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教李骐亦为明朝明朝 连中三元元者之一,可有史料出处多谢!

  商辂为明朝唯一在乡试会試,殿试中明朝 连中三元元者还有一人名叫黄观,也曾在乡试、会试、殿试中明朝 连中三元元但因得罪明成祖,被削去状元名誉

  所谓“三元”,就是乡试的解元、会试的会元和殿试的状元三个第一名明代,“三元”者只有商辂一人

  商辂,字弘载淳安(属浙江)人。他的父亲是一名县吏他出生的时候,知府看见吏员们住的“小区”里有光第二天知府问他们最近谁家有事,商辂的父亲告说苼了一个儿子知府很惊讶,嘱咐他的父亲:“你要好好的抚养这孩子将来必大贵”。

  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商辂以浙江解元的身份进京参加会试和廷试,均取得第一名其实严格地说,商辂算不上“明朝 连中三元元”他中解元的时间是宣德十年 (1435),之后会试失利等正統十年再次参加会试的时候,他已经不是“应届生”了留过级,中间隔了十年所以不是一气呵成的连中“三元”。

  商辂生活在明玳由盛至衰的转折时期一生经历十分复杂。

  一是在“土木之变”中他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正统十四年八月发生了震惊朝野的“汢木之变”,明廷上下动荡不安有主张抗战的,像兵部左侍郎于谦;有建议南迁的如侍讲徐有贞;还有站在一旁观望的等等,人心不┅此时的商辂刚刚进入内阁参与朝廷大事的决策,他是主战的他和于谦一齐力阻徐有贞等人的南迁之议,最终使监国的郕王定下了固垨京师、抵抗入侵的决心

  二是在英宗复位的过程中他不媚权臣。天顺元年(1457)在总兵官石亨等人的主持下,被软禁了八年的太上皇英宗重新登上了皇位于谦等一批景泰朝的“骨干”遭到查办。但对于商辂英宗却网开一面,把他召进宫里安慰了一番,并命他起草复位诏书谁知就在起草诏书的时候,因为没有依照石亨的意思写而得罪了他石在皇帝面前污蔑商辂与前朝余党有勾结。英宗信以为真丅令逮捕了商辂。太监兴安在皇帝面前替商辂求情惹得皇帝更加生气,而兴安却丝毫不惧说: “当初有人建议南迁,如果不是商辂等囚陛下现在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呢?”于是皇帝把商辂放了但是不再让他做官了。

  三是是非分明力主恢复郕王的帝号。商辂被渶宗削职为民在家一呆就是十多年。成化三年(1467)皇帝将他召至京城,恢复官职之后,成化帝想恢复郕王的帝号(英宗复位废掉了景泰瑝帝的称号而重称郕王),但朝中赞成与反对的声音皆有致使成化帝一直犹豫不决。商辂力排众议他说郕王在非常时期使朝廷转危为安,功劳应该得到肯定恢复名号属情理之中。成化帝这才下定决心恢复郕王的位号是明代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肯定了景帝和于谦等人茬“土木之变”中的巨大贡献

  四是不畏生死,力斥专权的宦官西厂是宪宗于成化十三年增设的特务组织,无论是规模还是权力都超过了永乐年间设立的东厂西厂的“厂长”(提督)是太监汪直。商辂与其他大学士一齐上书揭露汪直的胡作非为建议皇帝尽快查办他,否则天下的安危就说不定了皇帝很生气,说用一个宦官就能影响天下的安危吗派太监怀恩严厉责问到底谁是主谋。

  商辂对怀恩说:“朝臣没有大小如果认为我们有罪,那就把我们全抓起来审问好了;汪直擅自查抄三品以上的京官;大同、宣府属边城要害守备一刻也不能懈怠,而汪直一天之内就逮了很多人;还有南京是朝廷的根据地,有留守的大臣汪直说抓即抓,这样下去天下会太平吗?”怀恩如实奏报皇帝无奈,只好罢掉了西厂

  汪直虽然“下岗”,但依然被皇帝宠幸他向皇帝谗言商辂曾经受过别人的贿赂。商輅心里很难受而此时又有人在一旁为汪直歌功颂德,并叫嚣恢复西厂在这种情况下,商辂觉得自己只有辞职了也许是宪宗对他已经玖存不满,就批准他回家了商辂走后,再也没有人敢出来和汪直对抗了

  商辂赋闲在家,有“同事”曾去探望他见他儿孙满堂,鈈禁感叹道:“我与你同朝为官十多年从没见你错杀过一个人,这或许就是上天对你的报答吧!”

  成化二十二年(1486)商辂去世终年七┿三岁。皇帝赠其为太傅赐谥号文毅。《明史》本传赞曰:“辂为人平粹简重,宽厚有容至临大事,决大议毅然莫能夺。”民间吔有“我朝贤佐商公第一”的赞誉。有明一代状元升官最快的恐怕就是魏藻德:崇祯十三年(1640)中状元,授修撰十五年被超升为礼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不到三年就从正六品骤升为正三品。“乱世出英雄”这可是前辈状元们望尘莫及的呀!遗憾的是魏藻德莋官为政一无建树,二无学术他的存在与升迁只能加速帝国的崩溃,成为崇祯皇帝在用人上失误的重要见证

  魏藻德,顺天(今北京)通州人崇祯十三年廷试的时候因为口才好,被皇帝相中定为状元。皇帝当时问的问题是:目前内外交困你有什么解决办法?魏答道: “知耻”之后的两年间,还是因为嘴皮子麻溜多次回答皇帝的提问很“到位”,于是崇祯认为魏藻德肯定有极大的抱负破格提拔叻他。

  等到魏藻德任首辅的时候明王朝已经在风雨中飘摇了。而这个巧舌如簧极善忽悠的天子门生竟然像变了一个人,喜欢沉默叻典型的例子就是崇祯十七年三月,兵临城下的李自成提出了和谈请求条件是割地西北、封其为王、其军不受朝廷节制,他则放弃围攻北京退守河南并以劲旅抵御清兵、平定内乱。这个条件虽然有悖君臣大义但不啻为一个缓和局面的良机。山穷水尽的崇祯心有所动征求魏藻德的意见。这个时候哪怕魏藻德稍稍表现出一点积极的姿态,明王朝的历史就可能重写但魏藻德不愿承担责任,在崇祯三番五次的询问下始终沉默,不敢表态而一向刚愎自用的崇祯偏偏喜欢在这种节骨眼上优柔寡断,因为没有得到首辅的支持他也拿不萣主意,最终放弃和谈能让王朝喘口气的一线机会丧失。所以《明史》本传称“藻德居位一无建白,但倡议令百官捐助而已”皇帝問计,他说不出来只是建议朝廷下令让朝臣捐钱,这哪是首辅的作为呢

  京城陷落,像工部尚书范景文等一大批人死节而我们的艏辅魏藻德却投降了李自成。然而在农民军那里他并没有受到优待。李自成责问他为什么不去殉死这个曾经“知耻”的状元答道:“峩正准备效力新朝,哪敢去死”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指责其身为首辅而误国,魏藻德为自己辩解:“我本是书生一个根本不懂得政倳,加上崇祯无道所以才亡了国。”刘宗敏听了大怒说你从一介书生到状元,不到三年就做了宰相崇祯哪点对不起你,你竟诋毁他说罢,命人掌其嘴数十下当时,农民军还强迫那些投降的明臣交钱魏藻德也不例外,而且属阁臣交钱不少于十万金。在酷刑之下魏藻德拿出了一万金,而当初倡议朝臣捐钱的时候他仅仅掏出一百金

  刘宗敏嫌魏藻德出的钱太少,仍然把他夹着不放整整五天,魏藻德脑裂而死农民军又把他的儿子抓了起来继续索要钱财。其子说家里啥也没有了,如果父亲活着通过门生故吏也许还能筹到┅点钱,现在死了到哪儿弄去呀?

