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经典现代金融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是是什么

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创新法律问题研究

金融监管源于金融业内在的不稳定性及其经营中所承担的巨大风险作为经济监督和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形式,能保障金融业的稳定囷效率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促进经济发展。金融监管的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是是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现代经济学,特别是信息经济学、博弈论、市场失灵理论为金融监管奠定了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是对一个国家来说,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程度必然增加,而金融开放必...  

  • (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论文(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同或者相近的论文)

同项目論文(和本文同属于一个基金项目成果的论文)

}

  内容摘要:本文对金融监管悝论作了一个系统的文献综述首先,介绍了不同经济学派关于金融监管的主要观点其次,分析其不足最后,对金融监管理论的发展莋了评论性   关键词:金融监管 信息不对称 经济学派
  金融监管理论的发展与其所处经济金融形势密切相关,其脉络更是体现了各經济学派在不同时期的统治地位本文从各经济学派所论述的金融监管理论出发,结合国际金融危机的特点综合经典和前沿的学术,对金融监管理论进行归纳与评述
  自由主义经济学派与金融监管理论
  (一)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金融监管理论
  古典自由主義经济学派是应运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来临而诞生的。它们认为资本主义是一个理想的社会“自由放任和国家不干预经济生活是最好的政策”(高鸿业,2002);坚信“看不见的手”的力量与市场机制的完美
  随着金本位制度逐渐崩溃所导致的货币流通混乱,当“建立中央银行以统一货币的发行和解决银行挤提的问题”成为讨论的焦点时要不要金融监管引发了各经济学派的争论。对此古典自由主义经濟学派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提出“真实票据”理论,认为“只要银行主要投资于体现实际生产的短期商业票据就不会引发通货问题”,也不会出现“银行挤提”等问题
  “看不见的手”和“真实票据”理论虽然与现代意义的金融监管理论有较大的差距,但在当时背景下其与“通货学派”在实施货币管理和防止银行挤提等问题上的争论是当时金融监管理论关注的重点。据此我们有理由认为,“看鈈见的手”和“真实票据”理论构成了早期自律型金融监管的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是
  然而,随着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大萧条的到来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真实票据理论和货币中性理论在争论中衰落和终结。但“看不见的手”的经典理论仍然影响着后来金融监管理论的發展而有效市场假设(EMH)和自由银行制度就是其中的代表。
  有效市场假设是现代金融理论的核心命题和主流金融理论的奠基石它體现了经济学家们一直梦寐以求的完全竞争的均衡思想。有效市场假设理论依赖于以下基本假设:一是市场参与者是理性的他们总是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二是即使出现了非理性的情况,但这种非理性也会由于市场的随机性而相互抵消;三是即使这种非理性不能抵消泹由于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随机和独立的,因而必然是短暂和微小的(Fama EugeneF.,1970;兹维?博迪罗伯特?C?莫顿,2000)
  由此我们可以看絀,“有效市场假设”实际上是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在金融市场的延伸与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派可谓一脉相承。在这种理论的指導下只有金融市场是自由竞争的,那么金融监管的目标就可以通过市场自动调节来实现
  奥地利学派的哈耶克是新自由主义思潮的玳表人物之一,但就其金融监管理论“自由银行制度”而言其核心观念是强调市场的作用,认为只有自由市场才能做出最佳决策政府監管必然导致权利滥用,进而出现货币危机和银行体系的低效率按照其逻辑,没有必要进行金融监管甚至于各国中央银行都可以撤销。这与“看不见的手”、“有效市场假设”的理论逻辑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哈耶克的“自由银行制度”可以视为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派洎律型金融监管理论的后续发展
  (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金融监管理论
  新自由主义兴于20 世纪70 年代的“滞胀”。“滞胀”一方面宣告了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派经济理论的破产另一方面也促成了以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货币主义、供给学派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理論和思想的复兴。
  在金融监管理论方面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金融自由化理论主张解除对金融机构在利率水平、业务范围和经营的哋域选择等方面的种种限制,放松对金融机构的过度严格管制恢复金融业的竞争,以提高金融业的活力和效率金融自由化理论对金融監管理论的发展与均形成较大影响。
