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孤立主义的影响走向衰落的历史背景

孤立主义思想深深地植根于美国嘚文化传统对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孤立主义思想可以说贯穿于美国历史发展的整个过程自开国以来,美国即奉行以孤立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政策及至20世纪20、30年代,孤立主义思想在美国再度盛极一时美国国会通过了一系列《中立法》,力图使美国置身戰争之外结果却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即使在战后孤立主义的呼声在美国仍不绝于耳。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孤立主义不可能在美国对外政策中居于主导地位。

【关键词】孤立主义  美国外交  中立法案

美国的孤立主义思想由来已久对美国的政治、外交产生了深遠的影响。但在另一方面时至今日人们对这一思想的准确内涵仍莫衷一是、争论不休。一般说来所谓孤立主义主要是指美国应避免在國际事务中承担政治和军事义务、不与外国特别是欧洲国家结盟的主张和政策。作为影响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思想之一孤立主义深深地植根于美国的文化传统,是美国历史上极具争议的研究话题之一早在1922年,《芝加哥日报》驻伦敦的记者爱德华·贝尔曾发表文章,首次用“孤立主义”一词来批评美国当时对国际合作所持的消极态度①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这一概念得到了美国历史学者和政治学者的广泛使用另一方面,包括“新左派”在内的一些学者则否认美国历史上存在过“孤立主义”认为所谓的孤立主义不过是一种“神话”,在阐释媄国外交政策方面起着“误导性”作用②有学者更是明确指出,华盛顿、约翰·亚当斯以及杰斐逊等人并无意构建孤立主义的外交传统与原则,而只是对当时国际局势做出的谨慎选择③不仅如此,还有学者提出20世纪20、30年代主导美国外交政策的并非是“孤立主义”思想,洏是美国政治文化中的“中立”观念④本文旨在通过对美国历史上的孤立主义思潮进行简要梳理,以揭示其实质及其对美国外交的影响

美国孤立主义的影响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孤立主义的历史“同英国在北美大陆首次殖民一样古老”。独立战争爆发前北美殖民地的不少囚就普遍存在着一种切断与英国及欧洲的联系、实行“孤立”政策的思想。1776年1月潘恩在其《常识》一书中就明确提出,美利坚没有欧洲國家的关照也同样会繁荣也许会更加繁荣。他这样写道:“对不列颠的任何屈从或依附都会立刻把这个大陆卷入欧洲的各种战争和争執中,使我们同一些国家发生冲突”在他看来,欧洲是北美的贸易市场“我们就应当同欧洲的任何部分保持不偏不倚的关系”,北美嘚真正利益是避开欧洲的各种纷争⑤他不仅阐述了美国独立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同时也为独立后的外交政策指明了方向建国之初,孤竝主义便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乔治·华盛顿、约翰·亚当斯、托马斯·杰斐逊等开国领导人无不具有这一观念。正是本着孤立主义思想亚当斯等人起草了《1776年条约计划》,确定了日后美国与外国交往的基本准则1780年亚当斯又告诫国会不要把美国和欧洲列强纠缠茬一起,双方的往来仅限于商业而不是政治,更不是战争因为美洲长久以来一直是欧洲战争和政治的玩物。⑥1793年4月英法战争爆发后華盛顿发表《中立宣言》,宣称美国将坚持不偏不倚的中立政策禁止美国人以任何形式参与、帮助支持交战双方的活动。

1796年9月17日华盛頓发表了“告别演说”,第一次明确了美国孤立主义的影响外交的基本原则他强调,欧洲的纷争在实质上与美国毫不相关美国卷入欧洲的政治是极不明智的;美国应当遵循的“最高行动准则”是在发展同外国的贸易关系时,尽可能避免政治上的联系避免与任何外国订竝永久性的同盟。华盛顿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孤立主义”一词但他将传统的孤立思想上升为国家的基本政策,并为亚当斯、杰斐逊等人繼续遵循在亚当斯看来,华盛顿的告别演说将构成美国未来整个对外政策体系的基石杰斐逊也在就职演说中重申,“与世界各国和平楿处、通商往来和友诚相待但不与任何一国结成同盟”。⑦

美国独立后选择以孤立主义为核心的外交政策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首先,尚在殖民地时期最早移民的清教徒们出于宗教原因就提出要与旧大陆区别开来,在新大陆建立他们的“山巅之城”并成为世人所效仿嘚样板。与欧洲的专制统治不同他们要建立的是一个全新的民主政权,并成为“一座照耀所有国家的正义灯塔”在这些清教徒看来,媄国是“上帝的选民”“是一块未沾染旧世界罪恶的圣土”。⑧孤立主义的思想实际上也体现了这些早期移民对欧洲政治和文化的一种厭恶感我国研究美国文化史的复旦大学庄锡昌教授曾这样评论说:“如果对美国人的心理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人们不难发现尽管大多數美国人与欧洲有着血缘关系,但是多数美国人的内心深处对欧洲有一种鄙视的心理他们从心底里认为欧洲在堕落,欧洲在沉沦而对媄国自己的制度和价值观念却感到自豪,因此他们在感情上不愿与欧洲为伍”⑨应当说,美国人这种对自身制度和文化的优越感至今依嘫十分强烈

同时,对于刚刚独立不久的美国而言采取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有助于维护并加强其国家安全独立伊始,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實力非常有限而英国军队仍驻扎在西部地区,拒不撤军对新生的共和国虎视眈眈。法国则控制着密西西比河同样严重威胁着美国的獨立。实行孤立主义政策可以使美国采取超然的态度置身于欧洲列强的政治纷争之外,集中力量发展国内的经济解决国内面临的问题。

独特的地理环境也为美国奉行这一政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浩瀚的太平洋和大西洋为其领土安全提供了天然屏障,而南北都是弱邻潘恩对此不无欣喜地写道,“地球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美国这样幸福其地理位置远离所有那些纷争不休的国度,除了与之通商外可鉯再无往来”美国自恃有两大洋的庇护,可以远离国外的战争和冲突这种心理一直持续到珍珠港事件的发生。

美国的孤立主义外交决鈈是闭关锁国与世隔绝,而是具有相对的含义首先,在坚持政治和外交上“孤立”的同时在经济上却依然不断拓展与其他地区的贸噫往来和经济联系,努力寻求海外市场其次,美国在同欧洲强国打交道时奉行这一政策但在与亚洲、拉美和非洲等相对弱小的国家交往时,实行的则是积极干涉和扩张的政策不断加强美国在这些地区的地位和影响。

1823年面对欧洲大国联合干预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可能,美国政府发表了《门罗宣言》确立了所谓的“美洲体系原则”,实际上是将美国的孤立主义思想扩大到了整个西半球《门罗宣言》所确定的原则被认为是美国外交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在后来孤立主义思潮大行其道时所谓的“孤立主义者”也没有主张放弃美国維护其在美洲的利益和干预西半球事务的权力,相反地这一主义却成为美国政府在美洲排斥英、法势力的工具。⑩

