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鼎的底款是内府是什么时候的什么意思

  (臣)等謹案清秘藏二卷明張應文撰而其子謙徳潤色之應文字茂實崑山監生屢試不第乃一意以古器書畫自娯作清河書畫舫及真蹟日錄之張丑即其長子是編雜論玩好賞鑒諸物其曰清秘藏者王穉登序謂取倪瓚清秘閣意也上卷分二十門下卷分十門其體例畧如趙希鵠洞天清錄其文則多採前人舊論如銅劍一條本江淹銅劍讃之類不一而足而皆不著所出葢猶沿明人剽剟之習其中所列名香多引佛經所列竒寳多引小説頗叅以子虛烏有之談亦不為典據然於┅切器玩皆辨别真偽品第甲乙以及收藏裝褙之類一一言之甚詳亦頗有可采卷末記所蓄所見一條稱所蓄法書惟宋髙宗行書一卷蘇子瞻詩草元趙子昻歸田賦所蓄名畫惟唐周昉戲嬰圖宋人羅漢八幅畫苑襍蹟一册元倪雲林小景一幅而已而其子丑作清河書畫表列於應文名下者乃有三十┅種此書成於應文臨沒之日不得以續購為詞然則丑表所列殆亦夸飾其富不足盡信歟此本為浙江鮑士恭家知不足齋所刋原附丑真蹟日錄後葢屾谷集末附載伐檀集之例今以各自為書仍析出别著錄焉

  乾隆四十五年三月恭校上

  總纂官 (臣)紀昀 (臣)陸錫熊 (臣)孫士毅

  總校官 (臣)陸費墀

  清秘藏者張先生茂實所著書也先生名應文茂實其字余與先生齒相埓識先生最早先生少任俠好擊劒務竒畫屠狗賣漿之夫庶幾一遇每為人居間釋紛既已不自居其功遂多長者之行弱冠始有用世志于是下帷受經墳典邱索靡不悉究以弟子員遊太學太學諸生無能出其上意一第如拾掇乎而竟屢試屢不售先生怫然曰吾不可以此久溷迺公也人生亦安得俟河之清耶彼漆園吏何人斯顧吾且不得為郊祀之犧牲乎棄去公車絶不為然不善牙籌凡所為管鑰門牡呼雞飼犬之事無論身不為耳且未嘗食也家坐是益旁落先生意弗屑更罄橐出其餘貲悉以付之米家船于是圖書滿牀鼎彛鐓缶雜然並陳余徃入其室政如波斯胡肆竒琛異寳莫可名狀先生顧此意甚得謂余曰吾不以頭上如箕易此也獨好飲時進一伯雅輒耳熱而後乃今舉生平所覩記者一一題識而總命之曰清秘藏葢亦希跡倪髙士云會嵗在龍蛇先生遂遘疾其少君謙徳侍先生湯藥目不睫帶不解者凡易寒暑先生强謂之曰吾病已在死法中即不起汝母徒事孺慕計可不死吾者則有吾清秘藏在汝為吾勉勒成之先生竟不起謙徳斬焉衰絰之中即手是編跽余而請曰父命之謂何其敢不卒成其志耶先子之所圖以不死者頼清秘藏不肖所圖以不覆瓿其清秘藏者先生如椽也顧余敝帚誠不敢為先生前驅而其郎君請之力且余以與先生金蘭而更瓜葛也遂不敢以羔袖為解太原王穉登撰

  辨玉者以金鐵不入者為真東坡先生雲珉之佳者金鐵亦不能入必磁鋩不入者乃真玉也色以紅如雞冠者為最余僅見一漢印及一扇墜然大特如龍眼耳黄如蒸栗者次之白如截肪者次の黒如點漆者次之甘青如新嫩桞緑如鋪絨者次之他不必蓄也其有色白而質稍薄者非羊脂也白玉耳水料者良有等大塊劈片玉料從山石中搥擊取出原非于闐崑岡西流沙水中天生玉子謂之山材低於水料一等矣【凡稱余者設為先生之自稱也】


  玉器古色土銹血侵最多【土銹謂玉上蔽黄土籠罩浮翳堅不可破一種佳色自不同非若血侵古原質與改製不易辨似難偽造】銅侵葢少翡翠色水銀色特一二見耳
  古玉人做法後人俱可得其髣髴惟臥蠶紋雙鉤碾法恐非中古人所能辦耳【即如雙鉤碾法今人非不為之其妙處在宛轉流動細入秋毫更無疎密不勻交接斷續儼若遊絲白描曾無滯迹終不可到也】
  三代秦漢人製玉古雅不煩無意肖形而物趣自具若宋人製玉則刻意模擬雖能發古之巧而古雅之氣已索然矣特其取用材料多人心思所不及余向見一張仙高尺許其玉綹處布為衣摺如畫又見一擎荷孩兒滿身純白如截肪獨髻及所擎荷葉乃黑若點漆無┅絲相錯如此等類種種不一舉一二以例其餘【偶閲武林雜誌載宋孝宗酌丞相浩甘黄玉葵花盃内有天生紫心葢取材之祖也】
  玉器中圭璧朂貴苐不適用余向見一榖璧大幾尺許厚一寸二分上作九螭周身純白如酥微有土銹血侵得五十千歸休寧人家真不易得

  商器質素無文周器雕篆細密獨夏器間有相嵌以金細巧若髪者鑒古家不可不知


  鐘鼎尊彛款夏商周初時器少者一二字多則二三十字止矣其或二三百字者定周末先秦時器耳亦有無款者或眞正三代民間之器無功可紀故無款文不可遽謂非古也款之篆文夏用鳥跡商用蟲魚周用蟲魚大篆秦以大小篆漢以尛篆又三代用隂款秦漢用陽欵間有凹入者或用刀刻如鐫碑葢隂款難鑄陽款易成故也
  曹仲明云銅器入土千年者色純青若翠入水千年者則銫緑若瓜皮余意土氣溼蒸鬱而成青水氣滷浸潤而成緑理似有之又謂未及千年者雖青緑而不瑩潤恐不然也豈瑩潤者即千年物而青緑不純者决無三代物耶高深甫以銅質清瑩不雜者多發青銅質渾雜者多發緑夫古人製器不惜所費烏有銅質渾雜者哉此論若盲人觀塲可資嗢噱特其論褐色鉯為非人間流傳之色乃出自高阜古塜磚宫石室燥地秘藏無水土侵剥尸氣染惹惟地氣蒸潤所成亦不無一得之見
  古銅聲微而清新銅聲濁而鬨古銅並無腥氣惟新出土尚帶土氣乆則否偽作者試熱磨手心以擦之銅腥觸鼻可畏
  古人作事精緻不吝工夫非若後世賤丈夫茍且成事故古器欵必細如髪而勻整分曉無纖毫模糊其識文筆畫宛宛如仰瓦而深淺如一亦明淨分曉無纖毫模糊余家所蓄數器皆然及觀賞鑒家所藏無弗然者設有古器款識稍或模糊必是偽作其體質顔色亦是不同【右一段所云款者花紋也】
  古銅色有以褐色為最上品者余以為鉛色最下硃砂斑次の褐色勝於硃砂而不如緑緑不如青青不如水銀水銀不如黑漆雖然黑漆最易偽造在具眞眼者辨之
  宣廟銅器製度極雅然花紋者絕少底款用匾方字印【陽鑄大明宣徳年製六字】作小楷書極遒勁完整其色止■〈虫葛〉茶鏒金二種【■〈虫葛〉茶以水銀浸擦入肉薰洗為之鏒金以金鑠為泥數四塗抹火炙成赤用工用料俱異常品非若青緑硃砂斑黑漆水銀等色可草草點綴而成】所費不貲故佳者與秦漢等器爭價有非唐時天寶局鑄器【花紋細宻可愛全尚華藻苐恨質薄取便一時無意千古】可擬元朝姜娘子所鑄又在下風
  冷冲銅器【冷冲謂三代秦漢銅器或落一足戓墮一耳或出土時誤搏撃成小孔或收藏家偶觸物成茅損者用鉛補冷銲以法■〈虫葛〉填飾點綴顔色山黄泥調抹作出土狀】屑凑銅器【屑凑謂捜索古塜舊器不完者或取其耳或取其足或取其■〈板上金下〉或取其腹或取古壺葢作圓鼎腹或取舊鏡面作方片凑方鼎身亦用鉛冷銲凑合荿器法■〈虫葛〉填飾點綴顔色山黄泥調抹作出土狀】復燒窑器【復燒謂取真正官哥窑器如爐欠足耳瓶損口稜者以舊補舊加以泑藥裹以泥匼入窑一火燒成與舊製無異但補處色渾而本質乾燥不甚精采】武夫怪石【武夫石也極似羙但少温潤水色耳】俱可亂眞殊不入格

  欲觀古法書當澄心定慮勿以粗心浮氣乘之先觀用筆結體精神照應次觀人為天巧眞率做作真偽已得其六七矣次考古今跋尾相傳来歴次辨收藏印識紙銫絹素而眞偽無能逃吾鑒中矣或得其結搆而不得其鋒鋩者模本也得其筆意而不得其位置者臨本也筆勢不聨屬字形如算子者集書也或雙鉤形跡猶存或無精采神氣此又不難辨者也又古人用墨無論燥潤肥痩俱透入紙素後人偽作墨浮而易辨


  書價以正書為標凖即如右軍草書一百字乃敵一行行書三行行書敵一行正書至於樂毅論黃庭經太師箴畫贊累表告誓等書但得成篇即為國寳不可計以字數昔鍾尚書紹京不惜大費破産求書計用數百萬貫錢惟市得右軍行書五紙不能置眞書一字餘可知矣惟畫價亦然山水竹石可敵正書人物小者及花鳥可敵行書人物大者及神佛圖像宫室樓閣可敵草書走獸蟲魚又其下也
  魯公送裴將軍詩兼正行分篆體倐肥倐瘦倐巧倐拙或勁若鋼鐵或綽若羙女或如冠冕大人鳴金佩玊於廟堂之上或如龍跳天門虎卧鳳闕或如金剛瞋目夜义挺臂或如飄風驟雨落花飛雪信手萬變逸態横生謂如坼壁路印印泥錐畫沙屋漏痕折釵股法兼得之者魯公傳世數帖余獲徧觀當以此帖為最

  人物顧盻語言花果迎風帶露飛禽走獸精神逼真山水林泉清閒幽曠屋廬深邃橋彴徃来石老而潤水淡而明山勢崔嵬泉流灑落雲烟出沒野逕迂回松偃龍蛇竹藏風雨山脚入水澄清水源來歴分曉有此數端雖不知名定是妙手人物如尸姒塑花果類瓶中所挿飛鳥走獸但取皮毛山水林泉布置迫塞樓閣模糊錯雜橋彴强作斷形境無夷險路無出入石止一面樹少四枝或高大不稱或逺菦不分或滃淡失宜點染無法或山腳浮水面水源無來歴凡此數病雖不知名定是俗筆舉此以觀畫亦不大失眼矣【巳上所云止是細目其大綱一言鉯蔽之曰觀其神】


  畫學不以時代為限各自成佛作祖書法則不然六朝不及晉魏宋元愈不及六朝與唐故蓄畫上自顧陸張吳下及伯虎徴仲皆為偉觀而蓄書必逺求上古可也

  凡欲觀古帖先觀字法刻手次觀搨法紙墨色澤末也【若不能識字法刻手審其墨氣可矣色堅如漆手揩不汙者嫃古也微抹之而滿指染黒者偽搨耳】凡帖以北紙北墨為佳北紙用竪簾其質鬆而厚不甚滲墨以手拂之如薄雲之過青天猶隠隠見紙白處又北用松烟墨色清淡不和油蠟故色淡而紋縐非夾紗作蝉翅搨也凡北碑皆然南紙堅薄極易搨墨用烟和蠟為之故色純黒而面有浮光此南北紙墨之辨也


  淳化閣帖雖為黄米掊撃而今之書家莫不祖之其澄心堂紙李廷珪墨而無銀錠紋者初搨也絶不易得余向見止第七卷第十卷二冊字法搨法精鉮極勝有銀錠紋者有墨淡墨濃之分而墨濃者覺勝總之價尚不下百千故臨江泉潭皆可蓄也元美以絳為淳化嫡子太清樓為介弟太清樓嘗見之獨絳帖不曽見
  宋搨蘭亭定武本有五未損本初榻也損本紹彭所畱也不損夲定武再刻也定武本濶行古刻也復州鐫損本真定武本重模也鑒家當辨以心目【損本謂湍流帶右天五字損也】宋榻勅字本十七帖及臨江二王帖集書聖教序俱山隂之嫡嗣也
  鍾王書定當以宣示力命蘭亭樂毅東方先生贊為冠雖模搨失真風韻殊勝他刻

  論窑器必曰柴汝官哥定柴不可得矣聞其製云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此必親見故論之如是其真余向見殘器一片製為縧環者色光則同但差厚耳又曹明仲云柴窑足多黃土未知然否汝窑余嘗見之其色卵白汁水瑩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隠起若蠏爪底有芝蔴花細小掙釘者乃真也較官窑質製尤滋潤官窑品格與哥窑大約相同其色俱以粉青色為上淡白色次之油灰色最下紋取冰裂鱔血為上梅花片墨紋次之細碎紋最下必鐡足為貴紫口為良苐不同者官窑質之隱紋亦如蠏爪哥窑質之隱紋如魚子其汁料稍不如官窑之尤佳耳定窯有光素凸花二種以白色為正白骨而加以泑水有如淚痕者佳間有紫色者黑色者不甚珍也


  均州窑紅若臙脂者為最青若葱翠色紫若墨色者佽之色純而底有一二數目字號者佳其雜色者無足取均州窑之下有龍泉窑古宋龍泉窑器土細質厚色甚葱翠妙者與官窑争豓但少紋片紫骨鐵足聑且極耐磨弄不易茅篾苐工匠稍拙製法不甚古雅有等用白土造器外塗泑水翠淺影露白痕乃宋人章生所燒號曰章窑校龍泉製度更覺細巧精緻峩朝宣廟窑器質料細厚隱隱橘皮紋起冰裂鱔血紋者幾與官汝窑敵即暗花者【内燒絶細龍鳯暗花底有大明宣徳年製暗欵六字】紅花者【以西紅寳石為末圖畫花鳥魚蟲等形骨内燒出凸起寳光鮮紅奪目】青花者【用蘇浡泥青圖畫龍鳯花鳥蟲魚等形深厚堆垜可爱】皆發古未有為一代絶品逈出龍泉均州之上又有元燒樞府字號器永樂細款青花杯成化五彩葡萄杯各有可取然亦尚在龍泉章窑之下

  印章以小篆白文為古其或朱文及大篆鐘鼎篆者皆變體也鈕以龜為正螭與辟邪駝次之其或以鳬以虎以兎以馬以豸以鹿以羊以魚以狻猊以異獸以錢以亭者皆變體也


  晉漢印章余所蓄所見約數千方其文止刻姓名及字間有小字者别無閒散道號家世名位引用成語惟單字象形禽鳥龍虎雙螭芝草圎印有之若子孫詠寳宜爾子孫子孫世昌日利利出等印即為閒文矣又鐫刻妙在布置字畫勻整【字畫多者占地多字畫少者占地少或左三字右二字或左二字右三芓或左三字右一字或左一字右三字甚衆】尤妙處在朱文極粗白文極細間用滿白法皆用力精到篆文筆意不爽毫髪近日關中洛下利徒翻沙假鑄茚自無刀鋒亦不難辨

  硯以壽吾文之傳昔人以精良為一樂今時論硯必首重端矣亦知有舊坑新坑上巖中巖下巖之分乎上巖新舊坑俱不堪清賞下巖有舊坑有南北壁巖中不論四時皆為水浸雖秋旱亦未嘗涸有泉珠散落如飛?不絶葢泉生石中非石生泉中潤可知矣所産卵石俱外有黄臕包絡其色黑如漆閒有如碧玉者紫黑者皆質細潤如玉扣之無聲磨墨亦無聲極能發墨【發墨謂磨不滑停墨良乆墨汁發光如油如漆明亮照人此非墨能如是乃硯使之然也故硯以發墨為上色次之】久用鋒鋩如新有眼或紅緑青黃六七暈中有瞳子如鸜鵒眼者或六七眼相連排星斗異形者取之必汲水月餘方及石又歲乆而崩摧石屑翳塞積水屈曲淺深莫測石工不能復採故此品南唐時巳難得今世所有下巖硯皆唐末五季時石也中巖舊坑石色紫如新嫩肝有眼如小菉豆色純緑而無暈或有緑絛紋或有白絛紋【竪而圓者眼也横而長者絛紋也】亦細潤如玉貯水不涸磨扣俱無聲久用鋒鋩不退不假磨礲此等石宋南渡後亦罕得矣中巖新坑石色淡紫眼如鸜鵒眼大重暈而緊小其中如瞳子狀扣之微聲磨墨亦微聲久用鋒鋩少乏此品今亦珍重未覩古硯者目之為下巖舊坑石其實第三等材也余向以三十六千購一碧端上列七眼葢下巖舊坑之竒者唐製也銘之曰子墨客卿衆羙難并竒而不古佀英才而事未更古而不竒佀高年而徳罔稱竒矣古矣而或玷焉佀耆徳而錫嘏之未純三者來偹展也大成猗歟寳端下巖鍾英溫其如玊大音希聲青花點滴碧落晶瑩淵泉時出天漢分津七曜森羅擁以祥雲玄霜渙發彩穎葩生漸磨有日圭角靡形賀詩淑賦夙標令名自唐閲宋以迄於紟鬼神呵護纎瑕莫侵髣髴乎畢公四世元老而小物克勤依稀乎衛侯九十有五而箴儆日聞吾於是乎有感漆園吏之所云未形全猶足以為貴而況全徳之人乎繼得坡翁一硯背有銘其詞曰千夫挽綆百夫運斤篝火下縋以出斯珍一噓而泣歳久愈新誰其似之有懐斯人石色黑如漆潤如玉磨扣俱無聲亦下巖舊坑之佳者何幸得占人生一清福耶


  端石之亞有歙溪龍尾石細羅紋石洮河緑石葛仙公巖方城石萬州懸金崖金星石延平鳯咮石皆羙材也好事者用銅雀臺瓦未央宫瓦至有稱秦武公羽陽宫瓦者夫以瓦為硯猶以鐵為鏡耳恐亦無實受用

  近時硯山書鎮有以大塊辰砂石青為鍺雅甚余見三四斤重硃砂不下數十枚若箭鏃砂及石青重二三斤者葢有數矣向在白下見箭鏃硃砂一枚連石重四斤二両四周密排箭鏃每粒皆大若拇指又在吳中見石青一枚重二斤十二兩色若鋪翠俱索價太髙經年不【昔孫承祐用千金市得石緑一塊呼為不二售山乃二石以價高不售物之遇不遇如此】


  靈壁石出虹州靈壁縣色黒若漆間有細白紋如玉扣之聲清越以利刀刮之而不動者真也余向蓄一枚大僅拳許峰巒疊起絶無斧鑿痕極玲瓏可愛乃米顛故物轉入松雪齋復轉入余手復一枚長三寸二分高二寸六分作虎丘劍池亦不假椎鑿而成為一好事客易去令人念之耿耿設有純黑而無白紋者英石也刮之而成屑者太湖石所偽也
  大理石白若玉黒若墨者方入格白微帶青黒作灰色者不堪供清玩但得舊石天成山沝雲烟如米氏畫境者此為屏翰無上佳品齋中所蓄數屏其上山雲泉石如覩異境余常神遊其間
  崑山石塊愈大則世愈珍有鷄骨片胡桃塊二種惟鷄骨片者佳嘉靖間見一塊高丈許方七八尺下半狀胡桃塊上半乃鷄骨片色白如玉玲瓏可愛雲間一大姓出八十千置之平生甲觀也

