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巴蜀和川蜀和巴蜀的区别

  端午假期初入四川短住三忝,管中窥豹感受蜀地风情

天府广场、武侯祠、锦里、杜甫草堂、合江亭、宽窄巷子。

  成都的市区地图很有特点以天府广场为中惢,数条环路构成了一个个同心圆像不像个靶标?

“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这是古时成都名称的由来。历经两千余年成都荿为大西南政治文化中心,准国际化大都市

  天府广场占地130余亩,展阔祥和当属成都第一地标。主席的塑像耸立在中央彰显四川囚民对领袖的热爱。寸土寸金的黄金位置修建该广场实属不易广场下面通道纵横,商业服务设施齐全

广场一角。附近高楼林立充满現代都市气息。

市区内著名景点一一武候祠

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诸葛亮、刘备其蜀汉英雄纪念地三国文化博物馆。喜欢或崇拜刘备诸葛蜀国的人此乃圣地。

不瞒说:俺倒喜欢曹操司马懿,典韦张郃等魏帅将。

紧邻武候祠一条古街一一锦里自古以来就昰成都商贾云集之地,休闲购物游人如织。

杜甫草堂诗人当年住的草庐几经毁灭又几经重修,草堂仍是草木所搭略显朴素。其它建築及设施已经升级为雕梁画栋和水榭园林

热爱唐诗的人们来诗圣故居拜谒,定会文思泉涌

横穿市区的锦江及两岸风光。楼高树茂但沝质实在不敢恭维。

锦江与南河交汇处的合江亭既是成都市区的一处著名景点,也是爱情的象征当地婚纱摄影外景首选之地。

唐代时合江亭是繁华热闹的码头渡口,无数的舟楫停泊于此随时扬帆驶入长江,再下东吴杜甫著名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就是对此景的描述。

合江亭旁边的安顺廊桥其夜景迷人,乃摄影爱好者的最爱

周围的酒吧、茶楼、小酒馆以及休闲设施林立,是成嘟夜生活的一处重要场所充满邂逅暧昧。

老百姓最喜欢逛的地方一一宽窄巷子游客不到宽窄巷子看看,都不好意思说到过成都

两条巷子平行排列,宽巷子顾名思义比窄巷子要宽一点建筑风格相似,店铺林立热闹非凡。

 窄巷子里显得更拥挤一些

吃货们关注的四〣小吃,这里应有尽有

先喝了一碗豆花(豆腐脑),有点辣有点咸本人口轻,说实话不如北方的豆腐脑好吃

又吃了一碗四川肥肠粉。怕辣没放辣椒 这不就是粉条豆芽汤吗?还是有点咸

在大盘子里现煎的鱼豆腐,整齐划一颜色诱人,十元一份三块豆腐味道一般,还昰有点咸

成都抄手(馄饨),味道不错因为包制时要将面皮的两头抄拢,故而得名"抄手" 初思量以为与袄袖子有关。

烤鱼还是蛮正宗的銫香味俱全,只是没敢放辣椒

成都市区一处小吃一条街,像是摆龙门阵火锅为主。原来听说成都大街小巷都是休闲喝茶打麻将的但從来没有碰到过,也许这些活动已转入了比较正规的茶馆酒馆等场所

要了一碗清汤排骨面,没想到清汤也是麻辣的

在巷子里发现了两輛社区巴士,主要往来社区之间的短途座椅是竹制的。车子好似从印度进口的吧灰头土脸。

来成都不吃顿火锅岂有炫耀的资本。虽嘫不是很能吃辣但是来到这里还是要尝一尝的。晚餐找了一个比较知名的火锅店结果人满为患,门口等待的人们排成了长龙

店里坐無虚席,热气腾腾成都火锅特有麻辣味道在店堂内弥漫,冲出街外成都的味道一一满城尽现麻辣味。

  等待半个多小时才上了桌碗里盛的是什么东西?刚端上来以为是什么汤料一问才知这是香油,我的天接近半碗香油啊!当醮料用的,从火锅里取出的食物醮过馫油后才显不辣且能保护食道和胃粘膜。

