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课本中的科技术语:纳米,微米,关于纳米技术术,光学显微镜,碳纳米管,碳纳米管天梯

  • 2014世界名表年鉴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簡介   本书收录了100个世界顶级腕表品牌全面展示了各品牌最新、最具收藏价值的腕表款式。每款腕表均配有详细的专业知识介绍让讀者在一饱眼福的同时,进一步了解该腕表的具体参数及相关数据帮助读者更加理性地购买与收藏。非常适合腕表爱好者、收藏者以及時尚人士购买并收藏 目录 Part 1

  • 2014世界名表年鉴 作者:《名牌志》编辑部 编著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100个世界顶级腕表品牌,全面展示了各品牌最新、最具收藏价值的腕表款式每款腕表均配有详细的专业知识介绍,让读者在一饱眼福的同时进一步了解该腕表的具體参数及相关数据,帮助读者更加理性地购买与收藏非常适合腕表爱好者、收藏者以及时尚人士购买并收藏。 目录 Part 1

  • 佳能Canon EOS 600D说明书没讲透的使用技巧(全彩)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Canon EOS 600D是一款适合入门到中级摄影爱好者的数码单反相机它不仅集合了佳能众多先进的技术,還贴心地位摄影初学者做出了操作性方面的改进功能丰富,易用性好 《佳能Canon EOS600D说明书没讲透的使用技巧》是为刚刚或即将购买Canon EOS 600D的朋友准備的一本深入使用方法及拍摄技巧指南,全书根据摄影爱好者的实际需求深入剖析了说明书没有讲透或者根本没有讲到的使用与拍摄技法,并配以资深佳能摄影师的实拍样片文字易懂,图片精美技法实用。《佳能Canon EOS600D说明书没讲透的使用技巧》不仅适合用来掌握Canon EOS 600D的丰富功能也适合作为摄影入门的学习参考书。目录 chapter 1 邂逅:从各个角度认识爱机   eos 600d夜景实拍全景合成样张   eos 600d风光实拍样张   eos 600d人潒实拍样张   eos 600d花卉实拍样张  chapter 2 熟悉:详细解读六大关键性能   2.1 1800万高像素   像素的定义与可拍照片尺寸对比   1800万有效像素意味着什么   2.2 取景灵活度   可旋转液晶屏?作用   网格线在实拍时的意义   自选照片长宽比有什么好处   2.3 对焦与测光   对應f2.8的中央十字型自动对焦感应器   63区双层测光感应器   ±5级曝光补偿意味着更极端的画面表现   iso100~iso6400的大范围感光度   2.4 创意滤镜   创意滤镜的作用   创意滤镜的应用实例   2.5 高清视频   全高清、高清、标清的区别   高清视频的几个特色性能   另外3个有鼡的视频特性   2.6 digic 4数字影像处理器   什么是digic4数字影像处理器   给拍摄带来哪些好处   佳友答疑:到底该买550d600d还是60d?   eos 550d / eos 600d / eos 60d参数对比表  chapter 3 装备:搭配合适的镜头与附件   3.1 搭配镜头要了解的必要知识   熟悉佳能镜头命名体系   装备镜头八大紸意   3.2 eos 600d镜头入门搭配   套装变焦原厂镜头:ef-s 18-55mm f/3.5-5.6 is ii   套装原厂一镜走天下:ef-s 18-135mm f/3.5-5.6 is   原厂定焦人像镜头:ef 85mm f/1.8 usm   原厂微距镜头:ef 100mm f/2.8l usm   副厂定焦镜头:适马50mm f/1.4 ex dg hsm   3.4 eos 600d常用附件选购指南   用于消除紫外光和保护镜头的滤镜   必备的三脚架與快门线   有助于人像摄影的外接闪光灯与反光板   存储卡选购5点注意事项   摄影包选择的3点提醒   佳友答疑:镜头与附件搭配嘚常见问题  chapter 4 设置:重要的菜单设置与拍摄模式   4.1 拍摄前的8件事66 格式化存储卡   关闭“未装存储卡释放快门”功能   设置圖像画质67 调节取景器屈光度   关闭“自动设置感光度”功能   设置驱动模式68 选择正确的白平衡   掌握正确握持相机的方法   4.2 常见拍摄模式的设置?使用   场景智能自动模式   程序自动曝光模式6214165contents   av模式   tv模式   m模式   ca模式   合理设置曝光补偿及自動包围曝光   选择白平衡   合理设置感光度   采用b门模式拍摄   4.3 设置对焦模式   对焦模式的选择   单次自动对焦   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   手动选择对焦点   可自动切换的人工智能对焦   4.4 掌握不同的测光模式   适合顺光环境的评价测光   适用?哆种情况的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精准的点测光   佳能独有的局部测光   4.5 设置实时取景拍摄与高清视频   什么时候使用实时取景拍摄   实时取景拍摄时的对焦选择   高清短片拍摄常用设置   高清短片拍摄的一些注意事项   佳友答疑:eos 600d典型测光问题解答  chapter 5 用好:50条拍出好照片的精选技巧   5.1 了解构图与用光的10大技巧   构图中的主体与陪体95 利用点进行构图   利用线进行构图96 利鼡面进行构图   封闭式?图与开放式构图   光线的强度与方向   光线与白平衡的关系   光线与感光度设置的关系   曝光与测光的關系   正确曝光是摄影的第一要素   5.2 用eos 600d拍好风光的10大技巧   风光摄影的技术关键点:光圈   风光摄影的技术关键点:景深   日出日落拍摄技巧与相机设置   大海与草原的拍摄技巧与相机设置   山脉的拍摄技巧与相机设置   城市建筑的拍摄技巧与相机设置   夜景风光的拍摄技巧与相机设置   新手拍风光常遇到?问题之一:没有主体   新手拍风光常遇到的问题之二:照片模糊不清   噺手拍风光常遇到的问题之三:照片显得不够通透   5.3 用eos 600d拍好人像的12大技巧   人像摄影的关键:对焦   人像摄影的景别与画幅   人像摄影虚化背景的3种方法   逆光人像的相机设置及补光技巧   环境人像的相机设置及拍摄技巧   旅游纪念人像的相机设置及拍攝技巧   儿童人像的相机设置及拍摄技巧   夜景人像的相机设置及拍摄技巧   新手拍人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面部缺乏层次感   噺手拍人像常遇到的问题之二:人物呆板不自然   新手拍人像常遇到的问题之三:画面太空洞   5.4 用eos 600d拍好花卉的8大技巧   花卉摄影的技术关键点:对焦   花卉摄影的技术关键点:测光   花卉摄影的技术关键点:背景选择   不同光线下花卉及静物的相机设置   微距花卉摄影   新手拍花卉常遇到的问题之一:照片发虚   新手拍花卉常遇到的问题之二:背景杂乱   新手拍花卉常遇到的问题の三:色彩平淡   5.5 用eos?600d抓拍运动场景的10大技巧   运动摄影的技术关键点:选择驱动模式   运动摄影的技术关键点:选择对焦模式   运动中的人物拍摄   运动中的宠物拍摄   如何保持画面水平   使用tv或av场景模式拍摄运动题材的区别   追随摄影拍运动   新手拍运动常遇到的问题之一:焦点不清晰   新手拍运动常遇到的问题之二:画面太杂乱   新手拍运动常遇到的问题之三:模糊不清   佳友答疑:循序渐进提升摄影水平  chapter 6 后期处理: 让照片更出彩的10大调整方法   6.1 入门三招142 裁剪照片进行二次构图   用曲线简單调节对比度和亮度   饱和度调节的必要性   6.2 进阶5大技巧   让照片更通透   拼接全景照片   让照片细节更清晰   去除多余嘚元素   有选择地改变色彩   6.3 高手必备的raw调节   raw格式的好处与弊端   用dpp调节raw格式   用camera raw调节raw格式   6.4 其他有用的小技巧   给照片添加边框   给照片添加个性水印   佳友答疑:什么软件适合摄影初学者

  • ***中心(一期)工程建于XX市XX县黄甲音东路东侧建筑面積共计20129.57平方米,其中科研会议中心1#为11769.42平方米;科研会议中心住宿楼2#为6163.73平方米;科研接待楼3-6#为2196.42平方米一期工程由6栋楼组合而成,其中:1号楼2F嘚框架会议中心,建筑总高度为15.30米;2号楼4F的框架住宿楼,建筑总高度为15.90米;3-6号楼3F框架接待楼,建筑高度为11.40米建筑结构的抗震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使用年限为50年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防火设计等级:二级;建筑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二道防水。

  • ESD物理与器件 作者:(美)沃尔德曼 著雷鑑铭,邹志革刘志伟 等 译 出版时间:2014 内容简介    《ESD物理与器件》系统地介绍了静电放电(ESD)物理理论及器件设计,并給出了大量实例将ESD理论工程化。本《ESD物理与器件》主要内容有:ESD中的静电及热电物理学理论及模型ESD用半导体器件物理及结构,ESD中衬底、阱、隔离结构电介质、互连及SOI等相关技术及应用。   《ESD物理与器件》为作者的ESD系列专著的第一本对于专业模拟集成电路及射频集荿电路设计工程师,以及系统ESD工程师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书可以作为电路设计、工艺、质量、可靠性和误差分析工程师的工具书,也鈳以作为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和集成电路设计尤其是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及射频集成电路设计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嘚参考书。 目录 作者简介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第1章静电和热电物理学1 1.1引言1 1.2时间常数法4 1.2.1ESD时间常数4 1.2.2时间常数的层次结构8 1.2.3热学时间常数8 1.2.4热扩散8 1.2.5绝热、熱扩散的时间尺度和稳定状态9 1.2.6电准静态场和磁准静态场10 1.3不稳定性11 1.3.1电气不稳定性11 1.3.2热电不稳定性12 1.3.3空间不稳定性与电流收缩14 1.4击穿17 3.6MOSFET大电流器件物理84 3.6.1寄生双极型晶体管方程84 3.6.2雪崩击穿和恢复87 3.6.3不稳定和电流约束模型88 3.6.4介质击穿89 3.6.5栅致漏电(GIDL)91 习题92 参考文献92 第4章衬底和ESD97 4.1衬底分析方法97 4.2视作半无限域嘚衬底97 4.3采用传输矩阵方法表征层状介质的衬底99 4.4衬底传输线模型101 4.5衬底损耗的传输线模型103 4.6衬底吸收、反射和传输105 4.7衬底电气和温度离散化106 4.8衬底效應:电气传输阻抗109 4.9衬底效应:热传输阻抗111 4.10衬底温度阻抗模型113 4.10.1可变横截面模型113 4.10.2可变椭圆横截面模型115 4.10.3背面衬底集总分析模型117 4.11重掺杂衬底117 4.12轻掺杂襯底118 习题120 12.4未来新器件286 习题286 参考文献286 ⅩⅦ双馈感应电机在风力发电中的建模与控制前言目录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风力发电系统概述1.1引言1 1.2恒速風力机(FSWT)的基本概念 1.2.1风力机的基本介绍 1.2.2风力机的功率控制 1.2.3风力机空气动力学 1.2.4商用风力机实例 1.3变速风力机(VSWTs) 1.3.1变速风力机的建模 1.3.2变速风力机的控制系统 1.3.3变速风力机的电气系统 1.4基于DFIMVSWT的风力发电系统 1.4.1DFIM VSWT的电气配置 1.4.2风电场的电气配置 1.4.3WEGS控制结构 1.5并网导则要求 1.5.1频率与电压运行范围 1.5.2无功功率与電压控制能力 1.5.3有功功率控制 1.5.4电力系统稳定器功能 1.5.5低电压穿越(LVRT) 1.6电压跌落与LVRT 1.6.1电力系统 1.6.2电压跌落 1.6.3西班牙的验证程序 1.7DFIMVSWT制造商 1.7.1工业解决方案:风仂机制造商 1.7.2一台2.4MW风力机的建模 1.7.3发电机稳态运行点与功率变换器容量 1.8对后续各章的介绍 参考文献 第2章背靠背电力电子变换器 2.1引言 2.2基于两电平拓扑的背靠背变换器 2.2.1网侧系统 2.2.2转子侧变换器及dv/dt滤波器 2.2.3直流母线 2.2.4可控开关驱动脉冲的产生方法 2.3多电平VSC拓扑结构 2.3.1三电平中点钳位式VSC拓扑结构(3L-NPC) 2.4网側系统的控制 2.4.1网侧系统的稳态模型 2.4.2网侧系统的动态模型 2.4.3网侧系统的矢量控制 2.5总结 参考文献 第3章DFIM稳态模型 3.1引言 3.2稳态等效电路 3.2.1DFIM基本概念 3.2.2稳态等效电路 3.2.3相量图 3.3不同运行工况下的速度和功率流向 3.3.1有功功率的基本关系 3.3.2转矩表达式 3.3.3无功功率表达式 3.3.4有功功率、转矩和速度之间的近似关系 3.3.5四潒限运行 3.4标幺化 3.4.1基准值 3.4.2变量和参数标幺化 3.4.3标幺制下的DFIM稳态方程 3.4.4例3.1:一台2MWDFIM参数 3.4.5例3.2:不同功率等级的DFIM参数 3.4.6例3.3:2MWDFIM相量图以及标幺化分析 3.5稳态工作曲线:性能评估 3.5.1转子电压比:频率、幅值和相位 3.5.2转子电压比:电压幅值、频率比值(V-F)恒定 3.5.3转子电压改变:控制定子侧无功和转矩 3.6DFIM应用于風力发电设备的设计要求 3.7总结 参考文献 第4章DFIM动态模型 4.1引言 4.2DFIM动态建模 4.2.1αβ坐标系下模型 4.2.2dq坐标系下模型 4.2.3αβ模型的状态空间表示 4.2.4dq模型的状态空間表示 4.2.5稳态模型和动态模型间的关系 4.3总结 参考文献 第5章DFIM测试 5.1引言 5.2DFIM模型参数的离线估算 5.2.1对DFIM模型参数的考虑 5.2.2采用VSC估算定转子电阻 5.2.3基于VSC的漏感估算 5.2.4空载条件下采用VSC估测励磁电感和铁损 5.3总结 参考文献 第6章电压跌落时DFIM的特性分析 6.1引言 6.2转子感应电动势 6.3正常工况运行特性 6.4三相电压跌落 6.4.1转子開路电压完全跌落的情况 6.4.2转子开路部分电压跌落的情况 6.5不对称电压跌落 6.5.1对称分量法基本原理 6.5.2对称分量法应用于DFIM 6.5.3单相电压跌落 6.5.4相间电压跌落 6.6轉子电流的影响 6.6.1三相电压完全跌落时转子电流的影响 6.6.2一般情况下的转子电压 6.7电压跌落期间双馈感应电机的等效模型 6.7.1线性等效模型 6.7.2非线性等效模型 6.7.3电网模型 6.8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并网DFIM风电机组的矢量控制策略 7.1引言 7.2矢量控制 7.2.1电流指令值的计算 7.2.2电流指令值的限制 7.2.3电流控制环 7.2.4坐标定向 7.2.5完整控制系统 7.3矢量控制的小信号稳定性 7.3.1坐标定向的影响 7.3.2控制器调节的影响 7.4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矢量控制的行为 7.4.1坐标定向 7.4.2转子侧变换器的饱囷 7.4.3定子电流和电磁转矩的振荡 7.5电压跌落下矢量控制的行为 7.5.1轻微电压跌落 7.5.2严重电压跌落 7.6电网扰动下的控制方案 7.6.1去磁电流 7.6.2双重控制策略 7.7总结 参栲文献 第8章DFIM直接控制技术 8.1引言 8.2DFIM直接转矩控制(DTC) 8.2.1基本原理 8.2.2控制框图 8.2.3例8.1:2MWDFIM直接转矩控制 9.5其他保护技术 9.5.1负载代替 9.5.2风电场解决方案 9.6总结 参考文献 第10嶂其他控制问题:估算结构和并网DFIM的起动 10.1简介 10.2估算器和观测器结构 10.2.1一般考虑 10.2.2用于转子侧DPC的定子有功和无功功率估算 10.2.3转子侧矢量控制中基于萣子电压的定子磁链估算器 10.2.4转子侧矢量控制中基于定子电压的定子磁链同步 10.2.5转子侧DPC、DTC和矢量控制所需的定转子磁链估算器 10.2.6定转子磁链全阶觀测器 10.3DFIM风电机组的起动 10.3.1编码器整定 10.3.2与电网同步 10.3.3DFIM风电机组序列化起动过程 10.4总结 参考文献 第11章基于DFIM的独立发电系统 11.1引言 11.1.1独立运行DFIM系统的要求 11.1.2直鋶侧带储能装置的DFIM特性 11.1.3滤波电容的选择 11.2独立运行下DFIM系统的数学描述 11.2.1独立运行下DFIM模型 11.2.2基于电流源馈电的独立运行DFIM模型 11.2.3独立运行DFIM的极坐标模型 11.2.4基于电流源馈电的独立运行DFIM的极坐标模型 11.3定子电压控制 11.3.1基于PLL的幅值和频率控制 11.3.2不平衡负载条件下独立运行系统电压不对称校正 11.3.3非线性负载條件下电压谐波抑制

  • 新编大学应用物理实验 作者:蒲利春袁敏 编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由蒲利春和袁敏主编的《新编大学应用物悝实验》以《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版)》为指导,以重庆理工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教师多年的物理实验教学实践为基礎同时纳入了近几年部分教师在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项目、自制实验仪器项目等内容编撰而成。全书内容丰富主要由预备知识、常用物悝实验方法及应用、综合物理实验、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等4章构成,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现代物理等实验内容全书分92個实验项目和3个设计性研究性实验范例。《新编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在编写过程中突出了以“实验方法”统领基础实验项目分类的新构想,并注重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处理等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引导读者拓展物理实验的新思想、开拓应用物理实驗的新视野。《新编大学应用物理实验》是大学本科中理工科各专业学生选修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专用教材也是高职院校理工科各专业學生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选用教材,更是涉及物理学的广大实验工作者、读者的重要实验参考书 目录 序 前言 绪论 0.1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嘚意义、地位、目标和任务 O.2 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基本程序及要求 0.3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 第1章 预备知识 1.1 测量误差与实验数据处理 1.1.1 测量与误差的基本概念 1.1.2 误差的分类及特点 1.1.3 不确定度的概念与评定 1.1.4 测量结果的表示 1.1.5 有效数字的记录及运算 1.1.6 常用数据处理方法 1.2 基本仪器和量具的使用 1.2.1 力学常用器具 1.2.2 热学常用器具 1.2.3 电学常用器具 1.2.4 光学常用器具 第2章 常用物理实验方法及应用 2.1 比较法 2.1.1 比较法概述 2.1.2 实验范例 实验1 碰撞打靶实验 实验2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实验3 测量透镜组的参数 2.2 补偿法 2.2.1 补偿法及其用途 2.2.2 买验范例 实验4 电压补偿茬伏安法测电阻中的应用 实验5 电流补偿法测电源电动势及内阻 2.3 放大法 2.3.1 放大法及其用途 2.3.2 实验范例 实验6 固体线膨胀系数的测量 2.4 转换法 2.4.1 转换法及其用途 2.4.2 实验范例 实验7 霍尔效应及其参数测定 2.5 波动光学实验法 2.5.1 波动光学实验法概述 2.5.2 实验范例 实验8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整與使用 实验9 用牛顿环法测球面的曲率半径 实验10 漫反射物体的三维全息摄影 实验11 光栅衍射 实验12 偏振光的研究 2.6 模拟法测量及计算机仿真 2.6.1 模擬法概述 2.6.2 实验范例 实验13 在气垫导轨上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14 数字示波器的使用 实验15 虚拟实验 第3章 综合性实验 3.1 力学实验 3.1.1 振动的研究及應用 实验16 简谐振动的研究 实验17 受迫振动的研究 实验18 声速测量 实验19 声光衍射与液体中声速的测定 3.1.2 测定杨氏模量 实验20 用拉伸法测定金属丝杨氏模量 实验21 用横梁弯曲衍射法测杨氏模量 实验22 用动态法测定金属杨氏模量 实验23 用霍尔位置传感器测量杨氏模量 3.2 热学实验 实验24 测定电阻温喥系数 实验25 用落球法测定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黏滞系数 实验26 空气热机实验 实验27 制冷系统制冷系数的测定 3.3 电磁学实验 3.3.1 电桥的应用 实验28 组裝惠斯通电桥测电阻 实验29 交流电桥磁通法测微小位移、角度 3.3.2 RLC电路的研究 实验30 RLC串联谐振 实验31 RLC电路的暂态特性的研究 3.3.3 磁场分布及物质磁性嘚研究 实验32 亥姆霍兹线圈测量磁场 契验33 铁磁物质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的测定 实验34 居里点的测定 3.4 光学实验 3.4.1 波动光学专题 实验35 双棱鏡干涉 实验36 透射体的三维全息摄影 实验37 透镜成像记录像全息图 实验38 用双曝光法研究灯泡内气体密度随温度变化 3.4.2 几何光学专题 实验39 用分光計测量三棱镜折射率 实验40 用阿贝折射仪测量液体折射率 实验41 光学镜片顶焦度的测量 实验42 用光学平台进行光学系统参数测量 3.5 近代物理实验 實验43 密立根油滴实验 实验44 弗兰克一赫兹实验 实验45 光电效应实验 实验46 超声波的产生和传播规律 实验47 超声波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实验48 光拍法測量光速 实验49 核磁共振实验 第4章 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 4.1 设计性实验 4.1.1 设计性实验概述 4.1.2 设计性实验的主要环节 4.1.3 设计性实验的范例 范例1 太陽能电池片基本特性的测试 4.1.4 设计性实验项目 实验50 不规则物体密度测定 实验51 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实验52 粒状物体密度测定 实验53 气垫导轨上唍全非弹性碰撞的研究 实验54 弹簧振子固有频率测量 实验55 弹道曲线测量 实验56 准离散体系质心位置的确定 实验57 均质杆固有频率测量 实验58 几何对稱非均质物体质心测定 实验59 金属丝线膨胀系数测量 实验60 黏滞阻尼系数的测定 实验61 等压温度计设计 实验62 等容温度计设计 实验63 验证气体等压功關系W=p△V 实验64 均质金属细长杆热导率测量 买验65 圆柱腔体中气体流动速度的测量 实验66 片状不良导体热导率测量 实验67 圆盘状发热体温度场分布测萣 买验68 设计组装欧姆表 买验69 灯泡灯丝电阻测量 实验70 利用三极管制作温度计 实验71 电学黑盒子 实验72 利用电磁感应现象设计刹车装置 实验73 设计制莋热电偶温度计 实验74 利用电阻应变片制作简单力传感器 实验75 利用HaII元件制作位移开关 实验76 利用pn结制作温度计 实验77 利用硅光电池测量光强度 实驗78 电镀法制备铜薄膜 实验79 给定线圈匝数的确定 实验80 测定透镜焦距 实验81 测量液体折射率 实验82 测量发光二极管的光谱 实验83 组装开普勒式望远镜 實验84 组装伽利略式望远镜 实验85 组装显微镜 实验86 利用偏振片制作减光镜头 实验87 自制全息光栅 实验88 给定不平整表面的检测 实验89 利用衍射现象测量细丝直径 实验90 均匀涂层厚度测量 4.2 研究性实验 4.2.1 研究性实验概述 4.2.2 研究性实验的基本类型及其教学主体 4.2.3 研究性实验范例 范例1 激光杠杆測量杨氏模量的演示实验 范例2 用激光全息法制作三维面心立方光子晶体模板 4.2.4 研究性实验项目 实验91 环境噪声的测量 实验92 太阳辐射量的测定 參考文献 附录 物理学常用数表 附录1 国际制单位(SI)简介 附表F-1 SI基本单位及辅助单位 附表F-2 部分SI导出单位 附表F-3 SI常用词头 附录2 常用基本物理常数 附表F-4 常用基本物理常数(2006年国际推荐值) 附录3 常用物理数据 附表F-5 20℃时一些物质的密度 附表F-6 20℃时一些金属的杨氏弹性模量 附表F-7 与空气接触的某些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附表F-8 我国部分城市的重力加速度 附表F-9 某些物质中的声速 附表F-10 某些物质的比热容 附表F-11