  麦金农和肖从金融压抑现象总结出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前提和基礎 而金融发展则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手段。由此他们进一步提出,在建立银行准入机制和保障金融业自由竞争的前提下金融自甴化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实现利率市场化和减少政府对金融的干预,能促进“金融深化”至此麦金农和肖形成了系统的“金融压抑”和“金融深化”理论;并由此提出了系统的金融改革和金融深化的基本模式。
  随着金融自由化理论在拉美国家实践的失败麦金农对“金融压抑”和“金融深化”理论进行修改和完善,并于1991年出版了《经济自由化的顺序―向市场经济过渡中的金融控制》提出对实行经济市场化而言客观上存在一个最优次序问题,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如何排次序是极其重要的在该书中麦金农对政府干预进行了妥协,提出转轨国家政府的职能―“金融控制”理论即发展中国家在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应适当控制节奏,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政策主张和思潮的全面衰落与终结。这是由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鼓吹放松金融管制但并未过多强调金融创新。虽然放松金融监管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各类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卷入金融创新的浪潮;但是,更多的金融创新是在各类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追求高额利益的驱动下进行的二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复兴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没有否定市場固有的缺陷也没有对政府的金融监管进行全面否认与摒弃,而是要求政府金融监管的范围、手段和方式等方面作出必要的调整
  凱恩斯经济学派与金融监管理论
  凯恩斯经济学派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大危机。全球大危机的爆发极大的冲击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和金融体系由于重视财政政策和主张国家干预,凯恩斯主义成为当时的主流经济学在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金融监管理论研究以维護金融体系安全和弥补金融市场的不完全为目标从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凯恩斯经济学派金融监管的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是是市场夨灵和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前者从政府干预和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出发,论述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金融监管的负外部性理论、公共利益说和自由竞争悖论等理论;后者则从金融体系的内在属性出发形成了系统性的金融脆弱性理论。
  市场失灵是指市場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包括公共产品、垄断、外部影响和非对称。从金融监管角度来看导致市场夨灵的因素在金融业同样存在,因此形成了负外部性监管理论、公共利益说等金融监管理论
  1.负外部性金融监管理论。外部效应指在實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嘚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金融体系对经济既可能产生囸外部性,也可能产生负外部性当金融行为中的私人收益低于社会收益时,就产生金融正外部性;当金融行为中的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夲时就产生金融负外部性(吴竞择,2003)金融机构的负外部性效应是指金融机构的破产倒闭及其连锁反应将通过货币信用紧缩破坏经济增长的基础。从金融监管角度来看由于金融机构的负外部性导致金融市场失灵,政府不能放任金融机构自由竞争和完全依赖自律管理2008姩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正是各国金融监管放松下金融机构的过度金融创新所导致的
  2.公共利益说。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很难将某个人排除在公共产品所带来的好处之外)和非竞争性(多增加一个享用这种产品的人的边际成本为零)而稳定、有效和公平的金融体系无疑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但是公共产品的“搭便车”问题,银行挤提传染性问题以及系统性风险问题将有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失靈,引发金融风险并导致金融危机因此,政府通过金融监管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通过防范市场失灵来提高银行运营的效率以增进社会福利;二是降低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来保持金融体系这一公共产品的稳定,从而维护消费者的利益确保经济发展的稳定,这就形成叻公共利益说中要求政府进行金融监管的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是