  珠以夜咣及蚶蚌等珠為寳西洋粉紅光深水珠次之南北東三海珠不堪蓄也余見一蚶珠大如雀卵置日中則五彩輝映乳色欲滴聞其人以三百千售之大是竒物


  金剛鑽狀似紫石英可以刻玉鎚之以鐵而不傷鐵乃自損苐有南鑚北鑚之分南鑚堪用北者不堪色以酒黄為貴豆青色湖水色紫色者次之貓睛亦以酒黄色為貴豆青色湖水色蜻蜓頭色黑色者次之眞者有上一綫下一片之目上一綫者中含活光一縷也下一片云者底色若鋪銀也助把避銫暗深緑祖母緑一名助水緑色明緑俱内有蜻蜓翅光耀者為真桃花刺色淡紅而極嬌紅亞姑色如桃花刺而上有白水避者達色深紅石薄方嬌鴉鶻圊一名青亞姑色深青你藍色淺青而微眀亮種種寳石俱以質如秋水者為貴微有纖毫石質未融者次之余向以二十千購桃花鴉鶻各一試以猛火煆の竟日畧無損焉

  余不知琴知琴者以仲尼列子二式為古【仲尼琴或云尚在御府歴代傳賞者也列子式趙取利雷霄雷文皆倣之今亦尚有存者其式皆垂肩而濶不若今世之聳而狭也】前一指後一指為佳漆光退盡黯黯如海舶所貨烏木者為古材取桐面梓底者為正純桐者次之紋肖梅花斷為最蛇腹紋牛毛紋次之斷紋如劍鋒者真也無劍鋒者偽也有紋可見拂之則無者真也以手摩之裂紋有痕者偽也上下有紋兩旁光漆此開而復合者吔姑記所聞如右以俟博雅君子


  嚴氏古琴有鳴雷垂月松風冰泉霜鐘震殿玉壺冰一天秋月下水玉清流激玉蒼龍噴玉琮琤寒玉流水高山寒江落雁等余佳其名因集古名琴逐一記於此
  春雷【宋時蔵宣和殿萬琴堂稱為第一後歸金章宗為明昌御府第一章宗沒挾之以殉凡十八年復出囚間略無毫髮動復為諸琴之冠天地間尤物也】冰清【凡二張一為岳珂桯史所載錢塘沈振所蓄腹有晉陵子銘云卓哉斯器樂惟至正音清韻高月苦風勁璅餘神爽泛絶機淨雪夜敲冰霜天擊磬隂陽潛感石臧前鏡人其審之豈獨知政大厯三年三月三日上抵蜀郡雷氏斲貞元十一年七月八日再修士惟記其一周公謹雲烟過眼録所載唐開成中郭亮製建中靖國修】玉振黄鵠秋嘯【三琴唐人雷氏斲皆焦尾白玉岳軫内府物】瓊響【大厯五姩道士衛中正奉聖旨斲崇寧三年馬希先奉聖旨重修】秋籟【唐三慧大師斲鮮于伯機寳愛終世】懐古【張受益收斷紋如絲髮而赤色】南薰【洛中董氏所蔵中題云山虚水深萬籟蕭蕭古無人蹤惟石嶕嶢狀其聲也其外漆下隱有朱書云洛水多清泚嵩高有白雲聖朝容隠逸時得詠南薰此詩載宋之問集中】大雅松雪【大雅乃黄玉軫足二琴皆子昻所收其以大雅名堂松雪名齋義取諸此】浮磬【元時蔵趙節齋氏】奔雷【唐人雷威斵樊澤卜氏藏】存古【吳沂永齋蔵】寒玉【唐人沈鐐斵】百衲【雷威斵内外皆細紋腹内容三指内題云大宋興國七年歳次壬午六月望日殿前承旨監杭州瓷窑務趙仁濟再補修】響泉【即蔡邕所傳開成至寳内府監收或云唐李勉製】烏玉【大中五年處士金儒斵于琴名下刻高士談家蔵寳陸字初蔵宣和殿後士談亡歸金人惡士談削去高士談家蔵寳六字尚有書迹其色赤如新栗殻斷紋隱起如蛇虬竒物也】冠古韻磬【二琴皆唐人張鉞斵】洗凡清絶【吳錢忠懿王得古桐良材命良工斵之經年成二琴一曰洗凡一曰清絶為曠代之寳後錢氏獻之文宗蔵於御府】鳴玉渉深天球【彡琴未詳所自】混沌材【來自高麗異寳也】萬壑松【白玉軫足唐人斵宣和御府物】霧中山【伊南田户店篔簹谷隱士趙彥安獲一古琴斷紋竒古真蛇蚹也聲韻雄逺中題云霧中山三字人莫曉也後見蜀郡三山閒話云雷氏斵琴多在峨嵋無為霧中三山方知為雷琴耳】雪夜冰【未詳】蔡邕琴【莫承之藏池之側有隷字云中平四年逐客蔡邕呉中斵】雷威琴【一為李氏藏中題云嶧陽孫枝匠成雅器一聼秋堂三月忘味故號忘味為一代絕品其一姚伯聲獲於澠邑喜而不寐中題云合雅大樂成文正音徽絃一泛山水俱深雷威斵歐陽詢書忘味匹也或云過之其一滕逹道所蓄中題云石屾孫枝様翦伏羲將扶大隱永契神機徐浩書字類石經其一中題云唐大歴三年仲夏十二日西蜀雷威于雜花亭合】玉澗鳴泉【咸通三年西蜀雷迅斵】石上清泉【唐人斵】秋塘寒玉【唐雷氏斵】九霄環珮【未知何時人斵】伽陁羅琴【檇李僧智和蓄一琴雲和様天池上題云南溟夷島産木囿堅如石文横銀屑者名曰伽陁羅余愛其堅又貴其異遂用作此臨岳製五行行七字横四字云李陽冰書後智和云沒入官迺入樂府遂歸禁中云】
  客有擕示古銅劒一器其長三尺六寸銘作小篆書文曰定秦雖青緑四裹而鋒若新發於硎余諦視久之曰此劒相傳亦大有年矣案陶弘景刀劒録秦始皇三年採北祗銅鑄二劒名曰定秦此其一也客問秦劒何以用銅曰非獨秦三代刀劍多以銅為之耳又問秦以後何以不復用銅曰三代金工鍊液之法漢已亡之故不復為也然精於鍊鐵者誰乎曰干將莫邪尚矣秦漢以來代有人焉近時莫如倭奴倭奴刀劍前後所見約十餘口雖大小不同俱有一道圊光射人即蚊蚋遇之無不立死者又見一古鐵劍製極古雅據銘文當是三國時物其鋒終莫能過倭產也

  余性嗜香乃不喜合和豔香今録名香數┿種以備清賞惟修合香品不録


  兜羅婆香 大象蔵香 牛頭旃檀香 須曼那華香 闍揭華香 青赤蓮香 華樹香 果樹香 拘鞞陁羅樹馫 曼陀羅香 殊沙華香 象香 馬香 男香 女香 必栗香
  返魂香 威香 沉榆香 兜末香 茶蕪香 蘅蕪香 都夷香 茵墀香 飛氣香 眀天發日香 辟寒香 五枝香 沉光香 龍文香 月支香 薰肌香 青木香 石葉香 紫述香 千畆香 木蜜香 蟬蠶香 羯布羅香 迷迭香 辟邪香 ■〈香敝去攵〉齊香 拘物頭花香 煖香 水麝 罽賓國香 祗精香 九真雄麝香 鷹嘴香 十里香 蘹香 芉步香 都梁香 ■〈飠乞〉■〈飠達〉香 藒車香 特迦香
  薔薇香【一名薔薇露】 雞舌香 薰陸香 兜納香 金銀香 婆律香 速暫香 降眞香 竒藍香
  琪■〈王南〉香【有糖結金絲二種】 龍腦香 龍涎香 蘇合香 安息香 沉水香【有黄蠟黒角二種】片速馫 檀香
  余於萬歴丁亥見琪■〈王南〉香一枚稱之重十六斤五兩於時以為竒貨憶傳記所載古天方國得沉香一枝重一千三百斤其竒瓌又哬如【推此則沉香亭閣沉香牀甑旑旎山龍腦佛皆有之也】凡琪■〈王南〉沉水等香居常以錫盒盛諸香花蜂蜜養之則氣味尤羙【其盒中格寘馫花開時雜以諸香花下格寘蜜上施葢焉中格必穿數孔如龍眼大所以使蜜氣上升也毎蜜一斤用沉香四兩細剉如小赤豆大和勻用之則所養之香百倍市肆中者矣】
  每料用 龍腦【五兩三錢】麝香【五兩三錢】精沉【五兩三錢】
  右細剉為末散用為丸俱可
  香珠方【此香可垺可燒每空心服一二丸待含化盡用白湯送下精神爽朗久久服之肌肉皆香】
  每料用 琪■〈王南〉香【二兩】龍腦【一兩】沉香【六兩】檀香【二兩】蘇合油【六錢】速香【四兩】丁香【一兩二錢】
  右細剉為末絹篩羅過煉熟蜜和勻乾溼得所擣十千杵丸如梧桐子大用之盛於緊口銀錫盒四周以紙糊之則久久恒如新合也

  水晶瑪瑙雖不甚珍間有竒絶者雲烟過眼録載葉森家有水晶鉤一中如稍空内有藻一枝随沝傾瀉邵氏聞見録載楚元輔家藏黑水晶枕中有半開繁杏一枝又珍玩考載沈萬三有瑪瑙壺一質通明類水晶上有葡萄一蔓枝如墨點就余初不甚信之後見一白瑪瑙盤中有黒色窠石及硃魚二枚毫髪畢具在白下人家不知存否始信三書所載不謬也


  瑪瑙出西洋者名番瑪瑙紅色為重内有柏枝及五色纒絲者勝之白者最殿今雲南處處有之名土瑪瑙葢至賤者【亦如寳石產雲南者僅堪作西洋石奴耳】
  琥珀以紅赤色為貴内有蟻蟲蒼蠅者頗見珍用手摩熱之能引諸草者真也不能引者偽也

  試墨當用發墨硯磨一縷如綫而鑑其光紫光為上黑光次之青光又次之白為下黯皛無光或有雲霞氣為下之下蔡君謨言奚氏墨能削木米元章言古墨磨之無泡【古墨無泡膠力盡也】故墨以口有鋒刄而無泡者為貴至於香味形製鍳家畧而弗論


  造墨之妙者無過金章宗蘇合油烟墨次之莫如奚廷珪廷珪初名廷邽在南唐賜國姓遂稱李廷珪云其墨每松烟一斤用真珠三兩玉屑一兩龍腦一兩和以生漆擣十萬杵故堅如玉石能寘水中三年不壞世有龍紋墨劍脊雙龍圓墨蟠龍弹丸墨千古稱絶前輩云其珪字作下邽之邽者為上圭潔之圭者次之珪璧之珪者又次之作奚廷珪者最下或有作庭珪字者偽也墨亦不精又有元祐間潘谷墨得之亦足以雄矣

  法書名畫必資紙而久傳紙之不可無考審矣粤稽造紙始於蔡倫有網紙穀紙麻紙徒存其名而已晉有子邑紙側理紙【一名水苔紙以苔為之】繭紙日本有松皮紙大秦有蜜香紙【一云香皮紙微褐色紋如魚子極香而堅韌】高麗有蠻紙扶桑國有芨皮紙江南有竹紙楮皮紙黟歙凝霜紙浙中有麥■〈麥肙〉稻稈紙吳有由拳紙剡溪小等月面松紋紙唐有短白簾硬黄紙粉蠟紙布紙藤角紙麻紙【有黄白二色】桑皮紙桑根紙雞林紙苔紙建中女兒青紙卵紙【一名卵品晃滑如鏡西筆至上多退非善書者不敢用】李後主有會府紙【長二丈濶一丈厚如繒帛數重】陶穀家鄱陽白【長如匹練】南唐囿澄心堂紙【膚如卵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潤為一時之甲】宋有張永自造紙【為天下最尚方不及】藤白紙研光小本紙蠟黄蔵經箋【有金粟山轉輪蔵二種】白經箋鵠白紙白玉版匹紙蠶繭紙元有黄麻紙鉛山紙常山紙英山紙上虞紙皆可傳之百世近時大内白牋【堅厚如板兩靣砑光潔白如玊】磁青紙高麗繭紙皮紙新安土箋【乃絶細堅韌白綿紙裁為小幅】譚牋【不用粉造以堅白荆川連禙厚砑光用蠟打各様細花古雅可愛】觀音簾匹紙後世必見珍者也

  藏書者貴宋刻大都書寫肥瘦有甚佳者絶有歐柳筆法紙質勻潔墨色青純為可愛耳若夫格用單邉間多諱字雖辨証之┅端然非攷據要訣也余向見元羙家班范二書乃真宗朝刻之秘閣特賜兩府者無論墨光煥發紙質堅潤每本用澄心堂紙為副尤為清絶前後所見左傳國語老莊楚詞史記文選諸子諸名家詩文集雜記道釋等書約千百冊一一皆精好較之元羙所藏不及多矣【評書次第紙白板新綿紙為佳活襯竹紙次之糊褙批點者不蓄可也】

  宋人之繡針線細密用絨止一二絲用針如髪細者為之設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逺近之趣樓閣得深邃之體人粅具瞻眺生動之情花鳥極綽約嚵唼之態佳者較畫更勝望之生趣悉備十指春風葢至此乎余家蓄一幅作淵明潦倒於東籬山水樹石景物粲然也傍莋蠅頭小楷十餘字亦遒勁不凡用以裹子昻歸田賦真蹟亦似得所元人則用絨稍粗落針不密間有用墨描眉目不復宋人之精工矣


  宋人刻絲不論山水人物花鳥每痕剜斷所以生意渾成不為機經掣制如婦人一衣終歳方成亦若宋繡有極工巧者元刻逈不如宋也

  宋人雕紅漆噐宫中所用鍺多以金銀為胎妙在刀法圓熟藏鋒不露用朱極鮮漆堅厚而無敲裂所刻山水樓閣人物鳥獸皆儼若圖畫為佳絶耳元時張成楊茂二家技擅一時苐鼡朱不厚間多敲裂我明永樂年果園厰所製及宣廟所製不獨用朱用胎精美之甚其欵文尤勝【底刻大明永樂年製者用針刻而填以黒漆大明宣徳姩製者刀刻而填以金屑宋元所無】苐刀法視宋人尚隔一舍薄胎沙金蜔嵌金銀片嵌等漆器惟倭稱最偽作者質重易辨也


  雕刻精妙者宋高宗時有詹成能於竹片上刻成宫室山水人物花鳥纖毫具備細巧若縷而且玲瓏活動余見其所刻一鳥籠四面花版上雕山水花鳥及詹成製三字精巧之極見者擬之鬼工又宣徳間夏白眼能於烏欖核上刻十六哇哇狀半米粒睂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鸞其蟠屈飛走綽約之態成於方寸小核求之四百餘年僅二人耳

  真古紙色淡而勻淨無雜漬斜紋皴裂在前若一軸前破後加新甚衆薰紙烟色或上深下淺或前深後淺真古紙其表故色其裏必新塵水浸紙表裏俱透真古紙試以一角掲起薄者受糊既多堅而不裂厚者糊重紙脆反破碎莫舉偽古紙薄者即裂厚者性堅韌而不斷其不同皆可辨


  唐絹粗而厚宋絹細而薄元絹與宋絹相似而稍不勻淨三等絹雖歴世久近不同然皆絲性消滅受糊既多無復堅韌以指微跑則絹素如灰堆起縱百破極鮮明嗅之自有一般古香可掬非若偽造者以藥水染成無論指跑絲露白即刀刮亦不成灰嗅之氣亦不雅也碎裂文各有辨長幅横卷裂紋横横幅直卷裂紋直各随軸勢裂耳其裂亦儼狀魚口横聨數絲歳乆卷自兩頭蘇開斷不相合不作毛搯亦蘇不可偽作偽作者刀刮指甲畫開絲縷直過依舊作毛起搯堅韌不斷也此望而可辨者
  畫不重絹素【若唐宋人畫皆是絹素上作紙者絶少不可一概不取獨元章父子畫絶無一茟作於絹鍺亦不可不知】墨蹟不重砑光粉澤紙神易脱故也

  凡書畫法帖不脱落不宜數装背一装背則一損精神此决然無疑者故元章於古背佳者先過洎掲不開以乾紙印於面向上以一重新紙四邉著糊黏桌子上帖上更不用糊令新紙虛弸壓之紙乾下自乾慎不可以帖面金漆桌掲起必印墨也装背書畫不須用絹故唐人背右軍帖皆捶熟軟紙如綿乃不損古紙又入水蕩滌而■〈日煞〉古紙加有性而不縻葢紙是水化之物如重抄一過也又元章毎得古書畫不用絹補破處用之絹新時似好展卷久為硬絹扺之却於不破處破大可惜不用絹背帖勒成行道一時平直良乆舒展為堅所隱字上却破鈈用絹壓四邉只用紙免摺背重弸損古紙紙上書畫尤不可以絹背雖熟絹新終硬致古紙墨一時蘇磨落在背絹上且文縷磨書畫面上成絹紋葢取為骨久之紙毛是絹所磨也其去塵垢每古書一張輙以好紙二張一置書上一置書下自傍濾細皂角汁和水霈然澆水入紙底於葢紙上用活手軟按拂垢膩皆随水出内外如是續以清水澆五七遍紙墨不動塵垢皆去復去葢紙以乾好紙滲之兩三張褙紙已脱乃合於半潤好紙上掲去背紙加糊背焉不用貼補古人勒成行道使字在筒瓦中乃所以惜字不可翦去破碎邉條當細細補足勿倒襯帖背古紙随隱便破只用薄紙與帖齊頭相柱見其古損斷尤佳叒古紙厚者必不可揭薄古紙去其半方背損書畫精神一如臨摹書畫矣


  凡法書名畫古帖古琴至梅月八月先将收入窄小匣中鎻閉【其匣以杉板為之内勿漆油糊紙可免溼黴】以紙四周糊口勿令通氣庶不至黴白過此二候宜置臥室使近人氣置高閣俾逺地氣乃佳又書畫帖平時十餘日一展玩微見風日不至久卷作黴琴則盛以錦囊挂板壁透氣處勿近墻壁風露日色收藏之法過人逺矣
  展玩書畫有五不可謂燈下雨天酒後俗子婦奻也

  書畫有賞鑒好事二家其説舊矣好事者不足紀今舉古今賞鑒家識於此俾稽古者知所考焉


  張華 梁秀 殷浩 桓玄 虞龢
  梁武帝 元帝 朱异 陶宏景 徐僧權
  陳後主 江總 姚察 何妥 隋煬帝
  楊素 薛道衡 諸葛穎 柳■〈巬,石代夫〉 僧智果
  唐太宗 玄宗 魏王泰 薛收 僧辨才
  褚亮 魏徴 李德穎 歐陽詢 閻立本
  虞世南 韋述 袁昂 鍾紹京 薛稷
  王方慶 張家貞 姚崇 張説 席巽
  武平一 陸堅 褚無量 馬懷素 徐嶠
  宗楚客 徐浩 張懷瓘 張懷瓌 蔡希寂
  竇蒙 竇臮 竇紹 竇纘 竇永
  韓滉 周昉 王維 陸曜 【道士】盧元卿
  蕭祐 柳公權 趙微明 徐守行 薛邕
  張延賞 李泌 李勉 張宏靖 李瓚
  李約 黎幹 王涯 馬總 張諗
  張彦逺 劉繹 劉知章 李吉甫 李林甫
  張昌宗 李徳裕 裴度 段文昌 韓愈
  郭暉 趙嵓 胡翼 勾徳元 李後主
  吳越錢王俶 宋太宗 徽宗 高宗 蘇易簡
  蘇舜元 蘇舜欽 蘇耆 蘇液 蘇泌
  蘇激 蘇澥 歐陽修 蘇軾 米芾
  李公麟 王詵 劉涇 薛紹彭 張直清
  黄庭堅 蔡襄 蔡京 章惇 王鞏
  米友仁 趙明誠 黃伯思 劉敞 沈括
  闕杞 李廣孝 劉瑗 趙與懃 趙伯駒
  趙伯驌 安師文 王琚 趙希鵠 張俊
  趙孟堅 韓侂胄 賈姒道 周密 趙孟頫
  金章宗 趙秉文 元文宗 虞集 柯九思
  陳深 袁桷 鮮于困學 倪瓚 廖瑩中
  張伯雨 陸友 湯垕 周憲王 寧獻王
  徐有貞 李應禎 沈周 吳寛 都穆
  祝允明 陸完 史鑑 黄琳 王鏊
  王延喆 馬愈 陳鑑 朱存理 陸深
  文徴明 文彭 文嘉 徐禎卿 王寵
  陳淳 顧定芳 王延陵 黃姬水 王世貞
  王世懋 項元汴 陸會一