20世纪美国孤立主义的影响进入高潮并遭遇挑战

进入20世纪美国早已羽翼丰满,国力强盛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虽然如此孤立主义思想仍然根深蒂固,严重制约着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美国历史学家比尔德将这一时期美国孤立主义的影响思想的主要内涵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拒绝加入国际联盟;不卷入欧洲和亚洲的政治纷争;不介入欧亚大陆爆发的战争,为此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美国的中立、和平;對所有赞成互惠的国家奉行一种友好的外交政策?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伊始,围绕着《凡尔赛和约》和是否加入“国联”等问题美国國会及社会各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为了确保国会和民众对和约的支持威尔逊不辞辛劳奔赴全国各地发表演说,以唤起民众摆脱孤立主義思想的束缚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承担起领导世界的“责任”在他看来,随着美国国力的增强已经成为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决萣性力量,“孤立主义正在消亡”威尔逊的这一观点显然过于乐观了。事与愿违他精心设计的美国主导国际事务的构想终因国内的强烮反对而落空,这可以说是美国孤立主义的影响思想的一次重大胜利以参议员威廉·博拉和海勒姆·约翰逊为代表的孤立主义者坚称,加入“国联”将会使美国卷入国际纷争的泥潭,完全违背了美国的外交传统。在1920年的总统选举中,候选人哈丁提出了“恢复常态”的口号承诺将限制外来移民,减少美国所承担的国际义务以此赢得了68%的选票。他在就职演说中说“我们不寻求领导旧世界的命运,我们不想卷入其中”1929年爆发的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更将孤立主义思想推向高潮,使其进入了全盛时期

大萧条给美国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国内危机重重1929~1933年间,美国工业生产减少了55%国民生产总值从1044亿美元下降到401亿美元,失业人口达1280多万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媄国民众确信美国政府当务之急是集中力量处理好国内面临的问题,使美国尽快摆脱危机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博拉是这一时期极有影响的孤立主义者,他的话或许代表了这一时期众多美国民众和孤立主义者的普遍心声他强调,“美国人应该关心自己的利益效力于峩们自己的民族”,对美国造成更大危害的是国内的失业和贫困美国应该把目光转向国内,率先解决国内的问题?

同样重要的是,美國民众对战争的憎恶和恐惧也是这一时期孤立主义思想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面对战争阴云密布的欧洲,阻止美国再次卷入其中成为孤立主义者的主要目标恰在此时,美国学界开始对美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必要性和意图进行反思不少人感到,美国的参战是受了军火商人和华尔街金融家的蛊惑所致乃是“愚蠢至极”。至1937年4月民意测验的结果仍显示,高达70%的美国人认为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個“大错”

1934年4月,美国国会成立了由著名的孤立主义参议员杰拉尔德·奈领导的一个特别委员会,就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火商人与美国参战问题展开调查。至1936年3月该委员会共举行了93场听证会,质询了200多名证人听证会以及特别委员会公布的最后调查报告使人们普遍确信,是美国银行家和军火商人为了谋取巨额暴利将美国拖入了战争;美国参战不是为了“拯救”世界“民主事业”和“正义”也并非为了捍卫美国的国家利益,而是协约国、美国军火商以及金融家玩弄阴谋的结果而此时揭露军火商从战争中牟取暴利、大发战争横财嘚《死亡商人》等书的畅销,更进一步加剧了普通民众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并在客观上助长了孤立主义思想的盛行,从而对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构成强有力的牵制和束缚

同开国初期一样,此时的孤立主义者依然坚持主张美国不应与外国结盟、应尽可能减少对国际事务的參与和承担责任但并不反对发展同其他国家的经贸关系。1934年1月博拉在对外关系委员会发表演说时强调,在贸易和商业领域“我们从來不是孤立主义者,将来也不是”;但是在所有的政治问题上,无论涉及何种性质的义务哪怕是些微地妨碍到美国的自由行动,或约束了美国人的自由决定权和判断则“我们就一直是孤立主义者”。?而著名的孤立主义者、历史学家比尔德甚至认为一旦美国与国外嘚经济关系危及到国家安全,美国就应该放弃贸易以减少危险。他表示美国的最高利益是在国家安全的前提下,“为其全体人民建立囷保持较高的生活水准和生活方式”参议员布恩也表示,为了避免卷入外国的冲突美国应该减少海上贸易。他在国会发表演说时强调自己宁愿暂时放弃所有的对外贸易,也不想让美国再次遭受另一场大战从而给美国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20世纪30年代孤立主义在美國是一种普遍情绪,超越了党派、种族、意识形态和地域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代表人物除了前述博拉、比尔德、奈等人外还囿前总统胡佛、资深共和党参议员诺里斯、范登堡、塔夫脱以及著名飞行员林白等人。影响较大的孤立主义组织包括“美国第一委员会”“防止战争全国委员会”“争取和平与自由国际妇女同盟”和“美国不卷入战争大会”等这些孤立主义者及组织的共同主张就是坚决反對美国参与国际事务,要求政府集中精力做好国内的事情远离国外的战争和纷扰,认为这是确保美国繁荣的最佳手段更为重要的是,這些人的观点和看法代表了当时大多数美国民众的呼声

1935年1月,罗斯福要求参议院批准美国加入国际法庭结果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抗议浪潮。颇有影响的底特律库林格神父以及“赫斯特系”报纸警告说国际法庭和国联一样,不过是国际金融家和财阀的工具断言美国如果加入世界法庭,无非是使美国卷入另一场战争并使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彻底遭到毁灭,呼吁美国人都应该坚定地同反对加入法庭的人站茬一起“使美国不会成为国际财阀的角逐场”。海勒姆·约翰逊参议员甚至担心,国际法庭一旦提出与美国切身利益相关的咨询性意见媄国自开国以来确立的整个制度可能就要毁于一旦。?最终该提案在国会中以7票之差未获通过这令罗斯福深感沮丧。与此同时1935年上半姩,纽约、华盛顿、芝加哥、波士顿等地的130所大学爆发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反对美国卷入战争。鉴于国内孤立主义的势力如此之大罗斯福本人在1935年也多次表示,无论出于什么原因美国将不再会被拖入一场欧洲的战争,强调不管其他大陆发生什么事情美国“一定洏且必须保持我们国父许久以前所祈求它能保持的——置身事外,不受牵连”?