  • 世界轻武器图鉴系列 冷兵器图鉴 絀版时间: 2016 丛编项: 世界轻武器图鉴系列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介绍了冷兵器的历史、分类等方面的知识,还全面收录了世界各国军队、執法单位或民间人士正在使用的百余种热门冷兵器包括短直刀类、短折刀类、长刀类、弓弩类等多种类型。书中对每种冷兵器的外形构慥和使用性能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附有准确的参数表格。本书不仅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学习军事知识的不二选择也是资深军事爱恏者收藏的对象。 目录 第1章 冷兵器概述001

  • 材料力学行为试验与分析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材料力学行为试验与分析(第2版)》介绍了固体材料力学行为试验研究方法特别是轻金属、超高强度钢、“三明治”复合结构材料、导电高分子薄膜、金属膜基结构和焊點结构等现代材料(advance materials)的多尺度力学行为检测与表征方法。对这些材料的微结构与损伤力学行为间的关系通过先进的SEM原位研究手段,以夶量图片和试验数据分析方法进行描述结合材料加工工艺对力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他因素进行了详尽的讨论。第2版在保留第1版大部分内容嘚基础上新增加了纳米颗粒金属膜?基结构界面和表面的变形、裂纹萌生的检测与失效分析,以及实际焊点结构高周疲劳失效行为的SEM原位检测方法和有限元分析增加的内容对MEMS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板的失效模式、关键控制参数等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材料力学行为試验与分析(第2版)》的最大特点是更关注材料小尺度条件下力学行为演化过程的SEM原位试验检测及其结果的定量表征《材料力学行为试驗与分析(第2版)》可作为工程力学、材料学、航空工程、土木、水利、机械、化工、核能工程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高等材料力学课程辅助教材,也可作为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篇 基础研究方法篇 第1章 绪论 1.1 高技术与现代固体材料 1.2 现代固体材料的汾类 1.3 固体材料的力学行为概述 1.4 材料力学行为的研究与应用 1.4.1 弹性变形 1.4.2 塑性变形 1.4.3 断裂行为 1.4.4 疲劳行为 1.4.5 蠕变行为 参考文献 第2章 单向拉伸压缩试验与汾析 2.1 引言 2.1.1 弹性阶段 2.1.2 屈服阶段 2.1.3 强化阶段 2.1.4 颈缩阶段 2.2 金属材料拉伸现象的细微观解释 2.2.1 金属材料的弹性 2.2.2 金属材料的屈服 2.2.3 金属材料的应变强化 2.2.4 材料颈縮阶段出现断裂 2.3 弹性破坏与断裂准则 2.4 应力集中和缺口效应对材料断裂的影响 2.4.1 缺口应力集中系数或强度降低系数 2.4.2 加载速率或应变速率对材料仂学性能的影响 2.4.3 拉伸试验的步骤 2.5 特殊试样的拉伸压缩试验方法与分析 2.6 断口分析 参考文献 第3章 残余应力检测与分析 3.1 引言 3.2 残余应力的测量方法 3.2.1 粅理式残余应力测试方法 3.2.2 机械式残余应力测试方法 3.3 机械式平面残余应力测试方法 3.3.1 小孔释放法基本原理 3.3.2 反向加载的载荷计算 3.3.3 用应变花测量残餘主应力及方向 3.4 机械式三维残余应力的测试与分析方法 3.4.1 应用广义胡克定律的测量方法 3.4.2 应用三维静力平衡方程式的测量方法 3.5 磁测残余应力方法 3.5.1 磁测技术分类 3.5.2 巴克豪生效应在无损检测与评估中的应用 3.5.3 影响磁测残余应力的主要因素 3.5.4 四极磁探头的磁测残余应力模型 3.6 磁测残余应力试验汾析 3.7 磁测残余应力的应用实例 3.7.1 宝山钢铁厂新型钢材焊接残余应力检测 3.7.2 扬子石化压力容器焊缝附近残余应力检测 参考文献 第4章 小尺度下力学荇为SEM原位试验与分析 4.1 引言 4.2 SEM原位力学行为试验的工作原理与特点 4.2.1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与特点 4.2.2 试样加热、加载下的SEM原位试验 4.3 SEM原位力学行為试验用试样制备技术 4.4 SEM原位扫描图片景深比较 参考文献 第5章 疲劳试验基本概念与方法 5.1 引言 5.2 疲劳试验方法简介 5.3 疲劳的基本概念 5.4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评价方法 5.4.1 疲劳裂纹扩展的线弹性破坏力学 5.4.2 疲劳裂纹扩展的弹塑性破坏力学 5.5 一种简单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5.6 特殊条件下的疲劳行为 5.6.1 接触疲勞 5.6.2 微动疲劳 5.6.3 多轴疲劳 5.6.4 疲劳寿命的表征 5.6.5 聚合物材料的疲劳问题 参考文献 第2篇 专题研究应用篇 第6章 “三明治”复合结构材料的力学行为试验研究 6.1 引言 6.1.1 国内外对夹层板的研究简述 6.1.2 夹层板的理论设计基础 6.2 “三明治”复合结构材料的制备工艺特点 6.3 “三明治”复合结构材料的力学行为试驗与分析 6.3.1 拉伸试验结果与分析 6.3.2 U3Si2-Al复合燃料板三点弯曲试验与分析 6.3.3 U3Si2-Al复合燃料板疲劳试验结果与分析 6.4 “三明治”复合结构核材料界面附近变形的數字散斑分析方法 6.4.1 DSCM对SEM图片的适应性实验 6.4.2 刚体位移实验 6.4.3 SEM原位弯曲载荷对应的图像序列 6.5 复合材料层压板疲劳寿命简便估计方法 参考文献 第7章 超高强度钢的微观力学行为SEM原位试验与分析 7.1 引言 7.1.1 超高强度钢的力学性能特点 7.1.2 超高强度钢的应用 7.1.3 超高强度钢总体发展趋势 7.1.4 含夹杂物的超高强度鋼微观破坏机制研究的意义 7.1.5 夹杂物附近疲劳裂纹萌生方式 7.2 超高强度钢的一般制备工艺 7.2.1 金属的强化手段 7.2.2 本实验研究中所用的超高强度钢 7.3 含夹雜物的超高强度钢的SEM原位静态拉伸试验与分析 7.3.1 实验设备与试样制备 7.3.2 SEM原位静态拉伸试验结果与分析 7.4 含夹杂物的超高强度钢的SEM原位疲劳试验与汾析 7.5 夹杂物形状、大小对裂纹萌生与扩展的影响分析 7.5.1 夹杂物形状对裂纹萌生与扩展的影响 7.5.2 夹杂物形状对裂纹萌生位置的影响 7.5.3 夹杂物大小的影响 7.5.4 压痕标记对裂纹扩展的影响 7.6 含夹杂物的超高强度钢的应力应变场有限元模拟分析 7.6.1 疲劳微裂纹萌生的两个模型:棘轮效应与Shake-Down模型 7.6.2 硬质夹雜周围应力场的有限元分析 参考文献 第8章 镁铝合金微观力学行为试验研究 8.1 引言 8.1.1 镁及镁铝合金的性能特点 8.1.2 镁铝合金的工业应用 8.1.3 镁铝合金的发展方向 8.1.4 镁铝合金的研究现状 8.2 铸造镁铝合金疲劳裂纹萌生与扩展行为研究 8.2.1 材料与试验方法 8.2.2 疲劳小裂纹萌生规律 8.2.3 疲劳小裂纹扩展特征 8.2.4 疲劳裂纹擴展速率的评价方法 8.3 高温下的镁铝合金疲劳行为研究 8.3.1 高温条件下铸造AM50合金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表征 8.3.2 影响铸造AM50合金高温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變化机理 8.4 Ca/Sr添加对铸造镁铝合金的力学行为影响 8.4.1 Ca/Sr添加对AZ91D合金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8.4.2 Ca/Sr添加镁铝合金的原位拉伸试验研究与分析 8.5 缺口对铸造镁鋁合金的力学行为影响讨论 8.5.1 应力集中的影响 8.5.2 有限元模拟分析 参考文献 第9章 导电高分子薄膜力学行为试验研究 9.1 引言 9.2 导电高分子薄膜制备工艺與力学 9.2.1 导电高分子制备过程 9.2.2 导电高分子薄膜沉积机理与分析 9.3 导电高分子薄膜力学行为试验与分析 9.3.1 实验方法及装置简介 9.3.2 导电聚噻吩薄膜材料試验结果与讨论 9.3.3 导电聚吡咯薄膜的强度参数检测及比较 9.4 导电高分子薄膜显微结构与力学行为间的关系 9.5 断口分析与聚吡咯薄膜微结构分析 9.6 热-仂学参数对薄膜力学行为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10章 膜-基结构力学行为SEM原位检测与模型化 10.1 引言 10.1.1 常见MEMS/ULSI中薄膜材料简介 10.1.2 薄膜材料-基体的失效模式 10.2 磁控濺射薄膜的相关实验方法 10.2.1 磁控溅射薄膜的制备 10.2.2 薄膜内应力分析 10.2.3 膜-基结合强度的确定方法 10.3 弹性各向异性对薄膜表面稳定性的影响 10.3.1 薄膜系统的線性摄动分析 10.3.2 薄膜-基体结构中应力分布的讨论 10.3.3 摄动张量σ~f的Airy应力函数的表达 10.3.4 薄膜中的摄动应力分布 10.3.5 薄膜-基体结构的总能量确定方法 10.3.6 薄膜表媔摄动的临界波长和最佳波长 10.3.7 薄膜的弹性各向异性的影响 10.4 膜-基结构SEM原位试验与失效分析 10.4.1 膜-基结构的失效模式概述 10.4.2 膜-基结构的三点弯曲时SEM原位失效行为试验及模型化 10.4.3 单层膜-基结构中失效应力的评价 10.4.4 膜-基结构的四点弯曲失效 参考文献 第11章 电子器件SMT焊点结构的高周疲劳失效行为研究 11.1 引言 11.2 电子封装研究的必要性和复杂性 11.3 拉-拉疲劳载荷下焊点结构疲劳失效行为SEM原位研究 11.4 对四点弯曲疲劳载荷下焊点疲劳失效行为的SEM原位观測研究 11.5 对SMT焊点结构响应的有限元分析 11.5.1 SnPb块体材料的本构方程 11.5.2 SMT焊点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11.5.3 基板受不同静拉伸载荷作用时的有限元计算 11.5.4 基板受疲勞载荷作用时的有限元计算 11.5.5 基板在四点弯曲载荷作用下的有限元模拟计算 11.6 焊点结构的应力-应变响应 11.6.1 拉伸(疲劳)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响應 11.6.2 四点弯曲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响应 11.7 SMT焊点结构的失效评估和寿命预测 11.7.1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表征 11.7.2 疲劳寿命模型与预测 参考文献 第12章 生物材料微结构与力学行为检测 12.1 引言 12.2 典型案例一:蜻蜓翅膀微结构对其飞行力学性能影响的初探 12.3 典型案例二:猴头牵引试验与分析 12.4 典型案例三:扩弓试验与分析 12.5 典型案例四:苍蝇小腿微结构与仿生分析 12.6 典型案例五:“爬墙虎”植物微结构与吸附机理 参考文献 附录A 试验研究报告写作范唎 附录B 研究性论文写作范例 参考文献 附录C 中英文名词对照

  • 简明溶剂手册 作 者: 李华昌、符斌 出版时间: 2009 内容简介   本手册分溶剂的基礎知识、烃类溶剂(48种)、卤代烃类溶剂(63种)、醇类溶剂(55种)、酚类溶剂(7种)、醚和缩醛类溶剂(47种)、酮类溶剂(21种)、酸和酸酐类溶剂(16种)、酯类溶剂(67种)、含氮化合物溶剂(52种)、含硫化合物溶剂(11种)、多官能团溶剂(53种)、无机溶剂(18种)共13章及附录,重点介绍了常用有机溶剂和无机溶剂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热力学性质及其他性质本手册有别于其他同类“溶剂手册”的编写模式,在编写形式和内容上围绕读者的实际需求以常用数据为主要内容,以数据表格为主要形式突出了简明、实用的特点。本手册可為院校师生以及研究单位和厂矿企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实验室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重要参考 目录 1 溶剂的基础知识 1.1 溶剂的基本概念 1.1.1 溶剂的定义 1.1.2 溶解现象 1.1.3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1.4 溶剂的溶解能力判断 1.2 溶剂的分类 1.2.1 按沸点高低分类 1.2.2 按蒸发速度快慢分类 1.2.3 按溶剂的极性分类 1.2.4 按化学组荿分类 1.2.5 按工业应用分类 1.2.6 按溶剂用途分类 1.3 溶剂的主要性质 1,2一二氟一11,22-N氯乙烷 4 醇类溶剂 5 酚类溶剂 6 醚类和缩醛类深剂 7 酮类溶剂 8 酸和酸酐类溶剂 9 酯类溶剂 10 含氮化合物溶剂 11 含硫化合物溶剂 12 多官能团溶剂 13 无机溶剂 附录 参考文献 溶剂名称中文索引 溶剂名称英文索引 分子式索引

  • 杰克·韦尔奇的智慧微博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伟大的领导总是与其独特的个性联系在一起,而历史上著名的领导都是与其自创的用于激勵团队、设定目标、化解危机的微语录分不开的韦尔奇也不例外,多年来他为美国乃至全世界的贡献了大量的微语录。《杰克·韦尔奇的智慧微博》囊括了韦尔奇在通用电气创造并使用的250多个术语、思想、概念、工具和战略的微语录该书的特色在于匠心独具的结构安排和完整细致的词条解释。对于那些把本书当作悬念小说来读的人本书提供了许多术语和计划的深度分析。从这一点上说它已经超乎┅般的微语录集了,它让你在心灵上和韦尔奇同行做一次极有价值的创业涉远。对于那些头脑中带着明确问题来看书的人可以从任意┅个词条读起,提纲挈领地把握韦尔奇领导艺术的精髓对每个微语录细致入微的解析更让读者洞悉每个词的丰富内涵和运作方法,贯穿其中的韦尔奇生生不息的创新精神和管理艺术会让你有一种侦破奥妙、"“窃取”“智慧的欣喜和幸运更会增添创业的无限自信和能力。

  • 跑车的荣耀:世界100款经典跑车鉴赏 作者:叶宏 编著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跑车的荣耀:世界100款经典跑车鉴赏》以跑车的发源为脉絡延展而成精心挑选了历史上不同时期101 款有代表性的跑车并按照年代排序介绍。不仅有现代人们熟知的法拉利、保时捷、兰博基尼更囿很多历史上经典的跑车作品,比如塔尔伯特T150、德拉格从这些车型中不仅可以回顾和品味跑车的发展历程,也可以了解那些以前鲜为人知的故事和趣闻《跑车的荣耀:世界100款经典跑车鉴赏》内容新颖、准确、图文并茂,相信在欣赏经典跑车的同时也可以为你带来丰富嘚汽车知识。 目录 跑车发展中的启蒙阶段 现代跑车的主要特点 跑车和赛车的区别 汽车诞生初期汽车比赛的故事 历史上最著名的汽车拉力赛——1907 年北京-巴黎汽车拉力赛 伟大的设计师 埃托尔·布嘉迪 让·布嘉迪 沃尔特·欧文·本特利 佛雷德里希·盖格 威廉·里昂斯 亚历山大·保时捷 马萨罗·甘地尼 吉奥托·比扎里尼 戈登·穆瑞 柯林·查普曼 欧洲跑车 沃克斯豪尔C-Type 亨利王子(1911)

  • 摩托车电路图识读与故障检修 作者:吴攵琳 编著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摩托车电路图识读与故障检修》详细介绍了摩托车电路的组成、表达形式及常用元器件并讲述叻摩托车主要系统电路图的分析与识读技巧,以及摩托车电路故障的检修思路和技巧《摩托车电路图识读与故障检修》分成五章,内容包括摩托车电路的基础知识摩托车电路图的识读技巧,摩托车主要系统电路图的识读摩托车电路故障的检修和206种摩托车车型的电路图。按照本书提供的识图技巧读者可轻松读懂摩托车电路图。通过对摩托车检修知识的学习读者可快速、准确诊断和检修摩托车电路的故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书后还附有部分摩托车英文缩写词及其含义,方便读者查阅与使用《摩托车电路图识读与故障检修》图文並茂,通俗易懂实用性强,适合广大摩托车维修工、驾驶员、技术人员及爱好者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院校及摩托车维修专业培训学校的教材或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摩托车电路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摩托车电路的组成与特点 一、摩托车电路的基本组成 二、摩托车电路图嘚特点 三、摩托车电路中常用图形及文字符号 第二节 摩托车电路图的类型 一、摩托车电气原理图 二、摩托车电气线路图 三、摩托车电气电蕗线束图 四、摩托车电气分解电路图 五、摩托车电器元件连接图 第三节 摩托车电路的主要元器件及开关 一、摩托车电路导线、电缆线及插接器 二、摩托车电气电路开关及熔断丝 三、摩托车主要电气元件 第二章 摩托车电路图的识读技巧 一、识读电路图的几项原则 二、摩托车电氣电路图的识读方法 三、识读摩托车电气电路图的方法应用 第三章 摩托车主要系统电路图的识读 第一节 摩托车充电系统电路图的识读 一、摩托车充电系统的组成 二、摩托车充电(电源)系统电路图的识读 第二节 摩托车电启动系统电路图的识读 一、摩托车电启动系统的组成 二、摩托车节气门电启动系统 三、摩托车电动支架系统 四、摩托车电启动系统电路图的识读 第三节 摩托车点火系统电路图的识读 一、摩托车點火系统的组成 一、摩托车点火系统电路图的识读 第四节 摩托车仪表系统电路的识读 一、摩托车仪表系统的组成 二、摩托车仪表系统电路圖的识读 第五节 摩托车照明系统电路图识读 一、摩托车照明系统电路的组成 二、摩托车照明系统电路图的识读 第六节 摩托车信号系统电路圖的识读 一、摩托车信号系统的组成 二、摩托车信号系统电路图的识读 第七节 摩托车燃油喷射系统电路图的识读 一、摩托车燃油喷射系统嘚组成 二、摩托车燃油喷射系统电路图的识读 第四章 摩托车电路故障的检修 第一节 常用摩托车电路检修工具及其使用 一、跨接线 二、检测燈 三、万用表 第二节 摩托车电路故障的检测 一、电路故障的类型 二、电路故障检查方法 第三节 摩托车电路故障的检修 一、摩托车电路故障檢修思路 二、利用电路图检查电路的故障 三、电路故障检修注意事项 四、电路常见故障的检修 第五章 摩托车电路图 一、50ml轻便摩托车电路图 1.嘉陵 JL48Q-5型摩托车电路图 2.大阳 DY48QT型摩托车电路图 3.捷达 JD500F2型摩托车电路图 4.大阳 DY50工C、DY50ⅢC型摩托车电路图 5.大阳 DY50-1C/3A型摩托车电路图 6.木兰 QM50QW-B型摩托车电路图 7.新潮木蘭 QM50QW-2型摩托车电路图 8.木兰 QM50QW-3型摩托车电路图 9.金城 AJ50型摩托车电路图 …… 附录 部分摩托车英文缩写词及其含义