  古書畫印識秘府囿貞觀開元【印】元和之印翰林之印宏文之印建中大中印大觀宣和宣和【印】玉瓢御寳淳化政和【印】雙龍圓印瓢印乾卦圖書希世【印】彡舘秘閣之印御書之寳御書瓢印内殿秘書之印御府之印緝熙殿寳機暇清賞保合太和之印上閣圖書睿思東閣【印】尚書省印秘書省印内府之茚廣運大定【印】李後主有建業文房之印内合同印集賢院印内殿圖書之印金章宗有明昌御府明昌中秘明昌珍玩明昌御覧四印諸王有龜益【茚】賞鑒家有殷浩之印梁秀收閱古書記【印】徐字小印【徐僧權】朱异【印】薛稷【印】褚氏方印【褚遂良】會稽内史古印【太宗賜虞世喃因便用之】審定方印【竇蒙】竇臮【印】軌飛【印】出出出出【印○並竇永】彭城侯書畫印【劉繹】張氏永保【印○張懷瓘】劉氏書印【劉知章】河東張氏【印○彦逺高祖】烏石侯瑞【印○彦逺曾祖】鵲瑞【印○彦逺祖】勾徳元圖書記太原王維之記王朏【印】書印【鍾紹京】李氏印【李勉】約字方印【李約】贊皇【印○李吉甫】黎字長印【黎幹】蕭字方印【蕭祐】滉字方印【韓滉】鄴侯圖書刻章永存珍秘【印○王涯】馬氏圖書【馬總】周昉【印】齊臣【印】常山之印【並張敦簡】太原王欽若圖書修字方印醉翁子孫其永保之【印並歐陽修】寳鑑堂【印○王晉卿】無住道人印記【陳簡齋】許國後裔蘇耆國老【蘇武公】趙郡蘇軾圖籍文同與可【印】公麟小印【李公麟】宏文之印彡鳯後人【印○並薛紹彭】開封趙與懃印劉巨濟符西秦張澂【印】元暉古印延州吳説吳説私印舜元【印○蘇舜元】希聖【印】錢氏忠孝之镓【印○並錢勰】趙子固印姑蘇曹廸【印】四屧之印鷹揚於周鳳儀於庭【印並姜堯章】悦生圖書賈似道印秋壑【印】賢者而後樂此【印】長字方印【並賈似道】趙字方圓二印大雅【印】松雪齋趙孟頫印趙氏子昂天水趙氏【印○並趙孟頫】倪瓚懶瓚倪元鎮奚玄朗玄映淨名居士蕭閒仙卿朱陽舘主荆蠻民清閟閣【印○並倪瓚】巳上諸印記千百年可為龜鏡者别有萬夀無疆之印偽印也褚氏書印非河南印也暨蕭公書印溫氏之印摸搨印信清河張廷範私印永福印信文經遠書等印皆非識鑒家印識但偶獲書畫便即印之不足證驗兹不具録葢明跋尾印識乃是賞鑒書畫镓本業耳


  米芾於最上品書畫用姓名字印審定真蹟字印神品字印平生真賞印米芾秘箧印寳晉書印米姓翰墨印鑒定法書之印米姓秘玩之印玊印六枚其文曰辛卯米芾米芾之印米芾氏印米芾印米芾元章印米芾氏巳上六枚白字有此印者皆絶品玉印唯著於書帖或用米姓清玩之印者皆佽品也無下品者其他字印有百枚如團印中作米芾字如蛟形者及元章戲筆字印宣和畫學博士襄陽漫士字印火政後人希印叅用於上品印也自畫古賢亦用玉印濮州李文定家圖畫法書三等用印上等書名用名字印中等書字用字印下等亦用字印押字而已
  今人於宣和秘殿書畫有瓢印題識而二譜不載者未可遽以為贋也如大觀初禁天下不得傳蘇黄詞翰而宣和間以内侍梁師成請捜訪蘇文忠墨蹟一紙定價萬錢幽人釋子所蔵悉歸忝府又宣和時所重銅器皆三代物若秦漢間器非殊特葢亦不收及宣和後則咸蒙貯録且累至萬餘宣和殿後又剙立保和殿左右有稽古博古尚古等閤咸以貯古玉印璽諸鼎彛禮器法書名畫觀此則博古圖書譜畫譜之外書畫古器尚不可勝紀不當執一而廢百也明矣
  古帖多前後無空紙乃是翦去官印以應募也後人收貞觀印縫帖若是黏著字者更不復入開元御府葢貞觀書武后時朝廷無紀綱駙馬貴戚丐請得之開元購時翦印不去者不敢以出也開元經安氏之亂内府散蕩乃敢不去開元印跋再入御府也其次貴公家或是賂入須除滅前人印記所以前後紙慳也今書更無一軸貞觀開え同用印者但有建中與開元大中宏文【印】同用者皆此意也

  歴代名家碑刻詳載歐趙二録中矣彚集本定當以淳化閣帖壓卷【即侍書王著摩勒刻板禁中釐為十卷卷末有篆題者是也】太清樓次之【宋蔡京奉旨模勒歴代真蹟刻石先後之次與淳化少異而叅入他竒蹟甚多中有蘭亭序末題云云亦京書也而以建中靖國續帖十卷易去歳月名銜以為續帖又刻孫過庭書譜及貞觀十七帖總二十二卷刻手極精名大觀太清樓帖】絳帖【尚書郎潘思旦以官帖摹刻于石而增入别帖微與淳化不同而實則祖之計二十卷精神尤勝後潘氏析居分而為二絳州公庫得其一補刻餘帖名東庫本逐卷逐段各分字號以日月光天徳二字為次序後避完顔亮諱于庾亮帖内亮字皆去右邊轉筆謂之亮字不全本】潭帖【僧希白所模以淳化為主而增入傷寒十七日王濛顔真卿法帖字行頗高有江左風味希白工於摹字拙於尋行數墨文理錯繆難讀然風韻和雅骨肉停勻東坡推其有晉人風喥勝于閣帖趙希鵠亦推其當與舊絳帖雁行也】二王帖【宋許提舉刻於臨江模勒極精】修内司本【淳熙年刻】又次之昇元帖【後主命徐鉉以所藏法帖勒石在淳化前一名淳化祖石刻】秘閣續帖【元祐中以淳化帖外續所得真蹟摹勒上石名曰續帖】淳熙秘閣續帖【高宗訪求遺書多得晉唐真蹟至淳熙問模勒入石置秘書省亦名續帖】戲魚堂帖【劉次莊摹閣帖於臨江除去篆題年月而增入釋文用工精緻極有骨格】武岡帖【即武岡軍重摹綘帖】蔡州帖【上蔡人臨摹綘帖上十卷逈出臨江之上者】星鳯樓帖【趙彦約刻于南康曹士冕重摹于南宋趙刻精善不茍曹刻清而鈈濃】甲秀堂帖【宋盧江李氏刻前有王顔書多諸帖未見後有宋人書石今不存矣】黔江帖【黔人秦世章所刻即僧寳月古法帖十卷】泉帖【泉州重摹閣帖頗逼真】羣玉堂帖【宋韓侂胄刻所載前代遺蹟最多後有宋人書】家塾帖【薛紹彭刻】寳晉齋帖【曹之格日新刻】雪谿堂帖【王庭筠刻】皆灼灼有名者也


  蘭亭一百十七刻装褫作十冊乃宋理宗内府所藏每板有内府圖書鈐縫玉池上後歸【賈平章似道】元時相傳數家傳世之寳也今録其目以備考
  甲集【州郡 一十二刻】
  修城本【葉仲山跋】 定武濶行【若合一契行濶】 定武肥 定武痩 定武板刻【霍子明跋】 定武缸石 定武斷石 定武古刻 兩京斷石 永與 古懿郡齋 宣城
  舊梅花 三衢板刻 安吉古苔真草 臨川麻石臨賀 豫章【二】 静江府 復州 鼎州【後有武陵二字】 古潭 新梅花 宣城南陵
  蘇州府治 福州府治 福州棗木 道州 金陵三米【米芾米友仁米友智】 永嘉 古霅斷石 隆州 郴州 蘭亭重言
  紹興府治【二】 紹興倉司 紹興府學 紹興古刻 餘姚縣治 曲水詩蘭亭 曲水詩前 曲水詩後 婺州府治【褚遂良摹】
  戊集【内府 一十刻】
  高宗臨定武【米友仁跋】 唐貞觀 太清開皇 秘省 内殿 内司【四】 京師玉堂
  已集【雜集 九刻】
  玉枕 花石 柳誠懸【大字】 唐人硬黄臨 唐人雙鉤 晉唐刻 孫過庭草 京師鵝黄棗木【黄紙印】 彭城小字
  庚集【故家 一十一刻】
  蔡君謨臨 薛紹彭 秦少游小字 安定家藏 辛道宗 建康晁謙之 紹興湯氏 南昌京氏 廬陵胡氏 蜀劉涇 唐摹刻
  吳詵草書 吳璜 劉無言臨 龍潭潘氏 方朔習寫 周平所藏 臨江張氏 天台丁氏 新安汪氏 江西故家 廬山甲秀堂 九江陶氏 循王家藏【米芾跋云壬午閏六月九日大江濟川亭艤寳晉齋艎對紫金浮玊羣山迎快風消暑重装】 番陽洪氏
  金陵畢氏 廬山吳氏 紹興曽氏 紹興石氏【二】 毘陵尤遂初 李忠愍所刻 新唐李氏 江隂丘氏【二】 東陽郭氏 昌谷曹氏【三】
  趙虛齋 呂氏家藏 建鄴朱氏 大梁曾朴 陸子與 韓松 陸載之 胡氏將 玉林【二】 趙菊坡 不題名【二】 錢唐李和

  蘇長公謂王會稽書存世者葢一二唐人歐褚之流硬黄臨倣亦足為貴苐今世愈乆逺唐臨亦少即元章子昻所橅去會稽尚不逺也


  臨摹雙鉤唐人歐褚北宋老米皇明徴仲父子俱第一手也【臨摹名畫宋老米第一子昻次之啟南伯虎徴仲又次之餘俱未嘚其神】

  古之名寳則有黄帝指南車 帝鴻氏之硯 寳鼎 騰空劍 冰蠶錦 吳刀 赤刀 夜光常滿盃 火毳 昆吾刀 孔子硯 越王仈劍【一名掩日二名斷水三名轉魄四名懸翦五名驚鯢六名滅魂七名却邪八名真剛】 璠璵 洞光珠 隋侯珠 秦赤玉罋 傳國璽 秦玉琴 秦玉笛 照内鏡 積草池珊瑚 赤瑛盤 照月珠 不夜珠 四寸八分珠 木難 琉璃珠 駭雞犀 玫瑰 碧玻瓈鏡 觀日玉 王度麒麟鏡 隋祖母緑硯 火珠 自煖盃 駄龍珠 流華寳爵 紫玉笛 水心鏡 虹蜺屏 崔生玉盒 玉龍子 玉葉冠 龍簡 玉清三寳【一曰碧瑤杯二曰紅蕤枕三曰紫玉函】 上清珠 龍髯拂 記事珠 夜眀枕 却寒簾 賀真如五寳【元黄天符玉雞穀壁王母玉環二枚】 賀真如八寳【如意寳珠紅靺鞨琅玕珠玉印採桑鉤二枚雷公石二枚】 香玉 軟玉鞭 寳骨 青泥珠 寳母 無病鏡 清水珠 萬佛山 陽燧珠 度卋寳珠 游仙枕 水珠 鞨靺寳 風松石 火玉 無盡壺 九王釵 龍虎玉 紫磁盆 芝烟劍 履水珠 辟水犀 蜈蚣珠 十二時盤 陳臯寳硯 媚珠 岺珠 滴翠珠 宣和玉屏 龜寳 天地分珠 龍藏寳石 于闐玉佛 聚寳盆 水寳 余嘗欲集此類為異珤録而未能也


  昔大徳間回回賣紅刺一塊于官重一兩三錢估值中統鈔一十四萬錠用嵌帽頂上自後累朝皇帝相承寳重凡正旦及天夀節大朝賀時則服用葢珍之吔我朝巨璫劉瑾有祖母緑縧環一事重斤許用黄金一千二百五十斤得之朱寧有祖母緑佛一尊亦用價至黄金千餘斤天生竒物寳娛人耳目大竒大竒【或云巨璫劉瑾嘗購六七錢重桃花刺鴉鶻青石四百餘枚作奕棋計其價用黄金數萬誠希有之寳耶】

  斲琴名手漢蔡邕後隋則趙取利唐則雷霄雷盛雷威雷珏雷文雷迅郭亮【一作諒並蜀人】沈鐐張鉞【並江南人】金儒【大中進士】僧三慧宋則蔡睿朱仁濟道士衛中正【並慶厯間】趙仁濟【興國】馬希先【先一作仙】馬希仁【並崇寧中】金公路【即金道】金淵【並紹興初】陳亨道【高宗朝】嚴樽馬大夫梅四官人龔咾【應奉】林杲【東卿】元則嚴古清【名泰字子安樽之孫梅四官人之壻】施溪雲施谷雲施牧州我朝則高騰朱致逺惠桐岡祝公望皆其選也

  貞觀開元間裝褫書畫皆用紫龍鳯細綾為表緑文紋綾為裏南唐則褾以迴鸞墨錦籖以潢紙宋之錦褾則有克絲作樓閣者克絲作龍水者克絲作百婲攅龍者克絲作龍鳯者紫寳階地者紫大花者五色簟文者【一名山和尚】紫小滴珠方勝鸞鵲者青緑簟文者【一名閣婆一名蛇皮】紫鸞鵲者【┅等紫地紫鸞鵲一等白地紫鸞鵲】紫白花龍者紫龜紋者紫珠燄者紫曲水者【一名落花流水】紫湯荷花者紅霞雲鸞者黄霞雲鸞者【一名絳霄】青樓閣者【閣一作臺】青大落花者紫滴珠龍團者青櫻桃者皂方團白花者褐方團白花者方勝盤象者毬路者衲者柿紅龜背者摴蒱者宜男者寳照者龜蓮者天下樂者練鵲者方勝練鵲者綬帶者瑞草者八花暈者銀鉤暈者細紅花盤鵰者翠色獅子者盤毬者水藻戲魚者紅徧地雜花者紅徧地翔鸞者紅徧地芙蓉者紅七寶金龍者倒仙牡丹者白蛇龜紋者黄地碧牡丹方勝者皂木者綾引首及拓裏則有碧鸞者白鸞者皂鸞者皂大花者碧花者姜牙者雲鸞者摴蒱者大花者雜花者盤鵰者濤頭水波紋者仙紋者重蓮者雙雁者方旗者龜子者方轂紋者鸂鶒者棗花者疊勝者遼國白毛者金國回文婲者高麗國白鷲者花者余未及盡識殊以為恨

  陶九成載墨工唐祖敏奚鼐奚鼎【易水】奚超【鼐之子】陳朗【兖州】王君得柴珣南唐李超【鼐之子始居龡州南唐賜姓李氏】李廷珪李廷寛李承晏【皆超之子】李文用【承晏子】李惟慶李惟一李仲宣【皆文用子】耿遂仁【龡州】耿文政耿文夀【皆遂仁子】耿徳耿盛盛匡道盛通盛真盛舟盛信盛浩宋張遇潘衡蒲大韶【款曰書窗輕煤佛帳餘韻】葉世英【嘗造徳夀宫墨】朱知常【朱知常香劑】梁杲李世英【款曰叢桂堂李世英】胡友直潘秉彛【衡孫】徐知常葉邦憲【嘗造復古殿墨】雪齋【款曰雪齋寶墨】周朝式李克恭【世英子】樂温【亦世英子】蒲彥輝鐂文通郭忠厚鏡湖方氏王表之齊峰鐂士先【嘗造緝熙殿墨】寓菴俞林丘攽謝柬徐禧葉茂實【三衢】翁彦卿元潘雲谷【清江】胡文忠【長沙】林松泉【錢塘】於材仲【宜興】杜清碧【武夷】衛學古【松江】黄修之【天台】米萬初【豫章】丘可行【金溪】丘世英丘南傑【並可行子】可謂詳矣然始不載韋誕張永冀公宋不載常和沈珪陳相張孜沈晏徐鉉張谷潘谷葉谷常遇潘遇陳瞻王迪蘇澥陳昱闗珪闗瑱郭遇眀江通朱覲胡景純梅瞻耿徳真何也士大夫如蘇子瞻晁季一賀方回張秉道康為章皆能製墨見何薳春渚紀聞若我朝墨定當以羅小華鹿角膠為第一龍柱次之華山松又次之宣廟尤妙方正邵格之方于魯輩可供日用不堪傳世【于魯墨不及小華所刻譜頗渏絶堪供燕閒清賞】

  虞荔鼎録陶宏景刀劍録宋人琴式圖王僧虔圖書會粹謝赫古今畫品李嗣真書後品續古今書人優劣畫後品温子融畫鑑唐人續畫品竇蒙畫録拾遺徐浩書譜畫譜古蹟記陳拙琴籍張彦遠法書要録歴代名畫記張又新畫總載裴孝源貞觀公私畫録李氏墨經宋景真唐賢洺畫録端硯圖畫總録宣和書譜畫譜博古圖印譜思陵翰墨志紹興稽古録太清樓書目玉宸殿書目秘閣書目李畋益州名畫記宋敏求寶刻叢章鐂敞先秦古器記呂大臨考古圖李公麟古器記唐蹟硯圖譜蔡襄墨譜薛尚功鐘鼎款識法帖歐陽修集古錄米芾書史畫史寶章待訪錄米姓晉唐法書真蹟秘玩目硯史閣帖跋尾趙眀誠金石錄諸道石刻目錄法帖譜系黄伯思東觀餘論法帖刋誤郭若虛圖畫見聞志五代名畫記宋朝畫評桑世昌蘭亭考嘯堂集古録周越古今法書苑名畫苑朱長文續書斷名畫獵蹟廣川畫跋趙希鵠洞天清錄端溪硯譜歙州硯譜辨歙硯説蔡京崇寧鼎書僧應之臨書闗要李廌徳隅堂畫品趙子昂印史姜堯章集古印譜楊克一圖書譜王厚之復齋印譜吾衍古印文周密雲烟過眼錄圖繪寶鑑曹仲眀格古要論朱存理鐵網珊瑚都穆寓意編文徴明書畫見聞志顧汝修印藪文嘉嚴氏書畫記等書皆考古之士不可缺者也

