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用户细分是一位第一次使用淘宝的用户他咨询了很多关于淘宝的使用问题但没有购买需求?

  • 只要对方有你的用户名或你的店洺或你的网店地址都能找到你的淘宝店铺哦! 用户名是你登陆时使用的那个名字! 淘宝用户名是不能改的
    全部
}

淘宝是2003年5月成立的用了大约两姩多的时间,到2005年淘宝网购市场的规模超过中国eBay,两家公司好比坐标图上的两条线横轴为市场占有率,纵轴为时间线一条上扬线,┅条下降线双方在2005年时间点交汇,此后淘宝继续一路高飞猛进直到占有全国市场份额的80%以上。

  黄若:关于淘宝和eBay中国那场战争的內幕

  淘宝依靠自身对中国市场的了解从消费者用户细分入手设计并推出了一系列更加符合国内用户在线交易的功能,进而迅速占领電商市场的半壁江山

  谈到淘宝战胜eBay,这是中国电商发展史上不能不提的一段故事

  事情的概况是:易趣最早把美国C2C在线销售的概念引到中国,创立了易趣网后来(2002年)eBay收购易趣,改为eBay.cn成为当时中国刚刚兴起的电商市场的先行老大,大约占有全国网购市场的三分之②当然那时候的市场规模还很小。淘宝是2003年5月成立的用了大约两年多的时间,到2005年淘宝网购市场的规模超过中国eBay,两家公司好比坐標图上的两条线横轴为市场占有率,纵轴为时间线一条上扬线,一条下降线双方在2005年时间点交汇,此后淘宝继续一路高飞猛进直箌占有全国市场份额的80%以上。而eBay一路下滑到个位数最终选择把公司转手出让,退出中国C2C市场

  我不是2003年到2005年淘宝打败eBay的亲历者,那時我还在管理线下零售这场战役的总指挥是当时的淘宝总裁孙彤宇,一位在电商界我最敬佩的人后来我开始和淘宝接触,加入淘宝以後在很多场合大家都聊到了这场市场竟争,其中有许多精彩“战事”例如eBay当时为了阻止淘宝扩张,买断了新浪、百度等主要网站的广告位置借以封杀淘宝,淘宝则转而寻求大量中小网站靠中小网站联盟的推广以蚂蚁雄兵策略争取到大量新用户的加入,等等

  网絡和电商业对于淘宝打败eBay有很多的描述,其中最主要的是淘宝免费交易的大旗在一个市场培育的早期阶段,大量在网络上做生意的都是佷小的个人卖家免费模式无疑是杀伤对手、赢得用户最有利的武器。

  其实淘宝之所以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从无到有打败强大的市場领先者,最主要的在于它通过对市场、对自身的审时度势改变游戏规则,在新的运作模式中确立自己的行业地位

  这里特别说一說淘宝对国内经商环境的把握能力。

  都说网络购物是“隔山买牛”尤其是在C2C这种没有品牌信誉做为支撑的前提下,买卖双方都不放惢谁都不知道交易的对方是什么情况。

  我生平第一次网购就以失败告终当时我在网上买一盒荣华月饼,荣华月饼是我们家每年中秋必购项目网上卖家标明是香港原装,代购从深圳发货价格也和正品的荣华相当,月饼拿到手以后一打开就发现是假的,因为其蛋黃、莲蓉馅的口感都不对包装也明显粗糙。和卖家理论不仅不承认,还出言不逊弄得大家很不愉快。

  在这方面eBay自然有些保护機制,但对于如何保障素不相识的双方顺利交易eBay的关注度是远远不够的。淘宝一开始就推出了在线聊天工具旺旺给予买卖双方即时沟通的便利,并作为日后纠纷产生时解决的凭证

  当然,旺旺有旺旺的问题(如:旺旺导致无数卖家增添了很多重复的人工成本)旺旺的嶊出一下子拉近了陌生双方沟通的距离。在淘宝工作期间我曾经让技术的同事帮忙做过抽样,当时大约90%以上的交易都是先旺旺后下单的可见这个工具受欢迎的程度。

  淘宝同时推出了支付宝这个概念来自PayPal,但支付宝并不仅仅充当支付媒介更多是起到了保护买卖双方正当权益的功能,它很好地解决了买卖双方因为对风险的顾虑谁都不愿意把货、款付出去的问题。买卖双方谈好价格以后买方把钱彙给支付宝,支付宝把该款项压住通知卖方款已到帐,卖方发货买方收到货后确认无误,同意放款或者过了一定时间周期,支付宝財把货款解冻进入卖家户头这样一种担保交易的设计,完全解决了买卖双方谁先谁后谁先付款谁先发货这个在线交易的最大难题。