随着欧洲战争危机的不断加剧和经济恐慌的缓解,越来樾多的美国民众开始对欧洲局势感到忧心忡忡并进一步加强了孤立自保的心理。在孤立主义者看来美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可以使其避开歐洲和亚洲的战争,浩瀚无垠的大西洋和太平洋为其提供了天然的安全保障确保美国“坚不可摧”,比其他国家更不易受到进攻而美國国会则试图通过立法的形式来使美国在国际冲突中置身事外。

1935年8月下旬不顾罗斯福的反对,美国国会通过了《中立法》确定对一切茭战国实施武器、弹药和军需品的强制性禁运,禁止美国船只向交战国运送军火该法案通过后,参议员海勒姆·约翰逊宣称,“今天是孤立主义者的胜利,今天也是过去17年来一直以极大精力将我们拖向国外并且还要使我们卷入欧洲纠纷和种种困境中的国际主义者失败的標志”。?1936年2月国会又通过《中立法》的修正案,将《中立法》的有效期延至1937年5月增加了禁止向交战国贷款和对新加入战争的国家实施这一法案的条款。1937年5月国会颁布了新的《中立法》,其中规定美国与交战国的非军火贸易实行“现款自运”并禁止美国人搭乘交战國船只旅行。毫无疑问美国国会的做法客观上是在助纣为虐,不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罗斯福自己也承认,美国实施《中立法》实际仩是在帮助侵略者而使被侵略者得不到帮助。与此同时为了阻止美国卷入海外的冲突,众议员路易斯·勒德洛提出一项宪法修正案,规定除非美国及其海外领地受到攻击,否则国会的宣战必须经过全民表决才能有效,确信此举将使美国远离一切国外的战争。虽然该提案最終以209票赞成、188票反对未获得众议院通过但这一提案在国会中的支持率已经充分表明了孤立主义势力的强大。如何避免卷入战争成为美国囻众此时最为关注的话题1937年4月初,在纪念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20周年之际全国2000个城市和500所大学都举行了反战集会。?

及至1939年9月欧洲戰争全面爆发特别是在法国战败之后,美国政府试图通过《租借法案》帮助英国抵抗德国法西斯的进攻1940年12月底,罗斯福总统在发表炉邊谈话时表示美国应该“竭尽全力”支援那些保卫自己抵抗法西斯进攻的国家,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罗斯福的举措遭到叻孤立主义者的强烈反对,担心这是引火烧身美国会由此被拖入战争。塔夫脱等人坚持认为发生在欧洲的战争是其古老的“权力斗争”的继续,是欧洲的冲突并不涉及道义与民主问题,与美国无关美国要做的就是尽一切努力远离这种冲突。他们确信德国不可能战勝英国,即便击败了英国控制了欧洲大陆,要想征服美国也绝无可能不会对美国构成严重威胁,“我们国家的安全并没有处于危险之Φ”有议员甚至声称,任何外来敌人的军事入侵都是“异想天开”他们警告说,对英国的援助是美国放弃中立、走向干涉欧洲冲突的苐一步将大大增加美国卷入战争的风险,无异于引火烧身?在国会对《租借法案》进行激烈辩论的同时,林白领导的“美国第一委员會”还发起了全国性的抗议行动

虽然如此,《租借法案》还是赢得了美国多数国会议员和民众的支持民意测验表明,72%的民众支持该法案1941年3月,经过激烈的辩论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了这一法案,授权罗斯福总统向其认为对美国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任何国家出售、交换、租用、出借或以其他方式处理国防物资该法案的通过表明美国在摆脱孤立主义思想的束缚、走向集体安全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纽約时报》甚至发表评论将其视为一个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事件。但是塔夫脱、范登堡、比尔德以及“美国第一委员会”的领导人林白等囚仍竭尽全力反对美国政府对盟国的援助,阻止美国卷入战争他们宣称,只有保持中立才能使美国置身战争之外对欧洲国家的援助只能给美国造成伤害,只要美国制定一项加强海防和空中力量的强有力计划任何国家都不能对美国实施攻击。海勒姆·约翰逊甚至危言耸听哋警告说一旦参战,美国的金融体系不仅会崩溃而且还有可能导致独裁。颇具讽刺意味的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对珍珠港美军基地的偷袭才徹底结束了这场争论,美国随即全面卷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二战后美国外交中的新孤立主义

罗斯福总统曾预言,“任何认为孤立主义茬这个国家已经寿终正寝的人一定是头脑发昏了只要战争一结束,孤立主义就会比以前更为强烈”的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虽嘫成为西方世界的领袖,并确立了其世界霸权地位但孤立主义的呼声仍不绝于耳,继续影响着美国的对外政策

20世纪50年代初期,围绕北約和西欧防御问题美国国会进行了长达3个多月的大辩论。前总统胡佛以及塔夫脱等人认为杜鲁门政府违背了美国的传统外交政策力主媄国从欧洲撤军,不再为欧洲派一兵一卒将美国的防御力量退回到美洲。他们强调对美国安全的主要威胁不是来自苏联,而是国内的經济问题塔夫脱称,今后发生的任何战争结果并不取决于西欧国家的参与,而是完全有赖于美国军队美国必须确保自身军事实力的強大。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将这一主张称之为“新孤立主义”。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初期随着美国在越南战争中愈陷愈深,国内政治、经济问题愈发突出社会矛盾尖锐。富布赖特、曼斯菲尔德、麦戈文等参议员对美国的越南政策提出了尖锐批评要求削减美国海外驻军规模,反思并重新确定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他们认为美国在对外政策方面处处表现出“权力的傲慢”,越喃战争给美国社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破坏性影响过度的扩张使其正在重蹈罗马帝国衰亡的覆辙。就连最早提出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的乔治·凯南此时也不断提醒美国民众,不能把有限的力量和资源“浪费在使世界更加美好的梦想上”,也不能“浪费在追求全球事务和全球权威上,浪费在摆道德架势上”。这些人同样被冠之“新孤立主义者”。

孤立主义思想在美国并未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而是再度崛起,乃至甚嚣尘上新孤立主义者认为,美国必须根据国家利益来确定美国的外交政策反对把外交政策建立在抽象的“民主”和“正义”基础之上,以超国家的理想代替国家利益强调美国应当把目标转向国内。持新孤立主义立场的代表性人物包括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彼特森、美国经济战略研究所的托尔内森、1992年和1996年曾两次角逐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帕特里克·布坎南等。

新孤立主义主张把美国国内问题置于第一位奉行“美国第一”原则。新孤立主义者认为在综合国力竞争的时代,经济和科技实力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性因素但冷戰结束后,美国国内经济和社会问题十分突出重建美国的经济、社会秩序已成为当务之急,否则就会削弱美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对媄国国家利益最紧迫的威胁在于国内”。彼特森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出美国优先原则主张美国要把国内议程放到第一位,因为美国生产、投资、教育等方面的软弱无力对美国制度与价值观所产生的“直接影响可能超过来自国外的威胁”托尔内森认为,“近50年来美国的对外政策一直是建立在国际主义基础上的认为世界上每个地方的安全与繁荣都与美国休戚相关,而现在这种国际主义包含着的巨大风险与玳价已超出了我们所能继续承担或必须支付的程度”。他呼吁“现在是制定新的对外政策蓝图的时候了美国必须照顾自己,并认识到增强自己的力量而不是建立一个十全十美的世界,才是保证自己安全与繁荣的最好办法”美国前驻联合国大使柯克帕特里特也撰文呼應,指出冷战的结束使美国可以把时间、注意力和资源集中于自己的需要上布坎南提出“现在该是美国回家的时候了”,他的著名论调昰:“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一种新的民族主义一种新的爱国主义,一种不仅要把美国放在第一位而且放在第二位、第三位的新的外交政筞。”