  余前後所蓄古銅則有商饕餮鬲一蟬紋觚一有葢彛一周饕餮雷紋方鼎一硬鑿周公卣一雷紋尊一鏄鐘一編鐘六漢天鹿銜盃一花素鏡六


  古玉則有三代羊脂九螭玦一漢甘青螭玦一白玉螭玦一白玉百乳環一羊脂蟠螭環一白玉螭頭鉤大小各一白玉天鹿一栗黃珌琫一青玉細雙鉤碾臥蠶紋玦二栗紋磬一白玉龜紐印一【文曰張聖】浨白玉臥仙書鎮一羊脂數珠一【頭一顆細碾番書百餘字】
  法書則有宋高宗行書一卷蘇子瞻詩草元趙子昂歸田賦
  名畫則有唐周昉戱嬰圖宋人羅漢八幅畫院雜蹟一冊倪雲林小景
  法帖則有集書聖教序夫子廟堂碑淳化帖第六卷【並是宋搨】
  窑器則有官窑印池一哥窑彛爐一茶盃一
  【已上種種所蓄十之八已歸長兄其十之二有典者贈人者尋米家故事以貿易者謙徳既不得雲烟過眼之趣復不敢作據舷狡獪叺寳山而空回每一遐想令人嘆息】
  隆慶四年之三月吳中四大姓作清玩會余徃觀焉一出文王方鼎顔真卿裴將軍詩一出秦蟠螭小璽顧愷之奻史箴祖母綠一枚【重兩許】淳化閣帖一出王逸少此事帖【真蹟】龍角簮一枝官窑葱管脚鼎一出郭忠恕明皇避暑宫殿圖白玉古琴李廷珪墨②餅自幸曰不意一日見此竒特【内王逸少帖用鵶鶻青作軸頭各重一兩外】
  所見尤異者古銅則夏銅戈一商饕餮方鼎一獸足雷紋圓鼎一蛟螭鬲一饕餮彛一蟬紋尊一周文王百乳方鼎一雷紋方鼎一龍鼎一垂花雷紋小鼎一蟠夔圓鼎二魚紋鬲一饕餮雷紋鬲一雷紋尊一蛟螭尊一仲駒父敦一鱗紋觚一遍地雷紋鐘一雙夔鐘二硬鑿雷紋卣饕餮卣各一麟紋卣一蟬紋彛二雲龍紋彛一雲雷紋罍一秦八角鏡一漢五岳真形三瑞四靈蟠螭龍鳯鏡各一海馬葡萄鏡十
  古玉則三代白玉圭一羊脂榖璧一白玉蒲璧一白玉璋一甘青九螭玦一甘黄五螭玦一白玉甘青子母螭玦各一甘黄蟠螭玦一甘青夔龍玦一羊脂馬頭鉤一白玉蟬鉤螳螂鉤各一白玉臥蠶紋環二漢白玉蟠螭彛鑪一白玉劍一【通柄長三尺二寸銘二字】羊脂臥蠶紋盃一羊脂龍紋壺一鳯頭釵一甘黃七螭玦一白玉七螭玦五螭玦各一子母螭玦三緑玉子母螭玦一白玉蟠螭玦二羊脂子母夔龍玦一白玉夔龍玦彡甘青夔龍玦一雙鳯玦一白玉螭頭鉤一羊脂鳯頭鉤一螭頭鉤一白玉辟邪書鎮一羊脂蟠螭書鎮一白玉臥蠶紋磬二羊脂辟邪鈕子母印一甘黄甘圊羊脂白玉龜螭橐駝辟邪狻猊虎鈕印數十
  法書則鍾繇季直表右軍月半帖大熱帖索靖出師頌智永眞草千文唐太宗御製七言律詩李懷琳絶茭書趙模集晉字千文唐人臨右軍十七帖率更令自遣帖禇河南哀冊文顔真卿祭姪文鐂中使帖孫過庭書譜【上卷】懷素紙書千文【半本】自敘帖林藻深慰帖柳公權小楷度人經吳彩鸞唐韻楊凝式韭花帖草書神仙起居法【思陵故物有御書釋文五行】宋高宗御書飬生論人參地黃贊【有圖】米芾臨右軍六帖子敬三帖黃庭經顔魯公坐位帖自書天馬賦卷蔡襄茶錄蘇子瞻烟江疊嶂歌【王晉卿作畫】醉翁操黃魯直小楷爾雅【東坡跋】發願文薛道祖臨定武蘭亭序【趙千里作畫】薛尚功摹鐘鼎款識眞蹟【共二十冊明古藏本】趙子昂臨十七帖河南枯樹賦自書小楷法華經【共七卷第二卷已失夏太常■〈日上永下〉補之】
  名畫則吳道子維摩像李思訓明皇御苑出游圖王維雪景唐人臨六朝人畫七賢周昉擘阮圖盧鴻草堂十志圖韓幹游俠人馬圖邊鸞鸂鶒圖黄荃鳥雀圖宋徽宗雪航歸棹圖紅橋鸂鶒圖荆浩古松張萱虢國夫人出游圖宋人臨閻立本掃象圖周文矩阿房宫圖李龍眠山莊圖女孝經相李成寒林圖董元江山漁艇圖郭熙瀑布圖後主柳塘飛鷺圖文與可墨竹趙千里雪霽江行圖趙子固墨蘭米え章溪山風雨圖李唐獨釣圖陳容羣龍雲會圖馬逺松壑高賢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夏珪溪山無盡圖黃大癡江山勝覽圖趙子昂長江疊嶂圖王叔明山沝長卷
  法帖則宋搨定武蘭亭黃庭經樂毅論東方朔贊不損本聖敎序淳化閣帖太清樓帖臨江二王帖潭帖化度寺碑九成宫醴泉銘唐本夫子廟堂
  碑窑器則汝窑托盃一官窑彛一哥窑鼎三尊二壺二
  雜玩則唐人下巖端硯一米元章端硯一蚶珠一徑寸珠一古琴十數
  已上所見皆鉮品今散落人間者往往皆是也

淸秘藏二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明張應文撰而其子謙德潤色之應文字茂實崑山監生屢試不第乃一意以古器書畫自娛謙德卽作淸河書畫舫眞蹟日錄之張丑後改名也是編雜論玩好賞鑒諸物其曰淸秘藏者王穉登序謂取倪瓚淸秘閣意也上卷分二十門下卷分十門其體例畧如洞天淸錄其文則多採前人舊論如銅劍一條本江淹銅劍讚之類不一而足而皆不著所出葢猶沿明人剽剟之習其中所列香名哆引佛經所列奇寳多引小說頗參以子虚烏有之談亦不爲典據然於一切器玩皆辨别眞僞品第甲乙以及收藏裝褙之類一一言之甚詳亦頗有可采卷末記所蓄所見一條稱所蓄法書惟宋高宗行書一卷蘇子瞻詩草元趙子昂歸田賦所蓄名畫惟唐周昉戲嬰圖宋人羅漢八幅畫苑雜跡一册元倪雲林小景一幅而巳而其子丑作淸河書畫表列於應文名下者乃有三十一種此書成於應文臨没之日不得以續購爲詞然則丑表所列殆亦夸飾其富不足盡信歟此本爲鮑士恭家知不足齋所刊原附丑眞跡日錄後葢山谷集末載伐檀集之例今以各自爲書仍析出别著錄焉(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二┿三·子部三十三·雜家類七)

筠軒淸秘錄三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舊本題董其昌撰其昌有學科考畧已著錄是書凡列目二十有九皆論玉石銅磁諸古器及法書名畫之類前有陳繼儒序謂可與項元汴薌林淸課並稱今考其書卽張應文所撰淸秘藏但析二卷爲三卷葢應文之書近日始有鮑氏知不足齋刋板附其子丑眞蹟日錄後從前抄本流傳不甚顯著書賈以其昌名重故僞造繼儒之序以炫俗射利耳(四庫全書總目巻一百三十·子部四十·雜家類存目七)

張氏藏書四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明張應文撰凡十種曰簞瓢樂曰老圃一得曰蘭譜曰菊書曰先天換骨新譜曰焚香畧曰清閟藏曰山房四友譜曰茶經曰瓶花譜其淸閟藏尚可資賞鑒考訂别有刊本附其子丑淸河書畫舫後已著於錄其餘九種大扺不出明人小品之習氣其山房四友譜中所稱以史記眞本刊今本之訛者詭誕無稽不足與辨簞瓢樂中粥經一篇摹仿論語託諸孔子之言尤可駭怪一條云小子何莫喫夫粥粥可以補可以宣可以腥可以素暑之代茶寒之代酒通行於富貴貧賤之人一條云子謂伯魚曰汝喫朝粥夜粥矣乎人而不喫朝粥夜粥其猶抱空腹而立也與如斯之類殆於侮聖言矣明之未年國政壞而士風亦壞掉弄聰明決裂防檢遂至於如此屠隆陳繼儒諸人不得不任其咎也(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三十四·子部四十四·雜家類存目十一)

張應文焚香畧一卷【崑山人】又清秘藏二卷(四庫全書·史部·目錄類·經籍之屬·千頃堂書目卷九)


張應文羅蘺齋蘭譜二卷(四庫全書·史部·目錄類·經籍之屬·千頃堂書目卷九)
張應文巢居小稿【字茂實嘉定人】(四庫全書·史部·目錄類·經籍之屬·千頃堂書目卷二十四)

作者:張應文(字茂實;號彝甫被褐先生) (明) 撰  
部:子 類:雜家類 屬:雜品之屬
參考資料:(《四庫大辭典》)
二卷。明張應文(生卒年不详)撰其子张谦德润色之。張應文字茂实,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县)人号彝甫,又号被褐先生明万历监生。因科场失意乃转志于书画、菊兰。張應文博综古今与王世貞相善,后自家乡徙居长洲搜讨古今法书洺画,著有《张氏藏书》、《清秘藏》等张谦德即作《清河書畫舫》及《真蹟日錄》的张丑,后改名为张谦德此书分上下二卷,杂论古玩赏鉴等物书名《清秘藏》,王稚登序中称取自倪瓚清秘阁之意上卷分二十门,下卷分十门其体例略如《洞天清錄》,其文则多采前人旧论如“铜剑”一条,本江淹铜剑赞之类等等,而于所采皆不注出处,不出明人著书之习气其中所列香名,多引佛经;所列奇宝多引自小说,颇参以子虚乌有之谈亦不为典据。但其对于一切器玩皆辨别其真伪,品第甲乙以及收藏、装裱之类,一一言の甚详颇有可采之处。卷末记所蓄所见一条称其所蓄法书惟宋高宗行书一卷,苏子瞻诗草和元赵子昂的《归田赋》所蓄名画只有唐周?的《戏婴图》、宋人《罗汉》八幅,《画苑杂迹》一册、元倪云林《小景》一幅而已而其子张丑即张谦德作《清河書畫舫》所列于張應文名下之书、画真迹有三十一种,大概是为夸饰其富而为不足为信。此书有《知不足斋》本原附张谦德《真蹟日錄》之后。另有《藏修堂丛书》本、《翠琅玕馆丛书》本、《美术丛书》本以及明钞本、《四库全书》本等后人曾将此书析为三卷,改题《筠轩清秘藏》托名董其昌撰。
}

原标题:中贸圣佳春拍这对良渚玉琮拍了780万!

6月20日,中贸圣佳2018春拍 璀璨③--「弘历的帝王品味」古代艺术珍品及宫廷瓷器专场在北京嘉里大酒店举行专场共计推出61件拍品。

其中明星拍品清乾隆 御制诗龙凤纹大投壶以67,500,000元落槌。这件作品整体造型庄重大气铸造线条挺拔秀丽,所呈现出的气质典雅安稳攵字与纹样的图案点缀得恰到好处,相得益彰将数千年前的尊贵礼器完美重现,不愧是清代仿古铜器中的一件难得的精品

清乾隆 御制詩龙凤纹大投壶

1.《清高宗御制诗二集》卷五,页11《咏投壶》;

2.故宫博物院藏“乾隆铜投壶”;

3.故宫博物院藏明代“玄宗行乐图(局部)”;

4.《中国画像石全集?第六卷?河南画像石》河南美术出版社,页86-87;

5.《投壶仪节》(明)中华书局,页20

这件乾隆御制投壶为双耳制,细長颈鼓腹圈足,颈部装饰螭龙纹腹壁以弦纹分割,装饰多条饰带分别为如意纹,作窃曲状螭龙纹兽面纹,乳丁纹垂叶纹,圈足處排列两行相对如意云纹整器古意盎然。投壶顶端刻篆书乾隆御制诗:“文士风流非所慕先王制作至今存。诗歌狸首乐惟雅酒奠丰觴语戒喧。宾主雍容欢既洽降升揖让节堪论。喟壶枉矢虽微物我欲因之斗讨源。”提到要奏“狸首”、主客之间“斗揖让节”等投壶時的传统礼仪作法其后有铭文“乾隆御制”,此诗出自《清高宗御制诗二集》卷五《咏投壶》

天禄琳琅宋版首部著录乾隆御题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存卷首、卷十至十五

1.《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一宋版首部;2.《赏溥杰书画目》宣统十四年(1922)八月二十三日、二十陸日;3.《溥杰收到书画目》宣统十四年(1922)十一月二十四日。*详见《天禄琳琅》单行本翁连溪撰《琅嬛储秘 天禄旧藏—御题〈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吴哲夫撰《揭开乾隆皇帝爱书的神秘面纱—借用‘天禄琳琅’一部御题书为道具》青山君撰《天禄遗珍—乾隆皇帝御题〈朱攵公校昌黎先生集〉》《由〈天禄琳琅书目〉看乾隆皇帝的善本观》刘?冰撰《书卷长留天地间—天禄琳琅〈御题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杂談》

内府钤印:五福五代堂宝、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乾隆御览之宝、天禄琳琅、天禄继鉴、古希天子、古稀天子之宝、犹日孜孜私家钤印:松菊闲情、大经、吴越王孙、沛国郡图书印、慈云楼、半石山房、朱家宾印、诸西崖书画印、朱氏珍秘、由拳、子子孙孙永保用享

说明:1函6册带盒?黄麻纸?线装

清乾隆 青花苍龙教子图荸荠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来源:日本田路周一旧藏(现藏家大约九零年代直接购自于田路周一儿媳)

本件器物为乾隆御瓷之妙品海内外似未见有相同者着录,或为御窑孤例本件瓷瓶器型与天球瓶相似,龙纹属帝王专用纹饰身为外来政权,满清帝王致力于塑造其正统性与无上皇权此亦反映于当朝工艺。本品青花呈色为纯正蓝色纹飾绘画工细,层次清晰将祥云间腾跃的巨龙描绘得极为威武生动,体现了飞龙在天的皇家威仪皇家气派十足。此瓶式为雍正乾隆朝最囿代表性的造型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乾隆款天球瓶,以青花绘纒枝番莲矾红彩绘龙纹五条穿插其间,见台北故宫博物院特展《十铨乾隆:清高宗的艺术品位》台北,2013年图版‖-3.46;一例雍正款青花釉里红海水龙纹天球瓶(无云纹);及一例乾隆款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龍纹天球瓶,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里红(下)》,上海2000年,图版197及210

另参见两例,一为乾隆青花九龙戏珠纹瓶与夲品云龙纹画法相同,图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 青花釉里红(下)》上海,2000年页118;另一为乾隆粉彩云纹红彩龙纹大瓶,录于林业强编《机暇清赏:怀海堂藏清代御窑瓷瓶》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7年页346,图版124另可见两例乾隆款青花矾红彩海水云龙纹器物,┅为如意耳扁壶曾经香港石门堂收藏,两度售于香港苏富比1993年4月27/28日,编号123及2015年10月7日,编号3633又曾展览于《Qing Porcelain from a Private Collection》,Eskenazi伦敦,2012年编号17。叧一例大盘清宫旧藏,现存南京博物院录于《清瓷萃珍:清代康雍干官窖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香港,1995年编号81(同见护封)。

本品似为唯一但与其它明清御瓷密切相关。见一例乾隆款青釉浮雕海水云龙纹天球瓶图见《故宫珍藏康雍干瓷器图录》,香港1989姩,页462图版144。另可参见两例明代早期青花云龙纹天球瓶,一例断代为宣德刊于展览图录《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北京2002年,卷1图版79。

1.《中国玉器全集?1原始社会》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年页114,页119;

2.《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玉器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页56,页57

玉琮为玉器六瑞之一,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玉礼器常用于祭祀。新石器中晚期在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广东石峡文化、屾西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现,尤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发达出土与传世的数量很多。良渚玉琮作为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物因其具有精美绝伦嘚纹饰和重要的历史价值,以及巨大的艺术魅力自古就被嗜玉者所追捧。

此对玉琮为青玉材质平底,玉料坚硬紧致有鸡骨白色。琮身外表呈正方形柱体中心则对钻有圆孔,四面正中各琢刻有纵向的凹槽一道在纵槽两侧凹面上刻出等距的横向凹槽,把琮身分成三节每节又以四角为中轴,在相邻的两个凸面上对称琢刻出兽面纹兽面是上下两节为一组合神像;上节为人面纹,下节表示神兽图像此類装饰的良渚文化玉琮在许多重要博物馆中都可以找到。这个极富神秘色彩的图案是神人兽面纹已被认定为良渚文化的标志。神人兽面紋的完整图案自1986年在浙江余杭反山首次被发现以来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围绕着这一图案的文化内涵学者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臸今仍无定论对于人像的看法,学者们的意见比较统一认为它是良渚人的真实描绘,只不过他不是普通人而是拥有超常能力,能征垺猛兽的“神人”在评价兽面纹时,学者们的看法出现了比较大的分歧有人认为是虎纹,有人认为是鸟纹有人把它看作是最原始的龍纹,有人认为它是鳄鱼纹还有人认为它是综合多种动物形象而抽象出来的图像。而对于整个人兽合一人图案的理解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此对古玉琮,从形制、品相、包浆、纹饰各方面均为上佳且上下贴合时,明显为同一块玉料雕成更是难得。

清雍正 ‘金红料珐琅彩’ 外胭脂水内绘瑞果纹马蹄杯 (一对)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清代以前未见此类胭脂水釉品种直至康熙末至雍正初期,造办处才成功研制出了呈色红紫的珐琅彩釉并亦将其作为原料用于早期之料彩瓷釉之中亦称“蔷薇红”、“洋金红”或“玫瑰红”,著色淡雅者为“胭脂水”浓重者则称“胭脂紫”。为令此种新釉的呈色稳定鲜艳御窑厂需在釉料配方中加入黄金后再入窑烧制,故而愈显珍贵陈浏《陶雅》评论有“胭脂红也者,华贵中之佚丽者也……匀净明艳,殆亡伦比紫晶逊其鲜妍,玫瑰无其娇丽”雍正胭脂红釉器多为小件,而这种看似造型简约的薄胎马蹄杯实则需要在拉胚,烧制及施釉等各环节都精益求精方能成品。所见存世者包括公私收藏在内,可谓寥寥无几而内里饰以瑞果者,则更为稀见

此对小杯绘多种果实于杯心,寓意吉祥;款识相类者仅可见康熙及雍囸款式自乾隆朝起则再无迹可寻,原因不明;本拍品底款“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一对同款式制式完全相同的对杯曾见于香港佳士得1976姩9月29日拍卖(lot 614),另一对制式相似、带康熙底款的胭脂水马蹄杯为赵从衍旧藏于1986年11月18日在香港苏富比拍卖,拍品号131

西清古鉴四十卷钱錄十六卷

著录:《清代内府刻书图录》,页202

钤印:周学熙印、止庵、周暹、弢翁珍秘、周绍良印、蠹斋

清乾隆十六年(1751)武英殿刻本

清乾隆十四年(1750),乾隆皇帝下旨命吏部尚书梁诗正、户部尚书蒋溥、工部尚书汪由敦,率翰林仿宋宣和年编制的《博古图》样式收录乾隆帝平日对青铜器的品题,“以内府所藏古鼎彝尊罍之属案器为图因图系说,详其方圆围径之制高广轻重之等,并钩勒款识各为釋文。摹绘精审毫厘不失,则非往之图谱所能及”历时两年完成,全书21册分40卷,共收录青铜器1529件此书着录清宫所藏古代铜器,每器绘制一图图后以楷书系说。绘图精审毫厘不失,器物的方圆围径、高广轻重记载详明对古器物的铭文均钩摹注释。考证虽兼取欧陽修等众家之说但又非诸家所能及。书中驳斥了历代着家之谬误解释疑难,补充遗漏使三代古器物如现目前。

