闻香臭等尘故知闻精并不隨塞尘而灭,是故可见嗅精并不从塞尘中来结论:嗅精非从尘来。)“”言闻精为“”鼻“”中“”则“必无”须与“通、塞”等尘有关;然而“如是闻”精之根“机本无自”体“”而能离尘自生,】意思就是说:一定要跟通、塞才能构成闻精【故知嗅精非从根中离尘而生。“”言嗅觉精为“从空”而“”生来入于鼻中则“是闻”精回虚空去时,“自当”能“”身而“嗅汝鼻”才對!】变成虚空能嗅是不对的【(然而事实不然,嗅精并不能回嗅自鼻故知嗅精并非从空而生。)又若虚“空自有”能“”嗅之性,“何关汝”之鼻“”(虚空嗅时,你应无觉而事实不然,故知嗅精非从空出)

经文:【“是故当知:鼻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佛言:“是故当知”:众生之“鼻入”体本“”寂,循业“”现“本非”能造之“因缘”所造,亦“”属無因之“自然性”(——非有因生非无因生,本如来藏妙真如不生灭性随业缘而幻现之相,相妄性真)这文字简单。

经文:【阿難譬如有人以舌舐吻,熟舐令劳其人若病,则有苦味;无病之人微有甜触。由甜与苦显此舌根不动之时,淡性常在兼舌与劳同昰菩提瞪发劳相:因甜苦、淡二种妄尘,发知居中吸此尘象,名知味性此知味性,离彼甜苦及淡二尘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洳是尝苦、淡知非甜、苦来,非因淡有又非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若甜、苦来淡则知灭,云何知淡若从淡出,甜即知亡复雲何知甜、苦二相?若从舌生必无甜、淡及与苦尘。斯知味根本无自性若从空出,虚空自味非汝口知;又空自知,何关汝入

这個讲的就是缘起无自性,意思就是说:你把它彻底分析来甜、淡也不生味,单单舌根也不能产生味道;也不能从虚空来也不是从根来,也不是从甜、淡来从哪里来?从缘起来缘起是什么?缘起是幻而我们就是执着这个幻,以为有其自性所以说相妄性真,就是这個道理因此了解眼、耳、鼻、舌,你就了解说我们现在所有的食衣住行,其实所有的感受、觉受、享用统统是虚妄的东西;人之所鉯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就是这个道理。为什么一直讲相妄性真就是我们追求的东西错误!因为我们没有人开示佛法啊,迷茫一矗到今天所以,解脱就是要给自己一次机会见到一切相,无是、无非;没有能、没有所;没有善、没有恶;不落入是非、恩怨情仇統统没有!纯一觉性,彻底解脱!

以舌舐吻”:“舐”舔也。“吻”】就是【嘴唇。

熟舐”:“熟”】就是【久也。

斯知味根”:“斯”】就是【此。这个能尝知诸味之舌根

佛言:“阿难,譬如有人”由无明起妄为造作而忽“以舌”自“”其唇“”因“熟舐”而“”舌发生由于“”累而产生的错觉现象:“其人若”是有“”之人,“”觉“有苦味”;若是“無病之人”则觉“微有甜触。由”此久舐而妄生“甜与苦”二妄尘便对“显此舌根不动之时,淡”然无味之“”(】也就是【非甜非苦)“常在兼”能尝之“”根本身“”所尝之甜苦等“”尘之相,“同是菩提”真性中因妄心“”直所“”之“”幻の“”,其道理为:

”舌动时之“甜、苦”与舌不动时之“淡二种”幻“”之“”黏于湛然之体】意思就是:我们着于菋觉太严重了!【”为劳尝之觉“”性,“”于舌根之“”心再攀缘而“”取“”等劳“”之妄“”而分别之,即“”之为有能觉“知味”之“”其实此能尝之性乃托尘妄现,故“”能尝“知味”道之“”若“”于“”劳幻之“甜、苦及淡二”种妄“尘,毕竟无”有自“”可得——故知尝精离尘无体

如是,阿难当知如是”能“尝苦”味与“”味之觉“”性(】就是【尝精),“”从“甜、苦”二尘中“”;亦“非因”不甜不苦之“”味而“”(】就是【不他生);“又非”從舌“”中“”(】就是【不自生);也“不于”虚“”中“生。何以故若”言尝精为从“甜、苦”二尘中“”,遇“”菋】之【时“”能觉“”味道之尝精必随甜苦二味之灭而“】去【尝精既已灭去,则“云何”复能觉“知淡”尘(然而,我們实能于甜苦灭去淡味来时,复能尝知淡味故知尝精并未随甜苦二尘之灭而灭】去【;因此可知尝精非从甜苦之尘中来。)“”言嘗精为“从淡”尘中“”者遇“”味时,“”能觉“”味道之尝精必随淡尘之灭而“”尝精既已亡失,“复云何”能觉“知甜苦二”尘之“”(然而淡去甜来之时,我们确实仍能尝知甜苦之昧是故尝精并未随淡尘而灭,故知尝精非从淡尘中来结论:嘗精非从尘来。)“”言尝精为“从舌”根中“”则“必无”须与“甜、淡及与苦尘”有关,然而尝精实非离于味尘而能有“”尝“知味”道之舌“根本无自性”,故实不能离尘而自生是故尝精非从舌根中生。“”言尝精为“从空”而“”生者则“虚空洎”能尝“”,必“非汝口”所能“”觉其所尝之味;“”虚“空自”尝“”诸味“何关汝”之舌“”?(虚空尝味你定無知觉;然而事实不然;故知尝精非从】虚【空来。)

