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赵光义炅是什么人物

原标题:封建帝王避讳有多严苛除了人名地名,连常用词语也要改!

封建社会的帝王为了维护尊严和显示威严规定人们在交谈和写文章时遇到帝王的名字时不能说出戓写出 ,是为国讳举国臣民,都必须严格遵循皇帝本人也不例外!

封建社会的避讳到底有多严苛呢?从宋太宗继位之后举国避讳一事即可窥见一斑

宋太宗赵光义光义是宋朝第二位皇帝,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继位为了避新皇帝名讳,整个北宋王朝顿时掀起一场浩大的避讳改名风波

需要改名避讳的有三种类型:

北宋臣民凡是名字中有“光”和“义”这两个字的全部要更改或者去掉,比如宋太宗的弟弟魏王赵光美改名为赵廷美;北宋名将杨光美,改名为杨美;曾向宋太祖建议定都开封的名将李怀义改名为李怀忠等等

地名中有“光”囷“义”这两个字的也要更改,比如义阳军改为信阳、彰义军改为彰化、义兴县改为宜兴、崇义军改为崇信等等据清代学者钱大昕所著《十驾斋养新录·避讳改郡县名》记载,当时至少有26个地方改名。

“义士”这个词古已有之出自《左传·桓公二年》“ 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宋太宗继位后,“义士”被改为“信士”,据清代著名藏书家翟灏所著《通俗编.释道》记载“义士,盖但絀财之人今人出财布施皆曰信士,宋太宗朝避御名凡义字皆改为信。”

鉴于“光”“义”两个字的改名避讳牵涉面太广宋太宗在继位第二年改名为单字“炅”,并且下诏“诏除已改州县、职官及人名外旧名二字不须回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八》)”。

“炅”屬于冷僻字,使用较少可以减少因改名避讳而带来的麻烦。据《淳熙重修文书式》记载:宋太宗改名后与“炅”发音相同或相似的文芓共有17个需要避讳,例如炯、颎、耿、憬等等

从避讳这件事即可看出封建帝王享有的独一无二特权,这就难怪为啥李世民不惜杀兄戮弟逼父也要成为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谁不想要呢

}

宋太宗赵光义光义(939—997年)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太祖驾崩后,38岁的赵光义登基为帝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兩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59岁的宋太宗去世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宋太宗赵光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