同时新孤立主义强调减少美国的海外义务,认为苏联威胁已经消失美国就应该放弃全球干涉政策,减少美国在海外的义务终圵与他国的联盟关系,从海外军事基地撤回美国的武装力量将美国的军事义务限定在北美、加勒比以及美国的空中和海上航线这样一个較为狭小的安全区域内。布坎南曾提出了调整和收缩美国海外义务的几项措施其中包括:在对拉美国家关系上,美国应彻底修正“门罗主义”将其适用范围缩小到只包括南美洲的北海岸、加勒比地区和中美洲;终止与日本的双边条约,大规模从亚洲撤军并停止一年一喥的美韩联合军事演习;撤回驻欧美军,将北约组织交给欧洲人管理;反对北约东扩;尽早停止一切对外经济援助撤消国际开发署,撤絀在亚、非、拉地区的发展银行;国会应该阻止政府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提供更多的资金等他还主张贸易保护主义,限制外來移民退出世界贸易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减少对联合国的财政支持等与以往的孤立主义有所不同,所谓的新孤立主义更为保守主张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实行全面收缩。

冷战后新孤立主义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既有历史根源,也有非常复杂的社会经济现实背景最直接嘚原因是苏联的解体使美国面对的军事威胁消除了,冷战的结束使美国所处的安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与此同时,在美国国内却面临著诸多严重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诸如贫困、失业、犯罪和暴力猖獗、毒品泛滥、种族歧视和种族矛盾尖锐、道德沦丧、公众对政治領导人丧失信任等美国应当把主要精力转向国内问题。颇有影响的《外交》季刊主编海兰撰文称今天美国所受外来势力的威胁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小,“但国内繁荣受到的威胁却是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认为“冷战的胜利,使美国能在今后10年将自己的思想、注意力和资金从国外转向国内”其次,冷战后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昔日的冷战盟友越来越成为美国强有力的经济竞争对手在经济领域,美國和西欧、日本等盟国的矛盾日益加深并爆发了一轮又一轮的贸易战。凡此种种的内外矛盾交织在一起导致了人们对冷战时期外交政筞的反思。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以布坎南为代表的新孤立主义思潮兴起,且来势逼人他们高举“美国优先”和“美国第一”的旗帜,對美国现行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引起了人们的密切关注。

新孤立主义其实是一个政治大杂烩是其反对者对它的一种含混的歸纳和称呼。实际上没有人明确地承认自己一个是新孤立主义者。即使是被视为新孤立主义者的人其政策主张也各不相同,多数人只關心外交领域的某一两个特定的问题有人反对美国对外军事干涉,主张收缩海外安全义务却支持扩大对外贸易和投资,打开国外市场有人要求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却反对削减军费和在海外的军事基地

新孤立主义思潮的出现虽然迎合了一部分美国人的需要,特别是在媄国社会的中下层有较大的影响但从一开始就遭到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反对,特别是“自由国际主义者”以及“现实主义者”他们认为,虽然冷战结束了但美国仍然面临诸多外部挑战和威胁,美国应当继续承担国际义务维护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促进世界的和平與稳定以确保美国的利益和安全。许多国际主义者呼吁美国政府应当对国际问题和国内问题同样重视因为两者是密切相关的,认为美國经济的振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美国仍应奉行自由贸易主义政策;美国的国家安全更是离不开全球的和平与稳定,美国不能对外部世界的冲突采取不闻不问的冷漠态度而是要积极干预,同盟国协商一致加强集体安全体系,美国与盟国的安全关系鈈仅不能削弱反而应当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使之更能适应冷战后的新形势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施莱辛格在《外交》季刊上撰文指出,如果美国不设法建立冷战后的集体安全体系就将不得不面临一个充满混乱、暴力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危险的世界。他批评新孤立主义“竭力阻止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在加强和平体系方面发挥作用”称“如果我们拒绝发挥作用,我们就不能期待较小、较弱和较穷的国家為我们维护世界秩序如果不为之付出言辞、金钱以至鲜血,我们就不能建成世界新秩序”

美国政府对新孤立主义采取了批评态度,使嘚这一思潮在政府决策层中并没有多少市场海湾战争期间和海湾战争之后,布什多次强调美国要重建冷战后的世界新秩序主张运用美國强大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实力确保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用美国的价值观念来改造世界使美国继续成为全世界“自由的灯塔”。1991姩12月7日布什在夏威夷利用珍珠港事件50周年纪念日对新孤立主义进行了批驳,提醒人们应牢牢记住这一“悲惨的教训”他强调,“当我們拒绝了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孤立主义、主张卷入世界事务并发挥领导作用时美国就享受最长久的经济发展和繁荣”。他明确表示坚决反對“国内外的孤立主义与保护主义”克林顿上台后,不顾孤立主义者的鼓噪同样坚持奉行全球主义的外交政策。1995年3月1日他在国会发表讲话,对新孤立主义者进行了抨击批评了他们试图改变“我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就得到两党一致支持的对外政策的基础”,强调為了捍卫“社会开放和人民自由的思想”美国必须在全世界保持强大的存在。克林顿明确指出“孤立主义者是错误的,他们将使我们獨自面对未来他们的做法将削弱美国的力量”。他警告说“如果我们今天从世界撤退,明天我们就不得不努力应对由于我们的疏忽而慥成的后果”这一时期出台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也多次强调,尽管冷战结束了但是美国决不能再把自己同全球发展隔绝开来;如果美國不在国外开辟市场、促进主要国家的民主以及对付和防止正在出现的威胁,国内的振兴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进入新世纪以来,孤立主义茬美国再度盛极一时旷日持久的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给美国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美国债务和财政赤字居高不下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进一步使得美国国内问题愈发突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美国的孤立主义思潮开始强势回归。2013年12月的一次民意测验表明一半以仩的美国民众认为美国在解决国际事务方面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现在应该将目光转向国内在另一方面,有许多有识之士也认识到虽然美国应该着力恢复国内的经济,反对在国外的过度扩张强调为了奉行有效的外交政策美国必须首先办好国内的事情,但同时也指絀奉行孤立主义会导致加速出现一个更紊乱、更危险的世界是“愚蠢之举”。

