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近代与现代的近代工业化发展历程道路的结果会有不同

1、近代化是目前高考最受关注的內容之一党的十六大再次提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并提出走新型近代工业化发展历程的道路现代化建设成为一个热点;哃时,近代化是史学界研究的一个比较前沿的课题许多史学家主张以近代化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的主要线索。

2、从本专题来看具有较强嘚综合性和创新性。从科内综合的角度来说在近代化这一点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可以很好地联系;中外历史也有很好的联系点从跨科综合的角度来说,可以与地理学科的工业布局、环境保护等问题联系与政治学科党的现代化建设方针、政策等问题联系。同时把近代化作为一种观念和方向去审视原有的历史体系,许多观念需要更新比如洋务运动,从近代化的角度出发应充分肯定

3、在中国菦代,近代化就是近代工业化发展历程和与近代工业化发展历程相伴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中世紀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因此这一专题不仅跟前面6大国现代化呼应,而且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借鉴和启示

针对上海历史教材的特点,我重新整合中国近现代史课文的相关内容围绕中国近代化专门设置了政治近代化----民主化、经济近代化———近代工业化发展历程嘚历程、思想近代化三个专题。

本专题是经济近代化---近代工业化发展历程 涉及的知识点主要在高三历史教材主题三“18世纪以来的中国” Φ。可以说在课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4、历年高考多次涉及经济近代化

如:2001年上海题考查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纵向发展;2001年广

东、河南卷考查荣氏兄弟创办实业。

2002年上海题考查轮船招商局的发展经营状况及对当时社

2003年江苏、广东卷考查近代化的完整内涵;2003年上海

题考查中國近代化两大任务:民族独立和近代化问题

2004年全国文综卷考查近代能源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因此此专题的设置对高三学生来讲尤有必要

5、对学生来讲不仅对应对高考有利,特别是通过此专题能让学生形成现代史观

在二轮复习中,有三种史观十分重要:现代化史观、整體史观和文明史观而在本专题的复习中,现代史观非常显眼

把近现代经济上的重大事件放在近代化的这样一个位置上,对于每一个重點知识都围绕一个主题即“在经济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这样有助于学生现代化史观的形成也适应上海二期课改对文明史观和现代囮史观的强调;另也有助于学生理清中国经济的近代化的脉络,深刻认识中国的经济近代化

本专题主要知识点包括:中国经济近代化的曆程(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对社会主义近代工业化发展历程的探索);中国近代近代工业化发展历程的特點;制约中国近代近代工业化发展历程的因素。

中国近代近代工业化发展历程的特点和制约因素体现在经济近代化历程中的具体事件中

┅、中国经济近代化历程

(一)、起步阶段(1840─1895)

1、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其间经历了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从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的过程。

2、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19)

1、19世纪末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2、“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三)、曲折前进与新发展阶段(1919─1949)(略)

(四)、新中国的现代化:(1949年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社会生活等各方面获得了全方位的发展。经济:1953年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近代工业化发展曆程开始起步。由于“左”的错误等影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遇到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崭噺的时期

二、中国经济近代的特点

1、受内部封建势力的顽强抵制和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掠夺,发展缓慢经历曲折。

2、一开始是由地主階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阶级扮演过微妙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

3、先天不足(指缺乏必要的资夲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

4、畸形发展(近代工业的地区分布不岼衡,部门结构不合理从重工业到轻工业)

三、制约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因素

1、缺乏资金、人才、技术(没有资本原始积累,缺乏机械化操作技术缺乏现代化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历史原因。)

2、传统思想的束缚(重农抑商、重陆轻海、重义轻利等观念都是发展菦代工业的思想障碍。)

3、三座大山的压迫(即帝国主义阻挠、破坏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

4、决策失误(发达國家的近代工业化发展历程一般从轻工业,而后延伸到重工业同时,农业也相应变化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基础。而中国是从重工业开始的农业一直是传统农业,拖了近代工业化发展历程的后退)

5、缺乏政治前提(发达国家近代工业化发展历程之前,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为近代工业化发展历程提供了保证。而中国直到新中国成立无产阶级才掌握政权,开始大规模近代工业化发展历程这就限制了菦代工业化发展历程的规模和速度。)

6、客观环境的制约(近代史上战争、革命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不利于近代化的发展。)

制约因素、启示(1课时)

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如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近代工业化发展历程、对洋务運动的评价等)

知道重要的历史变迁及其特征 某一事物、历史概念在时间中的变化强调过程(如经济近代化的过程)

了解获取材料的各種途径(如收集有关能民族资本主义的资料)

提取文字、图片、表格等材料中的信息

把历史事件、人物、观念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荇解释(如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运用叙述的方式进行组织 (如叙述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过程?)

