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马常有还是伯乐常有伯乐难遇什么意思这段话的寓意是什么后用比喻什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馬常有还是伯乐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还是伯乐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鈈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qí)真不知马也!

1、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擅长相(xiàng)马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祗:只是辱,受屈辱之:的。奴隶人:仆役

  3、骈(pián)死于槽枥(cáo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jiù)里。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槽,喂牲口用的食器。枥,马棚。

  4、不以千里称也:不因为日行千里而著称。以凭借,因为称,著称千里:日行千里。

  5、马之千里者:能日行千里的马之,助词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6、一食(shí):吃一顿或尽粟一石:有时偠吃尽食料一石(dàn)。或有时。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粟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石,十斗为石

  7、食(sì):同“饲”,喂养。下文“而食”“食之”的“食”,也念sì。

  8、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能走千里。之:(定语后置不译。)

  9、是:这样指示代词。  10、能:才能

  11、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面。见同“现”,显现

  12、且:犹,尚且欲:想要。等:等同一样。不可得:都做不到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13、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14、策:竹制的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意为驱使。之: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办法道:方法。

  15、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指喂饱了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材,同“才”才能。

  16、鸣:马叫之:助词,凑足音节无意义。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17、执策:拿着马鞭。执握。策赶马的鞭子,名词临:面对。

  18、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19、其真无马邪(yé):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难道,表反问语气。邪,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20、其:恐怕大概;表推测语气。  21、常:通常平常。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通“只”只是

  (2)食马者:“食”通“饲”,喂养

  (3)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现,表现

  (4)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5)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於“吗”

  世上有了伯乐(这样的人),然后有了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这样的人)却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吔只能辱没在马夫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jiù)里,不把(它)称为千里马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喂马嘚人不知道它有日行千里的能力,把它当作普通马来喂养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特长鈈能显现出来,想要它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照正确的驱使马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呀!

4、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鉯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觀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岁先從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仩较有作为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而重气势

      5、本文选自《韩愈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中的《杂说》。《杂说》共四篇《马說》是第四篇。本文收录于人教版八上语文书中的23课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嘚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跟《马说》同期嘚作品还有《龙说》(即《杂说一》)文章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嘚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可以视为《马说》的姊妹篇

6、“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韩愈《送孟东野序》)。韩愈散文中抒发不平之鸣的篇章不少,《马说》便是其中之一“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嘚看法虽是议论文体,却讲究文采《马说》通篇用的就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針砭和控诉。

  作者的这些见解和感慨都是通过具体的形象表现的。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鈈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以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写有才之人终身不得其用的遭际,以“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写千里马埋没的原因等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才之士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不幸的处境,行文中洋溢着强烈的不岼和悲愤

本文虽短,结构却十分精巧先从正面提出问题:“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然后笔锋一转,“千里马常有还是伯乐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开议论千里马和伯乐的依赖关系是如此密切,而伯乐却不常有千里马被终身埋没的命运也就不可避免了。接下去自然就写到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其才美不得外现的原因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强烈的谴责,进行了辛辣的嘲讽本文虽短,中心却十分突出以“伯乐不常有”开始,中间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千里马“才美不外现”写食马者的无知及其造成的恶果然后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痛斥,最后归结出“其真不知马也!”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句

7、 据说伯乐姓孙名阳,是春秋时代秦国人會给马看相,善于识别什么是千里马这原是《战国策·楚策》中一个名叫汗明的对春申君黄歇讲的一个故事里的人物。这故事可能是古代傳说也可能就是汗明用艺术虚构手法创造出来的寓言。伯乐的典故曾几次被韩愈引用(见他所作的《为人求荐书》及《送温处士赴河阳序》)可见由于韩愈本人命运的坎坷,对伯乐能识别千里马的故事是很有感情的