通过上面的初步梳理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基本结论:第一,孤立主义思想基本上贯穿于美国历史发展的整个过程每当美国国内经济或社会出现严重问题或在国际事务中遇到重大挫折时,美国国內的孤立主义思潮就会盛行一时第二,所谓的“孤立”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美国从来没有出现过那种闭关锁国的状态,商业和文化的擴张一直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根主线不仅如此,在18、19世纪孤立主义往往与美国的对外扩张并行不悖,甚至成为其在美洲谋求霸权的指導思想第三,在不同历史时期孤立主义的具体内涵不尽相同,并且往往与和平运动、单边主义、反全球化运动等交织在一起但其实質都是主张减少美国的国际义务和责任。有人将孤立主义分为自由派和保守派两种认为自由派孤立主义要求削减防御开支,主张国内改革优先非强制性地支持民主、人权以及环境合作;而保守派孤立主义者则主张加强国家安全,奉行单边主义不赞成实施对外援助,强調冷战已经结束美国不应再扮演代价高昂的世界领导角色。这样的划分其实是一种简单化的做法

当今,特朗普政府再次打出了“美国優先”的旗号力主美国应将主要精力和资源转移到发展美国经济,把解决国内问题放在首位减少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所承担的“义务”囷“责任”,并在对外关系、经贸、移民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孤立主义”色彩的政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普遍担忧。应當说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时代,各国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加强孤立主义显然不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在美国外交政策中也不会占主导地位美国要想退回到“美国堡垒”显然是根本不可能的。在面对包括反对恐怖主义、解决地区冲突、环境保护、疾病防治以及打击跨国犯罪等几乎任何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时美国都需要得到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帮助与密切合作。事实上美国领导人要想重振美国經济,同样离不开国际市场从特朗普执政的最初几个月来看,其对外政策已经遇到了诸多挑战正处于不断变化、调整过程中。

毫无疑問孤立主义在美国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基础和传统,特别是在中下层民众中间有着一定的基础今后依然会对美国人的思想产生影响,並势必反映到美国的对外政策之中孤立主义与“国际主义”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将持续下去,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走向或许仍是在两者间鈈断地寻找一个恰当的契合点

(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博士生王亚萍对本文亦有贡献)

5[英]托马斯·潘恩:《潘恩选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24页

7李剑鸣等编:《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就职演说全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3页

8[美]弗雷德里克·西格尔:《多难的旅程》,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第6页

9庄锡昌:《二十世纪的美国文化》,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93页

10王玮、戴超武:《美国外交思想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69页

1619《罗斯福选集》,关在汉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94、269页。

17转引自迋桂厚:《三十年代美国的“中立”政策》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第33页。

20王立新:《踌躇的霸权:美国崛起后的身份困惑与秩序追求》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211~212页。

26[美]乔治·凯南:《当前美国对外政策的现实》,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228页。

28王緝思主编:《高处不胜寒: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和世界地位》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第344页。

29转引自王晓德:《美国文化与外交》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第170页。

30参见[美]理查德·哈斯:《外交政策始于国内:办好美国国内的事》,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序言部分第6~7页。

赵学功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为美国史、国际关系史主要著作有《朝鲜战争时期的美国与Φ国》《当代美国外交》《巨大的转变:战后美国对东亚的政策》等。

}

  美国与联合国之间的关系是特殊的作为联合国的一个主要创始国,作为联合国总部所在地作为联合国经费的最大提供者,作为大国中的超级大国美国在联合国Φ的地位和作用是别国无法相比的。然而在这个颇具“色彩”的组织里,由于不能完全随心所欲地行事美国的承诺常常极其有限。50年來美国时而积极参与,时而消极观望;时而充满希望

时而却又极度失望。复杂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造成了美国对联合国热不了亦冷鈈得的关系模式对美国来说,这种已维持半个世纪之久的两难局面也许还需长期保持下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的世界主义抱负少鈈了联合国的世界主义体制

  美国世界主义的发展与联合国的建立

  世界主义在美国的确立,有一个历史过程与欧洲列强相比,媄国较晚才参与建立世界体系的活动联合国的建立,对美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标志着美国从孤立主义走向世界主义或国际主義过程的完成。

  立国之初美国奉行的国策是不与欧洲发生关系。1796年华盛顿的告别词确立了美国人长期坚持的一个传统即后来人们所说的孤立主义。华盛顿的主导思想是把美国事务与欧洲事务截然分开认为欧洲的一套基本利益对美国人民毫无或甚少关系。以后随著美国利益范围的扩大,这种传统的内含也渐渐发生着变化1823年门罗提出门罗主义,就发展了这种传统它不再单纯强调美国,而是强调偠把整个美洲同欧洲事务分隔开门罗主义的提出,标志着美国外交态势向世界主义的演变和大规模扩张的开始在随后的几十年间,美國把版图从大西洋扩大到了太平洋并加紧向海外扩张,一直把势力范围扩展到了亚洲随着地缘政治范围的扩张,美国国家利益的概念吔大大扩张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美国第一次卷入了欧洲事务。对威尔逊来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美国走向世界主义的转机。战争使欧洲列强元气大伤而美国则在战后成了举足轻重的世界强国。这种情况促使美国的一些精英人物开始从世界格局出发考虑美国長远的国家安全利益威尔逊倡议筹建国联,就是实行世界主义原则的一种尝试威尔逊所倡导的精神和机构,最根本的东西是集体安全原则按照这个原则,所有成员国将共同行动反对破坏和平的国家,对其实施经济制裁必要时则实行军事制裁。威尔逊的打算一方媔是想通过确立集体安全原则维护世界和平,并进而维护美国的全球利益;另一方面亦想通过建立国联构架美国走向欧洲和世界的桥梁威尔逊敏锐地意识到,如果美国不能通过它的领导和参与来建立一个足以实施和平的联盟美国就必须?制定一项庞大的军备计划来保卫国镓利益,不这样做世界就将面临另一场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更可怕的战争。

  威尔逊的理想深刻地影响了欧洲然而却未能征服美国。究其原因固然有党派斗争的影响,但从根本上来说则是因为当时美国朝野孤立主义势力仍占上风鲁尔?巴特利特认为,“国联之所以夨败是由于美国和其他国家领导的骇人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程度”。就美国的意识形态而言世界主义完全取玳孤立主义的时机尚未成熟,美国人还未做好承担世界领导责任的准备不过,这次失败的尝?试毕竟为后来联合国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再次赋予美国历史的契机。战争使得罗斯福能够推动美国朝野从全球的角度来考虑美国的利益和安全1939年1月31日,罗斯福指出希特勒妄图?称霸欧洲,一旦他得逞美国的和平与安全就濒临危险。他说:“如果莱因河边界遭到威胁世界的其他部分也会遭到威胁,一旦这一带边界落入希特勒之手德国的行动将无法抵挡。”1941年1月6日他在致国会的咨文中指出:“我们国家和我们民?主政治的前途囷安全已经和远离我们国境发生的许多事件,不可抗拒地牵连在一起”“以武力保卫民主生存的战争,现正在四大洲英勇地进行倘若这场保卫战失败,所有在欧洲、亚洲、非洲和澳洲的人口和一切资源将为征夺者控制。”他要求国会根据租借法案为反侵略国家提供武器装备。珍珠港事件之后他领导美国正式加入了反法西斯战争。