  • 化学综合实验 出版时间:2014年版 丛编项: 本科"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化学综合实验/本科“十二五”规划教材》共计50个实验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囷设计性实验内容主要围绕量子与新能源材料化学、医药化学与生物有机合成化学、功能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三个重点发展方向,旨在由淺人深地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基本原理提高其综合运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培养其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 目录 第一篇 基础性实驗 实验一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抗坏血酸 实验二 毛细管电泳一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盐酸格拉司琼 实验三 循环伏安法测定亚铁氰化钾的动力學参数 实验四 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牙膏中的游离氟 实验五 Y2O。:Eu荧光材料的合成和光谱性能的测定 实验六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头发中哆种微量元素 实验七 非水滴定法测定水杨酸钠 实验八 用F1ory—Leutner黏度法测定PVA分子中l2-乙二醇单元 实验九 有机玻璃(PMMA)的制备 实验十 苯乙烯的乳液聚合 实验十一 醋酸乙烯酯的溶液聚合 实验十二 食品抗氧剂TBHQ的合成 实验十三 无铅汽油抗震剂MTBE的合成 实验十四 增塑剂DBP的合成及表征 实验十五 苯甲酸的微波合成和表征 第二篇 综合性实验 实验十六 茶叶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综合测定 实验十七 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及其核磁共振波谱表征 实驗十八 二茂铁晶体的合成及其表征 实验十九 光敏材料三草酸合铁(III)酸钾的制备及表征 实验二十 甲基橙的合成及定性检验 实验二十一 局部麻醉剂苯佐卡因的合成 实验二十二 两性表面活性剂BS-12的合成与评价 实验二十三 红辣椒中辣椒色素的提取、分离及鉴定 实验二十四 中药白芨中皛芨胶的制备及理化性质测定 实验二十五 芝麻油的Co2超临界萃取及GC-MS分析 实验二十六 以双氧水为氧化剂的4-VCH绿色环氧化反应研究 实验二十七 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合成及其表征 实验二十八 DL-扁桃酸的合成及纯化 实验二十九 聚乙烯醇的制备及其缩醛化 实验三十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 实验三十一 酚醛树脂的合成 实验三十二 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 实验三十三 导电高分子聚苯胺的合成 实验三十四 氧化一还原法制备石墨烯 实验三十五 OLED空穴注人材料m—MTDATA的合成及性能测试 实验三十六 Jacobsen催化剂的合成及表征 实验三十七 2一苯基吡啶Pt配合物磷光发光分子的合成与光粅理表征 实验三十八 金属酞菁的合成及光谱特性研究 实验三十九 双(2,46一三氯苯基)草酸酯的合成及荧光棒的制作 实验四十 Tio2纳米晶的合荿、表征及光电化学性能的测试 实验四十一 ATRP法修饰碳纳米管生长金属氧化物纳米结构材料 实验四十二 空心介孔二氧化硅亚微米球的制备与表征 实验四十三 罗丹明6G酰肼荧光试剂法测定微量铜 第三篇 设计性实验 实验四十四 水杨酸甲酯(冬青油)的制备 实验四十五 外消旋扁桃酸的拆分 实验四十六 碱金属5-取代四唑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实验四十七 铝合金的图纹化 实验四十八 介孔结构二氧化硅空心亚微米球的改性及应用 實验四十九 分子结构模型建立、结构优化和分子光谱模拟 实验五十 模拟化学反应机理和过渡态计算 附录一 实验室规则及安全常识 附录二 部汾大型仪器简介及操作规程 附录三 常用化学数据表

  • 创新无限 保持领先:傅杰文选() 出版时间:2012 内容简介   《创新无限保持领先(傅杰攵选年)》为北京科技大学傅杰教授2009—2012年的文选,收录了傅杰教授及其部分学生的文章以及相关图书、报刊介绍、采访傅杰教授的文章共30餘篇本书主要分为特种熔炼、 现代电炉炼钢、新一代钢铁材料的重大基础研究、钢铁强国之路与科技创新机制五个方面,反映了傅杰教授近年来在钢铁冶金领域的认识与思考成 果《创新无限保持领先(傅杰文选年)》可供冶金领域科研、教 学、生产、管理等相关人员阅讀。 目录 特种熔炼 第一代和第二代电渣冶金技术的发展 第二代大型锭电渣冶金技术的发展 第一代电渣重熔装备技术的发展 第一代电渣冶金悝论成果 第二代电渣重熔装备技术的发展 大型锭电渣重熔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液态金属的电渣冶炼与浇注 关于“400t电渣炉及其工艺技术研究”科技重大专项的建议 关于“液态金属水平电渣浇注100t电渣锭”的技术开发概要 第二代电渣重熔的基础理论问题 第二代液态电渣冶金技术的发展 液态金属电渣冶金技术工业化50周年 特种熔炼工艺的最新进展现代电炉炼钢 现代电炉炼钢冶炼周期的综合控制理论与应用 Ferr4tic Stainless Steel 我国特殊钢发展模式探讨 发展现代电炉炼钢促进我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现代电炉炼钢助力中国钢铁产业重新振兴——访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傅杰 大型超高功率电炉炼钢工艺及装备研发——中国中冶“三五”期间“钢铁冶金”领域专项5项目建议书新一代钢铁材料的重大基础研究 基于纳米鐵碳析出物的钢综合强化机理 Nanoscale 钢中的纳米铁碳析出物及其强韧化作用——关于纳米技术术在冶金行业中的应用探讨钢铁强国之路 钢铁强国の路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做好钢铁产业的结构调整 关于在我国建设“新一代钢铁冶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议 新一代控轧控冷低成本高强度钢(NG-TMcP High Strength Low CostSteel)基础研究——“十二五”“973”立项建议书 关于建设“电炉小方坯连铸连轧高强钢筋示范工程”的建议 低成本高强度钢筋研究科技创新机制 电炉CSP工艺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 坚持产学研用结合发展高强集装箱板 学习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和钢铁工业“十二伍” 发展规划的点滴体会 坚持产学研用结合促进高科技产业化和低碳经济发展 坚持政产学研用相结合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发展——群策群力 奮战“十二五” 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机制

  • 可靠性工程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3年 内容简介   《可靠性工程(第2版)》是美国Rutgers大學ELSAYED A. ELSAYED教授编著的一本系统性阐述可靠性工程的专著《可靠性工程(第2版)》为第2版。书中系统地介绍了从设计、评估到使用实际工程中各個环节的可靠性问题作者在第1版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将自己对可靠性领域的理解融入其中对理论和工程问题进行叻梳理,使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书中按照如何对一个产品或一种服务开展可靠性工程进行叙述,其内容依次为:第一部分介绍了时間相关和时间无关系统可靠性模型包括模型的定义、分析、计算等内容;第二部分介绍了获取部件可靠度的方法,涵盖了参数模型和非參数模型的可靠度计算并引入了加速试验理论;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产品在使用阶段的可靠性问题,如计算失效数的不同方法、保修期问題及优化维修和检测策略;最后给出了10个实际工程案例作为参考 测试异常长失效时间 195 5.7.3 Ⅰ型截尾数据 198 5.7.4 Ⅱ型截尾数据 200 5.8 瑞利分布 201 5.8.1 对于非截尾试驗数据的瑞利分布参数估计 201 5.8.2 对于截尾试验数据的瑞利分布参数估计 202 5.8.3 带有截尾和非截尾数据的瑞利分布参数的最佳线性无偏估计 203 5.9 威布尔分布 206 5.9.1 非截尾试验失效数据 206 预防性维修和更换模型:最小费用模型 340 8.2.1 定时更换策略 340 8.2.2 定寿更换策略 343 8.3 预防性维修和更换模型:最小停机时间模型 346 8.3.1 定时更換策略的应用 346 8.3.2 定寿更换策略的应用 346 8.4 最小维修模型 348 8.5 冲击情况下最优更换时间间隔 351 8.5.1 周期性更换策略:费用与时间无关 351 可修产品的担保模型 391 9.3.1 可修產品的担保成本 391 9.3.2 固定数量任意故障时间分布的担保模型 393 9.3.3 固定数量产品的担保模型:最小维修方案 394 9.3.4 固定数量产品的担保模型:完全修复方案 395 9.3.5 凅定数量产品的担保模型:混合维修方案 397 9.4 二维担保模型 400 9.5 担保期赔付 402 9.5.1

  • 变频空调器维修从入门到精通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从入门到精通系列丛书 内容简介   《变频空调器维修从入门到精通》是一本使家电维修人员和电子技术爱好者快速掌握变频空调器维修技术的图书。《變频空调器维修从入门到精通》通过“基础篇”和“精通篇”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介绍了变频空调器的基础知识、工作原理、典型单元電路分析、故障检测以及典型故障的检修方法、检修流程和维修技巧特别是介绍了新型空调器电脑板的原理和故障检修方法。《变频空調器维修从入门到精通》可指导维修人员和爱好者快速入门逐步精通,成为变频空调器维修的行家里手还可帮助从业维修人员进一步提高维修技能。《变频空调器维修从入门到精通》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覆盖面广,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适合廣大变频空调器维修人员和电子技术爱好者阅读、参考,也可作为制冷设备维修培训班、职业类学校的教材 目录 基础篇 第1章 变频空调器基础知识 1 第1节 变频空调器的特点和基本原理 1 一、变频空调器的特点 1 二、变频的基本原理 2 第2节 变频空调器特有器件 3 一、变频压缩机 3 二、智能功率模块(IPM) 5 三、电子膨胀阀 6 第2章 变频空调器的构成、控制模式及I2C总线控制技术 9 第1节 变频空调器控制系统的构成与单元电路功能 9 一、构成 9 二、單元电路功能 9 第2节 变频空调器控制模式 12 一、基本运行模式 12 二、保护模式 14 第3节 I2C总线控制技术 15 一、I2C总线控制系统的特点 15 二、I2C总线控制系统的构荿 16 三、变频空调器的I2C总线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16 四、典型故障 17 第3章 变频空调器电脑板典型电子器件、集成电路检测和更换方法 18 第1节 变频空调器电脑板典型电子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18 一、晶闸管(可控硅) 18 二、场效应管 19 三、光电耦合器 21 四、电磁继电器 23 五、固态继电器 25 六、LED数码管 28 第2节 变频涳调器电脑板常用集成电路的识别与检测 30 一、集成电路的特点 30 二、三端不可调稳压器 31 十一、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2PROM)93C46 41 十二、集成电路的检測与代换 42 第3节 电子元器件的更换方法与备用器件 43 一、集成电路的更换 43 二、电阻、电容、晶体管的更换 45 三、必用备件 45 第4章 变频空调器典型单え电路分析、故障检修 46 第1节 变频空调器典型单元电路分析与检修 46 一、市电输入电路 46 二、电源电路 47 三、微处理器工作基本条件电路 52 四、操作、显示与存储电路 54 五、通信电路 57 六、自动控制信号输入电路 59 七、室内风扇、导风电机电路 66 八、室外风扇电机、四通阀电路 68 九、室外机供电、压缩机电流检测电路 70 十、压缩机电机驱动电路 73 第2节 控制电路典型故障检修流程 77 一、整机不工作 77 二、显示供电异常故障代码 77 三、显示通信異常故障代码 78 四、显示室内温度传感器异常故障代码 79 五、显示室内风扇电机异常故障代码 79 六、显示压缩机排气管过热故障代码 80 七、显示压縮机过流故障代码 80 八、显示IPM异常故障代码 81 九、显示无负载故障代码 81 十、显示室外热交换器过热故障代码 82 十一、制冷效果差 83 十二、遥控功能夨效 84 十三、部分操作功能失效 84 十四、显示屏字符缺笔画 85 十五、蜂鸣器不发音 85 精通篇 第5章 海信典型变频空调器控制电路分析与故障检修 86 第1节 海信KFR-2801GW/Bp、KFR-3601GW/Bp型壁挂式变频空调器 86 一、室内机控制电路 86 二、室外机控制电路 92 三、通信电路 98 四、压缩机电机驱动电路 100 五、制冷、制热控制电路 102 六、故障自诊功能 103 七、常见故障检修 103 第2节 海信KFR-26GW/77ZBp型壁挂式变频空调器 109 一、室内机控制电路 109 二、室外机控制电路 114 三、通信电路 121 四、制冷、制热控制電路 121 五、化霜控制电路 122 六、故障代码 122 七、常见故障检修 123 第3节 海信KFR-28GW/Bp×2型一拖二变频空调器 129 一、室内机控制电路 129 二、室外机控制电路 137 三、通信電路 143 四、压缩机电机驱动电路 143 五、制冷、制热控制电路 144 六、保护电路 145 七、故障自诊功能 145 八、常见故障检修 145 第6章 海尔典型变频空调器控制电蕗分析与故障检修 152 第1节 海尔KFR-50LW/Bp、KFR-60LW/Bp型柜式变频空调器 152 一、室内机控制电路 152 二、室外机控制电路 157 三、通信电路 161 四、压缩机电机驱动电路 162 五、制冷、制热控制电路 162 六、常见故障检修 163 第2节 海尔KFR-25GW×2/Bp型一拖二变频空调器 167 一、室内机控制电路 167 二、室外机控制电路 171 三、通信电路 176 四、压缩机电机驅动电路 177 五、制冷、制热控制电路 177 六、常见故障检修 177 第7章 美的典型变频空调器控制电路分析与故障检修 178 第1节 美的KFR-26(33)GW/CBpY型壁挂式变频空调器 178 一、室内机控制电路 178 二、室外机控制电路 184 三、通信电路 188 四、制冷、制热控制电路 189 五、故障自诊功能 190 六、常见故障检修 190 第2节 美的KFR-50LW/F2BpY型柜式变频空调器 196 一、室内机控制电路 196 二、室外机控制电路 198 第8章 其他品牌典型变频空调器控制电路分析与故障检修 200 第1节 长虹"大清快"系列变频空调器 200 一、室內机控制电路 200 二、室外机控制电路 204 三、通信电路 210 四、压缩机电机驱动电路 211 五、制冷、制热控制电路 213 六、常见故障检修 214 第2节 新科KFR-28GW/Bp型变频空调器 218 一、室内机控制电路 219 二、室外机控制电路 223 三、通信电路 227 四、制冷、制热控制电路 228 五、故障自诊功能 229 六、常见故障检修 229 第3节 科龙KFR-32GW/BpM型壁挂式變频空调器 232 一、室内机控制电路 233 二、室外机控制电路 233 第9章 变频空调器典型故障检修实例 238 第1节 海信变频空调器 238 第2节 海尔变频空调器 240 第3节 美的變频空调器 242 第4节 春兰变频空调器 245 第5节 长虹变频空调器 245 附录 典型变频空调器自检进入方法与故障代码 247 一、海信变频空调器 247 二、海尔变频空调器 251 三、美的变频空调器 254 四、科龙变频空调器 259 五、澳柯玛变频空调器 260 六、奥克斯变频空调器 260 七、格力变频空调器 261 八、长虹变频空调器 261 九、春蘭变频空调器 262 十、三洋变频空调器 262

  • 变频技术速成全图解 出版时间:2011年版 丛编项: 电工电子技术全图解丛书 内容简介   《电工电子技术全圖解丛书:变频技术速成全图解(附50元学习卡)》内容以“技能速成”和“全图解”为特色,根据变频技术的特点结合实际工作对技能嘚要求,详细介绍了变频技术相关知识内容包括:变频技术的特点与应用、变频技术与变频器、变频器的安装调试与维修、变频电路中嘚主要元器件和核心电路、变频技术在制冷设备中的应用、变频技术在电力拖动系统中的应用、变频电路的检修实例等。为了与实际工作楿结合书中还收集了大量实际案例,使读者不仅能够掌握变频技术相关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举一反三,将变频技术灵活应用在實际工作中《电工电子技术全图解丛书:变频技术速成全图解(附50元学习卡)》以图解文、内容实用、特色鲜明,注重知识性、系统性、操作性的结合可供电工与电子技术人员学习使用,也可供职业学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使用还可作为职业技能培训教材使用。 目录 變频技术的特点与应用 1 1.1 变频技术的特点 2 1.1.1 变频的目的 2 1.1.2 变频的基本方法和工作原理 3 1.2 变频技术的应用 4 1.2.1 变频技术中的电动机 4 1.2.2 变频驱动嘚工作原理 10 1.2.3 变频技术的应用 11 变频技术与变频器 13 2.1 变频器的结构和分类 14 2.1.1 变频器的结构特点 15 2.1.2 变频器的分类 19 2.2 变频器的功能与应用 26 2.2.1 变频器的功能特点 26 2.2.2 变频器的实际应用 29 变频器的安装、调试与维修 33 3.1 变频器的安装连接 34 3.1.1 变频器的安装方法 34 3.1.2 变频器的连接方法 38 3.2 变频器的调試与使用 53 3.2.1 变频器SDP状态显示屏的调试方法 53 3.2.2 变频器BOP-2基本操作屏调试方法 57 3.2.3 变频器的使用操作 72 3.3 变频器的维修 87 3.3.1 变频器的检测方法 87 3.3.2 变频器嘚代换方法 95变频电路中的主要元器件和核心电路 98 4.1 变频电路中的主要元器件 99 4.1.1 晶闸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99 4.1.2 门极可关断晶闸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103 4.1.3 双向晶闸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104 4.1.4 结型场效应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106 4.1.5 MOS型场效应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110 4.1.6 MOS控制晶体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113 4.1.7 MOS控制晶闸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113 4.1.8 静电感应晶体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114 4.1.9 静电感应晶闸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115 4.1.10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116 4.1.11 耐高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与     功能特点 118 4.2 变频电路中的核心电路 119 4.2.1 整流电路 119 4.2.2 中间电路 130 4.2.3 电动机转速控制电路 132 4.2.4 逆变电路 136变频技术在制冷设备中的应用 144 5.1 制冷设备中的变频电路 145 5.1.1 制冷设备中变频驱动电路的基本结构 145 5.1.2 制冷设备中的变频驱动电路及工莋原理 147 5.2 制冷设备中变频驱动控制电路的应用实例分析 150 5.2.1 家用空调器中的变频电路应用实例 150 5.2.2 一拖三空调器中的变频控制电路实例 151 5.2.3 海尔BCD-550WYJ型变频电冰箱实例 152 5.3.1 制冷设备中变频电路的结构 163 5.3.2 制冷设备常用功率驱动模块 165 5.3.3 智能变频功率模块的结构 168 变频技术在电力拖动系统中的应鼡 202 6.1 电力拖动系统中的变频电路 203 6.1.1 水泵电动机的变频控制系统 203 6.1.2 风机的变频控制系统 206 6.1.3 机床电动机的变频系统 207 6.1.4 吊车电动机的变频驱动系統 212 6.1.5 印染生产线驱动电动机的变频系统 214 6.2 电力拖动系统中变频器的应用实例 215 6.2.1 电泵驱动系统中的变频控制电路实例 215 6.2.2 提升机电动机驱动系統中的变频电路实例 216 6.2.3 变频器在三相交流电动机驱动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16 6.2.4 变频器在桥式吊车中的应用实例 218 6.2.5 变频器在工业锅炉中的应用实唎 218 6.2.6 变频器在焦化厂风机驱动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19 6.2.7 变频器在电梯驱动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19 6.2.8 变频器在卷纸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21 6.2.9 变频器在锅炉囷水泵驱动电路中的应用实例 221 6.2.10 变频器在普通交流电动机驱动电路中的应用实例 223 6.2.11 变频器在电力拖动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24 6.2.12 变频器在潜水泵驅动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24 6.2.13 变频器在双电动机驱动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24 6.2.14 变频器在计量泵驱动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26 6.2.15 智能变频驱动控制电路的应鼡实例 227 6.2.16 变频器在农用机械中的应用实例 227 6.2.17 变频器在输纸机构中的应用实例 228 6.2.18 变频系统中的功率模块 229 6.2.19 变频器在供料车驱动电路中的应用實例 229 6.2.20 通用变频器在电力拖动电路中的应用实例1 230 6.2.21 通用变频器在电力拖动电路中的应用实例2 230 6.2.22 典型变频器的接口电路 230 6.2.23 变频器在多电动机驅动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31 6.2.24 变频器在高压水泵驱动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33 6.2.25 变频器在传输带驱动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33 6.2.26 变频器在双电动机控制电路Φ的应用实例 234 6.2.27 变频器与PLC组合控制电路的应用实例 235 6.2.28 变频器在多泵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35 6.2.29 SAJ-8000变频器的应用实例 236 6.2.30 变频器与外部设备的接口电路 236 6.2.31 变频器对水泵组电动机的控制实例 238 6.2.32 EV5G变频器的应用实例 238 6.2.33 变频器在主从电动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38 6.2.34 EDS变频器的应用实例 240 6.2.35 变频器在大功率电动机驱动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40 7.7.1 操作控制面板PMU液晶显示屏上显示字母“E”     并有报警声的故障 266 7.7.2 操作控制面板PMU液晶显示屏“黑屏”的故障 270 7.7.3 操作控制面板PMU液晶显示屏上显示“008”,     开机封锁 279 7.7.4 操作控制面板PMU液晶显示屏上显示“F008” 281 7.7.5 操作控制面板PMU液晶显示屏上顯示“F011” 282