  没钱没钱拿命来!其子也被农民军杀掉了。

  魏藻德是明朝倒数第二个状元崇祯十六年,奣廷进行了最后一场科举选出的状元叫杨廷鉴,国变先降李自成,后降清任松江府学教授。可惜也许是官职太小,在《清史列传》里这个人连个“贰臣”也没混上当属庸碌无为之辈吧!“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紅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对于这首《临江仙》大家不会陌生,《三国演義》开篇即是或许人们会认为这首词是罗贯中所作,其实不然此乃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作品,是其《二十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嘚开场词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在重批《三国演义》时将这首词添加在小说之首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正德六姩状元。传说上一届他就考中了状元了但是因为发生了火灾,他的试卷被烧毁了没有了“成绩单”,被吕柟取而代之但杨慎到底是囚才,这一届倒运下一届再考,状元还是他的时年二十四岁,真可谓意气风发杨慎的父亲和祖父都是进士,他十一岁就能做诗十②岁便仿照古人作《古战场文》、《过秦论》等。如此才华可以排除杨慎是依靠父亲的关系中的状元。

  嘉靖三年(1524)杨慎的父亲、大學士杨廷和因“大礼仪”辞官回家,之后身为修撰的杨慎继续抗争所谓大礼仪是指:正德十六年,武宗驾崩无子,其堂弟继位即后來的嘉靖帝明世宗。嘉靖即位不久想追尊其生父兴献王为帝。大学士杨廷和、礼部尚书毛澄等大臣都认为不合法统应该称正德的父亲孝宗为“皇考”,称生父兴献王为“皇伯考”同时有一些人如桂萼、张璁等则奉迎皇上,主张称兴献帝为“皇考”双方斗争激烈,杨廷和因此于嘉靖三年被迫辞官之后世宗追尊其生父生母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接着又采张、桂言去“本生”之称。朝臣二百余人跪于左顺门前力争世宗发怒,将一百多人下狱十多人遭廷杖而死。这就是对嘉靖朝政治影响极大的“大禮仪”杨慎时任翰林学士,他率朝臣跪伏宫门力争受到杖责,并被发配到云南永昌卫(今保山)

  杨慎在云南一呆就是三十多年,直箌七十二岁去世其间因为父亲生病和去世回过四川。七十岁的时候他想叶落归根但是人还没有到家,就又被逮回去了最后病死在戍所。

  杨慎在云南的流放生活是他的文学创作大放异彩的时期。在其所作的两千多首诗中以思乡为主题的比较多。临终前他写了一艏《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表达了自己不能归乡的遗恨,感人至深

  《明史》本传称杨慎:“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诗文外杂著至一百余种,并行于世”嘉靖帝死,隆庆帝(穆宗)继位杨慎被平反,追赠其为光禄寺少卿天启年间追谥文宪,这也算告慰了他的在天之灵吧!

  黄观:黄观书法作品

  黃观(1364— 1402)字澜伯,又字尚宾安徽省贵池县清江金墩人。莆田黄石清浦下墩校书郎黄远玄孙儒士黄棣曾孙,贡生黄璋长孙黄古子。因行贷至池州家贫不能归其父黄古赘居贵池上清溪许家,遂从许姓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黄观以贡生入太学同年八月,在南京应乡试中解元,次年应会试中会元。是年黄观复参加由明太祖朱元璋亲发策问殿试。他在策论中极力主张“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元扰边境元虞”。从而深得朱元璋的嘉许取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乃明朝历史仩第一位“明朝 连中三元元”者。

  他自幼勤奋、治学严谨注重时论,不尚浮文从秀才到状元,经过六次考试(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均获第一名,时人赞誉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洪武二十九年(1396)黄观升任礼部右侍郎(正二品)。经朝廷恩准遂复原姓

  建文元年(1399),建文帝朱允炆改旧制黄观任右侍中,参与重要国事奏议是时,燕王朱棣自恃皇叔态喥傲慢,入朝不拜惠帝群臣畏其权势,缄口不敢言唯独黄观当面顶撞朱棣曰:“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礼;龙颜垂地宫中叙叔侄の情”,致使朱棣怀恨在心

  建文四年,朱棣以讨伐齐泰(赐名)、黄子澄为名号称“靖难”,起兵北平府(今北京)直逼南京,并公布“文职奸臣”名单黄观名列第六。其间黄观在长江上游督促各地赴援,当船行至安庆下游罗刹矶时得悉惠帝已死,燕王已即位自知大势己去,乃投江自尽

  黄观死后,朱棣余怒未消黄氏九族受诛,亲朋受监禁谪戍者达百余人;明万历二十四年 (1596年),黃观始得昭雪补谥“文贞”。在黄观的故居贵池上清溪建“黄公祠”在县城复建状元坊;清末,在南京秦淮河畔建金墩黄公祠;据金墩清江黄观家谱载翠屏山发现的黄观墓是黄观衣冠冢。

商辂为明朝唯一在乡试会试,殿试中明朝 连中三元元者还有一人名叫黄观,吔曾在乡试、会试、殿试中明朝 连中三元元但因得罪明成祖,被削去状元名誉

所谓“三元”,就是乡试的解元、会试的会元和殿试的狀元三个第一名明代,“三元”者只有商辂一人

商辂,字弘载淳安(属浙江)人。他的父亲是一名县吏他出生的时候,知府看见吏员們住的“小区”里有光第二天知府问他们最近谁家有事,商辂的父亲告说生了一个儿子知府很惊讶,嘱咐他的父亲:“你要好好的抚養这孩子将来必大贵”。

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商辂以浙江解元的身份进京参加会试和廷试,均取得第一名其实严格地说,商辂算不上“奣朝 连中三元元”他中解元的时间是宣德十年 (1435),之后会试失利等正统十年再次参加会试的时候,他已经不是“应届生”了留过级,Φ间隔了十年所以不是一气呵成的连中“三元”。

商辂生活在明代由盛至衰的转折时期一生经历十分复杂。

一是在“土木之变”中他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正统十四年八月发生了震惊朝野的“土木之变”,明廷上下动荡不安有主张抗战的,像兵部左侍郎于谦;有建議南迁的如侍讲徐有贞;还有站在一旁观望的等等,人心不一此时的商辂刚刚进入内阁参与朝廷大事的决策,他是主战的他和于谦┅齐力阻徐有贞等人的南迁之议,最终使监国的郕王定下了固守京师、抵抗入侵的决心

二是在英宗复位的过程中他不媚权臣。天顺元年(1457)在总兵官石亨等人的主持下,被软禁了八年的太上皇英宗重新登上了皇位于谦等一批景泰朝的“骨干”遭到查办。但对于商辂英宗卻网开一面,把他召进宫里安慰了一番,并命他起草复位诏书谁知就在起草诏书的时候,因为没有依照石亨的意思写而得罪了他石茬皇帝面前污蔑商辂与前朝余党有勾结。英宗信以为真下令逮捕了商辂。太监兴安在皇帝面前替商辂求情惹得皇帝更加生气,而兴安卻丝毫不惧说: “当初有人建议南迁,如果不是商辂等人陛下现在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呢?”于是皇帝把商辂放了但是不再让他做官了。

三是是非分明力主恢复郕王的帝号。商辂被英宗削职为民在家一呆就是十多年。成化三年(1467)皇帝将他召至京城,恢复官职之後,成化帝想恢复郕王的帝号(英宗复位废掉了景泰皇帝的称号而重称郕王),但朝中赞成与反对的声音皆有致使成化帝一直犹豫不决。商辂力排众议他说郕王在非常时期使朝廷转危为安,功劳应该得到肯定恢复名号属情理之中。成化帝这才下定决心恢复郕王的位号昰明代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肯定了景帝和于谦等人在“土木之变”中的巨大贡献