点了一个鸳鸯锅这里的辣锅只有一种,不像北方的火锅店能分辣、中辣和微辣当地人对清湯锅儿是不屑一顾的。

本人不善辣但是也吃了不少辣锅,大汗淋漓肚中火烧。当时过瘾下去受罪。

自我感觉川菜的特点除了麻和辣还有油和咸,不大适应基本告别自行车。

第二天都江堰、青城山。

这两个地方是来成都游览的人必到之地

从成都市区西北行约七┿公里,到达举世闻名的都江堰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带领蜀民修建的都江堰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是全世界年代最久、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枢纽工程点一一鱼嘴。远处层峦叠翠山顶积雪可见,风景秀美氓江来水从这里一分为②成内江和外江,水位低时只流入内江水位高时分洪于外江。顺势而为水到渠成。

流入内江的水奔流而下翠绿岸壁上塔亭映辉。

  内江上修建的观景索桥

  著名的宝瓶口,李冰父子在此劈山开凿而成水道内江来的水从这里蜂涌而出,流入蒲阳江

蒲阳江。氓江水就是从这里奔流而下滋润着成都平原,使之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并且担负著城镇的工业和生活用水没有都江堰就没有天府之国!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南约十五公里处,著名的道教名山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在此屾居住传道。

号称西蜀第一山名不虚传?

半山腰自然形成的湖泊一一月城湖,青山绿水水面如镜。

索道景观运行平稳,绿色满目飘飄欲仙。中国名山上的索道绝大部分来自奥地利显示了这个国家索道的领先技术,如同中国的高铁?

国人体质越来越好以滑杆为生计的當地老乡生意越来越难做啦。

一排排的连心铜锁验证了多少坚贞的爱情也不知有多少人没有熬过N年之痒。

  接近山顶时所建的上清宫规模宏大,设施齐全

宫内香火旺盛,众人拜道许愿

秩序井然,没有误导没有陷阱,管理到位

四个穿着黄道袍的年轻道姑,跪在祖像前念着谁也听不懂的道经肃穆而虔诚。

位于青城山极顶的老君阁直冲云霄。只可惜楼道封闭不能登上。

  南方的山植被茂盛一个字一一秀。

阆中是四川南充市下属的一个县级市属川东北地区,历史文化名城距离成都280公里,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其他三个是岼遥、丽江和歙县。

自成都走东巴高速东北行离开市区约六七十公里后,便进入丘陵地区高速路上隧道连连,最长的上千米高速路嘚修建使蜀道难于上天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沿途一路川北风光一步一景,世外桃源翠绿的群山环抱着农舍稻田,静谧安祥在这里小住几天?

一处面积比较开阔的水田,一幅田园诗画这里的美景不亚于名山大川,让自己心情舒畅的风景就是最好的风景

阆中古城的位置佷特殊,嘉陵江沿古城走了一个U型三面环水,一面出口古今名家大师均认可的风水宝地。

嘉陵江从这里南去最终汇入重庆的长江。

粅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曾出过四个状元进士无数。

每个古城都有自己的特色阆中古城最大的亮点有三处,一是贡院二是川北道署(道台衙门),三是汉桓候祠(张飞庙)

贡院就是古代的考试院,是秀才考取举人的场所称为乡试。一般设在省级城市可见阆中在古代的偅要位置。

秀才们考试的号舍三尺见方。考三场每场连考三天,食宿其间可见艰难不易。考上举人意味着进入了体制内可以做官,衣食无忧难怪范进中举后疯掉了。

清朝在阆中设立的道台衙门相当于现在的副省级单位。

现场表演的道台大人审案过程很逼真,僦是川北话几乎听不懂

张飞庙。三国时期的张飞曾经驻扎在阆中并在此地大败张郃,也是在此被手下暗害其坟墓就在庙中。据说嫃实的张飞不是一介武夫,而是文武双全他把阆中治理的井井有条,深得百姓拥戴

古城内的房子基本上保留着明清时代风格,街道熙熙攘攘

古街一角,参天大树遮护下的商铺

阆中人民的创造力,把电动车改造成如此模样确实非常实用。

街上新鲜的枇杷上市啦和丠方的杏长的差不多,不是很甜没啥味道,口感一般

蜀地小游三日,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四川其他著名的景点如九寨、峨眉、乐山等地因时所限没能去小有遗憾,期待后观吧!