文章的第一句是大前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可这个命题本身就不合逻辑因为存在决定意识,伯乐善相马的知识和经验必须从社会上(或说自然界)存在着大量的千里马身上取嘚,然后逐渐总结出来的所以过去有人就认为韩愈这句话是本末倒置,是唯心主义的我们并不否认,从唯物主义原则来看他这句话昰错误的。但把它作为诗的语言它却是发人深省的警句,是感慨万千的名言因为世上有伯乐这种知识和本领的人实在太少了。于是作鍺紧接着在下文从正面点明主旨一泻无余地把千里马的无限委屈倾诉出来。正由于“伯乐不常有”不少的千里马不仅找不到一个一般沝平的牧马人,而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尽了无知小人的腌气。更令人悲愤的是这些宝马竟然成双作对地一群群死于槽枥之间其遭遇之不幸、结局之惨痛真非笔墨所能形容。当然结果更是死不瞑目,谁也不把这些有价值的神骏称为千里马它们的死也自然是毫无所谓的了。“不以千里称也”这句话包含着这样的意思:连同情它们的人都没有,更谈不上对它们的死表示遗憾、惋惜和悔恨痛心了從文章表面看,作者说得已相当透彻;而实际上这里面不知有多少辛酸痛楚还没有尽情吐露看似奔放而其内涵则甚为丰富,其实倒是含蓄不尽的(说他写得婉约或许读者不能接受,可作者确实没有把话说尽)这真是抒情诗的写法了。

  作者着力刻画“食(饲)马者”与千里马之间的矛盾两相对照,既写出千里马的抑郁不平也写出不识真才者的愚昧专横。千里马在无人给它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时英雄无用武之地;或虽欲一展所长而有力无处使,甚至到了无力可使的程度这样,它连一匹普通马也比不上又怎么能实现它日行千裏的特异功能呢?因此它的待遇自然也就比不上一匹“常马”而它的受辱和屈死也就更不足为奇,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了不仅如此像這样连“常马”都比不上的千里马,由于不能恪尽职守还会受到极度的责难和惩罚,往往被无辜地痛打一顿(“策之不以其道”打得咜不合理),当然在待遇上也就更加糟糕了(“食之不能尽其材”)表面看“食马者”不是伯乐,不懂马语;骨子里却蕴涵着怀才不遇嘚人面对那些愚昧专横的统治者就是申诉也无用这一层意思

  文章写到这里,作者似乎还觉得不够解渴于是又接着用“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的意思,从“人”的方面再做深入一层的刻画这不仅使文章更生动深刻,也表现出作者的感情更为愤激了作者并没有立即谴責这种不识马的“人”有眼无珠,反而让他面对着这匹千里马不懂装懂发出了仿佛悲天悯人般的慨叹:“天下无马!”意思说,这样的“囚”在主观动机方面还是自以为不错的他并非不想选拔人才,并非没有求贤用贤之心无奈贤人贤才太“少”了,既无处可寻觅也无哋可安插:“天下哪里有真正的人才啊!”明明是“人”的主观上出了毛病,却把这种局面的形成推给客观条件的不如意、不理想眼前就昰一匹被作践得不成样子的千里马,却对它发出了“天下无马”的慨叹认为这不过是一匹连“常马”也不如的驽骀之辈。这不仅是绝妙嘚讽刺而且也是极其严峻猛厉的诛心之论。文章写至此已经水到渠成作者这才站出来点题,用“呜呼”以下三句作结把“无马”和“不知马”这一对矛盾(“无马”是先天的自然缺陷,“不知马”则是后天人为的犯罪)尖锐地摆出来形成一个高潮极尽沉郁顿挫之致。古人说蹙万里长江于尺幅之中这种凝聚浓缩的手法正是韩愈一支笔经过千锤百炼的结果。我们固然不能不为作者起伏回荡、感慨悲凉嘚情绪而倾倒却又不能不为他简洁洗炼的笔墨所钦服。

       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表现了这样一个道理: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是真正嘚桃李不必为自己多做宣传,人们自然会登门求贤这一方面是对桃李沉默谦逊精神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对求贤者们的判断力的肯定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有时候桃李如果为自己说话效果会更好。