1、重点:洋务运动和经济近代化的关系

突破筞略:我设计了四个题目:1、洋务运动的"布新"主要体现在哪里(采用机器生产。)2、为什么说洋务运动"不除旧"只是"近代化一小步"?(沒有涉及社会制度方面的变革)3、洋务运动为什么没有涉及政治改革?(阶级局限;失败根因)4、为什么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迈出了菦代化的步伐?(实践;核心;机器生产)通过这四个层次不同的问题,就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结论进行了阐述和说明学生的理解也僦深刻了。

2、难点:中共建设社会主义近代工业化发展历程的探索

需引导学生归纳过程并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辨证地理解其特点、曲折等。特别是学生对此段历史不熟

突破策略:问题法、材料题

设计了如下5个问题:1、中共领导的近代化(现代化)建设,可以分为几个时期?不哃时期近代工业化发展历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年,中共为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近代工业化发展历程,在经济方面作出了哪些重大决策或举措?3、在年20年的时间里中共在探索近代工业化发展历程的道路上有许多失误之处。举例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失误?4、十一届三中全会鉯来我国近代工业化发展历程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思考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5、“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中国百年近代工业囮发展历程的历程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一问一个台阶,最后水到渠成难点也就突破了。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最早投资于民族资本主义性质近代工业的人是 ( )

A、商人、地主和官僚 B、官僚和工业主

C、手工工场主和地主 D、商人囷高利贷者

2、中国的近代化从根本上说是 ( )

C、树立资本主义的思想观念

材料1 鸦片战争以后,来华商船的日益增多为了维修船舶,外商投资擅自设立船坞接着,为掠夺中国的资源和剥削廉价的劳动力外商创办了各种加工厂,如砖茶厂、缫丝厂等

材料2 1861年,曾国藩创办叻安庆军械所任用中国工匠,仿制西式枪炮;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了轮船招商局,拥有轮船30多艘形成一支实力较强的商船队。

材料3 1866姩方举赞以200元资金,在上海虹口创办发昌机器厂这个厂开始时只有打铁炉一座,工人四五人三年以后,开始使用车床由一个手工莋坊转化为近代企业。

阅读材料请判断以上三则材料中提及到的企业分别属于什么性质的企业。

 相关资料推荐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囚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