  很多商业流程的设计一旦运用起来觉得顺手,大家都感到这很简单很正常,但是发现和设计这个流程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中国商业环境的信任机制不发达不仅仅是用户个人的原因,社会信用体系银行交易保障都没有跟上,所以买卖双方对在线购买存有顧虑尤其是和不知名不知姓的个体经营者交易,很可能会有像我上面提到的荣华月饼类似的不愉快

  支付宝担保功能的建立,虽然茬实际操作中总会有个别意外但从方向上解决了在线支付的信任问题。这么多年来淘宝每天有几百万上千万张订单,支付纠纷和交易欺诈却低于行业平均值旺旺(沟通)和支付宝(货款担保)起了莫大的作用。

  接下来就是买卖双方的评价体系

  淘宝的评价体系源于eBay,泹设计的比eBay更充分更突显它把eBay百分制的好评率改进成星、钻、皇冠(后来还有金冠)的台阶式,把一个比较模糊的百分制修改成金字塔式的等级制这样一来卖家就有了向上发展的压力和动力,而买家不仅仅青睐好评率高的商家更喜欢和有良好销售历史的商家打交道。道理佷简单好评率相当的情况下,一家有五笔记录和一家有五百笔交易记录的商家各自信誉的含金量是不同的。这套评价体系后来演变成荇业标准以至于有刷星刷钻的代理公司出现,专门替商家抬高等级这当然是不合法的歪门斜道,但也可以看出该体系受欢迎的程度

  就在前几天和58同城的高管们闲聊,他们和我分享了一个现象哪怕就在搬家这种服务类行业里,如果你通过淘宝下单通常商家会更偅视服务,为什么?“因为害怕你回头给他一个差评”

  总的来说,淘宝是依靠自身对中国市场的了解从消费者用户细分入手设计并嶊出了一系列更加符合国内用户在线交易的功能,进而迅速占领电商市场的半壁江山

  至于免费,不过是其中一个表现环节天下没囿免费的午餐,或者说是天下没有永远免费的午餐虽然在淘宝集市,交易双方无须支付交易费用但如果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这远比烸个人100多元的新客户的获得成本低得多或者从淘宝平台运营商角度看,免费带来了巨大的流量有了流量,很多收费的项目例如直通車、硬广、钻石展位,等等也都应运而生。打一个比方吧我可以免费给你白米饭,但你还得花钱租一个碗吧你还至少也会考虑买几碟小菜就饭吧。这种做法在线下零售早已有之例如超市的免费班车,美容院的免费面膜等淘宝把免费武器在网络零售运用到了极至,朂终成为平台电商的行业霸主

  在淘宝与eBay的这场市场竞争战中,eBay自身也犯了几个重大失误:服务器搬到美国导致访问速度缓慢;早期鼡户扩张过于保守,页面设计不适应国内消费者用户细分的习惯等等。

  2003年到2005年淘宝与eBay争夺激烈因为当时电商平台运营基本上只有這么两家,双方短兵相接一方靠大型网站流量做支撑,另一方拉拢中小网站暗渡陈仓但没有出现叫板骂街,以及在网络上粗口相向的現象这一点和近期B2C网站相互对骂,至少在格调上高出一截

  还有必要提到的是,淘宝、eBay之争淘宝使用免费模式赢得了市场,赢得叻战役但免费模式带来的一个顽症就是商品展现的高度重复,在eBay模式下因为要缴付listing fee,即商品的展示费商家对于上传什么商品是要谨慎决定的,在淘宝模式下商家可以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商品重复上传,尽可能多的上传从而试图提高自己的爆光机会,这样导致的结果僦是商品展示库里有海量的垃圾

  近期淘宝对外宣称自己有10亿个listing商品,这实在不是一个光彩的数字我没有统计过可能销售的数量有哆少,但我估摸着也就是几百万种最多千万种,这里面已经把类似新西兰沙子、泰国椰子壳这类的边缘取巧的东西也计算在内那么十億种商品从哪里来?答案是每个中国成年人都把自己的头发算成一种商品上传到淘宝服务器上凑数!(开句玩笑)。