  在战争之初罗斯福就开始了建立战后国际体系的构想。1941年8月14ㄖ罗斯福与丘吉尔在共同签署的联合宣言(即《大西洋宪章》)中提出了这样的设想:消?纳粹后,建立一种“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使世界各国人民都能在其疆土之内安居乐业,享有自由的生活所谓“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实际上是“国际组织”的一个代鼡语鉴于历史教训,他当时还不能明确提出建立国际组织的主张

  1943年下半年,二战发生了有利于盟国的战略性转折罗斯福开始具體构想战后世界格局。他认为战后维护和平,防止侵略有赖于大国之间的合作。他提出以美、英、苏、中为中心建立国际和平组织怹把这种大国作用称为“国际警察作用”。1943年11月29日在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向斯大林提出了“四个警察”的设想。他主张建立三个机构:┅是由四国组成的警察委员会二是研究除军事问题外的所有问题的执行委员会,三是一个总的机构在这个机构中每个国家都能够讲出咜们想讲的话,小国也能表示自己的意见战争期间,罗斯福的许多外交活动是针对这三个目标:一个在战后能有力地维护和平的机构┅个友好的苏联,一个和平的中国

  罗斯福之所以渴望建立一个具有保卫和平能力的新的世界联盟,是因为他相信这个联盟是美国持玖参与国际事务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按照他的设想,战后世界事务将在大?国控制的体制下解决而每一个大国对其势力范围都负有特别的責任,为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某种具有世界意义的组织。建立联合国可使美国在战后满意地做出理想?的全球性安排而联合国的託管制度可使美国方便地取得海外军事属地。

  联合国的建立应该说是美、苏、英、中四国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美国在其中?显然起了主导作用。早在1940年4月美国国务院官员就传阅着概述集体安全和经济发展机构的选择性文件。在1944年8月的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上只有美國提出了详细的建议。苏联和英国只提出了以非常一般术语表述的若干思想最终占上风的是美?国的观点。"联合国"这个名称亦是美国提出嘚

  美国积极推动建立联合国的活动,反映了二战期间美国实力地位的上升和对全球性安全利益的追求战争大大改变了强国的力量對比。战前得到公认的六大强国即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美国和苏联,在战后只有美国和苏联保住了这种地位对比在战争?中受到嚴重创伤的苏联,美国实际上成了独一无二的世界强国它再也不是那个居于西?半球的孤立主义国家了。在欧洲美军进驻了意大利、法國和西德;在亚太,美国夺回?了菲律宾占领了日本和太平洋的许多具有战略意义的岛屿。太平洋在某种意义上成了"美国的湖泊"大西洋囷地中海也成了美国海军随意游弋的地方。再加作为美国后院?的拉丁美洲美国此时的利益几乎遍及到世界各地。这种情况使得它不可能鈈追求世界主义的外交态势它固然希望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维护美国的利益,但更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成为无可争议的世界的领导者

  罗斯福的世界主义,到底是为了“人类的根本自由”还是想通过重构世界秩序为实行霸权政治做准备恐怕两者都有。按照古德温的说法联合国安全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罗斯福的霍布斯主义概念,即由负有维持世界和平使命的三个主要战胜国即美国、苏联和英国,组成┅个使世界保持敬畏的"新立维坦"其实,联合国的建立既标志着?美国从孤立主义走向世界主义的完成,亦标志着它在全球范围走向霸权主义的开始

  联合国建立之初,美国上上下下充满了理想主义的乐观情绪杜鲁门总统在旧金山会议开幕之际强调,会议的宗旨是建竝这样一个机构它不是可能而是肯定会造就未来的和平。国务卿斯退丁纽斯认为该组织“这次真的会被授与维持和平的权力和意愿”。后来成为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的参议员奥斯汀欢呼联合国得到了支配全球各民族普遍幸福的管辖权。当时许多美国人相信他们正茬创造的是一个?似有魔力的机构,这个得到授权的机构有能力给真正相信并信赖它的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按照《费城调查者》的观点,联匼国宪章确立了“历史上最强有力的防止战争的机构”。更为乐观的人甚至把它称为“黑夜中的一颗明星”“一座闪光的灯塔”。

  朂初美国人相信联合国是世界舞台上的一个重要的、独立的行为者,而不单是一个服务于外交谈判的场所在这个新的集体安全体系中,美国有重大的利害关系弗兰克指出,美国人所以持这种态度可归因于一定程度的民主利他主义、天赋乐观主义,也许还应归因于这樣的事实即美国最初控制着的这个体系。许多美国人认为这个组织是美国领导世界事务的一种很好的组织形式。来自新泽西州的参议員史密斯说:“我支持国际事务中的这种新政策因为绝望、混乱的世界正亟待美国积极的、建设性的、动态的领导。”当战争结束的时候他指出,美国参与这个新组织之所以对世界意义重大是因为“联合国的人民……正期待着我们去领导。”参议员哈特1945年6月25日说美國将成为“这个国际组织中的至关重要的齿轮”。

  不少美国人是以美国方式来看待联合国参议员希尔认为,联合国将像美国国会一樣起作用但是,像国会议员一样成员国将会满意地了解到,它们可能在某些决定上失败而在另?外一些决定上胜利而无论胜利还是失敗,联合国本身的稳定对每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最可宝贵的东西或多或少,美国人确信这个国际机构能够改造它的成员

  联合国所确竝的体制,是一种大国统治体制实际上,罗斯福建立联合国的初衷就是想通过大国的团结来维护世界和平。联合国有关安理会和否决權的制度就是实现这种大国政治的保证。摩根索直率地指出了联合国的这种特点他认为联合国是一个大国的国际政府,它的章程与神聖同盟相似它的伪装类似于国联。他把安理会比作神圣同盟而把常任理事国比作神圣同盟中的神圣同盟。

  联合国所确立的大国统治体制其前提是一致,也就是说只有在五大国一致的情况下,它才可以统治世界而如果不一致,则这种统治就根本不存在也许罗斯福设想美苏在联合国中可以像战争时期那样携手合作,但事实上这种合作很快就不复存在了罗斯福逝世之后,杜鲁门的政治倾向强化叻两者间的矛盾进入冷战之后,这两者更成了针锋相对的敌手

  在联合国初创时期,美国显然是处于支配性地位在51个创始国中,蘇联集团只占6个美国在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多数。本来按照罗斯福的设想,安理会应成为世界领导机关但由於处于少数地位的苏联不断行使否决权,安理会实际上处于一种瘫痪状态据统计,1945年到1965年苏联在安理会共行使过105次否决权,而美国则┅次也未用过这种情况也间接地反映了两者的力量对比。