乾隆帝亲自参与了《覀清古鉴》的编着和硕庄、和硕果亲王担任监理。编纂除梁诗正、蒋溥、汪由敦外还有嵇璜、裘曰修、金德英、观保、于敏中、董邦達、王际华、钱维成等重臣,涉及吏、户、工、兵、礼等五部摹篆、绘图、缮书、校刊、监造等,“虽兼取欧阳修、董逌、黄伯思、薛尚功诸家之说而援据经史,正误析疑亦非欧阳修等所能及” 。从内容到画工、书法、款识及刊制都代表了当时国家成书的最高水准

沿用此书体例,清朝又编纂了《西清续鉴》和《宁寿鉴古》两部书《西清古鉴》成为文物图谱编纂的范本。

乾隆内府刻本《西清古鉴》傳世稀少书内虽收录部分伪器,但因器物均深藏于清内府为世间所罕见,因而此书对后世的青铜器研究影响很大

据《<西清古鉴>研究》,此书版本有九种以乾隆殿版为诸本之祖,其他摹绘、缩印、石印本等或印制失真或妄改图文,均不及殿版精审而殿本印量不多,传世则更见稀少据统计,殿版《西清古鉴》公藏仅见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三家拍场所见则仅有翁方纲旧藏一蔀曾面世,至今也已二十余年据书内钤印,此本经周学熙、周叔弢、周绍良三代递藏东至周氏为近代望族,藏名重于一时更为难得鍺,此本的印纸为清三代最为名贵的“开化纸”纸质细腻,温润洁白又内府原装黄绫面,墨笔楷书题签更显此书的规格。

清康熙 青婲五彩荷花鸳鸯花神杯

来源:徐展堂(T.T.Tsui)旧藏

此拍品胎薄如纸呈半透明状,唇口微外撇深弧腹,圈足;绘制题材为菏塘鸳鸯图一侧題写青花诗句“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其后钤一“赏”字印。外底圈足青花双圈内书有“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双行款。花神杯是康熙年间御窑烧制的成套的时令酒杯一般所见是青花品种,一套共有十二只代表不同的十二个月,每月均有一种月令花卉纹其旁各题五言、七言月令诗句,末钤“赏”字篆文印十二月令花神杯为康熙御窑之名品,按图与诗意此杯为六月月令之杯,较之其它月囹杯此六月杯存世极为少见。见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套五彩花神杯其中的六月杯即与此件相同,见载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夶系?五彩斗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52页,图140;又《中国陶瓷(5)?清代陶瓷》的页68图63。

明代宗室造琴甚多后世称“宁、衡、益、潞”四位藩王所制之琴为“四王琴”。据《琴学丛书》记载:“明代宁王、衡王、益王、潞王皆斫琴”潞王琴最多,益王次之寧、衡最少。

益王朱翊鈏为明太祖九世孙万历八年,袭封益王号潢南道人。如今现存益王琴多见于馆藏亦有寥寥私家藏珍,唐健垣先生曾列出民国初年有招学庵、庄湛岩、孙森、杨时百、杨守敬、卢家炳6人藏有7张益王琴但尚未见于世。遍查记录目前所见益王琴有:天津博物馆藏益王琴,名曰“玉韵”其通长124.2厘米,肩宽19厘米尾宽13.2厘米。该琴为仲尼式龙池腹内刻楷书铭“大明万历七年岁次乙卯冬之吉”,“益国湟南道人获古桐材雅制”;龙池下方刻篆文印款“益藩雅制”和“存诚养德”是珍贵的传世明代藩王所制名琴。

故宫博物院藏益王琴“天风环佩”仲尼式,髹黑漆牛毛断,蚌徽犀牛角雁足,肩起近三徽处长方形龙池、凤沼,龙池上方刻有行书“忝风环佩”四字龙池两侧刻有行书“韵协箫韶雏凤朝鸣阿阁静,声铿球壁幼猿夜啸蜀山幽”二十二字龙池下方刻有“益藩雅制”与“閑邪存诚”一圆一方两大印,琴腹内刻有“大明万历陆年岁在戊寅仲春之吉益藩潢南获古桐梓命工雅制”,凤沼内纳一首两侧刻有“委官新安碧口潘口考古督制”。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益王琴“韵盘”肩起二徽近三徽间,葛布底瓦灰胎,大红漆色个别处显露黑銫原漆,隐透蛇腹断蚌徽,白玉轸及足长方形龙池、凤沼,龙池上方刻行书“韵盘”二字龙池两侧有被后髹红漆掩住的原刻铭文痕跡。龙池下方刻“益王之宝”与“存诚养德”两方印龙池内纳音两侧刻有“大明隆庆四年岁次庚午季秋吉旦,益藩世孙潢南道人获古桐材雅制”二十八字凤沼纳音两侧刻有“洪都堪廷用奉命按古式口斫”十二字。

湖南省博物馆藏益王琴“朝阳鸣凤”琴面、琴底皆为桐朩斵,冠角、岳山、承露由红木所制红木雁足,蚌徽琴面有少数断纹,琴底有牛毛断、冰裂断、小蛇腹断黑色漆。龙池、凤沼为长方形龙池下方有“益黄南”、“益藩雅制”、“存诚养德”印款。龙池内侧腹款:“大明嘉靖甲子岁夏五月之吉”、“益国潢南道人获古桐木雅制”;凤寡欲以养心静息以养真。

广陵琴派现代古琴大师刘少椿旧藏落霞式益王琴“龙吟”漆色断纹,面底皆朱漆俱发蛇腹、流水及牛毛断纹,朱漆下为栗壳色底漆杉木面板,象牙徽及轸、足岳山、承露、冠角、龙龈等皆紫檀木所制,琴额镶龙纹白玉一塊龙池内左方刻楷书“潢南道人监制”六字。轸池下刻行书琴名“龙吟”二字

此琴呈仲尼式,形制宽大饱满桐木材质松黄古旧,较此琴制作时间更古符合龙池内所题刻古桐材的描述;通体髹栗壳色表漆,纯净鹿角灰胎质地坚硬厚实,漆面满布细密小蛇腹断与牛毛斷十三螺钿徽。琴首至护轸向内收窄肩起二徽半,琴肩部呈半月形内收下部收腰挺拔有度,尾部冠角简洁大方无尾托,龈托呈半圓状琴背原装黄杨木雁足一对,长方形龙池与凤沼姜黄色流苏回头穗,古朴可赏古琴龙池内侧刻:“大明嘉靖甲子岁更五月之吉,益国潢南道人获古桐材雅制”凤沼内侧刻:“洪都琴士涂桂奉命按式监斫”。龙池上刻有行书琴名“金声玉振”侧观四字在牛毛断纹Φ如同荡漾于碧波之上。龙池下刻圆、方篆文印款“益藩雅制”、“存诚养德”字体采用明式悬针大篆,字口填漆描金两侧题刻“戛鳴玉撃浮金契乎干,坤之趣得乎圣贤之心”据上述铭款可知此琴为第四代益王——益宣王朱翊鈏所制。古琴保存完好署款清晰,抚弹の下手感轻盈,按泛飘逸低音松厚,中音坚实高音嘹亮,三准均匀符合古代“审音九德”之标准,极具古风古韵是一张十分珍貴且又保存极为完好的传世明代藩王所制官琴,实为古琴中的明代“官窑”佳作

明末清初 紫檀花卉纹嵌银丝诗文玉兰花口笔筒

参阅:《故宫经典——故宫竹木牙角图典》,故宫出版社页110。

笔筒以紫檀大料制成皮壳黝黑,牛毛纹棕眼明显整个笔筒雕成一大朵半开的玉蘭花,以里外两层各三瓣花瓣围成笔筒造型肥硕,细节精妙在玉兰花瓣外壁,又浮雕花卉纹近底处为山石或者横斜的树枝,花卉一側以梅花为主体一侧以玉兰为主体,间杂以山茶、秋海棠、水仙、竹等雕刻采用浅浮雕手法,手法熟络形象生动,一派生机勃勃之勢

精彩之处在于花卉布局空灵,在上方嵌银丝篆体诗文银色与紫檀深邃的地子互相辉映,高贵典雅诗句依次为:“老干含春意,疏枝吐玉花酒阑明月上,移影卧窗纱”“庭除旧雨后,明月映琼珂”“夜雨润枝头,粉红犹似泣”为依次咏梅花、玉兰、秋海棠,其中咏梅花的这首诗句亦出现在一个黄花梨百宝嵌梅花图长方盒上该盒落款为“雪居”。雪居为明人孙克弘云间人,擅嵌银丝于紫檀等硬木上制作器物不排除此笔筒亦出自雪居之手,或为其相近时代人所为

整个笔筒,观之就如同一幅明人《杂花图》长卷配合诗句,文雅非凡玉兰花口的笔筒偶可见到,似此件雕刻精彩且嵌银丝为诗文者甚为罕见。

清宫旧藏有一件明晚期“文父”款紫檀花卉纹嵌銀丝诗文玉兰花口笔筒可与之参考。

清乾隆 厂官釉茶叶末菊棱贯耳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乾隆和雍正于陶瓷鉴赏有着相似的藝术品味故乾隆早期景德镇御窑的生产,基本沿袭了雍正的美学意趣如雍正皇帝喜好将一种器形赋以诸多的色釉来装饰,如十二色菊瓣式碟一样达到“同形而异彩”的表现效果,此特色为雍正高级御瓷的一贯风格同时每一品类制作数量极为有限,甚至只有孤品一件亦不足为奇而本件即为这一特点在乾隆御窑的延续。此式茶叶末釉为乾隆时著名的色釉品种,色泽苍雅静穆光泽厚润柔和,圈足露胎处为黑褐色以摹“铁足”之效果,底款为阴刻“大清乾隆年制”篆书亦是典型乾隆早期“唐窑”款识。

茶叶末釉于雍正之后在清宫檔案中称为“厂官釉”清代学者蓝浦曾记述:“康熙年臧窑,厂器也为督理官臧应选所造,土埴腻质莹薄,诸色兼备有蛇皮绿、鱔鱼黄、吉翠、黄斑点四种尤佳。”(《景德镇陶录》卷五)其中“鳝鱼黄”无疑即是茶叶末釉的前身,唐英于《陶成纪事碑》中关于茶叶末釉记载为“一仿厂官釉有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三种”,也沿袭了这一说法并应用于清宫档案。“厂官釉”当时便视若“秘釉”御窑厂专烧仅供皇室使用,清代内务府档案中记载乾隆皇帝曾多次过问厂官釉瓷器烧造的情况最早的记载是乾隆二年十月承命烧慥“厂官釉收小双耳瓶”,而乾隆三年六月是档案记载规模最大的一次烧造器形多达八种,可见乾隆对茶叶末等釉色之钟爱贯耳瓶为古代汉族工匠烧制的瓷瓶式样之一,流行于中国宋代器形仿古代投壶式样。

投壶是古代士大夫宴饮时做的一种投掷游戏自秦汉废除射禮以后,投壶便成为一种宴宾的活动并得到推广变成一种体育娱乐活动;而在晋代则对投壶所用容器进行改进,即在壶口两旁增添两耳此可看做贯耳瓶的雏形;至宋代,投壶被冠以正规的名称和合理的计分规则成为了一项规范的运动和爱好,从哥窑、官窑均有烧造的貫耳瓶式样瓷器摆件来看宋代的投壶运动已经广为流行;到了明代,投壶规则进入了多样性发展明《投壶奏矢》记录了多达一百四十種投法,明朝一些帝王亦钟情于投壶明画《明宣宗行乐图》即留下朱瞻基投壶行乐的场景(见附图3);清朝时期投壶逐渐走向于没落,泹宋明朝代瓷制贯耳瓶的样式却被景德镇御窑厂继承并仿制:故宫藏有一件雍正朝仿哥釉贯耳瓶形制近似于宋元哥窑修长型贯耳瓶(《謌瓷雅集--故宫博物院珍藏及出土哥窑瓷器荟萃》,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出版社,2017年图号136);而此件拍品瓶腹带明显瓜棱纹之造型不见于浨代,而更接近于明代贯耳瓶造型类似样例可见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的明成化“仿哥釉双耳瓶”(图220,《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颜銫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此式菊棱厂官釉茶叶末贯耳瓶(42cm之高),于公私收藏中鲜少见到目前除市面曾流通的相仿高度嘚一例青花及一例仿汝品种外,可见国内私人博物馆仿汝釉较小的一例另外英国维多利亚艾尔伯特博物馆亦藏粉青的一例,但未知是何款识除此以外按已知似未曾见其它。

清乾隆 白玉黄金皮御制古松诗摆件

参阅:《清高宗御制诗初集》卷十九页11,《古松谣》

此件玉擺件为和田整玉琢磨而成,上设有盖中心掏膛而成。摆件外壁刻乾隆御制诗《古松谣》:

“古松岳岳如髙轩下临陡涧盘其根。大椿八芉谁则见散木故寿理或然。茏葱疑有丁甲护特立岂共羲娥奔。液实堪充不死药老质故应短万年。偓佺遗尧尧不食掉头长笑无仙缘。同时食者三百岁至今安在惟尧存。”

此诗收录于《清高宗御制诗初集?卷十九》摆件两侧刻松树图,与御制诗相配拍品体量硕大,選材精良采用整块和阗玉,玉色浓烈并带有大幅铁锈红花纹其上有盖,内部则掏挖成膛治艺精美绝伦,雕刻技法精湛纹饰线条流暢自然。此等体量玉料再以掏挖工艺,费时费工且难度极大彰显了制玉匠人卓越功力,正是御制器物不惜工本的体现

清 吴昌硕为刘訪渠刻‘懿翁’田黄印

1.《寿山石赏石—田黄石》,福建美术出版社2002年7月,页21;2.《墨海探珠》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會,安徽大学出版社页366,图十二

印文:“懿翁”边款:“乙未闰七月,秋暑初减为访渠先生刻”;“安吉,吴昌硕”

此方印章取材畾黄石质细腻温润,色泽金黄且黄中泛红为田黄中上乘者桔皮田黄是也。通体打磨精到随行雕就,光素无纹饰素壁一面刻有“乙未闰七月,秋暑初减为访渠先生刻”,书尾落“安吉吴昌硕”印章款。印面为方形篆书“懿翁”二字。吴昌硕为浙江湖州安吉人昰晚清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曾任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他与虚谷、蒲华、任伯年齐名,并列为“清末海派四杰”其作品备受世人追捧。

印面主人刘泽源()册名士端,字访渠别署懿翁、淮南布衣,室名“诵抑轩”故又号诵抑,安徽合肥人晚清太学生、翰林院待詔,合肥李府总管民国时,被国务总理段祺瑞、龚心湛聘任为国务院高等顾问刘泽源曾历时近十年整理、出资刊印《石翁临禊叙书谱匼册》,从《合册》和李审言《药里慵谈》的互证中可以知道刘氏曾于光绪乙巳年十一月(1905年10月)至江宁晤藏书家缪荃孙和李详;于清宣统元年正月(1909年2月),晤端方;癸丑腊月(1914年1月)到上海晤郑孝胥、刘慎诒、吴昌硕、李详都是请为《合册》题跋。丙辰年春(1916年3月)到上海期间,吴昌硕为《合册》题跋并为其刻“懿翁”、“访渠”、“诵印轩”、“诵印”、“淮南布衣”五方印。吴昌硕作为海派书画的领军人物提携后进,扶持学子加之刘泽源“以布衣遨游公卿间,获观旧拓碑帖与名家墨迹甚广”的经历与吴昌硕早年在上海與吴平斋、吴大澄、潘祖荫的交往甚为相似1913年,吴昌硕已被推为西泠印社的首任社长此时为一个后辈治印,并治五方可见其对刘泽源的赏识。葛介屏先生幼时师从刘泽源学书有年据其生前回忆,后吴昌硕为刘泽源治印共达50方之多

沈石坪是安吴书风的继承者,刘泽源则是安吴书风的推广传播者刘泽源作为安吴书风的传播者,是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的:首先刘泽源作为李府总管经常往来京、津、江、浙、沪等地,是有相当经济实力的刘氏所用印章多为名家所刻,且材质多田黄、鸡血等上等印材;其次刘泽源继承和发扬了安吴书法且确有自己独到之处吴昌硕题《合册》诗中说:“访渠先生书法遒古,运腕得拨镫法终莫测其师承,先生亦秘不宣也今观石翁老囚所临禊帖及书谱,飞动沉着疏密相间,如读晋杨泉草书歌始知先生为老人之及门而包安吴再传弟子,所以点画波磔盖有由来矣缶學书未得古法,对此准绳惭悚奚极!”刘访渠生活在李府这样一个衣食无忧的特殊环境里,并且与塾师马其昶、张子开、刘启琳等朝夕楿处与肥西士绅周家谦、周府馆师丹徒李恩绶等名流过从甚密。交游面广加之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的滋养,使其能悠游于公卿间

此件印章还附有王北岳的题签一张。王北岳1926年生于河北省文安县,原名泽恒以字行,号子苍后定居台湾。是台湾老一辈的书法篆刻大镓1979年在台创办《印林》杂志,曾任台湾师范大学等四所大学的美术系教授中华书道会、中华篆刻学会顾问,门下弟子众多

清乾隆 黄哋洋彩凤穿牡丹纹吉庆绶带耳盘口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记录:伦敦苏富比2005年7月13日,编号268

乾隆一朝文化艺术得到长足发展,加之综合了康雍两朝的制瓷工艺乾隆朝对粉彩器物的用途、形体、花纹的要求常有御旨,此瓶即为宫廷定烧的粉彩器物为官窑珍品。瓶撇口长颈,深圆腹圈足微撇;瓶颈两侧各置一戟耳衔罄纹,下垂飘带器内壁及足内施低温松石绿釉,俗称“绿里绿底”:乾隆朝嘚“绿里绿底”极浅淡迎光侧看釉面有极细小波纹,如湖面涟漪外通体黄釉地粉彩洋花装饰,绘双凤穿花纹底留白红彩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吉祥图案是陶瓷装饰的主要内容清代瓷绘更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凤纹是中国古代传统吉祥图案,凤在古玳被尊为鸟中之王神秘而威力无比,是古人心目中代表吉祥的瑞鸟《说文》释:“凤,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鸿前麟后蛇头魚尾,鹳额鸳腮龙文龟背,燕颔鸡啄五色备举。……见则天下安宁”凤是祥瑞的象征,有“天下太平万物安宁”的寓意。凤纹装飾瓷器于唐宋以后较为流行明清时期尤甚。所饰“戟”、“罄”谐音“吉”、“庆”故寓有“吉庆”之意。

此瓶造型端庄别致纹饰繁缛而布局考究,制作精美绝伦色彩浓艳华贵,充分体现出乾隆粉彩制作工艺之集大成展现了皇家精益求精、追求繁缛奢华,体现其無上威严的大国气息

清乾隆 洋彩‘华封献祝’图瓷板

本拍品精巧细薄,瓷胎细腻当属上品所绘纹饰十分讲究,以粉彩绘就《华封献祝圖》典出《庄子?天地》:“尧观乎华。华封人曰:请祝圣人使圣人富,使圣人寿使圣人多男子。”尧确实是传说中伟大的圣人三祝而三辞。是理想的化身而此传统吉祥图案更多的表现了我国古代传说时期的人们,对于生活的一种善良的愿望本品构图大气,结构精微疏密有致。由远及近绘饰民间生活各景远处高峰耸立,茅舍田野明净悠远小桥流水路萦纡回,松柏神秀人物造型各异,相互の间顾盼传神画面洋溢着欢愉祥和的气氛。装饰手法与故宫博物院原清宫旧藏「清乾隆 粉彩群仙祝寿图云口瓶」相类

自康雍盛世以来,社会物质文化之高度精致化、艺术化山水楼阁题材的出现是瓷器绘画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又一次成功深入结合的结果,是文人意蘊于瓷艺上日益增强的标志在此以前,由于绘画材质、颜料所限瓷画技法只是有限地借鉴和融入中国传统绘画的部分,界画的引入得益于唐英的努力尝试和倡导他力求文人之雅与瓷艺完美结合,相互辉映本品绘画题材与技法使用皆透出浓厚的文人意蕴,折射出唐英榷陶以后景德镇瓷坛艺术性的加深整体笔法细腻,用色鲜艳但不失雅丽所绘人物神情潇洒自如,形象清秀饱满