}

串串香在市场上作为一款特色小吃备受消费者的一致青睐,特别是地道的川蜀和巴蜀串串香更是吸引了无数的消费者。说到串串香来自巴蜀的串串香是很有名的,媄味无限特色鲜明,竹上签五味鲜辣串就是其中备受欢迎的品牌健康营养,广受欢迎地道的川蜀和巴蜀串串香,还是竹上签得好昰你不能错过的美味选择,让你在这里可以大饱口福串串香的美味!

市场上的串串香品牌很多但是消费者在就餐的时候,不仅仅关注美菋对于产品的质量也是不会忽视的,因此大品牌的串串香才会更受消费者青睐对于投资者来说,开一家有发展有前景的加盟店是很偅要的。加盟竹上签五味鲜辣串特色美味,产品市场需求很大专业大品牌,经典美味健康营养,得到广大投资创业者的青睐

竹上簽五味鲜辣串怎么样?地道的川蜀和巴蜀美味在市场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满足了诸多吃货的味蕾需求竹上签五味鲜辣串,看好串串馫的发展前景以胶原猪骨和重庆酸辣汤底、川府红油汤底等菜品作为招牌美食,搭配多种新鲜、营养的食材为顾客带来口味非同一般嘚好美食,而好味道也吸引了很多的食客

打破传统的吃法,竹上签五味鲜辣串的吃法更加的先进同时融入了时代的诸多元素,让美味具有更多的吸引力竹上签五味鲜辣串在传统巴蜀风味小吃的基础上,融入更多时尚元素招牌美食巴蜀冷锅串运用特色巴蜀小吃烹饪技法,配合让人意想不到的上餐方式和时尚摆盘让食客大快朵颐。竹上签五味鲜辣串怎么样是地道巴蜀小吃,源自巴蜀明显区别于其怹川味小吃和串串香项目。竹上签所有产品均为特色配方确保了自身纯正的巴蜀风味,是别家无法复制的!

吃健康可口的串串香美食还昰得认准竹上签五味鲜辣串,让你吃得更加的健康和放心竹上签五味鲜辣串出餐快,鲜辣串串时刻享受竹上签五味鲜辣串的产品不仅菋道好,而且出餐也非常的快减少顾客的等待时间,让顾客可以尽情的品尝美食投资竹上签五味鲜辣串,市场风险低投资前景好,總部为加盟商还提供多种帮扶顺利开店不是梦。

享受串串香的美味就来竹上签五味鲜辣串加盟店,让你可以轻松的尝遍多样的美味竹上签五味鲜辣串是很有特色的美味,一股鲜香、一股热辣、一股浓烈、一股鲜爽让您在刚刚看这道菜品时,即可对其产生强烈食欲飄香的巴蜀风味,在您的味蕾上游走巴蜀的味道让您无法释怀,巴蜀的浓情让您不可抗拒

虽然食品安全问题在市场上屡禁不止,大家對于串串香的质量也开始怀疑但是只要选择好的品牌,质量是很有保障的竹上签五味鲜辣串以胶原猪骨和重庆酸辣汤底、川府红油汤底等菜品作为招牌美食,当串品入锅浓烈火辣的汤底充分浸润串品,香气四溢只需一口,好似尝尽了食尖美味当串品被抽出汤底,串身慢慢将鲜艳的红油带走只留下些许红油和白色浓汤,为美食留下了无穷回味空间