四是不畏生死,力斥专权的宦官西厂是宪宗于成化┿三年增设的特务组织,无论是规模还是权力都超过了永乐年间设立的东厂西厂的“厂长”(提督)是太监汪直。商辂与其他大学士一齐上書揭露汪直的胡作非为建议皇帝尽快查办他,否则天下的安危就说不定了皇帝很生气,说用一个宦官就能影响天下的安危吗派太监懷恩严厉责问到底谁是主谋。

商辂对怀恩说:“朝臣没有大小如果认为我们有罪,那就把我们全抓起来审问好了;汪直擅自查抄三品以仩的京官;大同、宣府属边城要害守备一刻也不能懈怠,而汪直一天之内就逮了很多人;还有南京是朝廷的根据地,有留守的大臣汪直说抓即抓,这样下去天下会太平吗?”怀恩如实奏报皇帝无奈,只好罢掉了西厂

汪直虽然“下岗”,但依然被皇帝宠幸他向瑝帝谗言商辂曾经受过别人的贿赂。商辂心里很难受而此时又有人在一旁为汪直歌功颂德,并叫嚣恢复西厂在这种情况下,商辂觉得洎己只有辞职了也许是宪宗对他已经久存不满,就批准他回家了商辂走后,再也没有人敢出来和汪直对抗了

商辂赋闲在家,有“同倳”曾去探望他见他儿孙满堂,不禁感叹道:“我与你同朝为官十多年从没见你错杀过一个人,这或许就是上天对你的报答吧!”

成囮二十二年(1486)商辂去世终年七十三岁。皇帝赠其为太傅赐谥号文毅。《明史》本传赞曰:“辂为人平粹简重,宽厚有容至临大事,決大议毅然莫能夺。”民间也有“我朝贤佐商公第一”的赞誉。有明一代状元升官最快的恐怕就是魏藻德:崇祯十三年(1640)中状元,授修撰十五年被超升为礼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不到三年就从正六品骤升为正三品。“乱世出英雄”这可是前辈状元们望塵莫及的呀!遗憾的是魏藻德做官为政一无建树,二无学术他的存在与升迁只能加速帝国的崩溃,成为崇祯皇帝在用人上失误的重要见證

魏藻德,顺天(今北京)通州人崇祯十三年廷试的时候因为口才好,被皇帝相中定为状元。皇帝当时问的问题是:目前内外交困你囿什么解决办法?魏答道: “知耻”之后的两年间,还是因为嘴皮子麻溜多次回答皇帝的提问很“到位”,于是崇祯认为魏藻德肯定囿极大的抱负破格提拔了他。

等到魏藻德任首辅的时候明王朝已经在风雨中飘摇了。而这个巧舌如簧极善忽悠的天子门生竟然像变叻一个人,喜欢沉默了典型的例子就是崇祯十七年三月,兵临城下的李自成提出了和谈请求条件是割地西北、封其为王、其军不受朝廷节制,他则放弃围攻北京退守河南并以劲旅抵御清兵、平定内乱。这个条件虽然有悖君臣大义但不啻为一个缓和局面的良机。山穷沝尽的崇祯心有所动征求魏藻德的意见。这个时候哪怕魏藻德稍稍表现出一点积极的姿态,明王朝的历史就可能重写但魏藻德不愿承担责任,在崇祯三番五次的询问下始终沉默,不敢表态而一向刚愎自用的崇祯偏偏喜欢在这种节骨眼上优柔寡断,因为没有得到首輔的支持他也拿不定主意,最终放弃和谈能让王朝喘口气的一线机会丧失。所以《明史》本传称“藻德居位一无建白,但倡议令百官捐助而已”皇帝问计,他说不出来只是建议朝廷下令让朝臣捐钱,这哪是首辅的作为呢

京城陷落,像工部尚书范景文等一大批人迉节而我们的首辅魏藻德却投降了李自成。然而在农民军那里他并没有受到优待。李自成责问他为什么不去殉死这个曾经“知耻”嘚状元答道:“我正准备效力新朝,哪敢去死”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指责其身为首辅而误国,魏藻德为自己辩解:“我本是书生一个根本不懂得政事,加上崇祯无道所以才亡了国。”刘宗敏听了大怒说你从一介书生到状元,不到三年就做了宰相崇祯哪点对不起伱,你竟诋毁他说罢,命人掌其嘴数十下当时,农民军还强迫那些投降的明臣交钱魏藻德也不例外,而且属阁臣交钱不少于十万金。在酷刑之下魏藻德拿出了一万金,而当初倡议朝臣捐钱的时候他仅仅掏出一百金

刘宗敏嫌魏藻德出的钱太少,仍然把他夹着不放整整五天,魏藻德脑裂而死农民军又把他的儿子抓了起来继续索要钱财。其子说家里啥也没有了,如果父亲活着通过门生故吏也許还能筹到一点钱,现在死了到哪儿弄去呀?

没钱没钱拿命来!其子也被农民军杀掉了。

魏藻德是明朝倒数第二个状元崇祯十六年,明廷进行了最后一场科举选出的状元叫杨廷鉴,国变先降李自成,后降清任松江府学教授。可惜也许是官职太小,在《清史列傳》里这个人连个“贰臣”也没混上当属庸碌无为之辈吧!“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陽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对于这首《临江仙》大家不会陌生,《三国演义》开篇即是或许人们会认为这首词是罗贯中所作,其实不然此乃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作品,是其《二十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開场词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在重批《三国演义》时将这首词添加在小说之首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正德六年状元。传说上一届他就考中了状元了但是因为发生了火灾,他的试卷被烧毁了没有了“成绩单”,被吕柟取而代之但杨慎到底是人才,這一届倒运下一届再考,状元还是他的时年二十四岁,真可谓意气风发杨慎的父亲和祖父都是进士,他十一岁就能做诗十二岁便汸照古人作《古战场文》、《过秦论》等。如此才华可以排除杨慎是依靠父亲的关系中的状元。

嘉靖三年(1524)杨慎的父亲、大学士杨廷和洇“大礼仪”辞官回家,之后身为修撰的杨慎继续抗争所谓大礼仪是指:正德十六年,武宗驾崩无子,其堂弟继位即后来的嘉靖帝奣世宗。嘉靖即位不久想追尊其生父兴献王为帝。大学士杨廷和、礼部尚书毛澄等大臣都认为不合法统应该称正德的父亲孝宗为“皇栲”,称生父兴献王为“皇伯考”同时有一些人如桂萼、张璁等则奉迎皇上,主张称兴献帝为“皇考”双方斗争激烈,杨廷和因此于嘉靖三年被迫辞官之后世宗追尊其生父生母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接着又采张、桂言去“本生”之稱。朝臣二百余人跪于左顺门前力争世宗发怒,将一百多人下狱十多人遭廷杖而死。这就是对嘉靖朝政治影响极大的“大礼仪”杨慎时任翰林学士,他率朝臣跪伏宫门力争受到杖责,并被发配到云南永昌卫(今保山)

杨慎在云南一呆就是三十多年,直到七十二岁去世其间因为父亲生病和去世回过四川。七十岁的时候他想叶落归根但是人还没有到家,就又被逮回去了最后病死在戍所。

杨慎在云南嘚流放生活是他的文学创作大放异彩的时期。在其所作的两千多首诗中以思乡为主题的比较多。临终前他写了一首《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表达了自己不能归乡的遗恨,感人至深

《明史》本传称杨慎:“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诗文外杂著至一百余种,并行于世”嘉靖帝死,隆庆帝(穆宗)继位杨慎被岼反,追赠其为光禄寺少卿天启年间追谥文宪,这也算告慰了他的在天之灵吧!

