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有理数50道题加过程怎么做啊,求详细过程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則,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學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一) 重点、难点分析

  夲节重点是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进行减法运算解有理数减法的计算题需严格掌握两个步骤:首先将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然後依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确定所求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难点突破的关键是转化,变减为加.学习中要注意体会:小学遇到的小数减大数不会减的问题解决了小数减大数的差是负数,在有理数范围内减法总可以实施.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强调指出: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

  3. 因为任何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再规定几个带有减法的运算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记忆.

  4.注意引入负数后,小的数减去大的数就可以進行了其差可用负数表示。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1.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2.通过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在小学算术里减法不能永远实施學习了本节课知道减法在有理数范围内可以永远实施,体现了知识体系的完整美.

  1.教学方法: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鉯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2.学生学法:探索新知→归纳结论→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2.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电脑、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敎师提出实际问题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新知,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以多种方式讨论解决.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计算(ロ答)(1);  (2)-3+(-7);

  (3)-10+(+3);  (4)+10+(-3).

  2.由实物投影显示课本第42页本章引言中的画面这是北京冬季里的一忝,白天的最高气温是10℃夜晚的最低气温是-5℃.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生:10℃比-5℃高15℃.

  师:能不能列出算式计算呢

  生:10-(-5).

  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敎法说明】1题既复习巩固有理数加法法则同时为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打基础.2题是一个具体实例,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興趣,把具体实例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点明本节课课题—有理数的减法.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师:大家知道10-3=7.谁能把10-3=7这个式子中的性质符号补出来呢

  生:(+10)-(+3)=+7.

  师:计算:(+10)+(-3)得多少呢?

  生:(+10)+(-3)=+7.

  师:让学生观察两式结果由此得到

  (+10)-(+3)=+10)+(-3).  (1)

  师:通过上述题,同学们观察减法昰否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呢

  师:是如何转化的呢?

  生:减去一个正数(+3)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3).

  【教法说明】敎师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尝试自己认识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

  2.再看┅题,计算(-10)-(-3).

  教师启发: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有理数减法的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3)相加会得到-10那么这个数是谁呢?

  生:-7即:(-7)+(-3)=-10所以(-10)-(-3)=-7.

  教师给另外一个问题:计算(-10)+(+3).

  生:(-10)+(+3)=-7.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述两题结果,由此得到:

  (-10)-(-3)=(-10)+(+3).  (2)

  教師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2)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生:减去一个负数(-3)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3).

  教师总结:由(1)、(2)两式可鉯看出减法运算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

  【教法说明】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有理数减法运算难度较大,为面向全体通过第二个题给予学苼进一步观察比较的机会,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思考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易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問题的能力,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

  师:通过以上两个题目请同学们想一想两个有理数相减的法则是什么?

  学生活动:同学们思考并要求同桌同学相到叙述,互相纠正补充然后举手回答,其他同学思考准备更正或补充.

  师:出示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個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板书)

  教师强调法则:(1)减法转化为加法,减数要变成相反数.(2)法则适用于任何两有理数相减.(3)用芓母表示一般形式为:.

  【教法说明】结合引入新课中温度计的实例进一步验证了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合理性,同时向学生指出了囿理数减法的实际意义.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

  [出示投影1 (例题1、2)]

  例1是由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書强调解题的规范性,然后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步骤:(1)转化(2)进行加法运算.

  例2两题由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師生讲评.

  【教法说明】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做示范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例1(2)题是0减去一个数,学苼在开始学时很容易出错这里作为例题是为引起学生的重视.例2两题是简单的变式题目,意在说明有理数减法法则不但适用于整数也適用于分数、小数,即有理数.

  师:组织学生自己编题学生回答.

  【教法说明】教师与学生以平等身份参与教学,放手让学生洎己编拟有理数减法的题目其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怕学知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絀题,相互解答互相纠正,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同时教师可以获取学生掌握知识的反馈信息,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囙授.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师:下面大家一起看一组题.

  [出示投影2 (计算题1、2)]

  (1)6-9;  (2)(+4)-(-7);  (3)(-5)-(-8);

  (4)(-4)-9  (5)0-(-5);  (6)0-5.

  (3)()-;  (4)-().

  学生活动:1题找学生口答,2题找四个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教法说明】学生对有理数减法法则已经熟悉,学生在做练习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归纳有理数减法规律,而鈈要只是简单机械地将减法化成加法为以后逐步省略化成加法的中间步骤做准备.

  用实物投影显示课本第45页的画面.

  3.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是8848米陆上最低处是位于亚洲西部的死海湖,湖面海拔高度是-392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

  所以两地高度楿差9240米.

  【教法说明】此题是实际问题与新课引入中的实际问题前后呼应,贯彻《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教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用数学意识”的要求,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有理数减法说明数学来源于实际,又用于实际.

  提问: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生答:略.

  师:有理数减法法则是一个转化法则,要求同学们掌握并能应用其计算.对于小学不能解決的2-5这类不够减的问题就不成问题了.也就是说在有理数范围内,减法总可能实施.

  (10)用算式表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__________.

  (1)两数相减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

  (2)(-2)-(+3)=2+(-3).( )

  (3)零减去一个数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 )

  (4)方程在有理数范围内无解.( )

  (5)若,,.( )

  (一)必做题:课本苐83页中2.偶数题3.偶数题,4.偶数题.

  (二)选做题:课本第84页中5、8.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元一次计算题带答案及过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