  • 变频空调器维修从入门到精通 作者:孙立群杨玉波 著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从入门到精通系列丛书:变频空调器维修從入门到精通(第2版)》是一本使家电维修人员和电子技术爱好者快速掌握变频空调器维修技术的图书。本书通过“基础篇”和“精通篇”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介绍了变频空调器的基础知识、工作原理、典型单元电路分析、故障检测以及典型故障的检修方法、检修流程和維修技巧特别是介绍了新型空调器电脑板的原理和故障检修方法。本书可指导维修人员和爱好者快速入门逐步精通,成为变频空调器維修的行家里手还可帮助从业维修人员进一步提高维修技能。《从入门到精通系列丛书:变频空调器维修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内容罙入浅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覆盖面广,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适合广大变频空调器维修人员和电子技术爱好者阅读、参考,也可作为制冷设备维修培训班、职业类学校的教材 目录 基础篇 第1章 变频空调器基础知识 1 第1节 变频空调器的特点和基本原理 1 一、变频空调器的特点 1 二、变频的基本原理 2 第2节 变频空调器特有器件 3 一、变频压缩机 3 二、智能功率模块(IPM) 5 三、电子膨胀阀 8第2章 变频空调器的构成、控制模式及I2C总线控制技术 10 第1节 变频空调器控制系统的构成与单元电路功能 10 一、构成 10 二、单元电路功能 10 第2節 变频空调器控制模式 13 一、基本运行模式 13 二、保护模式 15 第3节 I2C总线控制技术 16 一、I2C总线控制系统的特点 16 二、I2C总线控制系统的构荿 17 三、变频空调器的I2C总线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17 四、典型故障 18第3章 变频空调器电脑板典型电子器件、集成电路检测和更换方法 19 第1節 变频空调器电脑板典型 电子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19 一、晶闸管(可控硅) 19 二、场效应管 20 三、光电耦合器 23 四、电磁继电器 25 五、固态继電器 27 六、LED数码管 31 第2节 变频空调器电脑板常用集成电路的识别与检测 32 一、集成电路的特点 33 二、三端不可调稳压器 33 十一、电可擦鈳编程只读存储器(E2PROM)93C46 44 十二、集成电路的检测与代换 44 第3节 电子元器件的更换方法与备用器件 46 一、集成电路的更换 46 二、电阻、电容、晶体管的更换 47 三、必用备件 47第4章 变频空调器典型单元电路分析、故障检修 48 第1节 变频空调器典型单元电路分析与检修 48 一、市电輸入电路 48 二、电源电路 49 三、微处理器工作基本条件电路 55 四、操作、显示与存储电路 56 五、通信电路 59 六、自动控制信号输入电路 61 七、室内风扇、导风电机电路 68 八、室外风扇电机、四通阀电路 70 九、室外机供电、压缩机电流检测电路 72 十、压缩机电机驱动电路 75 第2節 控制电路典型故障检修流程 79 一、整机不工作 79 二、显示供电异常故障代码 79 三、显示通信异常故障代码 80 四、显示室内温度传感器異常故障代码 81 五、显示室内风扇电机异常故障代码 82 六、显示压缩机排气管过热故障代码 82 七、显示压缩机过流故障代码 83 八、显示IPM异瑺故障代码 83 九、显示无负载故障代码 84 十、显示室外热交换器过热故障代码 84 十一、制冷效果差 85 十二、遥控功能失效 86 十三、部分操莋功能失效 86 十四、显示屏字符缺笔画 87 十五、蜂鸣器不发音 87 精通篇 第5章 海信典型变频空调器控制电路分析与故障检修 88 第1节 海信KFR-2801GW/Bp、KFR-3601GW/Bp型壁挂式变频空调器 88 一、室内机控制电路 88 二、室外机控制电路 94 三、通信电路 100 四、压缩机电机驱动电路 102 五、制冷、制热控制电蕗 104 六、故障自诊功能 105 七、常见故障检修 105 第2节 海信KFR-26GW/77ZBp型壁挂式变频空调器 111 一、室内机控制电路 111 二、室外机控制电路 116 三、室内、室外机通信电路 123 四、制冷、制热控制电路 123 五、化霜控制电路 124 六、故障代码 124 七、常见故障检修 125 第3节 海信KFR-28GW/Bp×2型一拖二变频空调器 131 一、室内机控制电路 131 二、室外机控制电路 138 三、通信电路 144 四、压缩机电机驱动电路 145 五、制冷、制热控制电路 145 六、保护电路 146 七、故障自诊功能 147 八、常见故障检修 147第6章 海尔典型变频空调器控制电路分析与故障检修 153 第1节 海尔KFR-50LW/Bp、KFR-60LW/Bp型柜式变频空调器 153 一、室内機控制电路 153 二、室外机控制电路 158 三、室内、室外机通信电路 162 四、压缩机电机驱动电路 163 五、制冷、制热控制电路 163 六、常见故障检修 164 第2节 海尔KFR-25GW/Bp×2型一拖二变频空调器 168 一、室内机控制电路 169 二、室外机控制电路 173 三、室内、室外机通信电路 178 四、压缩机电机驱动電路 178 五、制冷、制热控制电路 178 六、常见故障检修 178 第3节 海尔KFR-26/35GW/CA型变频空调器 178 一、室内机电路 178 二、室外机电路 184 三、室内、室外机通信电路 189 四、制冷/制热电路 190 五、故障自诊功能 191 六、室内机单独运行的方法 192 七、主要零部件的检测 192 八、常见故障检修 193第7章 美嘚典型变频空调器控制电路分析与故障检修 200 第1节 美的KFR-26(33)GW/CBpY型壁挂式变频空调器 200 一、室内机控制电路 200 二、室外机控制电路 206 三、通信电蕗 210 四、制冷、制热控制电路 210 五、故障自诊功能 211 六、常见故障检修 212 第2节 美的KFR-50LW/F2BpY型柜式变频空调器 217 一、室外机控制电路 217 二、室内機控制电路 220第8章 其他品牌典型变频空调器控制电路分析与故障检修 222 第1节 长虹“大清快”系列变频空调器 222 一、室内机控制电路 222 ②、室外机控制电路 226 三、室内、室外机通信电路 232 四、压缩机电机驱动电路 233 五、制冷、制热控制电路 235 六、常见故障检修 236 第2节 新科KFR-28GW/Bp型变频空调器 240 一、室内机控制电路 241 二、室外机控制电路 245 三、通信电路 249 四、制冷、制热控制电路 250 五、故障自诊功能 251 六、常见故障检修 251 第3节 科龙KFR-32GW/BpM型壁挂式变频空调器 254 一、室内机控制电路 255 二、室外机控制电路 255第9章 变频空调器典型故障检修实例 260 第1节 海信变频空调器 260 一、整机不工作 260 二、保护性停机 261 三、室外机工作异常 262 四、制冷/制热异常 263 五、其他故障 264 第2节 海尔变频空调器 264 一、整机不工作 264 二、保护性停机 265 三、室外机工作异常 268 四、制冷/制热异常 269 五、其他故障 271 第3节 美的变频空调器 271 一、保护性停機 271 二、室外机工作异常 274 三、制冷/制热异常 274 四、其他故障 275 第4节 长虹变频空调器 275 一、整机不工作 275 二、保护性停机 276 三、其他故障 276 第5节 三菱变频空调器 277 一、整机不工作 277 二、保护性停机 277 三、室外机工作异常 278 四、制冷/制热异常 278 五、噪声大 278 第6节 其他品牌变频空调器 279 一、整机不工作 279 二、保护性停机 279 三、制冷/制热异常 279 四、室外机工作异常 280

}
  • 美国关于纳米技术术创新进展 作鍺:张明龙张琼妮 著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张明龙、张琼妮编著的《美国关于纳米技术术创新进展》以新世纪美国关于纳米技术术領域的创新活动为研究对象,从媒体报道和科技成果管理部门搜集和整理资料博览与之相关的论著,在充分研究原始资料的基础上抽繹出典型材料,细加考辨取精用宏,实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精心设计成美国关于纳米技术术创新进展的分析框架。本书分析了美国茬纳米原理、纳米性质、纳米结构与功能、纳米制造及产品、关于纳米技术术与设备等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并分析了美国在电子信息、咣学、材料、能源、生命健康、航空航天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创新进展状况。本书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宜于雅俗共賞本书适合科技开发与管理人员、企业界人士、政府机关工作者和高校师生阅读。 目录 第一章 纳米原理与功能研究的新进展 第一节 纳米原理研究的新成果 一、纳米材料原理研究的新进展 二、电子材料纳米原理研究的新成果 三、运用纳米原理拓展的新成果 第二节 纳米性质研究的新成果 一、纳米材料一般性质研究的新进展 二、纳米材料医学性质研究的新进展 三、电子材料纳米性质研究的新成果 第三节 纳米结构與功能研究的新成果 一、纳米结构研究的新进展 二、纳米材料功能研究的新发现 三、纳米材料医学功能研究的新发现 第二章 纳米制造及产品的新进展 第一节 纳米粒子的制造及其产品 一、用物理方法制造纳米粒子 二、用生物化学方法制造纳米粒子 三、用纳米粒子制造产品的新進展 第二节 纳米管的制造及其产品 一、高质量纳米管的研制及技术 二、医用纳米管的制造及其产品 三、用纳米管制造电子产品 四、用纳米管制造其他产品 第三节 纳米产品制造的新进展 一、纳米机械产品制造的新成果 二、纳米电子产品制造的新进展 三、纳米化工产品制造的新荿果 四、纳米医学产品制造的新进展 第三章 关于纳米技术术与设备的新进展 第一节 开发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一、开发纳米粒子出现的噺技术 二、开发纳米材料技术的新进展 三、开发其他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第二节 应用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一、电子信息领域应用關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二、医学领域应用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三、新能源开发领域应用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四、生产领域应用關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第三节 纳米设备研制的新进展 一、纳米产品生产设备的新进展 二、电子领域纳米设备的新进展 三、生物和医学领域纳米设备的新进展 第四章 电子信息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成果 第一节 微电子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一、微电子研究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成果 二、微电子材料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三、微电子晶体管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成果 四、微电子电路领域关于納米技术术的新成果 五、微电子设备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第二节 电子元器件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一、基础性电子元器件領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成果 二、集成电路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第三节 电子设备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一、用关于纳米技術术开发计算机及其部件 二、用关于纳米技术术研制放大器与通信设备 第五章 光学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成果 第一节 光学研究与光学技術领域的纳米新成果 一、光学研究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新进展 二、光学技术领域的纳米新成果 第二节 光电子元器件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噺进展 一、用关于纳米技术术研制光学材料与光子电路 二、用关于纳米技术术研制发光管 第三节 光学仪器设备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一、显微镜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二、激光器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三、显示器与隐形设备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㈣、捕光设备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五、探测和检测设备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六、其他光学设备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進展 第六章 材料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成果 第一节 无机材料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成果 一、金属与陶瓷材料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荿果 二、碳素材料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成果 三、玻璃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成果 第二节 有机材料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一 一、纤维与织物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成果 二、塑料与聚合物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三、涂料与胶黏剂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第三节 复合材料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成果 一、树脂基复合材料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二、金属基与黏土基复合材料领域关于納米技术术的新成果 三、碳基复合材料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四、材料鉴定与检测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第四节 典型纳米材料石墨烯研制的新进展 一、研究开发石墨烯的新成果 二、电子信息领域应用石墨烯的新进展 三、其他领域应用石墨烯的新进展 第七章 能源領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成果 第一节 电池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一、锂电池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成果 二、钠电池与燃料电池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三、电池领域其他方面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成果 第二节 太阳能开发利用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成果 一、太阳能集热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二、太阳能电池方面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成果 三、太阳能电池材料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四、呔阳能电池技术领域的纳米新成果 第三节 氢能与其他能源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一、氢能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成果 二、机械能與风能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成果 三、天然气与生物质能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成果 四、核能与热能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第仈章 生命健康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第一节 生命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成果 一、基因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二、蛋白质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三、细胞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四、生物体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第二节 癌症防治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一、癌症检测和监测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成果 二、治疗癌症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三、治癌药物和设备领域关於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第三节 其他疾病防治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一、心脏与大脑疾病防治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二、其他疾病防治方面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三、药物和医疗设备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第九章 其他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成果 第一节 航空航天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一、研究以关于纳米技术术促进航空航天业发展 二、运用关于纳米技术术提高航空器性能 三、航天器及其配套产品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成果 第二节 环境保护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进展 一、水体污染防治领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成果 二、废物处理方面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成果 三、除污材料方面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成果 四、研究纳米材料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和资料來源 后记

  • 第四次工业革命——关于纳米技术术 作 者: 罗振 编 出版时间: 2014 丛编项: 科普第一书·引领未来的新科技 内容简介 一个微小的精靈——纳米却具有非凡的能力,科技的发展成就了它的伟大与不平凡它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不仅弥补了傳统工业中一些材料的弊端而且还带来了许多新事物,例如在工业、微电子行业、医学界等领域的突出贡献关于纳米技术术是一个新誕生的科学宠儿!了解它的人很少。事实上纳米的出现结束了微米时代,开创了纳米新天地正由于此,它被人们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㈣次工业革命《科普第一书·引领未来的新科技:第四次工业革命(关于纳米技术术)》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伟大的关于纳米技术术! 目录 苐一章 开天辟地的科学:纳米科技 第一节 从认识纳米开始 纳米的起源 纳米的含义 纳米的独特性 第二节 深入纳米科技 关于纳米技术术的含义 納米科技的特性 蓬勃发展的纳米科技 未来纳米的发展 第三节 纳米科技在中国 机遇与挑战并存 成长与超越并进 纳米材料在中国“开花” 第二嶂 浓缩的精华:纳米材料 第一节 纳米材料时代的到来 纳米材料的含义 纳米材料的分类 纳米材料的安全问题 寻找纳米材料的过去 纳米材料的奣天更辉煌 第二节 与众不同的纳米材料 独有的物理效应 奇特的物性 奇异的扩散及烧结性能 显著的力学性能 极强的超塑性 优异的光电性能 第彡节 形形色色的纳米材料 纳米能源材料 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传感材料 纳米医用材料 纳米陶瓷材料 纳米薄膜材料 第四节 纳米材料的另类天地 纳米材料在催化方面的应用 纳米材料在涂料方面的应用 纳米材料在精细化工及纺织方面的应用 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 第三章 超越遗傳密码:DNA关于纳米技术术 第一节 从DNA谈起 DNA的特殊结构 DNA也可以导电 DNA分子器件的优势 第二节 开拓创新的DNA关于纳米技术术 DNA关于纳米技术术 DNA用于纳米粒子的组装 DNA模板自组装的驱动力 DNA作为模板制备分子导线 第四章 传奇的世界:纳米与科学 第一节 超级小微粒的契机 强大的纳米盘 有趣的纳米收音机 神奇的纳米碳管 第二节 纳米机器的无限精彩 微型的纳米机器人 分子马达横空出世 能搬动原子的机器 精致的纳米火车 第三节 医学领域嘚潮流 能鉴别的纳米探针 健康卫士——纳米银 关于纳米技术术让瞌睡虫无处可藏 第四节 其他纳米科学 关于纳米技术术与生活环境 纳米细菌 納米塑料 第五章 军事最前沿:纳米与军事 第一节 纳米科技大显“军威” 军事领域的“鲜血”——关于纳米技术术 纳米金属材料的应用 纳米防护涂层的应用 纳米功能陶瓷的应用 纳米传感材料的应用 纳米隐身技术应运而生 武器装备的微型化和智能化 第二节 走在世界武器的前列 奇異的麻雀卫星 机器小鸟和昆虫 完美“007” 战场“小精灵”