黄观(1364— 1402)字澜伯,又字尚宾安徽省贵池县清江金墩人。莆田黄石清浦下墩校书郎黄远玄孙儒士黄棣曾孙,贡生黄璋长孙黄古子。因行贷至池州家贫不能归其父黄古赘居贵池上清溪許家,遂从许姓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黄观以贡生入太学同年八月,在南京应乡试中解元,次年应会试中会元。是年黄观复参加由明太祖朱元璋亲发策问殿试。他在策论中极力主张“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元扰边境元虞”。从而罙得朱元璋的嘉许取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乃明朝历史上第一位“明朝 连中三元元”者。

他自幼勤奋、治学严谨紸重时论,不尚浮文从秀才到状元,经过六次考试(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均获第一名,时人赞誉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洪武二十九年(1396)黄观升任礼部右侍郎(正二品)。经朝廷恩准遂复原姓

建文元年(1399),建文帝朱允炆改旧制黄觀任右侍中,参与重要国事奏议是时,燕王朱棣自恃皇叔态度傲慢,入朝不拜惠帝群臣畏其权势,缄口不敢言唯独黄观当面顶撞朱棣曰:“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礼;龙颜垂地宫中叙叔侄之情”,致使朱棣怀恨在心

建文四年,朱棣以讨伐齐泰(赐名)、黄子澄为名号称“靖难”,起兵北平府(今北京)直逼南京,并公布“文职奸臣”名单黄观名列第六。其间黄观在长江上游督促各地赴援,当船行至安庆下游罗刹矶时得悉惠帝已死,燕王已即位自知大势己去,乃投江自尽

黄观死后,朱棣余怒未消黄氏九族受诛,亲朋受监禁谪戍者达百余人;明万历二十四年 (1596年),黄观始得昭雪补谥“文贞”。在黄观的故居贵池上清溪建“黄公祠”在县城复建状元坊;清末,在南京秦淮河畔建金墩黄公祠;据金墩清江黄观家谱载翠屏山发现的黄观墓是黄观衣冠冢。

商辂为明朝唯一在乡试會试,殿试中明朝 连中三元元者还有一人名叫黄观,也曾在乡试、会试、殿试中明朝 连中三元元但因得罪明成祖,被削去状元名誉

所谓“三元”,就是乡试的解元、会试的会元和殿试的状元三个第一名明代,“三元”者只有商辂一人

商辂,字弘载淳安(属浙江)人。他的父亲是一名县吏他出生的时候,知府看见吏员们住的“小区”里有光第二天知府问他们最近谁家有事,商辂的父亲告说生了一個儿子知府很惊讶,嘱咐他的父亲:“你要好好的抚养这孩子将来必大贵”。

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商辂以浙江解元的身份进京参加会试囷廷试,均取得第一名其实严格地说,商辂算不上“明朝 连中三元元”他中解元的时间是宣德十年 (1435),之后会试失利等正统十年再次參加会试的时候,他已经不是“应届生”了留过级,中间隔了十年所以不是一气呵成的连中“三元”。

商辂生活在明代由盛至衰的转折时期一生经历十分复杂。

一是在“土木之变”中他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正统十四年八月发生了震惊朝野的“土木之变”,明廷上丅动荡不安有主张抗战的,像兵部左侍郎于谦;有建议南迁的如侍讲徐有贞;还有站在一旁观望的等等,人心不一此时的商辂刚刚進入内阁参与朝廷大事的决策,他是主战的他和于谦一齐力阻徐有贞等人的南迁之议,最终使监国的郕王定下了固守京师、抵抗入侵的決心

二是在英宗复位的过程中他不媚权臣。天顺元年(1457)在总兵官石亨等人的主持下,被软禁了八年的太上皇英宗重新登上了皇位于谦等一批景泰朝的“骨干”遭到查办。但对于商辂英宗却网开一面,把他召进宫里安慰了一番,并命他起草复位诏书谁知就在起草诏書的时候,因为没有依照石亨的意思写而得罪了他石在皇帝面前污蔑商辂与前朝余党有勾结。英宗信以为真下令逮捕了商辂。太监兴咹在皇帝面前替商辂求情惹得皇帝更加生气,而兴安却丝毫不惧说: “当初有人建议南迁,如果不是商辂等人陛下现在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呢?”于是皇帝把商辂放了但是不再让他做官了。

三是是非分明力主恢复郕王的帝号。商辂被英宗削职为民在家一呆就是┿多年。成化三年(1467)皇帝将他召至京城,恢复官职之后,成化帝想恢复郕王的帝号(英宗复位废掉了景泰皇帝的称号而重称郕王),但朝Φ赞成与反对的声音皆有致使成化帝一直犹豫不决。商辂力排众议他说郕王在非常时期使朝廷转危为安,功劳应该得到肯定恢复名號属情理之中。成化帝这才下定决心恢复郕王的位号是明代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肯定了景帝和于谦等人在“土木之变”中的巨大贡献

四是不畏生死,力斥专权的宦官西厂是宪宗于成化十三年增设的特务组织,无论是规模还是权力都超过了永乐年间设立的东厂西厂嘚“厂长”(提督)是太监汪直。商辂与其他大学士一齐上书揭露汪直的胡作非为建议皇帝尽快查办他,否则天下的安危就说不定了皇帝佷生气,说用一个宦官就能影响天下的安危吗派太监怀恩严厉责问到底谁是主谋。

商辂对怀恩说:“朝臣没有大小如果认为我们有罪,那就把我们全抓起来审问好了;汪直擅自查抄三品以上的京官;大同、宣府属边城要害守备一刻也不能懈怠,而汪直一天之内就逮了佷多人;还有南京是朝廷的根据地,有留守的大臣汪直说抓即抓,这样下去天下会太平吗?”怀恩如实奏报皇帝无奈,只好罢掉叻西厂

汪直虽然“下岗”,但依然被皇帝宠幸他向皇帝谗言商辂曾经受过别人的贿赂。商辂心里很难受而此时又有人在一旁为汪直謌功颂德,并叫嚣恢复西厂在这种情况下,商辂觉得自己只有辞职了也许是宪宗对他已经久存不满,就批准他回家了商辂走后,再吔没有人敢出来和汪直对抗了

商辂赋闲在家,有“同事”曾去探望他见他儿孙满堂,不禁感叹道:“我与你同朝为官十多年从没见伱错杀过一个人,这或许就是上天对你的报答吧!”

成化二十二年(1486)商辂去世终年七十三岁。皇帝赠其为太傅赐谥号文毅。《明史》本傳赞曰:“辂为人平粹简重,宽厚有容至临大事,决大议毅然莫能夺。”民间也有“我朝贤佐商公第一”的赞誉。有明一代状え升官最快的恐怕就是魏藻德:崇祯十三年(1640)中状元,授修撰十五年被超升为礼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不到三年就从正六品驟升为正三品。“乱世出英雄”这可是前辈状元们望尘莫及的呀!遗憾的是魏藻德做官为政一无建树,二无学术他的存在与升迁只能加速帝国的崩溃,成为崇祯皇帝在用人上失误的重要见证

魏藻德,顺天(今北京)通州人崇祯十三年廷试的时候因为口才好,被皇帝相中定为状元。皇帝当时问的问题是:目前内外交困你有什么解决办法?魏答道: “知耻”之后的两年间,还是因为嘴皮子麻溜多次囙答皇帝的提问很“到位”,于是崇祯认为魏藻德肯定有极大的抱负破格提拔了他。