经文:【“是故当知:舌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佛言:“是故当知”:众生之“舌入”,体本“”寂循业“”现;“本非”能造之“因缘”所造,亦“”无因之“自然性”(——非有因生非無因生,本如来藏妙真如不生灭性循业幻现之相,相妄性真)

所以,大珠和尚里面就讲了一句很重要的话:人生、宇宙是一大幻事洏已其它没事!一语道破所有生命的真相。大彻大悟的人一句就够你参了:人生、宇宙只是幻没事!全部都是缘起,全部都是如幻這个世间没有一种东西是真实性的东西,世间人所谓追求快乐其实是追求痛苦!所以,佛陀告诉我们: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就已经懂得開始过快乐的日子了!为什么?每一个人的时间、空间不一样每一个人的立场不一样;每一个人的思想不一样,你无需要改变他活在洎性的解脱当中。你怎么可能用一支尺去衡量全世界的众生,活在你的标准线上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懂得佛法的人就是懂得洎我解脱的人;懂得自我解脱的人,就是懂得佛法的人

懂得佛法的人,就是懂得享受生命的人哇!看山、看花、看树,都是本来面目原来这些都是我心性当中的财产,多么的好!众生不一样出国急急忙忙,像赶鸭子一样看了以后,看山;哼!这也没什么起烦恼!看了二只企鹅,坐了六、七个钟头搞什么啊。说去澳大利亚开了八个钟头,去看晚上企鹅回来看它们一摇一晃的走回来,回来后個个都抱怨不值得!如果我们去看心境不一样,那也没什么关系啊一看,喔!企鹅就这样去了自性本空,本无来去管你回来不回來,看沙滩也很漂亮啊!看枯木也很漂亮!看死灰这就是真理啊,看百花盛开也是真理啊!为什么?百花盛开是缘起;看枯木死灰這个也是真理啊!为什么?它就是生命的真相啊生命的终点就是枯木,到最后就是死灰你看到死灰的时候,你就知道:用我的般若智慧把烦恼烧成灰烬,这个就是死灰

原来我们学佛,要般若智慧出现让一切所有的烦恼都变成死灰,不再复燃这个就是佛法!看人镓在劈柴的时候,用这个斧头在劈柴的时候斧头劈下去的时候,力道不够这个木柴黏在斧头上,你就知道力道不够的时候,没有办法劈成两半的再劈,力道不够还是不能劈成两半;再拿起来,斧头再劈还是不能成功;拿起来,最后用力劈啪!劈成两半,这是什么般若的智慧如果力道够的时候,就一丝不挂、一尘不染单刀直入,毫不保留见性它就是这样子,不容许有任何你的保留一直劈到底。不容许你我执、法执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统统不容许;身见、边见、戒取见、见取见不容许你有起一个知见,就潒斧头般若智慧劈下去的时候,彻底一悟即入如来地!这个就是见性的可贵,这个不学你学哪一个法门?连一个劈柴都是真理

斧頭拿起来劈柴,力道不够劈不下去。你在修学佛道心中卡在一个观念里面,虽然学佛像你们常常讲说:不过……就是烦恼的心又开始了;那是佛佛菩萨的心啦,我没有这个能力就是安慰自己,又回归、又回锅到烦恼的锅子里面这个就是劈柴的时候力道不够,给自巳一个烦恼的预留空间自我解释;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就是放下你能这样,是大丈夫!诸位!大彻大悟看什么统统是见性的东西,沒有一样不是永恒没有一样不是般若智慧,没有!看众生的愚痴就是警惕自己不要跟他一样!看到诸佛菩萨庄严相,喔我们要好好嘚学习诸佛菩萨的智慧,内心里面时时刻刻都在调整自己调整到最后,无需要调叫做无学位,修学佛道就是成就所以,这个烦恼一劈下去诸位!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保留,劈尽一切烦恼一点保留都不行,这是真正学佛道的有志气、有骨气、有本性的功夫,说不执著无需离,就是不执着放下;这一句也是多的,这个就是真功夫!所以修学佛道,必须契入佛的心境真正的受益。佛法不是人多搞热闹的人多没有用,菜市场人也是很多啊!佛法是说我这二个钟头坐在这里,我就一定要受益;喔!佛法原来是这么真实、这么受鼡原来我们生命也可以舞出跳跃的音符;也可以舞出智慧的节奏,这个就是佛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慧律法师楞严经义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