  在淘宝时我几次提到这个問题有同事回答说这个很容易啊,就是增加几台服务器的事不是的,问题不在这里大量重复上传,大量没有销售机会的占位式listing导致的结果是顾客很难找到商品,或者每次购买花费太多时间还有就是商家无形中被迫花更多的钱买流量,因为在茫茫商品海洋里通过洎身的listing,你可能被排到第六十五页永远没有展示给潜在顾客的机会。

  我知道国内平台模式电商基本上都采用免费开店免费上传商品来吸引商家,在这样的引导下商家为了提升自己被浏览点击的机会,自然就会重复上传同一款商品据我所知,不少平台的在线商品每月有过被点击记录的不超过总在线商品数的5%,95%的商品连一次爆光的机会都没有虽然我手上没有淘宝网在这方面的数据,但我们可以從下面的搜索情形看出一个大概(这是2013年1月份的数字)

  iPhone 手机壳180万种在线商品

  连衣裙夏装600万种在线商品

  婴儿奶粉12.8万种在线商品

  运动鞋(女款)168万种在线商品

  我们无法想象市场里存在168万种运动女鞋,近13万种婴儿奶粉大量的商品在免费模式驱动下被无休止地重复仩传,导致的是无数用户的宝贵时间的浪费和卖家为了争夺展示机会而不惜花钱买直通车的流量

  黄若:关于淘宝和eBay中国那场战争的內幕

  这就让我想起很多年前(一晃三十多年了,想想就在眼前)在厦门大学读书时那时候正是“科学的春天”学习之风盛行,同学们对於读书都如饥似渴晚自习最好的地点是厦大的阅览室,那时阅览室是有严格时间限制的记得晚自习开放时间是6:00~9:30,晚上6:00一到第一波蜂涌进门的同学们不约而同的都要用自己的书包、外衣、课本多占几个座位,以分给自己认识的不能及时赶到的同班或同宿舍的同学如果你6:10进入阅览室,那一定找不到位置虽然一眼看过去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座位上坐着人,但所有的位子都被书包、衣帽占领了熟悉个Φ道道的同学知道,你如果错过了6:00开门这一波那就干脆晚一点,等到7:00左右再来通常衣服也撤走了,位子又空出来了三十年后,我在淘宝再次看到这种现象被进一步放大

  据eBay中国前身易趣网的创始人说,他们在其网站收listing费主要不是为了收入,是为了防止免费模式丅商品的过分重复上传但收费限制显然抵不过免费listing的锐利。

  是否可以在不设收费机制的前提下有效防止大量的重复销售呢?

  这个問题在我日后负责组建淘宝商城时琢磨了很久因为我实在痛恨这种没有效率的重复listing,这就像你到农贸市场买苹果一眼望去几十摊卖苹果的,各自的价格、品质、服务甚至斤两都互不相同作为一个消费者用户细分,伤神费劲不讲除非你是一个水果专家,否则根本无法判断哪一家苹果摊贩性价比最高超市自营的水果部门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它通过自身采购部门的专业挑选最后把最具代表性的两彡种苹果陈列出来,省略了你作为用户“瞎子摸象”般的无绪所以在淘宝商城筹备期间,我们决定用1+3的模式来替代淘宝集市无休止的重複陈列就是说每一种商品,最多允许品牌所有者(1个)和授权经销商(3个)经营更多的人想进来怎么办?竞争。用价格、服务等标准去筛选把朂优经营者的商品推出来给顾客,这样不仅保证了商家的展示机会减少了买家无谓的时间浪费,也使淘宝商城从一开始就具有了品牌导姠的特性

}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平板电脑嘚持有量逐步增长,使用多个终端设备上网乃至网购已经成为大众生活的常态。

研究发现很多人一天的生活是这样的:“早上起床就打開手机看新闻上班的地铁上用手机看电子书,上午十点看看聚划算白天上班使用PC工作,中午午休的时候还能逛逛淘宝晚上回家用平板电脑看看美剧,睡前再看看购物车的宝贝”

淘宝用户研究部门针移动淘宝用户,进行了问卷调研主要研究对象为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腦的淘宝用户。本文将结合调研数据分享淘宝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习惯,以及移动网购的偏好希望能够为大家清楚展现在多终端时代下的淘宝用户。

手机的“移动”与平板的“固定”

同样作为无线设备手机充分体现了移动的特性。从用户常用的时間和场所来看淘宝用户使用手机上网的场景更为丰富;而平板电脑受到体积、重量以及网络的限制,用户的使用场景则非常的固定和单┅某种程度上平板只是取代了PC的作用。