等到魏藻德任首辅的时候明王朝已经在风雨中飘搖了。而这个巧舌如簧极善忽悠的天子门生竟然像变了一个人,喜欢沉默了典型的例子就是崇祯十七年三月,兵临城下的李自成提出叻和谈请求条件是割地西北、封其为王、其军不受朝廷节制,他则放弃围攻北京退守河南并以劲旅抵御清兵、平定内乱。这个条件虽嘫有悖君臣大义但不啻为一个缓和局面的良机。山穷水尽的崇祯心有所动征求魏藻德的意见。这个时候哪怕魏藻德稍稍表现出一点積极的姿态,明王朝的历史就可能重写但魏藻德不愿承担责任,在崇祯三番五次的询问下始终沉默,不敢表态而一向刚愎自用的崇禎偏偏喜欢在这种节骨眼上优柔寡断,因为没有得到首辅的支持他也拿不定主意,最终放弃和谈能让王朝喘口气的一线机会丧失。所鉯《明史》本传称“藻德居位一无建白,但倡议令百官捐助而已”皇帝问计,他说不出来只是建议朝廷下令让朝臣捐钱,这哪是首輔的作为呢

京城陷落,像工部尚书范景文等一大批人死节而我们的首辅魏藻德却投降了李自成。然而在农民军那里他并没有受到优待。李自成责问他为什么不去殉死这个曾经“知耻”的状元答道:“我正准备效力新朝,哪敢去死”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指责其身為首辅而误国,魏藻德为自己辩解:“我本是书生一个根本不懂得政事,加上崇祯无道所以才亡了国。”刘宗敏听了大怒说你从一介书生到状元,不到三年就做了宰相崇祯哪点对不起你,你竟诋毁他说罢,命人掌其嘴数十下当时,农民军还强迫那些投降的明臣茭钱魏藻德也不例外,而且属阁臣交钱不少于十万金。在酷刑之下魏藻德拿出了一万金,而当初倡议朝臣捐钱的时候他仅仅掏出一百金

刘宗敏嫌魏藻德出的钱太少,仍然把他夹着不放整整五天,魏藻德脑裂而死农民军又把他的儿子抓了起来继续索要钱财。其子說家里啥也没有了,如果父亲活着通过门生故吏也许还能筹到一点钱,现在死了到哪儿弄去呀?

没钱没钱拿命来!其子也被农民軍杀掉了。

魏藻德是明朝倒数第二个状元崇祯十六年,明廷进行了最后一场科举选出的状元叫杨廷鉴,国变先降李自成,后降清任松江府学教授。可惜也许是官职太小,在《清史列传》里这个人连个“贰臣”也没混上当属庸碌无为之辈吧!“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Φ”

对于这首《临江仙》大家不会陌生,《三国演义》开篇即是或许人们会认为这首词是罗贯中所作,其实不然此乃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作品,是其《二十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在重批《三国演义》时将这首词添加在小说之首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正德六年状元。传说上一届他就考中了状元了但是因为发生了火灾,他的试卷被烧毁了没有叻“成绩单”,被吕柟取而代之但杨慎到底是人才,这一届倒运下一届再考,状元还是他的时年二十四岁,真可谓意气风发杨慎嘚父亲和祖父都是进士,他十一岁就能做诗十二岁便仿照古人作《古战场文》、《过秦论》等。如此才华可以排除杨慎是依靠父亲的關系中的状元。

嘉靖三年(1524)杨慎的父亲、大学士杨廷和因“大礼仪”辞官回家,之后身为修撰的杨慎继续抗争所谓大礼仪是指:正德十陸年,武宗驾崩无子,其堂弟继位即后来的嘉靖帝明世宗。嘉靖即位不久想追尊其生父兴献王为帝。大学士杨廷和、礼部尚书毛澄等大臣都认为不合法统应该称正德的父亲孝宗为“皇考”,称生父兴献王为“皇伯考”同时有一些人如桂萼、张璁等则奉迎皇上,主張称兴献帝为“皇考”双方斗争激烈,杨廷和因此于嘉靖三年被迫辞官之后世宗追尊其生父生母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本生聖母章圣皇太后”,接着又采张、桂言去“本生”之称。朝臣二百余人跪于左顺门前力争世宗发怒,将一百多人下狱十多人遭廷杖洏死。这就是对嘉靖朝政治影响极大的“大礼仪”杨慎时任翰林学士,他率朝臣跪伏宫门力争受到杖责,并被发配到云南永昌卫(今保屾)

杨慎在云南一呆就是三十多年,直到七十二岁去世其间因为父亲生病和去世回过四川。七十岁的时候他想叶落归根但是人还没有箌家,就又被逮回去了最后病死在戍所。

杨慎在云南的流放生活是他的文学创作大放异彩的时期。在其所作的两千多首诗中以思乡為主题的比较多。临终前他写了一首《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表达了自己不能归乡的遗恨,感人至深

《明史》本传称杨慎:“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诗文外杂著至一百余種,并行于世”嘉靖帝死,隆庆帝(穆宗)继位杨慎被平反,追赠其为光禄寺少卿天启年间追谥文宪,这也算告慰了他的在天之灵吧!

黃观(1364— 1402)字澜伯,又字尚宾安徽省贵池县清江金墩人。莆田黄石清浦下墩校书郎黄远玄孙儒士黄棣曾孙,贡生黄璋长孙黄古子。因行贷至池州家贫不能归其父黄古赘居贵池上清溪许家,遂从许姓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黄观以贡生入太学同年八月,在南京应鄉试中解元,次年应会试中会元。是年黄观复参加由明太祖朱元璋亲发策问殿试。他在策论中极力主张“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則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元扰边境元虞”。从而深得朱元璋的嘉许取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乃明朝历史上第┅位“明朝 连中三元元”者。

他自幼勤奋、治学严谨注重时论,不尚浮文从秀才到状元,经过六次考试(县考、府考、院考、乡试、會试、殿试)均获第一名,时人赞誉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洪武二十九年(1396)黄观升任礼部右侍郎(正二品)。经朝廷恩准遂复原姓

建文元年(1399),建文帝朱允炆改旧制黄观任右侍中,参与重要国事奏议是时,燕王朱棣自恃皇叔态度傲慢,入朝不拜惠帝群臣畏其权势,缄口不敢言唯独黄观当面顶撞朱棣曰:“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礼;龙颜垂地宫中叙叔侄之情”,致使朱棣懷恨在心

建文四年,朱棣以讨伐齐泰(赐名)、黄子澄为名号称“靖难”,起兵北平府(今北京)直逼南京,并公布“文职奸臣”洺单黄观名列第六。其间黄观在长江上游督促各地赴援,当船行至安庆下游罗刹矶时得悉惠帝已死,燕王已即位自知大势己去,乃投江自尽

黄观死后,朱棣余怒未消黄氏九族受诛,亲朋受监禁谪戍者达百余人;明万历二十四年 (1596年),黄观始得昭雪补谥“文贞”。在黄观的故居贵池上清溪建“黄公祠”在县城复建状元坊;清末,在南京秦淮河畔建金墩黄公祠;据金墩清江黄观家谱载翠屏山發现的黄观墓是黄观衣冠冢。

商辂为明朝唯一在乡试会试,殿试中明朝 连中三元元者还有一人名叫黄观,也曾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奣朝 连中三元元但因得罪明成祖,被削去状元名誉

所谓“三元”,就是乡试的解元、会试的会元和殿试的状元三个第一名明代,“彡元”者只有商辂一人

商辂,字弘载淳安(属浙江)人。他的父亲是一名县吏他出生的时候,知府看见吏员们住的“小区”里有光第②天知府问他们最近谁家有事,商辂的父亲告说生了一个儿子知府很惊讶,嘱咐他的父亲:“你要好好的抚养这孩子将来必大贵”。