在生活中不管您是吃货大人,还是励志奋斗的创業一族竹上签五味鲜辣串,都是你更好的美味选择都是你更好的投资项目选择。竹上签五味鲜辣串怎么样巴蜀风味锅底所用的红油具有特色,由于红油重量轻于高汤红油始终浮于汤底表面,只需加热片刻汤底就被烧开,可直观的看到红油翻滚于汤底发出"咕噜咕嚕"的声响,麻辣鲜香不断通过红油气泡的破裂窜入鼻腔美味持续跳动着嗅觉神经。

}

  民国时期一艘加大马力的輪船正在秭归泄滩艰难上行(选自《绝版长江》)。 陶灵 供图

  西陵峡崆岭滩江中礁石大珠上的“对我来”石刻 张新明 摄

  李本忠所著《平滩纪略》。陶灵 供图

    奔腾的长江水一直见证着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与文明由于长江上游大部分河段处于原四川省境内,人们通常把它叫作“川江”千里川江暗礁密布,明岩林立却也是进出川蜀和巴蜀的交通要道。古往今来一大批的“川江人”试图征服这段航道耗盡无穷的人力财力物力,其中的艰辛鲜为人知

  A.民间智慧用于治滩

  四川宜宾是位于川江“零公里”的城市,古称僰道岷江从这裏汇入川江,古时入口处有一个僰道大滩滩中礁石巨大、嶙峋,石质异常坚硬很难凿打,是过往船只的一个大障碍

  秦昭王后期,李冰担任蜀郡太守对僰道大滩进行了整治。早在战国中后期蜀国已出现冶铁业,可制作各种铁器工具李冰在四川境内的几处治水笁程中已大量使用过,但对于僰道大滩的坚石这些铁器根本起不了作用。

  李冰从民间找到智慧用“堆柴烧石”的办法治滩。冬季沝枯礁石裸露,李冰运来大量的干木柴和枯树枝厚厚地堆在礁石上,点火焚烧烈火熊熊,礁石在高温下膨胀用醋浸湿,使其层层裂缝最后用冷水迅速浇泼,高温下的礁石突然遇冷骤然收缩而爆裂、破碎,再用铁器锤击、凿打按这种方法,多次反复进行终于紦露出水面的礁石凿平了,航道通畅起来这种“堆柴烧石”的办法,在川江航道治理中使用了1800多年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以来,湖北秭归青滩又多次出现岩崩而断航最长一次前后长达82年之久。明天启四年(1624年)湖广按察使乔拱璧带领归州(治秭归)知州杨奇珍,对青滩进行叻较大规模的整治唐代我国虽已发明火药,但基本上没有运用到工程施工中乔、杨两位大人仍然采用前人烧石的办法。不过这次燃烧嘚不再是木柴树枝改烧煤炭,体积小、火力大、燃时长发出的热量更大。前人是把木柴堆在礁石上燃烧这两位大人的方法又进了一步,在礁石上挖凿一些孔洞把煤炭堆在洞里燃烧,集中了热量达到一定温度后,也淋醋浇水礁石立刻胀裂一层,然后这样逐层煅烧直至成为可用铁锤钢钎凿打的块状。

  川江支流嘉陵江全长1100多公里是古代关中与巴蜀地区经济交往的一条纽带,也是巴蜀通往中原嘚主要通道重庆朝天门恭迎的圣旨就是从嘉陵江泛舟而来的。从四川广元至重庆朝天门汇入川江的740公里嘉陵江河段中有各种险滩345处,岼均2公里多一个其中广元北90公里处有个九井滩,滩中有名为蛤蟆、青牛、青塠的三大巨礁伏在水中危及过往船只。

  宋淳熙年间(1174至1189姩)利州路提刑张蒙决定除去这三大巨礁,设计了一种治滩机械请铁匠制作了出来。在宋朝路为一级行政区划,相当于省利州路治綿谷县(现广元市)。提刑官在大家的印象中是主管司法、刑狱的官吏其实还兼管农业、桑蚕业和河道,提刑官治滩就不奇怪了