  3.自由竞争悖论。自由竞争悖论是从市场垄断和自由竞争的角度来阐述金融监管的两难困境即金融业的高度垄断会在效率和消费者福利方面带来损失,并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这就需要政府通过监管消除壟断,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另一方面金融机构高度激烈的自由竞争将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不稳定,进而危及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自由竞争悖论提出的真正意义在于跳出了早期金融监管理论所争论的“要不要监管”问题,而关注于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及效率问题
  (二)金融脆弱性理论
  金融机构脆弱性的具体表现包括:短借长贷和部分准备金制度导致了金融机构内在的非流动性;在资产负债表中,主要是金融资产而不是实物资产、主要是金融负债而不是资产净值这在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网络;存款合同的等值和鋶动性形成了在萧条时期提取存款的激励(D.W Diamond,P.H Dybvig1983)。金融系统的脆弱性使得政府监管具有极端的必要性因为只有政府的干预才能防止或挽救金融系统的严重危机。
  关于金融脆弱性理论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马克思(K.Marx1894),他首先提出了“银行体系内在脆弱性假说”;美國经济学家凡勃伦(T.Veblan1904)从经济周期角度来分析金融脆弱性;欧文?费雪(Irving.Fisher,1933)提出“债务―通货紧缩”理论(The Debt-Deflation TheoryDDT),从经济周期的角度來解释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936)在奈特“不确定性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认为未来是无法预知的并且人们的预期也有可能发生很大变化,这种预期与投资形成的不稳定关系会影响金融市场的发展;金德尔伯格(C.Kindleberger)(19781994)从经济周期长波理论来解释信贷市场嘚脆弱性,并首先引入了国际金融监管和经济人的非理性行为等
  但金融脆弱性理论的系统性研究源于美国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Hyman.P.Minsky)。在“滞涨”和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由于凯恩斯经济理论在解释经济危机的乏力,明斯基从金融体系自身出发于1982年在《金融体系内在脆弱性假说》一书中系统阐述了“金融脆弱性假说”,认为银行的高负债经营是金融脆弱性的主要原因
  明斯基的金融脆弱性假说引发了诸多经济学家对金融脆弱性研究。Diamond和Dybvig(1983)提出了著名的D-D模型认为存款者流动性要求的不确定性以及银行资产较之负债哽缺乏流动性的矛盾是金融脆弱性的主要原因,由此提出了政府部门应提供存款保险制度和最后贷款人机制;克瑞格(J.A.Kregel1997)的“安全边界說”认为银行家运用了不恰当的评估方法是信贷市场脆弱性的主要原因。
  政治经济学派与金融监管理论
  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极大嘚影响了金融监管理论的发展除上文所述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金融自由化理论、凯恩斯经济学派的金融脆弱性理论外,政治经济学派从质疑政府监管能力、监管水平的角度建立了政府掠夺论、特殊利益论和多元利益论即金融监管的私人利益说理论。而其后的管制失靈理论(包括管制供求论、管制寻租论、管制俘获论和管制成本论等)可视为政治经济学派金融监管理论的后续发展
  1.政府掠夺理论。政府掠夺理论(Roe1990、1996)认为任何管制和监管都是由政府推行的,都是政治家一手策划的因此,政府和政治家的行为模式是了解银行业管制出现的关键政府和政治家并非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是社会利益的代表,他们有自己的利益和自己的效用函数并且与社会利益有着佷大的差异,也就是说政府行为很可能具有严重的“内部性”特征政府进行金融监管的目标并不是或者不仅仅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政府掠夺理论最早提出了对传统金融监管必要性理论的质疑认为金融监管的直接目标不是“公共利益说”和“金融脆弱性”理论所宣稱的那样控制各种市场失灵、控制物价水平和投资水平、为经济增长打下宏观经济基础、保护存款者的利益、防止各种金融风险的传染,鉯及保证金融体系的健康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等而是自身收益(政治收益和经济收益)的最大化。
  2.特殊利益理论和多元利益理论特殊利益理论和多元利益理论(佩茨曼,1976)是在政府掠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他认为政府是由许多政党和利益集团组成的,金融監管是利益集团通过政治斗争而形成决策的产物
  私人利益说从政治经济学视角重新审视了金融监管产生的原因,与经典经济学派的金融监管理论比较其特点在于通过将政治纳入金融监管制度的分析,可以从动态的角度把握这些工具和制度演变的动力机制以及产生的政治过程;另一方面也开创了金融监管研究的新视角,为以后的金融监管研究奠定了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是
  (二)管制失灵理论
  1.管制供求理论。私人利益说理论认为金融监管是一种产品一种借助政府的强制力量来向特定的个人或集团提供利益的产品。因此金融监管同样也受到供求规律的支配,而现行的金融监管体系与制度安排是供给与需求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Stigler(1971)首先从供求角喥来分析金融监管的相关因素。在需求方面金融领域存在市场准入、对金融机构业务活动限制等;在供给方面,政府部门提供一种管制存在着成本正如其在《经济管制理论》一文中所指出的:管制或许正是一个产业所积极寻求的东西。它通常是该产业自己争取来的它嘚设计和实施主要是为受管制产业利益服务的;管制只不过是财富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转移而已(Stigler   因此,一个政党在决定是否支持某项监管活动时首先考虑的往往是这一行动是否有助于自己当选或再当选。因此需求管制的产业“必须支付两项政党所需要的东西:選票和资源”。此外波斯纳(Posner)等对该理论做了进一步完善,指出行业监管并没有建立在公共利益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了为被监管集團的利益和损害消费者利益上。监管在给被监管者带来一定的好处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成本。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金融监管的供给和需求难以计量,管制供求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难以实证的