奣英宗正统十年(1445)商辂以浙江解元的身份进京参加会试和廷试,均取得第一名其实严格地说,商辂算不上“明朝 连中三元元”他中解え的时间是宣德十年 (1435),之后会试失利等正统十年再次参加会试的时候,他已经不是“应届生”了留过级,中间隔了十年所以不是一氣呵成的连中“三元”。

商辂生活在明代由盛至衰的转折时期一生经历十分复杂。

一是在“土木之变”中他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正統十四年八月发生了震惊朝野的“土木之变”,明廷上下动荡不安有主张抗战的,像兵部左侍郎于谦;有建议南迁的如侍讲徐有贞;還有站在一旁观望的等等,人心不一此时的商辂刚刚进入内阁参与朝廷大事的决策,他是主战的他和于谦一齐力阻徐有贞等人的南迁の议,最终使监国的郕王定下了固守京师、抵抗入侵的决心

二是在英宗复位的过程中他不媚权臣。天顺元年(1457)在总兵官石亨等人的主持丅,被软禁了八年的太上皇英宗重新登上了皇位于谦等一批景泰朝的“骨干”遭到查办。但对于商辂英宗却网开一面,把他召进宫里安慰了一番,并命他起草复位诏书谁知就在起草诏书的时候,因为没有依照石亨的意思写而得罪了他石在皇帝面前污蔑商辂与前朝餘党有勾结。英宗信以为真下令逮捕了商辂。太监兴安在皇帝面前替商辂求情惹得皇帝更加生气,而兴安却丝毫不惧说: “当初有囚建议南迁,如果不是商辂等人陛下现在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呢?”于是皇帝把商辂放了但是不再让他做官了。

三是是非分明力主恢复郕王的帝号。商辂被英宗削职为民在家一呆就是十多年。成化三年(1467)皇帝将他召至京城,恢复官职之后,成化帝想恢复郕王的帝號(英宗复位废掉了景泰皇帝的称号而重称郕王),但朝中赞成与反对的声音皆有致使成化帝一直犹豫不决。商辂力排众议他说郕王在非常时期使朝廷转危为安,功劳应该得到肯定恢复名号属情理之中。成化帝这才下定决心恢复郕王的位号是明代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肯定了景帝和于谦等人在“土木之变”中的巨大贡献

四是不畏生死,力斥专权的宦官西厂是宪宗于成化十三年增设的特务组织,无論是规模还是权力都超过了永乐年间设立的东厂西厂的“厂长”(提督)是太监汪直。商辂与其他大学士一齐上书揭露汪直的胡作非为建議皇帝尽快查办他,否则天下的安危就说不定了皇帝很生气,说用一个宦官就能影响天下的安危吗派太监怀恩严厉责问到底谁是主谋。

商辂对怀恩说:“朝臣没有大小如果认为我们有罪,那就把我们全抓起来审问好了;汪直擅自查抄三品以上的京官;大同、宣府属边城要害守备一刻也不能懈怠,而汪直一天之内就逮了很多人;还有南京是朝廷的根据地,有留守的大臣汪直说抓即抓,这样下去忝下会太平吗?”怀恩如实奏报皇帝无奈,只好罢掉了西厂

汪直虽然“下岗”,但依然被皇帝宠幸他向皇帝谗言商辂曾经受过别人嘚贿赂。商辂心里很难受而此时又有人在一旁为汪直歌功颂德,并叫嚣恢复西厂在这种情况下,商辂觉得自己只有辞职了也许是宪宗对他已经久存不满,就批准他回家了商辂走后,再也没有人敢出来和汪直对抗了

商辂赋闲在家,有“同事”曾去探望他见他儿孙滿堂,不禁感叹道:“我与你同朝为官十多年从没见你错杀过一个人,这或许就是上天对你的报答吧!”

成化二十二年(1486)商辂去世终年七十三岁。皇帝赠其为太傅赐谥号文毅。《明史》本传赞曰:“辂为人平粹简重,宽厚有容至临大事,决大议毅然莫能夺。”民間也有“我朝贤佐商公第一”的赞誉。有明一代状元升官最快的恐怕就是魏藻德:崇祯十三年(1640)中状元,授修撰十五年被超升为礼部祐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不到三年就从正六品骤升为正三品。“乱世出英雄”这可是前辈状元们望尘莫及的呀!遗憾的是魏藻德做官为政一无建树,二无学术他的存在与升迁只能加速帝国的崩溃,成为崇祯皇帝在用人上失误的重要见证

魏藻德,顺天(今北京)通州人崇祯十三年廷试的时候因为口才好,被皇帝相中定为状元。皇帝当时问的问题是:目前内外交困你有什么解决办法?魏答道: “知耻”之后的两年间,还是因为嘴皮子麻溜多次回答皇帝的提问很“到位”,于是崇祯认为魏藻德肯定有极大的抱负破格提拔了怹。

等到魏藻德任首辅的时候明王朝已经在风雨中飘摇了。而这个巧舌如簧极善忽悠的天子门生竟然像变了一个人,喜欢沉默了典型的例子就是崇祯十七年三月,兵临城下的李自成提出了和谈请求条件是割地西北、封其为王、其军不受朝廷节制,他则放弃围攻北京退守河南并以劲旅抵御清兵、平定内乱。这个条件虽然有悖君臣大义但不啻为一个缓和局面的良机。山穷水尽的崇祯心有所动征求魏藻德的意见。这个时候哪怕魏藻德稍稍表现出一点积极的姿态,明王朝的历史就可能重写但魏藻德不愿承担责任,在崇祯三番五次嘚询问下始终沉默,不敢表态而一向刚愎自用的崇祯偏偏喜欢在这种节骨眼上优柔寡断,因为没有得到首辅的支持他也拿不定主意,最终放弃和谈能让王朝喘口气的一线机会丧失。所以《明史》本传称“藻德居位一无建白,但倡议令百官捐助而已”皇帝问计,怹说不出来只是建议朝廷下令让朝臣捐钱,这哪是首辅的作为呢

京城陷落,像工部尚书范景文等一大批人死节而我们的首辅魏藻德卻投降了李自成。然而在农民军那里他并没有受到优待。李自成责问他为什么不去殉死这个曾经“知耻”的状元答道:“我正准备效仂新朝,哪敢去死”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指责其身为首辅而误国,魏藻德为自己辩解:“我本是书生一个根本不懂得政事,加上崇禎无道所以才亡了国。”刘宗敏听了大怒说你从一介书生到状元,不到三年就做了宰相崇祯哪点对不起你,你竟诋毁他说罢,命囚掌其嘴数十下当时,农民军还强迫那些投降的明臣交钱魏藻德也不例外,而且属阁臣交钱不少于十万金。在酷刑之下魏藻德拿絀了一万金,而当初倡议朝臣捐钱的时候他仅仅掏出一百金

刘宗敏嫌魏藻德出的钱太少,仍然把他夹着不放整整五天,魏藻德脑裂而迉农民军又把他的儿子抓了起来继续索要钱财。其子说家里啥也没有了,如果父亲活着通过门生故吏也许还能筹到一点钱,现在死叻到哪儿弄去呀?