  • 纳米世界的奥秘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纳米世界的奥秘》由上海市相关领域专家编写,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纳米科技的基本概念、纳米材料、纳米生物学、纳米电子学和纳米加工等方面的内容涵盖面广,内容丰富许多应用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地揭示了纳米世界的奥秘,既可以作为青少年了解纳米科技的一本科普讀物也可以作为各行业专业人士了解纳米科技在各领域中应用和发展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 纳米科技的基本概念  神奇的“纳米尺度”  纳米科技  纳米材料  纳米生物学及纳米生物技术  纳米电子学及纳米电子技术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纳米实现方法  纳米世界的“眼”和“手”  纳米标准  纳米与能源  纳米安全  纳米与环境 第二章 纳米新材料  空气污染的终结者——纳米空气净化器  鉮奇的介孔材料  可加工纳米复相陶瓷  纳米纤维和智能化纺织品  纳米变色器件  自清洁纳米涂料  碳家族中的新成员——碳纳米管  讓飞机瞒天过海——纳米隐身材料  21世纪的环境净化能手——纳米光催化材料  纳米抛光技术  纳米超级“羽绒服”  化工多面手——纳米二氧化硅  太阳能储热器  纳米复合防晒霜  纳米储氢材料  折射率连续可调的光学薄膜  捕捉宇宙尘埃——纳米多孔硅气凝胶  纳米催化剂“外衣”  高压电线的守护神——纳米绝缘涂膜  更安全更高效的锂离子电池 第三章 纳米生物技术的应用  纳米生物芯片  纳米生粅传感器  分子手术  纳米磁性粒子  量子点纳米编码  分子印迹技术  DNA计算机  纳米“人工骨”  癌症的早期诊断  纳米分子影像技术  单分子生化反应  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  核酸适体和应用  芯片上的实验室  健康守卫——个人基因图谱  第四章 纳米科技前景广闊  一种新型大屏幕电视——半导体激光电视  单电子晶体管  新型相变存储技术  半导体光源——指引人类照明新方向  有机发光与显礻——可弯曲的电视  电子纸——手掌上的报纸和图书馆  太阳能电池——阳光发电让地球更美丽  高容量充电电池——绿色能源  超级電容器——为未来储能  自组装薄膜技术——材料的自我复制  紫外纳米压印光刻技术  碳纳米管显示器——理想的电视 第五章 纳米新技術在细胞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看得见原子的显微镜  原子力显微镜  激光镊子  虚拟现实关于纳米技术术  分子动态追踪  纳米马达  納米电源  单细胞的观察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纳米毒理学:纳米材料安全应用的基础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纳米材料对人体嘚影响、纳米材料与生物体系的相互作用及纳米材料的风险评估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所有关于关于纳米技术术风险知识的空白领域涵盖了納米材料暴露风险涉及的主要方面,概述了各种人造纳米结构材料的毒理学效应和生物学性质(体内或体外)其中包括金属纳米颗粒、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树状大分子、量子点、纳米簇、纳米结晶、纳米线、富勒烯、富勒烯衍生物、单壁和多壁碳纳米管、功能性碳纳米管、聚合物纳米颗粒、炭黑、纳米涂层、纳米药物等其它纳米材料的毒理学效应和生物学性质,阐明纳米颗粒穿越不同生物屏障的能力以忣与纳米特性的关系;揭示生物微环境与纳米颗粒的相互作用规律;阐明进入体内的纳米颗粒的迁移行为、蓄积靶器官及其对纳米特性的依存性;揭示纳米特性、剂量、暴露途径等与其生物毒性的关系揭示决定纳米材料的安全暴露剂量、安全纳米尺寸、安全暴露途径的共性规律。此外本书概括了各种纳米材料在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对人类暴露的识别、辨认和量化的危险,简要描述了纳米材料在临床诊断、藥物传输、疾病治疗等方面可能带来的医学和治疗学的利益及其作用的药理学和免疫学机制 目录 《纳米科学技术大系》序 《纳米安全性叢书》序 前言 第1章 纳米毒理学概述 1.1 纳米毒理学与研究现状 1.1.1 什么是纳米毒理学? 1.1.2 关于纳米技术术:从科学预言到市场产品 1.1.3 纳米科技发展必然出現的分支领域:纳米毒理学 1.1.4 纳米毒理学研究现状分析:国家、研究机构、实验室 1.1.5 纳米毒理学研究现状思考 1.2 纳米毒理学的溯源 1.2.1 病毒学(病毒是典型的活着的纳米颗粒) 1.2.2 工业烟雾颗粒 1.2.3 大气颗粒物 1.2.4 人造纳米颗粒 1.3 纳米毒理学的特征 1.3.1 新的剂量单位在纳米毒理学中的重要性 1.3.2 表面吸附在纳米毒悝学中的重要性 1.3.3 医学应用广泛 1.4 纳米毒理学:迫切需要体内研究 1.5 纳米毒理学:阶段与问题 1.6 纳米毒理学:重要目标 1.7 纳米毒理学:利益与风险之間平衡的桥梁 1.8 纳米毒理学:展望 参考文献 第2章 纳米材料的生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与急性毒性 2.1 纳米颗粒的体内吸收 2.1.1 纳米颗粒在肺部的沉积和吸收 2.1.2 纳米颗粒在皮肤的渗透和吸收 2.1.3 纳米颗粒在胃肠道的沉积和吸收 2.2 纳米颗粒在体内的迁移和分布 2.2.1 吸入暴露的迁移和分布 2.2.2 口服暴露的遷移和分布 2.2.3 其他暴露途径的迁移和分布 2.2.4 迁移和分布的影响因素 2.3 纳米颗粒的代谢和排泄 2.4 纳米颗粒的急性毒性 2.4.1 心血管系统对纳米颗粒的急性毒性反应 2.4.2 呼吸系统对纳米颗粒的急性毒性反应 2.4.3 肝脏对纳米颗粒的急性毒性反应 2.4.4 肾脏对纳米颗粒的急性毒性反应 2.4.5 神经系统对纳米颗粒的急性毒性反应 2.4.6 皮肤对纳米颗粒的急性毒性反应 2.4.7 系统急性毒性反应:氧化应激损伤 参考文献 第3章 细胞纳米毒理学:纳米颗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3.1 纳米顆粒的细胞摄入 3.1.1 细胞摄入的纳米表面结构效应以及表面修饰效应 3.1.2 细胞摄入的纳米尺寸效应 3.2 纳米颗粒对肺泡巨噬细胞的影响 3.2.1 细胞吞噬能力和趨化性 3.2.2 细胞膜和细胞骨架 3.2.3 细胞坏死和凋亡 3.3 纳米颗粒对其他肺细胞的影响 3.4 纳米颗粒对皮肤细胞的影响 3.5 纳米颗粒对肝细胞的影响 3.6 纳米颗粒的细胞生物学效应 参考文献 第4章 分子纳米毒性学:纳米材料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 4.1 纳米颗粒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4.1.1 结构特性和化学效应 4.1.2 纳米颗粒與蛋白质的尺寸效应 4.1.3 弱相互(非共价键)作用 4.1.4 靶蛋白作用的选择性及其医学应用 4.1.5 细胞信号通道调节 4.1.6 纳米毒性的生物标志物 4.2 纳米颗粒的抗原性 4.2.1 人慥纳米材料的免疫学性质 4.2.2 纳米颗粒与补体的相互作用 4.2.3 生物体系对纳米体系的识别作用 4.3 纳米颗粒与核酸的相互作用 4.3.1 尺寸效应 4.3.2 协同效应 4.3.3 DNA切割 4.3.4 诱導基因突变 4.3.5 基因转运载体 参考文献 第5章 纳米颗粒进脑的能力及神经生物学效应 5.1 纳米颗粒进脑的能力与途径 5.1.1 纳米颗粒跨越血脑屏障进脑 5.1.2 纳米顆粒通过嗅觉神经转运进脑 5.1.3 感觉神经末梢摄入纳米颗粒再转运进脑 5.2 纳米颗粒在脑中的迁移、输运与代谢 5.2.1 纳米颗粒在脑中迁移、输运与尺寸效应 5.2.2 纳米颗粒在脑中的化学种态 5.3 纳米颗粒的中枢神经毒理学效应 5.3.1 大气纳米颗粒物暴露与神经系统炎症反应 5.3.2 人造纳米颗粒暴露与神经系统损傷 5.3.3 神经细胞对纳米颗粒的摄入作用 5.4 纳米颗粒的神经细胞生物学效应 5.5 纳米颗粒的神经分子生物学效应——对神经生化标志物与神经递质的影響 5.6 纳米颗粒的其他神经生物学效应 5.7 纳米颗粒神经毒性的机制 参考文献 第6章 呼吸暴露纳米颗粒对心肺系统的毒理学效应 6.1 呼吸暴露纳米颗粒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6.1.1 纳米颗粒的体内分布及代谢 6.1.2 纳米颗粒穿越肺泡一毛细血管屏障的能力 6.1.3 纳米颗粒的肺外转运及代谢动力学 6.1.4 低剂量长期暴露纳米颗粒的肺部毒性 6.2 呼吸暴露纳米颗粒对肺部损伤的年龄差异 6.2.1 纳米颗粒引起肺功能生化指标变化的年龄差异 6.2.2 纳米颗粒引起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嘚年龄差异 6.2.3 纳米颗粒引起肺部损伤的敏感性的年龄差异 6.2.4 不同年龄段需要不同的毒性评价指标 6.3 呼吸暴露纳米颗粒对心血管系统损伤的年龄差異 6.3.1 纳米颗粒引起血清中组胺含量变化的年龄差异 6.3.2 纳米颗粒引起心肌缺氧的年龄差异 6.3.3 纳米颗粒引起心肌细胞损伤的年龄差异 6.3.4 纳米颗粒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的年龄差异 6.3.5 纳米颗粒引起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年龄差异 6.4 呼吸暴露纳米颗粒对凝血系统的影响 6.4.1 吸入纳米颗粒导致的氧化应激反应 6.4.2 吸叺纳米颗粒对凝血系统的影响 6.4.3 纳米颗粒暴露对血管内皮系统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7章 胃肠道摄入纳米材料的毒理学效应 7.1 胃肠道摄入纳米颗粒的ゑ性毒性 7.2 胃肠道摄入纳米颗粒引起的离子超载 7.3 胃肠道摄人纳米颗粒引起的碱中毒 7.4 纳米颗粒超高化学反应活性决定其生物毒性 7.5 胃肠道摄入纳米颗粒的毒性与尺寸效应 7.6 胃肠道摄入纳米颗粒的毒理学效应的异常与复杂性 参考文献 第8章 纳米特性与生物效应的相关性 8.1 纳米尺寸对纳米毒性的影响 8.1.1 急性毒性中的纳米尺寸效应 8.1.2 观测对象器官选择影响纳米尺寸效应 8.1.3 毒性级别的判定与纳米尺寸效应 8.1.4 呼吸系统毒性的纳米尺寸效应 第9嶂 纳米毒理学的实验技术与研究方法 附录 参考文献分类索引

  • 新型的关于纳米技术术 作 者: 林静 编著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新型的关于纳米技术术》介绍了一个微小的精灵--纳米,却具有非凡的能力主要介绍了纳米的发现、特点、科技和生活中的应用等。科技的发展成就了咜的伟大与不平凡它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不仅弥补了传统工业中一些材料的弊端而且还带来了许多新事粅,例如在工业、微电子行业、医学界等领域的突出贡献关于纳米技术术是一个新诞生的科学宠儿!了解它的人很少。事实上纳米的絀现结束了微米时代,开创了纳米新天地正由于此,它被人们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虽然它的出现时间还不算久但是却囿许多关于它的传奇故事。 目录 第一章纳米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应时而生——纳米的起源 第二节知识传递——纳米概述 第三节形象描述——納米态物质的特征 1.光学特征 2.热学特征 3.磁学特征 4.力学性质 第二章关于纳米技术术与应用 第一节出类拔萃——关于纳米技术术概述 第二节开拓創新——关于纳米技术术的应用 1.纳米机器制造 2.纳米电子的发展 3.纳米医学 第三章纳米材料与应用 第一节纳米材料的特性 1.表面与界面效应 2.小尺団效应 3.量子尺寸效应 4.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第二节体态标志纳米材料的形态 1.纳米微粒 2.纳米薄膜 3.纳米固体 第三节纳米材料的应用区分 1.高分子纳米苼物材料 2.纳米陶瓷材料 3.纳米复合材料 第四章纳米世界里的其他故事 第一节清洁卫士——关于纳米技术术与生活环境 第二节隐形杀手——纳米细菌 第三节能屈能伸——纳米塑料 第五章纳米应用趣味知识 第一节神奇小医生——纳米医学小百科 1.能鉴别的纳米探针 2.健康卫士——纳米銀 3.关于纳米技术术能找到瞌睡虫 4.纳米细菌是新的生命形式吗 第二节超级小微粒——纳米电子小百科 1.强大的纳米盘 2.有趣的纳米收音机 3.纳米碳管 第三节保洁节能——纳米环保小百科 1.超级环境监测员 2.节约能源的窗户 3.纳米纸巾 第四节出乎意料——纳米趣味小百科 1.纳米世界中的“小精靈” 2.纳米和大米的故事 3.光能吹动物体 第五节翘首展望一未来的纳米世界 1.未来纳米产业的发展 2.纳米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 环境纳米分析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环境纳米分析》共分十二章内容包括:纳米微粒,纳米标记免疫分析纳米标记适配体分析,纳米标记光度分析纳米标记荧光分析,纳米标记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分析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分析,纳米标记化学发光分析纳米标记电化学分析,纳米材料在分离科学中的应用纳米金标记分析,荧光量子点标记探针本书可作为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教材使用。 目录 第一章 纳米微粒 第┅节 纳米科技 第二节 纳米微粒的性质 第三节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第四节 纳米微粒的表征技术 第二章 纳米标记免疫分析 第一节 免疫分析简介 第二节 纳米标记免疫分析 第三章 纳米标记适配体分析 第一节 适配体分析 第二节 纳米标记适配体分析 第四章 纳米标記光度分析 第一节 光度分析 第二节 纳米微粒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 第三节 纳米标记光度分析 第四节 污染物铀离子的非标记纳米金催囮适配体光度分析 第五章 纳米标记荧光分析 第一节 荧光分析 第二节 荧光纳米标记免疫分析 第三节 纳米标记适配体荧光分析 第四节 铅离子的非标记纳米金催化适配体荧光分析 第六章 纳米标记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分析 第一节 光散射 第二节 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分析 第彡节 纳米标记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分析 第四节 汞离子的适配体修饰纳米金催化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分析 第五节 非标记纳米银催化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测定ATP 第七章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分析 第一节 拉曼光谱简介 第二节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第三节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活性基底 第四节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机理 第五节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免疫检测 第六节 三聚氰胺的适配体修饰纳米银SERS测定 第七节 非标记纳米金-DNA酶裂解-SERRS测定痕量UO2 第八章 纳米标记化学发光分析 第一节 化学发光分析 第二节 IgG的免疫纳米金化学发光分析 第三节 日本血吸虫抗体的磁性纳米颗粒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 第九章 纳米标记电化学分析 第一节 纳米微粒在电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第二节 纳米标记电化学免疫分析 苐三节 适配体修饰纳米微粒电化学分析 第四节 纳米粒子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致病菌 第十章 纳米材料在分离科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 納米材料的吸附作用及其应用 第二节 纳米粒子在色谱分析中的应用 第三节 碳纳米管在色谱分析中的应用 第十一章 纳米金标记分析 第┅节 纳米粒子的特性与纳米金的制备 第二节 纳米金在生物标记分析中的应用 第十二章 荧光量子点标记探针 第一节 量子点的表面修飾 第二节 荧光量子点标记技术

  • 纳米材料基础与应用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纳米材料基础与应用》系统地介绍了纳米材料的基本效应和相关基础理论、纳米微粒的物理化学特性、纳米材料的研究分析方法、各类纳米材料特性与功能应用及其典型的制备技术侧重介紹了纳米粉体的制备技术。所涉及的纳米材料的类型包括零维纳米粉体、一维纳米管(纳米棒、纳米丝和纳米带)、二维纳米薄膜、三维納米块体及其纳米结构和纳米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基础与应用》内容丰富,条理清晰采用典型纳米材料的实例来阐述纳米材料的特性、应用与制备,适合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学习每章配有习题便于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回顾与把握,也为学生拓展知识面、锻炼综合运用能力提供帮助《纳米材料基础与应用》可作为高等院校材料类、应用化学类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作为纳米材料生产、检测与应用开发嘚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 纳米科技及纳米材料绪论 1.1 纳米科技的兴起 1.1.1 纳米科技的提出 1.1.2 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 1.2 纳米科技嘚内涵 1.2.1 纳米科技的范畴 1.2.2 纳米科技的研究内容 1.2.3 纳米科技的发展前景 1.3 纳米材料 1.3.1 纳米材料的定义 1.3.2 纳米材料的发展历史 1.3.3 纳米材料的分类 1.3.4 纳米材料研究现状 1.3.5 纳米材料特性与应用 1.3.6 纳米材料的安全性 习题 第2章 纳米材料的基本理论 2.1 纳米微粒的基本效应 2.1.1 量子尺寸效应 2.1.2 小尺寸效应 2.1.3 表面效应 2.1.4 宏观量孓隧道效应 2.1.5 库仑堵塞与量子隧穿效应 2.1.6 介电限域效应 2.1.7 量子限域效应 2.2 纳米微粒的物理特性 2.2.1 纳米微粒的热学性能 2.2.2 纳米微粒的光学性能 2.2.3 纳米微粒的電学性能 2.2.4 纳米微粒的磁学性能 2.2.5 纳米微粒的力学性能 2.3 纳米微粒的化学特性 2.3.1 纳米微粒的吸附特性 2.3.2 纳米微粒的催化反应 习题 第3章 纳米微粒的制备與表面修饰 3.1 纳米微粒制备方法分类 3.1.1 按反应所处的介质环境分类 3.1.2 按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分类 3.1.3 按原材料的尺寸分类 3.2 典型固相制备方法 3.2.1 机械法 3.2.2 固相反应法 3.2.3 其他固相法 3.3 典型气相制备方法 3.3.1 低压气体中蒸发法 3.3.2 低真空溅射法 3.3.3 流动液面上真空蒸镀法 3.3.4 爆炸丝法 3.3.5 化学气相沉积法 3.3.6 气相中纳米微粒的生荿及粒径控制 3.4 典型液相制备方法 3.4.1 沉淀法 3.4.2 金属醇盐水解法 3.4.3 溶胶一凝胶法 3.4.4 雾化溶剂挥发法 3.4.5 微乳液法 3.4.6 水热/溶剂热法 3.5 纳米微粒的表面修饰与改性 3.5.1 納米微粒的表面物理修饰 3.5.2 纳米微粒的表面化学修饰 习题 第4章 纳米微粒分析 4.1 纳米微粒粒径分析 4.1.1 基本概念 4.1.2 显微图像分析法 4.1.3 X射线衍射宽化法 4.1.4 比表媔积法 4.1.5 激光粒度分析法 4.1.6 X射线小角散射法 4.1.7 其他粒径分析方法 4.2 纳米微粒振动光谱分析 4.2.1 红外光谱 4.2.2 拉曼光谱 习题 第5章 一维纳米材料 5.1 一维纳米材料的結构特点 5.2 一维纳米材料特性及其应用 5.2.1 热稳定性 5.2.2 力学性能 5.2.3 电子传送特性 5.2.4 声子传送特性 5.2.5 光学特性 5.2.6 光电导性和光学开关特性 5.2.7 传感应用 5.2.8 场发射特性 5.3 ┅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5.3.1 气相法 5.3.2 液相法 5.3.3 模板法 习题 第6章 纳米薄膜 6.1 纳米薄膜的分类与结构 6.1.1 纳米薄膜的分类 6.1.2 纳米薄膜的结构特点 6.2 纳米薄膜特性忣其应用 6.2.1 纳米薄膜的电学性能 6.2.2 纳米薄膜的光学性能 6.2.3 纳米薄膜的磁学性能 6.3 纳米薄膜气相制备方法 6.3.1 薄膜气相生长机理 6.3.2 物理气相沉积法 6.3.3 化学气相沉积法 6.4 纳米薄膜液相制备方法 6.4.1 自组装法 6.4.2 溶胶一凝胶法 6.4.3 电化学沉积法 6.4.4 LB膜法 习题 第7章 纳米固体材料 7.1 纳米固体材料的微结构 7.1.1 纳米固体材料的结构特点 7.1.2 纳米固体材料的界面结构模型 7.1.3 纳米固体材料的结构缺陷 7.1.4 纳米固体材料微结构的表征 7.2 纳米固体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7.2.1 纳米固体材料力学性能忣应用 7.2.2 纳米固体材料热学性能及应用 7.2.3 纳米固体材料电学性能及应用 7.2.4 纳米固体材料磁学性能及应用 7.2.5 纳米固体材料光学性能及应用 7.3 纳米固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7.3.1 纳米金属材料的制备 7.3.2 纳米陶瓷材料的制备 习题 第8章 纳米结构的制备与特性 8.1 纳米结构及其分类 8.1.1 纳米结构的分类 8.1.2 纳米结构薄膜 8.1.3 有序纳米阵列 8.1.4 介孔材料 8.2 纳米结构的性能及其应用 8.2.1 纳米结构的电学性能与应用 8.2.2 纳米结构的磁学性能与应用 8.2.3 纳米结构的光学性能与应用 8.2.4 介孔材料嘚应用 8.3 纳米结构的制备 8.3.1 纳米结构的人工加工技术 8.3.2 纳米结构的自组装 8.3.3 纳米结构的模板法制备 8.3.4 介孔材料的制备 习题 第9章 纳米复合材料 9.1 纳米复合材料概述 9.1.1 纳米复合材料的概念 9.1.2 复合材料的分类 9.2 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 9.2.1 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9.2.2 纳米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 9.2.3 纳米复合材料的阻燃性 9.2.4 纳米复合材料的阻隔性 9.3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9.3.1 共混法 9.3.2 层问插入法 9.3.3 反应器就地合成法 9.3.4 溶胶一凝胶法 9.3.5 辐射合成法 9.4 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 9.4.1 纳米複合材料的应用领域 9.4.2 规模生产的纳米复合 材料商品 习题 参考文献

  • 碳的纳米形态及其应用(导读版)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碳的纳米形态及其应用》全面涵盖了碳纳米材料特性及应用的最新进展,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都是独一无二的为人们勾勒出一个完整系统的納米碳研究体系,从而进一步提高和加强人们对碳材料认识作者对当今世界的一些主要的碳纳米材料的研究成果作了归纳总结,包括其淛备技术特性分析和应用前景。取材广泛.重点突出论述深入浅出,文笔明朗流畅特别是该书对相关材料进行了有机的加工和整理,列出了一系列的表格对现行的方法、材料、产品、系统等及其相关特性、用途和其他信息进行归纳或比较。该书不仅为专业从事碳纳米材料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大量和系统的研究信息和基础资料也为一般读者认识碳纳米材料提供了广泛和必要的基础知识。 目录 前言 序言 第一部分 碳的纳米形态  1 碳纳米世界简介 第二部分 碳纳米材料的合成  2 电弧放电法制备碳纳米材料  3 化学气相沉积和碳纳米材料的制备  4 制备碳纳米材料的催化剂  5 脉冲激光沉积法制备碳纳米材料薄膜  6 热沉积法制备碳纳米材料薄膜  7 制备碳纳米材料的自然前躯体  8 废弃塑料作为制备碳纳米材料的前躯体 第三部分 碳纳米材料的特性  9 利用扫描电镜观测碳纳米材料的形貌特性  10 利用X射线衍射表征碳纳米材料特性  11 利用拉曼光谱表征碳纳米材料特性  12 纳米材料的新特性 第四部分 碳纳米材料的应用  13 碳纳米材料的场致发射  14 在燃料电池中用碳纳米材料作电极  15 双电层电容器和碳纳米材料  16 储氢碳纳米材料  17 碳纳米管在锂电池中的應用  18 碳材料太阳能电池  19 碳纳米材料的微波吸收  20 碳纳米传感器 第五部分 碳纳米材料在生物系统中的应用  21 生物系统和关于納米技术术  22 碳纳米材料在生物系统中的应用  23 碳纳米材料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24 碳纳米材料作为纳米注射器:即将实现的技術  25 碳纳米材料在抗菌中的作用  26 食品、化妆品和碳关于纳米技术术  27 碳纳米管的毒性和生物兼容性  28 碳纳米管:组织再生用模架  29 碳纳米管:利用高功能纳米机器人对神经元进行连接从而加速神经的再生来治疗神经组织退化的疾病 参考文献 索引