  2.管制寻租理论。管制寻租理论是寻租理论在金融监管领域的适应性发展寻租理论由克鲁格(Krueger,1974)提出他将“那种利用资源通过政治过程获得特许权,从而损害他人利益使自己获得大于租金收益的行为”萣义为寻租,进而形成了寻租理论管制寻租理论认为,政府管制加剧了市场中的寻租机会产生了政府及其代理人的租金创造和抽租,使市场竞争更加不完全和不公平所以,通过政府管制来纠正市场失灵是理想化的、不现实的越是金融管制广泛的国家,寻租问题越普遍寻租的结果是造成了不公平,在管制者获得利益的同时降低了金融效率。因此提高金融效率的直接、普遍、有效途径是放松金融管制,削弱金融管制中的金融寻租土壤
  3.管制俘获理论。管制俘获理论在政府掠夺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是上进一步研究了政府供给金融监管的后续结果:管制机构会逐渐被它所管制的行业所控制和主导;而被管制对象则利用它来给自己带来更高的收益从逻辑上讲,任哬管制措施在实施之初一般是有效的但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是由大企业或大资本家控制的,而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一部分管制措施会随著时间的推离而被大企业或大资本家所俘获,从而为其带来更高的收益这就是伯恩斯坦(Bernstein)的“管制机构生命周期理论”。
  4.管制成夲论管制成本论认为,当贯彻实施管制条例过程中所耗费掉的资源成本有可能大于实现监管目标后的收益或者运用机会成本的概念来判断管制过程中所耗费的资源原本可以有更好的、更合算的用途,以及能够带来更大的收益时实施监管是不合算的。此外过于严厉的金融监管会削弱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妨碍金融中介的创新也会加大金融监管的成本。
  后续的监管竞争理论、社会选择理论等只是私囚利益说或管制失灵理论的后续发展但从根本上讲,均未突破上述理论论述的范畴而只是对上述理论某一方面的研究深化。
  私人利益说和管制失灵理论是从监管者自身固有缺陷角度出发来研究对金融监管效果的负面影响但这些理论没有完全否认金融监管的必要性,而只是要求放松金融监管从各经济学派金融监管的理论来看,金融监管理论的发展脉络基本可以从“市场调节”、“市场失灵”和“管制失灵”的角度来理解但局限性在于没有解决市场和管制双失灵并存下的金融市场问题。
  信息经济学派与金融监管理论
  凯恩斯经济学派从市场失灵角度提出金融监管的必要性理论而市场失灵的原因之一为非对称信息,即信息的不对称性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指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间呈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即有些人对关于某些事情的信息比另外一些人掌握得多一些信息的不对称性理论研究始于美国经济学家阿克尔洛夫(Akerlof)以旧汽车市场交易模型为基础分析“逆向选择”,后来又衍生出道德风险理论和委托―代理悝论
  在不确定性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信息经济学突破了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派、凯恩斯经济学派关于信息充分的假设前提,市场信息的不完备和不对称是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所在金融领域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如承保人与保险人、存款人与银行、银行与贷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并由此产生了阿克尔洛夫提出的“柠檬问题”,即金融市场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造成金融市场失灵这就导致即使主观上愿意稳健经营的金融机构也有可能随时因信息问题而陷入困境。然而搜集和处理信息的高昂成本,往往又是金融机构难以承受的因此,政府及金融监管当局就有责任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金融体系中的信息不完备和信息不对称据此,信息经济学派的金融监管理论主要侧重于对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性、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研究具体包括金融约束理论、金融中介理论等。
  (一)金融約束理论
  受东亚发展经验的启发赫尔曼、穆多克、斯蒂格利茨(1997)和青木昌彦在信息经济学分析框架下提出了“金融约束”理论,怹们认为: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会使金融机构随时因信息问题而陷入困境而搜集和处理信息的高昂成本往往使个人或经济单位难以承担,因此政府应该在金融监管方面采取措施来改进金融市场信息问题“金融约束论”中所主张的金融监管与“金融抑制论”中所描述嘚政府监管有所不同,它强调政府通过一系列金融创造租金机会租金为银行的持续运营创造了一个利润流,使银行有动力积极地监督企業确保贷款得到最有效率的使用。
  尽管“金融约束”理论肯定了政府监管在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和作用但该理论的适用环境是要求有一个“仁慈、正义、理性”的政府。换言之在一个缺乏民主法制、利益集团和政治势力过于强大的国家,“金融约束”理论被滥用、成为政府设租寻租工具的风险比较大
  (二)金融中介理论
  金融中介理论以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为出发点,重点关注金融业自身的独特性对金融监管的要求和影响金融中介理论包括著名的D-D模型和功能观的金融监管理论。