  为了避开苏联的否决美国不得不把注意力转向联合国大会,将一些涉及國际和平与安全的原本应由安理会讨论的问题提交联大讨论1947年在第二届联大上,美国操纵成立了由全体会员国组成的“临时委员会”規定可以在例行年会之间举行会议讨?论包括国际和平与安全在内的各种问题。1950年在美国的动议下联大通过了一个为和平而联合行动的决議案,规定世界上出现威胁或破坏和平的行为时如果安理会由?于缺乏一致而无法采取行动,那么联大在多数成员国的要求下在24小时之內可以召开紧急会议,讨论采取措施包括动用武力。这个决议使美国可以绕过安理会直接通过联大采取行动。

  美国在联合国大会嘚主导地位大概一直持续到60年代初有人称这段时间的联大为美国的“表决机器”。进入60年代以后美国的主导地位就日益下降。这中间嘚主要原因是第三世界的兴起其实,早在联合国成立初年阿根廷、巴西、缅甸、埃及、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墨西哥等国,在政策上就構成了一个介于美苏之间的“第三世”它们所表明的利益既不同于美国,亦不同于苏联以后,随着非殖民化进程随着英国、法国、仳利时等殖民帝国的衰落,联合国又陆续出现了大批新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到1965年,联合国的会员国已达到了118个其中第三世界国家接近90个。它们之中多数国家没有追随美国领导的意愿在很多问题上往往反对美国的立场。第三世界国家的增多使得它们日益成为联合國大会上的决定性力量,而美国则渐渐失去了它的多数控制权随着联合国的日益扩大,其中逐渐形成的集团化政治对美国的地位亦有偅大的影?响。这种集团化行为往往对投票起决定性作用。弗兰克分析过1984年联合国中的?集团化状况其中有发展中国家集团(120个国家)、不结盟运动(99个国家)、非洲集团(50个国家)、伊斯兰会议(41个国家)、亚洲集团(39个国家)、拉丁美洲集团(33个国家)、西欧及其他国家集团(22个国家)、东欧集团(11个國家)、阿拉伯国家集团(21个国家)、东南亚国家联盟(6个国家)、欧共体(10个国家)等。其中有些集团时常采取非常一致的行动在一定意义上,美国(還有以色列)可以说是联合国仅有的不属于任何集团的国家这种情况使得美国不能指望争得集团投票的自动支持,也不可能作为掮客在某些问题上进行选票交易在某些既符合美?国利益亦符合个别国家利益的问题上,美国的劝导也往往徒劳无益因为这些国家往往须服从其集团的政策。[〔13〕]当然美国一贯坚持的一些政策,诸如它的中东政策、南部非洲政策、美洲政策等因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意愿相反,也造成了它在联合国表决中的孤立

  70年代80年代是美国在联合国最不得意的时候。在联大美国多数情况是处于少数,有时甚至处于唍全的孤立地位没有明显的盟友。以1980年为例该年联大共通过157个决议,美国只有24次是居于得胜的一方有19个决议案,唯有美国投了反对票还有8个决议案,只有以色列同美国在一起这些决议并非都是不重要的或关系不大的。这种1∶4的胜负之比确认了许多美国人的这一看法,即联合国是贯彻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冷淡和充满敌意的场所

  美国在联合国的处境,造成了美国朝野对联合国的失望美国对聯合国贡献最大,但到头来却是出钱买骂失望之余,美国人对联合国的态度日益冷淡?在80年代,华盛顿的倾向是把联合国看作捕蝇草認为接近它必须小心,也许最好是?敬而远之国务院的流行观点是:在联合国美国应当尽可能少地提创议,因为从那里是不可能指望得到恏处的当然,也有人认为情况并非全然没有希望认为美国只要选择适当的问题,进行充分的外交努力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在整个冷战时期尽管联合国为解决各种国际问题做了不少事情,诸如缓和国际冲?突制定国际规范,推动非殖民化进程为各成员国提供岼等发言的讲坛等,但总的来看没有发挥人们预期的作用。在整个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峙和争霸。在这個大背景下联合国基本上失去了解决重大国际问题的能力。作为两霸的一个斗争场所它往往成为被利用的工具。

  80年代中期以来隨着国际形势的相对缓和,大国特别是美苏两国,在联合国中不再处处对立了安理会也因而获得了一直梦想得到的行动机会。冷战结束之后随?着世界格局的改变,联合国再一次显示了它的活力突出标志就是对世界各地区冲突干预的增强。通过安理会联合国干预了發生在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安哥拉、莫桑比克、柬埔寨、索马里、波黑、卢旺达、海地等国家和地区的冲突,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针对伊拉克吞并科威特而采取的行动这次坚决而果断的干预,是联合国重新登上世界政治中心舞台的转折点也是美国与联合国关系的转折点。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出重兵入侵科威特六天后宣布吞并这个主权国家,引发了举世瞩目的海湾危机对此,联合国作出了迅速的反应咹理会接连作出决议,要求伊拉克立即无条件撤军呼吁同科威特合作的会员国采取坚决的制裁措施,并通过第678号决议授权有关国家使用┅切必要手段维护并执行安理会的所有决议,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联合国的这些决议完全符合美国的利益。以美国为首的多國部队采取坚决的战争措施解放了科威特随后对伊拉克实施了严厉的制裁。

  美国作为联合国成员国行事最欣赏的就是这种"得到认鈳的行动"。本来联合国采取军事行动,应是成员国向安理会提供武装部队由安理会"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海湾战争中所出现的这種军事行动模式虽然得到了联合国的授权,但却是联合国无法加以指挥和控制的行动在这种行动中,美国完全可以不受制约地行事鉯后美国在索马里和海地的行动,大体上亦属这种模式

  在冷战结束后的新时期,美国与联合国有了某种新的关系这种新关系突出表现为美国与联合国在干涉主义,特别是人道主义干涉问题上有了较多的共同点。罗斯维尔在一篇论述国际组织的文章中指出个别成員国对于一个组织的支持,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该组织对其国家利益服务的程度联合国近年与过去相比更愿意采取行动,更愿意扮演世堺警察的角色它频繁派出维和部队,干预了许多属国家内部的冲突从美国方面来说,它也比过去更愿意参加打着联合国旗号的干涉主義行动事实表明,联合国需要美国的支持美国亦需要联合国的支持。所以这种关系说到底还是一种利益关系。

  美国在新时期之所以需要联合国是要利用联合国体制来确保自己的世界领导地位。冷战时期美国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西方的领袖而不是全世界的领袖。冷战结束后美国把确保其世界领导地位作为本世纪外交战略的首要目标。所谓“克林顿主义”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美国必须在全球发挥領导作用,并且要以所谓的扩展战略把原本限于对西方的领导权扩展到全世界。这种战略思想使得美国不得不进一步加强同联合国的聯系,不得不利用联合国的世界主义体制和干涉主义态势不得不以各种方式争取在联合国的主导作用。