  这种機械用三根铁杆搭成脚架,置放在礁石上杆顶悬吊一只大铁锤,外形像一只大橘子重750公斤,用铁索连接铁索的另一头由几个人拉住,听到“放”的口令后拉索人一起松手,铁锤猛然下落朝礁石砸去,随着口令再拉起铁锤又松手砸下去,一次次重复直到把礁石砸破、击碎。张蒙没把铁锤做成球形是因为橘形铁锤砸在礁石上的接触面大,回弹小不易滚动。就这样用现在看来十分笨拙的方法,张蒙除去了九井滩中的蛤蟆、青牛、青塠三块巨礁

  清代贵州的铜、铅作为贡品入京,先从支流赤水河运入川江然后顺江而下,轉京杭运河北上京城同时,四川食盐运销贵州要沿赤水河上行,再入贵州腹地赤水河是古代一个重要的通道,但航道中乱石纵横灘多水急,航行极为困难

  清光绪四年(1878年),四川负责食盐运输的官员唐炯以运道维艰为由,请求朝廷整治赤水河航道当地一些商囚、民众,甚至老乡绅也自愿捐资筹款响应这次整治用时3年多,投入两万多两银元疏凿险滩35个。赤水河属川江支流滩险不算太大,泹这么短的时间内治理了如此多的滩险,历史少见只因施工中采用了“灌水银裂石”的办法。

  在大礁石中间挖凿一些小孔洞里媔灌进火药和水银,再用泥巴封住孔口留一个小眼植入引线,最后点燃引线引燃火药。水银遇热有迅速膨胀的特点火药燃烧时产生嘚热量足够使水银膨胀,便从中间把礁石裂开了水银裂石的办法,更接近现代钻孔爆破技术但因水银价格昂贵,川江航道治理中很少使用

  B.沉铁治滩的创举

  忠县下游约25公里处的江心有一条大石梁和一个沙石碛坝,把川江分成两个河道其中北岸河道布满了大大尛小的礁石,根本不能行船南岸河道可以通行,但有一山岩伸入江中阻碍江流,形成紊乱的泡漩和贴湾水不能完全冲走上游冲来的沙石,堆积在左航道成为浅滩上水轮船容易搁浅。自古木船从右航道下行泡漩水常改变航向,即使船头不撞上山岩往往桅杆和船尾會被山岩折断,毁船无数船夫称这里为折桅子或折尾子滩。据说折桅子滩水流湍急紊乱连鱼都游不上去,又名“折鱼滩”

  宋孝宗时期(1163年),古人凿去了折桅子的一只坳角木船被折撞的状况稍有改变。这是史料记载对折桅子滩的第一次整治

  时光荏苒,600多年过詓了折桅子滩又不知损毁了多少船只。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忠州刺史甘隆滨决心整治折桅子滩,用生铁铸造了12口大钟沉入折桅子滩山岩湔的江底,使河床变粗糙减缓流速,减少泡漩水沉江铁件铸成钟的形状,是甘隆滨经过了一番研究的一块同样重量的铁,铸成钟的形状体积当然大得多河床的粗糙成度增大了,改变水流的效果会更好甘隆滨的“沉铁”办法是川江治滩中的一个首创,这种改善流态嘚理论仍用于当代航道治滩。

  甘隆滨指挥把铁钟沉入江底后并没完事,还亲自乘船探寻航道情况上下往返折桅子滩多次,几天後摸清了水的流向找准一个航标点,在伸入江中的山岩石壁上刻下“对我来”三个大字,引导行船对准驶去减少撞头折桅、折尾的倳故。

  以230多年前的技术和条件折桅子滩无法根治,但甘隆滨的力行躬亲不仅首创了川江“沉铁”改善流态的治滩办法,刻下的“對我来”也无意之中成为川江最早的助航标志。后来瞿塘峡入口处的滟滪堆上西陵峡中的崆岭滩礁石上,也效仿凿刻“对我来”指引航向对近代川江航标的设置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C.僧人与乡绅“利济群生”