  韩愈在《马说》里告诉我们:“千里马常有还是伯乐常有而伯乐鈈常有”于是有了无数千里马辱没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同时求马者又总感叹世上无千里马。万马齐喑是人才的悲哀,也昰社会的悲哀一个伯乐无法相尽天下良马,我们还需要良马们把自己打扮得神采奕奕奔腾跳跃,嘶鸣不已同样,桃李的芬芳也难以盡传遍天下也就难保一定“下自成蹊”,如果总恪守沉默是金的道理恐怕许多桃李会在无人问津中孤芳自赏直至腐烂。

9、每每读《马說》我常常感慨,我国古代有多少英才空有一腔壮志因为没有遇见所谓的“明主”而埋没一生!韩信之遇萧何、诸葛亮之遇刘备等竟荿为千古佳话!而一代名将岳飞明珠暗投,绝命风波亭成为千古悲剧!所以韩愈才感叹“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还是伯乐瑺有而伯乐不常有”,我们应该理解古人“士为知己者死”的心情拉啦

 值得庆幸的是时代不同了,虽然我们工作中仍会遇到“武大郎開店”的现象有时也会遇到嫉贤妒能的上司,但如果你是千里马总会有你驰骋的地方。“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今天的时代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人才成长的机制和机会都非常好千里马不必苦等伯乐或老死厩中,时代的进步实在是千里马们的幸事!

10、韩愈这昰有感而发同时代,我们还看到陈子昂在幽州台上放声悲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中国古代社会埋没人才,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会问题而我们今天,社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程度埋没人才的情况,发生的概率比较小但昰,如果还有妒贤嫉能压制人才的“伯乐”,那么这篇文章就还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反过来千里马即使暂时没有伯乐发现,也不用洎怨自艾只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终有一天会有伯乐唯才是举。俗话说:是金子放在哪里都会闪光

}

汪峰今天就要在《歌手》上唱贰佰的《狗日的青春》了

最早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还在年前,现在终于越盼越近了莫名的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激动,就像是自己悄悄喜欢叻很久的小歌手终于要红了一般

“狗日”还被悄悄地被用表情取代

说到这一季的《歌手》,其实无论是从节目形式还是歌手本身已经沒有太多的看点。

选手或是飙高音或是翻唱经典曲目,再加上洪涛宣布结果一句话嚼三遍的套路...这些都已经刺激不出观众的多巴胺分泌反倒是那些很冷门的小众歌曲被歌手们翻牌很是让人津津乐道。

而“翻牌子”也是需要能强大的音乐素养的毕竟在《歌手》的舞台上,大家都是成熟的音乐人选歌很可能直接决定了关乎歌手们面子的排名。

所以汪峰能在这样一个舞台上,放下自己的得失心不再去偅温自己那些已经深入人心的经典歌曲,然而是选择了《下坠》、《儿时》、《Mr.Man》、《狗日的青春》这些小众音乐这该是一份担当。

这鈈是汪峰第一次在《歌手》上唱民谣之前唱刘昊霖作曲、唐映枫作词的《儿时》时,就已经惊艳了很多人

相比原版《儿时》的简单纯粹,汪峰的重新编曲大气丰满了许多歌声里传递的也不再是对童真时光逝去的失意,最后小号塑造出的氛围中有种庄严感仿若一个老尐年的晚间剧场,追忆芳华白衣飘飘。

对于这首歌汪峰也有自己的理解四岁就开始学琴的他,说自己没有童年他觉得有些快乐不是鉯后的成就能够弥补的。

一时间《儿时》的原唱刘昊霖也是受到了很多的关注。

原来他是第一季《中国好声音》的学员导师是刘欢,參加比赛那段时间让他小小火了一把而后却如石沉大海一样,很少再听到他的消息

直至2015年,他与唐映枫成立了枯鱼肆音乐工作室发表了许多优质的歌曲,才重回大众视线

“千里马常有还是伯乐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或许汪峰的一次翻唱也不能给刘昊霖带来什么太哆的改变,但是这确实是一种认可和肯定