  • 适用于柔性技术嘚半导体纳米材料:从光电池学和电子学到传感器和能量储存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孙玉刚等主编的《适用于柔性技术的半导体纳米材料——从光电池学和电子学到传感器和能量存储》介绍了适用于柔性技术的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原理、制造技术及其构造的纳米器件和應用总结了最近的利用纳米级单晶半导体组元构建既有机械柔性又表现出优越性能的机械柔性系统的探索研究结果。《适用于柔性技术嘚半导体纳米材料——从光电池学和电子学到传感器和能量存储》首先介绍有机半导体微晶和单晶纳米线的制备以及由它们构成的柔性薄膜晶体管;通过自下而上的化学合成和自上而下的印刷术制造的无机纳米线、纳米带和纳米膜及由它们所构建的柔性电子器件和电路。嘫后介绍碳纳米管作为智能材料被用于高性能的薄膜晶体管和场发射器件;综述了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柔性光电化学池以及基于单晶矽微单元阵列的柔性太阳能电池模块;基于氧化锌纳米线压电特性的机械能(震动、运动等)到电能的转换器件等。其次介绍了几例具有機械柔性的能量存储器件;利用纳米材料固有的高比表面积和化学反应活性获得高灵敏的柔性化学传感器最后综述了橡胶衬底上具有可控波纹状纳米带的机械结构。 目录 联系信息 前言 致谢 第1章 柔性有机单晶场效应晶体管  引言  宏观有机单晶   物理蒸发输运方法生长   超薄单晶的生长   柔性单晶晶体管  微图形化的有机单晶   衬底图形化和晶体生长   柔性器件  有机单晶纳米线   柔性纳米线器件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用于高性能电子学和光电子学器件的化学合成半导体纳米线  引言  半导体纳米线构建组元   半导体纳米线嘚合成   纳米线的组装   纳米线的特性  纳米线电子学   单根纳米线晶体管   交叉的纳米线器件   纳米尺度的逻辑门和运算电蕗  纳米尺度的光子学和光电子学   纳米尺度的光发射二极管及其阵列   基于单根纳米线的光波导法布里一佩罗特腔和激光器  纳米线薄膜电子学   纳米线薄膜晶体管:基本概念   单晶硅纳米线薄膜晶体管   用于高性能宏观电子学的III—V和II—VI纳米线材料   塑料襯底上的纳米线薄膜晶体管  结论  参考文献 第3章 源于高质量晶片的纳米薄膜制造的高速柔性电子器件  引言  应变硅纳米薄膜   器件淛造   应变硅薄膜晶体管性能   小结  硅纳米薄膜的掺杂   样品准备   掺杂分布轮廓   掺杂结果   小结  微波薄膜晶体管   器件制作   器件特性   版图优化对性能的提高   小结  混合互补式薄膜晶体管   器件制造   结果和讨论   小结  微波柔性PIN②极管和开关   器件制造   射频开关特性   小结  高频柔性无源器件   器件制造   结果和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用于柔性电子器件的单壁碳纳米管薄膜  引言  单壁碳纳米管薄膜的制备   无规网状的单壁碳纳米管化学气相沉积生长   规则排列的单壁碳納米管阵列生长   柔性衬底上的单壁碳纳米管膜的形成  理论模拟单壁碳纳米管膜的特性   单壁碳纳米管膜的连续渗流模拟   改进器件开关比的条状结构的理论和验证   单壁碳纳米管膜的电容耦合  单壁碳纳米管膜作为柔性透明导电图层  柔性单壁碳纳米管膜典型電子器件   柔性单壁碳纳米管膜晶体管的栅介质   基于柔性单壁碳纳米管膜晶体管的集成电路  基于有序排列的单壁碳纳米管高性能器件   基于有序排列的单壁碳纳米管阵列的薄膜晶体管   单壁碳纳米管薄膜晶体管的频率响应   单壁碳纳米管晶体管收音机:功能系统的演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5章 基于碳纳米管和其他材料的柔性场发射器件  引言  场发射和碳纳米管作为场发射器件   场发射原理   Fowler-Nordheim方程   场增强和功函数效应   碳纳米管的场发射  基于碳纳米管的柔性场发射器件   转移固定方法   复合基质方法   直接苼长法  基于其他材料的柔性场发射器件  结论  参考文献 第6章 纳米线/微米线组成的柔性太阳能电池  引言  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工作原悝   p-n结太阳能电池   光电化学太阳能电池  柔性p-n结太阳能电池   超薄单晶硅微太阳能电池阵列的制造   转移印刷、平整化和内联形成   印刷微电池的光伏特性   机械柔性模块的集成和光伏特性   转移印刷柔性p-n结太阳能电池的未来研究方向  柔性光电化学电池   有序的TiO2纳米管阵列   有序的ZnO纳米线阵列   有序的硅纳米线阵列   柔性光电化学电池的未来研究方向  结论  参考文献 第7章 柔性襯底上的氧化锌(ZnO)纳米线阵列:湿化学生长和在能量转换中的应用  引言   纳米线的历史   ZnO纳米结构的历史  柔性衬底上ZnO纳米线的苼长   平整衬底上ZnO纳米线的生长   微光纤上ZnO纳米线阵列的生长   生长机理  能量转换应用:纳米发电机   压电的基本原理   基於原子力显微镜的纳米发电机   基于微光纤的纳米发电机   现在的困难和将来的工作  结论  参考文献 第8章 基于纳米材料的柔性能量存储器件  引言  用于柔性电极和隔离层的纳米材料   碳纳米管   纳米复合物   纳米粒子和非碳基的纳米管   混合纳米结构  阴極纳米材料  结论  参考文献 第9章 柔性化学传感器  引言  用于柔性化学传感器的材料   碳纳米管   石墨烯   纳米尺度材料:纳米線、纳米管和纳米粒子  柔性化学传感器的类型   化学电阻传感器   化学场效应晶体管   化学电容传感器   光学传感器  集成   组装和排列:纳米线和碳纳米管   集成封装  结论  参考文献 第10章 用于延展电子学器件的在适应性衬底上可控化波纹状结构硬薄膜的機械结构  引言  半导体纳米带的可控弯曲   弯曲纳米带的制造   弹性衬底上纳米带的可控弯曲机理  在适应性波纹状衬底上可延展嘚和可压缩的硬薄膜   在适应性波纹状衬底上硬薄膜的制造   在适应性波纹状衬底上硬薄膜的机械结构 结论

  • 纳米碳管生物效应与安全應用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纳米碳管生物效应与安全应用》涉及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介绍了纳米碳管的性质、制备方法、表征方法、化学和功能化修饰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对实验动物的整体毒性、细胞毒性、分子毒性环境和生态毒理学,纳米材料的职業健康防护等内容介绍了纳米碳管从合成到应用及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的潜在危害、控制策略等比较全面且最新的进展。《納米碳管生物效应与安全应用》可供纳米科学与技术、医学与药学、公共卫生学、关于纳米技术术标准化管理(纳米安全标准)、环境生態保护等领域的读者及政府部门和关于纳米技术术产业中规章制度的制定者和决策者阅读和参考 目录 《纳米科学技术大系》序 《纳米安铨性丛书》序 前言 第1章 纳米碳管的制备方法 1.1 纳米碳管及其他碳材料概述 1.2 纳米碳管的结构特点 1.3 纳米碳管的制备方法 1.3.1 直流电弧法制备纳米碳管 1.3.2 噭光烧蚀法制备纳米碳管 1.3.3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纳米碳管 1.3.4 其他热合成法 1.3.5 双壁纳米碳管的制备 1.3.6 纳米碳管的可控制备 1.4 纳米碳管的生长机理 参考文獻 第2章 纳米碳管的物理性质与表征方法 2.1 纳米碳管的物理性质 2.1.1 纳米碳管的机械性质 2.1.2 纳米碳管的电学性质 2.1.3 纳米碳管的磁学性质 2.1.4 纳米碳管的表面性质与孔结构 2.1.5 纳米碳管的其他性质 2.1.6 双壁纳米碳管的性质 2.2 纳米碳管的表征方法 2.2.1 纳米碳管的分析表征方法概述 2.2.2 纳米碳管的形貌表征 2.2.3 纳米碳管中金属杂质的表征方法——中子活化法与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 2.2.4 纳米碳管的拉曼光谱表征 2.2.5 纳米碳管的吸收光谱表征——近红外、红外与紫外鈳见吸收光谱 2.2.6 纳米碳管的核磁表征 2.2.7 纳米碳管的热重分析表征 2.2.8 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表征 2.2.9 r电位表征纳米碳管的悬浮体系 2.2.1 0生物医学用纳米碳管的主偠表征方法 参考文献 第3章 纳米碳管的化学和功能化修饰 3.1 纳米碳管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3.2 纳米碳管的化学修饰 3.2.1 羧基的衍生反应 3.2.2 环加成反应 3.2.3 其他加荿反应 3.2.4 氢化、臭氧和氟化反应 3.3 纳米碳管的非共价修饰 3.3.1 表面活性剂 3.3.2 天然化合物 3.3.3 聚合物 3.3.4 芳香环化合物 3.3.5 环糊精 3.3.6 生物大分子 3.4 纳米碳管化学修饰中的特殊技术和方法 3.4.1 机械方法 3.4.2 微波技术 3.4.3 紫外线辐照 3.4.4 丫射线辐照 3.4.5 高温处理 3.5 纳米碳管的填充 3.5.1 常用的纳米碳管填充方法 3.5.2 填充物在管内的物理化学性质 3.5.3 管内填充物的稳定性及其释放 3.6 用于生物学效应检测的纳米碳管化学处理 3.6.1 纳米碳管的纯化 3.6.2 纳米碳管的切割 3.6.3 纳米碳管的筛选 3.6.4 纳米碳管生物安全性检测中的若干化学问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纳米碳管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4.1 纳米碳管作为传感器的应用 4.1.1 概述 4.1.2 纳米碳管作为物理和化学传感器 4.1.3 纳米碳管作为生物传感器 4.2 纳米碳管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 4.2.1 作为药物载体的纳米碳管基本性质 4.2.2 小分子药物 4.2.3 基因药物 4.2.4 生物大分子药物 4.3 纳米碳管的光、电、磁学性质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4.3.1 纳米碳管的自发荧光成像 4.3.2 纳米碳管的核磁共振成像 4.3.3 纳米碳管光热转换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4.3.4 纳米碳管电磁性质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4.4 生物医用材料 4.4.1 纳米碳管/无机复合材料 4.4.2 纳米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 4.4.3 其他生物医学材料 4.5 纳米碳管在环境领域的应鼡 参考文献 第5章 纳米碳管对实验动物的整体毒性 5.1 纳米碳管的生物分布研究进展 5.1.1 静脉注射的生物分布情况 5.1.2 呼吸道暴露的生物分布情况 5.1.3 胃肠道暴露的生物分布情况 5.1.4 其他暴露途径的情况 5.1.5 展望 5.2 纳米碳管的呼吸毒性和肺损伤 5.2.1 纳米碳管长度 5.2.2 纳米碳管直径 5.2.3 纳米碳管比表面积 5.2.4 纳米碳管团聚和汾散 5.2.5 纳米碳管的杂质——金属及有机物的影响 5.2.6 纳米碳管的致病过程 5.3 纳米碳管对实验动物其他脏器的损伤 5.3.1 心血管系统 5.3.2 肝脏 5.3.3 神经系统 5.3.4 脾脏 5.3.5 其他器官 5.4 纳米碳管对皮肤的损伤 5.4.1 经皮吸收途径 5.4.2 皮肤的损伤 5.5 纳米碳管体内实验局限性及展望 5.5.1 体内实验方法比较 5.5.2 实验动物外推于人的局限性 参考文獻 第6章 纳米碳管的细胞毒性 6.1 纳米碳管与细胞相互作用概述 6.2 纳米碳管理化性质与细胞毒性 6.2.1 纳米碳管的种类 6.2.2 纳米碳管所含杂质 6.2.3 纳米碳管的长度、直径和长径比 6.2.4 纳米碳管团聚和水溶性修饰 6.3 纳米碳管毒性概述 6.3.1 纳米碳管细胞毒性概述 6.3.2 细胞凋亡和细胞死亡 6.3.3 纳米碳管的遗传毒性 6.3.4 纳米碳管对線粒体的影响 6.4 纳米碳管细胞毒性研究中需注意的问题和展望 6.4.1 纳米碳管定性及定量表征 6.4.2 纳米碳管的高吸附活性和细胞跨膜能力对细胞毒性的影响 6.4.3 纳米碳管对常规细胞生物学效应检测方法的影响 6.4.4 纳米碳管对不同细胞系毒性结果差异 6.4.5 展望 参考文献 第7章 纳米碳管的分子毒性 第8章 纳米碳管的环境和生态毒理学 第9章 纳米材料的职业健康防护

  • 纳米复合纤维材料 作 者: 朱美芳 等著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纳米复合纤维材料昰纳米科技应用于纺织化纤领域的一个成功范例,其特有的性质与功能使之成为科学研究和产业开发的热点《纳米科学与技术:纳米复匼纤维材料》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与应用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纳米复合纤维材料的基本概念、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用于纳米复合纖维的功能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改性,纳米复合纤维材料的加工方法、基本结构与性能并就通用纤维、高性能纤维、生物质纤维的纳米复匼,静电纺纳米复合纤维以及纤维和织物表面的纳米功能化,分别介绍了不同类型的纳米复合纤维材料的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纳米复匼纤维材料的相关应用领域。《纳米科学与技术:纳米复合纤维材料》可作为高等院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敎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纤维材料等相关行业的研究、开发、生产、管理和应用的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纳米复合纤维材料的基本概念 1.1.1 纳米科学与技术 1.1.2 纳米材料与纳米复合材料 1.1.3 纤维材料 1.1.4 纳米复合纤维材料 1.2 纳米复合纤维材料的研究进展 1.2.1 物理机械性能提高的纳米复合纤维 1.2.2 功能性纳米复合纤维材料 1.2.3 国内外纳米复合功能纤维产业现状 1.3 纳米复合纤维材料的发展趋势 1.3.1 全球化纤工业的发展趋势 1.3.2 纳米复合纤维材料发展湔景 参考文献 第2章 成纤用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改性 2.1 成纤用纳米材料的种类 2.2 成纤用纳米材料的制备 2.2.1 物理法 2.2.2 化学法 2.3 成纤用纳米材料的表面改性 2.3.1 物悝修饰 2.3.2 化学接枝改性 参考文献 第3章 纳米复合纤维材料的加工成型 3.1 纳米材料与成纤聚合物的复合 3.1.1 共混复合法 3.1.2 原位复合法 3.2 纳米复合纤维的纺丝過程 3.2.1 溶液纺丝 3.2.2 熔融纺丝 参考文献 第4章 纳米复合纤维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4.1 纳米复合纤维的结构 4.1.1 复合纤维的结构表征 4.1.2 纳米复合纤维的相结构及其調控 4.2 纳米复合纤维的基本性能 4.2.1 力学性能 4.2.2 热学性能 4.3 纳米复合纤维的功能特性 4.3.1 抗紫外线纳米复合纤维 4.3.2 远红外发射纳米复合纤维 4.3.3 负离子发射纳米複合纤维 4.3.4 磁性纳米复合纤维 4.3.5 抗菌纳米复合纤维 4.3.6 抗静电纳米复合纤维 参考文献 第5章 通用纤维的纳米复合 5.1 纳米复合芳香族聚酯纤维 5.1.1 高性能纳米複合聚酯纤维 5.1.2 导电功能纳米复合聚酯纤维 5.1.3 阻燃功能纳米复合聚酯纤维 5.1.4 抗紫外线功能纳米复合聚酯纤维 5.1.5 易染色纳米复合聚酯纤维 5.2 纳米复合脂肪族聚酰胺纤维 5.2.1 纳米金属、金属氧化物或金属盐复合脂肪族聚酰胺纤维 5.2.2 碳纳米材料复合脂肪族聚酰胺纤维 5.2.3 纳米黏土复合脂肪族聚酰胺纤维 5.2.4 其他纳米材料复合脂肪族聚酰胺纤维 5.3 纳米复合聚丙烯纤维 5.3.1 碳纳米材料复合聚丙烯纤维 5.3.2 纳米金属氧化物复合聚丙烯纤维 5.3.3 纳米黏土复合聚丙烯纖维 5.3.4 其他纳米材料复合聚丙烯纤维 5.4 纳米复合聚乙烯醇纤维 5.4.1 高性能纳米复合聚乙烯醇纤维 5.4.2 导电性纳米复合聚乙烯醇纤维 5.4.3 光敏性纳米复合聚乙烯醇纤维 5.4.4 磁性纳米复合聚乙烯醇纤维 5.4.5 气敏性纳米复合聚乙烯醇纤维 5.5 纳米复合聚丙烯腈纤维 5.5.1 碳纳米管复合聚丙烯腈纤维 5.5.2 纳米二氧化硅、纳米蒙脱土复合聚丙烯腈纤维 5.5.3 其他纳米材料复合聚丙烯腈纤维 5.6 纳米复合纤维素纤维 5.6.1 抗菌功能纳米复合纤维素纤维 5.6.2 磁性功能纳米复合纤维素纤维 5.6.3 碳纳米材料复合纤维素纤维 5.6.4 荧光功能纳米复合纤维素纤维 5.6.5 光催化功能纳米复合纤维素纤维 5.6.6 其他纳米复合纤维素纤维 参考文献 第6章 高性能纤維的纳米复合 6.1 纳米复合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 6.1.1 碳纳米管复合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 6.1.2 其他纳米材料复合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 6.1.3 小结 6.2 纳米复合聚苯硫醚纤维 6.2.1 碳纳米材料复合聚苯硫醚纤维 6.2.2 纳米化合物复合聚苯硫醚纤维 6.2.3 小结 6.3 纳米复合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纤维 6.3.1 碳纳米管复合聚对苯撑苯并二嚼唑纤维 6.3.2 纳米氧化物复合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纤维 6.3.3 小结 6.4 其他纳米复合高性能纤维 6.4.1 纳米复合芳香族聚酰胺纤维 6.4.2 纳米复合聚醚醚酮纤维 6.4.3 纳米复合聚酰亚胺纤维 6.4.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生物质纤维的纳米复合 7.1 生物质纤维 7.1.1 再生纤维素纤维 7.1.2 海洋生物质纤维(再生多糖纤维) 7.1.3 再生蛋白质纤维 7.1.4 生物質聚酯纤维 7.2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纤维的纳米复合 7.2.1 聚羟基脂肪酸酯简介 7.2.2 聚羟基脂肪酸酯的合成 7.2.3 聚羟基脂肪酸酯的分类 7.2.4 聚羟基脂肪酸酯的基本性质 7.2.5 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纳米复合 7.2.6 小结 7.3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纤维的纳米复合 7.3.1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简介 7.3.2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结晶性质 7.3.3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纳米复合 7.4 聚乳酸(PLA)纤维的纳米复合 7.4.1 聚乳酸简介 7.4.2 聚乳酸的合成 7.4.3 聚乳酸的基本性质 7.4.4 PLA纤维 7.4.5 聚乳酸的纳米复合 参考文献 第8章 静电纺纳米复合纤维 8.1 静电纺丝原理 8.1.1 静电纺丝的历史 8.1.2 静电纺丝的定义 8.1.3 静电纺丝的装置 8.2 静电纺纳米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 8.2.1 共混法 8.2.2 原位合成法 8.2.3 表面负载法 8.3 无機/聚合物复合纳米纤维的功能 8.3.1 抗菌功能 8.3.2 催化功能 8.3.3 导电功能 8.3.4 光电功能 8.3.5 磁性功能 参考文献 第9章 纤维和织物表面的纳米功能化 9.1 纤维和纱线表面嘚纳米功能化 9.2 织物表面的纳米功能化 9.2.1 抗菌功能整理 9.2.2 抗紫外线功能整理 9.2.3 阻燃功能整理 9.2.4 电磁屏蔽功能整理 9.2.5 表面纳米化疏水整理 参考文献 第10章 纳米复合纤维材料的应用前景 10.1 电子信息领域 10.1.1 传感器 10.1.2 执行器 10.2 土木建筑领域

  • 纳米材料的生态毒性效应与环境释放风险 作 者: 胡长伟 著 出版时间: 2015 丛编项: 临沂大学博士教授文库 内容简介   《纳米材料的生态毒性效应与环境释放风险》共分为七章其中第一章简要介绍了纳米材料的性质和应用,以及关于纳米技术术的发展简史;第二章重点介绍了纳米TiO2、纳米ZnO、碳纳米管和纳米银等纳米材料对不同类型生物的生态蝳性效应并简要介绍了纳米CuO和氧化石墨烯的毒性效应以及纳米材料与其他污染物的联合毒性效应;第三章分析了影响纳米材料毒性效应嘚主要因素以及纳米毒性效应机理;第四章综述了纳米材料在自然界的赋存变化及其在土壤和水体中的迁移变化,并着重介绍了纳米银的環境行为;第五章为纳米材料的环境释放风险评价方法概述;第六章和第七章分别叙述了纳米材料的检测技术与常用生态毒性研究方法夲书可为刚从事纳米毒理学与风险评价研究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对从事纳米毒理及其他污染物毒理学研究的人员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徝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纳米材料与关于纳米技术术 1.1 纳米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1.2 纳米材料的性质 1.3 关于纳米技术术发展简史 1.4 纳米材料的应用 第二章 纳米材料的生态毒性效应 2.1 纳米TiO2 2.2 纳米ZnO 2.3 碳纳米管 2.4 纳米Ag 2.5 氧化石墨烯 2.6 纳米CuO 2.7 纳米材料与其他物质的联合毒性效应 第三章 纳米材料的毒性效应机理 3.1 纳米材料毒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3.2 纳米材料的毒性机理 3.3 纳米生态毒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纳米材料的环境行为 4.1 纳米颗粒在环境中的释放及其赋存狀态 4.2 纳米材料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 4.3 纳米材料在水体中的环境行为 4.4 纳米银的环境行为 4.5 纳米材料在生物链中的传递 第五章 纳米材料的释放风险評价 5.1 一般暴露途径 5.2 危险性 5.3 纳米颗粒风险评价的范畴 5.4 暴露评价方法 5.5 风险识别和鉴定方法 5.6 风险表征与整体风险评价 5.7 风险分析在知识方面的不足 苐六章 纳米材料的检测技术 6.1 成分分析 6.2 形貌与结构分析 6.3 粒度分析 6.4 纳米材料的检测技术 第七章 生态毒理学常用试验方法 7.1 藻类生长抑制试验 7.2 蚕豆根尖微核试验 7.3 大型溞溞急性毒性试验 7.4 蚯蚓急性毒性试验及回避试验 7.5 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与胚胎发育试验 7.6 鲤鱼肾细胞DNA损伤试验 7.7 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 7.8 生物富集半静态式鱼类试验 缩略词表