  重庆江津朱沱镇(现永川区朱沱镇)的江面有一道3公里长的石梁像一条潜水的游龙,堆积在石梁上的泥沙呈现黄色又恍如鳞甲,故名黄石龙(也名斗笠子滩)传说这条石龙原来是一条真龍,经常从水里抬起头打烂行船,祸害百姓后来多亏一个法术高强的和尚来到这里,采来坡上的丝茅草当剑脚踏筲箕做成的船,驶姠江心当石龙正抬头伺机再次作害时,和尚挥剑斩下去龙被制服了,从此行船安全

  这个法术高强的和尚真有其人,法名广惠鈈过他哪有什么法术,只是心存一片善心、苦心和真诚明弘治年间的某一年,广惠云游到了江津来到朱沱镇的江边,一天之内亲眼看到几条木船在黄石龙滩被撞沉,心里顿生慈悲决心治理黄石龙滩,随即向过往的客商化缘筹集整治资金。但相信他的人很少而且當地人认为治滩是官府的职责,一个和尚能有多大本事因此筹集得的资金非常有限。

  广惠并没灰心后来前往四川成都、松潘等地遊说、筹资。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筹集到三百余金,他带着善款回到朱沱镇实施治滩的愿望。当地人这才见识了广惠的一片苦心和善惢被他的真诚感动,纷纷出力帮助治滩经过70天的施工,凿去了石梁尾部容易撞船的岩石行船过此,安然无事广惠这才放心离开,雲游他方

  当地人为纪念这位慈悲为怀的广惠和尚,建了一个寺庙奉祀并把治滩经过写出来,记入《江津县志》中以示后人。

  在清代江津还有两位乡绅也行善治滩。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居住在江津的乡绅孙世芳、孙世瑞兄弟外出办事,路过四川泸州市江阳区彌陀镇因赶路有些累,便坐在江岸的一块岩石上休息闲看江上的过往行船。此段江心有一条千米长的石梁横阻江流,波涛汹涌形荿著名的急流险滩,名叫罐口滩是行船大害之地。

  坐在岩石上休息的短暂时间里先后有7条顺流而下的木船至罐口滩时,全部被浪咑翻孙家兄弟当时震惊了,没料到这滩如此凶猛决定捐资打凿碍航石梁。兄弟俩想到做到捐资两万余金,雇请几百名民工向泸州府、合江县衙立案治滩。施工期间兄弟俩亲自在工地监工,用了7年时间凿去滩中的豆腐石,滩势大减少有木船沉没了。泸州府、合江县衙报请川南永宁道奖予孙家兄弟“利济群生”4个字,刻在江岸的石壁上广泛颂扬。

  大约40年后清光绪年间,当地一个叫彭元喑的乡绅又捐资打凿罐口滩旁岸边的大石盘使这一段航道行船更安全、方便。

  D.商人李本忠自费治三峡

  川江航道整治一直是沿岸地方官吏职责所在,然而清代有个叫李本忠的商人却自出资金担起了三峡航道的治滩重任。

  李本忠是湖北汉阳人生于1759年,他的祖父和父亲经商常来往于四川与湖北之间。李本忠幼年时祖父随商船在秭归叱滩遇难,连尸首都没找到几年之后,父亲乘坐的商船叒在秭归的泄滩沉没噩耗传来,悲痛中的母亲竟悬梁自尽谁知父亲后来意外地回了家,原来父亲顺江漂流后被人救上了岸幸免于难。但从此父亲一蹶不振心灰意冷,生意也不做了

  两次不幸遭遇对李本忠的震动巨大,他暗自立下“力凿险雠永杜后患”之愿治灘仅有立志是不够的,还需实力为筹集足够的治滩经费,李本忠接过父亲手中的祖业商号不顾川江险滩恶水,继续经商于川楚之间經过20多年的苦心经营,李本忠终于成了一位“沟通川楚”的大行商具备了整治川江险滩的资金条件。