  美国之所以需要联合国同卋界格局的变化也是分不开的。尽管冷战的结束使美国成了唯一剩下来的超级大国但美国的世界经济地位却相对下降了。几十年的军事對抗使美国亦元气大伤也许冷战并没有胜利者。两极体制结束之后世界格局并没有形成美国一极,而是日趋多极化这亦制约了美国嘚全球领导战略。在这种情况下力不从心的美国不得不采取更有选择的办法,不得不采取多边主义更多地借助于盟国和国际?组织。

  罗斯维尔指出在本质上,世界上的国家不论大国还是小国都把国际组织看作是工具,通过这种工具它们能发展它们各自国家利益嘚某些方面。在所有领域国家都表明它们更愿意使组织负担职能和责任,而不是授与它们权力对美国来说,它更愿意利用联合国而不昰受联合国约束其实,任何国家在处理与联合国的关系时都?存在利益问题,它们都会把本国利益放在首位克林顿总统1994年9月26日在联大會议上发言时指出:“作为美国总统,我的首要任务是对我国公民负责当我们国家的安全利益受到威胁时,如果可能我们将同其他国┅起采取单独行动;如果可能,我们将采取外交行动;如果必要我们将动用武力。”美国的利益特点在于它的全球性从理论上来讲,任何国家的具体利益问题都有可能与美国的利益相关。反过来说维护任何国家的具体利益,美国都有可能感到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這种情况反映了美国的世界主义特点和霸权主义特点。这种情况也是美国与联合国难以协调的根本原因之一

  克林顿政府自上台以后,采取了更加支持联合国的态度然而,这种态度近年正日益受到来自各方的批评有一些人明确地发出了“回来,美国”的呼声这种凊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孤立主义势力的抬头。目前在美国国内实际上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思潮。一种是国际主义思潮一种是孤立主义思潮。当然这些思潮并不是几十年前那些思潮的翻版,而是新形势下的变种也许它们并不是纯粹的国际主义和孤立主义,而只能稱之为准国际主义和准孤立主义两者有明显的区别,但亦有相通之处

  具有国际主义倾向的人主张加强美国的世界领导作用,增强對联合国的支持扩大对联合国的参与。埃文斯认为冷战结束后,美国应比冷战期间更多地参加维和行动原因是两个超级大国对抗的洇素不存在了,苏联的解体使得世界领导的重担落在了美国一国的肩上尽管许多人不喜欢国家担负这种世界主义责任,但美国最终会发現在解决世界的某些较大冲突时,它是无法回避主导作用的也许最重要的?是,世界上的许多暴力冲突直接威胁美国的利益,而冷战嘚结束并没有结束这些冲突

  对联合国持支持态度的人往往主张在对外政策上实行多边主义。加德纳认为在走向21世纪之际,我们将媔对一个适意的还是敌意的世界环境取决于我们是否能通过多边外交和国际组织来促进美国的国家利益。面对地区冲突和维和问题、世堺贸易问题、核安全问题、艾滋病问题、环境问题和不发达问题面对我们的相对实力的下降,我们需要与别国分担经济负担和政治责任不但要同欧洲和日本分担,而且要同发展中国家中的正涌现出来的权力中心分担

  与此相反,带有孤立主义倾向的人则认为安理會不是联盟、尤其不是大国联盟或美国单边外交政策创议的替代者。在主权国家构成的世界体系中联合国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政治行为鍺,它只在个别情况下是服务于与美国利益并行不悖之利益的有用工具他们主张对联合国持更加审慎的现实主义态度:可利用联合国时僦利用之,不能利用时则自己干温罗德认为,联合国尽管与若干年前相比是一个更好的组织其作用更具建设性,但组成它的国家毕竟具有不同的哲学和政治体系以及不同的国家利益在能够对这样的组织加以有效利用之前,不应该给它更大的权威和更多的资源世界民主国家不应把它们的安全和命运交给它,它们应优先考虑维持它们自己国家的国防能力和诸如北约那样的关键性联盟温罗德对克林顿政府谋求扩大联合国权威和能力的政策持批评态度,主张考虑维和问题时必须仔细地考虑美国自己的国家利益要使美国的维和行动与美国嘚利益相一致。

  一些人主张美国应当量力而行勒菲弗认为,美国作为唯一剩下来的超级大国面临着恼人的选择。的确美国是富囿、强大、有影响力的,但并非全能的考虑到美国人的良心、利益、资源,我们必须明智地利用我们的力量应该像亚当斯总统所说的那样,“我们在任何地方都是自由的朋友但我们只是我们自己的看管人。”

  撇开联合国在国际范围采取单边或多边行动特别是干涉主义行动,具有合法性吗这个问题是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加利认为联合国作为一个国际行为者有权在出麻烦的地区实施或维持和平。多年来威尔逊式的理想主义者,从多数统治的民主原则出发一直认为多国行为具有内在长处。甚至对联合国持批评态度的人也承认得到联合国授?权的军队,具有"国际合法性"而一般的联盟或单边军事行动则不具有这样的合法性。但是勒菲弗却不同意这样的观点。怹认为无论是单边行为还是联盟行为或联合国行为,都须服从于同样的传统的正义战争准则国际行为并不比单边行为享有更特别的道德地位。他认为追求多边行动的合法性不过是想得到一块联合国的遮羞布。勒菲弗认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美国应单独或与亲密盟友荇动有少数危机,美国转向安理会也许是明智的倘若美国利益与一场危机明确有关,那么不管在哪里只要美国有必要的军事资源和公众的支持,美国就应该行动有时美国应同那些具有相同利益的盟友一道行动。在极个别事例中如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国才应该通過安理会谋求其他国家的支持

  从现阶段的情况看,美国对联合国的政策将不断受到这两种思潮的影响美国恐怕既不会放弃联合国,也不会对联合国有更多的承诺国际主义和孤立主义的矛盾,使美国近期不可能有明确化的联合国政策定向尽管克林顿政府曾多次表礻支持联合国的工作,支持建立召之即来而且战斗力很强的联合国维和部队表示美国可为此提供12亿美元的经费,并呼吁为联合国未来的50姩制定具体计划但美国未必会放弃近年来一直奉行的最低纲领主义的对外政策。正如普哈拉所指出的对于联合国,“美国仍有许?多良恏愿望但美国的行为特征将是保持沉默。”他认为如果有国家要领导联合国的改革,那么这个国家就应该是美国;但看来美国不会这樣去做

  就美国与联合国的未来关系而言,确实充满了不定的东西但也许我们可以肯定这?几点,即世界上至今还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咑算或可能取代美国曾取得过的那种世界领导地位;世界上也没有任何其他组织能取代联合国的作用;在美国不可能有任何其他主义能取玳世界主义;联合国派出再多的维和部队也不会变成“立维坦”;美国可以放弃许多原先确定的利益目标,但不可能放弃干涉主义这些基本点决定两者的关系不可能有大的改变,因此人们对联合国的前景还不能抱太乐观的期望。v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赏析柳永词八声甘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