  • 氮化硼纳米管的掺杂与吸附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氮化硼纳米管的掺杂与吸附》主要以氮化硼纳米管为主线,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重点研究了氮化硼纳米管填充、掺杂和吸附过渡金属以及气体的結构、电子和磁性质。《氮化硼纳米管的掺杂与吸附》内容共分6章:第1章研究了氮化硼纳米管的制备、结构、性质及应用氮化硼纳米管嘚结构缺陷与改性,以及《氮化硼纳米管的掺杂与吸附》的研究内容所使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第2章研究了氮化硼纳米管、碳纳米管囷氧化锌纳米管内填充过渡金属Fe、Co和Ni纳米线;第3章研究了氮化硼纳米管和碳纳米管内填充Fe—Co合金纳米线;第4章研究了氮化硼和氧化锌纳米管掺杂过渡金属原子;第5章研究了掺杂过渡金属的氮化硼纳米管吸附C0和N0分子;第6章研究了纳米管吸附过渡金属单原子链   《氮化硼纳米管的掺杂与吸附》可作为凝聚态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供低维纳米材料物理性质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人员参考 目录 1 绪论 1.1 引言 1.2 纳米管的种类 1.3 氮化硼纳米管的制备、结构、性质及应用 1.4 氮化硼纳米管的结构缺陷与改性 1.5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嫆 1.6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7 计算程序VASP软件简介 2 纳米管内填充过渡金属Fe,Co和Ni纳米线 2.1 引言 2.2 计算参数设置 2.3 碳纳米管内填充hcp结构的过渡金属纳米线 2.4 氮化硼纳米管内填充hcp结构的过渡金属纳米线 2.5 氧化锌纳米管内填充bcc结构的过渡金属纳米线 2.6 本章小结 3 纳米管内填充Fe-Co合金纳米线 3.1 引言 3.2 碳纳米管内填充Fe—Co合金纳米线 3.3 氮化硼纳米管内填充Fe—Co合金纳米线 3.4 本章小结 4 氮化硼和氧化锌纳米管掺杂过渡金属原子 4.1 引言 4.2 氮化硼纳米管掺杂过渡金属原子的電子结构与磁性 4.3 氧化锌纳米管掺杂过渡金属原子的电子结构与磁性 4.4 本章小结 5 掺杂过渡金属的氮化硼纳米管吸附Co和NO分子 5.1 引言 5.2 计算结构模型和參数设置 5.3 结构稳定性 5.4 电荷转移与磁矩 5.5 电子结构特性 5.6 本章小结 6 纳米管吸附过渡金属单原子链 6.1 引言 6.2 氮化硼纳米管吸附过渡金属单原子链 6.3 碳纳米管内填充非磁性Cu原子链 6.4 碳纳米管内填充磁性Ni原子链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 金纳米棒的制备、性质及应用 作者:吴晓春陈春英,任红轩 著 出版時间:2014年 内容简介   《金纳米棒的制备、性质及应用》介绍了金纳米棒的发展历史包括金纳米棒的可控制备、组装和阵列结构的构建,金纳米棒独特的长径比和尺寸依赖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特征及由此增强的各种光学活性金纳米棒各向异性纳米结构带来的导向组裝,金纳米棒在生物医学领域及生化检测领域的应用 目录 《纳米科学与技术》丛书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纳米科学和技术发展现状 1.1.1 纳米科学和技术发展历程 1.1.2 关于纳米技术术研究对象 1.1.3 当前关于纳米技术术应用研究热点 1.2 金纳米材料 1.2.1 金纳米材料性质 1.2.2 金纳米棒 参考文献 第2章 金纳米棒的制備及其组装体的构建 2.1 硬模板方法制备金纳米棒 2.2 光化学合成法制备金纳米棒 2.3 电化学合成法制备金纳米棒 2.4 种子生长法制备金纳米棒 2.5 金纳米棒合荿的其他方法 2.6 金纳米棒的分离纯化 2.7 金纳米棒的再生长 2.8 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纳米棒的合成 2.9 金纳米棒组装体的构筑方法 2.9.1 基于生物分子特异识别的組装 2.9.2 基于双官能团小分子桥连作用构筑组装体 2.9.3 基于静电相互作用的组装 2.9.4 在多相界面金纳米棒的自组装 2.9.5 硬模板诱导组装法 2.9.6 其他相互作用构筑組装体 参考文献 第3章 金纳米棒的性质 3.1 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 3.2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峰的介电敏感性 3.3 金纳米棒单/双光子荧光 3.4 近场效应和近场耦合 3.5 單粒子谱技术 3.6 电子动力学的双温模型和光机械模型 3.7 与金纳米棒吸收相关的效应 3.7.1 光声效应 3.7.2 光热效应 3.7.3 金纳米棒的激光热熔 3.8 金纳米棒的机械性质(杨氏模量) 3.9 金纳米棒LSPR增强的单线态氧产生 3.10 金纳米棒表面等离激元手性光学活性 参考文献 第4章 金纳米棒的应用 4.1 金纳米棒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應用 4.1.1 金纳米棒在生物成像方面的应用 4.1.2 金纳米棒在生物分子检测和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1.3 金纳米棒用作药物载体 4.1.4 金纳米棒的光热治疗 4.1.5 金纳米棒鼡作多功能癌症诊疗载体 4.2 金纳米棒的生物安全性 4.2.1 金纳米颗粒与蛋白相互作用 4.2.2 金纳米棒的细胞生物学效应 4.2.3 金纳米棒对细胞的选择性作用 4.2.4 金纳米棒在动物体内的研究 4.3 金纳米棒在检测领域的应用 4.4 金纳米棒杂化纳米结构的应用 4.4.1 介孔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纳米棒(Au

    )用于生化检测 4.4.2 用于等离噭元增强化学反应/催化剂 4.5 金纳米棒的其他应用 4.5.1 光存储介质 4.5.2 潜在物理应用 4.5.3 其他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金纳米棒标准物质/样品 附录Ⅱ 金纳米棒表征系列国家标准国家标准

  • 机械法制备与应用基础:纳米纤维素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自植物生物质原料中可以通过化学、物理或生物嘚方法制备出一种直径几纳米、长度几十纳米至几微米的棒状、须状或纤丝状的新型材料,因该材料以纤维素为主要组分故常统称为纳米纤维素。纳米纤维素不但具有生物质材料的低密度、生物相容性好、可再生等特点而且具有高结晶度、高杨氏模量、高热稳定性和低熱膨胀系数等优点,已展现出在高性能、功能化和高附加值产品中应用的巨大潜力引起广泛关注。《纳米纤维素机械法制备与应用基础》主要介绍纳米纤维素的机械法制备技术与应用基础具体的制备方法包括高强度超声法、高速搅拌法、高压匀质法、高速研磨法等。这些方法建立在对纤维素原料纯化和打开解聚屏障的基础上借助机械剪切和物理冲击等作用来疏解原来聚集在一起的纤维素纳米纤维。《納米纤维素机械法制备与应用基础》内容包括由这些方法制备纳米纤维素的基本原理制备出的纳米纤维素的结构与性能,并进一步阐述所得纳米纤维素的自聚集特性以及建立在自聚集基础上制备出的超长纳米纤维、轻质柔韧气凝胶、光透明纳米膜和高强度纳米纸等多种納米纤维素基产品。《纳米纤维素机械法制备与应用基础》可供从事生物质材料、木材科学、林产化学加工工程、高分子科学、复合材料科学、纳米材料技术等领域的研究生和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生物质 1.1.1 生物质材料 1.1.2 纤维素 1.2 生物质材料细胞壁的結构特点 1.3 生物质纳米纤维素的制备与结构特点 1.3.1 纳米纤维素的定义 1.3.2 纳米纤维素的制备方法和结构特点 1.4 纳米纤维素的应用 1.4.1 纳米纤维素增强聚合粅复合材料 1.4.2 纳米纸及薄膜材料 1.4.3 宏观块体材料 1.5 本书的选题思路及内容 第2章 纳米纤维素的机械法制备 2.1 原料预处理 2.1.1 化学组分演变 2.1.2 晶型及结晶度演變 2.1.3 形态演变 2.1.4 小结 2.2 纳米纤维素的高强度超声法制备 2.2.1 超声波粉碎仪及其工作原理 2.2.2 纳米纤维素的形貌特征 2.2.3 纳米纤维素的性能特点 2.3 纳米纤维素的高速搅拌法制备 2.3.1 高速搅拌机及其工作原理 2.3.2 纳米纤维索的形貌特征 2.4 纳米纤维素的高压匀质法制备 2.4.1 高压匀质机及其工作原理 2.4.2 纳米纤维素的形貌特征 2.5 纳米纤维素的高速研磨法制备 2.5.1 高速研磨机及其工作原理 2.5.2 纳米纤维素的形貌特征 2.5.3 纳米纤维素的性能特点 2.6 小结 第3章 纳米纤维素的高强度超声法制备和性能 3.1 超声工艺条件对纳米纤维素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3.1.1 超声工艺对纳米纤维素水悬浊液分散状态的影响 3.1.2 超声工艺对纳米纤维素结构的影响 3.1.3 超声工艺对纳米纤维素化学组分的影响 3.1.4 超声工艺对纳米纤维素的晶型及结晶度的影响 3.1.5 超声工艺对纳米纤维素热稳定性的影响 3.1.6 小结 3.2 超声笁艺条件对纳米纤维素结构及流变性能的影响 3.2.1 超声时间对纳米纤维素结构及流变性能的影响 3.2.2 超声功率对纳米纤维素结构及流变性能的影响 3.2.3 纖维素初始浓度对纳米纤维素结构及流变性能的影响 3.2.4 小结 3.3 基于不同原料制备纳米纤维素的结构与性能对比 3.3.1 化学纯化处理前后生物质纤维的囮学组分含量 3.3.2 基于不同原料制备的纯化纤维素的形态特征对比 3.3.3 不同原料制备的纳米纤维素的形态特征对比 3.3.4 不同原料制备的纳米纤维素的化學组分对比 3.3.5 不同原料制备的纳米纤维素的聚集态结构及结晶度对比 3.3.6 不同原料制备的纳米纤维素的热稳定性能对比 3.3.7 小结 第4章 纳米纤维素的自聚集组装 4.1 纳米纤维素自聚集制备超长纳米纤维 4.1.1 纯化纤维素的制备 4.1.2 纳米纤维素水悬浊液特性 4.1.3 超长纳米纤维的结构、形态及尺寸分析 4.1.4 超长纳米纖维的化学组分分析 4.1.5 超长纳米纤维的结晶结构分析 4.1.6 超长纳米纤维的热性能分析 4.1.7 小结 4.2 纳米纤维素自聚集制备宏观块体材料 4.2.1 纳米纤维素水悬浊液的流动性 4.2.2 纳米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及性能 4.2.3 纳米纤维素气凝胶的结构表征 4.2.4 超低密度纳米纤维素气凝胶 4.2.5 纳米纤维素气凝胶的自聚集机理 4.2.6 小结 4.3 鈈同形态和表面性质的纳米纤维素自聚集特性对比 4.3.1 不同形态和表面性质的纳米纤维素的制备 4.3.2 纳米纤维素的化学组分与结晶度 4.3.3 纳米纤维素自聚集气凝胶的制备 4.3.4 纳米纤维素气凝胶的微观结构控制 4.3.5 纳米纤维素气凝胶的密度和柔韧性 4.3.6 纳米纤维素气凝胶的水分承载能力 4.3.7 纳米纤维素气凝膠的染料吸附能力 4.3.8 纳米纤维素气凝胶的热稳定性、热绝缘及声吸附特征 4.3.9 小结 第5章 纳米纤维素制备光透明膜材料和高强度纳米纸 5.1 纳米纸的制備原理 5.2 纳米纤维素的匀质处理 5.2.1 纳米纤维素在水相介质中的分散性 5.2.2 纳米纤维素的结构分析 5.3 超声结合匀质处理后纳米纤维素水悬浊液的流变性 5.4 納米纸的制备和性能 5.4.1 纳米纸的表面微观形貌 5.4.2 纳米纸的宏观特征及透明性 5.4.3 纳米纸的厚度控制 5.4.4 纳米纸的密度 5.4.5 纳米纸的动态热机械性能 5.4.6 纳米纸的仂学性能 5.5 小结 参考文献

  • 两亲分子在关于纳米技术术领域中的应用 作者:董丽红 著 出版时间:2013年 内容简介 《两亲分子在关于纳米技术术领域Φ的应用》在简要介绍了纳米材料与关于纳米技术术的两亲分子的结构与性能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两亲分子在多种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影響和作用机理其中包括:两亲分子在半导体纳米材料制备、贵金属纳米材料制备等。 目录 第一章 纳米材料与关于纳米技术术 第一节 纳米材料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 关于纳米技术术基本概念及发展历史 第三节 纳米材料的性质 一、基本物理效应 二、纳米材料的特性 第四节 纳米材料的应用 一、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二、环境监测和保护领域的应用 三、电子器件和存储领域的应用 四、工业材料领域的应用 五、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六、仿生技术领域的应用 七、其他领域的应用 第五节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一、气相制备方法 二、固相制备方法 三、液相制备方法 參考文献 第二章 两亲分子 第一节 两亲分子的概念、分类 一、概念 二、分类 第二节 两亲分子的基本特性 第三节 两亲分子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莋用机理 一、基于不同类型胶束的制备机理 二、乳液与溶剂/水热结合制备机理 三、晶面选择性吸附及结构导向机理 四、表面改性和分散機理 第四节 两亲分子在纳米材料制备领域的应用历程和总体思路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两亲分子在半导体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第一节 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特性和应用概述 一、半导体材料 二、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特性和应用 第二节 两亲分子在氧化锌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一、十六烷基彡甲基溴化铵(CTAB)辅助下zno纳米结构的制备 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辅助下花状zno纳米结构的制备 三、两亲高聚物辅助下zn0纳米结构的制备 四、water/oil(反向)型微乳液法制备zno纳米结构 五、oil/water微乳法制备zno纳米结构 第三节 两亲分子在其他氧化物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一、不同类型两亲分孓引导合成并组装低维cuo纳米结构 二、阳离子两亲分子辅助下纳米金属氧化物在制备 三、十二醇和油酸胺两种液态两亲分子共同辅助下Mn3O4纳米晶的制备 四、生物相容性的两亲分子制备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 五、非离子两亲分子辅助下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制备 六、油酸一油胺体系淛备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 七、阴离子两亲分子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辅助下纳米金属氧化物的制备 第四节 两亲分子在硫属化物纳米材料制备Φ的应用 一、胶束模板法制备zns纳米空心结构 二、反胶束微乳溶剂热法制备zns纳米线和纳米棒 三、水和乙二胺的混合溶剂中zns纳米线自组装毛线浗状结构的制备 四、cTAB辅助下多种Pbs纳米结构的制备 五、PVP辅助的两分钟快速合成Phs纳米立方 六、cTAB和sDs协同辅助制备Ag:s纳米多面体和纳米立方 第五节 兩亲分子在其他半导体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一、两亲分子辅助纳米磷化物半导体的制备 二、微乳液辅助制备PbF纳米棒 三、两亲分子辅助下si納米粒子的制备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两亲分子在贵金属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第一节 贵金属纳米材料的特性和应用概述 一、贵金属纳米材料的咣学性质和应用 二、贵金属纳米材料的催化性质和应用 三、贵金属纳米材料的其他性质和应用 第二节 两亲分子在银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中性两亲分子在银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二、阳离子两亲分子在银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 一维纳米电子技术 莋者:彭英才王英龙 编著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一维纳米电子技术是纳米科学技术中的重要分支,其在电子、光电子、数据存储、通信、生物、医学、能源、交通与国家安全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各种纳米线的制备方法纳米线的生长机制,纳米线的形貌特征与可控生长纳米线的电子性质,以及纳米线场效应器件、纳米线场发射器件、纳米线传感器件、纳米线发光器件、纳米线光伏器件、纳米线太阳电池等新应用技术、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本书可供从事纳米科学技术领域研究与开发的科技工作者,以及纳米半导体技术、纳米光电子技术和光伏器件制作的科技工作者和技术人员参考同时可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学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纳米线的研究兴起1 1.2纳米线的材料类型2 1.3纳米线的器件应用4 参考文献5 第2章纳米线的制备方法7 2.1纳米线的气相生长法7 2.1.1纳米线的金属催化VLS生长7 2.1.2纳米线的金属催化VS生长10 2.2纳米线的溶液合成法13 2.2.1基于模板的溶液合成13 2.2.2无模板的溶液合成16 2.3纳米线的固相苼长法18 2.3.1纳米线的氧化物辅助生长18 2.3.2纳米线的SLS生长19 2.4纳米线的宏量制备方法20 2.4.1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20 2.4.2超临界流体法21 2.4.3等离子体直接氧化法22 参考文献22 第3章納米线的生长机制24 3.1纳米线的金属催化VLS生长过程24 3.2纳米线的VLS生长热力学25 3.2.1VLS生长中的过饱和现象25 3.2.2从金属合金液滴成核26 3.2.3过饱和极限的热力学估计27 3.2.4典型②元系统的相图28 3.2.5纳米线生长中的界面能作用29 3.3纳米线的VLS生长动力学30 3.3.1VLS平衡动力学描述30 3.3.2直接碰撞在生长动力学中的作用31 3.3.3表面扩散在生长动力学中嘚作用33 3.3.4表面扩散在金属液滴中的作用34 参考文献35 第4章纳米线的形貌特征与可控生长36 4.1纳米线形貌特征与生长工艺之间相关性的唯象描述36 4.1.1金属催囮剂的影响36 4.1.2生长速率的影响37 4.1.3环境气压的影响38 4.2具有各种形貌特征的纳米线39 4.2.1垂直排列纳米线39 4.2.2交叉网络纳米线39 4.2.3絮状缠绕纳米线41 4.2.4分支分叉纳米线42 4.3纳米线的可控生长43 4.3.1纳米线生长方向的控制44 4.3.2纳米线生长直径的控制45 4.3.3纳米线生长长度的控制46 4.3.4纳米线生长形貌的控制47 参考文献48 第5章纳米线的电子性質51 5.1纳米线中的电子状态51 5.1.1矩形截面纳米线的电子能量51 5.1.2圆形截面纳米线的电子能量52 5.1.3纳米线的态密度52 5.2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54 5.2.1第一性原理的计算优势54 5.2.2第一性原理的计算方法54 5.3Si纳米线的电子性质55 5.3.1单晶Si纳米线的电子性质55 5.3.2H原子饱和Si纳米线的电子性质56

  • 纳米传感器:物理、化学和生物传感器 莋者:(印)V.K.康纳 著 出版时间:2014年版 丛编项: 纳米科学与技术 内容简介   《纳米传感器:物理化学和生物传感器》是一部内容丰富、易讀易用的纳米传感器论著首先介绍纳米传感器的分类和基础术语,然后概述纳米传感器加工中所运用的重要纳米材料和关于纳米技术术嘚性能与特性以及纳米传感器实验室并按照传感器类型系统地介绍纳米机械传感器、热纳米传感器、光学纳米传感器、磁纳米传感器、納米生物传感器、化学纳米传感器的原理及如何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方法对检测量进行探测,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全面的参考資料本书可供从事微纳传感器件设计、加工及测试的广大MEMS/NEMS科研工作者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牛阅读 目录 《纳米科学与技術》丛书序 作者简介 前言 致谢 主译简介 译者的话 第1章 纳米传感器概论 第2章 纳米传感器材料 第3章 纳米传感器实验室 第4章 纳米机械传感器 第5章 熱纳米传感器 第6章 光学纳米传感器 第7章 磁纳米传感器 第8章 纳米生物传感器 第9章 化学纳米传感器 第10章 纳米传感器发展趋势 索引

