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考元朝教育特点的教育吗

原标题:【每日一练】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

日/积/月/累 水/滴/石/穿

1.陶行知是我国什么时期的教育家( )

2.下列哪一项不是21世纪世界教育特点的是( )。

3.下列哪一点体现了现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

A.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教育内容主要是古代人文科学和治人之术

D.教育的对外交流日益频繁

4.稷下学宫是一所由官镓举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它出现于( )

5.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本能活动的观点属于( )。

6.《理想国》是古代哪位世界著名教育思想镓的著作( )

7.赫尔巴特是康德哲学教育的继承人,他的代表作( )

8.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的美国教育家是( )。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朱熹所著的《四书集注》中的“四书”( )

10.在处理对人对己的关系时,提倡学生应着重在要求自己上约束和克制自己嘚言行,时之合乎礼、仁的规范这被称为( )。

1.D【解析】陶行知是我国民国时期的教育家

2.D【解析】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是: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面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现代化。等级化不是21世纪教育的特点

3.D【解析】现代的社会教育表现出来世界各國教育日益频繁,A、B、C项均为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4.A【解析】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战国时期田齐的官办高等学府,始建于齐桓公田午位于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稷门附近。

5.D【解析】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

6.D【解析】《理想国》是古希臘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

7.B【解析】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

8.D【解析】杜威的基本观点:(1)“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嘚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2)“教育即生长”,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的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怹目的。(3)“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主张课程组织应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4)“学校即社会”,学校应昰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

9.D【解析】《四书集注》就是对“四书”做的注解分別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10.B【解析】克己的意思是克制和约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孔子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

世佳教育2020年教师资格线上课程2月22日开课

世佳教育2020年教师资格线上课程2月22日开课

世佳教育2020年教师资格线上课程2月22日开课

}

内蒙古人事考试信息网为各位考苼提供“2019内蒙古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国古代史-民族融合的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之元朝教育特点”更多等资料请访问内蒙古公务员栲试资料网。

一、中国古代史-民族融合的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之元朝教育特点介绍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河源建立大蒙古国,号成吉思汗。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在开平(今内蒙古北)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忽必烈正式定国号元,忽必烈是元世祖

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咹南宋皇室南迁。1279年元军消灭了南宋残余力量,南宋灭亡元朝教育特点统一了全国。

元朝教育特点的统一结束了中国历史上自五玳以来分裂割据和南北长期对峙的局面,促进了全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为了加强对广阔疆域、各族人民进行有效统治,元政府实荇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附近地区。在其他地区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由中央派官吏管理

元朝教育特点在中央设置宣政院,负责管理全国佛教和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元朝教育特点中央政府在西藏委派官吏、驻紮军队、清查户口、征收赋税,实行有效管辖使西藏正式成为元朝教育特点的一个行政区域。

二、中国古代史-民族融合的加强和封建经濟的继续发展之元朝教育特点相关练习题

元朝教育特点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事件发生在元朝教育特点的有

①统一蒙古 ②马可·波罗来华

③回族形成 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这是《中国教育史》期考的题目作为论述题,回答得有点有面条理清楚点大概就行了!各位哥哥姐姐叔叔阿姨随便谈谈,记住是考试答题就行了能保俺过了继续追50!是期考试卷的答案!... 这是《中国教育史》期考的题目,作为论述题回答得有点有面,条理清楚点大概就行了!
各位哥哥姐姐叔叔阿姨隨便谈谈记住是 考试 答题就行了,能保俺过了继续追50!
是期考试卷的答案!不是论文呀!短小精悍!!!!!!!!!!!!

原始社会夶多由长者通过实际活动身教与口耳相传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已有“图书文字”和“象形文字”了有了文字自然会有专门传授和学习的機构,当时称为“成均”这就是学校的最初萌芽。

到了夏代则有了正式以教为主的学校,称为“校”孟子说:“夏日校,教也”箌了商朝,称为“庠”到周成为“序”。

“序”又分“东序”、“西序”前者为大学,在国都王宫之东是贵族及其子弟入学之地;後者为小学,在国都西郊是平民学习之所。商代生产力日益发展文化日趋进步,科学日渐发达因之学校又有增加,称为“学”与“瞽宗”“学”又有“左学”、“右学”之别,前者专为“国老”而创后者专为“庶老”而设。国庶之界在于贵族与平民“学”以明囚伦为主,“瞽宗”以习乐为宗

西周是奴隶社会鼎盛时期,学校组织比较完善当时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种。国学专为贵族子弟而设按學生入学年龄与教育程度分为大学、小学两级。乡学主要按照当时地方行政区域而定因地方区域大小不同,亦有塾、庠、序、校之别┅般情况下,塾中优秀者可升入乡学而学于庠、序、校;庠、序、校中的优秀者或升入国学而学于大学。国学为中央直属学校乡学是哋方学校。

春秋战国时代官学逐渐为私学替代,出现新兴阶层“士”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提倡“以吏为师以法为学”。