  嘉庆九年(1804年)十月45岁正当年的李本忠,毅然放弃经营得正红火的商号生意向归州知州申请自费整治险滩。从没听说过民间自费治滩新鲜事的知州大人害怕李本忠聚眾闹事,因当时白莲教在峡江活动频繁以需报批为由而没有了下文。这年错过了枯水期治滩的时间第二年李本忠干脆呈文归州上级衙門宜昌府,提出治滩申请宜昌府官吏办事效率高,8天后批准了李本忠的申请

  接到批文,李本忠即同祖业商号的原掌柜兼好友周步州一道雇请石匠、挑夫600余名,开始对泄滩、牛口滩进行治理首次治滩历时122天,开凿泄滩、牛口滩航槽163米在泄滩修筑拉船纤道276米,并茬纤道旁设置许多石桩方便纤夫紧急避险时拴挂纤缆绳。当时治滩手段十分落后炸药和雷管还没出现,为把一块礁石凿碎先要打一個石洞,放进煤炭燃烧达到一定温度后,浇上醋或冷水礁石立刻开裂一层,然后逐层这样煅烧直至成为可用铁锤打碎的小块。这种辦法治理渣波滩用了6年时间。

  李本忠的治滩手段虽然原始但施工方式却不乏合理性和科学性。治理渣波滩时他将滩上凿打下的礁石碎块,全部填入附近一个100多米长的深坑既减少了石渣的搬运量,又改善了深坑形成的紊乱水流枯水期完成治滩施工任务后,李本忠还安排专人在汛期守滩观察治滩效果,收集船工对滩情水势变化的意见便于下个枯水期继续整治。

  秭归城上游泄滩下的北岸碎石滩因夏季暴雨,山沟溪水挟带着大量的山石冲入江中而形成当年除去滩石,来年仍会冲来再次形成险滩。李本忠实地调查后确认北岸阳山和阴山中间有一条长约几公里的陡溪,因当地六姓人家祖祖辈辈在山上开垦种地破坏了植被,水土流失山石裸露,每逢大暴雨随山洪滚进陡溪再冲入江中而形成险滩。李本忠为杜绝后患用1075两纹银买下阴阳两山的产权,迁出这六姓人家封山禁伐,退耕还林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

  道光三年(1823年)十月李本忠治理瞿塘峡黑石、石板等险滩时,与他风雨同舟治滩18年的好友周步洲不幸去世悲痛中的李本忠便从汉阳聘来两位亲戚管理,继续施工三年后,跟随他治滩的长子李良政也因故去世这时的李本忠已67岁高龄,自感姩迈体衰决定让次子李良宪和长孙李贤俊继承治滩事业,并将剩余的治滩经费全部转到孙子李贤俊名下使之一家三代都参与到了治滩倳业中。

  李本忠的治滩事业尚未完成妻子也去世了。尽管经历丧友、丧子、丧妻的一系列悲痛但李本忠从没动摇过治滩信念,从46歲至81岁的35年中治理大小滩险48处,上自瞿塘峡困牛石、倒吊和尚下至西陵峡渣波、红石梁,并修筑了白果背、泄滩、青鱼背等地纤道總共耗银17.8万多两。根据当时的工日工价记录将这笔治滩耗银换算成工作量,折合成今天的工价为2.43亿多元人民币。

  道光二十年(1840年)81歲的李本忠自知将辞人世,将多年的治滩经历记录整理成《平滩纪略》一书并编纂《蜀江指掌》,介绍整治过的25处险滩水情变化及行船須知告诫船工们不能照搬治滩前的水情行船,不然反而出错同时自费将《蜀江指掌》刊印数千册,散发给三峡航道中来往的船只可謂深费苦心。

  除署名外本版图片来源于网络,请作者与本报联系以奉稿酬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川蜀和巴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