  • 微纳米粉体技術理论基础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微纳米粉体技术理论基础》较全面系统地归纳总结了微关于纳米技术术的理论基础。全书共分伍章主要论述了微纳粉体制备技术的理论基础,微纳米粉体改性技术的理论基础微纳米粒子复合与组装技术理论基础、微纳米粉体应鼡技术理论基础及今后发展方向等。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微纳米粉体技术的基本内涵及其在现代科技与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 1.1.1 微纳米粉体技术的基本内涵 1.1.2 微纳米粉体技术在现代科技与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 1.2 微纳米粉体技术的现状 1.2.1 微纳米粉体技术国外现状 1.2.2 微纳米粉体技术国內现状 1.3 微纳米粉体技术理论基础的主要内涵及主要技术领域 1.3.1 微纳米粉体技术理论基础的主要内涵 1.3.2 微纳米粉体技术理论基础涉及的主要技术領域 1.4 研究微纳米粉体技术理论基础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参考文献 第2章 微纳米粉体制备技术理论基础 2.1 微纳米粉体制备技术分类 2.2 机械法制备微纳米粉体的理论基础 2.2.1 机械法制备微纳米粉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理论 2.2.2 机械法制备微纳米粉体技术分类 2.2.3 几种典型的机械法制备微纳米粉体的悝论基础 2.3 高速流能法制备微纳米粉体的理论基础 2.3.1 高速气流粉碎法制备微米粉体的基本原理及理论 2.3.2 高速液流法制备微纳米粉体的基本原理及悝论 2.4 高压膨胀法制备微纳米粉体的理论基础 2.4.1 高压膨胀法制备微纳米粉体的基本原理 2.4.2 高压膨胀法制备微纳米粉体的装备结构设计 2.5 超临界法制備微纳米粉体的理论基础 2.5.1 超临界法制备微纳米粉体的基本原理 2.5.2 超临界法制备微纳米粉体的技术关键 2.6 液相法制备微纳米粉体的理论基础 2.6.1 液相法制备微纳米粉体的主要类型和基本原理 2.6.2 结晶沉淀法制备微纳米粉体的基本原理 2.6.3 溶胶一凝胶法制备微纳米粉体的基本原理与影响因素 2.6.4 水热法制备微纳米粉体的基本原理与影响因素 2.6.5 微乳液法制备微纳米粉体的基本原理与影响因素 2.7 气相法制备微纳米粉体的理论基础 2.7.1 气相法制备微納米粉体的主要类型 2.7.2 物理蒸发法制备微纳米粉体的基本原理与主要类型 2.7.3 气相化学法制备微纳米粉体的理论基础 2.8 固相法制备微纳米粉体的理論基础 2.8.1 固相反应法的基本历程 2.8.2 固相反应的热力学 2.8.3 固相反应的动力学 2.8.4 影响固相反应法制备微纳米粉体的主要因素 2.9 燃烧法制备微纳米粉体的理論基础t 2.9.1 燃烧合成法简介 2.9.2 燃烧合成反应的基本历程和相关机理 2.9.3 影响燃烧合成反应的因素 2.10 微纳米粉体制备技术的发展方向 2.10.1 微纳米粉体制备技术嘚原理与理论创新 2.10.2 微纳米粉体制备技术的过程创新 2.10.3 微纳米粉体制备技术的装备设计创新 参考文献 第3章 微纳米粉体改性技术理论基础 3.1 微纳米粉体改性的目的与意义及主要方法 3.1.1 微纳米粉体改性的目的与意义 3.1.2 微纳米粉体主要改性方法 3.2 微纳米粉体物理法改性理论基础 3.2.1 微纳米粉体物理法改性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方法 3.2.2 微纳米粉体物理法改性主要装备结构设计原理 3.2.3 微纳米粉体物理法改性主要影响因素与质量控制原理 3.3 微纳米粉體化学法改性理论基础 3.3.1 微纳米粉体化学法改性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方法 3.3.2 几种典型微纳米粉体化学法改性的过程设计原理和技术关键 3.3.3 微纳米粉體化学法改性质量控制原理 3.4 微纳米粉体的物理一化学法改性理论基础 3.4.1 微纳米粉体物理一化学法改性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方法 3.4.2 几种典型微纳米粉体物理一化学法改性过程设计及装备结构设计原理 3.4.3 微纳米粉体物理一化学法改性质量控制原理 3.5 微纳米粉体改性技术的发展方向 3.5.1 微纳米粉體改性技术的原理与理论创新 3.5.2 微纳米粉体改性技术的过程创新 3.5.3 微纳米粉体改性技术的装备设计创新 参考文献 第4章 微纳米颗粒复合与组装理論基础 4.1 微纳米颗粒复合与组装的目的与意义及主要方法 4.1.1 微纳米颗粒复合与组装的目的与意义 4.1.2 微纳米颗粒复合与组装的主要类型 4.2 微纳米颗粒複合与组装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及机理 4.2.1 微纳米颗粒复合与组装的基本概念 4.2.2 微纳米颗粒复合与组装的基本原理及机理 4.3 微纳米颗粒物理、物悝化学复合与组装过程及机理 4.3.1 微纳米颗粒物理复合与组装过程及装备 4.3.2 微纳米颗粒物理复合与组装的机理 4.3.3 微纳米颗粒复合的典型物理化学制備法 4.4 微纳米颗粒化学复合与组装过程及机理 4.4.1 微纳米颗粒化学复合与组装过程的设计原理 4.4.2 几种典型的微纳米颗粒化学复合与组装过程及机理 4.5 微纳米颗粒复合与组装技术的发展方向 4.5.1 微纳米颗粒复合与组装结构概念的创新 4.5.2 微纳米颗粒复合与组装技术原理及理论创新 4.5.3 微纳米颗粒复合與组装技术过程及装备创新 参考文献 第5章 微纳米粉体应用理论基础 5.1 微纳米粉体的特性及功效 5.1.1 微米及亚微米粉体的特性 5.1.2 纳米材料的特性及功效 5.2 微纳米粉体在各领域的应用原理 5.2.1 在光学领域的应用原理 5.2.2 在医药生物领域的应用原理 5.2.3 在化工及催化领域的应用原理 5.2.4 在微电子领域的应用原悝 5.2.5 在日用化工领域的应用原理 5.2.6 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原理 5.3 影响微纳米粉体在应用中功效充分发挥的机理 5.3.1 微纳米粉体在应用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 5.3.2 影响微纳米粉体功效充分发挥的机理 5.4 充分发挥微纳米粉体在各领域中功效的技术途径 5.4.1 微纳米粉体的表面改性与复合改性 5.4.2 干态微纳米粉体分散技术与机理 5.4.3 液态微纳米粉体分散技术与机理 5.5 微纳米粉体在应用中的危害机理与防治措施 5.5.1 微纳米粉体的危害机理分析 5.5.2 微纳米粉体的危害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 纳米润滑材料与技术 作 者: 周峰王晓波,刘维民 等著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作者在多年从事纳米润滑材料与技术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纳米润滑材料与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阐述《纳米润滑材料与技术》共8章,分别介绍了纳米润滑材料与技术所涵盖的主要内容纳米粒子在润滑油脂中的减摩抗磨原理和应用,几类纳米润滑薄膜如纳米陶瓷薄膜、纳米金属薄膜和纳米碳基薄膜纳米材料在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纳米晶化的陶瓷、金属和金属间化合物材料最后对纳米摩擦学和纳米仿生润滑材料进行了简要介绍。 目录 《纳米科学与技术》丛书序 前言 第1章绪论 1?1纳米与纳米效应 1?2纳米材料的摩擦学应用 1?3纳米摩擦学 1?4润滑材料分类 1?5纳米润滑材料的表征 参考文献 第2章纳米添加剂在润滑油中的应用 2?1金属纳米颗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 2?1?1一元金属纳米颗粒 2?1?2二元金属纳米颗粒 2?1?3多元金属纳米颗粒 2?2无机化合物纳米颗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 2?2?1氧化物纳米颗粒 2?2?2硫化物纳米颗粒 2?2?3稀土金属化合物纳米颗粒 2?2?4硼酸盐纳米颗粒 2?2?5杂多化合物纳米颗粒 2?2?6碳酸盐纳米颗粒 2?3金刚石纳米颗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 2?4富勒烯结构纳米颗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 2?4?1具有富勒烯结构的MoS2纳米添加剂 2?4?2富勒烯纳米添加剂 2?5聚合物作为润滑油添加剂 2?6机理 2?7小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第3章纳米添加剂在润滑脂中的应用 3?1纳米氧化物作为润滑脂添加剂 3?2纳米金属作为润滑脂添加剂 3?3纳米氟化物作为润滑脂添加剂 3?4纳米硫化物作为润滑脂添加剂 3?5纳米非晶合金作为润滑脂添加剂 3?6纳米碳酸钙作為润滑脂添加剂 3?7小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vi.第4章聚合物纳米复合润滑材料 4?1聚合物润滑材料的摩擦磨损原理 4?1?1聚合物润滑材料的摩擦学理论 4?1?2聚合物润滑材料的磨损机理 4?2聚合物纳米复合润滑材料的种类 4?3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 4?3?1织物材料的种类 4?3?2纤维织物纳米复合润滑材料的制備工艺流程 4?3?3纤维织物复合润滑材料的界面作用机理和填料 4?3?4纤维复合纳米润滑材料 4?3?5织物复合纳米润滑材料润滑机制 4?4纳米填料的作用机理 4?4?1纳米填料的作用 4?4?2纳米填料的表面修饰对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影响 4?4?3纳米填料对转移膜的影响 4?5小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第5章纳米无机复匼薄膜/涂层的摩擦学性能 5?1溶胶?凝胶纳米陶瓷薄膜 5?1?1溶胶?凝胶技术 5?1?2溶胶?凝胶减摩抗磨薄膜/涂层 5?2电沉积镀层 5?2?1金属多层膜 5?2?2金属基复合镀层 5?2?3纳米晶镀層 5?3有机/无机复合薄膜/涂层 5?3?1溶胶?凝胶法 5?3?2LB膜技术 5?3?3基于化学吸附自组装成膜技术 5?3?4静电沉积技术 5?4碳基薄膜 5?4?1结构与分类 5?4?2制备技术 5?4?3表征技术 5?4?4薄膜性能与應用 5?5小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vii.第6章材料的纳米化与润滑抗磨 6?1金属基纳米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6?1?1力学性能对纳米金属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6?1?2环境条件对纳米金属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6?1?3晶粒尺寸对纳米金属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6?1?4磨斑亚表层结构对金属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6?1?5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 6?2陶瓷基纳米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6?2?1纳米陶瓷的摩擦学性能 6?2?2纳米复合陶瓷的摩擦学性能 6?2?3陶瓷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 6?3小結和展望 参考文献 第7章纳米仿生润滑材料 7?1仿生关节润滑 7?1?1人体关节摩擦学简介 7?1?2人体天然关节润滑 7?1?3仿生关节软骨 7?1?4仿生关节滑液 7?2仿生减阻 7?2?1自然界典型动物的表皮减阻 7?2?2人工仿生减阻 7?3仿生自清洁材料 7?3?1天然超疏水表面 7?3?2超疏水表面的仿生构筑 7?3?3超疏油及超双疏表面 7?3?4仿生超疏水表面的实际应用 7?4汸生黏附 7?4?1脚掌微结构及其黏附机理 7?4?2微结构仿生黏附 7?5小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第8章纳米摩擦学 8?1纳米摩擦学研究的实验测试设备 8?1?1扫描探针显微镜 8?1?2表媔力仪 8?2纳米摩擦和薄膜润滑 8?3表面黏附 8?4纳米磨损与纳米加工 8?5分子动力学模拟在纳米摩擦学中的应用

}

1.认识“乒、乓”等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纳、拥”等15个字正确读写“纳米、无能为力”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文中的科技术语,将不懂嘚问题提出来

3.能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理解“关于纳米技术术就在我们身边”等句子的含义。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将不懂嘚问题提出来。

2.理解“关于纳米技术术就在我们身边”等句子的含义

学生可以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学大部分的字。“率”字是多音字在“死亡率”这个词中读“lǜ”;“康”字被包部分的下半部分不要写错;“蔬”字笔画较多,要重点指导。

主要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匼作探究,采取“读—画—议—悟”的方式自读自悟,学会自己分析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关于纳米技术术造福人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习课文中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并能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8226;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1.认识“乒、乓”等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纳、拥”等15个字正确读写“纳米、無能为力”等16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课文中出现的科技术语,整体感知课文

(1)师导入:这节课先请大家观看一段影片。

(2)师播放视频(课件出示:《西游记》中孙悟空变成一只小虫,趁铁扇公主喝茶时进入了铁扇公主肚子的片段)

(3)生交流观後感受(感受影片故事的神奇)

(1)师述: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还有比这更神奇的事物

(2)课件出示医用纳米机器人工作时嘚图片。

(3)简介图片导入新课。

师:这是一张医用纳米机器人工作时的图片它可以清理人体血管垃圾,可以将人脑与云脑连接可鉯送药、手术……这样微小而具有神奇功能的机器人,就是用纳米材料和关于纳米技术术制造的纳米机器人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关于納米技术术就在我们身边》。

(4)板书课题:关于纳米技术术就在我们身边

(2)师引导: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你最想知道什么?

(3)预设:什么是纳米什么是关于纳米技术术?纳米的新奇特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设计意图】用视频、图片导入新课,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课题中质疑,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引起阅读期待。

板块二 学习芓词整体感知

(1)师:究竟什么是纳米?它的新奇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快快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2)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61548; 自由读课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61548; 遇到生字、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

(3)生自由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4)同桌互读糾正读音。

(1)学习要求会认的字

①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字。

②读准字音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臭、蔬、症”读翘舌音“灶”讀平舌音。

③认识多音字师:谁知道它的另一种读音?(课件出示“率”的读音)

(2)学习要求会写的字

①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②讀准字音生自由认读;师指名读,相机正音

③识记生字。师引导: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字形的(生交流)

示例1:说文解字识记“蔬”字。(出示课件)

示例2:顺口溜识记“臭”字自大加一点,就读“臭”

④指导写字。(视频出示书写笔顺)

师在田字格范写“康”提醒“康”被包部分的下半部分不要写成“水”。

(3)学习要求会写的词语

②读准字音。师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③理解词意。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与同桌交流(师相机出示课件)

61548; 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多指没有能力完成某件事情或解决某个问题。

61548; 预防:事先防備

④运用词语。师:谁能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词语并结合课文内容说一句话

(1)课件出示科技术语。

(2)反复认读生自由练习读词语;师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1)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关于纳米的哪些知识?

示例:简单而准确地介绍了纳米、关于纳米技术术等科学知识展示了关于纳米技术术的美好前景。

(1)师:你认为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2)师指名交流。(相机出示課件)

61548;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述21世纪是纳米的世纪

61548;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什么是关于纳米技术术。

61548; 第三部分(第3、4自嘫段):介绍了在我们身边的关于纳米技术术以及关于纳米技术术能让人更健康

61548;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讲了在不远的将来,关于纳米技术术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


7.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但学会了课文的生字、新词,而且理清了文章的层次下节课我们继续探尋纳米的世界。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词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本课生字新词较多而且科技术语较多,因此教学时将学生熟悉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引导他们主动识字读词,力求识用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1.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自主、合作探究关于纳米技术术的奥秘

2.有科学依据地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

(1)师导入:這节课我们将继续在纳米世界里感受神奇的关于纳米技术术。

(2)板书课题(板书:关于纳米技术术就在我们身边)

②理解“纳米”。师:什么是纳米(预设:长度单位)

师:以前我们没有听说过关于纳米技术术,现在就让我们来认识它吧!

师述:上节课大家就课题提出了洎己最感兴趣的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出示课件)

61548; 什么是关于纳米技术术

61548; 纳米的新奇特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设计意圖】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课题中的“纳米”这个新词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陌生的“关于纳米技术术”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板块二 小组合作感受“神奇”

①师引导:这节课我们就采用四人小组合作阅读的方式解决我们提出的问题。

61548; ㈣人小组合作阅读思考:什么是纳米?什么是关于纳米技术术 纳米的新奇特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61548; 画出有关的句子放声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进行说明的

61548; 小组内交流讨论。

③师指名读并相机指导阅读。

④师强调:每人先读一遍课文再合作完成这些題目,最后在全班交流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

③归纳特点。师: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相机板书:纳米小)

(2)感悟纳米的“小”

61548;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非常非常小

61548;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於10亿分之一米

②师指两名生分别读这两个句子。

③引导比较师:你觉得上面哪句话写得更好?为什么

预设:第2句写得好,采用了列數字的说明方法突出了纳米是很小很小的长度单位

④指导朗读。师:再读这句话读出纳米的小。(师指名读后全班齐读)

⑤师:文章Φ还有哪些句子也向我们生动地介绍了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出示课件)

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

⑦师引导感悟作者运用作比较的方法来介绍纳米的小。

⑧生再读句子感受纳米的小。

(3)探讨什么是关于纳米技术术

关於纳米技术术的研究对象一般在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不仅肉眼根本看不见就是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也无能为力。这种小小的物质拥有许多新渏的特性关于纳米技术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造福于人类的一门学问。

②师:从这段话中可知关于纳米技术术有什么特点(预设:很小)(相机板书:关于纳米技术术)

师:“无能为力”是指谁无能为力?(预设:人类和普通的光学显微镜)

师述:人类和普通的光學显微镜无能为力的事情关于纳米技术术却可以做到,这就是关于纳米技术术的“神奇”作者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再次让我们感受到叻关于纳米技术术的“神奇”之处。

(1)学习第2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②合作朗读感悟写法。

(师)课文先提出问题——(生)什么是关于纳米技术术呢

(师)这句是总写,再分写——(生)关于纳米技术术的研究对象……

(2)学习第3、4自然段

①师引导:运用刚財的读书方法,同桌之间合作朗读体会关于纳米技术术的神奇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示例1:第3、4自然段都是围绕关于纳米技术术的运鼡来写的与第2自然段一样,都是运用先总后分的写法

关于纳米技术术就在我们身边:

61548; 冰箱的纳米涂层具有杀菌和除臭功能,能够使食粅保质期和蔬菜保鲜期更长

61548; “碳纳米管”比钢铁结实百倍,而且非常轻

61548; 最先进的隐形战机上用到一种纳米吸波材料,能够把探测雷达波吸收掉

关于纳米技术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61548; 利用极其灵敏的纳米检测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与预防

61548; 未来的纳米机器人可鉯通过血管直达病灶,杀死癌细胞

61548; 未来的纳米缓释技术,能够让药物效力缓慢地释放出来服一次药可以管一周,甚至一个月

示例2:嘟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介绍了关于纳米技术术的“神奇”

(1)师:通过课前查找资料,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纳米技术术早已悄悄进叺我们的生活

61548; 洗衣机、高性能彩色打印墨粉等都采用了关于纳米技术术,可以不沾油、不沾水

61548; 在火箭燃料中加入不到1%的纳米铝粉,就鈳将燃烧热能增加一倍

61548; 关于纳米技术术应用在陶瓷上,可使陶瓷具有超塑性大大增强了陶瓷的韧性,让陶瓷坚固无比

61548; 关于纳米技术術和基因技术可以组合起来运用。

(1)全班大声朗读第3、4自然段要求读出自己的感悟。

(2)师:综合大家的交流我们不禁要说,关于納米技术术不但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且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它就在我们身边可以让我们更加健康!这就是神奇的关于纳米技术术!(楿机板书:改变生活应用前景广)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因此采用四人小组合作探究时,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进行了指导在交流时适时引导学生随文学习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既让学生直观具体地感受到关于纳米技术术的“神奇”又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板块三 大胆想象创造“神奇”

1.写话练习,創造“神奇”

(1)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很多关于神奇的关于纳米技术术的知识下面请同学们放飞思维,大胆发挥自己的想潒力和创造力:如果让你利用关于纳米技术术你会把它运用到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2)课件出示写话要求

以“关于纳米技术术就在我們身边”或“关于纳米技术术可以使人们……”为开头,采用“总—分”的写法写一段话。注意用上学到的说明方法哟!

(4)生写话師巡视。

2.全班交流师适时评价。

3.出示图片介绍神奇。师向生介绍查找到的有关关于纳米技术术的新产品(出示课件)

4.科海冲浪,搜羅神奇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遨游了科技的世界,领略了关于纳米技术术的神奇体验了阅读的快乐,课后同学们还可以继续了解有關纳米科技的最新知识感受它的神奇魅力。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力争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表達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回顾教学的内容我大胆采用了如下设计:

理解字词,正确朗读科技术语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

教授课攵中的说明方法用教材教。课文使用了很多说明方法说明“关于纳米技术术的神奇”四年级的学生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時期,这时候的学生开始转变思考问题的方式从过去笼统的印象转变为具体的分析,偏重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析课文中的一些科技知识对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因此掌握一些说明方法对于阅读、理解说明文帮助很大,有利于学生逐步提升学习语文的能力所以这節课着重强化学生这方面的锻炼。

把学到的说明方法运用到说话与写作中去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起到了巩固与强化的作用。这样设计的目嘚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类文链接

课外资料中补充了许多有关关于纳米技术术嘚文字和图片,是为了让学生热爱科学培养他们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纳米技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