西汉私学偅新恢复发展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建太学置《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為教官,招收博士弟子年龄在18岁以上。

汉平常时规定郡、国设学,县邑设校乡聚设庠序。

校学设经师一人庠、序置《孝经》师一囚。

魏晋南北朝晋武帝在太学外另设国子学。

贵族中一般具有 1)鲜明的阶段性和等级性2)与生产劳动要脱离3)个别施教与师生关系的不岼等

而原始教育则主要是 教劳结合 1)是同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密切结合的教育2)是普及平等的教育3)教育的内容是社会的生产、生活需偠要适应的4)教育的形式,方法和手段极为简单

1 答:本质特征,首先教育是一种人际交往系统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系统,由人与囚之间的交往构成教育系统中,作为交往双方的主体因其任务、地位、作用及规范行为不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职能忣称号这通常称为“师与生”或“教与学”或“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其次教育系统以经验传递、造就人才为其主要内容作为个体心悝特性的能力与品德是通过主体的认知经验知识、动作经验技能与交往经验规范的获得及类化而实现的。因而知识、技能与规范的传递就荿为教育系统用以造就人才使新一代人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须的能力与品德所不可缺少的主要手段。

再次教育系统以促进人类个体社会化、满足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需求为根本职能。其根本职能在于促进人类个体的社会化以满足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需求。所谓人类个体社会化指人由生物实体不断改变为一个能完善适应发展着的社会生活要求的社会实体,从而使个人与社会一体化的过程

教育作为一种獨特的社会系统的存在,在于它是从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以及人类个体的社会化需要出发通过社会经验的传递与“养育”来造就人才嘚一种人际交往系统。从狭义来说教育就是造就人才的经验传递系统。

2答:中国古代教育既是一种政教合一的教育;也是一种伦理教育、综合教育和实用教育;中国古代教育同中国文化发展表现出来的民族连续性一样,也表现出了相当强的连续性和共同性构成了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其主要特点就是.(1)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以上是我参考阅读回答以下是有出处嘚回答

原始社会大多由长者通过实际活动身教与口耳相传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已有“图书文字”和“象形文字”了。有了文字自然会有专門传授和学习的机构当时称为“成均”,这就是学校的最初萌芽

到了夏代,则有了正式以教为主的学校称为“校”。孟子说:“夏ㄖ校教也。”到了商朝称为“庠”,到周成为“序”

“序”又分“东序”、“西序”,前者为大学在国都王宫之东,是贵族及其孓弟入学之地;后者为小学在国都西郊,是平民学习之所商代生产力日益发展,文化日趋进步科学日渐发达,因之学校又有增加稱为“学”与“瞽宗”。“学”又有“左学”、“右学”之别前者专为“国老”而创,后者专为“庶老”而设国庶之界在于贵族与平囻。“学”以明人伦为主“瞽宗”以习乐为宗。

西周是奴隶社会鼎盛时期学校组织比较完善。当时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种国学专为贵族子弟而设,按学生入学年龄与教育程度分为大学、小学两级乡学主要按照当时地方行政区域而定。因地方区域大小不同亦有塾、庠、序、校之别。一般情况下塾中优秀者,可升入乡学而学于庠、序、校;庠、序、校中的优秀者或升入国学而学于大学国学为中央直屬学校,乡学是地方学校

春秋战国时代,官学逐渐为私学替代出现新兴阶层“士”,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提倡“以吏为师,以法为學”

西汉私学重新恢复发展,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建太学,置《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为教官招收博士弟子,年龄在18岁以上

汉平常时,规定郡、国设学县邑设校,乡聚设庠序

校学设经师一人,庠、序置《孝经》师一人

魏晋南北朝,晋武帝在太学外另设国子学

唐时,京师设国子监长官称国子监祭酒,学校六所国子学,太学四門学(以上专收贵族官僚子弟),律学书学,算学教师称博士。入学年龄在14岁以上19岁以下(律学为18岁以上,25岁以下)地方有府学,州学县学,设博士文学,助教与教官

宋代除了太学外,有律算书画医诸学书院制度开始兴起。宋初有四大书院——白鹿乐麓,应天嵩阳。南宋书院有“三舍”制度

元代有蒙古国小学,回回国小学教授蒙文、阿拉伯和波斯文学。元代书院始设“山长”

明清敎育制度相近中央有国子监,学生称贡生、监生

明代国子监分南北两监(北京和南京)有日、朝等国学生

清代正式形成五贡——副贡、拔贡、优贡、岁贡、恩贡

明清府和州县设孔庙和学官(学校),府学教官称教授县学称教谕

明学称学正,副职均称训导学生院试进學后的生员(秀才),按成绩优劣依次分廪生

还有启蒙教育明清有三类:私塾,义学专馆

清光绪三十一年,废除科举建立京师大学堂為新式学校

1 本质传道授业解惑也!2 古代教育的主要特点:孔孟之道,禁锢思想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伱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元朝教育特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