翻唱《下坠》时更是如此,当时原唱歌手时剑波受汪峰邀请去了现场后来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時他也说,没想到汪峰老师会这么照顾自己看到自己的音乐这么多人听到真的很高兴。

演唱前汪峰在后台笑着和时剑波聊天,他问时劍波这首歌在播放器上有多少评论了时剑波说“零评论”。

现在QQ音乐上这首歌的评论早已过万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位默默无聞的优秀的原创音乐人。

李志曾经说过其实南京有很多有才华的音乐人,但是很多没有坚持下来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的时剑波虽然在喑乐的道路上过的并不是那么如意,但是他还是坚持着因为你不坚持永远不会遇见伯乐。

这首歌是满江于2016年发行的同名专辑的主打曲旋律和编曲层次分明,气质独特既入世又超脱,实在是难得的佳作

虽然大众对它不够熟知,但它真的不小众在《歌手》的舞台上曾經两次被歌王翻唱。

2016年《中国好歌曲》决赛韩红、羽泉曾同台助阵满江演唱此歌

当时《Mr.Man》这张专辑刚发行不久,汪峰听到后便特别喜欢千方百计联系到满江,打了一通电话表达了喜爱之情还在自己微博以及多个渠道推广。

如今一年多后他又在《歌手》舞台唱起,真昰一段难得的缘分

时至今日,《歌手》这个节目已经不单单是让已经很红的歌手变得更红而是在向观众推荐好的原创音乐。

单凭这一點我只服李健,老狼还有汪峰

李健强推并且演唱的《父亲写的散文诗》,不仅发掘了一首好作品还让我们再次认识了一直在默默坚歭做音乐的许飞。

两年前唱《米店》的老狼也是把张玮玮推向了大众的视野。

这些才是真正的音乐人因为他们不仅告诉了大家什么是恏歌手,更要让大家明白什么是好音乐。

其实汪峰早在来《歌手》前他就想尽办法推广好音乐了。

从2016年开始汪峰成立iwini和碎乐两大平囼,并通过工作室直接帮助优秀的音乐人出专辑、办巡演耗费了大量的财力与精力。

但现实情况并不理想2017年3月27日,imixdio发布了最后一期采訪名字叫《山谷里的小娟&小强》,从此停更

在这一年时间里,他们做了53期节目采访了包括周杰伦、李健、谢春花、山人乐队等40多位華语音乐人,其中很多都是汪峰亲自采访为中国当下音乐圈留下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料。

但真的能拯救现在的华语乐坛么

在这个飞速的時代,人们越来越缺乏耐心连4分钟的歌曲都要拉着快进的进度条播完,更何况音乐背后的故事呢

这或许也不是我们的错,不是时代的錯只是社会发展的代价罢了。

我们应该心存感激这些还在坚持的良心的音乐人无论舆论对他们的做了什么,他们都在努力的保持本色

之前滚君写了一篇汪峰老师是《歌手》中无冕之王的文章,我觉得他说的很对:

在这个时代对于成败的评判标准有两个维度,一种是卋俗的一种是脱俗的。 两者的根本区别是价值在时间坐标上衡量尺度的不同前者注重的是当下某个点,而后者关心的则是更长的一个時间段

当今社会大多数人用世俗的八卦评论着一位才华横溢音乐家,这真是一种悲哀!

甚至还有人说“没有旭日阳刚我都不知道汪峰”,对于这种言论真是让人心寒。

好音乐有很多很多有才华的无名音乐人更是数不胜数,但是能做到“苟富贵勿相忘”,愿意在自巳红了后去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让更多好音乐受益的音乐人真的需要胸怀。

我很期待明天《狗日的青春》的演绎无论汪峰唱的好不好,能得第几这首歌会不会爆红,我都很开心

因为还有人在关注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民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老万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