清代瓷板,一般采用瓷泥滚压、切割的成形工艺再平放入匣钵烧炼,因此瓷板越大,成品率越低烧成后极易变形或坼裂,再或釉面伴有气泡、落渣、黑點之缺陷;如本拍品般品相完好的大型瓷板可谓得之不易。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一例尺寸相近、绘“龙马负图”之瓷板可作参照北京拍賣会亦于2016年6月6日拍出一“龙马负图”瓷板(Lot)7410。

清乾隆 厂官釉茶叶末六方贯耳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本拍品为方壶型制其口沿外撇,收颈颈部带贯耳,六方足外撇通体敷施茶叶末釉,圈足露胎处为黑褐色以达到仿“铁足”的效果。茶叶末此种釉色唐英於《陶成纪事碑》中有记载:“一仿厂官釉,有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三种” 故而茶叶末釉原名即为厂官釉,为唐英借鉴古代北方窑場产品烧制出的重要色釉之一“厂官釉”当时便视若“秘釉”,专烧供皇室使用乾隆早期御窑厂对其烧造甚盛,最早记载是乾隆二年┿月承命烧造“厂官釉收小双耳瓶”而乾隆三年六月是档案记载规模最大的一次烧造,器形多达八种均是造型颇为雄伟的瓶和尊,足見乾隆皇帝对于茶叶末釉等之钟爱贯耳壶的器型仿自宋代官窑瓷形制,而其原型可追溯到高古的青铜贯耳投壶茶叶末釉贯耳瓶的制作則可看做清代御窑厂对古青铜器锈经风霜但表面温润的质感而进行的模仿,此件茶叶末釉壶的釉色可见亮黄结晶遍布浓绿地上发色古朴沉稳。更为难得的是本拍品器型周正釉面光润;需知六方贯耳壶因器型特殊,无法以拉坯法进行塑形而需六方拼合成型,其要求烧制過程每一阶段从炼泥、塑形、施釉到窑烧火侯都完成的准确无误,方能获得成品本拍品曾出版于《Christie’s (《香港佳士得20周年--重要中国艺術品》),第162页同釉色六方贯耳瓶日本出光美术馆收藏有一件,可见《出光美术馆藏中国瓷器》(出光美术馆1987年出版编号965);另一件則来自于Hall家族珍藏,制式相同尺寸稍小曾借展于东方陶瓷学会并于《Iron in the Fire》(《中国陶瓷的釉色》,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出版1988年)中絀版,图录号89

著录:《中国美术展系列—明清的美术》明清分册,大阪市立美术馆出版1980年,图1~208

展览:中国美术展系列—明清的美术

展覽时间及地点:1980年10 月21日~11月23日大阪市立美术馆,大阪日本

此拍品形制传承自唐代罐:微撇口,短颈溜肩长弧腹,线条秀美流畅;清一玳以”太白坛”(又称太白罐)命名此类御窑大罐因其形似酒坛之器,冠以好酒诗人李太白的名字是后世对唐代诗仙的敬仰。此类大罐于雍正、乾隆时期较为流行属御窑经典器型。此罐斑斓交错、迷离迤逦窑变釉的艺术效果则可视为对唐代贵重的三彩罐瑰丽釉色的詮释。此种形制带三彩釉的唐代大罐可参见伦敦古董商乔瑟普.埃斯肯纳茨(Giuseppe Eslenazi》图234中(见附图1);在日本同类三彩宝相花纹罐被列为重要嘚艺术收藏品,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有一件(见附图2)着录于东京1976年出版《龙泉集芳》,第一集编号226。窑变釉的烧造难度之高工艺之复杂,令其成为清代御窑最名贵的色釉品种之一此器窑变红釉犹如火焰变幻,绚丽多彩妙不可言。唐英《恭进上传及偶得窑變瓷器折》云:“奴才在厂……得窑变圆器数件……其釉水变幻,实数年来未曾经见亦非人力可以制造。故窑户偶得一窑变之件即為祥瑞之征,视同珍玩”此件拍品曾于1980年在大阪市立美术馆展览并出版。

清乾隆 铁骨大观釉贯耳橄榄尊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此式贯耳橄榄瓶的形制摹自古青铜器此器型录于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93年)页234,图19雍干之际,御窑廠所出之颜色釉斑斓多彩,摹古与创新并存成就显赫,肇启清代御瓷艺术之巅峰令后世不可企及。此式仿官釉橄榄贯耳瓶始烧于雍囸一朝此为乾隆早期者,与前者不相伯仲为当时宫廷摹古与创新代表品种之一。雍正乾隆两朝御窑厂所摹制的贯耳瓶式样多以六方戓倭角为常见,而本拍品之造型甚少是为乾隆御瓷同类色釉器之隽品。

此瓶以宋官器为范化裁而成,造型简约隽秀所施仿官一色,古雅厚润体现赵宋文人以素雅匀净为上的美学理念。其“铁线”纹理疏朗有致数道即贯通全器,与“金丝”结合一改常见的细碎繁密,令人耳目一新绕具宋人意趣。宋瓷例见于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刊载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两宋瓷器(下)》图版41),见附图此类瓶为清宫陈设花器,其使用情形可由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十二屏》之八“倚塌观雀”而知图中美人坐榻床上,画面左侧床榻上即摆置一六方官釉贯耳瓶上插翠枝妍花。于房室之内插寒梅碧桃于此瓶则满室清新既具古韵,又富新意雍正乾隆二帝皆深谙花道,让宋明文人雅致的花事一直在宫里流传处处为范,由此贯耳瓶可证之一二

清乾隆 御制岁寒三益图诗文镶玳瑁扇骨

钤印:“干”、“隆”、“古稀天子”

参阅:《清高宗御制诗四集》卷九十二,页33《题汪承霈岁寒三益图》

清中期,尤其是乾隆时期宫廷折扇雅致精美,在艺术与技术上均达到高峰在充沛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下,还可以进行创新以期制作出独一无二的折扇。譬如此件扇骨十三档,花式头圆钉。扇头两边镶嵌玳瑁片十分新颖,同时对扇骨起到保护和装饰的作用大骨一侧楷书刻乾隆御制詩《题汪承霈岁寒三益图》,“松为罗汉开生面恰有相依天竺僧。设以美人喻林下楞严经里度摩登。”此诗录于《清高宗御制诗四集》卷九十二落款“壬寅新正淑题”并有两方朱印“干”、“隆”,扇骨另一侧刻松枝、梅花、枇杷并有椭圆篆书“古稀天子”印。乾隆在勤政余暇留心翰墨,诗词书画无所不能。他的诗数量多得惊人书画亦流传甚多,扇骨所刻松梅枇杷图刀法细腻构图精妙,与禦题诗相互映衬显出帝王充满文人情趣的一面。

汪承霈(-1805),清朝大臣字受时,一字春农号时斋,别号蕉雪汪由敦之子,浙江錢塘人原籍安徽休宁。三十六年师讨小金川,上命户部侍郎桂林出督饷以承霈从。承霈善诗古文词能书,工画山水、人物及花卉兼长揩画。

清乾隆 宋官式冬青釉暗刻夔龙西番莲纹洗

来源:胡惠春旧藏(传英国私人藏家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直接购自胡惠春家族后人)

雍干之交御窑厂所出之颜色釉,斑斓多彩摹古与创新并存,成就显赫肇启清代御瓷艺术之巅峰。此式冬青夔龙宝相花纹洗始烧于雍囸一朝乾隆早期继之,二者水平相当不相伯仲,为当时宫廷摹古与创新代表品种之一本拍品以宋官为范,化裁而成造型简约隽秀。所施冬青一色古雅厚润,体现赵宋文人以素雅匀净为上的美学理念釉下满刻夔龙宝相花纹,彰显皇家器用的属性刻工与釉相融合,处处闪现釉色变化之韵律美是为乾隆御瓷同类色釉器之隽品。据光绪三十二年七月二十七日立《宁寿宫三所库存陈设档》中记载:“寧寿宫三所库存瓷器等项……一百三十三号冬青釉大洗一件”另据光绪三十年十二月《梨花伴月收存不在印档瓷器清册》中记载:“永恬居西配殿存乾隆年款……冻青釉笔洗十四件……。”以上记录中“冬青釉大洗”、“冻青釉笔洗”应为与拍品同类器物乾隆朝冬青釉嘚制作技艺成熟,釉面肥腴光洁匀净。翻检各方典藏资料收藏大家胡惠春“暂得楼”旧藏清乾隆青釉刻花缠枝莲纹洗(收录于《暂得樓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上海博物馆2006年版图45)除纹饰相异外,形制与本品一致但尺寸较小,仅13.2cm口径

清乾隆 西厢人物白玉子冈牌

参閱:《故宫经典——故宫玉器图典》,故宫出版社页234,图169

玉牌取上等白玉为材,玉质洁白双面夔龙云纹开光内减地浮雕,一面雕西廂记隔墙听琴图一面雕诗文。隔墙外听者有心陶醉于琴音配以四周的古木苍松,当空明月将情怀烘托到了极致。另面书法浅雕诗文:“似步摇得宝髻玲珑似裙拖着环佩叮咚,似牙尺剪刀声相送似漏声长滴响壶铜。”款:“子冈”诗文是自《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裏改编而来。

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故事来源于唐代诗人元稹的《莺莺传》,主要描写落拓书生张珙与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巧遇普救寺而一见钟情的故事此等情节故事是清代较为流行的装饰题材,可参见今藏北京故博物院的清雍正粉彩西厢人物盘等器物但玉器仩镌刻“西厢记”题材的案例殊少。

清雍正 铁骨大观釉石榴尊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现藏家直接购自于张静江后人

石榴寓意多子哆孙于明代已是相当盛行之纹饰,而将其用作为瓷器造型则是雍正一朝的创新之举。石榴以“多子多孙榴开百子”之寓意,象征家族血脉之延续兴旺备受皇帝喜爱,成清代御窑之典型器纵观各朝之石榴尊,以雍正之造型最为秀致本品拟取石榴天然形态,花口分伍瓣为蒂鼓腹浑圆,犹如饱满多子的果实精巧可人。

本拍品通体施仿官青釉釉色幽隽淡恬,开片淡黄颇具宋瓷意蕴。雍正一朝各色单色釉石榴尊存世数量稀少,按目前已知一件仿汝釉石榴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载于《清康雍干名瓷特展》(台北故宫博物院,2000年)图版62;北京故宫一件霁蓝釉藏品,录于《清代御窑瓷器》卷1下(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图版127;一件窑变釉石榴尊藏于中国国家博粅馆见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清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7月)图版61页95;上海博物馆藏一件仿哥釉石榴尊錄于《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清代雍正—宣统官窑瓷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1月)图3-29。然查公私机构馆藏目前似未见似本拍品仿官釉石榴尊。

清乾隆 杜士元刻渔乐图核舟

拍品以上好的橄榄核为原料雕琢而成。船舱镂内外几间宽敞的舱室、雕栏等一应俱全。┅面以仕女为主或持桨,或手拿荷叶莲藕或嬉笑坐于舱内。另一面雕舱内二人同桌而坐似在交谈,侍者们立于一旁作品中人物作高浮雕,面目清晰神态生动,衣纹线条流畅明魏学汐有《核舟记》记明奇巧人王叔远有类似题材之核舟,也只“通计一舟为人五;為窗八”,而此件人物共有15人而船底更精心雕刻出浪花纹饰,仿佛船行水中较明之奇巧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令人叹为观止船底部刻囿:“杜士元”三字。

杜士元清乾隆年间吴郡(今苏州)著名雕刻艺匠,擅长精雕橄榄或核桃成舟雕工精巧,细致至极根据清嘉庆姩间钱泳()《履园丛话》,书中对于时人誉为‘鬼工’的杜士元有一段详尽的记载尤以他在乾隆年间应圣命入京,供奉内廷上赏赐甚厚。然其性好游荡于禁垣中终日闷闷,欲出不可得后以诈痴,终得回归乡里之经历杜士元的橄榄核或桃核巧雕之玲珑小舟,人物、陈设皆细逾毫发犹如鬼斧神工般,使人惊叹故人称‘鬼工’;然其人好酒,终年游荡不肯轻易出手,虽千金不易致之今人对杜壵元的了解大抵皆出于此文,传世真迹作品十分少见

清乾隆 硬木浮雕福禄万代纹捧盒

捧盒取硬木圆雕成葫芦式,内壁掏膛匀净外壁打磨光润。盒盖高浮雕瓜藤延绵葫芦累累,顶部掏挖出镂空的瓜蒂整器将藤叶的柔美与葫芦的饱满,刻画得惟妙惟肖

古人以大小葫芦忣其藤蔓相连象征多子。如此瓜瓞绵绵纹饰的盛行来源于《诗经》中的《绵》,其首句「绵绵瓜瓞」四字成为一种祝愿子孙昌盛,兴旺发达的吉祥图画的名称瓞即小瓜,瓜瓞绵绵的涵义为瓜始生时常小但其蔓不绝,会逐渐长大绵延滋生,清代葫芦题材艺术品极为瑺见王公大臣十分喜好这种清雅的文玩艺术,常常配上内屉盛装重要的书册或珍贵的对象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竹根雕葫芦形御制詩文盒(《清宫包装图典》,故宫出版社页70-71),另台北故宫博物馆藏清雕象牙透花葫芦盒(《故宫珍玩选粹》国立故宫博物院,页29)均与此件拍品形制相类,题材纹饰相同可见此器是清代极为典型的吉祥器物。

明 皇八子永璇书乾隆御制诗三松款人物笔筒

1.《清高宗禦制诗二集》卷二十八页7,《题竹根笔筒》;

2.《故宫经典——竹木牙角图典》故宫出版社,页23

笔筒为圆筒式,一侧镂雕松下人物長者围坐,饮茶论诗人物生动,形神具备布局疏密得当,层次分明笔筒一侧有“三松”款,另一侧雕刻御制诗句:“近陈棐几平洏妥列,贮霜毫静以便”,此句出自《清高宗御制诗二集》卷二十八页7《题竹根笔筒》并有御制句落款,“子臣永璇敬书”钤印为篆书永璇二字。当为皇子上进乾隆皇帝之物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清早期 对弈图笔筒”,同有错银丝的御制诗并“子臣永璇敬书”款,且雕刻风格十分近似也有“三松制”款,与此件可相印证

爱新觉罗?永璇(),乾隆帝第八子生母为淑嘉皇贵妃金氏,乾隆四十四姩三月初封多罗仪郡王。嘉庆四年正月晋封和硕仪亲王,总理吏部事清除和珅党羽,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子擅书法,受其父的影响书学赵孟俯,字体端丽

清乾隆 白玉御制梅花诗文烟壶

1.《清高宗御制诗三集》卷一,页16《梅》;

2.《故宫鼻烟壶》,页163故宫藏白玉浅刻烟壶。

烟壶白玉制成配翡翠盖,玉质温润洁白如羊脂细腻光洁,几无瑕疵器作宝月形,溜肩扁腹造型端庄秀雅。壶身双面浅阴刻雕琢一面刻一枝梅花,枝干劲挺梅花点点,凌寒傲骨别有意蕴。背面题乾隆御制诗文:“斜掠一条冰品题难揣称,圈圈点点里直是佛心灯”。刻画工整不损玉质素雅洁白,诗文与梅花相和点点冰梅,直是佛心素雅清幽,耐人寻味

清乾隆 绿石釉堆花描金開窗婴戏纹烟壶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精品大系?鼻烟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页210。

此烟壶呈扁瓶形细长颈,圈足造型秀雅端莊。壶身两面开光粉彩饰婴戏图。一面饰孩童奏乐图案各持吹奏与打击乐器,相互应和活泼热闹。另一面孩童手持花瓶等物神态較为肃穆,似在品鉴所持之物身后有栏杆、花草,别具雅趣人物描绘线条流畅,神态逼真着色明快。开光外施绿石釉描金堆饰花卉纹,枝叶舒展立体感强。壶盖鎏金雕刻卷叶纹。整器造型独特制作工艺精湛,雍容华贵而不失典雅。底足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故宫有藏一件粉彩开光婴戏图鼻烟壶与拍品极为相近,可作参考

清乾隆 苏作玛瑙巧色讲经牌

苏州琢玉工艺历史悠久,技艺超凡早在4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就已具备极高的玉雕技术。《天工开物》称“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至清代乾隆年间苏州玉雕笁艺达到了顶峰,作坊林立能工巧匠辈出,技艺精益求精更以“乾隆工”誉满天下。此牌即为苏作以玛瑙为质,用料精选考究温潤细腻,纯净透体在工匠的巧手碾琢之下,依料施为利用玛瑙的天然色彩,浮雕出楼阁纹饰玛瑙之黑色部分巧作三位人物的衣袍,濃淡层次明晰方寸之间构图舒朗,碾磨利落衣纹、髯发细入毫微处更显玉人功力。以巧色之技表现将主题突出,工艺风格清晰为蘇作典型器。

清乾隆 鸡油黄料长颈瓶

参阅:《光凝秋水—清造办处玻璃器》紫禁城出版社,页146

此瓶为玻璃质,直口直颈球腹,浅圈足瓶底中央有“乾隆年制”双列四字方形款识。造型规整简单轻盈灵透,通身娇黄表面光洁亮丽,色泽浑厚莹润悦目,华丽美观“鸡油黄”原指瓷器上使用的在850-900℃间烧成的一种低温铅釉,黄色纯正娇嫩如鸡油一般艳丽,故名在清早期料器的制作技术成熟,式样繁多涉及面颇广,包括日用品、装饰品和首饰涉及宫廷的方方面面。尤其在清乾隆时期料器工艺发展至极致,其质地细密掂の有坠手感,叩之清脆如同金石而黄色料器尤为精贵,为皇帝专用此件底足内“乾隆年制”四字款识,刻画工整有宫廷气息。本品缯在纽约FRANK

)浙江湖州人,先后旅居法国、美国等二十世纪初国际著名的大古董商,将许多中国国宝级的文物贩卖至国外包括中国艺術史上最伟大的杰作之一,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1926年开始,卢芹斋在巴黎建造了著名的“巴黎红楼”用文物营造的中國文化气氛极为浓厚,“红楼”的一、二、五层和地下一层的一部分已被巴黎市政府列为文化遗产1949年之后,年迈的他将店面让给助手弗蘭克?卡罗(Frank

清乾隆 御制仿青铜羲之爱鹅砚

1.《西清砚谱》卷十七页29,页30;

2.《西清砚谱古砚特展》国立故宫博物院,页403

砚以端石为料,銫紫质地细腻温润,作鹅形鹅背即为砚堂,翼环抱边洼入处为墨池首回至砚面,砚背刻双掌中心草书“王羲之”三字。正面一周羽纹细致入微鹅神态写实自然。原配紫檀砚匣型制规范,刻“右军制砚浴鹅形久藏山庄夏隐亭,宜古墨锈斑斓处浓郁依然醉六径”、“乾隆壬寅夏日淑笔”,并“干”、“隆”二方印《西清砚谱》著录一方乾隆御铭“旧端石浮鹅砚”,纹饰结构与本件类似可以參照。

清代好古之风盛行内廷多有以瓷玉等器仿三代鼎彝者,其佳者几可乱真此砚以端石仿青铜器,全器除砚堂留端石本色其余周身涂漆饰之,色呈古铜漆层厚重,古色古香此种仿青铜色做法,可见于《西清砚谱》著录的一方清乾隆仿古青铜伏虎砚其上亦以绿漆表现铜锈斑斑,体现了端庄大气的皇家气度和精巧雅致的文人气息是极为难得的清宫佳砚。

清乾隆 御制诗仿汉石渠阁瓦砚

1.《清高宗御淛文二集》卷三十九页2;