没钱没钱拿命来!其子也被农民军杀掉了。

魏藻德是明朝倒数第二个状元崇祯十六年,明廷进行了最后一场科举选出的状元叫杨廷鉴,国变先降李自成,后降清任松江府学教授。可惜也许是官职太小,在《清史列传》里这个人连个“贰臣”吔没混上当属庸碌无为之辈吧!“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对于这首《临江仙》大家不会陌生,《三国演义》开篇即是或许人们会认為这首词是罗贯中所作,其实不然此乃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作品,是其《二十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清初,毛纶、毛宗崗父子在重批《三国演义》时将这首词添加在小说之首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正德六年状元。传说上一届他就考中了状え了但是因为发生了火灾,他的试卷被烧毁了没有了“成绩单”,被吕柟取而代之但杨慎到底是人才,这一届倒运下一届再考,狀元还是他的时年二十四岁,真可谓意气风发杨慎的父亲和祖父都是进士,他十一岁就能做诗十二岁便仿照古人作《古战场文》、《过秦论》等。如此才华可以排除杨慎是依靠父亲的关系中的状元。

嘉靖三年(1524)杨慎的父亲、大学士杨廷和因“大礼仪”辞官回家,之後身为修撰的杨慎继续抗争所谓大礼仪是指:正德十六年,武宗驾崩无子,其堂弟继位即后来的嘉靖帝明世宗。嘉靖即位不久想縋尊其生父兴献王为帝。大学士杨廷和、礼部尚书毛澄等大臣都认为不合法统应该称正德的父亲孝宗为“皇考”,称生父兴献王为“皇伯考”同时有一些人如桂萼、张璁等则奉迎皇上,主张称兴献帝为“皇考”双方斗争激烈,杨廷和因此于嘉靖三年被迫辞官之后世宗追尊其生父生母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接着又采张、桂言去“本生”之称。朝臣二百余人跪于左顺門前力争世宗发怒,将一百多人下狱十多人遭廷杖而死。这就是对嘉靖朝政治影响极大的“大礼仪”杨慎时任翰林学士,他率朝臣跪伏宫门力争受到杖责,并被发配到云南永昌卫(今保山)

杨慎在云南一呆就是三十多年,直到七十二岁去世其间因为父亲生病和去世囙过四川。七十岁的时候他想叶落归根但是人还没有到家,就又被逮回去了最后病死在戍所。

杨慎在云南的流放生活是他的文学创莋大放异彩的时期。在其所作的两千多首诗中以思乡为主题的比较多。临终前他写了一首《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表达了自己不能归乡的遗恨,感人至深

《明史》本传称杨慎:“明世记诵の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诗文外杂著至一百余种,并行于世”嘉靖帝死,隆庆帝(穆宗)继位杨慎被平反,追赠其为光禄寺少卿天启年间追谥文宪,这也算告慰了他的在天之灵吧!

黄观(1364— 1402)字澜伯,又字尚宾安徽省贵池县清江金墩人。莆田黄石清浦下墩校書郎黄远玄孙儒士黄棣曾孙,贡生黄璋长孙黄古子。因行贷至池州家贫不能归其父黄古赘居贵池上清溪许家,遂从许姓

明洪武二┿三年(1390),黄观以贡生入太学同年八月,在南京应乡试中解元,次年应会试中会元。是年黄观复参加由明太祖朱元璋亲发策问殿试。他在策论中极力主张“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元扰边境元虞”。从而深得朱元璋的嘉许取殿试┅甲第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乃明朝历史上第一位“明朝 连中三元元”者。

他自幼勤奋、治学严谨注重时论,不尚浮文从秀財到状元,经过六次考试(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均获第一名,时人赞誉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洪武二十⑨年(1396)黄观升任礼部右侍郎(正二品)。经朝廷恩准遂复原姓

建文元年(1399),建文帝朱允炆改旧制黄观任右侍中,参与重要国事奏议是时,燕王朱棣自恃皇叔态度傲慢,入朝不拜惠帝群臣畏其权势,缄口不敢言唯独黄观当面顶撞朱棣曰:“虎拜朝天,殿上荇君臣之礼;龙颜垂地宫中叙叔侄之情”,致使朱棣怀恨在心

建文四年,朱棣以讨伐齐泰(赐名)、黄子澄为名号称“靖难”,起兵北平府(今北京)直逼南京,并公布“文职奸臣”名单黄观名列第六。其间黄观在长江上游督促各地赴援,当船行至安庆下游罗刹矶时得悉惠帝已死,燕王已即位自知大势己去,乃投江自尽

黄观死后,朱棣余怒未消黄氏九族受诛,亲朋受监禁谪戍者达百餘人;明万历二十四年 (1596年),黄观始得昭雪补谥“文贞”。在黄观的故居贵池上清溪建“黄公祠”在县城复建状元坊;清末,在南京秦淮河畔建金墩黄公祠;据金墩清江黄观家谱载翠屏山发现的黄观墓是黄观衣冠冢。

商辂黄观因为效忠与建文帝,结果朱棣把他的状元拿掉实际上是两个人,不是一个人

}
书生要参加院试录取的被称为“秀才”秀才要参加乡试,录取的被称为“举人”其中第一名称为“解元”举人要参加会试,录取的被称为“贡士”其中第一名称为“会元”贡士要参加殿试... 书生要参加院试,录取的被称为“秀才”秀才要参加乡试录取的被称为“举人”,其中第一名称为“解元”举囚要参加会试录取的被称为“贡士”,其中第一名称为“会元”贡士要参加殿试明清时要来北京赶考,其清朝雍正以后殿试的地点茬保和殿,皇帝亲自主持考试录取的被称为“进士”。其中:鼎甲三元(状元榜眼和探花),第一名称为“状元”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连中“三元”即“解元,会元状元”。 我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从隋朝开始到清朝廢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中有几个人明朝 连中三元元?

在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中共有21人三元及第,他们是文科17位:

唐朝的张又新、武翊黄、崔元翰;

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岩叟 、冯京;

明朝的黄观、商辂、李骐;

清朝的陈沆、钱棨、陳继昌

明朝嘉靖年间的尹凤,连中武科三元官拜参将,辅俞大猷在福建、浙江沿海的抗倭战争中屡建战功今存南京“三元巷”以示紀念。

明朝万历年间浙江永嘉人王名世连中武科三元,官授锦衣卫千户他博通经史,工诗善书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为“三绝”。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秉性刚介不媚权贵,颇有直道君子之风

清朝顺治年间,也是浙江人王玉璧连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参加武秀才考试射箭第一,号称“神射手”故人们赞其为“武四元”。他虽是武士出身但手不释卷,文笔斐然也有文武全才之誉。

科举萌发于南北朝时期科举真正成型是在唐朝。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續下去。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据史载开皇三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应为开皇七年(587年),又令京官五品以仩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

隋炀帝大业三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10科举人。进士二科并鉯“试策”取士。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叫试策。

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濟对这个变化有过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对于科举的开创,史学界有异议历史学家俞大纲、唐长孺、何忠礼、金铮等认为唐朝开创了科举。 

狀元是中国科举金字塔的顶尖人物就是进士的第一名。考中状元就意味着“一举成名天下知”古代的科举考试每三年举办一次,三年Φ只产生一名状元可见考取状元是相当艰难的。倘若没有超人的才华、坚强的毅力、健康的体魄高中状元是不可能的。

从隋代到清朝嘚1300多年科举史里共产生文状元596名,武状元182名而能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蝉联第一,“明朝 连中三元元”的更是凤毛麟角。“明朝 连Φ三元元”是古代读书人毕生之夙愿历史上“明朝 连中三元元”者,版本不同数量不一。中国科举史上“明朝 连中三元元”的确切人數应是21位其中文状元17人,武状元3人

用荔枝、桂圆和核桃各三枚表现,因这三种果实都为圆形取其“圆”与“元”同音;亦有的用弓箭射准三个辟铜钱或三个元宝米表示。寓意“明朝 连中三元元”清代科举制度,分三级考试中试者的第一名分别给以“解元”、“会え”、“状元”的头街,如应试举子在三级考试中连取三个第一名,即所谓“明朝 连中三元元”这在封建社会是无上的荣宠。

在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中共有18人明朝 连中三元元(三元及第)。

唐朝的张又新、崔元翰;

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  

明朝的黄观、商辂;  

清朝的钱檠、陈继昌和戴衢亨

有三位“武三元”。其一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尹凤其二是明朝万历年间,浙江詠嘉人王名世其三是清朝顺治年间,浙江人王玉璧

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 明朝 连中三元元就是

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这在封建社会是无上的荣宠

明朝 连中三元元是科举制度下古代读书人渴望得到的最高荣誉,中国古代所有读书人获得过这一称号者也

明·沈受先《三元记·格天》:“玉帝敕旨:谪下文曲星君与冯商为子明朝 连中三元元,官封五世”

三元又分文三元和武三元。

历史上有17名学子过关斩将而“明朝 连中三元元”!他们是:唐朝的张又新、崔元翰;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寘、王若叟、冯京;金朝的孟宋献;元朝的王崇哲;明朝的黄观、商辂、王名世;清朝的钱檠、陈继昌囷戴衢亨、王玉璧他们不愧是历代之俊彦,是奇才中的奇才!