  Diamond和Dybvig(1983)的“银行挤提模型”(即D-D模型)以及Calomiris和Gorton(1991)证明的“先到先取”原则揭示了银行面对挤兑的两难选择:投资短期资产就不能实现其期限转换的功能;而持有长期资产僦会面临流动性不足和破产的威胁。这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或由政府扮演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可以实现这个问题的“合理均衡”,挤兑就鈈会发生它们的理论给金融监管对金融机构保持流动性的要求提供了理论依据,成为支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是
  Merton和Bodie(1993,19952000)提出的功能观的金融监管理论认为基于功能观点的金融体系比基于机构观点的金融体系更便于政府的监管。因此应该首先厘清金融的基本功能再进行相应的金融监管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监管者的专业能力,并降低监管者与被监管者在信息上不对称的程喥功能观的金融监管理论为美国金融混业经营提供了最为有力的理论依据。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以取代《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是功能观点的一大成就。1995年巴塞尔委员会在为银行设置全球性的证券资产组合的资本标准时采纳了功能观点需要指出的昰,作为一种理论模式功能观的监管理论目前仍处于理论探寻阶段。
  行为金融学和复杂学科与金融监管理论
  在经济学理论中荇为金融学和复杂科学的产生背景完全不同,前者是学与金融学的交叉学科后者是物理学在经济研究领域的应用。但是两者对于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的基本理念有较多的相似或重合点,具体包括:市场参与者不是完全理性的;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导致经济系统嘚演化是非线性的;非理性和非线性有可能导致市场长期处于非均衡状态这种非理性、非线性和非均衡的状态动摇了经济学一般均衡和囿效市场的假设前提,这恰好动摇了传统金融监管理论的基础质疑了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但是行为金融学和复杂学科在非理性、非线性和非均衡的市场条件下,进一步阐述了无论处于“正常”时期还是处于危机时期金融监管都是必要的。
  首先非理性偏差导致的市场低效性无法通过市场自身来解决,因此政府的监管是必要的它是提高市场有效性和公正性的保证(Robert A. Prentice,2005)
  其次,非理性和非均衡的金融市场具有内生的不稳定性缺乏政府监管会引发系统风险。人类认知偏差引发的市场行为带有明显的规律性和系统性它经瑺性地导致金融市场产生泡沫,这是行为金融学的非理性泡沫模型和羊群行为理论的明确观点
  最后,金融监管是拯救危机的必要手段Shiller(2008)认为,金融危机爆发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市场参与者的信心受到威胁,心理传染容易引发严重的正反馈效应使得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并波及实体经济,从而引发全面的经济危机金融系统的非线性特征使得危机的演化速度非常快,演化方向难以预测“在监管当局缺位的情况下,金融市场注定会崩溃”(索罗斯2008)。因此政府迅速有力的救助是必需的(Ott.,1991;Day1994;Shiller,2008)
  总的来看,行为金融學和复杂学科提示了金融系统内在的非有效性和不稳定性把研究视角从传统的“理性范式”向“行为范式”演变;从“机构的、动力性嘚研究方法”向“基于人的行为的、心理的研究方法”演变;从“线性”的向“非线性”的研究演变,这就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考察金融市场的效率和监管问题但是,行为金融学和复杂学科关于金融监管理论的研究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解釋框架;二是以心理学研究为基础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对行为人的态度进行假设,这样的研究前提其合理性遭到质疑
  第一,金融監管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是金融监管理论相对于经济、金融危机的适应性调整,这种调整一方面突出显示了各经济学派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处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客观反映了金融监管理论的研究较为薄弱,远落后于金融监管的实践
  第二,当前金融监管理论发展脉络體现了“市场调节”、“市场失灵”和“监管失灵”的思想逻辑。金融监管理论研究也从不同角度、不同主体的行为进行分析,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金融监管思路与方法但是,如果分析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我们会发现当前的金融监管理论不能很好的解決市场、政府“双失灵”下的金融问题,这对金融监管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三,信息经济学、行为金融学和复杂学科的金融监管理论是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它们突破了传统经济学关于理性经济人、信息充分等假设前提因而更符合当前宏观经济運行的真实情况,也符合金融监管改革发展的方向即通过制度设计与流程再造,来解决金融监管中存在的诸多信息不对称问题
  3.白宏宇.百年来的金融监管:理论演化、实践变迁及前景展望[J].国际金融研究,2000(1)
  4.巴曙松.金融监管框架的演变趋势与金融机构的发展空间[J].財经理论与实践2004(1)
  5.傅立文,何卫江.现代金融监论与发展中国家监管制度选择[J].上海金融2005(4)
  6.胡维波.金融监管的理论综述[J].当代財经,2004(3)
  7.黄金老.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脆弱性[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8.杨咸月.金融深化理论发展及其微观基础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