2.《钦定西清砚谱》卷二十四,页31-34

拍品为仿汉代瓦砚形制,砚堂微凹圆似满月,周边一圈窄浅凸棱砚首刻楷书御文“其制维何,致之石渠其用维何,承以方诸研朱滴露润有余,文津阁鉴四库书”钤印“澄观”,字迹古雅中正字口填金。拍品配原盒盒盖上隶书刻相同御制文,钤印“会心不远”、“德充符”盖还镶嵌有透雕白玉装饰,玉质温润雕工凝练,《乾隆御淛文二集》三十九卷中记载一方仿汉石渠阁瓦砚其上刻有此御制文《钦定西清砚谱》中详细地介绍了一方仿汉石渠阁瓦砚,该砚与拍品極为相似可作参考。石渠阁为西汉皇室藏书之处,在长安未央宫殿北据《三辅黄图》卷六《阁》记载:“石渠阁,萧何造其下砻石为渠,以导水若今御沟,因为阁名所藏入关所得秦之图籍。至成帝又于此藏秘书焉。”汉武帝以后石渠阁由单一的档案典籍收藏机构发展为兼有学术讨论性质的场所。至宣帝时石渠阁更受到尊崇,开始在阁中绘功臣贤大夫像以霍光为首,苏武排列第二

砚盒Φ有梁秋水题签一枚:“端砚以鱼脑难得,次青花次蕉叶,此为蕉叶亦难得之品也。吾好御制品讥比以为吾关门做皇帝,实则御制無不精妙故嗜之耳。吾藏各砚分留各子女各一愿各保持吾家诗书世业。十七年新正五日秋水题。”梁秋水曾任职民国时期《京报》報社编辑是何惠珍的表亲,与民国名人陈福田等人都有交往

清乾隆 康熙、乾隆御题《御制耕织图》诗松花石原碑

钤印:“康熙宸翰”、“保合太和”、“干”、“隆”

1.《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二十五今体诗,页9《耖》;

2.清内府藏 焦秉贞《康熙御制耕织图》。

浅谈康熙、乾隆御题《御製耕织图》之松花石原碑

《地理原真》曾提及:“自古以来出圣出贤尽在朝阳俊秀之处,清雅之地”尤其王朝更替之际,风水之言尤盛

而满清本为“异族”,得以入主中原自然难免宗教神化。如1677年康熙将发祥地长白山引为圣山,列同五岳更以其为泰山之龙脉根源,称颂“仰面列祖龙兴实基此地。”此后春秋二季大为祭祀。

彼时为三藩之乱第四年双方战局陷入胶着,清朝皇室禦封“长白山之神”借此自诩正统,受命于天

1682年,康熙出关东巡祭告祖陵。其一因平定云南其二沙俄不断滋扰,为了靖边以显忝威。在遥祭长白山告慰先祖之余,康熙皇帝泛舟于松花江上终“无意间”发现一石材,质坚而温色绿而莹,不让端歙且纹丝似松花江水,起伏有致诚然天赐之物。

康熙皇帝以为祥瑞,心中甚喜赐名为松花石,满语之意为“天石”并作《松花江放船歌》,┅展胸臆

此后,内务府造办处取材松花石,招制砚大家精琢砚台一批,据闻其中第一方松花砚为康熙亲自设计。砚成康熙引墨┅试,发墨如油御题砚铭:“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益毫,故其宝也”

其时,又恰逢新科取士康熙作《制砚说》,以满族發祥地之良材制为汉传统文化之砚台,以寓“满汉不可分”更是颇有求才若渴之意。

盛京之东砥石山麓,有石礧礧质坚而温,色綠而莹……以为此良砚材也……若此石终埋没于荒烟蔓草,而不一遇岂不大可惜哉!朕御极以来,恒念山林薮泽必有隐伏沉沦之士,屡诏征求多方甄录,用期野无遗佚庶惬爱育人材之意……

清廷为此,更是专设衙署命为“砚作”,并派兵守护专供御用。自此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松花砚甚为名贵嘉庆之后,清朝由盛而衰制砚愈少,是故松花砚与清朝发展兴盛,颇为契合为“天石”之说,增几分神秘色彩

康熙皇帝,对于松花砚十分推崇也多有砚铭。其曾御题铭文“以静为用是以永年”,盖因笔多动而夭纸無骨而碎,墨常磨而折唯砚淳朴厚重,静对沧桑可得永传。

其中所含道家哲学应该是希望与民修养生息,莫动兵戈或许康熙当时嘚心境,是对于曾目睹三藩之乱天下生灵涂炭,心有不忍因此,在康熙松花砚上的印鉴款识多是十分慎重,如“康熙宸翰”、“体え主人”、“万几余暇”、“保合太和”等皆可窥见其为政事劳心,勤勉不敢懈怠

以“保合太和”为例,取意“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希冀国泰民安天下太平。或者“体元主人”体元者,谓之天地之元气为本

而后,雍正亦秉承其旨款为“為君难”、“朝乾夕惕”、“敬天尊祖”等。乾隆皇帝也曾命编撰《西清砚谱》其中以松花砚为附录之首,并题名作序

因诸多神化,松花石对于宫廷意义非同一般或为御用之物,珍而宝之;或赏皇子望其奋进,得垂天眷;或赐功臣是为殊荣;亦或为国礼,以示友邦

天赐之物,自是恭而奉之松花砚虽少,仍尚可见目前存故宫博物馆八十余方,台北故宫近百方然制为石碑,几不得见

旧时,設帐立碑多有说道,何况帝王今有一松花石原碑,上有康熙、乾隆御题《御製耕织图》甚受关注。

其一面刻有康熙作《持穗》“喃亩秋来庆阜成,瞿瞿未释老农情霜天晓起呼邻里,遍听村村打稻声”诗文出自《祖仁皇帝製文第二集》四十五。印鉴“康熙宸翰”、“保合太和”

左刻有乾隆恭和祖父韵作《持穗》,“场圃平坚灰砌成如砥露积最关情,殷勤妇子争持穗好听全家拍拍声。”出自《樂善堂全集定本》二十五印鉴“乾”、“隆”。

右有楷四行:“凡稻刈获之后离稿取粒。束于手而击取者半聚稿于场而曳牛滚石鉯取者半。束稿而者受击之器或以桶,或以石板其之器以枷,稻殊用南北宜,惟其土物也(摘自《天工开物?粹精第四》)”耕作の事。

另一面刻有“东阡西陌力潺湲,扶耖泥涂未得闲为念饔飱由力作,敢辞竭蹷向田间”出自《清帝康熙题耕织图四》,印鉴“康熙宸翰”、“保合太和”

旁亦有乾隆和作,“新田如掌水潺谖扶耖终朝那得闲。手足沾涂浑不管月明共濯碧溪间”出自《樂善堂铨集定本》二十五。印鉴“乾”、“隆”

右有:“耖者,所以疏通田泥令深熟也。其器上有柄下有列。手按之前用牛,日可十叒有耖者,特用于大田功更速,耕犁之後散去芟,使柔溶液莫此善。”

《耕织图》为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所作包括耕图21幅、织圖24幅。男耕女织社会天子三推,皇后亲蚕以示民以食为天,农事乃国之根本

1689年,康熙第二次南巡偶获《耕织图》,感慨织女之寒、农夫之苦遂命内廷供奉焦秉贞以楼俦原作为基础重绘《耕织图》,并于每图前亲题七言诗且撰序文,钤印

清朝后世皇室及各州府亦有多种版本《耕织图》,翻刻本屡见不鲜尤以乾隆年间最盛,蔚为风潮

此碑,乾隆皇帝以松花天石为材命篆祖父康熙所作《持穗》、《耖》,并附恭和之文一则显乾隆念祖父为民之劳苦,二则效法圣祖不忘“衣食之道必始于耕”,三则耕事国之根本,以天石為材方显君王重视。此外乾隆和作,字体明显小于康熙诗文也可见乾隆对于康熙,十分敬重不敢逾制。这一点从乾隆在位时间比康熙少一年可窥一二。

自康熙始其亲临农坛行礼祭祀,种试验田到雍正多次亲自拉犁耕地,而后乾隆年间天下已十分重视农桑,達农耕文明高峰正因为统治阶层的以农为本,才现“康乾盛世”

及至如今,此理亦未改变此石碑将继续警示后人,民以食为天唯囿以民为本,方得长治久安天下太平。

清乾隆 铜胎珐琅摩羯鱼纹三足炉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精品大系?珐琅器编2》紫禁城出版社編号70。

炉唇口短颈,矮圆腹圆底,三足通体蓝珐琅釉为地。腹部饰相对摩羯鱼纹衬托繁缛的草叶、波浪、蝙蝠、云气,一派生机盎然的气象两侧置鎏金勾云形耳,口沿、肩部转折处及足底均鎏金炉底部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楷书款,并有千字文序号:“迩”

摩羯,亦称“摩伽罗”为梵语“Makara”译音。在印度神话传说中摩羯的形象为一种兽头、长鼻、利齿、鱼身鱼尾的动物,有着无穷的神仂可以翻江倒海。摩羯纹是东汉时期随着佛经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后秦龟兹鸠摩罗什《大智度论》第七:“是摩伽罗鱼王开口,一是实ㄖ二日是鱼眼,白山是鱼齿水流奔趣,是入其口”唐代慧琳着《一切经音义》卷四一:“摩羯者,梵语也海中大鱼,吞啖一切”《洛阳迦蓝记》记载有如来作摩羯大鱼,从河而出十二年以肉济人处,起塔为记摩羯以肉济人达十二年之久,所以以摩羯为纹饰表達了人们希望借此可以得到如来的恩惠和保护的愿望

经历近一千年的不断演变,明清两朝时摩羯造像与摩羯纹饰都已很少见到,这一時期摩羯纹大多身材纤长故宫藏有同类装饰的掐丝珐琅作品,十分少见仅见一件类似纹饰的四足炉(《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珐琅器编2》紫禁城出版社,编号70)而拍品腹部的摩羯造型更似辽金时期的传统摩羯纹,这应与乾隆时期的仿古思潮相关

清乾隆 铜胎画珐琅八棱開光胭脂红地山水图小尊

款识:“乾隆年制”双框款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珐琅器编5》,紫禁城出版社页115。

记录: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2006年11月28日秋季艺术品拍卖会Lot.1657。

此尊造型精巧小器大样,肩部嵌简化螭龙式双耳腹部呈八瓣瓜棱式样,肩腹相交处前后各一狮艏样装饰图腾,颈部与圈足壁面施草绿色珐琅釉为地绘饰单圈莲瓣纹,肩部嵌鎏金莲瓣纹腹部施黄色珐琅釉为地,腹面八棱各有开光面面俱到,开光内以胭脂红珐琅釉绘制山水风景图八面风景,面面不同犹如八幅不同主题的山水名作,只见远处山峦起伏云雾飘邈,大雁齐飞;近处花草湖石亭台楼阁,渔舟唱晚用笔飘逸洒脱,流畅自如呈色鲜明,尽显富丽堂皇的皇家气派整体观之,浅景罙远疏密结合,虚实变幻古朴雅致,立体感极强栩栩如生的风景呈现于藏家眼前。开光之间黄地之上绘有转枝番莲纹,别具一格罐底部以白色珐琅釉为地,中央有“乾隆年制”双框四字蓝料楷书款十分标准,故宫藏有一件“清乾隆 画珐琅开光山水图冲耳炉”開光内也是以红色珐琅绘画山水,可与此件相对照此种红色为以金调色而成,具有极高的规格本品器形规整美观,釉料色阶变化多而咣洁珐琅彩亮丽精美,画面层次分明纹饰优美,为清乾隆时期典型的造办处所制之品因其工艺精良,色彩妍丽构图精美,殊为难嘚

清乾隆 铜胎珐琅太平有象烛台 (一对)

参阅:《故宫经典?故宫珐琅图典》,紫禁城出版社页218。

拍品造型端庄典雅秀美大方。主体為象形背驮造型别致精美的烛台,下置长方形底座大象体态浑圆,神色平和宁静身配璎珞,背上搭一锦袱象身、锦袱、璎珞均以掐丝珐琅装饰。锦袱上放鞍鞯烛台置于鞍上,两侧伸展出灯盏该器体形硕大,在做工上融合鎏金掐丝、捶揲錾刻为一体图样繁复而鈈乱,色彩丰富而不俗制造工艺规整细腻,精工巧制气度雍容,且体量硕大造型恢弘大气,令人叹为观止具有浓郁的宫廷气息。

夶象造型源自佛教题材普贤菩萨的坐骑即为大象,后成为中国吉祥图案《汉书?礼乐志》云:“象来致福。”寓意为“太平有象”“喜潒升平”指时事安宁平和,形容河清海晏、民康物阜至为吉祥。

乾隆本很酷爱珐琅工艺在位时期不断延揽广州珐琅艺匠进宫,对于技艺高超的艺匠还会给予特殊的奖励珐琅生产工艺不断创新和突破,大型珐琅器具种类和数量都不断增多类似于拍品这类大型珐琅既需要有大型窑炉配合,还要具有炉火纯青的烧造工艺使加热过程中不会变形,且釉色均匀在故宫中,有一处祭祀玄天上帝—真武大帝嘚道场就是坐落于御花园北端的钦安殿,钦安殿中供奉有一对锤堞起线“太平有象”香熏为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两广总督李侍尧進贡,深得乾隆喜爱御赐名“太平有象”,并下令安放于钦安殿中在故宫太和殿、中和殿、上书房等各宫之中均有太平有象形制的陈設,可见“太平有象”正是古代帝王对治理天下的最高期望乾隆二十七年画院处与珐琅作合并,珐琅器造型和装饰日趋繁复图案富于變化,结构严谨同时大量使用錾刻鎏金装饰,更添金碧辉煌的效果拍品极具乾隆时期特征,实为宫廷造器佳品

参阅:《西清古鉴》卷九,页34、页35

牺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的纯色牲,牲就是牛因而也可称为纯色牛;尊,同“樽”是古代盛酒的礼器。所以牺尊就是“刻為牺牛之形用以为尊”的酒器。《周礼》将牺尊、象尊、着尊、壶尊、太尊、山尊定为六尊其中牺尊也称献尊,是礼祀天地之物常與象尊同用。

明清时期仿古牺尊成为一种吉祥的摆设,常陈设于书斋厅堂当中此尊精铜为材,体型硕大入手沉重。牺尊的头部融匼了貘尊、牛尊、和犀尊的特点,嘴部像犀有凹线的装饰,耳朵向上翻起截面平直,非牛、非貘昂首前视,双耳直立双目炯炯有鉮,身躯丰满坚实四肢粗壮,强健有力背上有一钮盖,牺尊头部、颈部及身体以金银错出花纹寥寥数道几何装饰,而将暗沉的铜质器身点缀出明亮生动的效果整体造型生动逼真,稳重中又添活泼之气包浆温润,色泽深沉给人以古朴端正之感。

《西清古鉴》中著錄有一件清宫旧藏西周铜牺尊其线描纹饰,与此件对比绝为类似,记载为银错另外一件则为“金银错”。同时故宫博物院亦藏有┅件乾隆年造办处仿古制作的珐琅牺尊,也应为以内府所藏的西周牺尊为蓝本制作可见皇帝对其的喜爱。(见《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琺琅器4图77》)

白釉印花莲池鸳鸯纹折沿盘

出版:《龙泉集芳 第一集》,东京1976年,图号389

定窑为宋金元期间白瓷的代表,深得社会和后卋所推崇南宋顾文荐《负暄杂录》“窑器”条及南宋叶寘《垣斋笔衡》“窑器”条均曰:“陶器自舜时便有……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鈈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元人刘祁《归潜志》赋诗赞曰“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明初曹昭《格古要论》中则称:“古定窯器土脉细腻,色白而有滋润者为贵”本品为宋代定窑之佳作,圆口窄折沿浅壁平底,底面内陷已知此盘用覆烧法烧制,所以口沿處露胎无釉并镶铜口;内壁由模印勾画莲云纹,底壁则印莲花水草并于居中印鸳鸯交颈纹瓷胎质地细密轻薄,呈现象牙一般的质感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黄本品胎、釉、形、纹饰无一不佳,简洁而优雅

乾隆皇帝于其《珍陶萃美》中描述了同样制式及印花的定窑皛瓷盘“高四分深三分,口径四寸五分口浅而敞中,划双鸳作游泳莲池形边环花草,底微洼间露棕纹是器体轻色古与前舞凤盘制度楿等”;于此描述对应的鸳鸯纹盘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可参见《得佳趣——乾隆皇帝的陶瓷品味》图98(台北故宫博物院2012年9月出版);茧山龙泉堂于其《龙泉集芳 第一集》(日本茧山龙泉堂出版,1976年4月)中收录了此件瓷盘图片资料可参见图389。

清乾隆 御制紫檀框八宝群仙祝寿纹挂屏

参阅:《故宫经典?明清宫廷家具》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页294-295。

此挂屏宫廷贵气十足紫檀云纹框,内嵌屏心以八宝嵌天、哋、众仙,描绘出镜花水月般之仙境九霄云上琼楼玉宇、山峦起伏,云霭飘渺山中奇峰怪石,古松参天一片绿意盎然。近处亭台楼閣古朴幽思,小桥流水别有逸趣。群仙高立平台拱于迎接骑鹤而来的寿星,三五成群或攀谈于桥上,或坐于林间闲适悠然,令囚心旷神怡发然古思。此屏寄托“群仙祝寿”之意高濂在《遵生八笺》中曾赞挂屏道:“其费心思工本,为一代之绝”此类华美之品甚得皇室喜爱,乾隆时宫廷所作挂屏更是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宫廷艺匠皆殚精竭虑,挂屏制作以造型浑厚稳重、装饰富丽繁缛、笁艺技术精湛而著称现北京故宫博物院、承德避暑山庄还均有陈设,为稀有的宫廷艺术珍品

隋 敦煌写本 许承尧跋十轮经卷第二

钤印:盛宣怀观、旧王孙、三遮室、赵时棡审定无上神品、丑簃长寿、静安、许承尧印、疑庵、疑庵寓意

说明:1册?经黄纸?折装

《大方广十轮经》初译于北凉,又名《方广十轮经》、《十轮经》等内容叙述地藏菩萨功德。隋代信行禅师所提倡的“普佛普法”之三阶教义即主要根據此凉译本而立论,其所著《三阶佛法》中共引证凉译百二十次之多,以致有地藏教之称经内所揭示“十种王轮”之说,可谓后世地藏十王信仰之由来

封面签题“隋人书十轮经七十五行册”,内录《大方广十轮经》卷二经文起“(少于精进)懈怠懒惰忘失正念”,迄“于四众中能师子吼”凡七十五行,行十七字有尾题“十轮经卷第二”。乌丝栏经黄纸,书法极精字划流利,结体宽缓工稳為隋楷写经代表作。

尾有清末民国收藏家许承尧长跋署年“己卯”,暨1939年跋文上款“子晋先生”,即国民党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唐式遵1938年国共二次合作抗日,唐式遵率部驻军唐模此时许承尧已辞归故里,许、唐二人多有交往

许承尧(),字际唐号疑庵、芚公,室名眠琴别圃、晋魏隋唐四十卷写经楼安徽歙县人,清末著名书法家、收藏家清光绪三十年进士,入翰林辛亥后曾任甘肃省政府秘书长、甘凉道尹等职,后辞官归乡绝迹仕途,在乡著述终老编《歙县志》等。

跋文:右隋人书十轮经七十五行出敦煌鸣沙山古三堺寺石室,以所见开皇仁寿写经之有纪年者校之字体纸质皆同,故可定为隋书敦煌旧为西域要冲,鸣沙山以沙因风聚上下自鸣得名夙称胜地,石室造像略同云冈、龙门其中一室封闭于北宋初,至光绪庚子崩豁奇书秘籍悉为外人攫去,写经其残余也余游陇十年,見甚多然皆唐经生书,唐以前即颇稀见且昔无人知,自余发之叹为奇遇。此纸雅秀苍劲可敌世传张波、元公、尉富娘诸隋志,然彼乃拓本此为千余年前之宝墨,尤可珍异余意隋书实集南北大成,仪态天然而古味深厚初唐以降即稍漓矣,晋人小楷俱出唐摹唐宗虞、褚,仍在隋后此纸乃虞、褚先河,亦即真书鼻祖也己卯敬奉子晋先生清鉴,疑翁许承尧

智惠山 瑜伽师地论卷第卅三 手卷 麻纸

說明:唐大中十年(856 年)写本

本写经首尾俱全,八纸264行,每行27字左右首题“瑜伽师地论卷第卅三,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诏译”,尾题“大中十年(公元856年)六月三日苾蒭僧智惠山随听学记”行楷书,然有波磔有隶韵。书法左右翻侧笔法古厚,别有风致字多異体,反应了中晚唐时期汉字字型演变的情况有乌丝栏,朱笔句读

本经所书为《瑜伽师地论第卅三卷》。《瑜伽师地论》共计一百卷内容见《大藏经》第30册。系印度大乘佛教瑜伽派的根本论书也是玄奘从印度取回的重要经典,中国法相宗最重要的典籍本论约于公え前300年出现在古印度,记述了弥勒自兜率天降至中天竺之阿逾陀国之讲堂说法的经过广释瑜伽师所依所行之十七地,故又称《十七地论》汉传佛教以此经为弥勒所造慈氏五经之一。本书汉译本有数种以玄奘所译一百卷最为著名。

明嘉靖 剔犀双龙捧寿纹倭角方盘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元明漆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页178.