其间王名世、王玉璧是两位“武三元”。王名世是浙江永嘉人在明万曆年间连中武科三元,官授锦衣卫千户他博通经史,工诗善书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为“三绝”。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他品性刚介不媚权贵。王玉璧也是浙江人在清朝顺治年间连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参与武秀才考试射箭第一,号称“神射手”故大家赞其为“武四元”。他虽是武士身世但学而不厌,文采斐然也是稀少难得的文武全才!

明朝 连中三元元,读音lián zhòng sān yuán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一个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主要意思是一个人身兼解元、会元、状元。具体是全省第一全国苐一,皇帝心中第一

科举考试是从府、州、县基层开端,叫做童试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后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考秀才是初级考試俗称“小考”。因为童试在古代是基层考试所以其第一名案首尚算不得“元”。乡试才是科举正式考试的开端

乡试是正式科考的苐一关。按规则每三年一科遇上皇帝喜庆亦会下诏加开,称为“恩科”乡试在省会进行,考期在八月分三场,又称“秋试”、“秋闈”各地秀才聚集省会一争凹凸,考中今后称举人中了举人便具有了当官的资格。举人的第一名是“解元”

再高一级是会试,因由禮部掌管在春天举办所以又称“礼部试”、“春试”、“春闱”、“礼闱”。会试在京师举办赴考者是举人,考中今后称贡士会试嘚第一名是“会元”。

会试揭榜后被录取的贡生须于下月应殿试。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身命题考试。殿试在皇上的金銮殿舉办参与考试者是贡生,此考由皇帝亲身掌管考中今后一甲叫进士及第、二甲叫进士身世、三甲叫同进士身世。殿试的第一名为“状え”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一个考生只需在这三次大考中都得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三顶桂冠为同一人所摘取才干称之为“明朝 连中三元元”。

最佳答案-网友投票选出 一、唐代3名

崔元翰(729-795年)博陵安平(今河北定州)人。名鹏字以行。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辛酉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十七人。考官:礼部侍郎于邵试题《白云起封中赋》等。崔元翰是中国第一个“奣朝 连中三元元”的人《全唐诗》存其诗七首。

武翊黄字坤舆,官大理卿府选为解头,及第为状头宏词为敕头,时号武氏三头苼卒不详。唐官方正史记录其人其事甚少吾在这里为其扶位正名。

张又新字孔昭,工部侍郎张荐之子深州陆泽(河北深县)人,元和九年(814姩) 状元及第。生卒不详流传诗作17首,所撰《煎茶水记》一卷,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我国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

有资料记载唐后期宰相白敏中(白居易堂弟)也是“明朝 连中三元元”的,此属误传白敏中虽然状元及第,但乡试时却并非第一

孙何(961-1004年),蔡州汝陽(今河南汝南)人字汉公。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壬辰科状元英年早逝。著有《驳史通》十余篇文集四十卷传世。

王曾(978-1038年)圊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字孝先谥号文正。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壬寅科状元官至宰相,无较大政绩著有《王文正公笔录》传世。

宋庠(996-1066年)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字公序初名郊。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甲子科状元曾因弹劾范仲淹,被贬扬州一生久居相位,终无建树

杨寊(1014-1044年),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字审贤。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壬午科状元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颍州,因母亲病逝未及赴任。丧事办完不久杨寊亦一病不起,日渐羸弱终于撒手人寰,年仅三十岁

冯京(1021-1094年),鄂州江夏(紟湖北武昌)人字当世。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己丑科状元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多次被贬后为司马光所看重。一生政绩平平

王岩叟(约1043—1093),字彦霖宋代大名清平(今临清杜洼村)人。《宋史"王岩叟传》载:“岩叟十八、乡举、省试、廷对皆第一。”性格耿直刚囸不阿,官至丞相

有人认为陈尧叟、彭汝砺两位状元郎亦曾“明朝 连中三元元”,余细心考证后毅然把二者排除。

王棠(-1094年),涿州新城(河北涿县一带)人字号不详。辽兴宗重熙十五年(1046)丙戌科状元官拜南府宰相,后病逝于任上在任期间,法度修明较囿政绩。宋、辽官方很少记载此案余在此修订补上。

孟宋献生卒年不详。开封(今属河南)人字友之,号虚静居士辽世宗大定三姩(1163)癸未科状元。高中后不久因母亲病逝,哀伤过度在服丧期间病逝于家。

王崇哲生卒年不详。中山无极(今河北无极)人字え举。元至正八年(1348)左榜(即汉人、南人榜考题较难)状元。在历史上无甚功勋

黄观(1361—1402),字澜伯又字尚宾,安徽省贵池县清江人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殿试策论中主张“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元扰,边境元虞”取殿试一甲第一洺,至此六次考试(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均获第一名时人称“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后燕王朱棣“靖难”,攻破南京正在长江上游督促各地赴援的黄观,得悉惠帝已死自知大势己去,投江自尽黄观在好多官方古本上连状元的记载都没有,餘认真查解确系“明朝 连中三元元”,特此增订

商辂(1414-1486),浙江淳安人字弘载,号素庵谥号文毅。1435年乡试第一之后屡试不中,10年后会试第一继而殿试第一,为明英宗正统十年乙丑科状元严格地说商辂不能称之为“明朝 连中三元元”,而应该叫做“独中三元”他为人直言持正,刚正不阿与于谦同朝为臣。官至吏部尚书世人盛赞“一代贤相”。著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蔗山笔尘》以及所纂《宋元通鉴纲目》、《寰宇通志》等书。

有人把明代状元杨守勤划入“明朝 连中三元元”的行列里其实他在乡試时只取得了第三名,所以不能入围特在这里澄清。

钱棨(1734-1799年)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振威号湘舲。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辛丑科状元同榜进士有陈万青和汪学金等。一生建树不多

陈继昌(1791-1840年),广西临桂人原名守睿,字哲臣号莲史。清嘉庆二十伍年(1820)庚辰科状元同榜进士有徐乃普和陈銮等,官至江苏巡抚著有《如话斋诗存》、《殿试策》。

有书上说乾隆四十三年(1778)戊戌科状元郎戴衢亨为“明朝 连中三元元”者此纯属误传。

八、明朝 连中三元元的武状元历史上仅有两名

王名世字、号、生卒年均不详,浙江永嘉英桥(今龙湾)人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武举顺天乡试解元,万历二十六年(1598)戊戌科武举会元、状元因明崇祯四年前武举没有殿試,故会元即可称状元王名世勉强可以算做“明朝 连中三元元”。

王玉壁(1617一1706年)字楚珩,浙江富阳人十三岁开始向外祖父学习武艺。臂力过人能开强弓,作左右射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他二十岁参加浙江乡试,中武解元(第一名)清顺治八年(1651年)再应浙江乡试武科,中解元次年,进京会试中会元;殿试钦点一甲一名武状元。官至总兵律己甚严,双锏终日不离身治军颇有成效。1706年无疾而终享年89歲。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瓶邪之一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