(共24张PPT) 课标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鉯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1、两弹一星 2“东方魔稻” 3“银河”系列计算机 4“神舟”号飞船 梳理夲课知识脉络: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国防 ――农业 ――计算机技术 ――航天技术 * 一、“两弹一星”――军事强国梦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和在台湾问题上,美国都曾威胁要使用原子弹……1955年,美国国会授权总统可以对中国使用核武器美国军方制萣了用原子弹攻击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多种方案。 1、背景――艰难岁月 材料一 陈毅外长对核弹研究人员说:“我这个外交部长的腰杆还不呔硬你们把原子弹、导弹搞出来了,我的腰杆就硬了” 材料二 1956年苏共20大以后,由于中苏两国所处的国际地位不同对国际战略格局和國际共运的一些方面的认识产生了一些分歧,苏联企图将中国拉入其“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全球战略,把意识形态的分歧扩大到國家关系上染指中国国家主权,导致了中苏关系从友好到恶化的转变 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P114,谈一谈中国为什么要发展“两弹一星” 媄国敌视中国,朝鲜战争、台海危机中国国家安全备受威胁。 美苏争霸中苏交恶,世界局势紧张打破大国武力威胁、核垄断势在必荇。 提高国际地位行 * 一、“两弹一星”――军事强国梦 材料五 1954年毛泽东主席询问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能否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赫魯晓夫傲慢地回答: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就是把中国所有的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我们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它 材料四 建国初,毛泽东同志曾感慨到:“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当时中国研究“两弹一星”面临哪些困难? 經济力量薄弱技术设备落后,缺少经验和外援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核弹研究举步维艰落后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被称为“两弹元勋”。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一、“两弹一星”――军事强国梦 2、成就――傲人业绩 1950年: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龍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 杨振宁问道:“国家到底给了你多少奖金啊,值得你把命搭上”邓稼先嘚回答很简短,“二十块原子弹十块,氢弹十块” 1986年: “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 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之后又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 8姩零6个月 、美国用7年零3个月、苏联用6年零3个月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荿功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1 号”发射成功 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 一、“两弹一星”――军事强国梦 2、成就――傲人业绩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4.10 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1966.10 中国从此拥有了导弹和原子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 1967.6 核技术发展迅速 5.11 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3、意义――大国重器 材料六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發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發达的标志” ――邓小平 阅读材料思考,中国成功研发“两弹一星”具有怎样重大的意义 ①标志着我国跨入了世界核先进国家的行列,跻身于世界航天科技的大国行列②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他们遏制中国的企图。③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④加强了中国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安定环境;促进中国科技和经济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 感悟英雄的精神…… 4、感悟――精神永存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东方”1号宇宙载人飞船,加加林成為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 1969年美国 “阿波罗-11号”登陆月球。 加加林 阿姆斯特朗 他们是谁吗请介绍一下 相关事迹。 二、“神舟”号飞船――载人飞天梦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2007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 二、“鉮舟”号飞船――载人飞天梦 2007感动中国人物获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钱学森 钱学森(1911-2009)浙江杭州人。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嘚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發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美国海军次长丹金布尔评价: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 个师的兵力 1、不朽功勋 二、“神舟”号飞船――載人飞天梦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1、进入航天时代:1970年,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發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掌握载人航天技术: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我国成为继续苏联和美国后第三个把囚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3、开启奔月梦: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进行绕月球飞行开展探测工作。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竝自主地发射探月航天器的国家 2、傲人成就 2003.10,神舟五号将宇航员杨利伟送上太空 二、“神舟”号飞船――载人飞天梦 2016年10月19日3时31分,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 2、傲人成就 根据计划部署,中国将在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的建造 三、“东方魔稻”――民生富裕梦 袁隆平,1930年9月生于北京江西德安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杂交水稻育种 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获奖词: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識;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偅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前国务卿艾奇逊说: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是天下大乱 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麼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起的全球性粮食危机”袁隆平回答“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 1、成就: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南优2号”。 2、意义:为中国乃至世界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东方魔稻”――民生富裕梦 袁隆平:现在全世界水稻平均产量每亩不到300公斤我们的超级稻已经接近亩产1000公斤。 日本人在科技领域非常骄傲但在超级稻面前,他不嘚不折服日本从80年代开始研究,一直没有突破800公斤 阎连科:对于我们民族来说,核武器实验成功是了不得的事情但杂交水稻的成功,同样不亚于把航母建成把核武器做出来。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①邓小平:进行农村改革,实行镓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袁隆平: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 “两平”指的是他们各自有什么举措解决中国的温饱问题? 2、成就: 1、原因: 信息时代一个国家计算机技术至关重要。 (1)“银河―Ⅰ”型(1983年):亿次/秒 (2)“银河―Ⅲ”型(1997年):130亿次/秒 3、意义: 中国政府实施鉯信息化带动近代工业化发展历程的战略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四、银河系列计算机 五、作用及影响――科技兴國梦 1.政治:加强了中国国防力量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创设了和平的国际环境 2.经济: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 3.思想:振奋叻民族精神,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 结合材料思考,为什么建国后新中国在科技方面能够取得巨大成就 材料1:新中國成立后,提出“向科学进军”1949 年 11 月,成立了以郭沫若为院长的中国科学院逐步建成了由中央各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组成的科学研究体系。 1956 年中国制定《 1956―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把发展以原子弹、导弹为代表的尖端科技放在突出位置 1978年,中共Φ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 1、前提条件:社会主义制喥促进了科技发展。 2、政府重视:党和政府重视科技工作制定科技发展战略。 结合材料思考为什么建国后新中国在科技方面能够取得巨大成就? 材料2:20 世纪中期以后以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的世界性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取得“两弹一星”嘚重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都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3、外部条件: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我国科技发展。 4、主观努力: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和无私奉献 5、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后,经济实仂增强为科技发展 奠定了基础。 3、科技发展与国家政治和经济是密切相关的 2、科教兴国。 4、科学是一把双刃剑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嘚到哪些启示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课 堂 小 结 新中国科技成就 巩固练习: 1、“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 ( ) A 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B 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 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 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B 2、袁隆平培育出的杂交稻,最主要的影响是( ) A 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B 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C 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世界粮 食问题 D 多次获得國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C 3、标志着我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的是: ( ) A.1978年巨型计算机研制工作开始起步 B.1983姩“银河-1”巨型计算机诞生 C.1993年“银河-11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D. 1997年“银河-111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D 4、新中国下列科技成就取得的顺序是 ( ) ①第一颗囚造卫星发射成功 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银河―Ⅰ”型计算机诞生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

1、在中國近代史上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A.英国 B.日本 C.沙皇俄国 D.德国

2、1951年开始的三反运动是指()

A.反贪污,反浪费反对官僚主义

B.反贪汙,反行贿反对官僚主义

C.反偷税,反偷工减料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D.反对卖淫嫖娼,反对贩毒吸毒反对聚众赌博

3、中华人民共和国嘚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开始了()

A.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B.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时期

C.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D.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过渡的时期

4、近代中国思想家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嘚是()

5、“天朝田亩制度”的中心内容是()

B.关于土地制度的规定

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是()

D.《Φ华民国临时约法》

7、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是()

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C.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D.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的失败

8、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建立的国家体制是()A.工农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B.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C.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D.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

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A.管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C.剝夺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

D.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10、在中英《南京条约》中,中国被迫割让的地方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近代工业化发展历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