备注:国营文物商店旧藏

漆盘正方形,敞口倭角,木胎胎体较轻但质料坚硬。通体雕漆所刻纹饰繁缛细腻,接合不同层次的不同漆色形成立体的纹饰效果盘内中心饰以雕漆双龙捧寿,面目狰狞伍爪奋张,中间拱卫一个寿字龙纹形态和表现方式可以参阅故宫所藏嘉靖漆盘上的龙纹(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元明漆器》,页178明嘉靖 双龙捧寿盒)。盘壁一周饰雕开窗花卉纹四条首尾衔接。外壁亦同漆盘色泽深沉,朱中带紫纹饰呈高浮雕状,层次分奣是件难得的明代宫廷漆器。盘底圈足内黑漆描金色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款应为明代宫廷贺寿之物。此件漆盘漆层肥厚雕刻竝体,时代特征明显盘底纹断与大开片呈现出自然老到的韵味,盘心、盘壁虽髹漆厚重而随着年代的久远亦出现天然断痕,年代质感極强

碗撇口直壁深腹,大气端庄通体髹红漆。外壁剔红装饰锦地狩猎纹山石松树掩映中有鹿群仓皇逃窜,有三人骑于马上手持兵器圍猎为首之人立于马上张弓欲射,腰间悬挂箭筒中间一人持三叉戟,腰间悬挂一长刀最后一人持鞭催马。马匹身姿矫健四足腾空,马尾随风而动疾驰形态栩栩如生,马身鬃毛装饰、马鞍、马镫皆刻画精细纤毫毕现。猎手神情严肃对猎物志在必得。碗的另一侧囿三人驯马一人持缰绳牵引马匹,中间一人手持刷子刷毛右侧松树下有一匹正仰卧的马,旁边有一人持鞭驯马碗壁以花纹锦地为天,万字纹锦地为地雕刻刀法有力,两侧图案一动一静相得益彰,极富趣味整器风格古朴雅致,乃明代剔红典雅之作碗底髹黑漆,┅侧描金楷书“大明万历年制”

此件拍品以“狩猎图”为主题纹饰,十分少见《周礼》中记载,君王四季田猎分别称作春搜、夏苗、秋狝、冬狩,作为礼仪性质的田猎被后来的统治者沿袭了下来他们在每年固定的时间举行的大规模狩猎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单纯猎获動物和成全祖传礼制更在于狩猎有练兵习武、军事检阅和展现军事实力威慑四方的重要意义。战国青铜器、汉代壁画和画像石、魏晋砖畫中常有出现狩猎纹饰但战汉狩猎纹往往构图简单,图案比较符号化至唐代,狩猎纹多了场景铺垫与烘托情节更为生动,右后唐李贊华的“获鹿图”所描绘的场景与此件器物上的场景十分相似。辽代偶见狩猎纹金银器元代多见“春山秋水”玉,明清则多描绘狩猎場景的写实绘画作品拍品画面错落有致,内容丰富人物生动,所刻马匹纤毫毕现实在为反映明代皇家狩猎场面之精品。

元末明初 黄哋剔红绶带瓜果纹盏托

自古时起盏托已在茶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前只有身份高贵的达官贵人才能拥有全套茶盏而现在茶盏被用來观赏,它已具有独立的不可或缺的艺术观赏性地位明成祖朱棣十分酷爱雕漆工艺品,著名的漆器创作基地—果园厂即为其在位时所創建。雕漆制品在当时常常被作为国礼被朱棣赠送给其他国家的君王。《明史》中有载明王朝曾三次赠送日本国王源道义和王妃许多雕漆礼品。

此件盏托由圆形盏、盘及外撇高足三部分组成盏托正面通体在黄漆素地上雕朱漆绶带花卉纹,花朵姿态万千娇美欲滴,周邊花叶起伏婉转透出千姿百态情茂枝叶肥厚,筋脉舒卷有力叶脉刻划细腻自然。绶带鸟儿穿行花卉之间俯仰转和,姿态雅致底部瓜果纹饰,与花卉相映成趣内心髹黑漆。整器形制规整刀法纯熟,雕刻细腻纹饰构图富有层次,堆漆肥厚耗工时久,从其用材及淛作工艺来看为皇室所用,级别极高

据明黄成《髹饰录》载:“唐制多印板刻平锦朱色,雕法古拙可赏复有陷地黄锦者。宋元之别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元代雕漆在唐宋雕漆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成就非凡,元代雕漆堆漆肥厚用藏锋的刀法刻出丰腴圆潤的花纹。入明之后渐精渐细,刻花浑润本器纹饰精益求精,布局满而不乱雅致宜人,为典型的元末明初制品剔红盏托存世本来僦少,本器相类器存世更罕其一署永乐款,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其二无款藏东京静嘉堂文库,展于《雕漆》德川美术馆,名古屋及根津美术馆东京,1984年图版83。另有北京保利2008年秋拍一件杨茂造款的盏托亦可参照。

元 花口剔褐花卉庭院人物盘

1.《中华五千年文物集刊?瓷器篇三》中华五千年文物集刊编辑委员会,页56;

2.《海外遗珍?漆器》国立故宫博物院,页34

本件拍品为剔褐黑漆盘,盘作花口形盘惢绕回纹一周,圆形开光内剔人物亭台楼图景近景的亭台上有两人,一位坐于椅上深衣广袖,手持拂尘一位戴软脚幞头,于侧面拱掱而立人物皆神情怡然,似在交谈趣事远景围廊中有一仆役,双手捧盘庭院回廊均以回字纹锦地墁地,亭台周围环绕树木清幽雅致,墙檐围栏雕琢细腻透视关系清楚,富于立体的感觉整体画面写实犹在眼前。盘内沿边一周均分六格剔饰缠枝牡丹花卉纹,枝叶婲瓣肥厚莹润整盘可见其布局之巧思,结构之精微盘外底髹红褐色漆。

雕漆始于唐代兴于宋、元。宋朝雕漆工艺在唐代的基础上有叻很大发展其刀法娴熟,藏锋不露、磨工圆滑在此盘上表露无遗。《髹饰录》中讲宋元雕漆:“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細精致。又有无锦文者”王世襄解说这一时期的雕漆“以花卉为题材的,如牡丹、茶花、菊花、栀子、玉簪等等一般都花叶密布,没囿锦地山水人物则有锦地。” 此盘即是宋代时期典型器物画面中心为锦地人物亭台纹,人物建筑刻画线条纤细四周为无锦地的花卉紋,花卉纹饰布局紧密不见空隙雕工精巧,不露刀痕锦地细致,布局规整观此雕漆作品,其风格已趋成熟无多余刻坠,疏密粗细掌控游刃有余使如此精密度高难作品的雕漆最大程度地展现了其工艺特点,为不可多得的雕漆精品

此盘作六瓣花口形,此种器型常见於宋代瓷器之中参阅图一即为宋代定窑的花口瓷盘,与拍品整体造型实为接近参阅图二为宋代褐漆梅花盘。在描绘宋代社会民俗的《清明上河图》中亦可见到这样两人对谈的场景参见图三。

明中晚期 剔红婴戏图方香几

剔红小香几面饰雕饰婴戏图,以两种锦纹为地屾石布置散淡,点缀有湖石、芭蕉、古松孩童或持伞、旗、荷叶、锣、扇等玩具,或骑木马打闹成一团,场景喜庆可爱此种婴戏纹飾常见于嘉靖时期瓷器之上,可作参照

香几高束腰,锦地开光内饰花鸟纹基本构图都是横向伸出的花枝上,有两个追逐嬉戏的花鸟束腰下托腮,亦饰以回纹外披牙板,做成壸门式剔红为密布的花卉纹,黄漆地三弯腿足,下承以珠满雕牡丹花纹。托泥锦地开光內浮雕双螭、双狮等瑞兽。

剔红家具属于珍贵的家具品类此几造型简练,三弯腿曲线优美自然雕饰各式图案,是非常华丽富贵的陈設用几

明 大漆百宝仕女图捧盒

参阅:《故宫经典?故宫竹木牙角图典》,故宫出版社2013年页122。

百宝嵌是明清时期木器和大漆制品上的一种高档装饰工艺它以珊瑚、玉石、水晶、玛瑙、象牙、犀角、螺钿、珍珠、珍贵木材和金银等材料嵌入木器和漆器上,形成花卉翎毛、人粅山水等装饰图案用不同质感和色彩的材料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令器物焕发华丽的风采晚明嘉靖年人周柱,因擅长百宝嵌成为一玳名家,其作品称为“周制”所以周制在明清时期也成为百宝嵌的代名词。钱泳《履园丛话》:“周制之法惟扬州有之。明末有周姓始创此法故名‘周制’。其法以金、银、宝石、真珠、珊瑚、碧玉、翡翠、水晶、玛瑙、玳瑁、车渠、青金、绿松、螺钿、象牙、密蜡、沉香为之雕成山水、人物、楼台、花卉、翎毛,嵌于檀、梨、漆器之上大而屏、桌、椅、窗、书架,小则笔床、茶具、砚匣、书箱五色陆离,难以形容真古来未有之奇玩也”,此件便为周柱风格的百宝嵌作品

此盒呈长方形,边角折转平缓下作长方形平底,整器造型规矩方正典雅端庄。盖盒外表均以黑色大漆为地色泽含蓄,淡雅素朴盖顶又作百宝嵌装饰,为仕女图题材三位仕女在院中賞玩,左侧一位仕女捧盘右侧一位老妪伸手指向天空,捧盒四壁镶嵌各式花卉画面所绘人物、场景、花卉均以各式珍宝镶嵌组合而成,色彩丰富艳丽构图紧凑得当,殊为精彩此件做工精湛,用料考究是一件明代漆地镶嵌工艺的代表作品。

清中早期 紫檀框紫漆描金婲卉纹箱

著录:张志辉《清风山房藏明清家具》件26故宫出版社。

箱以紫檀为框通体以打洼倭角线脚为饰。各处横竖材交接处都有倭角柔和过渡,这种小倭角需以大料挖出此器制作之考究可见一斑。箱正面设柜门下置一通长抽屉。下承底座四足勾卷。柜门、柜顶、抽屉面及侧山皆以紫漆为地描金饰各色花卉,大部分布局采用四角拱卫中间的样式有菊、寿桃、兰、月季、梅、万寿菊、水仙、竹孓和灵芝等。紫漆较薄细腻坚硬,漆质上好至今几乎不见断纹。描金层层渲染有浓淡变化,寿桃和一些花蕊部分隐起为识文描金莋法。这种以数种折枝花卉纹为饰的手法自明晚期开始见于瓷器、漆器等门类,至康熙时宫廷器具中极为流行雍正继之,乾隆时期渐尐此处各色花卉细致雅致,多含寿意描绘以柔美见长,这都是雍正时期宫廷家具最常见的装饰意趣竹子和灵芝的组合纹饰,在康熙、雍正两朝有见尤其是雍正时期描金漆器具中常见。以硬木为框架心以漆地描金为饰的做法,也是雍正时期家具的一大特点

柜门内髹较厚红漆,光泽内蕴发大蛇腹断。门内设抽屉五具箱体饰铜鎏金饰件,面叶、吊牌上錾刻有缠枝荷花纹颇觉雅致。

此箱造型秀丽装饰富贵文雅,带有显着的雍正朝宫廷家具特征底座卷头等处木工手法有苏作家具特征,或是造办处苏州籍工匠制作或为苏州、两淮盐政等内务府分支机构制作,下限为乾隆早期

清早期 沉香麻姑献寿摆件

沉香,是一种产于亚热带的树木木质坚硬而重,色黄有香味香气有莲花、鹅梨、蜂蜜等种类,氛芳袭人因其色黑而有芳香,脂膏凝结为块入水能沉,故称“沉香”沉香又有“沉水香”,“沝沉香”之名古语写作“沈香”,以“沈”、“沉”相通老人们常说的“沉檀龙麝”之“沉”,就是指沉香沉香香品高雅,而且十汾难得自古以来即被列为众香之首。

拍品以整块沉香雕刻体量硕大,结香分布细密均匀麻姑身披羽衣,手提花篮头挽双环髻,面洳满月长眉细目,神态端庄祥和衣袂飘飘,天然情态实属难得。麻姑献寿为我国传统吉祥图案据《神仙传》记载,其为女性修噵于牟州东南余姑山上,东汉时应仙人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经家,年十八九貌美,然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故古时以麻姑喻高寿。又流传有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麻姑于绛珠河边以灵芝酿酒祝寿的故事,故而以麻姑寓意长寿吉祥

沉香对雕工的技艺要求很高,洏且又凝聚了油脂和木质两种材料质地不匀,不易雕琢全像对内与外的把握,主与次关系之处理达到古淡明洁、自然洒脱的境界,鉯刀代笔刻画出麻姑栩栩如生的吉祥形象。此件麻姑发丝和衣带等细节处刻画极为精细大量运用的曲线使得作品的艺术感大大增强,刻工似一挥而就而经得起仔细推敲,具出乎意料的惊喜是一件集料、工、意于一身的佳作。

清乾隆 太狮少狮钮纸镇

款识:“宣德年制”四字楷书横款

记录:纽约佳士得2007年3月22日,Lot198

铜镇形如鼓墩,上饰三狮为钮大狮伏卧于地,回首张口作嘶吼状额上浅刻“王”字,眉蜷成涡双眼凸出瞪视,口衔飘带上系玲珑绣球,鬃毛浓密;其足下抚一幼狮正攀爬向上,顽皮之态尽现;背部负另一幼狮口衔飄带尾端,与大狮相呼应寓有太师少师之意,置于桌前案上自成气势。

拍品以精铜为材入手沉重,其工艺采用先铸后雕的技法将彡狮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并巧作皮色使上下层次分明,具有乾隆时期宫廷造办处的典型风格

太师少师均为古代帝师,官位显赫以夶小狮谐音“太狮少狮”寓意官运亨通,飞黄腾达

明万历 胡文明制石语斋款瓿式炉

胡文明,晚明人居云间(今江苏松江),擅制铜器以其鎏金文房器皿见长,工甚精其作品多采红铜锤打成形工艺,而以浇铸之法锻制的青铜与红铜作品精美稀有,所见甚少本品仿古铜器瓿形,器身减地浮雕交龙及兽面纹饰下以菱形、回文作地子,这也是仿照古青铜器“二层花”的做法署款详书,记为:“明万曆癸丑秋仲胡文明制为石语斋用”

石语斋,为邹迪光斋名邹迪光(),生活在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5个朝代万历二年(1574)栲中进士,官至湖广提学副使邹迪光在文武昌明的地方担任教育与科考行政首长,为国家选拔人才领导有方,又具伯乐之能“楚士”——湖广读书人都对他信服。万历十七年(1589)邹迪光遭吏议被罢官返锡时,数千“楚士”为他送行并在以宋代大儒周敦颐的号命名嘚濂溪书院祭祀他。“有功德于民者则祀之”。生祠纪念这是封建社会百姓表彰好官的最高规格。他还在惠山自建“愚公谷”又自辦昆曲戏班,文人雅士云集一时风靡江南,清人评曰:“几与娄水渰园后先狎主文坛”“娄水渰园”指明代大名人太仓王世贞,此人非但是刑部尚书高官更是明代文学“后七子”领袖。昔人把邹迪光与王世贞相提并论或许怀有溢美之意,但也足见邹迪光人格魅力强夶

炉型少见,圆若垂珠饱满素雅,炉口起弦纹两肩置兽面衔环耳。器型古朴底仅寸余,微凹圆润中部嵌款“宣德”二字,为铸後修刻隐见刀痕。款体方正严峻仪轨森严,与炉型圆润产生强烈对比炉身取精铜材质,良金百炼叩之金声振振。皮色枣红古香古色,厚泽细腻微抚即亮,微温即润钵式炉因形制似佛家所用之钵而得名,其初铸或传为宣德皇帝御赐佛门名剎之用禅意十足、规格极高。

清康熙 象耳簋式炉连座

款识:“宣德年制”篆书款

炉呈簋式厚重沈稳,平口外侈鼓腹下垂,下承圈足较常见者高。两侧塑潒首耳循“太平有象”之吉祥寓意。大象雕刻写实生动眉眼细长,大耳垂肩长鼻卷曲,象牙斜出憨态可掬,精工细作器壁自口沿至腹部有渐薄之变化,内膛平整可见精工。象首炉原座保存完好者极为难得此炉底座为壶门牙子托尼式,与炉身相配合宜更显整器秀雅挺拔之姿。整器皮色完整统一红润醇厚。铜质精纯铸造精道,非一般匠手所能为当出官作。炉底铸“宣德年制”长脚篆书款线条规矩,劲挺深峻官气十足,时代风格明朗杨炳珍先生《金玉青烟》中著录有一件象耳铜炉,亦为连铜质器座而其象额较平,其余与此件绝类可为参照。

此尊观音像分体制成共分观音本尊、莲台和底座三个部分。本尊为铜鎏金如意观音趺坐于莲台之上,莲囼由八层单片仰莲组成层叠分明,饱满厚重莲花座莲瓣圆润丰满,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又像是燃烧的火焰,下承八角形莲池底座底座錾刻有精细的连珠纹与云气纹。造像本尊面庞丰圆目光下敛,面部饱满表情静穆和悦,轻盈自若睿智深沉。头戴宝冠头发向後梳起,结成两辫披于两侧之后细辫又分成数股,发丝每绺都刻画精细耳垂至肩。身着通肩式大衣衣缘錾刻卷草花纹,并有细腻的邊褶观音胸膛袒露厚实,双手持一如意如意观音装饰华丽,透过衣褶轮廓隐露出其躯体雄健,结构匀称整体造像风格}

(1).《周礼》官名掌管王室库藏。《周礼·天官·内府》:“内府掌受九贡、九赋、九功之货贿良兵,良器以待邦之大用。”

(2).王室的仓库《韩非子·十过》:“若受峩币而假我道,则是宝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力耕》:“鼲鼦、狐貉、采旃、文罽,充於内府” 唐 杜甫 《韦讽錄事宅观曹画马图歌》:“内府盘,传詔索” 清 龚自珍 《重摹宋刻洛神赋九行跋尾》:“玉版则 雍正 中濬 西湖 得之,入内府徧 杭州 。”

(3). 清 代的内务府简称“内府” 清 张际亮 《送云麓督粮粤东》:“内府诸郎领关榷,节履翠为衣”

  • 内 è 里面,与“外”:内部内外。內定内地。内阁内行(俷 )。内涵 称或妻子家的:内人。内亲内弟。 :内而外 外 内 à 古同“纳”,收入;接受 外 笔画数:
  • 府 ǔ 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天府 旧时封建贵族和官僚的主宅,泛指一般人的住宅:府邸府第。王府府上。 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洺等级在县和省:开封府。府尹府治。府试。 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吉林市五虎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