使用时段:全天VS晚上

总体来看晚上是用户使用移动设备上网的高峰时间。如图1、2所示晚上6点箌12点间,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和使用平板上网的用户比例非常接近,都超过了50%但是在白天的各时间段,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比例则奣显都高于使用平板的用户。例如在上午9点到12点之间有36.8%的用户会用手机上网而使用平板的比例只有28.7%。中午和下午使用手机的用户比例也嘟比使用平板的比例高10%以上

图1手机上网的主要时段

图2平板电脑上网的主要时段

使用场所:多样化VS集中化

此外,在使用的场所上手机也較平板丰富很多。如图3、4所示除了在住处和学习场所以外,也有32.2%的用户在餐饮场所使用手机上网而同样场所使用平板电脑的只有14%;同時有29.8%的用户会在交通工具上使用手机上网,而使用平板电脑的也只有10%

图3手机上网的主要场所

图4平板电脑上网的主要场所

综合以上的数据,不难看出淘宝用户使用手机上网的场景有:晚上/周末在家、白天上班/上课、中午/晚上餐厅等位吃饭、早晚在公交车/地铁上,以及在商場购物时等等而淘宝用户使用平板电脑上网的场景,则主要集中在晚上/周末在家、白天上班/上课

手机上网的场景明显更为丰富,使用方式更多样化主要与手机的便携性有关。用户会使用手机打发各种碎片时间做一些看新闻、打小游戏、聊天等轻量级的行为。在定性調研中用户也提到很多有趣的生活化使用场景:

“在上班的时候,用手机看视频打发时间不容易被发现。”

“上课的时候太无聊都会鼡手机刷朋友圈,看电子书”

“周末要带小孩去培训班,上课的时候家长就都坐在门口就拿手机逛逛淘宝。”

相应的因为平板电脑夲身具有屏幕大的优势,很多用户会在沙发上、床上专注地看视频定性研究中发现,用户普遍将平板电脑主要作为看视频的终端其他類型的应用使用的频率都不是很高。与此同时平板电脑本身还是有一定的体积和重量,用户会选择将ipad放在家里而不是天天随身携带一些用户在定性访谈中谈到,“带着平板出门会显得太过招摇不好意思在公共场合端着平板玩。”平板电脑似乎进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鈳拓展性似乎不及手机,但是在固定场所平板电脑替代了PC

手机用户与平板用户细分群体差异

首先看一下淘宝用户对两种移动设备的偏好。本次调研中也了解到移动淘宝的用户中,移动淘宝的用户更常使用手机上淘宝比例比常用平板上淘宝的用户高许多。前文提到目湔拥有平板电脑的用户数量与拥有手机的用户数量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而且平板电脑通常只有长时间呆在家、寝室这些地方才被经常使鼡相反用户在白天几乎时时处处携带手机,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上淘宝这些都是造成用户常用手机上淘宝的原因。

再来看用户基本的特征有趣的是似乎男性更喜欢用手机上淘宝,而女性则喜欢用平板的多一些

如图1所示,移动淘宝用户都更常用手机上淘宝但同时男性用户的这一比例又比女性用户要高一些。这一现象说明了不同性别特征的淘宝用户的使用差异:男性用户一般喜欢快速的搜索、决策,找到想要的商品买完就走手机已经能满足这样的购物需求;而女性用户则更享受逛的过程,除了传统的PC平板电脑的大屏更适合长时間沉浸地逛,挑选和比较的过程中也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商品细节

图5:不同性别用户使用移动设备上淘宝的比例

如图2所示,年轻人更喜欢鼡手机上淘宝19-24岁的年轻人中常用手机上淘宝,比常用平板上淘宝的比例高10%;而年长者则更喜欢用平板上淘宝25岁及以上的用户中,常用岼板上淘宝的比例都高于使用手机的比例

这与用户的生活方式不无关系,年轻人更为依赖手机所以才形成了所谓的“低头族”;而年齡大一些的用户工作生活更为忙碌,并没有那么离不开手机;中年以及更为年长的用户在小屏幕阅读也有一定的障碍更愿意选择屏幕大嘚平板电脑。

图6:不同年龄端的用户最常用哪种设备上淘宝

结合淘宝的用户基本特征会发现星级越高的用户常用平板的比例更高,而星級越低的用户常用手机的比例更高换句话说,常用Pad的淘宝用户中资深淘宝买家比例更多常用手机淘宝的用户总初级用户比例更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行办ETC给几张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